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小结

2024-09-25

《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小结(共16篇)

1.《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小结 篇一

心理健康教育小结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是教师,教师要尊重学生。不可有私心,要讲究诚信,要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物质环境,给孩子一片天空,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哪怕是涂鸦;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中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中学生情操,充实了中学生生活,激发了中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中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一、认识提高,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对此不能置之不理,不能只注重分数而不管学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们要培养的是人才而不是废才,更不是害群之马,因此,我们全校上下要形成共识,要下足功夫,正视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健全他们的人格,为21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

二、学科渗透,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我们要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开设上好心理健康课的同时,要求教师在各科备课时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思品课,抓好心理疏导的教育;语文课,以教材中大量的优秀文字形象,从这些人物身上体会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质;数学课中研究重点是观察、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英语课则要求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使之敢于表现自我,增强学生群体交往意识,发展能力和个性;音乐、美术等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给人以美的熏陶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且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而且教师的人格也会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家庭教育,引导学生家长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

由于学生家长与学生固有的血缘关系,感情和伦理道德上的内在联系,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效果,也是学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一种力量。父母在关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时,还应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有些父母认为孩子长得壮,不生病就是健康,这是不全面的认识。事实上,有一些青少年身上存在心理障碍,如说谎、无理取闹、妒忌、自卑、不合群等行为。然而,认识的片面性,使不少家长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够重视,甚至采取违背心理健康的教育方法,这是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的,在发现他们心理有缺陷时我们就及时与家长联系做到及时矫正,并在学校对家长开展如何对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引导家长科学地教育孩子,从而培养孩子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独立性和自制力,养成乐观进取的精神。

四、课题研究,从细处着手抓好心理健康教育。

探索了一系列针对中学生的关爱教育的内容及途径,探索并形成了优化学生情感体验、人格发展的一系列的方式方法。主要是在教师以身示范下,对中学生开展“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社会”三个方面的教育。通过开展主题活动,抓陶冶、抓体验、抓渗透等展开教

育,我们明显感觉到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情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优化。在校内、班级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关爱、团结帮助蔚然成风,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学生合群,积极参与,团结协作,自尊自信,创新精神等得以充分体现。在家中,社会上,学生都能从小事做起主动关心、爱护、帮助他人,富有同情心。多次主题班会及团队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受到教育的同时,自身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心理素质明显加强。

五、学校教育,引导教师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

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平等相待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 ;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流,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老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总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在新形势下的新视角,它注重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发展,虽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有很多,但我个人认为,事实也证明了,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家长、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真情的爱,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会的教育中越来越重要。生的心灵,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学生只有在教师“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的方法与手段。实践证明,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代社

2.《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小结 篇二

众所周知,目前许多学生对英语这门学科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畏学、厌学的情绪。笔者认为,这个问题的成因之一是,长期以来英语教学忽视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一点困难容易退缩,经不起挫折,进而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犹为重要,不但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更有助于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一、乐学情绪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先决条件

厌学情绪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是许多后进生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之一。学生厌学英语,究其原因是他们对英语缺乏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英语教学中,怎样调动学生的兴趣呢?

1. 设计新颖的导入,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注意力在课堂开始的十分钟最集中。教师必须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利用好课堂的开头时间,设计灵活新颖的导入,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调动学生的兴趣。头开好了,上课自然得心应手,事半功倍。导入可以不拘形式,但必须切题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我在教Unit 3 Autumn festival(JEFC SB2A)时,适逢快到中秋佳节。我把各种各样的月饼带到课室,问学生:“What are these?”。学生答:“They are mooncakes。”。我说:“Today let's celebrate a festival.Can you guess which festival we will celebrate?”。学生回答:“Autumn Festival.”。我接着说:“Who would like to share the mooncakes with me?”。学生听后很开心。于是,我一转话题:“But before you share the mooncakes,you must tell us which one you would like?”。这样,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在吃月饼时学到了新的英语知识。一节课下来,学生还饶有兴趣。

又如,Miss Evans (JEFC SB2B)这一课叙述的是在Titanic上发生的一个动人故事。上课时,我先播放电影“泰坦尼克号”的主题曲“My heart will go on”,学生沉醉于优美的旋律中。听完后,我问学生:“Did you see the film Titanic?”。大部分学生都回答:“Yes.”。我接着问“Can you say something about'the sad story of Titanic?”。于是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地谈论起Titanic,课堂气氛非常热烈。这样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了,接着再学Miss Evans这篇文章就容易得多了。

2. 创设真实情境,

营造学生的轻松心理。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真实的情境,有利于营造学生的轻松心理,使学生轻松愉快地积极学习。新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都涉及学生熟悉的生活,在教学时,我根据课的内容,创设情景,让学生自由轻松地施展个性,吸引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例如,学习Unit 16.What a good kind girl!Lesson61 (JEFC SB2B)中的指路、问路时,学生觉得指路、问路的句型比较抽象、难学。于是,我把课室布置成街道,把课桌布置成建筑物,使学生犹如置身于都市之中,使本来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了。再如,上Unit 22.The Sports meeting (JEFC SB2B)时,我把学生带到球场上。设计一场别开生面的运动会,学生边运动比赛,边学习词组、句型。使学生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掌握知识。另外,在课堂上采取形式多样的活动,如两人对话、角色扮演、表演自编、短剧、游戏、唱歌、猜谜、朗诵、讲故事、讨论、演讲、辩论等,都为学生创造更多的交际机会,让学生把学过的知识运用于实际,使他们感到学习英语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而并非一种负担。

3. 善于使用鼓励语言,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在英语课堂中应尽量使用鼓励性的语言,不要轻易挫伤学生的自信心。提问时,对于较难的问题,请优生来回答解决,让他们积极开动脑筋,培养他们迎难而上、百折不挠的心理品质;对于简单的问题,尽量给后进生表现的机会,鼓励他们多回答问题,多提出问题,对他们所取得的点滴成绩与进步都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和奖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使他们意识到自己的潜力,无形中树立自信心,从而更加认真刻苦地学习。

4. 增强自身素质,

树立积极向上的自我形象。常言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除了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深厚的基本功外,还应该注重自己的形象,特别是教师课堂上的形象,时时处处都要给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自我形象。

教师在课堂上应注意以下几点:(1)仪表大方,端庄得体;(2)讲课声情并茂,板书工整;(3)教法灵活,教风扎实严谨;(4)感情充沛,精神饱满。课堂上,教师尽可能用抑扬顿挫、语调丰富、风趣幽默、充满诱因或悬念的语言,并配以丰富的表情和手势来组织教学,给学生创设一个开放宽松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的心理处于一种宽松的状态。学生能心情愉快地投入学习,自然就敢用英语发言,积极思维,不断产生学习英语和施展能力的兴趣。

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心理健康的有力保障

国内外教学研究统计资料显示: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有关;80%与非智力因素有关。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位置。在学生刚开始接触英语时,就必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就更容易取得理想的学习成绩,同时提高心理素质,促进人格的提升和心理的健全。

在平常的教学中可以逐步地向学生灌输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有4点。1.养成课前预习生词和课文的习惯,使学生学会自学,培养自学能力。2.养成反复记忆的习惯。教师应抓住人的遗忘先快后慢这一规律,让学生适当重复记忆单词和句型。单词、句型记牢了才能学好英语,积极地用英语进行交流。3.养成经常大声朗读、背诵和复述课文的习惯,以克服胆怯心理。4.养成多听、多讲、多看英语课外书籍的习惯。

三、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的过程,也是师生双方思想和感情的交流过程。师生关系是否融洽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亲其师而信其道。如果教师与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学生就会喜欢、信赖教师,就如花草树木趋向阳光那样趋向教师,在心里感到快慰与满足的同时产生乐学、上进、听从教诲的倾向。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

3.《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小结 篇三

关键词:心理健康,问题成因,辅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4-167-04

目前,在我国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大中城市,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较快,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就一些城镇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的心理教育工作不能不说存在着相当普遍的缺憾。笔者通过查阅资料、问卷调查、电话采访等多种形式,对部分城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状况进行了认真的探索、梳理和整合,现就小学生在学习方面和心理承受力方面存在问题研究情况粗谈总结如下。

一、心理健康的基本含义和重要性

目前制定的《面向21世纪中国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即进一步提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高尚的情操。心理健康教育已开始被纳入学校的日常工作中来,被看做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与突破口。如何认识当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把握当前我国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特点,目前已成为我国各级学校开展心理健康的立足点。

关于心理健康的含义,精神病学家孟尼格尔(K.Menniger)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环境及相互之间具有最高效率以及快乐的适应情况。不仅要有效率,也不只是要能有满足感,或是能愉快地接受生活的规范,而是需要三者的同时具备。心理健康者应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有敏锐的智能、适于社会环境的行为和令人愉快的气质。”心理学家英格里斯(H.B.English)给心理健康所作出的定义是:“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情况,当事者在那种情况下能进行良好的适应,具生命力,并能充分发展其身心的潜能;这乃是一种积极的丰富的情况,而不仅仅是免于心理疾病。”社会学者玻肯(W.W.Bochm)的看法则是,心理健康就是合乎某一水准的社会行为,一方面为社会所接受,另一方面能为自身带来快乐。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也曾给心理健康作了这样一个定义:“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能保持同他人的心理不相矛盾,并将个人心境由此可以看出,虽然人们所站的角度不同,对心理健康的理解也会有一定的差异,但都存在一些共同之处,那就是:心理健康是指在正常发展的智能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表现出良好个性、良好处世能力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心理特质结构。

未来学家预言,21世纪各国的竞争将主要体现在智力和人才方面,人才资源是未来社会最重要的“能源”。也有人曾说未来世纪的残疾人很有可能不再是机体上有缺陷的人,而是那些心理素质低下者……现在的小学生,正好是21世纪的主人。要想未来世纪掌握竞争的主动权,走在发展的前列,在现代社会中立足并有所作为,这就必须有健康的、适应时代特点的心理素质。所以,在小学开展健康咨询,维护和增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是关系到当今和未来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保护的大问题,更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

所以,概括地说小学开展心理健康咨询辅导工作,是有利于儿童、青少年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教师实施的心理辅导,不但在学生成长与发展过程中可以发挥其引导、示范、催化、矫正与疏导等多方面作用,又可以帮助学生增强战胜心理上的弱点的勇气,掌握有效地调控心理过程与状态的方法,自觉地改善自身的心理素质,还可以为学生其他方面的素质(思想品质素质、文化素质等)的培养准备了基础条件。

二、小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具体表现及程度

1、目前存在心理问题的小学生所占比例的认识

如何分析当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现实状况,为此有相关专家曾以小学教师为对象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调查,试图通过教师对当前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认识与评价,了解和折射出我国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特点及存在的一般心理问题,以便能够从整体上透视出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现实状况。

被调查的教师对当前小学生中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所占的百分比进行了估计。结果表明:教师认为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29.8%。这一结果提示我们,根据教师的日常观察及了解,近三分之一的小学生存在各种心理健康问题。

2、小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问题的具体表现及程度

从表1可以看出,小学生厌学、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占了近五分之一。

3、小学生在心理承受力方面存在问题的具体表现及程度

从表2可以看出,心理承受力差是小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典型问题。

从上述调查结果我们不难看出,目前我国小学生在学习方面和心理承受力方面的心理问题日益严重,对小学教师的调查显示出,有近三分之一的小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其心理问题的表现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学习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的是缺乏自信、厌学和学习有困难。其次为心理承受力差,遇到困难绕着走,一点儿委屈挫折也受不了,很难独立面对自己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难题。面对我国小学生心理问题日益严重,心理素质普遍下降的现象,如何认识、评价和面对这些心理问题,如何使小学生走出心理困境,存求心理健康,这既是现实的呼唤,也是社会和民族发展的客观要求,并已成为在全社会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应引起我们足够绕深思和忧虑。

小学时代是一个人从幼儿走向儿童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他们正处于各种心理机能不断发展的重要时期。在不断积极活动的过程中,社会教育他们提出的各种要求往往与他们原有的心理水平相矛盾。在解决这一矛盾的过程中,小学生心灵发展水平得以提高,他也使心理冲突随之出现,这些心理冲突就成为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儿童进入学校以后,学习活动就逐步取代游戏活动而成为儿童的活动形式,并对儿童的心理产生重大的影响。

三、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

1、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观因素是:

(1)生理发育与心理健康发展速度不均衡。从正常情况,儿童生理发育速度要快于他们的心理发展速度。如7∽8岁,小学生大脑重量已达到1100克,接近成人的1400克,神经皮质细胞的髓鞘化程度也接近成人,但是,由于他们的阅历浅、知识和经验不足,认识能力远远落后于成人。因此,心理发展水平同生理成熟速度的不协调,是其产生心理冲突的一个基本原因。

(2)心理过程发展不协调。心理过程由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构成,小学生的认识、情感和意志发展也常出现不协调的现象。因为三种心理过程的基本成分的发展,不仅受其生理发育制约,而且受外部环境的影响。由于各种因素对不同心理过程影响不一致,心理过程就会产生不协调,如认识过程出现问题会导致情感不稳定,情感过程出现导致意志不健全,意志过程出现问题会导致认识不深入。

有一学生因考试不理想,怕面对老师的批评和父母的责骂,承受不了心理的负荷,离家出走。五年级语文老师公布单元检测成绩:“某某51分,某某51分。”如此重复两遍,自尊心极强的该生红着脸领到卷子后默默地回到座位。第二天班主任发现他没到学校,打电话到他家里询问,家长称已背着书包去了学校。据查找,家里放着的二千元现金跟着该生一起毫无音讯。

(3)个性结构发展不完整。个性由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构成,前者包括需要、动机、兴趣和世界观等成分,后者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等。个性的形成受许多因素制约,其中个性倾向与个性心理特征之间也相互作用和影响,如性格自卑会左右能力发展,能力差也会导致自卑性格的产生。个性结构发展的完整性也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自然基础和内在原因。

小时侯的我是一个丑小鸭,胆小害羞,自卑心理很强。小学一年级的陈老师、乘法口诀的背诵和黑乎乎的教室至今留在我的脑海里,是多么的刻骨铭心。我的小学生活是在农村学校度过的。陈老师是一个五十多岁的男教师,在校住宿。也不知他是怎样教我们理解乘法口诀的,只记得每天下午放学后都有一大片学生留下来背诵,谁能先背出来,谁先回家。夕阳西下,黑乎乎的教室里几十颗砰砰乱跳害怕的心,东一句西一句没头没脑地背着,陈老师的眼睛里充满了嘲笑,手一挥:“继续吧,那么蠢,老背不出来。”夜色黑了,我带着哭腔,背得越来越大声,以为这样就能赶走黑暗、吓跑害怕、背出口诀。八岁的我背着沉重的书包,在夜幕降临之际。一个人孤零零地爬过大山岗穿越浓密的竹林,害怕得大声哭着往家跑,终于到家了,扑到奶奶的怀里哭得直发抖,奶奶陪着流眼泪。那时候的我就以为自己太笨了。觉得老师和同学们都瞧不起我,见了陈老师也不敢看一眼,绕道而走,更别说打招呼了,总觉得他的神情是对我厌恶甚至瞧不起。和同学们相比,也总觉得自己哪儿都不如别人好。自卑就像一条毒蛇时时困扰着我幼小的心灵,艰难地度过小学阶段,成绩平平。到了初中、高中的学习阶段,自卑的我开始对自己充满了自信,学习成绩也不错。工作中的我常用这件事来鞭策自己:千万不能像陈老师那样以一种近乎冷酷的态度对待学生,要有一颗爱心、用真挚的感情、和蔼可亲的态度与正确的价值观唤回学生的自尊、自信,注意批评学生的方式方法,尽量不留给学生绵绵不断的自卑和痛楚。

在人成长的历程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是支持人类生活幸福的基石,如果一个教师以一种近乎冷酷的态度对待学生,学生会因此失去自尊,必然会丧失自主的勇气与动力,在选择面前、在困难面前他(她)会畏首畏尾、裹足不前。

(4)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困惑和不安。学生生理发育期之后,少男少女的“第二性征”出现,暴风骤雨般的生理剧变,带来一系列心理的困惑与不安。使一些学生陷入苦恼和迷茫之中。近年来,学生生理发育普遍提前,一些小学高年级学生进入青春期,开始经历一些与青春期发育有关的重要事件。比如男生的“遗精”和女生的“月经初潮”,他们往往因缺乏思想准备而表现出紧张、慌乱、不知所措的情绪,心理冲突比较明显。这个时期开始对异性的疏远到渴望与异性接近,开始有了性的朦胧的冲动等,都可能使他们的心理长期处于进紧张状态而得不到缓解。另外,由于性成熟带来的性紧张和性压力,也是某些学生烦燥不安情绪产生和持续的重要原因。

2、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然而,对这个问题,目前无论是家庭方面还是学校方面,都还存在着一些片面的认识或不妥的作法,致使二者的配合还不够融洽、不够和谐。

(1)养教失调

一些家长认为,孩子是自己生的,孩子的物质生活、衣食住行自已责无旁贷。只要能满足了孩子的一切物质需求,就算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只要给 孩子交了费,把孩子送进了学堂,就是履行了自己的全部教育义务。在这种观念支配下,他们要么只注意对孩子物质生活的照顾,而忽视孩子的学业品德,把教育的任务全部推给学校;要么是对孩子的事情不热心,只顾 忙自己的事。对孩子提出的问题爱理不理,不和孩子谈论问题,对孩子的学习不督不促,更谈不上帮助。甚至 在孩子要求帮助时,也总是随意推脱。只有在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或酿成大错时,才没头没脑地加以训斥,而 平时只要看孩子表面没事,就撒手不管。

(2)教不得法

教不得法有四种表现类型:一是过分溺爱。这种类型的家长视孩子为掌上明珠,宝贝心肝,宠孩子为小皇帝,小太阳、小霸王,明知孩子犯了错误,也不批评教育 。二是过高期望。

这种类型的家长对孩子的生活学习不是从实际出发,不能客观地顾及孩子智力的差异,基础 的好坏,而单纯以考试分数来确定孩子的优劣。对孩子的要求是每次考试都得100分,而不能低于95分。事实上,有时学生的成绩80分就可能在班里是头名,但这还要受到家长的责骂甚至殴打。三是过度激励。这种类型的 家长把许愿作为对孩子的最佳激励措施,作为实现愿望的筹码。许多本该孩子自己干的事情,经家长一许愿,便成了等价交换,每事必先讲条件而后做。做道题,写页字都要伸手要钱,考试得60分也要缠着买东西,结果 把孩子引上误区,造成孩子任性和斤斤计较个人得失。四是过多干涉。这种类型的家长不了解孩子的年龄心理 特征,处处以成人标准要求他们。在对待孩子学习上,不是耐心引导,而是动辄呵斥打骂,使孩子精神经常处 于紧张状态,自尊心深受伤害,结果窒息了孩子的独立性、创造性,影响了孩子的正常发展,甚至产生严重后果。一些性格敦厚而内向的孩子因极大的心理压力而忧郁寡欢,惶惶不可终日,造成生理机能失调,引起多种 疾病发生。更有甚者,一些孩子因家长那凶暴的形象和粗俗的语言使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从而自卑自弃,或犟拗抗争,或破罐破摔。

四、家校共同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辅导策略

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学校、家庭和社会有着共同的利益和愿望。社会主义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着根本的一致性。学校教育在培养人才方面起着主导作用,但学校教育仍然需要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才能提高教育质量,才能起到有效的主导作用。学生入学后,家庭也还是他们生活活动的主要场所。家庭成员仍然对他们健康心理的建立和培养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家庭教育不仅不能放松,而且应该成为学校教育的必要补充,使得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积极协作,相互支持,形成一股教育合力,从而使好的学生更加进步,差的学生得到帮助 。如果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一致、不配合,那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作用就会被削弱,甚至被抵消。可以说,没有家庭教育配合的学校教育,或者没有学校教育配合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培养出时代所需要的健康人才来。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认为,在融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家庭、学校都应做出自己的努力。

1、家庭教育中需要采取的措施

作为家庭方面,应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注意养教结合,爱严结合,言传身教结合。经常与学校保持联系 ,相互了解,沟通情况,做到与学校教育相对同步。督促孩子保质保量地按时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不提与学校相矛盾的要求,不当着学生面非议学校,埋怨、责怪老师。同时,教育孩子热爱学校,尊敬老师,关心同学。

(1)多与孩子心理沟通。父母应耐心倾听孩子讲的话,理解孩子的心理世界,尊重孩子的一些权利(如玩、交友、隐私等),不以成人功利标准衡量和约束管制孩子,让孩子在有适当压力的环境中学习、成长。让孩子理解父母的疼爱之情,使孩子对父母产生感激和敬仰之情,这样孩子就能自觉自愿与父母相配合、协调,采取适宜行动来学习、做事。心理出现问题的小学生绝大多数不能与父母进行良好的心理沟通。

(2)寓学于乐。小学生的责任意识已经缓慢萌芽、发展,但是在绝大部分的时间里仍依据快乐原则行事。因此,父母应设法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要把学的事情与玩的游戏巧妙结合起来,既顺应了孩子玩的天性,又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技能。许多父母把玩与学对立起来,看作两个不可调和的事项,要孩子玩就必然影响学;要孩子学就必然影响玩,不能两全。在这种观念指导下,父母以关心孩子前途命运为理由强制孩子学习、陪孩学习、请家教辅导孩子学习、不许看电视、不许玩、交友等等,这些作法都以忽视和泯灭孩子玩的天性为代价,最终导致孩子厌学、逃学、反叛等可悲结局。这些无视孩子心理发展现状和规律,一厢情愿拔苗助长的做法极大地损害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所以父母应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寓学于乐,才能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3)对孩子的行为予以选择性指导 。孩子活动易受外在情境、内在好奇心等因素影响,但是是非辨别能力较差,难分好坏。父母对孩子的行为不能一味迁就,凡事都好,也不能把孩子看作一无是处,没有出息。行为、心理异常的孩子与父母的这两种极端态度有很大关系。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的行为无论好坏都是习得的(本能行为除外)。儿童的好行为或坏行为在得到父母肯定、赞扬后都会巩固强化,在以后的活动中会再次出现。因此,父母应遵循心理学家总结出的学习规律,对孩子好的行为及时予以肯定、赞扬,这样孩子好行为得到强化而巩固下来;对孩子不对的行为应及时予以纠正,并指出正确行为,帮助孩子改正,使不好的行为在萌芽中就被消除。形成好的行为习惯与形成坏的行为习惯是同样不易的,要改正不好的行为习惯建立好的行为习惯就更困难了。因此父母不要无原则地看待孩子的行为,要帮助孩子提高对事情是非的鉴别能力,自觉扬善抑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4)鼓励孩子交友。现在的独生子女和封闭的家居环境,使交友问题更加重要。年龄相近的同伴在一起游戏,能使孩子在许多方面增长见识,孩子的兴趣、注意力、语言、思维、情感、意志、动作、人际沟通、自信心、自尊心等诸多方面获得发展。孩子的模仿能力使他(或她)更容易接受同伴的影响。独学无友、孤陋寡闻影响了孩子身心的全面健康发

2、学校教育中需要采取的措施

作为学校方面,应端正办学思想,真正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多方面、多层次人才为目标,提高对家庭教育指导的科学化水平。具体说来,应从下列方面入手。

(1)更新、拓宽对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即变过去单一的学习、应试指导为素质的指导,包括各种素质的专门知识,诸如思想政治素质、体质体能素质、个性心理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劳动技术素质、审美塑美素质和特殊才能素质等方面的知识,以及素质教育的观念、方法、途径等。

(2)加强与家庭教育的双向协调。这种协调不仅包括学校 要从家庭中获取有关学生和家庭教育的价值观、内容、方法等方面的信息,而且也包括在此基础上,学校按教育目的和具体培养目标,对家庭教育进行有效的指导。

(3)重视和加强对家庭教育的个体指导。在素质教育心理辅导中,要特别重视和加强对家庭教育的个体指导,才能增强指导的有效性。这不仅是因为学生心理素质差异大,而且还因为家庭教育差异大。

(4)改善对家庭教育指导的工作方法。学校在与家庭教育的联系和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中,必须坚持两条原则。一是尊重家长原则。就是要平等地对待家长,不论是优秀学生的家长,还是后进学生的家长,都一样看待,一样尊重。即使学生有缺点错误、家长有责任,但毕竟不是家长自身的问题。只有尊重家长,以平等合作的态度对待家长,同家长共同商量,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教育好学生。二是指导家长原则。应该承认,目前家长的整体文化水平是高了,整体家庭教育能力增强了,但也必须看到,作为个体的家长之间,还存在着参差不齐

的现象。有些家长的文化水平还比较低,有些家长没有受过教育的专门训练,缺乏教育的专业知识和理论修养,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教育孩子能力差。许多家长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和一般经验来教育孩子,缺乏教育科学的理论指导,不了解孩子不同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难以做到科学育人。 他们有时摸索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但仍是零碎和片面的、偏于感性的,没有上升为科学的理论,教育效果不佳,不利于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长。为此,学校在和家庭教育的联系过程中,必须坚持指导家长原则,帮助家长提高 自身的修养和素质,转变陈旧教育观念,掌握教育的规律。要利用适当的形式如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向家长介绍家庭教育的内容、原则和方法,介绍家庭教育的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或同家长一起总结教育孩子的经验教训,提高家庭教育的科学性。同时,在指导的过程中,注意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统一的学校要求同个体家庭教育的可能性可行性结合起来,把群体指导和个别指导结合起来,从而使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和家庭教育的补充作用真正地发挥出来,有效地发挥出来,充分地发挥出来。

综上所述,是我们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状况,存在问题及发展思路与教育辅导策略的分析与思考。我们相信,有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教育内部的全面改革,城镇及至农村中小学会逐步建立健全教育、科研、服务一体的教学体制,抓好布局调整,做好管理文章,叫响质量口号;我们也相信,心理健康教育将会逐步将心理教育同学校其他教育同等起来,那么,心理健康教育将会迎来健康发展的又一个春天,这朵教坛中的新蕾,会在小学这片广阔的天地间遍地开花,结出丰硕的果实。

参考文献:

[1] 王海燕.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9):1.

[2] 袁桂林.现代教育思想专题[M].东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6):1.

[3] 刘华山.学校心理辅导[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2):1.

[4] 刘晓明 张宝来.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M].东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8):1.

[5]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11):1.

[6] 刘 毅.变态心理学[M].广东.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7):1.

[7] 宋专茂.心理健康测量[M].广东.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2.

[8] 赵 虎.《亲子关系及父母性格对子女个性形成影响的探讨》.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2):62-64.

[9] 王 欣.《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焦虑水平的相关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5):344-345.

[10] 张智著.《浅析身心障碍与家庭教育方式》.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7(6):67-71.

[11] 吴增强.沈之菲.《学校心理辅导研究》.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386-400.

[12] 吴增强.《现代学校心理辅导》.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409-423.

[13] 王耘筹.《小学生心理学》.

[14] 《上海市心理健康教育规划》.

[15] 《普通心理学》华师大出版社.

[16]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人民教育出版社.

[17] 许高厚《教育学教程》.河南大学出版社,1991.

4.中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小结 篇四

一、教学

中职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极不平衡:身体的飞速发展,使得生理上已接近成熟,他们自己认为应该摆脱父母的束缚,应该按照成人的方式去生活;可是另一方面,他们的心理发展却处于滞后的阶段,使得他们虽然叛逆却无法摆脱对父母的依靠而完全独立。所以在平时的心理健康课教学当中,认真备课是前提,既不能把他们当做大学生去教学,也不能把他们当做小学生,而应该站在他们的立场去备好课。其次,由于职中生的学习有别于普高,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会将他们的专业渗透到心理健康教育中,从渗透教学中引起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的学习兴趣和主动积极性。

中职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主要从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认识、自我认知、情绪调节、人际交往、学习就业心理调适几个模块展开。上课形式侧重学生在活动中对知识的感悟和体验。包括游戏、心理剧、心理体验等方式,让学生在“动”的过程中深入体会所学心理健康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相比于传统的知识灌输,对于中职学生来说,他们的个性偏向于好动,所以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和理解,通过活动、互动的方式,让他们更多的参与和体验,效果会更好。此外,通过活动、互动的环节往往也会发现某些学生在某些方面的特长,对于他们的特长给予真诚、积极的肯定往往也使学生体验到更多自信。而在传统的教学过程,即教师讲学生听的过程中可能要花更多的时间才能更多的了解学生的个性。但与此同时,课堂上有时学生在互动环节中过于积极往往又使得在对教学秩序的维持上有一定的难度。不管怎样,总体来说,学生还是很配合教学互动环节的。此外,把心理健康教育也渗透到了学校的日常工作中,利用充分利用班团活动,板报,宣传栏,学校广播站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等,有计划、多渠道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开展心理健康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的知识。本学年重点开展各班新任心灵委员的培训,使其架起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桥梁,提高了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讲座内容包括人际关系、情绪调节等。

二、心理咨询

除了教学之外,学校心理咨询也是我工作的一部分。由于学校心理咨询室还处于初步建设阶段,所以硬件设施可能不够完善,但是学生心理咨询工作一直在进行着。包括学生心理咨询档案的建立以及特殊案例的探讨、分析,帮助学生学会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学会自我情绪调节。当然也包括团体心理咨询。本学年我们开展了为期2个月15人左右的感恩系列团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除了辅导内容本身以外还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生在此次团体心理辅导中学习和训练了如何培养感激,如何不把好事习以为常以及从自身去实践感恩之心,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使他们对与于父母、老师、同学的人际关系得以更深入的认识。

三、科研

在本学年的教学时间外,有幸加入本学科的市级课题申报研究工作。本学年完成了课题的开题报告、实施方案,并顺利完成开题工作,为接下来的具体实施阶段做好了前期准备。希望在接下来的一学年能够做好教学和教研两方面的工作。教学方面,多向前辈们学习取经,教研方面多多用心。

5.健康教育培训小结 篇五

2011年我所根据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相关要求,加强乡村医生健康教育的培训工作,提高防病治病等预防保健的知识,现将健康教育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制定培训计划,强化领导:

为了落实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健康教育培训任务,年初就制定了2011健康教育培训计划,根据计划成立了以付所长为组长,计划免疫、卫生执法和血地防等为成员的业务培训小组,并确定了。等3名同志为健康教育培训员,定期对全乡乡村医生进行业务培训。

二、强化重大疾病防治培训:

截止2011年10月,在每月下旬开展乡村医生例会,作为主要培训时间,共组织开展了10次例会,会议上有健康教育兼职培训员及和天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组织对常见病与多发病的防治培训,根据传染病的发病季节以及季节性多发病的特点,重点春季流感与禽流感防治、在春节我国罕见的低温暴雪天气,及时组织培训了低温防病的知识,并开展了群众的宣传,保证了无冻伤的发生。3月份培训了肺结核的早期发现、转诊以及短程督导化疗的方法,提高村医对肺结核的诊治水平。4月我省实施了扩大计划免疫,及时组织学习新的9苗防11病,并要求培训后立即开展免费接种的宣传。5到8月份重点是夏季肠道传染病的继续学习,今年重点培训的是疾病发生的监测等。9月份是新入学儿童查验预防接种证方面的知识培训,10月份是冬季传染病的防治知识学习。同时还组织开展了4次专门的培训会

议,分别针对艾滋病的防治知识、新发的手足口病的诊断与预防、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以及演练的掌握和问题奶粉事件的早期筛查等进行了专题培训,突出实用的发病背景,防治方法及主动免疫进程的培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处置能力。截止10月底共计培训会议10多次,培训380多人次,人均25学时,人均受教育5次以上。

三、强化群众健康知识的培训:

与天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道组织卫生工作小分队,下村开展健康体检和健康咨询等培训工作,重点深入到镇敬老院、学校及偏远的村,以接受健康咨询的形式开展对群众的健康教育培训,发放各类健康教育培训资料近3000份,接受群众健康咨询2000多人次,同时在9月份开展了群众健康知识知晓率和与健康行为形成率调查,二率分别达到85%与92%,达到我省其它地区水平。说明我镇的群众接受健康教育取得了收获。

四、不足与打算

健康教育培训工作虽取得一定成绩,但培训人数及培训广度还不够,今后我所将加大对所有人员的健康教育培训,还选派人员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类健康教育及新技术的培训,学成后以多种方式培训,提高所有人员的健康知识。

绵山镇中心卫生院

二O一一年

6.《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小结 篇六

2011年我院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按照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纲领的要求,我院成立了心理辅导工作站、朋辈辅导小组,每班班级内设有心理委员一名,每个宿舍设有心理信息员一名。充分利用现代手段,针对不同学生群体,以电话、网络、报刊、座谈会、培训班、主题活动等,开展有针对性的个体及团体心理辅导。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高尚道德情操的养成,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

外语学院是一个专业特色鲜明的学院,以外语为主的学生群体付有鲜明的性格特色。我院一直致力于探求切实有效、针对性强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为进一步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普及化、意识全员化、教育立体化、队伍专业化建设,我院积极配合学校各项工作安排,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开展了多项心理教育活动,并取得丰硕成果,在同学中产生了积极影响。

一、领导重视,全体动员

我院领导高度重视,将学生心理教育列为一项重点工作,学院学生工作领导小组还就学期内如何开展好心理教育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在全院大会上要求全体教师关注并参与学生心理教育。关心广大同学的成长,结合学院“四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在课堂教学、训练竞赛、班主任工作中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培养、引导健康人格、健康心理结合起来,在几次活动中,院长、书记亲自参加每次会议,班主任非常关注此次主题教育开展的情况,对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给予指导、帮助。同时,结合学生就业、勤工助学、学费收缴,要求我们关注特困学生、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弱的同学的就业情况,及时给予他们帮助以解决困难,对于我们开展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奠定了基础和保障。

二、心理健康工作扎实有效

1、做好学生的心理普测工作。按照学校要求,认真组织全院学生参加心理普测,通过普测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下半年新生入学后仍及时跟进,使新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普测。并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分析结果为我院有针

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科学的一句。

2、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档案。对心理普测过的学生,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特别对贫困生、有心理障碍、心理冲突、心理困惑以及其他心理疾病的同学及时发现,做好心理咨询和沟通,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同时,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将心理咨询、谈话记录、家长来访等记录在案。

3、做好新生入学后心理健康的教育辅导工作。在新生军训和入学教育中,针对大学前后学习中的巨大落差、生活需要完全自理、人际交往上的障碍、与异性交往的困惑等常见心理问题,通过开展主题班会个别谈心等活动,客服学生心理障碍,进行有效的教育辅导。

4、做好毕业生就业前的心理健康辅导工作。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先就业后择业,低位进入。要有吃苦的思想准备,以诚待人,主动工作,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在实践中磨练自己,克服过高的欲望,以免错过机会。同时,择业要有安全心理准备,不要被陷阱蒙蔽,以防上当受骗。

5、建立心理健康制度。各班心理委员每周召开一次专门会议,了解掌握各班学生心理状况,及时向辅导员汇报并解决有关问题。

三、活动开展丰富多彩,教育效果行之有效

1、举办专题心理讲座

本学年,结合我院学生实际,切实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和培训工作,邀请了上海政法学院副教授张勤勤老师为我院女生做了《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自我完善》的报告,通过讲解心理健康知识,增进了班主任和辅导员对心理学知识的了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张教授就学生提出的常见的心理现象进行分析,提出指导性意见,帮助学生克服在学校遇到的困难。通过讲座和交流活动,有效的宣传了心理健康知识,学生反映良好。

2、“5.25”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

具体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认识自我,阳光人生”主题班会“许生命一个梦想”“新生团体辅导”“经典电影展播周”“善待他人、善待自己”主题班会、“我手写我心”院级征文比赛、“珍爱生命、增强自信”主题座谈会“创建和谐寝室活动”“学生心理普查”“心理教育专题系列讲座”等。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活

动月,促使我院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了一个大幅度的提高,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3、心理委员、心理信息员选拔工作

为了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持续、稳定地开展下去,在各班利用班会开展心理委员的选拔工作,在今后以一个固定的、公开的学生干部的形式开展关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本次活动旨在各班级选拔一个群众关院融洽、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的、责任心强同时对心理健康知识感兴趣的同学,在今后通过收集、学习心理健康的知识,主动向全班同学传播,这也是为了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持续开展下去的有效方式。

四、今后工作思路

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显著,学院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氛围,但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个长久的工作、持续的工作,因此,在此基础上我院针对实际情况决定在今后从以下方面继续深入心理健康教育。

1、继续深入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让所有的同学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在目前来看还是短时间内很难做到的,但是我们通过此次心理健康主题教育掌握了工作的方式、丰富了工作内容,因此,我们将继续创造性地将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工作深入下去。

2、更好得发挥心理工作站的积极作用。根据我们对心理工作网络的定位,将会通过参加讲座、集中培训和自我学习等多种方式,加强心理委员素质的提高,并完成在各班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信息的长传下达,并通过沟通、交流等方式帮助班级学生排忧解难、疏通矛盾,在班级内营造一个更团结、更健康的集体氛围。

7.《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小结 篇七

一、在导入新课时实施心理激励教育

在新课导入阶段, 运用心理激励可以对学生的学习状态产生积极影响,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使他们为学习新课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以最佳的状态进入学习。具体说来,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 灵活地设计教学导入语, 尽量使导入语更有情趣, 更具吸引力,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调动学习情绪, 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思考当中。为此, 要把握学生的心理导向, 明确学生的心理特点, 让学生知道学习的目标与意义, 培养学生的目标意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更尽心竭力、主动积极地进行学习。例如, 可以运用小故事导入、趣味问题导入、联系生活实际导入、设置悬念导入、直观导入等。

二、在学习新知时实施心理激励教育

随着课堂教学的深入推进, 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和情绪都在发生不断的变化。因此, 要根据学生心理的变化情况, 灵活地采取心理激励教育策略, 使学生集中注意力,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果。这一阶段的心理激励教育具有多样性、突发性和随机性等特点, 因此,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状态和特点进行心理激励, 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与学习的具体特点, 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实施心理激励教育。例如, 学生在导入阶段满足了好奇心之后, 在接下来的新知识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兴趣会降低, 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和心猿意马的状态, 有的学生感到知识的深化很困难, 也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因此, 要运用心理激励的方法, 激活学生的思维, 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使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 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 并随着学习内容的不断深化而巩固。

根据美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鲁纳的观点, 重视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更好地发挥认知结构的作用, 从而积极有效地对学习过程进行控制, 提高学习效果。由此可见,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源自于知识内容本身, 是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使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动口, 感受知识学习的乐趣与知识的价值, 获得内在的满足和愉悦。要积极给学生创设表现的机会, 使学生获得优越感, 增强自我效能感。例如, 在学生掌握了一个知识点之后, 可以让学生总结解题的技巧, 提高做题的能力, 要及时给学生“泼冷水”, 激发学生不断地探求新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掌握多种解题方法和解答策略, 突破常规的解题方法, 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造性思维, 提高学生的作答能力。此外, 在学生回答错误或学习遇到障碍时, 教师要在适当的时机对学生进行心理激励, 提高学生解题的自信心, 实现自主学习, 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要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点拨和指导, 及时指出学生出现的错误, 指点迷津, 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实践证明, 学生可以通过心理激励教育和自我激励, 弥补自身存在的不足, 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在此过程中,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点拨, 根据归因理论, 正确地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因分析, 引导学生在面对学习困难时及时总结反思, 明确学生自身的归因偏见, 要根据学生自身的因素, 及时了解自身能力的不足之处, 在平时的学习中着重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激励教育。

三、在测试评价后实施心理激励教育

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 测试评价结果可以对人的活动产生调节作用, 学生对学习的态度也受测试评价结果的影响。测试评价结果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 学生对学习的好恶、学习的主动性都受测试评价结果的影响。因此, 在测评结果出来之后, 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激励教育, 激发学生的后续学习。在测试评价结果达到学生要求时, 要给予学生肯定性的评价, 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促进学生产生后续学习的动力; 在学生对测试评价结果不满意时, 也要对学生进行心理激励教育, 及时补救学生学习方法等方面的不足之处, 对学生进行点拨和指导, 也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经验, 互相借鉴, 互相帮助, 共同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包括思想活跃、精力充沛、潮气蓬勃、热情高涨、自尊心强等特点。对于自尊心过强的学生, 要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发现其学习中存在的优点, 用表扬激励的办法对学生实施心理激励教育, 促进他们学习成绩的提高。

在对学生进行测试评价之后, 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个人的学习目标, 积极引导学生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 不断激励他们奋发向上, 不要将自己的目标定的过高或过低, 而是制定通过不断努力就可以实现的目标, 使学生坚信一份耕耘, 一份收获, 只要自己付出足够多的努力, 就一定会在下次测试评价时得到丰硕的成果。

四、结语

现阶段, 学生的学习量非常大, 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障碍。实施心理激励教育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因此, 教师要重视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对学生实施心理激励教育, 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 提高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蔣焕明.运用心理激励提高教学成效[J].职业教育研究, 2012, (09) .

[2]姜淑娟.把握心理激励契机[J].当代教育科学, 2010, (16) .

8.《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小结 篇八

心理激励教育实施策略学习成绩心理激励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创造性,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习效果。为此,要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并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在导入新课时、学习新知识时、测试评价时运用心理激励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一、在导入新课时实施心理激励教育

在新课导入阶段,运用心理激励可以對学生的学习状态产生积极影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为学习新课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以最佳的状态进入学习。具体说来,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地设计教学导入语,尽量使导入语更有情趣,更具吸引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习情绪,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思考当中。为此,要把握学生的心理导向,明确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知道学习的目标与意义,培养学生的目标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尽心竭力、主动积极地进行学习。例如,可以运用小故事导入、趣味问题导入、联系生活实际导入、设置悬念导入、直观导入等。

二、在学习新知时实施心理激励教育

随着课堂教学的深入推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和情绪都在发生不断的变化。因此,要根据学生心理的变化情况,灵活地采取心理激励教育策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这一阶段的心理激励教育具有多样性、突发性和随机性等特点,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状态和特点进行心理激励,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与学习的具体特点,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实施心理激励教育。例如,学生在导入阶段满足了好奇心之后,在接下来的新知识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兴趣会降低,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和心猿意马的状态,有的学生感到知识的深化很困难,也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因此,要运用心理激励的方法,激活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使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并随着学习内容的不断深化而巩固。

根据美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鲁纳的观点,重视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更好地发挥认知结构的作用,从而积极有效地对学习过程进行控制,提高学习效果。由此可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源自于知识内容本身,是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动口,感受知识学习的乐趣与知识的价值,获得内在的满足和愉悦。要积极给学生创设表现的机会,使学生获得优越感,增强自我效能感。例如,在学生掌握了一个知识点之后,可以让学生总结解题的技巧,提高做题的能力,要及时给学生“泼冷水”,激发学生不断地探求新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掌握多种解题方法和解答策略,突破常规的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作答能力。此外,在学生回答错误或学习遇到障碍时,教师要在适当的时机对学生进行心理激励,提高学生解题的自信心,实现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要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点拨和指导,及时指出学生出现的错误,指点迷津,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实践证明,学生可以通过心理激励教育和自我激励,弥补自身存在的不足,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点拨,根据归因理论,正确地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因分析,引导学生在面对学习困难时及时总结反思,明确学生自身的归因偏见,要根据学生自身的因素,及时了解自身能力的不足之处,在平时的学习中着重培养这方面的能力,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激励教育。

三、在测试评价后实施心理激励教育

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测试评价结果可以对人的活动产生调节作用,学生对学习的态度也受测试评价结果的影响。测试评价结果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对学习的好恶、学习的主动性都受测试评价结果的影响。因此,在测评结果出来之后,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激励教育,激发学生的后续学习。在测试评价结果达到学生要求时,要给予学生肯定性的评价,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促进学生产生后续学习的动力;在学生对测试评价结果不满意时,也要对学生进行心理激励教育,及时补救学生学习方法等方面的不足之处,对学生进行点拨和指导,也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经验,互相借鉴,互相帮助,共同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包括思想活跃、精力充沛、潮气蓬勃、热情高涨、自尊心强等特点。对于自尊心过强的学生,要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发现其学习中存在的优点,用表扬激励的办法对学生实施心理激励教育,促进他们学习成绩的提高。

在对学生进行测试评价之后,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个人的学习目标,积极引导学生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不断激励他们奋发向上,不要将自己的目标定的过高或过低,而是制定通过不断努力就可以实现的目标,使学生坚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只要自己付出足够多的努力,就一定会在下次测试评价时得到丰硕的成果。

四、结语

现阶段,学生的学习量非常大,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障碍。实施心理激励教育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因此,教师要重视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对学生实施心理激励教育,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蔣焕明.运用心理激励提高教学成效[J].职业教育研究,2012,(09).

[2]姜淑娟.把握心理激励契机[J].当代教育科学,2010,(16).

9.乙肝健康教育讲座小结 篇九

2012年2月6日城关镇卫生院组织医师对辖区内群众举办乙肝健康知识讲座,具体内容总结如下: 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

HBV主要经血和血制品、母婴传播、及性接触传播。围生(产)期传播是母婴传播的主要方式,多为在分娩时接触HBV阳性母亲的血液。经皮肤粘膜传播主要发生于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注射器、侵入性诊疗操作和手术,以及静脉内滥用毒品等,与HBV阳性者性接触,特别是有多个性伴侣者,其感染HBV的危险性明显增高。由于对献血员实施严格的HBsAg筛查,经输血或血液制品引起的HBV感染已较少发生。

日常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同一办公室工作(包括共用计算机等办公用品)、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不会传染HBV.经吸血昆虫(蚊、臭虫等)传播未被证实。而且大量事实表明夫妻中一方携带、另一方多年后也并没有感染HBV.接吻已经已经表明不会传染,所以HBV并不可怕。哪些人需要接种乙肝疫苗?

接种乙肝疫苗的重点群体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新生儿,一部分是成年人。现在新生的小孩都实行计划免疫,新生儿一出生就接种乙肝疫苗,基本可以确保将来不得乙肝。成人打疫苗前需先进行化验,化验结果显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表面抗体和核心抗体均阴性,转氨酶正常才可以接种乙肝疫苗。但一般来说为保险起见,凡没有感染过乙肝病毒、自身乙肝抗体不足者都应该注射乙肝疫苗。而像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家庭接触者、从事食品服务行业者及保育工作人员等群体特别需要进行免疫。乙肝患者及乙肝病毒携带者因已经感染了乙肝病毒则没有必要打乙肝疫苗。

接种乙肝疫苗的正确方法是什么?

乙型肝炎疫苗全程接种共3针,按照0、1、6个月程序,即接种第1针疫苗后,间隔1及6个月注射第2及第3针疫苗。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0μg乙型肝炎疫苗,可显著提高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间隔1和6个月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对乙肝表面抗原阴性母亲的新生儿可用5μg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对新生儿时期未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儿童应进行补种;对成人建议接种20μg乙型肝炎疫苗。接种乙肝疫苗后应注意什么?

不能因为已接种乙肝疫苗就对肝炎掉以轻心,注射疫苗后产生的乙肝表面抗体滴度在10mIU/ml以上的人,才能起有效的预防作用。注射乙肝疫苗后所产生的抗体只能预防乙肝病毒感染,对诸如甲、丙、丁、戊肝等病毒性肝炎是没有预防作用的。同时,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后并不是都能完全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生活中仍应注意避免与乙肝病人(不是携带者)的排泄物、血及分泌物接触。注射疫苗后产生的保护性抗体也不是永久性的,应在医生指导下再加强注射。每个接种者接种乙肝疫苗后抗体水平有高有低,持续时间有长有短

10.2007健康教育效果评价小结 篇十

(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问卷调查)小结

为客观真实地反映我办职工的健康知识知晓和健康行为形成情况,本着求真求实的原则,随机抽查部分职工进行摸底,于12月25日上午在我办五楼会议室进行测试,以此为我办今后的健康知识宣传普及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经过全办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此次测试成绩较理想,较好地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健康教育效果评价情况简单总结如下:

办党组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测评工作,并成立以张XX同志为组长的考评小组。为确保测评质量和真实性,测试前,张贴通知,明确考试要求,严肃考纪,欣喜的是我们无一违纪同志,考场保持安静。考后我们将试卷密封,由工作严谨,态度认真,责任心强的五位同志担任阅卷工作,测评出的成绩录入后再进行校对复核,最后由财务室的两名同志做统计计算工作。

本次共抽查职工70人,其中男职工50人,女职工20人。测试对象为健康知识和行为,共30题,其中健康知识为20题,选择和判断各10题,健康行为10小题,均为选择题。健康知识部分总共1400题,答对题目为1303题,知识知晓率为93.1%;健康

行为总计700题,答对题目为626题,行为形成率为89.49%。我办的健康教育目标为知识知晓率为90%以上,行为形成率为85%以上,从测试结果来看已基本达标。分别从男女职工各自情况来看,女职工要好于男职工,主要为男职工有相当一部分存在吸烟的习惯,还不曾克服,禁烟戒烟意识还不够强,需要我们加强控烟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做好戒烟禁烟劝阻工作。

健康教育效果评价的结果虽然很理想,但这只是检验健康教育工作的一项指标,它不能代表全部,我们不能只看重结果,最重要的还是过程。从这次测评中反映出的问题很多,这需要我们今后我们要再接再厉,不断总结经验,把存在的问题解决好,把健康教育工作做好做实,努力开创人防健康教育工作新局面!

11.《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小结 篇十一

一、学习重点的转移和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错别字陡增的主要原因

(一)学生:低段到中段的鸿沟——从识字到句篇练习的转移

在一、二年级的学习中,学生以学习生字词为主。学生学习语文的全部精力基本上都用在认读汉字、学写汉字、组词和造句上。在课堂上,学生用一大半的时间学习分清汉字结构和如何书写漂亮,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也识记得特别牢固。加上一、二年级汉字笔画较少、识字量不大、形近字和同音字出现得少等现象,整个低段中学生对汉字的掌握力度是不错的。但到了三年级,学习的重点发生了转变,学生不仅要应付比以往更多的生字词(这其中还包括越来越多的同音字、形近字等),而且还要更多地学习阅读方法和作文方法,这让他们一下子无所适从。

(二)教师:教学重点的改变——从识字教学到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转移

作文教学的出现也大大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从内容编排来看,苏教版三年级教材比二年级每学期都增加了一个单元,这不得不让老师在课堂上缩减识字教学的时间。加上二年级中的写话教学完全是一个鸡肋,由于分段教学和部分二年级老师对写话训练未重视等原因,刚进三年级的学生语言运用上可能只停留在造句上,同时也不得不挪出更多的时间来教学作文,无意中又减少了识字教学的时间。

由此可以看出,三年级语文学习内容的增加和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教学重点的转移是三年级学生出现错别字的一个重要成因,识字教学的手在三年级语文教学中仍不可放开。

二、学生的心理、习惯和汉字辨析的矛盾——错别字陡增的重要原因

(一)学生心理与汉字辨析的矛盾

学生心理特点:三年级学生正处在成长期,他们的认知和思维还处在发展阶段,影响识字写字的心理因素主要有:1.感知不精确,辨析不准确。如在教学 “满”“茫”两字时,必须要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结构,如若直接放手,学生易把结构写错;又如“舞”字不经强调,学生易把四竖写成三竖;“葱”“烧”“底”三字容易少写一笔等。2.感性认识仍占主导地位。学生的思维是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的,三年级的孩子理性认识非常薄弱,归纳理解能力弱。他们在识字过程中对汉字的记忆是孤立的,并不能像成人一样在脑海中自动归类,因此,随着识字量的增多,他们就很难把所学过的孤立的符号一个个记清楚。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五六年级,学生的理性思维逐渐成熟,学生能利用多种归纳方式学习汉字,作业中的错别字反倒减少了不少。这正是三年级成为错别字高发群体的一个重要原因。3.思维定势。这一方面表现为学习过的字影响生字的学习。如 “一般”受“船”的影响写成“一船 ”;“飘”字学生易把左边部分写成“要”;“爬”字“爪”字会写成“瓜”字;写“晚”字受“兔”字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同音字、形近字之间的互相影响。如,整个三年级学生都很难搞清楚“在/再”“做/作”两组字;写“忧愁”时用单人旁的“优”,原因是对老师的优良等第很熟悉;“外/处”也常用错;把“眠”字写成“眼”字;写“怪”字时受“径”字影响等。

因此,书写汉字时不仅要求学习者具备准确而完整的知觉,牢固的记忆,还要求具备精密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这无疑是一种高要求。

(二)学生不良习惯对汉字学习的影响

另外,三年级学习内容增加,作业量增多,学生忙于完成作业,一些尚未稳固的学习习惯就会被动摇,在作业中会出现以下现象:1.急于求成。2.粗心大意。3.缺乏责任感。这些现象在学困生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些,是他们的作业中错别字连绵不断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字量增加,同音字、形近字增多与学生缺乏归类意识和能力的矛盾——错别字陡增的催化剂

从一年级到三年级,學生已积累了1500个字,要求会写的也约有1000个字,一方面,在这些汉字中形近字和同音字的比例逐渐增大。如飘-漂、壮-状、厉-历、涛-滔、再-在、豪-毫都是学生最容易出错的同音字;形近字,如贷-货、招-召、钓-钩、辫-辩等也是作业中的错别字常客。另一方面,三年级学生处在过渡阶段,他们的学习自控力和主动性不够,不会主动去归类自己的错别字,建立错题本等。即便有些学生有心,但是他们缺乏解决难题的毅力和科学方法,也无从下手。三年级学生错别字呈现高峰和他们缺乏归类意识和能力相关。

四、“多认少写”的教材编排模式——错别字陡增的催化剂

从语文书的编排上来说,每册语文书都分一类字和二类字,其中一类字要求会读会写,二类字只要求会读。这种“多认少写”的教材编排模式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强化了对一类字的记忆,能让学生尽快进入阅读模式。但通过低中段生字表的比较会发现:学生进入中年级所学的大部分生字,与低年级所掌握的大量生字不是形近,就是同音,这虽是编者的好意——希望学生在识字与写字上能呈现螺旋上升。但在学生心里,他们自觉“认识”这些汉字,因此便不再像低段学习生字那样在脑海中进行字形拆分、重组的练习,甚至在老师讲解过程中也忽略听讲,使得这部分汉字只停留在记忆的泛化阶段,尚未建立字义、字音到字形的心理联系,临到书写时不是缺点少横,便是同音字形近字用错。

由此可知,三年级错别字陡增是有根可循的,只要我们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了解孩子的学习心理,多发挥一些教育智慧,多和同伴探讨学习,肯定能帮助孩子减少错别字,重新建立孩子学习汉字的积极性,减少家长的担忧,也提高老师批改作业的效率。

12.关于成人教育学员学习心理的分析 篇十二

一、一般学习过程的心理分析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加涅依据对学习过程的研究, 提出了学习过程的八个阶段和相应学习过程的假设。加涅认为对学习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应加以区别, 发生在学习者头脑里的内部活动是学习过程, 它在外界影响下发生, 是内部活动的根源和内容。他认为当一些外在条件可以按发动、激发、维持、促进学习的内部过程的种种方式加以计划和执行时, 就是教学。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发动、激发和提高学习者学习的一整套条件, 这样就构成了他的学习行为的八个阶段和相应的心理过程。

第一, 动机产生阶段, 与之相应的心理过程是期望。学习应先有动机, 它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内在力量, 利用诱因可和学习者的期望建立联系。期望是目标, 是达到目的时所得到的报酬结果或奖励。期望本身不能完成任务, 而是完成任务的动力, 它能给学习者指明方向和道路。例如, 评职称、晋升、提高自身修养等期望, 会促使成年人产生继续学习的动机。第二, 了解阶段, 与之相应的心理过程是注意、选择性知觉。在动机的推动下, 先接受和学习目标有关的整个刺激物及其基本因素, 并储存在记忆中。第三, .获得阶段, 与之相应的心理过程是编码、存入, 是学习的重要阶段。它对所学习的知识达到短时记忆, 并转入长时记忆。第四, 保持阶段与之相应的心理过程是记忆储存。在获得知识达到长时记忆后, 还对材料继续加工, 使之能永久保存。第五, 回忆阶段, 与之相应的心理过程是检索。回忆就是在外部刺激的作用下按一定的要求与需要准确而又快速地重现, 它也是个信息处理、加工的过程。第六, 概括阶段, 与之相应的心理过程是迁移。把学习的材料进行总结整理归纳, 形成体系或结构, 并能把它应用到各种新的情境中, 达到灵活应用。第七, 作业阶段, 与之相应的心理过程是反应。是学习者将学习付诸行动, 表现为新作业或新操作的完成。由反应来衡量学习者的成效, 又是获得解决问题能力的初步表现。第八, 反馈阶段, 与之相应的心理过程是强化。学习者完成了新作业并意识到自己已达到了预期目标, 从而使学习动机得到强化。当成人学习者通过学习, 达到了原来的目标, 期望得到了满足, 他将进行更高层次的学习。

二、成人学习心理的特点

(一) 学习动机多种多样。

一般说来, 动机的产生和发生作用是内驱力和诱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驱力是在需要的基础产生的内在推动力, 诱因是满足需要的外在刺激物。因此, 人的行为动机是由内因和外因、内在主观需要和外在客观事物所共同制约和决定的, 不同的主观需要和外在的客观事物产生了不同的动机。

(二) 社会角色的多重性。

角色是指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所扮演的社会身份, 人们在不同的社会场合下, 具有不同的社会角色。全日制的儿童青少年的心理角色比较简单, 在家里的子女角色和学校里的学生角色, 主要任务是学习, 几乎没有其他的社会负担。成人学习者中有相当一部分已婚且有子女, 甚至有了第三代, 且大多数是在岗人员, 他们同时扮演着学生、父母、丈夫 (妻子) 、子女、单位领导、部门主管、技术人员及劳动者等不同的社会角色, 从事成人教育的教师或管理人员的年龄往往比成人学习者要年青的多, 有的甚至是他们以前的学生或者下属, 现在却要接受他们的教育和管理, 称他们为老师。这样就会因心理角色不能及时转变而产生心理不适, 影响学习的效果。同时成人学习者社会角色的多重也性决定了他们在学习期间的具体困难与问题, 大部分成人学习者是上有老人下有孩子, 家里有家务单位有工作, 还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 即使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也因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却不能沉下心来好好学习, 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矛盾比较突出, 心理压力较大。据统计, 业余学习形式的出勤率连50%也很难达到, 大多数学员处于为了考试合格而学习的应付状态。

(三) 有丰富的个人经验和较强的自我整合力。

心理学意义上的成年人是指那些获得了自我意识、掌握自己的生活、自己做出决定并能承担后果的人。成年人的心理较之青少年成熟, 人格、世界观基本形成, 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自我指导性。成人在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方面具有较强的自主性, 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比较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诸如脱产进修、函授学习、夜大、自考、广播电视大学、各种形式的讲习班、交流会等形式。成人教育应该强调实践学习的应用。教师要正视成人学习者不同的自我整合能力, 因势利导, 点悟点化他们已有经验并通过合理的教学, 去更好地帮助他们提高这种能力。

(四) 学习内容与职业直接相关。

成人明确而具体的学习动机, 决定了他们学习内容的职业化。成人学习的目的是直接为今天的工作和生活服务的, 他们学习的内容必然会与生计和职业联系起来, 学习者深知自己的生活目标以及通过终身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与这些目标的相关性。往往是干什么学什么, 缺什么补什么, 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其职业能力。成人学习中还能加强学习与工作生产生活之间的联系, 把所学知识自觉地运用到实际中去, 进行创造性的劳动, 并且在实际中检验所学知识的正确性与可行性, 随着职业的变化、社会的变化, 学习内容往往也跟着发生变化。例如从事煤矿开采的工人和技术人员就想学习关于采矿的新技术, 电厂的就想学习热能动力方面的知识, 部门主管想学习管理方面的知识, 并随着时间的发展不继更新。

(五) 学习能力千差万别。

能力是指人成功完成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影响能力的因素有生物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人实践等方面。由于成人学习者的年龄、工作环境及个人经历不同, 他们学习的能力也千差万别。有的人因为工作的需要, 要学习与原来基础不同的课型知识, 由自然科学转为社会科学, 原来的基础则比较弱, 由社会学科转为学习自然科学则更加困难。一方面, 由于年龄的增加, 记忆的能力明显下降, 学习吃力。另一方面同, 由于知识更新的加快, 对于成人学习者来说, 原来学习的许多基础知识都已经落后淘汰了, 有些年龄偏大的学员对于英语、计算机知识几乎是一片空白, 还要从零开始学习。另外, 由于现在的基础教育从小学到大学基本上是采取填鸭式的灌输教学, 学生都是在老师和父母的高压之下学习的, 自学能力比较差, 而成人教育是以自学为主, 教师的任务是导学、答疑, 许多年轻学员不能适应这种教学模式。虽然成人教育大都提供了书面教材、音像资料、广播电视和网上视频课件等多种学习途径, 但由于学员自学能力较差而不能有效利用这些媒体获得所需要的知识。从近年来的招生工作中发现, 成人教育生源的素质明显下降。

三、提高成人教育效果的策略

(一) 加强对文凭的管理, 激发成人学习者良好的学习动机。

所谓的文凭是学习者所受文化教育的一个凭证, 只是证明拥有者在某一时间接受了一定程度的教育。传统的人事管理观念认为, 所受的文化教育程度超高, 在该方面的能力也就超强。正是由于这种错误观念, 才有了提升、评职称、找工作等方面要与文凭挂钩的情况出现, 才有了大批为了文凭而去应付考试的成人学员。近年来, 在教育产业化错误思想的引导下, 许多培训机构唯利是图, 造成了成人教育质量的下降和文凭的泛滥, 产生了许多有文凭而没水平的人, 使得成人教育文凭的公信力急剧下降。许多用人单位和受教育者已经认识到, 拿钱能买来文凭买不来知识和能力, 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只有通过认真的学习才能实现的道理。不再对文凭那么重视, 而是强调实际能力, 这将有利于成人学习者, 改变学习动机, 端正学习态度。一方面, 在对成人学习者的学力评价方面, 应实行严格的考教分离制度, 培训机构只负责教学, 学员学力水平的鉴定由国家专门机构统一管理, 切实保障成人教育毕业生的质量。另一方面, 规范就业准入制度, 用资格准入证代替学历教育证书, 形成良好的就业导向, 使成人学习者由混文凭向学知识技能转变。

(二) 转变心理角色。

不同的社会场合, 人们的社会角色也不同, 不能把在单位或家里的角色带到学校课堂上来, 在课堂上成人学习者的社会角色就是学员, 要能及时完成自己心理角色的转变, 克服角色不适造成的心理障碍。唐朝大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就说道:“闻道有先后学术有专攻”, “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 师之所存道之所存也”。学习就是取别人之长补己之短, 能在某方面作教师的, 应该在这方面有长于学员之处, 学习者就应该去虚心向老师学习, 不要顾及自己的年龄和职位。古代圣贤都能不耻下问, 我们晚辈为什么还放不下架子呢!

(三) 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由于成人学习者比儿童青少年有较强的自主性, 目标更明确具体, 自控能力更些。在确定了学习目标后应该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 设置具体的学习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方法, 按计划执行下去, 不要轻易改变计划。这样可以统筹安排时间, 有效解决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矛盾。因为某种知识技能的学习往往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 在这个过程中成人学习者会面临很多的困难和挫折。在制订计划时要将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结合起来, 规定具体的学习目标及达到具体目标的时间和方法。这有助于成人学习者获取阶段性的成功喜悦, 增强其继续学习的信心。

(四) 在课程设置上具有针对性, 符合职业化的特点。

成人学习者的目的很明确, 是为了今天的工作服务的, 学习的内容与其生计和工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 成人教育的课程应采取学分制, 课程由学员自己选择, 缺什么补什么, 使老师和学员均成为课程主动的选择者而不是被动的使用者, 只要学分达到毕业的要求就可以毕业。相对于全日制的普通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 应根据各专业特点为, 减少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的比例, 适当增加专业课程的内容。例如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语言课程内容更新周期很短, 它们最能反应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发展方向, 应及时更新专业课程的内容并扩大信息量, 减少必修课的比例, 扩大选修课的范围, 及时补充更新鲜、更先进的课程内容。

(五) 改进学习方法, 提高学习效率。

首先, 成人教育老师在对成人学习者进行理论和实践技能的传授时, 加强对学员学习方法的传授, 不但教会他们知识, 更重要的是让学员自己学会学习。根据心理学和教育学规律, 提高学员的记忆能力, 养成良好的观察和思维习惯, 提高学习的效果。其次, 鼓励成人学习者进行合作学习。学员通过讨论、互相提问等方法, 加强互动, 取长补短, 形成知识的群化、融合和共享, 达到1+1>2的效果, 提高学习的效率。再次, 加强成人学习策略培养。成人学习来说, 独立性更强, 更具有批判性的思维, 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和反思其已经习得内容的能力比知识本身更加重要, 因此, 要培养成人的注意、知觉、记忆和思维等认识能力, 鼓励其运用自我意识和意志力量对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监控和调节, 以培养其合理管理、利用学习资源的能力。再次, 协助成人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 提高自我效能感。成功的学习经验有利于调动学员学习的心理资源,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3.2018年健康教育培训小结 篇十三

健教科2018.5.4

2018年5月4日,爱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教科,在《爱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举办2018年公共卫生及春季传染病培训班》上做了“健康牡丹江”建设的实施意见及健康促进工作评价标准介绍的讲座。

此次培训面向辖区内的大中小学校、托幼机构、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50多家单位,讲座对《中共牡丹江市委办公室牡丹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健康牡丹江”建设的实施意见》《健康促进县(区)评价参考标准》《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工作手册》三个方面做了讲解。

14.《糖尿病健康教育讲座小结》 篇十四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悄悄的潜入,成为危害健康的阴影,糖尿病的科普知识,诊断治疗方法及日常生活保健与我们平常生活越来越密切。糖尿病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相当一部分患者的症状并不明显,因而身患糖尿病多时却浑然不知,直到体检或其他疾病就诊时才被发现,耽误了治疗时间。

为了提高老百姓的健康意识,了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提倡健康生活,我院于2014年6月20日下午邀请联邦制药公司讲师在我院四楼为广大百姓上了一堂名为“糖尿病防治知识”的健康讲座。

通过讲座向群众们宣传糖尿病的相关知识,还特别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向与会人员讲解了目前糖尿病患者的现状,仔细解释了糖尿病的病因?它是由于身体中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腺功能完全丧失以及不能适当地利用胰岛素所致。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为“多尿、多饮、多食和消瘦”,简称“三多一少”。但是,有50 %以上的Ⅱ型糖尿病患者患病初期无任何明显的症状。此外,糖尿病还有一些如乏力、反复感染、伤口不易愈合、皮肤瘙痒、四肢皮肤感觉异常、视力下降、性功能障碍等不典型症状需要给予注意。

另外还特别向糖尿病患者提出了需要注意几点:一、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测定血糖;二、坚持吃药,不能断断续续;三、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四、多做运动,保持新陈代谢畅通。五、更改糖尿病药物的剂量一定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能任意加大或减少剂量,严防低血糖或者高渗性昏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

通过开展了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对普及与掌握糖尿病预防知识,起到了早预防,早治疗的作用。糖尿病的患者们听了此次讲座后,个个受益匪浅,大家都说,今天的讲座对我们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有很大帮助。

xx县中医医院

二0一四年六月二十一日

END

15.《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小结 篇十五

调查问卷结果小结如下表1:

英语“学困生”是教育对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 英语学习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探讨英语“学困生”学习心理障碍这一问题, 并针对英语“学困生” 的学习心理障碍提出教育对策, 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本次调查有34个问题, 影响或造成英语“学困生” 学习心理障碍的因素有两大类:一是内因———学生自身方面, 学习兴趣, 学习品质, 学习策略, 自信心, 性格;二是外因———教材, 教师, 家庭, 社会。

英语“学困生”学习心理障碍分析:

开始学英语, 学生是带着好奇和新鲜感的。随着词汇量、阅读量的增加, 教师单一的教学方式, 加之由初中升入高中课程剧增, 每天要做大量的作业, 对有些学生来说, 要学会并记住多个单词无疑是纸上谈兵。久而久之, 生词便堆积如山, 语法一塌糊涂, 上课听天书, 这些学生慢慢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 课堂上一窍不通, 课后也不积极请教老师或同学, 从而对英语产生畏惧、厌恶心理, 英语“学困生”便产生了。

一、内因———学生自身方面

(一) 自卑和惰性

中学生的年龄集中在13~18岁之间, 处于少年向青年的过渡时期, 这个时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中学生有强烈的逆反心理。 (叶一舵2008)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有它的学科特点, 即知识点繁多, 单词短语铺天盖地, 学习过程缓慢枯燥。同时, 一些教师功利心强, 对“学困生”疏远、冷漠甚至嫌弃, 批评多, 鼓励少, 这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逆反心理, 使他们丧失自信心、自暴自弃, 消极对待英语;有些学生不具备良好的学习品质, 缺乏毅力, 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 他们更是信心不足, 想着放弃, 这样懒惰的心理开始滋长, 时间一长便形成了恶性循环。

(二) 英语学习零兴趣, 缺乏恒心和毅力

高中英语“学困生”的学习困难点之一就是英语语言积累量微弱, 而且英语学习兴趣缺乏。其实, 意志薄弱是这种欠缺的罪魁祸首。“学困生”中有的是不明确学习目的, 有的是对英语没兴趣, 有的是学习情绪不稳定, 有的是缺乏好的学习品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成功的体验, 没有成就感, 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 结果导致讨厌英语, 没了上进心, 甚至破罐子破摔。随着年级的增高, 课程难度的加大, 学习内容的增多, 成绩一滑坡就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的念头。

(三) 英语学习品质差, 学习方法、策略零技能

英语“学困生”多没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学习上显得盲目无助。 部分“学困生”照搬初中的学习方式, 导致高中不适应。凡事要讲究方法, 方法不当, 事倍功半。可“学困生”从不预习新课, 课堂上胆怯, 几乎不参与语言实践活动, 课后从来不翻英语书, 不及时复习巩固, 更不要说独立按时完成作业和运用多种方法记单词。英语综合能力的形成是反复、 枯燥、长期的, “学困生”本来就意志薄弱, 缺乏恒心毅力, 并且没有掌握英语学习的关键和要点, 英语双基不扎实, 他们很难听懂教师讲解的内容, 没有把主要精力用在英语学习上, 无法形成语言技能。

(四) 没有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学困生”大多从不读单词, 不念课文, 不背句型, 不做英语题, 懈怠、依赖是他们的好友, 他们学习缺乏主动性, 对教师课堂上的提问和任务布置漫不经心、充耳不闻。对教师布置的练习、作业马虎应付, 抄袭了事, 没有语言积累, 单词永远都是第一单元, 课外从不做与英语无关的事, 哪怕是听英文歌曲, 看英文经典原声电影。

二、外因———教材, 教师, 家庭, 社会

(一) 知识衔接缺失

相对初中阶段, 高中阶段英语教材的词汇量、 阅读量、难度系数均有增强。多数英语“学困生”的初中英语基础薄弱, 学习相当吃力。假如他们没能掌握初中英语的知识, 就没有足够的底气应对高中英语, 更没有信心学好它;如果他们不对以前的学习进行查漏补缺、及时补救, 则新旧知识无法衔接, 无法形成知识体系, 学得越多学得越差, 逐渐变为英语“学困生”。

(二) 教育的诱因

1. 不良师生关系。“亲其师, 信其道”, 高中生对老师的仰慕、依赖远远不及初中生, 但是老师的言行举止对高中生依然有深远的影响。可是在平时的教学中, 部分成绩好的学生是老师关注的焦点;“学困生”极少被关注, 他们成为被冷落群体, 逐渐失去英语学习的兴趣。教师对“学困生”漠然的态度激起他们对英语的消极、抵触心理;课堂上批评指责多是“学困生”, 自习辅导几乎不会靠近他们, 更别提关心和理解。教师对“学困生”缺乏爱心, 会造成“学困生”学习心理障碍, 他们不能从失败中站起来是因为缺乏温暖和关爱。

2. 教学方法。教学有经验的教师在备课的时候, 总是要周密地考虑, 他所讲授的知识将在学生的头脑里得到怎样的理解, 并根据这一点来挑选教学方法 (B·A·苏霍姆林斯基2000)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年少、思想活跃、对新生事物充满好奇、心理趋向求新求异的时期, 他们讨厌单调枯燥、陈腐俗套。 但我们的教学方法形式单一, 教学缺乏激情热情, 课堂没有新意, 长此以往, 学生英语学习兴趣锐减。

3. 教材方面。我们学校采用的是高中英语人教版教材, 这套教材相对其他版本词汇量大, 阅读难度大, 内容多, 任务重。我校虽在渭南市内, 但是生源多来自农村, 学生接触英语较晚, 基础比较薄弱, 加之高中英语教学任务重, 老师多迫于应对考试, 教学进度快, 学生对英语只能望洋兴叹。

(三) 家庭和社会因素

1. 家庭的消极因素。部分“学困生”的家庭属问题家庭 (父母离异, 夫妻不和, 留守儿童, 隔代抚养等等) , 在问题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有心灵创伤, 所以比较压抑、孤独, 学习上没有老师的鼓励和帮助, 生活上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和理解, 缺少朋友, 没人理解、同情、关爱。由于自身因素, 个别家长不能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不注重对孩子的言传身教, 这样, 在学校得不到关爱的“学困生”, 又失去家庭的温暖, 更加大了他们学习的心理障碍。

2. 父母愚钝的教育方法。个别家长教育孩子简单粗暴, 对孩子缺乏了解, 不关心孩子的成长, 忽视他们的学习过程, 只关心学习的结果。当孩子出现问题时, 不是提供必要的帮助, 而是责怪孩子, 甚至恶语相加, 致使孩子对待学习与失败的信心严重受挫。

3. 社会环境的因素。智能手机、网络的普及, 低头族随处可见, 很多中学生沦为“屏奴”一族。“学困生”上网, 真正学习的较少, 主要是玩电子游戏、聊天, 他们更愿意在虚拟世界中寻找自己在学校中没有的成就感和快乐。

三、英语“学困生”的教育对策

(一) 帮助“学困生”重塑自信, 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教师要帮助“学困生”重塑自信, 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张引、罗侠2008) 。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提高, 要与时俱进。作为一位英语教师, 必须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 熟练自己的操作技能, 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积淀一定的教育智慧。要用英语课堂传递自己对英语、对人生、对生活的爱, 让课堂充满激情和热情, 唤醒学生内心对生活的热爱、对成功的渴望, 并愿把自己最真实、最美丽、最阳光、最独特的一面展现出来, 从而内化为学习的动力;要用我们的教学艺术、专业知识、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远大理想。 我们教师应当培养学生具备的品质是:求知的愿望, 认识的需要, 使自己今天的精神生活比昨天更加丰富 (B·A·苏霍姆林斯基2000) 。对于“学困生”, 与其说是帮助他们战胜自我, 不如说是引导他们成长为一个自信、坚毅、阳光的人。

(二) 培养“学困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怎样恰当地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 越来越引起我们的重视 (B·A·苏霍姆林斯基2000)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当“学困生”把英语学习当成一种乐趣, 他们才能快乐、轻松地学;只有“学困生”自己愿意学习, 有学好的渴望和动力, 他们才能学好。教师在课堂上要尽可能地与“学困生”站得更近, 和“学困生”有更多的目光交流, 更直接、更热情地对“学困生”指导, 保护他们仅有的一点积极性。要在课外鼓励“学困生”多参与英语社团组活动, 如经典英文原声电影赏析、英语课本剧表演、唱英文歌等, 让他们体会英语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培养良好的自我意识。

(三) 理解、帮助“学困生”, 加强学法指导

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和谐发展, 这种和谐发展的前提是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尊重 (B·A·苏霍姆林斯基2000) 。“学困生”因为自身学习成绩不好变得自卑。因为他们有意疏远教师、 同学, 要尊重他们更难, 然而, 他们渴望得到教师、 同学的理解、尊重和信任。课堂上教师要更频繁地向“学困生”提问, 允许他们用更长的时间回答问题, 给予“学困生”更多的鼓励、更多的表扬、更加理性的评价。让“学困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期望。利用早读、课间、辅导时间了解他们学习上的困难, 与他们沟通交流, 多表扬鼓励, 多关心爱护, 决不能鄙视、放纵他们, 只有触动“学困生”的心灵, 他们的兴趣重燃才有可能。

(四) 发挥家庭对“学困生”教育的潜力

“学困生”在学校有教师的关心和爱护是远远不够的, 在家庭还要有父母的理解和支持, 形成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合力 (B·A·苏霍姆林斯基2000) , 发挥家庭对“学困生”教育的潜力 (张引、罗侠2008) , 实现家庭和学校的有效沟通。教师要了解 “学困生”的家庭, 与“学困生”家长建立联系, 指引家长对孩子做公正客观的评价, 帮家长分析“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 配合家长耐心对“学困生”进行心理疏导, 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 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和自尊。当学校、家庭、学生三种力量有效地拧在一起时, “学困生”就变成了优等生。

(五) 加强初中英语教学与高中英语教学衔接

1. 链接教学内容:及时帮助“学困生”查漏补缺, 了解学困所在, 适时补充初中英语与高中英语脱节的知识, 必要时为“学困生”增加课时, 保证其尽快适应高中英语教学。

2. 丰富教学方法:采用灵活多样的教法, 利用教材丰富内容, 激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保护其积极性, 注意先易后难、先少后多、先慢后快的策略, 调整教学进度, 确保“学困生”能跟上。

3. 渗透学习策略:高中生特别是英语“学困生” 的学习方法是欠缺的,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顾及 “学困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 注意慢进度, 少内容, 低难度, 小容量, 还要刻意渗透学习方法, 让 “学困生”在体验学习成就感的同时形成具有个性的学习方法。如, 教师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和要求, 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 (略读、查读、细读、推读、概读等) 和策略。

参考文献

叶一舵.2008.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基本原理:教师通识读本[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张引, 罗侠.2008.英语“学困生”学习心理障碍成因探究[J].考试周刊, (35) :121-123

16.谈对后进生学习心理激励的教育 篇十六

关键词:后进生;真爱;尊重;信任;心理激励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8-337-01

我从事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也见过了各种各样的后进生,虽然我们不能否认学生有先天性差异的存在,但是后天的培养才是人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我们做老师的就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要本着“让每个孩子都有路可走,每个孩子都有学可上”的教育理念进行工作。在他们的成长中给予真爱、尊重、信任、赏识、心理激励,就会取得丰硕的教育成果。

一、要真爱后进生

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尤其是对于后进生更要爱得深、爱得真,把严格要求渗透在浓浓的师爱中。而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绝大多数教师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因为他们往往错误多优点少,实在是爱不起来,对后进生更多的是批评和指责,使后进生对老师的爱更加敏感,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这种感受,你所教过的学生毕业以后,与你联系更多的往往是当年的后进生,他们甚至能记得当年你关心帮助他的细节,对我们来说可能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后进生却会放大你对他的关心,难道不是因为他们得到的爱太少了,他们才会那么记忆深刻吗?

初中学生还处在心智不成熟阶段,还不能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学习,只有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爱和殷切期望时,才会变得亲其师信其道。相信大家都会有同感,很多孩子往往都是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爱上了她所教的学科。丁云龙同学,看起来冷漠、孤僻、满口脏话,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都非常差,我對他是批评的多鼓励的少,但当我了解到他从小就父母离异,是没有文化的姥姥把他养大的,生活非常困难,自然就能理解他现在的样子了。于是我就开始关心她、辅导他学习,还帮他申请了社会捐助,号召同学们在学习上帮助他,他的转变真的是非常大,成为了年级进步最快的学生,还受到了学校的表扬,所以真爱他们,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的心声,比学习上的辅导更重要,因为真爱是一种力量。

二、要尊重后进生

后进生有自卑感,但也同样有自尊心。通常后进生给我们的印象是麻木,对学习毫无兴趣,对成绩持无所谓的态度,上进心和自尊心都比较差,但如果你细心观察会发现,绝大多数后进生的内心是十分敏感和矛盾的,他们自悲但又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尊重,想要进步但又克服不了懒惰的习惯,渴望成功但又经常受挫。后进生复杂的心理特点便决定了他们具有较强的心理防御能力和自尊心,在工作中,我们一定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尽量不当众批评和指责他们,要用爱心和尊重感化他们,在师生之间架起一道感情交流的桥梁,对后进生的转化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有一次我无意间在操场听到一位老师这样训一位做操的学生:“学习啥也不是,做个操四肢也不好使了。”当时那位学生就满脸通红。我觉得这种当众训斥的语言,极大的伤害了那位同学的自尊心,还何谈尊重呀,往往当这种伤害过多的时候,后进生也就开始麻木了,很多后进生索性来个破罐子破摔,他连老师的话都不听了,还谈什么学习呢。

三、要信任后进生

作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让后进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充分信任他们,让他们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不但能成为班主任的好帮手,而且还可能比优秀学生做得更好。我们往往怀疑后进生的能力,不敢放手让他们来做事情,实际上如果你放手让他们去干,他们的责任心更强,对其他学生来说也更有带动力。如现在班级劳动委员、纪律班长、卫生委员、甚至小组长、课代表都是由后进生来做的,他们的工作能力比优秀学生一点也不差,甚至责任心还更强。在班级座位的编排上尽量是一带一,充分发挥同桌合作、小组合作的作用,后进生的座位尽量靠前,不仅学习起来方便,也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重视与信任,感受到老师是平等的对待他们的,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在上课提问方面也要重视后进生,只要他们能回答的就提问他们,不要害怕他们答错了,正确的答案往往是在纠正错误中总结出来的,而且会使学生更加记忆深刻,同时使后进生有成就感,增强他们的信心和学习的兴趣。

四、要激励后进生

在工作中,我们往往看到的是优秀学生的好,而忽视后进生,甚至冷落他们,总用放大的眼光去看他们的缺点,对后进生的表扬激励也明显少于优秀生,其实后进生对老师的评价、鼓励才更敏感和起作用。那还是在上届学生初一的运动会上,平时少言寡语的苑金龙同学在运动会期间,主动拿着清扫工具打扫班级同学在操场座位的地方,我发现后及时表扬了他,接下来就是这一整天他若干次的打扫,直到运动会结束,下次运动会他又主动承担起了清扫任务,这一干就是三年。可见老师一句简单的鼓励对后进生会起到多么大的作用,实际上后进生也有很多优点,就看我们做老师的有没有一双慧眼去发现。

教师的鼓励之所以对后进生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一方面是因为老师在他们心中是神圣的,另一方面是因为后进生很少能得到别人的肯定,甚至包括很少的到来自家庭的肯定,更不用说表扬鼓励了。因此对后进生来讲,老师的每一次鼓励,每一次微笑,对他们的心灵都是一种安慰和鼓励。

五、要从心理上辅导后进生

后进生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他们心理上出现了问题。我也是在本学期才更加体会到,班级有一位女同学,穿衣不伦不类,同学们在学广播体操,她就在操场溜达,作业想不写就不写,明显高估自己,对同学不可一视,我与她沟通效果也不是很明显,于是我就委托心理老师多关注她,有时间就跟她聊聊,没想到还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她的改变很明显。所以我也更加重视全班同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老师不是枯燥的说教,学生容易接受,但只靠心理健康老师的辅导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无论是班主任还是科任教师,都应该了解一些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在教育教学中能够用得上,现在的孩子心理上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后进生尤其严重。对后进生心理的辅导更多的是采用谈话法,与他们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只有他们放下了对老师的戒备,才能听进去老师讲的道理。

上一篇:银行理财客户经理个人工作总结下一篇:当代大学生恋爱观调查报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