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精神小学生演讲稿

2024-09-30

中国精神小学生演讲稿(共15篇)

1.中国精神小学生演讲稿 篇一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内容是:祖国在我心中。

每当冉冉升起的国旗在我眼前飘舞,我就仿佛看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巍峨的珠穆朗玛峰___在祖国的西部;秀丽的桂林点缀着美丽的祖**亲;雄伟的长城为我们抵御外敌;波涛汹涌的长江是境界我们奋发图强的标志……我们的祖国不仅有秀丽的山河,也有璀璨的历史:我们的祖先是机智的:他们用这娴熟的兵法,打出了一场场震中外的战役;我们的祖先是伟大的:秦始皇建造了世界十大奇观之一的长城;曹操建造了铜雀台……可是,我们的母亲也历尽沧桑。

1934年,“918”的事变,震惊了每个中国人,我们也忘不了东北军的英魂;南京大___,30万无辜的生命,让举国上下的人民怒气填胸;卢沟桥的屈辱,我们永远也忘不了;圆明园的那把火,刺痛着我们的心……

现在,我们的祖国终于奋起,1949年,我们的祖国成立了!中国的成立,是激动人心的,中国人民可以挺起腰杆来做人了!我们的祖国在腾飞:卫星在屡屡发射,日新月异的科技吸引着人们的眼球……

作为祖国的新花朵,我们应该好好读书,奋发图强,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让我们的祖国变成一只腾飞的雄鹰吧!

谢谢大家!

2.中国精神小学生演讲稿 篇二

山西省晋城市教育局、晋城市语言文字委员会、晋城市文明办举办了以“弘扬传统文化、凝聚中国精神”为主题的全市小学生诗词诵读比赛,全市6个县(市、区)及市直学校的11支代表队在市电视台参加了决赛。

各参赛代表队的作品皆创意新颖、编排独特,每一句诗词都用心诵读,每一个动作都精心设计,把中华诗词的悠远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

市语委办负责人表示,举办全市小学生诗词诵读比赛,就是为了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凝聚中国精神,更好地推进语言文字工作。

3.中国精神小学生演讲稿 篇三

关键词:传统文化求真精神科学精神

0引言

中国传统文化发源于古代,经过历代的扬弃与充实,由我们的先辈代代传承下来,经过几千年历史的沉淀,它的精髓形成了某些固定的程式观念、习俗,乃至某些审美趣味,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信仰模式。“文化传统并非仅仅滞留于博物馆的陈列品和图书馆的线装书之间。它还活跃在今人和未来人的实践当中,并在这种实践中不断改变自己。”文化发端于人为使自己包括个体与群体在内更臻于完善所做的努力,发端于人对真、善、美即知识、理性、感情执着的追求。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先辈的“价值取向”、“信仰模式”、“求真”、“尚美”、“尚美”的体现,是贯穿我们中华民族过去、现在与将来的精神力量。

1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求真精神

“追求真理,获取真知(知识)不仅是个体活动的重要方面,而且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之一。在人类生活的不同阶段,人们都在追求真知。”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对真理的理解就是“道”和“理”。老子以道为自然的法则,荀子则尝言物之理,韩非子吸收了这两种观点,并有进一步的发展:“道者,万物之所然也,万物之所稽也。理者,成物之文也。物有理,不可以相薄。故理之为物之制,万物各异理,而道尽稽万物之理。”这里所说的道和理,都是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中的法则,也就是指客观真理。后来,继承先秦这一真理的意义,并且加以应用或发挥的是王充的“事莫名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方以智的“藏知于物”、“知至而以知还物”,戴东原的“不谬之谓得理,疑谬之谓失理”。“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追求的真理,简单地说就是“行”的真理,或道德实践的真理。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追求真理,获取真知是与先辈们求真精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神农氏识药性“尝百草”,孔子“朝闻道夕死可矣”,玄奘“宁可西进而死,绝不东归而生”。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追求真理与先辈们对“天”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的。孔子的“知天命”、孟子“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也。”和庄子主张“无以人灭天”的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易传?文言》提出了著名的“与天地合其德”的精湛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时”;汉代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认为“以类合之,天人一也”:两宋时期,张载在中国文化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了“天人合一”的命题,认为儒者“因明至城,因城至明,故天人合一。致学而可以成圣,得天而未始遗人”。天人合一问题,就其理论实质而言,就是我们先辈们追求人与自然统一的问题,是我们先辈追求真理的求真精神表现。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追求真理,追求事实的求真精神还表现在中国史家们以秉笔直书为荣,曲笔为耻,为了直书,不避强御,不畏风险,甚至不怕坐牢、不怕杀头的高风亮节和事实求是精神。

2科学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中求真精神的关系

科学是一种现代文化,是现代文明的标志,同时,科学又是传统文化的发展,把科学和传统文化联系在一起的主要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就是人们在科学实践、探索和科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形成执着追求真理的创新精神,它以理性的思维去分析解决问题,是求真求实,其基本内涵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科学精神包括探索求知的理性精神、实验验证的求实精神、批、判创新的进取精神。科学精神与传统文化中的求真精神是一脉相承的,它是传统文化中追求真理(真知)的求真精神延续与发展。“科学精神是人类精神文化的体现,包括两大方面,一是科学文化的精神,二是人文文化的精神。前者追求的是至真,突出地体现在探索和揭示客观世界基本规律,追求客观真理的精神,而后者更着眼于至善和至美。所以说科学孜孜以求的就是人类社会和自然世界中真、善、美的统一,也就是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和谐美好人类社会的构建。其中的科学精神,指的就是求真、唯实地探索真理的精神”。

3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

一个民族要真正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要在高科技技术的发展中积极竞争,二要在全民族中倡导科学精神,我国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华民族未来的希望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就更需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

3.1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质。“没有科学素质的提高,就不会有强烈的科学意识、科学观念,就不可能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对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密切关注,也就不可能有不断学习、勤奋学习的动力。”科学素质包括科学能力,科学意识、科学品质。

3.1.1培养大学生的科学能力。科学能力是人的诸多能力中的一种,它是科学素质的核心。一是学习、获取已有科学知识的能力。这一能力是人们在学习已有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主要有实验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自学能力、创造能力、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二是进行科学研究、探索新科学知识的能力,即创新能力。这一能力是具有更高要求的综合能力,它是在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过程中已形成了各种能力后,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去解决新问题或探索新知识能力。所以,科学能力就是要求我们一要有获取有效地科学知识的能力,二要有创新的能力。同时,这两种能力的培养也是科学精神的内涵所要求的。

3.1.2提高大学生的科学意识。科学意识是科学素质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也是培养科学精神的先决条件。因为一个人有无科学精神,首先得看是否有科学意识。所以当代大学生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充分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用科学的态度指导自己做好每一件事。“科学技术日益渗透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最活跃的因素,并且归根到底是现代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现代国际问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通过不断提高科学意识,为培养科学精神打下坚实的基础。

3.1.3提升大学生的科学品质。科学品质的主要内容是心理学上所说的“非智力因素”。因为,这些品质起着增强学习过程中驱动力的作用,又对人们学习科学具有控制调节作用,所以,我们把这些品质称为科学品质。科学品质主要包括兴趣、情感、意志、作风、态度、精神等方面。良好的科学品质能使人们乐于参与科学学习及实践活动并从中得到乐趣和满足,能使人们有坚强的意志,表现出高度的自觉性和自制力,能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谦虚谨慎和勤奋努力的科学精神。良好的科学品质使人们的科学素质更加完整,也使人们科学精神的培养更具有可行性。

3.2培养大学生的科学创造能力。青年时代,是最富有创新精神的黄金时代。世界科技发展的一些重大突破,往往是由年轻人搞出来的。大学生一般都在二十岁左右,是人类思维创新活动的最好年

龄。这时期不但思维敏捷,精力旺盛,而且对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掌握也最为快捷,又最少包袱,敢想敢干,再加上其它的有利条件,因此出现新的发现,新的创造相对容易。为此,学校应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的动手操作和科技创造活动,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设备、资金、场所,让学生主动动手探索科学的奥秘;学校还应该发现和挖掘有小创造小发明才能的学生,对他们所提出的切实可行并有现实意义的发明方案给予充分肯定及支持,并组织专家、教授给予指导,为学生提供一个向他人展示自己想法的舞台;学校应制定奖励制度,专门对做出创造发明的学生进行奖励,激励学生不断创新。

3.3培养大学生的探索精神。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宝贵的财富,有着大学生应有的骄傲。然而大多数大学生生活在物质丰厚的家庭里,缺乏奋斗精神,知难而退,遇挫而废、贪图享乐,追求个性。为此,要解决大多数大学生的这些问题,培养他们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首先要给大学生介绍大量的科学家创造的发明故事,使大学生从中领悟每一个真理的产生都必须建立在艰苦勤劳动的基础上,进而以科学家们为榜样,在心中树立勇于探索的精神,并且用这种精神去支撑自己的科学创新活动;其次实施挫折教育,让在困难面前畏首畏尾的大学生坚强起来,不怕失败,不怕别人嘲讽,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增强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最后要对有创造发明成果的大学生进行物质和精神上的鼓励,支持他们进行再创造活动。对创造失败的大学生,不能冷落,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鼓励他们在失败面前站起来,失败多少次,就爬起来多少次,从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一如既往地追求真理,走向成功。

3.4营造浓厚的校园科学文化氛围。校园是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地方,一个校园内的科学文化氛围是否浓厚,其直接关系到他们对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培养。为此,首先,学校可以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积极支持大学生的创造发明活动,对创造失败的大学生,不应冷嘲热讽,要给予安慰、鼓励和信心。其次,学校还可以通过大力开展学科学的团体活动,举办科技节、科普讲座、科学知识竞赛、科学知识辩论赛、科技周、科技月等多种科学文化活动,并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其中,使其受到浓厚的校园科学文化氛围的陶冶,丰富自己的科学知识,培养自己的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

21世纪是中华民族伟大崛起的时代,中国传统文化将会再现它的辉煌,中国传统文化也将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此,当代大学生要继承先辈们的优良传统,学习其追求真理的求真精神,培养科学精神,为祖国的建设服务,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奋斗。

参考资料:

[1]张岱平、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2]徐辉传统文化的价值去向—追求真善美[J]中华文化论;1996.

[3]韦政通中国的智慧[M],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

[4]李峰.大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培养[J].常熟高专学报:2002(6).

[5]陈佳洱.科学精神就是求真唯实的探索精神[J]北京科技报:2005年01月05日

[6]陈至立.深刻变革中的高等教育.在98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上的发言.

4.中国精神演讲稿 篇四

大家好!

看到你们的笑容,我心里感到非常的激动,不由的使我想起这样一个景象,在辽阔草原上,在明媚的阳光下,一位意气风发的主人驾着一匹骏马,迎着温暖的春风,朝着更美的目标飞速地向前奔驰。这辽阔的草原象征着我们伟大的祖国,阳光象征着党的,骏马象征着快速发展的x县县城,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学精神,建美丽x县城》。

鸟瞰我们今天的xx县县城,像大城市一样,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纵向有东环路、滑兴路、文明路、人民路、解放路等十条大道;横向有四环路、滑州路、中州路、北环路等十条大路,一路一景,十分迷人;一座座高楼像山峰一样屹立在百花丛中,一排排楼房阅兵的方队井然有序,整座城市,流光溢彩、放眼望去,宛如仙境。

我的家就在大功河畔,我休闲时走在河边,河水清澈见底,碧波荡漾,倍感清新挟意,弯曲的人行道旁边,树立着各种各样的雕塑,盛开着鲜艳无比的花朵,舞动着少女般的柳枝,钓鱼爱好者休闲地垂钓,老年人在这儿锻炼身体,年轻人带孩子在这里拍照、游玩。象这样花园式的休闲广场还有六七处,它们象珍珠一样分别点缀在各个区域,像美丽的都市一样给x县人民带来了无比的快乐和幸福!

想起以前,我家门口沿河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水泥遍地,被人们戏称为“水泥路”;河边垃圾成堆,河内污水横渡臭气熏天,让人难以忍受。我曾多次想搬家,可现在我可不舍得搬啦!因为这里优美的环境实在太迷人了!

这一切变化的背后凝聚了我县领导高瞻远瞩,运筹帷幄、科学发展的决策和智慧,凝聚了全县机关领导、干部、职工奔波劳碌的身影;还凝聚了全县人民的心血和汗水。党的高度关注民生要求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等等,字字珠玑鼓舞人心,目前我县上下正在如火如荼地实施城市建设、公路建设、招商引资等五大攻坚战,必将给我县带来更大的生机和美丽。放眼规划和实施,在未来的几年里县城东部建立崭新的城东新区,东南开发优美的黄龙谭,城南形成更有支撑力的产业集聚区,城西建设碧波荡漾的千翠湖,打造有明清特色的文化传承区,城北开发华丽无比的万亩森林公园;城中形成具有x县特色的繁华商贸区等等,开发更加美丽的大功河两岸、旧城改造和道口古镇等等;到那时我们的x县县城就更美了!我们的生活就更感幸福了!

5.中国精神颂演讲稿 篇五

大家下午好!

我是四年级七班的 同学。我演讲的题目是《勤俭节约,从我做起》。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毛主席的衣服,都打满了补丁;周总理的睡衣,穿了几十年,补了又补。

但是今天,许多人说我们富了,应该享受了。这种想法,非常错误!

从前,有个老人,勤俭持家,丰衣足食。临终前,他把一块写有勤俭两个字的牌匾,交给了两个儿子。两个儿子分家后,把匾锯成了两半。哥哥拿走了“勤”,弟弟拿走了“俭”。后来,哥哥辛勤劳动,却不节俭。弟弟节俭,却不辛勤劳动。他们的日子越来越苦。

有一天,哥哥到弟弟家借米,发现弟弟家的米缸也是底儿朝天。他们忍不住号啕大哭。一位邻居说:“不能只辛勤劳动,而不节俭,也不能只节俭,而不辛勤劳动。”兄弟俩恍然大悟,把勤俭匾又重新挂上,合成一家。于是,他们的日子越过越好,如同从前。

我们学校,也有些同学懒散、浪费:学习上,怕读书,怕做作业;生活中,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一张纸,写几个

字就扔掉;白天,电灯明晃晃亮着,无人理睬;水龙头,哗哗哗流着,视而不见;中午,总有些同学,倒饭倒菜……

一滴水,不算多,一滴一滴汇成河;一粒米,不算多,一粒一粒堆成垛。一天省一把,十年买匹马。温家宝总理说过,在中国,一件小事,乘13亿,就是大事,每人浪费一点资源,加起来,就非同寻常,每人节约一点资源,加起来,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一句话,勤俭节约,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要想生存,要想发展,都离不开它。

6.中国精神小学生演讲稿 篇六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习近平主席在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这一高瞻远瞩、高度凝练的论述,为共筑中国梦提供了生生不息的动力之源和切实可行的现实路径。

一个人不能没有精神,一个国家不能没有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伟大的梦想,需要有伟大的精神做支撑。要实现中国梦,就必须大力弘扬以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为核心内容的中国精神,因为这种精神是我们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

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岁月,把我国56个民族、13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是我们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是我们共同创造的美好家园,是我们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思想传统,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历久弥坚的强大精神支柱。强大的民族精神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途中,我们必须认真坚守、大力弘扬。如果说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将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在一起的精神纽带,那么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则是我们排除万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招。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到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拓,正是改革创新的精神成就了今天的中国,使积贫积弱的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当前,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和利益固化的藩篱,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要突破自

身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就在于改革创新。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之源,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7.中国精神小学生演讲稿 篇七

关键词:中国民族音乐,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

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国民族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在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中发挥着深远意义。中国民族音乐凝聚着深厚的中华文化, 它是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中国民族音乐对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民族自豪感、爱国情怀及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高校教育中, 中国民族音乐对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一、强化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从古到今, 中华民族都是一个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民族, 爱国主义精神是我国人民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它具有强大的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使中华民族在面对无数次困难和挑战时经受住了考验, 并且一直保持着这种爱国主义情怀。大学生学习民族民间音乐, 不但可以培养民族自豪感, 而且可以增强热爱家乡的民族情感。大学生通过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和审美体验, 被其所具有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所吸引, 从而不断加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例如:歌曲《延安颂》, 莫耶词, 郑律成曲, 创于1938 年, 是一首抒发革命豪情的歌曲, 全曲由五个部分组成, 采用带再现变化的复三部曲式, 以六度大跳的颂赞性音调的起首部分, 是整首歌曲抒发感情的集中点, 全曲采用激昂的旋律, 表达出无数革命人向往并热爱延安的强烈愿望与真挚情感, 反映出一种延安精神。通过学习, 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伟大气魄, 学习中华儿女英勇奋战的精神, 从而坚定大学生报效祖国的决心与信念, 培养出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

二、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民族自豪感是中华民族所具有的自主自立、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品格。民族音乐的学习对大学生了解我们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 时刻把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是有积极意义的, 可以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民族自尊心、增强民族自豪感。例如:琵琶独奏曲《狼牙山五壮士》, 这首乐曲表现了五壮士在抗日战争中弹尽粮绝的时刻所表现出的威武不屈、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 涵盖了抗日军民前赴后继、视死如归的顽强民族精神。这种慷慨就义的英雄主义气节和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 正展现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种战斗力所显现的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 有了强烈的民族精神作激励和引导, 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与挑战。

三、提升大学生的爱国情怀

民族音乐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上千年来, 我国民族音乐的创作与发展无不体现着中华民族强烈的民族意识与民族精神, 它具有地域的差异性和多样性的文化内涵。中国民族音乐体现了各民族不同的民俗、民情和民风, 对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此外, 长达上千年的中国民族音乐是我国人民勤劳勇敢的本真与智慧的象征, 在这样厚重历史文化气息的感染下, 对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具有深远的影响。大学生通过对中国民族音乐不同程度的解读, 也是一种不断自我提升的过程, 更是大学生们对自己民族音乐文化和爱国情怀的领悟。这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民族音乐素质、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促进我国母语音乐文化及地域文化的传承

目前, 我国对母语音乐文化和地域文化的传承已受到重视。从世界各国来看, 许多国家都在大力提倡母语音乐教育, 柯达伊认为音乐教育应建立在本民族传统音乐的基础之上。近年来, 针对大量的西方音乐进入我国现代教育体制中并占主导地位的现象, 我国教育界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与反思, 在第六届国民音乐教育研讨会上, 充分发挥母语音乐教育在国民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各界音乐教育工作者达成共识, 为当前母语音乐文化和地域文化的传承发展指明了方向。世界各国母语音乐文化发展越强烈, 民族音乐艺术的特异性越被人们所重视, 越体现出它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寻求本民族音乐文化精神的资源成为各国家各民族谋求生存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基本国策。在民族文化中, 民族音乐文化具有特殊性, 一直都被认为是本民族最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 对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参考文献

[1]吕晶.中国民族音乐在当代大学生中的影响[J].才智, 2012.

[2]朱燕聪.听赏中国民族音乐对当今大学生的积极影响[J].北方音乐, 2014 (17) .

8.中国精神小学生演讲稿 篇八

关键词:弘扬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精神

课 题:本文系河南中医学院苗圃工程项目(项目编号:MP2014-62)研究成果。

一、中国精神的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新时期,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已成为全国各族人民不断进取的强大精神力量。

民族精神指引时代精神发展方向,时代精神赋予民族精神发展活力,二者相辅相成,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因此,培育中国精神必须传承民族精神、弘扬时代精神。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精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辛勤劳动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维系民族团结、凝聚民族力量的源泉,需要被发扬光大。中国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而成的居主导地位、起决定作用的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灵魂,它指导着中华文化的前进与发展方向。因此,培育中国精神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以培育中国精神为首要任务。

三、培育大学生中国精神的重要意义

1.培育中国精神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高昂的中国精神,对于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中国精神包含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革命传统,能使大学生以高尚的道德标准规范自己的行为、以崇高的理想展望未来、用坚定的信念参与到民族的伟大复兴中,为实现个人梦、民族梦而不懈奋斗。可见,培育中国精神是大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的需要。

2.培育大学生中国精神是民族复兴的需求

民族复兴是我们立足世界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当今是价值多元化、世界多极化的时代,民族的复兴绝不仅是GDP的增长,从根本上说是文化的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集中体现为中国精神的力量。因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大学生中国精神是国家昌盛、民族复兴的需求。

四、培育大学生中国精神的途径

1.以“知”为前提,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中国精神

(1)设置系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精神的培育离不开对文化的理解与把握,文化多元化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以及对中外文化差异认识的不到位,会影响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确立,削弱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因此,应以“知”为前提,设置系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贯穿于自幼儿园到研究生教育的全过程,并使之融入各类课程中。经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统的熏陶、引导和锻造,使大学生具备较高的中华文化素养,以增强文化自信、民族认同,培育中国精神。

(2)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张力。结合时代特征及大学生身心特点,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的基础上,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诸如思想素材、价值理念等灵活运用,使之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并以校园文化为基石,创建大学生精神家园,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空语境下的魅力。让校园文化成为现代文明精华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体现,使大学生身临其境,在认知基础上,用文化智慧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彰显高校软实力、弘扬中国精神。

(3)树立文化创新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本心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汲取其积极因素创新发展,使之与时代发展相协调、与大学生科学价值体系建立相统一。所以,应通过现实及虚拟环境,积极营造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接受过中西文化教育的大学生会博采众长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树立了文化创新意识,培育了中国精神。

2.以“行”为抓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国精神

(1)搭建文化传播平台,传承中国精神。高校应凭借先进的教育理念,开发线上、线下资源,发挥文以载道、文以化人的功效。开展相关的赏析、论坛、征文、故事演绎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搭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使在“知”的基础上把中华文化精髓内化为自己行动指南的大学生们能有展示自我并引领朋辈的舞台,使他们身体力行,投身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工作,通过开展班风及校风建设、社团活动等,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实现文化素质与中国精神培养双提升。

(2)发挥家教作用,培育中国精神。家风、家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与凝练,以孝为先、由孝而敬的家庭伦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担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魅力的体现。可见,家庭教育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中国精神的基础和支撑。家庭教育是方式、更是艺术,通过开设家长课题,创新家校沟通方式,培养新时代家教理念,来提高家庭教育实效。把“孝亲”作为“行”的起点,培养“崇德”的思想,激发“报效祖国”的志向,培养孩子具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担当与“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以提升家庭成员的综合素质。

(3)整合一切教育资源,培育中国精神。精神的力量源于实践的砥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国精神,就要投身于共筑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为大学生搭建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的平台,使他们步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通过社会调查,让他们认识到民族复兴进程中文化的价值、精神的力量,从而义无反顾地投身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中国精神的行列中去。通过志愿服务,接触社会正能量、进一步净化灵魂,为传承中国精神增添信心与动力。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会把自身汲取的文化精髓弘扬到社会中,把中国精神的力量传递到实现民族复兴的队伍中。平台的搭建使社会正能量走进校园,社会的需求也会使大学生进一步完善自我;同样,高校思想传播、精神引领的作用会辐射到社会。平台的搭建使大学生真正实现了由“知”到“行”的转化,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更广泛地弘扬,中国精神得到进一步传承。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4.

[2]思宇.中国精神[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5).

[3]李大建.以文化人: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路向[J].教育研究,2011(3).

[4]吴沛好.论全球化视域下的中国传统文化[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08(2).

9.演讲稿:中国精神民族的脊梁 篇九

说中国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其实毫不过分。且不说她幅员之辽阔、历史之悠久、文明之辉煌,单是新中国50余年来的成就,就足以折人之心: 我们只用了20多年就走完了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发展上用了半个世纪才走完的道路;我们用别人无法想像的时间和条件完成了“两弹一星”的研制和开发;我们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制造出汽车、飞机、轮船,从而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民族工业;如今,我们自己的祖国强大,兴盛,能屹立于世界东方,是美好的愿望。然而以上的种种却显然有些虚骄之气和浮躁心态。翻开中国的近代史,可以发现,中国的整部近代史实际上是饱受外来侵略和威胁,人民奋起反抗的血泪史。一个被侵略被压迫的民族,为了伸张正义,维护自身的人生权与民族尊严,高喊民族精神,高扬爱国主义旗帜无疑是进步的表现。改革开放后,我们更面临许多机遇与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万众一心,致力于发展民族工业,弘扬爱国主义更是值得提倡。这一切,缘于一种独特的民族凝聚力,缘于一种绵延数千年而沉淀于中国人民血液中的巨大神力——中国精神! 那么,什么是中国精神呢?是“愚公移山”式的奋斗精神,还是“羿射九日”的拼搏精神?是“共工怒触不周山”的不屈精神,还是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忘我精神?应该说,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然而,笔者以为,中国精神更为重要的体现还是那存在于国人深处的忧患意识。《易传》之中“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两条命题也许可以为具有强烈忧患意识的中国精神作一个大致的概括。 中国曾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自古就战乱频繁。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必须需要一种精神的支持。她的子民至少要团结、坚强、拼搏和爱憎分明,——这些素质绝不能少,否则只靠众多的人民,如何能在世界民族之林屹立不倒呢!而只有中国精神,则使得中国在漫长的历史中得以存在、延续、发展。到了近现代,作为中国精神之主导的忧患意识,更成了中国的先进分子们拯救国家、救亡图存的强大精神支柱。以拯国救民为己任的林则徐面对着洋人的欺凌和政府的腐败,用他忧国忧民的赤胆诚心抒写了中国人不甘屈辱的壮歌。“弃医从政”、“弃医从文”的孙中山和鲁迅都以其传奇色彩的经历定格成了“中华绝唱”。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甩掉“东亚病夫”的帽子、振兴祖国体育事业,更有多少体育健儿努力拼搏,汗洒赛场,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为了改变祖国“一穷二白”的面貌,又有多少优秀儿女兢兢业业,奉献在自己普通的岗位上,从而创造了无数的奇迹;而为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多少海外游子毅然抛弃了国外的优厚待遇,学成归来,甘愿与祖**亲同甘共苦,把自己的激情与才智贡献给祖国„„在不同时期、不同历史条件下的中国精神表现了不同的形式和各异的内容。然而,其本质却只有一个:为了中国的腾飞、为了中国人的中国!其心可鉴,其志可钦! “海不辞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方能就其高”,随着世界进入全球化的趋势加强,我们要逐步树立一种“世界人”的思想,以“兼容并蓄”的中国精神看待世界,融入世界,而不仅仅以“中国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在寻找民族归属感和民族精神的同时,别忘了把自己融入在世界的坐标上,让中国精神与之相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运用各种先进文化为祖国的“四化”建设做出贡献!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振兴民族精神无疑成了二十一世纪中国人的一个重大课题。中国精神,作为中华民族赖以强大昌盛的内在动力,作为中华文化赖以光大辉煌的民族灵魂,作为始终支撑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前赴后继、为民族救亡和振兴奋斗不息的坚强意志。

10.中国精神小学生演讲稿 篇十

学习宪法 尊法守法

孙中山先生曾有言:“宪 法 者,政 府 之 构 成 法,人 民 之 保 证 书 也。”宪

家的根本大法,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治理国家的总章程,是治国安邦的 总 章 程,是 保 证 国 家 统一、民 主 团 结、经 济 发 展、社 会 进 步 和 长 治 久 安 的 法 律 基础。在全社会弘扬宪法和法治的今天,提高全民宪法观念和法律素质,对于推进法治进程,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回首,坎坎坷坷的宪政道路,一路走过,血泪斑驳。1954年9月20日,我们拥有了第一步真正属于人民的社会主义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经历了风雨侵袭,经历了时代考验,宪法凝结了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珍珠,绽放出奇异的光彩!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它处于我国独立、完整、系统的法律体系的核心,是每一个公民日常行为的基本准则,是其他法律法规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知法、懂法、守法是每一个公民必备的素质,而作为中学生更应深知重任在肩。维护公平、维护正义、促进法制的完善是我们的共同而永恒的追求!

11.中国文化精神与书法精神 篇十一

关键词:佛禅思想;书法;美学

在中国文化的传统领域里,佛教对书法所产生的影响深入而广泛。书法是最具中国特色的艺术瑰宝之一,它以其特有的笔法,在简单的线条墨色中呈现出高超的艺术境界。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不仅获得统治者的青睐,而且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随之,书经刻典﹑修建佛寺便成为主要佛事之一,并与书法结下不解之缘。在书法艺术中,佛教的影响的出现在抄经刻经﹑镌碑造像和僧侣们的书作中。从历代书法大家留下的法帖,如柳公权的《金刚经》和赵孟頫的《心经》,再从智永﹑怀素﹑八大山人乃至近代的弘一法师皆以僧人身份修行而光耀书法史的艺术大师,因此佛教写经书法在书法史上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佛教文化与中国书法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内在联系,佛禅思想与写经书法也给我们带来了重大贡献。

书法即写字,写心灵﹑写性情﹑写人的精神气象。中国文字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是在传统文化的原野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的。佛教主张的是学佛即是为了成佛,中国佛教主张挑水担柴,认为成佛的主要障碍在于妄意浮云遮蔽了本心,不能转迷成悟。佛教是十分重视书法的,认为书法蕴含了无所不在的佛教真理,即“道”。因此一幅书法作品的高低反映着书写着的道行深浅,同时对书法作品的欣赏,也就置入了对“道”的领悟和体会。禅宗《传灯录》有一则有名的公案:老僧三十年前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是未参禅时的凡俗之见,也就是纯感官的认识,乃最为普遍的认识层次;“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则否定了感官主义,超越了凡俗之心,为参禅后的认识。在禅僧眼中,山和水可能只不过是真如佛性的一种显相或象征而已,已经失去了山水的本来面目,这是中间的感知层次;“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是通过对前阶段的否定之后,心灵所进入的物我归一,无物无我的深刻领悟,与“平常心是道”道理一样,属于最高境界。这是因为在参禅人眼中,山水依然是山水,只是那颗观山水的心已被禅意包容。而书家要想凭借笔墨,随意纵横,从而创作出高超的艺术境界,也必须经历老僧参禅感悟山水的这三个阶段,平正—险绝—平正。

在中国古代,书法作为一种供文人学士们抒发﹑挥洒情怀的特殊文化景观,是一种文化性的艺术门类,它要求文人们必须具备相当高的文化修养和襟怀情操,注重内在精神的涵养,且常常通过内心体验﹑直觉观照﹑瞬间顿悟来把握事物的本质,这种文化特质与佛经是一脉相承的。因此,作为一名书家,要想在其书法作品中表现出令人心境相通,空灵动寂的禅意境界,除了书法技法必须高超以外,若能习修禅法,就能深刻的感悟到其中的玄妙义理。同时也可理解到,历代僧人书家或精通禅理的书家,如:王羲之,智永,张旭,弘一法师等,他们的作品,之所以能独辟蹊径,自成一格而名传天下的真正缘由。作为一位独具创作性的书法家,王羲之的草书是在变法章草基础上形成的,其草书不激不厉,表现出平静悠远的中和之美,潜藏着丰富的人生智慧,以追求现实生活的和谐与满足。王羲之草书用笔简洁凝练,字迹丰润华美﹑端庄凝重 ﹑古雅质朴;结体优美,运笔流畅飘逸,后世的草书家们都可以由此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毫无疑问,作为魏晋书法高峰的王羲之草书所具有的形式的典范性﹑技巧的法则性﹑创作的趋向性都为后世书法家开启了先河。

中国佛教徒将佛经刻于摩崖上,以保佛种不绝,将其书于天地,宣传佛道。泰山《金刚经》摩崖以其笔画﹑结体﹑布局只宏大,喻示佛法之庄严伟大。当人站在其前,心灵会为书法的浩瀚磅礴所震慑和征服,继而崇敬佛法的神妙与玄通。宏伟的《金刚经》与石窟寺中高大伟岸的佛身塑像与个人的渺小来形成鲜明对比一样,以特有的书艺结构来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个人是渺小的,一个人的生命也是短暂的,在面对摩崖刻石时更显现出佛法的无边巨大和永恒。泰山《金刚经》的书法家讲每个字乃至整体安排的非常微妙﹑庄严,将其升华到一个极高的佛法境界,使人们感到一种感召力量,从而达到情感的升华和心灵的征服。可见书法与佛学的相通之处,是妙语与涵养天机的凝聚,其所体现的都是一种文化精神。五代杨凝式喜欢遨游佛寺,常与高僧畅谈,其所書的《韭花帖》,章法空旷俊秀,布白舒朗,清秀洒脱,书法简静精敛,纤劲萧然。宋代杰出的书法家苏轼,在被贬黄州后,结识了元佛印禅师,通过追寻禅理,试图从中得到解脱和安慰,对于书法创作,他自我感悟中那种恬淡空灵的心境正是禅宗处世态度的一种真实流露,从禅的境界中感受着人生理想,从而形成自己独到的艺术风格,留下被后世所瞻仰的《黄州寒食诗帖》。由此看来书学精神与佛禅的作用是无法分开的。

总之,书法由于佛事的开展﹑传播﹑隆盛而得以保存和流传,佛法又由于佛事书法的传播而加速了弘扬的进程,二者相辅相成,互为影响。

12.中国精神小学生演讲稿 篇十二

文学作为人心之学, 是表现社会中各种人的思想感情内心世界的学问, 人的尊严和使命, 人的权利和责任, 人的理想和品格, 人际关系和谐与协调, 人类共同发展的需要与追求等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在中国优秀的文学作品中都有所体现。它对于当代大学生认识世界, 了解社会, 研究问题, 开展工作, 培养必要的管理、表达、应变能力, 都有很大的帮助, 尤其是在弘扬民族文化, 培育人文精神方面, 具有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

一、利用文学作品进行人文精神培育,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中华民族历来有重视人文精神的传统, 中华文化中具有积极意义和恒久价值, 应当深入开掘和发扬光大的基本精神表现在中国文学作品中数量最多, 也最集中, 如“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忧患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兴利除弊”的改革精神;“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自强不息”, 不畏强暴, 不怕困难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吃苦耐劳精神;注重和谐的“合和”思想;“厚德载物”的宽容精神和对异质文化的“包容会通”精神;“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的人格修养;“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律己观念;“三军可夺帅, 匹夫不夺志”的人格正气:“杀身成仁”, “舍生取义”, “以天下为己任”的重气节和大公无私的人生价值观;“立己立人, 达己达人”的处世原则:“威武不能屈,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的民族气节, ……在古往今来的文学作品中都是浓墨重彩加以描绘。正是这笔精神财富, 营造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 也为我们在价值观、人生观和行为准则方面提供了基本原则。只要我们在大学生鉴赏文学作品时稍作引导, 就可以达到对其进行价值观和人生观教育的目的。引导他们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自觉陶冶思想情操, 锤炼个人品质, 增强成长成材的紧迫感, 参与国际竞争的危机感, 为民族崛起而读书的使命感, 在刻苦学习、发奋成才、艰苦奋斗的实践中永葆民族精神和青春活力, 把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纳入正确的轨道。

二、充分挖掘中国文学的审美意境, 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人类需要美, 美存在于生活之中, 人的审美情趣与人的天赋、教养、学识、环境都有关系, 但主要还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 而加强文学艺术修养是提高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以诗歌、散文、小说为载体的中国文学尽管存在着不同的创作方式, 不尽相同的社会功能, 不同的审美特征, 然而其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精华, 又都浸润着中国文化的内在精神和神韵, 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审美追求。读后不仅能提高文学修养, 同时还是精神上的一种高级享受。在体味民族文化精髓的同时, 还能够陶冶人的性情, 提高审美情趣。

在中国文学中, 最能使大学生感受和领略民族文化风格和审美品位的文学作品所营造的圣贤意境和审美意境。在屈原的《离骚》中“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喟叹, 可以使人感受到作者追求理想的执着精神和他人格的刚正峻洁;在庄子散文对鲲鹏展翅逍遥自在的诗意描绘中, 可以使人感受到摆脱物欲羁绊, 淡泊功名而拥有的德性充实;在杜甫的诗句“水流心不竞, 云在意俱迟”中, 可以让人感受到宁静居敬带给生命的一份美好感受。[1]中国文学中对这种圣贤意境的营造在咏物感怀的作品中几乎随处可见。这种圣贤意境的营造往往借物寓意, 从咏物中感受到作者带给读者道德方面的启示和人格方面的借鉴, 感受到高尚人格的美, 体会到人格的力量。同时, 中国文学对意境营造的另一类型是审美意境。这种意境几乎是所有诗歌创作所追求的目标, 在中国古代的诗歌中也处处可见。如在王维的“大漠孤烟直, 黄河落日圆”诗句中, 一个“直”字和一个“圆”字, 就为人们勾勒了一幅边塞风情的动人画面;在韦应物的诗句中“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中, 则以对比手法让人们处于一种悠然自在的情景之中;至于诗人贾岛改“僧推月下门”为“僧敲月下门”的典故, 更是形象的诠释了中国文字创作中意境营造的重要审美价值。[2]因此, 选取古今优秀的经典作品进行剖析, 为学生提供鉴赏范式, 可以让人感受到世界的美好、人格的伟大、生命的活力……唤起学生心目中美的情愫;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具有审美感知、审美联想想象、审美思维的能力, 获得美的愉悦、美的熏陶, 自觉提高审美情趣, 提升审美品位。从而达到终极目标, 即帮助学生掌握文学创作的特点和规律, 进而了解和掌握文艺审美活动的规律,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 从而铸造他们丰富完美的个性, 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人生、面对世界。

三、利用中国文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爱国历来被看作一种大节。“当仁不让”、“舍生取义”, 崇尚气节, 讲求精神, 培育了中国人的正义感和是非感, 形成了民族的浩然正气, 也形成了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可以说, 一部中国史, 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史。每当中华民族国难当头之际, “国家兴亡, 匹夫有责”, “宁为玉碎, 不为瓦全”等充满爱国情感高风亮节的民族精神, 就会点燃中华儿女心中的精神之火, 激励他们为民族的奋起而积极抗争。

在中国文学中, 爱国主义这一传统主题, 更为大多数文学家所珍视。散文家班固说:“爱国如饥渴”;诗人陆游则唱到:“位卑未敢忘忧国, 事定犹须待阖棺”;岳飞更是豪迈的说:“以身许国, 何事不可为?”他们的爱国之情, 忧国之心无疑让后人为之动容和折服。在我国有许多优秀的文学家、诗人, 他们用自己的作品和诗篇描绘了祖国河山的壮美, 人民的勇敢勤劳, 歌颂那些抗击异族侵略或反对民族分裂、为国家的自由独立而献身的英雄, 表达他们对于祖国人民, 对于自己民族光荣历史的挚爱, 以及对于美好未来的追求。这些作品以其蕴蓄深厚的激烈情感, 足以唤起当代大学生对于祖国的热爱之心。像屈原、杜甫充满忧国忧民之心的诗作, 陆游、辛弃疾、李清照、文天祥等人充满爱国主义的诗词……都是能够向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作品。甚至在那些对祖国锦绣河山、灿烂文化和辉煌历史的讴歌, 也会激起当代大学业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比热爱, 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愫, 帮助他们树立为祖国振兴而发奋读书的正确观念, 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焕发进取精神和创新精神, 克服前进路上的困难, 以百倍的勇气和热忱去迎接未来的挑战。

总之, 文学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弘扬民族文化、培育大学生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方面, 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摘要: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是进行民族文化教育。通过文学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及民族精神的底蕴, 在获得美的教育的同时, 激发其爱国主义情怀, 培育浓浓的人文精神。

关键词:文学,大学生,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13.2016中国女排精神演讲稿3篇 篇十三

女排精神代代传,从年获得第三届女排世界杯冠军以来,作为我国三大球率先走向世界的队伍,中国女子排球队九次登上世界冠军的领奖台,代代相传的女排拼搏精神,激励着一代代运动员前仆后继,为国争光。这是年8月20日,中国女排在里约奥运会女子排球颁奖仪式上。篇一:2016中国女排精神演讲稿

击败东道主巴西,力克塞尔维亚,中国女排时隔12年重回奥运之巅。女排精神,不只是一两场比赛胜利的快感,也不是一两个冠军奖杯的荣耀,而是一个坚持不懈的过程,它不会随着时代的不同而褪色,反而愈加可贵闪烁。郎平曾说:“中国的女排精神与输赢无关,不是说赢了就有女排精神,输了就没有。要看到这些队员努力的过程,我不希望赢了这一场球就把女排精神抬得很高,如果今天比赛输了,我的队员们也是非常努力的。”

女排的胜利来之不易,从赛后的技术统计数据来看,中国姑娘们的个人能力其实并没有塞尔维亚队员强。但女排姑娘们在最困难的时刻,表现出团结一致、顽强拼搏的精神,通过每一分的争抢赢得最终的胜利。谈及夺金过程中历经的困难,郎平表示:“所有的困难都是比赛的一个部分,从早上九点多的比赛一直到晚上十点多的比赛都是对我们的一个考验。大家都能忍得住、耐得住,谁坚持到最后、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

中国女排的强势逆转引起了国内外社交媒体和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法新社以“中国队第三次夺得奥运女排冠军”为题进行了报道,并指出中国女排距打破前苏联女排创下的四块奥运金牌的纪录仅差一步之遥。英国《卫报》网站不仅在文字直播频道对这场女排冠军争夺战进行了实时报道,还在首页头图位置展示了中国女排姑娘登上冠军领奖台的英姿。美国nbc网站以“中国女排获得金牌改写历史”为题进行了报道,并在文章右侧配上了本届奥运女排mvp获得者朱婷的照片,指出中国队在里约奥运会的赛场上屡次上演“逆转”好戏、好状态来的都是“恰到好处”。

中国女排的奋斗精神历久弥新,这种精神不只属于中国体育,更是民族精神的体现。通过四年一届的奥运会、通过每一场比赛、通过每一次扣杀与救球,把坚忍不拔、只争朝夕的精神不断传递到下一代手中,让传奇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年轻一代的手中有无限可能。但是多少人说着梦想,却不过是空想,唯有挫折中前行、不磨灭初心,梦想才有价值。在国人眼里略显沉闷的里约奥运,在后半段终于被“女排精神”点亮,正是因为女排姑娘们让人看到,在历经繁华、走过低谷后,“女排精神”在里约写下了最新的版本。没有一场胜利是唾手可得,没有一个冠军不经历风雨,恰如歌中所唱的,“梦想需要多久的时间,多少血和泪,才能慢慢实现”。篇二:2016中国女排精神演讲稿

中国女排在里约奥运会女排半决赛的赛场上,以3比1的比分成功击败小组赛首个对手荷兰女排。奥运女排比赛首场战役,中国女排曾以2比3的比分不敌去年的欧锦赛亚军荷兰队。但此役,中国女排没有给对方太多机会,全场比赛堪称波澜不惊,较之四分之一决赛女排姑娘们3比2惊险战胜东道主巴西队,半决赛的过程显得更为稳妥。时隔12年,中国女排再度挺近奥运会的决赛,着实令人振奋。尽管决赛的结果任何人都难以预料,但打到目前为止,女排姑娘们、郎平指导已经给了全体排球迷足够的惊喜,老女排那种敢打硬仗、永不放弃的精神,在这一届女排身上再度呈现。甚至我们可以说,在里约奥运中国代表团总体上遭遇较大挑战和挫折的背景下,女排的表现更加让人觉得珍贵。

本次奥运会开始之前,舆论对于女排的期待并没有太高。2015年,在女排世界杯总决赛上,中国队以10胜1负的成绩拿到了久违的世界冠军。从2004年雅典奥运会夺冠开始算起,11年后,中国女排才再度登顶。不过,世界杯的赛程是单循环联赛制,而不是奥运会比赛这样的赛制,相对于循环赛制,杯赛制更具偶然性,也更加考验队员的心理素质。此外,去年的世界杯赛事也仅仅作为里约奥运会女排比赛的积分赛,冠亚军可以直通里约。从比赛的层级来看,自然比奥运会赛事弱了不少。

果然,小组赛开打之后,中国队面临的挑战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料。首战不敌荷兰女排,次战力擒欧洲传统劲旅意大利队,之后虽然横扫了波多黎各,但却接连输给了塞尔维亚和美国两队,最终仅以小组第四的成绩晋级八强。由于小组赛成绩低迷,很多人并不看好中国女排,尤其是要面对实力强劲的东道主巴西队,更加让人绝望。在女排姑娘们奇迹般地以3比2逆转巴西之前,中国女排从未在奥运会上战胜过巴西,不过最终我们都知道,这一尴尬的纪录最终作古于巴西本土。用最近流行的话来说,全靠女排姑娘们的“洪荒之力& 女排精神代代传,从年获得第三届女排世界杯冠军以来,作为我国三大球率先走向世界的队伍,中国女子排球队九次登上世界冠军的领奖台,代代相传的女排拼搏精神,激励着一代代运动员前仆后继,为国争光。这是年8月20日,中国女排在里约奥运会女子排球颁奖仪式上。篇一:2016中国女排精神演讲稿

击败东道主巴西,力克塞尔维亚,中国女排时隔12年重回奥运之巅。女排精神,不只是一两场比赛胜利的快感,也不是一两个冠军奖杯的荣耀,而是一个坚持不懈的过程,它不会随着时代的不同而褪色,反而愈加可贵闪烁。郎平曾说:“中国的女排精神与输赢无关,不是说赢了就有女排精神,输了就没有。要看到这些队员努力的过程,我不希望赢了这一场球就把女排精神抬得很高,如果今天比赛输了,我的队员们也是非常努力的。”

女排的胜利来之不易,从赛后的技术统计数据来看,中国姑娘们的个人能力其实并没有塞尔维亚队员强。但女排姑娘们在最困难的时刻,表现出团结一致、顽强拼搏的精神,通过每一分的争抢赢得最终的胜利。谈及夺金过程中历经的困难,郎平表示:“所有的困难都是比赛的一个部分,从早上九点多的比赛一直到晚上十点多的比赛都是对我们的一个考验。大家都能忍得住、耐得住,谁坚持到最后、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

中国女排的强势逆转引起了国内外社交媒体和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法新社以“中国队第三次夺得奥运女排冠军”为题进行了报道,并指出中国女排距打破前苏联女排创下的四块奥运金牌的纪录仅差一步之遥。英国《卫报》网站不仅在文字直播频道对这场女排冠军争夺战进行了实时报道,还在首页头图位置展示了中国女排姑娘登上冠军领奖台的英姿。美国nbc网站以“中国女排获得金牌改写历史”为题进行了报道,并在文章右侧配上了本届奥运女排mvp获得者朱婷的照片,指出中国队在里约奥运会的赛场上屡次上演“逆转”好戏、好状态来的都是“恰到好处”。

中国女排的奋斗精神历久弥新,这种精神不只属于中国体育,更是民族精神的体现。通过四年一届的奥运会、通过每一场比赛、通过每一次扣杀与救球,把坚忍不拔、只争朝夕的精神不断传递到下一代手中,让传奇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年轻一代的手中有无限可能。但是多少人说着梦想,却不过是空想,唯有挫折中前行、不磨灭初心,梦想才有价值。在国人眼里略显沉闷的里约奥运,在后半段终于被“女排精神”点亮,正是因为女排姑娘们让人看到,在历经繁华、走过低谷后,“女排精神”在里约写下了最新的版本。没有一场胜利是唾手可得,没有一个冠军不经历风雨,恰如歌中所唱的,“梦想需要多久的时间,多少血和泪,才能慢慢实现”。篇二:2016中国女排精神演讲稿

中国女排在里约奥运会女排半决赛的赛场上,以3比1的比分成功击败小组赛首个对手荷兰女排。奥运女排比赛首场战役,中国女排曾以2比3的比分不敌去年的欧锦赛亚军荷兰队。但此役,中国女排没有给对方太多机会,全场比赛堪称波澜不惊,较之四分之一决赛女排姑娘们3比2惊险战胜东道主巴西队,半决赛的过程显得更为稳妥。时隔12年,中国女排再度挺近奥运会的决赛,着实令人振奋。尽管决赛的结果任何人都难以预料,但打到目前为止,女排姑娘们、郎平指导已经给了全体排球迷足够的惊喜,老女排那种敢打硬仗、永不放弃的精神,在这一届女排身上再度呈现。甚至我们可以说,在里约奥运中国代表团总体上遭遇较大挑战和挫折的背景下,女排的表现更加让人觉得珍贵。

本次奥运会开始之前,舆论对于女排的期待并没有太高。2015年,在女排世界杯总决赛上,中国队以10胜1负的成绩拿到了久违的世界冠军。从2004年雅典奥运会夺冠开始算起,11年后,中国女排才再度登顶。不过,世界杯的赛程是单循环联赛制,而不是奥运会比赛这样的赛制,相对于循环赛制,杯赛制更具偶然性,也更加考验队员的心理素质。此外,去年的世界杯赛事也仅仅作为里约奥运会女排比赛的积分赛,冠亚军可以直通里约。从比赛的层级来看,自然比奥运会赛事弱了不少。

果然,小组赛开打之后,中国队面临的挑战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料。首战不敌荷兰女排,次战力擒欧洲传统劲旅意大利队,之后虽然横扫了波多黎各,但却接连输给了塞尔维亚和美国两队,最终仅以小组第四的成绩晋级八强。由于小组赛成绩低迷,很多人并不看好中国女排,尤其是要面对实力强劲的东道主巴西队,更加让人绝望。在女排姑娘们奇迹般地以3比2逆转巴西之前,中国女排从未在奥运会上战胜过巴西,不过最终我们都知道,这一尴尬的纪录最终作古于巴西本土。用最近流行的话来说,全靠女排姑娘们的“洪荒之力& 。

斩巴西、擒荷兰,这两场比赛都赢得堪称荡气回肠。主攻手朱婷展现出来的强大攻击力,在每次重扣得分之后,都能激起国人们内心深处的力量;而每一位女排姑娘在关键时刻“稳得住”,面对绝境决不放弃的精神,也通过电视画面印入亿万球迷心中。里约奥运有太多的“意外”,游泳队陷入了口水仗,体操队几乎全军覆没,拳击、蹦床、田径等项目遭遇“裁判事件”,羽毛球、跳水、射击等传统优势项目下滑,这一系列的意外事件,让很多人对里约奥运感到不可理解。但女排姑娘们则一如既往,她们不挑衅、不高调,没有绯闻,只专注比赛本身,最终展现给我们的实力和精神气质,也让很多老女排的观众为之落泪。除此之外,非常值得一提的是郎平指导。作为上世纪80年代女排“五连冠”伟业的重要缔造者,她在退役后选择了一条完全不同于他人的道路。她先学英语,再自费赴美留学,之后又先后带领意大利、希腊的女排俱乐部,以及美国女排国家队取得骄人战绩。1995年,郎平接手了落入低谷的中国女排,1996年的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上,女排姑娘们奇迹般地拿到了银牌。2013年,中国女排再次被挤出世界前四,郎平再度执掌教鞭,又带领中国女排走上世界顶尖队伍行列。可以说,郎平用自己不平凡的经历,吸收了全球化时代的排球执教经验,并两次力挽低谷中的中国女排于狂澜。女排的胜利属于中国,属于郎平,也属于这个全球共融的时代。

到目前为止,仅仅从金牌和奖牌成绩来看,里约奥运上中国代表团的表现算不上惊艳。但里约奥运却在某种意义上勾画了人们心中另一幅奥运场景:除却金牌之争,还有团队精神气质的展现,个人奇迹的书写,以及运动员真性情的流露。奥运金牌当然要争,但带着不服输、不放弃的精神去比赛,本身就是极为迷人的。胜败乃兵家常事,拼尽全力的同时,享受每一场比赛、每一次竞技,我们相信这是真正的女排精神,也是伟大的奥运精神。篇三:2016中国女排精神演讲稿

2016里约奥运会女排决赛上,中国女排以3比1力克塞尔维亚队获得了冠军。这是继雅典奥运会夺冠12年之后,中国女排再一次夺得奥运会金牌。而从小组赛开始到最后的决赛,中国女排姑娘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在逆境中拼搏而出,再一次诠释了不惧强手、不畏逆境、团结拼搏的女排精神的真谛。而作为主教练的郎平,无疑是女排精神的最神奇的传承者。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郎平入选了中国女排。作为年轻且最有实力的主攻手,郎平很快便在队内担负起主力的角色。这期间,郎平和队友们经历了艰苦的训练,并成为中国女排四连冠的重要成员之一。退役后郎平作为助理教练协助主教练张蓉芳率领中国女排实现了五连冠。在如此辉煌的背景之下,郎平随后却选择了出国深造。随后在国外结婚生子,并以出任八佰伴世界女排明星队教练开始逐步走上了执教之路。1995年,郎平应恩师袁伟民之邀回国接手正处于低谷的中国女排。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郎平率领中国女排获得了奥运会银牌。1999年,在距离2000年悉尼奥运会还有一年多的时间,郎平因身体和家庭原因无奈辞去了中国女排主教练的职务。这一年,郎平年仅39岁。其后,郎平一边陪伴女儿浪浪一天天成长,同时也游走在世界各地担任职业俱乐部的主教练。郎平曾戏言:我就是一背包打工的。

2005年初,郎平受美国排协之邀出任了美国女排主教练。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郎平执教的美国女排战胜了中国队闯进了决赛最终获得银牌。这之后,郎平回绝了美国排协续约的邀请,并选择在2009年上半年“退休”。但就在这一关键时刻,广州恒大女排俱乐部向她发出了邀请。在立志打造中国第一家排球职业俱乐部的恒大集团的力邀之下,郎平决定回国执教。在其执教恒大女排期间,郎平开了引入多名世界高水平外援的先河,并取得了两年夺得全国女排联赛亚军,第三年便夺得联赛冠军的骄人战绩。时间进入到2013年,兵败伦敦奥运会的中国女排再一次面临主帅抉择的关键时刻,53岁的郎平再一次成为热门人选。在多方努力之下,郎平再一次接手了身处逆境的中国女排。有过一次执教中国女排的经历之后,郎平此次回归显得更加游刃有余。组建复合型团队、推行大国家队模式,选择性放弃一些比赛,这些做法从根本上颠覆了中国排球传统执教的理念和做法。在短短的几个月之内,国内适龄当打球员几乎在国家队走了一遭。2013年,以老队员为主组成的中国女排参加了在泰国举行的亚锦赛,结果只名列第四,创下了中国女排历史最差战绩。但这一切并没有让郎平动摇,反而坚定了她重新组建主力框架的决心。一批尚有实力的老队员离队了,更多的年轻血液补充了进来。朱婷、袁心玥、张常宁、龚翔宇以每年一个的频率冒出,并迅速成为中国女排的中坚力量。郎平的坚持和努力,使这支全新打造的中国女排开始在国际排坛上展现

实力。2014年世锦赛,中国队获得亚军;2015年世界杯,中国队夺得冠军;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队夺得冠军。

身处逆境敢于承担,面对困难勇于克服,郎平凭借中国女排精神的精髓坚持着并将其传递给每一个新生代的球员。

回顾中国女排的里约奥运会夺冠之旅,其艰辛和跌宕起伏令人回味无穷。小组赛开场便输给了荷兰队,随后又接连输给了塞尔维亚和美国,小组第四出线,中国女排被逼上了淘汰赛对垒实力强劲的两届奥运冠军、东道主巴西队的绝境。但就是在这场谁也不看好中国女排能够取胜的对决中,中国女排却上演了一场生死大逆转的好戏,以3比2力克巴西队杀入了四强。也正是凭借这场胜利,逆境中的中国女排浴火重生了。半决赛和决赛接连战胜了在小组赛中输过的对手荷兰与塞尔维亚,中国女排以顽强意志诠释了“不惧强手、不畏逆境、团结拼搏”的中国女排精神。

在短短的两三年时间里,郎平让中国女排有了本质上变化。而除了自身实力的不断提升,在精神层面上,郎平更是让队员们领悟到了中国女排精神的强大。作为中国女排的传承者,郎平完美地将这一精神财富传递给了新生代的球员。正如郎平所言:女排精神一直在,我们一直在努力。

14.中国精神小学生演讲稿 篇十四

中国青年节演讲稿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

我们是初生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

“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

壮丽的事业,激励着我们继往开来!

五四运动是由中国青年发起的一场伟大的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是救亡与启蒙并举的革命行动。我们纪念的五四运动不是一个狭义上的五四,而是五四前后与之紧密相联的一系列进步的政治、社会和文化运动。可以说,五四既是学生爱国政治运动,又是以启蒙为目标以批判旧传统为特色的新文化运动。

八十五年的历史证明,青年始终是我们社会中最积极、最活跃、最有朝气的一部分力量。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青年运动的发展就始终同我们党领导人民不懈奋斗的历史进程紧密相连,人民的事业取得的全部成就也始终与一代又一代青年的英勇奋斗分不开。青年运动的正确方向,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同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一道前进。

弘扬五四精神,肩负历史使命,就是要树立理想,立志报国,献身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自觉地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祖国和民族的命运前途联系起来,在服务祖国服务人民的实践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就是要深入群众,投身实践,与工农相结合,与实践相结合,自觉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了解国情,经受锻炼,增长才干,开拓视野;就是要勤奋学习,善于创造,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努力学习经济科技法律历史和其他方面的知识,用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武装自己,提高创新能力,勇于创新实践;就是要锻炼品格,磨砺意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自身素质,完善人格品质,努力做中华民族美德的传承者,做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做新型人际关系和良好社会风尚的倡导者;就是要脚踏实地,艰苦奋斗,深刻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任何时候都不懈怠创业精神,都不涣散奋斗意志,创造无愧于前辈、无愧于后辈的业绩。

作为一名团员,我们感到无限光荣,我们既是少先队员的辅导员,又是共产党的后备军,我们应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要有创新概念。在我身边,我认为有很多团员都很出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也有一些缺憾。我认为赵筱枫很棒她不但成绩优秀而且工作负责。既是老师的助手,又是同学们的榜样,还经常与我讨论难题,真可谓是我的益友良师啊。好范文版权所有

我也觉得王欣这位团员挺不错的。他不算是学校的“尖子生”,但他非常刻苦。始终怀着一颗自信而忠诚的心去面对事情。他也十分乐于助人。有时,回忠诚的劝告一些成绩较差的同学不要抄袭作业,他会耐心地教他们解题思路和方法。但他还是缺少参加一些学校举办的活动,应该多多积极参加。好范文版权所有

15.中国精神小学生演讲稿 篇十五

一、在政治理论课中培养中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可行性

1.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中有着丰富的人文精神素材

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设五门课程,分别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和《形式与政策》。这五门课程各有其侧重的内容,根据内容的不同以及大学生成长规律特点,分别于不同学期开设,前后呼应、相互关联,在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的,同时,也为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比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教育大学生积极、坚定、认真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以及各项方针政策的课程[1]。大学生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了解,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医药卫生事业中,为人民服务,实现自身价值。

2.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医学生的课程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一般医学院校的人文课程体系分为三个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公共人文素质课程(主要是选修课)、医学人文课程。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是非常重要的人文科学教育课程。这部分课程的开设各医学院校没有多大的自由度,课程门类、教学时数等是由国家统一规定。

例如,我校中医学(临床方向)本科思想政治理论开设情况如下:

思想道德与法律修养(48学时)、近现代史纲要(32学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48学时)、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96学时)、形势与政策(16学时),总学时数为240,占全部人文课程(选修课除外)的57.7%。

从以上的统计不难看出,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我校中医学(临床方向)本科人文课程(选修课除外)中所占比重很大。在其他专业,如针灸推拿学、中药学等政治理论课占全部人文课程的比例虽然略有不同,但都超过50%。所以,如何充分利用政治理论课课程资源,为人文素质教育服务是一个亟待思考的重要问题。在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做到既阐述理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又把人文素质教育融汇其中,让学生在教学中实现人文精神的升华,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3.中医药学深厚的人文底蕴是人文精神培养的良好基础

中医药学本身具有非常强烈的人文学科特点,有很多人文教育的资源可供利用。中医药学是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之厚土、吸纳中国哲学思辨之精华的一种传统文化结晶,是我国的国粹。中医药科学所蕴涵的思辨性、文化性及传统性等,有别于西方医学的实验性、精确性和实证性。正是其辨证论治、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脏腑经络学说等独特的思维体系构建了中医药理论体系,形成了经验之学、实践之学的中医药科学,在医学领域中形成不可替代的地位。中医药大学办学秉承了中医药学的民族性,保持了中医药学独特的思维和理论体系,有着一定的招生群体和独特的就业渠道。这种思维方式形成了中医药人的特色。正是这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对民族文化的一种传承,才使中医药历经几千年的发展依然是独具魅力、长盛不衰。

二、在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培养中医学生医学人文精神的思考

1.明确教学目标,精选教学内容

思想政治素质是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素质决定医学生成长的目标和人生的价值取向,对于引导医学生认识自然、社会现象,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并在这样的背景下找准自己的生存环境和自我发展的潜在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加强和改进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其目的在于强化政治方向、思想意识、道德规范等方面的作用,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和服务于社会的能力。

人文精神是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医学专业教育的共同出发点,但却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部。所以,明确目标,精选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既做到有的放矢,又不会喧宾夺主。《概论》课程中有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内容,应找准与医学人文精神的结合点,而不是牵强附会、生搬硬套。例如,以人为本的理念正是医学科学技术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关于爱国和敬业体现了医生的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生态文明中的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是中医贯穿于始终的理念;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医学生规培制度的出台对医学生升学与就业的影响,以及中医药的传承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等问题都可以成为《概论》课和医学人文精神的结合点。

2.教学方法多样化

在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中,要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实现对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养。目前的课堂教学中,讲授法依然占据重要的位置,即使是运用传统的讲授法,在课程讲授过程中也可以有针对性地选取一些和医学相关的案例充实到教学中,“医学专业教育是医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和关注重点,在某个专业领域的学习,是大学生在兴趣和理想基础上的自主选择。这种选择具有更强的驱动力,在行为过程中显示出更强的自觉性、主动性和意志力,从而使得学生在参与选修课、课余讲座和活动时基本上是按照自己的兴趣和专业来选择的。”[2]通过和医学相关的案例的讲述,提起学生兴趣,循循善诱,引发深入思考,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

此外,比较受学生欢迎的还有案例教学法、专题讲座、专题讨论等,尤其是专题讨论式的方法,一改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自主选择自己关注的医学人文的热点问题和现实困境,分析探讨,在积极主动参与的过程中不断反思,实现自我教育,将课程内容内化、升华。

3.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医学人文素养

长期以来,医学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医学专业课教学分属于两个不同的方面,二者不仅缺乏有效的联系与沟通,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某些隔阂。目前,医学院校的政治理论课教师多数为人文知识背景,缺乏医学专业基础知识,在政治理论课中对医学生开展医学人文精神的渗透,有很大难度。要想在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培养中医学生医学人文精神,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很重要。但如果没有医学专业知识作为基础,教师在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就会不愿结合甚至是不能结合医学人文精神,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自然也就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作为一名医学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有主动学习医学专业知识的意识,才能更好地了解教育对象,更好地开展有效教学。学校也要采取相应措施,为人文社科类教师提供学习、了解医学基础知识的机会,搭建定期开展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医学专业教师交流的平台,建立长效学习机制,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成为既掌握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又掌握医学基本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为医学人精神的培养奠定扎实的基础。

总之,在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培养中医学生医学人文精神,既是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解决医学人文教育缺失现实状况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为提高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陈占安.论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不可动摇[J].思想理论教育,2013,(21).

上一篇:多媒体工程合同书下一篇:走不出母亲的唠叨抒情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