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社区工作计划(共11篇)
1.镇社区工作计划 篇一
本文作者:卜凡慧 好范文原创投稿
2010年六家子镇社区矫正工作总结
一、基本情况
六家子镇位于库伦旗西部,塔敏查干沙漠南缘。东接库伦镇,南与扣河子镇为邻,北靠茫汗苏木,西与奈曼旗新镇接壤,库大线穿境而过,交通较为便利。总土地面积62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7.9万亩,林地面积2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7%。
全镇共辖16个机关单位,2处集贸市场,24个嘎查村,56个自然屯,共4550户,20280人口,其中农业人口17874人。
二社区矫正工作
社区矫正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我镇共有社区矫正对象(即五种人)5人。社区矫正不同于监狱矫正,在社区环境中不可能完全依托于严格的监管,在接收期间,我们到公安派出所翻阅整理被矫正人案卷,熟悉案件情况,走访社区居委会,了解被矫正对象的家庭情况;主动与矫正对象谈心,寻找治病救人的“良方”。坚持对每名矫正对象实行一人一档,详细记载了矫正方案、社区矫正宣告书、社区保证书、志愿者协议、监护人协议书、公益劳动记录、思想汇报等,形成了一套完整、规范的基础性台账。在日常矫正工作中,我们对名项日常管理教育工作真正做到从严出发,从细节出发,同时注意在工作中进行创新,保证工作成效。青少年矫正对象是社区矫正的重要群体。针对青少年矫正对象具有团伙性强、犯罪情节轻微、社会交往复杂、观念不成熟、受外界影响比较大等特点,我们从根本上查找犯罪的原因,全面细致的对每名青少年矫正对象的个人情况,家庭情况以及社会交际情况通过走访、谈话等形式加以了解,分析其犯罪的原因,这样在制定矫正个案中才能做有的放矢,切实做好青少年矫正对象的工作,防止他们重新犯罪。同时,严格执行各类矫正措施,严格落实考核奖惩制度。按照分类管理分阶段教育的要求,我镇严格落实报到、思想汇报、谈话教育、公益劳动、家访走访等制度,对不能按时报到等违规行为给予批评教育或相应的处理,并将矫正对象考核的情况和动态分析及时与派出所有关领导进行沟通。通过严格考核,充分体现了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矫正对象的遵纪守法的意识、思想觉悟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2.镇社区工作计划 篇二
关键词:新时期,镇街社区,文化建设,实践,探索
一、做好沿海发达地区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1、文化是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撑, 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前提。
民族的生存过程实质是民族文化的传承过程, 只要文化尚在, 精神就不会死。楚存三户、亡秦必楚,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可见文化对于我们生活的重要性。历史上许多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争斗, 虽然起因各异, 但最终胜负的结果, 均体现在文化上。如果文化认同战争就会平息, 如果文化不能认同, 战争就会无休止地进行下去, 目前被战争纷扰着的中东, 就是一个很好的现实事例。
2、沿海发达地区经济社会要保持持续繁荣健康和谐发展, 必须建设包容性的社区特色文化。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 当前, 中国社会正处在经济社会加速变革和转型突变阶段。基于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 加上区位优势、先发优势、政策优势和勤劳精神, 使沿海地区的经济先于和快于内地发展, 在发展过程中, 中西部大量的人口向东部沿海地区转移, 经济的大发展、人口的大融合, 势必带来文化的大碰撞。交通的发达, 经济重心的不断迁移, 使人口大迁移、大融合成为现实, 在这个过程中, 迁移大军中的文化的区域民族特色也面临着变革的考验, 面临着思想的大碰撞、观念的大碰撞和文化的大碰撞, 在碰撞中融合, 社会就和谐稳定, 反之社会因文化的差异就会产生思想的断层, 从而影响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向前发展的进程。因此沿海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好坏, 直接关系到发展成果的保存和社会的和谐安宁。
3、建设有特色、具包容的镇街社区文化, 是沿海发达地区实现经济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法宝。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位, 是社会的细胞。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 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 传统的单位管理转变为社会的管理。社区又是接纳和包容一切创业者、建设者的一个基本场所, 所有的成员是社区平等的主体, 认同必须从平等开始。因为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的发展, 人们以多种多样的身份从不同的社会空间进入社区, 也把不同的思想、需求和问题带到了社区, 使社区成为各种社会问题和思想问题比较集中的地方。在此情况下, 社区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沿阵地和社会稳定的基础。因此, 要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必须从建设社区文化入手, 打造社区人共同认同的社区文化, 成为社会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二、当前沿海发达地区社区文化建设的瓶颈分析
总的来看, 沿海发达地区的社区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还是协调同步的, 成绩还是巨大的。绍兴县是全国较发达的沿海地区, 多次进入全国十强县行列, 县政府所在地的柯桥因全国最大的纺织品交易市场——中国轻纺城而显得更加繁华, 全县70万固定人口, 外来人口79万, 超过了本地人口, 柯桥街道更是如此, 在过去几年中, 柯桥街道的社区文化建设也是可圈可点的。目前为止, 街道共有216多支文体队伍, 3000多名文体骨干, 在重大节日和大型活动中始终活跃着社区文体骨干的身影, 街道每年承办的文体节日200余场次, 参与人员10万人。已创建县一级文化社区19个、县二级文化社区8个、县三级文化社区4个、县级先进文化社区8个、市级先进文化社区6个, 省级文化示范社区2个, , 市级文化示范社区1个。
沿海发达地区虽然经济发展较内地早和快, 部量也相对较大, 但要投入的社会事业建设资金也较多, 范围也很广, 其中投入到社区文化建设的硬件设施上的资金也不是很多。柯桥的社区文化建设虽然成绩不小, 但碰到的难题也不少, 这在其他沿海发达地区也同样存在, 主要有:
一是对重要性认识不足, 定位不准。把社区文化建设简单地等同于社区居民的休闲和健身娱乐, 没有予以应有的重视, 对社区文化建设缺乏必要的指导和考核。且在社区文化建设过程职责不够明确。社区文化建设的管理没有明确的管理部门和职责范围, 没有一个较为规范的管理模式。文明办、文化、民政、科技、教育、妇联、老龄办等单位都在介入社区文化建设, 但都是各管一段, 缺乏统一规划和协调。对社区文化建设的评价指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文化建设, 社区内的社会文化资源共享等问题没有相关的政策规定, 造成社区在实际工作中对经费投入及资源的保障方面很难操作。
二是硬件基础设施滞后。目前社区文化阵地面临的是独立使用少, 混合型占多, 且面积分散形。部分社区由于没有独立和大的活动阵地, 一些社团很难在辖区内立足, 其流动性和随意性很大, 社团成员缺少归属感;此外, 现有社区文体场所、设施大都单一, 活动场所不够集中, 大面积活动场所不多, 难以满足文体活动要求, 不能满足群众文化活动的需要, 不利于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 社区成员缺乏认同感, 文化活动没有向更高层次发展。
三是文化经费投入欠大。目前仅靠人民政府投入开展活动是不够的, 有时到所属成员单位“化点缘”, 随着队伍的不断壮大, 活动人员不断增加, 装备费、交通费等逐渐增大, 由于社区经费来源渠道有限, 数额也不多, 需要开展的活动又比较多, 社区文化活动没有专项预算经费, 目前主要靠“上面争一点、财政拨一点、单位赞助一点、社会捐赠一点、自己筹集一点”等多方投入的方法, 很容易断粮。
四是文化活动模式陈旧。目前大多文化活动模式陈旧, 活动层次单一, 仅局限于玩一玩、乐一乐。有一些团队, 其组合的随意性很大, 活动质量一般, 在精品、特色文化打造上还比较乏力, 没有形成一些在区域内叫得响的品牌文化活动, 多数文化活动一般化, 地方特色不突出, 有影响的文艺作品创作还十分欠缺。
五是文化队伍青黄不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新城区建设的开发, 社区人员结构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 居民对基层文化的需求呈多元化的趋势, 但现实中, 社区干部年龄老化、结构失衡、社区文化专干缺乏, 由于基层文化开展工作一般都是社区委员会干部凭借老一套经验或依靠社区中热心社区建设的文艺、体育人才等开展的, 因此, 基层文化活动的形式还比较单一, 略显贫乏, 针对面还不够宽广。
三、关于沿海发达地区社区文化建设的途径探索
建设社区人普遍认同的新社区文化, 这对于融合社区人的思想观念和价值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社区是新的和包容的, 文化必须也是新的和包容的, 要做到这一点, 探索出一条社区文化建设新途径成为社区文化建设的关键。从本人从事社区文化建设的实践看, 以下几种途径比较行之有效:
一是种文化。俗话说, 春种怀粒粟, 秋收万颗籽。庄稼要有好收成, 没有播种是万万不能的。同样文化也需要播种。种文化的实质就是培育文化队伍。目前, 在柯桥街道, 从事社区文化管理的专兼干人员25人, 辖区内单位也配有文化工作负责人及具体工作人员, 我们以此为种子构成了街道社区文化工作的主心骨和中坚力量。在此基础上, 我们更加注重发挥社区居民在文化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柯桥作为县城所在地, 居民素质普遍较高, 特别是离退休人员中, 有许多曾经是活跃在省、市、县的文艺骨干。因此, 街道在文化工作中注重挖掘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 街道积极创造条件, 组建或扶持以退休居民为主体的社区文化团队, 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 促进从行政管理向居民自发的转变。目前街道各社区均组建了文化团体, 涉及歌舞、小品、戏剧、舞蹈、音乐等多个领域, 他们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通俗易懂, 贴近生活, 深受居民喜爱。街道有216支业余文体队伍, 3000余名文体骨干日常活跃在各个社区文化角、文体活动点, 带动了一批又一批的文体爱好者, 无形中成为了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和传播者。
在素质提升上, 一是通过配备专业文艺人员与招收有文艺专长的新生力量有机结合, 经过帮带和岗位培训, 把多才多艺的人才充分利用起来, 充分发挥他们聪明才智。二是对社区工作人员和社区骨干进行培训, 经过培训提高后成为基层文化活动的主力军、带头人。三是巩固、壮大现有基层文化活动团体, 并在此基础上, 充分挖掘企业、单位、学校的文化潜力, 成立青年、少年、企事业单位文体活动组织, 构筑老、中、青、少四梯次, 居民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相结合的全面发展的基层文化活动网络。
二是育酵母。酵母, 真菌的一种, 在适宜的环境和温度下, 会以几何数字膨胀扩散。面包里的酵母很少, 可是, 单凭这一点酵母, 就能把面包发起来。柯桥街道以此原理落实群众文化工作部署, 提出了“发挥酵母作用, 放大示范效应”的新思路, 让“星星之火燎原”已成为街道社区文化建设的又一项创新举措。
柯桥街道瓜渚湖社区居民严金花感慨地说:在过去的一年里, 我在文体活动方面收获非常大, 光是在明珠文化广场的舞台上就表演过10多次, 还作为普通民众到市区、到省城参加各种比赛, 而且得了许多奖项, 实在很难得。旁边的群众也纷纷议论道:记得10多年前, 我们要学腰鼓、木兰拳, 还得跑到绍兴市区去, 那时整个柯桥, 学的人也只有10来个人。更让人难忘的是, 那时的老百姓对文化活动参与的意识和积极性都不高, 看到我们四处奔波参加一些活动, 不但不支持, 还会“唱反调”。但现在则大不相同了, 不少之前不理解的市民, 看到我们如此快乐地参加这些文艺活动, 在羡慕的同时也都积极地参加到了我们的队伍中来了。严金花就是柯桥社区文化建设其中的“一粒酵母”。
三是建区角。柯桥街道根据文化工作实际, 在辖区内的社区中广泛地开展了“社区文化角”创建活动。通过创建, 使古越文化与现代文明得以巧妙地有机结合, 使硬件设施的完善与软件工作的开拓相得益彰, 走出了一条以文化“软实力”推动和谐社区发展的新途径, 并以这一“文化惠民”为载体, 探索出了社区组织与居民自发相结合的社区文化长效管理的新机制。社区文化角做到“有机制、有场地、有设施、有牌子、有队伍、有活动”, 通过建机制、树阵地、抓培训、搞活动, 以“文化沙龙”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在各社区的社区文化角设立了标志性宣传牌, 并结合各自实际制订了全年社区文化角活动计划, 除居民自发到社区文化角开展活动外, 社区还组织发动广大文艺骨干开展各类文化娱乐健身等活动, 如“文明家园你我同行”主题月活动、“迎奥运”社区文化角活动周、“庆国庆”社区文体活动周、广场文艺展示等。10多只文化体育建设项目列入了今年的“惠民工程”建设, 投入达200多万元。通过创建“社区文化角”, 当年又新组建起了17支文艺队伍, 使全街道文艺队伍达到177支, 文艺骨干达到了2300多名。
3.镇社区学校暑期工作总结 篇三
镇社区学校暑期工作总结
闵行区吴泾镇永南暑期学校在吴泾镇社区学校302室开展暑期工作回顾,会上永南社区社会工作师总结了今年的暑期工作,并通过PPT照片展示,激励社区青少年参与社区活动的.热情,青少年们纷纷举手这个活动我参加了,这个活动我的表现比较出色。教育引导青少年要学习电脑知识,科学上网,丰富多彩的暑期生活,通过网络论坛得以延续。,活动有:1、庆贺建dang90周年书画展。2、建dang90周年学习”七一"精神。3、食品安全讲座。4、永南小区手工艺品班。5、安全讲座。6、大手牵小手星火永相传。7、全民健身日,乒乓动起来8、科学了解与应对核危机。通过暑期一系列活动,培养了社区青少年的动手动脑能力,培养了团结互助的精神,走出了家庭,培养了合作精神。2011年8月22日
4.袁桥镇社区教育中心工作小结 篇四
一、认真制定计划,确定发展思路。
2010年,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我镇顺利通过省级社区教育示范镇的验收。一切归零,面对新形势,新问题,学校如何发挥示范作用,如何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学校全体人员经过充分酝酿,确定了发展方向:进一步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加强企业职工培训、推进“百、千、万”工程、积极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开展工作、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注重自身发展、弘扬乒乓文化、创建具有本镇特色的社区教育新格局,为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完成学校搬迁
今年初,镇政府决定将原来的阵地搬迁至文体中心,学校全体人员经过近半个月的时间完成了任务,环境的布臵、资料的收整等一切井井有条,得到了领导的肯定。
三、积极开展各项培训 1.企业职工培训256人次。2.发放科技小报4期。3.开展科技讲座8次。4.广播讲座(种植培训)3次。
四、开展各项活动 1.配合政府组织袁桥镇首届文化艺术节,获得圆满成功。
2.组织教工乒乓球选拔赛,参加如皋市迎“五一”教工乒乓球赛,男队获得团体第二名,女队获得团体第三名。
3.组织少儿乒乓球队训练,参加南通市少儿乒乓球赛获得团体第五名的好成绩。
4.组织开展“送戏下乡”活动,演出两场,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得到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五、走访社区,了解各社区资源配臵、使用情况。1.了解农家书屋图书的配臵、借阅情况。
2.了解各社区服务站的网络建设状况以及使用状况。3.了解各社区的阵地建设。
以上是我们做的一些工作,不当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如皋市袁桥镇社区教育中心
5.镇社区工作计划 篇五
一、准确掌握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的具体情况,制定戒毒计划,与社区戒毒人员签订社区戒毒(康复)协议,并督促其履行协议,履行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流程的相关职责。
二、帮助社区戒毒(康复)人员修复家庭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三、按规定上门家访或通知社区戒毒(康复)人员谈心,了解他的思想、生活、交友等情况,掌握他的行踪,完善工作台帐。
四、定期或不定期通知戒毒(康复)人员到指定的地点接受尿检。
五、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法制、禁毒宣传教育,并开展知识心理辅导,帮助社区戒毒(康复)人员戒除对毒品心理依赖,提高识毒、拒毒、抗毒能力。
六、为社区戒毒(康复)人员提供戒毒治疗服务机构的信息,提供法律援助。
七、协助有关部门,对社区戒毒(康复)协议时,应当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并发出告诫书。
八、社区戒毒(康复)人员违反社区戒毒(康复)协议时,应当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并发出告诫书;戒毒人员严重违反社区戒毒协议或者在社区戒毒期间又有吸毒行为,应当向公安机关报告。对需要变更戒毒(康复)地点的,在24小时内向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报告。
6.镇社区工作计划 篇六
一、社会管理、农村社区之理论解读
奥马罗夫指出, “社会管理是管理主体通过影响社会系统以实现系统面临的目标和任务”, “要处理社会系统运动特征的信息, 适度组织和协调人们的活动”。[3]社会管理需要以社会组织作为中介和渠道, 为避免出现社会原子化而将个体组织起来的微观组织单元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决定社会管理的成败。社区因其是国家与居民活动和社会福利递送的基本界面、拥有组织资源和人力资源等丰富社会资源被视为个体组织化的微观基础。[4]
早在1887年, 德国社会学家腾尼斯就将社区界定为“由自由意志占支配地位的联合体”的社会共同体。[5]后来国内外学者对社区进行了大量研究, 但对社区的概念和核心内涵持有分歧, 未能达成一致, 不过对社区所包含的基本要素却有共识, 一般认为, “地域”、“人”、“社会关系”和“社区认同感”是社区的四大基本要素。[6]
弗兰克·法林顿于1915年提出“社区发展”这一概念, 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于20世纪50年代将社区发展、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联系起来, 指出社区发展的核心内容是在社会动态和变迁的过程中, 帮弱减贫、提供社会服务等。[7]社区发展的最终目标是通过社区居民和社区团体的参与和互助, 提高社区居民福利和生活质量。[8]大多数发达国家于20世纪60年代后提倡社区发展以图探寻解决社会问题之道。目前有100多个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倡导执行社区发展, 可以说, 社区发展俨然已成世界性的运动。[9]斯托克指出, 地方社区建设成为地方政府改革的重点乃是大势所趋。[10]实践的蓬勃发展引发理论界的进一步思考, 西方理论界于20世纪末从协作治理和后现代的理论视角考察社区发展, 发现社区发展的核心在于打造社区组织、建设社区文化和培养社区能力。
社区发展是通向“社区治理”的有效途径, 也是通向社会管理乃至国家善治的有效途径。Clarke和Newman认为, 更多地开发社区资源、挖掘社区潜在能力、提升社区能力, 是提升社会管理水平的途径之一。[11]国家民政部社区建设司司长詹成付也指出, 越来越多的社会矛盾和社会事务、越来越多的居民生产生活需求和社会需求汇聚到社区, 社区承载着诸多社会管理功能, 因而需加强社区发展和整合机制。[12]社区发展应是居民共同体的公民治理, 社区居民是社区发展的主体, 他们决定社区公共服务的类型及其运营方式, 社区管理者只是提供支持和服务。[13]正如戴维·奥斯本和特德·盖布勒所言, 政府改革的一个原则就是政府授权于社区, 所有权从政府向社区转移, 这才能使社区发展的各项措施真正起作用。[14]
农村社区又称农村共同体, 是指“农村一定地域范围内具有相同价值取向和文化传统的人们所组成的社区共同体”。[15]在我国, 农村社区具有“广阔的地域, 居民聚集程度不高, 以村或镇为活动中心, 以从事农业活动为主”等特征。[16]农村社区作为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矛盾在基层化解的制度和组织基础, 其进度和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社区发展情况。
二、农村社区发展蕴含的现实困境
农村社区发展及其政策是由多元社会主体共同参与而构成的政策网络。在农村社区治理中, 村委会、居委会及其他社会组织和村民是政策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然而, 农村社区微观自治主体和自治效果却存在诸多问题。
1.村民有效参与不足
亨廷顿指出, “农村民众开始介入国家政治是政治参与扩大的一个主要转折点”。[1]村民参与农村社区事务的程度, 反映了农村社区内在自我整合度及村民对社区发展的心理认同度。在农村社区发展领域中, 农村居民参与农村社区发展的关键在于他们能自主参与社区事务的决策、实施、监督和评估, 达到有效维护自身权益的目的。农村社区发展规划、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基本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来决策, 因此, 考察村民参与村民会议及监督村干部的程度便可知其参与农村社区发展的程度。本次调查就籍此来考察村民参与农村社区发展状况, 并通过李克特五点式量表来进行, 调查表中所设的项目主要是村民对“如果召开村民会议议事, 我会积极参加”、“如果参加村民议会议事, 我会提出意见和建议”、“我在村民会议上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被采纳”、“我非常清楚我们社区的发展规划”等说法的认同度。使用五点法即“很不同意、不太同意、无所谓、比较同意、非常同意” 作为选项。
如表1所示, 对于“如果召开村民会议议事, 我会积极参加”, 选择“比较同意”或“非常同意”可视为他们肯定会参加, 70.5%的被调查者会参加村民会议。对于“如果参加村民会议议事, 我会提出意见和建议”, 67.1%的被调查者表示他们将在村民会议上表达自己的意愿和看法。这说明村民参与社区事务和社区公共政策的诉求异常强烈。然而, 对于“我在村民会议上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被采纳”, 只有3.6%的被调查者表示非常同意、7.1%表示比较同意, 两者合计为10.7%。这表明村民对自身参与决策的影响评价度低。对于“我觉得有必要监督村干部”, 比较同意和非常同意者占比之和达89.8%, 而几乎没有村民认为村干部不需要监督。但对于“我会监督村干部并敢于提意见”, 比较同意者和非常同意者所占比例之和为13.7%, 该比例处于非常低的水平。这说明村民意识到监督村干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但基于原子化的个人却不敢或不会直接监督村干部。当前农村发生的诸多群体性事件暴露出的社会矛盾和冲突, 充分凸显了我国农村社区惯有的以政府为主导的村民参与不足的治理方式的缺陷。
2.农村社区民间组织缺乏
社会管理既包括政府机制也包括非政府机制。社会管理的核心主体是政府, 但还需其他主体的积极参与。而社区管理的多元性离不开社区民间组织的参与。社区民间组织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满足社会成员的愿望和利益要求, 有助于增进社会容忍度进而有利于化解社会各种矛盾和冲突, 在社会管理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欧洲, 一个明显的趋势是社区民间组织参与社区建设的持续扩大。[17]不仅如此, 国外社区还十分重视社区居民的自组织能力建设, 鼓励社区居民建立富有影响力的各种社区民间组织, 动员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治理。[18]农村社区民间组织具有微型性和草根性特征, 能够非常灵敏地发现村民的需求信号, 并能迅速予以回应, 在化解村民不满和矛盾方面具有优势, 又能够为村民提供交往互动的组织平台, 是农村社会管理的重要主体。本次调查也考察了农村社区民间组织状况。调查通过“社区有类似‘老年协会’的组织吗?”、“社区有‘舞蹈队’或‘老年文艺表演队’等组织吗?”、“社区有类似‘花木协会’或‘养鱼协会’之类的组织吗?”、“社区有志愿活动组织吗?”等问题来进行。选项为“有”和“没有”两项。
如表2所示, 认为社区没有类似“老年协会”的组织、没有类似“花木协会”“养鱼协会”之类的组织、没有志愿活动组织的村民分别占97.4%、92.6%和96.3%。这说明农村社区缺乏公益服务类组织、专业性农民组织和志愿组织。31.1%的村民认为社区有“舞蹈队”、“老年文艺表演队”等组织, 这说明农村社区仅拥有少量的社区文体活动类组织。由此笔者认为, 农村社区民间组织缺乏, 将不利于排解村民怨气、释放社会压力、不利于社会安定, 亦增加了农村社会管理的难度。
3.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供给低效
寻求个体需求的满足是个体有组织生活的主要目的, 因而社区凝聚力形成的重要途径是满足社区全体成员的公共需求。随着现代化的推进, 农民的需求渐趋丰富和多元, 农民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也日益迫切。农村社会管理的最终目的也在于为农民提供公共服务。大多数公共服务的绩效都很难用投入产出来准确衡量, 因此, 衡量公共服务质量好坏的标准往往是公民的满意度。笔者亦通过调查村民对农村公共服务满意度来测度政府的公共服务供给质量。本次调查运用了5点法的“满意量表”, 选取了基础设施、义务教育、医疗卫生、养老保险、最低保障、金融信贷、培训就业、环境整治、文体娱乐、社会治安、村务管理、农技信息等12项对农民生产生活有重要影响的公共服务作为考察指标。
统计显示, 村民对目前农村公共服务的总体满意率 (包括“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 为29.3%, 不满意率 (包括“不满意”和“很不满意”) 为15.4%。具体而言, 村民对环境整治、基础设施、最低保障、文体娱乐和社会治安的满意度较高, 满意率分别为84.7%、79.2%、74.9%、73.5%和73.2%;但对义务教育、金融信贷、医疗卫生、村务管理、养老保险和培训就业的满意度很低, 满意率分别为22.3%、29.8%、30.7%、33.7%、42.3%和48.6% (如表3所示) 。调查显示, 尽管近年来提倡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大力推进农村公共服务建设, 但相对于村民的旺盛需求, 供给不足、效率低下是农村各项公共服务普遍存在的问题, 这必然导致农民满意率偏低。农民对农村公共服务满意度不高, 对公共服务的需求未得到有效满足, 这将形成对现实的不满情绪, 不利于形成有序的社会管理局面。
三、农村社区网络化发展模式是农村社区发展的路径选择
“政府管理社会和公共事务的功能转变, 由控制甚至直接干预转向掌舵、冲突协调和促进社会资源整合。”[19]由此可知, 社会管理创新的动力原点就在于政府改革, 而治理型政府是其改革的方向。治理型政府以创造多元平等、互动参与、协同合作的公共价值为使命, 建构起与其他众多的社会主体的多元互动、协同合作的伙伴关系, 这是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逻辑起点。就此而言, 农村社区发展应建构村委会、居委会、社区民间组织、私营企业和农村居民等多元主体平等参与、协同合作的网络化发展模式。
1.农村社区网络化发展模式的核心特征在于村民直接参与社区生活
村民直接参与农村社区公共事务, 是村民自治的内在要求。唯有村民直接参与, 才能真正有效提供满足村民需求的大多数公共利益。而促进村民有效参与, 一是应建立村民稳定的利益表达机制。参与的制度化是保障村民有效参与的重要条件, 需要构建农村社区公共事务的多元主体平等协商机制, 农村社会成员在协商中享有平等权利。尤其是应建立农村社区内部制度化的参与渠道, 村民具有表达自身利益的有效渠道, 进而才能调动村民参与的积极性。二是应培育农民的公民意识, 提高村民参与能力。阿马蒂亚·森认为, 贫困不仅是收入低下, 更应将其视为对基本可行能力的剥夺。[20]参与能力贫困也是农民能力贫困的重要组成内容。在中国, 农民存在惯性的畏惧心理, 极度缺乏现代公民意识, 这就限制了他们的政策参与意识和参与行为。通过学校教育、网络和通讯类新媒体等方式的宣传逐步培养村民, 使其具有一定的相关知识、参与技术能力、参与意识和参与文化, 实现村民自觉参与社区事务, 最终使参与成为村民内心的自然诉求。三是基层政府工作人员应树立公民社会理念。就目前而言, 部分基层政府工作人员仍缺乏公民社会理念, 总是习惯于自上而下的内部控制, 习惯于采用行政强力对农村居民和各种农村社区社会组织进行管制。农村居民有效参与社区生活有赖于乡镇政府工作人员改变过去出于体制惯性将村民视为被治理对象的理念, 而应树立将村民视为合作对象的公民社会新理念。
2.农村社区网络化发展模式的要点在于社区民间组织参与农村社区生活
多元主体平等、合作的农村社区网络化管理模式不仅表现为村民参与, 还表现为农村社区内外的多元主体参与。多样化的农村社区民间组织可以为村民提供沟通交流的场所、提供社区服务, 而沟通将增强村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以及村民之间的紧密联系。基于公民参与、志愿精神产生的农村社区民间组织, 可形塑出一个联接从个体公民到社区、以其成员的情感依存与团结为依据的社会合作治理网络。然而, 正如福山所言, 社会秩序是不可能通过个人和社区单独的相互作用得以简单重建的, 社会秩序的重建需要公共政策的支撑。[21]藉此, 农村社区民间组织的茁壮成长需得到政府的扶持鼓励。政府要营造农村社区民间组织发展的良好环境, 扩大农村利益代表型组织的空间, 挖掘并推广成熟的农村社区民间组织运作模式, 大力发展农村志愿者队伍, 积极引导和激发农村社区民间组织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 以扶持农村社区民间组织的成长。
3.农村社区网络化发展模式的实质是为农村社区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7.勐省镇社区矫正工作实施方案. 篇七
为确保我镇社区矫正工作顺利开展,提高社区矫正工作质量,根据《沧源县社区矫正工作实施方案》和省、市社区矫正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结合勐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具体步骤和时间
从2009年2月起,全镇各村组和所辖社区全部列入社区矫区范围,具体分为三个阶段推进。
(一准备阶段(2009年2月2日—3月20日
成立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明确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和社区矫正工作会议,安排社区矫正工作。
(二启动阶段(2009年3月21日—4月30日
建立社区矫正工作组织机构,落实工作人员,制定工作流程和工作制度,完成对社区矫正对象的前期摸排、名册建立、实施方案拟定等准备工作,完善相关资料并开展必要的宣传活动。
(三实施阶段(2009年5月1日开始
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制定工作计划、培训社区矫正工作队伍,建立矫正对象个人档案和相关台账,全面实施社区矫正工作。
二社区矫正适用范围。
社区矫正适用范围是户籍地和经常居住地在本镇;或者户籍地不在本镇,本人及家庭成员在本镇定居,且长期在本镇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下列五种罪犯:(一被叛处管制的;
(二被宣告缓刑的;(三被暂予监外执行的;(四被裁定假释的;(五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
三、社区矫正任务
(一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刑罚正确 实施;(二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思想和法制教育、文化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使他们成为守法公民;(三对社区矫正对象在就学、就业、生活和心理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提供帮助,促使他们适应社会生活。
四、社区矫正组织领导
社区矫正工作坚持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综治维稳委牵头,司法行政部门具体组织实施,人民法院、派出所分工负责、密切配合,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单位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原则。
(一成立了由党委副书记梅继红任组长,副镇长杨元昊,司法所长杨光清,派出所所长肖卫红任副组长,人民法院、派出所、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以及工会、共
青团、妇联等单位参加的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本辖区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组织领导。
(二下设办公室在勐省司法所,公安派出所以及相关单位参加的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指导本辖区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由司法所承担。
(三各级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履行下列职责:
1、贯彻落实上级部门关于社区矫正工作的方针政策;
2、审议批准社区矫正发展规划、工作计划;
3、定期听取社区矫正工作汇报,协调处理重大问题;
4、监督、检查成员单位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情况,督促成员单位依法履行职责。
五、社区矫正成员单位职责分工
各级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应当依照职能,履行下列职责:(一司法所具体组织职能部门和社区力量开展社区矫
正工作,做好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督考察,组织协调对社区矫正对象的教育、帮助工作。
(二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对刑事被告人、罪犯适用管制、缓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等非监禁刑和非监禁刑罚措施,依法对社区矫正对象适用减刑,假释,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撤销假释或暂予监外执行、收监执行等司法奖惩措施。
对于可能适用社区矫正的案件,人民法院一般应当委托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开展审前调查。
(三派出所应当配合司法行政部门依法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督考察;对违反监督考察规定的社区矫正对象,根据司法行政部门的建议及时依法处理。对因处臵
不当造成社区矫正对象重新违法犯罪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监督考察的情况要定期向人民检察院通报。
(四民政部门应当将社区矫正纳入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之中,指导村(居民自治组织参与社区矫正,对符合低保条件的社区矫正对象给予低保救助,为家庭困难的社区矫正对象提供临时救助和生活帮扶。
(五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当依托公共职业介绍、就业培训机构,为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社区矫正对象提供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进行创业帮扶,积极争取就业机会。
(六工会应当推动企业建立社区矫正教育培训基地,协助司法行政部门定期开展集中教育活动。
(七共青团应当协助司法行政部门实施社区矫正,定期组织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开展法制、心理健康等专项集中教育活动,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八妇联应当参与对女性社区矫正对象的教育矫正工作,定期组织女性社区矫正对象专项集中教育活动,帮助她们解决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对违反社区矫正工作规定,成员单位因履职不当,造成社区矫正对象脱管、漏管引发重新犯罪造成影响的,追究成员单位领导和当事人责任。
六、社区矫正工作队伍
社区矫正工作队伍包括社区矫正执法人员、社区矫正专职工作者和社区矫正志愿者。
(一从事社区矫正工作的司法行政部门工作人员、公安派出所民警为“社区矫正执法人员”。
社区矫正执法人员应当遵守社区矫正规章制度,认真履行职责。
社区矫正执法人员违反工作规定或工作纪律的,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二经公开招聘,专门协助社区矫正执法人员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监督管理、教育疏导、生活救助等日常事务性管理的专职人员为“社区矫正专职工作者”。
社区矫正专职工作者应当在司法所领导下,按照相关规定履行工作职责。社区矫正专职工作者违反工作规定或工作纪律的,应当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三热心社区矫正工作,有一定的法律政策水平和专业知识,并经司法行政部门和志愿者组织登记,自愿无偿协助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人员为“社区矫正志愿者”。
社区矫正志愿者应当在司法所指导下,按照志愿者服务相关规定从事社区矫正工作。
七、社区矫正工作内容
(一按照我国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管理和监督。(二要通过组织社区矫正对象的学习、教育活动,对他们进行法律法规、道德规范、政策形势、行为规范教育。
(三要根据矫正对象的身体、技能状况,安排一定时间的社区公益劳动,增强矫正对象的社会责任感。
(四要对矫正对象进行心理矫正,根据矫正对象的情况,结合犯罪原因、心理类型、现实表现等,进行心理咨询引导,矫正其不良心理和行为。
八、社区矫正工作职责
社区矫正工作者要履行以下工作职责:(一贯彻执行有关社区矫正工作的规定。(二接收矫正对象,办理衔接手续。
(三制定教育矫正方案。
(四对矫正对象实施日常管理,负责实施对矫正对象的认罪、守法、劳动、学习等情况的具体考核工作。
(五承办对矫正对象的考核评议事宜,依照规定做好矫正对象行政奖惩、司法奖惩的材料整理工作。
(六组织指导社会自愿者对矫正对象开展教育矫正工作,适时开展社会帮教活动。
(七组织开展对矫正对象的法制教育活动,增强其法制意识。
(八协调有关部门对矫正对象开展针对性的技能培训,为其就业、生活提供指导、帮助。
(九组织开展对矫正对象的心理咨询和心理矫治活动,提高教育矫正的实效。(十组织落实矫正对象的公益劳动,增强其社会责任意识和悔罪改过意识。(十一开展调查研究,收集整理社区矫正工作个案。
(十一加强与社会自愿者及其他社区矫正力量的协调与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努力为社区矫正工作服务。
(十二完成上级社区矫正机构布臵的相关工作任务。(十三依法履行其他工作职责。
九、社区矫正工作纪律
(一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党的政策,对社区矫正对象实施监督管理、教育矫正,自觉接受社会和人民群众的监督。
(二严格履行法定职责,恪尽职守。遇有特殊情况、问题或重大事宜,要及时上报,不得瞒报、迟报;对矫正对象提出、反映的问题要及时解答和处理,不得推诿、懈怠。
(三提高执法意识,公正、严格执法。不得有下列行为:
1、滥用职权,弄虚作假;
2、隐瞒案情,包庇纵容矫正对象违法犯罪;
3、刑讯逼供、体罚、虐待矫正对象;
4、玩忽职守,泄露社区矫正工作秘密;
5、其他违法行为。
(四依法保障矫正对象的基本权利。不得有下列行为:
1、非法侵害矫正对象身体;
2、侮辱矫正对象的人格;
3、非法剥夺矫正对象的人身自由;
4、非法搜查矫正对象的身体、物品或住所;
5、利用公益劳动实施变相体罚;
6、殴打或者纵容他人殴打矫正对象;
7、其他违法行为。
(五坚持原则、廉洁自律。不得有下列行为:
1、用矫正对象从事营利性的活动或者牟取其他私利;
2、向矫正对象及其亲属索取财物,谋取私利;
3、收受矫正对象及其亲属的贿赂和馈赠;
4、非法将矫正对象的监管权交予他人行使;
5、其它违法行为。
十、社区矫正执行
(一矫正工作机构收到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决定或监狱管理机关、公安机关的决定后,应在3日内将矫正对象相关材料移送实际执行地的乡镇(街道司法所,并指导、帮助矫正工作机构针对矫正对象的具体情况制定矫正方案,建立监督考察小组,落实日常监督考察措施。
(二司法所为矫正对象办理登记手续的同时进行谈话,告知其权利、义务,宣布社区矫正执行中的学习、教育、管理、劳动、奖惩等各项规定,并发放《社区矫正告知书》。
(三司法所要为矫正对象建立档案,与有监管能力的矫正对象近亲属或其原工作单位、村(居委会等签定矫正协议。
(四司法所通过以下方式对矫正对象实施矫正:
1、组织有劳动能力的矫正对象参加社区公益劳动。社区公益劳动项目由社区矫正工作机构按符合公共利益、矫正对象力所能及、可操作性强、便于监督检查的原则设臵。
2、组织矫正对象参加学习、教育活动。内容包括政策形势、法律法规、道德规范、劳动技能、行为要求等,可以采取个别教育、集体教育、培训、实践活动等形式。
3、结合矫正对象的犯罪原因、心理类型、现实表现等制定心理矫正方案,进行心理咨询引导,矫正其不良心理和行为。
4、矫正对象有劳动能力的,应当参加社会生产劳动。有能力自谋职业的,可以自谋职业;对无能力自谋职业且有就业愿望的矫正对象,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应提供培训机会并指导就业。
5、家庭经济困难的矫正对象,可以向民政部门申请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乡镇(街道社区矫正办公室应向民政部门提供有关情况,经民政部门审核符合条件的,可以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或一次性救济。
(五社区矫正工作机构按月将新增矫正对象的名单、基本情况,按季将矫正对象考核情况送检察机关监所检察部门,接受检察监督。
十一、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督管理(一社区矫正对象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1、按时到户籍地(经常居住地司法所报到;
2、遵守法律、法规,服从监督管理;
3、参加学习、教育和公益劳动:
4、定期报告自己的思想、活动情况;
5、遵守其他监督管理规定。
(二被判处管制的社区矫正对象,除遵守上述规定外,未经批准,不得行使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
(三被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对象,除遵守上规定外,还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1、在指定的医院接受治疗;
2、确因治疗、护理的特殊要求,需要转院的,应当报告司法所,并经县(市、区司法行政部门批准;
3、进行治疗以外的社会活动的,应当报告司法所,并经县(市、区司法行政部门批准。
(四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社区矫正对象,除遵守上述规定外,不得行使下列权利: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
3、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
4、担任公司、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
(五社区矫正对象的活动范围是户籍地(经常居住地设区的市的城区、县(市。社区矫正对象有就业、经商、就学、就医、探亲等正当理由需要离开户籍地(经常居住地的,由司法所报县(市、区司法行政部门批准。
社区矫正对象返回户籍地(经常居住地的,应当立即向司法所报告并销假。(六社区矫正对象经批准离开户籍地(经常居住地不满6个月的,由户籍地(经常居住地司法所管理,暂住地司法所应当协助、配合。
社区矫正对象经批准离开户籍地(经常居住地6个月以
上、未导致经常居住地变更的,户籍地(经常居住地县(市、区司法行政部门可以委托暂住地县(市、区司法行政部门管理。
(七社区矫正对象因迁居变更户籍地或经常居住地的,原属司法所报公安派出所同意,经县(市、区司法行政部门批准,及时办理交接手续,由迁入地司法所进行监督管理。
(八司法所应当在社区矫正对象报到登记后,确定监督人,组成监督考察小组,制定和落实监督管理措施。
(九司法所应当分析社区矫正对象的犯罪类型、危险程度、性格特点、矫正难度等情况,制定分类监督管理方案。对于受到奖励或行政惩戒的社区矫正对象,可以在符合本办法规定的情况下,分别从宽、从严实施监督管理措施。
(十司法所应当定期走访社区矫正对象家庭、单位和村(居委会,掌握社区矫正对象的思想动态、现实表现等情况。
十二、社区矫正工作程序(一入矫教育:
1、入矫教育在矫正对象办理登记手续后进行。
2、入矫教育可以采用集体教育方式,也可以采用单独教育方式。
3、入矫教育以社区矫正权利义务为教育内容。
4、司法所应当在入矫教育时向矫正对象宣布在社区矫正期间享有的权利和应当履行的义务。
矫正对象享有下列权利:(1人格不受侮辱;(2人身安全和合法财产不受侵犯;(3享有辩护、申诉、控告、检举以及其他未被依法剥夺限制的权利。矫正对象必须履行下列义务:(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管理规定;
(2积极参加学习、教育和公益劳动;(3定期向司法所和监督考察小组报告自己的思想、活动情况;(4迁居或离开所居住区域时必须经司法行政机关和公安机关批准;(5服从监督管理。
被决定保外就医的罪犯,在接受社区矫正期间,同时应当履行下列规定:(1在指定的医院接受治疗;(2确因治疗需要,需要转院或者离开所居住区域的,应当经司法行政机关和公安机关批准;(3治疗疾病以外的社会活动应当经司法行政机关和公安机关批准。(二个案矫正
1、司法所应当在矫正对象报到后针对其思想动态、危险程度、恶性程度、矫正难度进行分析评估,研究制定矫正个案,落实矫正责任人。
矫正责任人由社区矫正工作者担任。矫正责任人负责起草并落实矫正个案。
2、矫正责任人应当掌握矫正对象下列情况:(1姓名、性别、年龄、籍贯;(2简历、主要犯罪事实和所判刑期;(3家庭情况和主要社会关系;(4认罪态度、在监狱或看守所的改造表现、矫正期间的现实表现。
3、社区矫正工作者对所管理的矫正对象,每月至少安排一次个别谈话教育。
4、矫正对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社区矫正工作者应当对其进行个别谈话教育:(1矫正地点变更;(2受到奖励或惩处;(3请假前后;(4家庭出现变故时;(5与他人发生重大纠纷时;(6主动要求谈话时;(7其他需要进行个别谈话教育的情形。
5、社区矫正工作者对矫正对象的谈话教育,应当认真做好记录,并根据矫正对象的思想状况和动态,及时修订矫正个案,采取有针对性的个别教育措施。
6、司法所应当每月对矫正对象思想动态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情况,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
7、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鼓励和支持社会志愿者参与个案矫正,共同做好个案矫正工作。
(三思想文化教育
1、矫正对象应当接受司法所组织的思想教育。思想教育包括以下内容:(1认罪悔罪教育;(2法律常识教育;(3公民道德教育;
(4时事政治教育。
2、司法所每月对矫正对象至少进行一次思想教育。思想教育可以进行集中教育,也可以进行分类教育。
3、思想教育教员可以是社区矫正工作者,也可以是社区矫正志愿者,或者是聘请的其他符合条件的人员。
4、矫正对象未成年且没有完成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内容的,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协调相关部门并督促其法定监护人,帮助矫正对象完成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内容。
5、司法行政机关应当积极利用社会资源,建立爱国主义教育、法律教育、技术教育等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四公益劳动
1、有劳动能力的社区矫正对象应当参加公益劳动。
2、公益劳动应当坚持符合公共利益、矫正对象力所能及、可操作、便于监督检查的原则。公益劳动不得安排高危作业。
3、公益劳动内容为无偿参加非营利性机构、社团的服务活动或者社会(社区公共服务,具体项目由矫正对象所在地司法所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设臵。
4、县(市、区司法局、乡镇(街道司法所可以建立公益劳动基地。
5、司法所应当与公益劳动基地签定公益劳动协议,并在每个基地确定一名联络员负责对矫正对象公益劳动情况进行记载考核。
6、社区矫正对象参加公益劳动的时间每月不得少于12小时。
7、公益劳动可以由司法所组织集中进行,也可以矫正对象自行前往公益劳动地点劳动。
(五心理矫正
1、区(市司法局、乡镇(街道司法所应当开展对矫正对象的心理矫正工作。心理矫正工作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测验、心理咨询和心理疾病治疗。
2、心理矫正工作可以聘请社会心理专家、心理医生承担。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培养心理矫正专业工作人员。
3、对矫正对象应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心理健康 知识,提供心理咨询服务,解答矫正对象提出的心理问题。
4、对分析评估或矫正过程中有严重心理问题的矫正对 象,应当进行心理测验,建立心理档案。
5、对有心理疾病的矫正对象,应当安排实施治疗。
6、从事社区心理矫正的工作人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1)取得心理咨询员、心理咨询师、高级心理咨询师 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之一;(2)具有良好的品行和职业道德;(3)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
(六)解矫教育
1、司法所应当对在2个月以内矫正期满的矫正对象分 批集中进行解矫教育。
2、解矫教育内容应当包括形势、政策、前途、遵纪守 法教育。对暂予监外执行期满,即将收监执行的对象,重点进行 认罪服法为主的思想教育。
3、司法所应当在矫正对象矫正期满前1个月,指导矫 正对象进行自我总结,填写《社区矫正期满鉴定表》。
4、司法所应当根据矫正对象在矫正期间的考核情况、奖惩情况、心理测验情况,对其矫正效果进行综合评估。评 估结果填入《社区矫正期满鉴定表》。16
5、司法所应当对矫正对象解矫后的情况进行了解,评 估社区矫正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总结推广社区矫正教育 工作经验,不断提高社区矫正教育工作质量。
6、司法所应建立工作台帐,对社区矫正教育作工予以 记载备查。
十三、矫正对象档案管理
(一)司法所应当在矫正对象被决定执行社区矫正之日 起建立矫正档案,一人一档。矫正对象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管制、缓刑、单处剥夺政治权利人员的判决(裁定)书、起诉书副本、结案登记表、执行通知书; 假释人员的原判法律文书、假释裁定书、罪犯出监鉴定 表; 暂予监外执行人员判决(裁定)书、起诉书副本、结案 登记表、执行通知书、暂予监外执行审批表、具
保书; 附加剥夺政治权利人员原判法律文书、出监鉴定表;
2、假释、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监狱保外就医人员在监 狱服刑期间接受教育改造的相关材料、奖惩情况、心理档案; 矫正对象登记表;
3、矫正对象社区矫正情况月汇报;
4、矫正对象接受社区矫正保证书、帮教协议;
5、矫正对象外出请假申请审批表;
6、矫正方案; 17
7、社区矫正情况记录簿,其中包括学习教育记载、公 益劳动记载、心理矫正记载、谈话记录等;
8、矫正对象考察表、评审鉴定表;
9、矫正对象奖惩审批表及相关材料;
10、社区矫正期满鉴定表;
11、解除管制通知书、假释考验期满证明书、恢复政治 权利证明书、缓刑期满证明书;
12、其他应该归档的重要材料。矫正对象死亡,死亡证明、法医鉴定等有关材料应当归 档。
(二)矫正对象档案由司法所专人管理。
(三)矫正对象矫正地址变更时,档案应随社区矫正对 象移交变更地的司法所。矫正对象重新犯罪、收监执行的,档案应移交给侦察、监狱机关。档案移交双方均应做好交接 登记手续。
(四)外调人员查阅档案,凭区(市)以上政府或政法 机关外调介绍信,经区(市)司法局批准,在指定地点阅卷,并填写《社区矫正对象档案借阅登记表》备查。无关人员一 律不得查阅矫正对象档案。不得用电话查询档案。
(五)矫正对象档案管理,应当遵守档案管理的一般要 求,具备保密、防遗失、防潮、防虫、防霉等基本保管条件。
(六)矫正对象档案输入计算机的,计算机不得直接或 间接与国际互联网或其他网络连接。
(七)矫正对象档案应使用 70 克 A4 纸。18 矫正对象解除社区矫正后,档案交矫正对象期满时所在 县(市、区)司法局统一保管。
十四、社区矫正工作监督
(一)社区矫正工作接受人民检察院的监督,社区矫正 工作机构应当为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工作提供便利,加强与 检察机关沟通、联系和相互配合。
(二)纪检监察部门发现有关单位或者社区矫正工作人 员疏于职责造成严重后果,或者违反规定侵犯社区矫正对象 合法权益的,可以建议有关部门或者按照有关规定给予直接 责任人行政或纪律处分,也可以建议司法机关追究相关责任 人的刑事责任。
(三)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和 人民群众发现有关单位或者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疏于职责造 成严重后
果,或者违反规定侵犯社区矫正对象合法权益的,可以向有关部门反映、举报。
8.镇社区文化体育活动中心工作汇报 篇八
(2011年10月25日)
近年来,镇社区文化体育服务中心在镇党委、镇政府的领导下,秉承“以人为本、惠及百姓”和“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服务理念,坚持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和公益性为主的服务原则,以上海举办世博会、庆祝建党90周年系列活动为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加快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在创新上求突破、在特色上出精品、在工作上求实效,为的新一轮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一、领导重视,组织健全,公益性文化设施日趋完备 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镇把社区文化作为民心和民生工程狠抓落实,以人为本,从机制、组织、财力、设施上加以完善,不断增强中心的服务性、公益性和先进文化的引导性。
领导重视、组织健全。针对全镇性宣传文化工作的开展,镇领导班子定期进行专题研讨,主要领导挂帅,镇党委宣传委员具体分管,镇文体中心、社区办、工青妇、基层党组织等职能部门和团队组织共同参与,结合教育和党建各项工作的开展,形成了自上而下、层次分明的管理网络,确保了社区文化的有序开展。每逢重大节庆、主题宣传大型文艺活动和展示,各级领导都亲临现场,指导活动开展。
专款专用、专款明用。在经费方面,建立公共财政投入机制,保障群文活动和文化中心正常运行。2010年新闻宣传、文体活动、图书馆等专项经费达800万元,为群众文化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经费保障。为确保财务透明,一是由镇纪委牵头,成立各基层小纪委共同参与的专项资金检查小组,确保资金“下的来、理得清、花得实”;二是镇社区文体活动中心,成立由中心主任任组长的专项经费管理小组,加强对使用经费的管理,定期公示财务运行情况,做到专款明用。
文化设施,惠及民众。新建成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融合文化、教育、科技、体育等25项多功能设施,成为地区百姓的家园、乐园和学园,使居民出家门步行15分钟就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公益性文化活动。镇基层文化服务网络建设积极推进。有线电视实现了村村通,文化活动室、图书室、室外活动广场,建成率、使用率达100%。
二、加强管理,创新教育,群众性文化服务日益完善。一流的设施需要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务需要一流的人才。社区文化中心在完善硬件建设的同时,十分注重相应软环境、软实力建设,不断创新教育模式,完善各类文化服务。
设施管理,滴水不漏。作为文化新地标的社区文体中心,拥有一流的设施。为确保中心健康运行,特完善了资产管理制度,分责到人、包责到位。各活动项目明确管理维护责任人,并予以张榜公示,持证上岗。明确服务工作标准和项目管理职责,做到更好的管理和服务好广大居民。建立中心领导、部门分工、物业管理“三位一体”安全保卫制度和环境卫生制度,严查安全隐患,严防治安漏洞,严格卫生管理。迄今,无重大人身伤亡事故和财产损失。环境整齐清洁,窗明几净。
人才教育,创新形式。建立“团队管理员——团队队长——团员”的管理模式,加快文化骨干的专业化成长。成立名人工作室,实现社区群众与艺术家“零距离”,与专业院校老师“面对面”,形成文化中心“高地”效应,不断提升了百姓的艺术修养。如成立“上海晓辉国际艺术中心”,聘任著名的二胡演奏家马晓辉担任镇群众文化的艺术总监。以点带面,不断完善各类培训。如胸鼓舞培训、腰鼓舞培训、民族舞培训等,吸引地区更多的文艺爱好者共同参与。
文化服务,以人为本。依托图书馆、东方信息苑、东方宣教中心、东方大讲坛、东方文化艺术指导中心等公共服务机构,建立文化资源配送机制,以人为本,提升基层文化服务能力。文化中心还筑巢引凤,积极实施“引进来”的文化战略,鼓励和吸引优秀的文化人才和创作力量集聚文化中心。在中心有效形成了文化品牌的高地,文艺人才的高地,极大得提升了地区的文化水准和服务能力。与党成校和贺禄汀艺校共同携手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星级培训服务,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地区青少年及中老年人艺术培训的需求。截至去年11月,中心开设各类艺术培训班总计11次,培训人次达到1900余人次;中心设文化团队14个,全年活动人数达到11760人次;全年开展讲座7次,受益群众2000余人次;展览7次,受益群众10000余人次。文化中心下基层辅导21次,创作文艺作品32个。利用影剧院设施开展“周末电影大放送”活动、“党员电影沙龙”、“红色经典电影展映”等活动,共放映电影场次数57场,观看人数16530人次。
三、打造品牌,培育特色,不断提升社区文化影响力。镇社区文体活动中心把打造品牌、培育特色项目作为发展繁荣社区文化的“生命线”,力争把独具魅力的传统文化做深、形成特色的文化品牌做精、快速发展的文化事业做强,为实现全镇文化建设的新发展,建设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新市镇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文化支撑。
打造特色,丰富创作。群星文化艺术团,下设声乐、合唱、交谊舞、书画、舞蹈、戏曲、器乐、江南丝竹、摄影、朗诵、时装表演等各类文艺团队20支,团员达300多人。其组织紧密,人员稳定,活动正规,经常性地深入开展文化下乡和文艺巡演。通过打造特色团队,丰富文艺创作。2010年,我们把打造特色团队与促进文艺创作相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区社区文化展演月活动中,从年初开始着手创作节目的准备、平面类作品的征集工作,最终经过近3个月的积极准备,舞台类共送出3个创作作品。平面类比赛中,书画、摄影队成员积极创作,送出作品64件,获奖作品6幅。
“异乡风采”,延伸内涵。“异乡风采”活动已经开展了15个年头,近年来,我们不断延伸项目内容、拓展活动形式、扩大活动参与面,做深、做实品牌内涵,极大地调动了全镇十多万外来建设者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群众文化品牌的影响力渗透到全镇的每个角落。具体说来:
一是做大“异乡风采”项目。2011年的“异乡风采”活动项目,根据异乡朋友的活动需求,拓宽活动参与渠道、延伸活动参与对象、增加活动比赛项目,使得活动参与对象由单纯的外乡朋友拓展到参与建设的外镇市民、落户的新上海人、投资的外国友人,参与面更广了、参与的对象也更多了。举办的“品味书香情 共沐世博风”——镇第十五届“异乡风采”外来建设者读书征文及征文演讲比赛,广大异乡朋友踊跃参与,共收到了200多篇参赛作品,评选出了62篇读书征文,37位异乡朋友的征文入围演讲。开展的“喜庆世博 魅力”——镇第十五届“异乡风采”外来建设者才艺大赛等系列活动,在参赛形式上调整为以团队为参赛单位,经过多场预赛,最终有28个团队、112人进入复赛和决赛。此项活动为更多的新人搭建展示才能的舞台,丰富了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是做深“异乡风采”内涵。我镇“异乡风采”品牌15年来秉承服务外乡朋友、为外乡朋友搭建展示平台的服务目标,吸引了区域内外各条战线的外乡朋友,部分有一技之长的外乡朋友同时也加入到了群星文化艺术团中,有的还组建了合唱队,“异乡风采”不断深挖品牌潜力,不断做深文化内涵,以其实力扩展品牌效应。
三是做宽“异乡风采”栏目。今年的“异乡风采”在注重打造文化品牌内涵的同时,更注重每个新上海人个体的自身发展,不断开设新栏目,首次推出了“异乡心路”——外来建设者网上交流学习的平台,外乡朋友可以上传读书心得、学习体会、生活故事、家乡情怀等各类信息。
文艺作品,影响广泛。近年来,随着社区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来自的艺术家们创作的一批文艺作品,可谓家喻户晓、影响广泛。其中,舞蹈《母女情》获得优秀创作表演奖,声乐队男声四重唱《海上花海》获得了优秀创作奖。平面类比赛中,书画、摄影队成员积极创作,送出作品64件,获奖作品6幅。舞蹈《母女情》继区获奖后又参加上海市社区舞蹈大赛获得金奖第一名,之后应邀参加了第十二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天天演”的演出。
艺术团书法骨干杨贤淼还获得第三届上海市民艺术大展行书一等奖和首届中国王羲之书法艺术(行草)大展三等奖。姚冬青获得第三届上海市民艺术大展绘画三等奖。
另外,“农家书屋”,不断延伸服务项目,让外乡朋友共享农家书屋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设便捷、温馨的学习环境。为此,文体中心精心创作编排的音舞快板《农家书屋好》参加了全国农家书屋阅读讲演活动,其中参与演出的都是“异乡风采”俱乐部的成员,节目最终获得了全国最佳创意奖,并赴中央电视台参加颁奖演出。“新生命男声四重唱”在镇、区乃至上海市都享有盛名。2011年上半年有新人赵明华作曲的原创作品《母女情》获得上海市第二届舞动精彩社区舞蹈大赛金奖,男声四重唱《海上花海》获得区社区文化展演月优秀创作奖。曾在“异乡风采”才艺大赛中脱颖而出的方远和左靓参加今年上海国际艺术节“新上海人歌手大赛”双双荣获银奖,这是区在此类比赛中的获得的最好成绩。
四、开源节流,同创共建,确保文化事业可持续发展。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系事业单位,自身的性质决定了资金来源必须依靠政府直接拨款,建立公共财政投入机制确保文化中心正常运行。同时,该中心积极开展同创共建和志愿者活动,依托社会力量,确保自身可持续发展。
开源节流,确保发展。建立公共财政投入机制,保障文化中心正常运行。2010年政府财政拨款共计800万元。俗话说,“家大业大”,我们中心2010年共有职工32人,每年的人员经费也将近250万元左右,每年三项经费达41万,中心的物业管理费、绿化费每年110万,水电能耗全年约在150万左右,项目繁多的经济开支定会制约中心的正常运作,所以仅仅依靠政府专项拨款还不够。镇人民政府在2009年12月,创立“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以各种形式资助、扶持、推动公益文化事业的发展,推动文化创新,扶持文化品牌。目前已有17家企业捐资100万元,并且确定了第一批文化扶持项目:上海晓晖国际艺术中心、“异乡风采”外来建设者俱乐部、上海男声无伴奏演唱组合。基金会的创立将成为地区文化事业发展的“助推器”和“蓄水池”,也为提供更多的文化动力和资源。
同创共建,确保发展。积极开展与其他单位的同创共建活动。近年来,与上海大学体育学院、东方网、解放日报、消防中队、杨柳社区等多家单位开展同创共建活动,相互学习,互相补充,资源共享。中心通过与共建单位开展形式多样的共建活动,在党的建设、文明创建、业务水平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提升,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还积极开展志愿者活动。在迎世博、镇大联勤、文明创建等活动中,志愿者们奉献爱心,陶冶了情操,锻炼了自己。
加强培训,确保发展。建立现有专业人才培训机制,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培养现有专业技术和文艺骨干,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和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宣传文化队伍整体素质。一是要加强教育培训。建立基层文化骨干培训制度,每年至少举办1次村、社区的基层文化干部学习交流活动,镇级文化专职干部每年至少参加2次集中培训。二是要注重实践培养。在开展文化活动中,要充分发挥有专业知识、懂行业管理人员的带动作用,通过对中青年文化人才骨干进行传、帮、带,提高他们的业务技能和管理水平。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镇文体中心被评为“2009年区学习型企事业单位”;镇图书馆被评为区迎世博窗口服务行业“优秀服务窗口”;文体中心被评为“2009年区社区体育设施开放管理优良单位”、荣获“上海市社区体育指导员先进社区指导站”、上海市建设健康城市“2009健康单位先进”;荣获2009镇基层制度管理先进单位;2009“上海市无烟单位”;区迎办世博窗口服务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上海市第十四届运动会“突出贡献奖”等诸多荣誉。
9.镇社区工作计划 篇九
2009年创建国家安全社区工作,坚持以建立减少动物伤害
为工作目标,切实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充分发挥社区广大党员、居民群众的作用。坚持以预防为主、群防群治、齐抓共管的原则,为确保今年创建国家安全社区动物伤害干预项目的实施,具体做了以下工作:
一、成立了***镇动物伤害干预项目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调解处理村庄和单位之间存在的不稳定因素,群体矛盾以及各种突发事故。对落实不力的单位和村庄时时调度,对好的做法予以总结推广,达到维稳工作安全。
二、广泛开展创建安全社区工作的宣传教育活动。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为中心,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观念。为了抓好社区的安全工作,社区坚持以人为本,做好群众的预防动物伤害的教育。通过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安全意识。
三、全力搞好社区的犬只的免疫注射工作。有防控所和各村组织狂犬病免疫工作,采取防控所工作人员包村的方式。具体有村级动物防疫员实施免疫注射,并对免疫质量负责,2008年共使用狂犬病疫苗 6682 头份,免疫犬 4561只。
四、每月定期召开会议,随时研究解决出现的问题。每月动物伤害干预项目工作总结
进行犬类拴养检查,重要活动和节假日前都全面的进行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问题严重的和整改不了的立即报主管部门解决。做到不安全因素早发现、早预防、早解决,避免了动物伤害的发生。
10.镇社区工作计划 篇十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调动村(社区)组织的工作积极性,增强村(社区)“两委”干部的工作责任心,推动全镇2020年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制定本考核办法。
第二条考核分为日常工作考核和年终综合目标绩效考核。
第三条考核对象为村(社区)党支部、两新组织党支部、机关党支部、青年人才党支部负责人和村(居)民委员会三职干部。
(一)村级综合目标绩效考核共8个单位。
即:园山村、青龙村、后坝村、中坝村、龙池村、七星村、五福村、凤凰村。(二)社区综合目标绩效考核共1个单位。
即:XX坝社区。(三)党建工作专项考核共4个单位。
即:XX马铃薯专合社联合党支部、XX镇机关党支部、XX镇青年人才党支部、XX镇卫生院党支部。第二章考核方式
第四条镇党委、政府成立考核考评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任组长,政府镇长和分管党务副书记任副组长,其他党委委员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镇纪委书记兼任考评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绩效考核工作。
第五条各村(社区)“两委”干部日常考核由联系村党委成员和驻村干部协助支部书记进行,以村(社区)干部工资的40%作为日常工作考核绩效工资。即:村(社区)干部工资的60%为基本生活费,40%进行浮动为绩效考核工资,考核以当月出勤和工作业绩为发放依据。每月25日之前,各村(社区)支部书记和联系村领导对本村(社区)“两委”干部进行考核,并将日常考核情况和绩效工资发放表册经支部书记、被考核人签字后上报镇纪委审核后,由镇财政所按考核表册核发到个人账户。
第六条专项考核由镇党委、政府分管领导和支部书记进行考核,并在每月24日前将考核结果反馈给驻村干部和各党支部。
第七条综合考核分月评、季评、半年评、年终评四步进行。月评、季评、半年评作为年终考核评分依据,考评结果由镇党委会议审定后确定等次和通报结果。
第八条年终绩效考核由镇考评组主持开展,相关职能部门予以协助。
第九条村(社区)单项考核内容不涉及的工作,为自然得分。
第三章考核内容
第十条年终绩效考核内容包括评分目标、扣分目标、加分目标。总得分=日常工作考核得分+年终考评得分-扣分目标+加分目标。
(一)评分目标(共7项,基础分值100分)
1、党建工作20分。即:⑴村(社区)级规范化建设2.5分;⑵班子队伍建设2.5分;⑶后备干部培养及党员管理2.5分;⑷支部会议及活动开展7.5分;⑸党风廉政建设5分。
2、村脱贫攻坚及经济发展(社区综合治理)30分。⑴村脱贫攻坚及经济发展。即:①常规工作6分;②基础设施建设4分;③产业发展3分;④易地扶贫搬迁4分;⑤其它扶贫工作3分;⑥农村综合改革3分;⑦农民增收4分;⑧林政工作3分。⑵社区综合治理。即:①场镇治理10分;②防违控违10分;③环境卫生10分。
3、民生工作20分。⑴民政和残联工作5分;⑵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5分;⑶环境卫生和镇村道路5分;⑷危旧房改造和“三违”治理5分。
4、回引创业和项目建设4分。
5、文化旅游工作5分。⑴文化工作2分;⑵旅游工作3分。
6、社会管理19分。⑴人武工作4分;⑵政法综治4分;⑶信访稳定3分;⑷安全生产XX安创建4分;⑸市场监管2分;⑹规范酒宴2分(注:对涉及应两个单位共同制止管理,而未履行监管职责的村或社区实行双向扣分)。
7、村(居)务公开2分。⑴村(居)务公开0.5分;⑵财经制度1.5分。
(二)加分目标:共15项,重点考核工作成绩显著、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推进、特色亮点工作、重大接待和特殊贡献等四方面,内容相同的加分项目重叠,不得累计,只以最高项加分。
年终加分由各被考核单位提出申报,经镇党政办汇总、审核后,提交镇党委会研究确定加分分值。(三)扣分目标:共14项,重点考核重大决策部署落实、会风会纪、工作不力造成负面影响、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不力和干部违规违纪、化解信访不力等五个方面,内容相同的扣分项目重叠,不得累计扣分,只以最高项扣分。
扣分项目由考核组根据各单位汇总扣分项,进行现场考核扣分。第十一条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出现以下事项之一的,对村(社区)工作实行一票否决,该项工作的专项考核分值记为“0”分。同时,对年终绩效考核实行降低一个等次处理。
1、党风廉政建设出现较大问题,村(社区)“两委”主要负责人受到党纪处分或违法行为受到行政处罚处分和追究刑事责任的。
2、重大节会或重大接待期间维稳安保不力,辖区村(居)民拦截上访造成不良影响的。
3、辖区在平安建设中出现重大安全生产或消防事故、影响严重的重大群体性事件、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含重大疫情、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重大火灾事故、重大区域性产品质量问题)的。
4、因工作失职造成重大影响,受到中央、省、市、县一票否决的。
第四章奖励标准
第十二条对村(社区)“两委”干部年终综合目标考核实行等次评定,并设定一定额度奖励资金,由镇财政整合资金根据考核情况奖励兑现给个人。
第十三条奖励标准设为5个等次,以总得分多少确定考核等次,奖励资金对应考核等次设定。
(一)综合目标考核共9个单位。
其中农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8个,社区党支部、居民委员会1个。1、综合目标一等奖:设3名,综合目标奖励12000元,奖牌1个。
2、综合目标二等奖:设4名,综合目标奖励9000元。
3、综合目标三等奖:设2名,综合目标奖励6000元,但综合得分低于60分的,为不合格,无奖励。
(二)党建工作专项考核共3个单位。
即:1、党建和脱贫攻坚目标考核一等奖:设1名,综合目标奖励2000元,奖牌1个。
2、党建和脱贫攻坚目标考核二等奖:设1名,综合目标奖励1500元,奖牌1个。
3、党建和脱贫攻坚目标考核合格奖:设1名,综合目标奖励1000元;但综合得分低于60分的,为不合格,无奖励。
第五章附则
第十四条本办法有效期为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
11.镇社区工作计划 篇十一
加快发展社区教育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快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学2010年,是我们忙碌而充实的一年。通过进一步提高管理能力,全面提高了镇成人学校品位和层次,收获了信心和成绩。为进一步做好今后工作、特对今年工作做如下回顾与反思,以期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一、加强宣传,进一步扩大我镇社区教育的影响力
利用多渠道宣传承安镇社区教育中心,扩大中心在全镇居民的知晓率;充分利用镇广播站和等宣传工具,向全镇社区居民及时了解开展的各类活动和取得的成绩;印发各类培训、活动宣传资料通知中小学生带给家长,让更多的居民了解社区教育的发展及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营造“人人学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氛围,同时在社区教育薄弱的教学点开展与学习相关的比赛、展示、交流活动,提高居民参与的积极性。
二、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调动全体同志工作积极性。
学习型社会形成的重要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富民为中心,以服务为宗旨,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重要途径。这本身就是一个新兴的课题,可以学习研究的内容很多。面对新生事物,谁学习的更多、领会的更多,就很容易脱颖而出。因此,首先从学习着手,通过学习、交流,大家在思想上对工作的目的意义认识更深刻,从而打牢了自觉工作的坚实基础。
我们的感受是,除了统一学习,领导同志更要高瞻远瞩,谋划学校的功能定位、目标特色,并通过全体同志的讨论论证,内化为每人的工作追求和自觉行为。特别是领导要先学一步,理解深一点、思路清一点、方案新一点,用强劲动力推动全体同志前进,形成向心力、凝聚力。为此,今年,学校领导争取一切可能的机会,学习提高。除书面学习外,更注意利用现代互联网资源,及时了解社区教育前沿动态,更注意走出去学习。开阔同志们的思路,既看清了差距也激发了工作的热情。应该说,我校今年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同志们对社区教育深刻认识的思想基础是最重要的因素。
三、营造学校发展的良好环境。
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加快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建设,各项工作都很重要,领导工作也很繁忙。因此,争取领导对工作的支持,既是宣传自身工作、也是工作艺术。缺失了领导的支持,甚至会影响社区教育事业的发展,那就是对工作的失误。
多请示、多汇报,深化在领导认识中的印象。书记、镇长是社区教育的主任,主动汇报工作、寻求指示本就应该。领导肩负全局工作,难免有所轻重,主动联系更显必要。我们主动向领导汇报工作,请领导对工作给予指示,对工作过程中的困难请求协调,对工作结果及时汇报,把工作的全程置于领导的关注下,这样领导既满意又乐意。同时,注意工作艺术。一般性工作口头汇报、阶段性工作专门汇报、困难性工作书面汇报、全面性工作分头汇报,尽量争取各级各类领导的关心、关注、关怀,学校发展的环境自然宽松,工作开展也相对容易。
四、广泛开展各类培训
1、积极协助镇有关单位搞好培训。一年来,镇财政所校举办过会计法律知识培训、网络知识培训,镇党委在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派出所举办警民座谈会、部分行政村进行人口普查办公、培训等。
一年来,我们以加快提高社区全体成员的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为宗旨,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主动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利用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采社区教育活动。社区教育委员会组织实用技术培训5703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765人,企业职工培训648人次,家长学校培训1485人次,致富骨干培训368人次,人口学校培训256人次,回乡初高中毕业生专业技术培训79人、其它各类培训2157人次。
2、加强与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协作配合。
我们与农服务中心共同指导、服务各村进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我们紧紧围绕镇企业需求,与劳动所合作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企业职工岗位技能培训,今年举办了、两期计算机应用、一期室内装修培训、两期简易天线的制作、多期企业在职职工培训。我们注重对学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同时还对学员进行法律法规、安全知识、道德修养、爱岗敬业、劳动保护、保障与维权等方面的培训。通过培训,全年共培训425多人。
五、加强就业指导
围绕技能专业培训,铺就农民就业致富路。我们注意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特别是注意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前伸后延。前伸专业技能培训点的建设,让农民掌握过硬技术,增强就业的底气。后延就业服务、就业范围,形成劳动力境外就业的高速公路。我们主动对接,形成合作。宣传、组织无技术农民重点培训建筑技术,联络劳动局考核发证,同时做好就业的沟通工作。我们与市内3家就业劳动服务机构联系,为他们提供就业渠道。
回顾2010年,我们觉得充实,在收获创建成果的同时,提高了全体同志的工作能力、学校品位。我们也深刻认识到,面对社区教育的新形势,各地层出不穷的新气象,我们务须加倍努力、自我加压,从提高理论水平入手,提高工作能力,开创工作新局面。
承安镇社区教育委员会
【镇社区工作计划】推荐阅读:
石壕镇社区教育工作计划01-11
街镇社区服务站工作计划11-21
某镇社区团支部全年工作总结01-04
镇社区居民委员会选举说明07-17
阿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简介汇报材料11-11
自强社区2011年和谐社区建设工作计划06-09
三江社区创建文明社区工作情况简介07-18
社区2010年创建文明社区工作总结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