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学习初中生物

2024-07-27

怎么学习初中生物(19篇)

1.怎么学习初中生物 篇一

对地理原理,概念的理解要把握住要点、抓住关键。

对地理原理、要领的掌握,并不要求象物理、数学分式、定理那样精确,只要抓住其中的关键、要点便十分容易地理解并把它们掌握住了。例如:“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阳光、空气、水等都是自然资源”这一对自然资源概念的理解。我们应该抓住两个要点:第一,自然界中存在的,不是工业产品。如,汽油,虽然对人类有利用价值,但不是人类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得的,它是工业产品。第二,是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没有利用价值的不是,如沙漠虽然在自然界中存在着,但目前,对人类没有利用价值,也不是自然资源。这样就可以了。 学习地理有一个正确的方法十分重要,但有一个端正的学习态度对学好地理同样也十分重要

2.怎么学习初中生物 篇二

一、确定研究课题

研究课题的确定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起始阶段, 也是决定研究性学习成败和成果大小的关键环节。确定了好的研究性学习课题, 将会令整个过程势如破竹、节节胜利。

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确定包括四个步骤:第一步是选定方向。对于刚刚涉足研究性学习的学生来说, 一开始往往对几个方面的内容同时具有研究意向和兴趣, 这个时候要反复权衡之后选定一个方面的内容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 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在这个方向开展活动。第二步是提出问题。对于七八年级的学生来说, 提出问题的主要途径有 (1) 从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发现问题。日常的生活、学习蕴藏和不断产生着无数的问题。 (2) 从教师提供的参考资料或者自己阅读的书籍中发现问题。要想研究有所创新突破, 就必须先阅读一些相关的资料以及书籍。第三步是分析问题。提出问题往往是一个发散思维的过程, 会提出很多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但是其中必然有一部分是依据目前的知识基础条件和现实情况不可行, 所以必须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 最终确定可行而有意义的研究课题。第四步则是确定课题。研究性课题的确定至关重要, 它直接影响课题研究的成功与否。

二、组建课题组

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不单是为了获得现成的结论, 而更重视在学习的过程中, 通过问题的研究和直接体验, 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提高对于信息的分析、合成、交流能力, 以及与他人合作共事的团队精神与交往能力。这些能力对任何一个学生来说都是很重要的, 因而不能把研究性学习只当作少数学生的要求。所以在组建课题组时, 要让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一个课题, 学生自由组合, 选择同一课题的同学为一课题组, 教师稍作调整, 一般每组为4~6人, 民主推荐一名小组长, 负责以后的研究活动。万万不可为了方便活动中的管理和最后的评价而搞一刀切。我们要让学生自主选择课题才能确保研究性学习面向全体学生, 让学生全员参与。

三、制订研究计划和方案

研究计划是一份具体的实施计划书, 就好像是一张施工蓝图, 包括具体的工期、用料, 施工要求都有, 是一个可以操作的具体图纸, 看着它就能把楼盖起来。

课题研究计划包括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研究的方法、手段、活动计划、预期成果和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内容。有的小组还要设计调查表、访问卷等。设计课题研究计划和方案的过程, 本身就是一项研究性学习的活动, 同时为学生后续的研究活动做好了准备。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不惜时间帮助学生起好头, 很有必要。

四、实施计划和方案

研究性学习强调的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应用, 注重学习的过程, 注重学生的实践与体验。因此, 研究的过程是整个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的重点, 在这个过程中, 一方面要给学生保留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充分感悟、体验、发挥自身的潜能。另一方面, 教师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时他们的需要以及遇到的困难, 有针对性地进行帮助和指导。每个课题组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必然会面临一些大大小小的问题和困难, 集中到老师那里肯定是各种各样, 题多量大。所以, 老师需要有足够的耐心进行适时适度地指导, 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提高学习积极性, 激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 施展自己的才华, 按计划完成任务。

五、完成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是反映课题研究过程和结果的书面材料。通过研究报告的攒写, 小组内同学之间进行广泛交流, 培养自己归纳、总结、论述和推理能力, 学会展示自己的工作和成果, 总结和反思自己的研究工作, 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

完成研究报告才意味着一个研究课题基本结束。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很容易出现有始无终的现象, 即实践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 研究报告却懒得动笔或草草了事, 使整个课题研究“虎头蛇尾”, 质量不高。同时, 还养成做事流于形式、浮躁、不务实的习惯。所以, 实践活动结束后, 必须要求并指导学生完成研究报告。把前后材料装订成册, 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

六、交流和评价

在这一阶段, 学生将归纳整理好的成果材料采用一定的表达方式向大家汇报, 可以是小论文, 还可以采取开辩论会、研讨会、搞展板、出墙报、编刊物 (包括电子刊物) 等方式。学生通过交流、研讨与同学们分享成果, 这是研究性学习不可缺少的环节。在交流、研讨中, 学生学会欣赏和发现他人的优点, 学会理解和宽容, 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 学会敢于和善于申辩。

3.初中生物小组合作学习浅谈 篇三

初中生物知识由浅入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因人而异。而在45分钟的教学课堂上,生物教师不可能帮学生解决所有的问题。同时,教师帮学生解决问题,也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课堂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发挥。本文将针对在初中生物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解决办法,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一、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在初中生物的学习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存在以下几种问题。(1)小组设置不理想。教师进行分组往往是按照学生的座位远近,长期这样的分组,学生之间彼此熟悉,往往形成思维定式,不利于新想法和新观点的产生。(2)小组讨论容易跑题。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的时间一旦过长,就容易偏离主题,谈论与既定目标不符的话题,而教师又不能及时发现制止,使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3)小组合作学习只能在课上发挥极短的作用。学生在课后进行生物学习和巩固时遇到问题,往往没有既定的小组进行讨论学习,使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找到了在初中生物课堂上实行小组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有利于我们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二、科学合理地进行分组

科学合理地分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小组人数的确定,另一个是小组内组员的确定。对于小组人数来说,要根据具体的探讨问题而定,一般而言,以2~6人为宜。人数过少,学生的想法和思维不易扩展;人数太多,又可能出现争抢发言,失去秩序的问题。2~3人的小组适合对单一问题的探究,而多人小组适合进行生物实验探究。另一个方面,对于小组成员的组成也要注意,以往按照座位产生的分组,大家相互了解,往往形成好学生主导发言,而其他学生被动地接受,直接听取好学生的解答思路和答案,甚至不主动参与生物实验,从而导致了小组内每个成员的获益不均。这就要求生物教师在分组时,不能一直按着座位进行分组。在分组初期,可以先按照座位进行,之后要注意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在以后的分组中保持每个小组的总体实力相当。

三、教师适度干预小组讨论

生物教师对小组的适度干预,包括对小组讨论的问题设置和对问题完成的评价标准,以及在小组讨论过程中的积极参与。生物教师设置小组讨论的问题,要注意明确有针对性,以确保组内成员可以根据问题进行合理分工完成既定目标。生物教学中会进行很多生物实验,以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学习《鱼》为例,教师首先要为学生确定本次小组合作的目标,就是观察鱼的外形,记录其特点,并且分条进行罗列,在15分钟内完成。这样为学生设置明确的目标和完成时间,学生就会有针对性地进行观察和学习,从而提高合作效率,节省上课时间。

其次,教师要积极地参与到各个小组的合作讨论中。在各个小组合作讨论中,生物教师不能置身事外,应该尽可能地到每个组进行倾听和指导。一方面,教师可以掌握每个小组的讨论情况,可以有效监督各个小组的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交流合作中;另一方面,某些生物知识或生物问题,有些复杂难懂。例如,在学习《DNA的遗传作用》时,由于知识内容比较抽象,小组内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讨论交流可能不够深入,或者存在其他问题,那么教师的参与可以对各个组的讨论进行进一步的引导和深入,帮助学生解决交流合作中的问题。

四、重视课前课后的合作延伸

学生对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仅仅靠课上的学习是不够的,还需要课下的练习和积累。除此之外,对于一些生物知识的学习,还需要课前准备实验材料,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准备。那么,生物教师设置的合作小组,在课后和课前都要发挥作用。在课后,小组内的同学在进行知识巩固和练习时,遇到任何问题可以及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解决,如果解决不了可以寻求教师的帮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解决问题,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前,由于下一课的学习要进行生物实验,需要较多的实验材料,那么小组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分别准备实验材料,避免了一个人准备过多材料,同时也使每个组员都参与进来。这就是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前以及课后的延伸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为初中生物教学開创了新的局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全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学会了与他人合作。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中,教师还要积极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发挥到最大。

参考文献:

丁邦平.合作学习:大面积提高学业成绩的理论和方法[J].山西出版社,2010.

4.初中生怎么学习英语 篇四

初中生怎么学习英语

在家的学习。在家的学习时间要安排得当,时间的长短要根据个人情况决定。晚上睡觉前,花15分钟掌握新单词(在这15分钟内反复记忆、默写加深印象),15分钟掌握笔记中新的知识点(同上,也可以再造句等)。多花点时间做一些相应的题目训练训练。不会的、搞不懂知识点的写在你的小本子上,第二天及时问老师同学。

第二天早上早起半个小时,花15分钟重新记忆前一晚的单词以及知识点。剩下得15分钟即可温习上一节课的单词、知识点。这个只要坚持下就能渐渐看到效果,但必须认真并且坚持。分类分析。试卷的题型想必大家都很清楚,那么来简单的分析一下。听力理解。

在你对单词的掌握达到一定程度之后,这个难不倒你。听力前先看看题目,觉得易听错的在旁边快速简单地注释一下,再打起12分精神注意听,基本就可以了。相对较难的,应该是最后的听填信息,这个时候就要看学生的积累了。你可以在开始前根据题干先试着推断那些简单的问题(结合做过的题目),发挥想象,有时是能帮上忙的。

但别抱着侥幸的心理去听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而是要听答案是什么,否则会漏听。太长的单词或者题播得太快,可以用自己的小标记简单的记一下,但自己要看的懂。比如问天气是晴朗的,那么可以画一个小太阳。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听听英文歌,并试着把它搞翻译过来。

初中生学习英语的方法

培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自己的兴趣,能够让你的学习事半功倍。记忆单词:词汇量的多少往往决定你学习的深浅,但是单词的记忆要有方法,要找到单词之间的联系,要重复记忆。

多听听力:这里的听力主要是指课本上的听力,多听不仅能够加深自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够培养自己的语感,而语感对于学习任何语言都很重要。

多和老师同学用英语交流:多说一方面可以培养自己的语感,另一方面能够让自己的发音更加标准,中国人学英语一个缺点就是哑巴英语,所以要多说,不要害羞。

多看英语电影,动漫等,这主要是用来提高自己的词汇量以及让自己对英语更加有兴趣。

用英语写日记:通过日记将自己每天所学的单词记录下来,不仅能够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还能够在表达中提高自己的应用能力。

背诵课文:教材上所选取的课文都是认真挑选的,通过背诵来掌握正确的表达是很有帮助的。

重视试卷:每次考完试之后,去分析自己做错的地方,用笔记本记录下来,经常去翻阅,达到有错就改的地步。

初一英语学习需要注意什么

书写。大家在小学学习英语的时候,也许老师更多关注语音,对于书写并不是那么重视。而中学英语学习要求同学们不仅要说的好,更能够写出来,写对。有很多同学因为书写习惯不好,在英语学习上吃了很多亏。

现在无论中考还是高考都是电脑阅卷,同学们的卷子需要被扫描进电脑,如果你的书写习惯不好,阅卷老师将无法找你的原卷子查证。更重要的是,书写反映了一个人的态度,如果书写随意的话,你在做事的时候也一定马虎。学英文,要从把每一个英文字母写好做起。相信每一个老师都喜欢态度认真的同学。

笔记。不知道大家在小学的时候有没有记笔记的习惯,如果没有,请你为英语课准备一个笔记本。俗话说“好脑子不如烂笔头”,初中英语学习的内容量和难度都会增大,仅凭脑力是不能够全部记住的。

5.怎么学习初中生物 篇五

1、注重基本

基础知识才是你提高成绩的真正底气,所以你复习或学习的时候你遇到知识点要搞好这3个基本,首先就是基本的概念要搞懂,接着是基本的规律要熟悉,还有就是基本的方法要熟练。

2、笔记

当我们上课听讲的时候,老师也会要求我们记笔记,记笔记的目的就是为了不让你知识点忘记而存在的,当然记笔记的时候也要经常总结,还有对于一些知识点没记下来的,要对书本进行一次大盘点,避免存在知识漏洞,还有就是复习笔记的时候要常补充我们新发现的知识点,所以对于记笔记这件事我们要足够的重视。

3、清理自己的情绪

6.初中生要怎么学习地理 篇六

初中生学习地理要把握着力点

关注教材中的导入框,特别需要理解其中的重要词语和观点。如人类早期文明、文明的矛盾与碰撞等;关注教材中的小字部分,特别要关注文中观点引发的认识和思考。如亚非地区大河流域产生的古代文明可以得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历史认识;关注历史与现实社会的结合点,如文明对人类发展的影响,以人为本的观点,文艺复兴、科技革命对历史发展的影响,各国改革对教育的重视,战争的后果及残酷性,对一些有影响国家的重视,中俄友好年等;关注教材中的“动脑筋”、“练一练”、“活动与探究”和“自由阅读卡”等;加强中外史实的联系,认识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如我国的甲骨文字与埃及的象形文字和巴比伦的楔型文字的对比,我国的儒家、道家学说与世界三大宗教对比,中日改革对比,新航路开辟与郑和下西洋对比等。

初中生学习地理要把握地理规律

到了高年级,自然地理的一些知识就会变得抽象起来。很多人地理学不走,就是这一关过不去。习惯了低年级背地名的学习方法之后,到了学习地理规律的时候会非常不适应。这个层次,强调的不是背诵,而是理解。我们要把地理当成物理来学习,从最根本的大气压力的知识开始,逐步来理解“气压梯度力”这个概念。我们要相信地理是有规律的,地形地貌的形成、白天黑夜的变迁以及其它各种自然现象,都是在物理规律的支配下进行的。把握好了这些规律,杂乱无章的自然地理理解就会变得清晰起来。

在这个层次,《系统学习完全工具》中介绍的系统思维导图就可以发挥威力了。通过画图的方式整理知识体系,把握知识之间内在的规律,可以加深理解、梳理出清晰的思路,而且也就让知识变得很容易记忆。

能否从第一个层次过渡到第二个层次,是高年级同学能否学好地理的关键。一定要改变低年级地理靠“背诵”的习惯,转为“理解”——彻底理解,我们才能真正学好高年级地理。 第三个层次:综合运用

把自然地理的规律梳理清楚之后,再来结合地图学习和理解人文地理的相关内容,就会变得舒服很多。有了地图、有了地理规律,这个时候看什么地理问题都可以很轻松了。

初中生学习地理要掌握应试技巧

第一步,认真阅读,正确理解。通过阅读史料,找到折射的教材内容,字斟句酌,正确理解。

第二步,注意关键词语,确定时间地点。根据史料总体和关键词语找出史料所反映的时间、地点。确定时间和地点是解题的先决条件。

第三步,归纳概括,精练准确。解答史料题,我们应该用简明的学科语言归纳和概括出一个基本观点出来。

亲爱的同学们,眼前尽览着琳琅满目的历史盛果,或厚重,或警醒,或震撼,或精彩,也许会使你们应接不暇。因此,希望你们在尊重和欣赏历史为我们创造的文明之时,能够带着深远的历史眼光,怀着一颗宽广的胸怀,在饱览人类厚重历史与文化的精髓中,在品味和感悟历史中,培养你们深厚的修养品行吧!

初中生学习地理要培养空间概念,学会正确的读图、用图方法

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地图是地理课区别于其他学科课程的突出特点,于是有人说,“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良好用图习惯,形成基本的地理技能,你就已经掌握了学习地理课的最重要的工具。

首先,养成良好的读图、用图习惯。要知道地理知识不仅存在于课本的文字当中,也蕴含于地图之中。在地理学习中,我们要做到左图右书,注意随时运用地图,查阅地图,善于从地图中发现地理知识,寻找地理规律。长期坚持下去,你就能够做到眼中有字,心中有图,文字和图象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正确的空间想象。 其次,要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读图要注意先后顺序,先看图名、图例、比例尺和方向,知道该图表现的主要内容、范围等,再观察图的具体内容。观察要仔细全面,不要漏掉每一个信息。

初中生学习地理要学会读书,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

地理教材是我们获取地理知识、提高地理素养的重要途径。怎样才能学好教材上的地理知识呢?我们应该注意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1.读出书中有什么

阅读教材,首先要读懂,明白书中讲了些什么。比如,教材在介绍某个地理区域时,一般从构成这一区域的各地理要素分别进行论述。这个区域在哪儿?这里的自然概况怎样?经济发展情况如何?存在什么问题?等等

2.读出知识网络

地理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其中任何一个地理要素的改变,都可能影响到其他要素的变化。我们应该将理清这些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头脑中形成这一地域的知识网络。

例:通过世界地理的学习我们知道,南极大陆一块特殊的大陆,这里的地理环境特征与众不同,烈风、暴雪、严寒是南极大陆最显著的气候特征,这里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陆冰川,动植物种类稀少,有极昼极夜现象,还有美丽的极光……等等。而形成这些地域特征的最关键的因素就是由于南极大陆绝大部分位于南极圈以以南的高纬度地区,其他诸多的地理特征都与这一要素紧密相联。

3.学会梳理知识

①教材对于同类知识的论述角度具有相似性和规律性

地理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具有范围广、信息多等特点,但是它对同一类型知识进行描述的角度和方法,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和规律性。

例如描述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往往要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来加以说明。而气温又包括着年平均气温、年温差和气温的分布等内容;降水主要是由年降水量、降水的时空分布所组成。

除了这一点外,我们还可以将差异性或相似性较明显的国家或地区,进行对比梳理。

②将差异性或相似性较明显的国家或地区,进行对比梳理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地理环境或地理要素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或相似性。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一点,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对比差异性,找到相似性。如我们在学习印度和巴西、日本和英国、我国的南方和北方、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非洲和南美洲等地时,就可采用这种方法。

例: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无论是在自然条件、经济发展还是在生活习惯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如果我们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归纳和概括,那么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诸多的差异便一目了然。

7.谈谈如何提高初中生学习生物兴趣 篇七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习生物的兴趣

中学生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他们对知识具有较强的求知欲,但注意力不易集中,极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偏科甚至厌学等现象,特别生物科更容易被学生忽视。因此,如何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对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求知欲非常必要。

1.上好第一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第一节课教学的成败将对后续教学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第一节课教学必须努力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印象。如我在上初一生物“探索生物的奥秘”时,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内容结构特点适当列举了一些学生普遍接触过的生物现象,同时根据当地曾流行过禽流感病的情况,提出:“为什么春、冬易流行禽流感病呢? 为什么在这一时期大家要少到人员密集的地方和少吃禽类食品呢? ”问题的提出不仅吸引了广大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激发了学生对问题的探求欲,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欲望。

2.精彩的新课导入能使学生进入兴奋状态。课堂教学的导入如同戏曲的“引子”、影剧的“序幕”,负有酝酿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责任。精心设计的导入能抓住学生的心弦,立疑激趣,促使学生情绪高涨,步入求知欲振奋的状态。导入方法有多种,如提问、讨论、设疑置问、选讲故事等,可根据内容特点灵活运用。

3.教师在整个生物教学过程中必须充满激情和爱心。人是一种有感情的动物,动之以情、攻心为上是教师调动学生的重要法宝,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必须充满激情和热情,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生物科学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乐观、积极和进取的人生态度,从而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爱是推动教育过程的力量之源,教师对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充满爱心,他们也会爱自己的教师,所谓“爱屋及乌”,则学生自然喜欢学习生物。

二、加强实验教学,积极进行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生物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加强生物科学实验教学是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1.改革传统封闭式实验为开放式实验 ,激发学生兴趣。传统实验教学中,实验材料的采集、培养全由教师准备,使学生对实验材料的来源不了解, 容易造成学生实验过程中对实验材料不珍惜,大手大脚,浪费很多,做实验也很随便;另外,不了解实验材料的来源, 很难激发学生课外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针对这一情况,我的做法是:每次实验前,先介绍实验材料的采集和培养方法,然后才做实验,对一些简单的观察性实验,如“观察植物的叶、茎、根”实验,“观察植物的花”实验等让学生到校园、校外等处自行采集、观察,或由教师带学生采集,引导学生学习室外观察和记录;对于一些需要在实验室里培养的实验材料,如真菌、酵母菌、洋葱根尖等,则组织部分学生参与管理。学生在采集和培养过程中会发现一些新问题,有利于学生拓宽思路、开阔视野、吸取新知识,真正掌握实验全过程。

2. 做一些探索性实验 ,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因为后者仅是方法和实验过程, 而提出一个问题则要找到问题的关键、要害。”发现问题不仅是解决问题的起点,而且是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一种动力,孕育着希望的光芒、美好的情景,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 希望他们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辛勤劳动发现问题。

三、利用激励评价,诱发学习兴趣

以前常说“失败乃成功之母”,是用来激励受挫者的名言。对于正在成长的学生来说,经常批评、打击、挖苦、讽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就会损伤,从而影响学习效率。所以给予更多表扬、鼓励,将激励学生尝试获得更大的成功。

1.语言激励法。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 ,课堂激励评价离不开语言。教师要力求使自己的评价语言真实、准确、精彩。不仅需要教师的真诚,还需要教师丰富的文化底蕴,那些人云亦云的“好”、“棒! 棒! 棒! 你真棒! ”等评价语言使人觉得“言不由衷”,因而听而生厌。每一位教师都要学会开一个帽子工厂,每天上课都要带一些帽子去,看哪个学生适合戴哪顶帽子,就把哪一顶送给他,课堂评价中的同一句话可以说得平淡如水,让学生感到勉强; 也可以说得激情四射, 让学生感到温暖和幸福。教师不要吝啬自己赞美、赏识的语言,多给学生表扬、激励。同时恰当的批评和警醒也算一种激励评价。当学生在课堂上出现偏差时,教师不应姑息迁就,而应善意地批评指正,让学生的思想和言行回到正确的轨道上。

2.物质激励法。物质确实存在很强的刺激性 。适当在课堂激励评价中采用物质激励是一种好方法。低年级课堂上,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适当奖励一朵小红花、一颗糖和一个水果;在中高年级课堂上, 对表现优秀的学生适时奖给练习本之类的东西,的确能起到激励学生认真学习的作用。但物质激励评价方法一定要慎用,我们提倡精神奖励。

8.初中生物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篇八

1. 增强自主学习意识,诱发自主学习的动机

心理学研究表明,强烈的学习动机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驱动力。但自主学习动机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在教师启发引导以及别人影响下逐渐形成的。在教学中要设法对学生进行自主意识的教育,增强自主学习意识,诱发自主学习动机。

首先,教育学生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应怎样听课、复习和完成作业,怎样思考、发言和讨论,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要消除学生“基础差”、“能力差”的思想包袱,可用鼓励性语言引导学生摆脱“差生”的心理定位,体会成功的可能性。其次,要消除课程难的思想压力,经常举身边的例说明“生物是一门自然科学,许多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消除学生感觉“神秘”的观点;提出一些学生欲答不能而又想迫切了解的、与实际生活密切关联的生物问题,让学生思考,以获得他们极想了解的知识,培养他们对生物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自主学习生物的意识增强,从而诱发自主学习生物的动机。

2. 积极创设问题情景,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选择内容编成自学问题,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景里去学习,开动脑筋、独立思考、创新思维以及提高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逐步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在所创设的问题情景中,考虑问题的兴致很高,思维活跃,几乎所有学生都自觉模仿,积极体验,并争着回答。例如:初一(七年级)生物第三单元的第一节《藻类、苔鲜和蕨类植物》的开头描写:“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引用几句古诗来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借诗激趣,以诗创境,自然引出藻类植物这一主题,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主探究。

由于发现问题后,引起学生的好奇、怀疑、困惑和矛盾,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心理,创设了探究问题的情景,促使学生精力集中地听讲、阅读资料、讨论、实验构思与设计、提出假想,做出某种预言。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探究来检验假设,形成师生共同探究的气氛。

3. 精心设计学习过程,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要探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在操作中探求新知,去发现生物生存与发展的规律,进而认识生物和生物圈与人类的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实验就是学生最常用的科学探究方法,因为观察和实验是学生认识生物现象的主要途径。因此,要放手让学生进行观察实验活动,探索生物现象的奥秘。例如:观察花的结构,让学生自带实物或标本参与课堂教学,自己观察、叙述花的结构;在讲植物的根系时,让学生带小麦、玉米、棉花的根系,对植物根系进行观察比较。让学生亲自做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操作过程,这样不仅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而且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增加感性认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整个探究过程都是以学生为主体,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感知,而且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培养。

4. 联系实际、阅读生活,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生物新教材中,有不少知识内容并没有给出结论,指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寻找答案,给学生留有创造性的余地和空间。例如讲到食物链时举草原上生活的狼、羊、牧草等生物及它们与周围无机环境的复杂关系时,由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和综合,理解了狼与羊、羊与草彼此间的捕食关系,也理解了狼与狼之间、羊与羊之间为争夺食物和生存空间的竞争关系,联系到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生产、生活和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正确的引导,可以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品质。参加课外实践,是课堂自主学习的延伸,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生物教学第二课堂活动,倡导学生走出课堂到大自然或社会中,去观察、探索、研究。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组织学生填写观察记录,让学生动手,自己采集,制作标本,就某个与生物学有关的问题,进行探究,培养实践能力。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观生物科技成果展览,或组织学生观看生物科技成果的影片或录像,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开拓学生的思路,同样可启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9.初中生不想学习怎么办 篇九

1、发现孩子的兴趣,多给孩子留空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以兴趣引导孩子,才能达到让孩子真正学到本领的目的。家长应多发现孩子的兴趣,多给孩子留空间,不要给他们太多学习压力,从孩子的兴趣中发掘其潜能,并加以好好培养,任何难事都将事半功倍。

2、积极进取的家庭氛围 新华电脑教育形像大使濮存昕先生说过:“教育的根本是爱与责任”,父母对子女的爱与责任,老师对学生的爱与责任,在他们走入社会时,他们也会将把这种爱与责任带到其中,自身也会有爱心和强大的责任心。

初中生产生厌学的原因

1、智力与非智力产生的内在因素

部分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学习感到迷茫,觉得读不读书无所谓,对学习产生不了兴趣。

有的学生由于学习成绩差产生自卑感,再加上老师批评、家长训斥等外界压力,使之失去信心,一谈起学习就心烦意乱、苦闷、焦躁、头痛。

其实,大部分原因都是来源于学生对学科不感兴趣,对学习感到乏味、学习被动,学习任务只是穷于应付,久而久之就感到学习是一种苦差事,是活受罪,但是迫于老师、家长的压力,不得不每天背着书包到学校混日子。

2、家庭、学校、社会等外在负面因素

为了上一所好学校,家长、老师拼命给孩子施加压力和学习任务,这种氛围压得他们喘不过气。学业负担加上巨大的思想、精神压力使他们难以承受,反感老师和家长,于是对学习感到厌倦,进而形成一种与家长、老师“对着干”的逆反心理。

家长“望子成龙”可理解,有的学生父母,常常打架吵闹,甚至草率离异,在孩子的心灵上投下了难以抹去的阴影,使他们无心学习。

初中生的学习计划

目标:能够适应初中不一样的学习生活,合理运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争取各科考试都能向进前。

行动要求:

一、在学校做到认真听课,做好课堂笔记,课堂笔记记录方式二一格式,便于复习;用小记录本抄记英语单词和短语,做到时刻进行多背记英语单词。

二、在家从放学后,吃完晚饭记起,时间必须在3个钟内完成,9点30分钟之前,之后休息; 改变玩耍莫费的时间,认真地扎实地做到,在家做到一复习、二作业、三预习、四阅读,

家庭学习计划如下:

星期一:认真完成作业,翻阅语数英的课堂记录笔记,做英语的课外阅读题,将错题记录下来,找出自己错的原因。完成这项以后,再做一些语文有特色的阅读理解题。

星期二:完成作业,把各科笔记看一遍,做英语题目,记录错题。再 仔细复习数学,在完成课内知识的基础下了解一些课外的知识题。

星期三:将学过的英语课文读一遍,完成作业翻阅笔记,完成英语课外阅读,积累错题,并将所有题目翻阅一遍,遮住答案再做一遍,检查对错。

星期四:完成作业,将各科笔记看一遍,按例完成练习,并记录错题,将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美术系统复习一遍。

星期五:先把一周的知识都看一遍,再完成作业。(由于周末作业较多,所以先复习,再用大量时间完成。

周末两天:阅读课本,翻看笔记,参加课外兴趣班。

10.激发初中学生学习生物兴趣的研究 篇十

关键词: 初中生物教学 学习兴趣 激发途径

一、引言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生物课程的原动力,对学生的生物学习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初中阶段,学生对生物课程的学习相较于语数外科目不够重视,这就凸显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虽然许多教师意识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也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教学策略创新,但在创新的过程中走入误区,即单纯注重教学形式的巧妙,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启发学生自主挖掘感兴趣的点,教师在此基础上做一些尝试性的、探索性的融合,最终实现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共同进步。

二、研究背景

随着教育的逐渐受重视,家长在有能力与条件的情况下都把孩子送到城市里的重点学校就读,这就导致在地理位置及教学条件上不够优越的学校面临严峻挑战。龙海五中处于城乡交界处,在品学兼优的学生都涌入漳州市就读的情况下,招收的生源质量令人担忧,其中有许多学生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流动性大,对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不够高;此外一些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浑水摸鱼,抱着得过且过的想法;还有一些学生受性格的影响,不敢说出自己的疑虑或是见解,给生物课堂教学带来很大困难。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对课题的定位及研究现状进行文献检索,并对相关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等,以明确课题研究方向,不断调整、充实、完善自身的研究。

(二)个案法。结合学生个案探索与总结激发学生生物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

(三)调查法。进行口头及问卷调查,结合座谈作出理性分析。

(四)经验总结法。通过对课题开展过程中生成的资料进行汇总与分析,总结出经验,形成最终成果。

四、研究内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任务,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保持注意力集中,产生肯定的、积极的情绪体验。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师生关系融洽,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保持最轻松的状态进入课堂,进而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注重自身形象,以自身优雅的言行举止及人格魅力征服学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做学生的榜样与楷模。在此基础之上,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也就水到渠成了,课堂上学生自然情绪高涨。

(二)充分利用多种教学媒体。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发生较大变化,教学方式一改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模式,多种教学媒体走进课堂,其对教学的辅助作用不可估量,但是同时也对教师提出挑战。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自我发展,以对多种教学媒体做到充分利用,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生物这门理论性、实验性及社会性都很强的学科时得到必要的辅助,增强对生物学知识的感性认识,最终加深记忆与理解。

(三)创设问题情境。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如果在教学中能够提出引导学生沿着课堂教学重难点深入探究的问题,那么教学就成功了一半。要使自己所提的问题引起学生深入探究的兴趣,教师就要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认识到生物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从而产生探究问题答案的动力,这样教学就变成学生想学,教师不用再像“满堂灌”那般疲乏,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就更高。

(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新课程改革提出,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帮助者。特别是在生物教学的探究性活动中,教师不能越俎代庖,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应当对学生的主体地位予以重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具体包括:不霸占课堂,给学生以充足的学习与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指引导,不点破,知识重难点留待学生自己领悟,只在必要时进行点拨;做到尊重与欣赏学生的创造性,不以条条框框束缚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生物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生物学科与生活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单是按部就班地讲解课本上的知识很难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事实上,学生生活中遇到的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所学的生物学科知识进行解释,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学生生活中的疑虑,还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实现自身价值,并由此产生对生物学习的浓厚兴趣。

五、研究成果

(一)教师方面。在生物教学过程中,为探索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有效途径,教师要对学生的兴趣、习惯、喜好等进行深入了解,这样教师对学生的认识也就更充分,为生物教学中因材施教奠定基础。此外,开展生物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实现自身成长,不断反思教学实际,对教学策略不断优化的过程。经过一年的实践,教学策略与学生实际更加贴近。

(二)学生方面。学生在过去的一年的时间里,真正转变了对生物学科的态度,对生物学科由厌学发展到爱学,学习过程也因此而充满欢乐,并且学会利用课外资源辅助生物学习,更是培养了小组合作精神。

六、结语

今后将进一步与学生加强合作与交流,对学生的课堂兴趣及作业成绩进行跟踪了解,确保落实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与理念。同时,将继续在由教师想方设法找兴趣点进行知识传授向教师启发学生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转变的道路上摸索前进,力争实现使学生对生物学科的态度从单纯感兴趣转变为喜好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谢桂林.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J].科技信息,2010(9):338.

[2]刘润彪.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加强学习兴趣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0(28):193-194.

[3]刘俊玲.浅析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J].教育教学论坛,2013(6):67-68.

[4]黄世平.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4(12):275.

11.怎么学习初中生物 篇十一

一、提高初中生物小组合作效率的主要方式

当初中生物教师意识到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方式能够帮助其克服一些教学困难,那么,当务之急就是找到合适的小组合作方式。生物课程中的小组合作不能够等同于其他课程,要注意效率与途径。

(一)小组合作之前:教师充分准备,学生主动参与

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方式进行教学活动之前,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引导与动员的工作,这样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

首先,教师应在小组合作之前将该次合作涉及的知识点罗列出来,并展示在学生可以清晰看到的地方,这样可以保障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遇到不懂的理论知识的时候可以随时找到答案。

其次,教师在确定每个合作小组的成员名单时要经过深思熟虑。例如,成绩好的同学不能只和成绩好的同学在一组,因为这样不但会造成成员意见不合时难以沟通,还会造成班内成绩分化日益严重。除此之外,班内过于活泼好动的同学也不适合分在一组,因为这样小组合作时的纪律很难保证。因此,教师应该在分组名单上做足功课。

最后,在小组合作开始之前,教师还应将本次小组活动的主要内容和所有注意事项一一告知同学们。例如,若学生此次小组合作要进行的实验是“解剖一朵花,并且观察其各个组成部分”,在这个实验进行之前,教师一定要向小组成员强调解剖过程中的顺序问题,即解剖过程中应该按照由外至内,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若非如此的话,萼片以及花瓣会遭受到严重的破坏,不利于实验的进行以及掌握结果了。在观察时,应该应按顺序观察花柄、花托、花萼、花冠,并记录好观察结果。在观察花的雌蕊与雄蕊时,要注意将已观察过的部分摘下,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观察。

(二)小组合作之中:教师充分引导,学生积极讨论

当教师确定好主题之后,就可以立刻开始小组合作的活动。由于在开始之前,教师已经将该次活动主要涉及的理论知识全部罗列出来,学生主要做的就是确定好各自分工。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不时地出现在学生活动的周边,及时为学生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指出学生实验过程中的不当之处,并引导其改正。与此同时,学生也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组合作的活动中来,主动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与意见,主动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这是一个有效率的合作的真正表现。

除了做实验之外,对于初中生物课程来说,理论课程同样很多。因此,教师也可以选择一节课,让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代替教师授课。在这种小组合作的方式中,教师可以将一些课程需要的资料提前给即将讲课的小组,为其提供准备资料。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为了讲好课程,一定会仔细地预习课程。而在学生授课过程中,由于对学生讲课的好奇,其余学生则会更加聚精会神地听课,甚至比教师讲课时更加专注。学生授课结束后,教师要注意总结,对其没有讲到的知识点进行补充。

(三)小组合作之后:教师进行补充,学生全面总结

小组合作结束之后,教师要及时对小组成员的活动进行评价,指出其优缺点以及今后需要改正的地方。但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予以充分的肯定,并对学生在活动中所做的工作进行积极的鼓励,增强学生对这门课程学习的信心。

二、小组合作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小组合作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但小组合作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一)教师要充分发挥作用,掌握参与尺度

既然教师决定要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来教学,那么就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如果教师过度参与,学生反而感受不到小组合作的乐趣,无法真正参与其中。因此,教师要拿捏好参与尺度,适当地给学生一些指导性的建议,但不能过度地干预学生的活动。

(二)教师要充分监督,防止意外发生

在学生小组合作活动进行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其监督作用。不能一味地放任学生自由操作与活动。这里的监督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行为的监督,即监督学生是否有过激行为,是否有浪费资源现象;二是对学生情绪的监督。初中生正值青春年少,小组合作过程中难免存在意见不合,这时,教师要引导其合理解决矛盾,避免情绪化行为。

三、结语

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方式是对教学方法的又一次创新,这意味着教师已经逐渐意识到学生也可以在课程讲授过程中以及知识获取过程中发挥主动作用。因此,若想要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策略。

12.怎么学习初中生物 篇十二

一、目标

学习没有目标,那么就能难将我们的整个学习过程都学到点子上,也就无法有效的提高我们的学习成绩,学习效果自然是没什么效果的,我们唯有确定自己想学什么,需要学习哪方面的知识点,要从哪里学起,这样我们才能循着学习目标前进,并将我们所想要学习的目标给拿下。

二、知识

知识点的重要性就在于,我们是否可以将我们的整个学习内容都串联起来,并未之后的整个解题过程而打造一个良好的基础,我们不管是理科还是文科,在之后的学习中,知识点的重要性都大大的超过一切,缺乏知识点的支撑,我们的整个学习过程都是凝滞,缓慢并充满艰辛的,重视重点知识点,并及时的将我们的知识点内容学习理解,才能更进一步的提升自我成绩。

三、心理

13.初中生不爱学习怎么办 篇十三

孩子的学习问题一直是每一位父母关注的大事,为什么有的孩子上初中之后就不喜欢学习了呢?

案例:我的儿子升入初中了,学习却不认真,没有自觉与热情,作业出错率特高,说他也没效果,好像对学习也无所谓。小学时,我的儿子是成绩很好的孩子,特别是数学,可是现在就连最好的数学,成绩也不好了。老师说他,他也根本不听,我很着急,怎么改变这种情况呢?

心理咨询师回复:我们都曾从孩子时代走过,在那段年龄里,我们突然间发现了自我,开始更加关注自我,这是一件好事情。那么,以往学习优秀的孩子,为什么现在不爱学习了呢?这需要家长耐心和孩子沟通,看看是哪些方面因素导致了孩子现在这种状况?是不是孩子遇到了什么困难?是上初中后环境不适应?人际关系处理不好?还是遇到了什么麻烦事?或者家长在这一阶段,是否对孩子心理需求,例如陪伴,关注,有所忽略,有所缺失?

注意,与孩子沟通时不要批评、指责、也不要太心急,静下来心,像个朋友那样去了解一下孩子不爱学习的原因。先和孩子做朋友,只有孩子信任家长的时候,家长才能更好地影响到孩子,孩子才能更愿意向家长吐露心声,听取家长的建议。具体的事情还是要具体分析的,多花时间陪陪孩子,去了解他的内心,而不是只关注表面的成绩。

14.怎么学习初中生物 篇十四

当前随着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和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化,我国面临巨大挑战,对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才能提升综合国力, 建设人力资源大国。初中生物本身学科性质就具有实验性和探索性,需要将同学之间的团结合作引入课堂,借助同辈之间的相互帮助,共同探讨自然科学知识的深层规律。因此, 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 任课教师在适当的指导下, 需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生物知识,形成独特的生物思维模式,开辟初中生物学习的新思路与新途径。

一、初中生物进行合作学习的重大意义

(一)进行合作学习可以优化生物教学效果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填鸭式的讲授,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占据绝对性的主导地位, 大部分时间都由教师讲解知识的来源、探索 的方法、存 在的规律 等内容 ;而缺少了 对学生主动性的关注,很少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没有达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要求。而合作学习与之相反,它更注重学生通过动脑思考、动手实践,一步一步对于外显的生物现象进行探索 ;通过集体 讨论 ,发挥集体 的智慧和 力量 ,总结出内 隐的规律和性质。这不是教师空洞、抽象地说教,而是学生通过积极、生 动地讨论 、实验获得 的知识 ,不仅可使 获得的知识更深刻,而且可以在这一过程中攻克许多难题,优化整体的教学效果。

(二)进行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由于我国现行高中尚未划入义务教育阶段, 想要接受优质的高中教育仍旧面临优胜劣汰, 这就为开展如火如荼的应试教育滋生了土壤。在日常学习中,学生之间无形中产生了激烈竞争,为了取得高分数、好成绩,考上重点高中,初中生中竞争意识远远大于合作意识。在生物课上,教师鼓励学生合作,帮助学生树立合作意识,懂得团队合作的精神实质;在小组学习中,每个人都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努力为整体的进步而竭尽全力。

二、初中生物进行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生物属于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 在自然科学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因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采取何种教学策略,成为关键性环节。生物学科本身具有探索性、抽象性、深奥性,单凭教师讲解,学生难以理解其根本内容和原理。鉴于合作学习的优势,逐渐被运用到生物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探索、思考、集体学习的习惯,锻炼其抽象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培养符合新课标理念的人才。

三、初中生物进行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第一,由于传统的教育模式根深蒂固的影响,使得合作学习的实施进程缓慢;并且合作学习仅限于表面形式,教师和学生都未能领会其实质,在生物教学中只是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而如何使小组讨论发挥实际效用并未提出具体措施。

第二,学生小组分配不合理,并不是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标准划分,而是教师根据座位就近划分前后桌为一组;组员之间分工不合理, 每位同学担负的责任与其自身的能力和特点并不相符,没有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优势和特色。

第三,学生在开展合作学习时,由于初中生自我约束力较差,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则约束,导致课堂讨论秩序混乱,耗费时间、效率低下;而且初中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尚未成熟,在讨论中难免遇到困难或产生偏差走入误区, 导致讨论进行不下去或结论错误。

第四,教师在合作学习中没有找准位置,或是完全放任学生自由讨论,不加任何干涉,待学生讨论完毕验收成果;或是干预过多,影响了学生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发挥,没有达到启发性学习的效果。

四、初中生物开展合作学习的对策

对于教师而言,应该努力做到以下方面:第一,提高自身教学素质,积极运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创设具有探讨性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找寻答案。第二,培养合作教学的理念, 教师应该善于发现每个小组的特点对其加以引导,对于进步和创新思维进行肯定和赞扬,在班级带动合作学习的风气。第三,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全班同学分组,保证小组的平衡性,实现在生物学习上的互帮互助,有利于新观点的萌发。

对学生而言,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会分享研究成果,共同学习、共同成长;乐于帮助后进生,传授自己的学习方法,促进共同进步。

结语

笔者对于初中生物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有效性进行了研究,阐述了其实施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希望能为广大生物教学工作者提供可借鉴性的经验。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生物教学组织形式进行了适应性的调整和变革,在生物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优化整体教学效果,使得学生在获得基本的生物知识的同时,培养参与探究合作的意识。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观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真正实现教师指导下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养成愿意学、主动学、喜欢学的学习习惯和态度。因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需要合作学习发挥其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整体素质,挖掘其学习的无限潜能。本文集中论述初中生物合作的重大意义及其必要性,并针对初中生物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方式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以供参考。

15.怎么学习初中生物 篇十五

【关键词】初中生物 现状 激发兴趣 教学资源

在目前生物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仍然把知识的记忆当做教学的一切,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科思维。由于学校没有实验经费投入,生物教学无实验室,无实验器材,无实验材料,严重影响着生物学的教学。这样一来,学生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对概念不能很好的理解,对术语、词汇的记忆和使用能力也较差,势必会挫伤一部分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兴趣是学习和求知最大的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钻研精神,开发创造能力,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呢?

一、联系实际,激发兴趣

渴望了解生物的各种生命现象及活动,揭开生命运动的本质、规律,这是学生们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依据所教内容,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富有趣味,含有质疑性的问题,在课堂上巧妙地造成悬念,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种子和果实的形成》中,我先简略介绍了大千世界中百花种种、果实繁多,然后设问:“为什么一朵桃花能变成一个又大又甜的桃子?”“为什么果实都结在开花的部位?”在介绍“显性基因遗传和子代性状”时,提出了“为什么有的父母都是双眼皮或一单一双,可子女却是单眼皮?”这些问题必然引起学生的好奇,开动脑筋思索,积极发言,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了课堂气氛,使他们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二、给每节课开好头,介绍趣闻、趣事,增强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教师对每堂课的开场白应该认真仔细推敲,要使开场白起到激起学生兴趣,从而为传授新知识扫清心理障碍,就必须根据不同情况、不同的内容设计不同的导言。如对初一新生上第一堂课,一般可采用先松后精,即先来段精彩的开场白,讲神秘的奇花异草,动物一些特殊行为及仿生学在军事和民用的发展前景,其间穿插一些有些生物学家的趣闻逸事。这样旁征博引、深入浅出,使学生整个身心都融于生生不息、奥秘无穷的生物界之中,学生自然会对生物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动植物王国中,有着数不尽的奇闻趣事和探索不尽的奥妙。这些恰是学生极感兴趣、乐于汲取的知识养料。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利用3~5分钟时间,介绍一些植物的生活、繁殖特点,动物的觅食、争偶、护幼、御敌的趣事,例如物种间的竞争;鸟类的筑巢、育雛方式;猩猩、猴群的社群生活;狮子王国;奇妙的动物“语言”等,通过教师形象的讲述,学生听来乐此不疲,充分感受到生物学习的乐趣,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三、课堂抢答,以赛促趣

中学生争强好胜心理特强,将“竞争机制”引入生物教学中,对激发学生兴趣有极强的催化效果。对此,我尝试了“课堂抢答积分制”,以学生的自然分组为单位,课堂提问或复习以每组轮流回答或抢答的形式展开,答对的为该组记分并当堂公布每组得分结果。课堂抢答,激发了学生显示自我、争胜好强的意识,人人积极思索,举手抢答,课堂气氛显得异常活跃,学生的激情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而且有利于巩固知识。

四、感情投资

若学生对教师感兴趣,对他所任教的这门课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老师应该对学生多进行感情投资,做到处处关心学生,爱生如子。同时课余时间应多深入到学生中去和他们聊天。讲讲生物领域中各种各样的趣闻;帮助解答生活中的一些疑难问题:如一次施肥过多,植物为何会烧苗?南瓜为何有的子房会发育良好,有的发育不好?这样做学生自然会喜欢这个老师,进而喜欢这门学科,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五、利用直观手段,培养兴趣

直观手段包括直接的直观和间接的直观。利用直观教具可使学生对知识理解得更透彻,同时也可激发兴趣。如讲DNA分子的空间结构,用模型教学学生很容易理解双螺旋结构;做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之前让学生看看录相,对有丝分裂实验的操作过程一目了然,做起这个实验来兴趣非常浓;又如讲叶的形态这节时,带学生到生物园地去让他们边看我边讲,效果也相当不错。

六、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一)学校的教学资源:如实验室、生物园、图书馆、校园网、多媒体设备等。

(二)社会: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的学习,走出教室,走向自然和社会,对周围的公园、河流、花厂、工厂等环境进行考察研究,请有关的专家举办讲座,更好体现“科学、技术、社会”的教育思想。

(三)家庭:家庭中有许多与生物课程有关的资源可利用,如电视、互联网、家庭养花、动物饲养、食品的防腐等,是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好题材和场所,教师还应该有相应的检查和指导措施,并给予相应的评价。

(四)隐性资源:隐性资源是指非物化的课程资源,主要是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所了解的生物科学信息。如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动物和人体的经验,从这些经验和问题入手,紧密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强化学习动机。

综上所述,趣味教学的目的,在于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趣味性与课堂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将知识点与学生实际需要有机联系起来。而且应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掌握好难易程度。否则,讲课内容太简单会使学生感觉平淡无味,激不起兴趣;讲得太深奥,学生一知半解,注意力容易在不理解中转移,达不到教学效果。然而通过实践,我深刻体会到,在教和学这一对矛盾中,不仅要发挥教师的积极性,更要注意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只有两个积极性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较理想的教学效果。让我们记住斯宾塞对教育的忠告:留住孩子的兴趣。

16.上初中的孩子不爱学习怎么办 篇十六

(2)父母陪读,家长总想担心自己的孩子不会好好学习,随时准备帮助孩子答疑解惑,造成孩子学习的自觉性缺失,难以独立地解决遇到的新问题,他们体验不到独立解决问题后的成就感与快乐。

(3)家长对孩子学习目的定位有偏差。总是对孩子说:“你现在不好好学习,以后就去捡垃圾。”这样,孩子感觉不到获取知识本身的快乐,而只注重别人对自己学习成绩的评价。孩子对知识本身不感兴趣,自然将学习看作是苦差事。

(4)孩子学习方法不恰当。这些孩子往往学习时不集中注意力,不能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学习;无法将学到的知识正确、合理地表达出来。由于孩子不会学习,面对日益繁重的课业内容,自然产生不爱读书情绪。

17.怎么把初中语文学习成绩提高 篇十七

1:课前要预习。也就是说在老师上课之前,先得自己学习一下课文,在预习中要尽量运用已经获得的知识和方法去主动地解决自己能解决的问 题,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上课时跟老师、同学一起学习讨论。上课时要专心听讲,勤记笔记,课本要反复阅读,直到把问题看的透彻了、明 白了。课后认真完成作业,自觉复习,温故而知新。

2:注意课外积累,提高阅读能力。进入了初中紧张的学习阶段,我们不可能再有大量的课余时间进行阅读,因此,阅读时要有选择。养成阅读习惯, “腹有诗书气自华”。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要多思。通过看一些文学名著,或是报刊杂志 ,可以培养语感,还能学到不少文学常识,以及一些新鲜有趣的观点。

3: 明确语文学习的要求,有目的地认真听好课,做好笔记。争取课堂多发言,整理思路和笔记,写写学习心得。进入初三需要记忆的知识很多 ,一定要按照老师的要求去背诵,不能怕苦为难。对平时练习中经常失分的题目,学生需要加强练习。现代文部分薄弱的学生,可以参阅教辅书 上的习题,反复训练,揣摩答案。如果觉得有帮助,还可以去我刚开始说的那个博客,李晓鹏新浪博客,去看看,博主曾是中考状元,我觉得他所讲到的学习方法,结合了学生很具体的经验感受,方法非常实用,博客中还有一些其它各科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都很不错,我就不多说了,想要好好学习的同学们, 可以去看看,祝大家都能在中考中有个好成绩!加油吧!

18.初中生生物学习兴趣的培养与保持 篇十八

一、教师要认真备课, 让每一节课都有一个有趣的开头, 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对每堂课的开场白应该认真推敲, 要使导入语起到激起学生兴趣的作用, 从而为传授新知识扫清心理障碍, 这就必须根据不同情况、不同的内容设计不同的导入语。如对初一新生上第一堂课, 一般可采用先松后精, 即先来段精彩的开场白, 讲神秘的奇花异草, 动物一些特殊行为及仿生学在军事和民用的发展前景, 其间穿插一些生物学家的趣闻轶事。这样旁征博引、深入浅出, 使学生整个身心都融于生生不息、奥秘无穷的生物界之中, 学生自然会对生物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又比如, 在教授认识一些身边的植物时, 可将学生带到大自然, 再适当讲述生物的有关常识和与人类的联系, 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面对伸手可触的各种生物, 看一看, 摸一摸, 仔细观察不同生物的外貌, 然后提出问题:“你知道它们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每一部分部分各叫做什么名字?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思考, 使其很快“进入状态”, 保持初始的亢奋情绪, 轻轻松松地开始生物学的学习, 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

二、生物教学要贴近生活、联系社会

1. 生物源于生活, 又作用于生活。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环境, 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把生物问题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这样一方面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使学生爱学, 乐学。另一方面由于提问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符合学生奇特的想象, 学生学习时易于理解和接受。譬如, 在教学“树的年轮”时, 教师如果能在课堂准备树的切面等实物, 并把这些摆放在各小组同学面前, 让学生自己观察, 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凭借生活经验主动思考, 实现生活经验生物化, 又有利于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就在身边, 学会用生物的眼光看待、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生物应用意识和探索精神, 而且体现了“生物源于生活, 又作用于生活”的理念。又如:在学完“植物的新陈代谢”后, 向学生提出, “大棚内种植蔬菜, 如何提高产量?”让学生分析浇足水, 施好肥, 保持适当温差、光照, 增施二氧化碳肥等措施的理论依据, 使学生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 培养学习生物的兴趣。

2. 生物教学要联系社会热点问题, 让学生体会到生物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社会热点问题富有吸引力, 有利于开拓学生视野、活跃学生思维。例如:在讲述“无性生殖”时, 联系“克隆羊”技术, 简介“克隆人”的情况。1998年初, 美国科学家表示要在短期内“制造”出第一个克隆人, 此举引起了全世界对克隆技术的关注和讨论, 各国政府及科学家们都对此项计划进行了批驳。为什么大家都要反对“克隆人计划”呢?引导学生从这一技术发展对人类文明和希望的困扰与威胁, 从人类社会伦理道德等方面进行讨论, 使学生对无性繁殖的概念及无性繁殖技术的发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三、积极参与实验, 让学生对生物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

生物作为一门自然科学, 是以实验为基础的,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到:“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景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兴趣的重要条件。”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是课堂的主人, 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动去思考、探索, 以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种子萌发的实验的探究过程中, 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自己通过看课本做探究实验, 告诉学生探究实验的注意事项, 学生做的实验想法更丰富。然后把后来他们做的实验结果作比较, 要他们互相讨论, 介绍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让学生在“博览”中欣赏作品, 品味成功的快乐。在参与中体验了学习的乐趣, 陶冶性情, 解放心灵, 感受到生物学不是一个神秘的难以接近的家伙, 利用主动参与, 体验成功快感的的过程, 使学生和生物的距离拉近了, 使学生们情不自禁地想学习生物, 爱学习生物, 这就促进了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形成。学生从开始对各种生物知识一无所知到认识生物, 从而去了解生物, 完成生物学的学习, 主动参与课堂实践。

在做实验的过程中, 教师要有意识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使学生养成认真观察、认真思考的习惯。这样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保持学习生物的兴趣。

四、生物教学要渗透情感教育, 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能动作用, 以促进知识教育, 即“以情促知, 知情并茂”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实施情感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也是必需的。情感教育对保持兴趣有着巨大的作用。如定时指导学生开展生物科技活动, 制作小生态球和昆虫标本, 调查本地生物资源和环境质量状况, 带领学生参观生物科技 (包括农业科技) 实验基地等, 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动机,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劳动情感等。此外, 中学生物学教育蕴含了很高的德育价值, 五光十色的生物界、飞红点翠的大自然、栩栩如生的生物标本、引人入胜的直观媒体、逻辑严密的生物学理论、生动有趣的语言表述、妙趣横生的分组实验、积极进取的课堂气氛、其乐无穷的野餐实习、和谐有序的师生关系等等, 无一不是向学生进行德育的源泉, 从而更好地保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摘要:兴趣在学习中至关重要, 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就可使他们学得生动活泼、兴味不衰, 而培养兴趣的关键在于教师勇于实践、敢于创新, 保持兴趣的关键在于学生要勇于创新, 才能使生物教学达到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生物学习,兴趣培养

参考文献

[1]兰文杰.中学教育心理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 2008.

19.初中生物选择性合作学习的探讨 篇十九

关键词:初中生物;选择性;合作学习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完成教学任务,其中始终坚持的一点是,教学过程的可行性服务于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中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有必要在备课的过程中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引导学生探究精神[1]。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转变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其它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合作学习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注重教学过程中人际关系的改善,提升学生学习的氛围。笔者就初中生物选择性合作学习进行探讨。

1    合作学习的内涵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正处于实行改革的阶段。教育改革要求在教学中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根据《生物课程标准》,我们可以知道,生物教学的标准就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在课堂教学中应当以小组学习为主要的教学形式。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以学生小组学习的方式,根据教学中合作方法和合作程序促进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学习,通过合作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促使学生情感、认知的教学策略[2]。合作学习的提出是根据个人学习为基础,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中进行的教学模式。合作学习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有利于学生的人际交往,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发展。合作学习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不同之处在于,该教学模式是一种互动、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学习中,体验学习成功。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实行选择性合作学习具有其必要性。

1.1  初中生物合作学习的基本特征

根据初中选择性合作学习的经验可知,合作学习的特征主要由以下几点:第一,互助性。通过合作学习,小组学生之间可以形成互相帮助的关系。通过合作学习,每个学生对自己和其他成员的学习都负有一定的责任,需要小组学生互相帮助。第二,互补性。教师采取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分组应当力求做到小组学生可以达到互补,不同水平的学生能够互相促进学习。第三,自主性。合作学习中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自主性。在合作学习中,小组学生需要自己思考和探索才能进行。第四,互动性。合作学习的进行就需要小组学生在学习时,学生之间增强互动,突破学习的瓶颈。第五,评价的自主性。经过小组学习,小组成员能够对自己和其他成员的学习进行评价,提出修改意见,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1.2   合作学习的形式以及评价体系

初中生物学习进行合作学习的形式具有多样性。一般情况下,为有利于合作学习的展开,合作学习的小组可以根据自身的基础知识、兴趣爱好、心理素质、学习能力以及个性特长进行分组。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学习促进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在合作学习开展的过程中,还应对合作学习进行评价。通过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有助于完善合作小组中的各项程序。

2    合作学习的方法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促进学生合作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如何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2.1  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合作学习

在生物教学课堂中,通过合作学习的方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思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运用生物学中的具体知识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消化和吸收”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出相关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通过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联系到实际的生活中。促使每个小组的学生能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进行讨论,提出各种不同的见解,掌握生物中的基础知识。

2.2   通过实验可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

实验课程是生物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教师通过相应的实验,让学生可以更形象的接受知识。例如,在开设显微镜操作的实验课中,学生通过小组交流的方式了解显微镜的构造,教师在学生共同讨论对显微镜有所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亲自试验。通过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动手能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3]。让学生从被动式的授学模式中转变为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教师在学生学习中促进学生的学习。

2.3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实践精神

学生选择性合作学习,在教师的促进下能够顺利的完成。但是,在学生学习中出现任何问题时,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探究,小组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提高成员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更直观地掌握知识。

3     选择性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教师在教学中,采取选择性的合作学习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还有助于教师的教学。但是,在合作学习进行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教师应当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进行合作学习。虽然合作学习的形式具有多样性。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合作学习方式。其次,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合作学习需要学生的参与,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担任小组的“发言人”。再次,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准确定位自己的角色。合作学习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在该教学模式中,教师应当促进合作学习地进行,适当的时候还可以参与其中。最后,教师应当对合作学习进行准确评价。通过评价,学生才能够改进。

4    结语

综上所述,合作学习模式的进行可以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学习中来,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可见,合作学习方式的进行,不仅有利于教师的教学,还有助于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当鼓励教师使用合作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各项能力。

参考文献

1    何玉燕.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J].生物学教学,

2009(7)

2    吴凯民.对自主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与分析[J].宁德师专学

报(自然科学版),2010(4)

3    孙秋菊.在初中生物课中开展合作学习的实验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

2007(12)

上一篇:2018初三化学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下一篇:重点单位消防安全工作责任状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