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论复习资料

2024-06-20

体育教学论复习资料(精选8篇)

1.体育教学论复习资料 篇一

课程练习与考试

ξ1练习题

第一章 中学物理新课程简介

1.中学物理课程的总目标?基础教育课程中的科学素养包含哪些方面? 2.高中物理课程的性质?价值?

3.高中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新课程三维目标是哪三个方面? 4.中学物理课程提出学生的学习要经历科学探究过程,意义何在? 5.为什么说学习高中物理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重要的作用? 6.高中物理共同必修课程对学生的学习要求? 7.科学探究7要素?

8.共同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内容间的关系? 第二章 中学物理课程资源

1.物理课程资源?物理课程资源的分类? 2.物理教科书?物理教科书的作用?

3.为什么说物理教学参考书(教师教学用书)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4.什么叫教材的“二次开发”?教材 “二次开发”的基本方式? 5.如何正确认识与使用《教案集》? 6.实验室课程资源包括哪些? 7.社会课程资源包括哪些? 第三章 中学物理教学过程 1.物理教学过程的本质?

2.物理教师如何才能发挥主导作用? 3.中学物理教学的原则?

4.科学性教学原则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5.为什么说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体现了物理学科的特点? 6.高中物理教学如何贯彻激发学生兴趣的原则? 第四章 物理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的定义?

2.什么是教学模式?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关系? 3.讲授法的特点?讲授法对教师的要求? 4.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

5.中学物理探究式教学的特征?

6.为什么说探究式教学既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教学思想? 7.探究式教学的设计于实施要注意那些问题?

8.为什么说启发积极思维是物理学教学的核心原则? 9.物理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与关系? 第五章 物理实验教学 1.物理实验的主要作用? 2.什么是物理实验观察能力? 3.什么是物理实验思维能力? 4.以教师设计为主的实验有哪些?

5.演示实验的基本要求?演示实验的教学功能?

6.什么叫以教师设计为主的探究性实验?实验中要注意了些问题? 第六章 物理概念教学 1.什么是物理概念?

2.物理概念的内涵、外延指的是什么? 3.一般人来说,建立概念教学要经过哪些过程? 4.建立物理概念有哪些基本思维方法?

5.建立物理概念有哪些主要策略?举例说明。6.巩固物理概念有哪些主要策略?举例说明。第七章 物理规律教学

1.什么是物理规律?它可分为哪几类? 2.为什么说物理规律具有近似性和局限性? 3.教学中建立物理规律的基本方法?

4.建立物理规律要经过那几个环节?举例说明。第八章 物理练习与物理复习教学

1.中学物理练习作业有哪些主要具体形式? 2.物理练习的主要目的? 3.谈谈物理复习的意义? 4.物理复习有哪些方式?

5.阶段复习教学中应注意哪几个问题? 第九章 教材分析与备课

1.课题物理教材分析的程序?

2.知识板块划分的目的?依据?方法?任务? 3.制定板块教学步骤目的?方法?任务 4.什么叫说课?

第十章 物理教学评价 1.新课程评价理念的特点? 2.收集评价证据的基本方法?

3.新课程理念下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

ξ1考试题型

一、填空

二、多选

三、简答

四、教法技能

1.习题分析(分析错误原因,给出正确解答过程)2.教案设计

(1)三维目标(撰写要求:知识目标3条;方法目标1-2条;情感目标1条)(2)重点难点(撰写要求:重点1-2条;难点1条)(3)导入(撰写要求:“三性”)

(4)过程与方法(撰写要求:对知识板块教学步骤设计)

(5)自主、探究、合作(撰写要求:选取一个内容让学生独立完成)

(6)深层理解(撰写要求:针对教学重点,从物理意义、适用范围、以及与其他相近或相似知识的联系与区别方面,展开讨论)案例

《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 1.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加速度的定义式和单位 2.理解加速度的矢量性

3.会运用加速度定义式解决有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加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体会比值定义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从v-t图像分析加速度,体会数学在物理中的重要性 2.重点、难点

重点:建立加速度概念的研究过程;加速度概念的物理意义 难点:加速度的方向 3.过程与方法

导入:普通轿车0→100km/h用时20s;旅客列车0→100km/h用时500s。不同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不同,怎样描述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本节课我们来研究这个问题。

一、加速度

1.提出问题:怎样描述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

2.展示数据:飞机滑行在30s内速度从0增加为83m/s);炮筒中的炮弹在0.005s内速度从0增加为250m/s

3.分析1:飞机速度的变化量;速度变化的快慢。分析2:炮弹速度的变化量;速度变化的快慢。

4.归纳结论:可以用物体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记为a =

2△v/△t,a叫做加速度,单位m/s

二、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

1.提出问题: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存在怎样的关系?

2.理顺思路:a=△v /△t表明,a与△v的方向相同,只要找到△v与v的联系,就能得出a与v的关系。

3.分析:物体加速、减速的速度矢量图。

4.归纳结论:物体直线运动时,加速则a与速度方向相同,减速则a与速度方向相反。4.自主、探究、合作

安排内容:分析v-t图像中的加速度

(1)提出问题:怎样从v-t图像中看出加速度?

(2)学生讨论:让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看法;允许学生争辩、反驳。(3)学生代表发言:向全班学生陈述自己的看法;教师点评。

(4)总结:v-t图像的斜率就是加速度,斜率大加速度大;反之则小。5.深层理解

(1)提出问题:加速度的物理意义?速度的变化量、速度的变化率的区别?(2)学生思考:在思考基础上,让个别学生回答。(3)总结:

1.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 2.速度的变化量、速度的变化率

速度的变化量是△V=Vt-V0,速度的变化率是速度的变化和产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即加速度a=△V/t=(Vt-V0)/ △t。

下学期试讲安排

1.整理《教材分析与备课》PPT

2.严格按照PPT对《曲线运动》一章的分析,完成《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向心力》《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的试讲

3.具备撰写规范教案的能力(见案例)

《平抛运动》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平抛运动的特点

2.理解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和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 3.会运用平抛运动规律解决有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平抛运动性质和规律的探究,学习科学研究方法,体会科学探究的意义 2.通过运用平抛规律解决有关问题,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展示自然、生活和生产中平抛运动的例子,使学生认识到平抛运动的普遍性和物理知识的社会价值。

二、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平抛运动的性质,平抛运动的规律

教学难点:应用数学知识分析归纳抛体运动的规律

三、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

(一)复习旧知识

1.研究曲线运动的方法:(1)沿运动方向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2)利用牛顿定律分析坐标方向运动的性质。

2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S=v0t+at/2(2)vt=v0+at

(二)提出问题

抛体运动属于曲线运动,并且很常见(边讲边演示):例如竖直向上抛出粉笔、斜抛出粉笔、水平抛出粉笔。本节课我们以平抛运动为研究对象进行学习。那么,什么叫平抛运动?运动性质是什么?平抛运动有何规律?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

教学内容与方法:

一、基本概念

提出问题:什么叫抛体运动?什么叫平抛运动?同学们阅读教材准备回答。学生阅读教材:让学生尝试回答

小 结: 将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抛出,不考虑空气阻力,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所作的运动叫抛体运动。平抛运动的特点是初速度沿水平方向。

二、平抛运动的性质

提出问题:平抛运动的性质是什么?应该用什么法来研究这个问题? 理清思路:由于平抛运动发生在竖直平面内,所以研究的方法首先是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然后用牛顿定律分析坐标方向运动的性质,得出结论。

引导猜测:你认为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哪两个方向进行研究?为什么?

引导分析1:通过观察发现,平抛运动同时沿竖直向下的方向和水平向前方向发生了运动,所以沿着这两个方向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引导分析2:(1)水平方向具有初速度V0,不受力,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做速度为V0的匀速直线运动。(2)竖直方向初速度为零,只受到重力的作用,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也就是以前学过的自由落体运动。

总 结: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做初自由落体运动。平抛运动是这两种运动的合运动。

三、平抛运动的规律 1.位移 提出问题1: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是什么?

启发学生:实际上我们可以根据这两个方向的运动性质,得出答案。

2结 论:水平位移X=V0t;竖直位移Y=gt/2 提出问题2:合位移大小、方向怎样表示?同学们思考回答!

2结 论: 合位移S=√V0t + gt/2 tanθ=Y/X=gt/2V0 2.速度

提出问题1: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是什么? 启发学生:实际上我们仍然可以根据这两个方向的运动性质,得出答案。

结 论:水平速度Vx= V0 竖直速度Vy=gt 提出问题2:合速度大小、方向怎样表示?同学们思考回答!结 论:合速度V=√V0+ gt tanθ=Vy/Vx=gt/V0

四、问题讨论

1.研究斜抛运动采用什么方法?

2.如何利用所学知识求出平抛运动的轨迹?

五、例题

例题1:用m、Vo、h分别表示平抛运动物体的质量、初速度和抛出点离水平地面的高度。在这三个量中:

A.物体在空中运动的时间是由________决定的。B.在空中运动的水平位移是由________决定的。C.落地时瞬时速度的大小是由________决定的。D.落地时瞬时速度的方向是由________决定的。分析:先画图再分析

2A: 根据Y=gt/2可知,由h决定; B: 根据X=V0t可知,由h和V0决定

C: 根据 V=√V0+ gt 可知,由h和V0决定

D: 根据tanθ=Vy/Vx=gt/V0可知,由h和V0决定

六、学生课堂练习

安排学生课堂练习,必要时给予讲解。练习

1、在离地高为15m处以5m/s的水平速度抛出—个物体,则物体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为 _______s,2物体落地点到抛出点的水平距离为__________m.(g取l0m/s)练习2:一架飞机在h=2000m的高空以v=200m/s的速度水平飞行,为使飞机投放物资到地面上指定

2地点A,则飞机应在距指定地点多远的地方开始释放物体?(g取l0m/s)

七、总结:

1.平抛运动的性质 2.平抛运动的规律

八、布置课后作业 教材练习:全做

九、板书设计

《圆周运动》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周期、转速。2.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转速。

3.会运用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分析解决问题。方法目标

通过对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学习,体会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侧面进行研究。情感目标

通过用科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学以致用的成就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线速度、角速度概念建立的过程、物理意义 2.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 教学难点: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练习

四、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

圆周运动是比较常见的运动,电风扇时叶片上的点、时钟指针的尖端、田径场弯道上赛跑的运动员等,都在做圆周运动。那么,什么叫圆周运动?怎样描述圆周运动的快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

教学内容与方法:

一、概念(2分钟)

1.提出问题:什么叫圆周运动?同学们看教材,看能否回答? 2.学生回答:让学生尝试回答。

3.教师概括: 运动轨迹是圆周或圆周的一部分。

二、运动快慢的描述 1.线速度(6分钟)(1)提出问题:怎样描述圆周运动的快慢?

(2)画图:在黑板上画一虚线圆弧M N。(3)演示:拿粉笔头,在△t内通过A、B弧长△L。

(4)启发学生类比分析:以前描述直线运动快慢用位移/时间,类比这个方法,可以用通过的弧长△L与所用时间△t的比值表示快慢。图1(5)教师概括:物理学把 △L/△t叫做线速度,表示为V=△L/△t(6)拓展讲解:

其一:当△t→0,弧长△L可以看成直线,而V就表示A点的瞬时线速度,方向即是该点切线方向;

其二:如果线速度大小保持不变,称为“匀速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

2.角速度(6分钟)

(1)提出问题:是否还有其他方法来描述圆周运动的快慢?

(2)演示:在教学圆规脚尖与粉笔头间连接一根拉紧的白色粗毛线。把圆规脚尖固定在图1的圆心O点,转动圆规让粉笔头由A点运动到B点。可以看到,拉紧的毛线(即圆心半径)在△t内扫过了圆心角△θ,即 图2。

(3)启发学生类比分析:在△t时间内,半径扫过的圆心角与通过的弧长,都随时间发生变化。类比定义线速度的方法,既然可以用弧长与所用时间 图2 的比值表示快慢,也可以用半径扫过的圆心角△θ与所用时间△t的比值表示快慢。

(4)教师概括:物理学规定,△θ/△t叫做角速度角。表示为ω=△θ/△t。

(5)拓展讲解:角速度的国际单位是弧度每秒,什么叫弧度?数学的定义是“弧长与半径的比值。” 同学们课后可以利用这个定义很容易地进行“度”与“弧度”的换算。

3.周期与转速(3分钟)

(1)提出问题:教材中还提到了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另外两种方法,它们是什么?单位如何?请同学们看书。

(2)学生看书:第17页。

(3)教师概括:物体单位时间转过的圈数叫转速,用n表示,单位是“转每秒”。运动一周所用时间叫周期,用T表示,单位是“秒”。关系是:n=1/T

三、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5分钟)

1.提出问题:线速度与角速度有怎样的关系?

2.引导分析图2:由数学知识可知,△θ= △L/r,将 V=△L/△t 与ω=△θ/△t代入其中,可得V=ωr。

3.教师概括:线速度的大小等于角速度与半径的乘积。

四、问题讨论:(5分钟)

砂轮转动时,各个砂点的周期是否相等?角速度是否相等?线速度是否相等? 1.学生回答:让学生尝试回答。

2.教师演示:事先自制一个直径与篮球相当的纸板圆盘,上面画上A、B两点。3.教师概括:砂轮可看成匀速圆周运动,各点周期相等;各点角速度相等;各点线速度不等,由V=ωr可知,半径越大的点,线速度越大。

五、例题讲解:(5分钟)

自己设计

六、学生课堂练习(学生练习5分钟,教师更正5分钟)

自己设计

七、总结(2分钟)

1.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有线速度、角速度、周期、转速。2.线速度大小不变的圆周运动叫匀速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3.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是v=rω。

4.线速度、角速度与周期的关系如何?留给同学们课后研究。

八、布置课后作业(1分钟)自己设计

九、板书设计

2.体育教学论复习资料 篇二

一、善于鼓励学生,让学生充满信心

信心比黄金还重要。高三学生处在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应该说大多数学生主观上都想追求进步,渴望自己考上理想的大学。然而在学习困难面前,许多学生又极易丧失自信心。成绩差的学生常会因跟不上学习步伐而产生厌学情绪,进而破罐子破摔,自甘堕落;成绩好的学生也时常因为某一次模拟考试成绩不理想或名次后退而大受打击,进而灰心丧气,情绪低落,此时特别需要老师的安慰和鼓励,帮助他们重拾信心,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紧张的备考当中去。

作为语文老师虽然我们没有办法去选择什么样的学生,但是我们可以做到对每个学生都充满期望和鼓励,相信他们一定可以实现自己的目标。拥有一个努力的方向,这样可以有效地促进复习工作的进行。由于高三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人生的一个关键时刻,所以很多高三学生在这一时期都会出现或多或少的焦虑,他们害怕自己高考考不好,这段时期对于学生们来说特别是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是一个十分敏感时期。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教师一定要给予这些学生更高的期望和鼓励。像每次进行完月考或模拟考试以后,我都会对他们的努力进行肯定,让他们坚信只要肯努力,就一定会有进步。在实际的复习教学中,如果教师给学生的感觉是“你怎么这么笨呀,你根本就不是学习的料”等,这样学生就会更加的认为自己不行,从而不去努力;反之,如果教师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很棒,通过努力自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对自己增加信心,学习起来就更加的有动力。所以,教师们要善于对学生们进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期望,这样会对学生们的学习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二、把握训练尺度,有效实施讲评

练习是高三语文复习不可或缺的环节,需要我们把握好训练的度,并不是练得越多越好。“题海”战术是不可取的,铺天盖地的习题占据了学生大量的时间,令学生不堪重负,面对海量的习题,有的学生变得麻木和无所谓,做习题时采取应付式态度。有的学生甚至把习题束之高阁,视而不见。我们要进行精练,所谓精练,就是要求我们精选习题,做到有优中选优,为学生量身订做份量适度、分层达标、高质高效的练习题。

为此,在选练习题时,自己先做一遍,选择适合自己学校学生水平的习题,对于本校学生来说,太难的题就要舍弃,避免挫伤学生积极性。所谓细评,就是讲评答案时不能局限于就题讲题,而是以题引出知识点,启迪解题思路,点拨解题技巧,探寻解题规律,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现在一些老师在讲评答案时,一味低头读题、分析题目,学生埋头听讲、疾笔记录。这种做法,其实是老师代替了学生的思考,这与单纯给学生提供标准答案没什么区别,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正确的答案,非常不利于引导学生对答题规律的探究和思维方法的改进,使讲评课失去其应有的意义。为此,我在讲评时一般不着急公布答案,而是与学生分析出题意图以及答题盲点,让学生不仅知道是什么,还知道为什么。同时我还尝试在原题的基础上借题发挥,将答案要点进行拓展延伸,力求评一题,通一类。

三、有针对性复习,强化学生能力

着重强化学生的能力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在高三语文的复习阶段,每一堂课老师都会讲一些做题的方式方法,这就要求学生在听课的时候要集中注意力,要从老师讲的方法中总结经验,做到灵活运用,这样就能够很好地增强复习的有效性。其次,在写作文的时候老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注重素材的积累,多进行创作,这样才能够在写作的时候有足够的素材进行运用。最后也是最主要的就是学生一定要注重基础知识,高考中的语文基础知识占有很高的比例,只有平时加重学生基础知识能力的培养,才能够保证基础分不会丢失,这样针对性的复习才是有效的复习。

总而言之,教无定法,新课改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在高三这一学期开展复习时要充分尊重学生,同时还要善于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只有让学生对学习语文充满积极性和兴趣,才能够更好地掌握语文的知识点,在复习的过程中老师要不断调整教学方案,使用情景教学的方案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动的表达、幽默的语言,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的学习中很好地掌握语文的知识点,这样在高三复习的时候就能够省下不少的精力。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逐渐得到转变,课堂教学效率不断得到提高。然而,当前高三语文复习课教学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有待完善。对此,本文从“善于鼓励学生,让学生充满信心”“把握训练尺度,有效实施讲评”“有针对性复习,强化学生能力”这三个方面展开了论述。

关键词:高三,复习课,策略

参考文献

[1]徐松.高三语文复习教学的五大策略[J].语文建设,2012(5).

[2]苏春红.探究高三语文复习课教学[J].学周刊,2014(21).

[3]息晓莉.题海无岸轻装上阵——论提高高三语文复习针对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4(34).

3.试论初中数学复习课的教学 篇三

【关键词】 基础知识;精选习题;教学方法

复习课的目的是什么·不仅要“温故”,而且要能“知新”。这 “新”不仅仅包括学生的知识、技能的深化与熟练,还包括学生是否学会合作探索,学会复习,学会反思,学会知识的运用和创新以及思维有没有深度与广度,是否会继续学习,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笔者就自身的教学实际,谈谈对数学复习课的几点看法。

一、设境激趣,知识再现

数学的各个单元都有其相应的知识点,这些知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已逐渐遗忘,这时对旧知识必须进行回顾和再现。当然知识的再现既要有重点,也要注重一定的方式,而并不是将旧知识简单地全部罗列出来,这样只有枯燥和乏味。所谓复习要有重点就是在复习时不能对复习内容平均使用力量,眉毛胡子一把抓。在复习时应优化复习内容,确定复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所谓复习要注重方式就是通过创设情境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奋点,让学生在复习时也有新鲜感,从而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复习中去,同时也改变了以往复习课那种沉闷的气氛,和面面俱到的“炒冷饭”般的复习方式。

例如:在复习“勾股定理”时,我把教学情境设计以折纸为引入,要求折叠长方形ABCD使点D与点A重合,其中AB=8cm,BC=10cm,求折痕EF的长。课堂上我给每人下发一张白纸,要求学生小组合作折叠,然后计算回答。但实际教学后,我发现这里的情境创设显得我过于担心学生的能力,对已经学习过勾股定理的学生,这个问题应该并不难,完全没有必要通过小组合作亲自折叠,而且数学是训练学生思维的学科,应该让学生通过思维训练解决。后来我反思,若创设下面这个情境就比较合理,也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进而引出勾股定理的复习:一个人拿着长3m、宽2.2m的薄木板能否从一个宽1m、高2m的门框里通过呢·在这样,“勾股定理”这一知识点就在情境中缓缓铺来,不会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自然而然进入深一步的学习。

二、“吃透”教材,精选习题

数学复习课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跳出“书山题海”,提高复习效率,科学选题尤为重要。怎样才能使所选的习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示范性、新颖性和综合性呢·

1.题目的编排要体现出教育原则。应做到低起点、小步子、快节奏、大容量,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并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题目要具有一定的覆盖面。通过练习,有效的完成数字目标中的各项具体目标和要求。

3.题目的范围要包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揭示概念本质特点的题目,在单元总结时,必须让学生熟练掌握。

4.题目的作用要能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自觉地应用数学思想、方法,寻求思路,灵活解答,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题目的质量要具有一定的效度。一道题要包含两个以上的知识点,增加思维含量,通过变式练习,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三、复习课要发挥教师的“领航”作用

在数学复习课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动脑、动笔或动口解答数学问题。大部分时间是学生自主活动,而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点拨和指引:①点拨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由于对数学知识点理解不透,往往会出现“拿来主义”。这时教师应抓住时机,找准症结,予以指点。例如,学生常常将“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和“内错角相等。”这两个命题搞混,这样加深他们的区别呢·教师点拨学生在纸上分别画两直线平行下的内错角,和两直线不平行下的内错角,再比较看看内错角是不是分别相等。这样,学生就在老师的点拨下,通过自己画图,讨论,对比,解开这个教学难点,使学生加强了概念正确认识;②指引对于难度较大的综合题,教师应采用降低梯度,分设疑点的方法,突出解题思路,把学生引上正确轨道。由于分层降低梯度,学生在教师搭桥和引路下,成功的解答了难度较大的综合题,这样不但让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他们做数学综合题的信心,更教会了学生分析难度较大的综合题的能力。

总之,复习课是引导学生在已初步掌握教材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教材知识的巩固,理解和运用;因此,复习中,一定要结合课本知识来进行,建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关系,在学生牢固掌握了教材知识的要点和线索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调动发挥学生的内在因素和他们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进一步挖掘理解教材的深层知识,对学生存在的疑难,通过积极的启发,激励,打破学生思维定势,通过独立的思考和充分的合作,引发学生的独立见解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掌握解决疑难问题和学习运用知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肖斌.《课程标准新教案》. 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10

4.地理教学论复习资料 篇四

一、填空

1、地理教学论研究的主要方法有调查法、实验法、观察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

2、地理教育的学科特点理论性、实践性、综合性、艺术性

3、地理教学活动中最实质性的因素是地理课程,指地理课业及其进程。

4、地理教学设计的五大要素:背景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媒体设计,教学过程设计。

5、夸美纽斯在其名著《大教学论》中阐明了地理作为独立学科学习的必要性,确定了学校地理教育各个阶段应学习的地理内容和教学原则。

6、地理教学设计的特征是地理性、继承性、创新性、实践性和多样性五方面。

7、地理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包括理论演绎法、经验概括法和实验实证法。

8、说课的功能有:加强交流、提升研究、反思成长

9、常用的地理教学过程模式有:讲解、自学、引导、咨询。

10、自学—辅导地理教学过程模式:提出要求→独立自学→讨论交流→启发指导→练习总结

11、地理教育学的学科属性:社会性、边缘性、概论性

12、说课的类型有研究性说课、评比性说课、示范性说课。

13、从地理课程理论角度分析,地理教学形式呈现方式可以划分为显性地理课程和隐形地理课程。

14、活动性课文的基本特征是互补性与灵活性、开放性与参与性。二:名词解释

1、学校地理课程:是学校教育中的学科课程,包括学术性地理课程和活动性地理课程。学术性地理课程还包括地理必修课和地理选修课。学校地理课程具体通过地理课程标准和地理教材等来实施。

2、地理教学论:是一门研究地理教学活动、揭示地理教学规律并用于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学科。因此,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就是“地理教学活动中的一切现象和问题”。

3、地理教学评价:具有反馈、调控、改进教学的功能,是对教学的价值判断,是地理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因素。

4、地理课程的定义:地理课业及其进程。通常来说,它具体表现为地理课程标准(或地理教学大纲)和地理教材(包括地理教科书、地图册、音像教材)等。

5、地理教学过程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用于组织和实施具体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体系,通常由教学理论、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程序以及师生互动等要素组成。

6、学校地理课程标准:是指导指导地理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和颁发的,是教学领域里的法规,体现国家对地理学科教育的统一要求。

7、学校地理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和实际需要,为师生教学应用而编选的材料。

广义:是由一定的育人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方式分门别类组成的可供学生阅读、视听和借以操作的材料。

狭义:是指地理课本,或地理教科书

8、系统: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9、部门地理教学论 :是中学地理某一教育活动或某一范围教学内容的教学法,研究具体的地理教育活动规律与方法。根据教学法研究的内容又可分为区域地理教学法,及地理实践活动教学法,是中学地理教育的一般规律与原则在具体教育活动中的体现。

10、地理教学过程系统:是由地理课程、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反馈与评价、教学环境等多个因素构成的功能系统,各个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11.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解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任务,为实现教学目的而采用的符合教育和认识规律的手段和方法。

12.地理教学设计:依据现代教学理论,确定教学活动中的问题和需要,提出解决问题和满足需求的方法和步骤,并作出系统安排的过程,是一种解决地理教学问题的系统方法。13.说课:就是教师口头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也就是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自己的 教学设计,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的活动。

14.地理课程:地理课业及其进程。通常来说,它具体表现为地理课程标准(或地理教学大纲)和地理教材(包括地理教科书、地图册、音像教材)等。

15、地理教学方法:地理教学方法是指向于特定教学目标、受特定教学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守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是采用符合教育和认知规律的一系列活动方式、步骤、手段和技术的总和

16、潜课程:指那些难以预期的、伴随着正规教学内容而随机出现的、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式教育影响的那部分内容

17、显性地理课程又称正式地理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直接的,明显的方式呈现的地理课程;是为实现地理教学目的而正式列入学校课程计划并按照学科实施的地理课程。

三、简答

我国大陆地理教材有什么特点?

1、人教版地理教材的特点

渗透研究性学习、创设教学的空间、联系生活的体验、注重内容的应用、文图互补的形式

2、湘教版地理教材的特点

突出人地关系、重视信息技术、符合学生心理、体现国际视野

3、鲁教版地理教材的特点

体现面向全体、紧扣发展主线、做到三个有利

4、中国版地理教材的特点

探究的呈现方式、鲜活的学习内容、多样的课程资源、丰富的图表类型 地理教学与地理教材的关系是什么?

地理教学与地理教材联系密不可分。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念,对正确处理地理教材与地理教学的关系十分重要。新课程改革倡导“用”教材的教材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树立“标准本位”的教材观

2、树立“一标多本”的教材观

3、树立“学生为本”的教材观

4、树立开放的教材观 简述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1)课程的内容理念——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2)课程的学习理念——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

(3)课程的建设理念——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必修、选修、地方、校本、综合实践活动…

(4)课程的技术理念——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

(5)课程的评价理念——重视反映学生发展情况的过程性评价,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强调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反思评价与鼓励性评价相结合。、简述地理教材的分析内容

(一)、地理教材的整体分析

1、地理教材的发展背景;

2、地理教材的外部联系分析;

3、地理教材的内部联系分析。

(二)、地理教材的具体分析

1、地理教材的知识结构分析,“知识与技能”是其他教学目标的基本载体;

2、地理教材的能力结构分析,“过程与方法”主要针对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教学的终极目标。国外中学地理课程的改革特点:

1.地理课程地位提升,设置类型多样。国际中学地理课程改革使地理课程地位在基础教育中显著提升,特点是:地理课程一般为必修课程;地理课程设置多元化;地理开课年限长;地理课时较多。

2.地理课程目标全面,注重能力培养。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地理技能和能力是国际地理课程改革的另一特点。

3.课程组织以区域学习或专题学习为基本结构。4.地理课程内容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

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是世界各国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内容,以人地关系为核心,以可持续为核心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简答国外地理教育改革对我国地理课程改革的启示。

(1)适当增加地理课程的课时;(2)设置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地理课程;(3)突出学生发展和地理教育的需求,打破地理学科式的课程内容以体系;(4)课程标准知识要点粗化,说明及教学要求细化;减少教学内容主题,增加单元教学时间;(5)开展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转变传统学习方式,等等。简答说课、备课、上课的联系

(1)说课以备课为基础,是对备课成果进行的理论提炼与反思。说课是教师对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程序设计进行更为系统的理性思考。

(2)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使得教学目标的确定更加合理,为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保证学生学会、促进学生学会提供保障;对教学程序重视,推动了备课质量的提高,并提升了上课质量。

地理教学方法的重要意义

⑴保持教学过程中信息输入与输出的平衡,起到调控作用; ⑵把教材内容转变为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起到桥梁作用; ⑶对开发学生智能与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⑷使教学活动有秩序的进行,起到指示作用; ⑸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起到显示作用; ⑹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形成与发展,起到强化作用。中学地理教学的基本原则 1.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的原则

2.经常运用地图及其他地理直观教具的原则 3.广泛应用乡土地理资料的原则 4.地理课内教学和课外教学相结合的原则 简述优秀地理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1)必须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2)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素质(3)必须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素质(4)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5)必须具备一定的教学研究素质

地理教材的整理分析(主要从教材的发展背景分析、内部联系分析和外部的联系分析)(1)发展背景分析:包括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社会的发展变化、地理科学的新进展、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几个方面的分析

(2)教材的内部联系分析:主要是地理教材内部各组成部分的先后顺序和组织形式分析(3)教材的外部联系分析:指高中地理教材、地理教材与相关学科以及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分析

地理教学方法的选择有哪些依据?

(1)教学目的与任务(2)地理学科的知识特点(3)教材内容安排及组织形式(4)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年龄特征(5)学校的设备条件(6)地理教师自身的条件

怎样科学合理的安排地理课堂教学时间?(1)应把握好一堂课的整体时间分配(2)应保证学生的时间(3)科学规划每堂课的时间分配(4)应尽可能地增加学生专注学习时间

(5)防止教学时间的遗失(a课堂偶尔事情引起的中断 b过渡时间过长 c练习时间不当)地理教学论学科名称的演变

地理教授法(1904)——地理教学法(1919)——地理教材教法(1960´S)——地理教学法(1970´S末)——地理教育学(1980´S)——地理教学论(1990´S)简述社会因素对地理课程的影响

(1)社会发展: 开拓了地理课程的视野,对课程提出时代性的要求。(环境观念 全球性问题)

(2)经济发展:(新现象、新问题、新方法、经济全球化)(3)文化发展:(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中学地理教育的作用是什么?

1、是学生活动的日常生活.生产劳动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须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是学生收到多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

3、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全面开发,能力进一步发展.什么是地理教学模式,它包括那些组成要素具有那些特征

(1)地理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比较稳定的地理教学结构,教学程序以及实施地理教学方法的教学策略体系

(2)组成要素:①教学理论与教学思想②地理教学目标③地理教学程序死④师生互动(3)特征①完整性特征②中介性特征③操作性特征

地理教学论的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中解决问题的手段。地理教学论研究的主要方法有:

调查法、实验法、观察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等

一般要经过选定课题、积累资料、提出假说、理论推理、实践检证、成果评价等步骤。

地理课程的类型

(1)显性地理课程与隐性地理课程——以课程的表现形式为依据(2)必修地理课程与选修地理课程——从地理课程实施来区分(3)分科地理课程与综合地理课程——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区分

(4)国家地理课程、地方地理课程与校本地理课程——从课程的管理主体来区分 简述讲授法的特点及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特点:①信息量大;②灵活性大,适应性强;③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④缺乏学生直接实践和及时作出反馈的机会,有时会影响学生积极性的发挥和忽视学生的个别差异的存在。基本要求:①认真备课;②教学语言要准确;③充分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④讲授的内容宜具体形象,联系旧知;⑤讲授过程中要结合板书与直观教具 地理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

(1)、教学目的和任务(2)、地理学科的知识特点(3)、教材内容安排及组织形式(4)、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年龄特征(5)、学校的设备条件(6)、地理教师自身的条件 地理教学活动八要素及其作用

①学生:地理学习活动的主体,占据地理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是教学活动中的根本要素。(主体、中心、根本)

②地理教学目的:地理教学活动的基本因素,是地理教学活动预期的结果,是地理教学活动开始前的设计和要求,说明了为什么要组织地理教学活动。(基本)

③地理课程:指地理课业及其进程。地理教学活动中最实质性的因素。(实质性)④地理教师:地理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因素,是不可替代的因素。教师决定教学认识的方向、内容、途径等,并且对他的结果和质量负责。(主导)

⑤地理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完成一定教学任务在共同活动所采取的方式、途径、和手段。是教学活动中较活跃的因素。(较活跃)

⑥地理教学评价:具有反馈、调控、改进教学的功能,是对教学的价值判断,是地理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不可缺少)

⑦地理教学管理:是地理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因素。通过管理建立起稳定的地理教学秩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和教师积极性,保证地理教学目的的实现。(保障)⑧地理教学环境:地理教学活动必须在一定的空间或氛围中进行。(重要但易被忽视)

科学与课程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任何一门课程的内容,都是根据国家所制定的教育目的和选材原则,从这门课程所对应的那门科学研究成果中选择出来的。区别:

①从范围方面看:一门科学研究的范围比课程的范围要广泛得多。

②从任务方面看 :科学研究的任务是探讨未知的世界,课程的任务是将 科研成果挑选出来,传授给受教育者。

③从功用方面看 :作为一门科学,其功用要宽广得多;而作为一门课程,共功用狭窄得多。④从方法方面看: 科学所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课程的所用方法是教法和学法。⑤从发展历史方面看:科学发展的历史自然要比课程的发展历史远久得多。⑥从价值观方面看 :科学在于探讨与研究,课程在于传授和学习。简述地理教学实践的意义? ①有助于开拓学生的认识体验领域; ②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 ③可以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 ;

④可以培养学生认识、改造地理环境的社会实践意识和能力。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作用与关系

1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2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3正确处理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关系 ○地理教材的运用包括哪些方面?

1、正确处理地理教材与教学的关系(1)树立“标准本位”的教材观(2)树立“一标多本”的教材观

(3)树立“学生为本”的教材观(4)树立开放的教材观

2、运用地理教材的基本策略(1)根据课程标准,选择教材内容(2)依据教学逻辑,梳理教材内容(3)为了学生发展,拓展教材内容 从哪些方面对地理教材进行分析(1)地理教材的整体分析

①地理教材发展背景分析 ②地理教材的外部联系分析 ③地理教材的内部联系分析(2)地理教材的具体分析

①地理教材的知识结构分析 ②地理教材的能力构成分析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 ④地理教材的重点、难点分析 ⑤地理教材的表述结构分析 简述说课的内容

(1)说课程标准:把地理课程标准中的相应要求作为说课课题的指导思想,从课程论的高度驾驽地理教材和指导地理教学设计。

(2)说教材内容:地理教材是地理课程的载体,是地理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是师生教学活动的信息来源。说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分析教材、确定教学目标、确定教材重点与难点。

(3)说教学方法:说教学方法主要涉及方法选择的依据和方法的优化组合两个方面。(4)说学情学法: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情至关重要,说学情既要分析学生的整体特点,也要分析学生间的差异,切勿空泛化。说学法,具体要具体说清针对本节教材特点及教学目的两个问题。

(5)说教学过程:说教学过程主要是指说教学思路的设计及其依据,要逐点解释教学思路设计的依据,依据的解释要联系教法、学法、教学手段、学生的认知规律等方面加以说明。简述地理课程的类型,以及划分依据

(1)显性地理课程与隐性地理课程,以课程的表现形式为依据。(2)必修地理课程与选修地理课程,从地理课程实施来区分。(3)分科地理课程与综合地理课程,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区分。

(4)国家地理课程、地方地理课程与校本地理课程,从课程的管理主体来区分。简述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1)课程的内容理念

“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是高中地理课程的内容理念。(2)课程的建设理念

“满足不同学生的地理学习需要”是高中地理课程的建设理念。(3)课程的学习理念

“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是高中地理课程的学习理念。(4)课程的技术理念

“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是高中地理课程的技术理念。(5)课程的评价理念 “重视反映学生发展情况的过程性评价,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强调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反思评价与鼓励性评价相结合。”是是高中地理课程的评价理念。三.论述

论述如何开展地理探究性学习。

1)教师要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使其经常处于探究的冲动之中;

2)探究要有问题空间,探究的开展主要是问题的设计。问题一方面来源于教 师的设计,一方面来源于学生的提问;

3)教师设计问题主要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进行考虑:内容上,教师设计问题 必须符合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一定要把问题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太难太简单都没有探究的意义;形式上,教师要从教学目标出发,更多的设计一些发散性问题和因果性问题; 4)探究学习必须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

5)探究要有多维互动的交流空间,学生深层次的认知发展既需要独立思考,也需要合作交流;

6)探究的过程是学生体验的过程,这种体验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学生都会有自己的感受。教师的目的就是增加学生探究的兴趣,让学生形成探究的思考方式,培养起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

地理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地理教学方法:主要是对地理学科教学实践活动的具体的操作性的指导,与地理教育学有各自的功用和价值。

教学模式: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用以组织和实施具体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体系,通常由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程序以及师生互动等要素组成。区别:

1)地理教学模式是地理教学方法论中的理论性部分,常被人称为“小型教学理论”。2)地理教学模式一般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用以组织和实施具体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策略体系。

3)教学模式是一个广义化了的教学过程,它往往可以用于各种科学的许多不同课题的教学,一种教学方法则用于一个具体地理课题。联系:

1)教学模式的研究是对教学方法研究的深化和提高。

2)教学模式研究的核心是旨在研究已有的,或尚待开发的地理教学过程的各种方式方法考察其理论的和实践的基础。

3)习惯上把教学模式视为“宏观方法”,而把具体的地理教学方法视为“微观方法”。(仅供参考)简述影响地理课程发展的因素。

(1)社会因素对地理课程的影响 ①社会发展对地理课程的影响

社会发展开拓了地理课程的视野,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取得了巨大进步,无论在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方面都相继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现代化改变了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也导致了传统意识观念的变革;社会发展除了对地理课程具有传统意义的需求之外,还有时代性的要求;社会发展要求设计新的地理课程时,要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加强分析综合的力度,加大理解问题的深度,侧重于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结合,部门地理与区域地理的结合。

②经济发展对地理课程的影响

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理论、新现象、新趋势,将极大丰富我国中学地理课程的内容;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实际问题,对地理课程的深化并与社会经济的实际结合提出了挑战。经济发展中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思考、创新意识的能力;经济全球化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经济空间概念,改变以往区域经济自成体系的封闭状态,使得地理课程的有关内容必须作相应的改革和补充。③文化发展对地理课程的影响

文化发展对地理课程的影响,主要反映在区域文化景观的变化和差异方面,进而体现于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内涵和精神文明。物质文化对地理课程的影响往往表现为直接性和动态性的内容;制度文化使得地理课程的设置应从此角度出发,培养学生良好的公民素质和积极的社会态度;精神文化是人们认识地理环境、改造自然界,逐步实现人地关系协调的行为准则。在地理课程中应从此角度强调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性与客观性,并把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作为地理课程的核心内容。

(2)学生因素对地理课程的影响

地理课程是为促进学生发展设置的,地理课程不仅受社会因素的制约,而且受学生因素的制约。学生地理认知的发展有赖于地理课程的指引,地理课程的设计也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差异以及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需求。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差异对地理课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①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影响地理课类型的设置。

②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影响地理课程目标设计。

③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影响地理课程内容的编制。(3)现代地理科学对地理课程的影响

地理科学知识与地理课程内容的关系是源与流的关系,人类长期积累的极其丰富的地理科学知识是地理课程的重要源泉。地理课程知识的发展对地理课程的内容与结构的改变均有重要的影响。社会需求是现代地理科学发展的主要动力。科技进步也为地理科学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使地理科学研究水平日益提高,并促进现代地理科学的研究内容和条件方法发生了重大变化。

新课程倡导的四种地理教学过程模式的教学模式以及评价(1)、讨论式地理教学过程模式

教学程序:①提出议题。②组内讨论。③观点辨析。④师生评价。⑤归纳总结。

评价:讨论式教学模式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情感和价值观,适应于科学观点的树立、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的形成,有利于对知识的深入分析思考,以及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的培养。但这种教学模式较费时间,掌握知识的效率也不如探究式和讲授式。(2)、探究式地理教学过程模式

教学程序:①确定主题。②制定方案。③收集资料。④提出假设。⑤得出结论。⑥迁移运用。评价:探究式教学过程模式适应性广泛,可以用于各种教学内容。在准确把握这种教学模式的前提下,提倡在实施地理课程新标准的教学过程中更多地使用这种教学模式。与传统地理教学中常用的“讲授式”教学模式相比,探究式教学模式扔保持着明确的教学目标、预先确定的教学任务,以及需要通过教学过程解决的知识与技能问题的优点。区别是运用的主要教学方法不是教师的讲解,而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探究和师生的共同探究,运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要防止“照本宣科”,但是探究式教学必须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自主活动,而且探究过程中也需要教师插入必要的讲解,这是需要在课前设计时充分考虑的。(3)、参与—活动教学过程模式

教学程序:①提出课题。②设计活动。③收集资料。④研究课题。⑤总结评论。

评价:该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能使学生从比较被动的学习状态过渡到学会学习,张扬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特长,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这种模式的应用对教师的要求高,难度大,也费时间,所以教师教学水平不够,课时不足,外部条件不具备时不宜采用。

(4)、角色扮演教学过程模式

教学程序:①确定问题。②角色分配。③表演。④讨论和评价表演。⑤总结。

评价:角色扮演教学模式,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同时学习,不只是客观地表达一种观点,而是以一个特定身份表现观点、情感、态度和行为方式,有助于提高个人认知水平,发现自己的才能,发展团队精神,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表现能力。它适宜于主题鲜明的实践活动。但这种方式费时较多,自由度较大,应适当开展,并有充分准备,不宜大量开展。

论述地理教学论的理论基础

(一)地理学基础

各门专业学科都是各学科教学论建立和发展的“土壤”。地理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现代公必备的地理素养。没有地理学这门学科,也就不存在地理教学论了,因而地理科学是地理教学论必然的理论基础。地理教学活动涉及的首要问题,即地理教学目的的确定,必须依据地理学的基础理论;地理课程是地理教学论研究的最实质性的要素,学校地理课程的主要内容只能是来自地理科学;地理教学活动中很关键的两个要素——地理教师和教学方法,也都打上了很深的地理科学的“烙印”。

(二)教育学基础

教育学为地理教学论奠定基础,是地理教学论的理论支柱。教育学(教学论)的理论框架结构,是建立地理教学论的重要参照系;教育学的研究方法为地理教学论所借鉴和应用。

(三)心理学基础

学生是地理教学现象的核心因素,如何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学习地理的个别能力差异以及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激发学习动机、保持求知欲、培养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精神等,都需要心理学的理论指导;地理教学目标体系和地理课程内容体系的制订都必须依据心理学的智力理论所提供的参考框架。

地理教师的心理学素养以及教学方法运用是否符合心理学规律,也是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关键;如何营造舒适方便、轻松愉快、学习气氛浓厚的教学环境,以及如何充分发挥教学反馈激励机智来促进地理教学活动的优质高效,这也必须从心理学理论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钥匙。

(四)行为学基础

行为科学研究个体行为,对人的行为进行微观的考察和研究。人类学习的实质,是一种个体行为与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知识、能力和经验的文化活动。学生的地理学习,是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一系列行为过程中习得的结果。学生的地理学习既有个体行为特征,也有群体行为特征。

(五)系统学基础

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六)教育技术学基础

教育技术学研究的理论和技术对地理课程设计与地理教学实践具有借鉴意义。尤其是视听教学的理论与技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理论与技术、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技术等,更是有重要指导意义。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变抽象为生动直观,对提高地理教学过程的质量和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

地理教材是学生进行地理学习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地理教师为实现地理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必须正确分析和合理运用地理教材。请你从整体和具体两方面对地理教材进行简要分析。

1、地理教材的整体分析(1)地理教材的发展背景 ①地理教材的时代背景

a.国家教育方针政策b.社会的发展变化 ②地理科学的新进展 ③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2)地理教材的外部联系分析

①与以往地理知识的联系 ②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③与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科际联系)(3)地理教材的内部联系分析

指教材各组成部分的先后顺序与组织形式。这种顺序和形式是在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并依照一定的逻辑联系所形成的。如并列关系、主从关系、因果关系、层次关系、递进关系等。内部联系分析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明了章节之间或专题之间的联系。

2、地理教材的具体分析(1)地理教材的知识结构分析

“知识与技能”是其他教学目标的基本载体 ①明确教学知识点

②划分教学因子(通常为教材框题)③分析教学因子、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方式(2)地理教材的能力结构分析

“过程与方法”主要针对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①认知能力 地理感知、记忆、阅读能力,地图运用能力等 ②地理核心能力 提出地理问题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a.地理观察、实验、调查,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能力 b.地理信息加工能力 收集、整理、分析并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 c.研究能力 提出问题、设计探究方案、解决问题 实践、表达、交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教学的终极目标

①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科学的态度、地理审美的情趣 ②关心地理国情、爱国爱家

③全球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价值、全球意识、可持续发展观念(4)地理教材的重点、难点分析 ①每章节、每课题、课时都有重点; ②重点不全等于难点;

③同一难点对不同学生而言,难度也可能是不同的; ④难度也跟教师的教学水平相关联。(5)地理教材的表述结构分析

①叙述性课文分析 “说理”是叙述性课文的主要特点 ②活动性课文分析 活动性课文是新教材的一个突出亮点

运用讨论法进行教学时,教师应该怎样进行讨论预设?

什么问题可供讨论。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是设计讨论问题的内容。问题的设置要从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出发,按照“最近发展区”,在学生认知盲点、疑点、模糊点和发散点寻求突破 怎样表达讨论的问题。对讨论问题的表达要明确、具体,要利于学生准确把握讨论问题的关键

预设什么样的讨论程序。课堂教学讨论的基本程序:展开问题情景,提出讨论问题;学习自主探究,形成观点雏形;组内交流研讨,教师广泛参与;小组代表发言,组间相互评价、完善;教师评价,实现师生共进,切记只有问题、只有形式,没有结论的讨论 分析地理课程标准与地理教学大纲在结构上的差异

差异表现:地理教学大纲由教学目的、课程安排、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考试与评估、教学设备和设施六部分组成;地理课程标准有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措施四部分构成 差异分析:

课程设计从经验设计变为理性:理性表现在对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的明确表达,也反映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的设计上

课程内容从学科本位变为学生发展本位。地理教学大纲强调的重点是学科的系统性,这种系统性是按照学科逻辑所划分的知识类型,以知识点的形式呈现出来,表现出学科本位的观念;地理课程标准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为宗旨,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表述课程内容

课程实施从刚性“要求”变为弹性“建议”。地理课程标准中提出要求的语言表述偏重商量式的语言

联系实际谈谈一个合格的地理教师的职业素质(1)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

①所教学科全面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②广博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2)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

①教育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 ②观察儿童能力和教研能力 ③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 教育机智(3)职业道德素养

①忠诚教育事业 ②热爱学生 ③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试论述中学地理教学的基本特点

一、地理知识内容的广泛性

(一)地理知识内容的广泛性

1、中学地理基础知识是一个范围宏大,内容广阔的系统。

2、中学地理知识内容的广泛性给中学地理教学带来的影响。(1)应该广泛联系实际(2)开阔学生的视野(3)促进知识的迁移(4)推动教学改革

(二)地图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

1、地图既是学习地理的主要工具,又是地理知识的重要来源。

2、地图能够全面的反应地理知识的广泛性,综合性和区域性。

二、地理事物及其认识方法的综合性

(一)地理事物的的综合性

1、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行成一个统一整体。

2、地理环境在人类与自然的共同作用下发展变化。

(二)对地理事物认识方法的综合性

1、找出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内在联系,充分认识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相互关系

2、从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角度,认识和总结地理事物和地理环境的发展规律。

(三)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要重视分析——综合方法

1、按照事物的逻辑顺序进行分析

2、抓住各要素之间的主要矛盾

3、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灵活的运用

三、地理事物的区域性和运用比较法认识地理事物的重要性

(一)地理事物的区域性

1、任何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都存在于一定空间范围之内,具有特定的地理位置。

2、不同区域的地理地理特征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二)运用比较法认识地理事物的区域性和差异性

1、准确把握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和空间分布规律

2、从人类活动的角度把握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和空间分布规律

3、通过比较和归类找出地理事物的差异性

(三)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要重视地理事物的区域性、差异性和运用比较法

1、充分发挥图像媒体、电教媒体和计算机媒体的功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

2、按照科学方法进行比较和归类 论述地理说课的内容和要求

一、说课的理解

所谓说课,是指教师在规定时间内,面对同行或评委,系统的说出某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的一种科研活动。

说课是提高广大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已引起众多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

二、说课的内容

说课则主要是体现备课的思维过程,重点是不仅要解决什么,如何教,更重要的是说清为什么这样做,有什么理论依据,说课的重点在于说理。(一)说教材

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2.说教学目标的确定3.说教材重点和难点的确定4.说教材处理(二)说教学方法

1.说教法选择及其依据。2.说教学手段及其依据。

(三)说学法指导

(四)说教学程序

1.说教学思路设计及其依据。2.说各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3.说板书设计及其依据。

三、优化说课的基本要求

1.完整性与突出重点相结合2.理论性分析和实际操作设计相统一 3.要兼顾现实性与发展性相统一

如何正确处理地理教材与教学的关系?

1、树立“标准本位”的教材观。地理教材在客观上与标准存在一定差距,教材不是教学的唯一依据,真正的依据是地理课程标准。新课程的教材观要求把教材看作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旨在引起学生认知、分析、理解事物并进行反思、批判和建构。

2、树立“一标多本”的教材观。“一标多本”即一个标准,多套教材。在地理教材分析运用中,应注意吸收不同教材的优点,尽可能的使教材资源利用效果最大化,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打下基础。

3、树立“学生为本”的教材观。新课程地理教材的显著特点是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实践活动,尊重学生的创造天性。教材中运用活动教材的形式设计了许多与学生生活背景有关的题材,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亲身体验、探索思考,理解地理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

4、树立开放的教材观。树立开放的教材观就是要求在运用教材的过程中注意将鲜活的地理事项及时引入地理教学,更替教材中过时的地理事实资料,使地理教学过程贴近社会生活,贴近发展的动态的地理空间。

论述地理课程的含义,类型与影响因素

含义:地理课程就是地理课业及其过程,通常来说,他具体包括地理课程标准(或地理教学大纲)和地理教材(包括地理教科书,地图册,音像教材)等。类型:1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2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3分科地理课程与综合地理课程

4国家地理课程,地方地理课程与校本课程

影响因素:1社会因素对地理课程的影响(答题应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文化发展三方面 答题)

5.体育教学论复习资料 篇五

第一章 “语文独立设科”时间和内容

答:时间:1904年单独设科。内容:①随着废科举,兴学堂的教育制度改革而出现,现代语文教育是现代教育制度的产物。②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的封闭状态,也带来了教育思想和制度的变革。③1904年1月13日清政府颁布《奏章学堂章程》,中国历史第一个由政府正式颁布,在全国范围内实际推行的现代学制,史称“癸卯学制”,我国现代教育由此开始。④学制对语文课程的修业年限,课程设置、宗旨,教学任务和时间,教学原则,教材等方面都有具体规定,把语文课程从古代的综合性学科中分离出来,标志着传统语文教育向现代语文教育过度。教学: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这种行为方式其中包括两大类:一是呈示、对话、辅助灯主要行为方式,一是激发动机、课堂管理、交流、期望等辅助行为方式。

教学论:教学论是教育学中的一门分支学科,研究教学情景中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对教师的行为方式进行科学概括,做出一般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定或解释,用以指导教学实践。《学记》是最早的教学论专著。课程:是为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课程论:依据对科学系统,学生心理特征,社会需要的不同认识和价值取向而建立起来的关于课程编订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3、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几个发展阶段。

答:①孕育于教育学时期(1902-1918)②国文教授法时期(1918-1924)③国文教学法和国语教学法时期(1924-1939)④语文教学法时期(1939-1978)⑤语文教学法和语文教学论时期(1978-1989)⑥语文教育学时期(1989-1997)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时期(1997-)

第二章 1963年,张志公发表《论工具》一文。发展了工具论理论。2 我国古代阅读教学方面的主要经验有:熟读,精思,博览。3 《国文百八课》是1935年夏丏尊,叶绍钧合编的。4 “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 四书五经,《大教学论》,《学记》王筠的《教童子法》朱熹的《朱子教学法》

6我国古代的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的主要经验有哪些?

答:阅读教学:1熟读,精思,博览2评点法写作教学:1注重基本功训练2多读多写多改3作文从模仿入手4先放后收

第三章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阶段目标两类。总目标有十项,前五项从语文素养的宏观方面着眼,侧重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过程与方法”两个维度。后五项从具体的语文能力培养方面着眼,侧重“知识与能力”维度。阶段目标把义务教育的九年分为: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第四学段7-9年级共四个阶段。语文素养:就是根据学生的特点,经过学习和训练发展起来的语文方面的知识与能力,探究能力与创造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探究学习:是在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

第四章

1、语文课程目标的作用:导向作用,推进作用,控制作用,评价作用,管理作用

2、教育目的:指教育总体方向,它所体现的是普遍的,总体的,终极的教育价值

教育目标:教育目的的具体化,体现不同性质的不同阶段的教育价值。课程目标:是教育目标的下位概念,它是具体体现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的教育价值

3、现代语文教材内容由哪几种要素构成?

答:四种要素构成:范文系统,知识系统,实践活动系统,助读系统。

第五章

语文教学设计指导思想:1 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 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3 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4 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5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语文教学目标陈述有哪些基本要素,请举例说明?

答:1 行为主体应该是学生,不是老师;例p132页。2 行为动词尽可能是可测量,评价,理解的。3 行为目标陈述有两类基本方式:结果性目标陈述方式,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陈述方式。4 必要时附上产生目标指向的结果行为条件5 要有具体的表现程度6 语文教学目标表述的基本要素:有四个;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有时候为了陈述简便,不引起误解和歧义情况下,目标陈述会省略行为主体或行为条件。(例子:134-135)

第六章

1、识字与写字教学目标:总目标: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常用3500个常用汉字。能正确的书写汉字,并有一定速度。(194页表)

2、四个学段识字数量:1-2年级,认识1600-1800个,会写800-1000个。3-4年级,认识2500个,会写2000个。5-6年级,认识3000个,会写2500个,7-9年级,认识3500个,会写3000个。

第七章

阅读能力要素:阅读感受力,阅读理解力,阅读欣赏力,阅读评价力,阅读迁移力,阅读创造力。阅读方法:朗读,默读,精读,略读

阅读教学方法:评点法,谈话法,讨论法,导读法,练习法,朗读法等。

师生信息传递的方式:单向输出式(评点法),双向交流式(谈话法),多向交流式(讨论法)。

第八章

命题作文训练:由老师出题目,学生据题作文的一种训练方式,命题的最高艺术,激起学生写作欲望,命题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与思考,加深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和理解,命题中的词语要具有审断性,能明确揭示文章的内容和形式。话题作文训练

话题作文:用一段指示语说明写作范围,启发思考,激活想象,让学习者针对一个谈话中心陈述各自不同的角度,不同立场的观点,或联想到的经历,在立意,选材,文体等方面向学生开放的作文形式。于“供料作文”不同:审题上,话题作文的话题,作用是引发学生思考和联想,写作内容给学生最大选择性,而“供料”须与材料相吻合。文体上,话题作文谈话了文体意识,后者有较强文体要求。结构上,话题作文开放,灵活,提供了发挥舞台。

话题作文训练注意:发挥写作特长,增强“发展”意识,学会拟题。

第九章

综合性学习特点:整体性,自主性,开放性p283 基本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第十章

1、语文教学评价的功能:管理功能,导向功能,调控功能,能动激发功能,诊断功能

2、大语文教学观:由河北邢台八中的语文教师张孝纯首先提出这个概念,概念核心是:确认语文在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与契合。他的指导思想:联系社会生活,着眼整体教育,坚持完善结构,重视训练效率。并且提出“一体两翼”的结构模式。实验证明,他的观点和概念是成功的,并在国内有良好的发展!

3、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1935年,美国心理学家亚历山大提出“非智力因素”学说,把人的精神活动分为这两种形式。非智力因素是动力系统,智力因素是操作系统,非智力因素为主导。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

智力因素的发展:语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语文教学中的右脑开发等。

语言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哪种语感能力?

答:语感:在真实经验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对于语言文字的灵敏的感知能力。心理学上叫做直觉能力。

6.体育教学论复习重点 篇六

1.体育课程教学组织与管理 体育课程教学组织与管理:体育教师为了保证体育课堂教学的持续和效益,对体育教学环境、人际关系、体育课程教学组织与管理 教学纪律以及教学反馈登方面进行的设计与控制工作 2.评价 评价:通过系统地收集体育教学设计、体育教学组织实施的信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方法进行价值判断 评价 的活动 3.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教师的一切活动都应该根据 主体性原则 学生主体需要和特点来安排 4.体育教学过程 体育教学过程: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而计划、实施的,是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并接受各种体育 体育教学过程 道德和行为教育的教学程序 5.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性差异 与不同需求;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6.体育教学目标的设计 体育教学目标的设计 1>设计教学目标的依据:体育课程标准;学生实际情况;体育教学内容的特点;学校体育教学条件 2>体育 教学目标的表述方式:行为主体(学生);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 7.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 5 个领域 运动参与 运动参与领域、运动技能 运动技能领域、身体健康 身体健康领域、身体健康 身体健康领域、心理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 个领域:运动参与 运动技能 身体健康 身体健康 心理 健康领域、社会适应 社会适应领域 6 级标准 1-2 年级、3-4 年级、5-6 年级、初中、高中、高中阶段的发展性目 健康 社会适应 标 8.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 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 教学环境的开放性、运动技能学习的主要性、承受身心负荷的双重性、人际关系的多边性、教学效果的综 合性 9.体育教学的三大规律 体育教学的三大规律 动作技能形成规律、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 10.体育教学过程的六个层次 体育教学过程的六个层次 超学段体育教学过程、学段体育教学过程、学年体育教学过程、学期体育教学过程、单元体育教学过程、课时体育教学过程 11.体育教学的主要特点 体育教学的主要特点 学生的身体直接参与活动、体育与智力活动的相结合性、身体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动态性、实践性、社 会交往性、组织具有复杂性 12.发挥教师主导性的 3 个条件 教学观念、教师熟知体育教材 体育教材、教师熟知学生 发挥教师主导性的 个条件:教师熟知体育教学观念 教学观念 体育教材 13.教师主导性发

7.论中考数学复习的策略 篇七

一、抓好中考数学复习的四个阶段

1. 按单元复习初三数学知识。

初三所学的数学知识是中考的重中之重, 占中考总分的60%左右。要在新课结束后, 趁热复习初三所学的数学知识, 以便形成稳固的知识体系。

2. 利用好“考试说明”。

各市教育局教研室所编的“考试说明”, 明确了考试范围、考试要求、试卷结构等, 对于中考复习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这里有中考题的影子。要充分利用好这本辅导教材, 按考试范围、考试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系统复习初中数学知识。既要注意知识的纵向联系, 又要注意知识的横向联系。对于考试考点较多的章节, 应重点复习。对其中的例题、练习题要做到题题过。

3. 设立专题。

对于中考重点考查的知识点, 根据系统复习的需要, 可设立专题进行复习。设立专题不是对知识作简单的条块分割, 而是根据知识的某种联系, 对知识进行串联或重组。在复习中可以打破教科书的章节体系, 把同一性质、同一类别的知识归纳到一起, 使之成为一个系统。这样做不仅可以更好地掌握同类知识的共性, 使知识融会贯通;同时也便于弄清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从而把握住各自的特性, 巩固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由于设立专题的角度不同, 同一内容可以归入不同专题。例如二次函数既可以归入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的函数专题, 也可以纳入由二次三项式、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等内容组成的专题。

4. 利用好模拟试卷进行查漏补缺。

中考前市教研室出的质量检测试卷 (或模拟试题) 的难易程度与中考试卷的难度大致相同。在考前的1~2周, 同学科教师应在研究后, 模仿质量检测出几份试卷, 力求覆盖初中数学大纲所涉及到的所有知识点, 进行模拟考试, 培养学生的迎考心理、临场发挥能力, 查漏补缺。发现不足之处, 要及时补上, 使学生掌握的知识较为全面。

二、注意深化学生对知识的认知

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 而应通过复习使学生深化与提高认识。

要注意沟通概念间的联系, 使之系统化、完整化, 弄清局部知识与整体知识的关系。

例如, 复习“实数与整式”这一部分时, 应把分散在几个章节中的有理数、无理数、实数等概念串联起来复习, 使学生的认识系统、完整;复习运算时, 也应把数、式的运算合在一起复习, 讲清相同点与不同点, 进行比较区别, 以利于学生法则的掌握。

要注意通过变化的问题, 使学生多角度深化认识。

三、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 数学思想方法是沟通基础与能力的桥梁。在初三数学复习过程中, 要重视基本的思想、理论和方法渗透的教学, 提高学生的能力。

例如方程的思想, 即沟通已知与未知的联系, 建立起方程或方程组解决问题的思想。这是中学数学课程中极为重要的思想方法。初三总复习时, 务必注意突出这一思想;可以简单扼要地概括为“四个转化”, 即多元方程转化为一元方程, 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 无理方程转化为有理方程, 高次方程转化为低次方程。只要记住了“四个转化”, 就掌握了解方程的总体思路。

四、教会学生分析思考

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 初三复习中, 教会学生分析思考是增强他们能力的关键。如在解综合题的教学中应抓住以下一些问题来教会学生分析思考。

分清题目中的条件与结论, 弄清题目大体分为几个层次, 涉及哪些知识点, 题目中的关键语句、条件是哪些。

分析由题中所给出的已知条件可以推出哪些直接结论;而由未知结论看, 要使其成立又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分析清楚才能把综合题分成若干基本题, 把新问题转化为旧问题, 找出正确的解题方法。

五、教会学生分析思考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中考中应用题的解法通常为列方程、列方程组及列函数关系式等。近年来,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陆续出现了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重点考查分析运用能力的应用题, 关注这类问题, 研究它们的特点和解法是十分必要的。对于应用题的复习, 教学时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1. 要抓好基础, 使学生善于将文字语言给出的条件转化为代数式。

2. 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会从大量的文字内容和表格内容中, 获取有用的信息, 提高数据处理的能力。

3. 在讲解课本上的题目时, 进行适当变式, 提出一些思考问题, 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和研讨能力。

摘要:为了提高初三学生的中考数学成绩, 本文就中考数学复习的常见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做了论述。复习时指导学生在把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 注意方法和策略的运用。

关键词:中考复习,数学能力,注意,问题

参考文献

[1]许盈.新课程中考数学复习之我见.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7年第5期

8.体育教学论复习资料 篇八

关键词:初中化学复习课教学创新模式

复习课,在中学各科都有着重要的教学课型,这种课型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加强知识的纵横联系,提升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好的复习方法,可使学生在认知和掌握知识水平上,产生质的飞跃。

学生是学习的中心,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教师复习课教学活动的组织应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善于促进、启发、引导和激励学生,形成主动参与、积极协作、自主构建知识网络的学习方式,千方百计地开发学生学习上的主动性,让学生在理解中有创新、在旧知上有发展,在归纳知识中善于梳理和对比,在运用知识水平上得到完善和升华。这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创新学习的模式可表现为:

激励学生兴趣:要想学好东西,兴趣是重要的关键。而问题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一个要点,兴趣是创新学习的原动力。当学生对一个事物充满兴趣时,他的感觉会变得敏锐,想象会变得自由,思维会变得活跃,构成了自由创新的心境,学习就有了自觉性、主动性、创造力。不少教师的复习课常常是炒现饭,把知识要点重复一次,一点也不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复习效果差,更谈不上创新能力、创新学习方法的培养。因此,在复习课的教学中,教师必须独出心裁,创设情境,根据那些和学生知识经验有一定联系,但又不能完全解决的问题,在知识的结合点上巧妙设疑,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前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了解解决新的问题的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入到复习的氛围之中。如复习烃的衍生物知识时,可采用通过设计实验的方式来证明乙酸、苯酚和碳酸的酸性强弱;复习电解质概念时,可采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1.判断新物质是否电解质?2.氯化氢的四氯化碳溶液能否导电?3.氯化钠晶体不导电,晶体中是否存在离子?4.氧化钠、三氧化硫的水溶液能导电,它们是否是电解质?灵活地设置不同的情境,在于持续不断地激发学生认知冲突,养成学生分析、探索、猜想、体验的习惯,把握问题的本质,培养创新思维。因此,创设情境要注意有趣性原则,如对一个知识点的复习,可向学生换角度提问,换形式(实验、实例)呈现,换方式思考(一题多变)。

明确教学目的:引入是教师教学中最重要的,不同的引入,效果是不一样的。我们应根据情境创设的气氛和复习的内容,恰当的引入复习目标,复习目标一要抓住并列与相关的知识间的横向联系,进行横向整合。二要抓住知识的上、下位关系,构建起按包摄性由大到小排列的层次性知识结构来组织教学,深入挖掘教材中所蕴涵的能力价值和情感价值,设计出难易程度、思维强度、思维容量、提出时机适中的高质量问题。对于实验内容的复习,应积极引导学生探索实验中的规律,加强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和运用,明确专题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并能进行表述和记忆。

整合教学信息:学生学习了仅仅是课堂上的那点知识,成绩肯定是无法提高的。我们还应该根据本堂课设定的知识目标,开放学生的思维。及时点拨学生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进行知识归纳整理、分析类比,使零散知识条理化、网络化、系统化。对于实验的装置、操作方法、原理都相似的实验,如实验室制氧气和氨气等,复习时应从反应原理入手,将反应装置、试剂、条件、气体的收集、验满、尾气的处理等进行比较,让学生辨别异同,对比归纳,发现和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与本质,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设计实验的能力。

拓展创新思维:基础是重点,但是如果仅仅局限于基础,那是绝对不行的。我们应该在夯实基础的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归纳的知识去解决新的问题,在新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迁移再加工,将原来死知识加工成规律性好、条理性强的活知识。在复习过程中,教师着重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养成,特别要注意引导探索适合学生自己个性特色的学习方法,并能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中运用自如、得心应手,将各类学习方法内化成自己的学习素质,以降低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

运用创新能力可以让学生养成自觉、主动学习,这不但可以让学生在兴致勃勃中学习知识,而且对其以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帮助。运用创新能力愈强,学习效率愈高,学习方法也随之形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师生平等,民主和谐,才能造成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上一篇:中心党支部2020年党员思想动态分析报告下一篇:打架检讨书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