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重点总结复习资料

2024-06-18

针灸学重点总结复习资料(精选4篇)

1.针灸学重点总结复习资料 篇一

针灸学

针灸学是一种以中国以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方法,探讨运用针灸防止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内容包括:经络、腧穴、刺法灸法及针灸治疗。最早的针灸学文献:《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

第一章 经络总论

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包括经脉和络脉。经为直行的主干,络为侧行的分支。经气:即经络之气,概指经络运行之气及其功能活动。经络系统的组成

*经络系统包括经脉: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以及附属十二经脉的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络脉:十五络脉(十四经脉之络、脾之大络)和浮络、孙络等。

十二经脉包括: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奇经八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

*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与交接规律

经络的作用:1联系脏腑、沟通内外2运行气血、营养全身3抗御病邪,保卫机体

第二章 腧穴总论

腧穴: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宋代《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通称“腧穴”。“腧穴”是对穴位的统称;“输穴”是对五输穴中的第三个穴位的专称;俞穴,专指特定穴中的背俞穴。腧穴分类: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三类

1)十四经穴:具有固定的名称和位置,且归属于十二经和任脉、督脉的腧穴。(361穴)2)奇穴:既有一定的名称,又有明确的位置,但尚未归入或不便归入十四经系统的腧穴。这类多数对某些病证有特殊的疗效。又称为“经外奇穴”。

3)阿是穴:是指既无固定名称,亦无固定位置,而是以压痛点或病变部位或其他反应点等作为针灸施术部位的一类腧穴,又称“天应穴”、“不定穴”、“压痛点”等。腧穴的主治特点:

1近治作用:是指腧穴具有治疗其所在部位局部及邻近组织、器官病证的作用。这是一切腧穴主治作用所具有的共同特点。2远治作用:是指腧穴具有治疗其远隔部位的脏腑、组织病证的作用。*十四经穴,尤其是十二经脉中位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经穴,远治作用尤为突出。

3特殊作用,是指某些腧穴具有双向的良性调节作用和相对的特异治疗作用。主治规律:四肢部经穴以分经主治为主,头身部经穴以分部主治为主。特定穴 意义:十四经穴中具有特殊性能和治疗作用并有特定称号的腧穴。

分类:五输穴、原穴、络穴、郄穴、背俞穴、募穴、下合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交会穴

a、五输穴:井穴——分布在指或趾末端,为经气初出。荥穴——分布于掌指或柘趾关节之前,为经气开始流动。输穴——分布于掌指或柘趾关节之后,为经气渐盛。经穴——多位于腕、踝关节以上之前臂、胫部,其经气盛大流行。合穴——位于肘膝关节附近,其经气冲盛且合于脏腑。

b、原穴: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于十二经脉四肢部的腧穴,称为原穴。十二原穴多分布与腕踝关节的附近。络穴:十五络穴从经脉分出处各有一个腧穴,又称“十五络穴”。十二经脉的络穴位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任脉络穴鸠尾位于上腹部;督脉络穴长强位于尾骶部;脾之大络大包穴位于胸胁部。

c、郄穴: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中的阴蹻、阳蹻、阴维、阳维脉之经气深聚的部位。郄穴共有16个,除胃经的梁丘之外,都分布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

d、背俞穴: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共12个 背俞穴均位于背腰部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上,大体依脏腑位置的高低而上下排列,并分为冠以脏腑之名。

募穴: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又称为“腹募穴”,共有12个。募穴位于胸腹部有关经脉上,其位置与相关脏腑所处部位相近。

e、下合穴:六腑之气下合于下肢足三阳经的腧穴,又称“六腑下合穴”共有6个。其中胃、胆、膀胱的下合穴位于本经,大肠、小肠的下合穴同位于胃经,三焦的下合穴位于膀胱经。

d、八会穴: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精气聚会的8个腧穴。八会穴分散在躯干和四肢部,其中脏、腑、气、血、骨之会穴位于躯干部;筋、脉、髓之会穴位于四肢部。

e、八脉交会穴: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相通的8个腧穴,又称“交经八穴”均位于腕踝关节的上下。f、交会穴:两经或数经相交会的腧穴。多分布于头面、躯干部。

腧穴的定位方法:骨度分寸定位法、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手指同身定违法、简便定位法

骨度分寸定位法:主要以骨节为标志,将两骨节之间的长度折量为一定的分度,用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头面部:前发际正中至后发际正中12

眉间(印堂)至前发际正中3第七颈椎棘突下至后发际正中3

眉间至后发际正中第7颈椎棘突下18

前两额发角(头维)之间9

耳后两乳突(完骨)之间9 胸腹胁肋部:胸骨上窝(天突)至胸剑联合中点9

胸剑联合中点至脐中8

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曲骨)5

两乳头之间8

腋窝顶点至第11肋游离缘端(章门)12 背腰部:肩胛骨内缘(近脊柱侧点)至后正中线3肩峰缘至后正中线8 上肢部:腋前、后纹头至肘横纹(平肘尖)9

肘横纹至腕掌(背)侧横纹12 下肢部:耻骨联合上缘至股骨內上踝上缘18

胫骨内侧踝下方至内踝间13

股骨大转子至腘横纹19

腘横纹至外踝间16

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 十二经脉:

手太阴肺经11:起于中焦,属肺、络大肠,联系胃及肺系;从肺系出来,外形线起于侧胸上部,循行于上肢内侧前缘,经过寸口,止于拇指桡侧端;分支从腕后分出,止于食指桡侧端。

主治:咳、喘、咳血、咽喉痛等肺系疾患,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中府(募穴)在胸前壁外上方,签证中线旁开6寸,平第一肋间隙处 1咳嗽,气喘,胸满 2肩背痛

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向内深刺,以免伤及肺脏。尺泽(合穴)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中

1.咳嗽、气喘、咳血、咽喉肿痛等肺系实热性病证 2.肘臂挛痛3急性吐泻、中暑、小儿惊风等急症 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

孔最(郄穴)尺泽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

1.咳血、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2.肘臂挛痛

直刺0.5-1寸

列缺(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1.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

2.头痛、齿痛、项强、口眼歪斜等头项疾患 向上斜刺0.5-0.8寸

太渊(输穴;原穴;八会穴之脉会)腕掌横侧纹桡侧,桡A的桡侧凹陷中 1.咳嗽、气喘等肺系疾患

2.无脉症

3腕臂痛

避开桡动脉 直刺0.3-0.5寸

鱼际(荥穴)第一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1.咳嗽、咳血、咽干、咽喉肿痛、失音等肺系热性病证 2.小儿疳积

直刺0.5-0.8寸,治小儿疳积可用割治法

手阳明大肠经20:起于食指桡侧端,循行于上肢外侧的前缘,上走肩,入缺盆,络肺属大肠;从缺盆入下齿,过人中沟,止于对侧鼻旁。

主治:头面五官疾患、热病、皮肤病、肠胃病、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商阳(井穴)食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

1齿痛、咽喉肿痛等五官疾患2热病、昏迷等热证、急症 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二间(荥穴)微握拳,当食指桡侧,第2掌指关节前凹陷中 1鼻衄、齿痛等五官疾患2热病 直刺0.2-0.3寸

合谷(原穴)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1.头面五官诸病:头痛、目赤肿痛、齿痛、鼻衄、齿痛、口眼歪斜、耳聋等。2发热、恶寒等外感病证,热病无汗或多汗

3.经闭、滞产等妇产科病证

直刺0.5-1寸,手半握拳,孕妇禁

阳溪(经穴)腕侧横纹桡侧,当拇短伸肌腱与长伸肌健之间的凹陷中 1手腕痛2头痛、目赤肿痛、耳聋等头面五官疾患 直刺0.5-0.8寸

偏历(络穴)屈肘,在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处 1耳鸣、鼻衄等五官疾患2手臂酸痛3腹部胀满4水肿 直刺或斜刺0.5-0.8寸

手三里 在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处

1手臂无力、上肢不遂等上肢疾病2腹痛、腹泻3齿痛,颊痛 直刺0.8-1.2寸

曲池(合穴)屈肘成直角,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1.手臂痹痛,上肢不遂等上肢病证

2.热病

3.高血压

4.、癫狂5.腹痛、吐泻等肠胃病证

6.咽喉肿痛,目赤肿痛,齿痛等五官热性病证7.癮疹、湿疹、瘰疬等皮、外科疾病 直刺0.5-1寸

肘髎 屈肘,曲池穴外上方1寸,当肱骨边缘处 肘臂部疼痛、麻木、挛急等局部病症 直刺0.5-1寸

臂臑 在曲池穴与肩髃穴连线上,曲池穴上7寸,三角肌止点处 1肩臂疼痛不遂、颈项拘挛等肩、颈项病证2瘰疠3目疾 直刺或向上斜刺0.8-1.5寸

肩髃 肩峰端下缘,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臂外展或平举时,肩部出现两个凹陷,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1.肩臂挛痛,上肢不遂等上肢系病证

2.瘾疹

直刺或向上斜刺0.8-1.5寸 肩周炎宜直刺,上肢不遂宜向三角肌方向斜刺 迎香 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寸,当鼻唇沟中 1.鼻塞,鼽衄,口歪等局部病证

2.胆道蛔虫症 略向内上方斜刺或平刺0.3-0.5寸 足阳明胃经45:起于鼻旁,沿着鼻外侧下行,入上齿,环绕口唇,交汇承浆,循行过下颌、耳前,止头角;主干线从颈下胸,内行部分入缺盆,属胃络脾;外形部分循行于胸腹第2侧线,抵腹股沟处,下循下肢外侧前缘,止于第2趾外侧端;分支从膝下3寸和足背分出,分别到中趾和足大趾。

主治:胃肠病,头面五官病,神志病,皮肤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承泣 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1.眼睑瞤动,迎风流泪,夜盲,近视等目疾

2.口眼歪斜,面肌痉挛

*以左手拇指向上轻推眼球,紧靠眶缘缓慢直刺0.5-1.5寸,不宜提插和大幅度捻转,以防刺破血管,引起血肿,出针时稍加按压,防出血,细针,如有出血先冷敷再热敷,禁灸 地仓 口角旁约0.4寸,上直对瞳孔

口角歪斜、流涎、三叉神经痛等面局部病证 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向颊车穴透刺

颊车 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按之凹陷处,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最高点处 齿痛、牙关不利、颊肿、口角歪斜等局部病证 直刺0.3-0.5寸,或平刺0.5-1寸,可向地仓透刺 头维

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 头痛、目眩、目痛等头目病证平刺0.5-1寸

缺盆 在锁骨上窝中央,距前正中线4寸。

1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缺盆中痛等肺系及局部病症2瘰疬

直刺或斜刺0.3-0.5寸

乳中 在第4肋间隙,乳头中央

本穴不针不灸,只作胸腹部腧穴的定位标志

梁门

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纳少、胃痛、呕吐等胃疾

直刺0.8—1.2寸,过饱者禁针,肝肿大者慎或禁,不宜大幅度提插 天枢(大肠募穴)脐中旁开2寸

1.腹痛,腹胀,便秘,腹泻,痢疾等胃肠病证 2.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患 直刺1-1.5寸,孕妇不可灸

水道 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1小腹胀满2小便不利等水液输布排泄失常性疾患3痛经,不等妇科疾病4疝气

直刺 l~1.5寸

归来 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1小腹痛,疝气2月经不调、带下、阴挺等妇科疾病

直刺 l~l.5寸。

伏兔 髂前上棘与髌骨底外缘连线上,髌骨外上缘上6寸腰痛、膝冷,下肢痿痹及下肢病证2疝气3脚气。直刺 l~2寸

梁丘(郄穴)屈膝,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上缘连线上,髌骨外上缘上2寸 1.急性胃病

2.膝肿痛、下肢不遂等下肢病证3乳痈、乳痛等乳疾 直刺1~1.2寸

犊鼻 外膝眼

屈膝,髌韧带外侧凹陷中

膝痛、屈伸不利、下肢麻痹等下肢、膝关节疾患 向后内斜刺0.5-1寸

足三里(合穴;胃下合穴)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

1.胃肠病证:胃痛、呕吐、噎膈、腹胀、腹泻、痢疾、便秘等2下肢痿痹3.癫狂等神志病证,强壮保健要穴(温灸)

直刺1~2寸,强壮保健常用温灸法

上巨虚(大肠经下合穴)在犊鼻下6寸,足三里穴下3寸

[

4.乳痈、肠痈等外科疾患5虚劳诸 1肠鸣,腹痛,腹泻,便秘,肠痈,痢疾等肠胃病证2下肢痿痹 直刺 l~2寸

下巨虚(小肠经下合穴)上巨虚穴下3寸

1腹痛,痢疾小腹痛等胃肠病证2乳痈3下肢痿痹。直刺l~1.5寸

丰隆(络穴)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1寸,胫骨前嵴外2横指

1.头痛、眩晕2.癫狂3.咳嗽痰多等痰饮病证4.下肢痿痹5腹胀、便秘 直刺1-1.5寸

内庭(荥穴)足背第2、3趾间缝纹端

1.五官热性病证:齿痛、咽喉肿痛、鼻衄

2.热病

3.吐酸、腹泻、痢疾、便秘等肠胃病 足背肿痛、跖趾关节痛 直刺或斜刺0.5-0.8寸

厉兑(井穴)第2趾外侧趾甲根角旁约0.1寸

1.实热性五官病:鼻衄、齿痛、咽喉肿痛

2.热病3多梦、癫狂等神志病患 浅刺0.1寸

足太阴脾经21:起于足大趾,循行于小腿内侧的中间,至内髁上8寸后循行于小腿内侧的前缘,经膝股部内侧前缘,入腹属脾络胃,上膈,经过咽,止于舌;分支从胃注心中;另有一条分布于胸腹部第3侧线,经锁骨下,至于腋下大包穴 主治:脾胃病,妇科、前阴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隐白(井穴)足大趾内侧,趾甲根角旁0.1寸

1.月经过多、崩漏 等妇科病

2.便血、尿血等慢性出血证3.癫狂、多梦

4.惊风

5.腹满、暴泄 浅刺0.1寸

公孙(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冲脉)第1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

1.胃痛、呕吐、腹痛、腹泻、痢疾等脾胃肠腑病证

2.心烦失眠、狂证等神志病证3逆气里急、气上冲心(奔豚气)等冲脉病证

直刺0.6~1.2寸

三阴交 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1.肠鸣腹胀、腹泻等脾胃虚弱诸证2月经不调、带下、阴挺、不孕、滞产等妇产科病证(经、带、产、胎)3遗精、阳痿、遗尿、等生殖泌尿系统疾患4心悸、失眠、高血压 5.下肢瘘痹

6.阴虚诸证 直刺1~1.5寸,孕妇禁针

地机(郄穴)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阴陵泉下3寸

1.痛经、崩漏、月经不调等妇科病 2.腹痛、腹泻等脾胃病证3水肿、小便不利等脾不运化水湿病证 阴陵泉(合穴)胫骨内侧髁下方凹陷处

1.脾不运化水湿:腹胀、腹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2膝痛 直刺1-2寸

血海 屈膝,髌骨内上缘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隆起处

1.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等妇科月经病 2.瘾疹、湿疹、丹毒等血热性皮肤病 直刺1-1.5寸

大横 脐中旁开4寸

腹痛,腹泻,便秘等脾胃病证 直刺 l-2寸

大包(脾之大络)在侧胸部腋中线上,当第6肋间隙处 1.气喘 2.胸胁痛

3.全身疼痛

4.疝气

5.四肢无力 斜刺或向后平刺0.5-0.8寸

手少阴心经9:起于心中,联系心系、肺、咽及目系,属心络小肠,从肺部浅出腋下,循行于上肢内侧后缘,至掌后豌豆骨部,入掌内,止于小指桡侧端

主治:心、胸、神志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极泉 腋窝正中,腋动脉搏动处

1心痛、心悸等心疾2肩臂疼痛,胁肋疼痛,臂丛神经损伤等痛证3瘰疬4腋臭5上肢针麻用穴 避开腋动脉,直刺或斜刺0.3-0.5寸

少海(合穴)屈肘,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曲池相对)

1.心痛、癔病等心病、神志病 2.肘臂挛痛、臂麻手颤

3.头项痛、胸胁部痛

4.瘰疬 直刺0.5-1寸

通里(络穴)腕横纹上1寸,尺侧腕屈肌腱桡侧缘 1.心悸,怔忡等心病

2.舌强不语、暴喑

3.腕臂痛

直刺0.3-0.5寸,不宜深刺,以免伤及血管和神经,留针时,不可做屈腕动作 神门(输穴;原穴)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桡侧凹陷处(太渊相对)

1.心与神志病证:心痛,心烦,惊悸,怔忡,健忘,失眠,痴呆,癫狂痫2高血压3.胸胁痛 直刺0.3-0.5寸

少府(荥穴)手掌面第4、5掌骨之间,握拳时当小指与无名指指端之间 1.心悸,胸痛等心胸病 2.阴痒、阴痛

3.痈疡

4.小指挛痛 直刺0.3-0.5寸

手太阳小肠经19:起于小指尺侧端,循行于上肢外侧的后缘,绕行肩胛部,内行线从缺盆进入,下行络心,属小肠,联系胃、咽;上行线从缺盆至目外眦、耳,分支从面颊抵鼻,至于目内眦 主治:头面五官病,热病,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少泽(井穴)小指尺侧指甲根角旁0.1寸

1.乳痈,乳汁少等乳疾

2.昏迷、热病等急症、热证

3.头痛,目翳,咽喉肿痛等头面五官病证 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孕妇慎用

后溪(输穴;八脉交会穴,通于督脉)微握拳,在第5指掌关节后尺侧的远侧,掌横纹赤白肉际 1.头痛项强、腰背痛及手指、肘臂挛痛等痛证

2.耳聋,目赤 3.癫狂痫

4.疟疾 直刺0.5-1寸,治手指挛痛可透刺合谷穴

阳谷(经穴)腕背横纹尺寸端,当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处

1颈颔肿、臂外侧痛、腕痛等痛证2头痛、目眩、耳鸣、耳聋等头面五官病证3热病4癫狂病 直刺0.3-0.5寸

养老(郄穴)手掌面向胸,当尺骨茎突桡侧骨缝凹陷中 1.目视不明

2.肩、背、肘、臂酸痛

直刺或斜刺0.5-0.8寸,强身保健可用温和灸

小海(合穴)屈肘,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间凹陷处 1.肘臂疼痛、麻木

2.癫痫 直刺0.3-0.5寸

肩贞 臂内收,腋后纹头上1寸 1肩臂疼痛,上肢不遂2瘰疬 直刺1-1.5寸,不宜向胸侧深刺

天宗 肩胛骨冈下窝中央凹陷处,约当肩胛骨冈下缘与肩胛下角之间的上1/3折点处取穴 1.肩胛疼痛、肩背损伤等局部病证

2..气喘 直刺或斜刺0.5-1寸 遇到阻力不可强行进针 肩中俞 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 1咳嗽,气喘2肩背疼痛 斜刺0.5-0.8寸,不宜深刺

听宫 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后方,张口呈凹陷处 1.耳疾:耳鸣,耳聋,聤耳等 2.齿痛

张口,直刺1-1.5寸 留针时应保持一定的张口姿势

足太阳膀胱经67:起于目内眦,循行至头顶并入络脑;分支至耳上角;主干经脉从头顶向下到枕部,循行于脊柱两侧,经过腰背臀部,入内属膀胱络肾,向下贯臀,止腘窝;枕部分支向下循行于背腰部主干经线外侧,至腘窝部相合后循行与小腿后侧,经过外髁之后,前行止于小趾外侧端

主治:头面五官病、项、背、腰、下肢病及神志病,位于背部两条侧线的背俞穴及其他腧穴主治相应的脏腑病证和有关的组织器官病证

睛明 目内眦角稍内上方凹陷处

1.目疾:目赤肿痛,流泪,视物不清,目眩,近视,夜盲,色盲2急性腰扭伤、坐骨神经痛

3.心悸,怔忡 紧靠眶缘直刺0.5-1寸,不捻缓、提插。出针后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禁灸 攒竹 眉头凹陷中,约在目内眦直上

1.头痛、眉棱骨痛 2.眼睑闰动、眼睑下垂、口眼歪斜、目视不明、流泪、目赤肿痛等目部病证 3.呃逆 向眉中或眼眶内缘平或斜刺0.5-0.8寸,禁灸

承光 前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5寸,即五处穴后1.5寸 1头痛,目眩2鼻塞3热病平刺0.3-0.5寸

玉枕 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3寸,约平枕外粗隆上缘的凹陷处 1头项痛,目痛2鼻塞平刺0.3-0.5寸

天柱 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哑门穴),旁开*1.3寸,当斜方肌外缘凹陷中 1.后头痛、项痛、肩背腰痛等痹证 2.鼻塞 3.。癫狂痫

4.热病 直刺或斜刺0.5-0.8寸。不可向内上方深刺

大杼(八会穴之骨会)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1咳嗽2项强,肩背痛 斜刺0.5-0.8寸 不宜深刺

风门 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1.感冒、咳嗽、发热、头痛等外感病证2.项强、胸背痛 斜刺0.5-0.8寸

肺俞(肺背俞穴)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1.咳嗽,气喘,咯血等肺疾

2.骨蒸潮热,盗汗等阴虚病证 斜刺0.5-0.8寸

厥阴俞(心包之背俞穴)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1心痛,心悸2咳嗽,胸闷3呕吐 斜刺0.5-0.8寸

心俞(心之背俞穴)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1.心与神志病变:心痛,惊悸,失眠,健忘,癫痫 2.咳嗽,吐血

3.盗汗,遗精 斜刺0.5-0.8寸

膈俞(八会穴之血会)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1.呕吐,呃逆,气喘等上逆之证

2.贫血 3.潮热,盗汗

4.癮疹,皮肤瘙痒5血瘀诸证 斜刺0.5-0.8寸

肝俞(肝之背俞穴)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1.胁痛、黄疸等肝胆病证 2.目赤,目视不明,夜盲,迎风流泪等目疾

3.癫狂痫 4.脊背痛 斜刺0.5-0.8寸

胆俞(胆之背俞穴)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1.黄疸,口苦,胁痛等肝胆病证 2.肺痨,潮热 斜刺0.5-0.8寸

脾俞(脾之背俞穴)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1腹胀,纳呆、呕吐、腹泻、痢疾、便血、水肿等脾胃肠腑病证2背痛 斜刺0.5-0.8寸

胃俞(胃之背俞穴)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胃脘痛,呕吐,腹胀,肠鸣等胃疾 斜刺0.5-0.8寸

肾俞(肾之背俞穴)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1.头晕,耳鸣,耳聋,腰酸痛等肾虚病证2遗尿,阳痿,遗精,早泄,不育等生殖泌尿系疾患3月经不调,带下,不孕等妇科病证

直刺0.5-1寸

膀胱俞(膀胱之背俞穴)第2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约平第2骶后孔 1.小便不利,遗尿等膀胱气化功能失调病证 2.腰骶痛

3.腹泻、便秘 直或斜刺0.8-1.2寸

次髎 第2骶后孔中,约当髂后上棘下与后正中线之间

1.妇科病证:痛经,月经不调,带下等

2.小便不利 3.遗精 4.疝气

5.腰骶痛、下肢痿痹 直刺1-1.5寸

承扶 臀横纹的中点

1腰、骶、臀、股部疼痛2痔疾 直刺1-2寸

萎阳(三焦下合穴)腘横纹外侧端,当股二头肌腱的内侧 1腹满,小便不利2腰脊强痛,腿足挛痛 直刺1-1.5寸

委中(合穴;膀胱下合穴)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中间

1.腰背痛,下肢痿痹等腰及下肢病证 2.腹痛,急性吐泻

3.遗尿,小便不利 4.丹毒 直刺1-1.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腘静脉出血 膏肓 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1咳嗽,气喘,肺痨等肺之虚损证2肩胛痛3健忘,遗精,盗汗等虚劳诸侯 斜刺0.5-0.8寸

志室 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

1.遗精,阳痿等肾虚病证

2.小便不利,水肿

3.腰脊强痛 斜刺0.5-0.8寸

秩边平第4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

1.腰骶痛,下肢痿痹等腰及下肢病证

2.小便不利

3.便秘,痔疾

4.阴痛 直刺1.5-2寸

承山 腓肠肌两肌腹之间凹陷的顶端处,约在委中穴与昆仑穴之间中点 1.腰腿拘急、疼痛

2.痔疾,便秘 直刺1-2寸,不宜强刺激

昆仑(经穴)外踝尖与跟腱间凹陷处

1.后头痛,项强,腰骶疼痛,足踝肿痛等痛证

2.癫痫

3.滞产 直刺0.5-0.8寸,孕禁,经期慎用

申脉(八脉交会穴,通阳蹻脉)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1.头痛,眩晕

2.癫狂痫证,失眠等神志疾患

3.腰腿酸痛 直刺0.3-0.5寸

至阴(井穴)足小趾外侧,趾甲根角旁0.1寸 1.胎位不正,滞产

2.头痛,目痛

3.鼻塞,鼻衄 浅刺0.1寸,*胎位不正用灸法

足少阴肾经27:起于足小趾之下,斜走足心,经舟骨粗隆之下、内踝后侧,沿小腿、腘窝、大腿的内后侧上行,穿过脊柱,属肾,络膀胱;另有分支向上行于腹部前正中线旁0.5寸,胸部前正中线旁2寸,止于锁骨下缘。肾部直行脉向上穿过肝、膈,进入肺中,再沿喉咙上行,至于舌根两旁;肺部支脉,联络于心,流注于胸。

主治:妇科病、前阴病、肾脏病,以及与肾有关的肺、心、肝、脑病及咽喉、舌等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涌泉(井穴)足趾跖屈,约当足底(去趾)前1/3处凹陷处 1.昏厥、中暑、小儿惊风,癫狂痫等急症及神志疾病 2头痛,头昏,失眠,目眩3.咳血、咽喉肿痛、喉痹等肺系病证

4.大便难,小便不利 5.奔豚气

6.足心热 直刺0.5-0.8寸,临床灸法或药物贴敷

然谷(荥穴)内髁前下方,足舟骨粗隆下缘凹陷处

1月经不调,阴挺,阴痒,白浊等妇科疾病2遗精,阳痿,小便不利等泌尿生殖系疾患3咯血,咽喉肿痛4,消渴5腹泻6小儿脐风,口噤

直刺0.5-0.8寸

太溪(输穴;原穴)内踝高点与跟腱后缘连线的中点凹陷处

1.头痛,目眩,失眠,健忘,遗精,阳痿等肾虚证 2.咽喉肿痛,齿痛,耳聋,耳鸣等阴虚性五官病 3.咳嗽,气喘,咳血,胸痛等肺部疾患

4.消渴,小便频数,便秘 5.月经不调 6.腰脊痛,下肢厥冷 直刺0.5-0.8寸

照海(八脉交会穴,通阴蹻脉)内踝高点正下缘凹陷处

1.失眠,癫痫等精神、神志疾患 2.咽喉干痛,目赤肿痛等五官热性疾患3.月经不调,带下,阴挺等妇科病证4.小便频数,癃闭

直刺0.5-0.8寸

复溜(经穴)太溪穴上2寸,当跟腱前缘

1.水肿,汗证(多汗或无汗)等津液输布失调疾患2腹胀,腹泻等胃肠疾患

3.腰脊强痛,下肢痿痹 直刺0.5-1寸

阴谷(合穴)屈膝,腘窝内侧,当半腱肌肌腱与半膜肌肌腱之间

1癫狂2阳痿,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崩漏等泌尿生殖系疾患3膝骨内侧痛 直刺1-1.5寸

神封 第4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

1咳嗽,气喘,胸胁支满等胸肺疾患2呕吐,不嗜食3乳痈 斜刺或平刺0.5-0.8寸

俞府 锁骨下缘,前正中线旁开2寸 咳嗽,气喘,胸痛等胸肺疾患

斜刺或平刺0.5-0.8寸

手厥阴心包经9:起于胸中,属心包,下膈,联络三焦;外行支从胸中出于侧胸上部,循行于上肢内侧面的中间部,入掌止于中指端;掌中分支止于无名指末端

主治:心、心包、胸、胃、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经过部位的其他病证 天池 乳头外1寸,当第4肋间隙

1胸闷,心烦,咳嗽,痰多,气喘,胸痛等肺心疾病2瘰疬3乳痈

斜刺或平刺0.3-0.5寸 本穴正当胸腔,内容心、肺,不宜深刺。

曲泽(合穴)肘微屈,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尺侧缘

1.心痛,心悸,善惊等心系病证

2.胃痛,呕吐,呕血等热性胃疾 3.暑热病

4.肘臂挛痛 直刺1-1.5寸,或点刺出血

间使(经穴)腕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1.心痛,心悸等心疾

2.胃痛,呕吐等热性胃病 3.热病,疟疾

4.癫狂痫 直刺0.5-1寸

内关(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阴维脉)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1.心痛,胸闷,心动过速或过缓等心疾

2.胃痛,呕吐,呃逆等胃腑病证

2.中风

3.失眠,郁证,癫狂痫等神志病证

4.眩晕证,如晕车、晕船、耳源性眩晕

5.肘臂挛痛 直刺0.5-1寸

大陵(输穴,原穴)腕横纹中央,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1.心痛,心悸胸胁满痛

2.胃痛,呕吐,口臭等胃腑病证

3.喜笑悲怒、癫狂痫等神志疾患

4.臂、手挛痛 直刺0.3-0.5寸

劳宫(荥穴)掌心横纹中,第2、3掌骨中间 1.中风昏迷、中暑等急症

2.心痛、烦闷、癫狂痫等神志病

3.口疮,口臭

4.鹅掌风 直刺0.3-0.5寸

中冲(井穴)中指尖端中央

中风昏迷,舌强不语,中暑,昏厥,小儿惊风等急症 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手少阳三焦经23:起于无名指末端,沿手背第4、5掌骨间上行于上肢外侧中间部,上肩,经颈部上行联系耳内及耳前后、面颊、目外眦等部;体腔支从缺盆进入,分布于胸,联系心包、膻中、三焦等 主治:头、耳、目、颊、胸胁、咽喉病和热病,以及经脉循行经过部位的其他病证 关冲(井穴)无名指尺侧指甲根角旁0.1寸

1.头痛,目赤,耳鸣,耳聋,喉痹,舌强等头面五官病证

2.热病、中暑 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阳池(原穴)腕背横纹中,指总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

1目赤肿痛、耳聋、喉痹等五官疾病 2腕痛,肩臂痛3消渴,口干 直刺0.3-0.5寸

外关(络穴;入脉交会穴,通阳维脉)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正中间

1.热病

2.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等头面五官病证

3.瘰疬 4.胁肋痛

5.上肢痿痹不遂 直刺0.5-1寸

支沟(经穴)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正中间

1.便秘 2.耳鸣,耳聋

3.暴喑 4.瘰疬

5.胁肋疼痛

6.热病 直刺0.5-1寸

三阳络 腕背横纹上4寸,支沟穴上4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1暴喑,耳聋,齿痛,咽喉肿痛等五官病证2 手臂痛

直刺0.5-1寸

天井(合穴)屈肘,尺骨鹰嘴上1寸凹陷处

1偏头痛,胁肋、颈项、肩臂痛等痛证2耳聋3瘰疬,瘿气,4癫痫。

直刺0.5-1寸

肩髎 肩峰后下方,上臂外展时,当肩髃穴后寸许凹陷中 肩臂挛痛不遂 直刺1-1.5寸

*肩三针 肩髎 肩髃 肩贞

翳风 乳突前下方与下颌角之间凹陷中

1.耳鸣,耳聋等耳疾

2.口眼歪斜,面风,牙关紧闭,颊肿等面、口病证

3.瘰疬 直刺0.5-1寸

角孙 折耳廓向前当耳尖直上入发际处

1项强,头痛2目赤肿痛,目翳3齿痛,颊肿

平刺0.3-0.5寸

耳门 耳屏上切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1耳聋,耳鸣,聤耳等耳疾2齿痛,颈颔痛 直刺0.5-1寸

丝竹空 眉梢凹陷中

1.癫痫

2.头痛,目眩,目赤肿痛,眼睑闰动等头目病证

3.齿痛平刺0.3-0.5寸

足少阳胆经44:主治:肝胆病,侧头、目、耳、咽喉、胸胁病,以及经脉循行经过部位的其他病证 瞳子髎 目外眦外侧0.5寸,眶骨外缘凹陷中

1.头痛

2.目赤肿痛,羞明流泪,内障,目翳等目疾平刺0.3-0.5寸,或三棱针点刺出血 听会耳屏间切迹前,下颌骨髁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1耳鸣,耳聋,聤耳等耳疾2齿痛,口眼喎斜

直刺0.5-0.8寸

曲鬓耳前鬓角发际后缘直上,平角孙穴 头痛连齿,颊颔肿,口噤等头面病证

平刺0.5-0.8寸

完骨耳后乳突的后下方凹陷处

1头痛,颈项强痛,颊肿,喉痹,齿痛,口歪等头项五官病证2癫痫平刺0.5-0.8寸

阳白 目正视,瞳孔直上,眉上1寸

1前头痛2目痛,视物模糊,眼睑润动等目疾

平刺0.5-0.8寸

风池 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凹陷中,平风府穴

1.癫痫,中风,头痛,眩晕,耳鸣,耳聋等内风所致的病证2感冒,鼻塞,鼽衄,目赤肿痛,口眼歪斜等外风所致的病证颈项强痛4头痛、耳鸣,耳聋

针尖微下,向鼻尖斜刺0.8-1.2寸,或平刺透风府穴 肩井 肩上,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中点

1.颈项强痛、肩背疼痛,上肢不遂

2.难产,乳痈,乳汁不下,乳癖等妇产科及乳房疾患

3.瘰疬 直刺0.5-0.8寸,慎不可深刺,孕禁

日月(胆之募穴)乳头直下,第7肋间隙

1.黄疸,胁肋疼痛等肝胆病证

2.呕吐,吞酸,呃逆等肝胆犯胃病证 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深刺

环跳 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内2/3交点 1.腰胯疼痛,半身不遂,下肢痿痹等腰腿疾患

2.风疹 直刺2-3寸

风市 大腿外侧正中,腘横纹上7寸

1.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等下肢疾患

2.遍身瘙痒 直刺1-1.5寸

阳陵泉(合穴;胆下合穴;八会穴之筋会)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

1.黄疸,胁痛,口苦,呕吐,吞酸等肝胆犯胃病证 2.膝肿痛、下肢痿痹及麻木等下肢、膝关节疾患

3.小儿惊风 直刺l-1.5寸

阳交(阳维脉郄穴)外踝高点上7寸,腓骨后缘

1胸胁胀满疼痛2惊狂,癫疾等神志疾病3瘈疭4下肢痿痹。

直刺0.5-0.8寸

外丘(郄穴)外踝高点上7寸,腓骨前缘 1胸胁胀满2下肢痿痹3癫狂

直刺0.5-0.8寸

光明(络穴)外踝高点上4寸,腓骨前缘稍前处

1目痛,夜盲,近视,目花等目疾2胸乳胀痛3下肢痿痹 直刺0.5-0.8寸

悬钟(八会穴之髓会)外踝高点上3寸,腓骨前缘

1.痴呆、中风等髓海不足疾患

2.颈项强痛、胸胁满痛,下肢痿痹 直刺0.5-0.8寸

足窍阴(井穴)第4趾外侧趾甲根角旁0.1寸

1.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咽喉肿痛等头面五官实热病证

2.胸胁痛,足跗肿痛 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足厥阴肝经14:主治:肝、胆、脾、胃病,妇科,少腹、前阴病,以及经脉循行经过部位的其他病证

3.大敦(井穴)足大趾外侧趾甲根角旁0.1寸

1.疝气,少腹痛2.遗尿,癃闭,五淋,尿血等泌尿系病证3.月经不调,崩漏,阴缩,阴中痛,阴挺等月经病及前阴病证

4.癫痫,善寐

浅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

行间(荥穴)足背第1、2趾间的趾蹼缘上方纹头处

1.中风,癫痫,头痛,目眩,目赤肿痛,青盲,口歪等肝经风热头目病证2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带下等妇科经带病证3阴中痛,疝气4.遗尿、癃闭、五淋等泌尿系病证

5.胸胁满痛 直刺0.5-0.8寸

太冲(输穴;原穴)足背,第1、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

1.中风,癫狂痫,小儿惊风,头痛,眩晕,耳鸣,目赤肿痛,口歪,咽痛等肝经风热病证2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等妇科经带病证 3.黄疸,胁痛,腹胀,呕逆等肝胃病证4.癃闭,遗尿

5.下肢痿痹,足跗肿痛 直刺0.5-0.8寸

曲泉(合穴)屈膝,当膝内侧横纹头上方半腱肌、半膜肌止端前缘凹陷处

1小便不利2遗精,阳痿3月经不调,痛经,带下,阴挺,阴痒,产后腹痛等妇科疾病4膝髌肿痛,下肢痿痹 直刺1-1.5寸

章门(脾之募穴;八会穴之脏会)第11肋游离端下际

1.腹痛,腹胀,肠鸣,腹泻,呕吐等胃肠病证

2.胁痛,黄疸,痞块(肝脏肿大)等肝脾病证 直刺0.8-1寸

期门(肝之募穴)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1.胸胁胀痛,呕吐,吞酸,呃逆,腹胀,腹泻等肝胃病证

2.奔豚气

3.乳痈 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深刺 奇经八脉:

督脉28:主治:神志病,热病,腰骶、背、头项等局部病证,及相应内脏病证 长强(络穴)跪伏或胸膝位,当尾骨尖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

1腹泻,痢疾,便血,便秘,痔疾,脱肛等肠腑病证2癫狂痫3腰脊和尾骶部疼痛

靠近尾骨前面斜刺0.8-1寸,不宜深刺,以免伤及直肠 腰俞 正当骶管裂孔处

1腹泻,痢疾,便血,便秘,痔疾,脱肛等肠腑病证2月经不调、经闭等月经病3腰脊强痛,下肢痿痹4痫证 向上斜刺0.5-1寸

腰阳关 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约与髂嵴相平

1.腰骶疼痛,下肢痿痹

2.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等妇科病证

3.遗精,阳痿等男科病证 向上斜刺0.5-1寸,多灸

命门 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1.腰脊强痛,下肢痿痹

2.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痛经,经闭,不孕等妇科病证3.遗精,阳痿,精冷不育,小便频数等男性肾阳不足病证

4.小腹冷痛,腹泻 向上斜刺0.5-1寸,多灸

悬枢 后正中线上,第1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1腰脊强痛2腹胀、腹痛、完谷不化、腹泻、痢疾等胃肠疾患 向上斜刺0.5-1寸

中枢后正中线上,第10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1黄疸2呕吐,腹满,胃痛,食欲不振等脾胃病证3腰背疼痛 向上斜刺0.5-1寸

至阳 后正中线上,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1黄疸,胸胁胀满等肝胆疾病2咳嗽,气喘3腰背疼痛,脊强 向上斜刺0.5-1寸

身柱 后正中线上,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约与两侧肩胛冈高点向平

1身热,头痛,咳嗽,气喘等外感病证2惊厥、癫狂痫等神志病证3脊背强痛4疔疮发背 向上斜刺0.5-1寸 大椎 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1.热病,疟疾,恶寒发热,咳嗽,气喘等外感病证2.骨蒸潮热3.癫狂痫证,小儿惊风等神志病证

4.项强,脊痛

5.风疹,痤疮

向上斜刺0..5~1寸

哑门 第1颈椎下,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处

1.暴暗,舌缓不语

2.癫狂痫,癔病等神志病证

3.头痛,颈项强痛

向下颌方向刺0.5~1寸。不可向上深刺,以免伤及延髓

风府 正坐,头微前倾,后正中线上,入后发际上l寸

1.癫狂,中风,癔病等内风为患的神志病证2头痛,颈项强痛,眩晕,咽喉肿痛,失音,目痛,鼻衄等内外风为患 向下颌方向刺0.5~1寸。不可向上深刺,以免伤及延髓

百会 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或当头部正中线与耳尖连线交点处

1.痴呆,中风,失语,失眠,瘈疭,健忘,癫狂痫证,癔病等神志病证2头风,头痛,眩晕,耳鸣等头面病证3脱肛,阴挺,胃下垂,肾下垂等气失固摄而致的下陷性病证平刺0.5-0.8寸,升阳举陷灸 神庭 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1.癫狂痫,失眠,惊悸

2.头痛,目眩,目赤,目翳,鼻渊,鼻衄等头面五官病 2.失眠,惊悸等神志病证平刺0.5-0.8寸 素髎 鼻尖正中

1昏迷,惊厥,新生儿窒息,休克,呼吸衰竭等急危重证2鼻渊、鼻衄等鼻病 斜向上刺0.3-0.5寸,或点刺出血

水沟 人中沟的上1/3与下2/3交点处

1.昏迷,晕厥,中风,中暑,休克,呼吸衰竭等急危重症,急救要穴之一2癔病,癫狂痫,急慢性惊风等神志病

3.鼻塞,鼻衄,面肿,口歪,齿痛,牙关紧闭等面鼻口部病证4.闪挫腰痛 向上斜刺0.3-0.5寸,强刺激或指甲按掐

任脉24:主治:少腹、脐腹、胃脘、胸、颈、头面的局部病证和相应的内脏病证,部分腧穴有强壮作

用或可治疗神志病

中极(膀胱募穴)前正中线上,脐下4寸

1.遗尿,小便不利,癃闭等泌尿系病证

2.遗精,阳痿,不育等男性病证3月经不调,崩漏,阴挺,阴痒,不孕,产后恶露不尽,带下等妇科病证 直刺1-1.5寸。孕慎

关元(小肠募穴)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

1.中风脱证,虚劳冷惫,羸瘦无力等元气虚损病证

2.少腹疼痛,疝气3.腹泻,痢疾,脱肛,便血等肠腑病证 4.五淋,尿血,尿闭,尿频等泌尿系病证5遗精、阳痿、早泄、白浊等男科病6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阴挺,恶露不尽,胞衣不下等妇科病

直刺1-1.5寸;多用灸法。孕慎

气海(肓之原穴)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

1.虚脱,形体羸瘦,脏器衰惫,乏力等气虚病证

2.水谷不化,绕脐疼痛,腹泻,痢疾,便秘等肠腑病证

3。小便不利,遗尿

4.疝气,遗精,阳痿5.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阴挺,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等妇科病证

直刺1-1.5寸;多用灸法。孕慎用 神阙 脐窝中央

1.虚脱,中风脱证等元阳暴脱

2.腹痛,腹胀,腹泻,痢疾,便秘,脱肛等肠腑病证 3.水肿,小便不利 一般不针,艾灸或艾炷隔盐灸

中脘(胃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前正中线,脐上4寸,脐与胸剑联合连线中点

1.胃痛,腹胀,纳呆,呕吐,吞酸,呃逆,小儿疳积等脾胃病证

2.黄疸

3.癫狂,脏燥 直刺1~1.5寸

膻中(心包募穴;八会穴之气会)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隙,两乳头连线与前正中线交点 1.咳嗽,气喘,胸闷,心痛,噎膈,呃逆等胸中气机不畅的病证

2.产后乳少,乳痈,乳癖等胸乳病证平刺0.3-0.5寸

天突 胸骨上窝中央

1咳嗽,哮喘胸痛,咽喉肿痛,暴暗等肺系病证2瘿气,梅核气,噎膈等气机不畅病证先直刺0.2-0.3寸,然后将针尖向下紧靠胸骨柄后方刺入1-1.5寸

承浆 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

1口歪,齿龈肿痛,流涎等口部病证2癫狂3暴暗 斜刺0.3-0.5寸 常用奇穴

四神聪 头顶部,百会前、后、左、右各1寸,共4穴 1.头痛,眩晕,失眠,健忘,癫痫等神志病

2.目疾平刺0.3-0.5寸

印堂 额部,两眉中间

1.痴呆,痫证,失眠,健忘等神志病证

2.头痛,眩晕

3.鼻衄,鼻渊

4.小儿惊风,产后血晕,子痫 提捏局部皮肤,平刺0.3-0.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太阳 颞部,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横指凹陷处 1.头痛

2.目疾

3.面瘫

直刺或斜刺0.3-0.5寸,或点刺出血

耳尖 在耳廓的上方,当折耳向前,耳廓上方的尖端处 1头痛

2.目疾 3咽喉肿痛 直刺0.1-0.2寸

球后 在面部,当眶下缘外1/4与内3/4交界处 目疾

轻压眼球向上,向眶下缘缓慢直刺0.5-1.5寸,不提插

金津、玉液 在口腔内,当舌系带两侧静脉上,左为金津,右为玉液 1口疮,舍强,舍肿2呕吐,消渴 点刺出血

牵正 在面颊部,耳垂前0.5-1寸处 口疮 向前斜刺0.5-0.8寸 安眠 在项部,翳风穴与风池穴连线的中点 1失眠,头痛,眩晕2心悸3癫狂 直刺0.8-1.2寸

子宫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中极旁开3寸

阴挺、月经不调、痛经、崩漏、不孕等妇科疾病 直刺0.8-1.2寸

三角灸 以患者口角之间的长度为一边,作等边三角形,将顶角置于患者脐心,底边呈水平线,两底角处于该穴 疝气,腹痛

艾炷灸5-7壮

定喘 背上部,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 1.哮喘,咳嗽

2.肩背痛,落枕 直刺0.5-0.8寸

夹脊 背腰部,第1胸椎至第5腰椎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一侧17穴,左右共34 上胸部治上肢和心肺疾病 下胸部治胃肠疾病

腰部治腰、腹和下肢疾病

斜刺0.3-0.5寸,或梅花针叩刺

腰眼 腰部,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3.5寸凹陷中 1.腰痛

2.虚劳

3.月经不调,带下 直刺1-1.5寸

二白 在前臂掌侧,腕横纹上4寸,桡侧腕屈肌腱的两侧,一侧各一穴,一臂两穴,左右共4穴 1痔疾,脱肛2前臂痛,胸胁痛 直刺0.5-0.8寸

腰痛点 在手背侧,第2、3掌骨及第4、5掌骨之间,当腕横纹与掌指关节中点处,一侧2穴,左右共4 急性腰扭伤

由两侧向掌中斜刺0.5-0.8寸

八邪 手背侧第1至第5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左右共8穴 1.手背肿痛,手指麻木

2.烦热,目痛3.毒蛇咬伤 斜刺0.5-0.8寸,或点刺出血

四缝 在第2至第5指掌侧,近端指间关节的中央,一手共4穴,左右共8 1小儿疳积2百日咳

点刺出血或挤出少许黄色透明黏液

十宣 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共10穴 1.昏迷

2.癫痫

3.高热,咽喉肿痛

4.手指麻木 浅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

鹤顶 在膝上部,髌底的中点上方凹陷处 膝痛,足胫无力,瘫痪 直刺0.8-1寸

膝眼 屈膝,在髌韧带两侧凹陷处 内外膝眼

1.膝痛,腿痛

2.脚气

向膝中斜刺0.5-1寸,或透刺对侧膝眼

胆囊 小腿外侧上部,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1.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等胆腑病证

2.下肢痿痹 直刺1-2寸 阑尾 小腿前侧上部,当犊鼻下5寸,胫骨前缘旁开1横指 1.急慢性阑尾炎

2.消化不良

3.下肢痿痹 直刺1.5-2寸

八风 在足背侧,第1至第5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一足4穴,左右共8穴 1足跗肿痛,趾痛2毒蛇咬伤3脚气 斜刺0.5-0.8寸,或点刺出血 第四章 刺灸法总论

刺法和灸法均是通过刺激人体的一定部位(腧穴),以起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协调脏腑阴阳等作用,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疗疾病的目的 第五章

刺灸法各论 毫针刺法

毫针构造:针尖、针身、针根、针柄、针尾五部分

毫针规格:以针身的长度和直径区分 n寸*25=z 毫米 号数越大,直径约小

临床上针刺的常用体位: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仰靠坐位、俯伏坐位、侧伏坐位

消毒:1高压蒸汽灭菌法:98~147pa的压强。115°~123°的高温下,保持30分钟以上。2药物浸泡消毒法:75%的酒精内浸泡30~60分钟3煮沸消毒法:沸水中15~20分钟

进针法:1单手进针:多用于较短的毫针。尤其适宜于双穴同时进针。2双手进针:1)指切进针 适宜于短针的进针。2)夹持进针 适宜于长针进针。3)舒张进针:主要用于皮肤松弛部位的腧穴.。4)提捏进针: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3针管进针:多用于儿童和惧针者

针刺的角度:a直刺:适宜于人体大部分腧穴。b斜刺:45° 适宜于肌肉浅薄处货内有重要脏器,或者不宜直刺、深刺的腧穴。c平刺:15° 适宜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行针手法:

1)基本手法:提插法和捻转法2)辅助手法:促使得气和加强针A循法:推动气血,激发经气,促使针后易于得气。B弹法:催气、行气C刮法:针刺不得气的时用之可激发经气,若已得气可以加强针刺感应的传导和扩散。D摇法:一是直立针身而摇,以加强得气的感应;一是卧倒针身而摇,使经气向一定的方向传导。E飞法:催气、行气,并使针刺感应增强。F震颤法:促使针下得气,增强针刺感应。

得气:指毫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提插或捻转等行针手法,使针刺部位获得经气感应。1)得气的表现:患者感觉酸、困、麻、胀、热、凉、触电、蚁行等和医者刺手指下的感觉 2)意义:与疗效的关系、与疾病预后的关系、与补泻手法的关系 毫针补泻的手法 单式补泻手法:

1)基本补泻:A、捻转补泻:针下得气后,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操作时间短,结合拇指向前,食指向后者为补法;反之为泻法。

B、提插补泻:针下得气后,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以下插用力为主为补法;反之为泻法。

2)其他补泻:

A、疾徐补泻:进针时徐徐进入,少捻转,疾速出针者为补法;反之为泻法。

B、迎随补泻:进针时针尖随着经脉循行去的方向刺入为补法;针尖迎着经脉循行来的方向刺入为泻法。C、呼吸补泻:病人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为补法;反之为泻法。

D、开阖补泻:出针时迅速按针孔为补法;出针时摇大针孔而不按为泻法。E、平补平泻:进针得气后均匀的提插、捻转后即可出针。复式补泻手法:烧山火 透天凉

留针目的:加强针刺的作用和便于继续行针施术

晕针:在针刺过程中病人发生的晕厥现象。这是可以避免的,医者应该注意防止。

处理:立即停止针刺,将针全部起出。使患者平卧,注意保暖,轻者仰卧片刻,给饮温开水或糖水后,即可恢复正常。重者在上述处理基础上,可刺人中、素髎、内关、足三里、灸百会、关元、气海等穴,即可恢复。若仍不省人事,呼吸细微,脉细弱者,可考虑配合其他治疗或采用急救措施。

滞针:在行针时或留针后医者感觉针下涩滞,捻转、提插、出针均感困难而病人则感觉痛剧时,称为滞针。

处理:若病人精神紧张,局部肌肉过度收缩时,可稍延长留针时间,或于滞针腧穴附近,进行循按或用叩弹针柄,或在附近再刺一针,以宣散气血,而缓解肌肉的紧张。若行针不当,或单向捻针而致者,可向相反方向将针捻回,并用刮柄、弹柄法,使缠绕的肌纤维回释,即可消除滞针。

弯针:进针时或将针刺入腧穴后,针身在体内形成弯曲,称为弯针。

处理:出现弯针后,即不得再行提插、捻转等手法。如系轻微弯曲,应慢慢将针起出。若弯曲角度过大时,应顺着弯曲方向将针起出。若由病人移动体位所致,应使患者慢慢恢复原来体位,局部肌肉放松后,再将针缓缓起出,切忌强行拔针,以免将针断入体内。

断针或称折针:针体折断在人体内。若能术前做好针具的检修和施术时加以应有的注意,是可以避免的。

处理:医者态度必须从容镇静,嘱患者切勿更动原有体位,以防断针向肌肉深部陷入。若残端部分针身显露于体外时,可用手指或镊子将针起出。若断端与皮肤相平或稍凹陷于体内者,可用左手拇、食二指垂直向下挤压针孔两侧,使断针暴露于体外,右手持镊子将针取出。若断针完全深入皮下或肌肉深层时,应在X线下定位,手术取出。血肿:针刺部位出现的皮下出血而引起的肿痛,称为血肿。

处理:若微量的皮下出血而局部小块青紫时,一般不必处理,可以自行消退。若局部肿胀疼痛较剧,青紫面积大而且影响到活动功能时,可先作冷敷止血后,再做热敷或在局部轻轻揉按,以促使局部瘀血消散吸收。预防

灸法:借灸火的热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以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灸法的作用: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散瘀消肿、防病保健

灸法的种类:艾灸:直接灸: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瘢痕灸 无瘢痕灸;间接灸: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附子饼灸

艾条灸:悬起灸: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实按灸 温针灸 灯火灸 天灸 拔罐法

1、火吸法有:闪火法、投火法、贴棉法、滴酒法2水吸法3抽气吸法

2、拔罐方法:留罐法、走罐法、闪罐法、刺血拔罐法

三棱针法 刺破人体一定部位,放出少量血液,达到治疗疾病目的 操作方法:点刺法、散刺法、刺络法、挑刺法

皮肤针法

皮肤针扣刺人体一定部位或穴位,激发经络功能,调整脏腑气血,以达到治防疾病的目的 电针法 头针

额中线:在头前部,从督脉神庭穴向前引一直线,长1寸。癫痫、精神失常、鼻病等。额旁1线:在头前部,从膀胱经眉冲穴向前引一直线,长1寸。冠心病、心绞痛、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失眠等。额旁2线:在头前部,从胆经头临泣穴向前引一直线,长1寸。急慢性胃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肝胆疾病等。

额旁3线:在头前部,从胃经头维穴内侧0.75寸起向下引一直线,长1寸。功能性子宫出血、阳痿、遗精、子宫脱垂、尿频、尿急等。

顶中线:头顶部,从督脉百会穴至前顶穴之段。腰腿足病,如瘫痪、麻木、疼痛,以及皮层性多尿、脱肛、小儿夜尿、高血压、头顶痛等。

耳针:将耳廓分为12个区

*耳针的选穴原则 按相应部位选穴,按脏腑辩证选穴,按经络辩证选穴,按西医学选穴,按临床经验选穴。第六章 治疗总论

针灸治疗原则:补虚泻实、清热温寒、治病求本、三因制宜

一、补虚泻实 *《灵枢》:盛则泻之,虚则补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则以经取之。1虚则补之,陷下则灸之

*虚则补之 就是虚证采用补法治疗。针刺治疗虚证用补法主要是通过针刺手法的补法和穴位的选择和配伍等而实现的。*陷下则灸之 属于虚则补之的范畴,也就是说气虚下陷的治疗原则是以灸为主。当气虚出现陷下证候时,应用温灸方法可较好地起到温补阳气、升提举陷的目的。2盛则泻之,菀陈则除之

*实则泻之 是实证采用泻法治疗。针刺治疗实证用泻法主要是通过针刺手法的写法、穴位的选择和配伍等而实现的。*菀陈则除之 “菀”同“瘀”,有瘀结、瘀滞之义。“陈”即“陈旧”,引申为时间长久。“菀陈”泛指络脉瘀阻之类的病证;“除”即“清除”,指清除瘀血的刺血疗法等。就是对络脉瘀阻不通引起的病证,宜采用三棱针点刺出血,达到活血化瘀的目的。

3不盛不虚则以经取之

*不盛不虚 并非病证本身无虚实可言,而是脏腑、经络的虚实表现不甚明显。治疗应按本经循经取穴,多采用平补平泻的针刺手法。

二、清热温寒 *《灵枢》:热则疾之,寒则留之。

*热则疾之 即指热性病证的治疗原则是浅刺疾出或点刺出血,手法宜轻而快,可以不留针或针用泻法,以清泻热毒。*寒则留之 即寒性病证的治疗原则是深刺而久留针,以达温经散寒的目的。

四、*三因制宜 是指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选穴原则 是依据腧穴的治疗作用而提出的。包括近部选穴、远部选穴、对证对症选穴。

*表里经配穴法 是以脏腑、经脉阴阳表里配合关系为依据的配穴方法。当某一脏腑、经脉发生疾病时,取该经和其相表里的经脉腧穴配合成方。

*原络配穴法或主客原络配穴法 把先病经脉的原穴和后病的相表里的经脉络穴相配合 *十二经脉原穴与络穴表 经脉 手太阴肺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阴心经 足太阴脾经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阴肾经

*八脉交会穴及主治表 穴名 公孙 内关 主治 冲脉病证 阴维脉病证

相配合主治 心胸胃疾病 原穴 太渊 大陵 神门 太白 太冲 太溪

络穴 列缺 内关 通里 公孙 蠡沟 大钟

经脉 手阳明大肠经 手少阳三焦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阳明胃经 足少阳胆经 足太阳膀胱经

原穴 合谷 阳池 腕骨 冲阳 丘墟 京骨

络穴 偏历 外关 支正 丰隆 光明 飞扬 后溪 申脉 足临泣 外关 列缺 照海 督脉病证 阳跷脉病证 带脉病证 阳维脉病证 任脉病证 阴跷脉病证

目内眦、颈项、耳、肩部疾病 目锐眦、耳后、颊、颈、肩部疾病 肺系、咽喉、胸膈疾病

*八会穴 脏会章门、腑会中脘、气会膻中、血会膈俞、筋会阳陵泉、脉会太渊、骨会大杼、髓会绝骨。这八个穴位虽然属于不同经脉,但对于各自所会的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相关的病证有特殊治疗作用。*募穴 是指分布于胸腹部,脏腑经气聚结处的穴位,共有十二个穴位。募穴有治疗腑实证的作用。*俞穴 是指分布于背部膀胱经第一侧线上的脏腑俞穴,共十二个,亦称背俞穴。多治疗脏虚证。*俞募穴临床上把病变脏腑的腧、募穴配运使用,以发挥其协同作用,称为俞募配穴法。经脉交会穴

*三阴交 所属经足太阴经,交会经足厥阴经、足少阴经 *大椎 所属经督脉,交会经足太阳经、足少阴经、足阳明经 *风池 所属经足少阳经,交会经阳维脉

*头维 所属经足阳明经,交会经足少阴经、阳维脉 *迎香 所属经足阳明经、交会经手少阳经 第七章 治疗各论

头痛:

外感头痛:祛风通络,止痛。督、足少阳、手太阴 主穴:列缺、太阳、百会、风池

配穴:阳明头痛配印堂、攒竹、合谷、内庭,少阳头痛配率谷、外关足临泣,太阳头痛配天柱、后溪、申脉,厥阴头痛配四神聪、太冲、内关;风热配曲池、大椎点刺出血,风寒配风门拔罐或艾灸,风湿配阴陵泉 余穴泻法

方义:百会、太阳疏导头部经气,风池祛风活血,通络止痛,列缺宣肺解表,祛风通络 内伤头痛

实证:疏通经络,清利头窍。督、足阳明、足少阳 主穴:百会、风池、头维

配穴:肝阳上亢加太冲、太溪、侠溪,痰浊头痛加太阳、丰隆、阴陵泉,瘀血头痛加阿是穴、血海、膈俞、内关泻法 方义:百会、头维收通头部经络气血,风池活血通经,清利头目,调和气血 虚证:疏通经络,滋养脑髓。督、足阳明、足少阳 主穴:百会、风池、足三里

配穴:血虚加三阴交、肝俞、脾俞,肾虚加肾俞、太溪、悬钟 风池平补平泻,余穴补法

方义:百会疏调气血以养脑髓,风池活血通经,调和气血,足三里补益气血,滋养脑髓 皮肤针叩刺太阳、印堂及头痛处,出血少量——外感头痛 落枕

治法:舒筋通络,活血止痛。阿是穴、手太阳、足少阳 主穴:外劳宫、肩井、后溪、悬钟、阿是穴

配穴:风寒袭络加风池、合谷,气血瘀滞加内关、阿是穴,肩痛加肩髃、外关,背痛加天宗 泻法

方义:外劳宫是经验穴,后溪、悬钟、阿是穴疏通颈部经络气血,舒筋通络止痛 漏肩风

治法:通经活血,祛风止痛。阿是穴、手三阳经 主穴:肩髃、肩髎、肩贞、肩井、阿是穴

配穴:手太阳经证加后溪,手阳明经证加合谷,手少阳经证加外关,外邪内侵加合谷、风池,气滞血瘀加内关、膈俞,气血虚弱加足三里、气海(补法)余穴泻法

方义:肩髃、肩髎、肩贞、阿是穴、肩前可疏通肩部经络气血,活血祛风止痛 腰痛

治法:活血通经。阿是穴、足太阳经 主穴:阿是穴、大肠俞、委中

配穴:寒湿配腰阳关,瘀血者配膈俞,肾虚者配肾俞、命门、志室 主穴泻法,寒湿灸法,瘀血刺络拔罐,肾虚补法,肾阳虚加灸法

方义:阿是穴、大肠俞疏通气血,通经止痛,委中疏调背部膀胱经之气血 梅花针叩刺出血,加拔火罐寒湿和瘀血 痹证

治法:通痹止痛。阿是穴、循经及辩证选穴 主穴:阿是穴、局部经穴

配穴:行痹加膈俞、血海,痛痹加肾俞、关元,着痹加阴陵泉、足三里,热痹加大椎、曲池 泻法或平补平泻。寒痹、湿痹灸法,大椎、曲池点刺出血,局部穴位可拔罐法 中风

中经络:醒脑开窍,滋补肝肾,疏通经络。手厥阴、督脉、足太阴 主穴:内关、水沟、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

配穴:肝阳暴亢加太冲、太溪,风痰阻络加丰隆、合谷,痰热腑实加曲池、丰隆、内庭,气虚血瘀加足三里、气海,阴虚风动加太溪、风池,口角斜加颊车、地仓,上肢不遂加肩髃、手三里、合谷,下肢不遂加环跳、阳陵泉、阴陵泉、风市,头晕加风池、完骨、天柱,足内翻加丘墟透照海,便秘加水道、归来、丰隆、支沟,复视加风池、天柱、晴明、球后,尿失禁,尿潴留加中极、曲骨、关元

操作:内关泻法,水沟雀啄法,三阴交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成45°角,提插补法,极泉在原穴位置上下2寸取穴,直刺进针,提插泻法,尺泽、委中直刺提插泻法,余穴按虚补实泻操作

方义:内关调理心神,疏通气血,水沟醒脑开窍、调神导气,三阴交滋补肝肾,极泉、尺泽、委中疏通肢体经络 中脏腑:醒脑开窍,启闭固脱。手厥阴、督脉 主穴:内关、水沟

配穴:闭证加十二井穴、太冲、合谷,脱证加关元、气海、神阙

操作:内关、水沟同前,十二井穴三棱针点刺出血,太冲、合谷泻,强刺激,关元、气海艾灸,神阙隔盐灸

方义:内关调心神,水沟醒脑开窍,十二井调和阴阳,加太冲、合谷平肝熄风,关元灸之可辅助元阳,神阙、气海益气固本,回阳固脱 眩晕

实证:平肝化痰,定眩。督、足少阳经、手足厥阴 主穴:*风池、百会、内关、太冲

配穴:肝阳上亢加行间、太溪、侠溪,痰湿中阻加中脘、头维、丰隆、阴陵泉 操作:泻法

方义:风池、太冲清泻肝胆,平抑肝阳,内关宽胸理气,和中化痰止呕,百会清利脑窍定眩 虚证:益气养血,定眩。督、足少阳经、相应背俞穴 主穴:*风池、百会、肝俞、肾俞、足三里

配穴:气血两虚加气海、脾俞、胃俞,肾精亏虚加悬钟、太溪、三阴交 操作:风池平补平泻,肝、肾俞、足三里等补法

方义:肝肾俞滋补肝肾,养血益精,培元固本,足三里补益气血,风池疏调头部气血,百会升提气血,二穴配合充养脑髓,缓急治标 面瘫

治法:祛风通络,疏调经筋。手足阳明、手足太阳

主穴:攒竹、鱼腰、阳白、四白、颧髎、颊车、地仓、合谷、昆仑

配穴:风寒加风池,风热加曲池,恢复期加足三里,人中沟歪斜加水沟,鼻唇沟浅加迎香

操作:面部腧穴平补平泻,恢复期灸法,肢体远端腧穴行泻法,手法宜重,恢复期肢体远端足三里补法,合谷、昆仑平补平泻,余穴泻法 方义:面部腧穴疏调局部经络气血,活血通络,合谷、昆仑循经远端选穴,急性期用泻法可祛除阳明、太阳筋络之邪气,祛风通络,恢复期,足三里补法可补益气血,濡养经筋 不寐

治法:调理蹻脉,安神利眠。相应八脉交会穴、手少阴、督 主穴:照海、申脉、四神聪、神门、印堂、安眠

配穴:肝火扰心加行间、侠溪,痰热内扰加丰隆、内庭、曲池,心脾两虚配心俞、脾俞、足三里,心肾不交配心俞、脾俞、太溪、水泉,心胆气虚配心俞、丘墟、内关,脾胃不和配足三里、太白、公孙、内关

操作:神门、印堂、四神聪平补平泻,对重者,四神聪留针过夜,照海补,申脉泻,配穴虚补实泻

方义:心藏神,神门为心经原穴,印堂调理脑神,二穴相配安神利眠,四神聪、安眠镇静安神,照海、申脉蹻脉,主睡眠 哮喘:实:祛邪肃肺,化痰平喘。手太阴、相应背俞 主穴:列缺、肺俞、膻中、尺泽、定喘

配穴:风寒者配风门,风热者配大椎、曲池,痰热者配丰隆,喘甚者配天突 泻法,风寒可灸,定喘刺络拔罐

方义:列缺宣通肺气,祛邪外出,尺泽肃肺化痰,降逆平喘,膻中宽胸理气,舒展气机,肺俞宣肺祛痰,定喘平喘 虚:补益肺肾,止哮平喘。相应背俞、手太阴、足少阴 主穴:肺俞、肾俞、膏肓、太渊、定喘、太溪、足三里 配穴:肺气虚配气海,肾气虚配阴谷、关元 定喘刺络拔罐,余穴补

方义:肺俞、膏肓针灸并用,补肺气,肾俞补纳肾气,太渊、太溪补肺肾之气,足三里调和胃气,定喘平喘之效穴 月经不调:(1)经早:清热调经。任、足太阴 主穴:关元、三阴交、血海

配穴:实热配太冲或行间,虚热配太溪,气虚配足三里、脾俞,月经过多配隐白,腰骶疼痛加肾俞、次髎 操作:关元、三阴交平补平泻,血海泻,配穴虚补实泻,气虚加灸或温针灸

方义:本方主功是清热和血,调理冲任,关元调冲任之要穴,血海清泻血分之热,三阴交调理肝脾肾,调经之要穴(2)经迟:温经散寒,和血调经。任、足太阴、足阳明 主穴:气海三阴交、归来

配穴:寒实加子宫,虚实加命门、腰阳关

操作:气海、三阴交毫针补法,灸,归来泻,配穴虚补实泻,灸或温针灸

方义:气海益气温阳,温灸更可温经散寒,三阴交调补三阴而和血调经,归来足阳明经,调理气血而调经(3)经乱:疏肝益肾,调理冲任。任、足太阴 主穴:关元、三阴交、肝俞

配穴:胸胁胀痛配膻中、内关,肝郁配期门、太冲,肾虚加肾俞、太溪 操作:肝俞泻,余主穴补,配穴虚补实泻

方义:关元补肾培元,通调冲任,三阴交补脾胃,益肝肾,调气血,肝俞疏肝理气 痛经:实证:行气散寒,通经止痛。足太阴、任 主穴:三阴交、中极、次髎

配穴:寒凝配归来、地机,气滞配太冲,腹胀配天枢、气穴,胁痛加阳陵泉、光明,胸闷加内关 泻法,寒甚灸

方义:三阴交通经止痛,中极调冲任之气,散寒,次髎治痛经经验穴 虚:调补气血,温养冲任。足太阴、足阳明 主穴:气海、足三里、三阴交

配穴:气血亏虚加脾俞、胃俞,肝肾不足加太溪、肝俞、肾俞,头晕耳鸣加悬钟 补法加灸法

方义:三阴交健脾益气,调补肝肾,足三里补益气血,气海温暖下焦,温养冲任 崩漏:实证:通调冲任,祛邪固经。任脉、足太阴 主穴:关元、隐白、三阴交、公孙

*隐白为足太阴脾经井穴,是治疗崩漏的经验穴

蛇串疮:泻火解毒,清热利湿。局部阿是穴及相应夹脊穴 主穴:阿是穴、夹脊穴 *以治疗肝、胆、脾三经为主

配穴:肝经郁火加行间、大敦、阳陵泉,脾经湿热加血海、隐白、内庭

操作:泻,疱疹局部阿是穴用*围针法,中央沿皮平刺,拔火罐,大敦、隐白三棱针点刺 方义:阿是穴*围针刺或点刺拔罐,引火毒外出,夹脊穴泻火解毒,通络止痛 乳痈:疏肝和胃,清热散结。*足阳明、足厥阴 主穴:足三里、梁丘、期门、内关、肩井

配穴:肝郁加太冲,胃热配内庭,火毒加厉兑、大敦 操作:泻,期门、肩井不得针刺过深

方义:乳痈为病,多胃热、肝郁,足三里、梁丘清泻阳明胃热,期门疏通厥阴肝郁,内关宽胸理气,加期门疏泄厥阴壅滞,肩井乳痈经验穴

扭伤:祛瘀消肿,舒筋通络。受伤部局部腧穴

主穴:腰部:阿是穴、肾俞、腰痛穴、委中,踝部:阿是穴、申脉、解溪、丘墟,膝部:阿是穴、膝阳关、梁丘、膝眼,肩部:阿是穴、肩髃、肩醪、肩贞,肘部:阿是穴、曲池、小海、天井,腕部:阿是穴、阳池、阳溪、阳谷,髋部:阿是穴、环跳、秩边、承扶

配穴:循经远取:腰部正中加人中、后溪,腰椎一侧或两侧加手三里或三间 上下循经近取:膝内侧上取血海、下取阴陵泉

手足同名经取穴:踝腕对应,踝外昆仑、申脉处扭伤,手养老、阳谷 踝关节内上侧扭伤,病在足太阴经,可在肘手太阴尺泽穴找到压可用点 耳鸣耳聋:实:清肝泻火,疏通耳窍。手足少阳 主穴:翳风、听会、侠溪、中渚

配穴:肝胆火盛配太冲、丘墟,外感风邪加外关、合谷泻 方义:主穴疏通少阳经络,清肝泻火 虚:益肾养窍。足少阴、手太阳 主穴:太溪、照海、听宫

配穴:肾气不足加肾俞、气海,肝肾亏虚加肝俞、肾俞 补,肾气虚小艾柱灸患处

方义:太溪、照海补益肾精肾气,听宫疏通耳部经络气血 鼻渊:清热宣肺,通利鼻窍。手太阳、阳明 主穴:列缺、合谷、迎香、印堂、风池

配穴:肺经风热配少商,湿热配曲池、阴陵泉 泻,少商点刺出血

方义:合谷、迎香调手阳明经气,清泻肺热,印堂散局部预热,列缺宣肺气,祛风邪,风池疏风利窍 咽喉肿痛:实热:清热利咽,消肿止痛。手太阴、手足阳明 主穴:少商、合谷、尺泽、内庭、关冲

配穴:外感风热配风池、外关,肺胃实热加厉兑、鱼际泻 方义:少商点刺,清泻肺热(主穴),尺泽泻肺经实热,“实则泻子”,合谷、内庭泻阳明郁热,加关冲加强泻肺胃之热 阴虚:滋阴降火,养阴清热。足少阴 主穴:太溪、照海、鱼际

配穴:入夜发热配三阴交、复溜 鱼际泻,余穴补

方义:太溪、照海调经,鱼际利咽,清肺热 遗尿 健脾益气,温肾固摄

穴取中极、关元、膀胱俞、三阴交。

方义:中极乃膀胱之募穴,配背俞穴膀胱俞为俞募相配,能振奋膀胱气化之功能;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可通调肝、脾、肾三经之经气而止遗尿。

配穴选穴:肾气不足加肾俞、太溪;脾肺气虚加气海、足三里、太渊;肝经湿热加行间、曲泉、阴陵泉;尿频加百会。

2.针灸学重点总结复习资料 篇二

手太阴肺经 中府→少商

主治概要:咳、喘、咯血、咽喉痛等肺系疾患和经脉循行部位的病证。腧穴(共 11穴,左右 22穴 尺泽 孔最 列缺 太渊 鱼际 少商 1.尺泽 合穴

[定位 ] 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主治 ] 肺系热病;肘臂挛痛;急性吐泻,中暑,小儿惊风。[操作 ] 直刺 0.8~1.2寸,或点刺出血。2.孔最 郄穴

[定位 ] 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 7寸处。[主治 ] 肺系病;肘臂挛痛。[操作 ] 直刺 0.5~1.2寸。

3.列缺 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

[定位 ] 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 1.5寸。简易取穴法:两手虎口交叉,一手食 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食指尖端所压处是穴。

[主治 ] 肺系病;半身不遂,口眼涡科,头痛,项强痛,牙痛等头部病。[操作 ] 向上斜刺 0.5~0.8寸。9.太渊 输穴;原穴;八会穴之脉会

[定位 ] 在腕掌侧横纹桡侧端,桡动脉搏动处。

[主治 ] 肺系病;无脉症;腕臂痛。[操作 ] 避开桡动脉直刺 0.3~0.5寸。10.鱼际 荥穴

[定位 ] 在第 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主治 ] 肺系热病;小儿疳疾。[操作 ] 直刺 0.5~0.8寸。11.少商 井穴

[定位 ] 在拇指桡侧端,指甲角旁约 0.1寸处。[主治 ] 肺系热病;癫狂。[操作 ] 直刺 0.1寸,或点刺出血。手阳明大肠经 商阳→迎香

主治概要:头面五官、热病、皮肤病、肠胃病、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病证。腧穴(共 20穴,左右 40穴 合谷 曲池 肩髃 迎香

4.合谷 原穴

[定位 ] 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 2掌骨中点桡侧。简易取穴法:以一手 的拇指指间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主治 ] 头痛、目赤肿痛、齿痛、鼻衄等五官病;发热恶寒等外感病,热病无汗 或多汗;经闭、滞产。(五官外感多汗经产

[操作 ] 直刺 0.5~1.0寸。11.曲池 合穴

[定位 ] 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桡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处。

[主治 ] 手臂弊痛、上肢不遂等上肢病;热病;高血压;癫狂;腹痛、吐泻;咽 喉肿痛、齿痛等五官热病;瘾疹、湿疹、瘰疬等。(上官皮肤热曲池压痛狂吐 [操作 ] 直刺 0.5~1.0寸。

15.肩髃

[定位 ] 在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凹陷中。简易取穴法:臂外 展或向前平举时,肩部出现两个凹陷,前方的凹陷即是本穴。

[主治 ] 肩臂挛痛,上肢不遂等上肢病;瘾疹,瘰疬。[操作 ] 直刺或向 下 斜刺 0.8~1.5寸。20.迎香

[定位 ] 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 0.5寸,当鼻唇沟中 [主治 ] 鼻塞,鼻衄,口喎等局部病;胆道蛔虫症。[操作 ] 直刺或向 上 斜刺 0.3~0.5寸。足阳明胃经 承泣→厉兑

主治概要:胃肠病,头面五官病、神志病、皮肤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病证。腧穴(共 45穴, 左右 90穴 承泣 地仓 颊车 下关 头维 梁门 天枢 梁丘 犊鼻 足三里 条口 丰隆 内庭 厉兑

1.承泣

[定位 ] 在面部瞳孔直下,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主治 ] 眼睑瞤动,迎风流泪,夜盲等目疾;口眼喎斜,面肌痉挛。

[操作 ] 以左手拇指向上轻推眼球,紧靠眶下缘直刺 0.5~1.5寸。注意缓慢进针, 得气即止, 不宜提插 ,以防刺破血管,引起眶内出血。出针时稍按压。

4.地仓

[定位 ] 口角向外旁开约 0.4寸,上直对瞳孔。[主治 ] 口眼喎斜,流涎,三叉神经痛。

[操作 ] 斜刺或平刺 0.5~0.8寸。可向颊车穴方向透刺。6.颊车

[定位 ] 下颌角前上方约 1横指,按之凹陷处。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最高点处。[主治 ] 口眼喎斜,齿痛,颊肿,牙关紧闭等局部病。

[操作 ] 直刺 0.3~0.5寸,或平刺 0.5~1.0寸。可向地仓穴方向透刺。7.下关

[定位 ] 在面部耳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闭口张,张口闭。[主治 ] 牙关紧闭,三叉神经痛,齿痛,口眼喎斜等;耳鸣,耳聋。

[操作 ] 直刺 0.5~1.0寸。留针时不可作张口动作,以免折针。8.头维

[定位 ] 当额角发际上 0.5寸,头正中线旁开 4.5寸处。[主治 ] 头痛,目眩,目痛。[操作 ]平刺 0.5~1.0寸。21.梁门

[定位 ] 脐上 4寸,前正中线旁开 2寸处。

[主治 ] 纳少,呕吐,腹痛等胃病。

[操作 ] 直刺 0.8~1.2寸。过饱者禁针 ,肝肿大者慎。25.天枢 大肠募穴 [定位 ] 脐中旁开 2寸处。

[主治 ] 腹痛,腹胀,痢疾,便秘,腹泻等胃肠病;痛经,月经不调等妇科病。[操作 ] 直刺 1.0~1.5寸;孕妇不可炙。

34.梁丘 郄穴

[定位 ] 屈膝,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上缘连线上,髌骨外上缘上 2寸。[主治 ] 急性胃病;膝肿痛,下肢不遂等下肢病;乳痈,乳痛等乳疾。[操作 ] 直刺 1.0~1.2寸。35.犊鼻

[定位 ] 屈膝,髌骨与髌韧带外侧凹陷中。又名外膝眼。[主治 ] 膝关节肿痛、屈伸不利、下肢麻痹等病。[操作 ] 向后内斜刺 0.5~1.0寸。36.足三里 合穴,胃下合穴

[定位 ] 犊鼻穴下 3寸 , 距胫骨前缘外 1横指处。

[主治 ] 胃痛,呕吐,腹胀,肠鸣等胃肠病;下肢痿痹证;癫狂等神志病;乳痈、肠痈等外科病;虚劳诸证,为强壮保健要穴。(胃肠外科足三里虚劳神志

[操作 ] 直刺 1.0~2.0寸。强壮保健常用温炙法。

38.条口

[定位 ] 当犊鼻下 8寸,距胫骨前缘 1横指处。[主治 ] 下肢痿痹;肩臂痛;脘腹疼痛。[操作 ] 直刺 1.0~1.5寸。40.丰隆 络穴

[定位 ] 外踝尖上 8寸,条口穴外 1寸,距胫骨前缘外 2横指。

[主治 ] 头痛,眩晕;癫狂;痰饮病症;下肢痿痹;腹胀,便秘。(丰富痰 [操作 ] 直刺 1.0~1.5寸。

44.内庭 荥穴

[定位 ] 足背第2、3趾间缝纹端赤白肉际处。

[主治 ] 齿痛,咽喉肿痛,鼻衄等五官热病;热病;吐酸,便秘,痢疾,泄泻, 等胃肠病;足背肿痛。(五官胃肠热内停

[操作 ] 直刺或斜刺 0.5~0.8寸。45.厉兑 井穴

[定位 ] 第 2趾末节外侧,趾甲根角旁 0.1寸。

[主治 ] 齿痛,鼻衄,咽喉肿痛等五官热病;热病;多梦,癫狂等神志病。[操作 ] 浅刺 0.1寸。

足太阴脾经 隐白→大包

主治概要:脾胃病,妇科,前阴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病证。腧穴(共 21穴,左右 42穴

1.隐白 井穴

[定位 ] 在足大趾末节内侧 , 趾甲角旁 0.1寸处。

[主治 ] 便血,尿血等慢性出血证;月经过多,崩漏等妇科病;癫狂,多梦;惊 风;腹满,暴泻。

[操作 ] 浅 刺 0.1寸。3.太白 输穴;原穴

[定位 ] 足第 1跖骨小头后缘 , 赤白肉际凹陷处。[主治 ] 胃痛 , 腹胀 , 肠鸣 , 泄泻 , 便秘等胃病;体重节痛。[操作 ] 直刺 0.5~0.8寸。

4.公孙 络穴;八脉交会穴 , 通于冲脉 [定位 ] 第 1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

[主治 ] 胃痛 , 呕吐 , 腹痛 , 泄泻 , 痢疾等胃病;心烦失眠 , 发狂等神志病;逆气里急、气上冲心(奔豚气等冲脉病。

[操作 ] 直刺 0.6~1.2寸。6.三阴交 肝脾肾三经交会穴

[定位 ] 足内踝尖上 3寸 , 胫骨内侧缘后方。

[主治 ] 肠鸣 , 腹胀 , 泄泻等胃病;月经不调 , 阴挺 , 滞产 , 不孕;阳痿 , 遗精 , 遗尿;心悸 , 失眠 , 高血压;下肢痿痹。

[操作 ] 直刺 1.0~1.5寸。孕妇禁针。8.地机 郄穴

[定位 ] 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阴陵泉下 3寸。

[主治 ] 腹痛,泄泻等胃病;崩漏,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病;小便不利,水肿 等脾不运化水湿病。

[操作 ] 直刺 1.0~1.5寸。9.阴陵泉 合穴

[定位 ] 胫骨内侧髁下缘凹陷中。

[主治 ] 腹胀,水肿,小便不利,泄泻,黄疸等脾不运化水湿病;膝痛。[操作 ] 直刺 1.0~2.0寸。10.血海

[定位 ] 屈膝,在髌骨内上缘上 2寸处。简易取穴法:患者屈膝,医者以左手掌 心按于患者右膝髌骨上缘,第 2至 5指向上伸直,拇指呈 45°斜置按下,当拇 指尖下即是本穴。对侧取法仿此。

[主治 ] 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等妇科病;瘾疹,湿疹,丹毒等血热性皮肤病。[操作 ] 直刺 1.0~1.5寸。

21.大包 脾之大络

[定位 ] 在胸胁部腋中线上,当第 6肋间隙处。[主治 ] 气喘;胁肋痛;全身疼痛;岔气;四肢无力。[操作 ] 斜刺或向后平刺 0.5~0.8寸。手少阴心经 极泉→少冲

主治概要:心、胸、神志病和经脉循行部位的病证。

腧穴(共 9穴,左右 18穴 3.少海 合穴

[定位 ] 屈肘,在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 ] 心痛,癔病;肘臂挛痛,臂麻手颤;头项痛,腋胁痛;瘰疬。[操作 ] 直刺 0.5~1.0寸。5.通里 络穴

[定位 ] 当尺侧腕屈肌腱桡侧缘,腕横纹上 1寸处。[主治 ] 心悸,怔忡等心病;暴喑,舌强不语;腕臂痛。

[操作 ] 直刺 0.3~0.5寸。不宜深刺,以免伤及血管和神经。留针时,不可作屈腕 动作。

7.神门 输穴;原穴

[定位 ] 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桡侧陷中。

[主治 ] 心痛,心烦,惊悸,怔忡,失眠,健忘,癫狂痫等心病神志病;胸胁痛;高血压。[操作 ] 直刺 0.3~0.5寸。8.少府 荥穴

[定位 ] 手掌面第4、5掌骨之间,握拳时小指尖所点之处。[主治 ] 心悸,胸痛等心胸病;痈疡;阴痒痛;小指拘痛。[操作 ] 直刺 0.3~0.5寸。9.少冲 井穴

[定位 ] 小指桡侧指甲角旁约 0.1寸处。

[主治 ] 心悸,心痛,癫狂,昏迷等心病神志病;热病;胸胁痛。[操作 ] 浅刺 0.1寸,或点刺出血。手太阳小肠经 少泽→听宫

主治概要:头面五官病,热病,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病证。腧穴(共 19穴,左右 38穴 1.少泽 井穴

[定位 ] 在小指尺侧指甲角旁 0.1寸处。

[主治 ] 头痛,目翳,咽喉肿痛等五官病;乳痈,乳少;热病,昏迷等急热病。[操作 ] 浅刺 0.1寸或点刺出血。孕妇慎。

3.后溪 输穴;八脉交会穴,通督脉

[定位 ] 微握拳,在第 5掌指关节后尺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处。

[主治 ] 头项强痛,腰背痛,手指及肘臂挛痛;疟疾;癫狂痫;耳聋,目赤。[操作 ] 直刺 0.5~1.0寸。

6.养老 郄穴

[定位 ] 微握拳,在第 5掌指关节后尺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处。

[主治 ] 头项强痛,腰背痛,手指及肘臂挛痛;疟疾;癫狂痫;耳聋,目赤。[操作 ] 直刺 0.5~1.0寸。

8.小海 合穴

[定位 ] 屈肘,当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

[主治 ] 肘臂疼痛;癫痫。[操作 ] 直刺 0.3~0.5寸。11.天宗

[定位 ] 在肩胛骨冈下窝的中央,约当肩胛冈下缘与肩胛下角之间的上 1/3折点。[主治 ] 肩胛疼痛,肩背部损伤;气喘。

[操作 ] 直刺或斜刺 0.5~1.0寸。18.颧髎

[定位 ] 在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中。[主治 ] 口眼呙斜,眼睑閏动,齿痛,三叉神经痛等。[操作 ] 直刺 0.3~0.5寸,斜刺或平刺 0.5~1.0寸。19.听宫

[定位 ] 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缘,张口呈凹陷处。[主治 ] 耳鸣,耳聋,聤耳;齿痛。

[操作 ] 张口,直刺 1.0~1.5寸。留针时保持一定张口姿势。足太阳膀胱经 睛明→至阴

主治概要:头面五官病,项、背、腰、下肢部病证及神志病,位于背部两条侧 线的背俞穴及其他腧穴主治相关的脏腑、组织和器官的病证。

腧穴(共 67穴,左右 134穴 1.睛明

[定位 ] 目内眦角稍内上 0.1寸凹陷处。

[主治 ] 目赤肿痛,流泪,近视,夜盲,色盲等目疾;急性腰扭伤,坐骨神经痛;心动过速。

[操作 ] 嘱患者闭目,医生左手轻推眼球向外固定,右手缓慢进针,紧靠眶缘直 刺 0.5~1.0寸(轻捻缓进得气即止 ,不提插。出针后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禁灸。

2.攒竹

[定位 ] 在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

[主治 ] 头痛,眉棱骨痛;目赤肿痛,目视不明,流泪,眼睑闰动,口眼呙斜, 眼睑下垂等目疾;呃逆。

[操作 ] 向眉中或向眼眶内缘平刺或斜刺 0.5~0.8寸。禁灸。10.天柱

[定位 ] 在后发际正中直上 0.5寸(哑门穴 旁开 1.3寸,当斜方肌外缘凹陷处。[主治 ] 后头痛,项强,肩背痛等痹症;鼻塞;癫狂病;热病。

[操作 ] 直刺或斜刺 0.5~0.8寸, 不可向内上方深刺 ,以防伤及延髓。12.风门

[定位 ] 在第 2胸椎棘突下,旁开 1.5寸处。

[主治 ] 感冒,咳嗽,发热头痛等外感病;项强,胸背痛。[操作 ]斜刺 0.5~0.8寸。13.肺俞 肺背俞穴

[定位 ] 在第 3胸椎棘突下,旁开 1.5寸处。

[主治 ] 咳嗽,气喘,咯血等肺病;骨蒸潮热,盗汗等阴虚证。[操作 ] 斜刺 0.5~0.8寸。15.心俞 心背俞穴

[定位 ] 在第 5胸椎棘突下,旁开 1.5寸处。

[主治 ] 心痛,心悸,失眠,健忘,癫痫等神志病;咳嗽,吐血;盗汗,遗精。[操作 ] 斜刺 0.5~0.8寸。

17.膈俞 八会穴之血会

[定位 ] 在第 7胸椎棘突下,旁开 1.5寸处。

[主治 ] 呕吐,呃逆,气喘,吐血等上逆证;贫血;瘾疹,皮肤瘙痒;潮热,盗 汗。[操作 ] 斜刺 0.5~0.8寸。18.肝俞 肝背俞穴

[定位 ] 在第 9胸椎棘突下,旁开 1.5寸处。

[主治 ] 黄疸,胁痛等肝胆病;目赤,目视不明,夜盲等目疾;癫狂痫证;背痛。[操作 ] 斜刺 0.5~0.8寸。

19.胆俞 胆背俞穴

[定位 ] 在第 10胸椎棘突下,旁开 1.5寸处。[主治 ] 口苦,胁痛,黄疸等肝胆病;肺痨,潮热。[操作 ] 斜刺 0.5~0.8寸。20.脾俞 脾背俞穴

[定位 ] 在第 11胸椎棘突下,旁开 1.5寸处。

[主治 ] 腹胀,纳呆,呕吐,腹泻,痢疾,便血,水肿等胃肠病;背痛。[操作 ] 斜刺 0.5~0.8寸。21.胃俞 胃背俞穴

[定位 ] 在第 12胸椎棘突下,旁开 1.5寸处。[主治 ] 胃脘痛,呕吐,腹胀,肠鸣等胃病。[操作 ] 斜刺 0.5~0.8寸。23.肾俞 肾背俞穴

[定位 ] 在第 2腰椎棘突下,旁开 1.5寸处。

[主治 ] 阳痿,遗精,早泄,遗尿等生殖泌尿病;月经不调,带下,不孕等妇科 病;头昏,耳鸣,耳聋,腰背酸痛等肾虚证。

[操作 ] 直刺 0.5~1.0寸。25.大肠俞 大肠背俞穴

[定位 ] 在第 4腰椎棘突下,旁开 1.5寸处。[主治 ] 腹胀,腹痛,便秘等胃肠病;腰腿痛。[操作 ] 直刺 0.8~1.2寸。28.膀胱俞 膀胱背俞穴

[定位 ] 在第 2骶椎棘突下,旁开 1.5寸,约平第 2骶后孔处。[主治 ] 遗尿,小便不利等膀胱气化功能失调证;泄泻,便秘;腰骶痛。

[操作 ] 直刺或斜刺 0.8~1.2寸。32.次髎

[定位 ] 第 2骶后孔中,在髂后上棘下与后正中线连线中点处。

[主治 ] 遗精;小便不利;疝气;痛经,月经不调,带下等妇科病;腰骶痛,下 肢痿痹。[操作 ] 直刺 1.0~1.5寸。40.委中 合穴;膀胱下合穴

[定位 ] 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的中间。[主治 ] 腰痛,下肢痿痹;腹痛,急性吐泻;遗尿,小便不利;丹毒。[操作 ] 直刺 1.0~1.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腘静脉出血。52.志室

[定位 ] 在第 2腰椎棘突下,旁开 3寸处。

[主治 ] 遗精,阳痿等肾虚病;小便不利,水肿;腰脊强痛。[操作 ] 直刺 0.5~1.0寸。54.秩边

[定位 ]平第 4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 3寸处。[主治 ] 腰骶痛,下肢痿痹;便秘,痔疾;小便不利;阴痛。[操作 ] 直刺 1.5~2.0寸。57.承山

[定位 ] 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两 肌腹之间凹陷的顶端。

[主治 ] 腰腿拘急、疼痛;痔疾,便秘。[操作 ] 直刺 1.0~2.0寸。58.飞扬 络穴

[定位 ] 在小腿后面,当外踝后昆仑直上 7寸,承山外下方 1寸处。[主治 ] 头痛,目眩;腰腿痛;痔瘘。[操作 ] 直刺 1.0~1.5寸。60.昆仑 经穴

[定位 ] 在外踝尖与跟腱之间凹陷处。

[主治 ] 后头痛,项强,腰骶痛,足踝痛;癫痫;滞产。[操作 ] 直刺 0.5~0.8寸。孕妇禁用。经期慎用。62.申脉 八脉交会穴,通阳蹻脉 [定位 ] 外踝直下缘凹陷中。

[主治 ] 痫证癫狂,失眠;头痛,眩晕;腰腿酸痛。[操作 ] 直刺 0.3~0.5寸。67.至阴 井穴

[定位 ] 在足小趾外侧端,趾甲角旁 0.1寸处。[主治 ] 头痛,目痛;鼻塞,鼻衄;胎位不正,滞产。

[操作 ] 浅刺 0.1寸;胎位不正用灸法。足少阴肾经 涌泉→俞府

主治概要:妇科、前阴病和肾、肺、咽喉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病证。腧穴(共 27穴,左右 54穴

1.涌泉 井穴

[定位 ] 在足底(去趾 前 1/3处,足趾跖屈时呈凹陷中央。

[主治 ] 头痛,头昏,失眠;咽喉肿痛,失音,咯血;便秘,小便不利;小儿惊 风,癫狂,昏厥;奔豚气;足心热。

[操作 ] 直刺 0.5~0.8寸。3.太溪 输穴;原穴

[定位 ] 在足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 ] 头痛、目眩、失眠、健忘等肾虚证;咽喉肿痛、齿痛、耳鸣、耳聋等五 官病;咳嗽、气喘、咯血、胸痛等肺病;消渴、小便频、便秘;月经不调;腰 脊痛、下肢厥冷。

[操作 ] 直刺 0.5~0.8寸。6.照海 八脉交会穴,通阴蹻脉 [定位 ] 在足内踝下缘凹陷中。

[主治 ] 痫证,失眠等精神、神志病;咽干咽痛,目赤肿痛等五官病;小便不利, 癃闭;月经不调,痛经,赤白带下。

[操作 ] 直刺 0.5~1.0寸。

7.复溜 经穴

[定位 ] 在太溪直上 2寸,跟腱的前方。

[主治 ] 泄泻,肠鸣;水肿,汗证;下肢痿痹,腰脊强痛。[操作 ] 直刺 0.5~1.0寸。手厥阴心包经 天池→中冲

主治概要:心、胸、胃、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腧穴(共 9穴,左右 18穴 3.曲泽 合穴

[定位 ] 在肘横纹中,当肱二头肌腱尺侧缘。

[主治 ] 心痛,心悸;胃痛,呕吐,泄泻;暑热病;肘臂挛痛。[操作 ] 直刺 0.8~1.0寸,或点刺出血。4.郄门 郄穴

[定位 ] 在尺泽与大陵连线上,腕横纹上 5寸处。[主治 ] 心痛,胸痛;呕血,咳血;癫痫;疔疮。[操作 ] 直刺 0.5~1.0寸;可灸。5.间使 经穴

[定位 ] 在曲泽与大陵连线上,当腕横纹上 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主治 ] 心痛,心悸;胃痛,呕吐;热病,疟疾;癫狂痫。

[操作 ] 直刺 0.5~1.0寸。

6.内关 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阴维脉

[定位 ] 在腕横纹上 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 ] 心痛,心悸,胸闷;胃痛,呕吐,呃逆;癫痫,失眠;上肢痹痛;眩晕 症,如晕车,晕船,耳源性眩晕。

[操作 ] 直刺 0.5~1.0寸。7.大陵 输穴,原穴

[定位 ] 在腕掌侧横纹正中,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主治 ] 心痛,心悸;胃痛,呕吐;癫狂;桡腕关节疼痛。[操作 ] 直刺 0.3~0.5寸。8.劳宫 荥穴

[定位 ] 在掌心,第2、3掌骨之间。简便取穴法:握拳时中指尖下穴。[主治 ] 心痛,癫狂痫;口疮,口臭;中风昏迷、中暑等急症;鹅掌风。[操作 ] 直刺 0.3~0.5寸。9.中冲 井穴

[定位 ] 在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

[主治 ] 中风昏迷,舌强肿痛,小儿夜啼,中暑,昏厥。[操作 ] 浅刺 0.1寸,或点刺出血。手少阳三焦经 关冲→丝竹空

主治概要:头、耳、目、胸胁、咽喉病,热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病证。腧穴(共 23穴,左右 46穴

1.关冲 井穴

[定位 ] 在第 4指尺侧端,指甲角旁 0.1寸处。[主治 ] 头痛,目赤,耳聋,喉痹;热病,中暑。[操作 ] 浅刺 0.1寸,或点刺出血。3.中渚 输穴

[定位 ] 在手背第4、5掌指关节之间后方凹陷中,液门穴后 1寸处。[主治 ] 头痛,目赤,耳鸣,耳聋,喉痹;热病;手指不能屈伸。[操作 ] 直刺 0.3~0.5寸。

5.外关 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阳维脉 [定位 ] 腕背横纹上 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主治 ] 热病;头痛,颊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瘰疬;胁肋痛;上肢痹痛。刺 0.5~1.0寸。

6.支沟 经穴

[定位 ] 在阳池与肘尖连线上,腕背横纹上 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主治 ] 耳鸣,耳聋;暴喑;瘰疬;胁肋痛;便秘;热病。[操作 ] 直刺 0.5~1.0寸。14.肩髎

操作 ] 直 [

[定位 ] 在肩峰后下方,上臂外展平举时,当肩髃穴后约 1寸凹陷中。[主治 ] 臂痛,肩重不能举。[操作 ] 直刺 1.0~1.5寸。17.翳风

[定位 ] 在耳垂后方,当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主治 ] 耳鸣,耳聋;口眼喎斜,牙关紧闭,齿痛,颊肿;瘰疬。[操作 ] 直刺 0.5~1.0寸。23.丝竹空

[定位 ] 在面部,当眉梢凹陷处。

[主治 ] 眼睑闰动,头痛,目赤肿痛;齿痛;癫狂,痫证。[操作 ]平刺 0.3~0.5寸。足少阳胆经 瞳子髎→足窍阴

主治概要:肝胆病,侧头、目、耳、咽喉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病证。44穴,左右 88穴

1.瞳子髎

[定位 ] 在目外眦外侧 0.5寸,当眶外缘凹陷处。[主治 ] 头痛;目赤肿痛,目翳,青盲。[操作 ]平刺 0.3~0.5寸,或点刺出血。8.率谷

腧穴(共

[定位 ] 在耳尖直上,入发际 1.5寸处。[主治 ] 偏头痛,眩晕;小儿急、慢性惊风。[操作 ]平刺 0.5~0.8寸。15.头临泣

[定位 ] 目直视,瞳孔直上入前发际 0.5寸处,神庭与头维中点。[主治 ] 头痛,目眩,流泪,鼻塞,小儿惊痫。[操作 ]平刺 0.5~0.8寸。20.风池

[定位 ] 在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凹陷中,与风府穴相平处。

[主治 ] 癫痫,中风,头痛,眩晕,耳鸣,耳聋;感冒,目赤肿痛,鼻渊,鼻衄;颈项强痛。[操作 ] 针尖微下,向患者鼻尖方向斜刺 0.8~1.2寸,或平刺透风府穴。本穴深部 为延髓, 必须严格掌握针刺角度与深度。

21.肩井

[定位 ] 肩上,当大椎与肩峰连线中点处。简易取穴法:左手搭右肩,中指尖下 是穴。

[主治 ] 头项强痛,肩背疼痛,上肢不遂;难产,乳痈,乳汁不下;瘰疬。[操作 ] 直刺 0.5~0.8寸, 深部正当肺尖 ,不可深刺, 孕妇禁针。

24.日月 胆募穴

[定位 ] 在乳头直下,第 7肋间隙。[主治 ] 呕吐,吞酸,呃逆;胁肋疼痛,黄疸。

[操作 ] 斜刺或平刺 0.5~0.8寸, 不可深刺 ,以免伤及内部重要脏器。30.环跳

[定位 ] 侧卧屈股,在股骨大转子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 1/3与内 2/3交界 处。

[主治 ] 腰胯疼痛,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风疹。[操作 ] 直刺 2.0~3.0寸。31.风市

[定位 ] 在大腿外侧部的中线上, 当腘横纹上 7寸处。简易取穴法:直立垂手时, 中指尖在大腿外侧中线所点之处。

[主治 ] 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遍身瘙痒。[操作 ] 直刺 1.0~1.5寸。

34.阳陵泉 合穴;胆下合穴;八会穴之筋会 [定位 ] 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主治 ] 胁痛 , 口苦 , 呕吐 , 黄疸;小儿惊风;半身不遂 , 下肢痿痹 , 脚气。[操作 ] 直刺 l.0~1.5寸。39.悬钟 八会穴之髓会

[定位 ] 在外踝尖上 3寸,腓骨前缘处。[主治 ] 项强,胸胁胀痛,下肢痿痹;痴呆,中风。[操作 ] 直刺 0.8~1.0寸。

40.丘墟 原穴

[定位 ] 外踝前下方,趾长伸肌腱外侧陷中。

[主治 ] 颈项痛,胸胁痛,外踝痛;足内翻,足下垂;目赤肿痛,目翳等目疾。[操作 ] 直刺 0.5~0.8寸。

41.足临泣 输穴;八脉交会穴,通于带脉

[定位 ] 在第4、5跖骨结合部前方,小趾伸肌腱外侧凹陷中。[主治 ] 目赤肿痛,胁肋疼痛,偏头痛;月经不调,乳痈;瘰疬。[操作 ] 直刺 0.5~0.8寸。44.足窍阴 井穴

[定位 ] 在第 4趾外侧端,趾甲角旁 0.1寸处。[主治 ] 头痛,目赤肿痛,耳聋,咽喉肿痛;胸胁痛。[操作 ] 浅 刺 0.1寸,或点刺出血 足厥阴肝经 大敦→期门

主治概要:肝病,妇科、前阴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腧穴(共 14穴,左右 28穴 1.大敦 井穴

[定位 ] 在足大趾外侧端,趾甲角旁 0.1寸处。

[主治 ] 疝气,少腹痛;遗尿,癃闭,尿血;月经不调,经闭,崩漏,阴挺;癫 痫,善寐。[操作 ] 浅刺 0.1~0.2寸,或点刺出血。

2.行间 荥穴

[定位 ] 在足背第1、2趾间缝纹端处。

[主治 ] 癫痫,头痛,目眩,目赤肿痛,青盲,口喎等肝经风热头目病;胸胁满 痛;阴中痛,疝气;月经不调,痛经,带下;遗尿,癃闭。

[操作 ] 直刺 0.5~0.8寸。3.太冲 输穴;原穴

[定位 ] 在足背第1、2跖骨结合部前凹陷中。

[主治 ] 头痛,眩晕,目赤肿痛,口喎;黄疸,胁痛,腹胀,呕逆;遗尿,癃闭;崩漏,月经不调;癫痫,小儿惊风;下肢痿痹。

[操作 ] 直刺 0.5~0.8寸。5.蠡沟 络穴

[定位 ] 在足内踝尖上 5寸,胫骨内侧面中央。

[主治 ] 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带下,阴挺;疝气,睾丸肿痛。[操作 ]平刺 0.5~0.8寸。13.章门 脾募穴;八会穴之脏会 [定位 ] 在第 11肋游离端下方。

[主治 ] 腹痛,腹胀,泄泻,胁痛;胁痛,黄疸,痞块。[操作 ] 直刺 0.8~1.0寸。14.期门 肝募穴

[定位 ] 在乳头直下,第 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 4寸处。[主治 ] 胸胁胀痛,腹胀,呕吐,乳痈。

[操作 ] 斜刺或平刺 0.5~0.8寸, 不可深刺 ,以免伤及内脏。奇经八脉 督脉 长强→龈交

主治概要:神志病,热病,腰骶、背、头项局部病证,以及相应的内脏疾病。腧穴(共 28穴

3.腰阳关

[定位 ] 后正中线上,第 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约与髂嵴相平。[主治 ] 腰骶疼痛,下肢痿痹;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遗精,阳痿。[操作 ] 向上斜刺 0.5~1.0寸,多用灸法。4.命门

[定位 ] 后正中线上,第 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 ] 腰脊疼痛,下肢痿痹;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痛经,经闭,不孕;遗精, 阳痿,精冷不育,小便频数等肾阳虚;小腹冷痛,腹泻。

[操作 ] 向上斜刺 0.5~1.0寸,多用灸法。14.太椎

[定位 ] 后正中线上,第 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 ] 热病,疟疾,咳嗽,气喘等外感病;癫痫,小儿惊风;项强,脊痛;风 疹。

[操作 ] 向上斜刺 0.5~1.0寸。15.哑门

[定位 ] 第 1颈椎下,后发际正中直上 0.5寸处。[主治 ] 暴暗 , 舌强不语;癫狂痫 , 癔病;头痛 , 项强。

[操作 ] 正坐位,头微前倾,项部放松,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 0.5~1.0寸;不可向 上深刺,以免刺入枕骨大孔,伤及延髓。

16.风府

[定位 ] 正坐,头微前倾,后正中线上,入后发际上 l 寸处。

[主治 ] 头痛,项强,眩晕,咽喉肿痛,失音等内、外风为患者;癫狂,中风。[操作 ] 正坐位,头微前倾,项部放松,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 0.5~1.0寸;不可向 上深刺,以免刺入枕骨大孔,伤及延髓。

20.百会 [定位] 在后发际正中直上 7 寸处。简易取穴法:两耳尖连线中点,头顶正中是 穴。[主治] 头痛,眩晕等头面病;癫狂,痴呆,中风,失语,健忘,不寐等神志病; 脱肛,泄泻,阴挺,肾下垂等气失固摄下陷证。[操作]平刺 0.5~0.8 寸。24.神庭 [定位] 在前发际正中直上 0.5 寸处。[主治] 头痛,眩晕,鼻渊等头面五官病;失眠,癫痫。[操作]平刺 0.5~0.8 寸。26.水沟 [定位] 在人中沟的上 1/3 与中 1/3 交界处。[主治] 晕厥,昏迷,中风,中暑,休克等急危重证,为急救要穴之一;癫狂痫; 口角喎斜,鼻塞,面肿,齿痛;闪挫腰痛。[操作] 向上斜刺 0.3~0.5 寸,强刺激;或用指甲按掐。任脉 会阴→承浆 主治概要:腹、胸、颈、头面的局部病证及相应的内脏器官疾病,少数腧穴有 强壮作用或可治疗神志病。腧穴(共 24 穴 3.中极 膀胱募穴 [定位] 在下腹部正中线上,当脐下 4 寸处。[主治] 小便不利,遗尿,癃闭;遗精,阳痿,不育;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阴挺,不孕。[操作] 直刺 1.0~1.5 寸。孕妇慎用。4.关元 小肠募穴 [定位] 在下腹部正中线上,当脐下 3 寸处。[主治] 遗尿,小便频数,尿闭等泌尿系病证;泄泻,痢疾,脱肛,便血等肠腑 病;腹痛,遗精等男科病;少腹疼痛,疝气;月经不调,带下,不孕等妇科病; 中风脱证,虚劳羸瘦等元气虚损证。[操作] 直刺 1.0~1.5 寸;多用灸法。孕妇慎用。6.气海 肓之原穴 [定位] 在下腹部正中线上,当脐下 1.5 寸处。[主治] 腹痛,泄泻,便秘等肠腑病;小便不利,遗尿;遗精,阳痿,疝气;月 经不调,经闭,崩漏等妇科病;虚脱,形体羸瘦,乏力等气虚证。[操作] 直刺 1.0~1.5 寸,多用灸法。孕妇慎用 8.神阙

[定位] 在肚脐中央 [主治] 腹痛,泄泻,脱肛等肠腑病;水肿,小便不利;虚脱、中风脱证等元阳暴脱。[操作] 一般不针,多用艾条灸或艾炷隔盐灸。12.中脘 胃募穴;八会穴之腑会 [定位] 在上腹部正中线上,当脐上 4 寸处。[主治] 胃痛,呕吐,吞酸,呃逆,腹胀,泄泻等脾胃病证;黄疸;癫狂,脏躁。[操作] 直刺 1.0~1.5 寸。17.膻中 心包募穴;八会穴之气会 [定位] 在胸部正中线上,平第 4 肋间处。[主治] 咳嗽,气喘,胸痛,心悸等胸中气机不畅证;乳少,乳痈等乳疾。[操作]平刺 0.3~0.5 寸。23.廉泉 [定位] 在颈前正中线上,喉结上方,当舌骨体上缘中点处。[主治] 舌下肿痛,舌纵流涎,舌强不语,暴暗,喉痹,吞咽困难。[操作] 向舌根斜刺 0.5~0.8 寸。常用奇穴 头颈部穴 1.四神聪 [定位] 在百会穴前、后、左、右各 1 寸处共穴 [主治] 头痛,眩晕,失眠,健忘,癫痫;目疾。[操作]平刺 0.5~0.8 寸。2.印堂 [定位] 在两眉头连线中点处。[主治] 头痛,眩晕;鼻衄,鼻渊;小儿惊风,子痫;痴呆,健忘,失眠等神志 病。[操作] 提捏局部皮肤,平刺 0.3~0.5 寸,或点刺出血。5.太阳 [定位] 在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 1 寸处凹陷中。[主治] 头痛,目疾,面瘫。[操作] 直刺或斜刺 0.3~0.5 寸,或点刺出血。背部穴 1.定喘

[定位] 在第 7 颈椎棘突下(大椎穴旁开 0.5 寸处。[主治] 哮喘,咳嗽,肩背痛。[操作] 直刺 0.5~0.8 寸。2.夹脊 [定位] 在第 1 胸椎至第 5 腰椎的各椎棘突下旁开,后正中线 0.5 寸处,一侧 17 穴,左右共 34 穴。[主治] 适应范围较广,其中上胸部夹脊穴治上肢和心肺疾病;下胸部夹脊穴治 胃肠疾病;腰部夹脊穴治腰、腹和下肢疾病等。[操作] 直刺 0.3~0.5 寸,或用梅花针叩刺。3.胃脘下俞 [定位] 在第 8 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处。[主治] 胃痛,腹痛,胸胁痛,消渴。[操作] 斜刺 0.3~0.5 寸。5.腰眼 [定位] 在第 4 腰椎棘突下,旁开 3.5 寸凹陷中。[主治] 腰痛;

月经不调,带下;虚劳。[操作] 直刺 1.0~1.5 寸。上肢穴 6.外劳宫 [定位] 在手背侧第 2、3 掌骨间,指掌关节后约 0.5 寸处。[主治] 落枕,手臂肿痛;脐风。[操作] 直刺 0.5~0.8 寸。7.八邪 [定位] 在手背侧,微握拳,第 1 至第 5 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左右共 8 穴。[主治] 手背肿痛,手指麻木,烦热,目痛,毒蛇咬伤,手指关节疾患,头项强 痛。[操作] 斜刺 0.5~0.8 寸,或点刺出血。9.十宣 [定位] 在双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 0.1 寸处,左右共 10 穴。[主治] 昏迷,癫痫,高热,咽喉肿痛,指端麻木,中暑,晕厥,小儿惊厥。[操作] 浅刺 0.1~0.2 寸,或点刺出血。下肢穴 4.膝眼 [定位] 屈膝,在髌韧带两侧凹陷处。内侧者为内膝眼,外侧者为外膝眼。

3.针灸学重点总结复习资料 篇三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桑代克:

1903年,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1913-1914年扩展成三卷本《教育心理学》(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体差异与原因)“教育心理学之父”

存在问题:普心原理解释实际的教育问题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

初创时期(00’-20’);发展时期(20’-50’);成熟时期(60’-70’);深化拓展时期(80’-)。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1、研究范式:S—R范式、认知范式、建构范式。

2、研究内容:从只关心学习问题到教与学并重;从只关注认知领域向认知与非认知并举。

3、研究重心:从实验室纯理论研究向教育情境中的实际应用研究。

4、研究思路:强调认知观和人本观统一;分析观与整合观相结合。

5、研究方法:注重质性与量化研究相结合、现代化与生态化相结合。

6、研究的国际化和本土化。

裴斯泰洛齐:

通过实物教学法的实验,第一次把教育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提出“教育心理学化”这一伟大理论,使教育与心理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给后世的教育和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是他对人类教育最重要的贡献之一。

第三章:学习理论

一、桑代克:联结-试误说

1、学习实质:S-R的联结

2、学习过程:尝试错误

3、学习的规律:

准备律(学习者进入某种情境时的预备性反应倾向会影响到学习。动机)练习律(重复正确行为会增强联结力量)

效果律(联结的后果会对这个联结有加强或削弱作用)

4、评价:(1)贡献:

以实验研究为基础,提出了西方最早、最系统的学习理论。有利于教育心理学学科体系的建立(学习的核心地位)。

联结试误说引起了关于学习理论的争论与研究,推动教心的发展(2)局限:

简单化、机械化,抹杀了人类学习的主观能动作用,忽视了认知、观念、理解等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以本能主义为基础,过分强调遗传的作用。

“人当生命发生时,即精子和卵子化合成人时,己具有无数确定的趋向,形成将来的行为。他将来所遇境况与所作反应此时己预定结合。”因此,他把学习的作用只限于“原来的结合或则永久保持,1/16

2015-06-20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周大兴

或则消除,或改变而利导”

二、斯金纳:

1、学习的实质:刺激与反应的联结

2、学习的过程: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也就是反应—强化的过程,有机体的某种自发行为由于得到了强化而提高了该行为在这种情境发生的概率。

任何动物都有两类行为: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人的行为大部分是操作性行为,它受强化规律制约。

3、关于学习的规律:

正强化:当期望的行为(压杆)出现后,呈现一个愉快刺激(食物),期望行为出现的概率将提高。

负强化:当期望的行为(压杆)出现后,撤销一个厌恶刺激(电击),期望的行为出现的概率将提高。

一级强化(primaryreinforcement):能直接满足个体基本生理需要的强化,如食物、水、温暖、安全、性等。

二级强化(secondaryreinforcement):本来不具有强化性质的中性刺激(灯光),当它与一个一级强化物(食物)反复结合,那么它也具备了强化的性质。

连续强化(continuousreinforcement):每次行为之后都给予强化 间隔强化(partialreinforcement):不定某次行为之后给予强化

消退(不予强化):从原本受到强化的反应中,将强化物完全撤离(不再给食),这时原本受到强化的行为概率会下降甚至消失。

正惩罚(positivepunishment):当不期望的行为出现后(不压杆),施加一个厌恶刺激(电击),不期望的行为出现的概率将下降。

负惩罚(negativepunishment):当不期望的行为出现后(不压杆),撤销一个愉快刺激(剥夺食物),不期望的行为出现的概率将下降。

三、班杜拉

1:有关学习的过程:(1)观察学习的含义:

通过示范进行的学习(间接经验)通过反应结果进行的学习(直接经验)

(2)观察学习的过程:注意、保持、复制、动机(外部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

2、三元交互决定论:

经典条件反射:交感神经系统的制约反应 操作条件反射:环境刺激决定人的行为 人本主义理论:有机体的内部动因

2/16

2015-06-20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周大兴

认知学习理论:认知结构、人的思想 三位一体的交互决定论:(以行动、环境、个体认知三者的交互决定作用,来解释人类动机、情绪和行为的起源)

导致一果多因或一因多果

3、自我调节论:

个体可以通过观察自己行为的后果来调节自己的行为。强调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表明人具有理性认知的能力,而不是简单地对环境作出反应或被环境事件所左右。

三个过程:自我观察、自我判断(与标准的差距)、自我反应

4、自我效能原理:

行为的成败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劝说、情绪唤醒、情境条件

5、评价 贡献:

明确地区分了人类学习的两种基本过程(直接、间接)进一步发展了传统的强化理论(直接、替代、自我)进一步发展了托尔曼的预期概念(结果预期、效能预期)

重要的教育实践意义:个性形成、道德品质和社会性行为的塑造。行为矫正的重要方法:示范模仿疗法

不足:

第一,理论各部分较为分散,缺少内在逻辑联系 第二,理论建立在儿童研究的基础上,但却忽视了儿童自身的发展阶段会对观察学习产生怎样的影响。

第三,虽强调认知能力对行为的影响,但对人的内在动机、内心冲突、建构方式等因素并没有深入的研究

四、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观

1、学习理论:认知学习观

1)学习的实质: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而不是被动地形成S--R之间的联结。

“把同类事物组织成有意义的结构,是认知结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组织和再组织(组织方式:编码,归类)”

2)学习的过程:类目化(概括化)的过程

2、教学理论:结构教学观

1)教学目的: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以便记忆和迁移(对课程设计、教材编写产生很大影响)2)教学的原则:结构原则、动机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1)动机原则:强调内在动机,而非外部强化 四种内部动机:好奇心、胜任力、互易性、自居

激发动机的方法:提供不确定性信息、设计困境、提供多种答案等。如:发现学习(2)程序原则:(教学必须适应各个年龄阶段的儿童的特点,按照他们观察和理解事物的方式去表现学科的结构,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3)结构原则:任何知识都可以用简单的结构化形式表达出来,以便于学生理解遵循认知规律

3/16

2015-06-20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周大兴

经济简明扼要地排列学科内容有助迁移。(4)强化原则:

结构主义教学原则的启示:为了促进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发展,教师首先必须全面深入地分析教材,明确学科本身所包含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引导学生加深对教材结构的理解;

在引导学生理解教材结构的过程中,首先应注意教学本身应有新异性,同时要有适当的跨度,难度适中,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胜任感;

其次,应根据学生的经验水平、年龄特点和材料性质,选取灵活的教学程序和结构方式来组织教学活动过程;

同时,应注意提供有助于学生矫正和提高的反馈信息,并教育学生进行自我反馈,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能动性。

3、教学应用:发现学习法

(1)发现学习的过程:问题情境、产生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2)发现学习的优缺点:

优点:强调学习的过程;学习兴趣培养;强调直觉思维;创造力培养;强调内部动机;强调信息的组织、提取,而非存储。

缺点:教学进度问题;精英教育;适用学科有限;对教师要求高。

4、评价: 贡献:

(1)学生的主动性、已有的认知结构、内在动机、思维能力的培养——>更符合实际。(2)理论用于实际——>课程设置与教材编写观念的变化。(3)发现学习被广泛应用。

(4)推动了教育心理学的重大转变:从行为主义向认知心理学转变,从实验室研究向课堂研究转变,从学习研究向教学研究转变

不足:

(1)教学内容:片面强调结构(某些学科的基本结构并不清楚)(2)教材建设:深广化、抽象化、专家化(与教学实际脱节)(3)教与学:学(夸大了学生的能力)

(4)教学方法:发现(混淆了发现学习与科学发现之间的差异)

五、奥苏贝尔:有意义接受说 1,学习理论:有意义学习观

(1)有意义学习的实质:

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实质性(非字面的)和非人为性(合乎逻辑的)联系的过程。

(2)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客观条件: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

主观条件:学习者进行有意义学习的心向、认知结构中要有适当的相关知识、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将新旧知识、经验发生作用

(3)学习中的动机因素: 认知的驱力(知识、能力)、自我提高的驱力(名誉、地位)、附属的驱力(赞扬、肯定)(4)有意义学习的类型:

4/16

2015-06-20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周大兴

1)表征学习:学习符号的意义

2)概念学习: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 3)命题学习:学习概念之间的关系(5)有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同化

同化的模式: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6)有意义学习的结果:形成认知结构 认知结构是按层次组织起来的概念系统。

已有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原有认知结构中是否具备可用来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可辨别性(又称可分离性,指新旧知识之间的异同)、稳定性(巩固性、清晰性)会影响到新知识的学习。

2、教学理论:先行组织者模式 1)教学的原则

逐渐分化:从一般到具体、从上位概念到下位概念、从定义到例子

综合贯通:用认知结构中的已有知识对新知识加以类推、分析、比较和综合,从而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消除可能引起的混乱。

2)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Advance organizer)安排在学习任务之前呈示给学习者的引导性材料,它比学习任务具有更高一层的抽象性和包摄性。包括陈述性的组织者(当新知识比较陌生)和比较性的组织者(当新旧知识有交叉)

作用:有助于建立有意义学习的心向新知识学习的固着点(新旧知识发生实质性联系的桥梁)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发生和习得意义的保持

3,教学应用:讲解式教学法

提出先行组织者:从认知结构中找到同化新知识的观念

逐步分化:从上位到下位、从一般到个别、从抽象到具体、从定义到例子 4,理论简评: 贡献:

揭示了学生知识学习最本质的特征之一,即以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三种内驱力说恰当地概括了学生的三种学习动机。课堂讲授教学模式经济、便捷、有效。“先行组织者”教学模式被普遍采用。不足:

适于解释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不全适用于解释程序性知识的学习。只谈及知识的学习和教学,忽视了能力的培养。

认知结构同化论带有思辨色彩,缺少科学实验证据的有力支持。

六、罗伯特·加涅:学习的分类 按学习水平,1965: 信号学习:经典条件反射

刺激-反应学习:操作条件反射 连锁学习:S-R联合

言语联想学习:语言单位的连锁 辨别学习:辨别异同,区别反应 概念学习:刺激分类,概括共同特征 规则学习:概念联合

问题解决学习:高级规则学习

按学习结果,20世纪70年代:

5/16

2015-06-20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周大兴

智力技能:包括前面八类

言语信息:名称、事实、观念等 认知策略:调节控制 运动技能 态度

七、建构主义教学观:

建构主义是认知学习理论的新发展,对当前的教学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不是一个特定的学习理论,而是许多学习理论观点的统称。

建构主义的思想核心是:知识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活动中建立起来的。

1、心理学理论背景:(1)杜威的经验自然主义(2)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

(3)维果斯基的社会历史发展论(4)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说(5)人本主义的学习与教学观

2、基本观点:(1)知识观:

1,知识并非对现实的准确表征,而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

2,知识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 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

3,在具体问题中,知识并不是拿来便用,一用就灵,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4,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还得到了较为普遍的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会对这些命题有同样的理解(个体的经验背景)

建构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提出质疑,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包括:

(1)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也不是最终答案,而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

(2)知识并不能准确的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并不能拿来就用,而是要针对具体情景进行再创造;

(3)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还得到了较普遍的认可,6/16

2015-06-20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周大兴

但并不意味着每个学生对这些命题都会有同样的理解,因为理解只能由学生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

(二)学生观:

1,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强调儿童的巨大潜能:“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教室的” 2,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差异性。

(三)学习观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主动构建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

1.主动构建性。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构建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主动的信息构建者。学习者综合、重组、转换、改造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释新信息、新事物、新现象,或者解决新问题,最终生成个人的意义。

2.社会互动性。学习是通过对某种社会文化的参与而内化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有关的工具的过程,这一过程常常要通过一个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互动来完成。学习共同体是由学习者和助学者共同构成的罐体,成员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

3.情境性。构建主义者提出了情境性认知的观点。知识存在于具体的、情境性的、可感知的活动之中,不是一套独立于情境的知识符号(如名词术语),只有通过实际应用活动才能真正被人理解。人的学习应该与情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联系在一起,通过对某种社会实践的参与而逐渐掌握有关的社会规则、工具、活动程序等。形成相应的知识。

(四)教学观:

1,教学要为学生创设理想化的、多样化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概括、分析、推理等高级思维活动,帮助学生建构知识

2,给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处理信息的工具以及适当的帮助和支持(权威

协助者、支持者)

3,创设平等、自由、相互接纳的学习气氛,在师生以及生生之间展开充分的交流、讨论、争辩和合作。所以,建构主义提倡情境教学、支架式教学和合作学习。

构建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

(1)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强调学生的巨大潜能;

(2)………………………差异性,每个人在自己的活动和交往中形成了自己个性化的、独特的经验,每个人有自己的兴趣和认知风格。所以,在具体问题面前,每个人都会有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形成自己的理解,每个人的理解往往着眼于问题的不同侧面。

(五)评价: 优点:

学生中心——>学习动机 情境学习——>能力发展 强调经验——>兼听则明 两种评价——>全面合理 问题:

否定了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真知灼见,使教学很难经济地进行。轻视传统的考试方式,学校无法完成选择和分配职能。教师的困境。

八、其他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

7/16

2015-06-20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周大兴

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认为,人格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

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时发 展对周围是世界,尤其是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培养信任感。

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3.自主感对内疚感(4-5岁)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本阶段的任务是培养勤奋感。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本阶段的任务其他三个阶段分别为: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时培养自我同一性。

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自我意识的发展: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生理自我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态。儿童在3岁以后,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社会自我阶段。心理自我是在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的。

第四章、学习动机

一、简述韦纳归因理论

(1)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主要归结为八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持久努力、他人帮助。结合三维度八因素组成归因模式。

(2)a、个人将成功归因于能力和努力等内部因素时,他会感到骄傲、满意、信心十足,而将成功归因于任务容易和运气好等外部原因时,产生的满意感则较少。相反,如果一个人将失败归因于缺乏能力或努力,则会产生羞愧和内疚,而将失败归因于任务太难或运气不好时,产生的羞愧则较少。而归因于努力比归因于能力,无论对成功或失败均会产生更强烈的情绪体验。努力而成功,体会到愉快;不努力而失败,体验倒羞愧;努力而失败也应受到鼓励。这种看法与我国传统的看法一致。

b、在付出同样努力时,能力低的应得到更多的奖励。

c、能力低而努力的人受到最高评价,而能力高而不努力的人受到最低评价。因此,韦纳总是强调内部、稳定和可控性的维度。

(3)对成功或失败的解释会对以后的行为产生重大的影响(4)归因和动机关系

内外部归因——>情感情绪;稳定不稳定归因——>期望;可控不可控归因——>学习投入。习得无助

8/16

2015-06-20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周大兴

二、过度理由效应: 当外在动机出现时,人们会将注意更多地放在外在动机的奖励上,而减少了对活动本身的享受和对满足感的关心。而精神上的激励,比如口头的表扬和非期望中的不固定奖励则不会降低内部动机,鼓励甚至还会提高内部动机。

给学生及时而恰当的反馈:

1、及时(时间太长会失去动机和信息价值)

2、具体

3、经常

三、阿特金森(J·W·Atkinson)的成就动机模式:

1、动机强度(T)=f(个体的需要M×成功的诱因I×期望P)

2、成就动机由追求成功的倾向和回避失败的倾向组成,当一个人面临任务时,这两种倾向通常同时起作用,并相互制衡,此消彼长。当二者势均力敌时,个体会感到心理冲突的痛苦;当前者大于后者时,人会奋发上进;当后者大于前者时,人会迟疑退缩。

3、对于力求成功者,当成功的可能性为0.5时,动机的总强度最大;对于避免失败者,当成功的可能性为0.5时,动机的总强度最小

1,动机强度(T)=f(需要M×期望P×诱因I)2,两种成就动机趋向:趋向成功(Ts)、避免失败(Taf)Ts=Ms×Ps×Is、Taf=Maf×Pf×If 3,动机总强度T=Ts-Taf=Ms×Ps×Is-Maf×Pf×If 4,I=1-P(成功的可能性越小,成功所带来的满足感越强)5,Paf=1-Ps(成功的可能性越大,失败的可能性就越小)Ta=Ts-Taf=Ms×Ps×Is-Maf×Pf×If Is=1-Ps、If=1-Pf、Paf=1-Ps 总强度Ta=(Ms-Maf)【Ps×(1-Ps)】

Ms>Maf,力求成功者,Ps=0.5时,T最大 Ms

给学生的任务既不应该太难,也不应该太易,但这并不意味着给学生所有的任务都应是中等难度的,或者说只有一半学生能回答正确。而要考虑:获得成功是困难的,但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又是可能的。

对于力求成功者:安排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和竞争的环境;考核标准相对严格。

对于避免失败者:尽量少安排竞争环境;一旦成功,立即强化;考核标准要相对宽泛;不能当众指责其错误。

9/16

2015-06-20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周大兴

四、成就动机理论的发展:自我价值理论(self-worththeory)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卡文顿(Covington,1992)

该理论以成就动机理论和成败归因理论为基础,从学习动机的负面着眼,试图探讨“有些学生为什么不肯努力学习”的问题。

1、理论的内容

该理论认为,自我价值感是个体追求成功的内在动力。趋向成功——获得高的自我价值感 避免失败——保护已有的自我价值感 过度努力者(高趋高避):他们会抓住一切机会去获取对自己高能力的感知,同时决不让一点点失败和不足来动摇自己的胜任感,所以他们往往有完美主义的倾向。他们给了自己太大压力,因而处在持续的焦虑和恐惧之中(自我驳斥,克服完美主义的绝对化要求)

追求成功者(高趋低避):设定中等难度的目标,敢于冒险,能够从失败中吸取经验;将成功归因于努力,对学习有责任感和很强的自我效能感。在竞争情境下表现最好,学习很快,自信有活力。不惧怕失败,因为失败不会威胁到他们的胜任感和自我价值。

避免失败者(低趋高避):为了获得胜任感,他们必须保护自己(和自我价值感)远离失败。如果他们体验到一点点失败,他们就会采取很多保护自我价值的策略,如自我设限、外归因等。(及时识别自我设限,勇于突破自我设限)

失败接受者(低趋低避):由于避免失败策略反而往往会导致学生的失败,而如果一个人不断地失败,借口就会变得越来越苍白无力,最终学生会认定自己很无能,他们的自我价值和自我效能感荡然无存,他们甚至会选择放弃,最终成为接受失败型的学生或“失败接受者”,他们将失败归因于低能且认为能力无法改变,于是变得沮丧、冷漠和无助。最后,他们放弃了为保持其自尊和地位的努力,在面临学业挑战时表现出退缩,至少是被动的反应。他们用于学习的时间很少,焦虑水平也很低,对极少获得的成功并不自豪,对失败也并不感到焦虑。(重新树立更现实的目标)

2、自我设限

(1)理论:自我设限又称自我妨碍、自我设阻,是指在表现情境中,个体为了回避或降低因不佳表现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故意给自己的成功施加阻力的行动或选择,如学生在考试之前不努力学习、故意睡得很晚或声称身体不舒服等。

根据卡文顿的自我价值理论,自我设限是一种自我价值保护策略,学生会有意地采取不努力等行为来妨碍自己的学业表现,这样在失败时就可以避免他人对自己作出缺乏能力的评价,而如果成功,这种经历了很多阻碍的成功将会有更高的价值。

(2)表现形式

行为式的自我设限:个体为了做出有利于自己的归因而事先采取的一系列个体所能控制的对成功不利的行为策略,如故意拖延、考试前不复习而热衷于其他活动,以及设立过高的成就目标等;

自陈式的自我设限:过分夸大成功中存在的障碍,特别是一些具有状态特质性的事件,如考试焦虑、声称身体不适或遭遇了创伤性的生活事件等。

(3)后果

从表面上来看,人的自我保护行为能够暂时地减轻失败给自己带来的挫折和压力,但从长远来看,自我设限对个体有很大的危害。卡文顿的研究表明,即使个体能使他人不对他们形成低能力的评价,他们也会对自己形成消极的看法,特别是对学生来讲,在学习过程中,过多进行自我设限行为,增大了失败的可能性,会使学生降低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减少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继而又会进一步做出自我设限行为,从而陷入恶性循环中。此外,与没有进行自我设限的人相比,自我设限的人往往会得到他人更低的评价。因此,从本质上来说,自我设限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自我价值保护策略。

(4)性别差异

男孩比女孩更倾向于使用自我设限的保护策略。通常,女孩更多地使用口头的自我设限,比如经常在考试前跟同学说:“我很紧张”、“我在家一点都没好好复习”,而其实她可能并没有那么紧张和焦

10/16

2015-06-20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周大兴

虑,在家里也进行了充分的复习。而男孩则经常采用行为的自我设限,比如故意拖延、放弃尝试机会、选择难度较大的任务、减少学习时间等。口头的自我设限容易破坏人际关系,给人留下虚伪的印象,行为的自我设限会导致更糟糕的成绩。

(5)勇于突破自我设限

1、及时识别自我设限;

2、区分成绩、能力与自我价值;

3、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

五、目标定向理论

德韦克和艾利特(Deweck&Elliott,1988)两种内隐能力观的争论 能力增长观——>掌握目标 能力实现观——>表现目标

第五章、学习的迁移

一、迁移的分类:

(一)定义: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二)分类:

1,根据影响效果:正迁移、负迁移、零迁移 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积极影响。

负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消极影响,及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2,根据抽象和概括水平:横向迁移、纵向迁移

横向迁移:指难度类似的两种情境中的迁移,又称水平迁移。即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纵向迁移:难度不同的两种情境中的迁移,也叫垂直迁移。即处于不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二、迁移的理论

(一)官能训练说:

由德国心理学家沃尔夫(Woiff)创立

1,人类的观察、注意、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官能可以通过练习而得到加强。学校教育就是对这些基本官能的训练。

2,训练的项目越难,官能得到的训练就越多。3,学习的内容不重要。

4,如果一种官能在某种学习情境中得到训练,就可在与该官能有关的所有情境中自动地起作用

(二)共同要素说:

11/16

2015-06-20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周大兴

1,学习迁移是由于两种学习情境存在共同要素 2,“共同要素”的实质就是两次学习在刺激反应联结上的相同要素。

(三)概括化理论:——

1,概括出两种学习活动的共同原理是迁移产生的关键。2,学习者的概括水平越高,迁移的可能性越大。实验:水下打靶

(四)关系转换说:——

迁移的产生主要是对学习情境内部关系的概括,学习者“顿悟”了某个学习情境中的关系,就可以迁移到另一个有相应关系的学习情境中去,产生学习迁移。

实验:纸下觅食

(五)认知结构说:

1,影响迁移的三个主要的认知结构变量是:可利用性、可辨别性、稳定性。2,先行组织者可以有效地促进迁移

(六)产生式理论:

1,先后两项技能学习产生迁移的原因是这两项技能之间产生式的重叠,重叠越多,迁移量就越大。

2,所谓产生式就是有关条件和行动的规则,简称C-A规则。一个产生式法则包括一种条件表征IF和一种动作表征THEN。

3,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产生式规则,即在头脑中储存大量的“如果…那么…”的产生式。其中一种方法就是编制产生式样例学习。

(七)学习定势说:

定势对后续学习会起到两种作用:促进(熟练,快速适应)阻碍(思维僵化)

三、如何促进学习的迁移

(1)学习情境与迁移情境尽可能相似(如角色扮演、模拟法庭、心理咨询)

(2)重视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教学,提高概括水平(学习镭的发现后,向学生提问:“镭的发现表明了科学发现中的什么规律?你能用其他证据支持你的结论吗?)

(3)通过样例进行指导性学习(为学生提供概念或技能在不同情境中加以运用的样例)

(4)应用比较的方法,促进迁移,防止干扰(让学生对人体循环系统和城市水与废弃物处理系统进行比较,找出其相似性和差异性)

(5)帮学生形成条件化知识,掌握产生式规则

(6)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利用定势的积极作用帮助学生迅速掌握同类问题的解决方法,又要变化问题,帮助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或进行发散思维训练,防止定势的消极作用)

(7)教授学习策略(如教师可通过大声思考来展示其策略的应用;通过自我提问、反思练习等来训练元认知)

第十二章、教学设计

一、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1,认知领域——

知识:对所学材料的记忆,包括对具体事实、方法、过程、概念和原理的回忆。(记忆:说出《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句子的结构成分)

领会:把握所学材料的意义。(用自己的话表述《庖丁解牛》)应用:将所学材料应用于新的情境之中。(自己动手连电路,理解串联和并联)

分析:将整体材料分解成其构成成分并理解组织结构,包括对要素的分析、关系的分析和组织原

12/16

2015-06-20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周大兴

理的分析。(区分文章中的叙述部分和议论部分)

综合:将所学的零碎知识整合为知识系统。(根据社会实事材料,写一篇评论性文章)评价:对所学材料作价值判断的能力,包括按材料的内在标准或外在标准。(阅读一篇研究文献,评价其长处和不足)

2,情感领域

接受(选择性注意)、反应(兴趣)、价值化(态度和欣赏)、组织(人生哲学)、价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稳定的一致的可预期的行为)

3,动作技能领域

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习惯化

二、教学目标的陈述方法

1,R.F.Mager的行为目标:ABCD模式

A(audience)学生、B(behaviour)行为、C(condition)条件、D(degree)标准

优点:具体、清晰

缺点:只强调了行为结果而未注意内在心理过程。(教师可能因此只注意学生的外在表现,而忽视学生内在的能力、情感、态度的心理变化。)2,N.E.Gronlund内部心理过程加外显行为 基本形式:

3、E.W.Eisner的表现性目标(情感学习领域)只规定活动,不规定学习结果;通过具体言行看成是思想意识的外在表现;尽可能避免使用如“增强……意识”、“培养……态度”、“提高……能力”等抽象的术语

一般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测量学习者在情感、态度领域的学习目标: 学习者表示喜欢这类活动。

在各种活动中,学习者能选择参加这类活动。

学习者带着热情参加这类活动(承担义务,遵守各项规定等)。学习者很有兴趣与他人讨论这类活动。学习者鼓励他人参加这类活动。教学目标的陈述标准:

要陈述学生内在心理状态的变化,而不是教师的行为。

教学目标应该反映学生学习的类型(比如知识、技能、社会规范等)。

力求明确、具体,并可以观察和测量,尽量避免使用含糊的和不切实际的语言。

13/16

2015-06-20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周大兴

三、教学的方法:

1、合作学习:

异质分组:组间同质、组内异质(性别、性格、兴趣、能力类型、学业成就、自我约束力等)积极互赖:目标互赖、奖励互赖、角色互赖、资源互赖、任务互赖 个人责任:角色互赖、责任承包、随机提问、个别测试

人际技能:如表达感谢、注意听他人讲话、鼓励他人参与、提建议、询问原因、有礼貌地表示不赞同,建设性解决冲突的技能等。

团体历程:总结过去、分析现在、展望未来

合作学习中的人际技能:听取、说明、求助、自控、帮助、建议、协调(福利、阻止、分担)

2、支架式教学:

(1)教师的角色:临时性的、过渡性的辅助者(2)教学过程:支架淡出 预热:引入学习情境

探究:引导学生尝试探究问题情境中各种可能的方向。启发式对话,或演示问题解决的原型;逐渐增加学生独立的探究成分。

独立探索: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决定探究的方向和问题。

(3)教学目的:学生的独立学习

四、教学效果的考核与评估:

(一)量化评估:标准化测验或教师自编测验

1、选择题:—— 优点:

可以测量多种层次的学习结果 评分客观且迅速

试题量大,减少误差,提高效度

通过错误项的选择可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缺点:

干扰项的编写较费时间,且需要技巧 难以考核综合、表达等能力 无法测量思维过程 猜测率问题

(2)编写原则:

1)题干意义完整并能表达一个确定的问题; 2)题干简明;

3)诱答项应具有似真性; 增加诱答项似真性的方法:

使用学生共同的错误观念或过失来作为诱答项; 在正确项和诱答项中使用同样“精确的”、“重要性”等堂皇的用语来叙述; 诱答项的长度和措辞的复杂性与正确项相似;

在诱答项中使用额外的线索,如具有科学味道的答案,或与题干有语义联系的答案等。4)不能对正确答案有任何暗示; 暗示的主要表现: 语法结构上不一致。(如正确答案语法正确,诱答项语法错误等); 各选项在逻辑上不同,如正确答案中用“有时”“通常”等修饰词,诱答项中用“总是”“从未”

14/16

2015-06-20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周大兴

“所有”等修饰词;

正确答案使用与题干相同的词; 答案的长度有明显差异;

各题正确答案在选项中有一定的规律。

5)同一测验中每一个试题之间应相互独立避免牵连; 6)选项的文字描述力求简短精炼; 7)尽量避免“以上皆是”“以上皆非”的选项;

学生只要知道在选项中有两个是正确的,他就会选择“以上皆是”; 学生只要发现有一个选项是错误的,则马上就可以排除“以上皆是”;

在最佳答案型的选择测验中,所有答案只是适合程度的不同,而绝无一个“绝对正确”的答案,所以在使用“以上皆非”时,可能引起很大争论。

2、是非题:

优点:容易编制、评分客观、取样广泛

缺点:仅能测量知识层次中最基本的结果,而无法测量高层次的学习结果;猜测率问题。(2)编写原则:

考核的内容应具有考核价值(不要为了设计试题方便而考核一些无关紧要、细枝末节的内容); 要多测量理解能力,而不是记忆力;

一个题目中只能有一个中心问题,或一个重要概念,避免两个以上的概念在同一题中出现(半对半错,似是而非);

是非界限分明,避免使用模棱两可的语句; 尽量使用正面陈述,避免否定和双重否定语句; 正句和误句的排列要随机化,且数量应大致相等。

3、匹配题:

优点:可在短时间内测量大量相关联的事实材料,编写容易

缺点:仅能测量低层次的教学目标,且容易提供额外线索较难找到符合教学目标的同质性材料(2)编写原则:

同一题中,题干(包括选项)必须同质;

选项的数目要多于题干的数目,而且不限制每个选项被选择的次数(可降低猜测率); 4-7个项目最佳,不要超过10个。

4、填空题:

优点:受猜测的影响小,评分客观

缺点:偏重于测量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程度,测量的目标层次较低(2)编写原则:

1)空白处的答案应是唯一的

2)空白处所填的应是关键词语,且要和上下文有密切联系,不至于填写困难 3)空白处不能太多,以免句子支离破碎,不利于学生理解题意

4)尽量将空白放在句子的后面或中间,而不要放在句子开头(因为思维的逻辑应该是先提供充分的证据,然后再要求学生做什么)

5)所有空白处的线段长度应当一致,以免产生暗示作用 6)若答案是数字,应指明单位和数字的精确程度

5、简答题:

15/16

2015-06-20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周大兴

优点:容易编制,不受猜测的影响

缺点:评分不够客观;无法考核分析、综合、评价等高层次教学目标。

(2)编写原则:要确实能使学生能用简单的语言来回答;答案应只有一个;尽量避免只考机械记忆的题,应注重知识的应用;尽量使用直接问句来提出问题。

6、论述题:

优点:可测量高层次教学目标;可提高学生的思考、应用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可增进写作能力;受猜测因素的影响小。

缺点:数量有限,试题取样范围小,存在代表性问题;评分主观性强(评分者内部一致性问题);作答和阅卷都相当费时。

(2)编写原则:要考察高层次教学目标,如综合、评价等;答案应具有相对统一的定论;一般不允许学生选择问题回答(等值性问题);最好在题目中能给出回答本题所需时间。

(二)质化评估:

档案袋评估(portfolio evaluation)

(1)定义:教师依据教学目标与计划,请学生持续一段时间主动收集、组织与省思学习成果的档案,以评定其努力、进步、成长情形。

(2)档案袋的内容:课内学习情况记录和课外学习情况记录两部分,有时还包括家校联系的记录。

(3)档案袋的类型

展示型档案袋:主要收集能够反映个人所取得的成就的材料,如自己的最佳作品、自己的代表性作品、自己的获奖证书、奖章等。

过程型档案袋:主要收集反映不同时间阶段的个人表现的材料,其中不仅有自己最满意的作品,也有最初的、不太成熟的作品,如一篇文章的初稿、修改稿和定稿都可以收集在档案袋中。

4.管理心理学复习重点总结 篇四

题型:名词解释4简答4论述1案例分析1(有点粗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决策的那题我没整理)

一、掌握人性假设、霍桑实验、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等理论知识

1、人性假设人性假设:X理论 vs Y理论

管理方式:X理论

管理者关心的是工作效率和完成任务

管理者职能是计划、组织、指挥、监督

管理者用职权发号施令使下属服从

不考虑感情上和道义上对人的尊重

强调严密的组织、规则、制度

用金钱收买下属的效力和服从

管理方式:Y理论

管理者的任务是创造使人能发挥才能的工作环境

管理者不是指挥者、调节者或监督者,而是辅助者、支持者、帮助者

让下属承担更多的责任,促使其做出成绩,满足其自我实现需要

给与更多自主权,实行自我控制、参与管理和决策

简评

X理论的人性假设是静止地看人,相应的管理方式是胡萝卜加大棒,一方面靠金钱收买和刺激,一方面严密控制、监督、和惩罚迫使人为组织做出贡献

麦克雷戈发现现实组织的结构、政策、制度均以X理论为依据

Y理论有其积极的一面,但并非所有人都是如此

因此,X-Y理论是对人性认识的两个极端

2、霍桑实验(The Hawthorne Studies)

霍桑实验的背景

霍桑实验的主要内容

霍桑实验的主要结论

霍桑实验的意义

霍桑实验的背景

霍桑:美国西方电气公司下属的位于芝加哥附近的工厂名.实验时间:1924-1932年

实验起因:待遇很好,效率很低

照明实验、继电器装配实验、大规模调查、接线实验

A.照明试验(1924—1927)照明强度增加或减少,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产量都增加。只有当光线降到月光水平时,试验组的产量才降低。

结论:(1)工场的照明是影响效率微不足道的因素(2)工作条件的好坏与劳动生产率没有直接关系

B、福利试验(1927—1928)试验各种工作条件的变动对小组生产率的影响

如供应午餐和茶点、缩短工时等,在工作时可自由交谈。产量上升。取消这些条件后,产量仍维持在高水平。

结论:督导方法的改变使工人的态度有所变化,因而产量增加。

C、访谈实验(1928—1931)

两年多,进行了两万多人次的普查与访问

结论:员工的工作绩效,受到他人的影响

D、群体试验(1931—1932)(1)大部分成员都自行限制产量(2)工人对不同的上级持不同态度(3)成员中存在着小派系

结论: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受物质、环境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等方面的影响

霍桑实验的结论

(1)行为和情绪是密切相关的;

(2)群体对个人的行为有巨大影响;

(3)群体工作标准规定了单个工人的产量;

(4)在决定产量方面,金钱因素比群体标准、群体情绪和安全感的作用要小;

(5)人是社会人;

(6)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是提高工人的士气和积极性;

(7)非正式组织;

(8)霍桑效应:人在实验中的表现与平时不一样

对霍桑实验的评价

管理的第二个里程碑

梅奥成为第二时期的代表人物

行为科学由此而兴起

方法不是太科学

观点有些太片面

3、双因素理论(1959,美,赫茨伯格)

主要内容:

个人对工作的态度决定着任务的完成情况

传统的“满意—不满意”观念是不正确的导致工作满意的因素与导致工作不满意的因素是不同的保健因素与工作环境条件或外部因素有关,而激励因素则与工作本身的特点和工作内容或内在因素有关

调动人的积极性要从激励因素着手

实践应用

注重从工作本身挖掘和发展激励因素.运用双因素理论,使工作丰富化.重新审视工资奖金的作用.局限性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有相似之处。他提出的保健因素相当于马斯洛一处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感情需要等较低级的需要;激励因素则相当于受人尊敬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较高级的需要。但是,这两种理论都没有把“个人需要的满足”同“组织目标的实现"这两点联系起来.4、期望理论

期望理论的基本描述:

激励力量(M)=期望值(E)×效价(V)

期望理论是美国学者V.H.Vroom在1964年提出的,他认为,只有当人们预期到某一行为能

给个人带来既定结果,并且这种结果对个人是非常重要的时候,才会被激励起来,去做某些事情。

效价和期望值的不同结合会产生不同的激励力量:

期望理论的VIE模式

期望值:个体所认知的关于付出努力后的取得成功业绩的可能性

工具性:个体所认知的取得成功业绩后接受第二种水平输出的可能性

实践应用

奖金发放与绩效挂钩.实现效价与期望值的最佳组合.二、掌握组织文化、工作设计、CI战略等基本概念

5、组织文化是指组织成员的共同价值观体系,为组织所有的成员所接纳,成为组织的一种群体意识,表现为组织的共同信仰、追求和行为准则

6、工作设计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并兼顾个人的需要,科学、系统地进行工作合理配置,以满足企业正常运营的需要的过程。

7、CI战略是一项战略系统工程,不是简单的一个图像、一个标志、一种标准字体或一本视觉手册,是投资,不是费用。

8、理解并学会运用激励的相关理论

激励概述

激励的概念:管理者通过某种内部和外部的刺激,激发人的行为动机,使其产生一股内在的动力,使其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

在管理中,激励通常是指调动人的积极性。

激励的作用: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吸引组织所需要的人才,使员工充分发挥才干。激励的特征对管理的意义

选择激励方向、寻求激励因素、持久保持激励行为、绩效=能力×积极性

激励包括三个方面因素

1.刺激变量,即人们的行为是由什么激发并赋予活力的。

2.机体变量,即是什么因素把人们正被激活的行为引导到一定的方向的。

3.反应变量,即这些行为如何才能被矫正、保持和延续,以及这种行为正在进行时,行为主体和客体的主观反应。

激励理论研究的历史观点

科学管理阶段

行为科学理论阶段

工作生活质量阶段

1.科学管理阶段

泰勒将企业员工看成“经济人”,认为员工只有对物质利益的简单追求。

激励主要表现在“A使B做A希望B做的事”。这种对激励的认识带有明显的使役性质。激励理论研究的历史观点

2.行为科学理论阶段

人们对人性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认为员工不仅是“经济人”,还是有各种需要的“社会人”。

激励开始涉及到“行为是怎样开端的,怎样被赋予活力而激发,怎样延续,怎样导向,怎样终止,以及在所有一切进行过程中,该有机体呈现出何种主观反应”等问题。激励理论研究的历史观点

3.工作生活质量阶段

进一步考虑到激励对象的合理要求和利益,认为“激励就是引导有各自需要和个性的一个人或一群人,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工作。同时也要达到他们自己的目标”。

在研究激励问题和制定激励措施时,至少要考虑三个问题:

激发人们行为的特殊因素以及这些特殊因素是如何激发人的行为的;

激励对象为什么选择这种行为而不选择那种行为;

怎样引导人们改掉错误的、消极的行为,强化正确的行为。

激励效果的警觉性实验(美,奥格登,1963)经过激励的行为与没有施加激励的行为有显著的差别。

9、熟悉现代领导体制的发展、明确领导影响力的构成现代领导体制的发展

家长制式的领导

硬专家—经理阶层的领导

职业“软专家”的领导

专家集团的领导

领导者的影响力:

权力性影响力

传统因素、职位因素、资历因素

非权力性影响力

品格因素、能力因素、知识因素、情感因素

10、理解组织沟通过程中常遇到的障碍及克服策略,懂得提高团体凝聚力的方法

.团体凝聚力

凝聚力(内聚力)是成员被群体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内的程度。

团体对其成员的吸引力

成员对群体的向心力

团体成员的相互吸引

团体凝聚力的影响因素:

凝聚力与生产效率的关系

团体沟通

沟通是社会上人与人之间使用语言等媒介进行思想、观念、感情、意志的交往、联系和相互作用的一种行为。

沟通的要素:发送者、接收者、信息及其编码和解码、通道、反馈

沟通网络:

①正式沟通网络:通过组织明文规定的渠道进行的与工作相关的信息传递和交流。

②非正式沟通网络:正式沟通渠道以外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如职工之间私下交谈,传播小道消息等。

③单线式、流言式、机遇式、集束式

群体沟通的方向

(1)下行沟通:信息由高层次成员向低层次成员流动;

(2)上行沟通:信息由下层向上层流动;

(3)横向沟通:处于同一层级的人员或部门间的信息沟通。

(1)下行沟通:

下行沟通的媒介包括文件、通知、手册、报告、会议、口头指示等。

下行沟通的障碍:①公司发展所带来的组织结构的复杂化;②对沟通的忽视;③员工对管理层的不信任;④主管们缺乏沟通技巧;⑤管理层对信息的发布;⑥传递中信息的遗漏和曲解。沟通的改进:

管理者需要树立良好的现代沟通意识;

来自上层的信息必须是确实可靠的;

利用多种信道、使用多种方式进行沟通。

(2)上行沟通:

上行沟通的媒介包括:口头汇报、交谈、书面工作总结、座谈会、意见书等。

上行沟通的障碍:

①组织内上行沟通有信息过滤和扭曲发生,尤其当明确对自己不利时;

②在一些公司,中层管理者倾向于讨好上级,在上级知道之前把问题解决或消除掉; ③沟通链出现瓶颈,主管的秘书或行政助理过滤所接收到的信息,;

④主管与下属关系不良,缺乏信任,缺乏相互了解和真诚沟通。

上行沟通的改进:

自由、参与和授权方式;

要提高上行沟通的效果,最好、最简洁的方法是管理者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3)横向沟通:

横向沟通往往具有业务协调的性质,在加强个体间、群体间的理解、促进其合作和深化其感情方面十分重要。

横向沟通的障碍:①部门化是横向沟通的最大障碍;②公司战略和组织结构所产生的主次之分也导致沟通不畅;③空间距离也是障碍之一;④员工之间、部门之间为资源和利益的竞争与冲突,也是横向沟通常见的障碍。

横向沟通的改进:

建构真实的组织结构图,标明职权关系,加强沟通流程的管理,减少员工方面的不必要猜疑; 准确制定个人的工作说明,使每一个员工明确知道自己的工作内容、方法及工作关系,列出垂直和平行的沟通关系,创造条件促进沟通;

鼓励定期的会议或其他交流信息的方式;

组织需要对冲突进行有效的管理;

良好的倾听习惯,对所有的沟通都有效.

口头沟通、书面沟通、非语言沟通

(1)有效口头沟通的技巧:①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②把握沟通的契机;③重视倾听的技巧;④调整言语行为

(2)有效书面沟通的技巧:①选择合适的局面沟通形式;②提高文书可读性;③重视反馈

(3)非言语沟通的主要形式:副语言、类语言、体态语言(非言语沟通也会伴随着书面沟通而发生)

沟通的新方式:即时通信软件;电子邮件;短信;网络会议

有效沟通“量”、“质”、“时”

有效沟通的障碍:

来自发送者的障碍

来自接收者的障碍

沟通双方不同背景特征所导致的沟通障碍

性别差异

信息传递过程中的障碍

沟通中的物理障碍

语言和情绪上的障碍

有效沟通的法则:

选择合适的沟通渠道

选择正确的沟通方式

理解沟通对象的需求

上一篇:板式床的选购注意事项下一篇:未来的书籍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