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健康教育服务演讲稿

2024-07-16

家庭健康教育服务演讲稿(精选16篇)

1.家庭健康教育服务演讲稿 篇一

健康教育

没有一个好的健康的身体就不能担负起,将来建设祖国的重任,(单单学习成绩好、思想品德好还不行,必须要有一个好身体),怎样才能具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呢?除了要参加一定的体育活动外,请同学们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1、吃东西以前和大小便后洗手。

如甲肝、伤寒、痢疾、蛔虫病、钩虫病等肠道传染病。存在我们手上、水中、食品中的一些细菌和病毒很小,我们的肉眼见不到,在显微镜下放大几百倍甚至几万倍才能看到它们,这类有生命的微生物是一些传染病的病源菌,大多数通过口进入人体内,给人体带来疾病。

2、养成不喝生水、不吃不熟食物,食物不能长期保存,食用前应彻底加热,消毒、杀死细菌,防止各种传染病,如伤寒、痢疾等,世界卫生组织在2001年曾经提出一个口号:“洗干净你的手,煮熟你的食物。”可见这是非常重要的。

3、养成勤剪指甲,衣服干净整洁(指甲里面会藏有能使你生病的细菌和病毒)。

4、不随地大小便,不随地吐痰。一口痰中有很多细菌和病毒,可以传染很多细菌和病毒,会传染很多疾病,如感冒、肺炎、气管炎、肺结核等,这些病主要是由于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将病菌通过空气飞沬灰尘经鼻子吸入人体内,造成这些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特别是肺结核病人要特别引起重视

5、适当休息有利于学习和身体健康。

中学生要有充足的睡眠,才能保证健康和提高学习效率,中学生每天睡眠以8个小时为好。

二、及时有计划的接种疫苗(打防疫针):

很多同学听说打防疫针并不陌生,因为每个同学小时候都打过,而且现在还要打一些疫苗。我们的国家为了造福后代,保障青少年、儿童及婴幼儿的健康成长,促进全民身体素质的提高,几十年来对各适龄人群开展了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取得了巨大成就,使很多传染病已经消灭或基本消灭,有的也得到控制,发病率大幅下降,如天花、小儿麻痹症、麻疹、白喉、百日咳、小儿破伤风、流脑、乙型脑炎等。

三、健康的心理活动

什么是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宪章中规定:“所谓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及社会适应上完好的状态,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所以我们要正确认识健康,不能认为没有疾病就是健康的。小学生要注意培养自己具有快乐的、积极向上的、与同学团结友爱的性格,与同学们一起玩耍,学会愉快、融洽的人际交往,学会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如碰到困难,受到了挫折、要振作精神,要知道前途总是光明的。经常保持一种乐观愉快的情绪。

如平时学习成绩差或一次考试成绩掉下来了,要正确认识,不气馁克服困难,努力就有收获。

中学生的自我认识,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身高、体重、体态等),心理特征(如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自我认识是要正确的自我评价,如果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就会使自己与周围的同学们的关系失去平衡,产生矛盾,如过高的评价自己,就看不到自己的缺点,产生骄傲自满的思想,与同学们搞不好团结,如过低的认识自己,会产生一种自卑的心理,这些都不利于心理上的健康成长,也会影响学习成绩。

要进行自我体验,自我体验就是要有自尊感、自信感和自豪感,做到不自傲、不自卑、不自满,做错事感到内疚,做坏事感到羞耻。不断调节自己的行为,使行为符合群体规范,符合社会道德要求。

平时参加一些健康有益的活动,如文体活动,和有意义的社会活动,不要去网吧和游戏室等成人去的场所。

四、全面、均衡、适量的营养

丰富的营养能促进小学生的生长发育,为健康身体提供物质基础。

中国学生营养促进会在1994年5月20日“中国学生营养日”提出营养贵在全面、均衡、适量。所谓全面就是营养的种类要全面(营养的种类有六大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糖类、矿物质、维生素和水)。因为少年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期,需要的营养相对比成人多,营养和种类要更全面,提倡全面营养,需要多种食物,要求不能偏食、不能挑食,不能说我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不想吃什么就不吃,因为每种食品都有不同的营养成份,偏食和挑食会引起某种营养素的缺乏,影响你们少年儿童的身体健康。

近些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已由温饱向全面达小康迈进,但据调查在还存在着营养不良和身体素质差的问题,这主要原因就是在学生中许多人不能做到全面均衡适量的营养。

五、眼睛的卫生保健

预防眼睛近视要做到“六个不”:不走路看书、不乘车看书、不躺在床上看书,不在暗弱的光线下看书学习,不在强光下看书学习,不歪头看书学习,看书写字姿势要端正。

看电视时眼睛要与电视有一定的距离,一般在2米以上,时间不能过长,一般在一小时以内。看电视时房间应开一盏灯,看完电视用温水洗洗脸。

2.家庭健康教育服务演讲稿 篇二

1. 集体主义教育思想———家庭教育的指导思想。

集体主义教育理论是马卡连柯教育思想体系的基础和核心, 这种思想在本书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他认为, 与旧式家庭不同, 苏维埃家庭是一个集体, 在这个集体中的家庭成员享有平等的权利和地位, 而不再是父权的家庭。基于集体主义的教育思想, 马卡连柯是多子女、大家庭的拥护者。他反对家庭只生一个孩子, 因为“教育独生子或独生女比教育几个孩子困难得多”。一方面, “一个孩子是孤独的, 他没有真正的交往”, 另一方面, 父母容易对独生子女过度关心, 使独生子女发展成为利己主义者。与他的集体主义思想对应, 马卡连柯认为家庭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真正的苏维埃国家的公民”, 因此家长不仅要为自己的家庭负责, 还要为社会和苏维埃国家负责, 如果家长不能很好地教育孩子, 那就是对国家、对社会的危害。

2. 及早施教、防微杜渐、把握尺度———家庭教育的重要原则。

马卡连柯十分重视早期教育, 他说道:“你们在孩子5岁前做的事, 占了整个教育过程的90%。”在本书中他也多次提到要对儿童及早教育, 让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家长必须从一开始就对儿童正确地、规范地进行教育, 如果因为家长的疏忽或偷懒而导致孩子没有得到正确的教育, 那么接下来的再教育和改造工作将会是十分困难的。

马卡连柯十分重视家庭教育中的每件小事。对于儿童在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上犯的错误, 家长必须及时地制止和修正。确实如此, 生活本是由小事组成的, 如果忽略身边的小事, 不善于防微杜渐, 从每件小事中对儿童进行教育, 那么家庭教育最终将偏离正确的轨道。

马卡连柯还强调在家庭教育中要把握尺度和分寸, 家长对孩子既不能太慈爱, 也不能太严厉, 要做到严慈相济。他还对那些在任何时刻都无条件为了孩子而牺牲自己的幸福的家长进行了批判, 认为这样做会使孩子变得自私和暴戾。另外, 在对孩子生活的干预方面, 既要给孩子一定的自由, 又不能完全放任不管。既要培养孩子的“冒险”精神, 又要使孩子有克制自己的能力。

3. 家长以身作则并制定生活制度———家庭教育的主要方法。

关于家庭教育的方法方面, 马卡连柯特别注重家长的榜样示范作用, 他认为家长自身的行为在家庭教育中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家长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是孩子有意或无意中模仿的对象, 自己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孩子造成深刻的影响。家长若想要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那么自己必须是一个良好习惯的拥有者。家长的一些不良行为和习惯也是一种教育, 不过是在教坏孩子。

除了强调榜样的作用外, 马卡连柯还重视制度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在书中, 他对纪律与制度进行了区分, 他指出纪律的形成并不是依靠某些惩罚措施形成的, 而是依靠正确的教育和儿童所处的环境和所受到的影响而形成的, 因此纪律并不是用来约束孩子的手段, 而是正确教育的结果。而家庭生活制度则是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的教育目的而制定的, 是一种手段。制度一旦确定后就必须具有确定性, 除有特殊情况外不得违反制度。这样一来, 孩子在坚持遵守制度的过程中就会养成良好的习惯, 得到正确的家庭教育。

4. 劳动教育和性教育———家庭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

劳动教育在马卡连柯教育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马卡连柯关于劳动教育的理论基础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理。马卡连柯认为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因为劳动教育不但是为未来公民的幸福生活做准备, 而且还可以培养人的修养、促进人的精神发展。因此, 在家庭中要重视儿童的劳动教育。

马卡连柯认为性教育的目的是使孩子在家庭中得到自己的爱和幸福。他不赞成公开地、过早地对孩子进行性教育。那么家长应该怎样对儿童进行性教育呢?他认为最主要的是父母的榜样作用, 父母之间“彼此的尊重、帮助和关心”。除此之外, 还要对培养孩子爱的情感, 让孩子从小就学会关爱别人。

二、读《家庭和儿童教育》之所思

由于时代的局限性, 书中的一些思想和观点可能并不是完全正确的, 比如:基于集体主义教育思想, 马卡连柯认为教育的目的并非为了个体而是为了集体, 这就把个人的需要完全排除在外, 个人成为集体中的一颗“螺丝钉”, 缺乏人文关怀。苏霍姆林斯基也曾批判过马卡连柯的集体主义教育思想具有教条主义的倾向。

3.家庭健康教育服务演讲稿 篇三

【关键词】家庭教育;专业化;社会转型期

1.引言

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即家长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而按照现代观念,家庭教育包括: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并称为教育的三大支柱。如今的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期,收入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人口老龄化凸显、生育率低等等因素导致家庭成员的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家庭教育的质量在以飞快的速度走下坡路,最为凸显的是道德滑坡,家庭教育走向了重智轻德的歪路。社会上各种耸人听闻的新闻比如“我爸是李刚”、郭美美炫富、还有众多状告子女不赡养的事件不得不让我们反思我们的家庭教育出了什么问题,这值得教育相关部门及每一个家庭深入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很多场合提到过家庭教育。2013年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强调,“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 子女教育得好,社会风气好才有基础”;2013年底, 习近平在曲阜考察时强调,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 离不开家风的传承;在2015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可见国家新一代领导人十分重视家庭建设、家庭教育在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中的重要作用。

在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三者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对子女的影响具有终身性。这里探讨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目的是要家庭与社会、教育部门共同担负起教育下一代的任务,而不仅仅是把教育子女的任务直接的全部的推给教育部门。

2.国外家庭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

2.1美国家庭教育的优势

在相处方式上,美国家长更注重与孩子自由平等地对话,而我国更多的家长处于家庭的领导地位,家长的权威不可侵犯;在对孩子的教育观念方面,美国家长更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对他们适应能力和独立意识的培养,而中国家长“重智育轻德育”屡见不鲜。

美国家长对孩子十分尊重,孩子有充分的选择权。父母会对他们要进行选择的事务进行分析、引导,但最终作出决定的是孩子自己,父母不会替孩子做决定。相反他们提供给孩子自己做决定的机会,鼓励他们自己做决定。比如孩子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节目、游戏等。美国父母注重在日常生活中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他们会引导孩子参加家务劳动、户外活动等实践,鼓励他们在实践中寻找问题的答案,肯定他们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并且会鼓励18岁以后的青年靠自己打工挣钱来锻炼独立生活的能力。

美国父母也非常注意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影响孩子。他们认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一生的老师,父母对于孩子的示范作用对孩子的性格养成具有显而易见的作用。每一名幼儿都是一个小小观察家,通过对父母行为的模仿来学习新事物,所以父母应该时刻以身作则,通过言传身教来感染孩子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美国相对宽松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性格开朗、自信,并且综合素质较高。可见家庭教育中民主自由的家庭成员关系、父母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对于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2新加坡开展家庭教育的模式

2000年9月,由新加坡社区发展部、青年及体育部(MCYS)三家联合成立了家庭教育民众委员会,委员会通过学校来培训家长更好的与孩子沟通,并对孩子进行价值观教育,以使每个家庭都能健康快乐,社会安定富强。该委员会2002年4月启动了学校家庭教育计划(School Family Education Programme,SFE计划),该计划的服务对象为家长、学校职员和学生。MCYS负责统筹整个计划,在政策范围内为参与学校提供相关资源支持;SFE提供方会给学校提供一个联络员以对家庭教育的各项措施进行制定、执行、评估、监督等,并组建专家援助团以保证教育质量;学校方面要在充分了解家长、学生需求的基础上制定相关实施方案,确保SFE计划顺利并有效实施,使教育课程能够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

参与SFE计划的每个学校每年至少要开办100小时的家庭生活教育课程,其中70小时面向家长和教职工(包括10小时的休闲活动与友情联络),30小时面向学生。向家长开设的课程有:建立自信、了解孩子、自律策略、有效沟通技巧、建立和谐的婚姻并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何凝聚家庭成员、学习理财技能、平衡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关系等。据调查,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家长们受益颇多,觉得能更好的教育孩子了,有些错误的教育方法也得到了纠正,家庭关系也更加和睦,容易沟通了。向学生开设的一些课程主要是有关学习生活技能、培养积极的家庭观和良好生活态度等方面的,比如性格养成、建立自信、如何理财、如何应对压力与困境、沟通技巧等。除此之外还有向学校职员开设的课程。

SFE计划为家长们举办的亲子、热爱生活等讲座,非常

受家长欢迎。立才中学是首批参与试验计划的四所学校之一,校长江美玲说,SFE计划不仅协助家长更好地扮演父母亲的角色,也让学生顺利地从小学过渡到中学,同时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进展,与家长有更紧密的联系与合作。

2.3德国家庭教育的经验

德国人的严谨、认真的生活态度是值得很多民族学习的,这与德国的优质的家庭教育分不开。德国宪法规定:父母对其子女的抚养和教育有所谓“天赋之权利”。教养儿童是父母的自然权利和义务。在德国,很多幼稚园提供半天的服务,这样父母可以跟孩子有更多在一起的时间,让孩子们体会亲子欢乐,接受家庭教育。德国非常重视家庭教育,认为幼儿园的教育无法取代家庭教育。有儿童的家庭,父母通常有一方不上班或者只上半天班,以便有时间教育子女。

在家庭生活教育过程中,德国父母非常重视对孩子完整性的培养。他们会从多个方面教育孩子。首先是对儿童的情感、态度、兴趣爱好等方面的教育,家长很注意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良好的情感关系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积极的作用,并且还可以促进儿童与其他小伙伴之间融洽、和谐相处,这就为儿童早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打下了基础。在培养孩子知识技能方面,德国父母也和中国父母有很多不同之处。德国父母认为孩子在幼儿园阶段身体和心理发展都不成熟,不会进行认字、数学等方面的教育,而中国父母往往更愿意早早教孩子读书认字。德国父母认为孩子读小学之前,更适宜培养孩子观察感受客观事务,通过他们对自然的直观感受去了解自然、认识自然。除此之外,德国父母还会注重从小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德国家长认为幼儿期和儿童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在早期的成长中,父母会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鼓励和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父母有意识锻炼孩子的独立性,让孩子自己睡一个房间,自己布置房间,自己收拾自己的衣服放在固定的位置等,尽量避免孩子产生依赖心理等等。这些对有助于孩子独立性的培养和发展,对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积极的作用。

3.对我国家庭教育的启示

由于我国文化差异、 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造成我们在家庭教育方面有极大的不同,加上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旧的教育方式正逐步淘汰、新的家庭教育体系尚未建成,也缺乏是和我国国情的家庭教育理论的支撑,导致我国家庭教育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在小悦悦事件背后、老人跌倒扶不扶等现实案例中,我们可以窥见家庭教育的质量亟待提高。这就需要政府、学校、家庭等多方面共同努力,共同建立高质量的家庭教育体系以适应我国培养完整人才的需要。通过对美国、新加坡、德国家庭教育现状的研究,我们可以从中总结以下几点:

3.1父母是孩子的榜样, 要注重自身的示范作用

父母对生活的态度和价值观会直接影响孩子对生活的态度和价值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响会直接影到孩子,因此家长要做到“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在很多国家一般孩子满18岁,就要独立生活,而我国满18岁独立生活的少之又少,更多的是啃老一族,甚至到结婚成家以后都改不掉对父母的依赖。让父母替自己买房子、买车子、带孩子的司空见惯。仿佛只要有父母在,孩子永远是孩子,永远也长不大。因此中国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从日常生活中锻炼他们。比如提供给他们自己做选择的机会、参加家务劳动,孩子遇到问题,父母不直接给予答案,鼓励他们自己去探索等等。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避免孩子产生依赖心理,家长们要下大工夫,首要的便是家长们自己独立性的展现,即尽量做到自己首先不依赖自己的父母。

3.2继续深化教育改革,切实实施素质教育

通过对美国、新加坡、德国家庭教育方式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来这些国家都是十分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而不仅是知识技能方面。目前我国有相当比例的学校过分的关注学生的分数,以考试为中心、以分数为导向,学习好在老师眼里便是好学生、学习差便被分为差等生,甚至被其他同学看不起。在这种环境里,家长慢慢都会发展为仅仅关心孩子学了多少知识、掌握了几门技能。一切跟中高考无关的内容都不值得付出时间和精力,否则就会被认为是不务正业等等。这样孩子发挥天性和创造力的空间被压缩了。我国迫切地需要改变这一现状,因此教育改革显得刻不容缓。当然应该包括在教育行政体系中加入家庭教育的位置,作为教育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不应该被排斥在体制之外。教育改革的目的是使我国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彻底抛弃“以成绩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将重心从过分关心知识技能,转移到对孩子的全面培养上来,注重对孩子情感、态度、兴趣爱好、知识技能、行为习惯、道德修养等多方面的教育。

3.3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家庭教育体系

通过观察不难发现我国在家庭教育方面很零散,不成体系。首先表现在没有家庭教育方面的专业人才、高校绝大多数没有家庭教育相关专业、家庭教育立法缓慢且与之相关的法规条例还不健全。对于如何才是科学的家庭教育众说纷纭,可能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理论。很多家长还处于一种不会教育、盲目教育状态下,这势必会严重影响家长对下一代的教育质量,对提高年轻一代综合水平有消极的影响。我国应充分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加强立法、规范制度,努力使家庭教育成为一个法制化、规范化的“产业”。

家庭教育专家像教师、医生、律师、会计师等一样,其工作的职业化、专业化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必须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完善才能形成。站在家庭教育行业发展的起跑线上,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学校和每一个家庭任重而道远。不仅要有严格的法律和制度规范来促进家庭教育行业形成并保障其发展,还要加快家庭教育的课程建设。要积极借鉴国外家庭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以促进家庭和谐、孩子健康成长为目标构建家庭教育的课程体系。要将家庭教育上升到国民教育的高度,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通识课程。这样我国的大学生就会在婚育观念、家庭观、责任和子女教育等方面上一个新的台阶,等他们为人父母时教育出的下一代势必能在综合水平上有一个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1]王萍.社会转型期家庭教育面临的新挑战[J].教育探索,2013(11):10-12

[2]霍利婷.新加坡“学校家庭教育计划”[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8(7):57-60

[3]邱旭光.台湾家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及其启示[J].高教探索,2013(5):92-97

4.家庭教育演讲稿 篇四

博野中心校南白沙学校储玉红

孩子从幼儿园来到小学,地位也从“小朋友”晋升为“小学生”,生活发生了全新得改变。作为父母的我们会发现,我们的偶像地位也随之下降,“我们老师说……”这是孩子经常反驳我们的经典语言。此时,我们怎样教育孩子,怎样让孩子在新的环境里健康成长,怎样处理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呢?

总停留在原来的水平是不行的,因为孩子已经成长了。最好的办法是:与孩子一起成长。

一、做一个热爱学习的家长

俗话说:身教重于言传,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言传身教贯穿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小事中。所以,我们家长在下班回干完活儿回家后,尽管身体很疲惫,也不要一头扎在电视机前看电视或躺在床上休息,更不要呼朋唤友的在家喝酒、打牌。要知道家里有一个小学生正瞪着一双好奇的眼睛注视着你的行为,你的所做所为都有可能成为他学习的样板,你有义务给他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要教育孩子刻苦学习,做家长的首先要热爱学习。经常阅读报刊杂志、家教指导用书,学习教育孩子的常识、参加学校或社会举办的家长学校和有关的活动、与其他家长相互切磋,虚心学习他人的经验。

二、教会孩子做人

教孩子“如何学会做人”是我们家庭教育的核心,因为人的成长是一个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全面发展的过程。家庭教育时时刻刻存在于家庭的每一个瞬间,而小孩子的模仿能力特强,家长毫无掩饰的言谈举止会时刻被孩子所模仿。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说到做到,言行一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培养孩子具有优良的品格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当然,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还要时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效果,以期自我改进。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掌握一定的青少年教育知识,了解孩子的日常动态,努力与孩子一起成长。

三、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其求知欲

好奇心是一切兴趣的源泉,人类对自然界的探索都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进行的。对孩子来说,外面的世界更是处处充满新奇,值得探索。对此,家长不要忽视和否定孩子的学习和探索行为,而应该精心的给与呵护,努力用孩子的眼光去观察这个世界,给孩子一起去惊异,去提问,去讨论,去共同作出结论。当孩子带着问题去问家长的时候,家长不应该简单地将结论告诉孩子,而应让孩子自己思考“为什么”,另外,节假日家长应多带孩子到大自然或动物园、博物馆等场所。经常有意识的引导孩子观察日月星辰、山川河流及风土人情、市井百态,使孩子保持一份好奇、一颗童心。在孩

子学习之余,家长最好还能指导孩子参加一些实践活动,如让孩子自己收集各种种子、做种子发芽的实验、栽种盆花,也可饲养一些小动物等。孩子的兴趣广泛了,知识面扩大了,自然就会迁移到学习上来,才能以强烈的兴趣参加学习活动。为了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家长不妨“屈尊”做做学生,让孩子出题考考自己;或找一份试卷自己做好后,交给孩子批改。这样就可以使孩子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无形中就增强了孩子学习的动力。

四、培养孩子坚强的性格

培养孩子坚强的性格和过硬的心理素质,将是孩子终身受益。经常听到有家长说,孩子没有毅力,没有长性。我认为家长必须首先有毅力、有耐性。儿童专家研究发现,孩子的坚强性格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后天的培养,至迟应该在3岁时就开始实施,并从小处着眼。首先父母要先观察。比如,从孩子玩积木游戏中,就可以发现有不同的性格。有些儿童能够自己想出各种玩法,不断变换不同的模型,玩完后还自觉地地收拾积木;有些儿童却只会按父母的要求玩,搭好一种模型后就不知如何玩下去,经常还要父母帮忙。这反映了孩子在独立性方面的性格差异。

如果发现孩子处处都依赖父母或长辈,一有困难就要父母为他解决,甚至稍遭挫折就在大人面前撒娇,要求补偿。作为父母,应该多教孩子如何去做,一旦孩子做对了,要及

时给予表扬,即使做得不对,也要充分给予鼓励。这点对培养孩子坚韧性格非常重要。

5.家庭教育演讲稿 篇五

一、首先要明确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我参加过多次学校组织的家校活动,通过学习我有很大的收获,第一首先要明确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因为我认识到家庭教育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础,第二就是学校教育要与家庭教育互动,只有家校互动才能更有利教育孩子健康成长。

二、要关心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

在开展家庭教育过程中,我还比较注意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里面的表现,比如孩子在校是否能够做到了尊敬老师?是否能够关心团结爱护同学?在学校里面是否能够上好每堂课?学习的态度是否端正?能否按时完成每项作业?总之,每隔几天我都会打电话给老师问孩子在校的情况,在家经常与孩子聊聊在学校里的表现情况,如果发现一些新的情况或者有什么疑问的时候,我就及时到学校与老师进行联系沟通,一旦确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就及时教育帮助,并督促孩子及时加以改正,因为老师传授的各方面知识是一定要掌握的。

三、努力创建“学习型家庭“,让孩子以学为乐

作为家长,工作中有好多东西要学、职称考试要考,这时不妨和孩子一起学习,让她懂得“活到老学到老”、“不努力学习就要被淘汰”的道理,让她从小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家长不仅要带头学习,为孩子做学习的表率,而且和孩子一起学习,相互学习。和孩子一起读课外书,每读一篇文章都要说出从中学到了什么知识、懂得了什么道理,孩子对一切都感兴趣,这一点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充分利用;坐公交车时让她认站名、买东西时让她算帐;还有下五子棋可以开发动脑的能力…… 让孩子在玩的同时也学能到知识。

四、家庭教育离不开常识

就是上一次参加亲子知识竞赛的时候,一回家,她爸爸就问她:“慧慧,今天,在学校过得开心吗?女儿用力得点点头说:爸爸,今天老师表扬我了,说我表现可棒了,我们得了一等奖,有进步哦!”她爸爸满脸疑惑地看了看我,问到:“是吗?”我肯定得点了点头,老公再次表扬了她。到了第二天早上女儿突然起得很早对我说:“我爱我的学校,妈妈我要起床,该上学了。”这时我想起了前一天的表扬和鼓励,激励了她,其实,适时的赏识,也能增进孩子的自信心。

五、要帮助孩子做好学习的总结

除了要抓好孩子的平时学习之外,还要帮助孩子做好一个阶段的总结工作,尤其在每次考试之后,要比较仔细地帮助孩子分析失败和不足之处,比如哪些方面出现问题就说明哪方面的知识还掌握得不够,通过考试以后的检查分析,好的方面加以巩固,不足之处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补救,我一般采用两种方法:一是与任课老师交换意见找到存在的主要问题,以能够采取针对性的补救措施,二是安排一些同类型的题目进行强化训练,这对孩子今后的学习是能够起到积极推动作用的。

六、要给孩子足够的学习空间

给孩子一定的空间也是十分重要的,除了完成必要的作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外,其它时间我一般都让孩子自己安排,比如做手工、听音乐、下棋、做游戏等,只要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活动我从来不加干涉,如孩子喜欢看的节目、一些国内外新闻我就引导她看,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对于孩子健康发展是很有益的,因为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把孩子锁定在一个范围里面,身心得不到调整和休息就有可能物必其反,就有可能产生厌倦造成逆反心理,使孩子感到学习很枯燥很乏味,而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七、家长做好榜样,和孩子一起成长

教育者要先受教育,家长要和孩子一起成长。你孝敬老人,子女才可能孝敬你;你工作生活充满自信,子女才可能面对挫折不断追求。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家长的人格力量是最重要的教育因素。我们都是普普通通的家长,不会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感染或教育孩子,只是应该在日常生活的琐碎事中注意,比如吃东西,好吃的全家一块吃,好玩儿的全家一块玩儿,让孩子潜移默化中理解和做到“分享”的意义,在这方面,我们家朱慧在幼儿园的时候就做到了这一点,她会主动把大的水果拿给小朋友,自己吃最小的;把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拿出来与小朋友一起玩;家里要是来客人的话,她就会主动搬椅子让坐等。

八、学习环境的布置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比较注意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家中设立了一个陈列架,除了放一些书籍资料之外,还在放置一些孩子自己创作的作品,以及在各项比赛中所获得的奖状等,虽然有时候孩子的房间和桌面比较乱,但是只要与孩子的创作有关的活动,我一般不会轻易的去责怪她,而是积极的去引导她,让她自己去纠正不好的习惯。

九、帮孩子学会自立

现在的父母工作都很忙,有时抽不出时间来教育孩子,因此帮助孩子学会自立特别重要,作为家长应当注意从小培养这种能力,因此我除了给予必要的照料之外,就鼓励孩子自己动脑去做自己的事情,出现什么问题时再加以指导,然后再让她自己去解决自己的这些问题。

十、让孩子在小事中明是非,辨真伪,识美丑

意大利诗人但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知识不健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健全的人却难于用知识去弥补。”可见,对孩子的道德教育是多么重要!

几天前我从川沙回来,顺路去了世纪联华购物,在超市看到一款适合自己的一件上衣和一条裙子,因为价格稍微贵了点,最终还是没舍得买。买完其他东西后坐上公交车回家,可上车没一会儿就发现皮包的拉链被拉开了,钱包不翼而飞了,小偷早已溜得不知去向。放在包中的工资卡﹑身份证等都让小偷给偷走了。之后我在QQ上写了篇日志,告诉他人外出坐车一定要慎防小偷。做坏事也是由小事开始,积少成多,最终养成恶习。事后我告诉孩子:“做人要品性如竹,直而不曲!做过坏事的人,终有一天会得到应有的惩罚!”孩子听了点了点头。

还记得今天夏天,有一回带孩子坐公交车去姑姑家玩,一上车孩子就找了个空位坐了下来,车子开过一站,就看见一个老人颤颤巍巍地走上车来,这时车上已经没空位了,小家伙主动站了起来,对老人说:“奶奶,您坐这吧!”老人感激地对她说:“你真是个好孩子!”看到孩子的这一做法,我的心里真有种比蜜还甜的感觉,事后我问孩子,“你怎么会想到给老奶奶让座的呢?”她回答得挺干脆:“老师经常跟我们说要尊敬长辈,所以我理应给老奶奶让座呀!”听了孩子的话,我深受感动。所以,不要因为好事小而不做,更不能因为坏事小而去做。我相信,孩子每做一件好事,她的道德水平就会得到一次升华。

6.心理健康教育演讲稿 篇六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国旗下的讲话主题是《心理健康,受益终生》。

现代医学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健康既包括身体健康,又包括心理健康,单纯地追求身体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不仅会导致精神疾病的发生,而且会诱发多种躯体疾病。那么对我们青少年来说,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呢?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应具备以下素质:

一、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自尊自爱。

心理健康的人具有自知之明,有自我反省的能力。他们能通过与他人的比较了解自己的优点、缺点、兴趣、爱好,还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与性格,并根据这些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人际交往中他们既自尊自爱,又尊重他人。

二、能正视现实,勇于解决问题。

心理健康的人能正视困难与挫折,勇于面对现实,找出问题的病结和解决的办法,而不企图逃避,推卸责任;他们凭理智办事,能听从合理的建议与意见。

三、乐于交往,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

心理健康的青少年,总是喜欢与人交往,以寻找知音,建立友情,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交往中,他会以尊敬、信任、谦让、诚恳的态度待人,团结友爱、助人为乐,而不是自私自利、斤斤计较,能和多数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四、情绪稳定,性格开朗。

人的需要得到满足后,情绪就会高兴。但需要总有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心理健康的人就善于排除心理障碍,控制、稳定自己的情绪,即使有不高兴的事也能用合适的方式发泄不良情绪,如:阅读、睡觉、聊天、运动等,而不会乱发脾气甚至伤害他人。

希望同学们能按上述四个标准常常检验自己,要求自己,以愉悦的心境,饱满的情绪面对生活,相信健康的心理会让你受益终生。

谢谢!

李艺玲

7.家庭健康教育服务演讲稿 篇七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在言行举止等方面, 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位好的家长, 一个温馨的家庭, 无疑给孩子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会使孩子得到良好的熏陶。人常说榜样胜过言语, 这种家庭教育效果, 是用任何方式都无法比拟与替代的。对孩子来说, 父母给予的刻骨铭心的爱, 往往是“润物细无声”的。所以, 为使孩子茁壮成长, 有意识地用爱的行为影响孩子, 是教育的必须途径。

(1) 语言影响。生活中没有了语言, 便成了一个无声音的世界, 一个寂寞的世界, 人与人之间也就没有了交往。而未来社会更需要能言善辩的人才, 需要人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需要交往。因此, 我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对孩子语言方面的影响, 自己在表达中, 在与人交往中, 首先做到语言文明, 力求表达准确、流利、清楚, 以期感染孩子。因为从生理方面讲, 多说话有利于加速脑细胞的新陈代谢和脑功能的恢复与提高。从心理发展角度讲, 还有利于诱发孩子的灵感, 启迪智力。

(2) 行为影响。每个做家长的, 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养成一种良好的品行, 这无论是对孩子的成长, 家长年老的依赖, 还是对社会的奉献都是很重要的。但这种期望只是靠说教还远远不能实现, 家长必须以身试教, 在行为上给孩子影响。要求孩子做到的, 家长首先要做到。比如孝敬老人, 不自私、宽厚待人、一丝不苟地工作等方面, 必须严格要求自己, 使自己本身成为一个优秀的活教材。让孩子感到, 在他的眼里, 家长是楷模;在他的心中, 家长是榜样。记得有一次, 邻居家超生了俩孩子, 有人告发后计生部门来调查此事, 于是他家人怀疑是我举报的, 经常来我家闹事, 几年后此事平息。邻居知道冤枉了我, 但我一直以礼相待, 从不计较。我觉得, 用这一事实作为教育孩子的活教材, 胜过千言万语。

言传身教是教育孩子的有效途径之一, 但对于一个未成年的孩子来说, 适时的鼓励也是必不可少的。

据最新教育和心理科学的研究成果表明,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给予鼓励, 是他们成才的关键因素之一。家长应通过各种途径, 鼓励、鞭策孩子的兴趣和信心, 挖掘其内在潜质, 进而取得教育方面的成功。对此, 孩子也会按照家长鼓励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 积极进取, 积小胜为大胜。那么,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 如何有效地利用鼓励和期望促进孩子自觉努力, 向家长所期望的目标迈进呢?

(1) 期待性鼓励。是指家长在孩子学习、做事等方面的成功报以期望态度, 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缺点, 在其心中有数的前提下, 扬长避短, 转化为自己的潜力。曾有位母亲是这样做的, 儿子上小学时去参加家长会, 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 这次数学考试, 你儿子排名第49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 你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回家的路上, 她流下了眼泪。然而, 到家里, 看到诚惶诚恐的儿子, 她振作起精神, 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 你并不是笨孩子, 只要能细心些, 会超过你的同桌, 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说这话时, 她发现, 儿子黯然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亮, 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她甚至还发现, 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 好像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时, 去得比平时都早。孩子上了初中, 又一次家长会。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 等着老师点儿子的名, 然而, 这次出乎她的预料, 直到结束, 都没听到。她有些不习惯。临别, 去问老师, 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 考重点中学有点危险。”她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 此时她发现儿子在等她。路上她扶着儿子的肩膀, 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 他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很满意, 他说了, 只要你努力, 很有希望考上重点中学。”初中毕业了, 经过努力, 他如愿以偿地考上了重点中学。

(2) 激励性鼓励。指家长通过激发兴趣, 使孩子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 情绪处于最佳状态, 加速完成任务。我们知道, 兴趣是成功的前提, 特别是孩子, 由于年龄所限, 他们的自控能力差, 往往在一些需要耐力才能成功的事情面前会半途而废。此时, 就应该激发孩子成功的欲望, 激励孩子以饱满的热情迎战困难。跳绳是一种体育活动项目, 既可健身, 又可健脑, 去年学校举办春季运动会, 我向孩子提出参加跳绳比赛的要求, 可孩子却认为这是女孩子的活动, 再加上自己长得高, 觉得不合适。为了使孩子首先接受我的要求, 我向他们讲了跳绳的好处, 还依照孩子的心理, 讲了取得名次在学校会得奖, 家长也要奖励。孩子来劲儿了, 开始苦练。我又向孩子讲了要领, 并鼓励说:“有志者事竟成。”力气总算没有白费, 孩子不但取得了每分钟180次的好成绩, 更重要的是增强了今后战胜困难的自信心。

(3) 体谅性激励。是指家长对待孩子因无意差错或过失而失败, 产生心理挫折时, 要给予宽容、谅解, 体谅孩子此时的心情, 鼓励他去改正缺点, 正确面对现实。记得那是发生在孩子二年级年终考试的一件事, 一道数学题是63÷7, 由于粗心, 孩子错把除号看成加号, 结果此题丢了2分, 导致失分而未得满分。看着他难过的样子, 我没有责备, 而是同情地劝慰:“我看这两分丢得值, 它会永远让你记住粗心的后果。”我觉得, 家长对孩子无意差错而造成的失败的鼓励, 是对孩子的谅解, 更是对孩子今后能认真做好事情的鼓励。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教育孩子是一项艰巨而又漫长的工作, 需要耐心、细心, 有智慧。只要我们严肃认真地在家庭中扮演好“引路人”这个角色, 将会培养出快乐健康, 积极向上, 事业心强、负责任的下一代。

8.家庭健康教育服务演讲稿 篇八

关键词:差异;家庭教育;平等观念

一、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

不同的生活背景,所产生的家庭教育方式也是不相同的。家庭教育是人出生之后所接受的最原始的教育,同时也是影响儿童最深的教育方式。

(一)培养目标的差异

中国有句俗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中国式的家庭教育方式更注重把孩子培养成“才”,在孩子身上寄予很高的期望,甚至还将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一并加在孩子身上。孩子的学习成绩是摆在第一位的,忽视培养孩子的独立、分享孩子的快乐、适应生存的能力。但问题是到底什么是“才”?上一所好大学,毕业之后顺利签约一份好工作,有着丰厚的报酬?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的。孩子在这样的家庭教育方式下,他(她)快乐吗?他(她)真的可以成才吗?其实恰恰相反,美国家庭教育的目标是“望子成人”,与孩子平等地相处,把“成人”放到第一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与他人相处之道、发现生活的美以此来更好地生活,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二)家庭教育内容的差异

中国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教育内容更注重知识的累积、智力的开发,把读书放在第一位。每一个孩子都被培养成了应试的机器,应试能力强、动手能力弱,强调认知能力的培养,忽视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且不注重孩子社会能力的培养。美国家庭教育不光是注重智力的提升,同时也更注重培养孩子适应社会能力和独立生存的能力,让孩子全方位地发展。

(三)家庭教育方式的差异

中国的大多数家庭认为严格管教可以更好地促进孩子的成才。提倡封闭式的家庭教育,父母与孩子之间缺乏平等性,更不要说以朋友的关系相处,父母比孩子地位更高一等,一直强调的是孩子尊重父母,忽视父母尊重、理解孩子。美国的家庭教育提倡开放式的家庭教育,不仅把孩子当作“儿童”来对待,也把孩子当作“成人”来对待,以朋友的方式和孩子相处,理解和尊重儿童,给予孩子更多的是支持,而不是训斥。

二、对中美家庭教育的思考以及教育方式的改变

中国的家庭教育在多重历史因素的影响下,忽视了孩子的独立性、自主性与创造性。美国的家庭教育强调尊重孩子,张扬个性,但同时又有着过分放纵、过分夸张的地方。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长久的,也是牢固的。正确、合理的家庭教育方式,能够帮助孩子成就美好人生。那么,家庭教育方式应该做哪些改变来更好地促进孩子的成长?

(一)树立现代家庭教育理念

观念影响着方式的形成,观念是行为方式的理论基础。有什么样的家庭教育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方式。我们应改变以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传统封建思想,不要以成绩定成败,应重视孩子全面、可持续的发展。

1.树立尊重孩子的家庭教育观念

我们不能仅仅认为孩子就是“儿童”,应把孩子当作一个“存在的成人来对待。尊重、理解孩子,而不是只要孩子犯了错误,就认为是孩子的错。每一个作为独立存在的个体的孩子都是独特的,父母应该从儿童的天性出发,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使之成为个性健康、人格健全、适应社会的人。

2.树立平等的家庭角色地位的观念

父母与孩子之间应该是平等的,父母教育孩子应避免用长辈式的命令,应意识到父母和孩子都是平等的个体。以平等的方式相处,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学习上遇到问题,孩子更愿意听取父母的意见,这样也有助于和谐家庭氛围的形成。

(二)采用恰当的家庭教育方法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采取恰当的教育方法。家庭教育方法既要严格要求,还要理性爱护;将言传与身教完美地结合起来;既要重视学习成绩,又要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1.潜移默化

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家庭的影响。父母在家庭中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孩子,孩子的习惯,无论是好的还是不好的,都是在父母的影响下慢慢地形成的。父母不但要重视“有意识”教育,也要重视自己的“无意识”教育。

2.奖惩分明

表扬奖励与批评惩罚的目的是不断地促进孩子进步,成为孩子学习、前进的动力,但也不能频繁使用。在什么场合下表扬、用什么方式进行表扬;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惩罚、用什么方式进行惩罚也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3.因材施教

每一个家庭的教育方法都是不同的,因为孩子具有独特性,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家庭教育方式的选择,要考虑到孩子自身的特点,要适合孩子个性的发展、认知水平的提升。父母要根据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发挥孩子的长处,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从而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家庭教育是一种复杂的教育活动,很难找到一种共同适用的模式。任何全面肯定某种教育观念或全面否定另一种教育观念的想法和做法都是片面的。采取适合自己孩子成长的家庭教育方式,才是最好的家庭教育方式。促进孩子全面、健康、快乐的成长,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参考文献:

[1]张文新.青少年发展心理学[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

[2]叶立群.家庭教育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3]孟育群.亲子关系与家庭德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4]刘波.教育孩子的100个对策[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5]马卡连柯.家庭和儿童教育[M].美娃,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6]章国宾.浅谈青少年家庭教育的重要性[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1998.

[7]彭立荣.家庭教育学[M].江苏教育出版社,1876.

[8]赵波.分析当前家庭教育的问题及对策[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4.

9.心理健康教育演讲稿 篇九

大家好!

我是心起步心理社的社长XXX。今日,我在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从心起步,安康成长》。

假如我问你“你安康吗?”你必须会说:“我当然安康了。瞧,我好得很呢!”可是,“好得很”只能说明你生理安康而已。其实,一个真正安康的人不仅是生理上的安康,同时心理也要安康。众所周知,一个心里装着假丑恶的人,无论他的体格怎样强壮,他也不会是一个安康的人,因为他的心理不安康。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一个洪亮的口号:“安康的一半是心理安康!”。

就拿身边的有些同学来说吧,他们时时想着玩手机、电脑,很少花心思来想一些自己该做的事情。作为一位中学生不为自己的学业担忧,总是懒懒散散的过日子,心中已经没有了远大的志向,我想他至少不是一个华蜜的中学生。

那心理安康的中学生是什么样的呢?

首先,我们有着正确的人生看法,抱有正确人生看法的人,对四周的事物有较为醒悟的相识和判定,既有远大的志向,又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对自己在班级上的也非常敬业地谨慎负责。

其次,心理安康的同学有着满足的心境。他们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外貌、德才学识有正确的分析。他们在别人的争论包围中既不会被赞扬、歌颂冲昏头脑,又不会因指责、责怪而苦恼,他们能够做到从别人的争论中吸取有益的东西。他们不傲慢自大,也不自轻自贱,对人总是言而有信,善气迎人。对自己的优点与缺乏有醒悟的相识,对父母、教师、同学也有一种客观的、全面的评价,因而他们的心境总是满足的、开心的。

第三,心理安康的同学有着和谐的人际关系。他们能体谅父母的亲情,能珍惜同学之间的友情,能敬重教师的恩情,因此他们总是受人宠爱而不是令人厌恶的。当我们的.人际关系和谐了,心情自然也会较为惬意,心理就会处于安康的状态中。

最终,心理安康的同学有良好的特性,统一的人格。他们不追求怪异的发型、另类的妆扮和出格的言谈举止。他们能够做到自信而不傲慢,热忱而不轻浮,坚韧而不固执,礼貌而不虚伪,英勇而不鲁莽,始终保持坚毅的意志,诚恳、正直的作风,虚心、开朗的性格。

同学们,无论你在何时,都要学会关注自我,不仅要关注自身的身体成长,更要关注自己的心灵成长。只有心灵安康了,我们才能活得踊跃乐观,我们才能真正安康成长。记得在去年的运动会上,我第

一次感受到史无前例的惊慌,作为班级的领操,站在队伍的最前方,我们位置的前方就正对着评委,我的腿起先瑟瑟颤抖,但是,因为心理课给我的协助,我尝试着用观呼吸的方式让自己冷静下来,心中也坚信着自己,最终,我做到了。我带着着班级的同学完成了这次竞赛。即使那时心中有所畏惧,但是,我望见了惊慌,我和惊慌和谐相处,惊慌就成为了我的挚友,他变成了一份力气,给了我极大的协助。这件事,让我知道心理学可以用在生活的许多地方,心理学就是生活。

为了呵护好我们幼小的心灵,使它免受损害,我们必需要给它“多浇水”、“多施肥”、“多除草”。这样我们这棵“心灵小树”才能安康地成长为“参天大树”。心起步正是为了协助同学们呵护心灵小树而缔造的,它在知行楼二楼,那里有一条温馨的心理长廊,终点是那“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心起步心理室,一方小天地,来到那里,便会觉得心旷神怡,走进心理室,暖和如家,心理教师亲切如友人。走下楼梯,眼见“海阔天空”,一张白色的沙发,软软的靠枕,静谧的书架,这里是我们心灵的港湾。邀请你来共享欢乐也可以共享困惑,让我们翻开心扉,缔造漂亮人生,从心起步,让心灵小树强壮成长。

10.健康教育讲座演讲稿(热门) 篇十

__乡卫生院20__年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总结中医药健康教育工作是卫生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我院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相关工作要求,完善了我辖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体系,在辖区内普及了中医药健康知识,提高居民健康水平,现将讲座活动总结如下。

我院中医科和公卫科中医药工作人员在院辖区场镇及各村卫生站每期举办了一场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讲座,结合自身多年的行医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基础,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采取了居民提问、现场演示等互动方式,介绍了中医预防与养生保健的由来、意义、基本原则及主要的养生方法。重点介绍了“四时养生”、“食疗药膳养生”、“各种人养生原则”、各种时令疾病的预防保健措施,慢性病的防治等群众易于接受且行之有效的养生方法。讲座现场气氛活跃,听课的居民多次报以热烈的掌声。讲座结束后,现场还组织开展了义诊、健康咨询等服务活动。

我站将大力推广中医药服务作为今后的重要工作目标之一。20_年,将进一步发挥中医理疗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中的独特优势,以健康教育、社区义诊、入户随访等多种形式,加强老年人、慢病患者、妇女、儿童及亚健康人群等重点人群养生保健行为干预和健康指导,将中医药健康教育活动持续开展下去。

11.家庭健康教育服务演讲稿 篇十一

家庭教育具有早期性的特点。孩子下生来到人世随之接触的是父母、家庭,孩子最先接受的是家庭教育,父母的教育是孩子感受教育的第一印象,可见家庭教育给予孩子社会化最初的影响。因此,家长必须认识家庭教育这一早期性的特点,使孩子及早接受良好教育,为他们继续深入教育打好基础创造条件。

家庭教育还具有权威性的特点。在家庭中子女处于从属地位,孩子对父母在经济上和生活上有依赖性,形成依附关系;父母照顾孩子的起居,满足孩子生活中需求,这样父母与孩子之间建立起亲密关系,培养起深厚感情,从而也树立了父母在孩子面前的权威地位。

家庭教育具有针对性的特点。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同,是随时随地进行的,不受时间、地点限制,一般是无计划、无制度也无系统。孩子之间智商的差别是有限的,先天的聪明、遗传的因素是客观存在,但绝对不起决定作用,重要的是后天的努力。孩子的身上,都有着巨大的潜力。家长的最大本事,是把孩子身上蕴藏的丰富潜能调动起来,像挖矿一样把它挖掘出来。只不过有时矿藏埋得很深,很难挖,有时我们做家长的自身乱挖了、挖错了线路,将矿藏挖碎了,或背道而弛,离埋藏矿藏的地方越来越远。

家庭教育具有长期性、连续性、复杂性的特点。父母与子女生活在一起,朝夕相处,教育和影响随时随地在进行,孩子从托儿所、幼儿园、小学、中学直到大学教师在不断变换,而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终身不变的,即使我们的孩子不在身边,通过电话、QQ、电子邮件等方式父母的言行举止也对子女产生深远影响。父母对子女的长期、连续、反复影响,便会形成孩子的思想准则,由此我们看出家庭教育是具有长期性和连续性特点。家庭教育比起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复杂的多,首先家庭内部环境比较复杂,孩子不仅接触家庭成员,而且接触亲戚、朋友、邻居等,接触的内容涉及社会各个方面,比起学校教育内容更为广泛,而且家庭教育没有特定教育者,所有孩子的长辈、兄弟姐妹都在对孩子实施教育和影响,而且意见可能不一致,家庭成员文化素质、个人修养高低不等、参差不齐,这也使家庭教育具有复杂性特点。

通过上述家庭教育的特点,我们可以认识到家庭教育每时每刻都在发挥着教育人的作用,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发展的条件,家长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从而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为此做为家长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提高个人道德文化修养和科学文化素质。

每个社会公民只要做了父母,就要担负起教育子女的责任。这种教育和学校教育不同,因为家庭教育不是有組织、有计划进行的,也不是以学校讲课形式进行的,而是渗透在家庭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家长首先要加强学习、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其次,增强教育子女的责任感和自觉性。不能认为教育子女只是形式,水到渠成的事,努力工作多挣钱才能给孩子更好的教育。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在家庭教育中,努力工作勤奋学习的家长对孩子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孩子会默默模仿和学习。孩子的心是一张白纸,做家长的首先要注意自身的一言一行。一个家庭有了孩子便不再是一个人而是“拔出了萝卜带出了泥”,也许,你并不经意的一笔,往往有时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或是大写意的泼墨画,或是污染了整张白纸。再次,家长要努力丰富自己,加强社会知识培训。当前,家庭教育的突出矛盾是家长对子女要求高而教育水平低。为解决这一问题,家长应该多多参与社会举办的各项培训,提高自身素质为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起到应有作用。

二、端正教育思想正确发挥家庭教育作用。

自有家庭以来,家庭教育天天在进行,但随着社会前进的步伐家教的内容却在有所改变。首先,必须认清家庭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为国育才中担负着特殊任务。传统的教育思想认为只有学校教育是正宗的,培养人才、教育人才是学校的事,家庭的任务只是负责满足孩子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需要。这种片面、狭隘的认识己不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一个人的成长,学校教育是重要的,这点不容忽视,但仍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离不开三者之间的紧密配合,重视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当务之急是更新教育观念,使家庭教育由处发状态转变为自觉状态,从而使之科学化、系统化。其次,必须坚持全面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认为教育就是教知识的片面观点。家庭教育不能存在只重智育不重德育的倾向,认为教育就是教知识,而完全忽略了对孩子心理品质的培养,思想品德、意志性格的培养更不容忽视。

三、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新的人才观。

教育观念是随社会进步而发展的。在当今社会科技高速发展,对人才的培养标准、规格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而家长必须建立新的人才观。首先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兴趣,为之发展潜能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不能要求孩子按着家长的意愿,按家长设想的方向去发展,这样对家庭教育会带来负面影响。其次,要培养孩子的个性,培养创造意识、创新能力的统一。激励孩子学习和成才的积极性,鼓励孩子在学习功课过程中,善于分析问题、判断问题,培养孩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积极鼓励孩子自学,培养孩子自学能力,鼓励孩子们去探索、实践他们的完美个性。

四、抓共性的问题,及时进行阶段教育。

家庭教育既要抓住时代特征,又要注意阶段特征。孩子的成长是一次性的,尤其对于现在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的家长,这种唯一的“一次性”应该格外珍惜,因为没有后悔药可吃,没有重新再来的可能性存在。对于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有这样两个阶段尤其应该注意,因为这是孩子成长的最关键阶段,也是家长最能发挥自己才智的阶段。一个是孩子刚刚懂事的时候,对世界充满疑惑,天空挂满的不是一颗颗星星,而是一个个的问号。这时,孩子需要解答、需要帮助。家长就是第一任老师,万能的上帝。一个是孩子刚刚步入青春期的时候,生理和心理的急剧成长,让孩子对世界充满逆反心理的挑战。他反对的第一权威,就是原来他认为是无所不能的家长。这时,孩子需要宽厚、需要理解。如果第一阶段,要求家长的是学识和耐心;那么第二阶段,要求家长的则是艺术和尊重。学识、耐心和尊重,也许都还好办,对孩子教育的艺术化,实在弹性太大,浩瀚烟海。孩子在家庭教育感知世界。好的家庭教育是一艘船,载孩子驶向远方。无意中一划,也许就划出一道银河,奠定了孩子一生的基石和指向。

12.家庭健康教育服务演讲稿 篇十二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德育教育

在高速发展的经济环境下, 传统的农村生产结构受到影响, 为了更好发展进行了调整, 农民谋求新的出路发财致富。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纷纷涌入城市, 将儿童留在农村, 留守儿童或单独生活, 或与亲属生活。这一群体的不断扩大, 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 相关部门对其进行调查分析, 发现该类群体孩子因缺乏父母的陪伴, 普遍存在缺乏热情、心理敏感脆弱、成绩不佳等问题。如何调整留守儿童的这种心理状态, 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的年龄普遍为7~14岁左右, 该年龄段为儿童的性格、品德、情感初步发展以及形成时期, 对于儿童而言, 这是一段重要时期。而作为留守儿童, 这时期只能自我发展, 没有父母的陪伴, 周围的孩子甚至会对其进行侮辱、歧视, 导致留守儿童产生消极和自卑心理、缺乏热情、无安全感, 极易形成偏执性格。这样的性格存在一定的缺陷, 会影响儿童未来的健康发展。根据相关研究资料表明, 调查某地的留守儿童, 结果一些留守儿童, 有抽烟、喝酒、偷窃等不良习惯, 因此, 给予留守儿童必要的健康教育, 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二给予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在农村地区, 学校在家长以及孩子的心里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认为其是一个最正规、最值得信赖的教育场所, 农村学校作为教育留守儿童的一个关键机构, 应充分发挥其教育以及管理作用。学校以及教师应在生活以及学习方面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注及爱护, 为其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教育环境, 促进其健康成长。

1. 学校方面应采取的措施

第一, 学校可先建立留守儿童的档案资料, 并调查统计留守儿童父母的工作地、联系方法, 儿童代养人的住址、电话, 将这些具体资料信息进行统计备案。并建立畅通的学校与留守儿童的父母沟通机制, 学校应多与留守儿童的父母以及代养人进行沟通, 彼此共同关注儿童, 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和谐的教育环境。也可以建立帮扶制度, 督促并辅导儿童学习, 并多与他们进行沟通, 树立其学习的自信心, 督促其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让儿童感受到关注、关怀。

第二, 定期开展留守儿童的家长见面会或必要的短期培训, 让孩子的监护人了解儿童的学习情况, 了解如何更好地与儿童进行沟通, 改进教育方法, 调整之前固有的教育方法及教育观念。父母可通过电话联系或写信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子女的关注, 从精神方面重视鼓励孩子学习。同时学校可采取有效的手段、方法, 针对存在思想方面问题的孩子进行教育座谈, 并与家长进行沟通, 让家长更好地配合给予儿童教育。

第三, 学校可组织一些手拉手互助小组活动, 选择一些有担当、有责任心、有爱心的老师组织孩子们, 积极参加活动。留守儿童多存在一些明显的心理特征, 通过组织互帮互助小组活动, 增进孩子们之间的感情, 让孩子们感受到更多的快乐, 彼此分担快乐、烦恼以及疑虑, 这样有利于有相同经历的留守儿童之间产生共鸣, 情感方面相互支持, 消除其不良的消极心理情绪。

2. 老师方面应采取的心理教育措施

第一, 开办关于农村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让农村教师了解如何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相关临床研究表明, 留守儿童其焦虑以及敌对性明显强于一般儿童, 同时不能与父母进行有效的沟通, 不能有效疏解心理的不满、不快, 儿童心理会产生不满, 积聚的心理问题导致产生偏执的人格, 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儿童未来的健康成长。针对儿童的这种心理状态, 教师应掌握产生的原因, 并了解如何给予儿童有效的心理护理, 排解儿童的不满情绪, 帮助他们进行适当宣泄, 有利于其良性性格的健康发展。

第二, 教师应不断加强自我心理卫生保健, 通过学习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相关知识, 注意不断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 以自我积极乐观的心态影响学生。在学校教学工作中, 避免自我的不良心理情绪影响学生, 给予学生足够的耐心与尊重, 创造一个和谐、温暖的学习氛围。

三总结

作为留守儿童这样一个特殊群体, 不管是学校还是老师都应共同努力, 创造一个和谐、关爱的氛围, 同时这也是一个社会性问题, 社会方面也应发挥其教育作用, 营造一个有利于儿童健康发展的环境, 以有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井坤.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 (小学教师) , 2012 (4)

[2]袁梅.农村小学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J].神州 (下旬刊) , 2012 (1)

13.健康教育主题国旗下演讲稿 篇十三

早上好!

很荣幸在这里和大家探讨营养与饮食方面的话题。我想大家会有自己的见解,我愿意把大家感兴趣的热点问题挑出来,所谓的热点问题是我根据反馈的信息收集到的大家感兴趣的话题。也许没有包括您希望听到的内容,没有关系,在讲的过程中或讲完以后,各位有任何想法、建议、问题都可以提出来。希望大家积极参与。

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的市民去建设,营养学就是以和谐为基础的,我们过去讲的“平衡膳食”就是和谐膳食的过程。我相信在座的朋友都有个共识,就是饮食是非常重要的。不过也有一些朋友觉得吃饭没有什么学问,认为一日三餐是很随意的事情,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今天讲座的内容,要大家首要了解的一个概念就是,饮食和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所以我用了“营养饮食与健康”这样一个大题目。

我看了一篇报道,说春节期间身体哪个部分最忙、最累?是嘴最忙牙最累,实际上讲的就是吃饭在节假日期间扮演角色的重要性。过节期间,牙和嘴最忙最累是外在的表现,真正忙、累的是食道、胃、肠、胆囊、胰腺、肝脏。其实我们应当将讲课放在春节前,当然春节后也有好处,因为有些朋友也意识到了节假日期间的饮食问题。前段时间有个记者找我,问我过完节了能否写篇文章叫《怎么样刮刮肠道里的油》。有些朋友觉得到了初七就该开始不吃鱼和肉,吃素了。到了初七就应当吃清淡的、素的食物,而初一到初六就应当大鱼大肉吗?不是这样的。这样一些认识上的问题不解决,健康恐怕是一句空话。

健康是怎么来的?有人说健康是爹妈给的,这句话完全正确,健康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遗传。有的家族全都胖,有的家族全是高血压,父母中有一方或双方是糖尿病,他们的孩子患糖尿病的风险要大很多,这是遗传决定的。所以有的朋友非常悲观,觉得父母健康状况不好——冠心病、糖尿病、肥胖症什么的,自己也没什么希望了,后天无论怎么控制,可能结果都好不了。但也有的人很乐观,父母都长寿,自己随便吃喝都无所谓。健康与否是否全是由父母遗传决定呢?遗传在健康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但不是惟一角色。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关于肥胖的问题,全世界美国胖人最多,美国的肥胖人群在最近50年内翻了一倍。50年的时间不太容易改造一个民族的基因——把原来没有的肥胖基因变异成肥胖基因,但是这个国家肥胖的人数翻了一倍,那么多出来的一倍胖子是哪儿来的呢?是饮食方式、运动情况和生活方式造成的。再举一个例子,很多人担心自己得癌症。癌症有一部分是遗传因素造成的,但有相当一部分是后天得的。以世界上两个发达国家为例——日本和美国。日本患胃癌的人比较多,美国患结肠癌、乳腺癌的人比较多,这是不一样的两种情况。日本人长大后移民到美国,在美国结婚生子。二十多年后发现流行病学上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从小在美国长大的日本人胃癌发病率远远低于日本本土的发病率,乳腺癌的发病率与美国当地居民基本持平。日本人的血统并没有变,那么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可以肯定地说,这不是遗传造成的,而是外在生活条件、生活方式的改变造成的,吃的饭、喝的水、呼吸的空气不一样,是环境因素造成的。

14.家庭教育讲稿 篇十四

郧县城关镇家庭教育讲师团:刘国华

最近您是否感觉孩子有些反常,感觉进了学校就和以前不太一样了,他们或者变的有些害羞了,或者变的老顶嘴了,还有的根本就不理人了,叫他喊人他也不喊了,一切怎么回事呢,我们的孩子怎么啦?

这里,我想告诉您,不要担心,不要慌张,一切都是正常现象,这是青春期孩子的特点。青春期,教育界把这一阶段称之为“危险期”,而“危险期”的危中之重是处于初二的孩子,一方面孩子的生理变化大,相应的心理变化也随之加剧,这时的他们还没有面对升学等压力的逼迫,时间充裕,思考多,个问题、极端带来了空间。那么初二的孩子,怎么教育,从哪些方面进行家庭教育呢,我们从下面两个部分来详细了解:

一、生理教育

青春期对一个人身体的生长发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13—15岁是身体生长发育高峰期。

首先,身体外型剧变:身高长高。这时候您孩子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是“哟,都这么高了。”那么恭喜他进入了青春期,您也该给予他特殊的教育了。

我们都知道,随着身高的增长,男女第二性征也明显发育,生殖系统慢慢成熟。男孩喉结突出,声音低沉,有胡须长出,有的还有了遗精等现象的出现。女孩嗓音尖细,乳房隆起,骨盆宽大,月经初潮来临。在座的各位家长都是过来人,回想当时,对这些问题怎么看呢?好奇,想了解?还是害怕?恐惧?对于我们的孩子,他们现在正处在同样的阶段,十月份的问卷调查中,初二生80%表示没有父母对自己系统教育,自己对自己还不了解,不明白到底怎么回事,需要怎么样防护。可见,他们是希望了解的,而且也希望获得正确知识的引导。

怎么解决中国这些“难以启齿”的问题呢,有必要告诉吗?一个很正常的发育过程变的像是自己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一样,不敢跟父母说,也不感跟同学说,更不敢跟老师说,心情也变的压抑,生活学习都受到影响,您觉得有必要讲吗?买些相关书籍,放在家里的书柜上,或者放在孩子床边,允许他阅读,让书本来解答他的疑惑,给他正确的理论和知识的介绍、教育,让他不要多想,对孩子是有益的。或者找个时间,家长和孩子谈谈这方面的话题,谈谈注意什么,怎么处理。生理教育是孩子成长中的必经阶段,家长,生他养他的人,也希望他能健康成长对吗!

简略谈了生理教育,再让我转向本行,谈谈孩子的心理教育。初二学生与初

一、小学生和初三学生相比,心理波动性很大,他既无小学生那样的依赖性,又无高年级学生的那种理智性,其思想敏感,独立意识明显增强,同时自尊心强,争强好胜;他们思想单纯,感到了异性的吸引力,但又缺乏理智和辨别是非美丑的能力;他们自己认为“长大”了,希望受人重视,把他们看成“大人”,但实际又不具有独立的地位;他们的意志在发展,但克服困难意志还不强,容易把坚定与执拗、勇敢与冒险混为一谈。

初中生心理特点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呢:(1)性意识骤然增长,迷惘焦躁。

曾经收到这样一封信,信中这样写到“不知道为什么,最近一段时间,我看不进书,上课也不能专心听讲,好象有魔鬼附上了身体。我们班有个女生,长的挺漂亮,一看到她,我就心跳就加快,于是我拼命克制自己不去看她,但在教室还是忍不住偷偷看她,至于老师讲课都没有心思去听,我真担心这样下去会是什么样子。我一边向自己保证一定要做个道德高尚的人,可每次又想那个女生,学习学不进去,我真害怕,我不知道自己怎么了……”

不知道在座的家长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科学研究显示,在人类性成熟的过程中,下丘脑、垂体和性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丘脑和垂体促进性腺分泌性荷尔蒙,荷尔蒙通过血液进入身体各个部分,促进身体发育、成熟。在第二性征生理发育和性激素的刺激下,男女学生出现明显的性心理变化——性意识,表现对异性有好感和想接近的心理。有性冲动和欲望,性的好奇感和神秘感与日俱增。在这一时期,女生开始爱美、爱打扮,追求时髦,希望引起异性和他人注意,男生也开始展现男性魅力,在异性前变的活跃好动,有些比较早熟的同学还想入非非的“白日梦”在梦中产生假想以求心理满足。这些都是正常的表现,是人类正常的生理本能反映和心理欲望,这时能不能正确处理这个问题也是青少年心理趋向成熟的一个标志。

有一项针对中学生的调查,问“ 给你性意识影响最大的是什么”,52.5% 说是“报刊杂志”,55.7%说是“ 影视广播”,“26.43%” 说是“电脑网络”,10% 说来自学校老师家长。面临电视、电台、网络的信息大杂烩,父母与其总选择对少男少女说“不”,把孩子丢到社会上接受“污染”,倒不如让他知道个清楚。青春期性生理教育如果没有到位,孩子心中一直存在的好奇心没有得到正确途径的满足和释放,一层压一层,手淫以及由此引发的罪恶感,最终给孩子和他的未来带来压力。

那么我们怎么做呢?打破障碍,把正确的青春期性生理知识、性健康保健知识、性心理知识、性道德知识,甚或性病及预防知识以及避孕知识,通过正常的教育手段和渠道告诉孩子,告诉孩子们如何做才是更健康、更积极、更加保护自己也不伤害别人的一种选择。适时,适度、适当的性教育,能有效的防止产生副作用。而缺乏性教育和对性意识的神秘化,学生就会产生性迷惑和性心理障碍,从而影响现在的学习和生活,以及将来的人格发展。(2)自我意识形成,寻找安全感。

小丽是初二的学生,她来到我这里的原因,不是为自己咨询,而是为她的妈妈来咨询?因为她觉得妈妈太不可思议了,有天她回家取东西,发现妈妈居然在看她的日记。“以后我不打算和妈妈说话了,她怎么能不经我允许,就偷看我的日记,里面虽没什么,但是不是她的东西,怎么想看就看,我还有什么隐私,我要日记干嘛。我不是小孩子了,还要在她监督下生活,我受不了。”

妈妈错了吗,为什么女儿现在生这么大的气,怎么在意自己的隐私?从心理学上看,这也属于青春期心理的正常情况。初二学生在心理上开始显现闭锁性的心理特征,开始不大轻易表露自己的内心活动,尤其是女生较为突出。他们开始爱把自己放东西的抽屉加上锁,不许别人翻动,特别是父母,如果翻看了日记,他们不是表示不满,就是大发雷霆,甚至离家出走。为什么呢?

青春期独立的意识,让他们一方面不希望依赖父母,想从父母的庇护中挣脱出来,证明自己长大了;另一方面又对父母存在习惯性的依赖。这种矛盾的感情使他们产生不安全感。远离父母,是想证明自己是大人,可以独立处理事情,应付社会了,孩子开始有心里话不愿对老师、父母讲,而生活事件的多样性,又让他们困扰,不知道怎么办,但强烈的自尊心使他们不到迫不得已,依旧不寻求父母的帮助,他们开始把自己的秘密写在日记里或倾吐给自己的知心朋友,或者沉溺于虚拟的网络当中,因为那里能找到他们需要的安全感。但家长却没有意识到孩子的成长需求,依旧过度关爱,让孩子有了独立意识和要求时,得不到发展,让孩子感到家长不理解自己。两者玩起敌进我退的游戏,父子成了敌我,于是封闭的壁垒开始了。其实作为初二学生的家长,对于孩子的沉默、封闭,如果他对学习对生活没有消极反应的话,不要惊慌,这是青春期发展的正常过程,它在提示您:孩子长大了,您也该换种教育模式了。倾听、沟通,把孩子当作大人来看,让他真正成为家庭的一分子,给他发言的机会谈谈自己的看法,让他感到自我在家中是有用的,他的思考是有用的,谈的内容多种多样,不要仅限于学习,那样谈上几天谁都会厌的;鼓励孩子多参加学校活动也是有利于青春期孩子成长的,想想当孩子在学校活动中得到了自我的价值的实现,感受到了自豪和骄傲,感觉自己有用的时候,一定会感到幸福,感到兴奋吧,然后他会回来告诉您这一切,而且会说的很精彩,这样沟通不就在进行中了吗,而且还是您高兴他也高兴的沟通。我最后要说的,也是家长很难做到的,就是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放松对孩子的监控。在座的各位家长,您觉得您的孩子是个好孩子吗?如果是,那么松松手中的绳子又有什么不可以呢,放心地给他一个空间吧?如果不是,您对自己的孩子都没有信心,都没有勇气放出他们,还怎么让他们以后独立,在社会上成就未来,锻炼的机会总应该给一些的吧?尝试一下,对孩子有信心,对孩子放心,让孩子有信心,让孩子相信自己的能力。(3)逆反心理,一个人的倾听。

逆反心理,很多家长一定领教多时了,深有体会呀了。初二是学生逆反的高峰期,主要表现为:对家长的教导、劝说和约束要求不肯听从,犟头倔脑、任性,对明知合理的教育措施和行为规范,不分是非一概反对、违拗。经常强词夺理或从中作梗,高唱反调,有时故意表现出令人不满的淘气和捣乱。

小明是个好孩子,可自从到了初二,他就越来越不想听家长的话了,“成天都是老一套,烦都烦死了。”家长也反映,“孩子就是不听话,说什么也不听,连对的也不听,有时候话还没说话,他就嚷嚷烦,这孩子到底哪出了毛病?”

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对初二年级两个班近100名学生作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他们希望自己能象成年人一样受到尊重,能自己决定事情的方向,而不希望受到成人尤其是父母干涉。说到底这还是青春期的正常现象,是其中独立的意识在起作用。他们渴望独立,渴望能自己做主,于是他们对父母和老师之言不再“唯命是从”了。在问到对父母的看法的时候,他们这样评价到:最不受欢迎的父亲形象?是专制。最不受欢迎的母亲形象?是唠叨。而两者对比中,学生尤其烦的是“唠叨”,觉得“都说了多少遍了,我又不是听不见,你还要说,你越说,我就越不做。”于是“唠叨”结果成了:

一、痛快痛快嘴;

二、孩子或不理会或顶撞而惹一肚子气;

三、拉大了与孩子之间情感交流上的距离。

青春期是一个最有想法而又很不成熟的时期,最爱发表看法而看法又不容易准确的时期,最希望有人倾听、有人理解、有人解惑的时期。可是我们的家长们却十分专横地把“说”的权利留给了自己。说自己的苦心;说自己的希望;说自己的要求;说自己孩子的缺点,说别人孩子的优点;说孩子该想什么,不该想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说、说、说……说多了就是孩子们听腻了的“唠叨”,而孩子们只有当听众的资格。孩子却有话没地说,说了就成了“顶撞”。其实只要孩子把内心的真实想法说出来,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事,就会避免出现更严重的后果。因为“说”是一种释放,释放出来(哪怕不是全部)就会减轻心灵上的“郁结”。既然家长能用不停的唠叨来释放自己心中的不快、不满,为什么不能公平一些,把说、倾诉、发泄的机会多给孩子一些呢?

15.家庭健康教育服务演讲稿 篇十五

在千军万马挤中高考独木桥、无暇顾及分数之外的一切的今天, 汇文中学为何猎奇般地开展起心理健康教育呢?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创建, 又经历了怎样的摸索和实践呢?笔者深入学校数次, 与专业研究团队促膝交谈, 在大量的研究案例佐证下, 渐渐复现了汇文中学的探索之路。

一、校长发起研究倡议, 成为探索的缘起

汪祯学校长从事教育工作30多年, 早在别校任校长期间, 他亲自处理或协同处理过多起发生在花季少年身上的心理健康问题。他认为, 很多孩子的心理问题, 已经不能用简单的“青春期叛逆”来解释, 他们的孤独, 他们的自私, 他们对他人的轻慢, 对先进的嘲笑, 以及对集体和社会的不满甚至仇视, 都让他感到不寒而栗。尽管, 他所在的学校还没有发生过更恶劣的事件, 但是, 他敏锐地注意到: 有些学生个性过强, 只能捧着夸着, 却批评不得;有些学生个头超过一米八了, 还动辄哭鼻子, 情感极其脆弱;有些学生换同桌像走马灯似的, 却总是无法与同学和睦相处;有些学生总是独来独往, 没有同伴, 没有朋友……在大量的案例面前, 他彻底认同了专家们提供的调查结果:目前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他们的心理障碍率越来越高, 全国有高达3000万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其中, 中小学生中心理障碍者为21.6%-32%, 中学生抑郁的占22.3%, 且这一数字正呈现上升趋势。最让他震惊和痛心的是, 全国各地不时有青少年学生或自杀, 或杀人, 或伤害同寝室友甚至于杀害自己亲生母亲等相关报道。在他万分悲愤的时候,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在新东方第二届家庭教育高峰论坛上说的一番话, 彻底颠覆了他的教育理念。每一位家长都想把孩子送去上名牌大学, 但不知, 北大、清华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比例非常高, 达到30%, 有人认为不止30%。现在北大、清华学生之间竞争非常激烈, 所以自杀率也比较高。汪校长扪心自问:学校担负着培养祖国建设者的重任, 其中精英人才固然重要, 但是, 培养出一个身心健康的正常劳动者才是首要的。如果一定要为青少年的培养目标排序的话, 第一是健康, 第二是心理, 最后才是成绩。从此, 在汪校长的教育思想里, 深深播下了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种子。于是, 在当时的学校, 他首开创建学生心理咨询室的先例, 汪校长为咨询室取名为“心灵驿站”。“心灵驿站”配备了专门的心理咨询老师, 以聊天、谈心的方式, 为有需求的同学做问题解答, 缓解情绪, 有力地配合了班主任的工作。

到了汇文中学, 学校的现状更引起了汪校长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全校现有三十个教学班, 1586名学生。如果按照调查显示的最低比例计算, 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是342人, 患不同程度抑郁的人数为354人。事实正是如此, 他发现汇文学生与千千万万独生子女一样, 由于受到成长环境、学习压力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很多心理问题如厌学、自闭、焦虑、情绪波动大、心理脆弱、任性、偏激、冷漠、自私、嫉妒、胆怯、自卑等, 几乎成了通病, 即使是正常的孩子也会相应地存在抗挫折能力差、合作意识差等诸多问题。教育者的良心使汪校长下定决心并在全校公布: 一定要花大力气, 加强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并将此纳入学校重点工作来做,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上下合力创建研究团队, 踏上探索之路

在汪校长的倡议下, 汇文中学的教职员工们掀起了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热潮。大家最耳熟能详的还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纲要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老师们一致认为, 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 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 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 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根据中学生教育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 通过课堂教学、游戏、活动和辅导等各种教育途径, 帮助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认知, 唤醒学生自我认识、自我保健的意识, 并为已经出现心理偏差或形成障碍的学生提供一些简易有效的心理服务, 是十分必要的, 是可以促进学生身心正常发展, 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如果老师、父母及更多成年人从现在开始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胜于关注学生的成绩, 关注学生的幸福感胜于关注孩子的学业成功, 那不仅意味着我们给了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更意味着我们将会给孩子一个更广阔的的未来。全校教师达成共识后, 汇文中学踏上了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之路。汇文人坚信“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理念是正确的, 便以坚忍不拔的毅力, 坚持研究不放弃。大家一路摸索着, 一路收获着, 苦得其所, 乐在其中, 倾心于每一个学生的每一点细微的进步, 感受着孩子们成长的快乐。

(一) 高度重视, 加大投入, 搭建规范的心理教育平台

2012年3月, 汇文中学成立了由汪祯学校长任组长, 教导处、政教处、科研室和各年部多个部门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特色工作领导小组, 不仅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学校的正常课程中, 而且还纳入到学校“十二五”规划中, 以保证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 学校斥资20余万元进行高标准的硬件建设, 配备沙盘室、绘画心理室等, 着力搭建一个功能齐全、资料丰富、设备先进、水平一流的专业化心理健康教育平台, 为预防、诊断、矫治学生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 排解其心理困扰, 指导其健康成长提供了合适场所, 创造了良好环境。在沙盘室, 多次出现这样的镜头:一双双嫩偶般的小手触摸在裹挟着海水味道的细细的软软的金色的沙子上, 孩子们闭了眼, 脸上流露出抑制不住的笑容。一缕阳光透过纱窗, 洒在孩子们的身上。“一天中难得有一小段时间像现在这样安静下来, 用心去体会沙子带给你的感觉, 想象着你来到了海边……”随着心理老师细细的柔柔的声音, 孩子们似乎瞬间回到了童年。这是心理教师在给孩子们上沙盘课。从布置任务、研究对策、进行游戏、经验分享, 每次直到下课, 孩子们都还是意犹未尽。孩子们称它是“我们的幸福课”。孩子们洋溢着幸福的笑脸让汇文的领导和老师们更加坚信, 他们的研究之路走对了!

(二) 专兼并用, 倾力打造, 组建专业的心理教师团队

一项工作的推进关键是人。建立专业的心理教师团队, 是保障特色创建的关键。为此, 汪祯学校长把原来与自己配合过的徐淑清老师“挖”过来, 由这位有着丰富班主任经验, 著有《我与学生手牵手》一书, 并具有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和心理行为训练师资格的教师牵头, 成立了“八人心理健康教育团队”, 其他兼职成员有班主任、政治教师、体育教师、语文教师和美术教师, 通过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方式, 解决了学校心理教师不足的难题。团队中的每个人都是对心理学非常感兴趣, 认同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且具有强烈的奉献精神和高度责任感的老师。而班主任教师的介入, 则是考虑到了班主任兼心理咨询师的共性, 可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工作。

团队成立之初, 为了让心理教师们更好地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 了解国内心理教育的现状, 学校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 加速对团队进行专业打造。为此, 学校一方面组织心理教师陆续到北京、上海等地学习、观摩, 聆听专家讲座, 学习元认知干预技术、沙盘技术、绘画技术等。一方面在校内开展集体备课和心理研究活动沙龙, 积极开发校内资源, 互助学习。同时, 学校鼓励教师参加国家心理咨询师考试, 奖励学习优异的学员, 全额报销学费。三年来共投入培训费达十万元。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团队成员的专业成长。目前, 团队中有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7人, 国家心理行为训练师2人, 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CETTIC认证的中级沙盘游戏师2人, 绘画心理咨询师一名。这些数字在大连市的初级中学心理教育团队中可谓首屈一指, 成为汇文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宝贵财富。

(三) 分层教学, 多措并举, 促成心理健康课程系列化

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根据可操作性的原则, 学校对不同年级设立不同的心理教育教学目标, 安排了不同的教育内容, 并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同时, 把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心理教育目标内化为可以观察评定和可训练培养的行为特征, 将每一个具体的教学目标通过不同的课程内容来表达。最后, 根据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不同时期、不同年龄、不同心理发展特点, 从学生的天性出发, 设计了以游戏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如初一开设了沙盘游戏课, 初二开设了心理拓展活动课, 初三则以元认知干预技术为主。教师精心设计课程游戏的内容, 形成了系列化课程, 学校则将这些课程纳入到常规教学计划中, 保证学时。这种有计划、有保障的心理健康教育课, 不仅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 更做到了防患于未然。

1.以体验放松为主的沙盘游戏课。

对于刚刚步入初中一年级的学生而言, 面临的首要问题是适应中小学的衔接。这种适应更多地表现在对新的班级的各项规定、老师的教学风格、同学之间的相互关系、初中学习方法等不同方面的适应。于是, 很多学生在与老师的接触、同伴的交流中出现了问题, 与老师顶嘴, 和同学缺少默契, 在团队中表现出任性、自私等。“沙盘游戏课”除了能够满足学生们对沙和沙具的天然的情感, 还同时为学生提供了有效表达和释放情绪的途径。他们通过玩沙子、沙具模型, 不仅可以宣泄消极情绪让身心得到放松, 而且可以通过沙盘重新建构自已的意识或无意识认知, 激活自身具有的健康与治愈因素, 从而获得心性的修养和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教师在课程中间, 通过对学生在沙盘游戏中的表现, 解读学生目前的心理状态, 并通过一定的数据, 给予班主任和家长一些合理化建议, 这对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 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上过沙盘课的学生们逐渐有了这样的变化:责任感和班级荣誉感不断增强, 小组竞争与合作意识逐渐提高, 融洽的师生关系正在形成, 班集体的凝聚力凸显。班主任老师也欣喜于学生们的变化, 他们希望这样的课程能够再多一些, 让学生们在成长过程中因为多了一份丰富的体验而更加健康和阳光。

2.以游戏放松为主的心理行为拓展训练课。

进入到初二年级, 大多数学生渐渐地适应了班级的集体生活, 具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和合作精神, 身体开始更快地发育, 也敢于面对挑战, 发挥自己的潜能, 进步神速。但是这个时期两极分化现象也出现了:一小部分学生仍然适应不了学校的生活, 在学习、纪律等方面屡受打击, 表现出意志不坚定、自卑、缺乏热情和积极性, 严重者甚至产生了自暴自弃的心理。

针对初二学生特点开设的心理行为拓展训练课, 旨在开展游戏的同时锻炼培养学生学会交流并尊重同伴, 提高学生的责任心和团队意识。并在综合素质提高的同时, 在认识自我、接纳自我等方面也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比如, “紧急运输, 团结铺路”活动让学生知道“失败后的总结是通往成功的铺路石, 总结与随机应变能力能够祝你走向成功”。“蛟龙出海”活动让学生明白了“一只木桶能装多少水, 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 一个团队就好比一个木桶, 团队中能力最薄弱的人决定了这个团队能走多远”。“无声数字”中学生们那种有条不紊, 有效沟通的能力和自信自控力让所有观摩的教师赞叹不已。

3.以缓解和释放心理压力为主的元认知干预技术。

初三年级由于课程增加, 难度加大, 学生面临着学习压力和毕业考试等新的心理焦虑和情绪波动。这时, 心理教师们给学生做的除了心理上的正常减压, 还辅助以元认知干预技术。简单地说, 就是教给学生们自己能够对自己实施心理干预的技术。徐淑清老师在心理咨询室刚建成的时候, 就为一个学生做了心理干预, 取得了令人惊讶的效果。那是一个劳动态度非常积极的学生, 但提到学习成绩便一脸无奈。经过谈话, 徐老师发现了这个同学由于成绩不理想, 有一定的焦虑情绪, 常常无名火起, 甚至撕毁书或作业本。结果, 越是暴躁不安, 成绩越是下滑。针对这个情况, 徐老师及时为他运用了元认知干预技术。在舒缓的音乐声中, 运用恰当的干预指导语, 引导学生渐渐进入了放松的状态。经过几次干预之后, 这个同学的情绪得到了良好的缓解, 学习状态得到了改善, 学习成绩也慢慢提高。还有更多学生的心理细微变化被细心的老师们关注到, 予以及时的干预后, 都有不同的收获, 学生们因此而变得健康、积极、向上。

当然,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多渠的, 除了正常的授课内容, 学校还为问题学生设立了心理健康档案, 邀请家长来校与心理健康教师一起共商教育良计, 帮助问题学生舒缓情绪, 消除心理障碍, 矫正行为, 让他们从心理困惑和阴影中走出来。

(四) 依托学科, 全方位渗透, 提升心理教育实效性

课堂教学渗透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渠道。现在, 尝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甜头的汇文人越来越重视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所学到的心理学原理和方法,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从而帮助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数学学科通过游戏、小组讨论、猜想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语文教学从心理学的角度促进学生对人物性格的理解与刻画;音乐教学结合音乐来演绎出各种不同的情感; 生物教学结合学生对生命起源、生命现象等问题非常感兴趣这一特点, 将自我教育、生命教育融进课堂。在这样的宽松环境中, 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得到了发展, 探索求知的欲望得以调动与满足, 自主发展能力不断提高。

令人欣喜的是, 当汇文中学的学科知识传授不再是以牺牲学生人格为代价的时候, 他们恰恰收获了孩子们学业质量的大提升——2008年汇文中学重点高中上线率还只是38%, 到了2011年, 上升为50.2%, 而2013年, 达到了51.5%。其中, 董文毅同学以总分658.5的优异成绩, 勇夺2011年区中考状元, 2012年, 陈彦如同学再以652分的优异成绩夺冠。现在的汇文中学, 已经跻身甘井子区和大连市知名学校行列, 深受广大家长和学生的欢迎。

三、成果初显, 形成“发展、普及、矫正”的心理健康教 育模式

(一) 心理健康维护意识不断加强

两年来, 汇文中学一直致力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初步形成了“发展、普及、矫正”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学校心理教育工作开展得有条不紊, 先后接待市、区兄弟学校观摩学习20余次, 受到业内人士以及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越来越多的学生、老师、家长认可学校的心理健康宣传, 主动联系专业教师进 行咨询辅 导。汪校长谈到学生现状时, 不无自豪地说:“现在看我们汇文的孩子, 阳光 , 自信 , 让人喜欢。”家长们聊起自 家孩子也少了往日的焦灼和苦闷, 纷纷表示, 孩子变了, 比以前懂事了。

(二) 心理健康 教育方式不断创新

早在研究初期汪祯学 校长就说 过, “现在的独生子女由于受到成长环境、学习压力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会产生很多心理问题, 我们要以科学而又充满人文关怀的心理健康教育来帮助同学们解决好这些心理问题。”两年过去了, 汇文中学始终立足于学生自主发展的角度, 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积极思考, 不断创新, 努力使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活跃有效。2014年新学期伊始, 他们打造的“五个一”健心工程正式出台, 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渠道, 即:一堂课——心理健康课, 一个室——心理咨询室, 一幅画——校园心理绘画, 一个感受——心理活动反思, 一封信——致家长的一封信。这作为开展研究与实践载体的“五个一”, 在以往, 汇聚了汇文人致力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所有智慧与汗水, 在未来, 更将承载着汇文人的不懈努力, 达到促进所有学生健康发展的最终目的。

16.家庭健康教育服务演讲稿 篇十六

关键词:国外;家庭教育;启示

【中图分类号】G78

世界各国有着不同的传统文化、观念意识、风俗习惯以及生活方式,也正是因为这几方面的不同造就了世界各国各具特色的教育。从中国古代开始,中外各国就开始在教育方面互通有无、相互借鉴;如今全球化背景之下,国家与国家之间相互学习与观摩的机会与频率与日俱增,国内外在教育上的合作与交流更是不胜枚举。当前美国、日本等国家家庭教育在国际上更具影响力,已有研究发现在上述两个国家家庭教育的理念下培养出来的孩子在今后的学习或工作中更具独立性,更容易适应社会。本文总结分析这几个国家的特点与优势,结合中国家庭教育的当前问题,得出一些启示。

一、国外家庭教育的特点

(一)美国家庭教育的特点

1.注重培养孩子的平等意识

美国强调“个人主义”和“人人平等”,它一直是美国价值观的基础,是美国文化价值观的核心。对个体而言最有价值的内涵即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奋斗,去独立地求生存、求发展,不依赖于他人,他们坚信,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就一定能取得成功。基于这种理念,美国父母特别注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从小就教育孩子学会坦率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他们对孩子说得最多的是“try”、“go”等鼓励孩子自己自己努力做事的话语。美国家长对孩子的缺点错误绝不听之任之,更不袒护,而是告诉孩子犯了错误也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并且要勇于承认、改正。这种平等、民主、宽松的家庭教育方式有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有利于他们以后学习、工作及日后的人际交往。

2.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吃苦精神

美国家庭教育的重点在于把孩子培养成为具有适应各种环境及独立生存能力的人,他们注重如何让孩子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如何才能够尽快使孩子获得自食其力的本领。在此基础上,美国家庭从小就注重孩子锻炼,帮助孩子挖掘其天赋和潜力、设法为他们寻找自我锻炼的机会,创造各种条件让他们在不同的环境中得到充分锻炼。美国的家长普遍支持自己的孩子通过打工、做兼职等方式来锻炼其独立生活的能力。绝大多数美国的父母在孩子十八岁以后将不再负担其生活费,都是靠孩子自己挣钱。有调查显示,美国约68%的青少年学生以打零工赚取零用钱。因此,美国孩子的独立思考和处理事情的能力更强。

(二)日本家庭教育的特点

1.重视对孩子的“挫折教育”

在日本家长将子女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从小告知他们终将面对生活,面临意想不到却随时可能发生的磨难,教育子女勇敢地面对在生活中的坎坷与困难,从哪跌倒就要从哪爬起来。日本的家庭平均收入比中国高几十倍,但他们对孩子的零用钱却有严格的限制和要求。日本的孩子从小就开始打工,体验送报、当服务员等劳动的辛苦,他们认为这是磨练吃苦精神的良好途徑。“挫折教育”将培养孩子处理未来挫折面前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并有足够的能力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2.重视孩子节俭和环保意识的养成

日本的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视培养孩子的节俭意识和环保意识。孩子从小就被父母告知金钱来之不易,即时很多钱也不应该大手大脚随便花。家长教育孩子尽量不要剩饭以免造成浪费粮食。因此日本的孩子从小就树立起勤俭节约的意识。此外,家长培养孩子环境保护意识,时常教育他们将垃圾装进自己的口袋里;日本孩子夏天会拿扇子驱暑,因为他们知道开空调会产生破坏臭氧层气体,给人类所生存的地球带来危机。这种家庭教育会培养孩子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

二、我国家庭教育的主要弊端

(一)忽视孩子学习与生活上的独立性

培养孩子独自自主的能力能够帮助孩子树立“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最主要的是可以让孩子将来离开父母的学习、生活、工作仍然井然有序。但目前我国家庭教育中存在最大的问题就是过分溺爱孩子、忽视他们生活上的自理能力。这种现象在独生子女家庭尤其明显。大部分父母以“孩子还小,很多事情做不好”为由,对其衣食住行用包办代替,此类情况已经渗透到孩子学习与生活中的大事小项,事事亲力亲为。我国的家长容易满足孩子的要求,哪怕有些要求是不合理的;舍不得让付出一点劳动,更不会让他们做家务等,以至于现在很多孩子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家长忽视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忽视了他们独立自主能力。

(二)片面注重学习成绩

国内家长更注重孩子成绩,即孩子智力方面的发展,尤其是中学阶段的家长。为此,孩子除了在学校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外,法定节假日还要在辅导班补习文化课,而且已经成为一种风气。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只是“成绩至上”,这种“唯成绩论”违背了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观,忽视了对德、体、美等其他方面的教育,没有把孩子当成一个完整的人,更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心理与情感。虽然在多次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考试中,中国学生的成绩列于世界前茅,但中国孩子的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抗挫折能力低也是普为人知的。

三、国外家庭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良好的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子女的人生观、价值观、适应能力以及生存能力等各个方面。借鉴国外的家庭教育优势与我国家庭教育的不足,体会国外家长协助孩子踏进社会前所付出的努力,对于促进我国家庭新思维的研究发展有巨大的启示。

(一)培养孩子独立性

由于孩子受年龄和社会阅历的限制,在学习和生活中需要家长的引导和适度的帮助,需要家长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独立性。因为孩子长大后一定会面对具有竞争性的社会生活,也必然会面对一定的困难和挫折。因此,笔者提倡家长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暗示孩子“你也有责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等让孩子养成对自己负责的意识和态度,而且必须使他意识到他要对他自己的行为或者选择的结果承担责任。比如,在买衣服方面,家长要让孩子了解衣服的材质、每种材质的优缺点、衣服的款式、价格等问题,然后再让孩子自己选择;在学习方面,家长要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优缺点和学习兴趣,为孩子提供不同学校的各个方面的信息如师资、学费、学校的特色、以及学校的基本课程和将来所对应的职业,在这些事情上听取孩子的意见,最终让他们自己做主引导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此外,日常生活中整理书包、洗衣等孩子力所能及的事一定要让他自己解决,培养起独立性。

(二)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

家庭教育建立在培养孩子兴趣的基础上,父母注意让孩子在认知、体力、社会性、情感等多方面获得和谐发展。在品德教育方面,日常生活中家长更应该身体力行,耐心引导孩子实践。家长要重视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注意开拓孩子的交往和学习兴趣,而且教育孩子自我服务,学会与同伴合作,融入集体。在情感的培养方面,家长需培养孩子欣赏音乐、舞蹈、美术及文学艺术作品的审美观念。此外,众所周知,劳动对儿童的成长有巨大的作用,劳动是锻炼孩子意志与品质的良好方式,每一个孩子都要完成一定的家务,例如倒垃圾,打扫房间的卫生,给草坪除草等这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们从小养成劳动的良好习惯,在成长过程中会自然的获得更多的帮助。日常生活中,也随时提醒孩子中华民族的教育传统与美德,有意识地让其明白“勤俭节约”、“自力更生”等利于孩子成长的词语中的深层含义。

四、结语

生活中父母把娇惯孩子误认为自己爱孩子,但实际上是“爱”的束缚或捆绑。国外的家庭教育理念与方式确实有其合理和可借鉴之处,但我们不应复制。每个家长都应该立足中国国情和孩子实际情况对孩子进行合理、有效的教育。另外,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在家庭中教育孩子的同时也应该注意自己的话语和方式。

参考文献

[1] 曾思敏,聂庆璞. 西方家庭教育对我国家庭教育之启示[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3).

[2]汪柳花.探析中、美家庭教育差异的根源及启示——以中国儒家文化和美国的个人主义文化为视角[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7(5).

[3]王智玲,于晓月.中美教育差异对中国素质教育的启示[J].潍坊学院学报,2014,14(3).

上一篇:企划部岗位职责框架与工作流程下一篇:乡镇商务经济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