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半岛问题论文(11篇)
1.朝鲜半岛问题论文 篇一
浅议朝鲜半岛问题及其走向
物电09.1 唐鑫 20090341063 一.朝鲜半岛问题的由来及其原因
近年来,以朝鲜核武器问题为中心展开的朝鲜与美国、日本、韩国之间的争端,加剧了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已经构成了对亚太地区和平与稳定的现实威胁,也使朝鲜半岛局势重新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那么,朝鲜半岛问题的由来及原因是什么呢?
(一).朝鲜半岛问题的产生要追溯到上个世纪后期日本对朝鲜的占领。1868年,日本成功地进行了“明治维新”,从此,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由于日本国土狭小,资源匮乏,无法满足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于是就通过大肆向外扩张来解决这一矛盾。这样,日本首先把侵略的矛头对准了一衣带水的邻邦——朝鲜。
(二).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美、英、苏等大国就早日结束战争和战后势力范围划分召开了一系列会议,其中在开罗会议和菠茨坦会议上都提到关于朝鲜独立的问题,并提出由四国托管建立临时民主政府的主张。但最终由于美苏两国只从各自利益出发,在这上问题的具体实施办法上产生严重分歧,使得朝鲜独立的提议遭到搁浅。而随着反法西斯战争的推进,美苏两国加紧了在朝鲜半岛势力范围的争夺。
(三)朝鲜半岛人为的国土分割和民族分裂状态,给亚洲以至世界带来深刻的影响。它所造成的紧张局势成为威胁亚洲和平的因素。
(四)朝鲜半岛本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朝鲜人民就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使用的是同一种语言、文化和风俗习惯。但是,由于日本、俄国对朝鲜半岛战略要冲的争夺,由于美国、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在朝鲜半岛的争霸,造成了南北双方在意识形态上的巨大差异,使朝鲜半岛被一分为二,形成了目前朝鲜半岛分裂分治的局面。
朝鲜半岛南北双方积怨很深,互不信任,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又相互对立,因此,朝鲜半岛的和平统一还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实现。再加上各大国在朝鲜半岛追求各自利益,又加剧了半岛局势的复杂性。朝鲜半岛问题已成为国际问题,缓和半岛紧张局势,建立新的和平保障机制,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因此,近年来,由俄罗斯提出,有中国、俄罗斯、美国、日本、朝鲜和韩国参加的六方会谈,不失为一个解决朝鲜半岛问题的切实可行的方案。
二.中国如何应对这一问题
无论战争以何种形式爆发?无论是谁挑起的战争?中国的目标都只有一个,那就是维持朝鲜半岛现状。我们不希望朝鲜进攻韩国,但也绝不容许韩美方面进攻朝鲜。因此,我们所制订的应对之策都应围绕这一目标进行。
第一,战争是由韩美方面挑起的
如果这场战争是由韩美方面挑起的,那麽必然是对朝鲜的侵略。中国无论从道义上,还是从公理上都具备了出兵的理由。因此,一旦战争爆发中国便可直接派兵参战。目标直指“三八”线,以最快的速度将韩美军队赶过“三八”线。但只要赶过“三八”线即可,中国军队不跃过“三八”线,之後就是将军队部署在“三八”线以北的朝鲜境内以防卫朝鲜。总之,中国的行动应力求果断、迅速,一旦事态发生决不可犹豫不决,应该立即对韩美发出通牒,如果通牒不被接受便马上出兵。中国的行动越是果断迅速就越能向韩美表明中国援助朝鲜的坚定决心,对韩美的震慑也就越大。越能让韩美方面明白中国决心之坚定,吞并朝鲜已成为不可能,再打下去的意义不大;另外,如果中国不越过“三八”线进入韩国,则可向韩美方 面表明中国只想维持朝鲜半岛的现状,并不想将事态扩大化。这样对韩美将形成“进无意义,退有余地”之势,从而打消韩美,尤其是美国方面继续战争的念头。如此,也才能以最小的代价结束战争,维持朝鲜半岛稳定。
第二,战争是由朝鲜方面挑起的
如果战争是由朝鲜方面挑起的,这对於中国而言将是一个难题,也应该是中国所不希望看
到的。但是一旦这样的事情发生中国还是必须应对。对此,中国须作两方面的准备:一方面备战,一方面观望。中国不马上出兵,静观事态的发展。只要朝鲜还处於攻势我们就继续观望,而一旦朝鲜转攻为守才考虑出兵相助的问题。但是在出兵之前也需再考虑两个问题:其一,如果韩国是凭借自已的力量转守为攻的,那麽中国仍需继续观望。若韩国仅是将朝鲜赶回老家去,那再好不过;若韩国趁反守为攻之机北伐吞并朝鲜那麽中国就该准备出手了,而出手的时间为韩国军队逼进到大同江边。一旦韩国军队逼进到大同江边或者接近平壤,那麽中国就必须马上出兵将韩国军队赶回“三八”线。如果到平壤沦陷之後中国再出兵,那有可 能会无力回天;其二,如果是美国帮助韩国对抗朝鲜,那麽中国就应该派兵进入朝鲜,但是中国军队只驻紮在平壤及大同江以北地区继续观望,不直接与韩美联军战斗。这样做可以向韩美方面表明中国不会帮助朝鲜进攻韩国,但也不会坐视朝鲜被吞并。如果韩美方面能看到这一点而仅是将朝鲜军队赶过“三八”线那便是最好的结果;如果韩美方面明知如此还是越过“三八”线攻入朝鲜境内,那麽中国就须做好战斗准备了,但仍不要马上卷入战争,而是对韩美方面发出通牒,规定其在一定期限内撤回“三八”线以南,如果不撤退中国将立即发动进攻。但这必须处理好一个问题,那就是期限的设定既不能太短也不能太长,期限太短跟直接进攻没什麽区别,而太长则可能使韩美军队在大同江以南的朝鲜境内立足下来,增加以後进 攻的成本。如果期限合理将可向韩美方面表明中国允许他们适当的惩戒朝鲜,但绝不容许其吞并朝鲜;他们可以在规定的朝鲜境内追歼朝鲜军队,但不允许吞并。这样做可起到以下几方面的积极效果:1、给了韩美方面惩戒朝鲜的机会,在很大程度消除了韩国遭受进攻的复仇心态;2、借韩美之手惩戒一下朝鲜,让朝鲜人明白中国会保全朝鲜,但决不会纵容朝鲜;3、让朝鲜承担一下发动战争的後果和代价。如果韩美军队能在规定的期限内退回“三八”线以南,那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而如果期限一到韩美联军还不退兵那就只能一战了,虽然这样的风险存在,但是我们应该有理由相信美国人是理性的,他们不会为韩国而与中国大打出手,所以出现这样的机率应该不会很大。这样也才能以最小的代价结束战争。
第三,不清楚是谁挑起的战争
如果不知道战争是由谁挑起的,那就只能是依事态的发展来判断。如果战争之初美韩军队就直接攻入朝鲜境内,那麽就根据第一种韩美方面挑起战争的应对措施来应对;如果是韩国方面单独攻入朝鲜境内,那麽中国就采取物资等方面的间接援助,若是韩国军队能逼进到平壤,朝鲜招架不住了,那麽中国无论有没有理由都必须出手;而如果是朝鲜处於攻势或者攻入韩国境内,那就根据第二种朝鲜挑起战争的应对措施也来应对。
三、当前如何才能避免战争的发生?
如果真的发生战争,中国无论如何都不能置身事外,因此也必须采取好应对措施。但就当前而言,战争并没有发生。所以,中国在未雨绸缪,做好应对战争准备的同时,更应该如何防止战争的爆发。
第一,如何防止韩美方面挑起战争。
对於这一方面我们必须先弄清楚一点——真正决定是否对朝鲜发动战争的是美国人,而不是韩国人。如果美国人不同意,韩国无论如何是不敢挑起对朝鲜的战争。所以阻止韩美发动战争的关键在於如何制止美国。
一直以来朝鲜之所以不会像阿富汗和伊拉克那样受美国入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美国对中国的畏惧,不想与中国在朝鲜半岛上再发生战争。而美国之所以会这样的原因在於:其一,中国是一个强大的国家,一旦在朝鲜半岛与中国战争胜算不大,代价高昂。而若是陷入持久战则无异於陷入战争泥潭;其二,中美两国在经济等方面存在着高度的依赖性,一损俱损;其三,对於历史的记忆,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对於美国都是战争泥潭,而这两战战争都有中国的参与。如果在朝鲜半岛再次与中国发生战争,历史有可能重演;其四,劳师远征,兵之大忌。朝鲜半岛远离美国,而中国则近在咫尺。虽然美国有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战争的能力,而且在东亚也布署了大量的军事力量,但在远离本土的情况下,战争成本也必然会远大於 中国;其五,美国的政体也在很大程度限制了它在朝鲜半岛挑起与中国的战争。基於以上原因,美国人一直以来都
害怕在朝鲜半岛上与中国发生战争。因此,我们若想制止美韩方面进攻朝鲜就必须从两方面入手:其一,不要掩饰我们在朝鲜受攻击时有保卫朝鲜的决心。只要我们有这样的决心,那麽美韩方面才不会挺而走险挑起朝鲜半岛的战争。我们对朝鲜半岛表现出来的决心越是坚定,那麽美韩方面的顾忌也就越大,也就越不可能在朝鲜半岛挑起战争;其二,让美国人知道我们的目标只在於维持朝鲜半岛的现状,我们不容许任何人改变朝鲜半岛的现状,但也不会自己改变现状。因此,我们也不会纵容朝鲜挑起对韩国的战争。我认为当前我们在朝鲜问题上的不明确态度事实上更有可能引起战争,好在当前外界普遍的观点都认 为一旦朝鲜遭到进攻,中国不可能袖手旁观。当然,我也明白当前之所以采取不明确的态度也不是没有自身的考量。如果中国在朝鲜半岛上明作出明确表态会造成两大弊端:其一,在中国与朝、韩都建交的情况下,中国太过明确的态度会被韩国认为偏袒朝鲜,影响中韩关系;其二,这也会让朝鲜人觉得有中国这样一个保护伞,可以更无顾忌的行动,反正出了问题也有中国兜着。这显然也是一个大难题。尤其无助於朝核问题的解决,甚至可能导致朝鲜挑衅韩国。由此观之,可以看出中国在朝鲜半岛问题上的态度是不明确也不是,明确也不是。所以,若想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试着虚实结合、搭台唱戏,时而让外界觉得中国很有决心,时而又让外界犯糊涂;时而有人唱黑脸,时而有人唱白脸。总之力求做到让美国、朝鲜、韩国都把 不好中国的脉,这样谁也都不敢轻举妄动。至於能不能运用好这一套策略则取决於外交决策者的能力了,我相信如果是张仪、俾斯麦这样的人定能游刃有余。
第二,如何防止朝鲜方面挑起战争
当前比起担心美韩方面挑起战争,有可能更应该担心朝鲜挑起战争。美韩方面虽然在日本海、黄海举行军演,表现出咄咄逼人的态度,但在很大程度上不过是虚张声势。毕竟局势还未发展到非要出手的地步,而且美韩方面对於中国是否出兵、战争胜算都无把握,绝不敢轻举妄动。而朝鲜方面则不一样,内部的不稳定性、前途的不确定性都可能使朝鲜挺而走险。所以朝鲜挑起战争这一步不得不防。今天的朝鲜之所没有沦为东德一样的命运的重要原因在於朝鲜政权的稳定及自身地封闭性。一旦朝鲜这两个有利条件丧失,那麽朝鲜有可能重蹈东德之覆辙。而朝鲜一旦挑起战争,那麽这两个有利条件必将同时丧失:首先,就政权稳定性而言。朝鲜是不可能赢得这场战争的,即便有中国帮助也只能是维持半岛的现状。因此,它无法以胜利来赢得民众的信心,反而弄得满目疮痍。这样不仅不足於维持政权稳定,反而使权威受挫;其次,就封闭性而言,一旦战争爆发,无论是侵入韩国,还是遭到入侵,都将破朝鲜的封闭性。且不说韩美军队进入朝鲜境内,利用自身丰富的物质条件搞“和平演变”或者利用朝鲜战俘搞“和平演变”的问题;纵是朝鲜军队侵入韩国境内,韩国发达的经济、丰富的物质也可能使朝鲜士兵在精神上沦陷。即便最终中国能帮助它维持独立的地位,但对於韩国发达的经济和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向往会像病毒一样在朝鲜内部蔓延,最终朝鲜也将会走向和东德一样的结局。所以,无论朝鲜出於何种原因发动战争都无异於是饮鸩止渴。发动战争的代价将会比不发动战争的代价更为高昂。如果中国能让朝鲜人明白这些,那就可以防止朝 鲜挑起战争,甚至有可能让朝鲜选择走上中国和越南式的改革开放的道路。这些绝非泛泛而谈,能否做到,能否做好取决於决策者的能力。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无论朝鲜半岛的未来如何发展。中国都应该力求做到两点:其一,试着改造朝鲜半岛,将其引向我们所希望的发展轨道;其二,未雨绸缪,做好一切应对朝鲜半岛事态发展的预测,以及相应的对策。
总之,如果朝鲜半岛形势发生突变,除非中国有一定程度的力量介入,否则无法保证自身安全利益的维护。这种力量介入,既是维护自身在朝鲜半岛安全利益的决心展示,也可以为实施应对半岛统一的单向安全保证方案创造条件。一定程度的力量介入并不意味着与美国再战朝鲜,也不意味着阻碍半岛统一,与朝鲜半岛国家为敌。中国的力量介入,既可以为保证朝鲜人民生命财产免遭重大损失,支持朝鲜政府稳定半岛形势的努力,又可以在半岛原有格局难以恢复的情况下,提醒半岛国家在推进统一进程中必须兼顾多国利益,防止美国单独控制和主导统一后的半岛事务。中国主动及时提出单向安全保证,倡导一切外国力量全部撤出半岛,最符合朝鲜半岛人民独立自主、和平统一的愿望,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朝鲜半岛国家的利益。只要朝鲜
半岛国家和人民做出符合自身利益的明智选择,美国就没有理由单独开战,半岛的和平统一就可能实现,中国的安全利益也能得到有效保障。
2.朝鲜半岛问题论文 篇二
1 胶东半岛地区蛋鸡产业现状及特点
1.1 养殖规模化发展速度加快
胶东半岛地区八十、九十年代兴起的蛋鸡养殖镇、村和小区因饲养规模小、密度过大, 生产方式落后, 生产水平低下, 再加上近几年蛋价市场波动幅度大、鸡病疫情严重、饲料粮和劳动力成本增加等因素的影响, 目前已基本退出市场, 在蛋鸡产业总量稳定的前提下, 规模化蛋鸡场异军突起。截至2009年末, 胶东半岛地区产蛋鸡存栏量10923万只, 存栏量5000只以上的规模化养殖场家占80%以上, 其中存栏1万只以上的场家达1409家, 占56%, 存栏5万只以上的86家, 占10.7%, 规模化养殖的比例位列全国前茅。原因有二:一是国家对“三农”扶持力度逐年加大, 畜牧业效益提升, 大批社会资金进入蛋鸡行业;二是规模化养殖可以实现生产要素优化配置, 最大限度的应用科学技术, 实现标准化养殖, 蛋品质量得以保证, 产品的附加值增加, 生产成本降低, 规模效益凸显。
1.2 标准化生产改造步伐加速
随着消费者绿色、安全、营养、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国际市场绿色壁垒不断加大、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蛋鸡产业标准化生产已成为大势所趋。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畜牧主管部门都出台了扶持政策、标准和法律法规, 引导和鼓励规模化蛋鸡养殖场加快产业的全面升级, 实现蛋鸡生产全过程的标准化。胶东半岛地区依托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的优势, 以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为契机, 充分利用国家对存栏1~5万只规模化蛋鸡场标准化改造“以奖代补”的奖励政策和争创国家、省、市级蛋鸡标准化生产场的鼓励政策, 以及各地方政府出台的规模化蛋鸡场贴息贷款、无公害产品认证、绿色产品认证、鸡粪无公害发酵处理和兴建沼气池补贴等多项惠农政策, 积极改善养殖设施, 规范生产管理, 强化防疫消毒措施, 大力推广健康养殖。畜牧主管部门坚持“预防为主、源头治理、依法规范、全程监管”的原则, 做好蛋品的质量检测工作, 标准化生产改造步伐加速。目前该地区存栏1万只以上1409家蛋鸡场基本达到了标准化生产的标准要求, 有部分已通过国家无公害、绿色、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养殖场备案认证。
1.3 产品品牌意识增强
几年来, 仅青岛地区就涌现出“顺科”牌绿色鸡蛋、“田瑞”牌无公害鸡蛋、“西艾尔”牌共轭亚油酸鸡蛋、“久和园”牌黄粉虫鸡蛋等经营非常成功的品牌。“顺科”牌鲜蛋于2004年5月、2007年2月被认证为“无公害食品”、“国家A级食品”, 2006年被推荐评为“青岛市放心农产品”、“青岛市名牌农产品”, 2008年该公司通过青岛市奥帆赛食品生产企业备案、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养殖场备案, “顺科”商标被评为山东省著名商标。“田瑞”牌无公害鲜鸡蛋被评为青岛市名牌农产品, 其“田瑞”商标被认定为青岛市著名商标。公司于2006年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2008年被青岛奥帆委认定为奥帆赛食品备案养殖基地。“西艾尔”牌鲜蛋2007年5月通过农业部无公害产品产地认证。2007年国际帆船赛指定供应商。2008年奥帆赛食品备案养殖基地, 获青岛市商业联合会授予的“青岛市诚信企业”称号, 并被第29届奥运会组委会评选为餐饮原料供应做出贡献单位。“久和园”牌鲜蛋2008年5月通过农业部无公害产品产地认证, 同年获青岛市“一村一品公信优质品牌食品, 全国质量诚信”AAA”级企业。继2009年获得“青岛市食品安全放心品牌”后, 2010年再获“消费者最信赖食品品牌”殊荣。以上各品牌鲜蛋都进入青岛市及周边城市大小连锁超市, 达到了产品优质优价, 名牌高价, 使规模化蛋鸡企业走上良性、可持续发展之路。
1.4 蛋鸡养殖户组织化程度大幅度提高
近年来, 在政府的积极引导和鼓励下, 胶东半岛地区蛋鸡业协会和蛋鸡养殖合作社发展迅速。协会及合作社按照自愿、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 发挥了行业自律、规范市场、提高养殖水平的作用, 增加了与上游原料供应商谈判的砝码, 同时注册自己的品牌蛋, 统一运作, 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提高了养殖户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截至2009年统计, 该地区登记注册的蛋鸡养殖合作社169家, 从调研情况看发展模式不尽相同, 体现出不同的特征。以青岛地区为例, 青岛市蛋鸡业协会主要工作重点之一是根据市场的动态, 每天以信息发布的形式向会员发布当天的鸡蛋销售价格;平度的顺科、即墨的久和园等合作社则注册自己的品牌蛋, 统一运作;胶州的福昌合作社则实行“五个统一”服务加产业化经营, 即统一购买鸡苗、统一管理、统一防疫、统一饲料和饲料添加剂, 统一销售。
1.5 科技贡献率加大
胶东半岛地区蛋鸡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较为健全, 动物防疫、防疫监督、疫情测报、疫情防控体系较为完备。各市畜牧主管部门非常重视对畜牧业从业人员的科技培训, 每年都与基层畜牧科技单位和畜牧主管部门签订畜牧业技术服务工作目标责任, 并从推广队伍、服务人才等方面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科技服务体系, 采取多种形式为养殖户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以青岛市为例, 仅青岛市畜牧兽医研究所一个单位每年就举办10多次蛋鸡生产技术讲座、疫病防治研讨会, 并和胶东半岛及临沂、菏泽、聊城及江苏、安徽等部分省市千余家规模化蛋鸡场建立了业务关系, 常年为他们免费提供化验检测、细菌培养、药敏试验、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和蛋鸡业生产各环节的信息服务。还有中国动卫中心, 地方畜牧主管部门, 全国大型的兽药、疫苗、饲料厂和经营单位都会定期的聘请专家进行讲座。在疫病防控方面, 各市都建起了动物防疫行政管理、疫情防控机构, 在基层设立了动物防疫监督站、在农村设立了村防疫员, 努力打造胶东半岛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 防止动物重大疫情发生, 保护了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养殖户从科学养殖中尝到了甜头, “防范重于治疗”的理念已基本确立, 防疫、消毒、隔离等工作都比较到位, 蛋鸡的生产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目前存栏5万只以上规模化蛋鸡场蛋料比平均达到2.2~2.3:1, 产蛋期平均死淘率低于6%, 基本接近国际水平。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疾病仍然是蛋鸡养殖业的一大难题目前国内鸡病
越来越多, 也越来越复杂, 每隔3~4年就增加一种禽病, 鸡群发病从单一的病原致病, 发展到二到三种病原甚至更多种病原共同导致发病, 发病症状由典型症状向非典型症状发展, 由特定季节发病向非特定季节段发病发展, 由特定的禽种发病向非特定禽种发病发展等等。虽然胶东半岛地区生物安全体系较为健全, 但一些新病的出现尤其是近两年来流行的垂直传播病如J亚型白血病和不断加重的网状内皮细胞病等免疫抑制病给养殖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2.2 动物疫苗和兽药产品质量不稳定, 影响蛋鸡生产水平的提高
动物疫苗和兽药生产企业产品质量检测情况信息公布不及时, 个别生产厂家夸大宣传, 以次充好, 产品质量差, 给养殖户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比如有的厂家生产活疫苗使用的是普通鸡蛋, 连低免蛋的标准都达不到, 仍宣传是SPF蛋, 结果是鸡群免疫后抗体效价达不到或整齐度不高, 影响了疫病的防疫效果。有的生产油乳剂灭活疫苗的厂家使用不合格佐剂或甲醛含量超标, 致使免疫后副作用大, 降蛋幅度大且不能回升, 抗体效价低且整齐度差, 有效免疫期短。
2.3 缺乏有效的解决环境污染的办法
国家对畜牧业造成环境污染问题非常重视, 各级政府也出台了多项补贴政策进行解决, 但据我们走访调研情况来看, 至少到目前为止, 还没有一项有效的综合措施能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比如青岛市对存栏5000只以上的蛋鸡场每家补贴1~5万元建密闭式鸡粪发酵室, 但毕竟发酵室面积有限, 每到6~9月份高温季节, 鸡粪稀薄不好运输, 再加上降雨量大, 不可避免的造成环境污染。再比如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广的沼气池建设项目, 投入了大量的扶持资金, 引导养殖户走无污染、循环经济之路, 各大媒体也都给予了积极地宣传。实际沼气池使用效果并不理想, 已建成的50~200m3的中大沼气池平均使用时间不超过2年。其主要原因:一是目前所推广的沼气池建设模式冬季产气量少, 影响使用效果;加装太阳能或电加热的维护成本高, 从经济角度考虑养殖户觉得不划算。二是夏季产气量大的季节, 因为资金的问题, 都没有加装储气罐, 气源白白浪费;有的把沼气输送到农户家中, 因为前期投入过大, 气源资金回收难, 再加之冬季输气量不足, 有的已停用。
2.4 用地难、贷款难制约了蛋鸡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的快速发展
胶东半岛地区蓝色经济、高端产业、黄河三角洲“三区”战略已全面实施, 工业化、城镇化推进速度加快, 土地资源凸显紧张。而畜牧养殖企业享受免税政策, 再加之污染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 养殖用地审批难度越来越大。而目前多数规模化蛋鸡场因为建场时间较早, 多数位于城郊, 养殖场面积无法扩大, 再加上目前畜牧行业贷款难、融资难的现状, 养殖户只能在原有基础上按标准化要求一步步进行改造, 影响了蛋鸡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快速发展;而位于城镇近郊的鸡场因城镇化改造的需要, 都要进行搬迁, 已成为制约蛋鸡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的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2.5 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
目前该地区还没有一家大型的蛋品深加工企业和由自主品牌的鲜蛋出口企业, 大多数鸡蛋都是以鲜蛋的形式在国内市场销售, 只有少部分鸡场的鸡蛋贴牌出境到香港。一旦遇到蛋价波动幅度较大时, 影响了养殖户的生产积极性, 不利于蛋鸡产业的发展。
3 对胶东半岛地区今后蛋鸡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3.1 抓重点, 狠抓源头治理, 这是保证蛋鸡产业平稳发展的基础
鸡苗质量的优劣是关系到蛋鸡产业能否平稳发展的基础, 只有饲养品种优秀、无垂直传播疾病、整齐度均匀、母源抗体水平高的健康鸡群, 其生产性能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劣质的鸡苗, 即便是再先进的设施、再好的管理措施、再好的技术水平也是无济于事, 近2年暴发的J亚型白血病足以说明一切。因此, 国家要重点加大对蛋种鸡场尤其是祖代鸡场的监管力度。制定相关的处罚条例, 明确赔偿责任, 并设立专门的保险机构和申诉机构, 便于蛋鸡养殖户的投诉, 及时对责任方进行处罚, 给予受损方赔偿。并建立蛋鸡养殖业生产动态监测体系, 及时发布各种鸡场鸡苗质量和蛋鸡生产情况及市场供求信息, 从而使蛋鸡产业得到平稳发展。
3.2 抓难点, 严格执法程序, 加大处罚力度, 这是保证蛋鸡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一是国家要加大对SPF鸡场的扶持力度, 扩大SPF蛋的产能, 尽早实现疫苗生用蛋的SPF化。严格执法程序, 加大处罚力度, 切实做到疫苗和兽药生产的GMP生产标准。二是对各种疫苗和兽药产品制定更加细致的标准, 可设立专门的网站及时发布抽检和使用的各种信息, 加大养殖户对疫苗和兽药企业的监督力度。对产品质量不合格的疫苗和兽药企业要加大处罚力度并予以及时曝光和取缔, 让疫苗真正达到免疫预防的效果, 不要总把免疫失败的原因全部归咎于病毒和细菌变异、毒力增强和蛋鸡户的管理不善、免疫程序不合理、免疫方法不当等原因。
3.3 重规划, 加大对规模化蛋鸡企业的扶持力度, 缓解
企业用地难、贷款难、融资难、治污难的问题, 这是保证蛋鸡产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各级地方政府应加大对规模化蛋鸡企业的扶持力度, 在做好科学规划的前提下, 在养殖用地、融资贷款、粪便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方面予以政策性倾斜, 并构建良好的投融资平台。一是要对现有的养殖用地进行备案登记, 使养殖用地合理化。二是要提前预留出适量的养殖用地, 进行科学规划与布局, 扶持和鼓励蛋鸡养殖场承包鸡场周围的部分土地, 利用沼气和糟渣进行大棚有机、绿色、高效农产品的种植, 提高废弃物的附加值, 彻底解决粪便、污水污染环境的问题。三是提高规模化蛋鸡企业的贴息贷款幅度和范围。四是建立蛋鸡企业融资贷款扶持基金, 为蛋鸡产业发展提供长远稳定的资金支持, 改变蛋鸡养殖业只能靠自身滚雪球式和民间借贷式发展的现状。实践证明, 只有科学的大投入, 才有畜牧业大转调、大发展, 才能保证蛋鸡产业的持续发展。
3.4 重引导, 壮大蛋鸡合作社组织, 做大做强品牌, 促
3.朝鲜半岛问题论文 篇三
【关键词】朝核问题;朴正熙政府;美国因素;比较分析
一、朝鲜半岛南北核问题背景由来
1.20世纪70年代朴正熙核武研发背景
从1958年起,美国核武器陆续进驻朝鲜半岛达33年之久,美国核保护伞直接为韩国提供了安全保障[1]。在70年代,朴正熙政府仍然选择了核武研发。20世纪70年代是冷战的高峰,亦是苏攻美守的战略大缓和时代,伴随而来的半岛政权分属的两大阵营亦是“北强南弱”。与此同时,70年代美国政府内部关于撤军的声音不绝于耳。这使得朴正熙政府倍感焦虑,因为朴正熙政府知道凭借韩国一己之力是难以与朝鲜作对抗的,朝鲜战争初期韩国军队节节败退就是明证。再者,笔者发现,自冷战初期以来,凡是研制成功并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很难被其他国家大规模侵略。换句话说,“拥核”就意味着拥有维持现政权存在、不被侵略、不被常规战争困扰的能力。在冷战所处的环境大背景下,我们不得不说,这样一种思维从维护自身安全的角度来说拥有一定的合理性。
2.朝鲜核武研发背景
朝核问题亦发端于冷战时期,但其发酵放大却是在冷战结束后至今,朝核的研发源于自身受到了严重威胁。冷战结束后,“南强北弱”的局面已成定局且无法逆转。韩国无论是在政治制度、经济规模、文化影响力、人口增长率以及国际社会认可度方面都远远超过朝鲜,作为同一民族的两个对立竞争的政权,这使朝鲜备感空前压力。其次,美国等国家长期制裁和朝鲜国内的严重困难使得这种敌对不满情绪空前激化。相对于冷战时期,以北纬38度为分界线,以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为界标,世界主要大国,即中美日苏(俄)在半岛上形成了泾渭分明的对抗关系:中苏与朝鲜组成“北三角”关系,美日与韩国组成了“南三角”关系的朝鲜半岛带来了半个多世纪的冷和平[2]。昔日的北三角已不复存在,而相反“南三角”各国国力依然强盛,美日韩军事同盟依然存在,这使得朝鲜缺少足够的安全感去应对现实的威胁,必须依靠一种非常规力量维持政权的存在,毫无疑问,这就是核武器。
二、半岛历史上南北核问题相似之处与不同之处
1.相似之处
我们在分析朝核问题和20世纪70年代的韩核时,不免能看到一些相似之处。首先,两国在研发核武器的过程中都是在己方处于半岛格局弱势的情况下或者安全环境于己不利之时大力研发。其次,二者研发核武器都受到了外部环境的影响,当自身收到的支持和援助减弱之时便会促成核武的研发。再者,研发核武器都是在“极权政府”或“独裁军人政府”的体制下进行。最后,核武器的研发都求助于外部的技术和资金的援助。1959年9月,朝苏签署了《关于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协定》苏联开始对朝鲜提供实际的核援助。至冷战末期,朝鲜已具备了核研发能力。
韩国的核研发主要求助于西方阵营中的其他国家而非盟主美国。从1972年开始,韩国开始着手处理一些关键核设施如后处理厂和加拿大NRX实验堆的购买。
2.不同之处
观察今日之朝核与朴正熙政府的核武研发,发现有很多不同之处。首先是所处的时间背景不同及外部环境不同,韩核是在冷战大背景下进行的,“北三角”与“南三角”的半岛对峙格局并未发生根本改变。而朝核研发活动虽起源于冷战,但其发酵为热点却是在冷战结束后至今,并且其所处的国际环境也大不相同,处在孤立于国际社会之外的一个角色。其次,客观目的不同。在美国撤军主义的大背景下,朴正熙政府对美国盟友的不信任感加强,试图通过核武的研制来警告美国盟友履行其应尽对盟友的责任和保护的义务。其“战略胁迫”意味浓厚。
朝核是在冷战结束后东北亚国际关系发生改变下进行的,昔日的“北三角”中苏联已不复存在,其后继者对半岛影响力大大减弱,中国与东北亚各国经济联系密切,朝鲜希望的那种对其有利的南北三角对立模式已不存在,且其对立竞争政权与中俄关系良好,更使朝鲜惶恐不安,加之国内经济困难,相比国力蒸蒸日上的韩国,朝鲜对于维持其政权存在信心不足,必须通过一种非常规力量进行威慑才能保证两个政权的战略平衡。其突破现战略窘境意味浓厚。毫无疑问,核武器是不二选择。
三、美国因素对半岛的影响
毫无疑问,美国的影响力是半岛关系的重要一环,无论是上世纪70年代朴正熙政府研制核武,还是今天的朝核问题,美国因素都是重要杠杆。美国在冷战时期率先与苏联携手拟定《核不扩散条约》,并对无核国家进行严格监督,是无核问题的推动者,朴正熙政府的研核计划违反了美国的全球战略布局及对地区格局产生影响。这是美国所不愿看到的。因而,美国通过援助计划、核保护承诺、强化军事保护义务以及撤销撤军计划。最终,使朴正熙政府放下疑虑,取消了核武器开发计划。
朝核问题中美国也是重要因素。美国主导的孤立封锁和经济制裁直接推动了朝鲜的核武器开发,其军事威胁更是朝鲜核试验的直接导火索,与上世纪70年代朴正熙政府不同,朝核问题的博弈对抗意味浓厚,并不像朴正熙政府的核武计划较容易解决。作为两个长期敌对的国家,美国通过直接手段解决的方法少之又少,除了多边“六方会谈”外,无外乎是制裁、孤立这种对抗手段,但这并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加速了朝核研发速度,并使其核试验最终成功。
四、启示
通过朴正熙政府上世纪70年代核武研发和今天的朝核问题分析,我们发现半岛问题有许多相似之处和不同点。认真比较分析就会发现许多可以借鉴的东西并对今天的朝核问题的解决有所帮助。
首先,核武研发是维护自身安全的需要,其初衷本身是要维护国家安全,核扩散不是最终目的。无论是历史上的朴正熙政府还是今日之朝鲜,找出这个共同点才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其次,美国作为东北亚国际关系的重要一环,其对半岛无核化关心的中心主旨是和核不扩散原则,与朝韩两国的观点并不冲突,朝韩两国都曾是《核不扩散条约》成员国。(朝鲜虽于2003年1月10日退约,主要是受美国敌视影响。)再者,无论是朴正熙政府还是朝鲜,维护自身安全,不被外部势力侵略是研发核武器的初衷和第一要义。如果以美国为首的国际社会各国能对这一问题深入讨论分析,找出彼此间的各自诉求,反而更有助于问题的解决。笔者认为,对于朝鲜来说,第一诉求便是自身安全需求,今日朝鲜核研发初衷也在于此。美国半岛無核化的第一诉求是核不扩散,二者在第一诉求方面并不冲突,如果借鉴半岛历史上的核武研发历程,朝美两国就能够理清头绪,找出彼此诉求,对朝核问题的解决是百利无一害的。
当然,当前朝美之间的严重不信任是阻碍半岛问题解决的最大障碍,伴随半岛局势之中的各种复杂问题,这一问题解决仍需漫长的历程,也考验各国的政治智慧。但笔者仍认为要解决问题:首先,美国领导下国际社会减少对朝鲜经济制裁与外交孤立封锁,对国内困难给予一定的经济援助,减少其对抗情绪,为早日回归国际社会做准备。其次,朝鲜应主动适应国际社会的种种规则和条约,承担其应当履行的国际责任和义务,增强其对国际社会的了解,减少误判。最后,国际社会应当借鉴半岛核历程历史经验,在“六方会谈”等外交协调机构内找准诉求,为加速半岛无核化进程作出努力。
【参考文献】
[1]马德义.美国对朴正熙核武选择的遏制策略评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50
[2]夏安凌.朝鲜核问题与东北亚安全格局[J]太平洋学报,2006,1:40~41
4.朝鲜核问题对中国安全问题的影响 篇四
朝鲜的核技术研究工作始于上世纪50 年代末。20 世纪90 年代初,美国根据卫星照片,怀疑朝鲜拥有用于研制核武器的设施,提出对其进行检查,朝核问题开始引起世界广泛关注。朝核问题先后经历了三次危机。1993 年2 月26 日国际原子能机构要求对朝鲜宁边核设施
进行检查,朝鲜以该机构听命于美国为由拒绝接受检查,同时下令全国进入“准战时军事状态”,并正式宣布退出“核不扩散条约(NPT)”,第一次朝核危机爆发。布什政府上台后对朝政策强硬化,于2002 年1 月称朝为“邪恶轴心”,双方关系进一步恶化。2002 年11 月美国停止向朝鲜继续运送作为燃料的重油,此后朝鲜宣布解除核冻结,拆除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其核设施安装的监控设备,重新启动用于电力生产的核设施,并于2003 年1 月10 日宣布正式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第二次朝核危机爆发。2006年10 月9 日,朝鲜进行了地下核试验,持续多年的朝鲜核危机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朝鲜半岛第三次核危机爆发。为了解决朝鲜半岛的核危机, 国际社会进行了积极的努力,2003 年8 月,中国、朝鲜、美国、韩国、俄罗斯、日本为解决朝核问题在北京举行了“六方会谈”,此后“六方会谈”成为解决朝鲜核问
题的主要运行机制和对话平台。经多方努力,于2007 年10 月达
成了共同文件。2008 年6 月27 日, 朝鲜将宁边核设施的冷却塔销毁。但此后美方一再宣称,在确定对朝鲜和计划实行严格核查之前,不会将朝鲜从“支持恐怖主义国家”的名单中除名。针对美国的行为,朝鲜停止了对宁边核设施的去功能化作业并恢复了宁边的核设施。2009 年4 月14 日朝鲜宣布将重新启动核项目并退出“六方会谈”,2009 年5 月25 日朝鲜进行第二次地下核试,朝核问题再次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朝核问题是事关多方的复杂的战略博弈,朝核问题对
二、中国的国家安全具有重大影响。
(一)朝鲜是中国避免与西方国家直接接触的重要战略缓冲
地带地缘上,中国与朝鲜政权国界相邻、唇齿相依,有着共同的安全利益。朝鲜与中国山水相连、拥有1300 多公里共同边界,与中国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属于同一类型, 双边关系友好。假如美国颠覆并占领朝鲜,将改变东北亚安全形势。中国将丧失400 千米安全纵深,美、日联盟的军事力量就一直会推进到鸭绿江。届时,中国不但需要在整个鸭绿江沿线重新布防大量精锐部队,而且随着每次美军演习,中国都需要采取应对措施(现在这一压力由朝鲜承担着)。如果美军在朝鲜北方建立军事基地,北京安全就会受到严重威胁,丧失了防御纵深以后,对空袭的预警时间就大大缩短了。东北地区的安全形势就倒退回20 世纪70 年代中苏对抗的时代了。如果大量战争难民涌入东北地区,不但是沉重的经济负担,而且对社会治安、就业问题也造成压力。敌对势力 的渗透会破坏东北朝鲜族自治地区的稳定。
(二)朝核问题可能会引发核竞赛,严重威胁中国国家安全 对中国来而言,朝鲜半岛无核化对中国国家安全具有重大意
义。从近期来看,朝鲜为了远离美韩控制区域,确保实验秘密性,其核试验的选址北移,越来越靠近中朝边境,朝核试验有可能引发的核污染和“难民潮”可能会严重影响中国东北三省和平与发展的现状。同时,朝核试验将引发周边国家研制核武器等一系列连锁反应,日本和韩国很可能会跟进,危及东北亚地区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严重破坏中国的良好周边环境。日本本来就一直宣称要成为一个“正常国家”,并已经为此作了很多的努力。目前以日本的技术、资金和核材料等而言,制造出核武器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一旦日本和韩国拥有了核武器,中国就会成为世界上惟一一个被核武器围堵和包围的国家,中国的国家安全将
会受到严重的威胁。
(三)朝核问题对中国的国际地位及国家形象具有重大影响
中国积极推行“以邻为伴,与邻为善”的睦邻政策和和谐世界的外交方针,坚持核不扩散的原则,积极树立“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作为正在崛起的区域性大国,朝核问题以何种方式在何时解决、解决到什么程度等都对中国的国际地位及国家形象有重大影响。如果朝鲜在内外压力下走向极端,将使中国不得不面临由此可能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会给中国的国际地位、国家形象带来负面的影响。
(四)朝核问题对中美关系具有重大影响
美国总的国家核心战略是维护其全球霸权地位,遏制和削弱 一切可能对美霸权地位构成挑战和威胁的力量。在亚太地区,美国通过朝鲜半岛核问题介入亚太事务,巩固美韩、美日同盟,遏制中国的影响力并减缓中国经济的强势发展。朝鲜半岛核问题只是美国全球大战略的一环,是为其国家的核心利益而服务的。中国现在已经作为朝核问题的协调者,在解决朝核问题中美国需要中国的帮助,而中国在此问题上也有诉求,双方的共同利益有利于促进中美关系的发展。
三、中国应对朝核问题的对策
从历史和地缘政治角度的分析及实践表明:朝鲜半岛任何风
吹草动都会涉及中国的战略利益。从历史、军事、政治、自身安全战略以及中长期发展战略看,朝鲜半岛无核化、朝鲜政权的稳定都有利于维护中国乃至整个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鉴于现在朝鲜半岛的局势,笔者认为,出于维护中国乃至东北亚的安全稳定的考虑,作为朝核危机利益攸关方的中国,有必要从国家利益出发,理清朝核问题极其复杂的国家关系,明晰应对朝核危机的策略。
(一)加强合作、增进互信,加强协商
朝鲜是朝核问题最重要的当事方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朝鲜
和美国当局的态度和政策将对半岛局势的未来走向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中国在半岛的举措应具有前瞻性、务实性以应对朝鲜态度的多变性,可以在中朝深厚友谊的良好传统之上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加强对朝鲜政权的影响力。与此同时,中国也要积极与美国沟通协商,在现有“六方会谈”的平台上平等交流,以求达到和平解决朝核问题。
(二)促进中美互信、互利和双边关系发展
从中美建设性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影响因素来看,朝核问题
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在全球战略层面上可借以有效制衡美国,同时与之进行实质性合作的重要平台。在朝鲜半岛问题上,朝鲜半岛的无核化是中美的共同利益, 这依然构成双方合作的基础。美国现在无力一手控制朝鲜弃核的进程,需要中国出面做相应的工作,中国应看到自己所处的地位和能够发挥的作用。即使是在朝鲜弃核的实质阶段,中国的作用也是其他国家无法替代的,比如现场核查、朝鲜核材料的保存等,均需要一个各方,特别是美朝可接受的国家承担,中国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⑤中国应该充分利用这一契机,根据时事变化不断调整相关策略。通过参与解决朝核危机,中国既可有力牵制美国在东北亚的扩张倾向,又可对中美战略关系走向施加积极影响,稳定和发展中美关系大局。
(三)加强政治互信,倡导尽早建立东北亚地区安全机制 东北亚地区是世界经济、政治和地缘战略的重要地区之一,汇聚了中、日、俄、美四个大国的战略利益,国际结构复杂,但在东北亚地区至今没有建立起一个地区范围的安全机制,这主要是因为东北亚各国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历史文化差别悬殊,相互之间存在历史问题、领土和领海纠纷等,导致各方之间的政治互信缺失。当前要充分利用处理朝鲜核危机上的相对有利的地位和条件,在东北亚区域安全领域重视和加强多重的双边合作的机能效应。⑥针对东北亚地区安全现状,中国应倡导以增强东北亚各国的政治互信为切入点,寻求利益共同点,以共性求合作,加强政治互信,构建安全机制。
(四)加强国防建设,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
当前,国际安全形势错综复杂,安全问题的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进一步增强,“世移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加强战备,为可能出现的最坏局面做好军事方面的准备,是保证中长期和平的重要手段。虽然朝鲜半岛军力对比失衡已经“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但一旦面临突发事件,已经采取的积极的威慑与战备行动都会增加中国的应对选项和主动权。
5.朝鲜半岛问题论文 篇五
山东半岛水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政策研究
摘要:导致山东半岛水环境治理难题的`社会因素包括:(1)不舍理的生产方式造成水环境污染严重;(2)水环境治理政策不完善:部分地方过分强调经济增长,默许污染企业偷排乱排;法律体系不健全.治理手段单一,部门分治导致环境政策执行机制不顺畅;污染治理资金渠道不畅,资金投入不足;(3)水环境治理没有形成有效的社会参与.本文提出水环境治理的三大政策:(1)发展循环经济,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2)建立区域合作治理机制;(3)提高社会参与半岛水环境治理的能力.作 者:王书明 许真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山东,青岛,266100 期 刊:水利发展研究 Journal: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RESEARCH 年,卷(期):, 10(2) 分类号:X143(252) 关键词:水环境 社会建构 治理政策 山东半岛6.朝鲜半岛局势与中国安全 篇六
从抗美援朝到现在紧张的半岛局势,中国似乎就一直与那东北角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又有人说,朝鲜是中国伞保护下的宝宝。在前面先给一些有关这次半岛局势的大体情况。
最早起因可以追溯到朝鲜的核问题,可以说,那个“宝宝”着实让美国、韩国包括中国紧紧地捏了把汗,那时候就可以看得出朝鲜平静地下的汹涌暗流——一个几乎一贫如洗的国家有着一颗极大的野心!当时美国出面,韩国出面,最后似乎是中国这个老大哥的努力劝说,才得以让朝鲜放弃掉了制造核弹的念头!当时人们可能在想:朝鲜还是人中国这个大哥的。但是,暗地的交易又有谁可以清楚呢!
上次韩国和美国似乎为了让朝鲜听话一点,威慑它一下,举行了大规模的海上局势演习,但是效果似乎并不怎么样。现在,韩国军队又计划在延平进行实弹射击演习,朝鲜表示将进行第二次和第三次自卫性攻击,朝鲜半岛紧张局势因此进一步升级!可以说,现在的朝鲜半岛会因为一个风吹草动而有所反应,所谓是剑拔弩张!虽然,安理会将会商讨如何缓解朝鲜半岛紧张局势等问题,甚至,一位韩国驻联合国代表部有关官员说,俄罗斯方面的确提出了召开会议的要求,但是安理会举行会议尚未被敲定。这里面的烟雾弹成分有多高不明而喻了!
但是作为我们中国来说,朝鲜半岛的局势好与坏,对中国是否能和平稳定地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首先,从地理位置上来讲,朝鲜半岛就在我国边境,众所周知,一个国家的稳定建设需要周边形势保持安定!这也是国内对新疆边境问题采取果断措施的原因所在!另一方面,不管是朝鲜主动挑起紧张局势,还是韩美加大对朝鲜的压力,都会加大我国东北方向的外部压力。假使韩美控制住朝鲜,则我国东北方向的压力会急剧升高,因为边境将直接面对以美国为战略依托的一个体制不同的国家。另外一个不可忽略的及其重要的后果是,一旦朝鲜爆发战事,中国必将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到时候,几百万难民将涌入中国,对中国输入贫穷、饥饿,这必将会给中国带来大量社会问题。
7.朝鲜半岛问题论文 篇七
辽东半岛经济区是建国以后形成的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国有经济主导的所有制结构和计划经济体制最完善的经济区。随着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 辽东半岛经济区原有的产业条件发生了转变, 没有适应改革的需求, 使得本地区的产业结构问题日益凸显。
1. 国有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企业机制普遍不活。
辽东半岛经济区国有经济比重较高, 因而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惯性影响较大。尽管近些年所有制结构调整加快, 但国有经济比重仍相对较高。2003年辽宁的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的增加值比重高达62.7%。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 国有经济投资的比重, 辽宁在40%以上。沈阳、大连、鞍山、抚顺、盘锦、阜新等老工业基地的相当一批资源枯竭型和技术落后型的企业的转产、技改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工作还没有最终完成, 使得企业这个在区域生产要素流动中扮演着最活跃角色的主体还没有发挥重要的作用。
2. 结构不合理, 经济效益低下。
从产业结构上看, 辽东半岛经济区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重工业偏重, 轻工业偏轻。这样的产业结构是造成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周期性振荡的主要因素。从产品结构上看, 由于长期搞资源开发和产品的初加工, 辽东半岛的工业经济形成了复杂产品制造与初级产品加工并重, 最终产品少, 中间产品多的局面, 最终产品不足1/3, 且产品附加值低, 导致经济效益低下。沈阳、大连、鞍山、抚顺、本溪等城市的工业都是传统产品多, 新型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少, 市场竞争力差。如沈阳的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产值的比重不到5%, 工业产品更新周期平均长达九年, 与发达国家差距在拉大, 国内比较优势在削弱。
3. 辽东半岛经济区缺乏紧密的分工协作关系。
由于长期条块体制的分割, 辽东半岛经济区在项目安排上呈现产业结构的趋同现象。除了大部分城市都有钢铁、煤炭、化工、建材、电力、重型机械、汽车等传统行业外, 目前又在竞相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 甚至都要求有自己的出海口。最为明显的是钢铁工业, 各城市都自称体系, 但是设备陈旧, 而且往往只重视数量不重视质量, 产品不能满足社会多元化的需要。在要素合理流动特别是在共同利益基础上的项目开发和区内跨市资产重组或共同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方面, 进展并不大。在对外贸易和招商引资上存在着相互竞争这一客观现实。例如:要在此区域建一个计划30万吨的乙烯项目, 几个城市都来争, 最后只好平均分配, 三个地方各建10万吨。但国外的乙烯项目大都达到了60万吨, 以单个的10万吨与之相比都没有优势, 于是后来又搞扩建, 三家又来争, 最后各自都扩建到30万吨, 还是低水平重复建设。
4. 国有企业的国有制与劳动者的所有矛盾。
国有制与劳动者的所有相分离、排斥。虽然国有企业或占绝对优势的国有股, 名为国家或全民所有, 但实际上作为真正的产权主体的社会劳动者谁都没占有。产权关系的虚化造成了实际上的分离、转移、排斥。即使是国有企业的职工, 也把国有资产看成是异己的, 将自己的劳动视为雇佣, 从而在根本上抹消了社会劳动者对国有资产经营好坏、流失与否、效益分配等情况的关注和参与。致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力与传统国有制的垄断性、封闭性、压抑性, 形成了严重的对立与冲突。
5. 现有金融格局无法适应辽东半岛经济发展。
从辽东半岛经济区现有的金融格局来看, 尽管辽东半岛拥有众多的金融机构, 在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这些金融机构还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这些金融机构要么是作为全国性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 要么是某一市的地方性金融机构, 它们都难以对跨市的经济合作项目做出资金安排或提供相应的融资服务。大型基础设施和工业项目的建设与改造需要有强大的金融机构作后盾, 但在各市各自为政、单兵作战的情况下, 很难形成较大的投资、信贷规模。
6. 辽东半岛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缓慢。
其主要体现在:一是高新技术企业规模普遍较小, 缺乏规模效益。由于高新技术企业的规模效益低, 从而严重制约了企业的自我扩张速度。二是创新主体缺位, 高科技成果转化困难。由于不少高新技术企业的产品创新能力不高, 难以在技术产业市场中形成主体地位, 因而出现了高科技成果转化困难的局面。三是对高技术项目的投资严重短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有巨额投资作后盾。然而在辽东半岛经济区的现实条件下, 有能力斥巨资进行高科技项目开发和投产的企业寥寥无几, 造成了高技术产品市场份额极低的局面。四是高新技术开发区未能成为高科技产业化的孵化器。一些高新技术开发区对高科技项目采取分散投资的办法, 没有形成具有优势的行业领域和项目集群, 未能承担孵化器的职能。各类科技信托公司、科技信用社、创业投资公司的投资能力, 也远不能满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而且其资金来源单一, 主要是财政拨款和非金融组织贷款, 缺乏企业资金和机构资金。
7. 第三产业比重偏低, 经营方式陈旧。
一是第三产业在整体产业结构中所占比例弱小。就以第三产业发展相对较快的沈阳、大连、鞍山、营口等城市来看, 除大连外第三产业在整个产业结构中平均所占比例也不足35%, 而在沿海发达地区的许多大中城市则已占到55%以上, 有的甚至达到70%以上。二是传统管理方式制约第三产业的发展。许多地方仍然实行地区所有制和部门所有制的管理方式, 使得第三产业难以按市场经济规律运行和发展。特别是较为严重的地区封锁、行业分割管理的体制, 造成了物资流通、商品交换、市场管理中的利益矛盾十分突出, 严重影响了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三是资金短缺, 网点发展严重滞后, 规模效益难以体现。由于资金严重短缺, 许多商家无法实施仓储、运输、店铺等基础设施改造, 铺设新网点更是望洋兴叹。不少商业经营企业处于上规模没有资金、不上规模又没有效益的两难境地。四是营销方式陈旧落后。许多商家仍然以传统营销模式为主, 采购、配送、销售、经营决策等职能难以实现专业化, 店名、训貌、商品、服务等方面难以实现标准化, 商流、物流、信息流等方面难以实现集约化。五是科技手段运用十分不足。相当一部分商业企业中, 计算机的运用还没有普及, 至于自动化、电脑化联网经营则更是无从谈起。
二、辽东半岛经济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
1. 协调沈大关系, 建立新型的双核产业经济区。
辽东半岛成为经济区的首要问题是核心城市的问题。2003年沈阳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 602亿元, 在环渤海经济带中名列第三, 而同一经济带内的北京和天津分别是3 611亿元和2 386亿元, 大连为1 406亿元, 排在青岛之后。名列第五。沈阳创造的产值在“长三角”排在第六位, 在“珠三角”排在第三位。沈阳位于辽东半岛的腹地, 作为核心城市牵动能力不强, 辐射能力偏弱。而大连位于辽东半岛的南端, 在位置上与沈阳呈现“双子星座”, 以前两大城市之间经济互补合作的动力不足, 而竞争的动机却很强烈。要协调沈阳和大连之间的关系, 沈阳作为增长极核要向南发展, 大连作为增长极核要向北和向外发展, 二者要增强经济实力, 必须借助城市群, 整合自己邻近范围内的城市构筑城市圈, 依托产业优势, 形成强势中心城。
2. 建立有次级的区域产业结构。
拥有一个有级次的城市群是区域经济能否协调发展的关键。辽东半岛经济区要想有较快的发展, 必须要有一个合理的区域结构。沈阳、大连是辽东半岛经济区的双核, 是区域内部的主要辐射源, 同时大连又是向外辐射的主要周转站。以鞍山、丹东、锦州、营口、盘锦等市组成辽东半岛经济区的第二级次, 他们既接受沈阳和大连的辐射, 为它们服务, 同时又将沈阳和大连的能量向下一级次的城市辐射。这一层次是区域结构建立的重点, 他们对辐射的接受程度直接影响到区域的发展状况。第三级次则是由一些中等大小的城市组成的城市带, 这里包括像辽阳这样的地级市, 也包括海城、瓦房店、大石桥这种经济实力较强的县级市, 这些城市的发展定位要走特色化、差异化, 要突出自己的特色, 在配合城市群的整体发展中发展自己。
3. 协调好双核城市与边缘区域城市的关系。
经济区内的核心城市, 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辐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 但核心城市的发展往往也会带来一些回波效应, 使边缘区域城市衰退, 扩大了区域经济差异。根据历年GDP的比较, 鞍山、丹东、营口、辽阳四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沈阳、大连的差距在不断拉大, 而且有逐年加速的趋势。沈阳、大连作为辽宁地区的“双龙头”, 二者之间互相争夺周边城市的资源, 同时也与其他中小城市争资源、争市场。沈阳和大连两个增长极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是起到“极化效应”, 还是“涓滴效应”, 关键在于处于第二级次城市的吸纳能力和合作。区域内的每一个城市都要摒弃城市等级观念, 积极参与到区域经济一体化之中去。区域内的各个政府要互相协调, 打破人为的条块分割, 根据各市的特点, 对产业实行重新分布, 逐步使优势产业形成完整的链条, 让成员城市尽快实现在经济上的定位, 促进区域内各市的经济融为一个整体。
4. 优化区域空间布局, 明确产业分布。
经济区内各城市, 在发展过程中应注重推进产业合理化布局, 适度进行功能性分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在避免产业结构和重复建设的基础上, 依托产业辐射和城市群体, 形成点、线、面有机结合, 多层次网络型协调发展的产业布局体系。作为区域核心的沈阳和大连, 只有当它对各类生产要素具有强大引力和很高流通效率时, 才能在集聚与扩散的双向互动中拉动城市群的加速发展。沈阳要增强现代服务业功能, 发展现代制造业基地功能;大连要发展物流功能、国际交流功能;其他次一级中心城市要实现错位发展和协调发展来培植新经济增长点, 搭建全方位的合作平台, 打破城市结构趋同、不求特色的城市发展模式, 实现相关城市功能的协调与互补, 要加强与两大都市的产业配套, 建立一个统一的市场经济体系, 全面提升整个经济区的综合竞争力, 增强区域整体竞争水平。
5. 建立完善的城市协调机制, 促进经济一体化。
通过协商、对话制定共同行动准则, 是全面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必备要素。在城市群的发展过程中, 有必要建立由区域内城市共同参与的协商制度。以区域一体化为目标, 兼顾国家、城市和企业利益, 逐步实现在特定城市群区域内, 对要素市场配置、产业发展、区域城镇结构、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环境资源开发与保护的一体化。辽东半岛经济区在一省之内, 行政力量好协调。要加强城市间协作和互补, 及时处理跨地区问题, 推动建立统一的大市场;要鼓励生产要素在城际间的顺畅流动, 要构建一体化的交通设施和网络设施, 要以跨地区重大项目的协调为突破口, 在交通、生态、环境、水资源等方面统一规划建设, 统一制定重大基础设施、生态、水源地、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等项目规划, 要打破行政区划, 鼓励市场发挥作用, 在行政、法律制度、地方方针、区域规划、招商引资等诸多的方面实现完全的融合与统一, 避免经济区内各城市为了保全各自的利益, 划城为界开放不足, 地方保护主义风气盛行, 使得城市间的对抗和内耗加剧, 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对地方性的金融机构建立完善的协调机制, 避免各市各自为政、单兵作战。促进地方全融机构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构建地方金融体系。此种机构可以筹集大量资金, 投放到全区经济发展重点项目上。这些机构由于归地方管辖, 业务活动更能适应地方经济的需要, 主观上也会尽力为地方经济服务。一些本区急需发展而全国性金融机构又不愿涉足的项目, 可以从这些机构得到强有力的金融支持。进一步加强银行与企业之间的联系, 形成产融结合的新格局。目前的当务之急是探索产融之间相互结合的新途径, 进一步发展地方金融市场, 完善市场机制。
6. 提高第三产业的知识含量和集约效益。
在加速扩大辽东半岛经济区第三产业发展规模的同时, 注意提高第三产业的知识含量和集约效益, 适时调整第三产业内部结构, 加快促进内部结构合理化。辽东半岛的第三产业在近些年有了较大发展, 在促进整体产业结构优化中发挥了独特作用。尽管如此, 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依然偏低, 并存在内部结构不尽合理和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如生活性第三产业近些年由于政策放宽, 发展较快;生产性第三产业由于投资不足, 发展受到影响;中介性第三产业由于体制不顺而制约了其发展;发展性第三产业由于前二个原因兼而有之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其发展。因此, 当前应在继续发展物业、餐饮业、娱乐业的同时, 尤需加强重点投资和改革体制, 以使发展相对不足的生产性、中介性、发展性第三产业得到较快发展。这样, 既切合进一步调整优化辽东半岛经济区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实际需要, 又有利于适应大开发对第三产业增长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王志东.振兴老工业基地注重提高优势产业集聚度[N].辽宁日报, 2003-09-17 (1) .
[2]杨育谋.产业集聚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力[J].开放潮, 2002, (11) .
[3]赵登华, 李平.集聚与经济发展[N].经济日报, 2003-03-31 (2) .
[4]高伟彦.国企亏损影响投资环境[N].辽沈晚报, 2003-12-04 (4) .
[5]叶枫.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弗朗索凡—布吉民翁“我赐予沈阳三个‘参考系’”[N].沈阳日报, 2003-12-04 (1) .
[6]邱晓华.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7]李天民.疯狂的人才争霸[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2000.
8.朝鲜能源问题的启示 篇八
由于燃料断绝,本来在20世纪70年代已经高度机械化的朝鲜农业顿时全面瘫痪,外加化肥生产因原料、电力短缺而锐减,化肥进口也告断绝,粮荒遂不可避免。由于燃料短缺,发电量也锐减。朝鲜电力工业产能1976年已经达到330亿度,发电量1975年已经达到281亿度,1989年创造了292亿度的历史最高纪录,此后便连续下降10年之久,有的报道称1998年朝鲜发电量只有170亿度。在能源瓶颈扼制之下,电气化水平曾经远远领先中国的朝鲜经济猝然深陷困境。
朝鲜新义州至平壤铁路干线早在1964年就实现了电气化,而中国东北直到2000年还没有电气化铁路。1978年底中国人口9.6259亿,当年发电量2566亿度,人均266.6度。而朝鲜1970年人均发电量已达1184度,达到当时的初等发达国家水平。但1990年以来,停电成为朝鲜多年的常态,许多偏远地区每天只能供电1小时左右。更糟糕的是朝鲜供电质量大大恶化,由于电压不稳定,电机难以转动,精密的电子设备常常被烧掉,不少现代工厂因此沦为手工作坊,火车也时停时开。
有此历史教训,20世纪90年代以来,朝鲜以极大决心来解决能源消费结构问题。
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朝鲜的能源消费结构已经全面改造,对石油的依赖度大大降低。朝鲜熙川、金野江、礼成江、渔浪川、白头山青年、元山青年、金津江青年等一系列水电站已经全面施工建设或陆续投产,加上将燃油电站改为燃煤电站,朝鲜能源电力工业已经率先恢复元气。近几年外国来访者能够看到平壤等城市夜景明亮起来,平壤等城市近两年能够建设一批耗电甚多的商业服务和游乐设施,就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加上从中国输入的电力,朝鲜电力供应状况已经大大改善,并可望继续先行大幅度改善,而这一切都是在2002年以来初级产品牛市、国际市场上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行情一路高涨的情况下发生的。
海湾石油输出国那样的寄生国家从食品、消费品、资本设备到体力劳动者和技术人员均需依赖进口解决,没有能力自主完成这样深刻的能源消费结构转换。朝鲜则继承了上千年儒家文化和社会主义国家重视工业化的双重传统。1970年工业在朝鲜国民收入中占比就已经达到65%,同年中国GDP构成中工业占比为36.6%。因此,朝鲜有能力也有意志完成了这样的转换。展望未来,朝鲜也有可能通过煤制油来满足一部分油料需求。
朝鲜遇到的能源困境以及对困境的逐渐摆脱,给我们的启示是深刻的。建立在石油能源基础上的现代文明,其实是极其脆弱的。战乱、国际环境的剧变等都有可能导致石油供应的中断,石油资源的逐渐枯竭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如何未雨绸缪,使得全国人民几十年来艰苦奋斗获得现代化成果不至于因为可能发生的能源问题而倒退,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9.朝鲜半岛局势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篇九
朝鲜半岛位于东北亚是我国的近邻,同我国山水相连,唇齿相依。我国同朝鲜半岛的联系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朝鲜半岛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战略决胜价值的关键地区,这决定了朝鲜半岛将在东亚乃至全世界的历史舞台中扮演十分重要的。
朝鲜半岛现有两个国家,分别是北半部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南半部的大韩民国。两国无论是社会制度、政治体制、还是意识形态都处于对立的状态。这两个国家的政治现状于1953年才被确定,之前两国曾为了半岛的统一而爆发了波及朝韩两国以及其他地区的朝鲜战争。
近年来,朝鲜的核试验将各国的目光聚焦到东北亚的这个半岛上,只是重点不是在“统一”上,而是在半岛无核化上。就在朝鲜去核化进程未有什么实质性进展之时,天安号事件发生了,这无疑将会使半岛局势更加紧张,更加扑朔迷离。2010年3月26日晚,韩国天安号警戒舰在西部海域值勤时因发生爆炸而沉没,舰上104名官兵中仅有58人生还。事件发生后,韩国政府表示将彻查天安号事故的真相,追究相关责任,并于5月20日正式发表有关事件的调查结论,认为天安号是受到朝鲜小型潜水艇发射的鱼雷攻击而沉没的。朝鲜国防委员会随即发表声明,拒绝接受这一结论,并要求派团到韩国核查证据,但这一要求遭到韩国拒绝。随后韩国禁止朝鲜船只进入韩国领海,中断朝韩贸易、合作与交流,统一部等相关部门也宣布了对朝制裁措施。作为回应,朝鲜宣布了对韩国的八项反措施,全面冻结朝韩关系。半岛两国的关系进入到了空前紧张的状态。
这次的事件在美国看来并没有真正的赢家,而半岛局势走势的关键还是应该重新加强中国的作用,使其对朝鲜施压,维持半岛和平。天安号事件后,不只是朝鲜半岛两国采取相互制裁、抵制的措施,相关各方也是结成了利益集团,讨论对该事件的处理。其实各方不应就天安号事件紧抓不放而脱离的朝鲜半岛这个大的背景。朝鲜半岛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朝鲜的去核化进程问题,维持朝鲜半岛的和平也不是单纯的依靠哪一个国家向哪一方施压就能实现的,这要靠各方共同努力,致
力于和平的维护和经济的发展,靠援助得来的发展始终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靠“制裁”得来的和平也始终不能长久。因此当务之急是积极促进朝鲜经济发展,使其摆脱“核保护”的外衣,实现朝鲜半岛的和平与发展,维持东北亚的和平与稳定。
当今朝鲜半岛局势还有以下特点:
美国对朝鲜半岛的影响不断扩大,但多方制衡的态势仍在起作用。
冷战结束,苏联解体,由于俄国内政治、经济动荡等因素,俄罗斯在朝鲜半岛的作用明显下降。而美国则加强了其对半岛的攻势。它一方面巩固冷战期间建立起来的美韩联盟;另一方面对朝鲜采取软硬兼施的方针,试图将朝鲜纳入美国所设计的发展轨道,尽管美国在朝半岛的攻势咄咄逼人,但在环绕朝半岛地区的安全环境中,除美国以外,其它大国如中国、日本、俄罗斯以及朝鲜南北双方,它们的政策取向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也对半岛的安全环境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可以说,在围绕朝鲜半岛的安全结构中,多方制衡的局面仍在起作用。
目前,中、美、日、俄四大国在朝半岛和东北亚地区的战略均势已相当明显,任何一个大国都不可能撇开其它大国而单独来处理朝鲜半岛的事务。四大国之间在朝半岛问题上已形成相互依存、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战略互动关系。
但围绕朝鲜半岛地区形成的多方制衡的格局,它维持的仅是相对稳定,真正意义上的稳定架构远没有形成,它仍然是相当脆弱,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其中任何一方对时局的判断和决策发生错误,或任何一对双边关系的变化,都可能引起半岛局势的动荡。因此,与朝鲜半岛有关的各国之间的利益协调和政策调整显得尤为重要。
朝鲜半岛的局势虽紧张,但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很小。
首先,从美国方面看,美国并不想用武力来消灭朝鲜。在美国看来,目前在朝鲜半岛保持一个南北分治、稳定的局面,可能比只有一个韩国更符合美国的利益。因为倘若朝鲜体制崩溃、半岛统一后,美国将失去在朝鲜半岛继续驻军的理由。美国从维护其在朝鲜半岛军事存在的战略利益出发,它在朝鲜半岛和东北亚的战略意图主要是想维持和扩大其霸权,并迫使“桀骜不驯”的朝鲜归顺美国,维护在美国霸权下的朝鲜半岛和东北亚的和平,但美国不想在朝鲜半岛再发动一场战争,这不仅是因为五十年代初朝鲜战争给美国的教训深刻,而且是由于美国在朝鲜半岛南部以及整个东亚地区具有重要的经济利益。
再从日本方面看,由于地缘政治的原因,日本很担心朝鲜半岛万一燃起战火,将影响到日本的安全。日本尤其对朝鲜的导弹感到恐惧。当然它也有以半岛局势紧张为借口、行扩充军备之实的意图。日本担心战争一起,不仅会有难民流入的问题,而且环境也将受到污染。韩国建有许多核电站,一旦遭到战火破坏,其核泄漏必定影响到日本。针对朝鲜导弹发射的问题,日本政府拟定了应对方针,即假如导弹坠落在日本领土,那么(日本)防卫厅将依据“灾害派遣”的有关规定,紧急派遣自卫队。倘若
一、两颗导弹在日本落地,日本仅作“灾害”处理,并不想卷入战争。
最后从朝韩方面看,虽然两国对待问题的看法不一致,在利益上有冲突、抵触,但两国人民还是渴望和平的,不愿看见同族同胞兵戎相见的悲惨局面重演,反对用武力来解决双方的分歧还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朝鲜半岛南北摩擦加剧,但经济交流仍进行。
近年来为了满足两国需要,两国在经济上不断加强交流,这既有利于促进本国的发展,也有利于对方国家的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总体看来,目前朝鲜半岛局势是:寻求和平与发展的积极因素于不利于缓和的消极因素同时存在。朝鲜半岛既存在避免战争、加强交流、共同发展的希望,也隐藏着军事对质加剧、战火四起的危险性。保持朝鲜半岛稳定的根本途径在于有关各方加强对话和沟通,摒弃冷战思维,增加彼此的信任和合作,并建立起能确保朝鲜半岛长治久安的和平机制。
10.朝鲜半岛问题论文 篇十
中国周边的环境注定中国的国际形势是错综复杂的,尤其是面对国界的问题,和周围的许多国家都有领土的争端,最近发生的延坪岛互相炮击事件,更是把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推到了风口浪尖上!倘若朝鲜半岛真的发生了战争,中国该如何应对这场危机?是中国不可能出兵救援朝鲜,稳定压倒一切还是仍然像毛泽东同志当年果断出兵朝鲜,抗美援朝?
首先,在朝鲜半岛局势日益紧张的情况下,许多网友都热议朝鲜半岛是否有可能发生战争,对于许多网友本着看热闹的心态,说什么怀念毛主席时代,我们不能不相信这么一个事实:稳定压倒一切!绝对是真理。中国正在处于高度建设的阶段,任何的不稳定的因素都有可能使前几辈人的努力付诸东流,况且我们的生活来之不易,倘若真的发生战争,战火延续到我们本土,无知的网友还能够说出那样的大话么,叫你们上战场试试,你们敢么!
朝鲜半岛发生局部战争的可能性大么?很难说的清楚,首先,美国热衷于朝鲜半岛,其一,美国与其走狗日本和韩国签署了一系列的合作条款,其二,美国惧怕社会主义力量的强大,有一个中国就够美国受的了,美国惧怕另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强大!美国经济军事实力都一流,强权主义,霸权政策依然是西方国家的主流,甚至视联合国如空气。其次,朝鲜和韩国的矛盾由来已久,包括领土的争端,意识的不一样都有可能因为很小的事情使战争一触即发!
从理智上说,我们不希望有战争,为什么呢?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也发生了历史性变化。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日益融入国际社会,同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新世纪头20年由国际形势总体和平、大国关系相对平稳和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提供的发展机遇就可能丧失。不管从中国的文化上还是战略上来说都是不希望有战争的。中国几千年来的儒家思想,根深蒂固,中国即使在最强大的时候也没有去侵略其他的国家,西方国家不能体会中国的博大精深的儒家思想对中国人的影响,所以他们也很郁闷为什么中国在最强大的时候没有侵略其他的国家,不过我也就郁闷了,西方走狗怎么就那么厉害搞出中国威胁论,我们都还没有说美国威胁论,打着人权的口号干涉别国的内政,朝鲜首先作为一个社会主义的国家,在如今社会主义国家力量普遍不及资本主义的情况下,我们不希望社会主义力量的减少,其次,从战略上来说,从军事力量对比,朝鲜远远不及韩美日,失败只是时间上的事情,朝鲜作为中国与韩国的一个天然的屏障,对我国的领土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若朝鲜覆灭,中国还能安静地坐着么,中国和美国的距离就不是太平洋了 而是一条鸭绿江!那样子北京岂不是很危险?
若战争真的是不可避免,结局有两种情况,第一,美日韩三国陷入到朝韩的战争泥潭中,就像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一样,当然损失最大的还是朝韩两国,当然联合国也绝对不会不管的,如果最终还是在联合国的调解下以朝韩两国退出三八线的结局是我们最想看到的结局,第二,韩美日三国拒绝退出朝鲜,对于我国来说,唇亡则齿寒,个人认为,在与美日韩三方协调无果的情况下,中国必须果断出兵朝鲜,不惜代价为朝鲜人民争得主权的完整!也创造我国的国际周围较为稳定的环境!
如果真的打起来,我觉得我们也应该抓住一些机遇,如果能够在美国无暇顾及台湾海峡的时候,收回台湾!那也是不错的,对于台湾问题中国也应该制定相应的措施,如果真的武力收复台湾,我们应该做到:打得起,攻得下,稳得住,守得住!
打得起:中国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集结队伍,横渡台湾海峡
攻得下:在尽量短的时间内把台湾攻下,以免夜长梦多
稳得住:能够稳定台湾的经济,民心,新建立的政府能够立刻给力,稳住台湾人民的心 守得住:防止美国等霸权主义国家的干涉
11.朝鲜半岛问题论文 篇十一
朝鲜问题风云突变,不少中国有识之士普遍认为,今日朝鲜问题已经成为历史遗留问题。处理朝鲜半岛问题,应有理性权衡,而不应拘泥於已有的旧思路和旧情感。
一、朝鲜战爭是一场
毫无意义的冒险战爭
二战中,美苏两国合手击败日本,分佔朝鲜半岛。当年的金日成因被斯大林看中,不费寸力而被扶为一国之主,金氏因年少气雄,初生牛犊不畏虎,竟以三等小国,而对美国的势力范围发起挑战,发动朝鲜战爭。这样一场冒险的战爭,差一点令其失去平白得来的半壁江山。幸而后来中国出兵,苏联援手,才得以复其国。一场战爭,起於三八线而终於三八线,未有寸尺之得,而死伤国人数百万,对朝鲜和对战爭的发动者而言,可以说是毫无意义。
对中国而言,介入这场战爭也同样是毫无意义的。介入这样一场战爭,中国死伤数十万军人,耗费亿万资源,为他人赴汤蹈火,虽复他人之国,对本国来说卻没有任何利益可言。
当时的中国刚刚经历了八年抗战和四年国内战爭,民生凋敝,百废待兴,正当休养生息,不宜再与他国开战。更不用说是以一个弱国之力,为他国利益而与世界強国开战。
即便就中共自身利益而言,介入这样一场战爭,也同样是一场冒险。中共经历了千辛万苦,牺牲无数,好不容易刚刚打下江山,理智的思考,应当是先求稳固,不再挑战強敌。否则到手的“革命胜利果实”有可能得而复失,如当年李自成刚刚入主北京,天下尚未稳固,卻藐视外敌,山海关一战而败,被满清夺了江山,奋斗数十年,一夕间付之东流。这也就是为什么当年中共党内高层几乎一致反对出兵朝鲜。当时党内有人指出“美国无意侵略中国,否则三年内战中早已介入”。这可以说是真知灼见。幸好美国真的不是当年有意入主中原的满清,而只求“遏制共产主义”,儘早结束战爭,如麦克阿瑟说的“圣诞节之前结束战爭”,因而战事被局限在朝鲜半岛,否则战火扩展到中国,国民党趁势捲土重来,中共真有可能重蹈李自成的覆辙。
多年来,中共党内关於毛泽东的“晚年错误”总是从1957年的“反右”和1958年的“大跃进”算起。其实,其错误从建国之初的一意孤行,冒险出兵朝鲜就已经开始了,只不过那一次他比李自成幸运罢了。
朝鲜之於中国的
价值被夸大了
当年中国出兵朝鲜,一个主要的理由是将朝鲜作为一个缓冲国。其实,缓冲不缓,亦从未有利,即便是在当年,这一缓冲论也未必站得住脚,亦未必符合北京自身“利益最大化”原则。
当年北京的決策者为赢得党内外对其介入朝鲜事务的支持而提出了缓冲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拒敌於国门之外。而实际上卻是:自树其敌,为他人的国际博弈而赴汤蹈火。1949年底,国民党在大陆大势已去,当时美国杜鲁门政府的基本对华政策是:中国的内战由中国人自己解決,美国将接受北京控制整个中国的事实。北京当年原本可以利用美国政府当时的对华政策,而在美苏两大国之间左右逢源,爭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可当年北京的领导人卻一反其在国内斗爭中的老谋深算和内部多数意见,内斗内行,外交外行,选择倒向苏联,与世界头号強国为敌,被道高一筹的斯大林当成其与美国博弈的一颗棋子。
按后来解密的文件,当时斯大林的算盘是,苏联不出头,而置身幕后,让中共军队去与美军对阵,使美国“受朝鲜战爭拖累”而“继续被困远东”,从而“为欧洲共产主义的巩固发展赢得宝贵时间。”这一策略与斯大林当年在面对德国入侵危险时为防止日本从东面夹击苏联而採用的做法如出一辄。为使中国能全力拖住日本,当年斯大林以共产国际名义指示中共与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並派王明回国以“帮助”和监督中共领导人执行莫斯科的指示,“一切服从统一战线”,只是当年那一次,延安以区区数万疲惫之师,不愿赔上老本,故而对之表面服从,虚与应付,並未全盘接受,而到后来朝鲜战爭时,北京的新主因刚刚横扫六合,正踌躇满志,以为天下无敌,竟是主动向斯大林请缨了。
北京此一強出头的決策,为他人赴汤蹈火,导致引火上身,致使美国从此对中国实行全面遏制政策,视其为在全球对苏实行遏制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原以为“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卻怎料,打出一拳,引来百拳。中国实际上代人挨打,成了苏联的缓冲,代这个它后来称之为“北极熊”的敌人承受和分担了来自美国和西方阵营的压力,以至被人封锁打压数十年。到后来,敌友易位,当年投靠的老大哥被当作“亡我之心不死”的敌人,为与之抗衡,北京转而寻求与当年的死敌建交,联美抗苏。直到后来邓小平改革开放,改弦易辙,走韬光养晦,不強出头的和平崛起路线,重新发展中美关係。这等於是折腾一圈,又回到原点,作了无用功。
退一步说,站在北京的立场,即便当年美国真有“亡我之心”,即便不提“以人为缓冲,卻被人当成了缓冲”,为他人的博弈赴汤蹈火,只谈北京付出巨大代价建立的所谓缓冲,其实也是得不偿失。中美在朝鲜一交战,美国军事力量因此而进入台湾海峡。即便北京真的求得了所谓缓冲於关外,但卻被人抵进腹肘之东南,前门拒虎,卻后门进狼,一得一失,两相抵消,就北京的全局而言,何缓之有?
中共军队一入朝,美国对台政策发生急转弯。杜鲁门不仅派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而且重新在军事与财政上援助蒋介石,致使蒋介石大喜:“天赐韩战”。虽然站在台湾的立场,这是天大的好事,但从北京自身利益来说,以数十万人的牺牲和巨大代价救了他人,卻失去了自己唾手可得的台湾。其所得未必真实,而失去的卻是不假,即便得失相抵,就北京之全局而言,又何利之有?
时至今日,即便不谈过去的失策、付出的巨大代价和牺牲,因为“生米已经煮成了熟饭”,而只从大处来看,朝鲜对中国国家安全的价值究竟有多大,亦是不难看清的。
中国海陆边疆万里,中朝边界长不及其百分之一,区区一隅,纵然固若金汤,也只不过是在万里边疆修筑了一小段城墙。他人真欲“亡我”,“绕过马其诺”,他处可乘之隙多矣!一密百疏,堵一漏十,於全局何补?要知道,当年鸦片战爭和八国联军入京,列強走的可是海路。
北京需要妥善
解決的历史遗留问题
对中国而言,今日朝鲜问题已经成为历史遗留问题。
在中国,政界和学者之中基本上有一种共识:维护朝鲜半岛的安全与和平关係到中国的切身利益,关係到保护中国东北边界的安全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近来有学者委婉地批评北京:中国应当负起“重大责任”,改变外界对中国在朝鲜半岛问题上无所作为和无能为力的印象。
其实,北京並非不想有所作为。处理朝鲜半岛问题,北京既有操作上的难点,一方面是朝鲜不听“招呼”,另一方面是稍有不慎,便触发区域危机;也有感情上、意识形态上的纠结,即便可以施加影响,北京也不忍下重手。
一直以来,北京试图通过劝说、经援、六方会谈等等对朝鲜施加影响,然而问题的关键在於,朝鲜只是虚予应付而並不领情。不仅是中国的努力鲜有成效,就是韩国自金大中以来十余年中对朝鲜的“阳光政策”和美国当年的以经济补偿换取平壤的“无核化”的尝试也显然徒劳无功。朝鲜一次又一次地挑起事端,外界一次又一次的妥协和经济安抚,使朝鲜当局更加有恃无恐,因而一再故伎重演。
朝鲜问题的难点在於平壤不按常理出牌,不时以战爭相威胁。朝鲜在朝韩边境有8000-10000门大炮,而首尔距离朝鲜边境仅有50公里,一旦朝鲜动怒,挺而走险,很可能在数小时内将首尔夷为平地。而朝鲜近年来研发核武器,更增大了韩国的恐慌。其实朝鲜的军事力量並不会对美、中、俄、日构成直接的、重大的威胁,其唯一能够恐吓和造成巨大伤害的是韩国。这种不时以毁灭同族的韩国相威胁而向外界要挟的做法,类似於一个街头混混利用人们的同情心和求平安的愿望,以绑架和扬言要杀害自己的同胞兄弟,而向街坊邻居要挟一样,其逻辑之扭曲,显然不符合正常人的思维。
影响朝鲜问题解決的另一个因素是北京的“朝鲜情结”。在六十年前的朝鲜战爭中,中国付出了数十万人的生命代价,一旦放棄朝鲜,等於数十万人的血白流了,对北京来说,这在感情上是很难舍棄的。所以,北京即便对朝鲜的行为不满,但卻始终难以割舍这种用“鲜血凝成的友谊”。
如何处理朝鲜半岛问题,中国应当作出理性的权衡,而不应拘泥於已有的旧思路和旧情感。
处理朝鲜半岛问题,
北京面临的几种选择
对北京来说,处理朝鲜半岛问题,按最终结局,可有两种思路:维持朝鲜半岛的南北分离,或接受朝韩南北统一。既然朝鲜之於中国国家安全的价值过去被夸大了,因而这两种结局对中国而言並无大的利弊分别,关键在於朝鲜自身是否能改弦易辙。倘若朝鲜能够走上改革开放之路,不再成为区域的麻烦制造者,则前一结局可能对中国略为有利。倘若朝鲜依旧如故,麻烦不断,则后一结局也並非不可接受。
具体策略上,对北京而言,至少有下述六个选项:
1、无为,即静观其变。目前朝鲜正处於权力的世代交替时期,金正日时代已经成为过去,朝鲜新一代的领导人有可能会有不同的视野和对外政策。北京採用静观其变的策略,暂忍一时,朝鲜问题有可能会因内部的权力交替而自行解決。即便稍后不久朝鲜表现出激进的对外动作,甚至挑起朝韩武力冲突,更多的应只是一种新主立威,整合内部的政治技巧,大可不必过虑。朝鲜权力的新旧交替有三种可能的结果:一是三代世袭成功;二是权力落到重臣之手;三是陷入内乱。如出现前两种结果之一,则北京採用静观其变的策略,並无风险。
2、促进,即促使朝鲜变革。北京长期以来试图劝说朝鲜走改革开放的道路,並曾经努力介绍特区经验,去过中国各地参观的朝鲜高官也不少,但平壤依然故我,没有一丝改变。北京过去不能改变固执的金正日,但现在卻可以考虑在朝鲜权力的新旧交替过程中施加影响,甚至包括支持有潛力的、能被朝鲜民众接受的、有改革开放观念的人上位。不过实施这一策略存在一定难度,也有一定的风险。朝鲜作为一个极端封闭的国家,外部对之了解有限,也难以插手,而且倘有不慎,或看走了眼,可能事与愿违,或导致朝鲜内乱。
3、利用,即继续利用朝鲜。一直以来,北京将朝鲜作为缓冲国。其实这种缓冲国的价值究竟有多大,如前所述是值得怀疑的。中国的周边国家与美国关係友好的不少,是否中国多了一个直接接壤的美国盟国就会使中国更不安全?利用朝鲜的策略,还可以有一种更主动的做法,就是以朝鲜作为筹码:北京以必要的经援维持朝鲜现状,在中美博弈时,根据需要,以朝鲜作为筹码,向美国施压。然而,这一以朝鲜作为讨价筹码的策略存在一个巨大的风险:从上个世纪70年代起,美国开始从亚洲实行战略收缩,美国陆续从韩国撤走驻军。根据2010年美韩达成的协议,美方将於2015年把韩国军队的战时指挥权归还韩国,而美韩联合司令部亦将同时解散。由於朝鲜不断地制造区域紧张局势,导致韩国和日本大力增強军备,美国的军事力量不但不能如期撤出韩国,反而结集於东北亚。这对中国的国家安全和台湾问题的解決,都是一个极为不利的因素。而且倘若朝鲜不听中国“招呼”而冒险,很可能最终会再次将中国拖入一场不愿意看到的战爭。
4、惩制,即配合国际社会,惩制朝鲜。如果朝鲜的对外政策並未因权力交替而改弦易辙,而是依然如故,继续成为区域的“麻烦制造者”,则北京的一个另策略选项是:配合国际社会,对朝鲜实施必要的惩罚,如暂停经贸交易和经济援助,默认和允许美韩和国际社会对朝鲜有限的惩罚,甚至包括允许为消除其核设施的而实施“外科手术式打击”。这一策略的目的在於使朝鲜受到必要的教训,挫其锐气,使其安分下来,而又不亡其国。这一策略的风险在於,朝鲜的报复可能导致朝韩之间的战爭。当然,如果中国和周边大国之间能够就此达成交易,互以重兵相示,则万一发生战爭,其规模可以控制在局部的、有限的范围。只要朝鲜政权不崩溃,其内部控制仍然存在,並不会引发大的难民潮。
5、放棄,即放棄朝鲜。万一朝鲜因权力的新旧交替导致内乱,或因外界的惩制而导致政权崩溃,北京默认和接受以韩国为主导的统一。这一策略的有利方面在於:一旦朝鲜半岛统一,东北亚的区域紧张局势将可能因此而缓和,美国的军事力量撤出韩国;韩国至少在一、二十年内会因南北统一在经济上受到拖累而减缓其与中国的竞爭力,这可能会有利於中国经济的升级、转型和在某些工业领域取其而代之;中国有可能因直接与韩国接壤而使东北地区获得巨大的发展机遇。当然,朝鲜会不会内乱或崩溃,只是一个未知数。而这一策略的不利方面是:朝鲜的内乱或崩溃,会引发难民潮而使中国的东北边界地区受到冲击。
【朝鲜半岛问题论文】推荐阅读:
形势与政策论文——朝鲜半岛局势与中国安全10-11
朝鲜半岛局势与中国安全07-28
朝鲜半岛对中国的战略意义06-21
朝鲜半岛局势发展与中国的选择_情系中华10-31
朝鲜核问题论文10-22
读书心得朝鲜战争08-09
深圳大鹏半岛工程监理总结报告07-17
浅析儒学在朝鲜的传播及影响11-28
淮河流域及山东半岛天然水化学特征分析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