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研究

2024-08-16

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研究(共16篇)

1.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研究 篇一

《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 语文组刘浩然

一、课题名称及其界定

课题名称: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研究

界定:在课堂教学,几乎每位教师每节课都在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其中有很多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但是在合作学习中还存在许多误区,导致合作学习的形式化。如何解决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化,使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有效成为当前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和背景

1、研究的背景

《语学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小组合作学习通常可以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环节:读书预习,合作讨论,展示交流,总结反思,达标测评。其中,展示交流环节是十分重要的。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在之前小组合作学习中没有完全搞明白的问题可以获得满意的解答,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识也将得以扩展和提升;在这一环节中,生生之间、师节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广阔舞台,对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信心都将起

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然而,由于受到学生认知能力和教师教学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在我们一年多来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改革实践中,展示交流环节所应起到的作用并未得到充分的发挥,还存在着效率较低、对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力度不够等问题,亟待我们认真加以研究和改进。另外,当前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成果较少,还没有专门的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过详细的探讨,只是在一些学者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研究的文献中零零散散的提到这一问题,这就使本课题的研究具有了更大的价值。

2、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开始在很多学校得到很好的运用和发展,但是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深入研究还刚刚开始,小组合作学习理论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而本课题的研究将从小学语文学习的特点与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的细节出发,去审视小组合作学习,力图发现和找到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从而为丰富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的理论成果和完善合作学习的理论体系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2)实践意义

虽然合作学习已经在很多学校得到很好的应用,但是小学语文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过程中还有很多地方需要进一步提高。以展示环节为例,以往教师一般将合作讨论的环节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核心,忽略了展示环节在小组合作学习当中的重要意义,导致小组合作学习的讨论的成果未能得到最充分的展示和升华,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受到极大的限制。而研究这一课题,有助于教师不断改进和丰富学生在展示环节的展示方式,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语文能力,培养他们对语文知识的兴趣和语文学习的主人翁精神,使小组合作学习的课题成为真正高效的课堂,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更加健康有效的发展。

三、本课题研究现状及可能创新之处

上世纪初期,美国的一些学者就开始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研究并将其运用于语文实践中;杜威所创办的芝加哥实验学校就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由柏克赫斯特实施的道尔顿计划的三个原则其中之一就是是小组合作。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学者在小组合作学习领域的研究已非常普遍。我国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始于上世纪八十年末、九十年代初,如山东省教育科学“八五”规划重点课题“合作教学研究与实验”、江苏省的“合作教学操作初探”、浙大教育系的合作学习小组教学实验、上海市的“分组教学的构想和实践”等众多有关合作学习的课题,出现一些具有建设意义的理论成果。在这一时期有关合作学习的一些理论专著也开始大量出现,如《合作学习导论》与《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施》等。而本世纪以杜郎口小学为代表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改革实践,为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经验和新的思路。

如今,小组合作学习研究已成为一个热点,国内已总结出了许多合作学习

理论,并且对合作学习的理性认识和实施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小组合作学习实践层面上的具体研究还欠缺。通观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过于强调合作的形式。

合作学习形式单一。仅是同桌、前后桌4人或6人临时性合作,缺少实质意义上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交流合作。合作学习并没有从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角度出发,而是盲目地去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只是为了合作而合作,在教学活动中只注重合作学习这一形式而不重视合作学习的实效,使我们的合作学习趋于形式化,浮于表面,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2、没有明确的合作任务或合作的任务缺乏挑战性。

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没有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而直接让学生去合作,无所是事,不知所措。只是几个人围在一起,漫无目的的合作。另一种情况是在学生大家都能直接解决问题的情况下,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合作的内容缺乏挑战性。

3、忽略了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不敢放手让学生合作,不相信学生的能力,学生的合作学习还是在教师统一的“安排”下进行的,学生的合作缺乏自主性,在教师的指导下按部就班,充其量不过是一种表面上的假象,只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而在这里的互动中,教师主宰了一切。

4、忽视了对学生合作习惯的培养。

现在有些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有三种极端的表现:第一种情况是,教室里

乱成一锅粥,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常规极差,自己做自己的,或者谈一些与合作的内容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第二种情况是,学生在合作中只是敷衍了事,自己做自己的,只是几个人聚集在一起,做着自己的事,毫无合作可言,与其说是在进行合作学习,不如说是几个学生围在一起进行自学;第三种情况是,一部分学生在大讲特讲,另一部分学生无所是事,不会倾听,把自己排除在小组之外。

5、合作学习中忽视了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

合作小组是几个人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而组合在一起的学习共同体,往往我们在合作学习中只看重某一小组学得怎么样,却忽视了小组的组成——每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获得的发展,忽略了对每个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

6、合作学习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差异性。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与其自身内在因素有很大的联系。学生自己的不同的个人因素,自己原有知识水平不同的层次,学习能力的不同层次,表达能力的不同层次等等,都决定了学生在合作中不同的表现。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当,学生会在合作学习中迷失自我。

本课题实验意在以小学语文课堂为主阵地,以课例为载体,通过课堂观察、案例分析、实践研究、经验总结等具有强烈反思意识的行动研究,来探究具有特色的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与实施策略,进而改善师生关系、改进学习方式、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创新之处:努力构建具有效的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和实施策略。

四、本课题研究理论依据

1、合作学习是源自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它以集体授课为基础,以小组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教学中人际合作与互动为基本特征,强调师生、生生及全体学生间的互动,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和互动来促进学习,并以小组集体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

2、《新课程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安排小组合作,从小培养学生与人共处、相互合作的能力。通过学生间互帮互助,分工工作,交流、分享成果,团体合作精神得到了培养,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了民主、合作、互助的教学关系和愉悦轻松的教学环境,达到了共同进步的目的。因此,“合作学习”是一种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师生单向交流为合作、多向交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互补互促中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形式。

3、教育学理论依据

素质教育要求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小组合作学习,通过教师引导学习讨论,师生共同探究赞等形式的学习实践活动,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协作,能力和思考表达等综合素质的提高。

本课题旨在通过课堂教学的研究,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寻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五、主要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一整套提高学生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并在实践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具体目标:

1、调查分析目前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的原因,寻找对策,探索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科学的、合理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研究内容

1、小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低效情况的调查研究。

运用问卷调查、教师访谈、课堂观察等方法调查研究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现象。

2、小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低效成因的分析研究。

对调查的小组合作学习低效情况,通过理论学习、归纳总结、教师访谈、课后交流反思等方法分析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现象的成因。

3、小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策略的研究。

为学生创设情境、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并实施有效的组织;学生应增强合作学习意识和合作技能,树立自信心,大胆参与课堂小组活动,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出最大的功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六、主要过程、步骤、研究方法

本课题实施步骤及具体安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4.3)

1、确定课题研究内容。

2、制定课题开题报告、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4.4——5)

1、调查阶段

(1)深入课堂,进行观察,走访教师和学生,了解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

(2)对调查情况进行分析,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低效现象加以分类和总结。

2、小组合作学习低效性研究阶段

(1)对各层次学生群类进行分类研究,从智力因素、心理因素、知识基础、学习方法以及教师因素等各个角度分析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的状况及成因,提出对策。

(2)写出“小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学习低效的现状及成因”研究报告。

(3)提出“提高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的具体策略。

3、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实施阶段

(1)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研究,帮助学生有效参与合作学习。

(2)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积极参与课堂合作学习的研究。

(3)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4.6)

整理研究资料,并对研究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对研究结果进行后期测量,形成研究成果,完成研究报告。

本课题研究的实践性和学生参与性较强,因此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本课题的研究,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参与,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反馈后在进行研究,将研究成果重新再活动实践中进行再次的实践检验。

(2)文献资料法。整理收集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文献资料,进行相关理论的学习,梳理有利于本课题研究理论资料,应用于研究活动的开展。

(3)调查研究法。在课题研究之初,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状态进行前期调查,分析得出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的症结所在,有针对性地制定研究方案。研究过程中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及时调整研究方法和策略。研究总结阶段,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进行后期的调查测量,对研究的成果进行有针对性的总结和分析。

(4)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对实践中的具体情况及时地进行归纳和分析,找出实际经验中的规律,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从而更好地,更加理性地指导教学实践。

《舒能学习理论与实践研究》

子课题《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研究》

开 题 报 告

2.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研究 篇二

一、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优越性

合作学习之所以能被引入课堂, 是因为其本身存在很多优势:形式上能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 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模式上能注重学生间的沟通交流, 有效开展教学活动;机制上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平台, 让其在合作中竞争, 竞争中双赢, 不断拓展学习空间 (周文燕2013) 。

(一) 增强自信, 主动参与,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以往的英语课堂上, 教师习惯主导课堂, 用讲授的方式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导致学生兴趣下降, 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合作学习的引入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在一起预习、复习、巩固, 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能有效地突破重难点, 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 增强自信心。这样的学习不仅减轻了教师的教学重担, 还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展示机会, 让他们轮流走上讲台讲解难题、呈现预习情况、讲解重点词汇, 收获不同的学习体验。

(二) 学会协作, 与人沟通, 培养学生良好品格

在新时代, 学生不仅要学会独立学习, 还要善于合作。在学习上, 笔者不倡导个人英雄主义, 学会协作才是王道。考虑到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 由于家庭的影响, 他们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 缺乏“包容学习”的心态和协作学习的经验。为此, 我们要经常性地开展小组学习, 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培养“兼容大度”的品格, 消除对人对事的偏见, 正视自身的不足, 接受他人的意见, 促进自身素质的提升。这样, 学生就会在合作学习中渐渐学会与人协作, 遇到问题, 主动沟通、交流, 尊重他人的意见, 关心帮助别人。

(三) 良性竞争, 力争双赢, 拓展学生学习空间

合作学习避免不了竞争, 重要的是要排除恶性竞争, 让良性竞争推动学生的合作学习, 鼓励其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合作学习的竞争包括小组竞争和组内竞争, 笔者一般倡导小组竞争, 将传统的组员竞争转化为小组间的较量, 这样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集体意识, 大家朝着一个目标努力, 极大地发挥个人力量, 最后实现双赢。“三个臭皮匠, 顶个诸葛亮”, 学生在合作竞争中相互依赖、帮助, 能有效解决问题, 促进英语水平的提升。

二、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

在合作学习的具体实施中, 要注重合理分组, 让小组力量相对平衡, 实现学生的优势互补。合作学习的内容是关键, 选对内容, 才能顺利展开小组活动, 促进整体的进步。此外, 要把握时机, 激发竞争, 让学生发挥小组的力量, 突破自我, 实现学科提升。

(一) 合理分组, 灵活变通, 实现学生优势互补

合理的分组是顺利开展合作学习的前提,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是分组的依据, 即遵循“组内异质, 组间同质”的原则灵活分组, 确保小组的整体素质相对平衡, 在组员多样性的基础上, 适当地增加竞争, 提供学生优势互补的机会, 促进其合作。

分组的方法有很多, 教师要学会灵活选择, 在避免学生对固定模式感到枯燥的同时增强合作的有效性。笔者通常会采取三种方式:随机组合、动态分组、固定小组。比如, 在教学牛津英语Unit 1Liv ing with te chnology时, 笔者提出问题:Would cloning humans be a good or bad thing?让学生各抒己见, 形成自己的观点, 然后让立场相同的学生成为一组, 开展辩论。这样, 学生在一致观点的推动下, 就会积极参与、互相帮助, 努力搜集论据驳倒另一方。动态分组主要是位置上的编排, 处于学生新鲜感的考虑, 笔者会适当地变换, 比如, 让第一组与第二组换位合作, 每组女生跳组互换等, 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合作者。固定小组是最常用的模式, 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 笔者会先让其自由选择, 然后进行调整, 使每一组整体素质差不多, 组内有不同的角色担当, 确保小组活动顺利展开。

(二) 精心选题, 鼓励参与, 展现学生不同特色

在合作学习中, 学生讨论交流的内容尤为重要, 这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出发点, 同样也是目标。对于内容的设计需要教师精心选择, 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 尽可能地推动其合作交流, 促使其突破自我, 促进学科提升 (张茜2007) 。

通常情况下, 笔者会优先考虑学生不能独立完成的内容, 以借助小组的力量解决, 一方面是让学生意识到合作的好处, 另一方面是引导其借鉴学习他人的长处。比如, 在学习Unit 2 Sporting events时, 正逢奥运会举办期间, 学生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 对其有所了解, 所以, 笔者就布置了一个搜集奥运会资料的任务, 这项作业范围较大, 学生一个人做很难全面地了解, 所以开展小组活动, 由组长分配任务, 组员分头搜集, 最后以小组为单位汇报。通过这项任务, 学生不仅丰富了知识, 拓展了视野, 还意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此外, 笔者会选一些方法不确定、答案有很多种的开放性问题, 让学生展开合作学习, 在交流的过程中激发思维。比如, 讲到模块十Unit 1 Building the future的Welcome的部分时, 考虑到学生都有理想的未来, 就鼓励其在小组中谈谈自己的想法, 待学生说完之后再帮他修改。这样, 不仅节约了课堂时间, 还给每一位学生提供了展现自身魅力的机会。

(三) 把握时机, 激发竞争, 调动学生参与兴趣

竞争是合作学习的一部分, 在英语课堂中, 笔者时常会鼓励学生展开良性竞争, 让其在能力和知识的比拼中突破自我, 相互促进, 收获拼搏的成功。在以往的教学中, 学生对于课堂竞争很感兴趣, 每次都积极地参与。笔者采取的竞争模式都是小组间的较量, 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 让其在团队荣誉的推动下积极参与。比如, 在教A mazing People一课时, 出于对学生课堂参与度的考虑, 笔者设计了一个竞赛游戏“Guess”, 要求小组在课前搜集“famous people in the world”的资料, 尽可能全面、充足。在课堂上,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在各组面前展示杰出人物的picture, 并且提问对方:Who is by showing them some pictures?问题抛出后, 其余小组开始抢答, 比赛最终的胜负以猜出个数为准。整个竞赛, 学生的参与度相当高, 看得出来, 他们很在乎团体的荣誉。比赛过后, 笔者就很自然地导入了课题, 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 和学生开始探究文本 (王雅骧2015) 。此外, 每个月都在班级举行一次free speech contest, 每次各个小组都推选出一个代表 (不能重复) , 在讲台上进行演讲, 演讲的质量有赖于小组人员的合作, 要为演讲者出谋划策, 让其演讲尽可能的完美, 为小组争荣誉。

(四) 科学评价, 鼓励肯定, 提高学生课堂效率

评价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 这不仅对学生起着鞭策作用, 还促进小组合作质量的提升。为此, 我们要确保对学生评价的客观性、针对性、指导性以及鼓励性, 让其在评价的促进下, 及时地调整, 不断地优化, 实现学科的进步发展。

评价方式有很多种, 主要有教师评价、组员评价以及组间评价。通常情况下, 学生都很在意教师的评价、看法, 所以在评价时, 笔者都会结合学生的合作过程和结果进行客观评价, 让其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和长处, 以便及时改善、巩固。除了建议之外, 笔者经常会给予学生肯定、鼓励。高中学习是一个漫长且艰难的过程, 学生需要鼓励和信念的支撑, 对于其表现优秀的地方, 应该表扬奖励, 增强其合作学习的信心。此外, 组员评价和小组评价也很重要, 学生在小组里的表现需要得到大家的认可, 这就避免不了相互的促进、建议, 在不断的改善中谋求共同的进步。

三、结束语

小组合作学习是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 在高中英语课堂上的运用不仅能促进学科的提升, 还能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 让学生在学习中能以“兼容并蓄, 包容大度”的心态去探究、交流, 为以后更深入的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王雅骧.2015.小组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初步运用探究[J].英语广场, (6) .

张茜.2007.透视“小组合作学习”[D].华东师范大学.

3.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研究 篇三

关键词:课堂教学;合作学习;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已风靡全国,得到了专家、同行的认可、学生的喜欢、家长的称赞,作为在教学一线的我也尝到了甜头。我在教学中通过尝试以下策略来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一、问题驱动激发兴趣,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有一些学生在读书学习过程中发现不了问题,提不出疑问,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材、课程标准等各级目标要求,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体会,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就课本内容有目的地拟定一些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学习中,教师向学生提出以下几个问题:(1)干燥的种子放在家里萌发了没有?(2)将种子浸没在水中会不会萌发?(3)把浸湿的种子置于一IO~C的冰箱里能萌发吗?(4)种子的萌发一定需要阳光和土壤吗?(5)种子的萌发一定需要施肥吗?这一系列问题的创设与提出,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思维顿时活跃起来,开始了热烈的讨论。给他们足够的思维空间和交流的时间,师生及时进行激励性的评價,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精心设计导学案,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引入新知识后,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精心设计导学案,让学生学有目标、有方向,提高了学习效率。如在“种子的萌发”一节中,我课前先让学生在家做实验,教师课前也先准备好实验,每个瓶子的条件如下:甲瓶:种子、水、适宜的温度。乙瓶:种子、没水、适宜的温度。丙瓶:种子、水、放在冰箱里。丁瓶:种子、很多水、适宜的温度。上课时,先让个别学生介绍自己所做实验的过程和展示实验结果,然后教师利用课前准备好的实验提问学生:(1)甲与乙对比,为什么甲瓶的种子萌发,而乙瓶的种子没有萌发呢?(2)甲与丙对比,为什么丙瓶的种子没有萌发呢?(3)甲与丁对比,为什么丁瓶内的种子没有萌发呢?通过对以上实验的对比、观察,学生最终自己总结出种子萌发的条件。生物学科占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最大的特点就是“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有趣的试验、实物、生动的生命现象、各种图片等,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越来越爱学,越来越会学,提高学生的能力。如在学习“细胞核是控制中心”时,根据教科书上多莉羊的克隆过程示意图,设计了以下问题:(1)母羊A为多莉提供了什么?(2)母羊B为多莉提供了什么?(3)母羊c为多莉提供了什么?(4)多莉羊是由母羊c生下来的,但为什么它的长相却一点也不像母羊c?(5)多利羊為什么和母羊A几乎一模一样?决定生物形态的遗传物质在哪里?这样就增加了问题的层次性,降低了问题起点,班级可参与的学生大大增加,既体现了新课程的面向性,又提高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三、充分把握合作契机。分享小组合作学习的乐趣

“好钢还要用到刀刃上。”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有明确的目的性,只有在教学的重、难点处进行合作学习才能受到更好的效果。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可以让学生充分地探究、讨论、交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互相补充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得到培养和提高,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才是有效的。同时要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积极发言的品质和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良好习惯。例如,在做“当堂检测”时,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此时应特地关注学困生,也可个别辅导,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评价,再进行小组之间合作交流,这样就把学生推到了发现者的位置上,让他们带着极大的好奇心进行探索与交流,在合作学习中领悟他人的思维方法,不断地去思索,不断地去获取新知并提升理论,大大提高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四、教师参与指导,培养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习惯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肯定还有疑惑,这就需要教师精讲点拨,拨开迷雾,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情境创设,激励学生强烈的探索兴趣和欲望。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习惯。(1)学会倾听。(2)学会质疑。(3)学会表达。全班交流合作学习成果时,教师要肯定全组学员尤其是“学困生”的成绩,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对成功的渴望会激发他们进一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唤醒其沉睡的潜能,促进“学困生”的转化。有的学生不善于表达,有的说话不够简洁,偏离主题。教师应有意识地营造宽松和谐的交流氛围,对学生表达的内容启发点拨,多作正面的、鼓励性评价,学生的合作才更得法,交流才更有效!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的实施不仅要探索和尝试,更要通过实践中点滴的积累,才能走向成功,与新课程一起成长,迎接教改的新时代!

4.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研究 篇四

《匆匆》教学案例

襄州区黄龙镇中心小学:李贤红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明确地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还可以了解和借鉴他人的观点,并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共同提高,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通过这样,有助于实现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摒弃了老师的一言堂、一孔之见,实现了思维与智慧的碰撞,从而实现乐学。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地学习语文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切实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教学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效果优于学生个体的独立探究发现,实现了兵教兵、兵练兵效果的最大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小组合作学习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平等参与的机会,在团队合作、融洽开放的学习氛围里,学生在研讨中相互学习,在交流中相互借鉴,在争论中彼此启发,不仅能充分表现自我,而且还能在与他人相处中学会接受他人、欣赏他人,彼此兼容互补,相得益彰。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使课堂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和生机。也是小学语文高校课堂的体现。

为此我在教学朱自清的《匆匆》一文时,有如下的一个教学片段: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在读懂的地方写感受,并有感情地读读,读不懂的地方做记号,在小组里交流。请学习小组的组长作记录,能解决的组内解决,不能解决的,待会儿全班交流,同学们开始吧。

生:(默读课文,圈圈、画画、注注,组长记录组员不理解的地方。)

师(拍拍手,示意停止活动):同学们,我们交流吧,哪个组先来?

生1:我读懂的句子是“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我认为,这句话是作者在为光阴的流逝而惋惜和感叹。

师:喔,说得真好!(点击课件,屏幕上出现该生读的这句话。)好,下面全班齐读这句话吧!

生:(齐读,没有感情可言。)

师:还有谁想交流?

生2:我读懂的是“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告诉我们时光匆匆。

生3:我读懂的是“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他们告诉我,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走了。

师:说得真好,请大家读这一句。

生:(齐读)。

师:请同学们合作一下,我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结合身边的实际,说说时间是怎么流失的,最好能照课文中的句式。

生:(合作学习)。

(一分钟后,师示意学生发言。)

生4:学习的时候,时间从勤奋中流过,玩耍时,时间从懒惰里过去。

生5:看电视的时候,时间从电视机前过去,睡觉时,日子从梦里过去。

生6:运动的时候,时间从蹦跳中过去,作业时,时间从本子上过去。

师:同学们合作学习得真好,下面请大家把刚才在学习小组里合作的话写在课堂本上。

乍看这一教例,老师挺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这个环节里教师用了两次合作学习,第二次还有成果的展示(我们姑且不去评论成果的正确率),似乎教师运用“合作学习”的意识还是相当强的,甚至达到了“短、频、快”的程度,可深究一番,我不禁要质疑,这个环节如果不用合作,效果会不会更精彩?学生个性化的解读会不会更有“嚼头”呢?

说到这,我们有必要对“合作”一词来探讨一番。“合作”按《新华字典》的解释是“同心协力搞一件工作”。请注意,该注释的两个关键词汇是“同心协力”与“一件工作”。对照这个注释,我们重新审视以上的教例,“同一件工作”──结合身边的实际,谈时间是怎样流逝的。这一点是符合条件了,但“同心协力”却难见痕迹。这个问题靠单个人的社会生活经验便可解决,就无所谓“同心协力”,更无所谓合作学习。由此来衡量,这是无效的合作学习。

那么,怎样的学习才是有效的合作学习?什么情况下该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我想从下面几个方面尝试解读“合作学习”。

一、合作学习的要素。

1.创设学习情境。创设学习情境是指教师围绕课堂教学中的某一目标和任务,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内容的性质特点,设计一个有利于学生相互之间展开合作研讨的活动情境,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合作探究的机会;另一方面,让学生产生与同伴合作交流的心理需要。引导学生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时,教师就出示了这样一段文字:亲情,是黑夜里明亮的烛光,撕开夜幕,指引前进的航向;亲情,是冬日里和煦的阳光,驱走严寒,给人们带来温暖„„这样的设计既揭示了本课的主题,又营造了浓郁的情感氛围,有助于学生迅速入情、动情。

2.明确合作学习任务。任务的确立(也就是问题的提出)“含金量”要高,是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而且是学生一个人所无法完成的。它必须借助小集体的协作力量,在小组内分工配合,才有希望突破的。还以《匆匆》一文为例,如若要设计成“合作学习”型的教学,我认为任务指向应该是,举全组之力解决这样的一个问题:文中作者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作者有没有对此作出回答,读完课文之后,你们的一致感受是什么?这样的任务确立明确,也易于合作学习的操作。

3.合作探究。合作学习应将“刀刃”装在难点的突破上:

合作学习是通过教师任务的引领,让学生自主思考后,再进行组内切磋,以谋求对这一指定任务的共识,采取一致的解决行动。动用这些,目的显而易见,是希望藉学生的集体智慧,将文本内容进行“自我建构后的集体再建构”,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习得“精华”。因此,合作学习必须为突破难点服务。

4、合作学习必须“全员齐动”: 从合作学习的含义可知,合作学习要求每个学生在小组里都要参与展示,体验交流、合作的快乐。而这,是针对以往班级授课制中,生生交互面窄的弊端进行创意改进的“匠心”所在。教师课堂组织的力气就必须花在激发学生“全员齐动”上。课堂上教师应特别关注那些比较沉默、沉寂的小组,参与他们的合作、讨论,以自己的模范示范行为激活学生的思维。另外,课前,教师就应在合作学习小组划分上下功夫,学习小组的划分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气质,现有的学习状况等因素,尽量往均衡搭配上努力。力争使每个组的成员组成“旗鼓相当”,这样有助于课堂学习引进“竞争机制”,以“小组的荣辱”来迸发学生全员参与与合作学习的激情。

5、合作学习的成果必须多样化展示,允许在各组启发下的不断修正完善。合作学习的目标不只展示对任务指标的完成情况,更重在倡导小组能创造性地展示学习小组的合作成果。特别希望,后发言的小组能在其他发言小组的启迪下,不断地修正完善原有的决定,不走与前面小组一样的路,力求风格各异,呈现多样化。当然小组推荐的代表在展示成果时,千万别忘了自己的集体,不能把“我认为”老挂在嘴边。

6.评价反思。这一步主要是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其他师生在倾听的过程中对各小组的学习效果作出评价,对照他人的学习情况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反思,并努力寻找改进的办法。

二、“合作学习”的运用时机

合作学习的优势不言而喻,恰当地运用它,会让我们的课堂充满蓬勃的生机,但切忌滥用。像以上我所举的那个教例就是滥用合作学习的典型,什么时候运用“合作学习”,巧用而不盲目让合作学习的标签满天飞。我想,这就关系到运用的时机问题了。

用在学生质疑问难的“卡壳”处。

1、课堂是生成的,学生以自己的心灵世界解读文本,体验生活,以他们的视角看世界,可能会出现我们成人难以想象的一些“问题”。开放的课堂,学生有可能冷不丁地提出一些棘手的问题。我认为此刻,是采用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如教学《麻雀》一文时,有位学生出乎我的教学预设,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屠格涅夫是不是缺乏爱心,眼睁睁地看着猎狗一步步逼近小麻雀,他竟然无动于衷,要不是老麻雀及时现身,说不定小麻雀早就成了猎狗的腹中餐了,老师,他为什么不马上唤回猎狗呢?此时,合作学习便到“发威“的时刻了。

2、用在读写结合的一些训练点上:

每一篇精读课文,总能挖掘出一两个对学生进行读写迁移的训练点,由于学生的层次有异,如果统一步调要求,势必造成“两极分化,中间膨胀不起来”的流弊。为此,若适当采用“合作学习”,能取得以优扶差,集体受益的好效果。如学了《麻雀》、《猫》、《雪猴》、《鸟情》一组课文后,要求学生“合作创作1~2条的广告语”来呼唤人们保护动物的意识,学生热情高涨,一条条充满了童真、爱心的广告语纷纷出炉,合作的效果明晰可见,课堂学习也因此被掀起了一个小高潮。

3、用在课本剧的演练上:

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文章适合于让学生表演。如历史故事、寓言故事、童话等。这些课文的学习就适宜以“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学生自我解读文本的基础上,经过集体的合作编成课本剧,小组成员兼导演、编剧、演员、美编等的职责于一身,倾全组之力,再现文本的内容,并能融全组的理解与加工于创作中。这时的合作便能产生迷人的力量,这是“单枪匹马”独干难于企及的。

4、用在习作的评改环节上: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改作文的习惯,自改前的互改依然是不容忽视的,而合作,能让小组成员就“旁观者读众”角色解读分析习作,能以“小眼睛”看习作的得与失,提出供参考的修改意见,这样将有助于学生的习作自改。实践证明,此环节用“合作学习”,效果甚佳。

5.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研究 篇五

盐城市大纵湖初级中学

刘堂林

在以往的学科教学中,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普遍存在着以教师、教材为中心的注入式教学模式,这一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严重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合作学习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因此,如何实施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切实转变,就成了当前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领域的一项重大课题。

小组合作学习是小组内成员为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 ,经历自主探索和相互配合、沟通、碰撞、修正的合作交流活动 ,有效地解决组内不同意见 ,形成共识的过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很多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教学,如: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酸碱盐的性质、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复习课中各知识点的联系、试卷的讲评等。通过师生、生生合作,以小组活动为方式,更好地实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目标的学习目标。本文初步总结了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经验,以化学教学实例说明了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设计、实施的效果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一、对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技巧的培养

1、学会倾听

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最大的问题是不愿倾听,不会倾听别人的意见,所以教师要在合作学习时逐步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听别人发言的要点,学会收集信息;思考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进而充实、完善自己的意见。

2、敢于发言 ,敢于争论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把自已探索、发现的过程和结论用语言表达出来,进行组内交流,对不同意见进行争辩,从而发现不同的思路。对不同的学生,应鼓励他们在不同层次上发表意见,教师应给予肯定和表扬,使不同学生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都有有获得成功的愉悦。同时小组“代言人 ”不能固定,要轮流,使每个学生都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合作学习,心中都充满自信。

二、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设计

合作学习旨在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它强调学生的全面参与。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将一些问题设计成研究课题,让学生通过合作来解决。例如,人教版初中化学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就可设计为小组合作学习教学。

1、建立合作学习小组

小组的建立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是小组间水平相近,组内成员各有差异。组与组之间大体上要平衡才有竞争的基础,不同特点的学生相搭配,可以取长补短,相互借鉴,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小组规模一般以4至6人为宜,每组设组长一名。

2、确定合作学习的目标

在进行合作学习时,先要明确学习任务与目标。学生对二氧化碳并不陌生,知道它能灭火,能制汽水,还知道它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也知道用石灰水检验CO2,但它为什么会有这些用途,是什么性质决定的,是学生们不知道的,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进行学习,所以这节课重点不在知识的本身,而是形成结论的过程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回忆已经学习的氧气的性质,小结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方法。物理性质:通常状态下的色、味、态,密度,溶解性等;化学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与其他物质反应的性质。然后展示一瓶已收集满的二氧化碳气体,让学生对他的某些性质进行猜想并进行实验探究。教师可以将目标分为A目标、B目标、C目标。A目标要求每个人都要达到,B目标中等生达到,C目标只须组长和有兴趣的同学达到即可。

3、合作学习过程中的教师指导

对于二氧化碳性质的确定,可以通过“分析讨论—→推测结果—→设计实验方案—→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流程进行。先让学生分析讨论二氧化碳具有哪些性质,然后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验证得出结论。碰到问题可以先通过组内协商,查阅课本的方法解决。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请教老师。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水平进行指正。

4、交流和小结

各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本组的实验设计方案,实验现象,探究出的二氧化碳性质。汇总后,阅读教材,将学生探究出的结果和教材对比,小结二氧化碳的性质并引导学生

写出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5、效果反馈与合理评价

交流和小结后教师可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提出问题,让不同同学回答来检验教学效果。同时让各小组评论本组和其他小组的实验方案的优劣,对所做工作发表看法。最后由老师来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学习中的表现等,注意多褒奖,少贬低,以激发学生进行下一轮学习的积极性。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效果 1.培养了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合作学习打破了教师讲学生听的定式,激发了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合作学习中,重视学生多渠道获得知识,重视了已有知识的运用,重视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发现学习和类推、正反面争论、论证思维的运用,对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颇具积极意义。在合作学习时,学生可以围绕一定主题,通过广泛查阅参考书和报纸期刊、电脑咨询或请教老师专家等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以拓宽知识面,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多方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和吸收的能力。在重视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今天,这种教学更适合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2.提高学生的成就动机和化学学习兴趣

从整个化学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到,原来要老师讲的、做的内容,现在可以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来完成,学生从中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每个同学都参与到教学中来了,并表现出很大的热情。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调动了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课堂上动机平等的教学原则。合作学习使学生有机会互相探讨,共同进步。同伴间互相辅导帮助,成绩较差学生可以感受到集体的温暖,焦虑程度降低了。每个学生都可以成为辅导者和监督者,对小组和他人承担一定的责任,自尊心和自信心得以提高。

3.增强了学生的团体精神和合作意识

“合作”模式的教学使学生的学习由原来的个体竞争变为了组内竞争,同学们认识到他们是集体中的一员,只有大家都进步了,小组的成绩才能提高,只有积极参与才能为集体争来荣誉;认识到只有互助合作才能共同促进,共同提高。

四、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探索性的教学方法,它顺应时代的潮流,对老师和学生的一些传统观念有触动作用。现就实施合作学习教学一段时间来的几个常见问题摘记并辅以矫正

措施,以期共榷。

1、避免小组讨论流于形式

在初期的合作学习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布讨论,小组内的学生便凑在一起,于是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每个人都在说,却谁也听不清别人在说什么。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而发言的学生总是以“我认为„„”,“我觉得„„”来回答问题,出现了名为“集体”而实为“单干”的结果。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教师应在三方面下功夫:(1)深入研究分组的学问和艺术,为小组活动打好基础;(2)小组讨论时,教师该如何组织、促进和参与;(3)设法调动每一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帮他们树立集体的观念。

2、避免课堂教学容量小,影响教学进度

在合作学习课堂上,时常会出现学生为一两个问题纠缠不清的局面。致使一堂课下来,教学任务完成一半,学生检测一塌糊涂,老师则担忧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课前一定要认真研读教材,做好充分备课,设计好施教方案,特别对教学目标,讨论话题,学生状况一定要胸有成竹,并在讨论过程中注意提高和转换,不能让讨论失控。

3、避免两极分化严重,优生越优,差生越差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往往出现学习状态好点的学生不等其他同学发言,就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而对状态差的学生来说相当于走了一个形式,导致两极分化加剧。出现这种情况,要从严格督促学生按照小组合作的规则讨论来加以解决,让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并记下自己的想法,然后组内交流讨论,形成集体意见。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经过集体性质的交流,学生更容易发现差异,在思维的碰撞中,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也将更加深刻。

6.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研究 篇六

姓名:王宝艳学科:数学职务:教师单位:承德市双滦区大庙镇大庙小学手机:地址:河北省承德市双滦区大庙镇大庙小学邮编:

***

067103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数学课堂教学常用的一种组织形式,主要通过小组成员间的相互交流,共同探讨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为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掌握当堂课重难点提供平台。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使之真正有效呢?首先、要科学组建小组,搭建合作平台;其次、要设计合理内容,体现合作的价值;第三、要明确合作要求,注重合作过程;第四、要能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小组合作提供手段和辅助工具。最后、要积极总结评价,激发合作热情。只有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建立有序的合作常规,培养良好的合作习惯,做出及时有针对性的评价,才能使合作学习真正做到有实效。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小组合作 有实效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下面结合本人教学中的经验和对他人的学习和总结,浅谈几点提高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策略。

首先、要科学组建小组,搭建合作平台。

为了避免小组成员七嘴八舌的交流现象的出现,在成立小组时给他们分好工显得十分重要。如:可将班上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组4人为宜,再给每个小组成员分好工: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与合作;一名记录员,负责整理本组讨论或合作的成果,其他同学在组长组织下积极参与表达观点。那么,合作讨论的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内的组织者,所以教师定期可以培训组长如何组织本组成员学会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表

达自己的见解,如何纠正他人的错误,如何汲取他人的长处,如何归纳众人的意见等。比如,可在小组合作前这样规定: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记下来,再由小组长安排,各个成员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后由记录员将其整理出来。这样,每个人都有了思考的机会和时间,每次合作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充实而有效的,同时教师也轻松了许多。

其次、要设计合理内容,体现合作价值。

合作的价值在于通过合作,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教师要合理选择合作的契机,因为不是什么内容都需要合作的,否则合作学习就失去了意义。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教材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有一定探索和讨论的价值,要有一定的开放性。如冀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学习中,要想使学生真正掌握圆柱体积公式,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将圆柱体转化成学过的立体图形,通过动手操作与小组交流探索是很有必要的,而课件动画演示虽然可以看出圆柱转化成的立体图形,然后通过演示之后再让学生探索圆柱体积公式就失去了探索意义,那么这样设计合作就没有它的价值。

第三、要明确合作要求,注重合作过程。

有些时候老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问题要求不说清、不明确,学生交流就会盲目,汇报时就达不到预期效果,所以教师在提问时一定要明确合作要求,一般先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再与小组同学交流;另外,要顺利地合作完成一个任务,它需要营造一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合作氛围,会使交流效果更加。如教学“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时”

时,在摸白球和红球时,先向学生提出了合作要求:要求学生5人小组分工合作,一人摸球,一人搅球,一人汇报每一次的摸球结果,一人记录,一人监督摸球的人是否作假。在以上融洽的合作氛围中,学生的合作兴趣就很浓厚,合作效果也会很好。

第四、要能合理运用现代的信息化技术,为小组合作提供手段和辅助工具。

多媒体技术是一种教学辅助工具,它使一些枯燥无味地知识变成直观形象、图文声并茂的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学习的学习兴趣,但也要注意决不能使其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宰,把课堂学习变成看电影,而是适时应用多媒体服务教学,最大限度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例如,当让小组合作解决几个问题时,为了让学生更明确合作任务,可以用多媒体出示问题,当学生汇报后可以以多媒体进行演示,学生会更加直观看出结果。再如,展台利用,研究“圆的周长”将学生把小组测量出的圆的周长和直径写在纸上,利用投影就可以让全班同学看清楚,通过展台出示数据再讲解怎样得来的,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很容易使其他学生跟上这位同学的思路,这样就提高了课堂学习的密度,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中,达到学习目的,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最后、要积极总结评价,激发合作热情。

学生从学习中品尝成功的乐趣,获得成就感,这种激励是最有效、最持久的,也是将激励转化为学习动力的最佳途径。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各种途径满足学生兴趣、情感等心理需求,使其产生发展的动力。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课堂上的闪光点,多给学生肯定:“你们组表达的非常明确具体”、“你们考虑问题真周

密!”、“这个小组解题方法好”等,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从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为情感,进而转化为志趣。

7.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研究 篇七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小组合作,有效性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主动、快乐地学习是每一位教师的首要任务。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方法,是很多国家普遍使用的学习方式。它充分利用教学中各种知识因素之间的关系来促进学生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欲望,从而高效地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它以合作小组为载体,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模式,受到了很多教师的青睐。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具有无可比拟的作用和意义。

一、科学合理的划分小组,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

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行必须以学习小组为载体。学习小组的划分是否合理,是小组合作学习能否取得高效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教师在进行分组的时候,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教学目标为基础,让每个小组的优等生、中等生和差等生均匀分布,各小组间的实力要平等。在一些比较简单的课堂中,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由结组,从而让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加紧密。

在学习“细胞中的无机物”一节时,我根据学生在前一段时间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了小组划分,每一个小组有八人,其中有两名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四名成绩中等的学生,还有两名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为学生明确了学习任务,让学生讨论“水和无机物的作用”,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尝试将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的现象联系在一起。学生在组内进行讨论,可以畅所欲言,毫无顾忌地说出自己心中的疑问和想法。而且,在讨论的过程中,优等生还可以对后进生进行适当指导,实现组内同学的共同进步。最重要的是,学生在学习中的疑问变多了,他们在思考中进一步拓展了思路。

由此可见,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划分小组是首要任务。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这种了解不仅仅局限于学习成绩,还包括学生的个性与特长。总之,小组划分要依据多种因素,教师要灵活把握,为小组合作学习做好铺垫。

二、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

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进行有着重要影响。所以,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学习情境,根据导学案合理安排学习计划,做好引导工作。这样的课堂,才不会浪费学生时间,才是高效的课堂。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表达自己的观点,说出自己的疑惑,从而加强生生之间、组组之间的交流。

在学习《DNA分子的结构》一课时,我就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开始学习之前,我依据学习内容为学生设计了难易适中的问题,从而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进入合作学习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是这样的:C层的学生需要了解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B层的学生除了了解上述问题之外,还要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A层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都较强,所以学习任务也会难一点,即在前两个问题的基础上,他们还要了解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历程,感悟科学所蕴含的生命与思想。这样,每一位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任务,不会因遇到学习难题而对生物失去兴趣。学生在这种情境中进行生物学习,会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可见,教师通过学习任务的设计,创设了一个轻松的教学情境,学生心中的学习压力便荡然无存。学生的心情放松了,学习状态才会达到最佳境界。

三、组织学生合作讨论交流,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根本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让每一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讨论与交流。在讨论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在小组学习中展示自己最美的才华。因此,在明确小组任务后,教师要引导各小组学生以问题为依托,分工合作、展开讨论、进行交流。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进行组间巡视,为各个小组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指导与帮助。

在学习《细胞的癌变》一课时,我采取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首先,我为学生出示了学习目标:(1)癌细胞的主要特点和致癌因子;(2)集体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3)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进一步了解癌症;(4)掌握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区别。接着,在我的引导下,让学生根据问题导航,再次联系课下的预习情况,对这些内容进行讨论。因为癌症是学生在生活中常听的一种病症,所以在讨论时他们的热情很高,都能滔滔不绝地讲些内容。他们在讨论中明白了无论贫富贵贱,都有可能受到癌症的威胁。他们也了解了癌细胞的特点、细胞癌变的本质等问题。不过,学生在区别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这个知识时却遇到了阻碍,他们始终没有将这两者区分开来。因此,这时,我为学生做了细致讲解,帮助学生走出迷雾。

没有合作,就不会实现进步;没有交流,就不会逐步提高。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合作与交流,为学生提供合作与交流的机会。在合作交流过程中,教师要进行适当指导,但不能喧宾夺主。

四、恰当及时的评价鼓励,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保证

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在于能促进学生取得进步。因此,每一名学生都要在小组中发挥自己最大的力量,这样才能实现整体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因素,因为它直接关系着学生在合作中的表现,影响着合作学习的效果。教师的评价与鼓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教师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提出了正确评价,做出了及时鼓励,会使学生更加关注合作学习的过程,让他们对合作学习的认识更加深刻。

在学习《染色体变异》一课时,我是这样进行课堂设计的:首先我通过导学案为每个小组设计了学习任务,各个小组的问题有所不同。在小组讨论交流后,我让每个小组都展示一下本组的讨论结果。同时,我让小组之间进行相互点评与质疑,对于有错误的答案和学生疑点比较多的知识,我会让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我只需安静地倾听。在他们发言完毕后,我会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及时指出他们的优点与不足,从而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在下一次合作学习中表现得更加出色。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之情,要及时对小组和学生的表现给予适当评价。通过教师的评价与鼓励,让每一名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长处,明白自己的不足,为今后树立努力方向,力求更高、更好的发展。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学习生物的一种有效途径,它可以让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到生物教学活动中,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知识。学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教学目标,既降低了学习难度,又提高了学习效率。除此之外,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仅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生物素养,还增强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感情。我想每一位教师都应大胆创新、悉心探索,努力在小组合作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平坦。

参考文献

[1]钱竹清.高中生物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J].高考(综合版),2014(12).

8.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研究 篇八

新课程改革强调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因其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因此,教师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以知识为本位,以教师为中心,以灌输为主要手段”的教学模式,逐步减少教学的强制性和单一性,构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

我国着名合作学习研究学者王坦总结道:合作学习是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等为理论基础,以开发和利用课堂中人的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全员互动合作为基本动力,以班级授课为前导结构,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的目标,以短时、高效、低耗、愉快为基本品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统一。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课堂教学过程中,作为课堂活动主要参与者的学生组成大小不一的学习小组,小组成员内或小组之间相互启发、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合作而学得或习得小学数学的条件因素。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一)构建结构科学合理的合作小组

实施小组互动合作学习策略的课堂应敢于打破常规,根据合作学习需要来确定学生座位及课堂组织结构。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要根据学生的性别、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交往能力等情况,合理搭配,形成了一个既具有差异,又有一定的共同目标的集体,让小组每位成员都有参与进步的机会,都有体验成功的空间,都有良好协作的心态。而小组之间基本上是相似的、均衡的、可比的,其目的是为了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

1.小组人数要合理。

通常是4-6人小组,即一名优等生,一-二名差生,二-三名中等生。这样各小组间的总体水平基本保持一致,又有同质性,为小组间的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也让每一位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进步,让学习优秀的学生获得自信。

另外,分组还有随意性和自由性,可让学生换组学习,既可以活跃合作的氛围,还可以让学生体验和学会如何与不同背景、不同学习能力、有着不同想法和思维的同学合作。

2.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

可以是组间男女生的互换或流动,也可以是组间某些角色的互换或轮换;还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这不仅使学生有兴趣有新鲜感,而且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即有的学生始终处于控制地位,有的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3.小组活动座位的安排可根据情况而定。

如果在课堂上,那要根据合作的内容不同采取T字型、环型、面对面型、扇型等的座位方式;如果在课外,则采用自由灵活的方式,不拘泥于固定模式。

(二)教师适当指导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由传统集体教学的“权威”角色向“顾问”、“同伴”角色转化,把学生由传统教学中单纯的旁观者、消费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能为小组活动留有足够的空间。

1.要制定出一个具体的、有序的、可操作的合作学习的规则,让学生有章可寻,活而有序,坚决杜绝表面上的“假热闹”,从而保证课堂的教学效果。

2.善于引导和组织学生,及时指导,并重视信息反馈,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对他们的答案进行概括、升华,使学生每学习一个问题时能真正有所得。

3.活参与,为学生的思维指明方向,教师只有亲自参与到各合作小组中去,才能更贴近学生,进行调控,给予巧妙地点拨与导向,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协作性和创造性。

4.小组活动之后教师要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及时进行以鼓励为主的总结评价,看一看哪个小组的活动开展得最好,哪个小组的同学最积极主动、团结友好,尤其要特别关注那些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他们是否积极参与,是否有闪光点。对小组成员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要体现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思想。

(三)恰当内容及指导是成功的关键

9.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研究 篇九

许小杨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动机及依据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以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评价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小组合作学习主张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

合作学习的研究自20世纪70年代兴起以来一直受到教育界与广大教师的关注,日渐发展成为一个比较完备的教学策略体系,产生了许多有效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能使学生群体的资源得到充分重视与开发,在“一人为大家,大家为一人”的利益共同体中,目标、角色、任务、内容、结果等方面相互依赖,以便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对智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明确指出:“重视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由此可见学生合作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笔者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结合现代教育理论,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二、小组合作的要素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应包括如下几个要素:

1,合作要求。在进行合作学习之前应该对学生讲明合作要求。强

调:(1)只与同组成员交谈,只谈关于合作内容的问题;(2)善于向他人求助或为他人提供帮助,确保合作小组的所有成员都弄懂;(3)鼓励组员参与讨论并成为好的倾听者

2,小组结构。小组的结构方式、小组成员的参与程度直接影响合作的效果。由于小学生易于激动和不善于调控的特点,所以,在班级授课的形式下,采用两人或四人组的合作形式更便于学生合作,也易于操作。

3,成员结构。如果学生的情况没有很大的差异,也就没有大多的必要去强调小组成员的构成。假如学生的区别明显存在的话,一般情况下,可以进行这样的分组:两个组的构成是“中等生—中等生”或“优等生—学困生”。四人组如果是一横排的话,则是学困生、绩优生坐中间,中等生坐在边上;如果是前后的话,则是前面的两个中等生和后面的一个绩差生、一个绩优生合成一个四人组。

4,目标适当。美国的一项合作学习实验报告中指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将使不同儿童有不同的收获。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当前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作的目标,并据此来构建不同的小组结构类型,以促进学生发展。

5,奖励机制。为保证个人责任的落实,合作十分强调以小组所有成员成绩的总和作为评价的标准。为保证奖励对学生的吸引力,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和喜好倾向,制定相应的奖励形式。奖励形式不仅包括物质的,而且还包括精神的和娱乐性的,等等。

6,时间保证。时间应该按这样的几个部分安排:学生自学,产生

见解的时间;小组成员在小组中陈述自己见解的时间;小组成员之间讨论形成代表性意见的时间。

7,教师的主导作用。小组合作学习不但不排除教师的作用,相反,对教师的作用有了更高的要求。因为,教师必须组织学生以明确的目标进行合作,避免合作的随意性,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

三、小组合作的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针对小学生活泼、好运和善于表现的特点,结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在不同的教学目标下,可以分别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生字合作。课堂教学中,当教完某一课的生字后,常常让同学们两人一组进行学习,检测刚学的生字。学生相互帮助,一人来解释,另一个学生检查纠正。然后开始默写,一个报生字,另一个写,在规定的时间中两人互换角色,最后再相互修改,并及时纠正。

2,词语合作。这种合作指的是学习词语的合作,比如找有关词的近义词、反义词或者造句,等等。笔者出过这样一道题:写出下列词语意思相近的词,其中有“安静”这个词。让学生直接举手回答,通常一个学生只能说出两三个,最多也不过四五个;而让学生采用四人组合作学习的方法,结果,很多的小组想出13个,竟把“沉静”、“静谧”等不常用的词都想起来了。

3,朗读合作。在指导语文朗读的时候,应根据课文的特点来确定合作的形式和方法。对话的课文,可先让学生在小组中练习,然后再选择部分小组在全班同学面前的表演。在非对话课文的朗读中,最好

是两人一组,一个朗读,另一个仔细听,发现对方读错字,或句子停顿错误要及时纠正,然后再互换角色,达到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目的。当然,检测背诵的情况也是先通过小组内进行,然后再由老师来检查。

4,问题合作。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高一些问题,有的问题可以直接学生回答,有的却需要学生通过合作来完成。要使合作富有成效,引起合作的问题就要有价值,要能引起学生合作的兴趣,在实施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提问的内容。(1)文中重点句。例如《掌声》一文教学中,“就在小英刚刚站定的那一刻,不知是在谁的带动下,骤然间响起了一陈掌声。小英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同学们的掌声里微笑着走下讲台。”这两句话中两个“掌声”的含义是不同的,可以引导学生合作来解决,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2)教学目标。例如在讲授《金子》一课时,可设计问题:“彼得最后找到了真金吗?”这种综合性的问题让同学们通过彼此间的合作来解决,比单纯的个人思考要好得多。

5,作文合作。作文合作是指在指导作文教学的过程中,针对题目的要求,让学生通过合作来审题,再根据要求进行口头作文的合作。比如“基础训练”的作文,让小组间进行派代表发言。老师通过同学们发言归纳出本次作文的要求。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反思

1,经过几年尝试,笔者觉得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是明显的。首先,课堂上同学们得到的表现机会增多了,同学们觉得面对老师时那种无

形的压力变小了,在小组中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所以说,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其次,学生的思维在合作中得到碰撞,能激发出创造性的火花,有效地解决问题,而且学生在合作过程中能体会到集体的力量,从而对培养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10.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研究 篇十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柳陂镇李家沟小学

徐庆华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但教学中许多所谓的小组合作学习仅仅停留在表面,并未把握其实质,很难发挥其真正的实效,体现其价值。为此笔者就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作了一些粗浅的探索。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其涵义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但是,本人从一些听课中发现,一部分教师对合作学习的实质把握不准确,意义理解不深刻,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偏离合作学习的初衷,“兴师动众”、滥用小组合作学习、营造表面的“热热闹闹”的学习气氛,看似活跃的课堂教学实则浪费有限而宝贵的学习时间,为“合”而合,合而无“效”,“合作”仅停留在表面,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因而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微乎其微。

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出路就是实施有效教学策略,切实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一、明确合作价值,更新教育理念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些新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语文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评价不仅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信心„„从中可以发现,《课程标准》提倡的是:既要让每个学生获得“双基”,又要在过程中获得方法,获得情感与价值的体验,同时又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要改变学生语文学习的方式,由过去以教师讲授为主向以学生自己学习为主;要真正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转变教师的角色;评价的方法、手段及内容也要变化。因此,教师只有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理念,正确把握其精髓与实质,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明确合作的真正目的与意义,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的前提。

二、把握合作要领,实施有效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出现在学习活动之中,开始实施时,学生在学习的方法上难免有些不适应,合作时,要么七嘴八舌乱讲一通,要么低头沉默“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随从,对小组内的意见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成或反对。因此,要想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教师,应根据教学要求把握合作的要领,并授之以渔,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合作技能。

1、重视基础。实施合作学习是有一定条件的,要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为前提。因此,我们要倡导学生之前要有充分的独立思考,在学生自学、自悟的基础之上再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才能使他们互相取长补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

2、均衡分组。教师不能盲目随便地将所有学生分成若干组,最好对全班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分组,也就是按照学生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均衡分组,这样便于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互相学习、互相弥补、互相促进。

3、培养能力。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有些问题是学生不善于合作,不知道怎样合作造成的,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更缺乏从事合作学习所必需的有效技能,因此,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逐渐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总体而言,主要应培养学生学会搜集资料、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讨论问题、认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增强成员的集体责任感、以友好的方式对待争议和建立互相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

4、科学设计。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巧妙构思,合理设计每一堂课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与方式方法,把握好合作交流等各环节时间,特别是要科学安排好哪些内容需要合作学习,时间是多少,最好能对合作的效果进行预设等等。

5、关注差异。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而言,他们开展有成效的合作学习有一定难度,但又不能放弃小组合作学习在低年级教学中的运用。因此,教师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适时把握课堂教学中的差异,做到科学调控,把班级授课制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灵活运用,教师要加强对每个小组的监督和指导,尤其关注学困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多为他们搭建一些交流的平台,提供一些发言的机会,让他们在合作中愉快地学习,并收获到合作的乐处。

三、积极实施评价,促进合作发展

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及时地进行课后跟踪调查、收集反馈信息、反思成果与不足,对学习进行全面的合理的评价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做有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合作学习的不断深入。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找学生谈话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的教训,进而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再做具体的指导,促使每个小组都进行反思。评价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走出陈旧评价观,力求体现出一种热情激励与人文关怀。小学语文自身的特点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应该与时俱进,实施发展性的评价,以便“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要坚持以质性评定为主,量性评价为辅;要坚持重视过程评价,而不是仅仅关注结果,这样慢慢会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它利于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我们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积极引导学生吸收、内化。教师之间也应该经常地开展小组合作式的学术探讨,不断反思、改进,在充分肯定学生之间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发挥小组群体活动的主体功能、互助功能,同时通过同学之间、小组之间等交往,培养学生参与活动、与人合作、与人竞争、交往沟通等现代意识,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最终达到主动发展、提高效益的目的。

11.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研究 篇十一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为目的,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交流与合作,从而完成共同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形式。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我们不难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调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着重要的作用,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预习时合作,调动预习积极性

预习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课堂效果,而预习是否主动也影响预习的质量。但一些同学缺乏预习的目的性和自觉性,无视预习,到课堂上疑点重重,学习起来感到吃力。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合作小组积极参与课前预习,既能收到较好的预习效果,又能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如语文教学中需要的课外知识资料很多,教师在布置预习时经常会叫学生课下查找一些资料,并且每次都可以比比谁查到的多,哪个小组查到的又多又好,这样学生们就会争先恐后地去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资料,个人查找的多,小组一交流,小组的资料当然也就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得到了充分扩展,很多时候,学生获得的资料比教师预想的还多还丰富。但教师也应该注意到,学生查到的资料有时很多,有的还很长,如果要交流完就得占用很长的课上时间,影响教育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不交流又会影响学生的热情。为了既不影响学生的热情,又不影响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就要求教师在布置预习、布置查找资料时,要让同学们把找到的资料进行整理提炼,那样课上就会有时间找更多的同学发言了。有时鉴于小学生思考时易出现随意性的特点,预习前,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特点设计一些思考题,学生独立思考后,再拿到小组里交流解决,比一比,哪个组的同学学得好,谁是小组中表现最棒的人。学生为了表现自己,认真地进行预习。这样在教学中,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练习时合作,兴趣和效益双提高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些内容需要学生掌握、巩固与熟练。如生字生词、古诗积累、重点篇目的重点段落等,要通过反复练习巩固掌握,提高正确率。这时就可以开展练习形式的小组合作活动。低年级的生字教学可以先让学生分小组,组员之间轮流当小老师,把自己的记字词方法教给同组的其他人,看谁的方法好,推举到全班发言,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使学生在合作练习中掌握了生字生词。记得那是我教三年级语文时,一次生字教学中,在教学“播”这个字时,我只说了“播种”要用手,所以是提手旁,可是我班一名同学却说她的方法比我的好,我立刻请她给大家讲讲,她说:“我们小组在练习时是这样记忆这个字的,播种当然要用手,所以肯定要用提手旁,但把种子也就是‘米’播到‘田’里后,还要盖上一层土,也就是在‘米’的上边再加上一撇。”多精彩的讲解呀!我当时带头为她鼓掌,激起了同学们更高的兴趣。高年级需要掌握的字词、古诗、短文的数量很大,这需要学生在课下多加练习,但学生一般不会主动地去练,这时小组合作练习的效果会很好,可以在小组中开展过关比赛,让各小组在课下积极练习,会了可以过关,看哪个小组过关最快,这时,有人督促就有动力,为了小组,为了自己,学生在比较积极的状态下抓紧时间练习,使兴趣和效益双双提高。另外,小组的几名成员间还可以开展知识抢答形式的练习,一人出题目,其余三人进行回答,也可抢答。这样的练习范围小,并且有一定竞争性,学生参与机会多,因此积极性很高。学生既在出题和回答过程中达到了复习的目的,同时也提高了单位学习时间的活动面和活动效益。

三、读议中合作,互相激活思维,提高积极性

语文教学是“听说读写”的教学,“读”是很重要的,“读”是理解讨论的基础,但大多数学生认识不到“读”的重要性,老师让读了,就在那儿“休息”,等到老师问:“都读完了么?”也会随声附和“读完了”,其实根本没有读,在后边的讨论中也不会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如果开展小组合作下的“读”,组员之间互相监督,彼此之间认真地朗读,在读中理解了文章的大概意思,在讨论时也会有所见解。我在教学时经常要求学生在小组合作下完成阅读,可以分角色朗读,可以分段交换朗读,分别记下对方的错误,这样学生会积极地参加阅读,并且很认真。另外,在讨论时,小组长先明确每个组员的分工,有的是记录员、有的是监督员、有的是总结人,对平时好“静”的学生也有具体分工。在相互合作中,你启发我,我启发你,从中学会了补充、否定、反思、调控。小组中如果出现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请教老师,也可请求其他小组的帮助,最终达成共识。这样通过讨论,既让学生从中找出自己的不足,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各个方面完善自我,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全面性与概括性,为以后的自学打下扎实的基础,也有效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活动表演中合作,增强小组凝聚力,提高学习语文积极性

小学生年龄比较小,活泼好动,喜欢一些游戏活动。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来组织课外语文活动,如作文比赛、书法比赛、编课本剧、诗文朗诵、成语接龙等形式,让学生的参与面更广一些,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才华和能力的机会,在轻松自由压力小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中,使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能,在活动中无所顾忌地把自己的能量喷洒出来,在活动的过程中逐步体验合作的默契、参与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并且教师在点评学生的表现时,以表扬鼓励为主,适当提出修改意见,在肯定学生的同时,帮助他们更好的完成作品,逐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更大,从而真正配合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我在教学《田忌赛马》《晏子使楚》等课文时,由于课文比较好分析理解,我先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用大量的时间阅读,然后在课上利用最后的一段时间安排大家表演,并在小组间开展比赛,学生的热情非常高。每次比赛结束时,优胜方的欢呼和兴奋,成功的快乐是发自内心的,旁无代替的,而负方也不甘示弱,相反他们会总结经验,为下一次的获胜增强信心,小组的合作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欢乐。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探究意识和合作能力的重要学习形式,也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努力研究,使这种学习形式更完整、更合理、更有效。

12.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研究 篇十二

一、职高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目前, 在职高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制约着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职高英语课堂小组学习存在的问题如下:

第一, 分组过于单一[2]。对于小组学习的分组过于单一, 将英语成绩好一点的分到一组, 成绩差一点的分到一组, 不利于学生之间的学习, 同时会影响学生的心理, 在进行小组竞争时, 公平、公正性成为重要问题。

第二, 缺少对英语口语的运用。在现代职高英语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中,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大多用汉语交流, 对于英语口语的运用少之又少, 不利于英语教学的开展。

第三, 课堂讨论时间太短。在现在的职高英语课堂教学中, 普遍存在着教师给予学生小组讨论的时间太短, 以至于中途打断学生的讨论思路, 影响讨论结果, 学生对于各自的想法因为时间短而不能够彼此分享, 失去了小组学习的目的。

二、职高英语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化策略

(一) 提倡分组层次不一

根据在职高英语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分层单一问题, 教师应当将学习小组进行多元化的分层, 在每一个组分配不同层次的学生, 使英语学习成绩参差不齐, 有利于促进学生对英语的学习。通过这样的分组方式, 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很多学生会为了自己的自尊心而努力学习, 达到英语学习的目的。

例如, 职高英语高一上册教材中Unit 8Hobbies, 在学习这一课之前, 教师应当让学生用汉语的形式分别说一下自己的兴趣爱好, 然后用一个经常用的经典英语句型进行翻译。教师问一下:“What’s your favorite sport?”在这时, 可能成绩稍差一点的学生会问一下“favorite”是什么意思, 然后小组的成员会为之进行补充、讲解, 通过这样的方式有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友谊, 更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团结。

(二) 给予充足的讨论时间

给予学生充足的课堂讨论时间是决定小组合作学习成果的重要基础[3]。教师应当进行换位思考, 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英语问题的讨论, 有利于让学习小组完成整个讨论思路, 对于思路进行整理和完善, 有利于提高音乐与课堂效率。

例如, 职高英语教材高二上册Unit 1 Making A Difference, 在学习这一课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用5分钟的时间对课文进行整体的浏览, 明确大体的意思;对于英语的正文的翻译, 可以给予学生20分钟的讨论时间, 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讨论;进行课文讲解时, 让小组的学生先试图翻译, 教师再进行整体的翻译, 然后对各个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总结。

(三) 加强英语口语的应用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加强英语口语的运用尤为重要。英语口语是英语学习的重要方面, 听、说、读、写是语言学习的重要环节[4], 加强对英语口语的练习,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体现英语的实用性, 是提高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小组讨论时尽量用英语口语表达, 养成运用英语表达的良好习惯。教师可以经常利用情景模拟的方式锻炼学生的口语, 提高小组之间的协作。

例如, 在职高英语教材高一上册Unit 3Camping, 学习这一课时, 教师可以根据这节课的主题, 然后让各个学习小组围绕“露营”为主题模拟一个场景, 必须运用英语口语的形式做成对话, 然后让小组成员进行演绎。通过这样的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 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个人表现力和创造力, 既达到了课堂教学效果, 又增强了学生的个人能力。为了推动我国的英语教学, 加强学生英语口语的运用, 培养更优秀的英语语言人才, 是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任务。

通过对小组合作学习的不断优化和升级, 使学生从小组合作学习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学习乐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升课堂的学习效率, 有利于推动职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成功与进步, 推动我国职业高中教育的发展。通过职高英语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化策略, 进一步加大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力度, 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良好的途径。

参考文献

[1]杨书平.英语小组合作学习初探[J].承德职业学院学报, 2012 (3) :112-113.

[2]娄萌.小组合作学习在综合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 (4) :80-81.

[3]朱卉.小组合作学习在英语读报课上的初步尝试[J].文教资料, 2013 (20) :83-84.

13.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研究 篇十三

宝塔区麻洞川乡中心小学 高凌云

《怀念母亲》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亲不变的爱意。在教学中我通过“以读代讲”和“品词析句”法,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多种形式的朗读,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通过读悟结合,让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质疑探究的能力。现将本节课的教学反思如下“

一、提高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在高段的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自护学习的能力。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以创设情景的方式,先让学生自由交流,教师适时地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性的评价。所以在一开始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接着,我又以回顾的方式,抛出简单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大部分同学回答的都不错。我鼓励性的评价,给学生增加了信心,学生的学习变得更主动了。

2.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在课文“品读重点语句,体会情感”的教学时,我给学生出示了明确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分组合作。小组合作学习分工明确,小组成员很快就积极地学习中,在汇报学习结果时也是一组比一组好。我对每个小组的学习都给予了肯定的评价,委婉得指出如何才能回答地更好。这样也让同学们感受到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二、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建立自信

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与鼓励,孩子更是如此。因此在本节课中,我真诚地对每个学生做出了评价。让学生感受到了自己的`优点,从而更加自信。当然除了教师的评价,我还让小组之间、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从不同的方面来评价,比如:某某同学认真思考、某某同学声音洪亮,某某同学回答问题思路清晰等等。所以本节课,同学们始终自信满满、热情高涨,真正把自己变成了学习的主人。

三、教师在课堂中放手太少

课堂教学中,我过于拘束于教学设计,在学生出现不同方向的回答时,我总是很着急地把学生拽回来,虽然看似课堂学习很顺畅、很完整,大学生的思维被束缚了,这是我课堂中需要改进的最重要的方面。

14.美术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 篇十四

新的美术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体会美术课程的意义和教学的多元价值,改变原来美术课的专业化倾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但是,怎样在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安排合作学习,如何解决合作学习这种新的学习方式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研究。

合作学习是针对课堂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学习。它有以下几方面的要素:

1.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 2.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

3.期望所有的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互相信任,有效地解决小组内冲突;

15.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研究 篇十五

1.过于形式化

在教学中, 课堂的主体是学生, 要增加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就要将课堂气氛带动起来。现在小组合作学习被多数教师视为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法宝, 频繁地运用于教学中。但是过犹不及, 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 换言之, 有些内容用其他教学方法更易于达到教学目的。

2.缺乏秩序

在观摩公开课的过程中会发现,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的确有利于学生的讨论, 增强学生的表现欲望, 增加课堂的整体参与度, 但是在教师提问后, 小组往往会陷入表面上的“激烈讨论”中, 整个课堂秩序较为混乱。

课堂缺乏秩序主要有三种表现:1.小组成员对小组讨论完全不参与, 只等讨论结束后老师给出最后答案。2.小组成员中有一大半的学生不参与其中, 甘心当听众。问题的讨论成为少数几个同学的“一言堂”。3.小组成员全部积极参与讨论,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表各自的意见和见解。该情况导致的结果就是, 讨论结束时观点仍然没有得到统一。以上现象不管哪一种都没有实现合作学习的效果。

3.内容和形式单调重复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 部分教师布置的小组合作学习内容比较空泛, 问题不够明确简洁, 从而造成学生无法回答, 以至于出现冷场。有些问题的内容太过空洞, 学生在解答时无从下手, 最终以失败告终。也有部分教师在课堂实践中频繁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单一的学习形式让学生对该模式渐渐失去了兴趣, 参与讨论和交流的学生逐渐减少。

4.过度积极评价

当今课程对学生的自主发挥是非常鼓励的, 同时亦支持对学生的积极评价。在小组合作学习时, 很多教师为了迎合对学生的鼓励政策, 大施鼓励, 各种“很好”“回答得不错”“大家欢迎以示鼓励”等不绝于耳。虽然积极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是过于频繁或滥用积极评价, 将会大大降低积极评价的预期效果。

二、化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和实施策略

1.筛选学习任务

对于小组合作学习, 想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就要根据教学条件和学生水平, 选择相对应的教学内容, 方能体现出小组合作的价值。当然, 这需要教师加大课前工作量, 提前对小组学习中的问题进行设计, 亦需结合学生各自水平, 为其制定学习任务。

2.创设合作氛围

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方式有利有弊, 在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的同时, 也使得课堂纪律难以管理, 从而造成看似活跃实则无序的课堂气氛。创设“活而有序”的课堂气氛可以有效避免上述问题。第一, 合理搭配学生组合, 保证每组都包含学习成绩、综合素质不同的学生, 使每组的每个学生在各个方面有所提高。第二, 明确各学生的职责, 设立组长、登记员、总结员各一名。组长负责安排小组内学生的具体工作内容;登记员负责将学习过程中的主要内容记录下来;总结员的职责是将小组的学习情况总结整合后向全班同学汇报, 相互交流。交流时, 每个学生都要表达自己的观点, 并记录其他同学的重要内容, 再与自己的想法相比较。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又可避免合作学习中的不良情绪。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只有科学组织与实施小组合作教学, 才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 相互启发、相互交流, 找到最简洁的问题解决办法;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兴趣与潜能;在学习方法及知识面上取长补短, 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各取所需, 可谓一举多得。

参考文献

[1]刘代恩.对化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探究[J].新课程 (上) , 2011, 05:96.

[2]梁岗.对化学课堂小组合作的批判性思考[J].教育科学论坛, 2015, 13:29-30.

[3]张文林.谈化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方式[J].快乐阅读, 2013, 04:55.

16.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研究 篇十六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8-192-01

从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现状来看,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常常不如人意。当教师要求学生分小组讨论时,有的小组成员你推我让,讨论结束时,没人发表意见;有的小组虽在讨论,可却没有围绕论题展开,而说一些无关的话题;有的小组能围绕论题讨论,可只是个别人在说,其余的成员无动于衷;很显然,这样的小组讨论只流于形式,图个热闹,对学习收效不大,甚至是无效的。

如何组织学生展开有效的合作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们可以尝试运用以下几点:

一、教师参与指导,避免小组学习的盲目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放在指导学生的能力提高上,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鼓励积极参与,尽量减少对学生的限制,要把学生当成平等的活生生的人,尊重他们、信任他们,真正摆正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教导应恰到好处地在课堂教学中起“穿针引线”的作用。

小组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的参与指导是分不开的。因此,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袖手旁观”,更不能做下一环节的准备工作,而应当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对各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教师的参与指导,就能避免“短暂繁荣”和“华而不实”的无效合作场面的出现,学生的合作才更得法,交流才更有效![2]

二、精心设计导学案,提高小组学习的有效性

在导学案设计时,要注意导学案中问题的层次性,小组学习问题的起点要低,问题要由浅入深,适当降低教学起点,课堂上尽量让绝大多学生都能轻松的学习,让全体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如在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学》时,根据教科书上图53页多莉羊的克隆过程示意图,设计了以下问题:①母羊A为多莉提供了什么?②母羊B为多莉提供了什么?③母羊C为多莉提供了什么?④多莉羊是由母羊C生下来的,但为什么它的长相却一点也不像母羊C?⑤多利羊为什么和母羊A几乎一模一样?决定事物形态的遗传物质在哪里?这样就增加了问题的层次性,降低了问题起点,班级可参与的同学大大增加,既体现了新课程的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又提高了小组学习的课堂效率。

三、充分把握合作的契机,促进小组学习乐趣

让学生在充分的探究、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互相补充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在各个方面都得到发挥和提高,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才是富有成效的。同时要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和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3]。在教学中,我尽力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保护、鼓励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促进小组学习乐趣,课堂教学中,要把握好每一次合作的契机,在学生提出问题时引导他们合作,让他们在交流,争辩中得到启迪,获得灵感,让他们又准确又迅速地完成一个难以完成的任务,体会到集体的力量,享受小组学习乐趣。例如:在做目标检测时,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再进行小组之间的比赛,比赛时不仅要看答案的正确率,还要说出理由,要求学生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这样就把学生推到了发现者的位置上,让他们带着极大的好奇心进行探索与交流,在合作学习中领略他人的思维方法,不断的反思与吸纳,提升理论,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爱尔兰作家肖伯纳有这么一段名言:“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4]。”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交流合作学习,大家交换的就是这样一个集众人智慧的、人人可得的大成果。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万能的钥匙,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研究,不断探索有效小组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不断发展。我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随着我们认识的不断提高,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会进一步深入,课堂效率会更高。

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我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与新课程一起成长,迎接生物教育的新时代!

参考文献

[1] 胥陆文.对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几点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0年S2期

[2] 张彩转.郑俊红.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和策略[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西卷)[C];2010年

[3] 镰刀湾中心学校 李瑞瑞.浅谈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N];延安日报;2011年

上一篇:2024年国考南昌海关面试真题及解析下一篇:世界十大著名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