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精选10篇)
1.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篇一
第六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11节)
第一课时:口算乘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p68中的主题图。
教学目标:使学生加深对乘法含义的理解,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乘法。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能熟练用乘法解决问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6×4
8×5
9×7
7×5
6×8
9×7
二、结合生活情况使学生加深体会乘法的含义。
1、教学p68的主题图。(1)、让学生独立观察教科书p68中情境图。思考:①这幅画面是什么地方?②你发现了画面中有什么游戏项目。(2)、在小组中互相说说自己观察到了什么内容。(3)、各小组代表汇报。(4)、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数据。根据你们提供的信息(条件),你能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大家在小组里议一议。
2、感知生活中有乘法。(1)、学生汇报。(略)(2)、师:这些活动,你们在哪亲身体验过呢?
3、体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师:除以上这些数学问题,你们谁还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使用乘法计算?学生通过思考,自由回答。
三、练一练
⊙ ⊙ ⊙
⊙ ⊙ ⊙
⊙ ⊙ ⊙
⊙ ⊙
⊙ ⊙
⊙ ⊙
⊿⊿⊿⊿
⊿⊿⊿⊿
⊿⊿⊿⊿
⊿⊿⊿⊿
¤¤¤¤¤¤¤¤¤
¤¤¤¤¤¤¤¤¤
以上练习学生独立完成。
四、全课小结。
教学反思:创设生活情境质疑,激发学生求知识欲,让自主参与探究求知,效好的完成教学。
第二课时:整百、整千数的口算乘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p68——69,练习十五1、2、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会进行相应的口算。
2、使学生知道一位数乘整
十、整百、整千数的简便算法。教学难点:理解一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
①
6个十是多少?
②
8个百是多少?
②
40是几个十?
二、探究新知。
1、示情境图,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2、出示例1,进行教学。
⑴、出示情境图1。坐旋转木马每人2元,9人要多少钱?10人要多少钱? 有谁想解决这个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
①、学生独立思考。②、自由汇报
③、教师肯定,鼓励说得好的学生,板书2×9﹦18(元)
2×10﹦20(元)答:9人要18元。10人要20元。
⑵、出示情境图2。坐碰碰车每人3元,20人要多少钱?
①师:这个问题,同学们会做吗?,你是怎样想的?同桌互相讨论并计算。②学生汇报,上台板演,学生评议。
三、巩固练习。
1、完成书p69“做一做”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同桌订正答案。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有什么发现?
2、完成练习十五中的第一题口算,学生独立完成。
3、练习十五的第2、3题,分小组讨论完成,汇报。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2、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教学反思:利用学生以有的数的组成基础,几个
十、几个百、几个千是几的知识学会求积,从而迁引到观察积发现整
十、整百、整千算法口算时末尾0与得数积末尾的0之间的关系,而概括出口算方法,能快速准备的进行口算。
第三课时: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乘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0页例2,练习十五第4,5,6题。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过程,初步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幻灯片逐一出示各种图片。引导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问题。内容:邮局邮票出售处,有的邮票一枚80分,有的邮票一枚60 分。
百货商店鞋柜,一双旅游鞋78元,一双皮鞋164元。
电影院售票处:日场一张电影票15元,夜场一张电影票20元。小袋鼠蹦跳一次约2米,小袋鼠蹦跳33次。
文具商店柜台,每合 图钉120个,每包日记本25本。
2、出示书第70页例2主题图: 三年纪一班29个同学去参观航天航空展览,门票每张8元。
请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补充提出如果老师这时只带250元钱去够吗?
二、尝试解决。
1、教师先请学生猜一猜带250元够不够?再请学生思考怎么知道我们猜得对不对呢?看看小精灵是怎么说的?
2、怎么才能知道8×29大约是多少呢?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3、启发学生想出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整十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我们可以把29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来估算。
4、因为8×30﹦240,所以8×29的积比较接近240。我们可以列成8×29≈240。再由小精灵介绍约等号。可见带250元够买门票。
三、拓展引伸
估计下列几道乘法算式的积大约是多少? 32×6
49×5
218×4
581×2 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说明各应看成几百或几十。说明因数是三位数时,只要看成最接近的整百数既可。
四、巩固练习。
1、完成书第70页“做一做“中的4道题。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订正答案。结合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
2、书第4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3、呈现的几个问题情境和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估算结果,找出答案。
4、请学生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五、全课小结
1、这节课开头我们碰到了什么问题。是怎么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的?
2、上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教学反思:在原有的求近似数基础上,较轻松的学会将其中一个多位数变成整
十、整百、整千来进行乘法口算,以提高计算速度。但个别同学却是用竖式计算来求积之后再进行约等,没实现方便计算,因此要强到估算的意义来明确算法。
第四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十五中的第7、8、9、10、11、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训练,体会到乘法在生活中,能初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学过程:
一、引入(略)
二、解决问题。
1、出示教科书p73第8题,先由学生独立口算然后同桌互相检查订正答。
2、出示教科书第73页第9题。学生读题后问:这道题你是怎样想的?会列算式吗?然后学生独立完成。
3、教科书p73第11题为开放题,学生能写多少算多少写对既可。
4、出示教科书p73第7、10题
①分小组讨论,由组长将讨论结果记下。②小组汇报,说说是怎样想的? ③小组派代表上台板演。学生评议。
5、出示教科书p73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并说一说。
三、课堂小结
1、今天的训练,你还有什么想说的?
2、教师小结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学反思:通过练习课,提高学生口算、估算水平,能灵活正确的进行计算。
第五课时: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4页例1,练习十六第1——4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
度,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出示例1情境图。
师:元旦到了。小明、小华和小丽正在用彩笔画画,准备布置“迎接元旦”专刊。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呢?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3盒大约有多少枝彩笔? 如果我们要知道准确的枝数,该怎么办呢?怎样算一共有多少枝彩笔?
二、探讨交流: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12×3表示什么意思?这道题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计算有什么不同?该怎样算呢?
1、让学生思考,计算摆一摆小棒或画图等。能想出几种算法的,就把几种算写出来。
2、算完后,在小组里交流,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其他同学听。
3、全班汇报。教师将汇报板演在黑板上。
三、介绍竖式。
12。。。因数
× 3。。。因数
36。。。积
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做一做”的三道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四、巩固练习:学生完成练习十六的作业。每道题让学生估算,然后再用竖式计算。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为什么是用乘法计算。
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交流这道题有哪几种算法。
五、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笔算不进位乘法,还知道了乘法竖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反思:通过拆分数字及实物演示让学生理解计算方法,并能在理解算法中去探究去总结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法则。提高了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第六课时: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p76例2,练习十七的第1、2、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感知乘法处处在生活中。
2、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探讨交流
1、学生观察情境图。这幅图是在什么地方?在小组里说说自己观察到的内容。
2、教学p26中的例2。这道题应该怎样算?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⑴、将图中信息用文字表达出来。书店有许多书,连环画每套18本,王老师买了3套,一共是多少本?
⑵、你能算出王老师买了多少本连环画吗?
⑶、学生独立完成,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同学听。⑷、教师将小组的汇报板演到黑板上。18×3=54(本)8 8 8
×
+1 8 4 4
答:王老师一共买了54本。
三、做一做:学生在练习上完成“做一做”的三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四、巩固练习
1、练习十七第1题,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
2、练习十七第2题,独立完成后,同桌说说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3、练习十七第3、4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内说你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
五、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想说的。
教学反思:学生以学过进位加法,因此在进位乘法的算理了较轻松的理解和掌握。练习中大多数学生能能正确计算,个别同学忘记加进位后写得数。
第七课时:连续进位乘法 教学内容:P79例4。
教学要求:掌握一位数乘法中连续进位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
1.复习乘法竖式计算。
2.计算517×3后订正,并让学生说说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二、新课教学。
1.P79例4的教学。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看图列出乘法式子
(2)先由学生试算,通过集体评论订正、进行学习。
(3)把例4与例3的竖式对照,找出异同点,使学生理解进位的道理。
2.小结: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时应注意:用一位数乘第一个因数的某一位时,要看看后一位乘得的积有没有进位,如有进位,不要忘记加上进上来的数。
三、练习设计:
1.P79“做一做” 订正后,让学生找出哪一道题最容易出错,为什么? 2.填上适当的数。
四、课堂作业:P80第1题
教学反思:因刚接触多位数乘法,学生在知识运用还不牢固,时有时习惯性出现前面几位突然用到加法计算的现象或记得和该位相乘却忘记加进位的现象。
第八课时:连续进位乘法练习课
教学内容:课本P80第2题—第4题
补充练习
教学要求:1.能正确地、熟练地应用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进行计算。2.通过练习,体现认真、细致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
二、练习设计:
1.听算: 500×7
×4
320× 3
1000×9
430×2 2.找出下面各题的错误,并改正:135×5= 525
269×6 = 6564
4273 × 5=8456 3.计算下面各题。
(1)5乘173是多少?
(2)4个2531是多少?
(3)23的2倍是多少? 4.课本P80第2、3题。
5.第4题可用比赛形式(看谁用最短的时间完成或3分钟内全做对的给予表扬。
6.做好练习的订正工作。
三、作业:书P80第5题—第13题
教学反思:通过计算时的口语训练,提高了学生计算的正确率练习。
第九课时: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教学内容:P83例5——例6和练习十九1——4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2.使学生掌握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3个盘子,6个苹果.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 3×4表示几个几相加?
2×5表示几个几相加? 2.第二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
二、新课
1.教学例5:认识零乘任何数都等于零.
(1)要求3个盘子里一共有多少个苹果,用加法怎样列式? 用乘法呢?学生回答后,板书: 0+0+0=0
0×3=0 师:“0×3”表示什么呢?(3个0相加,结果得0.想一想,0×5等于多少呢?为什么?板书)(2)我们刚学过0X3=0,那么3×0得多少呢? 学生回答后,板书3×0=0,再出一组算式0×9和9×0让学生回答得数是多少,最后出0×0让学生填,得出0×0=0.
小结:大家看这些算式(指着上面的算式),0乘一个数和一个数乘0都得0,0乘0也得0,所以”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让学生一齐读一遍. 2.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
3.教学例6:出示518×3,让学生用竖式计算.订正时,让学生说说用一位数乘多位数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然后将第一个因数518改为508.
508×3,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同518×3是一样的.乘的时候也要用第二个因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数.第一个因数十位上的0也要乘,乘得的积是0,要在积的十位上写0.教师边说边把算式的得数写出来.
三、课堂练习
1.做练习十九中的第1题.让学生独立笔算,再让一两个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2.做练习十九中的第4题
四、作业 : 让学生做练习十九中的第2、3题.
教学反思:利用多媒件课件演示了几个0相加得0,具体化的了解0乘任何数都得0的意义,并结合以有的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经验能正确计算中间有0的乘法。
第十课时: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内容: P86例7和练习二十1——8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20×3 12×4 200×3 120×4 2000×3 1200×4 口算后问:观察每一组题,第一个因数有什么特点?乘积有什么特点?怎样算比较简便? 总结: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用第二个因数乘第一个因数0前面的数,再看第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后面添几个0.
二、新课
1.教学例7.
出示例题,问:这道题求“一共需要多少钱?”怎样列式?怎样用笔算?学生试做后,问:还有更简便的算法吗? 学生回答后,告诉学生:第一个因数末尾的0可以先不计算,只用乘法去乘0前面的数,最后再把第一个因数末尾的0落下来.然后让学生列竖式用简便算法计算.
教师接着出示2500X3,让学生用简便方法试算.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简便.
2.做例7下面的“做一做”中.先让学生独立做,教师要注意巡视,了解学生计算的情况.
三、课堂练习
1.做练习二十第1题。让学生独立做,然后集体订正,结合学生出现的问题加以说明. 2.做练习六的第4题. 让学生独立做,直接把得数写在教科书上.教师了解学生在2分15秒内全做完的学生有多少,哪些学生还没有做完.然后集体订正. 3.做练习六中的第5.7.8题.
四、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以后碰到这类题都可以用简便写法.五、布置作业:练习二十第2.3.6题
教学反思:学生能利用以有知识正确计算出末尾有0的乘法,在引导下学生也总结出了末尾有0乘法计算时较为节省时间的算法。
第十一课时:整理复习
教学内容:P89——90的整理和复习和练习二十一
教学目标:
1、整理和复习笔算乘法。
2、能够利用乘法笔算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教学过程:
一、整理和复习口算乘法
1.做练习二十一第1题:口算。700 ×6怎样口算,要特别注意什么? 2.做整理和复习第2题
3.估算:整理和复习第1题,怎样进行乘法的估算?
二、整理和复习笔算乘法
整理和复习第3题:学生列式解答后,问:笔算一位数乘多位数,要注意什么?
三、课堂练习
1.做练习二十一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做一做,然后集体订正.
2.练习二十一第3题.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根据第一行的数怎样得到第二行的数。
四、布置作业:练习二十一第4题
教学反思:通过练习发现,仍须加强连续进位的乘法练习,以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灵活性。
2.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篇二
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宇,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看守、定时、清闲、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拜访、玩具”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了显微镜和发现了微生物的,并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教学方法:学生自读讨论、感情朗读、圈点勾画。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在玩中获得的乐趣或收获。2.了解显微镜的知识,收集有关微生物的资料。3.词语卡片。
教学方法:
学生自由朗读、讨论交流、圈点勾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 同学们,你喜欢玩吗?你平时都玩什么?
学生纷纷介绍自己平时玩的游戏
师: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与玩有关,板书课题。
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师:当你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想到了哪些问题? 生:谁玩出了名堂? 生:玩什么玩出了名堂? 生:是怎么玩的? 生:玩出了什么名堂?
师:这些问题同学们能自己解答吗?
请一个小组开火车读课文,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第一、二个问题的答案。讨论,交流:
生:课文讲的是列文虎克,他喜欢玩镜片。
师:那他是怎么玩的呢?请大家默读第三自然段,划出有关的语句。
生:“他把厚玻璃的四周磨薄,做成放大镜,用来看细微的东西,或者阅读字很小的书籍。”
师:他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玩出了什么名堂呢? 请一组同学分句读第四自然段,再自由读,边读边思考。讨论交流:
生:他发明了显微镜。
师:他是怎样发明了显微镜的?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划出来读一读。
生:“有一次,列文虎克又在玩放大镜。他突然想到: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就把一片放大镜固定,让另一片放大镜可以随意调节,这样就做成了一架简单的显微镜。”
师:列文虎克一生中共制作了247台显微镜,其中最为精致的一台能把物体放大300倍。借助他自己发明的显微镜,他还玩出什么名堂? 生:“发现了微生物。”
师:你对微生物有哪些了解?请阅读课后的资料袋。指名读一读资料袋里关于微生物的知识。师播放微生物的图片。
师:课文中是怎样描写微生物的?请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生:“那是一个‘小人国’。‘小人国’里的‘居民’,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师:这句话中的“小人国”和“居民”分别是指什么? 生:“小人国”指微生物世界,“居民”是指微生物。师:这是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讨论,交流。
师:作者用了比喻,让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指导朗读,读出科学中的趣味。
师:人类很早就有探索微观世界的愿望,只是苦于没有理想 的工具和手段。直到列文虎克用自己发明的显微镜才揭开了微生物的神秘面纱,对科学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贡献。
师:列文虎克为什么能玩出这么大的名堂? 学生讨论,纷纷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师补充列文虎克勤于研究的事例。
师生讨论总结:因为他在玩中注意观察、善于思考、勤于动手,更为可贵的是能持之以恒。
三、拓展
师:在中外历史上,有许多科学家正是因为具备了这些可贵的品质,最终也取得了大名堂。你知道有谁吗?
学生纷纷举例:爱迪生发明电灯、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等。四、课文延伸
师:现在你理解“名堂”是什么意思? 生:名堂是指成就。
师:在科学上大的发明与创造都是些大名堂。你曾玩出过什么名堂?那你在玩中的收获与乐趣是什?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五、写作指导
说一说你准备怎么写?
3.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得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结论;
能力目标:使学生能够正确进行因数中间又0的笔算乘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知识运用能力以及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与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准确、迅速地进行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笔算。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用课件呈现3幅图。
(1) 一天王母娘娘叫七仙女到蟠桃园去摘仙桃为自己祝寿。
(2) 七仙女到蟠桃园,只见树上一个仙桃都没有了,孙悟空正坐在桃树上吃桃子。
(3) 课本第83页主题图。小精灵问:一共摘了多少个仙桃?
二、探索新知
1、关于0的乘法
想一想:要算一共摘了多少个仙桃,用加法怎样列式计算?
板书:0﹢0﹢0﹢0﹢0﹢0﹢0﹢0=0
用乘法怎么列式计算?
板书:0×7=0 7×0=0
想一想: 0×3=□ 9×0=□ 0×0=□
观察上面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你们想的和小精灵说的一样吗?(学生汇报)
小结: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2、练习“做一做”中的题。
想一想0和一个数相乘与0和一个数相加结果有什么不同?
3、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呈现例6的主题图
教师提问:老寿星为什么会长寿?(生命在于运动)
小精灵问:你能算出老寿星每天步行多少米吗?怎么列式?
教师提问:你能先估计算积大约是多少吗?
让学生各自独立计算,全班交流不同的算法。请学生说出计算的过程。
算法一: 500×3=1500
8×3=24
1500+24=1524
算法二: 508
× 3
----
1524
教师提问:因数十位上的0应该怎么乘?(小组讨论并汇报)
小结:不管因数中间是否有0,都要用这个一位数去乘多位数里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即使十位上是0也要乘。
三、巩固深化
谈话:现在正是小朋友们长身体的时候,所以我们一定要参加体育锻炼哟!你们瞧,聪聪就要去参加智力长跑了,我们也去参加好吗?
智力长跑第一关:比一比。
① 口算
0×2= 0×0= 0×9= 2×0=
0+8= 9×0= 6+0= 6×0=
智力长跑第二关:填一填。
② 在○里填上合适的符号。
0○3=3 0○3=0 4○0=0
4○0=0 1○0=0 1○0=1
智力长跑第三关:算一算。
③ 笔算
506×9= 309×4=
智力长跑第四关:想一想。
④ 你能很快说出下面两个算式那个得数大吗?
1+2+3+4+5+6+7+8+9+0=
1×2×3×4×5×6×7×8×9×0=
智力长跑第五关:玩一玩。
⑤ 游戏:小组合作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0~9”的数字卡片,从中任意拿出4张,编成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算式。(要求三位数的中间必须有0)再算出来,看谁编的题多。
四、评价体验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教学设计:
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5 0 8
× 3
------
4.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 篇四
一、采取多种形式的读,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因本课内容通俗易懂,学生又很喜欢这样的儿童诗歌,所以在预习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基本能理解诗歌内容。
二、突出本课的重点。
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之后,我结合课文后面的思考题引导学生思考,理解“最美的花束”及文中的“你、我、他”指的是全世界的孩子,而“花园”指的是地球。
三、在学完课文后进行了相关的句式练习,强化平等的意识。
我给出例句:“蓝眼睛和黑眼睛一样 。”让学生填空。有的学生说“蓝眼睛和黑眼睛一样 漂亮 。”“蓝眼睛和黑眼睛一样 能看到美丽的世界。”等。我又让学生补充句子:“ 和 一样 。”有学生说:“ 男孩 和 女孩 一样 可爱 。”
本节课存在的不足有:
一、虽然课文读得比较多,学生也能熟练背诵,但是在感情朗读方面还体现得不够。
5.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五
1.根据所学知识适时对学生进行保护动物和环境的教育。
2.引导学生用迁移的方法,利用旧知识,学会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3.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过程,培养他们能与人合作学习的能力。
4.通过多种形式练习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算理。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看看你认识这些湿地野生动物吗?把你了解的情况给大家说一说。
课件出示教材第36页主题图。
学生自由回答。
师:湿地孕育了丰富多样的湿地野生动物。下面是关于中国湿地部分动物种类的统计表。
课件出示教材第36页表格。
学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其他湿地野生动物。
师:这是关于中国湿地部分动物种类的统计表,说一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学生汇报:
生1:知道了湿地动物主要可以分为三类:鸟类、爬行类、哺乳类。
生2:知道了其中鸟类最多有271种,爬行类122种,哺乳类最少,只有31种。
师:今天我们研究的问题就与这些湿地野生动物的种类有关,有信心学好吗?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引导学生分析统计表,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为新课教学奠定基础。】
二、探究体验新知
1.教学例1
师出示问题:我国湿地鸟类和爬行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师根据表中信息,该怎样列式计算呢?(指生列式)
生列式:271+122。
师:这两个数有点大,又不是整十整百的数,能口算吗?那我们该怎么办?
生:用竖式计算。
师:一起说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生尝试独立列竖式笔算,师巡视了解情况。
展示交流竖式计算的方法及结果,对表现好的学生表扬鼓励。
师: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与之前我们学习过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吗?
生:跟我们一起学习过的笔算方法一样,都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2.教学例2
师出示问题:我国湿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交流展示271+31的竖式计算方法。重点说清十位上3+7=10,只要在十位下面写0,同时向百位进1。
师:想一想,271+903,该怎样计算呢?自己试一试。
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师:你在计算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生:当百位上相加满十,我不知该怎么办了。想起“十位上满十,向百位上进一”,我觉得应该是百位上满十,向千位上进一。
师:说得很有道理,同学们,根据我们学过的知识,能解决未知的问题,很好!
师:比较这三个竖式,你发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生:我发现第一个加数都相同。
生:我发现第二个加数变化了,就有进位也有不进位。
师:观察的真仔细,也就是说,第二个加数变化,就会出现不进位和一次进位的情况。
师: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讨论交流“计算万以内的加法要注意什么?”。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师: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不连续进位的加法。(板书:三位数加三位数)
三、练习提升
1. 我是小医生,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1)买一个地球仪和一个书包共需要多少钱?
(2)你想买什么?要花多少钱?
(3)和同桌互相提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四、总结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说一说在本节课中的收获。
学生自由交流各自的收获、感受。
【板书设计】
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加)
271 271 271
+ 122 + 31 + 903
——— ———— ————
393 302 1174
【课外作业】
1.用竖式计算
126+242320+485 107+385 542+175
6.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篇六
(第二课时)
素质教育目标
㈠知识教学点
1、理解课文,体会海底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2、通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教学,进行句与句联系的训练。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㈡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2、理解“依然”、“窃窃私语”的意思。
3、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
㈢德育渗透点
通过了解海底石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㈠重点
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是教学重点。
㈡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二、三、四自然段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是教学难点。
㈢解决方法
1、重点解决方法。
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学习课文内容,从而体会到海底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2、难点解决方法。
引导学生读懂二、三、四自然段中每个句子的意思,抓住重点词语,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学生活动设计
㈠自学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㈡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依然”,“窃窃私语”的意思,并会造句
㈢合作学习五、六自然段,讨论海底有哪些植物和矿物。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本次授课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A检查要求认读的生字。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海洋里蕴藏着无数的宝藏。
路人都用奇异的眼光看这着几个来自远方的客人。军人和残疾人可以免费乘坐长途客车。海参的营养价值很高。
动物园的动物不会主动攻击人类。B检查要求会写的生字。强烈 器官 是否 危险 后退 到达
二、欣赏海底世界的录像,引入课文。
欣赏后,回答问题,你觉得海底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神奇、奇异、奇妙、生机勃勃、富饶、美丽······)
师:我们看到的只是海底世界的一个方面,真是的海底世界是怎样的呢?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去看一看吧!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听老师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先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大海深处是怎么样的?)
2.课文结尾是怎样回答上边这个问题的?(海底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奇异”什么意思?(奇特,跟寻常的不一样)“物产丰富”什么意思?
海底世界的景色是如何奇异,又有什么丰富的物产呢?让我们一起来体会。
四、赏读课文,读中体验。
(一)学习“海底景色奇异”这部分。
1、自读第2.3自然段,思考:你觉得文中哪些句子最能描写出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用
“
”画出来。找到后,和同桌交流一下。
2、反馈交流:(1)“海面上波涛汹涌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 体味句子
A. 理解“依然”,你能用其他的词来代替“依然”让句子的意思保持不变吗?。B. 为什么海面与海底会有这么大的反差呢?你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吗?。师:海底这么宁静,是不是一点声音也没有呢?(2)“海底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体味句子
A.理解“窃窃私语”,“窃窃私语”什么意思? B.同桌表演“窃窃私语”。
C.指导朗读。读课文,读出“窃窃私语”的况味。D.说话训练,进一步感悟海底的“奇异”。
海底有各种声音,肯定不止这几种,你能放着这种句式,说一说吗?
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如果你用上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面上波涛汹涌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海底是否一点声音也没有呢?不是的,只是我们听不见而已,当我们用上水中听音器,我们就能听到各种声音了。海底世界是静中有声的。(教师板书)
海底世界的景色还奇异在哪儿呢?你还画下了那个句子?
(3)五百米以下就全黑了,在这一片黑暗中,···深水鱼在游动
这种黑不是伸手不见五指的黑,这种黑不但不恐怖,还很漂亮,海底世界是“暗中有光”的。(教师板书)
(二)学习“海底物产丰富”这部分。1.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A.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四五自然段
用横线画出中心句。
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动物,用双横线画出动物名称。这些动物是怎么活动的,用波浪线画出来。
B.完成表格
师:中心句是那一句?
海底有这么多有趣的动物,而且——(引读第一句)。那么它们各有什么活动特点呢?。完成表格 C.当小动物作自我介绍。
这些有趣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式,你能扮成小动物,帮它们做一下自我介绍吗?一定要突出它们各自的活动特点哦!D.总结
刚才,我们认识了4种海底动物,发现海底动物各有各的活动特点。这一段话先概括写了海底动物的活动特点多样,再从海参、梭子鱼、乌贼和章鱼、贝类具体展开写。有总有分,条理很清楚。这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一种构段方式——先概括后具体(先总后分)。请学生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想想第五自然段写的是海底的()海底的植物是什么样子的?
色彩多种多样,形态各不相同,如读的不完整就引读完整 师引读:
它们的色彩多种多样),有——有——还有——,这么多的颜色,真是——(五彩缤纷、五颜六色、五光十色、五彩斑斓、绚丽多彩„„)它们的大小也不相同,小的(),大的()。从()和()两个方面来说明植物的多种多样。2阅读感悟,学习第六自然段:
1、第六自然段写的是海底的()
2.你从哪儿看出海底的矿产多呢?(从一个词就可以看出来——丰富)
3、你能从矿产的种类看出它的多吗?(煤、铁、石油、天然气、稀有金属„„)教师板书:矿产丰富
(六)关注感情,总结提升:
今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海底世界畅游了一番,了解了海底世界很宁静,宁静中有动物们的窃窃私语声,海底世界很黑,黑暗中又有许多光点像闪烁的星星。海底动物的活动特点多样,植物色彩形态也是多种多样,而且海底还有丰富的物产资源。这么奇妙的海底世界,难怪作者发出赞叹,海底真是个——(齐读最后一自然段),这也是发自我们内心的赞美:再读!这也是赞美海底、赞美大海、赞美神奇的大自然。再读!
这一段与第一自然段有什么关系?作用:与开头照应(首尾呼应)
(七)拓展延伸,探索奥秘
在弱者的眼睛里,那波涛汹涌的大海是可怕的。可是快速增长的人口,是多么需要一大批具有才智的勇士,运用科学知识的金钥匙去开启这个令人憧憬而神秘的仓库啊!小朋友立下大志,加紧学习,准备做一个征服大海的勇士吧!课后作业:
7.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篇七
1教学目标
1、能认识法国号的外形,知道其另一个名称——圆号,并熟悉其音色。
2、学唱《法国号》这首歌,用连贯而充满热情的声音表现自信的我,掌握四三拍的强弱规律。
3、同伴互助合作创编歌词演唱并加上动作与律动表演。
4、能用自制打击乐器丰富歌曲的表现力。2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小学生是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他们在接受别人的评价中能发现自身的价值,产生兴奋感、自豪感,对自己充满信心;有的还表现出强烈的自我确定、自我主张,对自己评价偏高,甚至有时“目空一切”,容易导致自负的心理。相反,有的孩子由于成绩不良或某个方面的缺失,同学的歧视,往往对自己评价过低,对自己失去信心。因此,在教学中要时不时应用一些小“特技”来提醒那些目空一切的孩子,告诫他们自己还有很多东西要学,而对那些失去信息的孩子要及时抓住机会鼓励他们。3重点难点
1、感知圆舞曲的风格特点,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2、同伴互助合作创编歌词演唱
3、对最后一句音准的把握。
4、能用现场自制的打击乐器丰富歌曲的表现力。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
一、导入
1、随《法国号》伴奏音乐引导学生打节奏,初步体验感受歌曲节奏特点。
2、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随音乐拍四三拍节奏。并从中掌握四三拍的节奏规律。活动2【导入】
二、律动
1、教师教三拍子舞步。
师:拍子的音乐叫圆舞曲,也叫华尔兹,它的节奏特点像小船在荡漾(边说边做动作)有一种起伏荡漾的感觉。让我们用身体感受一下。请起立,跟老师一起来做一做!双手叉腰准备,2、跟音乐做律动。
让我们跟着音乐来做一做(前奏晃身体准备,第一、二句左右做,第三、四句前后做。)活动3【讲授】
三、学唱歌曲
1、初听歌曲,感知内容
有一位作曲家还专门为法国号写了一首歌,我们一起来听听。要求:歌曲中向我们讲述了什么?情绪又怎样?
2、学唱歌谱,突破难点
(1)跟着老师一起来唱一唱她优美的旋律。提示:唱的时候要注意音准,小声唱。(2)观察歌谱
有几个乐句?观察前3个乐句有什么发现?对比唱比较像的第2乐句和第1乐句,注意音准。观察一下谱子,哪一句音节的变化最多,最难唱?教师弹琴,学生听一听第 4句的旋律特点。
总结:像水波纹一样。课件显示旋律走向加深印象。
提问:怎样唱才能体现水波荡漾的感觉?提示:借鉴强弱的规律。学生再次跟琴集体唱一遍第四句。注意音准和强弱规律。
3、学唱歌词
(1)教师带领学生有节奏地读歌词。(2)完整地演唱歌曲。
(启发、提示学生用浑厚而有弹性的声音模仿、表现法国号的音色;用连贯而充满热情的声音表现自信的“我”。
4、歌曲处理
(1)其中反复出现的“嗡巴巴”是模仿的什么声音?学生边看歌谱边听歌曲范唱。思考:“嗡巴巴”是唱得连贯还是要有弹性呢?(2)学生自己尝试,总结:要唱得有弹性,有强有弱,有韵律。
(3)师生接唱学生模仿法国号声音,老师唱其余歌词。——交换(4)男女接唱男生唱“嗡”,女生唱“巴巴”。教师: “谁在唱歌?”“每天这样。”要怎样唱?还能唱得有弹性吗?学生自己尝试,总结:要唱得连贯悠扬。学生集体再次演唱歌曲。
5、歌曲演绎: 同学们唱得越来越好,让我们拿起法国号,加上脚上的三拍子律动来演唱歌曲。活动4【活动】
四、创编歌词
1、刚才我们唱到法国号,它是乐器的一种,发出嗡吧吧的声音,你能想到换成什么其他乐器,假如到歌曲中来,它又能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2、分小组讨论歌词,该怎么加进歌曲演唱。
3、小组汇报,师要求加进脚的律动,手模仿乐器演奏姿势。
4、全班一起来。(时间允许就做)活动5【练习】
五、自制打击乐器伴奏
过渡:小朋友唱得太好了,都称得上小歌唱家了。瞧,你们美妙的歌声把我们的老朋友也吸引来了,看看都有谁呢?(出示打击乐器辨认)它们要为这首歌曲伴奏,共同分享我们的喜悦。但现在乐器不够,需要大家一起来动手做做。
1、交代游戏规则和任务
2、出示参考方法,各组长分发材料,动手制作。
3、引导倾听乐器音色,归类并帮它们分分工。三角铁×——︱×——︱响板、沙球0××︱0××︱ ⑴分别练习节奏。
⑵为歌曲《法国号》伴奏。活动6【作业】
六、小结
今天老师非常高兴和我们班级的同学共度了短短的40分钟。让我们再次唱起法国号,跳起我们的华尔兹离开教室。活动7【作业】
七、反思
8.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篇八
1、使学生从生活中体验不确定现象的存在,初步理解“可能、不可能、一
定”的含义。
2、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能用“可能、不可能、一定”进行自主表达和交流,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3、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主法:实验法对比教学法
学习方式:小组合作与探究
教学过程:
一、抽签、猜拳(或抛硬币)游戏,激情进入课内。
● 问题:猜拳时,脑子里在想什么?
1、创设情境:超市进行摸奖活动„„
2、请学生上台逐一摸子,但前几次都是黑子,问:你有什么想法要告诉老
师吗?
3、顺势教学“不可能、一定”。
二、故事引领,巧妙运用
1、出示“百钱定军心”的幻灯片。
2、真有神灵保佑吗?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3、放幻灯片,揭底。
三、课堂演练,巩固新知
1、连线题(幻灯片显示)。
2、填空题(把“可能”、“不可能”、“一定”填写在括号里)。
⑴今天买一注彩票,中500万。()
⑵“1+1=3”()
⑶太阳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
课后每个同学列举几件分别属于“可能”、“不可能”、“一定”的事件填写表
9.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篇九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懂得做错事就要改正的道理,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和对儿童的保护,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4.分角色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1.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流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
2.通过人物的神态和语言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咱们继续来学习《灰雀》这一课,板书课题,请同学们把课题读一遍。很好!
二、品读课文。
师:同学们,课文你们都读熟了吗?(读熟了)那谁来告诉老师,课文主要讲了谁和谁的一件什么事?
生:课文主要讲列宁、灰雀和小男孩之间的事。
师板书:
灰雀
列宁男孩
师:是呀,课文讲了一个小男孩在列宁爱鸟的影响下,把捉回家的小鸟又重新放回树林的故事。那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电脑出示(美丽的灰雀)
师:孩子们,灰雀美吗?(美)是呀,多美的灰雀呀!那课文是怎样描写灰雀的呢?谁来告诉老师?
生:
电脑出示:
三只灰雀颜色(),
动作(),歌声(),
真()。
电脑出示:请同学们再轻读课文,用“~~~”划出表现列宁喜爱灰雀的词语或句子。
学生轻读课文,边读边划。
生1:每次都要经常
师:这三个词语体现了列宁对灰雀的无比喜爱。
生2:一天,列宁……也没有找到。
师:找遍了,也没有找到,这说明列宁怎么样?(体现了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和担心。)列宁每次都要仰望三只欢快的灰雀,这一次,当他抬头仰望这三只灰雀时,他发现灰雀怎么了?
生:灰雀不见了。
师:此时,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生1:
生2:
所以列宁才这样说:电脑出示:
师:谁来读一读?
生试读,师指导。
师:字里行间充满了列宁对灰雀的担心之情,列宁还自言自语的说:电脑出示:生读
师:什么叫自言自语?(自己对自己说话)列宁自言自语的目的是什么?(列宁想用自己的情绪感染男孩,体现了列宁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对于灰雀的丢失,列宁充满了可惜、充满了担心,那么,男孩是怎么说的呢?
生:没……我没看见。
师:这里有一个省略号,从这个省略号你可以看出什么?
生:可以看出男孩说话吞吞吐吐。
师:那他为什么会吞吞吐吐呢?从他吞吞吐吐的言语中我们可以感觉到什么呢?
生:可以感觉到灰雀的失踪与他有关。
师:是呀,男孩捉走了灰雀,想放在家中独自欣赏,他这样做对吗?(不对)后来经过列宁循循善诱的教育,小男孩后来是怎么说的?
电脑出示: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师:男孩连说了两次“会飞回来的。”说明了什么?“一定”又说明了什么?
生1:说明男孩一定知道灰雀在哪里。
生2:说明男孩这时已经下定决心要把那只灰雀送回来。
师:“一定会飞回来的。”男孩肯定的说。“肯定”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男孩已经决心改正错误。
师:那么,灰雀真的会飞回来吗?
生:会。
师: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生:第二天……低着头。
师:从哪个词可以感受到?
生:果然。
师:“果然”是什么意思?谁来告诉老师?
师:和我们想的一样就叫果然。听了列宁的话,男孩回到家是怎么想的呢?请同学们发挥你的想象力,一起来说一说吧。
电脑出示:
男孩回到家,来到鸟笼边,只见那只()的灰雀不再()歌唱,显出很不安的样子,男孩想起刚才列宁的谈话,()地说:“我真不该把它捉回来,明天,我()把它送回树林里去。”
师:是呀,男孩听了列宁的话,他的心里也充满了惭愧、后悔之情,他后悔自己不该那么自私,把那只深红色的灰雀捉回家。因此,他决定要把那只灰雀怎么样?
生:送回去。
师:正象大家说的那样,男孩真的把灰雀送回了树林,此时,列宁又是怎么做的呢?
生读:
师:灰雀真的会回答他吗?
生:不会。
师:那列宁为什么还要问那只灰雀,而不直接问小男孩呢?
生:因为他认为男孩是诚实的。
师:“没……我没看见。”很显然男孩最初是撒谎了,那为什么大家和列宁还是认为男孩是诚实的呢?
生:因为男孩知错就改,所以我们都认为他是诚实的。
师:哎呀,你还用到了“因为……所以”的句式,真好。
师:小男孩虽然开始犯了错误,但他后来在列宁的影响下改正了错误,是个知错就改的好孩子,所以小男孩仍然是诚实的。
师:围绕着灰雀在小男孩和列宁之间发生了这样一段感人的故事,在这个故事当中,列宁是爱灰雀的,那小男孩呢?
生:小男孩也爱灰雀。
师:他们同时爱灰雀,那老师问你们,他们的爱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怎么不一样呢?
生:列宁给他吃的,给他自由;而男孩是捉回家自己玩,限制了它的自由。
师:说得真是太好了!那你觉得谁才是真正的爱灰雀?
生:列宁才是真正的爱灰雀。
师:板书“爱”,列宁爱它,是给它吃的,当发现灰雀不见时,他的内心是着急的,是担心的,而男孩爱灰雀,却把它捉回家,这里边我们看到了列宁和男孩对灰雀的爱,还看到了谁对谁的爱呢?
生:列宁对男孩的爱。
师:是呀,列宁这样做既保护了男孩的自尊心,又让男孩勇于承认错误,并改正了错误,这种默默的教育,也是对男孩的爱呀,一个简单的事理,却写出了动物和人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爱。下面,让我们分角色朗读课文,再来体会人和人之间,人和动物之间的这种浓浓的爱。
三、课外延伸:
1、如果你是那只重新站在枝头歌唱的灰雀,你想对小男孩和列宁说些什么呢?
2、同学们,你们在生活当中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吗?你又是怎么做的呢?
板书设计:
5麻雀
(惹人喜爱)
不见捉走
担心爱放回
列宁男孩(知错就改、诚实)
(循循善诱)
10.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十
1、通过实践活动,感知、了解千米的含义,建立一千米的长度观念。
2、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谈话
1、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1米、1厘米。再填空。
2、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
(1)测量铅笔的长度。
(2)测量旗杆的高度。
(3)测量课桌的高度。
(4)测量硬币的厚度。
思考;测量三元到丰都的路程。
师:如果要测量三元到丰都的路程,我们可以选用哪个长度单位来测量呢?
3、揭示课题:用米测量太麻烦了。三元到丰都的距离比较远,我们需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边说边板书)
二、观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过“千米”,如:
(1)出示四张画片,学生观察讨论,说标记的意思。(书上4页四幅图)
A图一:汽车时速表
B图2:公路上汽车限速每小时30千米。
C图3;公路上的里程碑。
(2)师: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过“千米”?(让生答)
(3)小结: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做单位。千米又叫做公里,可以用“km”表示。(板书:(公里km))
三、联系生活,初步建立“千米”观念:
1千米有多长呢?昨天老师带领大家走了100米的路程,(课件出示食堂到周转房口)想一想,1000米要走多少个100米?(10个)对,就是像我们昨天那样走10次,5个来回。
10个100米是1000米,1000米就是1千米。我们可以写成
1千米=1000米 全班齐读一次 。(指导学生朗读:用不同的停顿来区分)
追问:2千米=( )米 (让学生说想法,如:2千米里有2个1千米,就是米)
4千米=( )米 3000米=( )千米
9千米=( )米 6000米=( )千米
四、再次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1千米到底有多长?
出示新庄小学操场:这是新庄小学的操场,一圈是400米,沿着它跑两圈半是是多少?
让学生尝试算一算两圈半是多少米?然后展示交流。最后教师总结。
400×2=800(米 ) 800+200=1000(米)
1000米=1千米 1千米也叫1公里 1千米(公里)=1000米
学生齐读。
想一想:从校门口大约到什么地方是1千米?
你家到学校大约有几千米?
五、做一做
再次体验1千米的长度?
(1)三元中学操场: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三元中学,你知道沿着它跑道走一圈时多少米吗?老师做了实地测量,是200米,那走几圈是1千米?(指名回答:5圈)
(2)星期天,杨老师进行了一次实地测量,从我们校门口出发一直医院背后,大约是1千米。
(3)从校门口到向家坝铺的水泥路大约是1千米。
现在你脑子里有1千米长度的概念了吗?闭上眼睛,想象1千米的长度。
(4)你能从生活中找出1千米吗?
六、实际运用
小帅在早锻炼,跑一圈200米,跑5圈是多少千米?
学生练习后,再展示交流。
200×5=1000(米) 1000米=1千米
七、拓展训练
改一改:
(课件出示) 小明的日记
12月5日 星期六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推荐阅读: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火烧云教案07-18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加法》教案教学设计有板书08-05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10-01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习作二教案06-15
秋天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10-02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习作一教案11-16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三单元导读课教案10-03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四边形的认识》教案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