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感悟反思

2024-11-15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感悟反思(精选20篇)

1.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感悟反思 篇一

小学音乐教师教学感悟

微 笑

我体会到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音乐教师,就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勤思考,总结经验,寻求不足,这样教学才会有收获,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所谓“教,然后知不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教而不思,不知己之不足,终日浑浑噩噩,最终只能沦为一名平庸的教书匠。勤练对音乐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天天坚持练基本功不容易,但要头一次懒却很容易,在工作中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自己的音乐技能就会日渐荒废,所谓“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扎实的音乐基本功是音乐教师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制定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使自己在保持原有的音乐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才能不断提高。

要想当一名好老师不仅要对孩子有一颗无私的爱心,还需要有过硬的业务本领。这就需要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同时,广泛涉猎有关方面的书籍,博览群书,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身文学、艺术素养,并熟练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去,丰富教学内涵,提高教学次,彻底改变音乐课就是教歌课的落后模式,使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对审美的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学习自然成了一种乐趣。好多小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上音乐课,这是什么原因?通过学习陈老师的讲座我有这样的感触: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培养小学生爱学音乐的兴趣很重要,教师的能力素质会影响学生一生,那么好的教学也可为学生将来学习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也是小学教育的基础性。

2.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感悟反思 篇二

一、培养优质的教师队伍

京剧进入小学课堂并发挥其作用的最重要的保障之一就是对教师队伍的培养, 一支高水平的优质教师队伍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京剧教学首先要使教师掌握基本的与京剧有关的知识、京剧的一些演唱的技能, 并进行实际的训练。学校可以运用校外的一些力量, 组织有关的京剧专家来学校开展讲座, 组织相关的音乐教师学习京剧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演唱技能, 不断接触最新的信息, 扩大自身的知识面, 提高教学的效果。另外, 教师在课后的教研活动中可以相互探讨京剧课上的问题以及学生的反响, 并积极进行自我反思, 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 积极想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 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总结归纳出一套有效的教学方法。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将单纯的唱京剧转变为鉴赏京剧、听京剧, 以鉴赏为主要的目的让学生来学习与京剧有关的知识, 培养学生学习京剧的兴趣, 并了解传统京剧与现代京剧的异同点。

二、找准京剧与音乐课堂教学的契合点

要让学生真正地感受京剧的魅力所在, 激发学生学习京剧的兴趣, 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 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教学的方式和方法, 找准京剧与音乐课堂的契合点。第一, 可以以讲与京剧有关的故事来激发学生学习京剧的兴趣。学生最先接触京剧的时候, 一般是从了解京剧的服装、认识乐器以及欣赏名家名段来感受京剧的独特之处。以讲故事的方式来帮助学生了解京剧的剧情、人物的性格, 更好去欣赏京剧。比如在学习《沙家浜:智斗》的时候, 就可以在上课之前简单地给学生讲一下故事,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唱段的内涵, 使其对京剧学习产生兴趣。第二, 可以从京剧的脸谱入手, 京剧的脸谱是京剧的代表性的特色, 小学生对于脸谱更是充满了好奇, 从京剧脸谱入手, 帮助学生理解在脸谱上所表现出来的京剧剧情特点、角色的定位以及所代表的人物地位, 学生了解到这些后就会积极地从其他的脸谱中进行分析, 并且要鼓励学生自己来画一画脸谱, 加深对脸谱的了解。第三, 可以从京剧的服饰入手来帮助学生了解京剧。京剧的服饰五颜六色, 丰富多样, 如皇帝穿的是黄蟒、大臣穿的是红蟒和紫蟒、小于大臣的地方官穿的是官衣、小姐穿的是衣裙、丫鬟穿的是坎肩和裙子。了解到这些以后, 京剧的人物一出场的话, 就可以对其地位、身份、生活状况等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学生如果能在学习这些知识的时候穿上京剧的衣服进行表演的话, 就更能激发学生学习京剧的热情。第四, 可以让学生试着唱京剧, 京剧最主要的表现手段就是唱, 在唱的过程中, 可以更加加深对京剧的理解, 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会学生正确演唱京剧, 京剧的演唱是一门很大的学问, 学生首先要学会念白, 念白在京剧中是一门很大的学问, 从念白入手, 然后进行演唱, 要注意发声的部位、气息的调节, 将全部的感情倾注进去, 演唱要准确有感情, 能感染人。第五, 可以从扮演京剧中的角色入手, 京剧的角色分为生、旦、净、末、丑五类, 要积极引导学生在了解了京剧的基本知识以后进行角色扮演, 真正感受京剧表演的乐趣所在。

三、注重京剧融入音乐教学的课外实践

在具体的京剧的教学中, 要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实际的京剧表演活动, 并从中选出具有京剧天赋的学生, 推荐他们到专业的学校去参加专门的训练, 另外学校也可以请专业的京剧表演团体来校园进行表演, 表演最经典的、最具有感染力的唱段, 让学生们能够近距离地接触到名家的表演, 激发学生自己表演的热情, 并且要给学生创造与名家交流和切磋的机会和空间, 与名家同台表演, 台上台下能够很好地互动起来, 增强师生的成就感。

此外, 还可以充分地利用多媒体的形式, 利用学校的网络平台进行宣传, 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展示自己的才能, 传承和发展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学校可以举办丰富多彩的艺术节, 在艺术节上每一个班级或者个人都要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京剧能力, 在举办艺术节期间, 可以有计划地开展各种与京剧有关的活动, 比如, 开展“京剧故事”演讲比赛、京剧名段汇演、京剧小报评比活动等一系列的活动, 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让学生将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真正用到实际的比赛中, 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 让京剧的学习变得更加有意义、更加多样。

3.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几点感悟 篇三

【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试听;情境

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强调,注重从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中引导他们学会欣赏音乐,能更好增强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关注音乐欣赏教学,能在丰富学生思维情感基础上,更好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能动作用,体现了人文化的教学理念。注重音乐的欣赏教学,能更好延伸音乐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自主接受过程中提高欣赏鉴别能力,培养他们丰富的思维想象能力,促进知识技能不断提升。

1.创设唯美意境听音乐,激发主动性

音乐教学中需要通过一定的意境来呈现表达元素。所有意境的形成都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生活中挖掘富有情趣的音乐意境,不仅能吸引学生学习音乐的激情和注意力,更能够使得学生在试听的过程中激活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不妨依据课程教学内容要求和学生的生活体验感知,创设富有生活情趣的意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过程中感受到音的魅力,体味其中的深刻内涵意义。在创设中,多从自然的表达声响中设计与音乐相关的意境,像鸟叫虫鸣、雷闪电鸣、动物啼叫等,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自然的生活气息;多引导学生从本地特有的情境中感受各种音响,让学生在熟悉的旋律中找到富有情趣的自然音响,像在每年的5月间,麦黄之时,布谷鸟的清脆叫声不觉让感受到收获的愉悦之感,仔细聆听其中的“阿公阿婆,割麦插禾”之音响,能使得学生对其中的表达情境有更为深刻的感知。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妨多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要求他们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发现富有音乐表达内涵的相关学习素材。可要求学生记忆并模仿家禽、家畜以及自然中的不同声音等,让他们在深入的感知过程中体味其中的特有意境,帮助他们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劳动创造美的真正用意。在设计中,多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好各种乐器设备,尝试创造出各种不同的美妙乐声,以此来激活他们学习的激情和主动性,增强认知感悟。

2.跟随节奏尝试打节拍,增强音律感

音乐的节奏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使得学生在打拍的过程中发现更多的乐趣。通过跟随音律拍打,不仅能够起到合拍增音的作用,还能够让学生在拍打过程中形成一定的韵律感,提高音乐技能运用水平。

依据节奏帮助学生归纳各种发音的规律,能使得学生在有意识的实际过程中发现更多学习乐趣。在教学中,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具有节奏明快的音乐,让他们能够在自然的试听过程中不断调动自身的潜能动力,主动跟随节奏进行打拍;另一方面,教师可引导学生针对课程教学中的内容和知识,多给学生以归类分析指导,让学生反复练唱,对比分析。在这样基础上的节奏打拍,能让学生在自由实践过程中发现更有意义的识记运用方式。

在节奏的拍打中,可要求学生根据音乐的表达特点有层次性和反复性地予以表达。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的“快乐宝贝”教学中,针对课程教学的“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基本要求,通过教师示范唱的方式,要求学生根据节奏轻重缓急等试着进行拍打,以帮助他们识记其中的停顿。在此基础上,可要求学生通过师生对唱的形式来共同拍打节奏,帮助学生了解其中停顿。在试听录音过程要求学生根据衬词“噜啦”以及“宝贝”的不同表达形式来试着拍打划分,以此来深化理解识记。

3.尝试互动交流说感知,提高综合力

音乐课程标准强调“音乐欣赏教学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由此可见,引导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鼓励他们通过运用多种语言表达形式来予以呈现,能够使得欣赏过程更具有一定的情趣,便于学生理解和识记运用。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从学生欣赏音乐的审美直觉、音乐审美体验和音乐审美升华阶段过程中,多鼓励他们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式进行二次深化和加工。只有在实现了客体与主体的融合,与音乐作者发生了情感共鸣,才能使得小学生对音乐学习过程产生更为清晰的认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学生的不同认知感悟,多采取同桌讨论,说出各自观点;小组合作探究,表达理解特色;师生互动交流,发现学习问题等方式来进行交流,帮助学生打开学习思维。教师在教学评价中,多运用形成激励方式来肯定他们的成果,帮助他们在不断升华认知感悟中提高辨析运用能力。

根据学生的互动交流来采取多元化的欣赏方式,能使得学生主动表达出自己的欣赏感知,一方面,体现了课程的人文化教学理念,激活他们学习动力;另一方面,能使得学生的综合表达运用更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建立在这样互动交流基础上的音乐感知,能更好帮助学生拓宽认知思维,增强实践认知体验。

如上述言,注重音乐的欣赏应在突出课程知识体系要求基础上,明确音乐欣赏的基本要求,引导学生在试听和眼观的过程中主动说出自己的认知感悟。以欣赏的方式来活化教学,能为学生营造更为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氛围,提高音乐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7月第2版

[2]管丽虹.小组合作学习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上),2012年06期

[3]李琴.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J].中小学教育,2011年11期

4.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反思 篇四

前段时间,我们对部分小学生进行了一次“音乐倾向”的抽样调查,得到了一系列有价值的信息。在他们的答卷反馈里,我们得不到一直期望的“音乐课是学生最喜欢上的课”、“音乐老师是学生最喜欢的老师”的那种感动,相反的却是冷漠与排斥;他们热衷的是流行歌曲、偶象歌星,而对教材中的歌曲却不屑一顾;他们可以如数家珍似的报出一长溜的、连音乐老师恐怕还未所闻的歌名及某某歌星所唱,而对音乐课上老师反复教唱、竭尽所能讲解的歌(乐)曲却模糊不清,甚至毫无印象……这里固然能找到许多原因,讲出一大串非我们音乐教师所能的理由,但从一个教育者应有的工作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来反思我们的教育,恁心而论,我们的课堂教学本身存在的许多问题恐怕也是一个不容低估的重要因素。

一、课堂音乐教学中的“音乐”含量过低

音乐课类似文学课,语言文字解说的多,提及音乐语言、挖掘艺术情感的少。在我所听到的音乐课里,这种情况不在少数,尤其是欣赏课。有些老师的课,他们讲得多,要学生用心聆听的少;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倾其所有,非讲个清清楚楚不可的多,留给学生去思考、去领悟、用音乐去激发想象的少;用语言表达的多,用情感体验的少。因此,在一些老师的教学中,语言多,音乐少,全然没有了音乐的我,也没有了“音乐作品是要悟的”这个道理了。这样的结果只会是,学生的音乐作品积累少,对音乐的感悟浅薄,最终是对音乐课没了热情。我们坦言,讲文学我们比不过语文老师(就普通而言),讲解数理也非我们所长,为何不发挥我们音乐教师的优势呢?

音乐课即唱歌课,但仅仅唱会歌曲的多,唱好歌曲、唱得有滋有味的少。他们在课堂的相当一部分时间里(课的后半部分)唱歌却是“老太婆念经,有口无心”。既不用心,何来之味、又何来之情,更何从谈感!音乐课里的歌不好听、不够味,那当然会到课外去找。找他们处认为好听、够味的歌来唱,还工工整整地把它们抄在精心挑选的小本本里,装在兜里,并引以为豪。

音乐课即技能课,枯燥乏味、机械训练的多,兴趣激发、情感抒发的少。我们的一些教师片面地理解了技能,过于偏重技能,使得我们的中小学音乐课成了音乐基本功训练课,把音乐当作机械的技能去训练,把中小学生当作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训练。这样做,可能在表面上或许在一段时间里,一部分学生会有一些效果,但却有可能因此而削弱了绝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甚至磨灭。实际上这样的音乐学习与课堂教学,从根本扭曲了音乐作为人类情感艺术、精神火花的本性,也背弃了“国民音乐教育”的初衷,是与音乐教育的基本原理背道而驰的。

二、课堂音乐教学中的“教师”定位失衡

音乐课以教师为中心的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少。在我们的音乐课里,很多教师不是笑脸相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几乎坐在琴凳上不挪窝、指手划脚,不管学生学得如何,只顾按照已备的教案、时间表灌之。学生回答问题顺我者表扬、逆我者斥之并不少见……这样的课堂教学,是一个不平等的教与受的关系,从未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从来只把学生当成知识的接受器,教师绝对是主宰而非主导,学生是完全被动的。这样的音乐课学生哪来的情、哪来的兴趣?也就无从说“我喜欢音乐课”了。

教师做够做足“教”字这篇文章的多,创设良好环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体验的功夫不足。我听过少的音乐课,也看过很多老师的教案,总发现我们的教师在构思一堂课伊始直到完成教案及教学全过程,他们经常在考虑的是我该怎样做、怎样教,很少考虑学生怎样来学、怎样来体验。一些教案连教师说的每一句话都有了,惟独没有“这时学生该干什么、此时学生会出现什么”。他们只想课堂45分钟我该怎样安排,却没想到作为“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互动过程”。音乐学习本身是一个复杂多样的变体,神经质的信息输入不是单一的,应该包括听觉、视觉、运动觉全方位的。而这种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学习者的主动参与、积极体验,那“学”的过程、“学”的结果就想而知了。

把教师的意志强加给学生的多,聆听学生心声、把握学生心智、愿意做深切朋友有少。“老师的疾话对的”、“我是老师,学生应该听老师的话”,恐怕是我们很多老师常有的心态和所说的话。因此,许多教师挖好一个个的陷阱让学生一个个往里跳的事总是很乐意去做的。比如说:“对不对?“对”“好听不好听?”等等。尽管老师自己都觉得多余,有时还显得底气不足,但总是乐此不疲。

一边是“奥尔夫”、“柯达伊”、……等教学法铺天盖地而来,令我们目不暇接,大有我是谁的忙碌惊呼四起之势;而另一边却为音乐与素质教育有什么联系、音乐教育如何渗透德育、中小学音乐教学到底该用什么谱等“重大问题”争论休。这令第一线的音乐们无所适从,还大有望不到穷尽之态。

一边是高保真立体声音响、钢琴、家庭音乐教育;而另一边是简易的手提录音机加劣质的教学磁带,还有一个领不到奖金(甚至工资)的音乐老师。

5.小学音乐老师教学反思 篇五

音乐教学更是艺术教学中的艺术。音乐反思性教学则是指运用教育教学的有 关理论,对课堂教学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思考,从中归纳出成败得失,为不断优化后续教学提供重要的条件。实践与研究证明,小学音乐实施反思性教学是教师自觉探索解决音乐教学中的有关问题,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能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教师自我学习,提高业务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注重音乐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反思。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教学内容不仅具有音乐性、审美性,更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课堂教学内容只有充分利用现有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调整教材内容以适合现代学生审美需求,并根据学生的学力水平重组教材,把充满生活情趣的内容充实到教学中去,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与审美愉悦,让教学内容真正使学生想学、爱学、乐学。

二、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课堂目标的反思。

由于学生的需要、兴趣、经验和能力是多样化的,音乐课堂教学目标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的音乐教育观,就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学生的显示发展水平。联系学生的客观实际,根据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把握,灵活设计课堂教学的音乐审美、情感态度和知识技能目标,提高教学目标设置的合适度,增强教学目标实现的有效性,真正起到教学目标的导向、调控、评价作用,成为课堂教学成功的保证。

三、把握学生认知心理,进行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施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平等的融入学生,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教学。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心理、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与情感反应等,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策略,尽可能的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全身心的感知并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四、围绕主体,紧扣主题,集体协作是反思教学必要补充。

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小学音乐的反思性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生活实际和认知心理出发,通过对音乐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集体协作等多角度、多形式进行科学反思。从成功的课例中我们应该反思:“为什么成功?”“成功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教学的设计与过程有什么特色?”“如何锦上添花富有创意?”等等,从中总结规律,提炼经验、指导实践。从失败的课例中我们应该反思:“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音乐是艺术,而音乐教学更是艺术教学中的艺术。音乐反思性教学则是指运用教育教学的有关理论,对课堂教学的教育理念、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思考,从中归纳出成败得失,为不断优化后续教学提供重要的条件。因为吸取教训,能更好地促进教学内容的选择、组合、调整;教学目标的设计、达成;教学策略的合理、优化,才能使课后的反思性真正起到反思、调整、改进后续教学的积极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音乐审美能力。识谱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但在我教学过程中便有着这样的深刻的体会:音乐重视识谱教育,但学生最没有兴趣,最弱的也是识唱简谱.对于音乐识谱教学,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做了以下几点反思:

一、学会“听”,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节奏感、音高感、旋律感、和声感、结构感、形象感等等)是审美能力的基础。学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学生更容易掌握音准的概念.比如,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以听领先。做为音乐老师不能剥夺学生聆听音乐的权力,一首乐曲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聆听去充分体会音乐中美和丰富的情感。重“听”的教学,强化“听”的功能。当学生进教室时我用的音乐就是今天要学的歌曲,让学生有个无意识印象,但这种欣赏教师是有意指导,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辅垫,这时学生却在无意中学会倾听。在真正要学习这首歌曲前,我又安排了一次有意欣赏,这属于诱导性的欣赏,启发学生:“刚才你们在进音乐教学时听到歌曲是什么情绪的?你听了有什么感受?”„„诱发学生联想,指导学生欣赏,从而对歌曲的情绪、节奏、表现的内容等有初步了解,同时旋律、节奏,在学生脑中有一定印象,起到了熟悉旋律等作用。这也是许多老师提出的先唱歌词再唱简谱的方法.但一遍一遍的唱学生很容易分心,也提不起兴趣.所以在听的时候要变化多种形式,在给学生美的感受的同时强化他们听的感觉

二、音乐教学的多元化 为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又不让学生厌倦音乐课。首先就是投学生所好,从他们的兴趣出发。所以音乐教学不能再是传统的学习观,提倡学科综合,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入手。上音乐课时,我就从学生喜爱的一部动画片的主题曲或影视着手,让学生自主的去感受参与鉴赏。学生主动的参与进来从而老师学能从中,引导学生兴趣的去学习了解音乐的不同领域。如自己很喜欢这首歌曲就,把你对这首歌的喜欢之情,容入歌曲中让聆听者知道你喜欢这首歌曲。以这种教学手段引领学生知道音乐不单单只是开口就唱,还要表达人内心的情感。音乐教学要多元化,所以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唱。让学生更加喜欢音乐课就要让音乐课堂丰富、多元。充分利用艺术之间的这种相融通关系,充分发挥与运用各种艺术门类的不同表现手段,整合成综合合性的音乐教学方式,如用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用表演及情节表现音乐情绪,情感,用色彩或线条表现音乐明暗、相同与不同等等。所以培养学生有正确的审美观与审情趣,先让学生喜欢你的音乐课堂。

6.小学音乐教学反思 篇六

1、对于音乐创作背景的渗透。本堂课我个人认为教学比较成功的部分是可以将整首歌曲的创作背景以及历史背景很好的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来。很多教学都会在课程内容中渗透一定的历史信息,如何将这些信息成功的转化为学生能够吸收的创作背景,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作品,甚至在欣赏之前就能掌握作曲者的创作意图。

2、指导学生对于音乐要素在音乐创作中的重要意义的渗透。本堂课主要通过欣赏《伏尔加河纤夫》的静态油画,通过老师的讲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个动态的伏尔加河纤夫,通过描述再结合音乐要素,将音乐创作的基本模式固定下来并与作曲家的音乐进行对比,看是否符合创作的需要。

二、不足之处

1、导入部分:

在“分别听辨三个音乐片段,区分其人声类别和特点”的环节上,我将三个片段分开来听,而且是按照高中低音来排列的,所以学生就会从中“找窍门”,听了第一个,也就知道后面两个是什么人声类别了。所以,这里应该将三个片段顺序打乱,并且在全部听完之后再要求学生分辨类别和总结特点,这样才能给学生一个思考的空间。

2、新课部分:

这堂课是欣赏课,但我在课堂中讲解的部分还是太多,语言也不够简练,导致让学生听、感受的部分过少。

3、知识拓展部分:

“把课堂还给学生”应该是教学应注意的重点,但我在这节课中只运用了朗诵这一种方法让学生参与课堂,这是远远不够的。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自行创作表演形式,教师参与其中一个组别,帮助和引导他们创作作品等等。

4、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部分,除了要总结一节课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情况,还应给予学生适当肯定性的评价,以带来激励的后动效应。但在这节课中我只总结了课堂学生的学习情况,却忽略了对他们及时和肯定的评价,这让他们在课堂中的加分评比环节成了虚设。以后的课堂中应更注重课堂小结,讲究方法,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保障。

7.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感悟反思 篇七

关键词:小学,德育,体验,实践,研究

“我听,我忘;我看,我记;我做,我学。”素质教育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体验为主体的教育模式,尤其是德育教学这种以感化心灵的教育课程,则需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改变说教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德育感悟,从心灵最深处得到成长。“体验式教育”所突显的是教学活动的实践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感悟,帮其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约束和自我激励,从而体现德育的优质功能和效果。

一、德育体验式教育之方式探究

1. 依托文化遗产,传承文化素养

依托文化遗产的传承进行体验式德育教学,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培养其对本土文化的情感,对多元文化的尊重。笔者以兴趣小组为载体,深入开展文化传承实践活动。为了让活动不是毫无目的地走马观花,笔者提早布置活动计划,要求学生在活动前收集资料、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人文遗迹,做到对要去参观的地方心中有数。活动时引导学生们有的放矢,分工合作。小组成员拍照的拍照,记录的记录,忙着收集资料;回来时,有的撰写调查报告,有的撰写活动感言,效果显而易见。

比如,在“北管音乐进校园”实践活动中,笔者引导活动小组成员自由组合、分工协作,深入乡村、剧团问卷调查、实地走访、拜访北管音乐工作者,了解现阶段北管音乐发展现状,写好访问日记和调查报告。学生们有的请教音乐老师,有的邀请专家现场表演,有的进行模仿秀比赛。学生们进一步亲近地方传统戏曲,将保护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强烈使命感注入精神世界。

2. 结合地域资源,树立规范观念

教师可以充分与当地地域资源相结合,通过各方联系,在正能量的熏陶中全面形成行为规范。其一,以“爱国教育”为主题,寻找当地革命根据地,带领学生参观,学生在参观的过程中教师对其进行讲解,以此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其二,以“环保”为主题,带领学生前往当地公园或污水处理厂等地参观,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环保宣传之类的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意识到环保的意义,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环保意识。其三,可以带领学生搭建小型的生态农场,让学生自主进行果蔬种植,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收获,以培养学生勤奋劳动的观念。

通过不同的德育教育活动,可实现德育教育与地域资源的结合,在不同的德育活动中不仅了解社会,同时也灌输了相应的德育知识,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观念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德育素养。

3. 进行公益活动,培育公民公德

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局限在课堂,在课外也一样能够有所收获。例如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到社区进行公益活动,引导学生与同社区的同学组成爱心伙伴,帮助做一些打扫卫生,维持交通秩序、给孤寡老人送温暖等力所能及的事情。还可以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各种基层文化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公德心,在体验中认知社会,实践中回报社会。

还可以组织开展“为树木整衣裳”的活动,带领学生深入社区、亲近校园,以小组为单位修剪树木花草。学生参与其中,不但能够进一步认识树木的品种,还能够激发学生“花草树木”是我们生活小伙伴的想法,教育学生爱护环境,热爱大自然;同时组织学生设计人性化的标语,在校园、社区合理位置放置,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这些活动将传统德育教育中单板的说教转化为实践,促使学生获得深刻的感悟,进一步提高了德育的有效性。

4. 融入历史脉络,培养爱乡情怀

学校可以与学生家长相结合,通过社区等各方面的帮助,组织“寻找同姓宗亲”的活动,在班级中建立同姓氏名人小组,以此培养学生的爱家和爱乡情怀。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学生向家长进行询问,了解自己家族的历史,包括其中经历过的迁徙,后来分散的情况等。在了解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调查家族分支中的各个名人,对其生平事迹进行全面的调查与掌握。或者学生经过调查,发现自己家族中并没有名人,那么可以搜集自古至今同姓氏的名人,将其生平事迹进行收集与整理。学生在调查与整理的过程中,不仅了解了我国一些名人事迹,同时也提高了民族自豪感。在课堂上学生将所调查的同姓名人进行展示,在其展示的过程中也能够对学生自身形成深刻的影响。

通过组织“寻找同姓宗亲”可以收获一定的体验,也可以组织其他类似的探究历史的活动,例如“了解传统节日”“村名的由来”等,学生在进行调查的同时,能够对其发展来源、存在意义等进行了解,由此提高爱乡情怀和民族自信。

5. 组织当家活动,提高独立能力

社会上“娇生惯养”现象比较突出,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可以组织“小当家活动”,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可以以周为单位,设置“每周班长”,采取轮流制,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班级管理。学生在负责管理的那一周,要负者组织升旗、出操、课上纪律、值日等班级中的日常活动。学生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班级管理的不容易,从而真正意识到要从我做起,维护班级秩序;在进行自我管理的同时,也提高自身的独立性。

也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家庭管理,跟家长交换一日管理身份,定期选择一天跟着家长买菜、做家务,在实践中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和难处,同时有效提高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从根本上帮助学生成长。

二、德育体验式教育之实践反思

1. 突显知行合一的持续发展

体验式德育要立足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养成适合未来社会合格公民所具有的完整、健康、独立的人格。在思想品德构成的要素中,知和行是最基本的要素,对学生进行体验式思想品德教育,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知识教育,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实际锻炼,把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结合起来,使他们受到深远影响,发展成为言行一致的人。

2. 强调德育主体的真实体验

学生是德育的主体,要突出学生个体在德育过程中独立的体验、感悟和自我的内化;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造适合学生的体验式活动。体验是最真实的、最感性的一种内心感受,生活的体验、情感的体验,能内化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引发学生的道德行为,使知、情、意、行在品德形成过程中成为和谐的整体。探索体验性德育课程就是引导学生通过自己亲身经历获得真实感受的过程,这种伴随着丰富情感的体验,是形成道德认识并转化为道德行为的基础。

3. 强化地域资源的开发利用

体验式德育要回归学生的现实生活,创造适合社会的德育,使德育生活化,让德育走出校门融入社会。学校德育工作讲究实效,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充分利用当地的德育资源,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紧紧抓住当地特点,充分开掘利用当地洋溢着乡土气息的材料来对学生进行教育。师生共同立足这块热土上耕耘播种,学生会有一种亲切感和认同感,教育效果自然是事半功倍,非比寻常。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实施体验式教学模式是贯彻新课程改革,加强德育教育力度的主要途径。学生通过教学体验获得感悟,在实践中不断成长,从而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体验式德育要根据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注入新的鲜活内容。教师要善于借力使力,结合周边的活动进行实践,也要善于创新形式,创造性开展活动进行体验,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惊铎.生态体验德育的实践形态[J].教育研究,2010(12).

[2]何远清.活动德育:提高德育实效的有效途径[J].教育导刊,2009(09).

8.小学音乐教学的几点反思 篇八

一、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在过去,我与其他一些老师一样,音乐课只是一味地在讲,根本没有留意到学生究竟明白了没有。后来反复在想,究竟谁才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在课堂上只是为了配合老师吗?经过课标的深入学习,我明白了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而教师只能是主导作用。因此在音乐课上,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教学内容不仅具有音乐性、审美性,更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课堂教学内容只有充分利用现有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调整教材内容以适合现代学生审美需求,并根据学生的学力水平重组教材,把充满生活情趣的内容充实到教学中去,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与审美愉悦,让教学内容真正使学生想学、爱学、乐学,教师应该不断创造更大的空间让学生们自主发挥。学生一旦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再把知识点设计成小坡度、多台阶,让学生在知识的大树下,跳一跳就能摘到“知识的果实”,然后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一级一级地登上去,在不知不觉中尝试到探究的乐趣、失败的苦恼,最终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二、积极打造精品课堂

在自己的音乐课教学中,经常不免出现随意、离散、低效的现象,要真正提高教学质量,无论从掌握知识、技能技巧,还是从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看,都需要达到课堂整体结构的最优化——经济而高效。也就是说,最关键的是打造高效课堂和精品课例。打造精品课堂也是每位教师一直以来潜心研究的课题,虽然着力点不同但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收获和见解。首先,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这种教学手段丰富音乐课堂。在唱歌教学中,我利用上网查寻,让学生了解词曲作者与歌曲的创作背景,并有机会欣赏一首歌曲的不同演唱形式和风格所产生的不同效果,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提高学习歌曲的动力;或播放歌曲的MTV,让学生领略音乐与画面完美结合的魅力,更深层次地理解歌曲的内涵及感情。在欣赏教学中,我制作简单的课件将所要欣赏的歌曲与画面串联在一起,同学们即有了听觉的享受,又有了视觉的感受,有效地改变了以往欣赏课以单调、枯燥的听觉为主的教学方法,使每一堂音乐课都能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音乐。

三、大力提倡愉快教学

愉快教学是愉快教育的中心环节,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愉快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以及创造进取和成功的条件,目的是使学生在愉快的心态下学习,即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竭力调动一切有利因素,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教学活动中,从而达到培养和发展他们感受和表现音乐的能力,并且真正从音乐中得到审美、愉悦、陶冶、净化的教育作用。“愉快教学”应是不拘形式和千姿百态的。

9.小学音乐教学反思 篇九

新课标下一年级音乐课的内容非常丰富,欣赏,创编,器乐,歌唱教学等等几乎每堂课都有涉及。内容看起来非常的丰富而有趣,可是如果把握不好,课堂就会显的很乱而教学任务完不成。我觉得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音乐学习的最好的方式就是“游戏”。只有当孩子在音乐游戏过程中获得快乐,才能唤起他们对音乐学习的那种缘自心底的热爱,并成为他们终身学习的不竭动力。所以在我的课堂里,一般都是游戏和活动贯穿的,那样小孩子的兴趣很浓厚。例如,歌曲教学《爷爷过生日》,我会先让孩子们在歌曲的旋律下来扮演爷爷过生日,小朋友为爷爷举行庆祝晚会。让同学们玩中学,学中玩,潜移默化下引导孩子熟悉歌曲,学会歌曲,并且获得表演的乐趣。

在进行游戏教学时,一定要有好的组织纪律才能有的放矢,就是说没有好的组织教学,游戏就不会达到效果。因此,每一节课都会要精心准备,精心设计,灵活的将走、坐、站、唱以及表演等各种音乐课的常规与 “知识与技能”的训练均溶入游戏之中,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各项音乐课常规、在游戏中聆听、在游戏中自出想象、在游戏中积极表现、在游戏中大胆创造。游戏中,学生有个体的独立活动,更有充分的师生、学生合作活动 (如;小组合作听辩高音与低音,学小金鱼吐泡泡、分角色扮演歌曲包含的角色),在这些合作的游戏活动中,学生不仅学会了相关的本领,体会到了音乐活动的快乐,更为重要的是: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会了与人交流,与人对话,锻炼了胆识,增强了自信心。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中,“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达到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也达到了。真是“一举三得”。这“得”全受益于采取了“游戏、合作”的学习方式,方式的改变也让老师教得轻松愉快,学生学得快乐有效,并使音乐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散发着浓浓的人文气息。

10.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案例反思 篇十

1、通过聆听《水上音乐》、《船歌》两首管弦乐曲,感受音乐对“水上的歌”主题的描绘。

2、初步了解管弦乐。

教学重难点:

感受体验音乐与自然的交融关系。

教学准备:

节奏卡、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律动进教室(8/3拍子《我和提琴》)感受三拍子的音乐特点

2、师生问好

3、学生自己组织的《精彩瞬间》

二、新课导入

师:今天,我们来聆听两首管弦乐曲,同学们知道什么叫管弦乐曲吗?

简介管弦乐曲

师:下面我们就来聆听乐曲《水上音乐》

1、初听乐曲并说说聆听后的感受

生:我觉得歌曲很轻快。

生:听上去很舒服。

师:其实乐曲对于不同的人,不同的心情听出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但是如果老师把乐曲的创作背景告诉你,可能大家对乐曲的感受会有所统一。

师介绍《水上音乐》的创作背景,简介亨德尔。

2、第二次聆听,带着创作背景,想像是怎样的一种场面!

生:场面很华丽。

生:场面很优美。

3、哼唱乐曲的主旋律。(板书)

4、再次聆听乐曲,主旋律出现了几次?主要演奏乐器是什么?

师小结

三、下面,我们来聆听第二首乐曲《船歌》

1、初听乐曲

师:乐曲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师:你有没有好像坐在船上的感觉?为什么?

2、学唱主旋律(板书)

画出图形谱的后半部分,了解上行、下行、平行。

师: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好像坐在船上的感觉了!

3、再听乐曲

随着乐曲旋律惬意的摇晃身子

4、聆听乐曲,跟歌曲哼唱主旋律

师小结

四、总结:今天,这两部都是由外国作品管弦乐中表现水上的歌。

11.音乐课堂教学三感悟 篇十一

音乐,本来应该陶冶人的情操,给人以艺术的享受,但当它成为一门“课”后,很多老师的课频频出现“走调”现象。如何上出学生喜欢的音乐课?在遵循音乐课程标准的前提下,我们要放宽眼界,立足学情,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积极地整合、裁剪具体的课程资源;同时要重视常态课的研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常态表现,从中发现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课堂行为规律,打造一个智慧平台和魅力舞台。

感悟一:音乐要回归本质强化审美魅力

讲到艺术,不管是语言还是音乐都离不开“美”。音乐是声音的艺术,要想使音乐课堂有魅力,必须在声音上狠下功夫。音乐课堂首先要感受到音乐的“美”,为追求美而学习音乐。音乐是一种语言,一种通过音响说话的语言,有它独特的句法和表达思想感情的规律。要想让人听得懂,我们教师先要增强敏锐丰富的音乐感觉。要求学生掌握的,教师自己要对教学内容熟练掌握,要随时在表演的感觉中,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为了促使学生养成自觉的动口、动手、动脑、动心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让他们听、说、演。课堂是一个特定的舞台,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自主、自信,激发和锻炼他们的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艺术讲究形象生动、有声有色,有形有味,有情有致,一定要以其本身独特的“美”的魅力感染学生,影响学生。

感悟二:教育要关注学生托出学生主体

这里用“托”而不是突或者凸,是在情感上要真正爱学生,托起明天的太阳,由衷地陪着、推着孩子跋涉在学习的道路上。以前由于课堂上缺少人文化的内容,脱离生活、淡漠情感,加之教学中单调的模式、机械的过程、陈旧的手段、苍白的语言,确实导致了不少学生对音乐课失去了兴趣、乐趣。事实上,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师水平的限制,但教师凭经验教,学生就会被动地学,不会独立思考。音乐课一定要强调在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上,教师才起指导作用。我们音乐教师有高度的责任心,总希望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有一定音乐水平的人才,这是我们的优点,但是过多的包办代替,容易养成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反而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为了托出学生主体,教学过程要以问题为纽带,以知识的再发现过程和学生思维发展过程为主线,要善于设计问题,多提一些开放的看似简单零碎,实质有多种价值取向的大问题小问题。在培养“双基”的基础上,组织和引导学生聆听、分析、感受、体验、表演、创编、讨论、评价,培养他们欣赏音乐、热爱音乐的良好习惯,使他们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教学目标的达成都蕴含于那些随机的、潜移默化的、不露声色的问题里,所以我们要通过问题激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大胆交流、自信表现。

感悟三:课堂要呈现多元生成的过程性目标

现在的教学目标有两类,一类是预设的,一类是课堂生成的。课程标准关于教学目标的描述当中,最重要的是过程性目标,因为过程性目标具有多元性。有了过程,就有了能力生成;有了过程,就有了情感态度。

有时过量的问答,看似活跃的热闹会显得课堂不够庄重,把学生欣赏的时间给挤占了,把课搞得破碎了,把教学过程搞得头绪纷繁了,不该讲的坚决不讲,该讲的则用心讲好,如果教学语言都是有感而发的,都是来自心灵深处的自然流淌,必然会撞击学生的心灵。

12.反思性教学”之感悟 篇十二

一、与教师专业发展之“反思法”有关的前沿理论

1.“反思性教学”的含义

教师专业发展的三类取向( 可理解为“模式”) 为理智取向、反思取向和生态取向. 其中,反思取向的理论认为每位教师真正的专业知识,是根植于教师日常教学的那些真正指导教师专业行为的知识,有很强的个性色彩,但不易清晰自觉地认识到. 通过反思可以更清晰地理解自己,理解自己的实践,从而实现自我的提升和专业上的发展.

2.“反思性教学”的具体过程

促进教师自我理解和专业自觉的方法有反思性教学、写日志、写自传、讲故事、信件交流、想象、隐喻分析、专业发展自我规划等. 其中“反思性教学”( 以下简称“反思法”) 的具体行动过程如下: 行动→回顾行动→分析到主要问题所在→创造替代性的行动方案→新尝试. 进一步说就是这样的过程: 1形成行动的具体对象( 如一节课所形成的教案) ,2分析行动的目标,3寻找行动出现的问题,4思考行动出现问题的原因,5改进行动的方法,6要连续若干次对同一行动加以反思.

二、实际应用“反思法”对某个教学行为加以反思改进

王建军教授指出: 当前的中小学教师虽然经常写课后反思,但实际很多反思的过程不完整,不深入,导致对实际的教学不起任何作用. 借助王教授提供的“反思法”教学方法,下面以一节公开课教案为例,利用上面的“反思法”过程,对这篇教案进行反思,希望能对实际教学反思有一些规范和指导作用.

本节课内容是高中数学选修2 -2第三章第一节“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概念”,其中由于文本有限,部分图片略去.在本课的教学环节中,出现了几个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加以反思,过程如下:

三、运用“反思法”进行反思的优点

在没有应用“反思法”去深入思考之前,只能感觉到课堂内容有问题. 但是出现问题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如何改正,困惑已久. 通过“反思法”的强制思考,短短时间内豁然开朗,不但解决了这节课的问题,而且更加明白了教学环节中,容易犯的错误是什么,原因是什么.

另外,“反思法”使得教师的反思更加完整,也使得反思过程一目了然,更有利于教学方法及经验得到有效的传递交流.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本文错漏缺点在所难免,希望读者批评指正.

摘要:笔者在学习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王建军教授“教师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一课后,针对“反思性教学”的方法写下的一点感悟.首先介绍了有关“反思性教学”的含义和具体过程,然后通过具体实例,展现了应用“反思性教学”方法进行反思的具体过程,从中体现“反思性教学”的优点.本文目的是为教师在反思教学过程提供参考方法.

13.小学音乐课教学反思 篇十三

大华学校

臧风仙

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和推进新课程改革,我认为,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先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逐渐喜欢音乐,从而才能对音乐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要积极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因此在音乐课教学上,我会从下列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

一、根据音乐教室现有的乐器,通过音乐欣赏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各种乐器,并且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身实践,讲解各种乐器基本的演奏方法,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对乐器有了进一步的接触,而且还对我国的各种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2、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空气,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

二、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针对本校特点,配合新课程改革,在学习音乐教材的同时运用钢琴进行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

1、在音乐欣赏课上,有些乐曲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乐器,结合大纲要求,给学生示范演奏,改变以往放录音让学生单纯欣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既开拓了视野,有提高审美力。

2、在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方面,为避免单纯学理论的枯燥,利用情境联想教学,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例如音符实值的学习,通过模仿动物叫声的长短来辨别不同的音符,这样一来,学生会比较容易掌握。

3、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不同教学设备,欣赏大型的交响乐和民族管弦乐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音乐。

14.《黄昏》小学音乐教学反思 篇十四

本节课的导入,通过听旋律判断太阳的上升与下降,学生的感受非常不错,一下就能判断正确,并且能说出原因。接下来根据旋律画“山”的一环节本节课应当去掉,可安排到复习这一课时在进行。在欣赏黄昏美景时,配上背景音乐效果不过,但欣赏的图片稍多。

学唱歌曲主要是通过听唱法来学习,这一环节占用的时间正好,按照自己的设计顺利进行,后面的画旋律线虽然前面带领学生画过旋律线,因为时间的关系,没有唱唱歌谱,学生单凭听音乐来画,难度比较大。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轮唱歌曲,我与几位学生一起轮唱歌曲,可以起到一个较好的示范作用。但也因为时间关系,没有足够的时间练习。

15.我对数学教学反思的几点感悟 篇十五

1. 对学数学的反思

当学生走进数学课堂时, 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成“空的容器”, 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 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 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地把学生头脑中的问题“挤”出来, 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

2. 对教数学的反思

教得好本质上是为了促进学得好,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合乎我们的意愿呢?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 我们自以为讲清楚讲明白了, 学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 但反思后发现, 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地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 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只是一味地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 学生当时也许明白了, 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

3. 对数学概念的反思, 学会数学地思考

对于学生来说, 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 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 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 不仅要能“做”, 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 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辩证关系等方面去展开.

4. 从学生角度方面的教学反思

教学行为的本质在于使学生受益, 教得好是为了促进学得好.在讲习题时, 当我们向学生介绍一些精巧奇妙的解法时, 特别是一些奇思妙解时, 学生表面上听懂了, 但当他自己解题时却茫然失措.我们教师在备课时把要讲的问题设计得十分精巧, 连板书都设计好了, 表面上看天衣无缝, 其实, 任何人都会遭遇失败, 教师把自己思维过程中失败的部分隐瞒了, 而把最有意义, 最有启发的东西抽掉了, 学生除了赞叹我们教师的高超的解题能力以外, 又有什么收获呢?所以贝尔纳说“构成我们学习上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 而不是未知的东西”, 大数学家希尔伯特的老师富士在讲课时就常把自己置于困境中, 并再现自己从中走出来的过程, 让学生看到老师的真实思维过程是怎样的.人的能力只有在逆境中才能得到最好的锻炼.经常去问问学生, 对数学学习的感受, 借助学生的眼睛看一看自己的教学行为, 是促进教学的必要手段.

5. 自我经历方面的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 我们常常把自己学习数学的经历作为选择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参照, 我们每一个人都做过学生, 我们每一个人都学过数学, 在学习过程中所品尝过的喜怒哀乐, 紧张、痛苦和欢乐的经历对我们今天的学生仍有一定的启迪当然, 我们已有的数学学习经历还不够给自己提供更多、更有价值、可用作反思的素材, 那么我们可以“重新做一次学生”, 以学习者的身份从事一些探索性的活动, 并有意识地对活动过程的有关行为作出反思.

6. 与同事交流方面的教学反思

同事之间长期相处, 彼此之间形成了可以讨论教学问题的共同语言、沟通方式和宽松氛围, 便于展开有意义的讨论由于所处的教学环境相似、所面对的教学对象知识和能力水平相近, 因此容易找到共同关注的教学问题展开对彼此都有成效的交流.交流的方式很多, 比如:共同设计教学活动、相互听课、做课后分析等等.交流的话题包括:我觉得这堂课成功的地方是……, 我觉得这堂课糟糕的地方是……;这个地方的处理不知道怎么样?如果是你会怎么处理?我本想在这里“放一放”学生, 但怕收不回来, 你觉得该怎么做?我最怕遇到这种“意外”情况, 但今天感觉处理得还可以, 你觉得怎样?合作解决问题———共同从事教学设计, 从设计的依据、出发点, 到教学重心、基本教学过程, 甚至富有创意的素材或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设计要为其后的教学反思留下空间.

7. 参考资料方面的教学反思

学习相关的数学教育理论, 我们能够对许多实践中感到疑惑的现象作出解释;能够对存在与现象背后的问题有比较清楚的认识;能够更加理智地看待自己和他人的教学经验;能够更大限度地作出有效的教学决策.阅读数学教学理论可以开阔我们教学反思行为的思路, 不再总是局限在经验的小天地星, 我们能够看到自己的教学实践行为有哪些与特定的教学情境有关、哪些更带有普遍的意义, 从而对这些行为有较为客观的评价.能够使我们更加理性地从事教学反思活动并对反思得到的结论更加有信心.更为重要的是, 阅读教学理论, 可以使我们理智地看待自己教学活动中“熟悉的”、“习惯性”的行为, 能够从更深刻的层面反思题目进而使自己的专业发展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教师的职业需要专门化,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不可或缺的, 它最为便利而又十分有效的途径是教学反思.没有反思, 专业能力不可能有实质性的提高, 而教学反思的对象和机会就在每一个教师的身边.教学经验的积累是教师成长的重要因素, 但是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肤浅的经验, 如果教师仅仅驻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 那么他的发展将受到很大的限制.教师如果能够通过反思的过程, 对教学经验作批判性的分析, 那么就可能主动地将与教学行为有关的因素纳入到教学过程中来, 重审自己教学中所依据的思想, 并积极寻找新思想与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反思不仅是一种手段和步骤, 更是一种能力, 是创造性教学的基础.教师在不断反思的过程中使自己的数学教学实践更加合理、更加有效, 就可能使自己从“新手”成长为“专家”.

参考文献

16.趣味教学引导学生感悟学习音乐 篇十六

关键词:音乐教育;素质教育;重要

【分类号】G633.951

一、初中学习音乐的重要性

如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早已成为了基础教育战线的一项全局性任务,而音乐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它在提高人的素质方面有着其它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初中音乐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的知识、技能的训练和掌握过程,在这个教学过程中,除了相对单纯的知识性和技能性之外,更多体现的是对艺术美的意识教育,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审美教育。这种审美教育贯穿着整个音乐教学过程,对增强音乐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引导学生从心灵深处理解音乐、表达情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现代教育观念认为,没有美育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发展人的感知、注意、记忆、联想、想象、创新等思维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效能。

音乐教育实质就是人的精神文明教育,因此,音乐能丰富中学生的课余生活,帮助中学生心理减压,陶冶情操,有助于智力的开发,增强记忆力,提高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增强中学生的审美能力。简而言之,音乐教育对中学生的思想道德、身心健康和学习都会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二、初中音乐教学现状与问题

1.对音乐课重视程度不够

许多初中学校单纯追求升学率,过分迎合应试教育,只注重学生的成绩而忽视学生综合、全面的发展,没有贯彻执行综合发展的教育方针。在此大环境下,音乐教育自然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有的中学甚至没有开设音乐课程,而有的中学即使开设了音乐课,学生的参与度与积极度也不高,课堂气氛与教学效果不理想。

2.教学内容和方法满足不了现实需求

初中音乐教学方法一般较为单一,教学内容较为枯燥,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作为一门提高艺术修养的课程,应采取灵活多样且有趣的教学方法进行音乐教学。

3.音乐教材中的内容与时代略为脱节

当今信息化社会高速发展,流行音乐已经在大陆轰轰烈烈地发展了几十年,学生有多样的渠道了解、感受与欣赏丰富的流行音乐。而初中音乐教材中的内容往往还停留在十几年前的经典作品,这就容易导致学生对课程失去兴趣。

三、趣味教学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音乐趣味教学法又称音乐快乐教学法,它是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音乐的新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对调动学生内部动力,引导他们主动学习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毛泽东同志曾指出:“要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由此可见,趣味教学法在音乐教学中极为重要。

音乐教学方法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益。优良、合理的教学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证学生能正确地领会和掌握音乐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智力、能力,发展他们的创造力。音乐教师也能从中累积教学经验,增长教学能力。

可是长期以来,我们大多数音乐教师不注重此类教学方法的研究。他们总是沿袭多年的陈旧教学方法,学生早已厌烦,如不改进,音乐教学无法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

四、音乐趣味教学法具体方法

1.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

首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来改变教学形式,把课堂变为舞台,每个学生都是一名演员,都是节目的编导者,同一内容在学生中就可能会创造出多种表演形式,教师也共同参与,这将会使学生彻底从被动变为主动。同时,要多鼓励和赞扬没有音乐基础的学生,在音乐课外活动中,要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来适应众多学生不同音乐能力、不同兴趣的需要。

其次,提倡“自主学习法” 。“以学生为中心”,就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学生的学习同样是一种发现,学习者自己发现的才是最重要的和富于个人特色的知识。在音乐教学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点拨。

2.利用精妙课堂开头及结尾引发学生兴趣

结构完美,布局合理的课堂教学,不仅能给学生带来求知的乐趣和享受,而且对教学本身有着巨大的感染和熏陶作用。要讲究开头和结尾。

导入是引发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的导火线,也是学生体验音乐和参与音乐活动的第一个重要步骤,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的,将难点、重点、主导思想、作品风格、音乐知识等形象生动地导入到课的主体中去,让每堂课都有“新鲜”感,学生的兴趣才会“长久不衰”。

同时,音乐课堂的结尾也很重要,切忌虎头蛇尾,要给学生留下思考和想象的余地,应推敲再三,精心设计,可以在生动的故事中结尾,可以在听教师范唱或听录音中结尾,也可以在请演唱水平高的学生演唱或全班学生不拘形式的演唱,甚至可以在师生对唱,学生边歌边舞中结尾。当学生们以美好的心情回味着音乐课时,他们已经产生了对音乐课的一种新的期待,对音乐审美有了新的渴望。

3.让音乐授课贴近生活、走进生活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欢音乐,他们有许多的音乐磁带,买过许多的音乐书籍,随口就能哼唱几首流行歌曲,但有不少学生却不喜欢音乐课,我们的音乐教育离生活太远了。

在音乐教学中,如果我们单纯的把学生局限在课本上、课堂里,那么,无论是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欣赏音乐能力的培养,还是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都难以达到教育目的。音乐教学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与学生生活、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现代学校音乐教育要求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音乐教学内容向真实生活转化,更多地联系學生面临的生活环境设计教学,增加与现代生活关系密切的流行音乐、通俗音乐等内容,学会探索并处理现实音乐生活中的诸多实际问题。

因此,我经常结合教材内容,适时引入流行音乐充实课堂内容。如学唱《龙的传人》这首歌曲时,我让学生们拓展欣赏《东方之珠》、《大中国》、《我的中国心》等爱国歌曲,告诉学生们很多流行歌曲都有爱国的思想,通过欣赏这类歌曲,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生们很乐意接受。这样,通过挖掘流行音乐中的民族、古典文化、爱国元素,补充学生喜爱的与时代和学生审美情趣相吻合的新内容, 巧妙地把流行音乐引入音乐课堂,并引导学生从简单地听流行音乐,哼唱流行歌曲到学会多角度客观地评价鉴赏流行音乐。

总之,让音乐教学走进生活,从生活中捕捉音乐的美;让生活溶入音乐教学,在音乐中感受生活的美。带领学生走出封闭教室,不拒绝社会,不脱离时代,设计出开放的、内容丰富、贴近生活的音乐教材。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音乐、在实践中感受音乐、在创造中理解音乐。

4.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任何创造都来源于生活实践,实践是产生一切创新的基础。音乐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创造过程,我在音乐教学中,尝试着把创造的思想用于课堂实践中,努力对学生进行创造能力的培养。

学生对打击乐器非常的喜欢,但往往由于学校的师资条件,在课堂上并不能作到人手一件。于是,我就鼓励学生发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启发学生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塑料瓶、瓶子盖、玻璃杯)去发掘音乐,动手制作出各种“小乐器”。学生通过观察、创造、动手实践,以生活为源泉变废为宝,他们的创造能力让我感到惊奇,在课堂上,他们兴致勃勃的分别介绍了自己的得意之做,互相交流了制作方法,而且还能用自己制作的小乐器来为歌曲伴奏。学生在创造过程中,产生了求知的欲望,体验到了创造带来的成功感。

在音乐教学中还可以用同一节奏或同一歌词创编不同的曲调,让学生在求异中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所以,我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对音乐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动,放手让学生去玩、去实践,在玩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培养学生的肢体协调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

因此,教师在音乐课中应满足学生的表演欲,巧妙应用激励性语言、动作、神态激发每位学生的创新欲望,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让学生充分体现自己,看到自身的价值所在,成为学习的主人。当学生的创造性想法明显不对或不够完善时,教师也应首先肯定他们的创新意识,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维持创新的热情。

5.结合多种活动进行教学

结合多种活动进行教学同样是一个让引发学生兴趣的高效方式。 音乐教师的教学要富有伸缩性、灵活性,教学形式可灵活多样,有些教学内容可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音乐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对音乐进行亲身的实践,这些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

在音乐课堂中我常常结合各种活动进行有针对性地宣传和动员,还为个别参赛学生进行辅导,使学生的课堂内容更加丰富,也更加满足了他们的需要。

五、总结

总而言之,素质教育是当代教育的主流,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音乐趣味教学法是培养一代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手段,音乐教育对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感知力,培养具有个性化的一代新人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教师应从实践角度出发,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大胆参与,在趣味教学中,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把他们培养成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才。愿音乐之花孕育学生心中,让音乐之声撒满人间。

参考文献

[1]刘修业,张忠萍.快乐教育使我们走上了素质教育之路[J].北京教育,1999(12):105-106.

17.小学音乐教学反思课 篇十七

音乐是美的艺术,是情感的艺术,音乐老师也应该是美的化身,爱的使者,音乐课堂教学本身是艺术教学,而艺术教学就更需要讲究教学的艺术性,以体现艺术的美、教学的美。

《童心是小鸟》是五年级第四单元学唱的一首富有朝气的儿童歌曲,由主歌和副歌两部分组成,主歌部分以排比句的形式描述了大自然中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美;副歌部分抒发了少年儿童对大自然满怀热爱和对幸福童年无比珍惜的心情。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教学应该在反复聆听的基础上,感受和表现音乐,因此教学中我采用了整体感知教学法,利用各种方式让学生多遍、完整的感受歌曲。通过自己声情并茂的范唱和听录音范唱让学生多遍、完整的感受歌曲。在每一遍聆听前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目的去听,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是一首相对较容易学唱的歌曲,在教唱前,我让学生推荐班里朗读能力较强的同学将歌词有感情地朗诵给大家听,让同学感受歌词的美,同时把演唱时容易出错的附点四分音符和休止符,给学生做出提醒。通过学唱,大部分学生基本能用有弹性的声音歌唱。在新歌教学中我还注意了和学生的对话交流,引导学生多说多唱,以鼓励性的话语、和蔼可亲的面孔激励学生,使音乐的课堂教学建立在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氛围之中。学生很轻松地就学唱了这首歌曲。接着就是新歌的拓展,三年级的学生还是很好动的,我就利用这个性格特点和同学们一起进行了歌表演,启发学生即兴创编动作,一开始我只叫了几个学生上台来表演,最后我就启发全班学生一起起立进行表演,让他们积极、有兴趣的全体参与到活动中去。最后学生很高兴的离开了教室。旋律模唱、朗读歌词、视唱歌词、难点练习、步步深入,学生学得有兴趣、有热情、很扎实,既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我也很轻松地结束了这节音乐课。

上完这节音乐课以后我心情很愉快,因为我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课堂的氛围中去,全身心的把教师的爱投入给了孩子们。这节音乐课我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在教学中,由于学生读谱视唱能力较差,唱谱的时间控制的不好,耽误了一些时间,为此对学生演唱时声音的美感没有做太多的要求,因而学生唱出的歌声使人没有感觉到美的享受,在今后的日常教学中我会进一步针对本校孩子的实际,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学有收获。总之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音乐课堂教学是艺术教学,而艺术教学就更需要讲究教学的艺术性,以体现艺术的美、教学的美。民主、平等、和谐、快乐的学习氛围也是相当重要的。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多思考、多学习,力争把自己的教学再上一个新台阶。

18.小学音乐教学反思 篇十八

一、关注学生和其情感。

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创设了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关注学生的情感,从谈话中、褒扬中、活动中充沛让学生说、玩、唱、跳、想象和发明,小朋友们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胜利的喜悦。新《规范》中提到: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本节课注重学生的发展,充沛相信学生的能力,让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二、充沛感受和表示。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教育的要点。本课把感知放在重要位置。听,是感知与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也是艺术实践最重要的过程,因而要从听入手,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熟悉音乐的旋律,再引导学生从歌词中感受歌曲的情感,通过想象和模仿感受歌曲所反 映的生活。最后通过学生的感知,引导学生从唱、跳、伴奏和发明等方面来表示音乐的美。另外,本节课也给了很多学生展示自身的机会,每个学生既是创作者又是扮演者和欣赏者。

19.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感悟反思 篇十九

一、角色朗读, 体会人物品格

师:课文第3~8自然段写萨沙与妈妈的对话。请同学们自由读对话, 要特别注意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3~8自然段。)

师:这段对话很适合分角色朗读, 现在请同桌分角色朗读, 一人做妈妈, 一人当萨沙。 (学生同桌分角色朗读对话。)

师:从萨沙与妈妈的对话中, 我们感受到了他们在思考, 但还不是太清晰。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吧。先想一想:萨沙问妈妈的话是一种怎样的语气?

生1:是一种感到奇怪的语气。

生2:是一种不理解的语气。

师:谁来读读萨沙的问话?注意读出感到奇怪的、不理解的语气。

(指名学生朗读。)

师:妈妈的回答是怎样的语气?

生1:是亲切和蔼的语气。

生2:是恳切的、教导的语气。

师:谁来读读妈妈的回答?注意读出亲切和蔼、教导的语气。

(指名学生朗读。)

师:爸爸把雨衣给了妈妈, 妈妈又把雨衣给了萨沙, 并且说:“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你怎么理解妈妈的这句话?

生1:妈妈这句话的意思是, 你非常弱小, 我必须保护你。

生2:你很弱小, 你必须接受我的保护。

生3:妈妈教育萨沙, 每一个人都应该保护比自己年龄小的, 比自己力气小的, 比自己身体弱的人。

师:理解得非常好。如果现在有人对你说, 你是最弱小的, 你需要我的保护, 需要大家的保护, 你会怎么样?

生1:我会很感动, 但多少有点不舒服。

生2:我会不服气。因为我觉得一定还有比我弱小的。

师:萨沙听了妈妈的话, 也很不服气, 他反问妈妈——

生接读萨沙的反问句:“这么说我就是最弱小的了?”

师:面对萨沙的反问, 妈妈是怎样回答的?妈妈仍然是那么和蔼亲切地笑着回答说——

生接读:“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 那你不就是最弱小的了吗?”

师:这是个反问句, 谁能把它改成陈述句? (指名回答。)

生: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 那你就是最弱小的了。

师:好!同学们, 明白了萨沙和妈妈说话的意思, 体会了对话的语气, 一定能把对话读得更好。来!让我们男女生分角色完整地朗读萨沙和妈妈的亲情对话, 女生做妈妈, 男生就当萨沙。比比谁读得好!

(全班男女声分角色朗读。)

(反思:在此教学片段中, 我先引导学生理解对话包含的意思, 体会人物对话的语气, 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整个过程以读为主, 学生在读中感知, 在读中理解, 在读中感悟, 通过读达到感悟语言和体会思想感情相结合。)

二、重复引读, 增强保护“弱小”的意识

师:妈妈告诉萨沙——

生接读:“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师:难怪, 面对突如其来的大雨, 却只有一件雨衣, 爸爸赶忙把雨衣给了妈妈。他想———

生接读:“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师:妈妈接过雨衣没有穿, 却把它给了萨沙。因为她知道——

生接读:“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师:萨沙朝着蔷薇丛走去。他现在也知道了——

生接读:“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师:如果妈妈把雨衣给了托利亚。托利亚会怎么做?

生:托利亚也会把雨衣给萨沙。

师:托利亚当然也知道——

生接读:“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反思:抓住“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这句话, 通过五次引读, 让学生受到感染, 树立“保护弱小”的意识, 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

三、补充填空, 在拓展中加深理解

师: (指课文标题) 萨沙用实际行动证明了—

生接读:我不是最弱小的。

师:他是怎么证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呢?一起读课文!

生 (齐读) :萨沙朝着蔷薇丛走去, 他掀起雨衣, 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

屏幕出示:萨沙 () 朝着蔷薇丛走去。他 () 掀起雨衣, () 盖在粉红的蔷薇上。

(学生先各自在课堂练习本上练习填写。)

师:谁来填一填, 把萨沙当时的心情表达得更具体。

生1:萨沙 (快步) 朝着蔷薇丛走去。他 (高高地) 掀起雨衣, (轻轻地) 盖在粉红的蔷薇上。

生2:萨沙 (急匆匆地) 朝着蔷薇丛走去。他 (用力) 掀起雨衣, (小心翼翼地) 盖在粉红的蔷薇上。

生1:萨沙 (赶忙) 朝着蔷薇丛走去。他 (使劲) 掀起雨衣, (慢慢地) 盖在粉红的蔷薇上。

师:萨沙为自己有能力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蔷薇花而感到…… (教师有意欲言又止。)

生1:感到很自豪。

生2:感到很光荣。

师:让我们自豪地读一读萨沙的话。

生 (齐读) :“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 妈妈?”

师:谁能把这个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生:妈妈, 现在我不是最弱小的了!

师:对!全班齐读这句话!

生 (齐读) :妈妈, 现在我不是最弱小的了!

师:再读课文中的反问句。 (学生齐读。)

师:这里的反问句“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 妈妈?”和陈述句“妈妈, 现在我不是最弱小的了!”所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 请同学们联系前文比较一下, 哪句读起来更好, 为什么?

生1:反问句更好, 因为读起来更有力量, 更自信。

生2:反问句更能表现萨沙的自信和自豪。

生3:我觉得反问句语气上更加肯定。

生4:我也觉得反问句更能体现萨沙不甘做弱小者的坚强品格。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面对萨沙自豪的反问, 妈妈会说些什么呢?请补充妈妈可能说的话, 写在课文的最后面, 然后自己轻声读一读。

(全班学生自主读写。)

屏幕出示:妈妈 () 说 ()

师:照屏幕上的句式口头交流一下, 妈妈可能会怎么说。认真想一想, 说出你心中的感受, 心底的声音。

生1:妈妈坚定地说:“萨沙, 你真是妈妈的骄傲!”

生2:妈妈摸着萨沙的头自豪地说:“萨沙, 你是勇敢的男子汉!”

生3:妈妈把萨沙搂在怀里亲切地说:“好儿子, 你真是长大了, 妈妈爱你!”

……

(反思:此环节引导学生在读课文的基础上填写词语, 意在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萨沙不甘示弱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渗透了自信自强人格品质的教育。反问句和陈述句的互换、对比, 凸显了父母爱护弱小的品格对萨沙的感染力, 也表现了萨沙的自觉、聪明、可爱, 并且对学生进行了听、说、读、写的训练。)

反思总结: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而要落实这一任务, 不是靠说教, 空讲道理。就阅读教学来说, 应该通过朗读、理解、感受、诵读、背诵等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投入情感, 理解、感受、体会、领悟, 达到熏陶感染, 潜移默化的目的, 同时, 培养良好的语感, 丰富语言积累。理解爸爸妈妈将保护弱小当成一种责任, 并学习萨沙自觉保护弱小者的行为和小小年纪就具有自强、自信的可贵品质, 是本课教学目标的重要方面。我通过三个层次来落实:第一步, 多种形式的朗读。初读是让学生自由朗读, 要求读通对话内容, 然后分角色朗读, 引导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从萨沙幼稚的反问和“不服气”的口气, 体会他的自信, 体会妈妈的和蔼可亲, 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第二步, 强化“保护弱小”的意识。我采用练习朗读对话的形式, 师生五次引读、接读“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这一中心句, 使学生心灵一次次受到震撼, 树立“保护弱小”的意识。第三步, 拓展思维, 加深理解。以填空扩充句子的形式, 引导学生入境入情, 深入理解, 同时进行了听、说、读、写训练。

20.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感悟反思 篇二十

关键词:农村;小学;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村小学生的人数又占农村学生的大多数。在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教育对小学生的成长具有独特的功能,提高农村小学的音乐教学水平,对我国整体艺术教育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于1990 年推行的新教育模式中提出多类学科平衡发展,至此农村的许多小学逐渐加大了音乐课程的教学力度,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已得到了广泛的普及。但由于种种条件的制约,我国城市与农村教育的差异仍然比较明显,现实状况令人担忧,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任重道远。

1 农村小学音乐教学落后的原因

1.1 软件、硬件条件均跟不上

农村小学中,没有城市学校所具有的各种教学设备,架子鼓、古筝等器具的缺乏,以及有限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全部用于其他科目的教学中,给农村小学教师的音乐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很大的困难。除了硬件上的不足,学校的师资力量也是一个制约。很多农村小学至今没有一个正规院校毕业的专门的音乐教师,大部分由语文、数学老师担负了音乐教师的中坚力量。这样在音乐教学中,经常出现钢琴弹奏走音、教学知识错误等问题。这也为农村学生的音乐教学埋下了不好的伏笔。

1.2 教师的认识和教育理念未转化

有些教师,在教育观念上还停留在原始的定格中,他们始终认为音乐只是一门“豆芽科”,语数外才是重要学科。所以,这些教师充分利用时间来攻他们所谓的“主科”以提高教学成绩,而忽视他们眼中的“豆芽科”——音乐,甚至把学生的音乐课也作为他们提高教学成绩的一个“主阵地”和“主战场”。这样,本应是让学生充满快乐的一节课就变成了做不完、老师讲不完的“题海”课。

1.3 教学内容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在大多数农村小学的音乐课堂上,授课内容无法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结合,教学模式比较单一甚至过时,与当代小學生的实际情况有很大的差距。学生由于对课堂内容缺乏兴趣,因此无法理解和掌握课程的实质。而农村小学的音乐老师几乎都是以统一授课的方式完成教学,单独辅导的现象非常少。这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对学习音乐的需求,热爱音乐的学生也很少有机会获得更多的音乐知识,所以农村小学音乐课无法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2 关于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出现问题的对策

2.1 完善基础教学设施

良好的现代化教学设备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必备条件。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农村小学应尽可能引进一些与音乐课程相关的教学设备,改善整体的教学环境。例如,建设标准的音乐教室,增添钢琴、风琴、二胡、竖琴等多种乐器,购买一些相关专业的音乐书籍、音乐杂志、音像资料等,对于乐器和教学设备要定期检查,并对损坏的要及时维修,请专业的调琴师对乐器定期进行调音等,并把这些实际行动逐渐规范化、制度化。

2.2 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

相关部门要对农村小学的音乐教学给予高度的重视,加大对该课程的投入力度,从而使学校、家长、学生对音乐课都有重新的认识。相关工作人员要深入农村小学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关注音乐课程的进展情况。各农村小学也要改变教学理念,将音乐课程真正有计划地列入实际教学体系中。学校领导及教师要端正态度,正确对待音乐课,严格执行教学大纲的要求。

2.3 重视课堂教学

音乐课堂教学不能满足以教唱几首流行歌曲为目标,不能让流行歌曲牵着鼻子走,应结合实际,探索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新途径。农村小学音乐教育要发展,更重要的是要靠每一位教师的重视与努力,要正视音乐教育现状,有针对性地积极探索和创新适合农村音乐教育实际的教育方法。一是采用灵活多样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易于接受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欣赏教育和音乐训练,让学生得到音乐美的熏陶;二是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适当的竞赛,比如校与校、班与班、组与组之间的唱歌比赛、表演比赛,以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最终达到音乐教育的目的。

2.4 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音乐教学是歌唱教育、音乐欣赏以及音乐实践活动的结合。单独的传唱教育不能充实学生的需求。音乐教学应当由新的教学模式将传统的教学模式彻底取缔。教师教、学生唱的音乐课堂不应该在现在的音乐教学中出现,学生可以边唱边跳或者你跳他唱,充分展示自己。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相信自己一定能行。”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帮助他们发现潜能,发挥个人特长,让他们将自己的思想、情感表达融入到音乐形式中去,在音乐课堂上尽可能地展示自己。

2.5 采用顶岗实习的方式

即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到农村小学实习。顶岗实习其实是个系统工程。首先,高校要重视此项工作,实习前要针对农村小学的实际需要,组织练兵,即“校内综合实训”,要求学生认真钻研小学教材,设计教学方法,准备好教学内容等,其次,要派出教师进行指导和跟踪,学生虽然经过练兵但实际情况会比设想的复杂得多,比如小学生的兴趣、接受能力等,派出指导老师,一方面是指导自己的学生解决问题,另一方能使高校老师对农村小学的教学情况和小学生的心理状况更加了解,有利今后的实习指导工作。再次,要与小学沟通,安排教学时间。顶岗实习不可能像在编教师一样,从开学初上到学期结束,为了充分利用顶岗实习的时间,实习期间可要求学校增加音乐课的周课时量,小学都有一定的自习课,这完全可以做到。

我国农村小学数量非常大,每所小学音乐专业教师是不现实的,其实小学音乐师资并不一定要音乐专业毕业的学生来承担。要提高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水平,应该以培养多能一专的师范生为切入点,通过在职培训等途径,解决农村小学的音乐师资问题。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模式,应遵循简单、实用、可行的原则。在新的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的影响下,农村小学的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此背景下,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势必会迎来新的机遇。

参考文献:

[1] 杨瑜艳.浅谈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现状之思考[J].才智,2014,( 26) : 154.

上一篇:我们的陈老师作文700字下一篇:景区整治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