急诊科院感风险评估及采取措施

2024-10-02

急诊科院感风险评估及采取措施(精选17篇)

1.急诊科院感风险评估及采取措施 篇一

手术室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及采取措施

风险评估

1、手术室的布局与环境

2、手术人员外出的影响因素

3、执行无菌技术操作的影响因素

4、执行外科手卫生的影响因素

5、患者体内植入物的影响因素

6、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管理影响因素

7、手术物品的清洁安全因素

8、手术中预防感染处置影响因素 采取的措施:

1、组织学习医院感染知识及规范,提高预防感染意识。手术室预防感染的管理是由多个环节,多项措施,多种人员参与的工作,要树立人人管我,我管人人的预防感染意识;定期组织学习《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相关知识及各项规章制度。

2、建立医院感染管理监控小组,由麻醉科主任、手术室护士长、和医生、护士各一名组成。负责手术室的感染监控和消毒灭菌监测、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及日常医院感染工作督导,要随机抽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3、减少空气流动,合理控制人员,其具体措施:(1)手术室应限制人员进出,减少走动。(2)严格控制外带物品如手机、患者外衣。

(3)三区划分,洁污分流,参观人员更衣、更鞋,防止流动人员在手术间形成新的气流,手术后要清洁消毒,空气菌落数控制≤4cfu/15分钟、直径9cm平皿。

(4)手术前做好一切准备工作,以减少术中人员进出次数,更不能从污染手术间直接进入无菌手术间。同时控制好手术参观者,每个手术间2-3人。

(5)有连台手术时,必须遵守先无菌后有菌原则,合理安排手术;及时清理垃圾,并开启空气消毒机进行消毒一小时,地面进行湿式擦拭,尽可能减少手术间的细菌,降低感染的机会。

4、手术人员的感染控制管理:

所有进入手术室的人员必须遵守手术室感染管理制度,进入手术室换手术专用拖鞋或及更换洗手衣裤;戴好口罩帽子或,将口鼻、头发完全遮盖。必要时手术者应戴护目镜。外科刷手、穿手术衣和戴无菌手套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5、手术物品感染控制管理:

手术器械的灭菌至关重要,手术器械在灭菌之前一定要按照有关规范进行清洗程序,彻底清除器械上的污渍,清除致热源。手术器械用品必须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对重复使用的吸氧装置、呼吸机螺纹管、气囊、等,使用后应及时清洗、消毒。要做到一用一消毒,严禁不经消毒反复使用。

6、加强手术室消毒灭菌监测: 每月1次监测手术间空气、手术人员的手和物体表面的细菌培养;检查化学消毒液的配制方法、浓度及有效期。对每次监测存在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及指导。

7、加强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

一次性物品使用前须核对产品名称、型号、规格、无菌有效期、生产批号等,如有不合格、不配套、潮湿、字迹模糊者不可使用,进口产品要有中文标识。存放环境应干燥,温度湿度要适宜。要求完全符合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质量标准。

8、手术进行中的无菌管理:

(1)、手术过程中始终坚持无菌操作原则。

(2)、手套破损时立即更换,怀疑物品被污染应立即更换。(3)、手术者和助手不可随意伸臂越过手术区拿手术器械物品,更不能在身后传递物品。

9、严格感染手术的隔离管理:

隔离患者手术通知单上应注明感染情况,谢绝参观手术,严格控制人员流动,手术结束后按规定对手术间进行终末消毒。

10、手术室医疗废物的管理:

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手术室对医疗垃圾的收集、存放、处理进行严格管理。手术中所用的手术刀片、注射针头、缝合针、麻醉穿刺针、克氏针等,必须装入专用的利器污物盒,装满后封闭盒盖,再装入黄色垃圾袋。

11、对外来人员、外来物品管理: 参观者与手术医生保持相应距离>30cm,不可在室内随意走动,固定手术间参观,不得串手术间。对外来的手术器械应按器械的性能及用途送供应中心重新做清洗、消毒灭菌后方可带入手术间内使用。

ICU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及采取措施

风险评估

1、ICU的布局与环境

2、执行无菌技术操作的影响因素

3、执行手卫生的影响因素

4、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影响因素

5、导管相关感染的影响因素

6、导尿管相关感染的影响因素

7、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的影响因素 采取的措施:

1、定期对ICU高危人群为目标的监测分析反馈

2、对“三管”感染预防措施督查督查进行月总结、报告

3、对多重耐药菌感染实时监测,定期总结、反馈组织学习医院感染知识及规范,提高预防感染意识。

4、ICU预防感染的管理是由多个环节,多项措施,多种人员参与的工作,要树立人人管我,我管人人的预防感染意识;定期组织学习《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相关知识及各项规章制度。

5、建立医院感染管理监控小组,由主任、护士长、和医生、护士各一名组成。负责手术室的感染监控和消毒灭菌监测、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及日常医院感染工作督导,要随机抽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4、减少空气流动,合理控制人员,其具体措施:

5、对器械用品必须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对重复使用的吸氧装置、呼吸机螺纹管、气囊、等,使用后应及时清洗、消毒。要做到一用一消毒,严禁不经消毒反复使用。

6、加强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

一次性物品使用前须核对产品名称、型号、规格、无菌有效期、生产批号等,如有不合格、不配套、潮湿、字迹模糊者不可使用,进口产品要有中文标识。存放环境应干燥,温度湿度要适宜。要求完全符合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质量标准。

7、医疗废物的管理:

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手术室对医疗垃圾的收集、存放、处理进行严格管理。

2.急诊科院感风险评估及采取措施 篇二

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部门, 是医院抢救生命的第一线, 面对的是病情复杂多变、生命垂危、年龄不一的各种疾病或是遭受意外的突发人群, 病情变化中交织着多种因素;同时,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医疗体制的改革、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 医疗护理日趋复杂, 病人的法律意识也越来越强, 随之急诊护理风险也逐渐增多。本文分析了急诊科护理风险的常见原因, 并提出了相应的干预措施。

1 急诊科常见护理风险的原因

1.1 护理人员因素

1.1.1 护理业务技术水平低

急诊科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岗位, 就诊病人多, 病种复杂, 病情重且发展迅速, 要求护士能快速根据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护理措施。一般医院低年资护士是急诊护理队伍的主要力量, 由于临床经验欠缺、心理素质较差等因素, 在工作中容易出现失误, 特别是在抢救危重病人时, 有些护士心理紧张、茫然失措, 甚至静脉穿刺数次未能成功, 而急诊科又是开放式服务, 一旦病人有什么不好情况, 家属立刻把愤怒情绪发向医务人员, 导致护患纠纷的发生。

1.1.2 护理人员的个人过失

护理人员的注意力不集中、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凭印象做事等违背了医疗卫生法律法规、护理常规等, 导致护理服务工作出现失误, 增加护理风险的机会, 造成不应出现的护理差错、纠纷和事故。

1.1.3 护士法律意识淡薄

随着法律知识的普及, 病人对护理质量、护理安全、护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用法律衡量护理行为和后果的意识不断增强。医疗服务的高风险性、护患关系的特殊性和护理行为的双重性决定了护士这一职业处于高风险状态, 其一言一行都要经受法律的考量。而许多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 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随意性大, 慎独精神欠缺[1]。

1.2 病人因素

1.2.1 病人个体差异与病情的复杂性

病人个体差异和疾病的复杂性与严重程度决定了护理质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应的风险性。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在每个人身上是不同的。在临床上常看到, 相同的疾病有不同的症状, 不同的疾病却有相同的症状 , 疾病的发展转归也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 因疾病的自然过程或发展而导致不幸的情况时有发生, 而这些情况有时会被病人或其他非医务人员误认为医疗事故, 如高度过敏体质的病人, 有应用常规药物时发生过敏反应的危险。

1.2.2 病人的不合作态度和行为

护理工作是一项护患双方共同参与的活动, 护理活动的正常进行有赖于病人的密切配合及支持, 病人的就医动机和行为对疾病的转归有着重要的影响。如口服农药自杀的病人情绪过于激动, 不愿配合洗胃, 使护理过程风险加大。

1.3 环境因素

1.3.1 社会环境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 医院和病人的市场意识逐渐唤醒, 病人作为消费者的意识正在日渐增强, 要求得到更好的照顾和享受更多的权利, 同时受到各地医闹的影响及个别媒体对一些医疗事故片面的、歪曲的报道, 使有的病人对医疗服务的目的心有成见, 而医院作为经营者的意识相对滞后, 风险意识和维权观念也薄弱, 不可避免地增加了护理风险。

1.3.2 急诊科的环境建设

急诊科的总体布局不合理, 由于先前建设医院时对急诊科考虑不周或者基层医院条件限制, 使辅助科室不集中及远离急诊科, 使护士在护送危急病人检查等过程中不但所消耗时间长、增加工作量, 而且增加了护理风险。

1.4 抢救仪器设备、药品因素

1.4.1 抢救仪器设备

抢救仪器设备配备不足或未配备、老化及保养不妥, 或者使用后未及时归位以及未及时充电, 在关键时刻无法正常运行导致延误抢救时机, 酿成医疗纠纷。

1.4.2 抢救药品

抢救药品不足、过期变质或者使用后未及时补回、混乱放置, 导致抢救病人时无法及时用药或者用错药, 从而加大护理风险。

1.5 管理因素

1.5.1 管理制度不健全或有缺陷

医疗管理制度是保证医疗护理服务安全运行、避免护理风险的基础。医疗管理制度包括各种卫生法律、法规以及医院的各种规章制度, 任何一种制度不健全或缺陷都会带来护理风险。如没有急诊护理人员的准入制度, 在抢救病人等护理行为中, 就有可能因护理人员技术水平不合格而造成护理风险。

1.5.2 护士长管理因素

护士长管理经验缺乏, 特别是年轻护士长经验不足, 缺乏风险管理意识。

1.5.3 院领导因素

院领导对急诊科不够重视, 特别是基层医院, 急诊量不是很大, 经济效益不够好, 所以仪器设备及药品在可有可无或者使用率不高的情况下, 通常是处于缺项状态。当接诊一位相应急诊病人时无法保证运用对症的药品或相应的设备, 从而耽误治疗或诊断, 延误病情。

2 干预措施

2.1 加强培训, 提高技术水平

利用业务学习及业余时间, 加强三基训练, 认真学习常见急危重症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措施、急救护理知识, 做到三基与专科相结合;定期对心肺复苏、洗胃、监护除颤等技能进行培训、考核, 突出专科水平。鼓励护理人员通过多渠道学习专科新知识, 以适应学科发展。严格执行急诊专科护士准入制度, 考核不合格者不能单独上岗, 应继续培训, 直到考核合格为止。合理调配护理人员, 排班上实行双班制, 采取新老搭配, 发挥高年资护士的指导作用, 突出优势, 实行优势互补, 以此同时, 实行弹性排班, 缓解护士特殊时段如节假日的工作压力, 减少护理风险发生。

2.2 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通过思想品德教育, 培养急诊护理人员良好的工作态度、工作作风、慎独精神、敬业精神, 适应医疗护理模式变化, 转变服务观念, 树立“高质量、高效益、高度责任感, 一切为病人服务” 的思想观念。强化时间就是生命的急救意识, 并严格做好急救护理记录, 记录入院时间、生命体征、病情等内容, 使病人在就诊、检查、抢救、观察等环节上前后衔接, 以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同时当护理人员因自身因素或家庭原因等影响情绪时, 应尽可能不把情绪带到工作中, 有可能的话暂时休息几天, 以免增加护理风险。

2.3 加强法律法规学习, 提高护士法律意识

护士要学会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护理管理者要经常组织大家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及医院的各种规章制度或请法律专家为护士授课, 使大家学法、懂法、守法[1], 以增强护士责任心, 加强病情观察, 详细准确记录病情变化, 使护士自觉排除安全隐患, 控制护理风险。

2.4 加强与病人沟通, 树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士及时对护理工作中有可能发生的潜在危险与病人或家属共同分析利弊, 尊重病人意愿, 尽量满足病人的要求, 使病人在理解、配合、支持的情况下, 主动接受风险, 承担风险, 从而密切了护患关系。

2.5 引导护士正确与病人交流沟通

组织护士学习心理学和急诊健康教育学, 分析和掌握急诊病人及家属的心理, 使护士先用知识充实自己。护士在抢救中根据病情抢救的需要, 指导病人如何配合现场救治工作, 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 使病人自觉配合治疗。同时与病人家属沟通, 告知其面临的风险, 以使他们理解可能发生的危险, 并能通情达理地接受和承担风险。

2.6 发挥新闻媒体的正面效应

以公正、全面的立场, 对医疗纠纷与冲突进行客观的报道与评价, 使之成为沟通医务人员和病人心灵的一座桥梁, 改变病人对医务人员的敌对心理, 密切医患关系, 从而也能更好地推动卫生部门医德医风的建设。

2.7 加强科室管理

2.7.1 规范急诊科布局

急诊科应设置在医院最明显的位置, 有专用的救护车停靠通道。设有“绿色通道”, 对于危重病人, 坚持“三先三后”原则对待, 即先救治后检查, 先入抢救室后分科, 先抢救后收费。医院有“绿色通道”制度, 使急危重病人在救治时能畅通无阻, 各辅助科室尽量集中, 因条件受限的尽可能配置床边拍片机、超声机等设备。

2.7.2 加强急救仪器管理

做到完好率100%及五定:定数量、定点放置、定人保管、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 使用后及时归位、充电, 保持完好备用状态。同时各种仪器均挂上操作程序, 方便护士按正规程序操作[2]。

2.7.3 加强急救药品管理

做到四定一补充:定数量、定点放置、定人保管、定期检查更新, 使用后及时补充。

2.8 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及健全各种规章制度

使医患双方都能做到“有法可依, 违法必究”, 制度是规范、约束各项护理活动以达到预防风险事件、实施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

2.9 加强护士长的选拔及培训

严格按卫生部规定急诊科护士长资质要求准入, 护士长不但有娴熟、精湛的业务能力, 还需有严格管理能力。对年轻护士长加强培训, 提高风险管理意识。

2.10 加强与院领导的沟通

科室负责人应经常与急诊科分管院领导沟通, 及时反馈存在问题以及风险, 使其逐渐改变观念, 配齐必要的仪器设备及急救药品。

3 小结

医院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与护理质量管理密不可分, 管理者将护理风险管理提高到安全管理的角度, 通过积极加强风险防范教育, 重视对护理各环节中现存和潜在的不安全事件进行控制和管理, 增强了护士的责任心、自律性和安全意识, 在一定程度上自觉规范了护理行为, 使各种潜在的风险得到控制, 降低了护理活动中的风险系数, 减少了护理缺陷的发生, 减轻病人不必要的损失, 确保了护理服务的安全。实行急诊护理风险管理, 拓展和提高了护士对突发事件的应对及处理能力, 同时能提高急诊护理的整体水平, 密切护患关系, 赢得较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所以, 管理者加强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培训, 提高业务技术水平、沟通能力、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 严格执行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及各项护理常规, 加强急救药品、仪器设备管理,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同时合理统配资源, 是急诊护理风险管理的关键措施。

参考文献

[1]刘燕霞.急诊护理工作中涉及的法律问题[J].家庭护士, 2007, 6 (5) :77.

3.急诊科院感风险评估及采取措施 篇三

关键词:环境管理;审计策略;措施

一、总体审计策略

审计人员采取的总体审计策略主要是针对被审计单位总体层次环境管理风险而言的。总体审计策略是指对审计人员的安排、专家的聘请及相关审计时间的分配等,是从总体上对审计工作的一个安排。我们认为,审计人员采取的总体审计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向项目组强调在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过程中保持职业怀疑态度的必要性

职业怀疑态度是对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的一个基本要求,在执行环境管理审计时,项目负责人必须向项目组成员强调在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的过程中保持职业怀疑态度的必要性,尤其对项目组聘请的环境专家,项目组负责人必须对其说明职业怀疑态度对审计人员执行环境管理审计的重要性,并保证他们在执业过程中遵守这一道德要求。

(二)对相关专家的聘请

环境管理审计是环境审计的一种类型,对于注册会计师而言是一种新的审计类型,该审计的执行需要环境管理学、环境法学、环境工程等相关环境学科知识,并要求在执业过程中给出恰当的判断,这一判断必须有专业的水准,这就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执行环境管理审计时对自己不熟悉、不擅长的领域通过聘请环境专家的方式来解决。

(三)对审计人员的安排及拟实施审计程序的总体修改

在进行了环境风险分析及环境管理风险评估后,审计人员对环境管理审计的重点有了更明确的认识,这个时候需要对审计初始阶段制定的审计计划和审计策略进行修改,以合理分配、安排审计资源,顺利完成审计工作。对环境管理审计程序的总体修改包括针对审计目的对各审计程序的修改、针对环境管理风险应增加的审计程序、针对特殊环境管理事项应实施的审计程序等。

二、环境管理控制审计

(一)环境管理控制审计的含义

环境管理控制是被审计单位环境管理主要内容的体现,也是环境管理风险产生的一个因素,因此,对环境管理控制的审计就显得尤为重要。企业环境管理体系审计是对以非货币、非财务信息为主的定性环境信息载体和环境管理活动实施的审计。

(二)环境管理控制审计的要求

作为环境管理审计的主要内容之一,环境管理控制审计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实施。当存在以下情形之一时,审计人员应实施环境管理控制审计:

1.在评估具体层次环境管理风险时,环境管理控制的运行是有效的;

2.仅进行具体环境管理活动审计不足以提供具体层次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在进行环境管理控制审计时,审计人员还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考虑环境管理控制的具体内容;

2.考虑环境管理控制审计与具体环境管理活动直接相关的内容。

(三)环境管理控制审计的内容

对被审计单位环境管理控制的审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对环保理念的审查。企业的环保理念一般和企业的生命周期有一定的联系,当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进行了解时,审计人员应对被审计单位的生命周期进行判定。对被审计单位环保理念的审查可以通过检查被审计单位的公司章程和相关会议记录,如果没有相关文件可供参考,审计人员则可以通过对被审计单位内外部相关人员进行走访、调查,或者从被审计单位对一些环境事项处理的方式方法上加以判断获取相关信息。

2.对环境管理目标的审查。被审计单位的环境管理目标一般在被审计单位环境管理章程和环境管理相关文件中体现,审计人员只需审查相关文件即可获取关于被审计单位环境管理目标的相关审计证据。如若没有相关文件,可以通过询问环境管理部门相关管理人员获得相关信息。

3.组织结构审计。对被审计单位环境管理控制中组织结构的审计,主要是对组织机构设计合理性和运行有效性进行审计。在对被审计单位环境管理控制组织结构进行审查分析的基础上,应找出组织结构设计及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改善组织机构的方案,以帮助被审计单位实现环境管理目标。

4.人员审计。对被审计单位环境管理控制中人员的审计应当包括人员配各审计、人员选择审计、培训与开发审计三个方面。

三、对具体环境管理活动的审计

工业企业的整个生产活动是通过从环境中获取资源和能源,生产出产品供给人类消费,向环境中输出废物的过程。工业企业活动是使环境生产遭受巨大压力的直接原因,因此,我们选取工业企业的主要环境管理事项来阐述具体环境管理活动审计的内容及注意事项。

(一)排废管理

对企业环境管理中的排废管理的审计,主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检查具体的排废标准、排废记录、改善排废的计划情况等。检查企业环保主管部门是否按照国家和地方政府规定的废弃物排放标准和企业自身的情况,制定适合于本企业内部管理的废弃物排放控制指标;对本企业排放废弃物的种类、数量(包括浓度)、方式和去向等情况是否有完整的档案记录,并核实记录的准确性;环保主管部门是否按照规定要求制定废弃物排放定额指标(包括浓度和总量),是否将定额指标纳入工厂和车间的生产计划和工艺技术管理作为考核标准;针对不符合排放标准的废弃物的排放环境主管部门是否制定了合理可行的改善计划等。

2.检查排废处理方式。企业是否建立自己的下水管道、污水处理厂和废渣堆埋场,如果没有,是否借助于他人的废弃物处理设施处理被单位的废弃物:实地考察废水的排放是否实行清污分流,分别处理;废渣的排放是否实行分类集中,分别处理;对本单位不能利用和处理的废弃物是否根据环保主管部门的批准统一转移给外单位,并通过第三方加以证实。

(二)现有污染的治理

1.检查污染治理记录、污染治理计划。检查企业有无完整的污染治理情况记录,重要的污染治理情况是否有详细的记录;对于不符合废弃物排放标准或环境保护要求的,有无对超标的污染源和公害源制定治理计划等。

2.检查、核实企业的污染治理措施。对依托现有生产装置进行扩建、改建的项目,如有污染问题,是否将新老污染问题解决;对污染物的治理是否采取回收利用、循环套用等综合利用措施,不能综合利用的,是否采用达标处理措施;污染物处理设施是否贯彻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原则;环境保护设施是否按照设计规定的能力和参数运行,运行状态能否满足环保的要求等。

(三)新污染的预防

1.新建、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项目,是否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和要求;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是否实行了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批制度;防治污染及其他公害的设施与主体工程是否实行了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制度。

2.建设项目是否按照国家规定的建设程序办事,每个程序阶段的环境保护要求和审批规定是否都执行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

3.新建项目是否有严格的环保责任机制。

(四)环境监测

对于企业的环境管理中的环境检测活动,主要关注以下几点:

1.企业是否建立专门的环境检测小组或检测;

2.环境监测站的硬件装各及人员配各情况。

环境监测站是否建立健全了为保障环境检测工作及时、准确、高效运行的各种规章制度标准。

参考文献:

[1]陈钰泓.环境绩效审计问题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会计系,2006.

[2]陈力生等.审计风险管理研究[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

4.急诊科院感工作承诺书 篇四

根据《关于院感相关工作自查自纠的通知》要求,急诊科作为医院的窗口科室,为进一步加强和落实科室的感染管理工作,详细地梳理了本科室涉及院感工作的相关业务、环节,其中以下内容:

1.手卫生的依从性为急诊院感管理的重点环节,通过手卫生知识培训,手卫生行为质控督导等管理方法,加强了急诊科医护人员和保洁人员的执行情况,提高了手卫生的依从性;

2.科室一次性无菌物品均从设备库房统一申领,保证渠道合法;

3.严格落实无菌物品的消毒管理工作,加强对一次性无菌物品的管理,根据院感科和护理部的规定的定期进行效期核对工作,保证无菌物品无过期、一人一用,并按规定处理用后无菌物品;

4.各病室、诊室均配备循环风紫外线消毒机,定时维护保养消毒机,保证性能良好,运转正常;

5.每天定时打扫各病室卫生,开窗通风,出室患儿床单元及时清理消毒,每周彻底大消毒;

6.做好传染病病例的终末消毒和登记,保证患儿安全; 7.每日集中处理医疗废弃物,做好转运和交接双签名。

以上工作,急诊科一直以来落实良好,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继续确保规范落实,不存在院感隐患,特此承诺。

科主任签名 护士长签名

急诊科 2017年2月13日 急诊科院感工作自查自纠记录

一、根据《关于院感相关工作自查自纠的通知》要求,急诊科详细地梳理了本科室涉及院感工作的相关业务、环节,具体汇总如下:

1.手卫生的依从性为急诊院感管理的重点环节,通过手卫生知识培训,手卫生行为质控督导等管理方法,加强了急诊科医护人员和保洁人员的执行情况,提高了手卫生的依从性;

2.科室一次性无菌物品均从设备库房统一申领,保证渠道合法;

3.严格落实无菌物品的消毒管理工作,加强对一次性无菌物品的管理,根据院感科和护理部的规定的定期进行效期核对工作,保证无菌物品无过期、一人一用,并按规定处理用后无菌物品;

4.各病室、诊室均配备循环风紫外线消毒机,定时维护保养消毒机,保证性能良好,运转正常;

5.每天定时打扫各病室卫生,开窗通风,出室患儿床单元及时清理消毒,每周彻底大消毒;

6.做好传染病病例的终末消毒和登记,保证患儿安全;

二、本次自查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的部分,同时科室制定了以下整改措施 问题:医生上报传染病后如未及时告知分诊护士,消毒措施不能及时落实 整改措施:

(1)分诊护理人员与当班医生及时沟通,了解当班上报传染病例情况;(2)诊室设置醒目提示标识,提示当班医生上报后及时登记;(3)当班护士和感控护士及时和疫情室联系,保证不漏报,不漏消;

三、科室现有条件不能整改的问题或在落实过程中存在客观困难的措施。传染病上报情况不可控;

建议:1.请院感科给予协调,使各位坐诊医生能够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卡;

5.急诊科院感风险评估及采取措施 篇五

一是充实和调整国库人员,进一步落实岗位责任制。年初重新调整充实国库中层领导,使长期由科长代理的会计主管岗位人员得到具体确定;整合县支行人员,将工作重点向国库业务岗位倾斜。并对现有人员重新进行岗位合理分工,实行人员岗位大轮换制度。保障了县国库岗位与人员的匹配,杜绝了人员兼岗的风险性。

二是加强国库凭证移交前审查工作。**中心支库制定了核算岗对凭证进行审查、综合岗对凭证进行复查、检查监督岗对凭证进行全面检查的“三岗审查制”连环检查办法,保证每日移交事后监督科的国库凭证准确无误,直接起到了防范风险的作用。

三是改进国库内部管理工作。重点落实辖区国库人员业务培训、知识考核制度。扭转国库人员知识结构单一的局面,培养知识全面的复合型人才;加强辖区印章、密押、重要凭证的保管、使用和岗位口令保密、定期更换工作;查补完善各项制度,加强风险易发环节的监督检查,明确岗位间的责任牵制和岗位业务范围,使国库的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环环相扣,建立确保国库资金安全的制度屏障。

四是切实落实自查和监督检查制度。建立县支库和代理支库业务月查工作制度。中心支库按季对县支库要害岗位进行深度检查,通过经常性检查来加强国库管理,最大限度规避国库风险。

五是改进乡镇金库管理方式,提高乡镇金库业务质量。实行统一管理方式,撤销了存在问题的21家银行代理乡镇金库资格,收归由县人民银行直接经理。自年初运行以来,初见成效,21家乡镇金库业务质量全面提高,乡镇金库资金风险得到全面防范。在此基础上,加大检查力度,逐步引导代理银行规范业务操作行为,提高防范和化解风险的能力。[本文转载自-http://]

六是实施国库工作奖惩办法。完善了辖内国库业务管理考核具体办法,将国库人员工作质量与奖励、责任追究查处结合起来,调动国库人员执行制度的自觉性。同时加大责任追究处理力度,对国库人员的行为产生约束力。

6.我国周边形势分析及应采取措施 篇六

一、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中的不利因素

在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一些争议和摩擦的连续出现,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其中,最主要的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一是我国周边地理环境的复杂性。我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疆土,有2.2万公里长的陆地边界线,与我国接壤的国家有14个。我国还有1.8万公里长的大陆海岸线,与日本、韩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文莱、马来西亚等国的领海相接或相重叠,它们是我国的海上邻国。此外还有非接壤但有着密切关系的近邻国家,如柬埔寨、泰国、新加坡、孟加拉国等,因此,我国被称为“世界上邻国数目最多的国家”。

我国不仅邻国的数量多,而且这些国家的情况十分复杂多样,这在整个世界上较为少见。我国所处周边环境特别复杂的性质,决定了在我国与邻国之间发生摩擦的概率要更大一些。

二是在我国与近邻国家之间,还存在着一些历史遗留下来的,未解决的边界问题。其中包括中印边界问题、中日钓鱼岛问题,还有南我国海问题。在这些领土和领海的划界问题上,虽然我国希望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加以解决,但一些邻国不断采取各种手段,试图强化对争议地区的实际占领。这反映了周边某些国家的一种机会主义的心态,它们试图利用我国的和平主义政策,造成对我国不利的既成事实,谋取现实的利益,或者强化自身在未来边界谈判中的地位。

三是由于我国崛起带来的冲击。这一冲击既有物质的层面,也有心理的层面。从物质层面上说,我国崛起,首先意味着东亚地区国家之间的实力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与实力对比的变化随之而来的,是国家之间相对地位的变化。以中日关系为例,在过去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我国是东亚地区的政治大国,日本是东亚地区的经济大国,双方对这种地位结构已比较适应,也都能接受这样一个现实,双方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基本相安无事。随着我国经济地位迅速上升,日本东亚经济主导国的地位受到冲击。从发展趋势上看,似乎我国正在逐渐确立自身在东亚地区的主导地位。日本对这一前景并不是欣然接受,而是试图延缓这一进程,或者通过与其他国家联合的方式,制约我国影响力的上升。这就在一定时期内增大了双方发生摩擦的可能性。类似的情况,也在中印关系、中韩关系等双边关系中不同程度地存在。

与实力地位的起伏相伴随的,还有心理上的失衡。在日本、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公众过去的印象中,我国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冲击了这种传统的心理印象。一部分人有意无意地把本国内部出现的种种经济问题,归结为我国经济竞争、我国货的大量涌入,也在客观上增强了其对我国的负面情绪。

印度对于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我国国际影响力的迅速上升,并不感到服气。加上中印之间还存在尚未解决的边界问题,这意味着从政治、安全的角度来说,中印关系在未来一个时期内并不会平静。

当然,理解我国的安全环境,绝不能忽略美国这个因素。美国在东亚地区,存在着一个同盟体系。我国周边的日本、韩国、澳大利亚都是美国的盟国,此外,美国与菲律宾、泰国、新加坡、印度、巴基斯坦等保持着紧密的安全合作关系。特别是,日美同盟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直接针对我国的。美国的战略是维持在全球事务中的领导地位,并试图排除任何一个大国对美国领导地位可能发起的挑战。因此,美国对我国的崛起始终有着防范的一面,试图牵制我国的崛起。判断我国的周边环境,美国的影响是一个始终不能忽视的因素,并且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二、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中的有利因素

在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中,同样存在着一些有利因素。

其中,最大的有利因素,就是我国实力的持续上升。在过去30年中,我国的综合实力获得了很大提升。不难发现,近两年在我国与周边国家关系中出现的不少摩擦,其实是由于我国实力上升带来的一个副产品。

国际社会普遍有一种预期,认为我国在未来不短的时期内,还会保持强劲的上升势头。也就是说,我国是一个继续处于上升进程中的国家。从根本上说,周边的这些国家并不愿意轻易得罪一个上升中的大国,因为从长远来说,这不符合它们的利益。这意味着,在我国崛起的过程中,我国与邻国关系中虽然会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但其程度和范围是有限的。周边关系中的摩擦,都不会发展到失控的程度。

另一个有利因素,是我国在周边地区逐渐增大的影响力。我国与周边国家的贸易额巨大,是许多周边国家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同时,我国在周边国家的投资也在迅速增长。周边国家对我国经济影响力的扩大,持一种多少有些矛盾的心态,一方面由于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所带来的经济机会;另一方面,也有一些防范心理,担心从经济上受制于我国。但不管怎么说,我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关系,是双边关系中的一个重要稳定因素,这在几年前中日关系的“政冷经热”中已经有清晰的体现。

第三个因素,是国际社会对我国战略意图的认知。它们要判断,我国的实力足够强大以后,我国要干什么?我国会追求什么样的目标?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追求这些目标?在上个世纪90年代,很多周边国家对此感到焦虑,“我国威胁论”在周边地区比较盛行。我国提出了一系列政策理念和政策举措,来缓解这方面的焦虑,包括新安全观、和平崛起、负责任大国、建立一系列伙伴关系、提出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推动建设和谐世界与和谐周边等等。此外,我国积极参与与周边国家的自由贸易区的建设,积极推动地区机制的建立和发展。我国与邻国的经济相互依赖关系也在不断加深。现在,周边国家对我国战略意图的疑虑已经大大缓解。

最后,虽然从表面上看,近两年在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出现了不少纠纷或摩擦,但是,当我们从一个比较长的时间视野来考察时,就会发现,这些问题从其发展程度来看并不严重。我们的周边环境,从总体上看,还是呈改善的趋势。

三、应采取的对策

周边安全环境中的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有些因素是可以改变的。随着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实力的巨大提高,我国营造周边环境的能力有了很大增强。面对当前的周边环境,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应对。

首先,最重要的还是发展,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一个国家特别是大国,它的国际地位最主要的还是取决于其物质实力。对我国来说,最重要的是,抓住当前的机遇,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提升营造有利的周边环境的能力。

其次,是努力保持中美关系的稳定。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对全球事务和亚洲地区的事务有着巨大的影响力。美国的态度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可以影响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以及东南亚很多国家的政策。在我国周边许多热点问题的背后,都有美国的影子。由于我国被美国认为是最有潜力在未来挑战其主导地位的国家,美国对华政策中防范的一面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消失。但美国在保持中美关系的稳定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利益,在很多国际事务上,美国需要我国的合作。因此,只要双方做出足够的努力,中美关系可以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局面。

第三,发展睦邻外交,拓展我国在周边国家中的影响力。综合实力的增强,使我国营造有利周边环境的能力也相应增强。我国虽然在周边地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但与我国综合实力相比,两者之间并不相称。现在,我国与很多周边国家的关系中,最重要的支柱还处于经济合作的层面,如何加强我国与一些周边国家在政治、战略层面的合作,建立起高度稳定的、经得起国际环境变化考验的战略关系,还是一个需要努力加以实现的目标。

7.急诊科院感风险评估及采取措施 篇七

一、全球经济复苏变局, 很有可能呈现发达国家和地区从经济困境中“走出去”或“走上去”, 而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走下去”或“走进去”的局面

1. 美国经济已恢复适度增长

美国采取量化宽松、低利率和财政赤字三大基本政策应对金融危机, 2012年GDP增速恢复到危机前水平, 预计2013年增速将达到3.19%, 2013年-2015年平均增速将达到3.39%。目前美国除失业率仍偏高外, 房地产市场基本走出了危机。2012年1季度—4季度新建住房销售平均增速高达22.66%;商业银行贷款逐步恢复正常增长状态, 其中工商业贷款快速增长, 2012年1至4季度平均增速13.16%, 远高于危机前2001年至2007年3.64%的平均增速。美联储2012年12月推出第四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直接与失业率、通胀率挂钩, 成为当前和下一步美国刺激经济增长的主要政策手段。

2. 日本经济注入“激素”迅速膨胀

所谓“安倍经济学”的三支利箭已射出两支, 向货币注水以摆脱通缩, 股市大涨、消费倍增, 日元贬值企业或利;采取灵活的财政政策以填补供需缺口, 今年5月份扩大10万亿日元财政支出。日本今年1季度GDP增速达到了4.1%, 全年预计增速达到2.5%。第三支利箭———刺激民间投资以保持经济持续增长也将射出, 据日本有关研究机构预测, 这些政策如有效实施, 日本4季度GDP增速或将达到7%以上。

3. 欧盟经济今年下半年将从负转正

2013年7月4日, 欧洲央行和英国央行双双宣布, 维持0.5%历史最低利率不变, 英国央行维持3750亿英镑购买规模不变, 8月份推出“前瞻性货币政策指引”, 仿效美国设立目标和门槛。预计欧洲央行和英国央行宽松货币政策将延续到2014年, 直至经济完全走出复苏。据世界经合组织预测, 欧盟经济增速有可能下半年从负转正, 2014将从2013年-0.6%转向正1.6%。欧元区经济恢复的信心正在增强。

4. 在美日欧三大经济体走向复苏的同时, 发展中国家和新型经济体却整体遭遇逆风

金砖五国除中国经济小幅放缓外, 其余四国均大幅下滑。印度2012年-2013年财年经济增速降至10年来最低的5%;南非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速按年率计算仅为0.9%;俄罗斯今年增速预计2.4%, 为1999年以来最低点;巴西经济增速从2010年7.5%下降至2011年2.7%, 再至2012年0.9%。在发达国家股市上涨超过20%的情况下, 巴西、俄罗斯和中国股市跌幅分别高达22.14%、16.47%和12.07%, “熊冠全球”。南非、印度、巴西、土耳其等国货币对美元汇率快速贬值。

二、发达经济体国家正在从军事结盟、外交结盟到经济结盟, 全球竞争的核心转向货币之争、贸易之争、能源之争、市场之争和制定竞争规则之争

在分析世界经济形势时, 应该跳出经济看经济。必须清醒地认识当前的经济变局仅仅是序幕, 更大的、更多的、更有震撼力的变动极有可能将在近两、三年内发生, 如果我们战略选择失误, 将导致我们的战略机遇期和经济发展周期同时缩短。

长期以来, 发达国家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2008年国家金融危机后, 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明显高于发达经济体, 群体性崛起呈加速上升态势, 2008年-2011年全球经济总量增长的近90%来自发展中国家。据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2012年12月公布的研究报告《2030全球趋势:不一样的世界》, 中国在2000年-2020年间的GOP增长将占世界GDP增长的55%, 届时中国和印度将拥有世界最庞大的中产阶级。新兴经济体的整体崛起, 支撑了处于困境中的世界经济, 但却引发了发达国家的嫉妒和种种打压。

像一出传奇的大片, 引发国际金融危机的美国不仅没有受到任何惩罚和清算, 反而通过转嫁危机摆脱了困境, 更令人不安的是美国不甘心退居次要位置, 正加快与欧盟、日本实行经济结盟, 将再次把世界经济秩序搅乱。美国实施“一体两翼”战略, 先于2011年11月加人TPP (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 , 成员国迅速增加到12个, 日本今年3月高调加入谈判;美国今年6月宣布与欧盟正式启动TTIP (跨大西洋贸易与伙伴协定) , 设定18个月结束自贸区谈判, 而过去类似谈判至少需要几年时间。如果美国战略意图如期实现, 将拆散东亚现有合作框架, 最终将建成亚太自由贸易区 (涵盖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即APEC所有成员国) 和美欧自由贸易区, 这意味着美国在全球的经济结盟取得重大成果, 全球贸易版图乃至经济版图将由此重写, 而美国将进入新一轮“收割期”。

从世界经济舞台的表演者看, 美国、日本和欧盟似乎“心有灵犀一点通”, 越来越步调一致地采取相同的战略和经济政策。美国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 日本、欧盟亦加快向货币注水, 货币战已经打响;美国另起炉灶, 加快建立高标准自贸区与WTO分庭抗礼, 日本、欧盟亦步亦趋热烈响应, 贸易摩擦此起彼伏;美国页岩气革命引发能源革命, 日本可燃冰将成为能源开发新亮点, 欧盟率先发起碳交易, 引发世界性碳革命;美国“重返亚太”, 将经济竞争的中心转向亚太市场, 日本、欧盟也都将竞争的目光紧盯亚太市场;在重建国际金融秩序、贸易秩序和市场秩序的进程中, 美日欧三大经济体也趋向一致, 以扭转其在国际竞争中的颓势, 遏制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

三、高度关注世界经济变化的新特点, 应从战略的高度和全球的宽度考虑我们的经济战略、策略和政策选择, 采取更为主动的战略举措

在过去的两个多月里, 美日欧经济政策发酵, 新兴市场遭遇的困难有目共睹, 资金外流、股市暴跌、货币贬值、经济下行, 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 每一波危机都会为下一波危机埋下伏笔。我国作为新兴经济体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当前既有外患又有内忧, 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前所“少有”, 需要在世界经济新变局中稳住阵脚, 积极防御, 择机突破, 为最终实现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目标采取主动对策。

1. 争取在国际竞争中更大的权利

国内宏观经济政策选择, 应从以国内为主制定战略和政策转向以争取我们在国际竞争中更大权益为重。例如货币政策, 美日欧都在注水“发飙”, 杠杆率比我们高得多, 而在经济增速放缓时再去挤泡沫、“去杠杆”, 很可能对我们不利。

2013年稳增长任务仍然艰巨, 在全球性宽松货币时代到来的时候, 我们不必为全球货币体系过度约束自己, 为他们“买单”而付出太大代价, 甚至局部发生“钱荒”。当前可考虑在保持稳健货币政策前提下, 适当采取结构性宽松和定向宽松的微调措施, 包括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降低贷款的基准利率, 降低存贷款差率;对中小企业、有潜在市场需求的企业和对中国长远发展起支撑作用的重大项目适当放宽贷款等。

2013年放松货币政策的力度, 总体上应该大于2012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 各国货币发放规模和币值确定不再受其他国家约束, 货币从过去代表一定实物量、与黄金或美元挂钩的实物货币变成了信用货币, 国家经济实力和政府信用是货币发放的基础性力量。因此, 我国货币政策完全不必拘泥于传统理论和传统方式, 国际社会都宽松唯我紧缩就会吃很大的亏。实行结构性宽松政策有利于我国企业获得更多的流动资本, 尤其有利于缓解中小企业贷款困难, 提高适应企业国际市场变化的能力。

2. 准备斗争, 敢于斗争, 善于斗争, 做大胆维护自身权益性格鲜明的新型大国

与美国建立新型大国关系, 意味着应坚持竞争性共存, 包容性共存, 合作性共存, 以不伤害对方重大权益和核心利益。当然, 不能指望美日欧发慈悲心, 不再遏制中国和新兴经济体加速发展, 不再对我们实施围追堵截, 不再继续那些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战略和策略。在一些重大国际问题上, 要表明自己的存在和立场, 敢于维护自身的权益, 正如毛泽东提出的战略思想, 打是为了和, 不打不能和, 打不赢不能和。比如, 近期美国发动的对中国所谓“网络空间安全”战, 实际上是一场“贼喊捉贼”的游戏, 斯诺登事件印证了这一点, 香港市民和内地网络调查半数以上参加投票者支持斯诺登, 我们应利用此事件, 占据这场纷争的道义制高点。再比如, 美日欧利用所谓“钱荒”事件和经济减速唱衰中国, 兰德公司一位高级研究人员甚至发布《2020年中国将成为最穷的国家》, 流言甚广蛊惑甚众。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在报纸上公开表示, 去杠杆化是中国未来6个月-12个月内重要任务, 正好碰上美国QE的退场, 这些都是谬论。

在国际经济竞争中, 我们可表明和阐述自己的战略诉求和经济权益, 表明自己的基本立场和政策底线。可以理直气壮地告诉世界, 去杠杆化最应该做的是美国, QE正在损毁全球经济。还可以告诉世界, 中国经济改革开放30年年均增长9.6%,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5年年均增长10.7%, 这几年在世界经济增量中占到20%以上。我国总量上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当我们总量越来越大时, 我们的增速既可以是7%, 也可以是6%, 这有可能是个常态。就像一列在轨道上运行车辆, 为平稳运行, 司机该加速就加速, 该换挡就换挡, 该刹车就刹车, 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3. 抓紧研究并果断采取一揽子国家战略, 多方位寻求战略突破

对此, 建议主打5张牌:一是打贸易牌, 今年我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贸易体, 目前我国是120多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 是70多个国家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而在5年前美国则处于我国这样的地位, 我们应同步推进“双边+多边+重建国际贸易新规则”, 特别注重建立中美、中日韩、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与发展, 重点发展与最大贸易伙伴的自贸区谈判, 同时高举WTO的旗帜, 打破美国“一体两翼”战略布局。

二是打外汇储备牌, 目前使用美元的外汇储备国家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国家, 占美元外汇储备总量的70%以上, 应与美元储备占比高的国家联手, 呼吁遏制美元贬值以维护共同利益。

三是打黄金牌, 在黄金价格降到1200美元/盎司左右时, 我国可大批量购入黄金, 美国库存黄金已达9000多吨, 我国才1000多吨, 我们虽然已成为最大的黄金生产国, 但我国黄金生产成本接近1200美元/盎司, 如国际金价降到这个价位对我国战略储备不仅是合算的, 未来黄金价格走高时可以大获裨益。

四是打产能转移牌, 要把我国产能过剩作为重要的国家竞争力, 在适度转移中获取新的经济利益。应把实施“走出去”战略作为基点, 加快转移那些转移成本低、可以成套转移的过剩生产能力, 布局周边和其他地区成本低的国家, 同时把贸易生成地转移到其他经济体, 以提高国际贸易迂回能力。

五是打全球价值链牌, 我国制造业产值已达到世界总值的1/5以上, 不仅形成了完善的现代产业体系, 而且形成若干配套能力强的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 这是我们与发达国家竞争的一大优势, 也是我国实体经济的基石, 要进一步在高端获得竞争力, 然后加快在全球价值链中取胜。

4. 增强信心, 稳住阵脚, 稳定发展, 加快改革

要加快推进改革, 建立有利于抵御外部风险体制机制, 同时抓紧解决国内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但在外部环境对我们不利的情况下, 不宜再用诸如“钱荒”的休克疗法。当前应着力解决4个短缺问题:

一是解决实体经济资金短缺的问题, 当务之急应实行结构性宽松, 对那些有需求的企业放宽贷款, 把空转资金变成支持实体经济的资金。这需要把资金存量盘活, 但怎样盘活, 在哪个环节能盘活, 应抓紧形成操作方案, 形成对经济马上能起作用的政策。

二是解决投资渠道短缺的问题, 现在房地产投资受控, 而房地产是带动几十个行业发展的产业;股市暴跌, 而股市是几千万人的主要投资渠道。只有拓宽投资渠道, 才能使经济发展回归到正常发展的渠道。

三是解决就业渠道短缺的问题, 尤其是高端人才就业难的状况, 每年近700万大学毕业生、几十万研究生就业成了难题, 是很大的社会问题。可以通过经济鼓励和人才使用政策调整, 引导这些人才向基层流动, 向边远地区流动, 向最需要的艰苦岗位流动, 经过一段时间锻炼后, 优先进入公务员队伍或在重要岗位任用。

8.急诊科院感风险评估及采取措施 篇八

一、影响数学成绩的因素

1.基础较差

在初中阶段学习的大部分学生“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数学成绩不错,其实他们“欠”了很多“帐”而没有意识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欠”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帐”,他们把精力花在了解难题上,直接影响了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二是“欠”运算之“帐”,在初中阶段,重“推理”轻“运算”现象十分突出。由于运算不过关,导致高中学习常常出现“会而不对”、“错而不会”的现象。由于欠帐较多,影响高中课堂的学习。

2.被动学习

有些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如表现在:不制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不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而没听到“门道”,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等。这种被动的学习状态,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3.学法不当

相对说来,高中阶段学习具有知识量大,难度大,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等特点,很多学生对此了解甚少,仍沿用初中那一套学习方法对付高中阶段的学习任务。欠思考,理解问题肤浅,不善于记忆,不善于归纳和总结。相反,有的学生为了显示自己比别人“聪明”,课堂上盲目应答,长此下去,会使学生养成不动脑筋的懒惰习惯,往往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4.准备不足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如不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查缺补漏,就会出现两极分化现象。

二、提高成绩的主要措施

1.仔细阅读教材

通过仔细阅读教材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逼迫”那些不愿动脑筋的学生不得不去思考问题。一般可要求一节课内容阅读两次。第一次上课前阅读,要求学生阅读课本时,不能象蜻蜓点水或看小说一样,因为课本的编写是专家长期学习反复实践,不断积累的情况下完成的,因此要求学生先逐字读,后逐句读,再逐段读,最后整节读,最大限度地读懂各字、句、段的含义,归纳本节内容的“中心思想”,对本节知识有一个初步了解。第二次是课后阅读,对所学课程研讨后,检查、总结自己的阅读情况,哪些地方没有读透,带着问题再阅读,并在书的四周空白处记上一些自己的简要体会以及有利于记忆的、带提示性的只言片语,以便随时查阅,方便学习。

2.学会认真思考

在学习过程中,经常遇到一题多想。在解题的学习活动结束后,要求学生进一步去“想”,这道题运用了哪些概念?主要考查了什么知识点?能不能变?能否推广?推广后有多大价值等等。我们知道,有些证明题方法简单容易,其价值往往也不被人所注意,然而在这简单容易中却潜藏着不凡,可启发学生用常规方法给出证明后并未罢休,而是请学生思考,有没有非常规证法?经师生共同努力,又给出了九种方法,用到了二次函数、函数的值域、点到直线距离公式、三角中的万能公式、椭圆的离心率、定比分点、直线的斜率、均值不等式等背景知识,而且发现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结论可以加强。此外,还向学生指出,上述九种证法渗透了方程、函数、数形结合、等价变换、分类讨论等常用的高中数学思想,使学生的思维范围得以拓宽。

3.勇于提出问题

在课堂上,学生要勇于提出问题,尤其是反提问题。课堂上要打破“老师提,学生答”的传统,让学生反思后根据自己学习的需要向老师提出问题,给学生一个主动思考问题,不断提高自己水平和能力的空间。

4.防止急躁情绪

高中生毕竟年龄不大,阅历有限,为数不少的高中学生比较容易急躁。有的同学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有的同学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点成绩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针对这些情况,教师要让学生们懂得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识、发现新知识的积累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

5.加强课后辅导

高中数学中易分化的地方多,这些地方一般都有方法新、难度大、灵活性强等特点。教师应当采取多次反复、加强辅导、开辟专题讲座、指导阅读参考书等方法,将出现的错误提出来让学生们议一议,充分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通过变式练习,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以达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9.急诊科院感风险评估及采取措施 篇九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珍贵的自然资源,是一切劳动过程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和物质基础,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也是工业生产的场所。但在现阶段的中国,长期以来,人们无法合理使用土地,对科学开发和利用土地问题重视不够,乱占滥用等现象很普遍,土地资源遭到破坏,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土地问题的矛盾将日益尖锐。因此我在此结合我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及查阅的相关资料浅析中国土地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应该及时采取的措施:

(一)土地产权制度残缺 一是土地所有权主体不明晰。①公有制土地是由国务院来行使的,但实行上,国务院本身也没有土地,其使用土地来建办公楼或干别的事情,还必须向地方市政府申请,国有土地是国务院代表国家所有,但国务院并不能实行控制土地,控制权在各级地方政府手中。②集体所有制土地属于集体经济组织。但实际集体经济概念模糊不清,有大的、中的、小的经济组织,属于哪一个呢?还是多个共同所有呢?

二是缺乏对土地产权的明确解释和规定。在中国,土地产权明确定义不够详细,物权法也需要细化。导致:①权利滥用,土地抵押贷款行为多、问题多②权利不用,很多地方不拿土地当回事,送地、低地价现象普遍。

三是集体土地所有权名不副实。集体土地所有权完全处于弱势地位,实际上集体土地并没有“所有权”,有的仅仅是“使用权”。

(二)土地征收权被滥用中国土地征收的有关法律规定缺乏对公共利益要件的定义和实质限制,任由各级行政机关自行解释,自由裁量太大,不仅导致政府滥用征地权,而且容易出现权力腐败。同时,征地程序不透明、不公平,被征地农民的知情权和表达权被剥夺,行政权侵害财产权。

(三)征地安置补偿不合理一是补偿标准太低;二是按三年平均产值的倍数测算不合理不科学,没有综合考虑土地的区位、用途等各种因素;三是土地补偿费和土地收益分配不合,层层克扣、拖欠、截留、挪用严重

(四)土地审批制度明显失效中国土地使用建立了严格的用途计划管制,任何用地行为都要经县级以上政府的批准。因为审批手续繁琐等原因,很多用地者也为了逃避土地税费、节约时间成本,被严格管制者常常大量未批非法使用土地,审批制度大大增加政府的管制成本和被管制者的时间成本、协调成本,助长土地违法行为。

(五)土地执法监察力量软弱一是对党委、政府违法束手无策。往往冠以“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重点工程”,领导定工期,要求国土部门定时交地,难以办到,就未批使用土地。查处起来非常困难,说情风盛,强调土地违法是为地方公共利益,而非谋取私利,难以查处到位。

原因分析

中国市场经济脱胎于计划体制,计划经济思想的烙印在中国土地制度设计的安排中无处不在,根深蒂固,影响深远,由于路径依赖之原因,缺乏改革创新之动力。

一、信息不对称与土地过度管制失效中央无法获取准确可靠信息,执法监察成本高。另外,中国幅员辽阔,人口、民族众多,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实行集中垂直的土地管理,其绩效之差可想而知。

二、计划体制与土地产权缺失中国土地管理一系列问题均与土地法规对土地权利的界定不清有关。应该规定所有权在名义上归谁所有,就拥有专有的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

三、过度管制的交易费用巨大①制订土地计划的费用;②监督土地计划和约定的执行费用;③制订和维护法律法规的费用;④土地审批与寻租的费用;⑤处理土地纠纷和农民上访的费用;

对策

目前,中国土地形势非常严峻,土地制度创新迫在眉睫,改革方向是以市场为指导,明晰产权,行政分权,放松管制,维护公平。

一 完善土地产权制度。明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所拥有的土地,对于地方政府使用土地,一要规划和指标限制,完全放松审批;二是

征地高额的耕地占用税,实行土地收益各级分享,分摊组织成本、监管成本和交易费用,分摊责任和目标。

二 要进行征地制度改革,公益性目的是土地征收的唯一正当理由,其他用地必须采取征购方式取得,采取市场价格,与农民协调商讨。

三 是完善集体土地使用制度。允许除房地产以外的建设项目直接使用集体建设用地,允许集体建设用地依法流转,逐步实现农民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同地、同价、同权”。

四 是成立土地征收补偿争议仲裁机构,即土地法庭。

五 建立土地收益基金,主要用反哺给农民、农村和农业,带动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10.院感整改措施 篇十

存在问题:

1、专职人员不符合规定。未定期开展和召开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培训及医院感染委员会议。

2、医院感染各项制度知晓率不高,执行不到位。

3、没有微生物室,细菌室。未开展环境卫生学监测。

4、开展综合性医院感染监测,监测数据与实际不符。

5、医务人员手卫生知晓率、执行率低。

6、个别科室器械包、器械清洗不干净。供应室布局不合理,全院未开展医疗器械集中清洗、消毒,供应室未开展生物监测。

7、医院未开展多重耐药菌监测。

8、有个别科室未使用戊二醛消毒液浓度检测卡,无记录。个别科室紫外线强度监测未按时进行。

9、污水处理无日常运行监测记录。医疗废物警示标识不全。

10、医院传染病报告不符合标准,未开展传染病处置演练。整改措施:

1、加强专职人员的学习与培训,参加卫生厅组织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岗位培训,持证上岗。制定全员培训计划,定期培训,使制度落实到实处。按照医院感染委员会会议制度召开医院感染委员会议

2、组织科室学习医院感染各项制度,使制度落到实处。

3、积极和市人民医院(二甲医院)展开合作签定协议,定期对医院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选派人员学习微生物(已经在地区医院学习

中)。在新医院组建微生物室。

4、开展综合性医院感染监测,要深入每个临床科室,认真仔细收集病人各种资料,分析医院感染在一定人群中发生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确定病人感染原因,结果,预防,落实监测工作,确保监测数据准确性,并将结果分析,按每个月反馈到各个科室。

5、加强培训,通过统计各科室洗手液、速干手消液用量,提高各科室手卫生依从性。

6、各个科室一定要掌握《消毒技术规范》,按规范要求工作。每月对供应室压力锅及无菌物品生物监测,确保医疗安全。医疗器械集中清洗在新医院组建中完成。

7、在院领导,医院感染委员会,会议决定后,短时间内,解决问题,开展耐药菌监测。

8、院感科加强检查。

9、污水处理按国家消毒标准,要有日常运行监测记录,加药后浓度监测每日两次;按粪大肠细菌培养每季度一次,致病菌监测半年一次。医疗废物警示标识齐全。

10、传染病报告要按年计划要求,做到每天下科室收集传染病报告卡,完善各种项目,准时准确网络直报,绝对不能迟报,瞒报,漏报。立即开展传染病处置演练。

11.急诊科院感风险评估及采取措施 篇十一

1.历年退耕还林建设基本情况

1.1建设任务

按照省退耕办下达我县的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任务,4年共计16.2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6.4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6.3万亩,封山育(造)林3.5万亩。

1.2任务完成情况

几年来,严格执行了上级下达的生产计划,并高质量、高标准超额完成了任务,超额完成部分在下一年度生产任务中妥善地给予解决。

2005年春季对2002年、2003年、2004年验收不合格的地块全部进行补植达标,补植在全县17个乡镇和10个国营林场进行,补植率达到100%。使我县退耕还林造林保存了率达到了85%以上。

1.3历年检查验收情况

自2002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以来,县退耕还林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年都组织精干的技术力量,下大力气,对历年的退耕还林造林地块,逐户、逐地块认真检查验收,保证了工程建设质量。

2002年退耕还林,当年县级检查验收合格面积3.7782万亩,占任务的94%,平均成活率90%。

2003年退耕还林,当年县级检查验收合格面积为3.2847万亩,合格率为82.1%。

2004年退耕还林,当年县级检查验收合格面积为0.36935万亩,合格率为92%。

2005年退耕还林,县级检查验收合格面积为0.38603万亩,合格率为91%。

几年来的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严格按省审核的实施方案进行设计和施工,顺利通过了省、市核查组的检查验收,达到了合格标准。确保了我县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成果。

对2002年——2005年退耕验收合格的退耕户,不折不扣地全部及时兑现了国家的苗木、生活、和粮食补助政策。

1.4存在的问题

四年来我县林业生态建设成绩突出,但通过调查发现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退耕还林工程建设重点不够突出,没有严格遵循“四个优先”的原则开展工作,致使任务落实比较分散,没有形成大规模;二是生态恶化的趋势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遏止,有些难以治理的险要地段尚未得到治理;三是林粮间作现象仍然存在,农民对不让林粮间作想不通;四是种苗生产供应与工程建设需求还不相适;五是个别退耕户不进行补植,放弃经营;六是部分退耕户抚育管护不到位,重造轻管。这些问题影响了生态建设快速健康发展,对此,我们给予高度重视,采取积极措施,确保我县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成果。

2.宾县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成果巩固整改措施

针对我县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制定了整改措施,及时加以解决,确保我县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健康、稳步、持续发展。

(1)全面落实管护责任制。成立了县、乡、村、屯和户五级管护机制,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

(2)严把补植关。制做水桶,解决春季坐水造林运水工具不足的问题。在新植造林地加行加密,即五行加一行,雨季带土移植;培育容器育苗用于雨季补植。

(3)在全县实施封山禁牧,避免牲畜危害,确保保存率。

(4)采取优惠政策,提高退耕户积极性。允许退耕户进行林药、林草、林菜间作,增加退耕户的收入。

(5)及时合发了林权证,给林农吃上定心丸。

(6)扶持退耕户进行多种经营。鼓励和帮助退耕户从事养殖、加工、运输、劳务等产业,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

(7)进行退耕还林“回头看”,查找问题,及时整改。

一是进一步加大对群众举报问题的查处力度。针对群众举报关于退耕还林工程的每个问题,我们都认真查处,派专人组成调查小组,对问题一查到底,依据有关政策拿出处理意见,并答复举报人。二是坚持退耕还林公示制度,针对退耕还林计划任务分配情况,检查验收情况,政策兑现情况及时进行公示,并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在各乡镇政府设立举报箱,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三是严格执行退耕还林政策兑现的管理程序。我们对于完成的退耕还林地块,每年都组织专业队伍进行全面检查验收,并将验收合格的户名、身份证号、合格面积等上报财政局,财政局根据林业局检查验收合格面积的款项拨付各乡镇财政所,由各乡镇财政所按姓名将退耕还林户应得款项打入存折,最后退耕户凭身份证领取各种退耕还林工程补助资金款项。从根本上杜绝虚假报冒领等侵害农民利益的现象发生。四是对有能力经营而放弃经营的进行政策宣传和教育,使其认识到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是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受利益的国家重点工程,进行全面补植达标,要达到生态、社会和经济三者效益的统一;同时,对个别复耕的退耕户进行严厉的打击,对不能继续经营的,谈取材料,取消合同,采取找积极性高的农户串地、串户进行补植和造林,确保了工程建设质量和面积一亩不少。

3.宾县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成果巩固保障措施

(1)对退耕还林成果加强管理,落实管护责任,强化管护措施,确保退耕还林地块造一块成林一块,尽快发挥其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2)加大执法力度,实行依法管理,坚决防止毁林、复耕现象发生,确保退得下、还得上、不返弹。

(3)加强对退耕还林的指导服务,发展后续产业。

12.肉品卫生安全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 篇十二

1 肉品卫生安全存在的问题

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不能有效控制。人畜共患病是指那些在人类和脊椎动物之间自然传播的疫病。目前,全世界已知的300多种动物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中,有100多种人畜共患病,如禽流感、疯牛病、狂犬病、结核病、囊虫病等。其中在我国发生和流行的有30多种。近年来,世界各地暴发的禽流感疫情,造成了200多人感染,110多人死亡,人们一时间谈“禽”色变。另外,动物如在屠宰前感染鸡新城疫等非人畜共患病虽不会直接传染给人,但人们食用这些肉品后,有可能发生食物中毒。

由于受到传统养殖业的影响,一家一户的散养比例较大,大多数农户疫病预防知识不强,给免疫接种、佩带耳标,建立免疫档案、疫情管理、免疫抗体效果监测工作带来困难,造成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在源头就存在隐患。

饲料添加剂使用不规范。饲料添加剂是指“为满足畜禽特殊需要而加入饲料中的少量或微量营养性或非营养性物质”,它在配合饲料中起着完善饲料营养价值和全价性、改善饲料品质、提高饲料利用率、抑制有害物质、防治畜禽疾病及增进畜禽健康的作用,从而达到改进畜禽产品品质、提高畜禽生产能力、节约饲料及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然而,一些养殖户为了片面追求自身利益,过分使用添加剂,导致某些激素和微量元素超标。人体食入肉品后,由于添加剂含量高于正常人体水平,就会破坏人体正常的生理平衡,而呈现不良结果,如内分泌失调等症状。其直接结果是儿童提前发育,儿童肥胖面扩大,成人心脑血管病增加,直接影响人的健康和生命质量。

环境污染物在动物产品中残留量超标。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各类加工业发展很快,但由于对企业监督管理不严,从工厂排放出来的“废水、废气、废渣”严重污染环境,有毒金属和有害化合物通过食物链在动物体内蓄积,致使肉品受污染。

牛、羊、禽类等动物私屠乱宰现象依然存在。虽然各地都认真贯彻《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相继开展了生猪等动物的定点屠宰,集中检疫工作,但由于种种原因,牛、羊、禽类等动物私屠乱宰现象依然存在。同时,一部分动物屠宰加工企业的建筑设施水平和标准较低,屠宰加工操作也不规范,卫生管理工作较差,污水、污物不进行无害化处理,所以,加工卫生条件差,屠宰的动物胴体污染比较严重,尤其是沙门氏菌等条件致病菌在肉品中的检出率较高。

补偿救济制度不健全。由于各地财政紧缺,对病死动物销毁补偿救济制度不健全。养殖户辛苦饲养的动物病死后,政府无相关补偿措施,养殖户大多存在侥幸心理,动物死亡后不报告、不进行无害化处理,想法设法将之流入市场,给消费者造成危害。

2 建议应采取的措施

2.1 建立肉品从“养殖到餐桌”的全程监管制度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动物防疫法》,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提高动物防疫管理水平,切实加强动物免疫工作。要根据《动物防疫法》、《畜禽标识及养殖档案管理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抓好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的强制免疫工作,完善重大动物疫病及人畜共患病防治的长效机制,从根本上预防和控制疫病的流行和发生。二是积极引导养殖户转变生产方式,走养殖规模化的新路子。传统的养殖方式存在散养户多,有的甚至是人畜混居,畜禽混养,加大了动物疫病的防控难度,更给人类健康的和生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发展现代畜牧业,实行标准化养殖,是提高肉品质量安全的有效途径,现代畜牧业的基本特征是布局区域化、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专业化、经营产业化、服务社会化。要顺应现代畜牧业发展趋势,积极引导养殖户走专业化发展的路子。由散养逐渐向规模养殖转移,规模养殖逐渐向养殖小区集中,全面实行标准化无公害健康养殖,开展无公害畜产品认证,从源头上保证肉品安全。有项目的地方要充分利用项目倾斜政策,集中投资兴建一批养殖示范村、示范户,以辐射带动周遍地区发家致富。要坚持推广“公司+农户+基地”的形式。养殖区内要按时消毒灭源,平常加强管理,禁止“闲人”出进。

2.2 加强肉类贮运和销售过程中的卫生管理

肉类贮运和销售过程中是目前造成肉类二次污染的主要原因。加强这些环节的卫生管理是保证肉品质量的重要环节,首先要求各地在建设定点屠宰场的选址时要符合动物防疫条件的要求,其次场内冷库在建筑设施上要符合卫生要求,且冷藏设备齐全,使屠宰后的热鲜肉尽快得到冷却,避免肉类在屠宰加工过程中再次受污染;屠宰场内运输肉品车辆要求专车专用,用后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肉类销售过程中要做好防蝇灭蚊处理,防止再次污染的措施,经常性的对销售工具进行消毒和清理。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在超市、商店、市场推行肉品质量承诺;积极实行牛、羊、禽类的定点屠宰、集中检疫工作,确保消费者吃上放心肉。

2.3 加大投入,改善基础设施,提高检测水平

肉品卫生安全问题是一项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的公益性活动,各级政府应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加大对该项工作的支持力度,加大资金投入,特别是要加强防检疫基础设施建设,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提高检验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4 加强部门协作,对流通环节实行全面监控

流通环节监控,肉品安全监管是一项系统工作,涉及工商、质检、卫生农牧等多个部门。工作中应不断理顺部门之间的关系,加强沟通,搞好协调,密切配合,及时整顿和规范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生产、经营和使用行为,有效打击违法行为,确保肉品卫生安全。

2.5 强化宣传,提高群众肉品卫生安全意识

13.院感工作自查整改措施 篇十三

一、规范无菌物品的消毒

1、按照器械的清洗流程清洗手术器械,并注重清洗质量;

2、规范打包,包的大小、重量、形状、及外包装符合规定要求;

3、取消浸泡器械,如必须采用浸泡灭菌(器械少且不耐高温的)要求用2个泡盘,一个装已达到灭菌的,一个装灭菌过程中的;

二、规范消毒液的使用

内镜消毒剂浓度必须每日定时监测并做好记录,保证消毒效果。

三、严格掌握物品的消毒时间 1、2%碱性戊二醛灭菌时,必须浸泡10小时。

2、需要消毒的内镜采用2%碱性戊二醛灭菌时,浸泡时间为:

(1)胃镜、肠镜、十二指肠镜浸泡不少于10分钟;

(2)支气管镜浸泡不少于20分钟;

(3)结核杆菌、其他分枝杆菌等特殊感染患者使用后的内镜浸泡不少于45分钟。

(4)当日不再继续使用的胃镜、肠镜、十二指肠镜、支气管镜等需要消毒的内镜采用2%碱性戊二醛消毒时,应当延长消毒时间至30分钟。

四、加强重点部门的管理

1、规范重点部门的流程,督导相关制度落实到位;

2、注重环节管理,针对可能引起院内感染的诸多因素进行摸排;

3、进一步加强耐药菌的监测,预防和控制耐药菌的蔓延。

五、加强职业防护

1、重点部门备齐防护用品,如:防渗透的围裙、衣、裤、鞋,防护眼镜,防护面罩等。

2、进一步强调医务人员上班期间必须采取标准预防措施。

六、加强职业暴露的管理

1、对医务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

2、如发生职业暴露后按流程进行处理和上报,并根据暴露的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七、加强环境卫生及污水污物的管理

1、进一步规范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及登记,医疗废物暂存加上“五防”标识(防鼠、防蚊蝇、防蟑螂、防渗漏,防雨水冲刷);

2、防止医疗废物外泄;

3、加强污水余氯的监测。

14.新生儿科院感管理落实措施 篇十四

一、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落实措施

1、成立质控组织

组 长:陈青琴 副组长:钱红梅

成 员:李永红 王会娜 周静 郭翠华

2、质控组织职责:

(1)在质控组长领导下,每月对院感工作质控1次,对科室院感的薄弱环节,每月每人提合理化建议1条。

(2)科内发现散发感染病例及时组织讨论、拿出措施并进行落实。(3)科内发生医院感染聚集性或暴发性病例立即上报院感办,查找原因,进行分析,采取相应措施并落实。

(4)按计划每季度对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1次。(5)对监护室、治疗室每月消毒、灭菌效果检测达不到卫生学标准的及时查找原因进行整改,直至符合要求。(6)不良事件(短时间内多人发热、病原学检测发现聚集性病例),24小时内上报,质控组长组织医护人员讨论查找原因,拿出控制措施。

3、管床医生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送病原学检验及药敏实验,查找感染源、感染途径、控制蔓延,积极治疗病人,如实填写报告,24小时内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4、首诊医生发现法定传染病,按规定报告,甲类(霍乱、鼠疫)及部分乙类(不明原因肺炎、肺炭疽、高致病性禽流感、脊髓灰质炎及破伤风)2小时内上报,其它乙类及丙类24小时内上报。

二、监护区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落实措施

1、监护区布局合理,分限制区(无菌区)、半限制区(清洁区)、非限制区(污染区),区间有明显标志,严格遵守三通道原则,按病种将患者安排在早产室、危重室、隔离间。

2、进人监护区必须更换专用拖鞋、衣裤、帽子和口罩,帽子要将头发全部遮盖。拖鞋每天要清洁消毒,帽子、口罩污染及时更换。

3、尽量减少人员流动,严格控制参观和探视人员,工作人员外出,必须更换外出衣及外出鞋。

4、按照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进行各项操作,医护人员在诊疗护理不同患者前后,或者同一患者不同部位前后要洗手或用手快速消毒剂

擦洗。手指培养每月1次。

5、医务人员不得在监护室内用餐及洗漱。

6、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应分开安臵,特殊感染病人(艾滋、梅毒)应单独安臵。

(1)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在患者一览表上用蓝签标记,床头卡上表明感染源;(2)医务人员进入呼吸道感染患者房间,必须戴帽子、口罩;

(3)接触乙肝、丙肝、艾滋病感染病人血液体液必须戴手套;

(4)尽量使用一次性物品,操作时在隔离间进行,隔离间物品专用,用后双消毒,过用的一次性用品,用后装入黄色塑料袋内并粘贴标识;(5)病人生活、诊疗垃圾按感染性垃圾处理;(6)出院时按传染病人进行终末消毒。

7、患者的衣服、被单有污染时随时更换,在医疗废物通道清点更换的床单元用品。

8、监护区开窗通风每日2次,每次30分钟(早上:8:30-9:00,下午:4:30-5:00),地面湿式清扫,监护区空气消毒一天3次,1次2小时,发现明确污染时,立即消毒,患者出院、转院、转科、死亡后均要进行终末消毒,空气培养每月1次。

9、监护区的所有物表用消毒液擦拭每天2次,床单元消毒做到一床一箱一巾,用后集中消毒处理,物表培养每月1次。

10、每月监护区的空气检测细菌数应《200个cfu/cm2,物表、医务人员手的细菌数应《5个cfu/cm2。

11、治疗室、配奶间的皮肤消毒液及含氯消毒液3天更换1次,浸泡吸痰用物的含氯消毒液每周三更换,含氯消毒液每天用化学指示卡监测其浓度,不符合要求及时更换。

12、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过期或可疑污染重新灭菌;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13、氧气湿化瓶、温湿化器、吸痰器、复苏气囊、监护仪在转换使用时应进行表面清洁消毒,各种导管.湿化瓶.吸氧面罩均应浸泡消毒后干燥保存,氧气湿化液每天更换,同时注明时间。病人固定使用的血压计、听诊器、供氧吸引装臵不与别人交叉使用,病人出院后要彻底清洁才供别人使用。

14、每位患儿每次奶瓶、奶嘴用后清洁、晾干、高压灭菌。

15、隔离室、其他监护区、办公区域及卫生间的拖把要分开使用,标记清楚,用后使用含氯250mg/l消毒液浸泡,并清洗后凉干备用。

16、医疗垃圾分类管理,注射器、输液器、输血器、引流袋用后毁形,当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的3/4时,必须进行封口; 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不能混装

17、严格遵守清洁卫生制度,行政班督促卫生员每日清洁1次物表、台面,每周大清洁1次墙壁、玻璃,每月彻底清洁1次天花板、墙壁、玻璃。

评价措施

1、质控成员未例行职责按情节轻重扣2-5分。

2、院感制度措施未落实按情节轻重扣1-3分,一人重复出现同样问题加倍扣分,室内长时间通风效果不好出现霉变扣5分。

二、治疗室医院感染管理措施

1、布局合理,清洁区和污染区标志清楚。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无菌包有效期一般7天,霉雨天5天(5-10月)

2、医护人员进入室内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操作前洗手、戴口罩帽子。

3、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4、病人当日使用的注射药物,抽出的药液、开启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必须注明加药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

5、治疗推车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每次操作后产生医疗垃圾分类放下层医疗垃圾容器内。

6、坚持每日清洁、消毒制度,地面湿式清扫,每周三进行一次大扫除,每月空气监测一次。

7、治疗室空气每日紫外线消毒2次(早上6:00-7:00,下午4:00-5:00)并有记录。

评价措施

1、医护人员对治疗室消毒管理落实措施要掌握,一人掌握不全扣0.5分,无掌握扣1分;

2、制度措施一项未落实扣1分;

3、发现无菌物品过期一次扣2分;

4、一人重复出现同样问题加倍扣罚.三、预防血管内导管所致血行感染

1、凡使用静脉留臵针者,一般保留时间为3~5天,在使用过程中,局部出现红、肿时,及时上报,并拔出导管。

2、在进行臵管操作前,护士必须进行规范洗手,穿刺局部消毒面积不少于8cm,消毒使用碘剂后必须酒精脱碘。

3、穿刺点选择:下肢外周静脉穿刺点发生感染的危险高于上肢血管,手部发生静脉炎危险小于腕部和前臂血管。

4、臵管过程中,护士加强巡视,观察臵管情况,发现覆膜变湿、弄脏时,应及时更换,更换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评价措施

1、医护人员掌握预防措施,随机抽查一人未掌握扣0.5分;

2、预防措施执行一项未落实扣1分;

3、发现疑似感染或感染者及时采集标本送检,一次未做扣2分。

四、医护人员职业暴露防护(一)严格执行标准预防:

1、概念: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2、防护措施:

(1)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面部时,应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应当穿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

(2)不要用手直接触摸暴露的皮肤、口唇、眼睛、耳朵和头发等。

(3)如果有手部皮肤破损情况时,应尽量避免接触血液、体液或黏膜,如果无法回避接触时应将有破损的皮肤用创可贴等保护好后再戴双层手套进行操作。

(4)治疗中尽量使用一次性用品,包括注射器、输液器、试管、手套、隔离衣等。

(5)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6)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防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以防刺

伤。

(7)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不要把用过的锐利器具直接传递给别人。

(8)在进行侵袭性操作时,一定要保证足够的光线,尽可能减少创口出血。

(9)不要在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上盖针头套,不要用手毁坏用过的注射器。

(10)在缝合创口时,要特别注意减少刺伤。

(11)把用过的注射器直接放到专门的桶中,统一处理。

(12)勿将锐利废弃物同其他废弃物混在一起。

(13)勿将锐利废弃物放在儿童可以接触到的地方。

(14)使用防护设施避免直接接触血液、体液;根据可能接触血液、体液量多少,决定采用适当防护措施。包括:手套、口罩、防护眼镜、隔离衣等。

(二)职业暴露:

1、定义:职业暴露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中意外被传染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黏膜或被含有传染性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它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病毒感染的情况。

2、怎样避免职业暴露发生

医务人员预防职业暴露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原物质,医务人员在接触这些物质后,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3、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原则

(1)及时处理原则:意外暴露一旦发生,应尽快对暴露部位就近冲洗和消毒全身用药,服药时机越快越好,一般在1-2小时内服药的预防性效果较好。

(2)报告原则:意外暴露发生后,及时报告部门领导和感染办公室,以使了解和分析发生原因和后果及对当事人提供心理支持。(3)保密原则。

(4)知情同意的原则。

4、发生职业暴露后如何进行局部处理

(1)如是血液、体液等溅洒于皮肤黏膜表面应立即先用肥皂,再用清水、自来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2)如溅入口腔、眼睛等部位,用清水、自来水或生理盐水长时间彻底冲洗。

(3)如发生皮肤黏膜针刺伤、切割伤、咬伤等出血性损伤,应当在伤口旁轻轻挤压,然后用清水、自来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再用0.5%碘伏、75%酒精等消毒创面。

5、HIV职业暴露发生后,预防用药时间开始的越早,降低体内HIV复制和消灭病毒的机会就越多,最好在暴露后1-2小时以内,>4小时效果降低,>24小时无意义,>24小时也应当用药。

6、乙肝职业暴露发生后,及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三)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感染

1、要判断职业暴露后是否发生感染必须进行血液检测。

2、职业暴露发生后,应立即抽取被暴露者的血样作检测,以排除是否有既往感染,如检测结果阴性,应按照所暴露疾病预防用药,并根据其潜伏期检测直到排除职业暴露后感染。评价措施

1、随机提问医护人员标准预防的防护措施及职业暴露的处理原则,不熟悉一项扣0.5分。

2、随机抽查对措施的实施,一项措施未落实一次扣1分,由于措施落实不好导致出现职业暴露扣2分。

3、发生职业暴露未上报一次扣0.5分

五、规范执行落实措施

1、医护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本专业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及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2、随时进行抽查,掌握各种消毒方法,注意事项;掌握消毒液的使用浓度、配制方法、消毒对象。

3、现场查看消毒技术规范及医院隔离技术规范落实,每周抽查1~2名医护人员操作,查看落实效果。

评价措施

1、随机抽查消毒技术规范、医院隔离技术规范掌握情况,一项掌握不全面扣0.5分,未掌握扣1分;

15.急诊科院感风险评估及采取措施 篇十五

孝义市是山西省设施蔬菜“一县一业”基地县, 也是设施蔬菜生产重点县。仅2012年, 全市就新发展设施蔬菜346.6 hm2, 其中日光温室246.4 hm2, 大棚100.2 hm2。目前, 全市蔬菜播种面积2 310 hm2, 其中设施蔬菜1 070 hm2, 主要是日光温室和塑料大、中、小棚。全市蔬菜总产量11.93×104t、总产值为18 403万元、纯收入为13 546万元, 其中设施蔬菜产量为5.1×104t、总产值为13 152万元、纯收入为7488万元。蔬菜生产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2 设施蔬菜建设资金使用和设施装备应用情况

2009年以来, 孝义市以多方式、多种渠道争取省内扶持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扶贫资金等, 同时加大设施蔬菜建设奖补力度, 实行以奖代补、以工补农。特别是2012年, 更是加大了奖补力度, 全市设施蔬菜投资累计达1.9亿元。这些资金主要用于全市1 200栋设施蔬菜的设施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这些资金的投入和基础设施的完善, 有效地促进了设施蔬菜的发展, 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目前, 孝义市设施蔬菜的装备类型有:自动卷帘机、小型手扶旋耕机、小型松土机、20型拖拉机、机动喷雾器、喷粉器等;常用水利设施有加压泵、过滤泵、施肥罐、滴微灌设施等。

3 设施蔬菜产业体系建设情况

3.1 加强农业龙头企业与基地的有效对接

积极推广“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模式, 强化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 促进订单生产。全市建立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社20个, 有力地促进了蔬菜产品流通和蔬菜产业化、专业化、规模化生产, 带动了广大农民共同致富。

3.2 注重农村经纪人的发展

全市经纪人已达800余人, 他们常年为蔬菜生产与各大农贸市场牵线搭桥, 对蔬菜生产销售起到了积极作用。

3.3 重点抓产后服务市场建设

为解决蔬菜的销售问题, 该市指导扶持东盘粮力农蔬菜合作社建成投资500万元、总面积7 000 m2的全封闭式高标准蔬菜批发交易大厅和投资700万元、总面积6 000 m2的工厂化育苗中心, 实现产、供、销一体化。指导扶持威尔仓储公司在高阳农业园区铺开占地13.3 hm2、总投资1.4亿元的集蔬菜储运、净菜加工、物流配送、工厂化育苗为一体的蔬菜产业化二期工程建设项目, 重点是新建便民超市, 实现产超对接, 让利于民。此外, 对菜农购买东盘粮和威尔仓储现代化育苗中心生产的菜苗, 给予低于市场价20%的优惠, 市财政根据供苗合同和票据给予育苗中心补贴。

4 设施蔬菜重点项目建设情况

4.1 设施蔬菜“一县一业”基地县建设项目

在大孝堡乡、高阳镇、兑镇镇、中阳楼街办分别进行1 000 t冷链系统建设、10 000 t净菜加工生产线建设、设施蔬菜标准园建设和1 000 t冷库建设项目。目前, 各项目已完成了方案的编制与审核, 各项目实施单位已经开展了具体的工作, 预计在2013年8月底全部完工。另外, 还在威尔仓储育苗中心和力农蔬菜专业合作社育苗中心实施了集约育苗场项目, 目前这2个育苗场已基本建成, 进入育苗环节, 下一步将完善育苗场基础设施配套工作。

4.2 晋中盆地设施农业示范工程

2012年, 孝义市被列入“晋中盆地设施农业示范工程”基地县, 填报了晋中盆地设施农业生产情况表, 完成了全市适宜发展设施蔬菜的农田摸底调查, 同时对设施蔬菜“十二五”规划作出调整。从2013年起, 每年发展设施蔬菜533.6 hm2, 并进行了具体规划。

5 主要措施

5.1 科学规划, 连片发展

2012年, 孝义市根据发展设施蔬菜产业的“十二五”规划, 依托蔬菜合作社、龙头企业、种植大户的龙头带动作用, 形成了“统一规划、集中投入、标准化建设、规模化发展”的思路, 突出园区建设, 进一步巩固力农、威尔仓储、蓬盛、宇丰等20个以高效节能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为主的设施蔬菜规模化示范小区和标准园。其中, 大孝堡乡东盘粮村力农蔬菜种植合作社在胜溪新村打造了1个100 hm2标准园;高阳镇、兑镇镇建设了2个33.4 hm2标准园;高阳镇、振兴街办还分别建设3个20 hm2标准园, 仅规模化、标准化园区建设面积就达到226.8 hm2。

5.2 强化领导, 推动发展

市政府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 分管农业副市长任常务副组长, 农委、水利、农机、财政、农行、信用联社、邮政银行等部门和有关乡镇参与的领导组。实行主要领导包重点园区责任制, 实行乡镇、街道、办事处“菜篮子”工程一把手负责制, 在建设中实行了动态管理制度, 形成了各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 共同推进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的态势。

5.3 狠抓筹资, 支持发展

为搞好设施蔬菜跨越式发展, 实行市内煤炭企业按实际产能每吨缴纳2元, 每户企业缴纳上限不超过1 000万元, 下限不低于100万元的办法, 由市煤委办、煤管局牵头, 统一筹集资金, 市财政对所筹资金统一安排, 由市政府统一规划、统一投入设施蔬菜建设。

5.4 细化政策, 引导发展

在新建环节上, 以村为单位新建标准化日光节能温室和塑料大棚生产面积达到0.67 hm2以上的, 每0.067 hm2分别奖补1.5万元和3 000元;对连续3年以村为单位一次性建成10栋以上温室和大棚的种植户, 帮助申请贷款1万~2万元, 并给予3年全额贴息;对购置钢筋骨架, 应用电动卷帘机、保温被等新型设施和新技术的农户, 给予国家农机补贴。

在生产环节上, 对正常生产的温室和大棚分别每0.067 hm2奖补1 500元和800元技术指导费。

在产品质量上, 对取得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或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的, 每个认证一次性补助2万~5万元。

在基地建设上, 对生产规模在3.34 hm2以上的设施蔬菜种植基地, 给予实施村或合作社5 000元/0.067 hm2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补助;对通过土地流转新建10栋以上温室或大棚的合作社、龙头企业、种植大户, 按照建设面积给予每0.067 hm2每年500元的土地流转补助, 连补5年。

在组织环节上, 对乡、村两级组织新建连片设施生产面积1.33 hm2以上日光节能温室的, 给予1000元/0.067hm2奖励。

在防范自然灾害上, 市人保财险公司现已开展每栋 (0.067 hm2) 每年1万元保额的保险业务, 市政府对日光节能温室参保的农户, 给予300元/栋保费补贴。

在规模化示范园区建设上, 6.67 hm2以上塑料大棚建棚及基础设施配套补助2万元/栋;6.67 hm2标准园节能温室建棚及基础设施配套补助5万元/栋;33.4 hm2标准园节能温室建棚及基础设施配套补助6万元/栋;66.7 hm2标准园节能温室建棚及基础设施配套补助8万元/栋。

5.5 注重服务, 保证发展

针对设施蔬菜产业发展中技术指导薄弱的问题, 全市共抽调40名蔬菜技术人员组成18个技术小组, 共同讨论组织出台了温室、大棚建造技术标准, 为园区发展设施蔬菜提供技术支撑。实行蹲点包片服务制度, 做好引进蔬菜新品种、新材料、新技术工作, 确保园区生产顺利进行。同时, 市监理公司派出技术人员严把质量关, 严格按照监理规范和设计图纸要求进行管理, 同时实行定时检验、临时抽验等质量保证制度, 确保工程按时、保质完成。

6 设施蔬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

设施蔬菜产业大力发展的同时, 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主要为: (1) 建造成本增加, 融资、贷款较难; (2) 新菜农增多, 专业技术差; (3) 风险增大, 劳动强度大; (4) 配套设施差, 发展难度大。为此, 一是应加大对蔬菜生产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力度。二是加大设施蔬菜新材料、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力度。三是要进一步加大对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四是要加大对各级各部门发展设施蔬菜产业的工作考核力度。

摘要:介绍了孝义市设施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资金使用和设施装备应用情况, 以及设施蔬菜产业体系建设情况, 发展设施蔬菜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应对措施。

16.急诊科院感风险评估及采取措施 篇十六

【摘要】 总结了急诊科护士职业压力的影响因素,主要为害怕出现护理纠纷、职业暴露的危险、夜班危重症多、工作量大、复杂的人际关系、护理人员的配置、自身成就及竞争的压力。长期职业压力对急诊科护士身心健康的影响,并针对压力源提出防范应对措施,减轻急诊科护士的压力,促进身心健康,提高护理质量,利于维护患者健康。

【关键词】 急诊科护士;职业压力;措施

【中图分类号】 R85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09-0197-01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对护理人员的技术和护理理论提出更高的要求,但由于急诊抢救过程中存在许多不可预知的风险,急诊科环境特殊、压力大,导致身心疾病,现就急诊科护士职业压力分析如下。

1 急诊科护士的主要压力源

有学者研究护士的主要压力源依次为害怕出现护理纠纷,护理工作得不到重视,工资待遇低[1]。

1.1护理纠纷举证责任倒置的实施 护理服务面对的是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有其不确定性。随着科技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医院的期望越来越高,监督力度不断加大,加上对医院的高风险性认识不足,患者与医院常发生纠纷,医疗纠纷稍有不慎引发护患关系紧张,一旦发生纠纷,不但影响医院的工作秩序,还可能发生暴力伤害事件,同时还要承担一定经济赔偿的压力,因此,护理人员提心吊胆,久之就会产生恐惧心理,对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1.2对职业暴露的危险性有较大的压力 由于我国经济差的人群相当多,一般不做传染病检查,另外,由于涉及隐私,有的病人就诊时故意隐瞒传染病史,门诊输液病人多,工作量大,急诊抢救病人多,有时来不及防护就暴露在传染病患者的血液中,像HIV阳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等经血液传播的疾病,HIV阳性患者的血液中含有大量的病毒,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可能被其血液污染,给她们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及心理负担。一旦染上就意味着生活、工作、家庭的改变,甚至生存也成了问题。其次,戊二醛、紫外线等致癌因素的长期作用也能造成极大的心理担负。

1.3急诊科工作环境特殊 我院急诊科既负担门诊病人的治疗护理工作,又担负着急危重病人的抢救、留观、治疗及护理工作。工作量很大,护士既要完成繁重的工作,又要担心发生意外。急诊病人病情急,需要护士快速反应,抢救工作争分夺秒,家属心情急躁,常有不满情绪,护士稍有不慎,就会遭到家属挑衅。超负荷的工作使她们体力透支、身心疲惫。轮值夜班已经成为护士主要的压力源[2]。夜班频繁导致生物钟混乱,体力透支;生活不规律,易造成消化系统疾病;持续生活疲惫影响容貌,降低自信心。而遇到抢救病人时,不能按时下班或从家里赶来加班,给家庭生活带来不便,不能更好地照顾家人,有时甚至引发家庭矛盾,给她们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

1.4复杂的人际关系 工作中需要处理与上下级、医师、患者、护士及其他科室的关系,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会给护士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

1.5人力资源配备不足、劳动强度大、福利待遇低 在护理管理方面,可扩大医院的护士编制,合理调配工作,优化工作环境及条件,尽可能减少护士的工作压力。

1.6对自身成就感及竞争的压力 21世纪医学技术飞速发展,各种新技术开展及新型器械的使用,为医学发展增添活力,也对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迫使护士在完成紧张的工作之余还要学习新知识,否则知识老化,难以胜任急诊科的工作,如果看不到这种压力的存在,很难适应未来。

2 针对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压力采取的应对措施

2.1帮助护士减轻和消除压力 医院应根据规定对护士的配置规范化,要控制护士的劳动强度,避免对护士凅泽而渔式地使用;要完善医院的管理制度,减轻临床一线护士的心理压力;要按照护士成长规律,为他们提供参加继续教育和外出进修的机会。这些措施不光是为了保护护士,延长他们的职业寿命,同时也是为了对病人的健康和安全负责。因为护士只有在精力充沛的条件下,才能真正的做好护理工作,以利于科室和医院的长远发展。

2.2对职业暴露问题 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树立全面性的防护管理理念。提高护士对针、剪等锐器刺伤的自我防护,规范操作行为,建立健全锐器刺伤的登记、上报、观察管理制度,建立医护人员健康档案。科室备好一切防护用品,对一切没有传染病报告的患者,都要按照传染病做好防护。一旦有护士受伤,纠正其侥幸心理,采取积极地应对措施。

2.3重视护理工作 提高夜班护士的津贴,增加夜班护士休息时间,并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护士长应做出表率,提高她们的自我控制能力,经常与护士恳谈,了解他们的思想,倾听她们的心声,掌握她们的心态,为她们排除工作和生活上的忧虑和困惑,使她们感觉被关心、尊重和理解,从而获得归属感,以使其能安心工作。

2.4要提高护士的自身素质 在科室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科里设有学习园地,定期开办讲座,授课学习,把各种新技术,新理念引进来,推广到实际工作中。护士要勤学好问,尊老爱幼,团结同事,善于接受批评,业余时间不断学习,并学会自我放松,听音乐、做深呼吸,适当做体育锻炼等,建立良好的医护、护护、护患关系,给护理工作注入兴奋剂。

总之,各级护理管理人员及护士自身,要意识到职业压力对工作质量及身心健康的影响,了解职业压力的影响因素,结合实际,采取合适的方法来减轻压力,以促进健康,提高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 程然,宋桂英,张立威.大连市护士压力源状况调查分析.护理研究,2006,20(4)

17.急诊科院感风险评估及采取措施 篇十七

唐秋碧(2009141005)广州医学院护理学院(本科)0901班

关键词:针刺伤;原因;防范措施;急诊护士

Keyword: needle gore stab;reason;protection measure;nurse in emergency

正文:

急诊科是抢救危重症病人及参与各种突发事件的重要场所,是接触注射器、输液针头、刀剪、缝合针等锐利器械及血液的高发科室,因此急诊护士更易发生针刺伤事件,据中华护理学会调查, 在职一线护士中约 90 %曾有针刺伤史[9]。目前日益增多的输液量和注射量大大增加了急诊护士针刺伤的机率,另外,急诊护士抢救和治疗的是多为尚未明确诊断和尚可能处在传染病的潜伏期。因此,针刺伤在急诊护士中的普遍性、严重性和危害性值得关注。本文对针刺伤的危害、刺伤的原因及安全防护对策的最新进展综述如下。

1、针刺伤的危害

1.1医护人员在工作中职业暴露的概率越来越高,锐器损伤传播职业性血源性传染病的危险远远大于皮肤和黏膜接触[1],潜在感染的风险较大;急诊护士,每天完成大量注射、采血、输液、手术及使用后的针头处置工作,由于经常接触各种针头,因此发生针刺伤的概率也很高,发生率居锐器伤中首位,是医务人员最常见的职业暴露。据文献报道[2],被相应病原体污染的针头刺伤后HIV 的感染率为0.3%,HBV的感染概率为6.0%~30.0%,HCV的感染概率1.8%。医务人员被针头刺伤是职业暴露感染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血源性传染疾病的主要原因。以上资料说明,由针刺伤造成护理人员的职业性感染的危险性客观存在,不容忽视。

1.2通常急诊科护士接诊的都是急、危、重症及突发事件的病人。由于病人及其家属的紧急性及迫切性,要求急诊护士要动作迅速、及时准确,并且常在患者没有完全明确诊断前即对病人投入处置和抢救工作中,这其中包括处于潜伏期和未明确诊断的传染性疾病患者。正是由于这种紧迫性,使得急诊护士不得不常面临针刺伤的危害。同时,有相当多的急诊护士认为针刺伤是工作中不可避免的,虽然对针刺伤的危害也感到害怕,但是却采取了消极回避或无奈的态度,从而使 1 / 5

得急诊护士对针刺伤的认知及防范意识下降。

2、针刺伤的原因

2.1缺乏规范的、持续的防护教育:在我国,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教育可以说是一项空白。毛秀英等[3]调查26 所护理院校,均未设置职业防护教育课程,也无相应教材;对在职护士的培训工作开展的深度、广度都不够,更没有客观的反馈资料。陶新学[4]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28.5%的临床护理人员得到相关培训,而97.5%的临床护理人员认为自己有必要参加相关的培训。长期以来,医院感染控制主要是针对病人,而对医务人员因职业暴露而感染血源性疾病的情况关注甚少。护士的安全防护意识也并没有随着人群中血源性疾病患病率的增加而增加。因此,有必要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其对职业安全的认识和防护知识。

2.2自身意识不够:数据显示41.0%[12]的护士对针刺伤不重视或不太重视。因此会导致工作粗心大意,操作不规范:绝大多数急诊护士认为,针刺伤在日常工作中是极为普遍的和无法避免的,也是从事急诊护理工作所必须承受的,所以,没必要把它看得太重要。也有一部分护士心存侥幸,认为因一次小小的针刺伤就传染上某种疾病不太可能。有很多护士工作时常常将使用过的针头重新套上针帽或直接用手取针头、收废弃针头或将使用过的缝针、针尖直接丢弃于一般的塑料袋中或不及时处理等,这些操作过程都易发生针刺伤。

2.3 操作时不规范: 急诊科面对的是各类急性病、急性创伤、慢性病急性发作及危重病人, 所以各项操作都体现出很急,易被刺伤。有研究[21]表明, 遭受职业伤害的护理人员绝大多数是因为操作时没有遵循预防针刺伤和其他锐器伤的有关规范和建议造成的。针刺伤可能发生在:(1)注射器使用前,如抽完药液后重新盖帽时被针尖刺伤。(2)注射器使用中,如缝合过程中、静脉注射拔除针头护帽时、静脉留置穿刺拔出导芯时、抽血拔出针头时、转移血样至试管过程中等。(3)注射器使用后(丢弃时),如使用后重新盖帽时、处理使用后的未盖帽的针头时、放置在床旁车上或治疗盘里的针头;运输使用后的输液器或未盖帽的注射器时等。

2.4人力资源不足: 护理人力不足使护士工作时过于繁忙和紧张, 可增加护士针刺伤的几率。

2.5针刺后不能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护士在受伤后大多数能及时进行伤口消毒,但对伤口处理的挤血、冲洗、包扎等环节往往较为忽视;受伤后进行血液检 2 / 5

测率低,受伤后报告率低,也有一部分人甚至认为小伤无关紧要,无需上报。

2.6其他因素:如操作时采光不足或环境受限;抢救和处置患者时患者或其他人员的突然移动;过于紧张的抢救气氛使得操作失误等。

3、针刺伤的防护措施

3.1进行规范化的职业安全防护教育:美国CDC已将持续的职业安全防护教育作为强制执行的项目推荐给美国的所有医院,值得借鉴。我国相关分析也已经证明[5],实施针刺伤的防护培训教育可明显降低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因此,第一、应建立制度化的培训:包括在校期间的理论培训;实习前培训;上岗前的培训等,有利于护士从开始就具有良好的防护意识和行为习惯保护患者和自身。第二、对在职护士应开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弥补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欠缺;如举办护士职业防护培训班、各种讲座、宣教等,提高护士对针刺伤的认识,使她们对每一个针头的处理都非常重视。告知护士,针刺伤后严重的后果是感染HIV、HBV、HCV等传染病,纠正她们的侥幸心理,使之主动预防促使护理人员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3.2提高护理人员对锐器伤的防护意识: 管理人员应重视对急诊护理人员的锐器伤的相关理论培训, 加强护理人员上岗前职业危害的教育,使护理人员认识到医疗锐器伤的危害性,树立防护意识, 自觉采取防护措施, 把每一个针头都视为HIV 病毒感染的针头来对待。

3.3规范操作要求, 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规范操作行为是降低锐器伤的重要环节。护理管理者经常督查护士的操作规程,指导正确折断安瓿和安全处理使用过的针头,或提供符合国际标准的锐器收集箱;操作前中后需遵循以下几点:(1)注射器使用前:提倡单手重新盖帽技术,使用重新盖帽装置。(2)注射器使用中:注射过程中要带手套,整个操作过程中应从容不迫;如患者抵抗或慌张,可寻求帮助;使用真空采血系统;在手术室中, 使用消毒盘传递器械, 不要直接传递;将辅助静脉管路与无针系统连接等。(3)注射器使用后:禁止对使用过的针头重新盖帽及用手移去注射器针头;使用后的针头应立即丢入尖锐物收集箱, 尖锐物收集箱应放在注射器使用处;禁止运输未盖帽的针头及将针头存放在床边、治疗车顶部或治疗盘内等。

3.4采用安全性能高的医疗用品:如安全注射器、安全输液器、安全留置针、3 / 5

无针连接系统、真空采血系统等,是降低使用针刺伤危险的有效措施。加强急救基本技能的训练,完善抢救流程,使分工明确,各行其责, 达到默契配合, 减少因慌乱造成的针刺伤[9]。

3.5做好预防接种:定期为急诊护士体检,对乙肝表面抗原阴性者,给予免费注射乙肝疫苗,可有效预防HBV 易感者感染HBV,其有效率可达到80%-90%[7]。

3.6做好针刺伤后的正确处理。(1)保持镇静;(2)迅速、敏捷地按常规脱去手套;(3)健侧手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受伤部位, 使部分血液排出,相对减少受污染的程度;同时,用流动的净水冲洗, 并用抗菌肥皂清洗受伤部位;(4)碘酒、酒精消毒受伤部位;(5)记录和报告受伤者情况, 所涉及患者的资料等,将受伤情况、处理方式及时、准确、完整记录在案;(6)向本科室和相关部门领导汇报, 启动应急预案, 并做跟踪随访。

小结

随着医学的飞速发展,职业安全是近年来医护人员日益关注的重要问题。由针刺伤所造成的职业暴露而引发血源感染的潜在危险正日趋严重。而急诊护士面临的针刺伤危险因素既是客观存在的,又是可以预防的。因此,护士应遵守职业安全防护制度,增强防护意识,规范技术操作规程,合理采用防护用品,远离针刺伤害,维护自身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李希兰,王云琼,周刚.新医护人员锐器伤调查及预防措施[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5,4(3):2402241.248

[2]陈亮,张敏,缪剑影.医护人员锐器伤害分析进展与控制对策[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6,33(3):167

[3]毛秀英,高秀莉,于荔梅,等.实习护生发生针刺伤的现状调查[J].护理分析,2003,17(2):1422144

4]陶新学,章小云.临床护士HIV职业暴露防护知识调查[J].护理分析,2005,19(5):857~858

[5]姜华,卢惠琳,胡小青.不同级别医院护理人员医疗锐器伤调查及研究[J].中华实用护志,2004,20(2):63~64

[6]洪海兰,林舂阳,徐伟萍.ICU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J].护理分析,2004,2,18(2):293

[7]马秀敏.针刺伤的危害与防护措施[J].护理实践与分析,2008,5(6):51~52 [8]刘领君.安全静脉留置针在急诊抢救患者中的应用.现代护理.2010 年2 ,7,5 期.[9] 马晓琳.急诊护理中针刺伤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现 代 临 床 医 学Jun.2005,6.第31,3期.JOURNAL OF MODERN CLIN ICALM EDICINE 4 / 5

[10] 郑晚霞.急诊护士在心肺脑复苏抢救配合中的体会探讨.护理摘要第十一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11] 吴蝈艳 周军.急诊护士的职业危害与防护.当代医学 2008,9,149, Contemporary Medicine, September 2008, Issue No.149.[12] 应菊素 徐国英 王晶 牛小秀.急诊护士对针刺伤的认知及针刺伤后心理状态的调查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04 ,3 ,39 ,3 [13] 胡素红.急诊护士工作中的危害因素分析与防护.5职业与健康6 2006 ,8 OCCUPATION AND HEALTH Vol.22 No.15 August, 2006 [14] 傅晓燕.PU一1 1 76 急诊护士三年针刺伤的分析及对策.第17 届世界灾难与急救医学学术会议暨第14 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书面交流

[15] 黄宇静.急诊护士医疗锐器伤调查分析与防护.河南外科学杂志2008-3 ,2 HENAN JOURNAL OF SURGERY Mar.2008, Vol.14,No.2 [16] 赵芝珍 曲方欣 李 敏.急诊护士在院前急救过程中的自我防护.《求医问药》下半月刊Seek Medical And Ask The Medicine 2011-9 ,12 [17] 唐朝焕.急诊护士针刺伤常见原因及防范措施.医疗装备2009-9 [18] 任爱兰..急诊护士针刺伤的防护对策.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 Chin J Nosocomiol Vol.22No.1 2012

上一篇:化学研究性心得体会教学反思下一篇:计算机专业考研择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