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上学一路歌》教学设计(精选5篇)
1.北京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上学一路歌》教学设计 篇一
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学一路歌》教案
教学目标
★了解山区孩子一年四季上学时的情景,感受他们上学时的欢乐。
★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一年四季“我们”在上学路上的欢乐情景,理解课文内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山区孩子一年四季上学时的情景,感受他们上学时的欢乐。
教学难点
想象一年四季“我们”在上学路上的欢乐情景。
教学方法
1、想象,以读代讲。
2、抓重点词句进行理解。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学生说名称
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跟随山村的孩子们一起去看了他们在上学路上的青皮核桃、酸枣等等,老师相信大家在课下也充分读了书,了解了孩子们在上学路上的情景。这节课就请同学们扮演山村的孩子们,带领老师这个城里人一起去看看在你们的上学路上看到了什么,分享你们的乐趣,行吗?有信心完成任务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轻声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把答案用直线画在书上。
你们一共描述了哪几个季节上学时的情景?这几个季节的上学路上你们分别都做了些什么?
春天上学,走一路,看一路野花。
夏天上学,走一路,蹚一路溪水。
秋天上学,走一路,吃一路野果。
冬天上学,走一路,滑一路冰。
过渡:你们充满快乐的上学路上真让老师向望啊!快带老师去看看吧!我们先去看看春天吧!
三、阅读课文,深入理解
春夏秋冬的顺序有学生来定。
1、第一段:春天
(1)请大家轻声读第一段,说说春天在上学路上有哪些乐趣?
板书:春天
理解:春天上学,走一路,看一路野花。
板书:看 野花
(2)提问:走一路,能看到一路野花,说明花怎么样?
预设:说明花多。
提问:都有哪些花啊?
预设:蒲公英、二月兰(课件演示蒲公英和二月兰的图片)
对比:黄的是蒲公英,紫的是二月兰。
蒲公英是黄的,二月兰是紫的。
这样写突出了颜色,一大片一大片的黄色和紫色,花可真多啊!
(3)过渡:我们置身于花海之中,一边走,一边看,弄得“满身香”。
师:想想你有没有“弄得满身香”的时候?
预答:有,喷香水的时候„„
(结合生活实际联想满身香的感觉)
师:那在这儿香味从哪来啊?
预答:从花中来,花散发出来香味熏的满身香。
(4)师:闭上眼睛想象你就走在布满鲜花的上学路上,五颜六色的鲜花,竞相开放,散发出阵阵清香,那种感觉该有多好啊!
设想如果你走在这样的上学路上,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发挥想象,谈出自己的感受,体会孩子们上学时开心、高兴的心情)
把这种喜悦的心情读出来吧。
学生练习读课文。
2、第二段:夏天
(1)春天花多,那么夏天又有什么特点呢?
师:赶快去看看,默读课文,带老师看看夏天上学路上你们有哪些快乐?
板书:夏天
生:夏天上学,走一路,趟一路溪水。
板书:趟 溪水
(2)师:什么叫“趟”啊?请大家站起来示范一下。
(3)夏天很热,老师每天坐车上班都汗流浃背的,还觉得很没意思,但是你们却能趟着溪水,你们觉得怎么样?
预设:又好玩,又凉爽。
(4)师:请学生个别读,读出高兴的感觉,其他同学评价,能不能感受到他内心快乐的心情?(2~3个人)
师:同学们感受到他快乐的心情了吗?谁能让大家真切的感受到你快乐的心情,勇敢的举起你的小手,与大家一起分享你的快乐!
3、第三段:秋天
(1)师:春天走一路,看满眼野花,夏天走一路,听泉水叮咚,那么秋天怎么样?请你们快带我看看你们秋天上学的路吧!秋天上学的路有趣吗?
板书:秋天
生:有趣,能吃野果。
板书:吃 野果
(2)吃野果怎么有趣了?
预设:因为我们剥核桃会把手指弄得像黑炭条一样。
师:为什么剥核桃手指就变黑了?
预设:因为剥的多了。
师:看来你们在上学这一路一直在剥核桃吃,那你们知不知道剥皮的过程中会流水,这水流在手上就会变黑,洗也洗不掉?那你们为什么还非要吃呢?
预设:因为核桃太好吃了!
师:这核桃可真好吃啊!老师都馋了!除了青皮核桃,我们还能摘酸枣吃。快告诉老师你们是怎样摘酸枣的?
我们摘酸枣吃,哪棵树上的红,就摘哪棵树上的。
提问:为什么哪棵树上的红,我们就摘哪棵?
预设:因为红的好吃。
提问:那青的怎么办?就扔了是吗?
预设:等它红了再吃,“今天不红,明天就红了。”
师:看来你们真不愧是山里的孩子,特别了解大自然!而且你们有这么多选择余地,证明你们山里的枣树真(多)啊!
4、第四段:冬天
(1)师:山村的小朋友们,老师跟你们一起上学,春天看一路野花,真香!老师跟你们夏天一起上学,趟一路溪水,真爽!秋天我们吃一路野果,真好吃!那冬天呢?花谢了,叶枯了,野果也没了。那冬天上学路还有趣吗?
(学生互相读,交流想法)
板书:冬天
师:谁愿意与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想法?
生:冬天上学可以滑着冰去,很好玩。
板书:来 滑冰
师:你们是为什么可以滑冰?
预设:小溪变成了长长的大滑梯。
师:看来,在你们眼里小溪成了长长的大滑梯。那我们是怎样滑的?
预设:我们或者站、或者坐,往冰上一冲,要么让小伙伴帮忙一推,便从自己家门口一直滑到了学校。
师:还有其他的滑冰方式吗?
预设:躺着划,两个人一人站一人蹲,拉着滑„„
师:你们滑冰的方式可真多啊!看看谁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来让老师体会到滑冰的方式特别多?
指名读,学生评价。
师:还有哪很有趣?
预设:睁开眼睛,好像坐汽车;闭上眼睛,好像坐飞机。
师:为什么“睁开眼睛,好像坐汽车;闭上眼睛,好像坐飞机”?
预设:两边的景物飞快地向后移动,好像坐在汽车上一样;闭上眼睛看不见景物,听见耳畔嗖嗖的风声,感到速度特别快,就像坐飞机。
(2)师:山里的孩子们,你们滑冰真有趣啊!为什么你们到了学校为什么又都怪学校太近太近”?(同桌讨论)
(因为路上的景色太迷人了,同学们太开心了,不知不觉中快乐的时光就过去,好像一眨眼学校就到了,有些恋恋不舍。愿意在这么有意思的上学路上多停留一会儿,表达他们喜悦的心情。)
四、总结写法,进行仿写
1、过渡:山里的孩子们,你们带着老师走过了春夏秋冬的上学路,这一路走下来,老师觉得你们的上学路真有趣呀!就像一首(歌)一样!让我们在回顾一下这首歌,看看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展示课文的每自然段的首句,让学生找出特点。预设:句式相同。
师:那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与下面的语句又有什么关系?
都是先概括说这个季节的特点,然后围绕这句话具体地来写。这种写法叫做先概括后具体,这句话叫概括句。
2、这四个概括句是按照春夏秋冬山村中的不同特点来写的,那么,谁能够仿照这个句式,写一写我们身边春夏秋冬的上学路?
出示:春天上学,走一路,()。
四、总结拓展
山区的孩子们,跟你们走过春夏秋冬这一路,老师真开心呀!感谢你们细致又耐心地带领和讲解,你们真是最聪明的孩子!
板书设计
2、上学一路歌 春天 看 野花 夏天 趟 溪水 秋天 吃 野果 冬天 来 滑冰
2.北京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上学一路歌》教学设计 篇二
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发现同学的长处, 能用具体的事例真心实意地夸奖同学。
2.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做到与人交际时举止大方, 有礼貌, 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学会认真倾听。
过程与方法
通过游戏、创设情境等形式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 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交际过程中增进同学之间的情谊, 能发现同学的优点, 取长补短, 共同进步。
训练重点:
通过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 有层次地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训练难点:
掌握用具体事例真心实意夸奖同学的方法;培养有礼貌的、真诚的交际习惯和良好的听说态度。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 引出话题
1.老师边讲述边出示一组照片:我们班上的同学个个都很棒。你看, ××同学专心听讲, 积极发言;××同学能歌善舞, 多才多艺;××同学是个热心肠, 乐于助人……
2.老师采访:××同学, 刚才你被老师夸奖了, 心情怎样? (高兴)
3.是呀!真诚的夸奖能给别人带来快乐。今天我们就来当一回“快乐小天使”, (出示一个玩具“快乐小天使”) 夸夸我们的同学吧! (出示课题, 齐读一次)
设计意图:教师开场的欣赏和夸奖营造了一个和谐、快乐、温馨的“交际场”, 在这样的“场”中, 学生的心理状态被激活, 情绪被调动, 自然地投入到“夸夸我的同学”这个话题中。
二、回忆“发现”, 拓展思路
1.“快乐传递”的游戏:每个同学都有优点, (出示玩具“快乐小天使”) 这是“快乐小天使”, 音乐响起时, 请把“快乐小天使”往后传, 音乐停止时, “小天使”在谁手上, 谁就站起来用一句话夸夸同学。
2.学生做游戏, 用一句话夸同学。
3.小结归纳: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你看, 刚才我们就是从这些方面来夸同学的。 (出示:爱学习爱劳动有礼貌有特长孝敬父母乐于助人……)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一句话简单夸奖同学, 不仅让学生回忆了同学的优点, 还让学生明白了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夸奖同学, 拓展了学生的思路。
三、范例引路, 明确方法
1.我们班的××同学是个“朗读小能手”, 现在请××同学读读这首古诗。 (出示古诗《草》, 生读)
2.谁来说说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
3.学生评价。教师引导学生从音准、音量、感情等方面具体评价。
4.谁能当面来夸一夸这位“朗读小能手”?
5.学生走到朗读古诗的同学面前夸他。教师相机引导当面夸别人时要注意的地方。
6.师生共同小结此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板书:有礼貌真心夸举例子说具体)
设计意图:在交际中, 学生的表述是否清楚, 语言是否得体, 态度是否真诚等, 都需要示范。引导学生夸班内的“朗读小能手”, 目的就是让学生明白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为下面展开交际作好铺垫。
四、运用方法, 互动交流
1.小组内同学之间互夸。
2.指名上讲台前面对面夸奖同学。
3.引导其他学生对上来展示的同学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正如叶老所说, “教是为了不教”。学生在前面习得方法后, 教师引导学生互夸互评, 进一步展开交际, 促进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五、创设情境, 深化交际
1.“我说你猜”游戏:用具体事例来夸一个同学, 但不能说名字, 让其他同学猜猜夸的是谁。先同桌练习, 一个夸, 一个猜。
2.请几名学生上来夸同学, 其他同学猜。
(1) 假如学生猜对了, 让其说说为什么会猜出来。
(2) 假如学生猜不出来, 则引导多举一两个具体事例夸。
3.“招聘《校园报》小记者”:《校园报》的主编听说我们班的同学能说会道, 想在我们班招聘一名小记者。条件是:会举具体事例来夸同学。先在小组内练习练习, 再推荐代表上来参加应聘吧!
4.小组代表上来夸同学, 全班同学当“小评委”, 认真倾听发言。
5.全班评议, 推选出优胜者, 颁发“小记者证”。
设计意图:创造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自觉参与到口语交际的过程中, 是口语交际教学的首要任务。这一环节以“我说你猜”游戏、创设“招聘《校园报》小记者”情境的形式调动了学生互夸互评的积极性, 激发了学生交际的兴趣, 保证了学生参与面的最大化。
六、总结激励, 拓展延伸
1.在生活中, 还有哪些人值得我们夸奖?
2. (拿起玩具“快乐小天使”) 让我们继续做一个“快乐小天使”, 把夸奖的快乐带给身边的每一个人吧!
3.北京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上学一路歌》教学设计 篇三
1教材分析
《放马山歌》是一首山歌类型的民歌。它采用了由两个乐句组成的乐段形式,旋律明快,富有地方风格和浓厚的生活气息。全曲采用民族调式—五声羽调式,只包含了ladoremi四个音,音域为一个纯五度,歌词语言通俗、朴素,主要描绘了正月和二月放马的高兴心情。再加上衬词“呜噜噜”的运用,以及赶牲口的吆喝声,更突出了地方特色,富有生活气息,活跃欢快。
特点:有高腔音,打哦音,全曲节奏明快,曲调短促,表现出一种快节奏的放马气势。2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用欢快、高亢、奔放的歌声演唱歌曲《放马山歌》,并且掌握基本节奏型和衬词的唱法。
2、过程与方法:运用视听结合法、合作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歌曲,并进一步了解山歌的音乐特点。
3、在学唱《放马山歌》中,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让学生了解民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3重点难点
1、进一步了解山歌体裁的风格特点;启发学生用欢快、高亢、奔放的歌声演唱歌曲《放马山歌》。
2、掌握附点音符和衬词的唱法。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组织教学
1、师生音乐问好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的口号是“今天我最棒”
2、师生互动《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
3、云南民歌、风情简介(播放云南风光片,《放马山歌》作为背景音乐,教师讲解)师:你去过云南吗?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云南,感受少数民族人文风情。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在各族人民生活中,民间歌唱活动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云南的民族风情在全国最为多姿多彩,最具影响的少数民族节日有傣族泼水节、彝族火把节、苗族斗牛节。
4、基本节奏练习
师:云南人民能歌善舞,它们的音乐也很有特色,导游告诉大家,要想进入云南,首先要学会这条节奏。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设计意图】
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习热情调动学习积极性,初步了解云南民族风情。趣味节奏游戏,为准确掌握歌曲节奏做铺垫。活动2【讲授】歌曲教学
1、揭示课题,介绍民歌
师:西南高原主要以畜牧业为主,民歌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实践中集体创作,它可以分为山歌、小调和劳动号子。
2、歌曲简介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放马山歌》是流传于云南的一首著名的山歌,从题材内容而言,是一首典型的“牧马人之歌”,音乐节奏一般比较自由,声调高亢嘹亮,音调悠长,拖腔中常用自由延长的音来抒发感情。有时为了更好地抒发感情,使歌声传得更远,常常加上呼唤性的衬词、衬句。
3、初听歌曲《放马山歌》,讨论歌曲的音乐情绪。
4、复听歌曲范唱,讨论歌曲的音乐特色(如:衬词“呜噜噜的”“呦哦”)。
5、学唱歌曲
(1)教师示范朗读,提示学生就衬词找出原始歌词。(2)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
(3)重点指导“哟哦”的唱法。(鼓励学生用挥鞭的姿势体验吆喝的感觉)(4)视唱歌谱(教师引领)(5)老师唱歌词,学生唱衬词。
(6)轻声随录音自主学唱歌曲第一段。
(7)教师强调附点音符的时值,连音处要流畅。(8)复听录音,学生“张口默唱”查找不足。(9)随琴完整演唱第一段歌词。
(10)学生自主随琴学唱第二、三段歌词。
(11)学习结束句,讨论为什么“不会发”处要减慢速度演唱。(12)学习音乐记号“延音记号”。
6、分析歌曲表现的情绪,并提出要求
启发学生欢快、高亢、豪放地演唱歌曲。咬清楚每一句话的字头。最后一句“不会发”演唱的速度要逐渐减慢。“哟哦”更要悠长。
7、用欢快、高亢的声音集体完整演唱歌曲。【设计意图】
初步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绪;了解云南民歌的特点和演唱形式。在删除衬词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歌词。在模仿中鼓励体验,发展想象力,培养学生自主学唱的习惯和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演唱水平。活动3【活动】拓展教学
1、欣赏阎维文演唱的《放马山歌》。
2、用声势边唱边做
活动方式:以小组为单位,分四小组。捻指00︱0X︱00︱0X︱ 拍手X0︱00︱X0︱00︱ 拍腿0X︱00︱0X︱00︱ 跺脚00︱X0︱00︱X0︱
3、为歌曲设计演唱形式
小组讨论:男女声对唱歌曲、一领众和等。【设计意图】
开阔学生视野,提高鉴赏水平。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肢体协调性。丰富课堂,提高表现力。活动4【活动】课堂小结
4.北京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上学一路歌》教学设计 篇四
七
年
级
语
文
2018.10
说明:
1.试题1至4页,共4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及座号填写清楚。
一、积累运用(35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分歧(qí)
憔悴(qiáo)
黄晕(yùn)
水波粼粼(lín)
B.感慨(kǎi)
抖擞(sǒu)
笃志(dǔ)
混为一谈(hǔn)
C.鉴赏(jiàn)
祷告(dǎo)
搓捻(niǎn)
人声鼎沸(dǐng)
D.弹簧(huánɡ)
淋漓(lín)
菜畦(qí)
咄咄逼人(duō)
2.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吝啬 朗润 恍然大悟 疲倦不堪
B.沐浴
澄清
花团锦簇
截然不同
C.拆散
盔甲
花枝招展
不求甚解
D.造仿
央求
美不胜收
呼朋引伴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连老师都做不出来的题,这位新同学两分钟就算出来了,我对他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B.班主任目光犀利,声音低沉,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
C.雾霾天气导致所有事物看起来都迷迷糊糊的。
D.全国人民都要有说话的机会,都要有衣穿,有饭吃,有事做,有书读,总之是要各得其所。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通过教育,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B.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和倾听着这位新来的老师的报告。
C.为了避免这类事故今后不再发生,交通局加大了宣传的力度。
D.该书局一直以传承文明为己任,整理出版了大批古籍。
5.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B.打伞、戴斗笠固然能保持身上的干爽,可光头浇,洗个雨澡更有滋味。
C.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
D.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6.文学常识及名著阅读。(8分)
(1)孔子,字仲尼,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论语》,学派经典著作,是记录的一部书。(2分)
(2)《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部回忆性
集。此集中有两篇文章,一篇是《藤野先生》,写在仙台学医期间,感受到医学也无法救国,因此选择了的道路。(3分)
(3)《朝花夕拾》中作者着墨较多的人物有哪些?(至少写三个)(3分)
7.古诗文填空。(8分)
(1),百草丰茂。,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夜发清溪向三峡。(李白《峨眉山月歌》)
(3)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5)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鉴:镜子),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的话:。
8.仿照例句,以“笔”为开头,写出两个句式相同的比喻句。(4分)
例句:书似阶梯,开启心灵之门;书似灯塔,照亮前行之路。
仿句:。。
二、阅读理解
(共35分)
(一)古诗词阅读(8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的思想情感,哪两句最能体现诗人这种情感?(4分)
1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生”和“入”用的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4分)
(二)文言文阅读(13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目:“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待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刘义庆《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
[乙]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请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伋传》,略有改动)
【注释】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1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符合文中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太丘舍去(舍弃、丢下)
B.则是无信(不讲信用)
C.及事讫(完毕)
D.先期一日(约定的日期)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相委而去
言而无信
B.计日告之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C.遂止于野亭
骈死于槽枥之间
D.其为人若此
为人谋而不忠乎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14.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
。(2分)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的正面例子;(1分)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乙文侧重叙述。(1分)
(三)记叙文阅读(14分)
特殊的圣诞礼物
赛珍珠
(1)圣诞节前夜,鲍勃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想着第二天要干的事。他家里并不富裕,过圣诞节最使他高兴的,就是吃火鸡和母亲做的馅饼。他姐姐每年都要缝制一些圣诞礼物,而父母总给他买些他需要的东西,比如说一本书什么的。而他呢,也总是把零用钱攒起来,给他们每个人都买份礼物。
(2)他很爱他的父亲,可他父亲从没意识到他的爱,这让他感到很失落。他想,这个圣诞节他就十五岁了,该送给父亲一份更好的礼物,而不是像过去那样,老是到商店里去给他买条普通的领带。他侧身躺在阁楼的床上,眼睛望着窗外,心里琢磨着。
(3)记得小时候父亲告诉过他,耶稣是在牲口棚里诞生的。还说牧师和圣人来到牲口棚,给人们带来了圣诞礼物。想到这,他忽然闪过一个念头:对啊,我为什么不能在牲口棚里送给爸爸一件特殊的礼物呢?我可以早早起床,悄悄地去牛棚里,一个人给牛添草加料,把奶挤了,并将牛棚打扫得干干净净……这样,爸爸进去挤奶的时候,就会发现所有的事情都干完了。这不就是给父亲的最好礼物吗?他凝望着满天的星斗,不觉得意地笑了。
(4)这一夜,他醒了好多次,每次都要擦根火柴,借着火光看他那只旧表。
(5)凌晨两点半他就起了床,悄悄下楼,轻轻拉开房门,蹑手蹑脚地走向牛棚。牛棚里,一头奶牛睡眼惺忪地望着他,显出惊奇的样子,好像在说:“你好早啊!”
(6)过去,他从来没有独自挤过奶,现在觉得似乎要做一件极不简单的事。他开始干起来:给牛添草加料,挤奶,接着打扫牛棚……诸事完成后,他便小心翼翼地关上牛棚的门。
(7)回到房间,他一看表,离四点只差5分钟了。他赶紧脱掉衣服,跳上床,像地鼠一样钻进被窝,用被子捂住头,尽力控制自己激动的喘息声,生怕父亲听见。这时,房门开了。
(8)“鲍勃,”父亲的声音,“虽然是圣诞节,但我们也得起来干活啊,孩子。”
(9)“好——吧——”他故意装作还没睡醒的样子。
(10)“那我先去了,我得把事情先干起来。”
(11)门关上了。他仍躺在床上,忍不住笑出了声,想到等一会父亲就会明白一切时,他的心跳得都快蹦出来了。
(12)也不知道过了多久,他终于听到了父亲的脚步声,接着门开了。
(13)“鲍勃!”
(14)“嗯,爸爸――”
(15)“你这小鬼,”父亲激动得话也被哽住了,“你这家伙骗了我,是不是?”
(16)“这是给您的圣诞节礼物,爸爸!我爱您!”
(17)父亲紧紧
地搂住了他,双臂在他的后背上下抚摸着,滚烫的泪水滴到了他的面颊上。
(18)“我也爱你!孩子,我真谢谢你!再没人比这干得更棒了!”
(19)那一瞬间,他心里猛然一暖,眼睛一下子湿润了,原来爱是需要表达的!
(选自《中学生阅读》有删改。赛珍珠,美国作家,193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15.“特殊的圣诞礼物”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请摘录原文语句回答。(3分)
16.结合语境,品读下面两个句子,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1)不觉得意地笑了。
(2)父亲紧紧地搂住了他。
17.请从人物描写或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⑦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4分)
18.选文第②段中说“可他父亲从没意识到他的爱”,读完文章,请说说父亲这次是否意识到了他的爱,并简述理由。(3分)
三、写作表达(50分)
19.人,总在变化——从待人接物到处事态度,从言谈举止到心理状态,从衣着打扮到气质风度,从兴趣爱好到目标追求。当人生开始一个新阶段的时候,这种变化会来得更猛。现在,你走进初中校门了,你发觉自己在不经意之间已悄然发生变化了吗?
请你选择某一方面,与你小学时进行比较,以“我在变”为题写一篇作文,篇幅不少于600字。
要求:1.写真事,抒真情,讲真话。2.不得套做和抄袭。
3.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4.字数不少于500字。
题目:
200
2020000
400
600
2020000
5.北京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上学一路歌》教学设计 篇五
2语言特色:
课文所选的三则古代神话篇幅短小,在朴实简练的叙述中包含深刻的意蕴,加之想象、夸张的巧妙运用,给人以难以磨灭的教益。文章中的“夸父逐日”“精卫填海”“鲧禹治水”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
3把握重点:
一、关于神话
神话是人类童年时代的产物。原始人不能解释并掌握自然规律,在自然现象面前,感到恐惧和无力,于是他们通过幻想,把自然力形象化、人格化;随后又在生产劳动中塑造出英雄人物和神的故事,这就是古代神话产生的原因。中国古代神话作品常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①歌颂劳动创造;②赞美坚忍不拔、自我牺牲的英雄精神;③讴歌反抗压迫的精神;④对追求真挚纯洁爱情的赞美。总之,中国神话富有浓郁的人情味,表达了人民群众的理想和愿望,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
二、重点词语理解
逐走:赛跑。走,跑。大泽:大湖。河:指黄河。文首:头上有花纹。白喙:白嘴。溺:淹死。堙:(用土)填埋。注:流人。息壤:神话中一种生长不息的土壤。复:通“腹”。卒:最终。布土:分布息壤。
三、内容综述
(1)《夸父逐日》:以个人力量敢和太阳赛跑,而且赶上了太阳,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勇于向大自然挑战、自我牺牲的英雄精神。
(2)《精卫填海》:写炎帝的小女儿女娃,往东海游历被淹死,但她很不甘心,变成小鸟精卫,去填淹死她的大海,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征服自然的决心。
(3)《鲧禹治水》:鲧虽然因为偷窃天帝的息壤而被杀,但又生禹继续治理洪水,终于平息了水患,表现了坚忍不拔的拼搏精神。
4攻克难点:
结合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进而把握文章内容,是学习本课的难点,请看下面的参考译文:
(1)《夸父逐日》:夸父与太阳赛跑,赶上了太阳;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向北去喝大泽的水。还没赶到,就在半路上渴死了。他丢下的手杖,变成了桃林。
(2)《精卫填海》:又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在那里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上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传说这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女娃去东海游玩,被水淹死了没有回来。因此变成精卫,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3)《鲧禹治水》:洪水泛滥,巨浪滔天,鲧偷窃了天帝的息壤用来填塞泛滥的洪水。因为事先没有得到天帝的允许,天帝派火神祝融把鲧杀死在羽山的郊野。鲧死后,他的肚子里生出了禹。天帝最终命令禹去分布息壤,平定九州的水患。
5质询疑点:
对《夸父逐日》的结尾“弃其杖,化为邓林”应如何理解?
“邓林”实有其地,在现在大别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据清代学者毕沅考证,“邓”“桃”音近,“邓林”即“桃林”。“邓林”既是地名,也是“桃林”,“邓林”这一地名是因“邓林”的“桃林”之义而得名的。此外,“杖”与“桃林”同为木,形象上有相通之处;夸父的口渴如焚,与提供甘甜多汁果实和成片绿阴的“桃林”,在内容上也是相合的。夸父遗下的手杖化为一片桃林这一结尾,以富有诗意的想象力,丰富了《夸父逐日》这一神话的内容,丰满了夸父的形象,表现了勇敢追求、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的魅力。
惜缘
【北京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上学一路歌》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一年级语文上册 口耳目舌 2教案 北京版10-09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15.《一路花香》教学设计09-18
北京版四年级下册语文08-08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习作五教学设计09-26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06-18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范文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