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物流发展对国际贸易促进研究论文

2024-10-15

国际物流发展对国际贸易促进研究论文(精选13篇)

1.国际物流发展对国际贸易促进研究论文 篇一

专题七 加强国际交流 促进和平发展

【热点点击】

材料一

习近平出席上合组织元首理事会并访问亚洲四国2014年9月1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在塔吉克斯坦杜尚别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并访问塔吉克斯坦、马尔代夫、斯里兰卡及印度。在对马尔代夫进行国事访问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马尔代夫《今晚报》和太阳在线网同时发表题为《真诚的朋友,发展的伙伴》的署名文章,强调中马双方要增强政治互信、深化务实合作、要密切人文交流。

材料二

中俄建交65周年2014年9月23日,中俄建交65周年暨中俄友协成立65周年招待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材料三

习近平主席访问蒙古2014年8月21日至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蒙古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中国国家元首11年来对蒙古国的首次访问,对中蒙关系发展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相关链接:中国人民不接受“国强必霸”的理论;伊拉克、利比亚、乌克兰动荡;日本内阁部分成员参拜靖国神社。【知识链接】

1.习近平访问亚洲四国。这侧面说明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是什么?为顺应这一发展趋势,各国应怎样做?

答:(1)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发展趋势。(2)做法:①平等尊重:不分大小强弱,尊重各国主权和发展道路、发展模式的权利;②包容互鉴:尊重文明多样性,在交流借鉴、取长补短中相得益彰、共同进步;③互相合作:各国应携手合作、同舟共济、互利共赢。

2.习近平访问亚洲四国、蒙古国等。体现了我国坚持什么基本国策?为什么要坚持这一基本国策?

答:(1)体现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2)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经济全球化把世界各国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各国相互依存的程度加深,中国要发展必须走向世界。实行对外开放,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3、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等重要国际和地区组织会议,中国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这充分说明了什么?

答:(1)当今世界,中国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之一。

(2)中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已经为国际社会所公认。

4、为促进中俄两国世代友好。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做?

答:(1)珍惜当前和平的国际环境,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和社会责任。

(2)树立远大的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3)平等地对待俄罗斯公民,尊重他们的国家制度和文化,同时又要注意维护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树立当代中国公民的形象。

(4)既要学习俄罗斯民族的优秀文化,还要宣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

5.和平发展道路的精髓是什么?为什么中国要走和平发展道路?

(1)精髓:就是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己的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

(2)原因: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是由中国文化传统决定的,是由中国适应世界发展潮流决定的,归根到底,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的,由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决定的。

6、面对当今世界发展的新要求,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才能适应发展的步调?

(1)树立平等、开放、参与的国际意识和全球观念。

(2)以一种开放的心态生活在世界上,勇敢地接纳世界上一切国家创造的文明成果,同时以博大的胸怀奉献我国的优秀文化成果,与不同国家的人们友好往来,共同发展。

(3)尊重各国的自主选择、价值观念、风俗习惯。

7、为促进亚洲的繁荣与发展。让亚洲和全世界的人民都能在和平的阳光下幸福生活。我们应该怎样做?

(1)国家:坚持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提高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壮大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加强合作,促进交流,增进了解,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之路;同时,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而努力。

(2)中学生:要学会关心世界的发展,树立全球意识,培养开放、平等、参与意识,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而努力;同时,应珍惜当前和平的国际环境,树立远大理想,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的安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多作贡献。

8、请你拟写几条有关和谐世界的宣传标语。

答:建设和谐世界,从我做起;向饥饿和贫困宣战,共建和谐世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和谐;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等等。【模拟练测】

一、选择题

1.2014年9月23日,2014年国际和平日纪念活动西安开幕,与会中外政要、专家学者将围绕“人民期盼更加安全的亚洲”主题和亚洲新安全观、亚洲安全机制、文明交流互鉴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2014年国际和平日纪念活动的成功开展

()①说明亚洲各国只要联合起来,就不会有挑战②有利于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进步与繁荣③有利于我国更好地走向世界④表明亚洲各国已经形成亚洲共同体,以后不会再有分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014年9月23日,中俄建交65周年暨中俄友协成立65周年招待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与俄罗斯联邦委员会主席马特维延科出席招待会并致辞。中俄建交65周年招待会的举行有利于

()

①促进中俄在双边和多边经济领域的互利合作②进一步发展中俄关系,加强合作友好往来

③凸显我国的国际地位④维护世界和平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2014年9月23日,在中俄建交65周年招待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致辞:要扩大相互开放,全面拓展各领域务实合作,探索和打造新的合作增长点。要相互借力给力,协力抵御各种风险和挑战,推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张德江多次提到“合作”是因为

()

①合作能使合作者共同进步与发展②有利于促进中俄两国的繁荣发展,实现“共赢”

③有了合作,就不会存在竞争④合作是新形势下实现共同发展的必由之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4.近年来,我国政府积极兑现减排的世界承诺、为遭遇灾害的国家提供紧急援助、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携手其他国家应对世界难题,以谋求共同发展。这表明我国

()

①积极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②已跻身世界发达国家行列③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④是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国家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5.中国人民的梦是和平梦和发展梦,与亚洲各国人民的梦息息相通。中国人民将在自己圆梦的过程中,推动亚洲各国人民实现各自美好梦想。为推动亚洲各国人民实现各自美好梦想,作为新时代青年应该

()

①树立全球意识和国家观念,提高自身素质②树立平等、开放、参与的国际意识,积极参与国际交流活动③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抵制一切外来文化④坚决反对霸权主义、恐怖主义和分裂主义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二、简答题

6.据环球时报所属环球舆情调查中心发布的全球调查显示:30.3%的国外受访者认为用“自信”形容中国的国际形象最为恰当;60.O%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已是世界性强国”;40.8%的受访者认为中国与自己的国家未来10年会形成“合作伙伴”或“战略伙伴”关系。

(1)你同意“中国已是世界性强国”这一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2)“40.8%的受访者认为中国与自己的国家未来10年会形成‘合作伙伴’或‘战略伙伴’关系。”他们的依据是什么?

四、实践探究题

7.材料一2014年6月28日,习近平主席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所做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将坚定不移沿着和平发展道路走下去”;7月9日在“第六轮中关战略与经济对话和第五轮中关人文交流高层磋商联合开幕式”上重申:“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坚定致力于同本地区以及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

材料二2014年8月16日,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江苏省南京市隆重开幕。开幕式表演分为序曲《青春》、《追梦》、《筑梦》、《圆梦》四个部分,讲述了一个关于中国梦、世界梦和青春梦的故事。

为领会学习习近平主席的讲话精神,努力实现“世界梦”,某校九年级(1)班学生策划开展以下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共同完成:

(1)【时政我解读】中国为什么“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2)【心中的世界】说说你最想看到当今世界是个怎样的世界?

(3)【梦想的阻碍】查查有哪些因素在影响人们共同愿望的实现?

(4)【为圆梦努力】为实现“世界梦”,我们应该怎样做?

2.国际物流发展对国际贸易促进研究论文 篇二

本文共用了两个大概念去探讨研究。第一是用规则没改变之前和改变之后的对比列出场地上以及时间上的调整,第二是把规则改变前后的特点逐一的分析,并对规则改变后的促进发展进行研究。在美国,众多篮球运动员并不适应国际篮联的规则,在各大赛事体现得淋漓尽致。为了使篮球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得到统一发展,国际篮联在规则上的改变向着NBA靠拢。国内的篮球运动员一直使用着国际篮联的规则,在规则改变之后将尽快的适应。

1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 . 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国际篮球新规则。

1 . 2研究方法

运用了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进行研究。

2结果与分析

2 . 1规则前后改变的对比

2.1.1限制区规则改变的对比

早前没有改变之前的篮球规则限制区呈梯形状,罚球线与底线的距离是5.80m,区内两条底线的距离是6m,罚球线的长度是3.6m。

改变之后的新规则限制区由梯形状改为长方形状,罚球线与底线的距离还是5.80m,两条线垂直于底线,它们之间距离由6m改为4.90m,罚球线的长度还是3.6m。

2.1.2增加合理冲撞区规则改变的对比

在早前没有改变篮球规则的时候篮球场上是没有合理冲撞区区域的。但是改变之后的新规则在篮下有一个半圆以篮圈中心为点1.25m为半径加上两条长0.375m的直线构成的拱形弧线,称为合理冲撞区。

2.1.3三分线距离改变规则改变的对比

在之前的篮球规则里,三分线距离篮圈中心是6.25m。改变之后的新规则三分线与篮圈中心的距离增加0.5m,现在是6.75m。

2.1.4增加两条掷球入界小线规则改变的对比

以前的篮球规则在篮球场上是没有两条掷球入界小线的。但是在改变之后的新规则在球场外有两条掷球入界的小线标示,从边线的外沿量起10cm,在记录台和球队席的对面。从底线的内边沿到距离8.325m的地方为线的外边沿,也就是和三分线的弧顶水平。

2 . 2规则的改变对篮球运动发展促进作用的分析

2.2.1增加合理冲撞区规则的改变对篮球运动促进作用的分析

2010新规则向着NBA看齐也在篮下设一个半圆以篮圈中心为点1.25m为半径加上两条长0.375m的直线构成的拱形弧线,称为合理冲撞区。在合理冲撞区内将防守球员撞倒在地也不算犯规,但是不能使用手肘等部位进行推、撞防守球员。我觉得只要是在这个区域里,哪怕是你提前先站好位了,脚没动一下,进攻者冲过来撞到你,你的防守也该算做阻挡犯规。只有站在合理冲撞区外面才能吹罚进攻犯规。

合理冲撞区的出现彻底解放了进攻球员,篮底下的进攻球员可以肆无忌惮的进行扣篮,不用顾忌到进攻犯规,突破能力极强的球员可以多使用突破上篮。然而合理冲撞区限制了高大防守队员站在篮下的防守,增加了在篮底下防守的难度,防止在比赛中使用“假摔”这样的一些不入流技术。总之,合理冲撞区的出现极大的增加了比赛的观赏性。

在访谈中得到了一些结果,合理冲撞区的增加会给进攻带来更容易取分的机会,首先没有进攻犯规更利于进攻球员的突破,也会给中锋球员在内线的强打不用顾及到会有进攻犯规。

2.2.2三分线距离改变规则的改变对篮球运动促进作用的分析

1984年国际篮联也是借鉴NBA的经验,引入三分线,距离是6.25m,一直使用到现在。1984年之前没有三分线的时候球员们都堆积到内线进攻取分,场面十分拥挤。为了鼓励球员在禁区外投篮得分,也使得比赛的观赏性提高,国际篮联在借鉴NBA的成功后引入三分线。虽然三分线外的投篮没有在内线投篮命中率高, 但是能比内线投篮多得一分,而且防守相对比内线松,是追分时段最适用的进攻手段之一,也大大的提高了自方的志气。

如今,篮球运动员们投三分的情况越来越多,队员们觉得投三分能使比赛变得简单多了。为了使篮球运动得到更好的发展,国际篮联修订了三分线的距离。把三分线的距离扩大了50cm,由之前的6.25m变成了6.75m。三分线的延长对于运动员来讲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如投篮的姿势和动作还有力度就必须要做出一些调整;同时影响运动员的还有心理方面,运动员在准备投篮时心里可能会觉得距离拉远,增加难度加,怕自己投不中,当有这样的心里压力时就会影响到投篮的命中率,因为原来是三分的地方变成了现在的两分。三分线的扩大意味着内线的空间将变大,给那些速度快、突破能力又强的球员更大的突破空间,同时也给防守队员增加难度。

三分线的延长对于外线投篮的难度将会大大增加,外线投篮的命中率势必会受到影响。距离远了,投篮力度就要增加,如此一来,外线投篮的队员在平时的训练当中应当加强上肢的力量,手腕的力量练习。三分线的扩大使得空间变大之后,球员内线活动区域也变大了,对球员的体能和防守能力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2.2.3增加两条掷球入界小线规则改变对篮球运动促进作用的分析

新增加的两条掷球入界小线也是从NBA引进的,两条小线就设置在记录台和球队席的对面,从边线的外沿量起10cm,从底线的内边沿到距离8.325m的地方为线的外边沿,也就是和三分线的弧顶水平。

所谓赢得时间就赢得胜利,两条小线的设立就是给予比赛双方节约时间的方法。在比赛最后的两分钟和加时赛往往都是球赛打得最激烈的时候,这时,拥有后场球权的球队要求暂停,暂停回来后,就可以直接在掷球入界小线掷球入界继续比赛。而之前的规则要在记录台对面的中线掷球入界开始比赛。掷球入界小线的好处是在比赛的关键时刻特别是比分紧咬的时候给进攻方提供更加接近前场篮筐的机会。

掷球入界小线的设立,在比赛的最后时刻,进攻方可以减少进攻的时间(暂停回来后),增加得分的机会,趁机拉大紧咬的比分或者追近落后的比分。掷球入界小线的设立增强比赛的强度以及比赛的观赏性。

2.2.4 24s概念改变对篮球运动促进作用的分析

24s的新概念没有出来之前,进攻球队在前场遭遇犯规或者脚踢球等的违例,不管剩下的时间还有多少,都要重新回到24s。现在24s新概念出来之后,如果进攻球队在前场遭遇犯规或者脚踢球等的违例,剩下的时间如果是大于14s(包括14s),那么时间就要从遭遇犯规导致比赛中断的时间继续算起;剩下的时间如果是小于14s,那么时间将回到14s继续比赛。

新规则时间调整也是要提高比赛的观赏性,之前的规则进攻球队在前场遭遇犯规时间都要回到24s,给了进攻球队更多的时间进行进攻,可是现在的新规则使得进攻球队在前场遭遇犯规后的进攻时间相对缩短,要求进攻球队必须要加快进攻的节奏。这样, 比赛的攻防转换就会加快,比赛的激烈程度也就随之提高。

但当进攻球队在前场遭遇犯规后,时间小于14s的时候,时间就要回到14s继续比赛,这时候对于进攻球队就相当有利,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进攻战术的制定,打出有效的进攻配合。

3结语

2010年国际篮联修改的新规则是使国际篮球更具竞争性和观赏性,也使得国际篮球规则更加统一。限制区的改变解放身材高大的中锋球员,使之能在更接近篮筐的位子卡位接球进攻。合理冲撞区的增加使进攻队员在篮底没有进攻犯规,进攻无所顾忌,增强了比赛的观赏性。三分线的延长相应的把限制区扩大,进攻的战术能更丰富,防守的难度增强,三分线的延长促使球员们在训练中加强上肢力量的练习。增加的两条掷球入界小线在比赛最后的两分钟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在增加的两条掷球入界小线上掷球入界更接近篮筐,在战术布置上,更能有助于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分。新概念的时间下促进了快速技战术的发展。

摘要:本文就国际篮球新规则进行分析研究,使用了资料文献法和访谈法对新规则里的限制区改变,增加合理冲撞区等在场地上的改变进行分析,新规则在场地上的改变提高了比赛的难度,促进了运动员全面技术的发展。对新规则上24s概念的改变进行分析,新的24s概念提高了比赛的速度,促进了快速技战术的发展。

3.国际物流发展对国际贸易促进研究论文 篇三

关键词:国际贸易;技术壁垒;策略

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国家间贸易摩擦越来越多,一些国家和地区为了保护其经济利益,故意设置技术壁垒,当前世界贸易壁垒的80%来源于贸易技术壁垒阻碍。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在国际上所遭遇的技术壁垒越来越频繁。2005年我国纺织品出口欧盟和美国产生贸易争端,根源也是贸易保护主义的。近年来,我国有60%的出口企业不同程度地遭到了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了我国出口总额的25%。如何应对技术壁垒,维护我国出口贸易的正常发展,保护我出口企业的正当利益,是我们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一、技术壁垒的涵义及其主要内容

1.技术壁垒的含义

技术壁垒(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简称TBT),指一国以保证国家安全、保障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生态环境、防治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为由,采取一些强制性和非强制性的技术性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分。狭义的技术壁垒指世界贸易组织(即WTO)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TBT),广义的技术壁垒除了含有TBT内容之外,还包括《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的协议》,知识产权协议、服务贸易协议中的“绿色条款”等内容。当今国际贸易中更多涉及的是广义的经济壁垒问题,其主要由技术标准和法规、多种类型的认证制度、包装与标签要求和绿色壁垒等内容构成。技术壁垒中的措施已经成为其他国家商品自由进入该国市场的障碍,它是非关税壁垒中最隐蔽、最难对付的一种贸易壁垒形式,正成为国际贸易中非关税壁垒的主要内容。

2.技术壁垒的主要内容以及影响:

目前世界各国施行的技术壁垒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技术标准与法规

技术标准是指经公认机构批准、非强制执行、供通用或重复使用的产品或相关工艺和生产方法的规则、指南或特性的文件。有关专门术语、符号、包装、标志或标签也是标准的组成部分。技术法规指必须强制执行的有关产品特性或其相关工艺和生产方法。许多强制标准也是技术法规的组成部分。

目前许多国家执行不同的技术标准,同一国家又有种类繁多的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这些标准随着不断提高的技术水平而变化,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常常使出口国、出口商难以应付和适应,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更难适应,从而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有些技术标准是针对特定国家产品进口的技术壁垒。

(2)多种类型的认证制度

认证是指由授权机构出具的证明,一般由第三方对某一事务、行为或活动的本质或特征,经当事人提出的文件或实物审核后给予的证明。认证可分为产品认证和体系认证。其中产品的安全性认证被列为强制性内容。目前世界上主要有欧洲、北美和日本三大认证体系。最为流行的国际认证体系有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限制没有经过认证的产品进入本国市场。

(3)包装和标签要求

商品包装的技术性规定涉及包装材料的种类、安全性和再利用性,也涉及包装外形尺寸等方面内容。近十几年来发达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大力发展绿色包装材料,对进口商品的包装和标签作了严格的规定。许多发达国家对商品标签作了更加严格的规定,一般应包括:制造性、产品名称、商标、成分、品质特征、使用方法、包装数量、储藏以及应注意的事项警告标示、广告性图案及文字,以及绿色标记,包装材料再生性标记等。

(4)绿色壁垒

绿色壁垒是指那些为保护环境以及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命和健康,而采取的限制进口的措施。绿色壁垒的内容十分广泛,其具体形式不断翻新,也成为贸易壁垒的障碍,让人防不胜防。其具体措施已逐渐渗透到从产品的原料准备到生产过程、包装、销售、消费者使用、报废处理等各个环节。绿色壁垒对发展中国家的商品出口产生了不利影响。

二、技术壁垒的特点

1.广泛性

技术壁垒涉及面广。技术壁垒关系到法律、法令、规定、要求、程序、强制性或自愿性措施等方面,牵涉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产品的生产及其他流通环节。

技术壁垒还具有连锁反应的效应,因而使其负面影响加剧。在国际贸易中,一旦一个国家对某个国家的某种产品采取技术贸易壁垒,很快将扩展到其他国家,甚至全球。如某项产品在欧盟的某一国家遭到禁止进口后,欧盟其他国家很快将做出反应,禁止该产品的进口,甚至在全球都将遭到禁止进口。

2.灵活性

技术发展和技术进步为灵活运用技术壁垒提供了可能。有些国家为了防止其他国家商品进入,巧妙地通过技术壁垒条款有针对性地对某些进口国或商品制定特殊的“防御措施”,从而实现对本国经济的保护。当意大利菲亚特新款500型汽车在德国热销时,德国立即针对这款汽车制定了相关的技术性条款:禁止车门由前往后开的汽车在德国市场出售。可想而知,菲亚特汽车被巧妙地逐出德国市场。技术壁垒所采用的措施具有不确定性,使得科技水平不高的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难以做出判断,在这种科技含量高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3.争议性

由于贸易技术壁垒涉及的范围广,不同国家的技术水平不同,难以达成科学统一的衡量标准,相互之间较难协调,容易引起争议。目前贸易技术壁垒已成为国际贸易争端的重要内容。如法国规定纯毛的服装含毛率只需达到85%以上就可算纯毛制品;比利时规定的含毛率需达到97%,而德国则更是要求高达99%的含毛率方可算纯毛制品[3]。

4.隐蔽性

为了保护国家的安全和人类的健康,WTO中《贸易技术壁垒协议》承认成员国技术壁垒存在的合法性和必要性,只是要求在实行技术壁垒中不得有歧视性行为。但要区别一项技术标准是否过高,其程序是否过严却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很难辨别其是否有歧视性行为。正因为如此,技术壁垒被一些国家巧妙地运用为阻碍进口产品和服务的有效手段。由于其善于伪装,这比公开的高税率下的关税壁垒隐蔽得多,因而更难对付。

三、我国近年来遭遇技术壁垒的现状

目前,国际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成为我国出口的主要障碍。商务部曾经调查表明:2002年我国有71%的出口企业遭遇不同程度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有39%的出口产品受到影响,造成的损失逾170亿美元,相当于2002年出口总额的5.2%。而2000年相关数字分别为66%、25%和 110亿美元。

20世纪90年代初,欧盟和美国宣布对进口玩具实行安全认证,玩具出口大省江西丧失国际市场。

1996年8月欧盟禁止我国冻鸡和部分水产品进人其市场销售,我国出口每年损失达数亿美元。

1997年,欧盟单方面宣布,中国出口的贝类产品达不到卫生许可标准,不再进口。

1998年9月11日,美国农业部长签署一项新法令,要求所有来自中国的木质包装和木质铺垫材料出具经过特殊处理的相关证书,否则不能出口美国。由此受损的中国出口商品价值近500亿美元。

4.国际物流发展对国际贸易促进研究论文 篇四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17日 17:42 作者:章新胜

中国语言文字的对外传播历史久远。汉代张骞开辟的丝绸之路,把汉字文化与中国的丝绸、瓷器一起带到遥远的西亚,直至欧洲;盛唐时期,长安成为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各国商旅、学人云集,把中国的汉字文化散播到中国以远地区;明代郑和的船队七下西洋,至今还可以在非洲的海域找到刻有汉字的陶器;元、明、清代著名的“东学西渐”,使西方人深深为东方文化的睿智所折服。

然而,中国语言文化有组织、有系统地向国外传授,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以1950年清华大学为第一批东欧国家来华留学生开设汉语课程和1952年中国政府派遣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朱德熙教授到保加利亚教授汉语为起点,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已经走过了55年不平凡的历程。改革开放以来,学习汉语的规模和声势越来越大,特别是最近几年世界各地出现了汉语热。回顾历史,对外汉语教学和传播事业的每一步发展都与国家的发展、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及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与合作息息相关。

一、汉语的国际传播有助于维护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人类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和人类文化存有的基本形态。当今世界拥有60亿人口,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五六千种语言。各个国家和地区,无论是历史传统、文化背景、宗教信仰,还是社会制度、价值观念和发展阶段,都存在着种种差异,整个人类文明也因此而交相辉映、多姿多彩。承认、尊重和有意识地保持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保障,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标志,尊重和推动不同文明的借鉴、融合与发展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一方面推动了不同民族、不同国家进一步参与全球经济大循环,程度不同地促进了世界经贸和科技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可能扩大贫富差距,消弭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个性,使各民族和国家丧失自我发展的精神文化支撑。因此经济全球化要与文化的多样性和世界的多极化携手同行,才能相辅相成,形成良性互动的格局,更好地促进人类社会的全面繁荣,推动人类文明的总体进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中指出,“文化多样性是交流、革新和创作的源泉,对人类来讲就像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物平衡那样必不可少。”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基础,是文化创新和发展的源泉。“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越是加速,越要重视和促进文化多样性”,这一观点越来越被国际社会认同。

语言是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世界语言的多样性。有专家测算,今天人类语言种类的消亡速度是哺乳动物濒临灭绝速度的两倍,是鸟类濒临灭绝速度的四倍。据估计,目前世界尚存的五六千种语言,在21世纪将有一半消亡,200年后,80%的语言将不复存在。语言多样性就像生物多样性一样至关重要。一种语言的消亡,其后果决不亚于一个物种的灭绝。语言消亡了,通过该语言代代相传的文化、知识就会消失。人类多样性文化的生存、延续和发展依赖于语言的多样性。

从目前来看,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保持世界语言的多样性面临着严重挑战。不用说那些濒危的少数民族语言,就是那些使用人口较多的语言也面临着激烈竞争。目前英语及其所承载的文化是强势的,随着英语的传播和使用,英语文化承载的价值观念也在不断向全世界扩展。现在互联网上的信息85%是用英语传播的,在联合国各种场合中使用的语言95%是英语,而国际经贸活动中几乎100%使用英语,经济全球化对英语的传播更是推波助澜。由于英语的挤压,不少语言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这样的情况引起了所有关心文化多样性问题的人士的关注与焦虑。保护世界的弱势语言,积极推进世界各种语言的发展,其本身就是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贡献。

中国传播汉语的政策是建立在全世界各民族语言平等的观念之上的,中华民族博采众长、兼容并包的文化品格,决定了中国推广汉语不是为了排斥世界其他语言,而是为了与其他语言一道,为世界人民的交流架设一座座双向沟通的语言之桥。我们追求全人类语言文化的“共存、共生、共荣”,以为世界各民族文化打开相互展示之窗和相互借鉴之门。中国展开对外汉语教学和传播工作的一切出发点与落脚点,都是为了满足世界各国人民日益增长的对汉语学习的强烈愿望和需求。

二、汉语的国际传播是我国软实力建设的一个方面,是为创造中国发展所需要的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做贡献

今天,中国的综合国力有了显著提高,中国的发展不仅没有损害包括周边国家在内的其他国家的利益,而且还使它们从中国的发展中不同程度地获益,这也是中国对世界的一个贡献。中国走和平发展之路,必然在重视经济、科技、国防等硬实力建设的同时,更加重视软实力建设,追求本民族的文化和价值观对其他民族的吸引力与文化感召力;必然更加重视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沟通,加强文明间的对话,以减少偏见,消弭隔阂,消弭误解。在一定的意义上说,中国发展所需要的良好外部环境也是建立在国际社会对中国人民及其文化的认知、理解和喜爱之上的。在这个方面,传播汉语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语言传播的历史表明,语言传播与国家的发展是相辅相成、互相推动的。一方面,广泛传播的语言以国家发展为前提,是国家发展的结果,是国家实力和地位的标志,更是世界各国对一国未来的预期的标尺;另一方面,一种语言,如能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群使用,对一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又有“反哺”作用,其影响可以惠及政治、外交、经贸、教育文化、科技、社会等几乎所有的领域,其作用具有基础性、综合性和一定的先导性,与其他领域相比,其投入产出比之大是令人振奋的,并且持续不断、长期存在。也正因为如此,世界主要大国都不遗余力地向世界传播自己的语言。所以,推动汉语的国际传播不仅是适应和满足世界各国急速增长的对汉语的需求,也是中国自身发展的需要,是国家软实力建设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在20年内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缺少的一个战略举措和有意义的标尺。中国语言的发展,需要与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已经和将要作出的贡献相称。

三、“集成、创新、跨越”——汉语国际传播的战略举措

2004年国务院批准了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制订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2003年至2007年发展规划——《汉语桥工程》,明确提出了“集成、创新、跨越”作为汉语对外教学和国际传播工作的发展战略,也就是:集成一切资源要素,采取创新的举措,实现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跨越式发展。这一指导思想是在深刻分析汉语使用的国际环境以及世界各地汉语教学和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发展的现状后提出的。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看,人们对语言的使用要求是随其交往的改变而改变的。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与世界的交往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经济力量的增强和交往需求的增长,大大提升了外国人对使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交际工具的愿望。这也就是所谓对外汉语教学处于历史发展机遇期的根本原因之所在。历史告诉我们,任何一种语言在国际间的流行,并不是由语言本身决定的,而是由该种语言使用人数的多寡、所代表的文化的吸引力和生产力的先进性,以及在世界的影响力来决定的,当然也与该民族、国家对推广本民族语言的意志、战略及举措密不可分。

汉语的国际传播具有自己的优势。首先,汉语具有人口优势,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之一。其次,汉语具有文化优势,汉字是世界上3000多年来唯一独立发展又连续不断使用至今的方块字对周边民族和地区的文化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它负载着中国悠久、深邃的文化,蕴藏着强大的生命力,散发着迷人的文化魅力。第三,秉持传统“和合”文化精神的中国,坚持和平外交政策,与邻为善,以邻为伴,追求共存,倡导共同发展,使得中国的对外形象亲和友善,拉近了各国人民对中国、中国人民和中国文化的情感距离。第四,经过新中国的建设和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成功的发展道路。中国的成功,引起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了解中国和借鉴中国经验的极大兴趣。要真正深入了解中国离不开对汉语的学习。第五,汉语还具有正在不断显现的经济优势,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掌握汉语已经成为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取就业优势和增加经济收入的有利条件。

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客观存在的不利因素。就汉语自身来说,对于以拼音文字系统为母语的外国人,学习汉语的确有相当的难度。就发展汉语的国内条件来说,我国用于汉语传播的经费还相当有限,与发达国家在英、法、德、日等语言的传播上每年动辄十几亿、几十亿美元的经费投入相比只是一个零头。汉语的使用人口虽然众多,但内部的一致性还有待提高。汉字还有简化字与繁体字之别。社会的语言规范意识尚较薄弱,大众传媒用语用字不规范不讲究的现象还不少见。对外汉语教学、海外华文教育以及中国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等,不仅各自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尚未完全成熟,而且在组织和科研上也需要建立有机高效的协调机制。就汉语的外部环境而言,汉语的国际地位虽然快速提高,但目前在国际语言生活中还远不占优势。将汉语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或工作语言的国家和地区还相当少;联合国及其所属机构虽然将汉语列入工作语言,但是地区性或国际性的组织中或会议上真正广泛使用汉语的还不多。汉语在地区或国际上的重要交际领域,如外交、贸易、科技、教育等,使用十分有限;非汉语区域的华裔后代,保持汉语还有一定难度,放弃汉语的人不在少数;非华裔的外国人学习汉语的人数虽然正在快速增加,但绝对数量还是有限的。当今世界最强势的英语其母语使用人口仅4.56亿,但正在学习英语的人却超过10亿;汉语其母语使用人口有近11亿,位于世界十大母语使用人口之首,但海外学习汉语的人口却相对少得多。

如果要概括性地描述当前世界汉语教学的发展现状,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地谈“两点论”:第一,世界各国对汉语学习的需求迅速增长,增长的速度之快、规模之大、范围之广超乎预料,使得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应接不暇、供不应求;第二,汉语在国际上的通行程度还很低,汉语教学的基数小,底子薄。世界汉语教学的上述状况决定了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是在比较低的起点上开始的,又是在高增长超乎我们现有力量的状态下运行的,其发展空间和潜能是巨大的。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使汉语向世界各地快速传播呢?

要加快对外汉语教学资源建设的步伐,尽快缓解学习需求与教学供给之间的巨大矛盾。教师队伍的扩大和提高是当务之急,重中之重。我们已经采取了几项重大改革创新举措,如2004年正式推出了“国际汉语教师中国志愿者计划”,至今已向国外派遣近500名志愿者,2005年派遣人数将达到1000人。我们还大幅度增加了国家公派出国汉语教师的数量和派出的国别,教育部派出的公派教师从2002年的100人增加到目前的近170人。教育部2004年颁布了《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能力认定办法》,以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更加便于中国社会各界人士尤其是大学、中学教师和高校毕业生获取对外汉语教学的能力资质,同时将能力考试和证书推向了国际,便于国际友人以及遍布海外的华裔同胞获得教授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的教学能力资质。我们还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加强海外汉语教师的培训工作;扩大和完善国内高校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的本科、硕士、博士培养方案。相对于国外对汉语教师的巨大需求,目前已经采取的措施还是不能满足要求,还需要全面扩大教师培养的规模,继续大幅度地、稳步地增加汉语教师派出的数量。

资源建设的第二个重点是教材的建设。最近几年,中央财政对对外汉语教材的建设投入了大量的经费,一系列新教材陆续问世,如《新实用汉语课本》、《当代中文》、《跟我学汉语》、《快乐汉语》、《乘风汉语》、《长城汉语》等。开展对外汉语教学的高等学校以及各大出版社都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发展对外汉语教材。我们已经拥有了英、法、德、俄、西班牙、阿拉伯、日、韩等世界主要语言注释的汉语教材,拥有适用于所有不同教学课型和满足课堂、业余等不同学习形式的种类繁多的汉语教材,并且这些教材大多是与国外的同行合作编写的,有的还配有音像、多媒体光盘,有的是专门为网络远程教学而设计的。如今,在中国的大书店和世界很多地方的书店的书架上,都可以看到汉语教材的身影,这在几年前是难以想象的。但是也应看到,在今后一定时期内,汉语教材建设的任务还相当繁重。特别是周边国家的教材,数量短缺,供不应求,内容需要不断更新,品种较单一,系列化不够,音像、网络多媒体教材还不多。

资源建设的第三个重点是汉语考试的研发。截至2004年底,汉语水平考试(HSK)已在34个国家设立了151个考点,共有40多万海外考生参加了HSK。近几年HSK考生人数每年以40%的速度在增长,其中2004年一年国内外参考人数近9万,占累计人数的22%。去年,除主干考试之外,新增了HSK商务、旅游、文秘、少儿等4种专项考试,汉语水平考试的发展与改革进一步加强了力度,今后汉语水平考试还要不断扩大考点和考生人数,不断研究世界各地汉语学习的实际状况,推出适销对路的考试品种。

资源建设的第四个重点是教学机构的建设。首先,要帮助各国尽可能多的教育机构开设汉语课程或专业,增加汉语教学机构的数量和规模。其次,要加强国内对外汉语教学基地的建设,保证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科研支撑和人才支撑。第三,要加快海外孔子学院建设,使之成为对世界各地汉语教学提供零距离支持的核心教育机构。海外孔子学院建设从2004年底起步,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已经得到世界各地高校、工商界、侨界、文化界、对外友协等各类机构和有关人士以及国内有关部门、省市及高校的热情响应,27家海外孔子学院的合作建设协议或意向书已经签署,其中9家已经挂牌,显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对外汉语教学资源建设要取得快速发展,需要不断创新管理体制和教学手段。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管理和经营体制,充分运用市场机制调动和配置教学资源,形成资源配置合理、运行顺畅的对外汉语教学供需体系,建立能够随着需求增长而不断自我壮大、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机制,为世界各地的汉语学习者和汉语教学工作者构建一个能够提供及时、优质的教学和信息资源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媒介的服务网络体系。要培育和引导汉语教学的需求市场,注意在国际会议、外交、贸易、科技、教育、文化、传媒、体育等领域逐步增加汉语的使用量,以提高汉语在国际交往领域中的价值运用各种手段保护和扩大汉语的国际需求;要大力培育汉语教学机构、教材、教师、考试和教学方法的品牌;不断引进世界先进的语言教学理念和运用现代信息与通讯技术,在不断完善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以互联网为媒介的现代远程教学。同时,还要加强汉语本身的信息化建设,努力建造汉语的各种资源库,使汉语在信息化方面的潜在优势得到最大限度的展现。

对外汉语教学要取得快速发展,需要“集成”各方面的力量。要将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纳入国家的发展战略,把它真正置于“国家和民族的事业”的战略定位上。要在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的统筹领导和协调之下,整合各方面资源,形成合力,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及国内、国外学校等相关汉语教学机构与组织的积极性。对这项事业的经费投入也要体现“集成”的精神,要加大政府的财政投入。由于我国仍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还不可能与发达国家推广语言的财力相比,因此,国家财政的投入必须突出重点,集中投入在涉及事业全局的重点项目上,通过重点项目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调动和利用社会资金与资源共同参与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集成”还意味着要从汉语的国际传播的角度,整合国内的语文教学、外语教学、民族语言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海外华文教育的教学队伍与科研成果,要大幅度提高汉语在国内的声望,提高国内人民大众的汉语水平,使汉语教学的发展与汉语的国际传播良性互动,国内外相互配合,形成推动汉语的国际使用和学习的新局面。

目前汉语推广正处于难得的发展机遇期,其发展轨迹应当是跨越式的。我们要树立跨越式发展的观念和思路,要在总结其他国家语言传播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寻找符合和平发展时代潮流的汉语推广之路。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是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我们将动员各方面力量,正确把握汉语国际传播工作的政策,认真细致地谋划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策略,制订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并一步一个脚印地加以落实。

5.国际物流发展对国际贸易促进研究论文 篇五

国际促进清洁能源技术利用政策研究

能源政策是指一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围绕能源生产、供应、消费所制定的一系列方针和策略,涉及到产品价格、经济发展等多方面.主要包括能源的开发投资政策、技术与装备政策、税收信贷政策等.能源政策是以能源现状分析和未来预测为基础.并结合国情制定的`.政府在能源政策上起到领导作用,并通过能源政策指导能源生产和技术开发.应对能源安全和环保问题.能源政策对能源技术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作 者:杜坤杰 Du Kunjie 作者单位:上海清洁能源研究与产业促进中心刊 名:上海节能英文刊名:SHANGHAI ENERGY CONSERVATION年,卷(期):“”(3)分类号:X3关键词:能源政策 能源技术 清洁能源技术

6.国际物流发展对国际贸易促进研究论文 篇六

在现代国际贸易中,许多企业的业务都愿意选择将产品的整个生产加工过程分散到世界各国完成,现代物流不是简单的搬运过程,在运输过程中需要许多程序来完善和外界因素的配合,对此,现代物流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产品的生产成本低是现代物流在国际贸易贸易中的优势之一。产品的成本不仅仅表现在原材料、人工费用、管理费用、制造费用等方面,运输途中产生的费用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比如一件产品的生产成本是6元,而产品在出售时的最终成本则是8元,运费则占产品最终产品的25%。在现代物流的发展下,交通、运输、仓储、配送等方面的不断完善和改进,缩短了产品的运输时间,降低了产品的运输,加大了产品的流通量,减少了存货和管理费用。

3.2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现代物流最显著的特点是加快产品的销售速度,提高了产品的生产量。许多国家选择各国贸易合作,一种产品需要多个国家和地区生产零部件组装完成,一方面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实现了使资源得到了合理运用。各国贸易联系密切,贸易合作关系紧密,使各国产品的设计和理念相互借鉴和学习。实现了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分享。在国际市场上,各国和消费者都非常重视产品的速度和质量。现代物流的运输速度和运输质量,大大缩短了产品的存储时间,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3.3 促进国际贸易多元化发展

现代物流的运输模式主要有航空运输、水陆运输,陆地运输又分为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运输模式多元化发展。物流运输系统的正常运行的主要决定因素则是运输模式的效率和品质。全球联运和分段式运输是现代物流运输的主要模式。全球联运模式的开启为国际贸易的持续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分段式运输使现代物流既节约了时间,又提高了运输效率和运输品质。多种运输方式相结合,对现代物流业来说是高效可行的必须模式。对国际贸易来说,产品的运输一般都是采用容量大、安全可靠的集装箱为主,这样能更快更好的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对不同的产品采用不同的运输方式,如大型物件采用专门的汽车配送,小型物件则可采用方便灵活的电动车配送。不同的运输方式满足不同的贸易需求,使国际贸易向多元化愈来愈明显,有利于满足国际贸易多元化需求。

3.4 加强了国际贸易联系

国际贸易的发展需要世界各个国家间相互配合与融入,国际贸易要迈向新台阶,走向新征途,现代物流也需要不断升级和完善,跟上国际贸易的步伐。国际贸易不断加大的交易量离不开现代物流的快速发展,现代物流在国际市场传递着创新、时尚、潮流的理念,国际贸易信息给国际市场不断注入新鲜血液,给国际市场的时效性提供了动力。世界各国都在与时尚潮流接轨,因此,在此过程中少不了各国的联系,吸取他国文化精华,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各国的现代物流操作体系更趋完整,合理化,科学化,从根本上加大了国际贸易的交易量,也是各国关系和睦友好。加强了国际贸易联系,为融入经济全球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现代物流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国际贸易是现代物流存在的必要条件,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依赖的结果。对此,为了让现代物流更好的为国际贸易服务,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完善现代物流。一是要将我国的现代物流融入到国际物流中去,与国际物流接轨,更要加大变革现代物流业,不断完善升级,适应新的国际贸易发展。二是单靠企业来完善现代物流也是不可能的,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支持和扶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做好现代物流业有力的“保护伞”。三是培育高端的物流管理人才,物流业要不断升级变革,需要高端的物流管理人才,所以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也是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环节。成立物流人才培训学校,培育物流高端人才。建立一套更加符合现代国际贸易发展需求的物流操作体系。

发展现代物流,是考验我国能否赢得国际市场的重要考验,因此加大现代物流业发展,缩短与国际物流的差距是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必须实现的重要目标。有利于我国能更好的融入到国际贸易这个良好的大环境中,促进我国综合国力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宁.浅析现代物流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J].市场周刊(伦理研究),,(1).

[2] 张帅.国际贸易与现代物流发展互动关系研究[J].中国市场,2010,(28).

7.国际物流发展对国际贸易促进研究论文 篇七

1. 国际贸易决定国际物流因素的产生

商品在各国间的流动依赖于国际物流, 伴随国际贸易的发展, 贸易双方对于国际物流要求也越来越高。为迎合消费者日益个性化的产品需求, 贸易商采取少量且多样的贸易方式, 从而产生了小批量高频度的配送需求。在这种国际贸易商经营取向的变革下, 更加专业化和集约化的绿色物流、电子物流随之而生。因此, 国际物流已由早期的货物从一国向另一国的物理性移动, 发展为今天集采购、储存、运输、包装、配送及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于一身的专业一体化的综合系统。可以说国际贸易决定了国际物流因素的产生, 同时也促进着国际物流的不断完善。

2. 国际物流因素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

国际物流因素对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在现代化的国际物流业作用下, 我国目前的物流业相关年总支出为19, 000亿人民币, 物流成本占全国GDP比重的20%-25%。国际物流的发展和进步为国际贸易带来了很多优势, 不但降低了国际贸易的总成本和对贸易活动的投资, 还提高了国际贸易的核心业务竞争力。因此, 国际物流因素科学合理化的不断完善持续推动着国际贸易的发展。

二、国际物流因素在国际贸易发展中的影响

1. 降低成本, 提高收益

成本的多少决定了各国在国际贸易中是否处于优势。而这种优势的比较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生产销售方面的成本降低空间变小, 只能在物流因素上降低成本, 我国的国际物流成本仅占集装箱交货价格的15%-25%。因此, 国际物流可以充分利用物流要素间的效益背反关系, 通过物流各个功能环节间的总体协调, 让物流成本最小化, 降低国际贸易的总成本并提高贸易收益。

2. 扩大国际贸易规模

国际物流作为实现国际贸易的重要途径, 他的快速发展直接决定并影响着国际贸易规模的扩大。我国对外的国际贸易伙伴主要以亚洲、美洲和欧洲为主, 以美、日及欧盟为代表, 显然过于集中并具有局限性。因此, 迫切需要扩大国际贸易规模。那么, 为了国际贸易规模的扩大, 必须加强对国际物流因素中的口岸基地建设, 完善国际物流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 进一步为国际贸易进出口交易和运输提供方便、快捷的外部条件。

3. 加速市场反应, 提高产品竞争力

我国商品对外竞争力不强的主要原因体现在产品的技术含量低、进出口结构不合理等方面。只有加强进出口管理, 增强产品研发能力, 才能有效改善这种情况。产品研发需要长时间进行, 那么首先改善并加强管理才是当务之急。现代化的国际物流行业可以采取很多先进的管理办法, 如应用QR、ECR等, 不但能够使企业有效的针对顾客需求降低交易成本, 使生产经营的产品更适销对路, 更可以帮助企业加快对进出口市场反应的速度, 提高生产效率, 为顾客提供更好的产销服务, 以此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我国国际贸易发展对策

1. 合理化供应链管理, 提高国际贸易服务质量

国际物流企业面对的业务环节众多, 企业自身不可能面面俱到, 因此需要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寻找服务好、效益好、费用低、信用高的业务外包和合作伙伴。通过国际物流活动的服务外包与合作, 把原有的固定费用转变为变动的资源周转, 通过较低的成本得到优质的服务。因此, 在全球范围内慎重选择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 合理化供应链管理, 可以有效提高国际贸易的服务质量。

2. 加速国际物流标准化建设, 促进国际贸易发展

在做好物流用语、物流作业、技术计量标准、数据传输和服务标准等方面基础工作的同时, 加速制订适应于发展需要的新标准, 淘汰落后于发展需要的标准, 修订并完善不切合实际需要的标准, 让各种相关的技术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协调一致, 提高与货物相关信息的流转效率是加快物流标准化建设步伐的重要举措。在加强标准化的组织协调工作、全面梳理现行标准的同时, 也可以提高国际贸易的运作效率, 加快国际贸易的发展速度, 尽可能的减小国际贸易中因实施标准不一致而产生不必要的麻烦及损失。

3. 提高物流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我国的很多国际物流企业的规模较小, 缺乏行业竞争力。同时, 由于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低, 服务方式原始、手段单一, 因此物流服务质量也有待提高。那么, 为了提高我国国际物流企业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应做到以下两点:第一, 物流企业要为货主提供高效率的物流服务和保障;第二, 要适应个性化消费和服务的需要, 物流企业也要提供个性化的物流服务。

4. 建立先进的信息系统, 加强国际物流合作

利用先进技术, 建立强大的信息网络系统是适应世界贸易逐步走向自动化、信息网络智能化发展方向的需要。当下, 信息网络技术在国际贸易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国际物流企业利用信息网络技术能够及时供应、分销, 降低存货成本, 增强对运输方式、路线、时间等优化选择, 加快物流与资金流间的周转, 从而不但加速了国际贸易的运作效率, 也可进一步加强与世界各国、各地区间的合作与发展。

四、总结

总之, 国际物流因素对于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是深远的, 是不可忽视的。在国际贸易快速发展和全球分工进一步深化的今天, 针对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因素的相互作用, 分析并研究国际物流因素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对于我国物流业与国际贸易的良胜互动, 推动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无疑具有理论与现实的双重意义。

参考文献

[1]Johan Langbroek:国际物流的现状及未来趋势[J].Logistics Management, 2000, (11)

[2]毕功兵, 王慧玲, 国际物流[J].北京物资出版社, 2006, (01)

[3]戴小芳.浅谈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J].科技与管理, 2008, (01)

[4]刘韩云.我国国际物流现状及发展探悉[J].现代商贸工业, 2008, (05)

[5]于淼, 王金斗, 王泉泉.我国国际物流现状及发展趋势[J].当代经济, 2009, (24)

[6]张宁, 浅析现代物流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J].市场周刊, 2010, (01)

8.国际物流发展对国际贸易促进研究论文 篇八

据悉,第二届中国教育峰会作为“科博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于2004年5月底在北京如期举办, “科博会”全称为“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是由科技部、教育部、信息产业部、中国贸促会、国家矢口识产权局和北京市政府共同举办。2003年第六届“科博会”筹划期间,在‘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指导之下,并结合教育发展潮流和我国的教育现状,特别推出了‘首届中国教育峰会”。举办期间,海内外教育界的专家学者和相关产业的企业家齐聚北京,对教育行业及相关产业的一系列热点话题展开了深入广泛的讨论,成为了‘科博会”的一个新亮点。今年,第二届中国教育峰会将如期举办,更是得到了业内人士的关注和重视,本刊记者最近特别采访了第二届中国教育峰会组委会的秘书长、北京五星环宇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董事长聂嵘博士。

记者(以下简称记):前不久的“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在他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继续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切实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用更大的精力、更多的财力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在去年12月份举行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胡锦涛主席强调指出“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您作为中国教育峰会组委会秘书长能为我们介绍一下教育峰会的基本情况吗?同时,我们想知道在这样的背景下,第二届中国教育峰会的举行将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什么特别的影响?

聂嵘(以下称简聂):在‘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确定以后,我们可喜的发现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支持和推动,教育已经成为了一个提及度很高的社会性话题,人们对于教育的关注达到了新的高度,整个社会对于教育所投入的资本也大幅度得到了提升。教育战略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组成部分,教育的运行和发展关乎着国家的国民素质、科技底蕴、文化传承等多个方面,尤其在世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后,教育这个概念的外延获得了很大的延伸,我们时时、处处都离不开教育这个话题,套用一句流行语言就是‘教育无处不在”。“科博会”是一个新思想新理念新技术交汇碰撞的一个平台,教育同样需要在这样的一个平台上进行交流和研讨。大范围世界性的交流和深度高层的对话对于教育事业的促进作用有这样几点作用,一是从思想思维创新、体制制度创新的角度探讨和研究教育事业的发展趋势和新的发展动力;二是可以真正实现在协调、交流、全面的背景之下进行教育热点话题的探讨和经验交流;三是在世界范围内,这种大型的教育交流活动也不是很多,我们的教育峰会汇聚了众多的国内外优秀专家学者和相关产业精英,这将给我们积累大量丰富宝贵的经验,我国的教育事业处在一个历史性的转型期,这些经验和交流成果对我们来说是弥足珍贵的。

2003年的首届中国教育峰会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期间得到了海内外众多教育界的专家学者和相关产业企业家的大力支持,他们来自包括幼教、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教学新技术支持商、课程课件代理商、新兴教育等众多领域,“会展结合”是教育峰会的特色之一,展区分别展出了数字模拟教育、国际院校合作、高端教学成果、大学生创业园、民办教育成果、网络教育

等。

POST/mag/input.aspHTTP/1.1Accept:image/gif,image/x-xbitmap,image/jpeg,image/pjpeg,application/vnd.ms-powerpoint,application/vnd.ms-excel,application/msword,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Referer:http://192.168.0.81/mag/input.aspAccept-Language:zh-cnContent-Type: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Accept-Encoding:gzip,deflateUser-Agent:Mozilla/4.0(compatible;MSIE5.0;Windows98;DigExt)Host:192.168.0.81Content-Length:52317Connection:Keep-AliveCookie:ASPSESSIONIDSQRDQCSQ=DDKDLDHDNHFBKABNJJCALCFOcontent0=

据悉,第二届中国教育峰会作为“科博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于2004年5月底在北京如期举办, “科博会”全称为“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是由科技部、教育部、信息产业部、中国贸促会、国家矢口识产权局和北京市政府共同举办。2003年第六届“科博会”筹划期间,在‘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指导之下,并结合教育发展潮流和我国的教育现状,特别推出了‘首届中国教育峰会”。举办期间,海内外教育界的专家学者和相关产业的企业家齐聚北京,对教育行业及相关产业的一系列热点话题展开了深入广泛的讨论,成为了‘科博会”的一个新亮点。今年,第二届中国教育峰会将如期举办,更是得到了业内人士的关注和重视,本刊记者最近特别采访了第二届中国教育峰会组委会的秘书长、北京五星环宇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董事长聂嵘博士。

记者(以下简称记):前不久的“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在他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继续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切实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用更大的精力、更多的财力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在去年12月份举行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胡锦涛主席强调指出“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您作为中国教育峰会组委会秘书长能为我们介绍一下教育峰会的基本情况吗?同时,我们想知道在这样的背景下,第二届中国教育峰会的举行将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什么特别的影响?

聂嵘(以下称简聂):在‘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确定以后,我们可喜的发现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支持和推动,教育已经成为了一个提及度很高的社会性话题,人们对于教育的关注达到了新的高度,整个社会对于教育所投入的资本也大幅度得到了提升。教育战略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组成部分,教育的运行和发展关乎着国家的国民素质、科技底蕴、文化传承等多个方面,尤其在世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后,教育这个概念的外延获得了很大的延伸,我们时时、处处都离不开教育这个话题,套用一句流行语言就是‘教育无处不在”。“科博会”是一个新思想新理念新技术交汇碰撞的一个平台,教育同样需要在这样的一个平台上进行交流和研讨。大范围世界性的交流和深度高层的对话对于教育事业的促进作用有这样几点作用,一是从思想思维创新、体制制度创新的角度探讨和研究教育事业的发展趋势和新的发展动力;二是可以真正实现在协调、交流、全面的背景之下进行教育热点话题的探讨和经验交流;三是在世界范围内,这种大型的教育交流活动也不是很多,我们的教育峰会汇聚了众多的国内外优秀专家学者和相关产业精英,这将给我们积累大量丰富宝贵的经验,我国的教育事业处在一个历史性的转型期,这些经验和交流成果对我们来说是弥足珍贵的。

2003年的首届中国教育峰会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期间得到了海内外众多教育界的专家学者和相关产业企业家的大力支持,他们来自包括幼教、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教学新技术支持商、课程课件代理商、新兴教育等众多领域,“会展结合”是教育峰会的特色之一,展区分别展出了数字模拟教育、国际院校合作、高端教学成果、大学生创业园、民办教育成果、网络教育

等。

本届峰会将基本延续上届的成功模式,并且力求新的突破,我们将努力促进交流的信息量更大、信息范围更广、延后合作交流更多、持续影响更大。本届峰会的论坛设置是在咨询了多方专家并且经过反复筛选才最终确定的,主要落在了大众化教育与就业、民办教育、教育投融资与良性持续发展、教育改革发展、企业培训与人力资源建设、继续教育等几大领域。总体上我们的活动安排依然是本着“搭建平台、交流思想、汇聚商机、促进合作、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采取研讨交流和成果展览结合的方式,具体安排了专题论坛、会议展览、推介项目对接洽谈、专项交流等多场主题活动。

本届中国教育峰会突出的重点是:第一,更加注重国际化交流,促进中国教育的发展。教育峰会将重点推出中美教育合作的论坛和展览,在中美教育历史比较、中美教育课程合作、中美教育交流等方面进行研讨和交流,并且.邀请美国教育界代表团一行近五十人与会访问、交流、考察、洽谈,这么大规模的中美教育领域的直接对话是前所未有的,它将给我们的峰会带来更多的希望。第二,更加注重教育相关产业商机的展现与对接。现代教育技术日新月异的升级发展,教育相关产业的迅速兴起,都是顺应了教育发展的大潮,另一方面也影响着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受到国内外教育技术领域、教育课件代理界特别是国际化教育集团关注的中国教育峰会在本届要全面启动实施这方面的开发计划。第三,更加关注“以人为本”的教育新理念。本届教育峰会将在教学改革、体制探索、学生就业、职业培训、终身学习、继续教育、国外就业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第四,突出创新理念。创新是发展的不竭源泉,本届教育峰会将大力挖掘创新理念,尤其是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并且为此特别安排了高校的高新技术推介项目洽谈,希望能够让创新意识在中国高校掀起一轮高潮,通过建立某种机制或者成立某种机构能够保持和促进高校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活动,目前教育峰会组委会已经获批了在高校建立飞,J造发明基地”的计划。

最后有关中国教育峰会的意义,我想最主要的是在于中国教育峰会为中国教育事业提供了一个进行多层面、多角度的对话平台,有利于展示最新的教学成果和教育信息,有助于中国教育事业的内外交流和相互合作。

记: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也对继续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推进继续教育管理运行机制创新、突出高层次人才培养等问题。我们知道北京五星环宇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是美国认证协会(ACl)的中国总部, 同时也开展了很多同国际知名高校、国家部委、地方省市政府合作的认证培训项目,成为近几年来中国继续教育界的一个亮点。您能否介绍一下中心在打造继续教育品牌项目、开展继续教育项目运作合作等方面的经验?

9.国际物流发展对国际贸易促进研究论文 篇九

【摘要】我国市场经济在改革开放之后取得了突飞猛击的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也更为紧密,我国已经逐渐走向了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现代社会。但是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至今仍处于逐渐复苏的过程中,在这种情况下想要保证本国经济的稳健发展,就要对国际经济贸易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进行科学的分析,并探索在国际经济贸易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国际经济贸易;国家经济;影响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逐渐形成,世界经济也向着多元化、全球化方向发展,同时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也向着贸易环境的自由化、紧密化发展。

10.国际物流发展对国际贸易促进研究论文 篇十

一、选择题

1.我国外交部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有人认为,现在中国对外表现得越来越强硬。我想说的是,坚持原则立场同是否强硬是两码事。国与国之间打交道,重要的是看是不是占‘理’。”是不是占“理”可以这样理解()A.是不是符合联合国做出的决议 B.是不是符合本国的国家利益 C.是不是符合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 D.是不是宣扬世界和平的主张

解析:联合国做出的决议未必都正确合理,A不选;也不能以是不是符合本国的国家利益为标准,B不选;宣扬世界和平的主张不等于切实维护世界和平,D不选。故选C。答案:C 2.2016年6月25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开始对中国进行为期两天的访问,习近平对普京的来访表示欢迎,两位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会谈。两国领导人的会谈内容涉及经贸、防空导弹系统以及交通旅游等多个方面。这表明()①中俄两国在经济、政治等诸多方面存在共同利益追求 ②中俄两国关系的发展有利于维护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③中俄两国在世界多极化的背景中形成了战略同盟关系 ④中国在各国的务实合作中谋求共同发展 A.①② C.①④

B.②③ D.③④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中俄双方在经济、政治方面进行合作,体现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故①④说法正确;当今世界尚未建立起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故②中“维护”说法错误;③中“战略同盟”说法错误。故选C。答案:C 3.围绕中日钓鱼岛之争,美国一方面宣称保持中立,另一方面又强化驻日美军部署,为日本撑腰打气。美国的行为()①粗暴干涉了中国内政 ②背离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③以美日共同利益为出发点 ④破坏了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A.①② C.①③

B.②④ D.③④

解析:美国的做法背离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破坏了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钓鱼岛之争属于中日之间的矛盾,并非中国内政,①错误;美国行为的出发点是美国的国家利益而不是美日共同利益,③错误。故选B。答案:B 4.在联合国安理会举办的主题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以史为鉴,重申对《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坚定承诺”的公开辩论会中,中方提出了“要和平,不要冲突;要合作,不要对立;要公平,不要强权;要共赢,不要零和”的四点主张,得到了各方积极回应。中方的 1 观点体现了我国()①外交政策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 ②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基本目标 ③一贯遵循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 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认同 A.①③ C.②③

B.②④ D.①④

解析:辩论会的主题涉及国际和平与安全,不涉及促进共同发展问题,②与题意不符;④的说法与事实不符,排除。中方的观点体现了①③。故选A。答案:A 5.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深化与各大国战略对话和务实合作,构建健康稳定的大国关系框架;全面推进周边外交,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维护共同利益。这向世界发出的中国声音体现了()①世界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场 ③中国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 ④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A.①③ C.①④

②错误。③④符合题意。故选D。答案:D 6.美国把21世纪初视为维持“一超”地位的机遇期;21世纪初,俄罗斯提出未来5年是实现其强国战略的“重大考验期”;日本制定了“经济新生计划”;中国提出21世纪前20年是必须紧紧抓住并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些情况表明()①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②军事力量能否取得优势最终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 ③发展高科技是解决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 ④当今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 A.①② C.③④

B.②③ D.①④ B.②③ D.③④

解析:世界多极化格局尚未形成,①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解析:决定一国国际地位的是该国的综合国力,而不仅仅是军事力量,故②错误;③说法错误,建立国际新秩序是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答案:D 7.2016年4月7日,第二十三批护航编队从浙江舟山某军港解缆起航,奔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并于2016年11月1日,圆满完成任务返回舟山。我国参加护航行动()①是我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应尽的职责 ②是巩固我国同联合国其他成员国战略联盟的需要 ③是我国作为负责任国家承担国际义务的具体体现 ④与我国国家利益和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相符合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中国政府已多次派军舰到海盗活动猖獗的亚丁湾和索马里海域参加对过往商船的护 航。这不是由我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这一特殊身份决定的,也不是为维护几个特定联盟国家的利益所采取的行为,而是作为一个负责任国家必须承担的国际义务。护航既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地区繁荣和稳定,也有利于保障我国的国家利益。①②错误,③④正确,故选D。答案:D 8.近年来,一批新兴经济体加速崛起,形成了梯次跟进和群体崛起的强劲势头,同发达国家实力差距进一步缩小。“金砖五国”合作机制不断加强,国际影响力和发言权得到提升。这一事实表明()A.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B.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逐步增强 C.南北发展不平衡问题已经得到解决 D.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逐步减小

解析:新兴经济体加速发展,是多极化趋势增强的表现,但不等于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发生根本性变化和南北发展不平衡问题得到解决,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也并未减小,A、C、D三项观点皆不正确。答案:B 9.中国继续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下列最能体现独立自主这一立场的是()A.在文化上,强调各国应相互借鉴,共同繁荣,不应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 B.强调维护联合国的权威,增强联合国应对新威胁新挑战的能力 C.不依附于任何大国,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 D.肯定各国人民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制定的现行政策

解析:独立自主就是在国际事务中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对国际问题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C项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C。答案:C 10.2016年5月24日,外交部部长王毅在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塔什干外长会议后会见记者时表示,我国主张南海争议应由直接有关的主权国家通过友好协商和谈判,以和平方式解决,外部势力不应以任何借口介入。这表明()①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 ②我国坚定地维护国家核心利益 ③国际争端只能以和平方式解决

④维护亚太各国利益是我国外交的基本目标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南海问题涉及我国的核心利益,我国的主张体现了我国政府坚定地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①②符合题意。③④表述错误,应排除。答案:A 11.我国领导人一再指出:“中国不发达的时候不称霸,中国即使发达了也不称霸,永远不称霸”,但“在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大问题上,即使是在中国很穷的时候,我们也是铮铮铁骨。”这说明()①霸权主义在当今世界愈演愈烈 ②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③消除霸权主义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④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A.①③ C.②③

B.①④ D.②④

解析:我国领导人的话体现了我国独立自主的外交立场,也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②④应选。①说法不符合实际,③说法本身错误。答案:D 12.中国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条道路最鲜明的特征是科学发展、自主发展、开放发展、和平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这说明()①国家间的利益关系正在从冲突对立走向趋同一致 ②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潮流 ③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是推动和平发展的根本途径 ④我国始终不渝坚持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A.①③ C.②③

B.①④ D.②④

解析:国家间既有共同利益,又存在利益的差别和对立,所以竞争、合作和冲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故①观点错误。推动和平发展的根本途径是建立国际新秩序,故③表述错误。和平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是中国发展道路的鲜明特征,既说明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成为时代的潮流,也符合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故②④符合题干要求,应选D。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5月25日,总书记在哈尔滨市考察了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单位时表示,黑龙江转方式调结构任务艰巨,要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加大人才培养和智力引进力度,希望黑龙江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在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中不断取得新的成绩。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黑龙江和整个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要牢牢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大的突破。要牢牢把握产业革命大趋势,把科技创新真正落到产业发展上。要牢牢把握集聚人才大举措,让各类人才的创新智慧竞相迸发。

(1)从国际竞争角度,分析党和国家为什么高度重视科技创新。(2)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应如何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占领先机、赢得优势。

解析:第(1)问考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的原因,可根据设问要求,从当前国际竞争的形势、实质和科技创新的意义方面分析。第(2)问考查我国提高综合国力的措施,可从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回答。

答案:(1)①当前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支撑。②只有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才能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领先机、赢得优势。

(2)①我们一定要抓住和利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增强综合 国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②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跨越式发展;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③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牢牢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和产业革命大趋势,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赢得优势。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方在朝鲜核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的、明确的。我们历来主张并积极致力于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赞成半岛无核化,反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在朝鲜半岛的扩散。这不仅是本地区和平与稳定的需要,也符合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同时,我们认为,朝鲜的安全必须得到切实的保证。只有通过有关各方建设性的对话、磋商和真诚合作,才是最终解决朝核问题唯一正确和有效的途径。中国与国际社会一样十分关注近来围绕朝核问题出现的一些情况,真诚地希望有关各方能保持克制,从维护朝鲜半岛和平与稳定的大局出发,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通过对话和谈判努力寻求以和平外交的方法解决有关问题。

(1)我国政府的上述立场表明我国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为什么要实行这样的外交政策?(2)我国政府的上述立场是如何体现我国外交政策基本内容的?

解析:第(1)问考查对我国外交政策的认识及理解,解题时可先指出我国的外交政策,然后从国家性质、当今时代的主题等角度说明我国实行这一外交政策的原因即可。第(2)问考查对我国外交政策基本内容的理解,解题可从我国外交政策基本内容的四个方面出发,联系材料中的有效信息组织答案。

答案:(1)①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②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国家的外交政策。这一外交政策符合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两大主题,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一个稳定的环境。

11.国际物流发展对国际贸易促进研究论文 篇十一

【关 键 词】金融危机 经济发展 影响 对策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华尔街金融风暴,快速席卷整个国际金融市场,演变成全球性金融危机,世界经济出现明显下滑,进而使发达国家几乎整体陷入衰退。在同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条件下,我国经济受到的影响日益显现。为应对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中央迅速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增长的政策和措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把“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推动又好又快发展”作为2009年的工作重点。

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GDP是衡量一国商品和服务产出总量的最综合的指标。它是既定年份中一国境内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净出口的货币价值的总和。GDP用途很广,最重要的是衡量一国经济的整体状况。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2008年全年GDP增长9%,与2007年调整后13%的增幅相比,大幅下滑了4个百分点,是2003年以来首个个位数增长。2008年各季GDP增长前高后低,且呈逐季加速放慢的趋势。一季度增长10.6%,二季度增长10.1%,三季度增长9.0%,四季度增长6.8%。第四季度与第一季度相比,增长放慢幅度接近4个百分点,是2001年以来季度增幅新低。2009年第一季度GDP是6.1%,第二季度GDP是7.9%,这说明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整体状况产生深远的影响。

就业率或失业率是在所有宏观经济指标中最直接地被人感知的指标。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提供的数据显示,2008年上半年,全国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40万人,为全年目标任务的64%;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282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人数77万人。2008年下半年以来随着经济增长的大幅度回落,就业矛盾凸现。主要表现为新增就业人员就业率低、民工大量下岗等方面。据统计,截至2月底,广东地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签约率不到10%;到2月中旬,7000万返乡农民工中有2300万没有找到工作,目前在岗农民工的收入同比下降15%左右。在大量毕业生难以找到工作、农民工就业机会减少和收入下降的情况下,2009年我国劳资关系将十分脆弱,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2008年10月份以后,出现了三个变化:一是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增速下降;二是企业的用工需求出现下滑;三是企业现有的岗位流失严重。还有一批企业现在处于停产、半停产的状况,并没有和职工解除劳动关系,但是职工确实是在放长假、等订单,或者生产自救,处于隐性失业的。

价格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第三大目标。最常用的总体价格水平指标是消费者价格指数,即人们熟悉的CPI。经济运行状况良好时,CPI保持稳定或温和上升,经济状况恶化时CPI急剧上升或下挫。中国的CPI从2006年至2008年2月一路同比上升达到8.7%,此后连续下跌至1.2%。2008年十一月份中国PPI和CPI同创新低,超出人们的预期,至2009年前三季度CPI同比下降1.1%。显示需求降低、通缩风险加大。

企业自2009年以来我国外向型企业经济效益比上年四季度进一步下降。内向型企业经济效益也大幅度回落。1—2月份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的进口增速降幅超过了30%。出口外向型企业的经济效益受到严重冲击。外向型企业效益的下降,直接影响到我国其他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盈利状况。与此同时部分外向型的企业被迫转向内销,加剧了国内市场的产能过剩和竞争压力,企业获利空间被挤压。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6.5百分点;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6747亿元,同比下降10.6%;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15578亿美元,同比下降20.9%。企业经济效益的大幅度滑坡,不仅会影响到财政收入、企业自主投资能力和就业规模,还会造成企业还贷能力减弱、银行呆坏账的增加等。

二、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几点对策

当前,对我国经济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关键是看我们如何抓住和利用好机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只要我们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周密部署、扎实工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快解决突出问题,完全有条件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把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继续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此:

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深刻理解以人为本,才能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切实做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要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就要坚持在全国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关心每个人的利益要求,体现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满足人们的发展愿望和多样性的需求,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在治国理政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和代表人民的意愿,不断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要改变增長模式中国经济增长过分依赖进出口和投资,国内消费严重不足,中国对外依存度高达65%∽68%。按可比价格计算,居民消费额从1990年到2006年年均递增7.6%,低于同期GDP年均增长10.2%的速度。居民消费率从1990年的48.8%降为2006年的36.3%,已降到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最低点。从世界消费率看,各国消费率大致在60%∽80%之间,高于我国20—40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率从1990年的23.3%上升至2006年的52.2%,而每一单位投资的新增GDP,即投资效果系数,由1990年的45.1%降为29.5%,降低了35%。

十七大报告提出: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在保增长中要重点进行结构调整。从我国长期发展角度考虑,经济增长必须要靠国内的大消费市场拉动。结构调整同时包括价格结构、收入分配结构、城乡结构和地区结构等,都应进行调整。最为关键的是,如何贯彻结构调整意图,这是对政府有关部门最大的挑战。

12.国际物流发展对国际贸易促进研究论文 篇十二

一、福建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 一) 福建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规模状况

伴随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以及世界各国经济的重心向服务业不断倾斜, 以制造业为代表的福建国际货物贸易遇阻严重, 而快速增长的国际服务贸易增长成功缓解了福建出口的压力, 进而成为福建现代服务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引擎。2006~2012年的7年间, 福建国际服务贸易总体发展较快。下图1显示, 2007、2008年福建国际服务贸易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 进出口总额开始有所增长, 但是增长的速度缓慢。2010年起, 福建国际服务贸易在总量上和速度上都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进入了较快的发展时期。

从总体上看, 发展较快的福建国际服务贸易规模并不大。相比货物贸易, 福建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还明显落后, 在贸易出口总额中服务贸易出口额所占比重偏低。不过, 图3显示, 福建国际服务贸易在增速上基本与货物贸易持平, 除2007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增速与货物贸易相差较大, 2008~2012年间与货物贸易增速趋于一致。

( 二) 福建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结构状况

从整个行业构成来看, 2007~2012 年福建国际服务贸易行业发展极为不平衡。在福建国际服务贸易出口结构方面, 2012年旅游、运输、其它商业服务三个项目占据出口总额的84.19%;建筑服务、计算机与信息服务、咨询、广告、宣传的服务贸易出口额所占的比重较低, 但上升态势明显;而通讯服务、保险服务、金融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等行业出口所占比重很低。从福建国际服务贸易进口结构上看, 与出口相同, 位居前三甲的三个服务行业是旅游、运输、其它商业服务, 分别占国际服务贸易进口总额的69.83% 、19.89%和8.77%, 见图5。 由此可知, 福建国际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主要集中于传统服务行业, 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新型服务行业如金融、保险在国际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 国际参与度不高。 但图4 清晰显示, 福建劳动密集型服务行业的比重总体呈现下降趋势, 知识和技术密集型服务行业出口比重较小, 出现不断的上升势头。

福建国际服务贸易逆差主要集中在通讯服务、金融服务、保险服务、咨询、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音像、电影几个行业上, 见图6。 从2007~2012 年的统计数据上看, 虽然这些服务行业进出口差额还比较大, 但逐步缩小趋势已然呈现, 通讯服务、保险服务、咨询表现尤为突出。福建电影、音像等文化出口部门, 尽管逆差数额有所增加, 但今后发展已经有一定的基础, 作为“世界妈祖文化中心”、“海上丝绸之路” 等重要文化发源地和集散地, 福建历史悠久的闽剧、木偶戏等特色文化是福建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领域。福建国际金融服务行业逆差总体表现较小, 虽目前出口额不大, 但在全球国际金融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情形下, 其发展上升空间较大。 旅游、建筑服务等为代表福建传统国际服务贸易部门均表现为顺差的同时, 其比重开始显露下降态势, 逐渐向新型国际服务贸易部门转移。

二、福建现代服务业对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提出新要求

福建现代服务业以运输、物流、商贸、文化旅游等服务业作为支撑, 强劲增长, 有力推动了第三产业产值增长, 2013年实现增加值8508.03亿元, 同比增长9.6%。国际服务贸易对福建现代服务业发展促动作用是实际而广泛的, 在以下4个领域更为集中地表现出与福建现代服务业发展密切相关, 对于进一步发挥福建政府管理能力, 完善国际服务贸易促进体系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金融服务贸易。发展现代服务业必须发挥金融的强大支撑作用。福建是中国大陆金融市场较为发达的城市, 也是中国大陆引进跨国公司总部居多的城市。目前, 福建逐步形成包括股票、资金、期货、债券、黄金、外汇等市场在内的比较完整的金融市场体系, 高级商务和专业服务的集聚度和发展水平均处于全国中上水平, 截止2014年6月, 香港最大的当地注册上市银行———恒生银行在内地的19家分行, 有两家均落户福建。然而, 与已在全球航运金融市场占有1%份额的国内金融中心———上海相比, 福建国际化程度、产业规模、产业集聚度、资源配置特别是调配全球资源的功能都还十分有限, 在国内航运租赁、融资、保险市场上占据的地位上还有较大差距。

与货物贸易相关的商贸服务。促进商贸业发展是福建国际服务贸易提升发展水平的核心环节, 繁荣商贸服务可以最大限度地吸引物流、人流、资金流的聚集, 并带动相关现代服务领域的发展。 2012 年, 全国 “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厦门, 服务外包企业全年合同签约金额超12 亿美元, 其中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签约金额达6 亿美元, 同比增长超过30%和75%。除在游戏、动画、研发、金融、测试等服务外包领域具有较大的承接潜力外, 福建具有承接健康服务、商业分析等服务外包的潜力。因此, 进一步创新政府管理, 继续引进服务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投资性公司和研发中心落户福建, 提升福建商业服务功能, 这对于福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结构调整至关重要。

运输服务贸易。运输服务贸易与现代服务业发展关系极为密切, 是国际服务贸易支持福建航运中心建设的主阵地。 目前, 福建港的经济腹地基础、港口设施、吞吐量、造船或港机制造等“硬实力”均已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但在港口信息化水平、研发能力、服务水平、生产效率等 “软实力”方面, 离国内一级港口城市仍有一定差距。 如何为整合优化航运要素资源、延伸拓展航运服务辐射半径提供支持, 以加快综合航运服务特别是高端航运服务的发展, 是福建国际服务贸易发展面临的现实而紧迫的课题。

旅游服务贸易。 近5 年福建的会展、旅游、餐饮等服务贸易繁荣发展, 赴境外开展旅游服务的企业和个人也逐步增多。特别是福建国际会展服务经济为旅游、交通、通讯、商业等相关现代服务业发展赢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支持和促进福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需要进一步总结借鉴支持服务国际会展的成功经验, 提高对国际综合性会议、展会以及大型演出、赛事、节庆活动的行政管理水平, 优化各类展品、设施、 装备以及旅客进出境的政策措施, 进而不断推动扩大福建国际会展、旅游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三、国际服务贸易促进福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要措施设想

进一步促进国际服务贸易发展, 是福建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的必然选择, 应在支持福建国际服务贸易发展中找准定位和重点, 持续推进管理创新, 为集聚服务要素、提升服务功能、打造核心竞争优势提供助力。

(一) 增强航运服务功能, 支持运输服务业发展

一是优化外贸中转作业模式, 发挥航运枢纽作用。积极推动开展启运港退税政策试点, 吸引外贸集装箱货源选择福建港口作为中转枢纽港。 大力支持中转业务, 以减轻转运过程对市内公共交通的压力, 降低集疏运成本, 吸引更多的货流自福建口岸中转。 空运方面, 要依托福建综合交通枢纽建设, 根据机场区域功能定位以及发展需求, 进一步提升福建航空枢纽港作用。

二是拓展国际中转实现方式, 强化航运辐射效应。充分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政策优势, 支持开展国际转运、过境、通运和集装箱拆拼箱业务, 通过鼓励福建保税港区国际贸易、保税交易等功能拓展, 带动国际转口贸易、集装箱增值物流业务的成长。 如在支持拆拼箱业务方面, 应在满足国家贸易管制、进出口统计等管理需要的前提下, 研究简化福建保税港区进出口手续。 对于空运国际中转货物, 要探索实施信息化管理, 促进空运国际中转和集拼业务发展。

(二) 发挥政策优势, 支持商贸服务业发展

一是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做大做强。借助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开展服务外包, 能够在有效降低运营成本的同时, 获取更大的利润空间, 成为吸引跨国企业服务外包业务落户的重要优势。要充分发挥实施税收优惠政策效应, 设定的准入门槛要与国家的政策导向保持一致, 对经国家有关部门认定的技术先进型企业给予相应的政策优惠和便利, 鼓励更多企业开展软件设计、技术研发、流程改造、基础设施管理等服务外包业务。要更新传统的加工贸易管理模式, 探索以产业链龙头企业为核心的全程保税管理新模式, 逐步将重点产业链上的销售、批发、采购、运输、仓储、维修等环节纳入保税物流管理范围, 加快实现产业的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一体化。

二是鼓励与商贸相关的金融服务创新。 国际投资与贸易融资中, 人民币在各交易中心的清算、交易、结算及其衍生品的拓展, 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体现。 福建紧紧把握住人民币走向世界的机遇, 已经成功迈出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步伐。 要继续做好配套服务工作, 不断完善管理模式, 确保物流与银行资金流之间的信息交换顺畅。 同时, 要积极探索与期货保税交割业务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和具体操作规程, 力争期货保税交割业务在福建保税港区尽早启动。 此外, 要鼓励开展“融资租赁”业务试点, 在符合现行有关规定和坚持有效管理的前提下, 为福建保税港区开展飞机、船舶等融资租赁业务提供优惠和便利。

(三) 优化服务, 支持文化旅游服务业发展

一是为进出境旅客提供便利。在深入推进旅客申报制度改革, 提升旅客跨境流动效率的基础上, 进一步简化旅客进出境手续, 推广 “联程中转”业务, 使乘坐国内国际互转航班的旅客无需提取托运行李, 即可在中转地办理手续, 避免因重复搬运造成人力和时间浪费, 真正实现“一票到底、行李直挂”的无缝式中转。

二是促进和规范邮轮产业发展。邮轮产业是一个新事物, 有其特定的产业经济运作模式、 服务贸易方式和经营管理规律, 大型邮轮区别于客班轮, 更偏重于服务与现代化设施, 应该说是现代服务业的结晶。 可以探索建立信息网络化、守法便利化、执法规范化的有效管理模式, 研究制订国际邮轮公司挂靠福建的便利跨境流动措施。 同时, 要加大邮轮监管信息化建设投入,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切实提高管理效能。

摘要:伴随世界各国经济的重心向服务业不断倾斜, 以制造业为代表的福建国际货物贸易遇阻严重, 而快速增长的国际服务贸易增长成功缓解了福建出口的压力, 进而成为福建现代服务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引擎。文章针对福建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基于金融服务贸易、商贸服务贸易、运输服务贸易、旅游服务贸易角度, 提出持续推进管理创新, 为集聚服务要素、提升服务功能、打造核心竞争优势提供助力, 进一步促进福建现代服务业发展。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金融服务,商贸服务

参考文献

[1]上海海关课题组, 于申, 康丽娜.海关支持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J].上海海关学院学报, 2010 (03) .

[2]董小麟, 庞小霞.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国际比较[J].国际贸易问题2007 (02) .

[3]赵放, 冯晓玲.中美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兼论中国服务贸易结构性失衡[J].世界经济研究.2007 (09) .

[4]赵莲.黑龙江省发展旅游服务贸易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 2008 (09) .

[5]包娟.基于修正的“钻石”模型的福建服务贸易竞争力研究[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03) .

[6]林珊.福建服务贸易发展问题探析[J].福建论坛 (人文社会科学) , 2008 (12) .

[7]黄燕燕.探析福建省服务贸易的发展[J].科技经济市场, 2010 (07) .

[8]赖守美, 岳启凡, 詹晓梅.江西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J].科技广场, 2014 (01) .

[9]高儒.对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 (11) .

[10]吉哲.浅析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与完善[J].时代经贸 (下旬) , 2013 (07) .

[11]董静然.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商贸, 2013 (05) .

13.会计国际化发展对银行监管的影响 篇十三

关键字:会计,银行监管,资本,减值准备,公允价值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完成了自身重组,重组后的国际会计准则理事(iasb)积极加强了与世界各国准则制定机构的合作,欧洲委员会、澳大利亚、英国、新西兰、俄罗斯等国家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也给予了支持,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宣布采取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美国也改变了以往消极观望的态度,全方位的介入到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中。我国目前正在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参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抓紧建立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充分协调的会计准则体系。但是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在国际化发展的同时,也必然会对各使用国原有的经济管理体系产生一定的影响和;中击,而对银行监管来说更为显著。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以及其他一些国家的银行监管机构针对会计的国际化发展制定了相应的监管对策,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鼓励各国在保持现行的资本监管框架不变的前提下进行监管政策调整,欧洲银行监管委员会(cebs)通过发布“监管资本的审慎过滤器”,以应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对欧盟银行监管所产生的影响。为了促进银行监管的发展,我们有必要对会计和银行监管的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银行会计国际化会对银行监管产生影响的缘由

我们知道会计和银行监管具有不同的发展目标,各自沿着不同的理论体系发展。同时两者又是互补的,银行监管过程中需要借助会计数据信息,而银行监管能够有效弥补会计信息自身存在的不足,有利于宏观经济管理部门更加全面地了解银行机构的经营状况。由于会计和监管的目标不同,两者在对银行的业务规范上必然会产生分歧,而监管对会计的天然依赖性决定了两者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矛盾与摩擦。

1.会计目标。会计目标在实务中主要表现为会计准则的制定目标,目前会计学界对于会计准则制定目标方面倾向于信息“中立性”的观点。“中立性”观点认为,会计信息应该与所反映的客观经济事实的价值运动相一致,不带有任何的个人偏见。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第2号概念公告中也将“中立性”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的构成内容,并指出“中立性”是指“报告的信息不带有达到预定目标或导致特定行为模式的偏见”。国际会计准则将“中立性”作为财务报表的重要质量特征,并认为,“财务报表内包含的信息要可靠,就必须中立,也就是不带偏向的。如果财务报表通过选取和列报信息去影响决策和判断,以求达到预定的效果或结果,那财务报表就不是中立的。”因此,“中立性”是会计学界的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最基本要求,是评判会计准则质量的重要衡量指标。

从企业契约理论的角度来看,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是利益相关者一致选择的结果。如果会计规则能够代表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那么,它必定是信息“中立”的。因为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始终处于矛盾的状态之下,而会计信息又是企业利益分配的重要依据,在这种利益冲突与协调以及契约自由与平等的作用下,利益相关者最终的选择只能是真实反映客观事实的会计信息,即中立的会计信息。任何不中立的会计信息,它必定会给某些利益相关者造成损害。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所谓会计信息“中立性”就是企业所披露的信息是能够客观反映经济事实的,并且信息不带有达到预定目标或导致特定行为模式的偏见。

上一篇:初中思想品德工作中的困惑与教学反思下一篇:第三章自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