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新技术(共11篇)(共11篇)
1.土木工程新技术 篇一
一、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具有的特点
总的来说,土木工程施工具有固定性、流动性、多样性、协作性和综合性等特点。
固定性是指施工地点相对固定,施工地点被选定后就不会发生较大的变动;流动性指的是施工队伍和施工人员的流动;而多样性则是指不同的工程,在建筑类型、施工设施及施工方法方面也都各自有不同;协作性和综合性是指工程施工需要由多家不同单位,包括建设、施工、设计、监理、材料供应商等来配合协调完成。
此外,每个工程都会涉及很多专业,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工程的施工技术比较复杂,工程投资大。
二、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现状
(1)验收标准和规范不够
有的领域在控制施工方面缺少概念和思维方式,更谈不上标准。
还有的领域有一般性的标准,但是对大多的创造优质工程没有做足够的科研准备。
要提出什么样的施工控制标准也将关系到工程的长期发展,同时也将涉及可操作性问题。
但是,要注意的是全面控制好没有经验借鉴的工程,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发生错误决策。
(2)理论研究与工程建设的实际需要不相适应
因施工控制要涉及多个领域,尤其是非线性分析、最优控制、反馈分析及材性分析等。
从当前情况来看,主要有一般性基础理论的研究和应用性理论的研究,却没有系统的集成和有价值的应用,这是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存在的一大弊端。
三、土木工程施工创新技术
土木工程的广泛兴建,也使施工技术日趋成熟、丰富,无论是在设计阶段,或是在施工开展阶段,为了满足工程建设需要,提高工程质量,施工技术所起的作用都不可忽视。
对于任何一项工程来说,施工开展都会受地质条件、现场条件、资源状况、材料性能等多方因素的限制。
因此,要从施工技术着手,实现创新,突破制约,寻求高效的技术工艺,推动工程的进展。
1、新型深基坑施工技术,该技术是对建筑地基建设周边环境的加固、支档措施。
在城市化进程中,越来越多的民用建筑已经开始向高层建筑转变,这已经是一个普遍趋势。
深基坑支护包括的有:深基坑支护桩和地下连续墙。
其中,土钉墙具有费用低,施工方便等优点,适用于对环境研究不高的工程。
基于这一点,土钉墙的发展相对比较迅速。
深基坑施工技术既能确保土木工程地下结构的安全,也能使建筑质量得到保证,其创新之处体现在以下几点:
(1)桩锚支挡体系
通常是针对地质条件差、开挖深度大的情况才采用的,此外,引进套管水冲法成锚技术也是必要的,在使用范围上比较广泛,各种类型的土层都可以运用该技术。
但是从另一方面看,实际产生的效果和施工效率还是要进一步研究的,有待于提升。
(2)支挡和支重结构的一体化
该工艺多被应用于起临时支挡作用的地下支撑强、加固桩,也可以作为充分发挥永久支挡作用的支挡柱或支挡桩。
总之,运用该技术,不仅能满足土木深基坑工程对承重和支挡性能的要求,也能加快施工进度,保证工程质量。
(3)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中的旋挖工艺
目前,旋挖工艺已经被投入使用中,通过大量实践证明,它可以从根本上减少人为因素给施工质量带来的影响。
既保证了质量,同时也减少了施工过程中的很多不确定因素对工程质量造成的影响,它是土木工程技术的创新。
所以,要重视起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中的旋挖工艺,并对施工材料、机械设备等做出明确的机械设备,从未促使该工艺日趋成熟,更好的应用于施工进程中。
2、新型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新型预应力混凝土能避免过早出现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裂缝,并充分利用好高强度的钢筋和混凝土,再对其施加外力,从而减小构件受到的拉应力。
一般新型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具有刚度大、截面小、耐久性好等优点,也能发挥出混凝土和钢材的性能。
施工技术分为以下两种:
(1)先张法施工
指的是混凝土浇筑前所进行的新型预应力钢筋张拉的施工方法。
混凝土构件在浇筑前,要先对新型预应力钢筋进行张拉,随后再将张拉后的钢筋临时锚固在台座或钢模上,最后开始真正的浇筑过程,直到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便可以适当借助于新型预应力钢与筋混凝土两者之间产生的黏结力,产生新型预应力效果。
(2)后张法施工
这种施工方法是先制作混凝土构件,之后再进行新型预应力钢筋张拉。
施工的整个过程为:浇筑混凝土构件时应预留张拉孔道,当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再将钢筋拉近孔道,新型预应力钢筋张拉时我们可以借助于张拉机具,在构件端部锚固好新型预应力钢筋,最后一步是孔道灌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土木工程施工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涉及的内容多,同时也需要很强的技术性。
因此,施工质量和使用效益都与施工技术有直接关系,基于这一点,我们就必须不断改进施工技术,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推动土木工程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2.土木工程新技术 篇二
关键词:基坑工程挡墙,边坡工程新技术
1 引言
近年, 福建的经济发展迅速, GDP以年10%的速度向上递增, 2008年的GDP将突破1万亿;同时, 城市建筑业蓬勃发展, 交通、电力、铁路、市政、冶金等行业的大量投资, 给土木行业工作者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而我省地处东南沿海的软土区域和丘陵地区, 地质结构较为复杂, 岩土与地基工程的新问题层出不穷, 也因此给广大的岩土与地基工程界的提出了诸多新的课题和机遇, 同时也推动了我省的岩土与地基工程的快速发展。
基坑工程、挡墙工程、边坡工程等防护工程是岩土与地基工程中古老的内容和话题, 然而随着工程规模的增大、周边环境的复杂、开挖深度的加大、边坡防护高度的增加、生态环境保护的需求, 防护工程亦是岩土与地基工程中最热点的问题所在。防护工程中计算分析原理不断完善、分析方法及软件不断更新, 同时防护工程新技术及新工艺等方面亦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2 基坑工程中的新技术
2.1 支护结构
众所周知, 基坑工程中传统的类型有放坡、土钉墙、排桩 (地连墙) +内支撑 (外拉锚) 、重力式水泥土墙。近几年, 随着工程规模和挖深的不断加大、周边环境的限制, 支护结构的类型在传统结构的基础上发展出了许多新技术和新工艺:
(1) 复合土钉墙:在土钉墙中加设了超前支护---花管、木桩、水泥搅拌桩、高压旋喷桩等竖向构件, 既作为稳定计算中的抗拉、抗剪构件, 又增加了土钉墙护面的强度, 同时在需降水的工程中还可与止水帷幕合二为一, 统一考虑;在变形控制严格的工程中, 可适当设置预应力锚索、锚杆等, 以达到控制变形的目的;在红线控制严格的场地, 可采用可拆卸锚杆解决红线问题。
(2) 新的桩型:在传统的人挖桩、冲 (钻) 孔桩、沉管桩的基础上, 尝试采用预应力管桩、大直径薄壁灌注桩、颈芯大直径水泥搅拌桩 (H型钢、钢筋砼桩) 等作为围护桩, 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排桩技术的认识更深、应用更广。
(3) 新型水泥搅拌桩与锚杆组合支护结构:在水泥搅拌桩重力式挡墙的基础上发展出与锚杆、锚索、花管等的组合支护结构, 成功地解决了一些特定条件下的基坑支护与止水问题, 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该支护结构在福建及其他沿海地区的应用较为成熟, 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于2003年完成了该领域的科研课题工作, 并获得了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4) 钢板桩:基坑工程中, 以往拉森钢板桩、SMW工法 (H型钢, 内插于850mm的水泥搅拌桩内) 、拟SMW工法 (H型钢型号较小, 与水泥搅拌桩分开布置) 较为常见;近年从国外引进了Z型桩、U型桩, 其材料强度高、截面刚度大、止水效果好 (可不设置水泥搅拌桩等其他止水桩) 、安装灵活方便、施工效率高, 近年上海市及周边地区有不少的工程实践并取得良好效果。
(5) 两墙合一技术:地下连续墙的优越性早已为世界公认, 在大深度基坑和复杂的工程环境下非它莫属, 唯其造价较高, 需综合考虑。迄今为止, 上海已在高层建筑和地铁车站等数十项工程中应用地下连续墙支护技术, 广州、北京、深圳、天津、福州、杭州等地都在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为了提高经济效益, 近年上海市在多个项目 (上海金茂大厦, 地上88层, 地下3层) 中采用两墙合一的技术, 即地下连续墙兼作地下室外墙, 甚至作为主体结构的承重墙, 同时承受竖向与水平向荷载。同时结合地下结构的逆作施工工艺, 将结构梁板作为内支撑, 节约了工程造价和施工工期, 减少了支护结构变形和周边场地的沉降。
(6) 组合 (上下) 支护类型:上放坡 (土钉墙) +下 (双) 排桩结构, 支撑布置为上内支撑、下外拉锚等在挖深较大的基坑工程实践中经常采用。
(7) 基坑支护、土方开挖、地下室主体结构 (设计与施工) 之间三者的关系更趋紧密:土方开挖可采用岛式、盆式、分段、分层等的开挖方案, 并将其对基坑支护结构施工和受力变形的影响反应到设计图纸中;地下室主体结构的施工可采用逆作法 (或部分逆作法) , 并将楼层梁板作为基坑支护的水平内支撑, 将基坑支护与主体结构的设计统筹考虑;近年在若干超大 (深) 基坑实践中, 充分利用三者的关系, 实现了非支撑开挖技术。
2.2 支撑系统
锚杆技术:锚杆技术以其能为基坑开挖提供较广阔的空间优势, 在我国各地的基坑工程中广为应用, 目前, 在粘性土、粉细中砂、甚至饱和软粘土地层均有成功的应用。各地对其施工工艺、材料选用, 乃至拔除方法等分别作了深入研究。大的分类上有花管、普通锚杆、预应力锚索 (索) 、可拆卸锚杆等;成孔工艺上有锤击成孔、钻机成孔 (湿式、干式、套管跟进等) ;注浆上有一次、二次、多次 (分段) 注浆等工艺;现在锚固段扩孔工艺的应用也较为成熟。总之, 锚杆工程实践、施工工艺领先于其设计理论;但因施工不当, 也曾发生了若干起严重事故, 应予重视。
内支撑:可采用钢筋砼、钢结构支撑。钢结构支撑主要用于SMW工法、钢板桩、无楼盖换撑等支护工程中, 布置形式主要为对撑、斜撑;钢筋砼内支撑是较常用的支撑形式, 布置形式主要为对撑、斜撑、桁架、环 (圆) 形撑等形式, 在我省的应用中环 (圆) 形撑的最大直径已达100m以上, 最大轴力近20000kN。
3 挡墙、边坡工程的新技术
传统的挡墙结构类型有:重力式、加筋土、悬臂式、扶壁式、桩板式、锚杆式等;边坡结构类型有抗滑桩、刷方放坡、系统锚杆、框架地梁锚索等。近年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各工程特性, 发展出多种新的防护技术, 如墙背减压板技术的应用、钢筋砼箱体重力式的应用、新型加筋材料的应用、锚固技术、柔性主被动防护技术的应用、坡面生态防护新技术的应用等。
3.1 墙背减压板技术的应用
挡土墙结构中, 为了减少作用在墙背上的主动土压力, 可采用在墙背中部加设卸荷平台的办法, 我院在多个防护工程中使用了该技术并取得成功。基坑工程中水泥搅拌桩与墙后注浆平台组合支护结构形式是在传统的水泥搅拌桩重力式挡墙中部, 从基坑开挖面根据土方开挖从上而下分层钻孔、灌入封闭泥浆、插入注浆管、泥浆凝固后分段注浆, 得以在墙背中部形成一个“配筋”水泥砂浆刚体平台, 并通过注浆管 (同时兼作受拉筋) 和注浆浆液, 使得水泥砂浆刚体与水泥搅拌桩挡墙形成一个整体, 起到卸荷减压平台的作用, 同时由于整体挡墙增加了卸荷平台上方的土体自重而大大加强了挡墙的稳定性。顺昌变电站的高挡墙工程, 采用抗滑桩+预应力锚索板墙结构, 该现浇钢筋砼板墙高近20m, 为了减少板墙后的土压力, 在一定高度处设置了减压平台板, 以减少板墙厚度、减少局部稳定计算中所需的锚索承载力, 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3.2 新型重力式挡墙
钢筋砼箱体重力式:采用现浇钢筋砼形成一定宽度的箱体, 该箱体由前板、后板、底板、连接前后板的连系梁组成, 而后在箱体内分层填入土层, 由箱体和其内的填土形成一个重力式挡墙, 抵抗边坡的滑移、倾覆。这种挡墙的施工较为传统、成熟, 仅涉及钢筋砼和填方工程;质量容易控制, 填方质量要求可适当降低;同时挡墙整体性和抗震性能优良。
“柔性”重力式挡墙:格宾石笼挡墙、生态土石笼挡墙, 其原理类似于李冰治水中采用的竹笼内填石头, 该结构在较大 (允许范围) 的沉降和水平变形范围内不影响其使用功能。格宾石笼由六边形双绞合金属网〈被覆涂层以锌为主的软钢〉制成, 为达到加固结构的功效, 全部边缘部分皆采用直径更粗的金属丝镶边。生态土石笼由不锈钢组件和热浸镀锌钢棒组合而成的笼型产品, 其刚度略大于格宾石笼。石笼筋材的高强度和抗腐蚀性能保证了工程的长期稳定;整体性、柔韧性 (抗变形能力) 和良好的压载能力能够达到防护的根本目的;透水性从长期上实现工程和自然的统一, 工程更加稳固;其填充材料可就地取材, 同时粗糙的表面利于植物的生长, 利于生态环境。
3.3 新型加筋材料和技术的应用
在填方的挡墙和边坡工程中, 加筋土挡墙由于其施工简便、抗拉强度高、抗震性能好、生态环保、造价合理等特点, 其一直是工程师优先重点考虑的一个方案, 并广泛应用于建筑、水利、交通、市政等系统, 也因此进一步促进加筋材料的技术和材料的发展。
土工格栅:国内单向聚丙烯 (PP) 土工格栅的抗拉强度已达到200kN/m, 单向高密度聚乙烯 (HDPE) 土工格栅的抗拉强度已达到160kN/m;高密度聚乙烯材料的抗老化、抗紫外线的耐久性完全可满足工程需要, 设计使用年限可达50年以上。国内已有多个加筋土挡墙高度超过50m的成功实例, 如四川锦屏水电站等;省内在建或已建的加筋土挡墙最大高度均已超过30m。
钢筋网片、钢丝网片加筋材料:随着钢材在土壤中防腐蚀等耐久性问题的解决, 防腐钢筋及钢丝作为加筋土挡墙中筋材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青睐, 同时对其的作用机理、工作性能、破坏模式、施工技术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用钢筋网片作筋材的加筋土挡墙由预制大面积砼面板 (1~3m2) 、钢筋网片、连接件、填料、排水虑材等组成;钢筋网片一般为由热镀锌的钢筋焊接而成 (工厂制作) 的“梯形”网 (纵向主筋+横向固定筋) ;填料一般由能提供较大摩擦力的砂、细石等粗颗粒料为主;目前国内最高的工程实践已达30m以上。用锌铝合金涂层钢丝网片加筋的挡土墙一般是加筋材与护面合二为一, 省去了土工格栅加筋挡墙中的护面土 (砂) 袋, 省去了钢筋网片加筋挡墙中的护面板, 同时护面可方便进行下一步的生态防护。
3.4 柔性主、被动防护技术
SNS (Safety Netting System) 系统是瑞士布鲁克集团所独家拥有的、以高强度柔性网 (菱形钢丝绳网、ROCCO环形网、TECCO高强度钢丝格栅) 作为主要构成部分, 并以覆盖 (主动防护) 和拦截 (被动防护) 两大基本类型来防治各类斜坡坡面地质灾害和雪崩、岸坡冲刷、爆破飞石、坠物等危害发生时间、位置难以准确预测的柔性安全防护系统技术。该技术充分利用柔性材料的易铺展性和高防冲击能力, 实现了系统产品的标准化和最优化;实现施工安装和维护的简单快速化;充分利用系统的开放性, 将工程治理与环境保护和改造融化为一体;采用热镀锌的钢丝绳和钢丝或锌铝合金涂层钢丝来确保系统较长的防腐寿命。
意大利MACCAFERRI (马克菲尔) 被动落石防护系统, 包括网面覆盖防护系统、防护栅栏、加筋土防护堤三种技术, 该系统不影响落石的滑落和崩解, 而是通过将落石集中储存起来的方法来消除落石对基础设施的破坏, 以及对生命的威胁。与SNS系统类似, 该防护技术的设计影响因素有三个:落石的大小、落石的能级、落石防护栅栏和落石防护堤的摆放位置。
加筋麦克垫是一种加筋的三维土工垫, 它是将立体聚酯材料挤压于机编六边形双绞合钢丝网面上形成的, 钢丝采用镀高尔凡 (5%铝-锌合金+稀土元素, 亦可覆塑) 进行防腐。支挡结构中, 但可与锚杆等结构结合使用, 形成有效的柔性防护系统;同时。由于三维网的存在, 在其上进行喷播植草, 成活率高。
3.5 锚固技术
近年来, 随着岩土锚固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涌现和工程实践的发展, 我国先后颁发了国家标准《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程》 (GB50086–2001) 和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岩土锚杆 (索) 技术规程》 (CECS 22:2005) 。在上述规范中, 集中反映了我国岩土锚固领域的新成果与新水平, 基本上实现了与国际相关标准的接轨, 并在锚杆类型与锚杆设计等方面还有所创新。
(1) 锚杆承载力:
国外, 如德国、澳大利亚的高承载力预应力锚索的极限承载力已达16000kN以上;国内在三峡船闸边坡、潘家口大坝等水利工程中预应力锚索 (杆) 的承载力设计值已达6000~8000kN, 在交通系统的高边坡治理中1000~3000kN以上承载力的锚索 (杆) 已很常见。
(2) 锚杆结构类型:
在传统的全长粘结型、拉力型、摩擦型、机械预应力锚杆的基础上, 压力型、荷载分散型、中空注浆等锚杆的研究亦相当深入并广泛应用于各个系统的防护工程中。
(3) 锚杆杆体材料:
杆体材料有普通II、III级钢筋、高强度精轧螺纹钢、高强钢绞线, 近年在土钉墙中还尝试应用了可抗腐蚀的Parawreb聚脂织带等新型材料。
随着工程实践的不断发展, 岩土锚固中的以下若干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技术创新:岩土锚杆的结构形式与传力机制;各类地层中预应力锚杆固定长度粘结应力分布特性与固定长度有效因子;扩体型锚杆及其在边坡工程中的应用;锚杆的腐蚀与防护;锚杆的长期工作性能与锚固工程的安全评价;地震、冲击荷载等条件下锚杆的性能;岩土工程数值分析中锚杆 (索) 锚固效应与力学作用的模拟方法。
4 结束语
如上所述, 近年, 基坑、挡墙、边坡等防护工程的新技术及新工艺也不断涌现;防护工程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系统工程, 并具有很强的区域个性, 在工程实践中不能生搬硬套、应充分了解技术现状与发展水平, 在方案上应强调概念设计、经验设计。
参考文献
[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 120-99,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
[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50330-2002,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 D30-2004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5
[4]苏自约, 阎莫明, 徐祯祥, 岩土锚固技术与工程应用,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4
3.浅析土木工程信息技术发展趋势 篇三
【关键词】土木工程;信息技术;发展时期;阶段特征;趋势
我国正经历从工业化向信息化转变的新时期,早在2002年,国家就确定了“以信息化拉动工业化”的新战略决策,科学施行土木工程信息化技术战略正是这项决策的生动体现。土木工程主要包括水利、公路、矿山、机场和建筑等诸多行业领域,具有行业规模大、从业人员众多、技术要求高的基本特点,更是我国重点培育的支柱性产业。近些年来,因种种复杂要素的影响与制约,土木工程行业的整体研发水平较低。根据国家推行信息化战略的基本要求,土木工程的信息技术决策便是要把当代信息科技同传统意义上的土木工程有机结合,进而整体推进土木工程的经营管理水准。
1.土木工程信息技术的特征
1.1知识经济色彩凸显
在知识经济时代下,土木工程所涉及的各项科技、信息和知识较多,这些也是土木工程生产的核心要素,它以互联网作为载体,不断整合土木工程的信息资源,促进该类资源的生产、传送和运用,从本质上更加凸显土木工程的信息化。
1.2对人类的思维方式产生极大地影响
土木工程的信息技术往往经由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方式得以实现,并且信息具有高度的专业性,这便要求从业者具备扎实的专业基本功,方可对信息开展识别、处理工作。在这期间,无疑会给人类的思维模式带来极为深远地影响。
1.3打破了时空限制
土木工程的信息技术可以实时的实现远程交互,也就是说,在任何时间、地点,均能给土木工程领域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数据服务,极大地方便了土木工程技术的交流与互动,也彻底破除了时间、空间的限制与约束。
1.4对从业员工的技能要求空前提高
土木工程信息技术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便是人力资源,从这个角度看,从业人员唯有及时学习专业常识、IT技能,并掌握信息的识别、处置和管理手段,才会立足于土木工程信息化发展的实际,最终使土木工程在技术、经营和管理上达到质的飞跃。
2.新时期土木工程信息技术的发展目标
2.1为企业和政府决策服务
打造一个可靠的、高效的、便捷的政府监督管理体系是各级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要改革目标,土木工程信息技术经由政务公开、远程办公等手段,为行政主管部门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决策和管理水平提供了不小的帮助。与此同时,运用土木工程信息技术时刻将企业效益的创造作为关键目标,通过信息技术的推广和普及,企业必会在提升自身服务水平的基础上,营造一个公正、合理的市场竞争环境。
2.2促使土木工程信息走向产业化趋势
当代互联网通信技术是革新传统土木工程的重要工具,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信息的互动、共享会变得异常简便,这样一来,产业结构会得到进一步优化,各项信息资源会得到系统地整合与配置,并使新产业——土木工程信息化得以诞生。
2.3大大提高国内土木工程企业的效益,支援国民经济建设
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实现土木工程的信息化无疑会带动土木工程的行业创新与进步,促使土木工程相关产业朝着稳健的步伐前进,进而打造新的经济发展项目。同时,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改造土木工程企业,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实力,特别是在我国入世后的今天,土木工程一经实现信息化后,会引领国内的土木工程企业纷纷“走出去”,为企业与国际间的接轨、共同利用国际国内两种市场和资源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
3.土木工程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3.1嵌入式系统的大力运用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与延伸,嵌入式计算机无论从应用数量还是发展规模上均超出了传统技术层面的计算机。嵌入式系统,主要指以计算机通信技术为前提技术条件,以实际运用为中心环节,软硬件可相互裁剪,满足系统对牢靠性能、成本、功率消耗、性能以及体积等需要的专门化的计算机系统。科技发展为人类进入“计算普及”时代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条件,同时,相当规模的低成本、效益高的嵌入式系统势必成为“计算普及”时期的核心组成要素。
嵌入式系统的重要基础是“芯片”电路的设计与软件技术产品的研发和问世,相应地,推行土木工程信息化技术战略,所要面临的问题便是土木工程应用系统的开发,换言之便是嵌入式系统的研发。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知识的主要承担者,嵌入式系统会成为土木工程信息化目标的重点发展项目。
嵌入式系统的实际运用集中于控制系统和各种信息采集检测设备的研发,所以说,在不久后的将来,嵌入式系统的功能会变得异常强大,极有可能会独立实现在PC上的工作任务,土木工程的流程任务分配进一步走向精细化。另外,借助于遥感和全球定位系统,信息采集能实现自动化,嵌入式系统再对这些信息加以分类、探析、加工和处理,进而把有用的信息保存下来,为开展智能监控和制定决策提供诸多便利。
虽然嵌入式系统已在土木工程领域开始大踏步的应用,但从成本和性能上仍与广泛运用的要求存在相当的差距,需要嵌入式系统的持续改进。
3.2国际互联通信技术的应用程度更为提高
通信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伴随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的整合,互联通信技术的发展为信息在国际上的高速共享和快捷传送提供了可能性。网络技术的进步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然而,其在土木工程领域的影响尚未深入体现,依照“光纤定律”,未来几年内,广域网的信息传播速度会与局域网信息传播速度相接近,人类无法明确地感知信息所在地域的差别,这一构想会随着技术革新而成为现实。
获得信息可采用通信网络现存信息调用的方式,也可借由网络上的信息取得仪器完成信息的采集,进而保存到网络上。运用互联通信技术,可使人类轻而易举的掌握信息加工和处理的能力,公众可远程操控工程,进而完成土木工程的智能化和自动化。除此之外,在土木工程专业领域中,基于案例推理的专家系统的研发,要求土木工程与网络技术相互交融,然而,就目前来看,该项研究在技术攻关与应用上存在较大困难,也是今后土木工程信息技术的研究方向。
3.3计算机软件技术被大量应用
土木工程的专业技术软件是土木工程实现信息化的主导表达形式,特别在信息加工过程中尤为明显。首先,智能技术的发展以及专家系统的应用可作为土木工程设计的研究依据,在运用神经网络开展土木工程的模型甄别方面,智能技术同仿真、优化技术的紧密结合会构筑空前规模的决策支援系统,通过正分析、预估分析等对各类信息加以综合判别、探析和工程比对,发现相应问题及时提出最佳方案,这类技术定会在土木工程中派上用场。其次,随着软件技术研发手段的更新,软件的产出效率获得了显著地提高,研发周期逐渐减缩,成本得到明显控制,能紧密依据用户需要快速安装软件,为土木工程专业类系统软件的推广奠定了牢固的根基。
4.结语
综上所述,土木工程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显著地提(下转第399页)(上接第395页)升了土木工程领域中信息采集、加工和处理的水平,也从根本上变革了土木工程专业的研究方式和内容,整体提高了土木工程的技术水平。 [科]
【参考文献】
[1]吴建明,于玲.土木工程信息技术的发展动态研究[J].森林工程,2012(01).
[2]杨敏,肖珂,张俊峰.岩土工程软件的发展方向[J].岩土工程界,2013(10).
[3]任秋荣,叶龙,李向召.土木工程发展现状及趋势[J].制造业自动化,2011(12).
[4]姚兵.论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建设[J].建筑,2013(04).
4.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作业 篇四
一:土石方工程
P29 第1、2、3、8题
P30习题
二:地基与基础
P65 第1、3、5、6、10题P66习题
三:砌筑工程
P77 第1、3、6、14题
P78习题
四: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
P127 第1、3、4、5、6、7、8、10题P128习题
五:预应力混凝土工程
P153 第1、4、5、7、12、13题P153习题
六:钢结构工程
P169 第1、2题、习题
七:高层建筑
P213 第1、2、6、7、8题P213习题
八:防水工程
P253 第1、5、10、1、12题P253习题
九:特殊性施工
P272 第1、2、3、6题
P272习题
十:高速公路及高等级公路的施工P317 第1、3、7、8题
5.土木工程新技术 篇五
1 工程测量重要性分析
工程测量学是研究工程建设和自然资源开发中各个阶段进行的控制和地形测绘、施工放样以及变形监测的理论和技术的学科,它是人类在复杂的自然界中生存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工程测量中,无论是系统的工程测量、公路测量还是大面积测绘等,都少不了需要运用测量技术,因此,工程测量在工程项目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工程项目规划设计的阶段,通过应用工程测量技术,对项目及项目周边的地表、地下、水体和空中环境状况进行深入的考察与研究,能有效地帮助工程设计和管理人员掌握该项目工程建设的难度,同时对项目施工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加以控制,从而达到提高工程质量和确保工程顺利实施的目的。
2 工程测量的新技术应用
2。 1 TMS 隧道测量系统在引水隧道洞断面测量中的应用
TMS 是隧道测量系统的简称,这款系统主要包括 TMS Setout 隧道放样和 TMS Profile 隧道断面测量全站仪机载软件包,这两者的数据处理平台都是一样的―TMS Office。TMS Office 一般是用于管理测量数据和测量数据后的处理、定义工程数据。TMS 隧道测量系统是应用于引水隧道测量的最新测量技术,在引水隧道的施工阶段,它的主要任务则是及时进行开挖轮廊线放样,测量开挖的断面。在项目工程竣工后,测量一定间距内的竣工断面和检查浇筑回填的情况。将测量到的数据传输到计算机后,通过 TMS Office 进行数据处理,这款软件操作比较方便,性能也非常稳定,极大方便断面报告的输出,而且格式也可以按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如 PDF、EXCL、TEXT 等格式。
2。 2 全球卫星定位技术( GPS) 和 RTK
全球卫星定位技术目前在各行各业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应用,而其对于工程测绘专业而言,主要是作为 RTK 的技术基础,RTK,即为实时动态( Real TimeKinematics) ,它的主要作用是能够实时提供工程测绘中流动站在测绘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的结果,并且能够达到厘米级精度的坐标定位。这种测绘方式对于工程测绘来讲,是一种全新的GPS 定位测量方法,这同样也可以将其视为 GPS 在测绘中应用里程碑。
2。 3 全站仪野外数字测图技术的应用
全站仪大比例尺数字测图实现了从野外数据采集到处理再到绘图过程的全自动化和一体化。目前,国内已研制并开发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大比例尺野外成图软件,比较有代表性的包括清华山维公司的EPSW 系统、南方测绘公司的 CASS 系统、广州开思测绘软件有限公司的 SCSG 系统。这些系统已在国内生产单位中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
2。 4 RS 技术的应用
RS( Remote Sensing) 遥感技术,该技术是从上世纪 60 年始兴起的一种新技术,是从远距离感知目标反射或自身辐射的电磁波、可见光、红外线结目标进行探测和识别的技术。航空摄影就是它的主要体现形式之一,近年来,由于人造卫星的不断成功升空,从而促使了 RS 技术突飞猛进,当前的 RS 技术已完全具备收集、存储、传输和处理信息的功能。RS 技术最重要的部分是遥感器,通遥感器的种类很多,诸如照相机、多光谱扫描仪、合成孔径雷达以及微波辐射仪等都具备遥感功能。完成信息传输的部件主要任务则是将获取到的各种数据信息从远距离平台传送到数据信息接收中心。
3 加强对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的几点建议
3。 1 加强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点
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点应分别设定在人员、设备和数据采集过程上。人员的质量管理点主要是人员的能力水平能必须够胜任工作岗位,如: 需达到一定的学历、职称、工龄、业绩、培训等。设备的质量管理点则是年检和使用前的检查及校准,从而确保设备正常工作,满足工程使用。测绘工程数据采集过程的质量管理建立三个固定管理点: 第一,己知数据的检查; 第二,控制数据的检查; 第三,地形要素,图形,碎部数据的检查。
3。 2 制定相关管理的规范文件
新《测绘法》中,对各类测绘进行了明确的分类。但是,因为受到当前的市场经济的影响,在基础测绘和市场类测绘项目操作过程中,依然会发现界限不够明确和模糊的.地方,因此,相关部门应进一步从法律角度明确出从事政府基础测绘的测绘队伍,使其退出目前测绘市场竞争,只专注于对公共服务的产品生产。同时,对市场竞争的各类测绘产品进行严格划分,制定相关的政策文件,提供公开测绘市场信息,为市场主体营造出公平竞争的透明环境。
3。 3 完善自我监督的机制
各企业内部应当强化日常质量监督和考核,将质量监督和质量考核结合到日常的工作中,并建立和完善合理的奖惩制度,再通过岗位质量目标考核的量化指标和技术质量工作奖惩制度来实现质量控制的目的。同时,企业的质量主管领导、质管人员,应充分利用信息检验记录、不合格记录、过程监控观察结果、申诉以和回访记录等信息,对其认真分析并找出已有和潜在的不合格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以正式文件下发到各部门,责成相关部门制订措施计划并组织实施,对不合格产品和服务予以控制和纠正。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工程测量技术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历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它为我国的各类工程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社会科学的飞速前进,各种新的工程测量新技术的被人发掘,因此,对测量技术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测量人员必须随着测量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自己的技术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为工程的施工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李青岳。 工程测量学[M]。 北京: 测绘出版社,1995。
[2]周建郑。 建筑工程测量技术[M]。 武汉: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6.土木工程—个人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篇六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从毕业参加工作到现在已有一年的时间了。在这一年的工作过程中,结合大学对土工工程专业所学,我不仅加深了对原来知识的学习理解,并且对以前书本中没有接触或接触不深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工作以来,在单位领导的精心培育和教导下,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无论是思想上、学习上还是工作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巨大的收获,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想上,爱国爱党、积极上进:
积极参加各种政治学习培训,认真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从思想上更加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也更加坚信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自觉遵守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真正做到思想上扎扎实实,工作上踏踏实实。
二、学习上,与时俱进,不断提高:
工作期间我发现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管理施工有一定的差别,完全按部就班一点也行不通,于是我虚心的向领导与同事们请教,刻苦钻研认真学习,经过领导与同事们的耐心指教和自己的不懈努力,自己的专业知识、技术水平、个人素质及业务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随着国家日新月异的发展,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这就要求我不断的学习和提高。自参加工作以来我先后参加了工程管理、总承包业务培训、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建筑法律法规及质量验收标准等等一系列的由社会和公司内部组织的培训,自己也不断的钻研与琢磨,把这些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真真实实的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三、工作中,任劳任怨,尽职尽责:
自2016年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在公司总部,广西平果项目部,广西华银续建项目部工作。
在总部期间,作为新生培训班班长,认真配合组织和参加了公司安排的各块培训,一则锻炼了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一则也了解和认识了公司和岗位的实际情况,对于自己正式走上工程管理岗位大有裨益。
在广西华银续建项目部期间,我始终抱着新人的态度,踏实肯干,虚心向领导和同事学习,努力把大学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现场实际结合起来,互相优化,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在这里,我主要负责土建这块的现场施工管理,每天上现场检查分包单位施工情况,配合领导进行进度控制和质量控制,组织各方进行隐蔽工程验收,联系协调设计解决现场实际与图纸不符的问题等,由于这个项目主要是技改,子项都比较零星,但是我并没有轻视,都非常认真的对待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并认真总结,努力积累自己在本专业的工程经验。
在广西平果项目部期间,我走出土建施工管理,接触和熟悉了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这块的工作,这是我之前没有学习和涉及到的新领域,当我接到公司借调任务时,我欣然接受,我认为安全管理对于工程管理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有机会能接触和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我求之不得。在借调的两个月里,一方面我学习安全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包括各种安全法规,安全规范,现场管理规范,安全管理工作流程等等,另一方面,每天上现场巡查安全文明施工隐患,要求施工分包单位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整改,然后检查整改情况进行闭合等,对于安全管理这块有了新的认识和一定的经验。
自从高考选择了土木工程这个专业,我一直怀揣着建设祖国的建设者梦想,显然,我还有很多的不足,理论知识不完善,现场实际经验单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势必更加踏实努力,勤勤恳恳,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一路坚持,让自己的梦想开花结果。
7.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及创新 篇七
一般来说, 土木工程施工具有以下特点:固定性、流动性和多样性。固定性是指施工地点相对固定, 一般在选定施工地点后, 不会产生很大的变动;流动性是指施工队伍的流动性和在同一工程上施工人员作业空间的流动;多样性是指各种工程的不同, 从建筑类型到施工设施和施工方法都有不同的特点。
1 传统施工技术
土木工程传统的施工技术贯穿在工程的建设中, 方法也随着结构形式、材料、地基基础、外界环境的不同而变化。下面主要针对地基基础的施工、混凝土结构施工和钢结构施工进行介绍。
1.1 地基基础施工
桩基础施工是地基基础施工的最主要方法, 在设计时分为两类极限状态设计, 分别是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根据建筑规模、功能特征和对差异变形的适应性以及桩基问题可能造成建筑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的程度, 要按照不同的的设计等级进行施工, 具体参照《桩基施工规范》。
按承载性状划分, 基桩有两种类型, 即摩擦型桩和端承型桩, 摩擦型桩又分为摩擦桩和端承摩擦桩, 端承桩又分为端承桩和摩擦端承桩。摩擦桩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 桩顶竖向荷载是由桩侧摩阻承受, 端阻力可以忽略;端承摩擦桩在极限状态下桩顶竖向荷载则是由桩侧阻力承受主要部分。端承桩在极限状态下, 桩顶竖向荷载由桩端阻力承受, 桩侧阻力可以忽略不计;摩擦端承桩则是由桩端阻力承受大部分的竖向荷载。按照成桩方法分类, 还有非挤土桩、挤土桩和部分挤土桩三种, 制作基桩的材料也不是单一的, 主要分为木桩、混凝土桩、钢桩等, 不同类型和不同材料桩的施工方案和适宜的基础亦有所不同。在桩基础施工中, 首先要确定选择桩型。
在桩基础施工中, 不仅要主要单根桩的施工质量, 还要综合考虑, 特别是群桩基础, 要考虑避免不均匀沉降。预制桩吊运时单吊点和双吊点的设置, 按照吊点跨间正弯矩与吊点处的负弯矩相等的原则进行布置, 同时要考虑预制桩吊运时可能会受到的冲击和振动。桩基础施工中钻孔灌注桩的主要步骤是:桩定位放线、钻机就位并校正垂直度、钻孔清土、灌注并搅拌混凝土、制作安放钢筋笼、成桩验收并进行质量检验。
1.2 混凝土结构施工
按照施工中浇制混凝土的地点分为预制法和现浇法。预制法是在别处而非施工现场浇筑混凝土, 预制混凝土以其低廉的成本、出色的性能, 成为建筑业的新宠。在使用预制法施工时, 要确保预制模的尺寸准确, 并严格按照施工顺序进行。现浇法则是在施工现场支模浇筑混凝土, 是大多数建筑物采用的方式, 应用更早更广泛。预应力混凝土施工中, 根据张拉预应力筋的顺序还分为先张法和后张法。
1.3 钢结构施工
钢结构施工的主要工作是构件的吊装, 在施工前要切实做好准备工作, 包括场地清理、道路修筑、基础准备、构件运输、检查装备等。钢构件运送先后顺序要按照施工顺序进行, 构件运到现场后, 应尽量存放在起吊位置, 并用足够支承面的木枕垫底。吊装前应该核准构件标号、位置。并清除表面, 摩擦面要保持干燥清洁。考虑到钢结构工程的特殊性, 可能会在施工过程中用到氧气、乙炔类焊接工具, 所以要准备灭火器谨防发生火灾。
钢结构在施工过程中, 关键点还有连接的出来, 主要有螺栓连接、焊接等, 铆接因为其灵活性的限制而逐渐被淘汰。处理连接问题时分两个部分, 一是选择连接方式, 二是准确确定连接位置, 如果连接不当对整个结构的整体性会产生不利影响, 成为结构的薄弱点, 构成安全隐患。
2 新型施工技术
施工技术无论是在设计阶段还是在施工阶段, 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往往决定设计者设计思想的实现与否。就施工本身而言, 任何一个工程项目, 其施工过程都受到地质条件、材料性能、荷载条件、现场条件、资源状况和气候条件的限制。要想发展新型的施工技术, 实现创新, 必须从这些限制方面着手, 突破制约, 实现优化。下面仅针对深基坑支挡技术新发展和新型预应力技术两方面进行探讨。
2.1 深基坑支挡技术发展
由于高层建筑的发展、抗震与人防的需要和地下空间利用的需求, 再加上大型深埋设备基础的施工, 深基坑支挡问题越来越多。在这些需求和障碍的促进下, 深基坑支挡技术在下面两个方面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实现是施工技术的创新。
第一, 桩、桩—锚支挡体系。对于开挖深度大、坑壁土质差的情况, 通常采用灌注桩—预应力锚杆体系。引进的套管水冲法成锚工艺适用于地下水位上下的各种类型的土层, 但效率不尽人意。第二, 支挡与承重结构一体化。用于临时支挡的桩或者地下连续墙和永久性的柱、地下室墙一体化后, 施工速度得到提高, 投资效果得到加强, 资源得到节约, 得到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另外, 钻孔灌注桩施工中更加先进的施工工艺—旋挖已经投入使用, 使成孔质量得到保证, 减小认为不确定因素对施工质量的影响。
2.2 新型预应力技术
体外预应力作为后张预应力体系的重要分支之一, 是预应力施工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是近年来的热点。顾名思义, 体外预应力是指预应力筋布置在混凝土截面外的预应力, 与传统的布置于构件截面内的预应力筋, 所提供的有粘结或者无粘结预应力相对应。体外预应力现阶段主要应用在特种结构、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和大跨度建筑工程结构中, 形成了两种主要体系。体系一是有粘结体外预应力体系, 优点是预应力摩擦损失小, 因为孔道管在结构体外, 容易检查和控制管道的铺设质量及其水密性;体系二是无粘结体外预应力体系, 优点是可采用单根张拉工艺, 易于操作, 且单根无粘结筋的摩擦损失极小。体外预应力相对于传统预应力体系有很多优点, 对工程经济效益有积极影响。
3 结语
土木工程建设是一个综合的大工程, 且对安全性要求高, 因为这联系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因而施工技术至关重要。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 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比如理论研究不能适应工程建设的需要, 缺少验收标准和规范, 管理体制问题等。要想解决这些问题, 其中一个办法就是发展施工技术, 在过去的土木工程建设中, 人们总结了大量宝贵的经验, 也在教训中得到启示, 因而施工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这将给加快土木工程发展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尚亚伟, 应巍.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发展与展望[J].土木建筑学术文库, 2011.
8.针对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进行分析 篇八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施工技术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高层、小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当商品混凝土得到推广应用后,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成为炙手可热的香饽饽。混凝土具有容易成型、可连续作业、输送能力大等特点,尤其是对高层建筑、体积较大的基础施工,更能彰显其优越性。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混凝土也不例外。在建筑施工的实际操作中,经常会有混凝土凝结、强度不足、出现裂缝等现象的出现,这将大大影响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因而应给予高度的重视。本文将混凝土的相关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分别将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因素和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探讨。
一、促使混凝土发生裂缝的因素有哪些
如果混凝土的结构已经发生了改变的情况下,不管是混凝土结构的内部,还会混凝土结构与结构之间,都会相互造成影响的,出现相互形成制约的现象的,那么在专业上这样的现象我们称之为约束,也就是说在整个土木工程建设的过程之中,大部分的混凝土结构承受的变形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于温度和收缩之间的现象产生,而我们讲的约束主要还是以外部的约束为主要的。
二、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相关要求有哪些
总而言之,在整个土工建筑的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是没有办法可以避免产生裂缝的,那么针对混 凝土所产生的裂缝,就必须要利用所有的相关措施来控制和避免混凝土的裂缝。所以,通过一下阐述的相关观点,分析了关于对缓凝土裂缝的主要因素并且进行总结。
1、必须要将水泥水热化的要求降低
首先混凝土本身的热量就是通过水泥的水热化来产生的,因此,在土工建筑施工要在进行选购原材料的情况时就要相对选择一些水热化比较低的的矿渣酸盐水来配置混凝土。之后必将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混凝土后期的强度,以此来降低水泥的用量。然后是要利用施工现场的条件,来选择使用比较优良的骨料,讲科学的使用和添加粉煤灰和减水剂的融合技术,这样的情况下就可以改善混凝土材料的易和性,这样一来就可以将水泥的用量降低,最终来达到降低水热化的目的。其次是可以通过利用基础内部预埋冷却水管的办法来降低混凝土的水热化温度,也就是说通过可以通过循环冷却水的办法就可以降低混凝土的水热化的温度的。最后想要降低混凝土的水热化温度还可以在施工饿过程之中通过掺加一些砂石,也可以達到降低混凝土水热化温度的目的。
2、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的要求
第一,在浇筑混凝土的时候,施工技术人员要选择合适的气温同时不要在炎热的气温下进行浇筑。在夏天的时候要在温度极低的环境下、同时采用地下水搅拌混凝土,那么对于一些骨料,包括在运输和浇筑的时候,我们要通过遮阳、进行降温的办法,们这样作的目的是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
第二,适当的加入一些缓凝型减水剂。
第三,在混凝上入模时,为了能够尽快的使模内的热量散发出去,我们要采取通风的办法。
3、加强施工中的温度控制的要求
第一,在混凝土浇筑后施工技术人员要做好混凝土的保养工作,在夏季的时候不要曝晒同时还要注意保湿,在冬季的时候要对混凝土采取保温覆盖的办法,以免发生急剧的温度梯度发生。
第二,要对混凝土进行长时间的保养,在合适的时间内进行拆模,延缓降温时间和速度,充分发挥混凝土的“应力松弛效应”。
第三,加强测温和温度监测与管理,实行信息化控制。
第四,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对施工工序进行合理的安排,控制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均匀铺开,避免混凝土堆积过大过高。
4、改善约束条件,削减温度应力的要求
通过在混凝土基础与垫层之间建立一个滑动层,在施工的时候通过运用刷热沥青作为滑动层,以消除嵌固作用,释放约束应力。
5、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的要求
第一,在混凝土搅拌的过程中,由于砂、石含泥量多,所以,导致了混凝土的收缩,同时,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也降低。因此,在进行混凝土搅拌时要严格控制砂、石的含泥量,所以,在土木工程施工中我们尽量把石含泥量控制在小于l%,砂含泥量控制在小于2%,也降低了因为砂、石含泥量大对混凝土抗裂的不利影响。
第二,通过采用二次投料法、振捣法,在浇筑之后,要马上清除表面上的水与在最底层的含粉煤灰极大的一层砂浆,我们要对早期保养进行维护,这样才能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第三,在混凝土的表层与内部建立合适的混度配筋,以达到应力分布的改善,预防混凝土裂缝的现象。
6、混凝土养护的要求
第一,混凝土养护的时间不少于28天。
第二,低塑性混凝土在浇筑之后,要马上喷雾养护,然后再及时的洒水养护。塑性混凝土要在浇筑完后的6-18小时之内,再进行洒水养护。
第三,混凝土的养护应当连续进行,中间不要中断,确保在养护期间内,被养护建筑一直处在表面温润的状态。
结束语
通过以上阐述的观点可以看出,在整个土工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是被很广泛饿利用的,但是这项工程也是非常复杂的艰巨任务,我们作为专业的施工技术人员,在整个施工的过程中,只要严格饿按照各道施工工序的规范和标准进行施工,就可以减少和控制混凝土产生裂缝的问题的,另外在整个技术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严格的完成各个环节的施工技术标准,只有这样的情况下,才能确保土木工程的整体质量,为企业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刘琛,刘启兵.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的施工温度应力分析及养护[J].科学之友,2011年06期
[2]张功,李留记.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J].华章,2012年22期
[3]金俊华.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研究[J],建筑,2011年23期
9.土木工程新技术 篇九
论文关键词:原图处理 数字化绘图 数字摄影测量技术
论文摘要:文章根据工作中的一些实践,简要介绍了数字化技术在原图处理和摄影测量中的应用特点和一些要注意的方面,希望能给同行们作一些经验参考。
传统工程测量技术的服务领域主要包括水利、交通、建筑等行业,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测量仪器的智能化,数字化测绘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摄影测量与遥感(RS)以及数字化测绘和地面测量先进技术的发展,测量数据采集和处理的逐渐自动化、实时化和数字化,工程测量的服务领域也应进一步延伸,以满足不断提高的社会需要。
一、数字化技术在原图处理中的应用
(一)原图数字化处理
在建立各种GIS 系统时,需要对原有地图进行数字化处理,对于原始地图,若其现势性、精度和比例尺能满足要求,就可以利用数字化仪对其进行数字化处理工作。当前主要有手扶跟踪数字化和扫描矢量化、GPS数据输入三种方法,手扶跟踪数字化需要的仪器为计算机,数字化仪及相关软件,是较早的一种数字化输入方法,输入速度较慢,劳动强度也较大。扫描矢量化是通过扫描仪输入扫描图像,然后通过矢量跟踪,确定实体的空间位置。随着扫描仪的普及和矢量化软件的不断升级,其作业方法越来越趋于自动化,它是一种省时,高效的数据输入方法。GPS输入是依据GPS工具能确定地球表面图形精确位置,由于它测定的是三维空间位置的数字,因此不需作任何转换,可直接输入数据库,目前主要是应用RTK(Real Time Kinematics-实时动态)技术,它是在GPS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能够实时提供流动站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并在一定范围内达到厘米级精度的一种新的GPS 定位测量方式,通过将1台GPS 接收机安装在已知点上对GPS 卫星进行观测,将采集的载波相位观测量调制到基准站电台的载波上,再
通过基准站电台发射出去;流动站在对GPS 卫星进行观测并采集载波相位观测量的同时,也接收由基准站电台发射的信号,经解调得到基准站的载波相位观测量,流动站的GPS 接收机再利用0TF(运动中求解整周模糊度)技术由基准站的载波相位观测量和流动站的载波相位观测量来求解整周模糊度,最后求出厘米级精度流动站的位置。应用这种测量方法测量可以不布设各级控制点,仅依据一定数量的基准控制点,便可以高精度快速地测定图根控制点、界址点、地形点、地物点的坐标,利用测图软件可以在野外一次生成电子地图。同时,也可以根据已有的数据成果快速地进行施工放样。而实际应用得较多的主要是数字扫描矢量化软件,针对大比例尺地形图,大多数扫描矢量化软件能自动提取多边形信息,高效、便捷、保真的对地图进行数字化处理。下面简单介绍MAPCAD软件的原图数字化处理作业流程。
(二)数字化原图作业流程
由于MAPCAD软件扫描矢量化输入方法具有图像清晰、编辑方便、易于转换等特点一般外设精度都能满足,所以地形图的精度主要取决于人工跟踪精度和输出设备精度,而人工跟踪精度主要取决于作业人员的技能掌握熟练程度和工作态度,所以必须在加强作业人员基本技能培训上下工夫,要求工作人员严格按矢量化方案作业,确保图件的精度和质量高于国家现行数字化测图规范所规定的数字化精度和质量。在工程测量实践中,要做好地形图外业测点与数字化图缩放相结合、符号图层的划分子图、线型符号库的设计等工作保证满足工程进度的同时又节约项目经费,设计出的数字地图简单易用、美观整洁、易于使用地形图的工作人员判读。
二、数字化绘图
(一)数字化绘图的特点
大比例尺地形图和工程图的测绘是传统工程测量的重要内容,数字化绘图克服了手工绘图存在的许多弊端,如工作量大,作业艰苦,作业程序复杂,烦琐的内业数据处理和绘图工作,成图周期长,产品单一等缺点,符合现代飞速发展的工程需要。目前,数字化成图技术主要有内外业一体化和电子平板两种模式。内外业
一体化是一种外业数据采集方法,主要设备是全站仪、电子手簿等,其特点是精度高、内外业分工明确、便于人员分配,从而具有较高的成图效率。具有以下的特点:
1.一测多用:如在一些综合性较强的工程中需要对同一地形图绘制不同比例尺的地形图,过去的平板测图方法则需要重复工作,而数字化测图则可以同时根据完成的地形图绘制不同比例尺的多个地形图,因为往往小比例尺包含了大比例尺地形图测图范围。仅需先测大比例尺图范围,再补充小比例尺测图范围即可满足各不同专业人员对不同比例尺的地形图的需要。
2.精度高:数字化成图系统在外业采集数据时,利用全站仪现场自动采集地形地物点的三维坐标,并自动存储,在内业数据处理时,完全保持了外业测量的精度,消除了人为的错误及误差来源,而且外业工作省略了读数、计算、展点绘图等外业工序,减少了作业人员,外业工效大大提高,时间缩短,直接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
3.劳动强度:小数字化成图的过程,减轻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使生产周期大大缩短,能及时满足用户的要求。
4.便于保存管理及更新方便:数字化产品既可以存储在软盘上,也可以通过绘图仪绘在所需的图纸上,线条、线划粗细均匀,注记、字体工整,图面整齐、美观。且便于修改,能更好地保证图形的现势性和不变形性,避免重复测绘造成的浪费,增加地形图的实用性和用户的广泛性。
(二)外业数据的采集
在采集数据时,数据采集人员要准确应用地物代码,以免在内业成图时出现错误;在观测开始时,相关工作人员需严格按照要求应对测站点进行检查,跑尺人员应严格按照自动成图的要求作业,确保能完整地描述地形地貌的特征点,必须通过绘制草图来表明各个地物碎部点的属性及相互关系,测量坎子时,要量取坎子比高,坎下也要进行地形点采集。当一个测区完成后,如果有必要可把数据备份。
(三)绘制内业数据处理
无论是工程进程各阶段的测量工作,还是不同工程的测量工作,都需要根据误差分析和测量平差理论选择适当的测量手段,并对测量成果进行处理和分析。
三、工程测量中的数字摄影测量技术
数字摄影测量是基于数字影像与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应用计算机技术、数字影像处理、影像匹配、模式识别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就摄影测量本身而言,从测绘的角度上来看数字摄影测量还是利用影像来进行测绘的科学与技术;而从信息科学和计算机视觉科学的角度来看,它是利用影像来重建三维表面模型的科学与技术,也就是在“室内”重建地形的三维表面模型,然后在模型上进行测绘,从本质上来说,它与原来的摄影测量没有区别。因而,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中,整个的生产流程与作业方式,和传统的摄影测量差别似乎不大,但是它给传统的摄影测量带来了重大的变革。
目前通过在空中利用数字摄影机所获得的数字影像,内业使用专门的航测软件处理,进行的航空摄影测量是大面积、大比例尺地形测图、地籍测量的重要手段与方法,在计算机上对数字影像进行像对匹配,建立地面的数字模型,再通过专用的软件来获得数字地图。该方法的特点是可将大量的外业测量工作移到室内完成,它具有成图速度快、精度高而均匀、成本低,不受气候及季节的限制等优点。特别适合于城市密集地区的大面积成图。但是该方法的初期投入较大,如果一个测区较小,它的成本就显得较高。但可以说是今后数字测图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未来社会要求的是可以提供数字的、影像的、线划的等多种形式的地图产品。并且随着全数字摄影工作站的出现,加上GPS 技术在摄影测量中的应用,使得摄影测量向自动化、数字化方向迈进。
四、结语
10.土木工程新技术 篇十
篇一:土木工程绿色施工技术和职能施工技术
近年来,土木工程施工在当今社会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无论对于我国哪个城市或城镇,都离不开大量的土木工程施工项目,而且其还在继续地更新、发展和完善当中,这样一来,就使得一些之前的施工技术管理理念稍感落后,需要不断更新自身理念,从而与其的迅猛发展保持一致,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提高技术管理措施的要点控制及创新在土木工程施工项目上的应用也成为了诸多研究学家的关注热点。
1、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及创新
1.1土木工程绿色施工技术
(1)节约土木工程用材的技术。土木工程行业具有特殊的行业属性,在发展的过程中往往会消耗大量的能源,并产生一定量的土木工程废弃物,给能源与环境保护都带来一定的影响。开发绿色智能土木工程的过程中,如何有效地节约能源成为多方面关注的重点问题。从土木工程材料的发展来看,很多新型的节能材料开始出现。如废弃植物纤维开始被作为原材料,在土木工程行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农业是我国的重要产业,其每年都会附带的产生可观量的秸秆等材料,将这些材料运用到土木工程行业领域中,能够变废为宝,创造更多的价值。河道淤泥经过科学地加工,也成为当前土木工程行业中的新型材料之一。除了新材料的运用外,节能能源也开始被广泛地应用到现代土木工程行业中。如鸟巢体育馆的空调系统就充分采用了节能能源,其利用地热能源来达到整个场馆内的温度调节目标,节约了大量能源。
(2)节约用水技术。土木工程施工离不开水资源,其在利用大量水资源的同时,还会产生一定量的废水,这与当前节约用水的理念相背离,因此如何减少用水量、加强水资源的利用成为整个土木工程行业的关注重点。在针对居民区与商业区的设计中,应将其可能产生的废水进行收集,并统一处理成为中水,再次用于城市建设或者绿化、消防等方面。这样能够使得水资源循环起来,有效节约水资源。以北京奥运相关工程为例,其在绿化方面的用水多来源于中水。
除此之外,其独有的屋顶雨水收集系统,也为其节约了大量水资源。
(3)节地技术。节约用地是现代绿色土木工程行业发展的重要方面,目前该方面的技术主要指通过地下与屋顶两方面来拓展土木工程物的实质空间。在地下方面,多指根据实际地形建设车库或半地下室,以达到增加地下面积的利用度的目标;在屋顶方面,多将大坡屋顶设计改为小坡屋顶,在光线充足的前提下,增加了土木工程物的顶层利用面积。
1.2土木工程智能施工技术
(1)智能化门窗具有众多优势,成为当前绿色智能土木工程行业的青睐对象。其外观多美观大方,在透光性与保温性等方面占有优势,其综合性能远高于普通门窗。除此之外,其多与自动报警系统相关联,当遇到外力破坏时,能够主动报警,可以满足用户对于安全性的要求。
(2)日照控制器是利用太阳能资源的一种常见设备,在当前的土木工程应用中非常广泛。工作人员会根据土木工程所处的实际位置在该设备中输入相应的经纬度数据,该设备可以根据要求对整个土木工程的窗帘、天窗、百叶窗等多个部位进行自行控制。通过对该土木工程的采光时长进行控制,能够有效地调节室内的温度。
(3)照明技术。该技术能够实现整个智能土木工程内照明设备的统一管理。工作人员可以利用该照明系统和相关探测器,对室内的光照情况进行综合调节,既保障用户的使用需求,又最大限度地减少浪费。当室内光线充足的情况下,该系统能够自动减弱或关闭灯具,减少能源消耗;当室内无人的时候,该系统也能够自动关闭灯具,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在该系统下多数设备为环保节能型,例如其选用的灯具为二极管,这种灯具相比于普通灯具更加节能,而且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
2、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也有了不断创新和提高,尤其是土木工程绿色施工技术和智能施工技术,也逐渐踏上历史舞台,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有着光辉的前景。
篇二:木工程抗震设防的施工要求与技术分析、土木工程抗震设防的现实性意义分析
在地震灾害中,建筑的破坏往往伴随居高不下的伤亡率,而我国是全球地震灾害最多的国家之一,大约有 7 成以下的城市属于 7 度以上的地震带,这些城市中抗震设防水平较低的建筑物,或者由于设计、施工等原因造成的建筑结构失误,均有可能因为结构抗震能力不足而发生不同程度的地震灾害。譬如近几年国内陆续发生的“汶川大地震”、“雅安大地震”等,均从侧面反映出建筑抗震鉴定的现实性意义。在国内和国际上,已经有很多业内学者专家就建筑抗震设防问题,对其抗震性能的鉴定评价进行了深入研究,譬如国内“抗震概念设计”的鉴定理念,就已落成建筑结构的总体布置的宏观检测,从多个视角对整体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进行综合性衡量。另外也有部分学者探讨了地震动参数鉴定取值的问题,并指出现行抗震鉴定标准目标比较低,认为有必要采用两级鉴定的方法,找出抗震鉴定标准中不足之处。笔者认为,现行的抗震鉴定标准尚存不足之处,有必要就抗震鉴定的程序、内容、评级层次、评级标准等继续展开深入剖析,以明确具体的建筑抗震鉴定方法。
2、某土木工程抗震设防的施工标准及方法
综合以上土木工程抗震设防的现实性意义分析结果,在此将以某建筑土木工程为例,在了解该工程抗震设防现状的基础上,依次从安全性、使用性和可靠性的角度,深入剖析该工程抗震设防的施工标准及方法。
2.1 案例工程
某建筑工程采用箱型基础结构,即在地基的轴线位置,设缝将地基分为独立的两个箱基。该建筑总共 12 层,以框架-剪力墙结构为主,建筑物总长度 34m、总宽度 14.08m、结构房屋高度 25.65m、地下层高 5.1m、出屋面设备层层高 3.68m、X 向主要柱网尺寸 9m、Y 向主要柱网尺寸 3m.后来经过改造,大部分结构功能出现了变化,从而使得内部的局部结构活荷载增大,譬如电梯的增设、管线楼板洞的设置等,按照现有的相关规范,重新加固改造了这些结构。工程以《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和《建筑抗震鉴定标准》为加固改造施工依据,具体的工程鉴定内容为:1硂)使用性鉴定,地下室 外观和强度、地下室顶板钢筋保护层厚度、硂 硂上部结构 外观质量、混凝土强度、构件尺寸、梁柱构件钢筋配置、碳化深度、砌筑砂浆强度、围护墙外观质量、建筑整体倾斜、预制楼板结构性能。2)安全性鉴定,基础、楼板、上部承重结构、结构侧向位移、结构整体性、围护结构、框架梁、框架柱、填充墙体的承载能力、构造、位移变形、裂缝。现场通过检验,发现建筑结构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其中包括柱类结构问题、梁类结构问题、构件钢筋锈蚀问题、屋面保护层锈涨开裂问题。
2.2 工程抗震设防标准及方法
本工程的抗震设防标准,以《建筑抗震鉴定标准》和《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作为建筑工程抗震的鉴定标准依据,但由于这些标准内容分散,如果独立应用,可能无法胜任复杂建筑抗震鉴定的需求,为此笔者对这些标准进行重新梳理,提炼出本工程抗震设防的施工方法:
标准及方法一:针对构件、子单元、鉴定单元,安全性抗震设防可分为四级标准,一级标准是建筑结构符合安全基本标准,并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二级标准是建筑结构的安全性略低于安全基本标准,不会明显影响结构的正常承载;三级标准是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不符合安全基本标准,明显影响结构的正常承载,整体的承载力也明显较低;四级标准是建筑结构的安全性极不符合安全基本标准,并严重影响结构的承载水平,需要即刻采取措施加固处理。在进行加固处理时候,要重点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一方面是使用质量过关的施工材料,另一方面是强化结构施工技艺水平,在原有的工程质量基础上,重修已经出现裂缝的结构部位。
标准及方法二:针对构件、子单元、鉴定单元,使用性抗震设防可分为三级标准,一级标准是建筑结构符合使用性基本标准,不会影响结构功能的正常使用,不需要采取措施处理;二级标准是建筑结构的使用性略低于使用性基本标准,但对建筑结构的功能使用不会造成明显影响,视情况采取措施处理;三级标准是建筑结构的使用性不符合使用基本标准,并明显影响建筑结构的使用功能,亟需采取措施处理。在本工程的建筑使用性方法,已经危及到住户的正常生活,譬如墙体裂缝有漏水迹象。对此,我们不仅需要找出构建、子单元和鉴定单位的适用性问题,而且要围绕问题提高其使用性基本标准,予以针对性整改,譬如预埋线管位置裂缝的防治,在水井区域,由于埋设了多根线管,该位置有应力集中迹象,并容易诱发裂缝。笔者认为在布置线管的时,要设置垂直于管线的加强钢筋网,其中钢筋网两端锚入的长度,至少为 30cm,同时避免线管辐射的立体交叉,尽量用线盒收纳。
标准及方法三:针对构件、子单元、鉴定单元,可靠性抗震设防可分为四级标准,一级标准是建筑结构符合可靠性的基本标准,不会影响结构功能的正常使用,而且不需要或者仅需要处理部分构件;二级标准是建筑结构的可靠性略低于可靠性基本标准,对建筑结构的承载功能和使用功能不会造成明显影响,仅需要对部分影响结构安全的构件进行处理;三级标准是建筑结构的可靠性不符合基本标准,并明显影响建筑结构的承载功能和使用功能,亟需采取措施处理;四级标准是建筑结构的可靠性不符合基本标准,并严重影响建筑结构的安全性,需要即刻采取措施处理。可靠性是建筑抗震设防最为基础的标准之一,在抗震设防施工期间,根据建筑的可靠性现状,重点掌握混凝土的正确使用,由于混凝土施工期间,发现有轻微收缩现象,需要在混凝土中加入适量的膨胀剂。膨胀剂用量的控制难度比较高,笔者认为在掺入时,要密切关注浇筑的混凝土孔洞是否变小,并在极限条件下,检查其应力状态是否正常。另外混凝土的妥善养护,能够避免温度裂缝和伸缩裂缝的产生。施工期间,增加浇水养护的频率,养护时间至少持续 7天。养护时,需要严密封堵住洞口,并利用养护的机会,闭水试验屋面结构的施工效果。、结束语
11.土木工程中施工技术与设计配合 篇十一
关键词:土木工程 施工技术 设计 规范配合
土木工程建设关乎国计民生,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事。但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很多建筑承包企业注重于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与设计过程中的配合。土木工程的施工技术与设计是衡量建筑质量的重要因素,合理的设计和优质的施工技术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指标。合理的设计与优质的施工技术能够有机的结合有利于工程的顺利完成。
一、土木工程的现状和必要性
通过了解我国土木工程,发现现阶段我国的土木工程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很多人对施工建设存在这样的误区,认为施工图纸的设计在设计阶段是最为重要的部分。其实不然,施工项目在施工的过程中,操作难度比较大,环节多,过程复杂,有经验的设计者都知道,高质量的施工图纸只是众多环节中的重要部分。土木工程建设最重要的是施工图纸要怎样才能更全面、完善的被实施,并达到预期的设计效果。施工人员需要通过施工图纸来完整的领会设计人员的设计意图,准确的将设计人员的意图体现在施工成果中,因此,施工技术环节与设计环节的高度配合尤为重要。
施工技术与设计的完美配合需要施工人员与设计者的良好协作。因为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在不断的施工方案中优化施工步骤,有效的缩短施工周期,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满足人类的审美和需求。
二、施工技术与设计配合的建议
尽管当前我国在土木工程领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与国外相比,与系统、科学、精致的理念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和欠缺。下面就施工技术与设计配合提出一些建议。
(一)一是提高土木工程从业人员的自身素质。土木工程的从业人员包括建设中的施工人员、图纸的设计人员、工程的项目评估人和工程建设的监工人员。土木工程作为一项大工程,工程实施有巨大的难度,而且要融入工程设计的理念,要保证工程的万无一失,必须保证土木工程从业人员较高的素质。技术人员的工程设计是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基础,技术人员应该重视自身专业素质以及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要紧跟经济时代发展的脚步,积极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结合自身的实际经验与状况进行改革和创新,并努力做好与施工人员之间的交流,自己的经验和设计水平都能大大提高,促进共同进步。施工图纸是土木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设计初期,设计人员因为在施工技术和工程设计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掺入各种施工管理者和设计者的主观想法,设计人员应保持清醒的思考,从整个项目的全局出发,保证各方面的协调性。在施工前期,施工人员与设计人员要相互交流,保证设计人员的设计意图准确无误的实现。施工过程中有一个新的难题,施工人员的知识水平普遍不高,对土木工程的结构和设计方面的知识了解的甚少,很容易对施工图纸的理解出现偏差,甚至造成施工与设计的失调,如何最大程度的防止施工偏差,防止出现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和设计的失衡,施工中的监工尤为重要。 二是促进设计人员与施工单位的交流与沟通,设计方案要与实际的施工相符。土木工程的施工是一项程序比较复杂而且相当耗时的工作。在施工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出现各种亟需解决的问题,其中也会有很多繁琐的细节问题需要明确,因此,施工单位要预先与设计人员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对设计图纸全面准确的了解,保证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技术人员要有责任心,认真严谨的对待自己的工作,在与施工单位进行交流时,要注意根据实际状况采用相应的交流方式,书面与口头相结合,尽量使对方清楚明确,同时不要遗漏细节,毕竟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在设计人员进行设计时把这些问题及时解决,就会减少实际施工的困难,因为一旦工程进入施工阶段,再来解决这些问题就非常困难了。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二者还应该进行全面的交流和沟通,理解设计人员的设计理念和意图,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更好的协助与配合,想设计单位及时反馈在实际情况中遇到的问题,保证能够及时的加以解决。这样在未施工前对设计图纸进行修改算是比较容易的,如果在施工过程中才发现有些问题需要修改,不但会延迟工期还会增大投入成本,浪费人力物力。
(二)技术方面:一是应重视设计灌注桩及钻孔桩的基础。一般而言,在追求商业利润最大化的今天,由于该技术的投入与收益不合要求,具体的工程施工图合同并不包括该设计,施工的安排工作则由施工单位自行解决或另行委托专项支护设计公司承担。据了解,目前业内已经有十分专业的计算机应用程序应用在深基坑支护设计中,这就大大的提高了这一设计工作的科学性和精确性,从中减少了很多的人为风险。从表面上看,项目前期减少了成本支出,但深入分析我们得知这种现状严重背离了当今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城市施工现场条件,严重拖慢了工程施工进程,加剧了工程施工的风险,增大了设计人员对新的支护设计技术的消化吸收的难度,因此应引起设计院管理层与设计人员的重视,尽快加以应用。因为,这不仅影响了工程项目的发展,同时影响了我国整个土木工程的发展,因此,建议普遍运用该技术。二是加强对钻孔灌注桩基础设计的重视。一个土木工程项目在建设的过程中会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例如施工环境、施工成本以及施工技艺等,所以施工设备的合理选择对于控制整个工程建设的成本和减小风险来说十分重要。据调查结果显示:现在很多施工单位都会采用涡锥钻个体单机来进行施工,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工程施工质量的隐患。这样处理的结果导致施工图上标明的工艺指标和设计标准难以做到严格控制,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较多数量问题桩,同时由于桩承载力也不能充分形成;工作面的整洁更是无从谈起,烂泥污水充斥基坑,施工进度缓慢,这些都对工程质量有着不小的影响。先进的技术能有效地避免施工过程中的人為环境影响,减少地面的积水,保持工地的整洁,提高工程建设的综合效率,满足土木工程桩制作高质量的要求标准。三是加强对钢筋接卸技术的重视。由于建筑用地大量增加,而城市容纳空间有限,建筑趋于高层化,为了保证高楼的安全和地面对高层建筑的承载力,需要加强对钢筋接卸技术的重视。这项技术并没有在土木工程的建设中被明确的规范和限制。但由于该项技术实施起来难度相当的大,而且这项技术的多产生的施工效果和质量并没有得到保证,设计人员在设计图纸时很少把其加入到设计中去。其次,钢筋接卸技术是一项成熟的先进技术,易操作,虽然技术成本较高,但是检测报告的含金量也比较高,因此,便于在各地进行广泛应用。
总结:在新时期,土木工程来说想要获得长足的发展,在土木工程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注重施工技术与设计过程之间的有机配合。同时,土木工程相关从业人员必须对土木工程进行全面的认识,在不断地实践与学习中强化自身素质的培养,同时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经验,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状态制定相关措施,推进我国土木工程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 1 ]佘国元.探讨土木工程中的施工技术及设计配合叨.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5).
[ 2] 王小峰.浅谈土木工程中的绿色施工和可持续发展[J].淮海工学院学报,2005(6).
[ 3] 林洲. 土木工程中的施工技术与设计配合[J]. 现代装饰(理论), 2011,(05)
【土木工程新技术】推荐阅读: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双语10-28
土木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论文08-26
土木工程概述10-17
土木工程概论心得07-20
土木工程考研院校07-22
土木工程就业信09-11
土木工程学习课程09-12
土木工程相关论文09-16
土木工程地质资料09-19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