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班级还给学生》教学反思(精选7篇)
1.《把班级还给学生》教学反思 篇一
《把班级还给学生》
作为一位从事二十多年班主任教育的教师,我向大家推荐一本指导班主任工作的书:《把班级还给学生》。教育是他育,更是自育,我们除了教育者的角色,还要站在他育的位置唤醒孩子的自育。《把班级还给学生》要传递给我们的不是兵法,不是模式,而是“放开手”的理念;《把班级还给学生》不是月朦胧鸟朦胧的做作,而是从教、带班的豪情。虽说是“还给”,可是对于很多班主任来说真的还是在忍痛割爱,毕竟班级在我们的手里攥了那么长久,有了温度,有了情感的。其实,想一想我们 “为什么而上路”就行了,不是为了利和权,而且是为了孩子幸福的明天,为了几代人的希望,有一种爱叫做放手。《把班级还给学生》轻松了我们,成就了孩子,还了教育真本色。如何实现小学班级自主管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班主任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管理,自主教育的机会,让学生自我成长。让学生自己主动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去,实现学生的自主管理。我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
大家都知道,在“志当存高远、行须始足下”,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大事须从小事做起。无有规矩,不成方圆。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小学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班集体中不但应有集体的制约,同时还应该对自己进行客观的评价。针对我们班现在日常行为出现的问题,在我们班实现了日常行为客观自我评价原则,使班级在日常行为方面的自主管理有章可循。
对我们班整体进行了一个月的观察,发现班级中存在的很多的问题与不足。经过仔细的思考,制定出规范学习日常行为习惯的十二条原则。即:课堂参与、课堂纪律、课前准备、值日评定、团结同学、尊敬师长、体育锻炼、校服统一、队标佩带、进出楼、课间站排等原则。
2、建立一支负责能干的班干部队伍 班主任要因势利导,使班级形成有序的管理网络。在学生自主管理中,责任明确,如:如由体委负责进出楼的纪律;值日组织负责每天值日工作的评比;有的负责课前准备,有的负责课间站排……只要是跟原则相关的都有人去监督。
3、及时的监督与自我客观评价
有了好的纪律原则之后,监督也要及时。每天我都会利用晚上放学前的几分钟时间,会依次让同学把自己今天监督到的结果,公布出来,同时我也把我看到的问题提出来,然后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一天的表现,对自己进行客观的评定。2:班级文化建设
在班级环境的布置方面“我鼓励学生创造性的设计布置教室的各个角落,班级规定每个季节都有花草,每月更换板报,“枪毙说话”……创造了一个个有利于同学们发展的良好的空间环境。
4、开展各种有益健康的集体活动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集体若没有丰富的集体活动,就必然死气沉沉,缺乏活力,这将有碍于班集体的健康发展”。所以我们班在参加学校的集体活动之外,还在大课间的时候玩“贴人游戏”组织辩论比赛等活动。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参加,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使班级气氛活跃,有利于良好班集体的形成。
心得体会:通过以上的各方面,来强化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维果茨基认为,学生是教育过程的主体。他指出:“教育应该是这样来组织,以便不是有人来教育学生,而是学生在自己教育自己”。只要学生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好习惯,再使学生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培养每一名学生都有一种为班级的争荣誉争光荣的思想。这样,明主意识得到增强,因而焕发出管理的积极性和对班级的责任感。事实证明,学生的自主管理体现得越充分,积极性就越高,班风学风就越好。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主题班会
------预防校园暴力
活动目标:
1.让学生认识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认清校园暴力带来的负面影响。2.通过恰当的引导和暗示教会学生察觉自己的攻击意识,并合理控制与调整不合理的观念。
3.当面对他人的攻击时能够尝试用温和和理智的态度处理矛盾,有效化解危机。掌握应对校园暴力的正确方法,从而提高防暴能力,进而学会保护自己。
活动重点:
了解校园暴力的实质和危害,掌握正确应对校园暴力的方法和策略。活动过程:
活动一:走近校园暴力
校园本是静美之所,然而这片静土也染上了血腥。如果任由这种校园暴力发展下去,那无疑会在青少年中间造成一种不良的暗示:邪恶比正义更有力量,武力比智力更有价值。这是相当危险的,所以要拒绝校园暴力。
校园暴力的最可怕之处在于其施暴者是孩子,而受害者也是孩子。对施暴者来说,其过早染指了不良恶习,日后的成长令人担忧。而对受害者来说,这样的经历无疑是一场梦魇,很容易留下永久的伤痕。
2010年10月24日下午4时20分,高陵县原后小学三年级学生巨某与五年级学生唐某放学回家途中,戏耍发生口角,打闹中唐某用随身携带的小水果刀划破巨某的颈部,巨某因流血过多,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活动二:分析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
校园暴力的产生原因比较复杂,受多方面的影响。有家庭原因,有社会因素,也与教育工作者和学校管理有关。调查中发现,仅从施暴者自身来看,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习压力大,无法通过正常渠道排解。第二、心理不健康,精神空虚。
第三、传媒渲染(网络、电视、电影、广播、报刊等),社会暴力文化的影响。
活动三:校园暴力带来的危害
校园暴力在很多人的心里都留下很深的烙印。这种不良影响,不仅仅体现在受害者,也使施暴者的心灵成长和社会前途中增添了大量的阻力。
对于施暴者而言: 给他人带来伤害,要承担治疗甚至赔偿费用,要受到学校老师严肃批评教育,甚至无法继续完成学业。他们的行为很难获得社会(主要是学校和家庭)的认可,那些常在中小学打架,特别是加入到暴力帮派的学生,很多最终都走上犯罪道路。
对于受害者而言:
带来肉体损伤甚至残疾;易造成性格懦弱、自卑,缺乏信心和勇气;造成心灵的阴影和伤害;厌学甚至辍学。
活动四:如何预防校园暴力?
校园暴力常见情形:1.是索要钱物,不给就拳脚相加;2.是以大欺小,以众欺寡;3.是为了一点小事,大打出手;4.是同学之间因“义气”之争;5.是不堪长期受辱,以暴制暴。对于学生而言,以下几个方面可参考:
第一,不能“怕”字当头。在遇到勒索、敲诈和殴打时不害怕,要敢于抗争。因为这些拦截的不良少年大多和受害者同龄,他们所实行的第一次拦截往往都是一种试探。如果此时在心理上就被对方所压倒,任其欺压,那么这样的第一次妥协其实就纵容、鼓励了拦截者,就会带来了更不良的后果。因而,有效防范校园暴力的第一要诀就是“不怕”。但是要注意避免激发对方暴力升级,导致眼前吃亏。
第二、要及时报告。我们也要认识到勒索、敲诈经常是同暴力紧密联系的,我们提倡在“不怕”的前提下与之抗争,但不意味着逞一时之勇,反而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因此,在遇到勒索、敲诈后要及时向学校、家长报告。第一次遇到拦截后的表现是十分重要的。无论对方的目的是否得逞,如果一味害怕而忍气吞声,或是不想宣扬,相反的会在无形中助长了对方的气焰,使得对方以为你软弱可欺,往往会导致新的勒索、敲诈和殴打事件的发生。
第三、要搞好人际关系,强化自我保护意识。这也是防范校园暴力的一条途径。一个有广泛、良好人际关系的学生,就不容易成为勒索、敲诈和殴打的对象。
第四、要慎重择友。要对学生的交友进行教育,鼓励多交品德好的朋友,多交“益友”,不交“损友”,对已经受到暴力侵害的朋友要多安慰,但不宜鼓动或煽动其找人来报复,以免引起更大的争端。
活动五:课堂小结
校园本应是我们学习知识、接受教育的地方,但频频出现的校园暴力却打了校园应有的宁静。校园暴力是人际冲突的一个极端,对我们来说是双重伤害,同时也体现出人际交往的问题。我们青少年共同生活在一起,就应当互相帮助、互相谅解、互相包容,仇恨的种子长不出和平的芽,暴力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让我们一起大声说“远离校园暴力”。这节课后,同学们要进一步向家长、老师请教如果校园暴力侵害我的时候,我还能怎样做?完善自我保护的手段,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希望同学们尽量不看有暴力画面的影视剧,不读有暴力情节的书刊,不玩有暴力色彩的游戏,不做有暴力倾向的人,让我们熄灭暴力的火焰,做个健康阳光的学生。
如何提高学困生的积极性
在小学阶段,所谓学困生,就是班上学习落后,纪律较差或二者兼有的学生。这些学生的表现主要是学习不上进,作业马虎,上课不专心听讲,常常给学校、老师、家长带来很大的麻烦。这类学生的行为还影响到其他同学,在学校的教育中最头痛的就是这类学生。如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学生素质的前提和保证。因此,这项工作应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重任。现就这方面的问题,谈点个人的体会。
一、正确认识,找到原因
对学困生的教育,切记简单粗暴。首先,要把心交给“学困生”。“学困生”的形成有两种:一种是客观上的属于智商较低。二是主观上学习不努力、好玩、不专心听课。因此,作为一个教师必须主动接触他们,亲近他们,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知道他们目前的家庭情况和个人的想法,教育他们,做他们的朋友,愿为他们排忧解难,将心比心,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到这些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使他们扬长避短,看到光明和希望,才能刻苦努力学习,迎头赶上。
二、正确引导 发挥学生的长处
每一个人都有好的一面,即使是学困生他们也有好的一面,比如:劳动积极,上体育课时篮球打得很棒,我就抓住他们这点去发挥他们的长处,在班会课上表扬他们,对他们说:“其实你们很聪明,只是自己没有发现自己的长处,把它埋没了,虽然你们学习差,纪律松懈,但是,只要你们努力,相信你们一定赶上成绩好的同学。”因此,每个教师都要善于去寻找学困生的“闪光点”,哪怕一点点的优点,都去抓住它,使它成为指引学困生的一盏明灯,指引他们看见自己的长处,增强对自己的信心,刻苦努力就会成为成功的骄傲。
三、正确管理 确定改进目标
学困生的管理对于老师来讲是一件最头痛的事,怎样改变学困生,许多老师的办法各有不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学校、一个班级它都要有不同的制度约束人们的行为。我们在对待学生的管理方面,也采取了许多办法,例如:学习了《中、小学生行为规范》和制定一些班风班纪,“手拉手”“一帮一”活动等待。开学初进行家访,每个周末的班会课上作总结。从日常生活和学习上关心他们,把他们引导上正确的人生道路中来。
四、正视学生,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许多老师片面追求教学质量。只以教学质量评价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造成对许多学生的不良影响,特别是学困生,一旦在课堂上违反纪律,老师就骂或罚站、罚打扫卫生或用一些词语比如“你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等等讽刺学生。使本来落后的差生身心更加受到伤害,无形中增加了他们对老师的憎恨,也对老师所教学科更加厌倦。因此,我们老师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爱”去感化学生,鼓励学生,不要挖苦学生,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事情,适当采取不同的方法,教师应保持良好的心态,我相信学困生的工作一定会迎刃而解。
校园安全问题及处理原则
在小学阶段,安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我们要针对性做好预防
一、溺水事故的预防和应对 应当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到江河湖海、水库等地方戏水、游泳的安全卫生教育,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溺水事故的预防和应对
1.是当同伴在水中发生险情时要立即找成年人来救同时报警,未成年人千万不要贸然下水施救;可以将身边找到的救生圈、木板等抛向溺水者。2.是要教会学生游泳和自救;
3.是学生不得在没有成年人带领下私自和结伴去游泳、洗澡;
4.是学校应在当地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在学校附近水域插上警示牌提醒学生不得在这些危险水域游泳、洗澡; 5.是学会正确对溺水者进行救护。
二、交通事故的预防和应对
1.是要加强交通法规和交通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增强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 2.是要告诫学生不得乘坐不符合安全规定的车辆如小货车、农用车、非法运营车和超载车等;
3.是骑自行车上下学时要在非机动车道,不要骑快车,不要几个人并排骑,在公路上转弯时一定要放慢速度并注意观察前后车辆;
4.是在有条件的地方下学要排路队,靠近公路边行走并注意观察来往车辆; 5.是做好校车的安全工作。
三、学生打架斗殴的预防和应对 1.是不要让学生把刀具带入校园;
2.是加强教育,在学生间倡导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及时化解矛盾,防止恶性安全事故的发生;
3.是一旦发生斗殴要立即采取措施,制止事态扩大。班主任校园安全的工作原则:
一、摆正安全工作位置。质量是第一目标,安全是第一责任。教学工作始终是学校、班级工作的主主体中心任务,安全管理工作应该是保证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措施。
二、克服麻痹侥幸心理。在安全工作中,要时刻注意我们的环境状况,不要忽视隐患而麻痹大意,不要自我感觉良好而跌倒在优势中。
三、根植安全工作理念。学生安全管理工作的差距往往在于对学生安全理念的理解和实践。每一个安全理念都是在工作过程中沉淀下来的,只有不断更新学生安全教育理念,才能是我们的安全工作越抓越有尽头,越抓越有实效。
2.《把班级还给学生》教学反思 篇二
试上是在比赛前的晚上进行的, 我按照教学参考的建议, 把这一节课安排在一课时内完成, 下面就是我这一节课详细的流程安排:
第一步:
引入
通过看图——小组讨论——大组汇报的方式进行, 在讨论中归纳得出:1.浸在液体内部和浮在液体表面的物体都受到浮力;2.浸在气体中的物体也受到浮力。3.浮力的方向都是竖直向上的。
第二步:
活动一: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
一、提出问题;二、猜想: (1) 受到浮力的作用, 因为水里提重物比陆地上轻; (2) 不受浮力作用。因为人掉到水里会下沉。三、设计实验;四、进行实验:在空气中称出石块的重力G。浸没在水里称出此时的视重G’。五、分析论证;因为G<G’所以石块受到浮力作用。六评估。 (3) 实/v为一定值。
第三步:
活动二、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1) 猜想:浮力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你是根据什么经验提出猜想?
(2) 提供的器材:弹簧测力计、体积相同的铜、铝块、盛有水和盐水的容器等;
(3) 实验:根据猜想, 探究与浸入深度、排开体积、物体体积和密度、液体密度等的关系。
(4) 分析归纳, 得出结论。
第四步:
活动三、探究浮力大小
(1) 由质量、体积, 以及G=mg, 猜想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重力有关;
(2) 学生实验 (图10-30)
(3)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4) 得出结论。
第五步:
(1) 小结本课所学内容。
(2) 作业布置
这样试上以后, 我感觉有三个明显的缺陷:1.为了追求知识体系的完整性, 课堂容量过大, 为完成教学任务课堂节奏过快, 学生的主体思考不能够落到实处。2.学生对得出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理解不够充分, 信服力不够, 有些草率牵强附会。3.学生要用铜块和铝块进行两次同样的探究活动, 耗时低效。所以这一节课气氛虽然热烈, 但我味同嚼蜡, 感觉整节课就仿佛是一次预先安排好的旅游, 我和学生们匆匆地在一个接着一个的景点之间穿梭, 来不及品味其中的味道, 虽然也看完了所有的景色, 内心却没有留下多少感动。
所以, 正式上课时在保留原有的成功设计基础上, 我的课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1) 首先砍掉原来教案中的活动三环节, 把一节课改为两课时实施教学。重点放在定性分析、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上。学生在猜想时, 大胆讨论发言, 有说浮力与液体密度有关, 经验是人在死海里不下沉。有说浮力浮力与浸入液体深度有关, 经验是把木块按人水中随着下沉, 所需的力也越大;有说与物体密度有关, 铁块和木块在水中一个下沉, 一个上浮。但马上有学生反对说, 轮船是钢铁造的, 为什么漂浮在水面上呢?等等…这种场面在第一次上课时是未曾有过的。为什么呢?因为第一次他们没有时间做太多的思考, 我也未曾有充足的时间给予他们交流发言的机会。 (2) 改每组发铜块、铝块各一块为相邻的两组分别只有一个铜块或铝块。这样在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密度关系时, 就可以组与组之间合作探究。这样一改表面上看每组同学所做的实验好象是少了一次, 但效果其实是更好了, 好处有: (1) 有了时间探究猜想中的其他影响因素, 说服力更强。 (2) 能够节省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与交流, 避免了学生的重复劳动。 (3) 学生在学习时不仅仅同组内要合作, 不同小组之间也要合作, 所以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3) 在活动结束后, 讲述阿基米德的故事, 为下一课讲授阿基米德原理做铺垫, 这样做增加了物理教学的人文色彩, 也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勇气和信心。
经过这一番调整, 我感觉第二次上的这节课总体来说是比较成功的, 既做到了突出重点, 又很好地解决了难点。更重要的是能够真正地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学生提出猜想拿出了方案, 亲身探究自主得出结论, 掌握了知识, 提高了能力, 课堂气氛活跃热烈, 师生关系和谐民主。但教学是一们遗憾的艺术, 经过同行的交流, 静心的思考后我发现在有些环节上仍然存在值得改进的地方:如判断浮力的方向上, 可由重力的方向演示实验上得到启发:我将一个乒乓球用细线拴住, 然后将细线用胶带粘在一个大烧杯的底部, 乒乓球和烧杯底部之间留有大约5厘米长的距离。在烧杯中装上水, 这样, 乒乓球就在浮力的作用下浮上水面, 但是因为被细线拴住, 所以细线便被拉紧。随着将烧杯倾斜的过程中, 学生会看到, 被拉紧的细线的方向始终是竖直的, 证明乒乓球所受浮力方向是竖直向上的。用探究得出的结论让学生解释课本上的几幅插图, 起到一个首尾呼应, 加深巩固的作用。
3.进行尝试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 篇三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做一比较,我眼前不由地再次浮现出这样的场景:教室里,孩子们正乖乖的坐在课桌旁,认真的看着讲台上滔滔不绝传道授业的老师。一部分学生跟着班上的优等生回答老师的提问,他们在鹦鹉学舌;一部分学生表情茫然呆滞,他们身在曹营心在汉,焦急的盼望着下课的铃声。然而,我们的老师却反客为主,全然不顾孩子们的感受。可是,他们才是课堂上真正的主人啊!我们恰恰是剥夺了他们在课堂上的自主权,他们多么希望自己在课堂上也能够像老师那样成为真正的主角,充分的展现自己,从而被受聚焦,被受关注。
记得上学期有一次,我站在讲台上,正准备强调自己认为学生没法弄清楚的一个问题时,一位女同学走上来,她给我说:“老师,让我试一下”。我欣然走下讲台与其他同学坐在一起认真听她的讲解,他的声音很稚气,却满脸洋溢着自信与执着,她的字迹很凌乱,却给我们展现出了一种连我都没有想到的更简洁的解决方式。她讲完了,沐浴着全班同学赞叹的目光走下讲台,我欣然朝她点头。从那以后,她在课堂上更加积极主动,自信有加。我深受启发,从此,每当我走进课堂,总会不断的告诫自己:“先让孩子们试一试”。当然,大多数情况下,孩子们的分析难免会出现对某一问题的不准确或不全面,但我们总是去包办代替,怎能知道孩子们真正的疑难问题呢?我们不给他们尝试的机会,他们的能力怎能得到提高?尝试是创造的前提,尝试是成功的阶梯,没有尝试,何谈创造力的培养!
尝试教学理论的实质,是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在尝试中成功,它改变了中国传统的教师先讲,学生再练的教学模式,不是先有教师讲解,把什么都讲清楚了,学生再练习,而是先由教师按照教科书的要求,现提出问题,学生再旧知识的基础上,自学课本和学生之间合作讨论,依靠自己的努力,通过尝试练习初步解决问题,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尝试中的难点和教材的重点,有针对性的讲解。
“老师,让我试一试”,孩子们的呼声阐明了尝试教学的本质思想,又揭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意在呼吁我们老师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和问题的解决方式”的权利交给学生,能够真正放手学生,实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原则。
如果老师能够真正放手让学生先学,我们就会发现:大约20%的知识是不用老师讲,学生自己就能够掌握的;70%的知识学生通过集思广益也可以讨论解决;只有10%的知识需要在同学们独立思考、积极讨论之后,由老师提示、点拨、讲解,学生才能够掌握。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喋喋不休地包办代替,一方面剥夺了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权利,实际上造成了学生学习能力的下降;另一方面,因为20%的学生对20%的知识自学能够掌握,老师的再次、甚至多次的讲解实际上造成了学生学习时间的浪费;第三方面,学生在学习中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可以满足学生交流的需要,与人交往的需要,可以使学生思维更加敏捷,视野更加开阔,认识更加全面,记忆更加扎实。
在教育教学变革的今天,教师的任务不再是单纯的让学生学会知识、学会考高分,而是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转变观念,放手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我们在教学实验中发现,尝试学习是一种自主学习,一种探究学习,也是一种发现学习。尝试学习是由学生用尝试的方式,去发现所学的知识,这是一种有指导的发现学习。“让学生试一试”仅是解决教科书中的某一个内容。有难度,但挑一挑可以做到,跟何况在尝试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课本的示范作用、旧知识的迁移作用、同学之间的互补作用以及电教手段的辅助作用等,为学生的尝试成功提供有利条件。因此,课堂活动过程中,教师唯有放手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才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实现优质高效课堂。
在上周一节下午自习课之后,九年级一位借读的学生来我办公室批阅作业。我问他:“来这儿借读习惯吗”?他说:“刚开始不适应,但现在适应了,特别是您的课,我们大家都特别爱上”。我又问他:“你觉得学生讲你们容易接受呢,还是老师讲容易接受”?他说:“我感觉学生讲我们容易接受,因为我们年龄相仿,对知识的理解角度相同”。听了他的话,我更加有种拨云见日的感觉,这不就是“先学后教,把课堂还给学生,进行尝试教学”的真正理由吗?
“老师,让我先试一试”,这是我们自己孩子们的呼声,他让我们老师必须从“先讲后练”改变到“先练后讲”。尝试教学打破了教育的单向传授形式,打破了教师压抑学生天性的课堂霸权,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使学生在灵动与鲜活的课堂上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分享成果。切实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4.把班级还给学生》读后感 篇四
——《把班级还给学生》读后感
宿安中心小学陶永华
刚刚读完郑立平老师写的《把班级还给学生》,我发现了一个“还”字。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郑立平老师很明智,抓好该抓的,放手该放的,在抓与放之间,成就了学生也成就了自我。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不由地在心中回顾起自己开学以来的班主任工作,想一想,一切还只在起步中。
初次担任班主任的工作时,我走进教室去开了第一次班会。当时习惯性地用自己在学生时代做班干部时的方式,根据班级需要设定好岗位,自己指定了班干部。一段时间的新鲜与兴奋之后,班干部的优越感与独断成了很多学生“抗议”的主要因素。于是,马上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调整班干部的心态。虽然双方没有过分地闹腾,可我总感觉他们在内心都难以认可对方,虽是同班同学,又似形同陌路。于是,我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怀疑我不是当班主任的料。可怀疑之后,我还是不服气。既然已经做了,我就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把班主任工作做好!
于是我就开始留意有关班主任工作的书籍。在我的努力下班级工作终于有了很大的起色。尤其读了郑立平老师所著的的《把班级还给学生》后,我内心的那个想法更是又强烈了:班主任老师的工作为什么那么忙,那么累,那么苦?我个人觉得,是班主任不会“偷懒”,班主任的意识里是要尽力“管”好班级,没有想到“管理”好班级。班主任工作是要有“管”又要有“理”的,而且懂得“理”才能称得上是一个管理高效的班主任。班主任不只是管理班级,还有一个重要的工作是专业课的上课,我们总不能因班主任而荒废了自己的日常教
学工作吧,不然自己在专业上没有提升,也不能算是高效率的,所以我个人认为要想高效办事,班主任一定不能让自已的班级管理这么疲惫。
孩子不是缩小了的大人,他们爱玩贪玩、容易喜新厌旧、定性与耐性也很欠缺。郑立平老师认为:在现代班集体建设中,一个优秀班主任要会很好地摆正自己的位置,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创造锻炼的机会,自己心甘情愿地充当“助手”的角色。这样,不仅学生走上了前台,班主任也能有更多的时间学习、思考,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班主任要把自己解放出来,因为我们不仅是班主任,我们也是任课老师,我们还有日常的教学工作要进行。
把班级“还”给学生,可能不是这样理解,但我还是要曲解一下,把班级让学生自己去管理,班主任再无需这么费力不讨好地辛苦管理,班主任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专业提升和与班上某些学生进行谈心、作心理交流上,或者说做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事。
从《把班级还给学生》一书中我读到了郑立平老师独到的班级管理艺术,比如“一见钟情,精心谱写开学第一天”,开学前细心研究每个学生的名字、家庭情况等信息,知已知彼,精心设计师生的第一次见面,这样的好老师能不走进学生的心里吗?
郑立平老师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成功带给人幸福与快乐,优秀的班主任是乐观而具有智慧的。在班级管理上我们必须分清工作的要点是教育,还是管理。反思自己的班主任工作,是不是经常把对学生的“管理”放在第一位,忽视了或淡化了对其的“教育”,一心想管住学生;是不是出了问题就训斥和压制,一味地“管”令学生产生对立情绪。如果享受到教育的幸福必须多动脑子,遇事多想,琢磨学生,理清工作思路,提高对问题的预见性,逐步提高工作效率,从繁忙的事务中解脱出来。
要做一个幸福快乐的班主任首先要从调适教师自己的心态谈起,就像书上说的,我每天从早到晚围着学生团团转,几乎每天都是身心疲惫。可是一不留神学生还是出事了、领导又批评了、家长又有意见了„„,这些压力让我整天都处于焦虑之中。所以调适好自己的心态才是正视现实的唯一方法。
“你把学生当成魔鬼,你就挣扎在地狱;你把学生当成天使,你就享受在天堂。”郑立平老师这样说。那如何调适自己的心态呢,首先我们不能攀比,比来比去,比高了别人,却卑劣了自己。只要自己尽力了,学生尽力了就行,不要太追求结果。还要强化自己的优点,自信地展示自己。
5.《把班级还给学生》教学反思 篇五
和丰县夏孜盖乡中心小学----许琼
自课程改革以来,各校都在想办法转变过去老一套的教学方式,教师们也在不断地学习和探索,用自己亲身的教学实践逐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探索适合教师教,适合学生学的教学方法。在探索的过程中,诸多教师都提出了,要把教学课堂还给学生的理念。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也在思索和总结,怎样才能真正做到把我们的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呢?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在这里谈几点肤浅的认识,仅供大家参考。
一、要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首先我们教师要把学习探索的机会留给学生。过去的教学主要是采用教师讲解为主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教师从上课讲到下课,学生很少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机会。新的课标提出了注重学生学习探究的过程。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把学习探究的机会留给学生,如果学生连学习探究的机会都没有,又何谈把课堂还给学生呢?说来容易做到难,在平时的教学中,大多老师都急于求成,每当学生学习中遇到困难的知识时,教师总是自己把学生想知道、想去思考探索的问题急于告诉学生,剥夺了学生自己思考探索的机会。为了把新的教学理念和个人的教学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教学圆的周长这节课中我是这样做的:让班里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里的每个学生都准备不同大小的圆形。首先,每个学生量出自己手中圆形的周长、直径,再通过计算分析出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学生再在组里去探索总结出圆的周长总是所在圆直径的三倍多一些这一规律。教师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这一规律。我们应该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去发现总结规律,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要做到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还应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当老师的都知道,学习探究需要一个过程,有过程就需要有时间。在平时,我也听过我校年轻老师的公开课、示范课。一些老师虽然做到了把学习的机会留给学生,但是她们只是从形式上这样做,未能真正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时间,往往都是提出一个问题,还没有容学生去思考,去合作探讨,紧接着就让学生回答。没有时间,学生就不可能经历学习探究的过程,学生还是不知道问题的缘由,最终还让老师把答案以指导的方式告诉学生。这样的教学方法怎能让新课标的理念落到实处呢?
三、要做到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教师还应把课堂的空间还给学生。学生有了机会,有了时间,还应有他们发挥智慧、能力的空间。我们的学生其实都很聪明,也喜欢并善于积极开动脑筋去探索和想象,但是如果我们老师捆住了他们的手脚,他们想蹦想跳是不可能的,即使能蹦能跳也是有限的、呆板的。学生在学习探究中思维受到限制,也发挥不了他们真正的智慧和能力。如我在教学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时是这样做的:学生在学过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算的基础上,首先引出89×3以后,我提出:“同学们能用上节课学到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来计算吗?”学生都很积极勇敢地说:“能!”接下来我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都留给了学生,让学生自己独立地去尝试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学生在尝试的过程中,我看到他们有的脸上洋溢出得意的笑容;有的眉头紧锁,算了又划,划了又算......我在教室四周观察,看到学生有这样的表情,心里不禁暗喜。这样的场面让我高兴,让我看到了学生思考探索问题时的那种认真自豪、冥思苦想、积极主动的一幕。作为老师,我觉得这堂课的真正目的就达到了。几分钟后,再让学生各自大胆的交流自己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学生踊跃发言,兴致很高,个个像个小老师。不会的或者尝试中遇到困难的学生,就会专心致志地听取学习他人的笔算方法。教师只是在学生交流和发言的过程中及时地给予指导和帮助,这种指导和帮助完全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这堂课我给予了学生发挥的空间和舞台,学生学起来快乐积极主动。这样的教学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踏实,何乐而不为呢?
6.把快乐还给学生 篇六
无独有偶,天津市希望之星儿童心理学研究中心和天津市青少年心理学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表明,天津市的80%中学生睡眠不足8小时,毕业班学生睡眠普遍在7小时以下。专家表示,长期睡眠不足,不仅导致学习成绩下降,还会造成智力发育缓慢、情绪低落等,严重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关调查也表明,中小学生睡眠时间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学习时间长、家庭作业多、考试次数多。为此,《教育规划纲要》特别指出,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儿童少年的身心健康。五年前,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曾以《又该呐喊“救救孩子”了》为题发表文章指出:“今天的‘救救孩子’,不是要把孩子从封建礼教中解放出来,而是把他们从‘考试地狱’中解救出来,从沉重的学业负担压力下解救出来;不是为了让他们将来能幸福地度日,而是要让他们在眼前就能过幸福的童年。”这段话意味深长。
五年后,2010年9月9日,在第26个教师节来临之际,重庆市綦江县教委主任高思成寄语全县教师:把快乐还给学生。他的寄语源于2010年綦江县教委对全县1万多名学生和家长对学校、教师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学校、教师的满意率低于家长对学校、教师的满意度。
这引起了他的深思:“自古我们就将教师誉为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现在蜡烛依然在燃烧,却没有照在学生心坎上。还有不少教师不研究学生的兴趣、爱好,“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扼杀了学生的好奇心;机械地抄写作业,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天真活泼的孩子们会满意吗?”有学者尖锐地指出,我们现在的教育,一定程度上不就是在给孩子施有害的无机化肥吗?一大堆无用的知识、僵化的培养模式、“填鸭式”的学习方式、机械枯燥的练习,没完没了的各种补习班,把孩子压得透不过气来。特别是那种无聊的补习班就像一桶一桶的化肥往幼苗上浇灌。每个庄稼人都知道,肥料浇多了是要烧死庄稼的。从根本上说,学生的成长需要快乐。然而,我们的教育总是有意无意地“剥夺”了学生享受快乐的权利,让学生在缺乏快乐体验的环境中“成长”,这与教育的本质背道而驰。
北京十一中学校校长李希贵曾让学生列出自己最喜欢的十个地方。“非常遗憾,没有人喜欢学校;我还让孩子们列出学校里最喜欢的十个地方和十项活动,又让我非常遗憾,没有人喜欢课堂和教室。这是我感到特别沉重的一件事。”
快乐成长的根本在于快乐学习。学生只有在快乐的状态下,他才愿意并且是全身心地愿意接受教师的引导和建议,把思维和精神集中起来投入到教师引导的活动中来。在快乐的状态下,学生的学习是最轻松、最有效的。
7.《把班级还给学生》教学反思 篇七
一、帮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
目标是指引实际行动的灯塔, 目标越科学越明确, 围绕目标所采取的行动就会越科学, 越具有针对性, 从而使得活动的效率效果也会大大提升。在开展政治教学的时候, 很多学生之所以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往往并不是不想主动学, 而是不知道应当怎样主动学习, 很多学生不知道学习的目标在哪里, 而很多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也没有明确学习目标的习惯, 大多数教师所提出的目标往往都是泛泛地没有什么针对性的学习目标, 这样, 就会让学生全身的力气不知道往哪里用。由此可见, 要想在政治教学中积极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第一步就是要帮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 要让学生清楚地知道本节课要学习的东西, 要达成的目标, 这样, 在接下来的学习活动中, 学生才能够做到心中有数, 从而有效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针对性。例如, 在讲到《好习惯受用一生》这节的内容时, 教师就要明确提出本节课需要达到的目标: (1) 要初步认识习惯对于人的影响, 要能够正确地区分好习惯与坏习惯; (2) 要了解现阶段我们需要养成哪些好习惯; (3) 要掌握一些科学的培养好习惯的方式方法, 以上这些就是本节课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和能力目标。有了明确的目标作为指引, 学生就能够通过自我学习与总结, 然后再经过教师点拨达成学习目标, 这样就会使得整个学习过程都更加凸显学生作用的发挥, 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 学生也获得了各方面素质的提升。
二、注意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有的教师在上课的时候总是觉得时间很紧张, 而有的教师则感觉课堂时间太长, 教材上的一点点内容十几二十分钟就讲完了, 从而使得课堂教学内容显得十分单薄。事实上, 在政治教材中, 单看内容量其实是非常少的, 倘若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照着课本宣读, 很多知识学生不但难以理解, 同时也会使得教学过程单调乏味, 难以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 在政治课堂上, 教师一定要重视提升教学活动的趣味性, 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添加一些材料, 如一个小故事、小游戏、课堂活动等等。例如, 在上到《好习惯受用一生》的内容时, 关于习惯这个名词带有一定的抽象性, 如果仅仅按照习惯的定义进行讲解, 反而会让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因此, 在上课的时候, 我就采取了这样一个方式, 让所有的学生把双手进行交叉, 然后看一下自己压在最上面的大拇指是左手还是右手, 结果发现, 有的学生是左手大拇指压在最上面, 而有的则是右手。这时候, 再让所有的学生反过来进行十指交叉, 原先左手大拇指在上的换成右手大拇指在上, 而原先右手在上的则换成左手。这时候, 再问问学生有什么感受, 这时候,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回答说非常不舒服。那么这种现象是什么呢?就是习惯。就这样, 通过这个有趣的小活动, 学生立刻对习惯有了一个直观地感受,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提升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同时, 也使得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大大地提升了, 而这显然为接下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体作用的积极发挥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三、通过灵活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更多的展示平台
在传统的政治课堂上, 教师更多是采取讲授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地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知识, 使得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完善, 可以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教学模式。然而, 这种教学模式也存在一个明显的弊端, 那就是容易忽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因此, 在政治课堂上, 我们要努力打破单一的讲授式教学模式, 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引进其他灵活的教学方式。例如, 在讲到《知耻近乎勇》这部分的内容时, 在讲到羞耻观念时, 我就给学生设计了一个题目, 让学生通过辩论的方式来对羞耻观念进行理解, 题目就是免监考考察对于作弊现象的影响, 其中, 正方观念是, 免监考考场可以杜绝学生的作弊行为, 而反方观念则是免监考考场不能杜绝作弊行为。就这样, 围绕着这一论题, 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学生纷纷站在自己的角度阐释了自己的观点, 整个课堂气氛显得非常积极活跃。在经过一轮辩论以后, 再由教师进行最后的总结。通过这样的辩论活动, 不仅达到了掌握知识的目的, 更重要的是, 学生在此过程中, 各种能力得到了凸显和提升, 如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等, 可以说是实现了一箭多雕。
要知道, 任何有效的教学活动都要满足教与学相互统一这样一个前提, 因为只有在教与学相互统一的教学活动中, 学生才能有机会真正地发挥主体作用, 才能够在主动学习的状态下能动地获取各种知识, 培养各种能力, 进而促进学生个人多方面的成长与提升, 因此, 作为教师, 一定要懂得在适当的时机把课堂还给学生, 这才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必由之路。
摘要: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对象和主体, 学生主体作用能否得到有效发挥将直接影响教育教学的效果。因此, 在任何教学活动中, 我们都要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在本文中, 笔者就结合了一些教学实例, 简单阐述了在政治教学中如何有效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希望能够为政治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
关键词:政治教学,学生主体作用,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明文龙.浅谈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J].中国教研交流, 2011 (4) .
[2]黄亚.政治课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J].文教资料, 2005 (32) .
【《把班级还给学生》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教学学论文:把创新还给孩子07-12
《把课堂还给学生》贲友林老师讲座体会06-30
随笔《想把记忆还给你》07-23
散文集《把天空还给你》张小娴10-05
国旗下的讲话:还给大地一片绿色10-18
班级管理点滴 班级管理反思(四年级)11-23
班级管理反思11-26
学生班级活动方案06-14
通用班级学生评语06-18
学生班级活动心得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