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化学教案(15篇)
1.元素化学教案 篇一
高一化学卤族元素教案
知识目标:
1.掌握卤族元素性质变化规律
2.了解卤化银的性质、用途及碘与人体健康等知识
3.掌握卤离子的检验及其干扰离子的排除
4.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通过对卤化物、海水资源及其综合利用的介绍,了解有关卤素的现代科技发展的情况。
能力目标:
1.通过对卤素与氯气性质的比较,初步形成元素族的概念。
2.了解卤素性质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半径的增大而递变的规律。
3.提高对同族元素性质进行类比和递变的推理、判断能力。
4.通过学习氯、溴、碘和卤化物的鉴别,培养观察、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认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重点和难点
卤素单质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卤素单质化学性质的规律性及特殊性。
教学方法
1.卤素的物理性质运用比较的方法
2.通过实验对卤素单质在不同溶剂中的颜色加以验证。
3.注意化学性质和原子结构相互联系。
4.新课前收集氟、碘元素与人类健康的有关材料,课上交流讨论。例如:含氟牙膏使用过量好吗?人缺少碘会得病,碘的摄取是越多越好吗?最后得出结论:适量对人体有利,过量反而有害。
5.对于选学内容海水资源的利用发动学生收集资料,共同探讨我国利用海水资源的现状以及对未来的展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方法
阅读,质疑,探究,实验验证,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引入:前面已经学习过金属钠,利用由个别到一般的科学方法认识了碱金属性质的递变。今天我们将继续利用这种方法,学习卤素的性质。
展示:氟、氯、溴、碘、砹结构的图片,让学生找出卤素原子结构的异同点。再根据结构的特点推测性质的特点。
小结:卤素原子结构特点。
板书:第二节卤族元素
[投影]卤素的原子结构
一、原子结构的特点
1.卤素原子结构的相同点是原子的最外层都有7个电子。
2.卤素原子结构的不同点是核电荷数不同,电子层数不同,原子半径不同。
展示:氟、氯、溴、碘、砹单质的图片或者部分单质的实物样品。让学生观察颜色和状态。
阅读:教材中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的图表,得出物理性质的递变规律,把物理性质和结构联系起来,不同单质的分子吸收带不同(即吸收谱线的区域不同)。
观察:关于溴的颜色和状态要让学生观察,存放在试剂瓶中水封保存。
演示实验:碘的升华――让学生认识到碘可以从固体直接变为气体。利用这个性质可以从混合物中分离出碘。
X2
常温下
水中
苯
四氯化碳
汽油
酒精
F2
浅黄绿色
强烈反应
反应
反应
反应
反应
Cl2
黄绿色
浅黄绿色
黄绿色
黄绿色
黄绿色
黄绿色
Br2
深红棕色
黄→橙
橙→橙红
橙→橙红
橙→橙红
橙→橙红
I2
紫黑色
深黄→褐
浅紫→紫
紫→深紫
浅紫红→紫红
棕→深棕
讲述: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碘酒,此处还可以讲解一些生活常识:碘酒与红药水不能混用。
板书:二、物理性质(F2I2)
状态:气态固态
颜色:浅深
密度:逐渐增大
熔沸点:逐渐升高
回忆:氯气的化学性质,由氯气出发从相似性和递变性两个方面把氯气的化学性质推向全族。
讨论:得出化学性质的相似性
板书:三、化学性质(F2I2)
1.相似性:
(1)一定条件下均可与氢气反应:H2+X2=2HX(特殊:H2+I22HI)
(2)Cl2、Br2、I2均可与水反应:X2+H2O=HX+HXO
讲述:卤族氢化物均为无色,极易溶于水,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冒白雾的气体。
明确:由于前面分析了卤族元素原子结构存在差异,因此在性质上一定也有所不同。
注意:对比反应的剧烈程度,生成物的稳定性等。
板书:2.递变性
(1)与氢气反应:
(2)与水反应:反应的剧烈程度逐渐减弱。
(3)与金属反应:
回顾:氯气和水的反应,讲述其它卤素单质与水反应的情况。
小结:卤素原子结构的异同决定了性质上的相似和递变,通过对比卤素单质与氢气、与水、与金属的反应,氧化性的强弱顺序:
引入:卤素单质间能否发生置换反应呢?我们来看看
实验:可以分成三组:
1.将少量新制的饱和氯水分别注入盛有NaBr溶液和KI溶液的试管中,用力振荡后,再注入CCl4,振荡静置观察现象。
2.将少量溴水注入盛有NaCl溶液和KI溶液的试管中,用力振荡后,再注入少量CCl4,振荡静置观察现象。
3.将少量碘水注入盛有NaCl溶液和NaBr溶液的试管中,用力振荡后,再注入少量CCl4,振荡静置
观察现象。(说明:每次完成一组实验后,要求学生记录现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
程式,分析电子得失的情况,指明氧化剂和还原剂。)
讲解:氟气不能从卤化物的溶液中置换出氯、溴、碘。因为氟会首先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氟酸和氧气。但是若在熔融状态下,可以发生如下反应:F2+2NaCl(熔融)=2NaF+Cl2,说明氟的氧化性强于氯。
总结:单质氧化性的强弱顺序和离子还原性的强弱顺序。
板书:(4)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Cl2+2Br-=2Cl-+Br2氧化性:Cl2>Br2还原性:Br->Cl-
Cl2+2I-=2Cl-+I2氧化性:Cl2>I2还原性:I->Cl-
Br2+2I-=2Br-+I2氧化性:Br2>I2还原性:I->Br-
结论:单质氧化性:
离子还原性:
提问:请你从卤素原子结构的角度来分析为什么随着氟、氯、溴、碘的顺序,它们的非金属性依次减弱?
老师总结:
过渡:卤素性质上有相似性和递变性,同时也有特殊性。
例如:氟无正价;氟气与水等溶剂剧烈反应;HF为弱酸,其它氢卤酸都是强酸;单质碘能使淀粉变蓝;溴在常温下是液态(唯一的液态非金属单质)等。
演示实验:在装有少量淀粉的`溶液的试管中,滴入几滴碘水。然后在装有少量淀粉的溶液的试管中,滴入几滴碘化钾溶液。对比现象。
板书:3.碘遇淀粉变蓝
提问:为什么氯气可以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呢?还有哪些物质可以使之变蓝?
板书:四、含卤化合物的主要用途
1.卤化银
实验:分别生成氯化银、溴化银、碘化银的沉淀。要求学生观察现象,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提示AgF是可溶的。此法可以用来检验卤离子。
讨论:检验卤离子的方法(结合前面的知识)。
教师小结:方法一:根据卤化银的不同颜色,使硝酸银与卤化物反应,从而检验。方法二:利用卤离子的不同还原性和卤素单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加入少量有机溶剂加以检验。
讲述:不溶性卤化银见光分解的性质及其用途。
学生交流:碘与人体健康以及预防碘缺乏病。
小结本节内容
板书设计:
第二节卤族元素
一、原子结构的特点
1.卤素原子结构的相同点是原子的最外层都有7个电子。
2.卤素原子结构的不同点是核电荷数不同,电子层数不同,原子半径不同。
二、物理性质
状态:气态固态
颜色:浅深
密度:逐渐增大
熔沸点:逐渐升高
三、化学性质
1.相似性:
(1)一定条件下均可与氢气反应:H2+X2=2HX(特殊:H2+I22HI)
(2)Cl2、Br2、I2均可与水反应:X2+H2O=HX+HXO
2.递变性
(1)与金属反应:氟(F2)可以与所有的金属反应;氯(Cl2)可以与绝大多数金属反应;溴、碘也可以与大多数金属反应。例如:2Fe+3Cl22FeCl3而2Fe+3I22FeI2
(2)与氢气反应:反应条件由易到难;反应程度由剧烈变为缓慢;卤化氢的稳定性逐渐减弱。
(3)与水反应:氟特殊,氯、溴、碘相似。反应的剧烈程度逐渐减弱。
(4)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Cl2+2Br-=2Cl-+Br2
氧化性:Cl2>Br2还原性:Br->Cl-
Cl2+2I-=2Cl-+I2
氧化性:Cl2>I2还原性:I->Cl-
Br2+2I-=2Br-+I2
氧化性:Br2>I2还原性:I->Br-
结论:单质氧化性:
离子还原性:
3.碘遇淀粉变蓝
四、含卤化合物的主要用途
1.卤化银X-+Ag=AgX↓(X为Cl、Br、I)具有感光性、人工降雨。
卤离子检验: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
2.碘化合物的主要用途
2.元素化学教案 篇二
关键词:元素化学,学习方法
元素化学涉及元素周期系中所有元素的性质、制备和应用。笔者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 对学习元素化学的方法做一探讨。
1 编织自己的知识体系, 将学习内容系统化
元素化学讨论的是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制备及其应用, 重点是它们的性质。按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可将它们的性质分为存在状态、颜色、溶解性、酸碱性、氧化还原性、对热稳定性、配位能力等。将这些性质作为编织知识体系的“纲”, 就可以将元素的知识串连起来, 形成一个系统。
例如, 我们可以将单质氟的性质总结如下:存在状态:气体, 有毒;颜色:无色或淡黄色;溶解性:与水、有机溶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F2+H2O HF+O2 (H2O2、OF2、O3) ;酸碱性:水溶液呈弱酸性;氧化还原性:强氧化剂, 还原产物为F-, F-为弱还原剂;热稳定性:稳定;配位作用:F-可与Al3+、Fe3+等形成配合物。按照同样的方法可以对卤素元素的其他单质 (氯、溴、碘) 性质进行总结, 这些性质既可汇集成表, 又可绘制成图, 以图表形式归纳总结元素性质, 既简洁直观, 又便于元素知识的系统学习。
2 以元素周期律为工具, 归纳元素性质变化的规律性
元素周期律是学习元素性质的重要工具。元素性质变化的规律性来源于其核外电子层结构的周期性。主族元素, 从左到右, 核对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增大, 所以其电负性、电离能、电子亲合能、非金属性逐渐增大, 金属性逐渐减小, 因此, 元素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减弱、氧化性逐渐增强。遵循这样的规律, 可以知道, 碱金属 (IA族) 、碱土金属 (IIA族) 元素的还原性强, 所形成的化合物大多为离子型化合物, 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性大多较好, 且碱金属的可溶性盐要多于碱土金属, 而卤素 (VIIA族) 、氧族元素 (VIA) 单质的主要特征是氧化性。主族元素, 从上到下, 核对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小, 所以其电负性、电离能、电子亲合能、非金属性逐渐减小, 金属性逐渐增大, 因此, 元素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还原性逐渐增强。
3 结合基础理论, 通过物质结构分析元素的性质
化合物的性质, 除了与组成元素的性质有关外, 还与分子的结构 (化学键的类型、分子构型) 、分子间作用力以及离子的极化性质等因素有关。因此, 在分析物质的性质时, 有时必须综合影响物质性质的多种因素, 结合基础理论, 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4 理论联系实际, 注重元素化学知识的应用
从专业应用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 就不会感到元素化学的知识枯燥无味。例如, H2O2, 俗称双氧水, 是医院里常用的消毒剂, 用于清洁创口和去痂皮。它所具有的杀菌消毒功能, 起源于它的不稳定性和氧化性。由于它与组织或分泌物接触时即分解出O2和H2O, 用于口腔炎及扁桃体炎的含漱剂。
5 重视实验教学, 加强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化学元素的起源 篇三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对原子的结构做一个简单的介绍。现代的原子模型奠基于20世纪初卢瑟福的阿尔法粒子撞击实验。现在我们知道,原子的质量集中在一个很小的原子核当中,原子核内包含了带正电的质子与不带电的中子。在原子核外通常环绕着一些带负电的电子。在中性的原子内,电子数与质子数相等,有时电子数会稍多于或少于质子数,我们通常将其分别称为负(阴)离子或正(阳)离子。各种元素原子的差异在于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同,因而影响到电子组态乃至化学性质的不同。比如说,碳原子核有6个质子而氮原子核有7个质子,造成这两种元素在化学性质上的极大差异。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的原子称为同位素,例如氢与氘(重氢)都含有一个质子,但氘原子核还包含了一个中子。同位素原子的大部分化学性质非常类似。
从天文观测中我们知道,这些种类丰富的元素并不是地球上所独有的,而分布在宇宙的各个角落。并且很明显的,大部分的元素已经存在非常久的时间了。因此,要了解这些元素的起源,我们必须从宇宙发展的历史谈起。
自1929年天文学家哈勃发现宇宙持续膨胀的现象之后,科学家一般都认为宇宙起源于一次大爆炸,时间大约在137亿年前,一切的物质、能量、时间都由此产生。一般认为,大爆炸发生的那一瞬间,宇宙只有强烈的辐射能量而没有任何物质。在大爆炸之后约0.0001秒左右,宇宙温度降至1012开,此时,宇宙中的质子与中子脱离与宇宙射线的平衡而成形。到了大爆炸之后4秒左右,温度降至1010开以下,宇宙中的电子也脱离与宇宙射线的平衡而成形。至此,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已经出现,但由于温度太高,宇宙中尚无重于氢的稳定原子核,到处都是高速运动的质子、中子、电子,以及非常高能量的宇宙射线。
在宇宙形成大约3分钟后,质子与中子开始可以结合成重氢的原子核而不立刻被光子分解。接下来,一连串的核反应将绝大部分重氢快速转变成包含2个质子及2个中子的稳定氦原子核。不过,比氦更重的原子核此时不易形成,因为自然定律中不容许有原子量为5或8的稳定原子核存在;缺乏这些作为桥梁的原子核,更重的原子核难以快速形成。
宇宙仍持续膨胀、冷却,在宇宙生成大约30分钟后,大爆炸产生的核反应完全停止。此时,宇宙中的物质以质量而言,质子约占75%、氦原子核约占25%,还有大量很轻的电子以及非常微量的重氢及锂原子核。此时的宇宙温度仍然非常高(108开左右),强大的宇宙射线使电子无法停留在固定的原子核上,物质主要以单原子离子的状态存在。由于自由运动的电子很容易散射光线,此时的宇宙处于名副其实的混沌状态,光子无法自由穿越,辐射场与物质间不断地进行能量交换。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大爆炸发生大约40万年后,当宇宙的温度降到了约1万摄氏度以下,电子才开始能与原子核结合,形成中性的原子,宇宙也在此时变得透明,辐射场与物质间的作用大幅降低,引力开始逐渐塑造新的宇宙结构。
此时,宇宙中的主要元素只有氢和氦,实在没有多少化学可言,任何人都可以把此时的化学学得非常透彻,只不过在这种宇宙中是不会有任何生物存在的。地球生命所需的其他元素大都是数十亿年后在银河系恒星的演化过程中产生的。至于宇宙是如何从早期物质均匀分布的状态迅速形成星系及恒星的,目前仍然不是非常清楚。一般认为,很可能是由于一些量子效应使得早期的宇宙在能量分布上有一些不均匀。这些微的不均匀经过引力效应的放大,使得物质迅速向密度高的地方聚集,形成星系以及恒星。目前的证据显示,第一颗恒星可能在宇宙诞生后的数亿年就开始形成,在其内部的热核反应中开始了宇宙中下一步的元素合成。
地球上一切生物所需的能量几乎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太阳。太阳的能量又从何而来呢?在20世纪以前,这一直是个令科学界感到困惑的谜题。现在我们知道,太阳以及所有恒星主要的能量来自其内部的核聚变反应。一个星体发生核聚变反应的最低条件是质量达到太阳质量的8%,当其内部的温度由于引力收缩达到1000万摄氏度以上时,核聚变反应开始发生,4个氢原子核经过3个质子加成的步骤(质子—质子链)聚合成一个氦原子核并放出巨大的能量。这种能量释放与恒星本身的引力作用达成平衡状态,使得恒星在一段长久的时间内稳定地存在、发光。在比太阳重一些的恒星中,当核心的温度达到2000万摄氏度以上时,能量释放的主要机制是另外一种由碳、氮、氧原子核作为催化剂的氢聚变反应(碳氮氧循环)。在此机制中会累积不少氮元素,这也是宇宙中氮元素的主要来源。
虽然核聚变反应能很有效率地产生能量,但核聚变的原料——氢原子核——总有用尽的时候。对质量只有太阳一半的恒星而言,生命就到此为止了,核聚变形成的氦核心从此逐渐暗淡冷却。然而,质量较大的恒星在引力的持续作用下,核心的温度可达到1亿摄氏度以上。此时,氦原子核可聚变成碳原子核及一些氧原子核。同时,由于恒星的外层仍然含有未聚变的氢原子,在引力收缩的过程中,外层的温度升高,使得氢的聚变反应再次进行。
太阳大小的恒星在核心的氦用尽后将受引力的压迫形成一颗白矮星,并逐渐冷却。若恒星的核心在氦即将燃烧完之前仍有3倍以上的太阳质量,核心可以进一步压缩,使得温度达到6亿摄氏度,在这种高温下,碳将聚合成氖、硅、镁等原子核。此时,在核心的外层,氦的聚变反应也开始进行,而更外层则依然有氢的聚变反应在发生。这种阶段性的层状核聚变反应在质量很大的星球内持续进行,每一阶段都需要更高的温度与密度,并产生更复杂的化学元素。在恒星的演化过程中,它们会不断将表面的物质送到太空中,恒星内制造出的各种原子核也随之散布到宇宙的各个角落。
然而,就算在质量更大的星球内,这种核聚变反应也不会无穷尽地进行下去。这是因为核聚变所能持续的时间愈来愈短,所放出的总热量也愈来愈少;到了形成铁原子核(原子序数26,原子量56)后,核聚变已经不再是放热反应,因而无法阻止星球进一步的引力崩塌。在铁核心高速崩塌压缩的过程中,许多电子被迫与原子核内的质子结合而形成中子,同时向外放出大量的中微子。当这些中子被压缩到密度达到水的10的14次方倍时,一种仅能由量子力学描述的巨大的中子简并压力突然开始发生作用,从而阻止核心进一步收缩。但这种核心崩塌的瞬间停止会产生强大的反弹震波,当震波与恒星外层物质相撞时,释放出极大的能量,许多新的核聚变反应也在这一过程中发生。一般认为,元素周期表上大部分比铁重的元素就是在此时产生的。这种强大的反弹震波以及极大量的中微子会将恒星外层整个炸掉,这就是所谓的超新星爆发。由于超新星爆发所释放的能量极大,有时超新星爆发时的亮度甚至会超过整个星系数十亿颗恒星亮度的总和。
经过这一系列核聚变反应生成的元素有一大部分随着超新星的爆发而散布到宇宙中。超新星爆发后留下的中子核心的质量若小于约3倍的太阳质量,这个核心将成为一个稳定的中子星;其质量若大于3倍的太阳质量,连中子简并压力也无法抵抗重力的压缩,核心将进一步塌陷形成一个黑洞。
这种超新星一般被称为Ⅱ型超新星。还有一种叫Ⅰa型超新星,这是发生在双星系统中的特殊现象。在双星系统中,比较大的那颗恒星演化得比较快,最后可能成为一颗白矮星。等到另一颗恒星开始老化膨胀时,白矮星可能会逐渐将同伴的外层物质吸收过来。当白矮星达到约等于1.4倍太阳质量的临界质量时,大规模的核聚变反应会突然剧烈地发生,将整颗星球炸掉,在这一过程中产生大量的铁原子核。我们血液及地壳中的铁应该都是来自远古时的Ⅰa型超新星爆发。近年来,Ⅰa型超新星被用来测定宇宙膨胀速度和星系间的距离。
此外,在一些恒星内部也会持续进行一种所谓的慢中子捕获过程,也就是以持续的中子捕获与β衰变产生一些重元素如锝、铋等。同时,高能的宇宙射线也持续和星际物质作用产生如锂、铍、硼等元素。以上所描述的是宇宙中各种元素生成的一个大略的过程,至于详细的流程仍有不少争论。比如,前不久有科学家提出,金元素的形成可能与非常罕见的中子星相撞有关。我们的太阳系除了氢与氦外还拥有各种重元素,使得太阳系能够拥有如地球般的固体行星,并且包含了生命所必需的碳、氧、氮、硫、铁等元素。
4.化学元素周期表中镧系元素 篇四
化学元素周期表中镧系元素——镧(La)、铈(Ce)、镨(Pr)、钕(Nd)、钷(Pm)、钐(Sm)、铕(Eu)、钆(Gd)、铽(Tb)、镝(Dy)、钬(Ho)、铒(Er)、铥(Tm)、镱(Yb)、镥(Lu),以及与镧系的15个元素密切相关的两个元素——钪(Sc)和钇(Y)共17种元素,称为稀土元素(RareEarth),简称稀土(RE或R)。其中原子序数为57~71的15种化学元素又统称为镧系元素。
5.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教案设计 篇五
早在1850年,法国植物学家查廷已发现甲状腺肿大与缺碘有关,并指出碘可以预防这种病。碘是人们最早发现的与人体健康有着密切联系的微量元素之一。碘虽然不是一种维持生命所必需的元素,可是缺了它就要生病。
体内碘的含量甚微,其约为20~50 g。其中在只有20~25 g重的甲状腺内就集中了A体总碘量的1/5,血清中碘的浓度为50~120 gL-1,其余的碘分布在肌肉、皮肤、卵巢、肾上腺及胸腺中,所以甲状腺是人体中含碘浓度最大的组织。
6.网页元素教案 篇六
熟练掌握网页设计软件和网页图形制作软件。
掌握Internet、WWW、TCP/IP、域名系统、URL、静态网页与动态网页等与网站相关的基本概念。
了解网站建设过程中的几种常用语言,包括HTML、JavaScript和VBScript脚本语言、Java语言、ASP、ASP.NET、PHP等。教学重点
掌握Internet、WWW、TCP/IP、域名系统、URL、静态网页与动态网页等与网站相关的基本概念。教学难点
常用网页制作软件的使用。课时安排
本章安排4课时。其中,理论讲授2课时,上机实验2课时 教学大纲
一、网页与网站概述 1.Internet 2.WWW 3.网页与网站 4.网页的基本元素
二、常用网页制作软件及辅助设计软件 1.网页制作软件 2.网页辅助设计软件
三、常用网站程序设计语言
四、使用Dreamweaver制作简单的网页 1.Dreamweaver工作界面
2.使用Dreamweaver构建本地站点 3.简单网页制作 主要概念 1.Internet 2.万维网(WWW)3.文件传输(FTP)4.电子邮件(E-mail)5.远程登录(Telnet)6.调制解调器 7.浏览器 8.TCP/IP 9.IP地址 10.域名
11.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12.统一资源定位符(URL)13.静态网页 14.动态网页 15.主页 16.HTML 17.FrontPage 18.Dreamweaver 19.Fireworks 20.Flash 21.Photoshop 22.JavaScript 23.VBScript 24.脚本语言 25.Java 26.ASP 27.ASP.NET 28.PHP 29.JSP 实验
实验一制作一个名为MySite的个人网页 1.熟悉建立本地站点的一般步骤; 2.掌握常用网页制作软件的使用方法; 第2章 HTML网页元素 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HTML的基本标签,内容包括元素和标签的概念、标签、头部标签、标题标签、元信息标签、HTML主体标签的使用;文本元素,包括
HTML基本标签、文本元素、超链接、图片元素。教学难点
超链接、图片元素。课时安排
本章安排20课时。其中,理论讲授10课时,上机实验10课时。教学大纲
一、HTML的基本标签 1.头部标签 2.标题标签 3.元信息标签 4.HTML主体标签
二、文本元素 1.文字内容 2.文字修饰标签 3.段落排布
三、超链接
1.超链接的建立 2.内部链接 3.外部链接 4.锚点链接 5.电子邮件链接
四、图片元素
1.网页中图片的格式 2.图片的添加与设置 3.图片超链接
五、多媒体对象 1.插入多媒体文件 2.滚动文字 主要概念
1.元素和标签 2.HTML基本标签 3.头部标签 4.标题标签 5.元信息标签 6.HTML主体标签 7.
8.引文标签
9.署名标签 10.特殊字符 11.注释标签 12.标签 13.文字修饰标签 14.段落标签15.
、和 标签 16.预编排标签 17.居中对齐标签
18.超链接 19.路径的概念 20.内部链接 21.外部链接 22.锚点链接 23.电子邮件链接 24.标签 25.标签的alt属性
26.标签中的height和width属性 27.标签的align属性 28.图片超链接 29.
标签 30. 实验一 HTML的基本标签(2学时)1.掌握HTML的基本标签。2.练习制作简单网页。实验二文本元素(2学时)
1.掌握控制文本元素的标签使用方法。2.练习制作含有文本元素的网页。实验三超链接应用(2学时)
1.掌握在网页中插入超链接的方法。2.练习在网页中插入超链接。实验四图片元素(2学时)
1.掌握在网页中插入图片元素的方法。2.练习在网页中插入图片并设置图片属性。实验五图片元素(2学时)
1.熟悉在网页中插入多媒体对象的方法。2.练习在网页中插入多媒体对象。第3章 HTML网页布局 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表格,包括表格的结构、设置表格边框、大小、背景颜色、背景图像、标题、行的高度、行的对齐方式、单元格宽度、单元格内容的对齐方式、设置单元格的背景颜色、设置单元格的背景图像、合并单元格、利用表格进行网页布局;框架,包括框架的基本概念、框架结构、窗口框架的分割方式、窗口名称、框架边框的显示状态、指定在框架中显示的网页、控制框架滚动条属性、设置框架的边距、设置框架中的超链接、利用框架进行网页布局;水平线和列表,包括无序列表、有序列表、嵌套列表和自定义列表。
掌握:使用表格布局网页、使用框架布局网页、水平线标签和列表的使用。
了解:设置表格分隔线显示状态、表格边框的颜色、表格的位置、表格边框与内容的间距、行的内边框颜色、行的背景颜色、单元格的边框颜色、设置框架边框的宽度、设置框架边框的颜色、浮动框架等。教学重点
使用表格布局网页、表格行和单元格的属性设置、使用框架布局网页、框架集和框架的属性设置。教学难点
使用表格布局网页、使用框架布局网页。课时安排
本章安排12课时。其中,理论讲授6课时,上机实验6课时。教学大纲
一、表格
1.表格的基本概念和结构 2.表格的基本属性 3.表格的行属性 4.表格的单元格属性 5.利用表格进行网页布局
二、框架
1.框架的基本概念 2.设置框架集的属性 3.设置框架的属性 4.浮动框架
5.设置框架中的超链接 6.利用框架进行网页布局
三、水平线和列表 1.水平线 2.列表 主要概念 1.表格
2.表格的结构 3.设置表格边框
4.设置分隔线显示状态 5.设置表格边框的颜色 6.设置表格的大小 7.设置表格的背景颜色 8.设置表格背景图像 9.设置表格的位置
10.设置表格边框与内容的间距 11.设置表格的标题 12.设置行的高度 13.设置行的对齐方式 14.设置行的内边框颜色 15.设置行的背景颜色 16.
和 17.设置单元格宽度 18.设置单元格内容的对齐方式 19.设置单元格的边框颜色 20.设置单元格的背景颜色 21.设置单元格的背景图像 22.合并单元格
23.利用表格进行网页布局 24.框架的基本概念 25.框架结构
26.窗口框架的分割方式 27.左右分割 28.上下分割 29.嵌套分割
30.设置框架边框的宽度 31.设置框架边框的颜色 32.设置框架边框的显示状态 33.指定在框架中显示的网页 34.定义子窗口名称 35.控制框架滚动条属性
36.设置是否允许调整框架的大小 37.设置框架的边距 38.浮动框架
39.设置框架中的超链接 40.利用框架进行网页布局 41.水平线 42.列表 43.无序列表 44.有序列表 45.嵌套列表 46.自定义列表 实验
实验一表格的应用(2学时)1.掌握表格的使用方法。2.练习用表格对网页布局。实验二框架的应用(2学时)1.掌握框架的使用方法。2.练习制作框架网页。
实验三水平线和列表(2学时)
1.掌握在网页中插入水平线和列表的方法。2.练习在网页中插入水平线和列表。第4章 HTML中的表单 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文本框、下拉列表框、密码域、图像域、单选按钮、复选框、隐藏域等常用表单控件的使用方法,能够使用这些表单控件制作表单实例。掌握表单的结构和标签的用法。教学重点
文本框、下拉列表框、密码域、图像域、单选按钮、复选框、隐藏域等常用表单控件的使用方法。教学难点
使用表单控件制作表单实例。课时安排
本章安排6课时。其中,理论讲授4课时,上机实验2课时 教学大纲
一、表单概述 1.表单的结构 2.标签
二、表单控件 1.文本域控件 2.按钮控件
3.单选按钮和复选框控件 4.列表控件 5.隐藏域 6.图像域控件 7.文本域
三、表单综合应用实例 主要概念 1.表单
2.标签 3.单行文本框 4.多行文本框 5.密码域 6.普通按钮 7.提交按钮 8.重置按钮 9.单选按钮 10.复选框 11.下拉列表框 12.列表框 13.隐藏域 14.图像域 15.文件域 实验
实验一表单控件操作练习
1.熟悉表单在html中的结构; 2.掌握常用表单控件的使用; 3.掌握表单实例制作方法。第5章 CSS基础应用 教学要求
理解CSS的概念以及与HTML标签元素的关系,了解网站中应用CSS的意义;熟练掌握CSS基本语法格式、CSS基本样式的定义以及如何在网页中引入CSS。教学重点
CSS的概念以及与HTML标签元素的关系,如何在网页中引入CSS。教学难点
CSS基本语法格式和在网页中引入CSS的几种方法的区别。课时安排
本章安排5课时。其中,理论讲授3课时,上机实验2课时 教学大纲
一、CSS简介 1.CSS语法 2.层叠性 3.注释
4.在网页中插入CSS
二、设置文本字体 1.字体系列 2.字体大小 3.字体加粗 4.设置斜体 5.字体变形
6.设置字体的多个属性
三、设置文本样式 1.文本段落缩进 2.文本对齐方式 3.文本字间距 4.文本修饰效果 5.行间距
四、设置颜色和背景 1.颜色 2.背景颜色 3.背景图像
五、设置边框 1.边框样式 2.边框宽度 3.边框颜色 主要概念 1.CSS 2.属性、选择符和属性值
3.链接的外部样式表、内部样式表、嵌入样式表和导入的样式表 4.层叠性
5.文本样式、文本修饰 实验
实验 CSS基础应用
1.掌握CSS基本语法结构;
2.掌握如何在网页中引入样式表;
3.熟悉对文本字体和文本样式进行设置的若干属性。第6章 CSS高级应用 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CSS中列表的控制、CSS的定位和CSS特效滤镜等高级应用的使用方法,从而对使用CSS实现丰富的网页效果有深入的认识和体会,真正理解CSS引入对网页设计与制作带来的深刻变化。教学重点
CSS定位和CSS滤镜的使用 教学难点
CSS的定位方式和定位位置 课时安排
本章安排4课时。其中,理论讲授2课时,上机实验2课时 教学大纲
一、列表 1.列表样式 2.列表图像 3.列表位置
二、定位 1.定位方式 2.定位位置 3.叠放次序
三、滤镜 1.Alpha 2.Blur 3.Chroma 4.Shadow和DropShadow 5.FlipH和FlipV 6.Glow属性 主要概念
CSS定位方式、叠放次序和CSS滤镜 实验
实验
CSS高级应用
1.掌握利用CSS控制列表的样式;
2.掌握利用CSS控制网页元素的定位位置和叠放次序; 3.熟悉利用CSS实现不同网页元素的多种滤镜效果。第7章 JavaScript基础知识 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JavaScript语言中变量的定义、命名规则和使用方法,表达式和运算符,选择语句、循环语句、转向语句等流程控制语句;掌握函数的概念、函数的创建以及如何去调用函数。教学重点
变量的定义、命名规则和使用方法,表达式和运算符,选择语句、循环语句、转向语句等流程控制语句 教学难点
函数的概念、函数的创建以及如何去调用函数 课时安排
本章安排5课时。其中,理论讲授3课时,上机实验2课时 教学大纲
一、JavaScript概述 1.JavaScript主要特点
2. JavaScript运行和编译环境 3. JavaScript代码格式
二、JavaScript语言基础 1.数据类型及转换方法 2.常量和变量 3.运算符和表达式
三、JavaScript控制语句 1.选择语句 2.循环语句 3.转向语句
四、JavaScript函数 1.函数的定义与函数的调用 2.数据类型函数 3.内置函数 主要概念
JavaScript、常量、变量、运算符、表达式、函数、语句 实验
实验 JavaScript语言基础
1.掌握JavaScript语言的运行和编译环境用法; 2.掌握JavaScript变量、运算符、表达式的用法; 3.掌握JavaScript语句的用法和函数的用法。第8章 JavaScript的事件和对象 教学要求
掌握对象的基本概念,熟练掌握对象的属性的访问和使用对象的方法;掌握事件的使用方法。教学重点
对象的属性的访问和使用方法,事件的使用方法。教学难点
对象的属性的访问和使用方法,事件的使用方法。课时安排
本章安排4课时。其中,理论讲授2课时,上机实验2课时 教学大纲
一、事件
1.事件与处理器 2.事件捆绑 3.鼠标事件 4.键盘事件 5.浏览器事件
二、JavaScript对象 1.对象的概念 2.内置对象 3.表单对象 主要概念
对象、对象属性、事件、事件捆绑 实验
实验
JavaScript对象和事件的使用 1.掌握JavaScript对象的使用方法; 2.掌握JavaScript事件的使用方法; 第9章网站制作综合实例 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主页设计的方法、步骤,能够使用Fireworks、Dreamweaver软件进行主页设计,掌握CSS样式的应用方法以及网页中添加Javascript特效的方法。掌握:网站测试与发布的方法。了解:网站规划的方法。教学重点
网站主页设计的方法、步骤,使用Fireworks、Dreamweaver软件进行主页设计,CSS样式的应用方法以及网页中添加Javascript特效的方法。教学难点
Fireworks对图片切片以及Dreamweaver制作主页方法。课时安排
本章安排6课时。其中,理论讲授4课时,上机实验2课时 教学大纲
一、网站规划 1.网站目标 2.内容组织 3.链接结构 4.网站风格 5.版面布局
二、主页设计
1.制作主页图片稿
2.利用Fireworks对图片切片 3.利用Dreamweaver制作主页 4.插入图片
三、编辑子页面
四、设置超链接
五、CSS样式的应用
六、添加JavaScript特效
七、网站检查与发布 1.测试检查 2.网站发布 实验
实验一制作个人主页
1.熟悉主页的制作过程;
7.硒元素的地球化学环境特征 篇七
硒是一种稀有的分散元素, 同O, S, Te, Po有类似的物理、化学性质。硒有6种稳定的同位素和2种放射性同位素, 5种同素异形体。硒的化学性质较活泼, 在常温下于空气中慢慢氧化生成二氧化硒 (黄硒矿Se O2) , 加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 在一定温度下可被水氧化。与金属及氢化合时表现为-2价, 而与氧化合时则表现为+4价和+6价。
通常讲硒的分布指在自然界岩石、土壤、大气、水、食物 (粮食、蔬菜水果、肉类等) 中硒的含量和状态水平。在全球范围内各种环境介质受到不同因素的作用和影响、以及测量方法和仪器精度的限制, 使硒的含量分布和状态水平差异较大。即使在同一种环境介质中, 由于成分和组构的复杂性其赋存的硒也不相同。尽管硒广泛分布于地壳中, 但并不丰富, 其丰度仅为0.05~0.09μg/g。
2 岩矿石中的硒
硒在地表的各类岩石中硒分布极不均匀。据统计, 变质岩硒的含量最高, 其次为沉积岩, 最低为岩浆岩。但在每一大类岩石中, 不同岩石类型硒的含量亦不相同。在火成岩中, 因硒和硫具有类似的化学性质, 硒常以硫化物为寄生载体。硒在高温热液阶段不构成独立矿物, 只有在低温热液阶段, 当硫明显不足时才生成为数不多的硒矿物, 与方解石、赤铁矿等共生, 但规模都较小。在沉积岩中硒均来自火成岩、变质岩风化, 或沉积岩再风化的产物。硒在页岩中的含量约占地壳总量的40% (黑色岩系) 。
在我国已发现多处硒含量高的地区。其中湖北恩施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唯一的沉积型Se独立矿床[2]。据宋成祖 (1989) 的研究表明, 该地区Se的含量可高达8 390×10-6。1998年在陕南紫阳发现两处高硒区, 赋存于下寒武统鲁家坪组碳硅板岩中平均20×10-6;下志留统大贵坪组碳质板岩及含硅石碳中平均为12×10-6, 异常面积巨大[3]。同时在一些砂岩型铀矿中也发现了硒的富集。如新疆伊犁盆511矿床中169个砂岩铀矿石及其近矿围岩中平均含量达45.59×10-6, [4]内蒙巴音戈壁盆地塔素砂岩型铀矿矿石中硒的含量为42.4×10-6~618.6×10-6。[5]
3 土壤中的硒
土壤中硒的来源有成土母质、化学肥料、大气沉降、人畜粪便、灌溉水、污泥、农用石灰、农药、飞尘、机动车尾气等。主要来自于成土母质, 而土壤表层硒主要是母质风化和植物富集的结果, 土壤中硒可以以不同价态存在。最易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是Se O42-, 即硒酸盐, 其次是Se O32-, 即亚硒酸盐类以及有机态硒。
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缺硒国家之一, 缺硒土壤面积占整个国土面积的1/3以上。如张家口克山病地区, 土壤硒经实验测试结果显示克山病重病村, 土壤有效硒的含量在 (0.026~0.079) mg/kg之间变化, 平均为0.044 mg/kg[6]。远远小于缺硒地区的标准0.125 mg/kg。也有硒含量相对较高的地区, 如贵州开阳地区研究表明, 187个剖面的表层土样含硒量均值为3.261±0.220mg/kg, 是地壳中硒丰度的3.4-27倍[7]。
4 植物、水和大气中的硒
植物根据对硒的吸收能力可分三类:原生蓄硒植物、次生蓄硒植物和非蓄硒植物, 这类分类方法由Rosenfeld和Beath提出。原生蓄硒植物仅生长在高硒土壤中, 硒含量高达几千μg/kg;次生蓄硒植物分布不固定, 可达几百μg/kg, 非蓄硒植物即便生长在高硒土壤中期含量也不大, 一般不超过30μg/kg, 其生长周期较短。在各类谷类中小麦最高, 水稻最低[8]。
水是硒迁移和沉淀的主要介质。天然水体中硒主要来源于对岩石硒的萃取、土壤淋滤、大气降尘、生物体腐解和工业污水的排放, 一部分硒进入河流后为沉积物所固定并随着沉积物推出循环。其余部分流入海洋, 沉积于海底形成沉积岩;也可以被海生动植物所利用。一般海水含硒来那量为4~6μg/kg, 河水含硒量为0.5~10μg/kg;低硒地区河流中水的硒含量低于0.1μg/kg, 高硒地区河流中水的硒含量可高达50μg/kg, 通常饮用水中硒含量较低, 在1μg/kg以下, 对人体的总摄入量影响不大。其中饮用水标准的上限值中国和美国、原苏联、欧洲共同体规定的基本相同。
大气中的硒主要来源火山爆发释放的挥发性硒, 动植物、土壤、沉积物及尘土中的微生物代谢释放出的挥发性硒和有人类燃煤油等释放的硒。空气中的硒主要以气溶胶状态和气态存在。硒在大气中的浓度一般较低, 通常立方米大气中仅为几个毫微克, 不构成危害。美国规定的限值为0.2mg/m3, 日本为0.1mg/m3, 我国目前尚无规定。
5 人体中的硒
人体内硒的总量仅有几毫克, 体内组织含硒一般不超过1.0μg/g, 体内硒浓度直接与饮食硒摄入量有关, 摄入量多或少可分别引起动物和人体出现中毒症和贫乏症[8]。
5.1 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作用
克山病大骨节病尽管性质完全不同, 但它们在我国东北、西北常共处于同一病区。据徐光禄、苏引等研究结果, 病区生态环境和病体中都缺硒。病区粮食、人血、人发、人尿中都低硒。目前还不能完全证明病因是单纯性缺硒。然而, 硒补充能够预防克山病, 提高人体硒水平对预防大骨节病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硒及其化合物都有毒性, 但元素硒毒性较小, 硒对人体的危害与砷相似, 但毒性大于砷。它在人体中有明显的蓄积作用, 引起慢性中毒。不仅脱发、脱指甲, 而且可损害肝脏和骨髓的功能。Smith等报道肠胃病、黄疽、皮肤色素沉着过度、指甲变化、坏齿、不定的关节炎、头晕和疲劳等与尿硒高有关。
5.2 硒对人体健康的保护作用
饮食中硒的可降低有机Hg和无机Hg的毒性, 对目前已知进入人食物链的各种鱼类普遍具有高Hg水平来说, 是具有潜在重要意义的发现;Se还可降低Cd的毒性, 包据动物中由Cd引起的高血压症。Se还具有抵抗臭氧、电离辐射、苯、四氯化碳、百草枯、多氯化联苯和磷酸甲苯脂的潜在防护作用, 当Se与维生素E叠加时还将发挥更大的保护作用。
结束语
人作为环境的主体, 以上基于硒对环境的影响, 结合人体对硒的吸收、储存、转化、代谢等规律, 科学地确定硒的安全值应是今后硒研究的重要课题。硒和人体健康关系需要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决速、准确的分析方法;需要改进环境 (水、空气、食品等) 监测系统, 研究硒对汞、镉和砷的毒性影响;研究环境中硒的天然和工业散发及其循环, 确定长期低浓度硒协同环境中其它元素对动植物系统的影响等。
参考文献
[1]涂光炽, 高振敏, 胡瑞忠等.分散元素地球化学及成矿机制[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
[2]郑翔, 钱汉东, 吴雪枚.湖北恩施双河硒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J].高校地质学报, 2006, 12 (1) :83-92.
[3]黎敦明.紫阳地区微量元素特征及富硒家作物开发建议[J].陕西地质, 1999, (1) :67-73.
[4]王正其, 潘家永, 曹双林, 等.层间氧化带分散元素铼与硒的超常富集机制探讨-以伊犁盆地扎吉斯坦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为例[J].地质论评, 2006, 52 (3) :358-362.
[5]潘家永, 刘成东, 等.塔里木素砂岩型铀矿中硒矿物的发现与意义[J].2009, 29 (1) :44-48.
[6]葛晓立, 等.张家口克山病地区土壤硒的地球化学形态研究[J].岩矿测试, 2000, 19 (4) .
[7]李娟等.贵州开阳地区土壤中硒的地球化学特征[J].土壤通报, 2004, 5 (5) :579-582.
8.元素化学教案 篇八
【关键词】无机化学元素化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204-02
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这部分内容既丰富又重要,在医药卫生专业无机化学教材内容中占有一定比例,因为元素化合物知识与医药卫生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高职高专卫生职业教育中无机化学教材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这部分内容庞杂、知识量大,使学生感觉化学难学难记,以致产生厌学心理,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元素化学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化学教师应该探讨的问题。
一、总结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变化规律
元素化学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到很多方面。卫生职业教育无机化学教材注意选取重要的、有典型意义的、与医学关系密切的元素化学知识编排成一定体系。因为元素化学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国防建设,特别是与医药卫生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认识论和教学论的要求看,要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必须以这些生动、实际的知识为依托。再者,要保证化学教学的理论水平,也必须借助于元素化学知识内在规律的推衍和概括。在元素化学教材内容中首先介绍重点元素,然后以重点元素带动整体内容,体现了个别元素到元素族的过程。从元素概念看,从个别概念发展为集合概念;从元素性质看,从个性到元素族的共性(通性);从化合物知识看,从分散介绍到归类介绍。教材内容特别强调元素和化合物性质在同一族元素中的变化规律。因此,通过归纳总结,既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能系统地掌握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内在变化规律。
二、以基础理论为指导,突出性质与结构的关系
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以物质结构理论及元素周期律为指导,有利于加深和巩固学生对物质变化的本质和原因的理解,并能使学生逐步学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有利于能力的培养,同时又能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和灵活运用。
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最重要的方法是以物质结构为主线,联系物质的性质、存在、制法和用途。明确原子结构决定元素性质,分子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性质决定用途和制法。在无机物的性质中,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是最重要的性质,而这些性质大多取决于元素所处的氧化态,抓住元素氧化数这一主线,可以使物质性质的学习、总结和掌握化繁为简,变乱为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基础理论给学生概括出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存在、制法和用途的内在规律性,使学生学会运用这一化学思维方法去学习元素化学,以获得系统的、扎实的元素化学知识。
三、与实验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
元素化学实验分为验证实验和离子鉴定实验,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若结合一些典型的实验学习,不但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引导学生正确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并记录下来,得出自己的實验结果。
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主动性
无机化学是高职高专卫生职业教育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为学生今后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奠定基础,从而使学生具备所学专业的工作所必须的无机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由于元素化学部分内容繁杂,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往往会产生厌学心理,因此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直接动力,只有当学生对元素化学内容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才能在课堂上认真听课、积极思考,课后才会主动去钻研、去探索。
激发兴趣的方法很多,例如有探索性和趣味性的实验、引人入胜的新课导入、悬念式的课堂结尾、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联系医药卫生实际的素材以及多媒体教学的应用等。
五、运用多媒体手段,强化学生形象思维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传统的课堂教学在给学生提供感性材料方面有很大的局限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运用计算机进行多媒体教学蓬勃地发展起来。多媒体在元素化学教学上的应用,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感染力强,能引起学生对元素化学内容的兴趣和注意;能够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通过图形、文字、动画等多媒体信息,可使枯燥的理论变得形象和直观。由于高速缓慢的摄影技术和录像机的快、慢、倒等,可使学生缓慢地看到快速的变化,也可以在短暂的时间里看到缓慢的变化;对没见过的、看不见的东西,可以通过映象使其形象化;对立体模型以及立体照片便于学生掌握构成该物质的分子、原子或离子等在空间的排布,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抽象问题,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学习兴趣。当然,多媒体教学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之一,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各有功用、互相补充,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恰当配合,才能把传统教学课和多媒体教学课都上得生动活泼,兴趣盎然。
参考文献:
[1]刘知新.《中学化学教材教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牛秀明,吴英.《无机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9.化学元素俄语翻译 篇九
калийpotassium(kalium)钾 K33 калифорнийcalifornium锎 Cf34 кальцийcalcium钙 Ca35 кислородoxygen氧 O36 кобальтcobalt钴 Co37 кремнийsilicon
钼 Mo
мышьякarsenic砷 As
натрийsodium(natrium)钠 Na 52 неодимneodymium钕 Nd来53 неонneon氖 Ne
нептунийneptunium镎 Np55 никельnikel镍 Ni56 ниобийnoibium铌 Nb57 нобелийnobelium锘 No58 оловоtin(stannum)锡 Sn59 осмийosmium锇 Os60 палладийpalladium钯 Pd
платинаplatinum铂 Pt62 плутонийplutonium钚 Pu63 празеодимийpraseodymium镨 Pr64 прометийpromethium钷 Pm65 протактинийprotactinium镤 Pa66 протийprotium氕 H167 радийradium镭 Ra68 радонradon氡 Rn69 ренийrhenium铼 Re70 родийrhodium铑 Rh
ртутьmercury(hydrargyrum)汞 Hg72 рубидийrubidium铷 Rb73 рутенийruthenium钌 Ru74 самарийsamarium钐 Sm
свинецlead(plumbum)铅 Pb76 селенselenium硒 Se77 сераsulfur硫 S
сереброsilver(argentum)银 Ag79 скандийscandium钪 Sc80 стронцийstrontium锶 Sr
сурьмаantimony(stibium)锑 Sb82 таллийthallium铊 Tl83 танталtantalum钽 Ta84 теллурtellurium碲 Te
тербийterbium铽 Tb86 технетийthchnetium锝 Tc87 титанtitanium钛 Ti88 торийthorium钍 Th89 тритийtritium氚 H390 тулийthulium铥 Tm91 углеродcarbon碳 C92 уранuranium铀 U93 фермийfermium镄 Fm94 фосфорphosphorus磷 P95 францийfrancium钫 Fr96 фторfluorine氟 F97 хлорchlorine氯 Cl
10.化学元素之最 篇十
一.发现
发现元素最多的国家是英国,共22种。
发现元素最多的科学家是美国的杰奥索,共12种。
发现元素最多的一年是18,共5种。
二.含量
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氢。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为百分之四十八点六。
地壳中含量最少的元素是砹,一共只有0.28克。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是铝,为百分之七点七三。以当前的速度,可开采15万年。
地壳中含量最少的金属是钫,即使是在含量最高的矿石中,每吨也只有37×10负13次方克。
大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为百分之七十五点五。
海洋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为百分之八十五点七九。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为百分之六十五。
三.熔沸点
世界上熔点最高的金属是钨,为3540℃。
世界上熔点最低的金属是汞,为-38.87℃。
世界上熔点最高的元素是碳,为3550℃。
世界上熔点最低的元素是氦,1个标准大气压不存在固态,25个大气压时熔点为-272.2℃。
世界上熔沸点相差最大的元素是镓,熔点约29°C,沸点约2400°C,因此适用于做高温温度计。
四.价值
世界上最贵的金属是锎,每克1千万美元,比金贵50多万倍。
世界上最便宜的金属是铁。
五.金属
世界上密度最大的金属是锇,为22.59×10?kg/m?
世界上密度最小的金属是锂,为0.535×10?kg/m?
世界上最硬的金属是铬,莫氏硬度为9,仅次于金刚石10。
世界上最软的金属是铯,莫氏硬度约0.5,而指甲的莫氏硬度约为2~2.5。
世界上延展性最好的`金属是金。38克金拉成的细丝可从北京沿铁路到上海。而5万张金箔只有1毫米厚。
世界上导热性最好的金属是银。
世界上导电性最好的金属是银,为汞的59倍。
六.非金属
非金属中最活泼的是氟,常温几乎可以和所有元素反应。
非金属中最不活泼的是氦,暂未合成或发现其稳定化合物,但澳洲国立大学的拉多姆宣称存在并可观测到类似于碳氢化合物的离子(CHex)x+。
非金属中最易燃的是磷,白磷燃点是40℃。
七.金属性
金属性最强的是铯。
非金属性最强的是氟。
八.其他
含同位素最多的元素是锡,有10种稳定的同位素。
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是元素碳,多达六百万种;而其他元素一共只有几万种化合物。
人体组成的主要元素是O,C,H,N,Ca,P,K,S,Na,Cl,Mg共11种,占人体质量的99.95%,其余组成人体的元素还有50种,它们只占人体的0.05%。
我国储量较大的矿产元素是稀土元素,Ti、Li、W、Sn、Sb,其探明储量居世界第一。
地壳组成中含量最高的前16种元素是O,Si,Al,Fe,Ca,Mg,Na,K,Ti,H,P,Mn,F,Ba,Sr,S
最毒的元素是钋。钋210的毒性比氰化物高1000亿倍,0.1克钋可以杀死1000亿人。
电负性最大的元素是氟,达到4.0。
地球上丰度最高的元素——氧,为49.52%
干土中丰度最高的元素——氧,为47.3%
干植物中丰度最高的元素——碳,为44.3%
最轻的元素——氢,其密度为0.08987kg/m3
最重的元素——锇,其密度为22.59×10?kg/m?
最重的气体元素——氡,其密度为9.73kg/m?
最轻的金属元素——锂,密度为0.535×10?kg/m?
最硬的元素是碳——金刚石,硬度为10。
最能吸收气体的金属元素——钯,1体积胶状钯能吸收氢气1200体积。
地球上丰度最高的金属元素——铝,为7.51%
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碳,据现所知,碳的化合物有400多万种,比其它所有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多得多。
最易着火的非金属元素——磷,磷的同素异形体白磷的着火点为40℃。
光照下最易产生电流的金属元素——铯,当其表面受到光线照射时,电子便能获得能量从表面逸出,产生光电流。
最易应用的超导元素——铌,把它冷却到-263.9℃的超低温时,会变成一个几乎没有电阻的超导体。
11.元素化学教案 篇十一
Dirk Rudolph教授率领的团队用含有20个质子的钙离子,轰击含有95个质子的镅薄层,并测定了新产生的超重元素在α衰变过程中释放出的光子能量,其结果与理论预测的X射线指纹相一致。
如果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学联合会(IUPAP)和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经过评估后承认了这一发现,将会为新元素命名。此前,已有俄罗斯的研究人员发现了115号元素,但被认为缺乏足够证据加以证明。
空间科学Goldschmidt 2013年会 生命或源自火星
太空生物学教授Steven Benner在地球化学学会的Goldschmidt年会上介绍说,如果没有硼和氧化钼的参与,无生命的有机物质并不会自发产生生命,只会转变成焦油、石油和沥青一类的物质。这一结论间接证明了地球上的生命更有可能来自火星陨石,而不是地球本身。
根据研究人员的报告,现今发现的硼都存在于死亡谷等极度干燥的地方,因为水能够破坏RNA遗传分子。早期的地球恰恰完全被水覆盖,而当时火星上未被淹没的陆地比地球多得多。
此外,三十亿年前地球表面的氧气非常稀少,火星却有不少氧气来形成氧化钼。这些研究者认为,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曾经的火星,并且使生命得以起源的环境仍然存在于今天的火星。
化学《生物化学杂志》 “RNA世界”假说遭质疑
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和佛蒙特大学的团队近日向《生物化学杂志》递交一份研究报告,声称传统的生命起源理论存在漏洞,RNA分子不能充当生物催化剂。根据“原生汤”理论和“RNA世界”假说,RNA自我触发了RNA自身的复制过程,从而启动了生命体诞生的生化过程。
可是北卡罗来纳大学医学院的生物化学家Charles Carter博士等科学家经过计算认为,需要等待比宇宙年龄长得多的时间,才能使偶然产生的RNA分子演化到像今天的酶那样精巧。
纳米技术《纳米快报》 超薄玻璃入吉尼斯记录
美国康奈尔大学和德国乌尔姆大学的研究人员非常巧合地做出了只有两个原子厚度的超薄玻璃。在电子显微镜下,这片玻璃中的一个一个硅原子和氧原子都清晰可见。这项合作成果发表在《纳米快报》上,并已经载人吉尼斯世界纪录。
康奈尔大学的应用物理学和工程物理学教授David A.Muller表示这是一项偶然的发现。科学家在石英炉的铜箔上制造石墨烯时,观察到石墨烯上有一些“淤泥”。经分析,“淤泥”由硅和氧组成,其形成原因可能是漏入了空气。
12.元素化学教案 篇十二
例 今有x、y两种有机物 (其相对分子质量相等且均小于100) , 它们含碳、氢、氧、氮4种元素中的三种或四种。它们完全燃烧时, 只能生成CO2、H2O、N2中的两种或三种。取一定量的x和y的混合物, 完全燃烧时在标准状况下的实验结果如下:
试根据实验结果, 通过计算确定x和y的分子式。
解析:根据题中所给表格整理出下列表格, 并进行恰当的计算:
其中, n (X) 、n (Y) 对应的数据是有机物X、Y物质的量之比, n (C) 、n (H) 、n (N) 、n (O) 对应的数据是其物质的量。
n (C) = m (CO2) ÷44g/mol
n (H) = m (H2O) ÷18g/mol×2
n (N) = V (N2) ÷22400mL/mol
n (O) =[m (混合物) -n (C) ×12g/mol-n (H) ×1g/mol-n (N) ×14g/mol]÷16g/mol
由④可知有机物X中只含有C、H、O三种元素, 且物质的量的比为:
n (C) ∶n (H) ∶n (O) = 0.02∶0.04∶0.02=1∶2∶1
由⑤可知有机物Y中只含有C、H、N、O四种种元素, 且物质的量的比为:
n (C) ∶n (H) ∶n (O) = 0.01∶0.04∶0.02∶0.01 = 1∶4∶2∶1
有机物Y最简式的式量为60, 其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00, 则其相对分子质量等于60, 所以其分子式为:CH4ON2 (如CO (NH2) 2) 。
有机物X其相对分子质量与Y相等, 也为60, 所以其分子式为:C2H4O2 。
注:1.上述用表格解题实际上是可以转化为矩阵, 再进行矩阵的初等变换如下:
现在高中课程中已经开始选修矩阵模块, 该模块中介绍了矩阵的初等变换的方法, 而此题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矩阵知识的了解和应用, 有助于各学科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必修2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 篇十三
周期序数=核外电子层数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二.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
(一)碱金属元素:
2.碱金属化学性质的递变性:
递变性:从上到下(从Li到Cs),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碱金属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增强,即金属性逐渐增强。所以从Li到Cs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结论:
1)原子结构的递变性导致化学性质的递变性。
2)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与水或酸反应越容易,金属性越强;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
3.碱金属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1)相似性:银白色固体、硬度小、密度小(轻金属)、熔点低、易导热、导电、有展性。
2)递变性(从锂到铯):
①密度逐渐增大(K反常) ②熔点、沸点逐渐降低
3)碱金属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导致物理性质同样存在相似性和递变性
(二)卤族元素:
2.卤素单质物理性质的递变性:从F2到I2
1)卤素单质的颜色逐渐加深;
2)密度逐渐增大;
3)单质的熔、沸点升高
3.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 X2 + H2 = 2 HX
卤素单质与H2 的剧烈程度:依次减弱;生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减弱
4. 非金属性的强弱的判断依:
1. 从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或与H2反应的难易程度以及氢化物的稳定性来判断。
2. 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递变:
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原子得电子的能力减弱,失电子的能力增强,即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
3. 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的关系:
原子结构决定元素性质,元素性质反应原子结构。
同主族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决定了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三.核素
(一)原子的构成:
(1)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2)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近似为1,电子的质量可忽略。
(3)原子序数 = 核电核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4)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二)核素
核素:把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称为核素。一种原子即为一种核素。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或: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素间互称为同位素。
(1)两 同:质子数相同、同一元素
(2)两不同:中子数不同、质量数不同
14.化学元素的日语说法 篇十四
2 He ヘリウム 氦
3 Li リチウム 锂
4 Be ベリリウム 铍
5 B 硼素(ほうそ)硼
6 C 炭素(たんそ)碳
7 N 窒素(ちっそ)氮
8 O 酸素(さんそ)氧
9 F 弗素(すっそ)氟 10 Ne ネオン 氖
11 Na ナトリウム 钠
12
Mg マグネシウム 镁 13
Al アルミニウム 铝 14
Si 珪素(けいそ)硅 15
P 燐(りん)磷 16
S 硫黄(いおう)硫 17
Cl 塩素(えんそ)氯 18
Ar アルゴン 氩
19
K カリウム 钾
20
Ca カルシウム 钙 21
Sc スカンジウム 钪 22
Ti チタン 钛
23
V バナジウム 钒 24
Cr クロム 铬
25
Mn マンガン 锰
26
Fe 鉄(てつ)铁 27
Co コバルト 钴
28
Ni ネッケル 镍
29
Cu 銅(どう)铜 30
Zn 亜鉛(あえん)锌 31
Ga ガリウム 镓
32
Ge ゲルマニウム 锗 33
As 砒素(ひそ)砷 34
Se セレン 硒
35
Br 臭素(しゅうそ)溴 36
Kr クリプトン 氪 37
Rb ルビジウム 铷 38
Sr ストロンチウム 锶 39
Y イットリウム 钇 40
Zr ジルコニウム 锆 41
Nb ニオブ 铌
42
Mo モリブデン 钼 43
Tc テクネチウム 锝 44
Ru ルテニウム 钌
45
Rh ロジウム 铑
46
Pd パラジウム 钯 47
Ag 銀(ぎん)银 48
Cd カドミウム 镉 49
In インジウム 铟 50
Sn スズ 锡
51
Sb アンチモン 锑 52
Te テルル 碲
53
I 沃素(ようそ)碘 54
Xe キセノン 氙
55
Cs セシウム 铯
56
Ba バリウム 钡
57
La ランタン 镧
58
Ce セリウム 铈
59 Pr プラセオジム 镨
60
Nd ネオジム 钕
61
Pm プロメチウム 钷 62
Sm サマリウム 钐 63
Eu ユウロピウム 铕 64
Gd ガドリニウム 钆 65
Tb テルビウム 铽
66
Dy ジスプロシウム 镝 67
Ho ホルミウム 钬 68
Er エルビウム 铒 69
Tm ツリウム 铥
70
Yb イッテルビウム 镱 71
Lu ルテチウム 镥 72
Hf ハフニウム 铪 73
Ta タンタル 钽
74
W タングステン 钨 75
Re レニウム 铼
76
Os オスミウム 锇 77
Ir イリジウム 铱
78
Pt 白金(はっきん)铂 79
Au 金(きん)金
80
Hg 水銀(すいぎん)汞 81
Tl タリウム 铊
82
Pb 鉛 铅
83
Bi ビスマス 铋
84
Po ポロにウム 钋 85
At アスタチン 砹 86
Rn ラドン 氡
87
Fr フランシウム 钫 88
Ra ラジウム 镭
89
Ac アクチニウム 锕
90
Th トリウム 钍
91
Pa プロトアクチニウム 镤
92
U ウラン 铀
93
Np ネプツニウム 镎
94
Pu プルトニウム 钚
95
Am アメリシウム 镅
96
Cm キュリウム 锔
97
Bk バークリウム 锫
98
Cf カリホルニウム 锎
99
Es アインスタイニウム 锿 100
Fm フェルミウム 镄 101
Md メンデレビウム 钔 102
No ノーベリウム 锘 103
Lr ローレンシウム 铹 104
Rf ラザボージウム 钅卢 105
Db ドブニウム 钅杜 106
Sg シーボーギウム 钅喜 107
Bh ボーリウム 钅波 108
Hs ハッシウム 钅黑 109
Mt マイトネリウム 钅麦 110Uun ウンウンニリウム
111Uuu ウンウンウニウム
112Uub ウンウンビウム
114Uuq ウンウンクワジウム 116Uuh ウンウンヘキシウム 118Uuo ウンウンオクチウム
碱金属 アルカリ金属(きんぞく)
碱土金属 アルカリ土類金属(どるいきんぞく)过渡元素 遷移金属(せんいきんぞく)
主族金属 その他の金属(そのほかのきんぞく)非金属 非金属(ひきんぞく)稀有气体 希ガス(きがす)
镧系 ランタノイド
15.混沌理论在元素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十五
混沌理论(Chaos Theory)是21世纪最受瞩目的理论之一。该理论的起源和解释也是众说纷纭,但总结起来,可以把混沌理论定义为:任何一个事件或过程,它都是多变的、非线性的、随机的和不可预测的。它的模式和范畴也是弹性的,随时会改变的。但在变化和混乱中,有序运动会产生无序,无序的运动又包含着更高层次的有序。混沌就是确定性的非线性系统产生的一种回复性、非周期、有界、类似随机的行为。
元素化学是无机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物质的制备、性质、反应规律及用途等。但其内容多、知识点琐碎、叙述性强等特点,使得学生学起来感觉枯燥无味,难以记忆,学者难,教者也难。针对这一普遍现象,许多教育者也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元素化学的教学进行了多次改革和实践,并提出了众多元素化学教学的新模式[1,2,3]。
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及其他院校的教学改革经验,我们把混沌理论与元素化学的教学结合在一起,旨在由混沌理论的指导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应试教育”和“专业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4]。
2 混沌理论的特点
一般认为混沌理论有以下三个特征:
2.1 蝴蝶效应(Butterfly Effect)
蝴蝶效应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也就是说事物的发展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很敏感的依赖性,一个好的微小变化,如果能意识到并且给予正确的引导,就会产生巨大的轰动效应;但一个坏的微小变化,如果不加以及时地引导和纠正,就会带来巨大的危害。因此对初始条件的敏感性,说明了系统的不确定性与不可预测性,即系统的非线性。
2.2 奇异吸引子(Strange Attractors)
吸引子是指系统被吸引并最终固定于某一状态的性态。吸引子可分为收敛性吸引子和奇异吸引子。收敛性吸引子具有限制系统发展的作用,它会使系统出现静态的、平衡的和周期性的特征;奇异吸引子是使系统偏离收敛性吸引子的区域而导向不同的性态,通过丰富多彩的、复杂的非预设模式,从而创造事件的不可
预测性[5]。但在诡谲多变的变化中,仍然可以在不规则的变化中发现某一规则运行。其实奇异吸引子就是潜藏在系统中的规律或原则,在某特定的范围内,它是稳定的、可被预测的,是影响系统运行的重要因素[6]。
2.3 分形(Fractals)
分形是指系统在不同标度下的自相似性,即指系统局部的形态与整体的形态相似[7]。分形理论的重要原则是自相似原则和迭代生成原则。分形具有两个普遍特征:第一、它们自始至终都是不规则的;第二、在不同的尺度上不规则程度却是一个常量。
3 混沌理论在元素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3.1 蝴蝶效应的应用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性[8]。例如:在讲过渡金属含铁化合物时,介绍科普小知识——变色的井水。让学生思考和讨论,这样无形中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也使学生对元素化学产生了学习兴趣。最终通过井水表象的一系列变化建立含铁化合物的知识链路。课堂上的一个偶然事件或对教学目标的微小偏差,都会可能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发生巨大的变化,这就是混沌理论中所说的初始条件的敏感性。关键就是教师如何正确利用这种初始条件,避免消极的“蝴蝶效应”,而是让它为教学所用,以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
3.2 奇异吸引子的应用
从混沌理论的角度来看,属于奇异吸引子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的思维火花及学习中的错误和干扰等等。
3.2.1 引入科学前沿知识。
比如讲到碳的导电性能时,可以讲述一个小实验并用多媒体演示:用一个大烧杯罩住一根点着的火柴,放入微波炉中。在微波的作用下瞬间会看到烧杯中有类似球形闪电的现象出现,让学生探索现象背后的奥妙所在。再比如讲配合物这一章时,可以向学生重点介绍它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在生命体当中参与各种代谢活动;在生物体中作为酶起到特殊催化作用;在医学上可以治疗疾病,如:杀菌、抗癌等。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把科学实践与基础知识联系起来,树立科研意识,为自己寻找更高的奋斗目标,建立勇攀科学高峰的信心。
3.2.2 适时进行育人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向学生介绍一些科学家的小故事或者化学史等内容,例如在讲《稀有气体》这一节时,可以给学生讲述“第三位小数的胜利”的故事,从而来培养学生的科学、认真、严谨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3.2.3 分形自相似的作用。
从元素周期表来看,112种元素按照其各自的特点,被分成了5个区,7个周期,18个族。这样在讲述元素的性质时可以按照从个别到一般,从部分到整体的顺序,通过启发式、讨论式、模拟式等不同教学方法,根据具体内容进行方法的选择和组合,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和效果。
3.2.3. 1 启发式。
在元素化学教学中,启发式教学应该贯穿始终。当在记忆化学方程式和解释化学事实时,大部分可以和无机化学原理部分的知识联系起来,比如电极电势、热化学、物质结构理论等。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回忆相关的原理,然后循循善诱,使学生自己得出正确的结果。
3.2.3. 2 讨论式。
讨论式教学的关键是选取合适的内容和题目。比如在讲“卤素”这一章时,由于中学时学生已经有所了解,所以有些基本知识无需再重复介绍,新的知识可以通过学生的自学获取,这样我们就可以选择讨论式的教学。教师提前给学生提出问题或列出提纲[9],学生通过这些问题自己找到答案,掌握重点和难点,学习目的明确,真正意义上的变被动听讲为主动参与,教学相长,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3.2.3. 3 模拟式。
模拟式教学方法是举一反三的一个重要应用。比如讲述氮族元素这一章时,教师重点讲述氮和磷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制备、性质和用途等。由学生自学同族的其他元素砷、锑和铋,然后选出一个学生代表以讲课的形式向同学讲授相关知识点,其他同学还可以做补充。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组织能力,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上三种教学模式就是分形认识论观点的充分应用,与其教给学生一个知识点不如传授一个好的方法。注重培养和发展“元认知”能力,这将会影响到学生一生的思维方式,正确的元认知意识是一种帮助学生处理世界各种纷繁复杂问题的方法[10]。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设计和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使教学过程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和自主学习,促进学生科学思维方法的形成。
4 结语
综上所述,元素化学教学中不论是教学过程、学科特点还是学生主体,都存在着无序与有序的混沌交替现象。在有序和线性教育的基础上,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混沌理论的思想观点,自觉遵守混沌理论中的运动规律,更新观念,寻找新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教学效益。
摘要:元素化学是无机化学教学的难点,通过介绍混沌理论概念,指出了如何利用蝴蝶效应、奇异吸引子和分形自相似性的规律指导元素化学的教学,以提高教学效益。
关键词:元素化学,混沌理论,蝴蝶效应
参考文献
[1]陈志敏,冯泳兰,张复兴等.在元素化学教学中实施“主线式”教学模式[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27(7):276~277.
[2]罗一凡,龚孟镰.改进元素无机化学教学方法的尝试[J].大学化学.2002;(2):17~20.
[3]孙东,王朝杰.元素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2007;16(3):226~227.
[4]王春风.高师化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论[J].黑龙江高教研究.1999;(1):34~36.
[5]罗萍.混沌理论与课堂教学设计[J].教育教学研究.2007;(2):99~100.
[6]康世瑜.浅谈混沌理论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大众科技.2007;12:143~144.
[7]李曙华.从系统论到混沌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8]苏秀芳.无机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与途径探讨[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4):70~72.
[9]刘毓芳.无机化学中元素化学教学的实践点滴[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19(2):73~74.
【元素化学教案】推荐阅读:
化学常见元素免费08-12
化学元素及符号09-24
化学元素说课稿07-17
化学:1.2.2《元素周期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08-01
安徽省怀远县包集中学高考化学第二轮复习 非金属元素概论教案07-11
着力挖掘创新元素08-01
高三一轮卤族元素08-02
湘西民族元素研究09-24
中国元素记叙文07-18
《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