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师交流方案

2024-10-10

学校教师交流方案(共13篇)

1.学校教师交流方案 篇一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办好全镇每一所小学和关注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为宗旨,以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核心,建立科学、灵活、人文的用人机制,努力建设一支业务精湛、师德高尚、能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达到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共同进步、均衡发展的目的,使全镇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得到较大提高。

二、基本原则

遵循“政策引导、制度保障、稳妥推进、合理流动”的原则,教师个人申请与组织安排相结合,促进教师由师资富余学校向师资不足学校、由优质学校向薄弱学校合理流动。交流与晋职、评优、评模相挂钩。

三、交流时间

自20xx年1月1日起,交流时间不少于1年。

四、交流对象

1.全镇45周岁以下且在同一所学校连续工作满6年的专任教师。

2.县级以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等教学业务骨干到薄弱学校交流优先安排。

3.各小学根据专任教师和班级数确定交流教师数,对申请交流教师进行统一安排。

4.考虑到教师个人家庭实际情况,有下列情况的暂不安排交流:

(1)重病,不能满负荷工作的;

(2)妊娠、产假或哺乳期的;

(3)子女在任教学校就读四年级及以下,且无人接送的;

(4)依靠本人照顾的直系亲属重病的。

5.音体美和英语学科的优秀教师可以申请多校兼课,

五、交流类别与具体要求

1.奖励性交流

(1)条件:优秀的在职在岗的任课教师。具备下列条件的教师可优先考虑:主动要求晋升中、高级职称的教师;确定为学校后备干部的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近三年年度考核为合格及以上等次。

(2)人数和年限:每校原则上限报1人,交流时间为1年及以上。

(3)产生办法:由教师本人申请,学校推荐,中心校集体研究批准后,统一安排交流学校。

(4)优惠措施:

①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时加分。具体办法由职称评聘方案规定。

②在评先评优方面,同等条件下优先申报。

(5)要求:参加奖励性交流的教师要服从领导,听从安排,安心工作,认真教学,在教育教学教研方面要真正起到引领带动作用,师生满意度较高。若在交流时所任教学科在镇内文化素质测评时名列后三名或学生成绩与全镇平均分相差15分以上的,责任心不强引起学校及学生家长严重不满的,出现违背师德师风的,取消优惠待遇,并由中心校进行严肃处理。

2.督促性交流。

( 1)产生依据和人数:出现以下情况的教师作为督促性交流的对象:

①近三年来凡在全镇文化素质测试中连续名列后三名的教师或学生成绩与全镇平均分相差15分以上的。

②工作不认真,不服从学校安排,在当地造成不良影响的。

③违背师德师风或体罚、变相体罚学生造成不良影响的。

(2)交流时间最少1年。

(3)产生办法:由中心校统一安排交流学校。

(4)要求:交流期间要服从领导,听从安排,安心工作,认真教学,素质测试较接任时排名上升,否则,继续交流。

3.逆向交流

(1)由上级主管部门调入到中心校的教师,由中心校安排,首先必须到村小任教,1年后有资格参加交流,。

(2)根据中心小学生源、班级数及学科缺额情况,确需补充教师的,由村小交流到中心小学,由本人申请,学校推荐,中心校领导班子研究、考核合格后方可交流。如出现“督促性交流”中第(1)条相应情况不得交流。

六、工作流程

1.每年7月下旬,奖励性交流教师提交申请,所在学校审核后报中心校。

2.8月上旬,中心校根据工作需要,研究确定交流人数和学校。审查奖励性交流教师材料,择优确定人选;确定督促性交流人选。

3.8月中旬,将交流情况报告教育局备案。

4.8月25日前,中心校将交流情况通知到相关学校和教师。

5.8月25日教师到交流学校报到。

6.8月30日交流正式开始。

七、其他

以上方案,若出现遗漏或与上级文件精神相冲突的事项,以上级文件为准。

2.学校教师交流方案 篇二

近几年,面对转型发展的诸多挑战,笔者所在的江苏省丹阳市实验学校紧抓关键要素,重抓教师队伍建设:校长诸华平的《校本师资队伍建设》一文发表于《上海教育科研》,校级名教师工作室的推广经验连续8期在《丹阳日报》上刊登,丹阳电视台专题报道了学校的“333”教师培训工程,教师许明脱颖而出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每年均有教师被评为“丹阳市十佳教师”“镇江市十佳教师”,2016年,学校被评为“丹阳市教师队伍建设先进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硕果累累,造就了学校持续发展、生动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建立长效机制,实施“333”教师培训工程

学校发展教师需要系统的规划。近年来,学校围绕“发展教师”这一主题,全面实施“333教师培训工程”,即用三年时间、开展三个层次的培训、打造三支队伍,通过三个“抓”,逐步提高学校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

三个“抓”为抓行政团队建设、抓学科组团队建设和班主任队伍建设。

抓行政团队建设,即抓工作作风建设,抓部门贡献力评价。所有行政人员通过不断转变工作作风,研究管理方法,改变管理思维,形成管理风格,提高执行能力。学校定期开展行政培训,如每学期一次的全体行政人员外出培训、每次为期一周的青年行政人员干部跟岗培训等,这些培训开阔了行政人员的眼界,提升了管理能力。行政人员综合素质不断提升,行政队伍不断成长,一批年轻教师脱颖而出,一批年轻行政人员正在茁壮成长。

抓学科组团队建设,即抓备课组建设,抓“教学五认真”的落实。抓好备课组建设,首先要加强备课组长的培训,每年级根据教学情况制定了《备课组长考核细则》,每月进行量化评比,选出优秀备课组。细化“教学五认真”要求,依据丹阳市教育局下发的《中小学“教学五认真”实施意见》和学校重新修改整合形成的《实验学校“教学五认真”新规定》,学校认真强化对“教学五认真”的指导、督查、整改和考核,不断抓实备课组集体备课工作,坚持常态化听课交流机制,确保每周公开课集体评议和网上评课的效果和质量,严格落实“周检查、月汇报”制度,不断提高教师教学业务能力。学校先后有二十余名教师获省、市级赛课一、二等奖。

抓班主任队伍建设,即抓针对性培训,抓后备力量培养。不断健全班主任队伍管理制度,通过班主任例会、班主任沙龙、工作坊等多种形式,有效推进“优秀班主任”培训工程,围绕常规管理问题抓培训,结合中心工作、突击性工作抓培训,突出副班主任队伍抓培训,使班主任培训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增强培训的针对性、时效性和系统性,不断提高班主任的综合实力。在近几年的“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中,学校多名教师获得镇江市、丹阳市“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二等奖,多人被破格晋升为“丹阳市学科带头人”。

二、搭建有效载体,开辟三大教师培训基地建设

学校在实施“请进来、走出去”的培训策略中,突出“三个挂靠”建设:

一是挂靠教育界的名家,开辟校内培训基地建设。学校紧扣“三自”办学理念,开设了“自在大讲堂”,先后邀请陈锁明、钱志亮、高金英、郑杰等全国知名的教育名家来校讲学,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开阔教师的教育视野、提升教师的教育境界,不断引领教师走向教育的发展前沿。

二是挂靠高校或专业的培训机构,开辟假期培训基地建设。学校和北京师范大学教师培训中心、上海师范大学等全国知名高校进行合作,每年利用暑期时间进行“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训”“班主任培训”“中小学衔接”等专题系列培训,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是挂靠名校,开辟跟岗培训基地建设。学校积极开展与省内外名校的联谊学习,和他们结成联谊单位,分层次、分批次派出校长、中层行政干部进行周期性的跟岗学习,让他们在学习中借鉴,在比较中反思,在实践中锻炼,不断汲取名校的办学经验,不断提高对自我的发展要求,从而不断增强对学校和部门工作的领导力。

借助“三个挂靠”建设,学校形成了一个个队伍建设的有效载体,让“请进来、走出去”发挥出实实在在的效果。

三、创设高效平台,发挥校级名师工作室的纽带作用

学校发展教师需要创设发展平台,有序开展“校级名师工作室”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市级、校级名师工作室的学科引领和辐射作用:以校级名师工作室的创建为导向,激励更多的骨干教师脱颖而出,有效发挥他们对队伍建设的带动作用;以校级名师工作室的建设为纽带,优化合作性学习型组织,有效推动学科团队建设;以校级名师工作室的职责为动力,聚集学科教学精英,有效形成“三自课堂”建设的攻坚力量;以校级名师工作室的全覆盖为目标,构建完整的教科研网络,有效形成高效课堂建设的完善系统。

继学校教师吴春和成为丹阳市第一批十大名师工作室导师,教师许明成为丹阳市第二批名师工作室导师后,在他们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学校先后创建了第一批名师工作室4个、第二批名师工作室8个,涵盖了小学语文、小学数学、中学数学、中学英语、中学生物、计算机、心理健康等多门学科,辐射了多个学段。一年多的时间里,带动80多名教师开展了100余次课堂展示、沙龙研讨、专题讲座、教学比武、参观考察等活动,进行了20多个课题的研究,其中国家级课题“创班花文化特色,走‘三自’育人新路”已成功结题,省级课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有效自主探究策略研究”“以文化为载体建构心育式德育模式”等成功立项研究,有21名教师在省、市级各类赛课中获奖,有40余篇论文发表于《小学语文设计》《教学月刊》《江苏教育》《班主任》等国家、省、市级刊物。名师工作室逐渐成为研究的平台、成长的阶梯、辐射的中心,成为中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以及名师自我提升的发展平台,打造了一支有成就、有影响的“三自”教师团队。

为建立健全名师工作室的考核和评价体系,加大对名师工作室的表彰和奖励力度,2016年7月,学校面向全市,联合联谊学校,聘请专家领导,举行了第二轮名师工作室展评活动,通过导师汇报、沙龙互动、专家点评、现场投票,并结合会后的材料评审、教师投票、微信投票,开展了名师工作室评比活动。9月初,经个人申报、行政投票、学校研究,学校第三轮名师工作室成立,启动了新一轮名师工作室的研究与建设。

四、强化主流导向,激发教师自我发展的内在动能

学校发展教师需要把握主流导向。学校通过师德建设的常抓不懈和自主管理的不断推进,激发教师自我发展的强烈追求。

师德建设常抓常新,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学校在“戴伯韬教育思想”引领下,围绕“三自”办学理念,将教风、校风与学风建设结合起来,强化“三风建设”,营造育人环境,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及思想道德。学校组织教师深入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树立以德治教的道德意识;集中开展师德公开承诺签名活动,“感动实校十大人物”“十佳新人新事”评比活动,通过微信平台,组织全校师生、家长、社会人士投票评选,树立学校师德典型,发掘教师典型的事迹和先进经验,提高教师典型的影响力和示范性,营造浓郁的师德师风建设氛围,切实提高师德建设的质量和效果。学校先后被评为“江苏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苏省五四红旗团委”“丹阳市四星级先进党支部”。

自主管理不断创新,激发队伍建设内在动力。学校积极整合处室职能,成立三大中心,发挥其在条线管理体系中的主导作用;强化年级部职能,实施扁平化管理,发挥其在条块管理体系中的主导作用。在强化行政自主管理效能的同时,逐步扩大民主管理组织,构建以学术委员会、师德委员会、申诉委员会、家长委员会、校长助理团、教师督导团、行风监督团等非行政性组织为主体的协调管理体系,逐步落实自主管理的职能,不断扩大自主管理的参与范围,不断增强自主管理的参与力度,加强和推进学校自主管理的综合实力,促进教师队伍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以学校发展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一项永恒的命题,也是一项常抓常新的系统工程。学校主动适应新形势,自觉适应新要求,紧抓“队伍建设”这一发展关键,在务实中作为,在创新中作为,在开拓中作为,为学校突破瓶颈制约,迈向新一轮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摘要:“教师发展学校”是“学校发展教师”的目的,“学校发展教师”是“教师发展学校”的前提。学校采取多顶举措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长效机制,实施“333”教师培训工程;搭建有效载体,开辟三大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创设高效平台,发挥校级名师工作室的纽带作用;强化主流导向,激发教师自我发展的内在功能。这四项举措的实施为学校迈向新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学校教师交流方案 篇三

关键词:教师发展学校重建教师文化

教师发展学校(简称PDS学校)是在原学校建制内由大学和中小学合作建立的旨在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功能性学校。这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教育改革中出现的一种新型的中小学校运行机制,被认为是美国促进教师专业化、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大举措。当前中小学建设教师发展学校,只能是对这一先进理念的借鉴,就我校而言,围绕“敬业、爱生、乐学、善教”教师文化建设要求,在与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共建的教师发展学校中。以教师发展为中心重新调整队伍建设工作,拓展了教师发展学校在中小学师资建设方面的功能,有效地实现师资的常规性管理向深层次管理转变,并形成教师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推进了学校教师文化的建构与再造。

一、体认学员角色,完善学习体系,追求终身学习文化理念。

在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的背景下,“学习”是现代人的基本素质要求。我校教师发展学校是顺应学校办学发展及教师队伍建设需要,创办的有独特个性的教师发展学校。教师发展学校下设四个部。即学科研修部、校本课程开发部、班主任专业发展部和综合素质发展部,每周开课,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愿望和需要,自主确定发展方向,参加学习和培训。教师“教”之外的第二要事“学”被排上日程,每班人员相对固定,采用学分制,凡修满规定研修课程、经考核合格者,由教师发展学校颁发结业证书。这样,教师的学员身份得以确认,教师的培训工作得以常态化、制度化。优化了教师学习管理。

在教师发展学校的课程设置上,我们根据学校现有条件和基础,设置集群模块式课程来克服传统的、非整体设计的教师培训课程不能顾及教师的个性化和校本化需求的不足,来实现对教师教育行为有针对性、系统性的改进。主要有理论学习、教学实践、校本开发、课题研究、个性发展几个块面,教师发展学校四个部实行部长负责制,各部有计划、有层次、有步骤展开培训。例如,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采取分基础班、提高班的办法,基础班主要是针对中老年教师,侧重于基础知识,主要是会运用WORD及EXCEL,进行普通的编辑、文字处理、网上信息的浏览等;提高班主要针对有一定信息技术基础的青年教师,进行FLASH及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等。这样的内容安排更切合学校和教师的实际,体现分层要求、分层发展。

基于传统的教师文化封闭性、保守性对学习和变革存有排斥的特点,我们还非常注重观念的引领,把“日日学习,天天进步”作为教师发展学校的精神纲领,通过成立以学校骨干教师为主体的讲师团,指导教师制定适合个人发展的学习和发展规划等,体认和强化教师的参与意识、自主学习意识。教师发展学校依托高校,聘请专家、教授进行大板块的理论培训和跟踪指导,专家、教授这支力量的积极介入有效避免了学校内部培训的低水平重复,对于教学实践水平的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发展学校力图为每一位教师搭建成长的平台,是教师不断学习、自主发展的地方。

二、开展专题研讨,探究现实情境和校本价值,促进专业成长。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现代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教师文化建设的重要内涵。在教师的职业生涯中,教师应当扮演着教学、研究、学习三者角色,应当追求教学、研究、学习“同期互动”。教师发展学校有利于营造研究反思的学术文化氛围,有利于开展具有现实情境和校本价值的“同期互动”活动和形成教师教、学、研合一的专业工作方式。

我校教师发展学校整合学校各类资源,从问题来源到目标达成均努力体现“以校为本”的思想。基于学校自身的特点以及现实情境的问题解决,我们确立“生本理念下文本开放性的教学实践研究”的专项课题,旨在从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出发,改变传统的封闭式的教学,积极地“用”教材,而不单纯地“教”教材,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好文本资源,积极地将文本与学生的生活世界联系起来,引领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建构知识,获得最佳发展。学科研修部借此为教师提供一个在实践中学习、研究、反思的平台和过程,使培训与教师所从事的教学工作紧密相连。校本课程开发部把礼仪作为校本课程进行开发,分为“仪表礼仪”、“公共场所礼仪”、“校园礼仪”、“交往礼仪”“餐饮礼仪”“通讯礼仪”、“亲情礼仪”以及“日常礼貌用语”等若干个单元,分低中高三段,形成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结构体系,每课内容有“生活场景展示”、“辩一辩,议一议”、“学学做做”、“记一记”等板块,还自编少儿形体训练操,具有鲜明的校本特色。班主任专业发展部针对班主任工作中重经验轻理论、班级管理低水平徘徊的现状,通过班集体建设基本理论、班集体心理教育、班级德育与班级经营等培训培养班主任教师完备的班级教育管理能力。

教师发展学校作为一种借助高校教师力量、以学校培训为主阵地、将教师教育活动与教育教学实际结合起来的培训模式,能够有效整合本校的培训资源,充分调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驱力,对于学校的特色形成,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真实的教育环境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丰厚土壤,教师发展学校是教师研究、提升、成长的地方。

三、关注生存状态,在自主发展和多向互动中提升综合素质。

说起教育,人们往往会联想到沉重的使命、责任和奉献,会把教师形象定格为富有牺牲精神的春蚕、蜡烛和人梯,诚然这些比喻寄托着美好。但也折射出几分无奈。教师是人,是具有鲜活生命的人,是需要关怀、学习、提升的为人师的人。因此,我校的教师发展学校不仅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还非常关注教师的生存状态,创造性地在教师发展学校的课程中开设了教师文化实践活动。

我们注重引领教师自主关注,享受教育。通过请专家开展心理辅导,引导教师积极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克服职业倦怠,做好心理调适,做到与自身和谐,与职业和谐,与学生和谐,与同事和谐。通过开办“我身边的教育故事”网上教育叙事活动,引领教师体验教育之乐。在生活和工作细节中提升教育智慧,在不断交流激励中提升教师幸福指数和生命质量。

我们把丰富教师生活、健康教师身心、发展教师兴趣特长的实践活动也纳入了教师发展学校管理。教师的文化实践活动主要有,组织开展阅读活动,举办书画欣赏、文学欣赏等人文知识系列讲座,教师韵律操训练。带领教师参观上海科技馆、乘磁悬浮列车感受现代都市的科技魅力,等等,通过这些提升教师的文化品位。让健康、高雅的文化气息感染教师。我们力图在多向互动、自主开发中实现教师素质的全面提升,我校的教师发展学校是教师发展个性特长、培养高雅情趣的地方。

四、打造主流文化,培养合作、服务的专业情意和文化心态。

经过多年的积淀,教师群体敬业、爱生,形成了较好的主流文化,但即使是教师主流文化,在学生观、教学观、人际观等方面也有很多滞后的情形,这些传统的教师文化有碍于教师将现代教育理念转化为先进的教育行为。因此。我校的教师发展学校还非常注重发展教师合作、服务的专业情意。

我们强调从以往关注教师的个人发展,转向关注教师之间的合作文化。在教研组建设上,加强集体备课,完善集体备课中的经验分享;推行级部管理,采取捆绑式的评价方式。用外力来促进教师间的合作;加强师徒结对工作,加强在校本课程建设中的合作。建设教师合作文化。目的在于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的对话、沟通、协调和合作,形成教师教育教学共同体。我们引导教师重新理解学校和家长、教师和学生的双向关系,认识到教师教书育人的神圣性不减。但以教师自我为中心、高高在上的传统观念要变;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精神和情感世界,尊重儿童,了解童心,建立起新型平等的师生关系,实现师生心灵和情感的对接,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全心全意教书育人。

我们还认为,形象细节是教师内心精神面貌的外化,也是教师文化建设的要求之一。而对于一些不尽如人意的边缘现象。靠行政的力量去纠正往往难以奏效,因此,我们通过营造办公室文化来改善教师的行为文化。我们有着把先进的思想观念转化为教师的具体好习惯要求:微笑着迎接每一天,应答学生的问候,等学生把话讲完,等等,促进教师的自我约束、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我们的教师发展学校是一个约束、规范、引导教师的文化场。

4.学校教师招聘方案 篇四

一、指导思想

面试工作坚持客观公正、公平竞争、科学规范的原则,通过应试者的说课,综合测试应试者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技能的运用等基本素质。

二、面试对象、时间和地点

1、面试对象:文化考试入闱的考生

2、面试时间:7月18日(以面试通知书为准)

3、面试地点:小学教师招聘面试地点设在上栗县上栗镇中心小学(原新群小学),高中教师招聘面试地点设在上栗中学。

三、面试组织形式和方法

面试采取说课的形式。小学分语文、数学、英语(含体育)三个面试组,高中分语文、数学、英语三个面试组。

面试考场设候考室、面试室。考生7:00在候考室报到,并由工作人员组织抽取出场序号。1号考生进入面试室15分钟后,2号考生在引领员的带领下进入面试室。依此类推。

四、面试内容

面试主要考察报考人员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能力,语文、数学、英语、体育面试主要说课,满分为100分。

说课教材范围和内容为:考生面试内容:高中组为现行高中二年级教材,语文必修5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数学必修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英语必修5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组语文、数学、英语为五年级下册教材(人教版),体育为七年级教材《体育与健康》全一册(人教版),说课时间为10分钟,不得延时。

五、面试流程

1、面试人员的报到、缴费、抽签排序。参加面试的考生须持本人笔试准考证、身份证、面试通知单,按时到指定地点报到、缴费(报到时间以面试通知单为准),接受工作人员的统一封闭管理,考生以抽签的办法确定参加面试的顺序,按指定地点候考,考生未进行面试前不得离开候考室,考生面试完毕须在指定休息室等候公布面试成绩。

2、面试实施的方式。面试由主考主持,考场监督员核查考生身份后,应聘人按照报到、抽签、候考、说课、提交“说课稿”的顺序进行。

3、面试成绩的评定。每位评委根据应聘人员的面试情况,参照评分标准独立评分,由工作人员按照规则汇总计算出面试成绩。

4、成绩公布。

六、面试考场设置

1、考场的选择:候考室、面试室、成绩公布室分设在上栗镇中心小学(原新群小学)和上栗中学。考场保持相对独立、安静,不受外界干扰。

2、考场的布局:面试室内设考官席、考生席、记时席、记分席、监督席,均有座签显示。

3、工作人员配备及职责(略)。

七、面试成绩计算办法

面试成绩总分100分。

面试成绩的计分方法为:将各评委评出的分数去掉一个最高分和去掉一个最低分后计算平均分。面试成绩保留两位小数。

八、有关要求

1、参加面试时,考生须携带相关证件准时报到。迟到半小时一律按自动放弃处理。

2、考生面试时只允许携带相关文具及说课稿。凡进入面试考场的考生,严禁携带、使用移动电话等通讯工具(面试现场将使用手机器),不得携带任何参考书籍与资料,违者一经发现,将视情节严肃处理,直至取消其面试资格。

3、考生要听从工作人员指挥,面试前自觉在候考室内等候,不得擅自离开候考室,不得喧哗、吵闹。

4、面试中,考生只报出场序号,不得透露出姓名、经历等个人信息。

5、考生面试结束后,应在工作人员引领下立即离开面试室,进入成绩公布室,获知面试成绩后离开考点。

6、进入考场内的所有工作人员和评委均挂牌上岗,并将个人通讯工具关闭,统一存放到指定位置,由监察人员负责保管。

7、面试工作人员和评委应该认真履行职责,严格遵守面试工作纪律和有关保密规定,面试评委及工作人员实行回避制度。

8、自觉接受纪检、监察部门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增强透明度,对违反规定,弄虚作假、包庇现象,随时发现,随时予以纠正,并按有关规定作出处理。

九、面试纪律

1、面试考官、工作人员、监督人员及考生所携带的手机等通讯设备一律于面试前交指定的人员保管。

2、禁止面试考官、工作人员、监督人员、考生等有关人员将面试试题带出考场。

3、面试考官、工作人员、监督人员凡与考生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的,应实行回避。

4、对违反面试纪律的考生,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批评教育、取消面试资格、取消聘用资格处理。

5.学校教师职称申报方案 篇五

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经学校职称申报领导小组研究决定,今年的职称申报工作按照自愿申报、学校初审、考核量化、推荐对象几个环节,规范操作,公正公平地进行。

一、凡符合安徽省中学高级教师职称资格条件并有意参加申报人员,於8月2日下午5点前将下列材料上报学校办公室,逾期视为自动放弃参评:

1.中一职称聘任所有证书(不得有间断);

2.大学专科以上学历证书;

3.计算机合格证书或免试证书;

4.以下条件之一:A 先进班集体、优秀班主任、县级以上优秀教师及优秀教育工作者;B 优质课评比获市级以上优秀(优胜)奖证书;C 参加学业水平测试班级合格率、优秀率超县平均水平证明(县级证明)。

5.个人论文专著,或市发表的专业论文期刊及获奖论文或县级以上教学公开课、评优课、观摩课教案,同时提交教学案例1篇。

二、经学校初审合格后,对符合条件人员进行逐项考核量化评分。

1.赋分内容:

A 按首聘聘任总时间赋分,每月0.1分,13.2分封顶;

B 业绩成果方面,8分封顶:

a 优秀班集体、先进班主任、县级以上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赋6分;

b 优质课评比市优秀(优胜)奖以上赋5分,中考单科成绩进入县前6名赋5分;

c 参加学业水平测试合格率、优秀率超县平均水平赋4分。

C 教龄方面:按教龄数的20%赋分。

2.优先考虑在本校岗位工作的教师。

3.第1项汇总后,若出现分数相同,则按首聘时间早者优先,再次相同,以年龄长的优先。

4.确保原太慈中学、原沈冲中学每个片区至少有2名教师入选。

5.如本申报未获通过,五年内不得再次参与参评资格的竞争。

三、量化考核后,排名靠前的6名教师取得今年的职称申报资格,学校予以公示,参评对象8月7日上午上交相关材料,未按时上交材料人员视为放弃参评,学校按序通知其他人员上交材料,8月8日下午学校对申报人员材料予以审核,8月9日上报县局。

太慈中学职称资格评审领导小组

6.学校教师提升活动方案 篇六

遵纪守法、积极响应国家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做到爱祖国、爱人民,遵守园内的各项规章制度,如每周一按时参加园内政治学习,积极参加园里的各项有益活动,以热爱本职工作为出发点,认真、努力的工作,来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热爱自己的事业,无论是面对孩子还是面对家长,始终要保持微笑,树立起良好的教师形象,用老师和“妈妈”的双重身份去关爱每一位幼儿,滋润每一颗童心。积极做好各种教学活动。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严格要求自己。坚决同一些歪风邪气作斗争,定期向园领导汇报思想工作,努力要求思想进步,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不计较个人得失,顾全大局,“以园荣我荣”的思想迎接每天的工作。

二、教育教学方面

在教育教学方面,我们使用主题探究活动和爱朗课程相结合,不断总结积累自身经验的同时,吸取别人的经验与长处,努力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接受最新的幼教知识,有效有计划的提高自己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利用环境布置让幼儿易于接受新思想,打破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方法,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以幼儿为中心,让幼儿大胆地去探索,使幼儿的八大智能得到全面发展。在组织活动时要注意让幼儿通过玩中学,学中玩的形式,以生动、有趣、直观的游戏、教具来发展幼儿的思维力、想象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

三、家长工作方面

家长工作是联系家与园的有效桥梁,只有做好家长工作,才能促进班集体的管理,我将积极和家长取得联系,组建了我班家长委员会,督促家长做好《家园联系册》的填写,和家长委员会成员共同探讨制定适合每个幼儿的教育方法,使家、园结成教育伙伴,充分发挥教育的潜能。本学期我园仍然采用门禁制度,召开了一次家长会取得家长的谅解,让每位幼儿都高高兴兴来园、安安全全回家,使每位家长都能放心将孩子交到老师手中。本学期将每月举行一次家长开放日,使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介绍幼儿的发展状况,同时将针对车接送的幼儿采取家访和电话交谈的方式,向家长介绍孩子在园情况,做到每周和两至三位家长谈谈孩子的在园表现,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在园情况,并及时配合我们的教学工作。

四、合作方面

目标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通过培训,我深刻感受到团队精神对成功的重要性,因为未来的竞争:不是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的竞争,而是以团队与另一个团队的竞争;不是一个团队与一个团队学历的竞争,而是一个团队与一个团队学习力的竞争。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共同奋斗取得成功。

7.学校教师交流方案 篇七

一、实行乡域内教师交流与调配的意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 》提出:“实行县 (区) 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 率先在县 (区) 域内实现城乡均衡发展, 逐步在更大范围内推进。”实行区域内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教师交流对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优化学校教师队伍, 有利于缩小学校师资差距。

目前, 我乡中学、中心小学与其它四所村小学在师资配备上差距很大。无论是年龄、学科结构、教学方法还是教育理念, 四所村小学的教师由于受地理、信息交流等方面的影响, 他们都表现出较明显的劣势。实施乡域内学校教师交流办法, 可以有效地带动年龄偏大、教育理念落后的教师学习新教法, 获得新理念, 大大优化了各学校教师队伍, 缩小了学校间师资的差距。

2.弥补学校缺科教师, 有助于薄弱学校发展。

现我乡四所村小学, 都按照要求开课设节, 但在薄弱学校所开设的课程中, 除了语文、数学外, 其他课程大都由语、数教师兼任。兼任的老师因年龄、学识水平、学科专业性等因素, 根本无法胜任, 所以也就出现了大量的“缺科”现象。为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 中学与中心小学根据实际情况交流调配一部分专任教师到这些薄弱的“缺科”学校。由此, 薄弱学校的“缺科”现象可以基本消除, 一些课程长期被兼任的状况也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薄弱学校的科目都有了专职教师担任, 教师交流与调配机制, 有效地弥补了薄弱学校的缺科现象。

3.可以缓解义务教育择校现象, 维护教育的稳定环境。

过去, 在我乡五所小学中, 学生择校现象较为普遍, 学生归根结底择的是优质教育资源, 其中优良师资是最主要因素。这种现象导致乡中心小学班级人数过多, 出现大班额或超大班额, 薄弱学校班级人数越来越少, 有的甚至不能正常开班, 这样就会使校际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为教育领域带来诸多问题和矛盾。实行乡域内学校教师交流, 能把部分优秀教师交流到薄弱学校, 这样就能吸引择校的学生返回原校, 也可以让部分薄弱学校教师学到一些好的教学手段和先进的教学理念,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择校现象, 维护教育的稳定环境。

二、乡域内教师交流调配障碍分析

1.师资障碍

由于我乡四所乡村小学, 教师年龄普遍偏大, 大部分老师都在50 岁上下。他们交流到中学、中心小学时, 一是教学观念跟不上, 不太受学生欢迎, 要让学生接受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二是因年龄较大, 给他们在学习现代教育手段上带来困扰, 接受起来有点难度, 需较长时间的磨练;三是他们在一辈子的教学生涯中, 已经形成了较固定的教学模式, 而这些教学模式老套、古板, 要让他们在短时间内接受新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 有一定的难度。

2.设备障碍

由于学校和学校之间存着较大差距, 在教师的交流过程中, 老师们都或多或少的有些许困扰。一是中学、中心小学交流到薄弱学校的教师由于受生活条件、教学设施的限制, 他们要一段时间后才能很好的适应薄弱学校的生活与工作。并且在教学过程中, 由于教学设施的限制, 他们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在实施过程中会受到一些制约, 致使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二是各薄弱学校的现代化教育设备、功能室、活动场所不具备条件, 使交流教师在教学时施展不开, 也让学生在学习时产生了一种“忘梅止渴”之感, 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发展。

3.观念障碍

一是从中学和中心小学交流调配到村级小学的教师带到学校的观念, 在一定时间内难以得到家长的认可。偏远农村学生的家长们都认为学生学习就应多做、多练语数习题, 少玩耍, 而看课外书、做实验、周末做做感兴趣的事都是于学习无益的。二是部分年纪大的教师难以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 接受新的教学理念, 他们一直在乡村小学教书, 信息较闭塞, 所持观念相对落后, 其教学模式也基本上已固定, 他们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新的教学理念, 更新自己的教学模式有一定的难度, 这也给教师交流带来一定的障碍。

三、乡域内教师交流与调配的相关建议。

1.进一步完善交流调配机制。

学校在做好老师交流调配工作的同时, 本着“双向交流, 共同提高”的原则, 可以采取多种灵活有效的方式, 可以通过讲座、报告、教研、示范课等活动, 为薄弱学校培训教师, 实现优秀师资的共享。薄弱学校也要根据各自的特点, 按照教师交流与调配制度的精神, 改变以往那种陈旧落后的观念, 积极探索符合本校实际的交流方式, 促进师资的合理利用。一些师资紧缺的学科教师, 可以考虑跨校任教。

2.建立长期有效的激励机制。

参与交流的教师要暂时离开原有学校的工作岗位和自己的家人, 到交流的学校教学和生活是有一定困难的, 特别是交流到我乡较偏远的太平小学和高家小学交流的教师, 要在短时间内适应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学校要建立长期有效的激励机制。首先, 要强调交流的平等性和迫切性;其次, 明确交流的优惠政策。多想办法, 让教师们能自觉、自愿地去交流, 服从调配。

3.建立资源共享机制。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平台, 建立全乡学校的资源共享中心。包括多媒体课件、教案、影视、教研成果等教育教学资源, 以及其它教育公共信息, 教师都可适时使用, 以进行备课, 教学和学习, 实现网络交流与实地交流相结合。

4.解决教师的实际问题

在教师交流的实施过程中, 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只有解决与教师生活、工作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 关注教师的需求和精神体验, 改善教师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条件, 才能激发教师对于交流的积极性。此外, 教师的情感与心理状况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学校应该关注教师心理和职业幸福感, 在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 稳步提升教师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只有切实解决好交流教师的实际困难, 才能顺利地开展交流与调配工作。

5.加大政策的倾斜力度

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师交流, 并最大可能地调动教师积极性, 在工作绩效方面, 学校应大力向交流到别校的老师倾斜, 使交流教师能在交流时感受到学校的关怀与认可, 使其有更大的成就感, 这样, 更有利于教师交流与调配的持续进行, 在促进乡域内学校教育均衡发展中发挥最大效应。

8.学校教师交流方案 篇八

一、中职学生学校归属感现状

学生的心理承受力普遍较弱、素质较差,心理健康情况不容乐观,尤其在学校归属感建立上,普遍存在归属感较低的现象。为此,笔者在中职学校中进行了开放式校园访谈和不记名问卷调查,校园访谈33人,不记名问卷200份,有效收回187份,调研涉及的因素有国家荣誉感认可、学校认可、创新能力认可、课程认可、个人地位认可、情感敏感度、社会责任感认可七个方面,得出如下结果:

1.国家荣誉感认可:95%以上的学生认为“国家”是过于宏大的一个概念,基本上和自己没有什么关系,不认为自己学的好不好与整个国家的发展有什么关联。

2.学校认可:77%以上的学生认为学校基础建设不全;社团建立不科学,不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参与社会程度差。

3.创新力认可:80%以上的学生认为80%以上的教师,自身的创新力和知识面都不足,作为学生的自己创新力更为欠缺。

4.课程认可:90%以上的学生都认为开设的理论课过多,文科专业97%的学生认为不应该开数学课,更不应该作为正式考试的科目。93%的学生认为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的机会都太少。

5.个人地位认可:没有自己的明确定位,对自己奢望较高,但内外条件却无法达到,追求新异喜欢以自我为中心。

6.情感敏感度:自尊心强,容易受伤,对于学校管理常有不满情绪,没有正确的友情爱情观,不愿意轻易接受校方或教师的管理。

7.社会责任感认可:周末大街上95%的人都关注他人的言行,看不惯一些不文明行为,但自己也常常做,因为别人都在做。大部分人在意来自陌生人的评价,在合适的时空。97%以上的同学愿意承担社会公共责任与义务。

在前六项调查中,我们看到更多的是负面的信息,但出人意料的是,在最后一项社会责任调查中,发现我们的中职生,绝大部分是负责任的,并愿意为此承担义务。说明我们的学生,只是在文化课学习成绩上有一定欠缺,但在其他方面,只要我们能正确引导,他们是完全有思想有能力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的一代新新人类。

二、中职学生出现学校归属感问题的原因分析

1.中职招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这两年来,在中职招生的过程中,随着生源的减少以及当地有关部门升学指标的压力,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现象:有的学校在中职招生宣传后,立即将学生手中的宣传资料全部收了回去;个别学校明明知道中职招生要到校宣传,却让毕业生离开学校,或只让部分毕业生参加,更有甚者直接让门卫将中职招生人员拒之门外。

2.中职学校的社会认可度低

现在社会对初中学校教学成绩的评定往往只看其普高升学率是多少,而没有从其为社会劳动就业作出多少贡献来衡量办学成绩。在许多人眼里,职业教育成了一种“多余教育”。

我们社会各界都应改变“重普高,轻职专”观念。从当前的就业情况看,熟练技术工较为短缺,中等职业技术人才越来越吃香,就读普高已不再是唯一出路。

3.学校在建设和管理上有漏洞

伴随中职学校改革的进行和深化,许多中职学校的转型起步较晚。许多中职学校的校园尚处于建设中,学校的整体特色及人才规格还需要接受时间和社会的检验。

4.学生社团建立不科学,课外活动不符合学生实际需要

各中职学校都有学生会和各种兴趣小组,但由于学校的引导力度不够,资金支持或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加之社团活动参与社会程度较差,很多社团是有名无实或很少实际活动,

5.学校德育教育滞后

职业教育普遍面临着“学校招生难,生源质量差;出口不顺畅,学生就业难”的困境。这同时也给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一方面,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缺乏力度和创新,德育方法单一,内容滞后。另一方面,在不少学校中,普遍存在学生的德育和日常行为教育应由学生科和班主任负责的认识误区。

6.学校教师结构不合理

中职学校教师存在着专兼职比例不当的现实问题,常常是好的专业教师不是本学校的,而是从外面公司或其他单位请来的,教师受不得参与第二职业的规定影响,自身与社会相关行业接触就很少,很难对现任教的专业,进行实际的前瞻性的讲解和互动实践。

总之,高校之间的竞争已不再是校舍、绿化等物理环境的竞争,而是教学科研、培养质量与规格的竞争,是校风的竞争,是学校的社会声誉、就业率与社会贡献的竞争,归根到底乃是在硬件基础上的精神文化的竞争。

三、加强中职学校学生学校归属感的对策

1.校园文化的作用

学校需要健康、活泼、多彩、广阔的教育环境为依托,以适应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学校是社会的雏形或缩影,学校的一草一木、个体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应该倡导环境育人。

2.德育教育

把学生们急于实践、有冲劲的力量化解到校园建设中去。让他们看到学校建设的成绩,看到自己在学校建设中所做的贡献,在成绩前有自豪感、归属感。

3.文化交流

多与其他兄弟学校进行交流,以达成资源共享之目的。规范在校师生学术道德,大力提倡“认真学专业、未来好就业”的学习风气。要支持和鼓励师生员工以团队合作的形式促进教学,把所学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搞科研,培养求真、务实、创新之学风,以此来熏陶师生,达到学生对学校认可的目的。

4.发挥学生社团、学生活动的作用

把学生学习需要、生活需要、娱乐需要、社会需要的各种活动,有创新、有成果、有制度的组织起来,使社团活动真正成为学生实践的理想场所,成为联系师生和学校的文化纽带,同时为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作出贡献,并在这大大小小的活动中增进各方的感情,增强学生的学校归属感。

5.学校制度需要更加完善

要做到重德育、重实践、求生存、求发展。要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学生管理队伍,加强学生日常管理制度的建设,通过开展经常性的、有教育意义的各种活动,为学生提供发挥特长、展现自我的机会,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和归属感。

6.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9.学校教师交流方案 篇九

关于落实教师岗位竞聘交流轮岗工作的实施

案(试行稿)

以省、市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队伍管理体制改革等文件精神为指导,根据《寿光市教育局关于落实教师岗位竞聘交流轮岗工作的实施方案》,全面深化我镇教育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优化教师资源配臵,推进全镇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的需求,结合我镇实际,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实现我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按照“统筹兼顾、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科学规范、均衡发展”的原则,坚持按需设岗、竞聘上岗、合同管理,着力构建科学、规范、有序的用人机制和教师交流机制,优化教师资源配臵,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增强教师队伍内在活力,缩小校际之间师资差距,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

二、总体目标

建立学校岗位竞聘和教师交流轮岗制度,促进教师资源的科学合理配臵,重点引导优秀教师向偏远学校流动,遵循“因地制宜、镇域统筹、政策引导、镇村互动”的原则,以帮助村级学校、薄弱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为目标,通过教师的岗位竞聘和交流轮岗,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增强教师队伍内在活力,促进优秀教师的合理分布,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和多岗位任教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作用。用3至5年时间实现我镇教师岗位竞聘和交流轮岗的制度化、常态化,力争到2020年实现全镇师资配臵基本均衡的目标。

三、范围和条件

(一)岗位竞聘范围

教师岗位竞聘与交流轮岗协同推进,联动实施。岗位竞聘的范围为全镇在编在岗教师。

(二)交流轮岗范围

1.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编在岗教师。

2.每学年教师交流轮岗的比例不低于在编在岗教师总数的5%,其中特级教师、教学能手和县级以上优秀教师等要占一定比例。

(三)不纳入交流轮岗或暂不纳入交流轮岗范围

1.教师在本单位连续工作10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10年的教师,经本人申请,可与所在单位签订至退休的聘用合同,不参与交流轮岗。

2.处于孕期、哺乳期等特殊情况不宜交流的教师,在校内公示并经市教育局同意后,可暂不交流。患重大疾病无法胜任教学工作的教师,由本人申请,附二级甲等以上医院出具的疾病诊断证明书、病历卡、住院票据等,经市教育局确认不宜交流的,可暂缓交流。

3.学校传统项目、特色课程的领衔教师和潍坊市级以上重点课题的主持者,经市教育局批准,可暂不参与交流,但延长时间原则上不超过3年。

4.夫妻双方若均属轮岗交流对象,一方可暂缓。

5.因合班并校等原因,由镇中心校调整工作岗位的教师,不享受定期交流轮岗教师的相关奖励政策及待遇。教师交流轮岗期间合班并校的,以后的工作不算交流轮岗。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师本校内调整工作岗位不算交流轮岗。

四、组织实施

教师交流坚持个人申请、学校推荐和组织安排相结合。各学校根据教师队伍实际与交流计划,结合教师连续任职时间、个人成长与晋升规划,择优确定交流教师。不在交流轮岗范围,但自愿申请参加交流轮岗的教师,经学校和镇中心校报市教育局批准后可以进行交流。

(一)交流的基本形式

1.城乡共同体交流。为扩大城区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城区义务教育学校与偏远镇(街、区)之间结成纵向联合体和责任共同体,调动双方的积极性,提高城乡交流的整体效果。城乡共同体交流采取定期交流、不定期送课、网上教研等多种帮扶形式。同时,在城区学校适时成立 — — 2

教师“志愿者协会”,按照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需求,开展优秀教师志愿者送课活动,增强城乡交流的力度和效果。城区学校名师、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农村学校选派相应数量教师到城区学校顶岗交流。派出单位与接收单位要做到充分协商,注意学科相对平衡。城区学校派出教师由接收单位根据派出教师的学段、学科及接收单位的需求统筹安排。我镇学校顶岗交流人员应优先选派素质较好,有培养潜力的中青年教师参加。具体操作办法根据城区学校定岗人员的学段和任教科目在全镇内确定人选。城乡共同体交流中的定期交流人员纳入学校5%的交流轮岗比例。城乡共同体交流安排如下:

圣城中学—圣城小学对应交流单位:侯镇、田柳镇。

2.乡镇内交流。城乡共同体交流中教师交流轮岗比例未达到在编在岗教师总数5%的,差额部分镇中心学校统筹安排,按照镇驻地学校、优质学校与相对薄弱学校间的交流轮岗工作的原则进行,各学校教师交流名额根据市教育局分配计划数进行合理分配到各学校,分配原则依据全镇学校间的师生比差距、薄弱学校的需求等因素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3.镇(区)之间交流。镇(区)所属学校教师可自愿申请跨镇(区)交流到其他农村学校任教。经双方镇(区)中心学校校长同意、教育局批准后进行交流。镇(区)之间交流轮岗人员不纳入各单位5%的交流轮岗比例,不享受定期交流轮岗教师的相关奖励政策及待遇,可申请办理人事关系调动手续。

4.校长、副校长的交流按干部管理权限和有关规定组织实施。

(二)交流轮岗教师的基本职责

教师参加交流轮岗,不再承担原所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交流轮岗教师要安排满工作量。交流轮岗教师除完成规定的教学基本工作量外,城区学校、镇驻地学校的交流轮岗教师可任备课组长,每月上一次公开课,承担课题研究任务,在农村学校带1—2名青年教师,签订师徒帮扶协议;农村学校到城区学校、镇驻地学校交流轮岗教师要做到每周听课,积极参加学科教研,期中、期末上汇报课,写出1—2篇有价值的教学心得。

(三)实施步骤

1.制定方案。镇教办根据市教育局教师岗位竞聘交流轮岗实施方案,按照岗位竞聘的要求和交流轮岗范围、条件、比例,结合单位实际,制定我镇岗位设臵方案和交流轮岗实施方案。岗位设臵方案和交流轮岗实施方案经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或教职工大会)审议,85%以上教师通过后一并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5天),公示无异议报教育局批准后实施。

2.个人申请。各学校对符合交流轮岗条件的教师进行排查摸底,统计掌握交流轮岗教师基本情况,并将符合条件教师名单在学校内予以公示,时间不少于5天。符合交流轮岗条件教师要积极申报,如实填写《寿光市中小学教师交流轮岗申请表》。

3.单位推荐。各学校按照申请人的工作业绩、考核、业务水平等情况,择优推荐交流轮岗初步人选。城乡共同体各对应交流单位之间,镇中心学校本着促进工作、协商一致的原则,兼顾学科、学段需求,确定最终交流轮岗人选。我镇内交流轮岗人员,由镇中心学校根据我镇学校间师资的实际情况统筹调配。具体办法要根据全镇学校的师生配备比例,由师资优质学校向薄弱学校进行交流,交流数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后公示推进实施。

4.签订聘用合同。每年8月,分步组织城乡共同体交流轮岗、镇(区)之间交流轮岗、乡镇内交流轮岗,交流轮岗人员与聘用单位签订聘用合同。交流轮岗人员在本单位公示无异议后,以镇中心学校为单位报教育局备案。非交流轮岗人员按相关政策要求和学校竞聘方案规定的程序,各学校领导干部和教职工本着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逐级进行双向选择,自由竞聘,签订聘用合同。对未能落实聘用岗位,又不服从镇中心学校和教育局调整岗位的,或聘用后又被解除聘用合同的教师,按规定及时办理相关减人手续,杜绝发生“吃空饷”等违规违纪问题。

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岗位竞聘按照上述有关要求组织实施。

五、保障措施

— — 4

交流轮岗教师要接受派出单位和接收单位的双重管理,以接收单位管理为主。交流轮岗期间的人事、工资关系不变(申请办理人事关系调动手续的人员除外)。派出单位要负责教师的职称(职务)评聘、岗位等级竞聘、工资发放等,接收单位要负责教师的教育教学管理、生活安排、日常考勤、工作考核、评先树优、绩效工资发放等工作。

(一)建立健全交流轮岗教师考核机制。交流轮岗教师考核指标单列,单独组织实施。城乡共同体交流轮岗教师的考核、师德考核由接收单位和市教育局共同组织。镇域内交流轮岗教师考核、师德考核由镇中心学校与接收单位共同组织。交流轮岗教师在接收单位的综合考核结果达到接收单位前三分之一位次的,考核直接确定为优秀等次。交流轮岗期间当学期未发生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行为,且服从接收单位管理、圆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师德考核直接确定为优秀等次。

(二)建立健全交流轮岗教师的激励机制。严格落实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1年以上的工作经历作为申报评审高级、正高级教师职称和评选潍坊市级以上教学能手、优秀教师、师德模范、特级教师等称号的必备条件。交流轮岗教师在职称晋升、岗位等级竞聘时按交流年限予以适当加分:城乡共同体交流中,到圣城中学、圣城小学顶岗教师每年1分;我镇学校根据距离镇区远近分为镇区学校和非镇区学校两类:镇区学校有:一中、二中、三中、中心小学、实验小学、河沟小学、五台小学、东岔小学、岔河小学;非镇区学校有:挑沟小学、地沟小学、王辛小学、南仉小学、第二实验小学,镇区学校到非镇区学校交流轮岗教师每年1.5分,其他同类学校之间交流轮岗每年1分。一个交流周期的加分政策只能有效使用一次。在交流期内先后进行职称评聘、岗位等级竞聘的,已经享受加分的交流年限,在下一次评聘时予以核减。在评先树优时,同等情况下,参与交流轮岗时间较长的教师优先推荐。国培和省市级骨干教师培养培训优先保证农村教师和参与交流轮岗的教师参加。交流轮岗教师的职称晋升、岗位等级竞聘回原单位进行评聘。

(三)保障交流轮岗教师的生活待遇。城区市属学校到农村学校交流

轮岗教师按规定享受聘用单位乡镇工作人员补贴待遇。每年各派出单位要在城乡交流轮岗教师到岗前为其购买人身意外保险。改善交流轮岗教师和农村新分配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按照潍坊市教育局要求,大力实施“农村教师镇街安居工程”,全面推进镇街教师周转宿舍建设。教师周转宿舍建设情况,要与岗位需求信息一并公布,供教师竞聘时选择。

(四)严格交流轮岗经历、年限的认定。参加交流轮岗教师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且考核合格,是认定为交流轮岗经历和农村任教经历的必备条件之一。教师交流轮岗期间有下列现象发生的,交流轮岗经历和农村任教经历不予认定:在考核、师德考核中有一次考核为不合格等次的;参与有偿补课、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的;其他有违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在交流轮岗期间,一个学年请病事假累计超过20个工作日的,该的交流轮岗时间不予认定。

(五)强化交流轮岗教师的管理。交流轮岗教师与接收单位双向选择,择优竞聘上岗,与聘用单位签订聘用合同,期限一般为1年。城乡共同体交流轮岗教师的交流期限,根据交流轮岗教师本人申请及双方学校工作实际确定,最短不得低于1年。交流轮岗教师在合同期内不得申请再次与其他单位交流。从城区学校到农村学校交流期满的教师,可根据本人意愿选择回原学校或留在交流学校任职、任教,并在竞岗、竞聘时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使用。乡镇学校选派中青年教师到城区学校顶岗交流、偏远农村学校到镇驻地学校交流的,交流期满须回原学校参加竞聘。对交流轮岗范围内教师,不申请交流或申请交流但不服从交流轮岗安排的教师,从当年起,3年内考核、师德考核不得确定为“优秀”等次。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镇中心学校成立教师交流轮岗工作领导小组,由李焕成主任任组长,副组长为董希平、崔连洲、刘泮波、刘彬彬、陈永先、李培真、赵林,成员:各中小学校长、中心幼儿园长。全面负责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各学校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具体负责落实本单位教师交流轮岗工作。

— — 6

(二)加强政策宣传。各学校要正确把握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总体目标和要求,积极宣传有关政策,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做好教师交流轮岗的政策宣传和思想教育工作,着力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和良好的工作氛围,进一步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确保教师交流取得实效,努力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

(三)平稳有序推进。各学校要充分认识教师交流轮岗的复杂性、艰巨性。组织实施过程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体现以人为本,循序渐进,结合实际,稳妥地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把握工作重点和进度,科学、合理地推进工作,把工作做实、做细,确保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制定相关配套政策,解决交流教师的后顾之忧,尤其要关心交流到农村学校任职任教的教师,切实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四)加强考核监督。将教师交流轮岗工作作为重要指标纳入对各单位教育综合督导评估体系。要严格执行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纪律,对推诿扯皮、执行不力的单位要严肃追究主要领导责任。广大教师要服从大局、服从组织、服从安排,自觉支持和积极参与交流轮岗工作,对拒不执行相关政策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本方案自2015年8 月1 日起执行,有效期至2020年7 月31 日。

附件:1.学校岗位设臵情况一览表

2.教师岗位竞聘登记表 3.教职工岗位聘用花名册 4.教师交流轮岗申请表

5.交流轮岗教师基本情况统计表

10.钟山学校专任教师考核方案 篇十

为了正确评价教师的德、能、勤、绩,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体现出干好与干坏,干多与干少不一样,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考核方案:

一、考核范围全校教师

二、考核内容

教师的考核内容是:总分150分,其中业务考试(10分),课堂评价(30分),学生评价(30分),家长评价(10分),学校评价(10分),平时常规工作(10分),考勤(10分)及工作业绩(40分)。

三、考核办法

1、业务考试(10分):每学年统一命卷,对50周岁以下的教师进行一次业务考试,考试内容为所教学科的内容,考试成绩记入教师业务档案。(若教育局统一考试,则以参加局考试成绩为准)优秀记10分,良好记8分,及格记6分,不及格记5分,不参加考试记0分。50周岁以上的教师可不参加考试,业务考试成绩记7分,若要参加考试,以考试成绩为准。

2、课堂评价(30分):由分管教学的校长负责,组织听推门课,按照“横峰县教师考核条例”标准打分,听课结果记入在档,学期结束由学校评审小组统计出结果酌情给分。

3、学生评价(30分):每学期由校纪检书记负责,组织全校各班学生对各任课教师进行评议,每班98%以上的学生给予优秀以上评价的记30分,96%—97.9%的学生给予优秀评价的记29分,94%—95.9%的学生给予优秀评价的记28分,92%—93.9%的学生给予优秀评价的记27分,90%—91.9%的学生给予优秀评价的记26分,以下每降2个百分点,相对降1分,2个良好折算1个优秀。60%以下学生给予优秀评价的记5分,全班没有一个学生评价优秀的记0分。

4、家长评价(10分):家长满意,反响良好的记10分,家长评价较好且没有投诉的记8分,家长评价一般,投诉较少的记6分,家长评价较差,投诉较多的记5分以下。

5、学校评价(10分):学期末由校评审领导小组视教师平时工作表

现根据县教育局评价方案进行评价。

6、平时常规工作(10分):根据校业务部门每月的常规检查统计结果和校领导平时的综合检查情况进行评价,优秀的记9至10分,良好的记7至8分,一般的记6分,较差的记5分以下。

7、考勤(10分):根据学校的考勤制度进行考评,一学期内出满勤的记10分,迟到或早退一次扣0.5分,超出两天以上事假或门诊病假的每天扣1分,旷工一天扣3分,旷课一节扣5分,既旷工又旷课累计并扣,正常规定的婚假、丧假、公假和住院病假不扣考评分。

8、业绩考核(40分):业绩考核依据县、校统考、会考、月考、期中、期末考试,按照学校业务部门统计结果由评审小组评出A、B、C、D等级,其中A等记28至30分,B等记24至27分,C等记20至23分,D等记20分以下,另外10分为加权分。凡辅导学生参加县级以上教育部门举办的各种竞赛或教师个人参加的优质课、说课、论文等比赛中获奖均可获加权分,加分办法:县级一等奖市级三等奖加1分每人次、教师个人获奖翻番计分(县级“两语一数”竞赛或抽测若取名次的,则全县1至5名为一等奖,6至15名为二等奖,16至30名为三等奖,一等奖加1分每人次,二、三等奖加0.5分每人次)。市级二等奖加2分每人次,市级一等奖、省级三等奖加2.5分每人次,省级二等奖加3分每人次,省级一等奖加3.5分每人次,国家级二等奖加4分每人次,国家级二等奖加6分每人次,国家级一等奖加10分每人次,加权分10分封顶。同类竞赛就高不就低,不累计加分。

9、以上考核项目由学校各部门初评,学期末由校评审小组统评

四、考核结果的使用

1、全校教师严格按照该考核方案进行考核并排序,排序结果上交教育主管部门存档。

2、按照考核结果评先、评优、晋职。

3、支教教师的30%业绩工资按此考核方案进行量化分配。

五、学校成立考核领导小组,负责本单位教师考核工作,本考核方案解释权在校评审领导小组,自通过之日起执行,未尽事宜,另行考虑。

11.对学校教师管理的思考 篇十一

〔中图分类号〕 G4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10(B)—0006—01

随着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育理念将会冲击教师已有的教育观念。传统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以及服务观等要适时地改变。如何加强教师管理无疑是学校管理面临的一次新挑战,为了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我们须更新学校管理思想和方法,探索和寻找新的工作思路。

一、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发挥为人师表作用在市场经济冲击下,一些教师受拜金主义和名利主义的影响,好逸恶劳,一切向钱看,职业道德“滑坡”。而有的领导也信奉金钱万能的观念,用管理企业的办法管理学校,一切都与教师的工资、奖金挂钩,从而诱发了一些有损师德形象的行为。教师的工作是复杂的创造性劳动,既有个体性又有群体性,具有长效性、滞后性和隐蔽性。因此,绝不能用简单的片面的经济手段代替艰苦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所以,必须大力贯彻《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加强教师思想道德建设,对其进行革命理想教育和为人民服务教育,增强教师职业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力推广先进典型,弘扬人民教师的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的精神,积极主动地做好本职工作,充分发挥教师为人师表的作用。

二、抓好校本培训,全面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新课改,需要强有力的教师队伍作后盾。能否有效地建设一支充满活力、勇于探索、业务素质高、具备终身学习能力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为此,学校要制订校本培训计划,把教师培训工作纳入常规工作中,并在培训内容上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如每月开展一次教育理论讲座,教师论文交流等。推出专题研究,举办“课改教研日”“教学开放周”活动,以教研组为单位总结、交流、反思本周的教学情况,思考、研讨下周教学内容,用浓厚的学习研究氛围感染、熏陶教师。同时对青年教师进行帮扶活动,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三、大力推行教师聘任制,激发教师内在动力教师聘任制即按需设岗,竞争上岗,落聘分流,它有利于激发教师的内在动力,能有效控制学校超编、克服人浮于事的现象,使教师配备趋于合理,避免好教师过多集中在少数地理位置和待遇优越的学校。其次,能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三是有利于提高学校的精神面貌,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实行聘任制,大家都有危机感、紧迫感和忧患感,增强了竞争意识。四是有利于加快薄弱学校改造,充实乡村学校师资力量,缩小城乡学校办学水平的差距,会使学校进入后进赶先进,先进更先进的良性循环的轨道。

四、培养创新意识,鼓励创新精神要培养创新人才,教师首先要有创新意识,因循守旧、按部就班是培养不出创新人才的。因此,教师必须重理论、重调查研究。通过学习和调查,解放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大胆改革创新,不断优化教学手段,改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建立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个性,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也应重视教师教学的自主权,不能单纯追求规范化、统一化。要知道,没有教师创造性的教学,便不会有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就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有创造能力的人才。

五、发扬民主,构建团结协作的工作氛围随着教师民主意识的日益增强,他们要求参与学校管理、实行民主监督的积极性也在不断提高,这就要求学校要不断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因此,学校管理主体的权威性、集中性与管理客体参与管理的民主性之间将存在一定矛盾,学校领导如果在管理上独裁专制,必然会使教师反感,从而造成干群关系紧张,学校工作各自为政、放任自流。所以说,在新形势下,学校领导必须转变独断专行的工作作风,多深入学校基层,与教职员工密切联系。

六、以人为本,建立综合激励机制教师是教学工作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学校对教师的任用和管理既关系到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成败,也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现代教育管理的核心是以人的积极性为主导,重在发挥人的智慧、才华和服务作用。而传统教育管理视教师为被动接受控制的管理对象,忽视教师固有的动力源泉。所以,新形势下的学校管理必须彻底转变传统观念,采取多种手段和措施,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增强凝聚力,切实做到张扬个性,人尽其才,建立综合激励机制。一是服务激励。学校领导要服务于教师,主动为教师排忧解难,如想方设法筹措资金建造教师宿舍楼,创造条件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等。二是目标激励。开展评优选先活动,树立典型,让名师名校成为大家追求的目标,激发教师执着追求、奋发向上的工作热情。三是精神激励。把学校骨干教师,作为党支部重点培养对象,使他们感到学校领导对他们的肯定和支持,进一步调动工作积极性和自觉性。

12.学校教师交流方案 篇十二

一、社会发展对学校教育的全新的期望

社会的变革呼唤着人的主体精神、诚信品德与法律意识;呼唤着国际观念、合作与竞争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呼唤着人的宽容精神、尊重文化的多元性及其精神生命的丰富性。所有这一切,都对学校教育提出了全新的期望,这也正是当下孕育全新学校文化生态的基本土壤与内在需求。

营造积极和谐的学校文化生态的最根本价值在于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继而推动社会的进步。然而,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迅猛发展,现代教育的大潮冲击着我国传统教育的保垒,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和以考试为评价方式的深刻反差,在学校、教师、学生的身上交织着,导致极为矛盾的教育心态和教学行为。学生渴望更主动地学习,期望探究的意识日益萌发,但更强烈地体现在他们学习过程中的是依赖评价和等待评价;教师期望有生动活跃的课堂氛围,但仍更多地以知识传授者的身份出现在讲台上;教师希望发挥自己的个性,形成教学特色,但又摆脱不了对教材、教参甚至习题集的依赖;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在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但仍迫于社会评价的压力,更多地关注高考的成绩。这些反差和矛盾,都给当下的教育带来了两难取向。

解决这种两难取向的唯一出路在于以学校文化生态建设为抓手,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为根本,以教师发展为保障,走学校内涵发展的道路。面对多元发展的社会经济,我们实际能做的就是培养出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一代新人,推动他们以全新的理念能动地创造新世纪。

二、学校文化生态:关注学生、教师、学校和谐发展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充分释放教师和学生的最大潜能,使他们能主动追求和实现个人对未来社会的价值。所以,只有着眼于人(教师、学生)的发展,构建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和谐发展的文化生态,才能更大限度地发挥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 关于学生发展。

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学生的发展至少应包含以下几个必要的因素:完整的(而不是缺陷的)人格、积极向上的价值追求、强烈的合作交流意识和终身的学习能力。真正的自主学习,不仅仅与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策略等有关,还有赖于课程的设置、社会评价方式和教师的教学过程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宽容程度。在现有的课程设置、社会评价的基础上,教师对教学的理解和把握,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学生自主学习的态度和方向。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探究,给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能更好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促进自主学习程度的提高;教学中过多的传授和包办,则有可能扼杀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也就是说,在传授和继承的教学环境下,不可能有发展性自主学习的行为外显;创造性自主学习的行为特征,也只有在创造性学习的环境中显示出来。

2. 关于教师发展。

对一所学校而言,教师的发展不仅仅关系教育质量,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学校的内涵建设水平和教师的生命质量。正因为教师职业所面对的是一个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人,充满爱、研究和创造,才被称为“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教师也才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教师的工作又是平凡的,教师除了职业和生活的基本需求外,更多的是对成功、自我实现和生命质量的追求。只有当教师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发出生命光亮的时候,基于对生命价值深深的感悟,才能让教师把自己的职业当作事业来追求,把教学当作艺术来孜孜以求,这才是学校内涵发展所取之不尽的巨大动力。

3. 关于学校发展。

学校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必须依存于社会的发展,又要超前于社会,进而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学校发展的因素至少包括:品牌(学校文化的积淀)、效率和对社会的贡献率。而这些因素往往是基于学校的教学质量(对学生阶段发展程度的评价)、教学特色(对教师发展程度的评价)来评价的。可以这样说,学校必须依靠教师的发展而发展,而教师则依靠学校的发展所提供的平台来施展才华,在推动学校发展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在学校这个开放的子系统中,只有从长计议建设学校教育文化生态,才能有学生、教师、学校持续、有效、和谐发展的可能。

三、学校文化生态:关注教育活动和参与者的生命价值

学校文化不仅仅是一所学校以往历史的积淀,更是学校自我发展的主题。它是在多维变化的过程中,通过辩证批判的取舍,经过提炼和升华,形成的具有核心意义的学校精神,它能促进整个学校的教育思想、教育管理、教育方法等的变革,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和创造意识,是学校所具有的独特财富和资源。

1. 让每节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课堂教学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对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当前及今后的多方面的发展和成长。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师对职业的感受与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和生命价值的体现。理想的课堂文化生态应该是通过师生的互动努力和不断提炼,以课堂为主要空间,以互动实践为主要形式,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形成民主、开放的文化生态,使课堂教学成为师生人生经历中一段具有生命意义的交往过程,以唤醒学生主体参与的内驱力为指向,从而使其形成学习人格,让课堂教学突破课堂时空延伸到社会生活中去。

2. 让教师教学工作每天充满爱、挑战和创造。

一个教师如果终身从教,那么他(她)的人生旅程是由一天天日常的教育职业生活连接起来的。如果教师对日常职业生活感到痛苦,那么其人生显然是暗淡无光的。让教学过程充满工作的美丽,让教师的每一天都充满着爱、挑战与创造,使教师从中获得自我成长、内在尊严和职业生命的欢乐,既是教师自身发展的源动力,又是学校发展的源动力和内涵所在。因为教师面对的不是一个服务对象,而是充满着差异性的一个个具体的、活生生的学生,每个学生的情绪、注意力、精神状态、生理状态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着,所以要使全班每个学生在单位时间里同时都能得到最适当的进步发展和充满学业生活的欢乐,是一个太需要研究、太需要智慧去解决的难题了。

教师职业行为的本质特征是爱、研究和创造,而不是自我重复。还教师职业本质特征,使教师工作充满职业的美,是学校应该具备的基本功能。只有实现了这个功能,才会有学校教育社会功能和个体发展功能的高质量。假如把学校看成是一个巨大的电磁场,那么教师和学校之间就像是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如果一方不发展就会制约另一方的发展,最终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就成为一句空话。

3. 让学校真正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

学校教育应关注学生在校的生存状态,提高其在校生活的生命质量,让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使班级、学校真正成为学生自由而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关注学生在校生活现时价值作为学校教育基本功能的另一个深层次原因是:只有在校生活的高质量,才会有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学生作为一种人的自然存在,从降生之日起,就拥有作为一个人不可剥夺的基本权利。这就决定了师生关系最基本的层面应该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其次才是建立在这种关系之上的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在新型师生关系中,学生不仅仅获得了爱,更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懂得了爱是真诚的、无私的、互动的,是需要真诚付出的;让学生更多地实践爱,增长享受爱、学会爱他人的能力,这是学校教育应有的价值取向。

如果说让学生得到尊重、得到关爱是学校需要营造的基本教育生态,那么,满足学生生命涌动的需要则是在另一种境界上推动学生生活的高质量。教师的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师生共同的创生过程。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积极思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作另类的回答;学生智慧的激活,也会作用于教师和其他学生,使其能在更高层次上积极思维,从而在师生、生生间积极的思维互动中,不断闪耀出智慧光芒和个性色彩的绚丽。自主、创造和潜能的释放是满足学生生命涌动的基本音符;心灵的自由驰骋、智慧灵光的不断闪现和生命色彩的斑斓是学生生命灿烂的共同旋律。

人类文明发展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教育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成为社会发展的强大推进剂,学习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成为一个人最基本的生存和发展需求。学校只有在为教师释放潜能、学生自主选择提供帮助的时候才能凸显自身的价值。所以,建设学校教育生态,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和谐发展是提升当下学校教育质量的根本。

参考文献

13.精英学校教师培训方案 篇十三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改革理论为先导,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实际为依据,把学校当作教师成长的摇篮,把课堂当作教师发展的舞台。以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以提高广大教师实施新课程能力和教育创新能力,培养一批专业型、创新型教师为目的,努力打造一批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

二、现状分析

1.干部队伍。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结构合理,勤政廉洁,以身作则,真抓实干,在全校师生员工中有较高的威信。

2.教师队伍。我校的教师队伍,是一支相对年轻、充满活力的队伍。现有教职工108名,其中专任教师104名。专任教师本科学历达标率96%,具有硕士学位者4人,教师中特级教师2人,高级职称20人,中级职称31人。

三、培训对象

培训对象是指学校的所有教师。根据我校教师的特点,将教师分为五部分:

(1)班主任教师。

(2)教育教学能力相对较弱的教师。

(3)新调入学校的教师。

(4)具有发展潜力的青年骨干教师。

(5)省、市级骨干教师。

四、培训原则

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理论学习必须与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相结合,必须与学校发展与教师自身需要相结合,做到培训教育教学化,培训教研科研化;坚持理论学习与建立学习型组织相结合,真正把教育理论学习落到实处。

2、坚持针对性、实效性原则。学习教育理论,目的就是总结教育经验,反思教学行为,在实践中不断有新创造。通过学习,使教师真正转变教学行为,切实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难点问题,提高自己的教育创新能力。

3、坚持教师主体性原则。在校本教育中要发挥教师的主体性,实际上就是要将教师从制度和权力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让教师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激发、唤醒沉睡的教师主体意识,鼓励主体性的成长,才能真正达到校本培训演变为校本发展,才能使培训变为教师主动学习、敢于创新的自觉行为。

五、目标与内容

(一)目标

教师群体政治思想及道德修养好,师德水平高;具有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功,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能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1、新上岗的教师,以树立正确的职业信念,巩固专业思想,熟悉有关教育政策法规,熟悉教材教法、掌握基本教育教学技能、尽快适应教育教学为目标。

2、教育教学能力相对较弱的教师,以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适应教改需要为目标;

3、新调入学校的教师,以熟悉了解学校、尽快融入教学体系和教师群体为目标;

4、具有发展潜力的青年骨干教师,以继承和发扬名优教师优秀教育思想和成功经验、形成教学风格和特长,由“经验-技术型”向“实践-反思型”转变。

5、省、市级骨干教师。以发挥他们的带头和示范作用,尽快成长为市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促其这部分教师尽快由“反思型”向“学科专家型”的角色转变为目标。

(二)内容

1.学习先进教育理念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我们本着“观念先行、行动跟进”的要求,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学习新理念、新思想。基于我们多年对教育的认识理解,我们确立了“让每个学生拥有主动发展的品质,为每个学生奠定生涯成功的基础”的办学理念,并把实践这一办学理念申报为科研课题加以研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紧紧把握住“促进学生发展”这一教育的基本特征,要求把一切教育行为都落实到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充分地发展上。为此,每一个教师都要深刻领会这一办学理念的科学特质,积极实践这一教学理念。学校要求每一位教师认真学习教育理论著作。积极撰写学习心得和反思小结,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特别是通过学习,树立科学的教师观、学生观和学习观。

2.开展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的灵魂,教育科研只有扎根于教育实践的土壤上才能枝繁叶茂。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必须将校本教研、课改实验、素质教育与课题研究融为一体,提高实效性,使校本教研有效促进学校教学改革的发展。我校开展了“成功教育”、“留守生心理教

育”、“双导师制”等课题,3.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在实行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校教师由于受到观念、施教水平以及学生基础等因素的影响,教学过程中出现了“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用旧方法教新教材,课堂教学不能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三维目标得不到落实,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不到培养等问题。教师和学生普遍感到不适应,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为此我们必须大力加强高效课堂教学的研究。为此必须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好公开课教学,每学期举办优质课预赛决赛,加强集体备课,积极开展集体听课评课活动,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促使教师之间的互研互学,强化教研教改意识,进而争取在教学领域中呈现生动活泼的大好局

面。二是大力进行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研究,特别是学生的学法和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

4.抓好集体研讨备课

集体备课是交流教学内容,提高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的重要环节。按照学校的有关规定,各个组除了参与市里组织的教研活动外,每周还要扎实安排一次自己的组内集体备课活动。在集体备课中进行专业学习。或就某一个专题,一次确定一个人或两个人主讲,每次确定一个主题,讲过以后进行交流讨论,有记录,有主持,人人有机会,人人都参与,形成一种集体研究的氛围。

5.教师培训具体内容

(1)师德师风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与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内容。

(2)教育理论培训。其内容包括课程改革的内容,课程改革背景目标、课程结构、教学策略、课程评价、课程管理以及结合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等,目的在于更新教师观念,吃透课改精神。

(3)课程标准培训。重点学习所教学科课程的目标内容、评价要求、教学方法和手段。利用暑假组织骨干教师参加省市教师培训,开学初利用4天时间组织全体教师培训学习教育法规、教学策略、班主任艺术、新教材学习体会等。

(4)教材培训,目的是提高教师驾取教材的实际能力。

(5)科学素养的培训。学习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从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

(6)教学基本功培训。内容包括备课上课、说课、批改、辅导评价、普通话比赛、粉笔字比赛等。

(7)信息技术培训。重点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信息技术的使用。二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相关知识,目的培养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服务教学能力。

(8)新教师拜师结对。每学年组织新上岗教师和老教师学习拜师拜师结对,学习老教师的、备、教、改、辅、批等技能。

六、措施

制定制度和奖励政策,采用学历进修、专题学习、理论研讨、技能培训等多种形式加强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业务培训,努力构建学习型校园。

(1)提高对教师培训的认识是做好工作的关键,要加强学习,把校本培训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办有特色结合起来,切实搞好培训工作。

(2)加强教师培训的组织领导,加强过程监控管理和考核评价工作,做好相关记录,认真落实培训方案。

(3)走出去,请进来。与外界建立广泛联系,交流教改观念 → 互听教改课并进行研讨→教改展示课。

(4)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指派他们承担学校子课题负责人之任,设计方案,组织实施,在理论与实践两层面都提高,促其向研究型教师发展。

(5)教师培训与课题研究相结合。确定学校教科研课题,成立若干子课题小组,把每一位一线教师依据任教学科和专业特长编入课题小组,定期开展活动,加强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

(6)师徒结对。秋季学期拜师结对,春季学期青年教师献上一节汇报课。

(7)推动“五个一”活动。即教师每学期研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每月研读一本业务杂志;每学期上交一篇教学心得;每天写教学随笔;每学期开放一节教改课。

(8)充分利用教师例会时间组织教师培训、研讨。

(9)为每位教师建立继续教育档案,及时收集相关资料和成果。

七、组织管理

组长:关仁彰

副组长:冯常智 朱国汉

上一篇:春节的民间风俗作文500字下一篇:幼儿园一日生活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