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中学六十年校庆工作总结

2024-09-16

风华中学六十年校庆工作总结(共4篇)

1.风华中学六十年校庆工作总结 篇一

福建省屏南第一中学六十年校庆

致校友的一封信

尊敬的校友:

光阴荏苒,春秋代序。六十载薪火相传,六十载栉风沐雨,六十载春华秋实。2017年11月25日,我们的母校——屏南一中将迎来六十华诞。无论对于母校还是每位校友,这都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届时,母校将广邀您与四海宾朋、八方才俊一起云集母校,举行隆重礼式,共襄盛举,共叙友谊,共话未来!

屏南第一中学创办于1957年,校园座落在风光旖旎的蟠龙岗上,占地67.5亩,建筑面积16800㎡。目前,全校共有32个教学班,在校生1700多人。

建校六十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咬着草根百事可做”的艰苦创业精神,根植传统文化沃土,培育现代开放品格,一甲子峥嵘岁月,筚路蓝缕、砥砺前行,发展成为一所文化底蕴厚重、办学特色鲜明的省二级达标高中,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数万名各类人才,为基础教育改革、区域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创新做出了卓越贡献,创造了一个个属于一中人的光荣与梦想。

当前,学校正在总书记题词“艰苦创业,托起明天的太阳”激励和感召下,争创省一级达标学校,新校区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预计2018年投入使用。

光荣与梦想同行,泪水与汗水并流,铸就了屏南一中今天的辉煌,获得了众多的荣誉。仅近几年来,学校就先后荣获“全国素质教育示范校”、“福建省文明学校”、“福建省二级达标高中”、“ 福建省先进教工之家”、“福建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福建省绿化模范单位”、“福建省诚信教育进校园活动先进单位”、“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省级)、“福建省五四红旗团”等70多项荣誉。这一切,饱含了几代一中人的智慧和汗水,也浸润了各位校友的关爱与支持。学校办学成绩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大力支持:87届校友、神州租车总裁陆正耀先生出资200万元设立了“浩德”奖教助学基金会反哺母校,屏南县成立育才教育发展基金会每年对我校优秀师生颁奖激励,还有郭氏基金会、富闽教育基金会、黄仲咸教育基金会、民革福建省委省直机关等的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社会贤达对我校品学兼优和家庭困难的学生进行奖励和助学。

在每个学子心中,对母校浓烈的感恩和思恋之情是不会因时光的流逝而淡漠的!

六十载春风化雨,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曾记否?蟠龙岗上那长长石岭,绿竹园里那青青翠竹;徜徉其间,求学生涯,历历在目。在那“家贫子读书”的艰辛年代,校园里始终洋溢着学习奋进的氛围,师生们齐心尽力,磨砺拼搏,同铸辉煌,使母校成为当时的省高考红旗学校之一,这是走进屏南一中多么值得自豪的经历!

岁月如歌,青山不老。蓦然回首,六十年光阴,无论是毕业多时的耄耋老者,还是刚迈出校门的年轻俊杰,都有“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激情人生值得回味。那些镌刻在苦乐年华里的恩师情、同窗情、校友情,那些永不能忘怀的青春风景,正如醇酒浓郁芬芳,历久弥新地令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因为她见证了我们的时代,锻造了我们的成长,成就了我们的抱负!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尊敬的校友,母校的历史,镌刻着你的风采;母校的发展,期待着你的参与、关注和支持。值此学校六十华诞在即,我们热烈欢迎你为校庆献计献策,用你所拥有的资源为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尽一份力,在此,谨向你由衷地道一声:谢谢!

同时,热忱期盼你能够提供反映学校历史的文字材料、照片、实物,提供校友的资料和信息,惠赐个人回忆文章、诗词曲赋、题词字画等,丰富并扩展校史资料,为建立历届校友信息库添砖加瓦。有意向捐资设立屏南一中奖教基金会的校友也请提前告知。“昨夜秋风动征衣,何人不起故园情。”现在,无论是散居于祖国各地还是漂泊海外的学子,让我们以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一中人的名义,真情相约,聚首母校,重逢在绚烂的金秋时节!我们诚挚期盼各位校友、各界友人积极参与校庆活动,共贺盛典,同谱华章!

谨致 谢忱!

屏南县第一中学六十年校庆筹委会

2017年8月14日

联系地址:屏南县第一中学六十年校庆筹委会办公室(邮编:352300)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屏南一中校友qq群: 屏南一中校友微信群: 屏南一中校庆专用账号:

2.六十年校庆电视专题片解说词 篇二

聚熊山洛水之灵气 育治国兴邦之栋梁

——xx县第一高级中学六十年校庆巡礼

【谨以此片献给历届校友和曾经在xx一高工作过的领导、老师以及关心、支持xx一高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

这是一代文学大师曹靖华的故乡

这是红25军浴血奋战过的地方

这里有4037座山峰

这里号称“河南的小西藏”

正是在这样一个偏远山区、革命老区、军事禁区、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县的贫瘠土地上,孕育了一所普通高中,她承载着大山的重托,背负着老区人民的厚望,以自强不息的精神,树起了一座基础教育的丰碑。她,就是“聚熊山洛水之灵气、育治国兴邦之栋梁”的xx县第一高级中学。

历史的老人翻过29100页的日历,终于定格在一个红色的日子,xx一高迎来了她六十华诞!半个多世纪风雨兼程,六十度春秋砥砺前行,xx一高,厚积薄发,以喷薄的活力和凌厉的锐气与时俱进,奋发图强,以迅猛之势、豪迈之情书写着民族教育的辉煌篇章。

风雨校园 沧桑巨变

公元1949年那个山花烂漫的5月,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喷薄欲出,xx山川的剿匪斗争大局已定。枪声渐停,硝烟散去,在位于县城西北街城隍庙的几栋简陋的平房里,传出了朗朗的读书声。xx一高的前身——xx县立联合中学就这样诞生了。

尽管当时的条件相当艰苦:城隍庙大殿是教室,土坯泥台放上木板就是课桌,点的是煤油小灯,睡的是土台大炕,但这足以让当地百姓看到了读书改变命运的希望。县人民政府两任县长,先后兼任校长,对xx的中学教育给予了高度的重视。经过了三年的恢复和发展,至1953年学校更名为xx县第一中学,1956年县委决定在县城西关修建新校舍,并招收首届高中班,xx高中教育由此正式起步。1960年8月,xx一中彻底告别了在城隍庙与神仙为伍的日子,初高中班全部迁至西关新校址上课,开启了学校发展的新纪元。

对于xx一高来说,二十世纪下半叶的五十年,是一段漫长的风雨历程,她和共和国的命运息息相关,在新中国辉煌的日出中诞生,经历了五十年代创业的艰辛,六十年代灾难的冲击,七十年代困顿中的恢复,八十年代探索中的提高,九十年代发展中的强盛,以崭新的姿态拥抱着新世纪的曙光。

历史的航船驶进2007年,为满足人民群众接受优质高中教育的迫切需要,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调整高中教育布局,决定在县城东郊兴建占地360余亩,投资1.72亿元,建筑面积近16万平方米的xx一高新校区。目前新校区建设已接近尾声,一片气势恢弘、雄伟壮观、新颖别致、秀丽幽静的建筑群,正崛起于龙山脚下、洛水岸边。新校区按功能分为教学区、办公区、生活区、运动休闲区。各区域廊桥连通,浑然一体。楼宇间花木环绕,绿地相间;另有喷泉池塘,休闲景观。置身其中,宛若走进都市花园。新校区功能完善,设施超前,被专家誉为“高校框架,大学布局”。高标准配置的学生公寓、餐厅、超市、诊所、洗浴中心;拥有现代化设备的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电子教室、阅览室、专业教室等,为师生们创设了“全市一流,全省上游”的教学环境。随着新校区的建成,县委、县政府进一步优化高中教育资源,分别于2009年2月和8月,将xx三高与xx二高并入xx一高,三校合并后的xx一高新老校区协调发展,已成为xx市规模最大的普通高中。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xx一高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初创时期的荜路蓝缕到今天与共和国一起走向辉煌,她以挺拔的身姿高唱着胜利的凯歌,托起了大山的脊梁!

以人为本 全面发展

大山的厚重凝练了xx一高人不甘封闭奋发有为的品质。他们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团结进取的协作精神,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尊重科学的求实精神,敬业乐教的奉献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遵循“博学、深思、笃行”的校训,形成了“和谐、进取、求实、创新”的校风,“严谨、善诱、敬业、垂范“的教风,“勤奋、乐学、善思、争优”的学风,让一批批山乡学子在大山播种希望,到山外放飞梦想。

学校的一切都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老区的孩子更需要广博的见识。xx一高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全面育人观,面向全体,张扬个性,“五育”并举,山花烂漫。

学校立足深山区和革命老区实际,健全和完善德育网络,充分发挥“曹靖华故居”、“红25军军部旧址”、“二炮某部军营”、“烈士纪念馆”四大德育基地的作用,深入开展“信心、感恩、养成”三大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继承老区传统,发扬靖华精神,立志报效国家”的优良品质;邀请知名专家教授给学生作学术报告,为同学们打开了一扇与山外世界沟通对话的窗口。

学校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定期举办“艺术节”和“体育节”,成立了众多的学科兴趣小组、文学社团和“校园之声”广播站,由学生编辑出版《一高时空》校报,创设xx一高网站,举办科技与人文知识系列讲座,组织多门学科的奥赛活动,素质教育之花处处开放。

建校以来,学校先后有1000余人(次)在全国和省、市、县读书竞赛、书画大赛、科技制作评比、演讲比赛、诗歌朗诵大赛、学科竞赛中获奖,有数千名特长生被中国传媒大学、北京体育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知名院校录取。李韶华同学在全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夺取河南赛区第一名,被保送进入中国科技大学。

学高为师 德高为范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xx一高迅猛发展的背后,最关键的是拥有一支德高品正、业务精良、爱岗乐教、无私奉献的教师队伍。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xx一高的教职工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把献身老区教育做为自己的人生追求。他们爱岗敬业,恪尽职守,自觉履行教育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职责。

“春蚕到死,蜡炬成灰”。

xx一高人,为了xx大地的发展,为了xx一高的未来,他们一代代从青丝到白发,默默无闻、废寝忘食、寒暑易节、任劳任怨……在教书育人的神圣殿堂上倾注毕生的心血和智慧,育成桃李满天下。

六十年来,学校名师辈出,灿若星河。他们有的长于宏观管理,以超前的眼光和魄力为xx一高乃至全县的教育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有的以其渊博的学识才能,高超的教学艺术,独特的教学方法,无穷的人格魅力,培育了无数学子。他们的优秀品质和治学精神至今仍激励着一代代xx一高人奋勇先前。

这种名师辈出现象的背后就是学校重视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对良好传统的继承与发扬。

抓师德教育,培养作风过硬的教师队伍;抓过程管理,提高教师的教学成果;抓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抓教研教改,打造教学名师……

师德沐桃李,德高芳教苑。

雄厚的师资队伍,保证了学校一流的教育教学质量,为xx一高的发展和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依法治校 科学管理

xx一高的成功还得益于一整套健全完备的规章制度和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

六十年来,xx一高传承建校伊始形成的良好规章,逐步建立和完善符合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科学民主治校,群策群力办学,充分发挥教代会的作用,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实现了由经验管理向制度、文化管理的转变,从而极大的提高了管理效能

特别是近年来,学校在上级的主持下,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校长,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长负责制。毕业于河南大学化学系有着十余年教学经历和学校管理经验的周玉清同志,以其富有创造性的办学思路和实践精神,从众多的竞聘人员中脱颖而出,于2002年7月走上校长岗位。他秉承“为个人一生留下辉煌,为家乡父老尽到责任”的朴实思想,驾驭着xx一高的跑车驶上了“励精图治、开创未来、打造名校品牌”的快车道。

硕果累累 桃李芬芳

xx一高作为豫西边陲的普通高中,把自己定义为“山区教育的领头雁”,以其雄厚的实力和显著的办学效益,成为“当地大学生的摇篮”、“山区干部队伍培训学校”、“全县教育科研中心”、“山城精神文明教育学院”和 “山区人力资源开发基地”。

六十年来,xx一高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一个个山乡学子走向清华、北大等知名院校;在学校与家庭的共同培育下,一家之中兄弟姐妹数人先后从xx一高毕业考入大学者不胜枚举,令人惊喜,传为美谈。一批批金凤凰在xx一高插上理想的翅膀,展翼高飞,飞出深山,飞遍神州,飞向世界。而今,他们大都学有所成,业有所就。有的供职于科研机构,为科技兴国增砖添瓦;有的执教于高等院校,为祖国培养英才栋梁;有的工作在党政机关,为造福一方百姓而运筹帷幄;有的留学海外,创业于异域,展现华夏儿女的风采;有的弄潮于商海,反哺于社会。更多的学子则在xx一高的大熔炉里经造就而成才,历锻打而成钢,在家乡的沃土上辛勤耕耘,成为我们可爱故乡革命和建设的骨干力量。这些优秀学子在母校学习期间形成的“正直纯朴、自强不息、勤奋刻苦、敢于超越”的优秀品质,一直激励着他们从辉煌走向新的辉煌!

六十年来,xx一高的办学成就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一代文学大师曹靖华、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原中组部常务副部长赵宗鼐、国家海关总署负责人、河南省原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世军、河南省教育厅厅长蒋笃运、中共xx市委书记李文慧、市长杨树平等领导同志先后到xx一高视察指导工作。省、市数十家媒体多次对xx一高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行宣传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非凡的影响。自建校以来xx一高先后荣获二百余项奖励和荣誉,2007年又被河南省教育厅命名为“省级示范性高中”,名符其实地成为镶嵌在豫西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为深山区普通高中的发展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继往开来 放飞梦想

六十年来风兼雨,万紫千红壮山河。

六十华诞是学校发展的重要里程碑。xx一高领导和全体师生在科学总结六十年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已经勾画出学校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以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发展学生个性和特长,为高等院校输送更多优秀的新生,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高素质的劳动后备力量为根本任务;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对学生实施升学预备教育为重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学教研水平,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实现教学管理现代化,办学形式多样化,内部管理科学化,努力形成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和我县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普通高中教育体制,使学校成为全市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实力最强的教育、教学、教研和人才培育中心,立足中原名校,进军全国名校。

3.中学生六十年演讲稿 篇三

大家好!我是杨悦怡,十分荣幸能站在这为各位演讲。我演讲的题目是《六十年进行曲》。

蓦然回首,祖国已走过了六十年的春秋。这六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走过了多少坎坷道路,历经了多少沧桑巨变,才铸就了今天的辉煌六十年!

从鸦片战争世界列强瓜分中国到港澳回归洗去中国百年耻辱,从使用“洋钉”“洋车”到发射“神舟”“嫦娥”,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北京奥运会的申办成功,中国的步伐在一步一步的走远,中国的气势在一步一步的壮大,中国的腰杆再一步一步的挺直,中国在一步一步的向世界征服,当年那只哆嗦的小猫,已摇身变为今天屹立东方的雄师,中国将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中国人民正满怀豪情走向更加光明灿烂的未来。

可是今天,在新中国的发展史上很不寻常。雪灾、5.12汶川大地震、青海玉树7.1级地震……一次次天灾人祸似乎接踵而来,祖国在忍受着痛苦,也在为那些离去的儿女们流泪、心痛。可祖国依然挺立着,祖国依然坚强着,一个具有中华民族的信念和精神、勇往直前的祖国比任何时候都坚强。灾害灾难,可以移山填海,堵塞河流,可以摧毁我们美好的家园,可以让我们失去善良的家亲。但是,动摇不了儿女们的意志,压不垮我们祖国的脊梁。脊梁看似平常,但它却是支点。它不仅是一个人站立的支点,也是一个民族雄起的支点,更是一个国家昂首前进的支点。只要有了不屈脊梁的人民在,只要有了坚强的祖国脊梁在,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我们奋进的动力和勇气。

青少年,永远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和希望。这个群体对自己祖国的关注程度,将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作为中国的青少年,如何去谱写那自从有人类以来便延绵不绝的华夏篇章,是值得我们每个人思考的问题。对我们来说,“为祖国的明天而奋斗”这不是一句空话,这是需要我们以生命和热血去换得实现的一句誓言,是我们一生中最重要、最深情的承诺。

4.风华中学六十年校庆工作总结 篇四

老校长代表讲话稿

原中山中学校长 杨昌浩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校友、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我们满怀希望迎来了中山中学40年校庆。40年风雨兼程,40年艰苦创业,中山中学经历了半耕半读的艰苦岁月,上世纪80年代在全州率先试办了“3+1”职业班,推动了当时全县农村中学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在农村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干部群众的好评,在中山乡教育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40年来,中山中学在各级党委、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学校得到了长足发展。今天,我们看到了一个崭新的中山中学,我们为中山中学感到骄傲和自豪。

中山中学将肩负新的历史使命,以更加强健的活力,秉承中山中学的优良传统,谱写更加绚丽的时代华章。我相信:中山中学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上一篇:企业升旗仪式讲话稿下一篇:王林林英语教学年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