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档案管理办法(精选8篇)
1.部门档案管理办法 篇一
一、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刻苦学习档案业务和科学文化知识,热爱档案工作。
二、按档案有关规定要求及时完成档案工作。
三、文件和文字材料分类组成案卷,保护文件材料的完整与安全,便于查找和利用。
四、接受文件后必须做好登记,案卷的销毁或移出时亦做好记录,以便有据可查。
五、未经领导批准,所有资料不向外借,如确应严格履行借阅手续,退还时详细检查后注销借阅手续,如有造成丢失或损坏的及时向上级报告处理。
六、做好档案利用工作的信息反馈,搞好信息传递,不断拓宽和改进档案利用工作。
档案管理制度
为使我公司的档案工作达到规范要求,为公司发展服务,特制定本制度。
一、归档范围:我公司各项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公司规划、财务审计、人事档案、会议记录、通知、合同、协议、现场签证、照片、录相、竣工图等具有参考价值的文件材料;
二、公司的档案按文件内容所反映的不同分别归类保管:
1、所有工程项目均需建立单独的项目档案;工程项目在建过程中及完工后,所有相关文件、图纸资料均及时归档至行政、财务部;
2、财务账册、报表、凭证按财务档案归档要求执行;
3、业务助理建立正式员工的身份、学历、职称、专业技术成果(作品、获奖证书)等人事档案。
三、文件材料归档时,必须按照归档程序和质量要求进行。每卷必须有归档文件目录,并与实存文件相符。各相关负责人应保证原始资料及单据归档及时、齐全完整;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擅自保存和销毁。
四、各部门发送给有关单位的业务往来函件,应用公司统一的正式函文格式,以利于归类、保管、存档。
五、借阅档案的规定
1、各部门人员查阅公司相关档案,在行政部办理查阅手续后即可借用;
2、查阅档案并需要复制的,须经行政部领导批准。
3、借阅档案的人员,必须保守档案的机密,保证档案的安全,不得涂改、勾划、剪裁、拆卷或擅自复印、转借。
4、用后及时归还档案。行政人员要认真核对,详细检查,发现问题要向借阅人当面提出,查明情况报告领导。
六、对多余、重复、超时和无保存价值的文件,由公司行政部进行鉴定后,提出存毁意见,上报主管领导批准。销毁的档案应登记造册。经公司领导批准后,由二人在指定的地点监销,监销人员应在销毁清册上签字。
七、以上档案由各部门经理负责定期收集、整理并向副总经理交接;行政、财务人员应忠于职守,定期收集、整理、立卷、鉴定、保管公司的文书档案;如因人员变动,交接双方应认真办理交接手续(按档案目录清点),签字存档。
2.部门档案管理办法 篇二
关键词:档案行政管理,人事,问题,意义
一、前言
现阶段, 随着我国对人事制度的不断改革, 人们对人事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也越来越深入。可是, 目前很多单位的档案管理着缺乏相关意识, 缺乏管理方法, 导致频频出现问题, 如此就要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从新认识到人事档案管理中自己所处的位置和自身所发挥的作用, 采取相应措施来完善人事档案管理。
二、档案行政管理的概念与特点
(一) 档案行政管理。档案行政管理是指以国家各项建设事业的需求为主要目标, 对地方及至全国的档案作进行统筹、监督、知道的行为。它是国家整个行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 档案行政管理的特点。1.执行性。在我国, 国家权力机关包含着行政机关, 因而行政机关作为执行相关权力机关的重要机关, 在行政管理活动的实施中, 必须要严格依照国家权力机关的方针路线与政策。2.政治性。马克思主义认为, 政府机关是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使它的阶级利益得以实现所以才建立起来的组织;因此执行国家权力机关是行政机关的重要使命, 强烈的阶级性是国家机关的重要特征, 行政机关自己也具有阶级性。3.服务性。档案工作是一项服务性很强的工作, 档案工作的服务性主要体现在:服务性是档案工作得以发展与生存的基础与前提;服务性是使档案工作重要作用得以发挥的基本属性。
三、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现有的我国人事档案管理的内容中, 干部档案及企业职工档案这两者是人事档案组成中重要的一环, 然而, 由于企业职工档案与干部档案的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使个人的身份得以划分, 因此企业职工档案及干部档案的管理并不统一, 甚至是有分崩离析的情况。除以上所述, 还有一些法规并不完善, 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流动人员档案管理的制度建设方面, 还有着很多缺陷。
四、企业单位强化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作用
1.有效地落实企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 使得各种人才能够在企业单位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企业单位中存在着各式各样的人才, 这就要相关的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分类并认真分析企业单位的人才, 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单位各种人才的技能与潜能, 使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可以使其优点与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2.企业单位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 不单单有利于保存党和国家的宝贵文化财富, 还能够使得企业单位顺利地进行档案管理工作。人事档案能够真实客观的记录一个人不同阶段的经历, 尤其是对企业单位中的专业人才, 人事档案不仅关系着个人的发展, 同时对于一个单位和国家也十分重要的。人事档案是一个文字财富具有历史价值的人文资源, 所以一定要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
五、完善企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措施
在企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不单只是对个人或者是部门有种相当重要的影响, 对于整个企业单位的利益影响更为重要。所以, 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该采取相关的有力措施进行完善企业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企业单位应该由以下几点入手。
(一) 必须不断完善人事档案管理的收集工作。现在, 有些人在人事档案管理中的资料并不完善, 有的就只有几份简历表, 可是简历表并不能够将一个人的实际情况完全的展现出来。要做到这点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对当事人材料进行认真负责的收集, 同时还要为当事人不断地完善和补充资料, 不断地使当事人的人事档案得到丰富。
(二) 对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企业单位促使档案管理人员不断地进行专业的培训, 让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具备管理现代化设备与人才的能力, 还可以提高其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技能水平, 这样一来管理人员就可以更好地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服务。
(三) 管理方式和设备要逐渐现代化。要让档案管理方式和设备慢慢的现代化, 更好地提高人事档案管理员的工作效率, 充分地发挥出企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作用。
六、人事档案管理注意事项
要促使职工档案更加规范和完整, 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注意资料文件立卷入档的时间, 工作要分阶段来完成, 完成一步再做下一步, 这样才予以归档或者立卷, 如果并未完成的, 则不能进行上述工作, 否则, 将会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无序和混乱的秩序。
2.明确立卷归档的关键与进行科学合理的立卷分工。要在“以我为主”的原则对立卷归档的关键点进行确立, 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必须区分资料和文件, 尤其是对于那些在形式、内容、作用都有很多相似之处的文件性资料, 避免档案管理出现重复度和信息冗余度的情况, 提高档案利用的效率和实用性。
3.在坚持“以我为主”的归档原则基础上, 要确保能够对全宗的完整性的维护。在档案管理工作中既要注意主次的把握, 把好全宗的入口关, 还要注意避免应归档文件的散失。
七、总结语
3.部门档案管理办法 篇三
关键词 档案管理 现状 建议
中图分类号:G27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22-0010-01
一、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对档案工作的认识重视不够。有的领导干部甚至认为档案工作只是档案部门的事,对档案工作不闻不问,自已不想管也不愿管。有些部门对档案工作重视不够,没有把档案工作列入机关年度工作计划,档案工作不研究、不安排,档案问题得不到解决,场所、经费、人员没有保障,档案工作自然就做不好。
2.管理力量薄弱,档案工作缺乏有效机制。目前,认为搞经济建设是硬任务、硬指标,而档案工作可有可无,部分领导没有落实,档案工作处于松驰状态。人员不到位,而且不少档案人员又缺乏必要的职业素质和基本技能。由于管理不严,档案收集难、利用难、编研难等现象十分突出。执法力度不够,尚未开展有效的、正常的档案管理工作。
3.档案室基础设施差,存在着严重的对档案必备条件的落实。由于认识不到位,导致档案工作标准不高。档案很少有专用的档案库房,既影响正常办公又影响档案管理,更不用说有“六防”设施,保管条件差,多数已成为仓库。而且室藏档案相当贫乏,材料不齐全。
4.档案管理创建活动参与面不广,档案利用力度不足。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服务农村两个文明建设是一项社会化的系统工作,并使其转化为自觉的行动。但是有的部门只将档案工作当作“临时工程”来对待,没有充分认识到档案工作是经济建设的需要。没有将档案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列入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范围之内。
5.档案管理人员更替频繁,业务素质有待提高。由于体制的问题,没有档案专职的人员,大部分是兼职,因此对档案管理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基本上没有足够多的时间去管理或整理大量的档案资料,有时也只是应付而已。有些条件好的部门,直接送到上级档案馆帮助整理归档;条件不好的,就只能任其自然。
二、县级部门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1.要注意加强干部档案工作队伍建设,选择政治上可靠、作风正派、责任心强的共产党员从事档案工作管理工作,注意对他们的教育培养,关心他们工作、生活,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建立档案工作制度必须遵循以下要求:第一,规章制度要体现合理性、科学性。第二,简明实用。制度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其建立应以方便实用、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为目标,以便更好地发挥制度的指导和规范作用。第三,坚持制度约束的双向性。既约束领导又约束职工。第四,坚持制度执行的严肃性。档案部门既是制定档案规章制度的主管部门,又是规章制度的执行部门。在规章制度的执行过程中,要做到有功必赏、有过必罚,充分体现制度的权威性。
3.档案管理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档案工作人员。作为档案工作人员,要注重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通过自学、参加培训等方式,熟悉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和基本要求,努力掌握科学管理的原则和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档案管理工作质量。
4.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是很有必要的。档案管理人员要树立“工作就是服务”的观念。以“增强服务意识”和“主动服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要明确服务方向,端正服务态度,树立创新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5.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它对档案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尽可能地运用当代科技新成果和管理新手段,提高档案工作的效率和水平,以尽快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目前,国外档案管理很多已使用计算机,就是在国内,使用计算机辅助管理档案的也越来越多,实现人事档案计算机辅助管理势在必行。
4.部门档案管理办法 篇四
档案的建档单位
为不同的建档单位合理地划分档案的全宗,这是最重要的部分(全宗是一个独立的机关、组织或人物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档案有机整体)。在传统档案学定义中独立行使职权、设有会计单位或经济核算单位、设有管理人事的机构或人员是定义全宗的标准。在我们UED部门可以将个人的资源定称为一个全宗、组的资源称为一个全宗、部门的资源称为一个全宗,又因为UED部门全宗间有一定的供给关系,所以我们需要明确各个全宗之间的资源供给关系。
档案的类目划分
关于类目的划分,参考某省委档案管理系统,该省委档案一级类目的定义分为七大类:即(1)党政工团档案(代字:A);(2)基建档案(代字:B);(3)设备、仪器档案(代字:C);(4)会计档案(代字:D);(5)已故人员档案(代字:E);(6)声像档案(代字:F);(7)专门档案(代字:G)。大类以下的属类用阿拉伯数字作代号,从左至右依次叫一级属类、二级属类。
我们UED部门的档案管理可以参考其分类方法,并按照问题-年度-机构的方式进行下级分类,分别对个人档案全宗、组档案全宗、部门档案全宗根据具体业务情况设定分类标准,并生成标准分类文档。
这里要特别指出,根据建档单位的不同,类目划分的粒度是不同的,层级越低越细节。
档案的维护人员
关于全宗档案的管理,个人档案的管理应该有组讨论并定义全宗目录架构,由个人维护管理;组档案应该由部门定义全宗目录架构,由组长统一管理维护;部门档案应该由部门的上一级机构制定全宗目录架构,并且由部门副主管负责维护管理。
档案的归档周期
关于归档周期,即同一个单位两次归档的时间间隔。任何资源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归档周期,归档周期应该根据归档单位的规模不同而有所不同。
个人档案:可以以周为时间单位进行归档。
组档案:可以以月为时间单位从个人档案中进行整理提取归档。
部门档案:可以以季度为时间单位从组档案中整理提取归档。
归档的内容由具体部门业务确定,上级单位应该以制度的形式制定下级单位的归档内容。
档案的生命周期
由于一般的部门资源信息管理缺乏系统的管理方法,导致资源存放的随心性比较强,再加上长期的资源加压,致使资源很难被索引查找。在维护的时候,资源一般都是个人根据需要进行修改整理甚至删除,这样很容易导致单点的资源遗失,而且大量资源的维护本身就是一种比较困难的事情。所以在理论上我们应该对资源定义生存周期。
在档案管理中,“档案的生命周期”指的是档案从产生直至因丧失作用而被销毁或者因具有长远历史价值而被永久保存的整体运动过程。资源一经归档,就进入了档案生命周期。
同理UED部门的资源归档后也可以如此定义,我们归档后的资源也可以分为:
经常被查询的活跃期(可以通过硬盘存储);
不经常被查询的非活跃期(可以通过光盘介质存储);
永久保存或销毁。
5.浅议企业档案部门作用 篇五
关键词 档案管理 重点工程 角色定位
新时期企业发展速
度加快,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接二连三。企业档案馆在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中机遇和挑战并存。企业工程建设项目档案是企业档案馆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重点,通常也是个难点。收集难、归档难、整编难、数字化难……
江西铜业集团公司**冶炼厂(以下简称贵冶)建厂以来的二十几年间,一、二、三期和新30万吨铜冶炼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紧锣密鼓,1542、富氧工程、亚砷酸工程、净液挖潜、电炉废渣回收铜资源循环再利用等多项技改工程穿插其间。贵冶工程建设档案管理始终被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与工程建设同步进行、同步发展,既建了一流工程,又创了一流档案。这些成绩的得来,有赖于该企业档案部门在重点工程档案管理中的准确角色定位。角色定位的成功,带来观念的变革,引发主动服务,开创出重点工程档案管理的全新局面。
一、制度化管理的推动者
制度是做好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有力保证。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应该始终注重项目档案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基本建设项目档案资料管理暂行规定》、《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档案验收办法》等国家档案工作法律法规精神,建立文件材料归档制度、档案人员岗位责任制及档案收集、整理、保管、借阅、保密等一系列管理制度,为做好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制度很必要。但谁来制定、谁来执行、谁来监督呢?企业重点工程建设单位工作重点肯定在工程建设本身,档案工作“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的情况依然或多或少存在,能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主动建立和完善档案管理制度的还不多见,另外,在档案专业知识方面一般不太丰富。企业档案部门与重点工程建设单位可能分属不同的法人,即便同属同一企业但一般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档案部门单方面制定制度不具有约束力,也谈不上执行。企业档案部门在工程建设项目档案制度化管理中就无所作为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贵冶档案部门把自身定位为制度化管理的倡导者,从而推动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实现制度化。
《贵冶二期工程档案管理办法和要求》、《贵冶二期工程文件材料形成积累与归档审核责任制》、《关于做好二期工程随机资料归档的通知》、《二期工程交工资料及编制竣工图的质量要求》、《贵冶三期工程档案管理细则》、《三期项目经理部工程项目建设档案资料管理办法》、《贵冶新30万吨铜冶炼工程档案管理细则》等一系列具有较强针对性的项目档案管理制度就是在贵冶档案科的倡导和介入下得以及时制定、颁布执行和发挥制度保证作用的。贵冶档案部门在每项工程建设初期均及时与建设单位沟通,对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制度建设提出建议和指导,并积极参与项目档案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完善。建设初期档案部门建议和指导档案管理制度建设,避免了工程建设热火朝天、档案管理无人问津一头冷一头热状况出现。档案部门参与制度的制定和完善,保证了制度的科学性、专业性和针对性,提高了执行效果。
二、程序化管理的坚持者
工程项目档案管理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档案工作与建设程序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与时俱进对工程项目档案的规范管理起着重要作用。贵冶1996年曾全面推行程序化管理,对全厂38个机关科室258项管理制定了工作程序。**项目经理部也制定了工程招标、设计及设计变更管理、施工现场签证管理、隐蔽工程验收管理、试车管理、工程项目竣工验收管理、文件资料管理等38个工作程序,涵盖外事、办公、财务、计划、设备、工程等建设领域所有工作环节。厂档案部门要求这38项工作程序的最后一环均为“文件材料归档”。这些工作程序的建立和有效运行为贵冶工程项目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和收集归档提供了程序化的操作指导。同时针对新情况,及时在相关程序中增加了工程监理环节,并将工程监理作为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加以强调,此举为工程质量和档案的准确性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贵冶档案馆在文件材料归档工作程序和档案整编工作程序的基础上增加了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程序,为工程档案实现网络化管理提供了有效的作业指导。工程档案管理能有条不紊地顺利开展是贵冶档案部门长期不懈地坚持程序化管理并保持管理程序与时俱进的努力结果。
三、数字化管理的耕耘者
6.部门档案管理办法 篇六
一、主要做法
1.实行“三个结合”,增强责任意识。一是全面学习与分工负责相结合。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省、市有关干部档案审核的标准、程序、要求,并将档案审核工作细化为审核组、录入组、装档组等三个组,明确各组工作任务和个人工作责任。二是全面整理和重点审核相结合。对照相关干部档案工作规定,全面整理每一卷档案,做到全面收集、仔细鉴别、规范整理,并重点审核“三龄一历”,力争做到时间清楚,事实准确,说服力强。三是全面把关与单项审核相结合。以“零失误”为目标,逐人逐项审核确定,力求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同时,每卷档案材料都注重从前后印证中审核信息,确保审核工作的质量。
2.做到“三个到位”,强化工作保障。一是工作力量到位。从相关管档单位专门抽调了6名工作责任心强,有一定档案工作经验的人员,组成档案整理审核工作组,开展档案审核工作。二是经费保障到位。根据档案审核的需要,部里拔出专用资金,购买了新的档案盒,添置了1台打印机和打孔机,以及整理、装订档案所需的裁纸刀、铅笔、橡皮等辅助材料。三是督查措施到位。将干部档案材料收集、上报与各单位年终考核评比相挂钩,对收集、上报干部档案材料不准确、不及时的单位和个人及时通报批评并责成补正,为顺利完成档案审核工作创造了条件。
3.严把“三个关口”,提高审核质量。一是严把“质量关”。组织6名抽调的档案审核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全面掌握审核标准,并采取初审和复审交叉进行,随机抽查的方式,形成了梯次审核机制。二是严把“准确关”。 对档案中的原有材料和新补充材料,逐份审查,准确鉴别。对缺少年度考核、任免等重要材料的,对照履历表,认真查找补充;对基本信息不实的,认真查阅原始资料,确保归档材料的准确性。三是严把“收集关”。坚持档案审核、信息反馈和材料收集同步进行、循环往复。认真梳理档案所缺材料,并及时反馈各单位,由单位和个人共同收集。
二、存在问题
经过8个月的集中整理审核,未发现年龄、学历造假等严重违反档案管理工作规定的现象,但仍有材料不全、归档不及时等问题。
一是新档案材料未主动归档。从这次干部档案集中整理审核工作来看,主要集中在新取得学历、新加入党员及新获得荣誉等方面材料,经统计,此类材料共缺少约80多份,且很多都是在与干部本人核实相关信息时有出入,才发现相关材料未及时归档,造成档案材料归档不及时,信息更新不及时。
二是所缺材料类型较为集中。在本次档案审核中,发现所缺材料大部分为任免类和年度考核类,这两类材料约占所缺材料的80%。其中,任免类材料往往是每次干部调整后制作不及时,不能及时归档;年度考核类材料特别是人社部门负责审核把关的年度考核表不能应收尽收,多有遗漏。
三是部分信息需要重新审核。由于审核要求发生变化等因素,对干部的出生时间、工作时间及全日制学历需要重新进行认定。如军转安置干部在部队的全日制学习经历,按原来的要求均作在职教育认定,后审核要求改变后,大部分学历均符合新的认定规定,应按全日制教育重新认定。
三、整改措施
1.加大档案工作宣传力度。通过举办档案知识培训等形式,对各单位组织人事工作人员进行档案管理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他们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督促各单位对形成的档案材料及时归档。通过网络专栏、短信微信、热线电话等媒介,对干部个人进行档案管理知识宣传和普及,让每一名干部了解档案里有哪些类型材料,哪些材料需要归入个人档案,并将新取得学历、新加入党员、新获得荣誉等重要资料必须及时归入档案,作为重点告知内容,确保干部档案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加大档案材料收集力度。干部档案工作是组织人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坚持公道正派选人用人的重要保障。要加大归档材料的收集力度,对于新提拔的干部,在正式任职后一周内,必须将考察材料归入档案,对于新调整的干部,在正式任职后一个月内,必须将相关任免材料归入档案;对于年度考核材料的收集,要加强相关部门及人员责任意识,做到对材料严格把关审核,防止不合格材料进入档案,并对参加考核的干部人数进行审核,确保归入档案的年度考核材料不重不漏。
7.新时期基层疾控部门档案管理刍议 篇七
一、基层疾控部门在档案管理工作实行上的不当之处
1. 基层疾控部门对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
在近几年中, 基层疾控部门在档案管理工作方面的力度有了一定的加强, 对相关的设施也予以了修缮和改进。但从本质上来说, 基层疾控部门对档案管理的工作仍不够重视, 这主要体现在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人员专业素质不够高, 队伍建设情况仍待改善。现阶段, 很多基层疾控部门的工作人员都处于兼职状态, 这正是基层疾控部门不重视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个突出表现, 因为不够重视, 所以在人员编制上也不够科学, 往往会被忽略或在各个部门进行兼职人员的培养。除此之外, 档案管理工作本身具有封闭性强、边缘性强的特点, 从事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长期作为办公室管理的附属人员, 对自身的价值会产生怀疑感, 这与长期高效工作的要求也是不相符合的。
2. 基层疾控部门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不固定
现如今, 基层疾控部门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专职人员情况良莠不齐, 同实际的工作要求不相符合, 主要表现为:兼职人员较多, 人数不足, 人员流动较快。这对档案管理工作质量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经笔者调查研究, 基层疾控部门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不固定, 主要是由以下几点因素综合造成的:
第一, 从事档案管理的相关人员最好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教育, 而目前基层疾控部门的工作人员普遍没有受过正规培训, 仅仅是毕业于相关卫生专业, 在毫无档案管理基础的背景下接触了该项工作。由于工作人员数目不足, 很多人需要身兼数职。这就造成了每个人负责的工作内容既多又杂, 疲于应对, 也没有充足的时间深入了解档案管理方面的知识;第二, 档案专职人员的缺少、有丰富档案工作经验人员的缺少、专业素质过硬的工作人员的缺少, 均导致基层疾控部门的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水平达不到新时期提出的新要求。而对疾控档案充分了解并能进行深度研究的人员更少;第三, 基层疾控部门忽视了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和交流机会的提供, 限制了其专业能力的发展。
二、加强基层疾控部门档案管理工作的措施
1. 基层疾控部门的工作人员要提高重视程度
作为疾控部门日常工作的重要资料, 疾病预防与控制档案是其撰写疾病控制安排的主要参考。如果缺少了疾控档案作为依据, 各基层疾控部门的工作就失去了因地制宜、与时俱进的效果。对于不同的地区而言, 其重点的防治疾病对象是不同的, 因此所采取的控制预防措施自然就不尽相同。档案既是对过往经验的积累, 更是可以好好加以利用的资源。如果能够提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将档案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对提高疾控工作的质量是十分有效的。
2. 基层疾控部门应加强工作人员的素质培养
从本质上而言, 基层疾控部门的档案应被归属于“科技档案”一类, 这是因为疾控档案的内容中存在大量有科技含量的信息。也正是为此, 疾控档案为该地区的传染病预防和控制提供了必要的保证和可以参考的经验。基层疾控档案的特殊性质要求对其进行管理的人员应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政治素质, 不仅对档案管理的工作充满热爱, 也要有足够的能力做到尽职尽责, 保证对档案管理专业技能、疾控专业技能都有较深入的理解。为了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个人素质, 基层疾控部门不能忽视对其的专业培训, 如:积极引进科班出身、专业素质过硬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 定期为档案管理人员组织业务水平交流会议, 根据新时期的要求, 保证该部门思想的与时俱进, 从而由各个方面着手做好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
3. 基层疾控部门需注重档案基础管理的工作
为了加强档案基础管理工作的进行, 疾控部门首先需积极提高资金的投入, 以改进档案管理相关设备和技术, 为档案管理工作者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详细的措施可以由如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良好的库房条件、符合规定与要求的档案阅览室、先进的档案管理设备如计算机、联系工具等。这样做不仅能够解决档案管理工作者目前面对的各项硬件问题, 提高自身归属感, 加强工作积极性, 也能够保证基层疾控部门的档案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除此之外, 基层疾控部门还需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档案基础管理的工作:第一, 对新入库的档案信息进行规范化管理, 分门别类地进行存放, 保证资料的有序性;第二, 对已入库的档案信息进行妥善的保存, 从档案的搜集、验证、存储、调用等各个方面入手进行分册, 保证基层疾控部门的档案都能得到有序的管理;第三, 基层疾控部门应积极推进档案管理系统的建设。现如今, 随着计算机水平的迅猛发展, 如何建立起自动化的办公系统, 对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先进性是十分有效的。这样一来, 基层疾控部门就能够实现全文搜索和目录检索功能, 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也就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三、小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 人类在各个方面都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数据, 而对于基层疾控部门来说, 这些大量的数据信息以档案的形式予以保存。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 对档案进行良好的保存和科学的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建立疾病控制档案, 不仅能够推动医疗事业的发展, 也对基层疾控部门自身的建设有推动的作用。为了更好的为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事业做出相应的贡献, 新时期下基层疾控部门档案管理的意义更为突出。
参考文献
[1]梅凤.提高疾控档案利用效果的主要措施[J].黑龙江档案, 2012, (4) :73-73.
[2]董杰.疾控特色档案编研工作刍议[J].档案管理, 2014, (5) :88-89.
8.档案部门举办档案展览研究综述 篇八
摘 要:20世纪80年代以前,档案部门举办档案展览的数量不多,进入90年代之后,数量开始增加。21世纪,特别是2005年之后,档案部门举办档案展览数量日益增加,主题全面,内容丰富。与此相适应,档案学界对档案部门举办档案展览的研究也随之开展起来。以档案部门举办档案展览期刊研究论文为依据,从论文的年度分布、期刊分布、作者分布和主题分布四个角度,总结我国档案展览研究的成果,以期为今后相关学术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档案展览;期刊论文;统计分析
Abstract:The number of archives exhibitions by archives department was not much until the 1980s,which was increasing after entering the 90s.In the 21st century,especially after 2005,archives exhibitions began to rise in number,comprehensive in theme,and rich in content.Corresponding to this,the research of archives exhibitions by archives academia was carrying out.In this paper, we chose the domestic archives exhibition journal articles as the analyze basis,focused on the paper's annual,periodical, author and subject distribution these four angles to summarize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archives exhibition,and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the relevant academic research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Archives Exhibition;Journal Articles;Statistical Analysis
1983年4月13日,国家档案局印发《一九八三至一九九〇年档案事业发展规划》,要求“省级以上档案馆应当配合党和国家以及本部门、本地区重大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活动,举办各种档案展览”。[1]由此推动了我国档案展览工作的开展。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文化事业开始繁荣,档案展览活动随之兴盛起来。进入21世纪之后,建设文化强国和文化强省战略的实施,促进了档案展览工作的进一步繁荣。
以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检索工具,以“主题”为检索项,以“档案展览”为检索词,时间截止到2013年8月31日,共获得188篇相关论文。
1 统计结果及分析
1.1 论文年度分布。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档案展览研究论文的数量及年度分布,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20世纪80年代后期,学者们开始涉及档案展览的研究,1985年~1998年,多数年份都在5篇以内。1999年~2005年,多数年份稳定在5篇~10篇。2006年~2012年,档案展览研究形成高潮,最高年份论文达到24篇。数据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档案展览研究论文总体上呈现出增长的趋势,但是起伏比较大,这说明该领域的研究还不够成熟。
1.2 论文期刊分布。从论文期刊分布来看,188篇文献分布在33种期刊上,其中档案学期刊25种,载文179篇,占95.2%;档案学核心期刊10种,载文110篇,占58.5%,这说明档案学界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度比较高。《北京档案》、《兰台世界》、《中国档案》、《兰台内外》、《黑龙江档案》、《浙江档案》、《档案与建设》、《档案管理》、《档案》、《四川档案》等10种期刊发文6篇以上,共发文138篇,占论文总数的73.4%。有7种是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收录的档案学、档案事业类核心期刊,其载文量占论文总量的44.8%,成为获取我国档案展览研究信息的重要来源。其中,《北京档案》、《兰台世界》、《中国档案》载文量最大。
1.3 论文核心作者分布。核心作者是指某一学科研究中造诣较深,获得科研成果较多的学科带头人,他们是一门学科方向研究的中坚力量。“改革开放”以来,共有168位作者发表了档案展览研究的学术论文。发表2篇以上论文的第一作者分布,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改革开放”以来,发表2篇以上档案展览研究论文的学者共有16位,其中,8位来自档案局馆,占全部单位数的50%;4位来自高校,占全部单位数的25%;来自医院和行政部门的各有2位,各占全部单位的12.5%。可见,各级档案局馆工作者是这一领域研究的主要力量。
根据普拉斯定律,核心作者发文量约占总发文量的20%时,学科的高产作者群形成。表2显示,发文量为3篇以上的核心作者的发文总数为21篇,占总发文数的10.3%,这说明该领域的核心作者群还没有形成。
1.4 论文主题分布。笔者将所有文献主题细分为14个方面,即理论探讨、档案展览宣传、办展经验总结、国外对比、档案保护、服务模式创新、基层档案展览、档案展览的管理、档案展览的教育功能、形式设计、网上档案展览、技术应用、发展趋势和展览的效益。其中,档案展览理论探讨类的文章数量最多,学者们探讨了档案展览中的空间问题、构建档案展览工作的长效机制等理论问题。学者们认为,档案展览的宣传不仅是展前宣传,还应该注重展中宣传和展后宣传这两个阶段。经验总结类的文章也占有一定的比例,这些成功经验的总结,可以对以后的办展提供借鉴。我国档案展览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学者们开始将我国的档案展览与新加坡、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对比,找出我国开展档案展览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并结合国外的做法提出相应的应对之策。此外,该主题的研究还涉及档案展览的管理、档案展览中的档案保护、基层档案展览、网上档案展览、未来档案展览的发展趋势等各个方面。
2 研究中探讨的主要问题与建议
2.1 档案展览中档案的保护。展览是面向公众的,作为展品的档案会长时间暴露在外面,因此,档案展览中档案的保护问题得到学者的关注。在有些档案展览中,我们会看到馆藏档案破损现象比较严重,这样不仅影响了档案布展,也给参展者带来了不少负面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档案馆应加大对展品安全保障的力度,加强对档案的保管和保护,这是档案馆的生存之本。档案馆要制订档案保护计划,对馆藏档案进行全面整理,对珍贵档案进行重点保护。要增加必要的档案保护设备,如有必要可委托专业公司修复技术含量要求高的档案,确保修复质量。同时,要加快档案数字化进程,以数字化档案代替档案原件提供利用,减少原件的使用次数,对需要进行展出的破损档案,要提前进行技术性修复。[2]
2.2 档案展览的水平参差不齐。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档案展览还存在明显的差距。国内各地之间档案展览的水平也参差不齐。一方面,展览地区分布不均。据统计,我国举办档案展览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华北和华东,西南、西北与华东、华北地区的差距仍然很大。另一方面,展览影响力不大。在我国每年举办的档案展览中,真正产生深刻而广泛的社会影响的展览并不多。社会对档案部门举办的展览印象不深,往往是热闹一阵子后归于沉寂,流于形式。临时性、任务性办展多,缺乏长远的宏观规划;低水平重复办展多,上规模、上档次高质量展览少;费时费力费物多,仅展出一段时间即束之高阁,少人问津;陈列内容长期不变,充实完善、常换常新少;展览内容参与性、互动性、娱乐性少,等等。[3]
展览是一项需要耗费财力的活动,而档案展览大多是面向公众的免费展览。华北和华东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经费充足。其他地区的资金除了上级拨付外,就必须档案部门自力更生。要解决这个难题,就需要国家档案管理部门整体规划,在物力和财力上多向落后地区倾斜。另外,当地政府也需要适当地拨付专项资金,主动向所在区域的群众宣传教育,介绍档案展览。同时,为了使精心筹划、制作的档案展览能够比较长久地留在参观者的记忆中,可以采取视听结合,“实”、“虚”并举的形式。视听结合包括参展者的“看”与讲解员的“说”相结合、无声的陈列与有声的录像相结合。这样有助于烘托展览气氛,对参展者产生较强的视觉冲击力,使其从心灵深处受到震撼。[4]“实”、“虚”相接,是指占有一定空间场地的实体展览,在展出一段时间(一般为半年或一年)后,转化为以画册、光盘及网上的形式存在。展览形式的“实”、“虚”相接,可以延长展览的生命周期,使展览更长久地发挥对社会公众的教育辐射作用。[5]
2.3 基层单位办展难。相对于综合档案馆,基层档案部门由于经费的限制,办展难度比较大。根据《档案法实施办法》“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按照国家档案局关于档案移交的规定,定期向有关的国家档案馆移交档案”的规定,年代久远的档案基本已经移交档案馆,原件参展非常困难。[6]办展的形式单一,大多是以图片为载体的固定展览,空间有限,人力、经费紧张,档案展览的规模不大,质量不高。因此,基层单位要利用有限的经费,多举办凸显本地区特色的展览,在选题上要亲近群众,形式上要灵活多样,宣传上要到位。另外,基层单位可以与有关部门合办档案展览,例如,“北京的胡同四合院”展览是北京市档案系统与文博系统首次合作推出的展览,通过整合档案部门与文化部门的历史文化资源,发挥各自的优势,提升展览品质,达到双赢,是一次跨界合作的成功典范。[7]基层单位在确定主题和内容的基础上,还要善于借力和合作,提高档案展览的社会关注度。
2.4 档案展览的发展趋势。未来档案展览的发展趋势是:①社会教育功能不断增强。[8]档案馆大多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举办档案展览是档案机构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有效形式。近年来各地区的档案机构纷纷举办城市变迁展、历史文化展,例如,北京的“胡同展”、青岛的“青岛百年回顾展”等通过新旧图片的对比,让参展者了解真实的历史,从而达到教育的功能。②联合办展。[9]举办档案展览,单靠档案馆自身的力量,往往显得势单力薄。在新形势下,档案展览必须充分利用外界的资源,集思广益、积极寻求与其他部门的合作,这样不仅提高了档案展览的质量,还可以使档案展览在更广的领域内发挥作用。联合办展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是档案部门之间的合作,档案部门与图书馆、博物馆,与社会各界的合作,还可以是国际性的合作办展。[10]③应用现代化科学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数码视频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等的广泛应用,为档案展览注入了活力,未来的档案展览将更多地采用先进的技术。[11]④网上档案展览成为档案展览的必然发展趋势。
2.5 网上档案展览建设水平低。网上档案展览活动因为受众广泛、不受时空的限制、经济高效等特点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一方面,互联网的发展给网上档案展览活动提供了科技基础,另一方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纷纷建立了政府网站,档案部门也建立了相应的档案信息网,《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为网上档案展览活动提供了法律基础。[12]
目前,网上档案展览存在形式单一、更新速度慢、展览制作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同时,我国的网上档案展览与国外相比也有一定的差距,这主要是各档案馆对网上档案展览的重要性认识不同,有些档案馆网上档案展览只是传统档案展览的翻版,未经进一步组织就上传发布。很多只是跟风办展,没有认真去做。[13]再加上,目前也没有统一的规范来指导网上档案展览的建设,档案馆人、财的短缺又进一步限制了网上档案展览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档案馆应该首先认识到网上档案展览的重要性,认识到网上档案展览与传统档案展览相比更省人力、物力、财力,受众面更广。另外,档案馆应丰富展览内容,提升网上档案展览的水平。开辟多种渠道,强化网上档案展览的宣传与反馈。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总结参观者的建议。档案馆还应该善用专业人才,特别是计算机人才,保持网上档案展览的良性维护。[14]
3 结语
整体看来,我国档案展览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提出的对策和建议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今后应当围绕两个方面重点开展研究:一是对传统档案展览的分类、分层次研究。综合档案馆与专业档案馆性质不同,举办的档案展览应当有所区别;综合档案馆层级和大小不同,举办的档案展览规模和突出的主题应当各有特色。分类、分层次研究可以进一步提高针对性和科学性。二是重点加强网上档案展览的研究。网上档案展览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在档案信息化建设,尤其是网站建设的过程中,将网上展厅纳入规划之中重点建设是档案部门的应尽义务。对网上档案展览展开重点研究,包括借鉴国外和其他行业和领域的研究成果为我所用,是档案学术界应尽之责。
参考文献:
[1][3]四川省档案局课题组.我国档案展览的现状与问题[J].中国档案,2003(5):13~15.
[2]刘荣华.当前档案专题展览存在的困难及对策[J].北京档案,2010(4):20~21.
[4][5]马素萍.办好档案展览的对策[J].中国档案,2003(4):22~23.
[6]余武南.基层单位举办档案展览存在的困难及对策[J].北京档案,2012(6):32~33.
[7]宋鑫娜.档案展览跨界合作模式初探[J].中国档案,2012(11):43~44.
[8][9]庞涛,韩玲玲.试析档案展览的发展趋势[J].档案与建设,2008(4):16~18.
[10][11]李文彬.档案展览的发展趋势[J].北京档案,2004(10):32~33.
[12][14]孙艳秋.试论网上档案展览活动[J]黑龙江档案,2012(6):12~13.
[13]陈丽萍.对国内网上档案展览的调查与分析——以省级以上综合档案馆网站为调查对象[J].档案管理,2009(4):42~44.
【部门档案管理办法】推荐阅读:
学校档案管理论文: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现状分析及其对策08-02
加强信访档案管理工作充分发挥信访档案作用08-02
大通区档案局(馆)档案管理制度09-09
职业卫生档案与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10-12
档案智慧管理08-13
档案存档管理10-19
部门会议制度管理办法09-28
依法执业管理档案06-21
公司档案管理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