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东北师范大学867物理课程与教学论(精选8篇)
1.2024东北师范大学867物理课程与教学论 篇一
《物理课程与教学论》期末作业考
柴步华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教学论
答:又称教学法、教学理论,是研究教学一般规律的科学。教学论是教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由教学在整个教育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教学目的、任务、教学过程的本质与规律、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内容组成的。在当代,随着教育科学的发展,它已形成为相对独立的学科。教学论的研究是在教育学的一般理论基础上,对教学理论的历史遗产、现实的教学实践经验以及各科教学法的研究成果加以理论概括。2.教学原则教学原则
答: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它既指教师的教,也指学生的学,应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始终。它反映了人们对教学活动本质性特点和内在规律性的认识,是指导教学工作有效进行的指导性原理和行为准则。教学原则在教学活动中的正确和灵活运用,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发挥着一种重要的保障性作用。3.物理规律
答:物理规律反映了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它反映了物质运动变化的各个因素之间的本质联系,揭示了事物本质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在一定意义上说,物理规律揭示了在一定条件下某些物理量之间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4.研究性学习
答:是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各种课题或项目设计、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等为基本的学习载体;以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学习到的科学研究方法、获得的丰富且多方面的体验和获得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基本内容;以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研究为基本的教学形式的课程。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简述物理课程的价值。
答:
1、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2,通过基本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初步了解自然界的基本规律,使学生能逐步客观地认识世界、理解世界。3,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4,通过科学想象与科学推理方法的结合,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敢于质疑,勇于创新。5,通过展示物理学发展的大体历程,让学生学习一些科学方法和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关心科技发展的动态,关注技术发展的动态,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问题,树立正确的科学观。2.在物理教学中你认为有哪些应该注意的问题。答:1)物理教育与物理教学的区别和融合 2)物理教学中应重视过程的教学 3)抓住物理教学的学科本质 3.简要回答物理概念特点。
答:1)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2)物理学是一门严密的理论科学。
3)物理学是一门精密的定量科学,是应用数学方法最充分、最成功的科学。4)物理学是一门带有方法论性质的科学。
4、中学物理课程的价值。
答:中学物理课程的价值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从物理学的角度看,物理学是构成自然科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基础,是推动适合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从教育的角度看,在物理知识的形成和运用过程中有着丰富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观和科学态度等教育内容,它们是提高学生科学能力的土壤,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5.研究性学习中选择课题有那些原则? 答:1)开放性原则。2)体验性原则。3)可行性原则。4)循序渐进性原则 5)实用性原则。6)独创性和新颖性原则。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阐述实现物理教学中的“四化”的主要内容。
答:实现物理教学的四化,即物理教学生活化、物理教学体验化、物理教学情感化和物理教学结构化。
1)物理教学生活化 物理教学生活化是指,物理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去探究并认识物理规律;适时还应将学生学到的物理知识及科学研究方法与社会实践及其应用结合起来,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在生活与生产中的实际应用。2)物理教学体验化 物理教学体验化是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物理教学活动,亲身经历探索、思考和研究过程,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积累科学知识和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3)物理教学情感化 物理教学情感化是指教师在充分挖掘物理教学中蕴含的情感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师生积极的情感交流,以知激情,以情启智,以情育情,以情激意,使师生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乐教”、“乐学”,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它以教会学生理解科学、形成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为主要目的。
4)物理教学结构化 物理教学结构化是指,以学生原有的物理认知结构为基础,通过教师主导控制和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机结合和相互作用,使物理知识与学生原有的物理认知结构中适当部分建立起本质的联系,以期形成相互联系、按层次排列的新的物理认知结构,实现物理知识结构的“内化”。它以学生最终掌握物理学科的基本结构为目标。(1)物理教学结构化要围绕学生原有的物理认知结构而展开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建构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完成的。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原有的物理认知结构。物理教学时,教师应十分注意帮助学生在从事新的学习活动中获得必要的、有效的经验和预备知识。引导学生回忆与新知识相关的旧知识,而且一定要根据学生对相关旧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教学,这是关系到新知识建构是否顺利成功的重要因素。(2)物理教学结构化的途径——动态化教学结构 所谓“掌握事物的结构,就是允许许多别的东西与它有意义地联系起来的方式去理解它。” 1物理教学结构化就是要教给学生具有良好结构的物理知识,就是要实施动态化的教学结构。动态的物理教学结构是在局部小循环中,前面的环节为后面的知识作铺垫,后面的环节是前面知识的强化和深化,教师的教学以整体的结构为中心。这样,脉络清楚,又依次强化,使学生处于一个动态的学习过程中。一方面使头脑中错误的认识在比较和深化中加以纠正,避免形成定势;另一方面对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内容从不同的侧面和不同的层次得到了强化,建立了清晰、牢固的联系,动态的物理教学结构有助于学生头脑中形成有主有从,条理清楚的物理知识结构。即动态的物理教学结构将促进物理教学结构化的实现。
2.结合实际论述科技创作对指导教师素质有什么要求?
答:在知识结构方面要求教师: 1)教师要具备相关的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知识。2)教师要具备丰富的科技创作方面的知识。3)教师要具备多学科的综合知识,在科技创作过程中所需的知识是多方面的,往往不是来自一个学科,在创作中常常要对不同学科的知识了如指掌。4)了解科技发展的新趋势,新动向。
在能力结构方面要求教师: 1)教师要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2)教师要有组织协调能力。3)动手操作能力。4)收集和发布信息的能力。教师还应有以下几个创造性人格特征:1)好奇心 2)质疑的习惯 3)探索的习惯 4)求异的习惯 5)有恒心、一丝不苟
2.2024东北师范大学867物理课程与教学论 篇二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是高等院校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科学实践课程, 其开设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并适应科技发展的综合应用能力。过去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 在一定程度上对培养我国20世纪的工作者起了重要作用, 但进入21世纪后, 以数字化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高速发展, 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 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然而我们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由于长期受到教学理念、教学条件和师资水平的限制, 没能审时度势对其加以调整, 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及科学素养的养成。具体表现如下: (1) 传统的“模仿式”教学模式依然唱主角, 严重阻碍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 某些实验设备陈旧, 内容落后, 与时代发展脱节。 (3) 实验教学环境和内容过于单一, 缺乏多元化。 (4) 实验成绩评价方案缺乏科学性, 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新能力难以体现。
二、对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的探索
下面, 结合我校物理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况, 谈几点成功的体会。
1. 与时俱进, 转变教师教学理念
虽然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呼声已过多年, 但传统的“模仿式”教学模式依然根深蒂固, 实验教师的教学理念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教师苦口婆心地详细讲解实验原理、步骤、操作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学生盲目效仿, 完全失去独立思维的真正支配权, 更无创新能力可谈。时代在发展, 科技在突飞猛进, 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和使命感, 高瞻远瞩, 更新教学理念, 不仅要让学生受到严格的、系统的实验技能训练, 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巧, 更要通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也只有在富有时代性的理念导引下, 才能不断研究、探索、改革、创新实验的教学, 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否则理念不改变而大谈改革与创新, 那只是一场空话。为了转变教师理念, 我校先后派多名教师到实验教学改革成功的院校学习, 请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研究员姜大源、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副院长王金法教授等到我校做报告培训, 对转变我校实验教师的教学理念起到了重要作用。
2. 加大新科技实验设备的投入, 更新陈旧实验内容
随着新技术的出现, 有些实验设备和实验内容明显与时代脱节, 不能满足时代对学生素质培养的需求, 此时教师必须果断决策, 用新技术设备替换陈旧设备仪器, 同时更新相应实验的内容。近几年, 结合我校实际, 与我院特色专业———电气与自动化专业教师合作, 将传感器成功应用到实验中,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通过开尔文双电桥电路, 将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应用到测量金属丝杨氏模量的实验中, 通过测量金属丝电阻的办法, 测量金属丝杨氏模量, 此方法不仅克服了传统光杠杆放大原理测量杨氏模量存在的系统误差, 还减少了测量的直接数据, 克服了传递误差, 提高了实验的精确度, 同时又把当前应用较广的传感器新技术应用于实验, 拉近了学生与社会应用新技术的距离,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科学素质。
3. 拓展实验环境和实验内容, 变单一为多元化
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往往是三个固定———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固定的实验。显然, 这种过于单一的教学方式, 与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不相匹配, 拓展实验环境、丰富实验内容、加大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的教学也就成为实验教学改革的大势所趋。对此, 我校做了以下主要工作:
(1)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整合实验内容, 将其划分为三大类别, 第一类为基础性实验, 即普通物理力、热、电、光等各部分的基本实验, 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能力。第二类为综合性实验, 实验的内容涉及本课程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知识, 主要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和方法的综合训练。第三类为设计性实验, 教师根据教学要求提出实验目的和实验要求, 并给出实验室所能够提供的实验仪器设备、器件等实验条件, 由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实验技能, 讨论并提出实验的具体方案、拟定实验步骤、选定仪器设备、独立完成操作、记录实验数据、绘制图表、分析实验结果等。这样, 实验选择的灵活性, 不仅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更调动了学生的实验积极性,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 利用计算机网络拓展实验环境, 开放服务性实验室。通过校园网, 建立专门的实验网站, 学生做实验前, 必须通过网络提前预习实验, 完成预习思考题, 对设计性实验写出设计方案, 并通过网络提交, 待老师审阅合格后方可参加实验操作。这样, 不仅克服了传统实验教学受到课堂、课时的限制, 将教学内容在时空上得到很好的延伸, 还调动了学生的独立科学思维, 提高了具体实验操作的效率。
4. 完善实验成绩评价方案
对大多数学生来说, 科学的实验成绩评价方案是学生完成实验并取得良好效果的指挥棒, 我们在传统实验教学成绩评价基础上, 除了关心其出勤、上课和实验报告外, 为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 增加了课前预习的创新性评价、实验操作中的创新性评价、设计性实验设计方案独创性的评价等等。另外, 还增加了最后的操作考核, 考查所做实验的重点仪器或重要测量的部分实验操作, 随机抽签, 现场操作, 教师对照评分标准现场打分, 采取这种方式后, 学生对待平时实验操作的重视程度明显加强, 也改变了以前个别学生做完实验后还不知仪器怎样使用的糟糕境地。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 我们仅是取得了一点成效, 同时问题重重。改革创新是时代的要求, 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必定没有回头路, 也只有这样, 才能进一步提供给学生更广阔的平台, 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培养他们互助合作、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体现这一课程的价值所在。
摘要: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是对高校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基本训练的一门独立的必修基础课程。从目前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反思, 结合多年的教学探索, 分别从教师理念的转变、教学模式的改进、实验内容的更新和实验成绩考核的优化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目的在于不断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质量,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3.2024东北师范大学867物理课程与教学论 篇三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教学理念:电子课件;教学平台
近十年来,我们在推进大学物理课程多媒体教学改革与实践的过程中,始终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教学内容是根本,教学形式是手段,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的教学理念为指导,结合国家级和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对大学物理课程多媒体教学规律和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实践,构建了质量高、成效好的大面积实施基础课程多媒体教学的新模式和新方法,研制开发了立体化的大学物理课程电子课件及多媒体教学素材库和教学网站,在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水平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坚持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探索多媒体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方法和规律
我们从1998年初开始实施大学物理课程的多媒体教学改革实践,开始时就面临着一些问题,例如,利用多媒体技术简单取代传统教学模式,将书本或黑板搬家,把屏幕当成电子黑板:教师按照电子屏幕画面讲解内容,充当“解说员”;教师被机器设备环境束缚在某一角落,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明显减弱;屏幕内容滞留时间短,学生跟不上教学节奏,学习效果下降;教师和学生对实施多媒体教学的认识问题,等等。为了解决好这些问题,我们积极组织全体教师结合教学实践和国内外多媒体教学经验,定期举办多媒体教学研讨会和观摩课,逐项讨论多媒体教学面临的具体问题和困难。经过积极的研讨与实践,教师们普遍认识到,在多媒体教学中出现的诸多问题,究其根源是对多媒体教学模式下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规律认识不准确、方法不到位所致。
经过近十年的多媒体教学改革与实践,我们逐步体会到,多媒体技术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和特点,运用得当对于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概括起来说,就是要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处理好几个基本关系。
1.教师的主导性与多媒体技术辅助性之间的关系
课堂教学的主角是教师,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直接面对学生,教师的语言与表情、形体与手势、板书与文字,以及教师的诙谐调控等,都构成了课堂上丰富的教学信息,这是传统教学模式和方法的优势。而在多媒体教学模式中,教师表现、教学方法、教学板书和教学环境等都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实施多媒体教学初期,由于教室多媒体硬件条件的限制,往往将教师限制到了教室讲台的一角,教师面对的是计算机屏幕,变成了计算机的用户,成了讲解员和操作员。而学生面对的不是教师,而是简单的投影屏幕,成了被动的听众。教师与学生都失去了彼此间的直接交流,教与学的兴趣都被降低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得不到应有的发挥,教学质量面临问题。必须高度重视解决好这个关系问题。
因此,在组织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我们坚持教师的教学主导地位,继承和发扬传统教学的优势,科学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在硬件上配置遥控鼠标等设施,结合传统黑板,使教师能够像传统教学模式那样走到讲台前,始终面对学生,使教师的语言与表情、教师的形体与手势、教师的诙谐与幽默等继续表现在学生面前,而不是在教室一角,做到适时控制学生的注意力,适时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避免将多媒体课堂教学变成电视学习和计算机学习,实践效果很好。
2.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之间的关系
多媒体教学模式的一个突出优势,就是可以将传统教学模式中难以描述和直观表达的一些图像和结构用动态或立体的方式表现出来,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增强直观效果,开发想象空间。因此,在课堂教学和电子课件制作中使用动画、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技术非常重要。但是,如果没有合理设计,使用不当,情况也会发生质的变化,并不能起到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
在实施多媒体教学改革和电子课件研发初期,我们每年都派教师参加各类物理教学研讨会,积极学习和认真借鉴兄弟院校在多媒体教学方面的经验。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当时存在的一些问题,其中突出的一个问题是在制造电子课件时为动画而动画,甚至对一些原来传统教学中学生十分容易接受的内容也采用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技术,结果是喧宾夺主,花哨有余。这种不依据教学内容的需求,滥用多媒体技术的做法,反而容易使学生产生视觉疲劳,分散注意力,达不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因此我们在改革与实践中提出了“教学内容是根本,教学形式是手段,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的教学理念。也就是说,在教学中积极采取多媒体技术固然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但多媒体技术毕竟只是一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其表现形式必须服从教学内容,应以教学内容的需要来决定表现形式。为此我们对大学物理教学内容进行了全面分析,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动画、图片、视频和演示实验等技术组织教学,既增强了直观效果和感性认识,又保证了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教学的严肃性,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
3.教学信息量和教学节奏之间的关系
使用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另一个突出优点,是节省了教师对复杂图像、复杂公式、各类表格等的描绘,以及提高了教师对于标题,定义、定律、原理、例题、总结等内容的规范书写,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集中讲解物理现象、基本规律、基本方法和各种问题,向学生展示更多的课程资料和教学信息,可以说多媒体教学的信息量比传统教学明显加大了。但与此同时引发的问题是,如何根据认知规律处理好丰富的信息量和紧凑的教学节奏之间的关系问题。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就出现过多媒体授课节奏过快的现象,不仅没有使学生很好掌握丰富的信息,反而减弱了学生思考和消化的过程,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思考不足、理解不透,吃“夹生饭”。为此,在多媒体教学中,我们强调不能为追求大信息量而忽视教学节奏,要让学生能看清、能思考、能接受、能消化。同时,我们组织教师在制作电子教案时,在突出基本概念、基本方法、重点难点方面下工夫,反复凝练课堂信息量,在教学过程中控制好教学节奏。
二、组织编写制作高质量的电子课件,创建多媒体教学素材库和教学网站,实现大学物理教材的立体化建设,构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大学物理教学平台
在大学物理课程多媒体教学改革与实践中,我们充分体会到制作高质量的电子课件和创建多媒体教学素材库是提高教学质量、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为了发挥多媒体教学模式的优势,从而把传统教学模式中难以描述、难于表达的一些图像和结构用动态和立体的方式表现出来,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加强直观效果、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就成为了研制开发高水准电子教案和电子素材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深入研究教学体系的重点难点问题,特别是围绕传统教学中一些不易处理和表现的问题,写出内容丰富的教案脚本,解决了电子课件中要“做什么”的问题,然后组织熟悉多媒体技术的中青年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攻关,解决了“怎么做”的问题。将课程内容和多媒体技术有机结合,建立适合多媒体教学要求的开放式电子课件和多媒体教学素材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随时调用素材库的内容组织教学,学生也可以通过教学网站查阅自学。
2000年开始,我校大学物理课程逐步全面推广多媒体教学模式组织教学。目前,多媒体教学普及率已达90%以上,授课教师在集体研制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框架基础上认真钻研,逐步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电子教案和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大量的教学实践基础上,2002年我们主编了配合工科大学物理教材的电子教案,被20多所院校使用,发行量达20多万册;2004年我们又主编了配合人文管理类大学物理教材的电子教案。
大学物理课程多媒体教学的改革与实践,锻炼了教学团队,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也推动了我校物理课程的建设。近年来,在学校组织的三次多媒体授课竞赛中获奖6人次,获奖比例名列全校之首。2003年大学物理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2004年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2005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4.2024东北师范大学867物理课程与教学论 篇四
【关键词】
大学物理;理实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建构与思考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逐步深入,现实劳务市场针对大学毕业生的素质要求逐年变化,这种发展趋势,使得针对大学生开展的应用技能课程,在大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中逐步发挥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大学物理》学科是理工类大学生极其重要的基础必修课程,这门课课程的实际学习效果,对于理工类专业大学生的学习成长经历的顺畅性以及有序性,基本深刻的影响,为了切实打破我国高等院校在开展《大学物理》学科教学工作过程中重视理论而轻视实践的不良教学工作趋向,我国部分高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师在教学实务过程中引入和运用了理实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本文将针对大学物理理实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建构问题展开简要的分析论述,预期为相关领域的一线教师提供借借鉴意义。
1实现大学物理学科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在教学模式层面的有效统一
想要实现大学物理学科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建设目标,应当切实从教学工作的源头、教学工作过程的每一个具体的环节展开系统的分析,并切实找寻传统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同时基于教学工作主体、教学工作实施场所、教学工作基本开展手段、教学信息呈现载体等几个角度,找寻并实施有针对性的改良路径。
第一,切实加强针对大学物理课程任课教师的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工作实施力度,并以此充分发挥大学物理教师作为教学实务工作的施教方所具备的主体性。想要充分保障大学生在实际化的物理学科知识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实现对理论知识,以及实验操作技巧的学习领会,并切实实现两者之间的充分结合,就必须保证教师具备着较好的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工作能力。为了实现这一教学工作发展目标,就必须切实加强大学物理课程任教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力度,要保证大学物理学科教师同时具备开展理论教学以及实验教学工作的能力,要为大学物理课程教师提供开展教学技能培训的充分机会,并在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给一线教师提供宽松而充分的开展教学方法创新的空间,通过举办针对大学物理课程教师的实验技能比赛,敦促广大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实验操作本领,并在此基础上切实助力大学物理教师获取开展理论与实验相结合教学方式的综合素质。
第二,灵活选择教学工作实施场所,既可以将演示实验引入到普通教室的课堂讲授环节中,也可以在大学物理实验室开展理论教学内容。将大学物理理论知识的教学工作安排在实验室中,可以保障学生在开展理论物理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同时运用实验器具进行物理理论知识内容的验证实验,在学生的自主化理论知识验证实验遭遇困难时,教师可以从理论知识角度,或者是实验操作技能角度对学生进行适当程度的指导。
第三,切实改善《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方法,充分打破传统教学指导理念之下,教师在课堂讲授过程中的绝对主动地位,切实选取开放式、探讨式的教学方式,要为学生提供亲身参与演示实验环节的机会,在实际讲授理论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同时进行实验验证,并且在开展演示实验的过程中,注重向学生提出具体化的思考问题,通过不断提出思考问题的方式,充分引发学生的自主思考行为,充分发挥大学物理学科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最佳效能。要通过这一模式的运用,切实改善大学生对基本理论物理知识的理解深度,以及对基本实验操作技巧的应用本领。
第四,改善《大学物理》学科的教材编写假设方案,实现物理理论教材与物理实验教材的一体化建设,在这一过程中,要针对教材中涉及到的每一个具体的物理理论知识。都有针对性地搭配有针对性的验证实验,为教师的教学演示,以及学生的理论内容验证,提供充分的准备条件。与此同时,要切实在《大学物理》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尽可能地增加应用性知识内容,使得学生能够充分感知到物理知识内容对现实社会生产生活实践的重要意义。
2实现对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进度的有效调整
为切实保障大学物理学科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建设目标的实现,应当针对物理学科理论课程,以及实验课程的教学进度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充分保障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在教学节奏层面的一致性,实现两者之间的相辅相成,要用实验环节支持物理学基本理论、用物理学基本理论引导物理实验,构造大学物理学科教学工作的最佳实施模式。根据现有的《大学物理》教材编写体例,可以将教材中涉及的知识内容划分为两个教学学期,并在第一学期安排力学、波动学、以及光学,在第二学期安排电学、磁学、热力学、以及气动理论.并依照上述的理论知识分类,将教材中涉及的实验内容系统性地划分为:力学、波动学、光学、电学、磁学、以及热力学等板块,并从已有的各个理论知识模块中切实选取若干个具体的实验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同步演示实验。在第一学期可以选取的同步实验包括:①气垫导轨实验:可以实现对速度、加速度、动量等物理参数的测量,并实现对动量守恒的验证。②光栅的衍射实验:能够实现对光栅结构的感知、对光的衍射现象的观测,以及对光的衍射原理的验证。在第二学期可以选取的同步实验包括:①稳定恒值电流模拟静电场实验:能够实现对静电场中基本物理现象的观察,并切实实现对静电场分布规律的研究。②霍尔效应测磁场实验:能够通过对霍尔效应实验现象的观察,实现对电磁场基本物理理论的深刻理解。
3结语
针对大学物理理论与实验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建构问题,本文划分两个具体部分,从大学物理学科教学工作实践流程的角度,对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方法的改善策略展开的具体的论述分析,预期为相关领域的一线教师提供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5.2024东北师范大学867物理课程与教学论 篇五
学姐考研心得:待你成功的那一天,你终将发现你所经受的一切辛苦和磨难都是值得的,当别人在睡觉的时候,你在自习室念书:当别人在逛街的时候,你在自习室念书,当别人在谈恋爱的时候,你依然在自习室念书。然后当你收获成功的那一天,你会觉得成功的喜悦足以抵消一些,考研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没有拼搏与进取的决心,肯努力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
转眼之间,已经到了春暖花开的四月了,然而交上考研试卷的那一刻,以及这一年多以来辛苦的备战历程还觉得历历在目。考研对于不同的人来说目的与意义也各不相同,对于我来说,纯粹是为了能实现自己一直坚持来的梦想。因为本科时候并没有录取到自己心仪的教育专业,所以在考研时我暗自说,如果你不努力抓着这个机会你可能要永远与你的梦想失之交臂了,在这个契机下,我结识了勤思的老师,在她的耐心讲解和指导下我报了勤思的课程。成绩出来的那一刻我是真正感受到我们这个班的价值,勤思的老师都很负责,定期会有最新的课程上传到网络,我自己在图书馆用电脑就可以听,很方便,所有的专业课资料都是勤思给我提供的,并且会给我们VIP学员配备自己的辅导员,每两周通过电话形式进行一次辅导,考前还会给我们提供报考院校真题。可以说,没有勤思,我的学习效率是不可能这么高的,短短的一年时间,我一个跨专业的学生在之前对教育学毫无任何了解的情况下最终初试考了363的成绩,是我之前真的没有想到的。
而对于在复习阶段,我整个过程基本是按照课程老师给的建议走下来的,专业课方面教材一定要吃透,尤其是跨专业的学生,另外勤思的讲义是特别好的,重点全部都归纳了出来,背诵阶段直接用讲义就可以了。英语方面我想强调一下单词真的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单词我过了四遍,后期做真题的时候明显比不背单词的同学省力的多,在这里我想重点强调一下,考研后期最艰难的地方:一是天气,尤其是东北,天气特别寒冷,我们考研时候的自习室冬天说话都能看见哈气,现在想想也是挺佩服那时候的自己了;二就是心理战,时刻给自己信心不要被他人的节奏干扰,不要觉得自己的速度太慢就开始懈怠;三就是一定要和研友,老师多沟通交流,我在后期的时候,闫老师就经常给我打电话鼓励我安慰我,给了我很大的动力。
二月末东师出排名我很遗憾没有进复试,当时真的很无助就一直在家里哭,觉得自己肯定没学上了特别绝望,关键时刻还是老师细心的给我打来了电话,分析一下今年的情况,安慰我说不到最后一刻一定不能放弃,当我得知勤思有一个复试冲刺班的时候我好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所以我赶紧给老师打电话咨询听完老师的介绍我就马上报了班,擦干眼泪继续努力,两三天后收拾一下行李就坐火车去了北京参加了复试集训课,这几天的集训课对我的帮助真是太大了,讲课的周老师,刘老师都特别耐心针对我们三个小伙伴没人的情况逐一分析逐一指导,集训班还为我们安排了模拟复试,晚上看我们上晚自习的老师更是陪我们一直到十点才回去休息,现在想到这些真觉得好感动,所以在最终我收到山东师范大学的复试通知时,我是带着从容和自信去的,因为几天的集训课程老师们已经把所有的可能会考到的题目,问题为我们训练过了,刘老师还特意为我联系了一个山师的学姐,给我辅导了一天半的专业课,带我熟悉了学校和考场,在专业面试和英语面试的前一天。远在北京的刘老师和周老师怕我紧张,还特意通过电话又为我进行了两次模拟面试,所以最终真正上场的时候我就当成了是老师给我进行的模拟面试,一点没有紧张,因为很幸运的是老师们问的几个问题居然都被模拟到了。最终复试的三天我顺利表现了自己也没有辜负老师们对我的期望,通过了山东师大的复试,被我心仪的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录取。此刻的我,真的特别想对一直以来关心,帮助我的周老师,刘老师还有勤思教育说一声谢谢,没有你们,我的考研路不知道还要走多少弯路,没有你们,也不会有我今天的成绩。
6.2024东北师范大学867物理课程与教学论 篇六
答: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和加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1.相互规约:
教学活动一旦展开便与课程发生了联系。教师必然以各种课程为中介,与学生进行互动与交往,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目标的确定源于课程目标;教学方法的设计也必然因教学内容不同而异,不同教育阶段、不同学科的内容不同,方法亦不同;教学评价也必然要参照课程中的教育目的和目标来进行。而课程实践在选择、确定目标、编排内容时也必须考虑教学实践的规律和可操作性,因此课程编制的过程也是对教学的规划过程;课程的评价也必然将重点放在教学实践中实际运行的课程,从而与教学评价密切相关。2.相互融合
其一,教学作为课程开发过程 教学的传统内涵是,教学基于教育心理学原理有效传递内容的过程,是忠实地实施既定课程计划的过程;教学的重心是有效传递内容,而不是变革内容,教学研究也因而成为关于内容传递的工效学。而实际上,由于课程在本质上不是对所有人都相同的普遍性的内容,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对给定的内容都有其自身的理解,对给定内容的意义都有其自身的解读,都有关于特定内容的自己的一套理论,这样,就使得教学成为教师和在具体教育情境中创造内容和建构意义的过程,教学成为课程的创生与开发的过程。由此,“学会教学”的核心问题是学会如何在复杂的教学情境中与学生共同创生课程。
其二,课程作为教学事件,当“体验课程”取代“制度课程”而处于教育的核心时,课程不再仅仅是表态的书面文件(教科书、教学指南等),而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情境中不断生成的活生生的经验。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教师与学生不断创造、解释着课堂事件,在这种创造与解释的过程中,内容不断变革,意义不断生成。课程正是这一系列课堂教学事件及由此实现的内容的变革与意义的生成。从这个意义上说,课程是动态的过程,是不断变化的课堂教学事件。作为“制度课程”之基本构成的诸种课程文件在这里不过是供教师与学生选择的资料,只有当这些资料有助于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课程创生时,只有当这些资料经过变革与解释化为教师与学生不断发展的经验时,课程才有意义。因为教师的价值观、知识和技能会影响他们每一次所作出的选择。教师会考虑到课程的目标、内容和组织方式,并会想像出一系列可能的教学方案以实施课程计划。这些可能的教学方案要经过层层“筛选”,即看它们是否符合当地的价值观和教育期望;是否能为特定学生所接受;以及是否具备适当的条件等。而这些抉择都与教师的素质和经验有关。由此可以推理,课程计划中的某些部分实际上从未真正得到实施过。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有哪些?
答:1.教学对象:具体分析所选班的学生的基础、学习情况,及学生对本次课的知识的理解能力,通过这次课学生可以在哪些方面得到提高。
2.教材分析:分析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对内容进行分层,哪些内容是学生必须掌握,是学生容易掌握,哪些内容较深,与学生目前的知识水平有哪些差距,学习的内容对学生有哪些实际的帮助。
3.教学目标:根据该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教材的要求具体分析,设定本次课的教学目标,重点要突出技能目标(目标要实际、具体)。
4.教学重点、难点:突破教材,来确定学生在学习本次课时的重、难点知识点。5.教学思路:为实现教学目标的而选择何种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能达到的预期教学效果。
6.教学策略:能充分体现本次课的教学思路,在课堂教学中所采取的具体做法;对教学过程能有一定预测,并如何调控。
7.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相符,充分体现师生互动,及教师的主导作用 8.教学流程图:用图表的形式反映出本次课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过程。
三、课程实施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答:第一,课程计划本身的特性。一是可传播性,二是可操作性,三是和谐性,四是相对优越性。第二,交流秘合作。经常交流有关课程计划方面的情况,并能达成如何实施的共识,对成功的课程实施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第三,课程实施的组织和领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对课程计划的实施负有领导、组织、安排、检查等职责。
第四,教师培训。教师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最直接的参与者。新的课程计划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和态度。要通过培训使教师形成新课程的理令,掌握实施新课程的方法。
第五,各种外部因素的支持。新的课程计划的实施,需要得到各种外部因素的支持。
作业二:
一、为什么说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是主辅关系?
答:首先,作为一个以实践为导向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别注重对学生实践学习的多样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讨论研究,制定研究计划,进行社会调查,示范,实验,表演,交流和讨论,整个过程中与同伴合作完成的,这种学习方式的整合是不可避免的带上了学生的生活方式改变,拓展和延伸了居住空间,从而改变为基本方式交流知识单一的课程,获得了“孔已己”培训计划的直接目的的知识成果。
其次,旨在打破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点在于不同的课程,以加强联系的课程和学生的经验,使从书本中的课程,学生的生活回归。出知识的堆,但是从脑海中不断的更多的孩子们“看”了很多东西。当今时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要求,是使与教学相结合的运动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是利用学生,以促进学科静态的知识流通,运用他们的静态和动态绑定的过程知识的动态能力。这是测试课程和真理之间的关系,但其实两者还是在实践中,有一种“运动不适合”的问题。
二、教学方式变革的意义何在? 答:(1)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改变过去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形成较高的学习兴趣,为自己的学习负责;
(2)满足学生发展的多样化需求。传统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独特个性。因此,教学方式变革实现了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使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倾向性、学生的特征、教学内容的特征等合理地选择搭配多种教的方式。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倾向性、教学内容的特征等有效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三、什么是课程与教学评价?
7.2024东北师范大学867物理课程与教学论 篇七
关键词:双语教学,大学物理,教学实践
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 科技竞争越来越激烈, 我国的人才和教育也随之国际化, 教育部今年来一直积极倡导在高等学校开展双语教学, 扩大双语教学课程的数量。鉴于此许多高校都积极开展了双语教学。大学物理作为一门理工科学生必修的基础课, 在很多高校也实施了双语教学, 其实施将对学生后期双语专业课程的学习、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培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就地方院校开展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的实际情况, 对地方院校大学物理双语教学课程建设与改革进行初步探讨。
1 地方院校实施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高校的双语教学是实施人才和教育国际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 所以国内高校基本都实施了不同课程的双语教学。就全球范围而言, 许多国家和地区如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的双语教育源远流长, 它们的双语教育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 已经有了比较成熟和完善的理论和经验。大学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基础课课程, 其词汇语言和研究方法经常出现在各门学科的文献资料中, 对大学物理的理解和掌握将直接影响对其它课程的学习和对最新科学技术的理解。因此很适合开展双语教学, 所以多数高校在双语教学起步阶段都选择了开展大学物理的双语教学, 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而且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阅读英文文献以及利用英语进行科技交流的能力, 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力。目前, 开展了双语教学的重点高校基本都有大学物理双语课程, 很多地方院校也陆续开展了大学物理的双语教学。20世纪70年代末, 我国引入了大批优秀的原版英文教材, 这些教材的引入也推动了我国大学物理的双语教学。由于各个学校条件不同, 大学物理双语课程开展的规模存在一些差异。国内重点高校由于具有生源和师资方面的优势, 所以大都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而地方院校大部分学生的理科知识和英语基础比重点高校的学生要差一些, 所以大部分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 教学仍然处于探索试验阶段, 缺乏统一的教学大纲和规范的教学模式。地方院校基本上是由任课教师自行选取一本英文原版教材开展双语教学试点, 缺乏科学的课程体系建设和必要的教学资源, 严重影响了大学物理双语教学。因而探索地方院校如何实施大学物理双语教学、探索易于推广的教学模式和如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很有必要的。
2 建设体现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大学物理双语教学课程体系
建立包括经典力学、热学、电学、磁学、光学、机械振动、机械波、狭义相对论力学基础和量子力学基础等相对完整的大学物理双语教学课程体系。对物理学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 挖掘出其中的创新思维内涵, 构建出体现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大学物理双语教学体系。中西方的教育是两种教育体系, 两种思维方式。西方的教育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大学物理双语教学中可以借鉴其他国家教育方式的精华, 将之灵活引入地方院校课堂, 实施传统教学与渗透式探究式教学相结合的课堂授课方式。考虑到地方院校现有师资和学生水平的限制, 大学物理双语教学并不适宜面对所有非物理专业的学生开展, 所以可以先在部分学生中试行, 跟踪学生学习效果, 不断探索改进, 逐步培养学生在英文环境下进行科学思考和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逐步适应英文教学, 抛开中文教材, 直接看英文原版教材, 从而更好了解国外教学内容, 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学生为主体, 广泛采用国外优秀的教学理念和先进的教育模式, 发挥学生主体优势, 注重教师与学生的交流, 加强师生互动性。
3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双语教师师资队伍
要提升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效果, 就必须有很好的师资力量做保证。实施双语教学的关键在教师, 双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 除了熟悉掌握专业知识外, 教师还要按照英语思维习惯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 并能讲解、答疑。地方院校大多数的教师在国内用英语进行练习交流的机会比较少, 平时的教学工作量普遍比较大, 不能对教学发展投入全部精力, 所以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双语教师师资队伍。地方院校课题组内可定期组织教学研讨会, 对有国外学习经历和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 通过听课、交流英文版电子教案、观摩双语教学示范课或利用互联网上收集素材等方式, 直接学习借鉴多年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已有的教学经验, 尽快实现由中文教学向双语教学的过渡, 具备双语教学能力。学校可以加大对青年双语教师的培训力度, 通过学校培训、人才共享和引入竞争机制等, 全面开展双语教师的培训。
4 开发英文电子教案, 建立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网络平台
英文原版教材主要特点是理论联系实际, 不仅反映了物理学的发展史和现代物理学进展, 还反映了物理学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 所以英文原版教材的选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结合地方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定合适的英文原版教材。电子教案将教学体系和内容以标准的科技英语形式表达出来, 避免板书中容易出现的英语书写和表达错误。收集国际互联网上大量适合于双语教学的英文素材和优秀的教学辅助资源, 广泛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 实现多样化的教学互动和个性化教学, 以期增强教学效果, 提高教学效率。实现双语教学、电子教材、电子教案、备课笔记、教学素材库等教学资源的共享。采取多种渠道加强校内及校间教师的合作交流, 取长补短, 以解决双语教学教师缺乏和教学水平不高等问题, 提高教师的双语教学水平。
5 结语
在大学期间进行双语学习对于学生今后的个人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大学物理作为一门理论基础课程, 与理工科很多专业的知识有着内在的紧密联系, 所以通过大学物理双语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理工科基础知识技能,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专业英语阅读应用能力, 提高学生的科技英语水平和用英语进行科学思维及科技交流的能力, 从而提升地方院校毕业生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孙媛媛.浅析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的开展[J].科技资讯, 2009 (16) :196.
[2]吴烨, 唐英, 彭小奇.工科物理双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高教探索, 2007 (6) :45-47.
8.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反思 篇八
关键词:大学物理实验 教学体系 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1(b)-0161-01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是高校理工科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长期以来,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在体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上存在着一些弊端,使得大学物理实验无法达到其应发挥的作用,无法适应新世纪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进入21世纪,科技的发展、知识的飞速扩充,学生的特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想提高学生实验技能和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对传统的物理實验教学进行变化调整势在必行。
1 更新教育观念
物理实验课程是一门涉及领域广阔、时代性、社会性十分强的课程,它时刻面对着新时代、新科技的挑战。我们在对于大学物理实验的认识不能停留在教材上,物理学本身就是一门实验科学,他的发展离不开大量的实验,所以物理实验课程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取决于学生能否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而物理实验为此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它有助于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得到发展,有助于教师的提高。我们应在教育改革思路和实践上有重大突破。传统的物理实验教材与物理知识的发展之间的脱节,传统的课堂授课的局限,实验仪器的程式化,这样都很难调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
2 丰富实验教学体系
长期以来,大学物理实验是作为理论课程的一种延伸,学生只能按照理论课的知道机械的刻板的完成实验,这样大大的限制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原本充满乐趣的实践性课程变得很枯燥乏味。大学物理实验应该是一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独立课程,大学物理的教学内容也不能仅仅限于普通物理的范围内,当前科技发展中的新方法、新技术、新手段的加入会使得基础实验又赋予了新内容,提升了实验档次。除了学生必须的基础性验证实验外,我们还要加强综合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开放性实验,开辟一种分层次实验教学的模式。其中研究性实验和开放性实验要真正的开设起来,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理解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仪器、确定实验参数、拟订实验步骤,在实验过程中完善实验结果,然后撰写实验报告。另外,研究性实验和开放性实验还可以通过教师开设的科研课题小组的形式来完成,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动手搞科研的能力,培养其科学研究的思维和科学创新精神。在学校开设物理实验课的同时,还可以并行开设一些“物理实验系列讲座”,讲述各领域的背景、思想、方法、现代技术和应用,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物理实验的思想、方法和应用,提高物理实验课的层次和水平,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3 改进教学方法
首先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在传统教学方式中往往是老师把实验仪器调整好,在学生做实验前详细的讲解,甚至做出实验演示。学生只要被动地按照老师演示的步骤机械的重复实验操作,就能成功的测到数据,完成实验。学生在思想上对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不够重视,每次实验操作都是按部就班的应付了事。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是科学认识的基本方法。一个完整的实验过程,包含提出问题、设计操作、数据分析和理论解释4个阶段。教学也应遵循这种过程,教师应当采用各种手段引导学生按照这种规律进行实验。
例如:实验的引入应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实验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有趣的物理史实、物理现象引起学生的注意,然后适当的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职欲望。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死板的采用教材上的事例引入,对于学生来说,这已早没有了新鲜感,这就需要教师自身积极学习,不断充实自己,要具有十分丰富的知识面和很强的科学实践能力,将枯燥的知识联系实际,形象化。另外,在不同类型的实验课上,教师应该根据实验课的特点调整不同的教学方法,灵活多变,以免使学生产生精神疲劳。在指导学生实验时,教师应当贯穿物理思想、物理方法的教育,而不是简单的解决学生当前的困难,而要让学生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灵活应用实验设计思想和方法,独立排除故障。
4 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目前,我们学校学生的大学物理实验成绩评定分为三部分:预习成绩+操作成绩+报告成绩。其中预习成绩我们一般是针对学生写的预习报告的情况打分,实际上大多数学生仅是将教材上的内容大抄一番,并没有对实验进行必要的预习,仅仅想通过课堂上的提问检查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进一步完善物理实验的教学评价体系是非常必要的。正确的教学评价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它对教师的教学历程、学生的学习过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和导向作用。对于不同的实验类型,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评价方式,关键看学生通过物理实验课程的学习能否提高动手能力、培养科学创新精神。传统的实验报告是千篇一律的格式,学生往往按照教师的要求计算结果并进行一定的分析,实验结论和小结也仅仅是将教材中的内容重新复述一遍,这样不利于学生科研论文的写作能力。对于研究开放性实验,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撰写科研论文式的实验报告,自己收集查阅相关资料,设计实验步骤,写出报告。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艰巨长期的工程,需要我们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丰富多层次的教学体系,改进教学方法,能够客观公正的进行教学评价,才能使物理实验课程成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上成为一个较好的平台,成为更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 许森东.冯元新.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探索[J].大学物理实验,2006,19(4):77~79.
[2]张宝林,朱莉.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新途径[J].长春大学学报,1999,9(5):15~16.
[3]杨建宋.对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评价的思考[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5(3):196~197.
【2024东北师范大学867物理课程与教学论】推荐阅读:
东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11-14
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07-21
东北师范大学自荐信09-07
东北师范大学计算机10-04
东北师范大学单身教职工宿舍住宿管理规定06-10
东北师范大学2018年秋季《比较学前教育学》期末考核07-12
东北师范大学2018年春季《政治学概论》离线作业答案06-29
西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10-25
重庆师范大学精品课程07-12
四川师范大学信息检索课程综合报告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