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妙用(共16篇)(共16篇)
1.插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妙用 篇一
结合课例谈插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康丽 职务:英语教师 职称:小学一级教师
单位:成都市泡桐树小学蜀都分校 邮编:610000 联系电话:*** E-mail:455458651@qq.com
摘要:插图在小学英语教材中为文本学习,语言的学习提供了素材,提供了一定的语言情境。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了解外国的文化,融入语言情境,从而习得并运用语言知识。但是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很多时候会忽略了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引导学生去融入真实的语言情境,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自然而然的获取知识。关键词:课例,插图,英语教学,运用
《义务教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故事。能根据图片或提示写简单的句子。”在小学阶段,小学生习得一门语言不仅仅只是单词、句子、文章、故事,而是要了解文本知识背后的东西,如:文化背景等。而获取语言知识,文化背景知识的主要途径就是通过观察教材中的图片。小学英语教材中的插图色彩鲜明,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同时加强了与文字的联系,使教材内容变得灵活,且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在课堂上运用插图可以降低教学的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运用好插图,发挥插图的重要作用呢?下面将结合课例来谈谈插图的运用。
以新标准四上《Module 4 Unit 1 Do you want some rice?》这篇故事为例,本文内容是Amy和大明在公园看见了中式快餐,大明询问Amy要吃米饭吗?要吃面条吗?Amy选择的是吃面条。课文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很有兴趣。通过观察插图,学生们能很快明确Amy要吃的是面条。主题句是Do you want some rice? Yes,please./No,thank you.教学目标是学生了解课文大意,学习主题句,表演课文。
一、运用插图导入,了解故事大意 教师出示本课的第一幅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上的两个人物,Amy和大明。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了解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他们两个。今天他们两个会谈论什么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教师指到图片左边的一个小商店,提问What’s that? 学生们回答It’s Chinese fast food.学生们知道这两个小朋友今天要谈论的是中式快餐。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学生们了解课文的主要大意。直观的图片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想了解整篇故事,习得重点语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整体感知故事。
二、运用插图创设真实情境,操练重点句型
运用插图是为学生创设真实情境的一种最直观的方式,在我们平常的教学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手段。插图是联系文本的纽带,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插图,让学生体验当时的情境,仿佛自己也就是图中的一员,自己在那种情境下会说些什么呢?我们在缺少语言环境的情况下,在教学中唯有让学生观察插图进行体验式学习,学生们才能习得最为纯正的语言,我们的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出示插图,请学生观察图片人物的表情、动作
在本课中,学生先整体感知故事,知道了这两个小朋友主要谈论了两种中式快餐,米饭和面条。接下来他们会说什么,做什么?教师出示第二图片,两个小朋友正在谈论米饭。大明看着米饭会怎么问Amy?观察Amy的动作,表情,Amy会怎样回答呢?出示图片就把学生们带入了情境,学生们会积极思考。学生思考后,教师播放录音,让学生生听一听重点句型,然后跟读,这是对学生们思考的结果做出一个核对,生跟读句型“Do you want some rice?”学生们了解了在这样的情境下,如果要问其他人要不要什么东西的时候,可以用这样的句子。既然问了问题就要得到别人的回答,通过观察Amy的表情与动作,生能够猜出Amy会说“No.”教师再次播放录音,Amy的回答,生跟读句子“No,thank you.”学生们了解了在别人问你要不要什么东西的时候可以这样礼貌的拒绝。通过观察插图,学生们自然习得重点句型:“Do you want some rice? No,thank you.”
2.观察插图并角色扮演,操练句型
学习了重点句型,那么在操练的时候可以老师和学生角色扮演,老师当大明,学生当Amy。也可以学生两人一组操练句子。学生观察插图,理解在这种语境下是原来可以这样说。这为下文的学习做了铺垫。当学生们再遇到这样的情况的时候,他们就会知道该怎样运用刚刚学过的重点句型。
三、运用插图,渗透文化背景
习得一门语言,我们不仅仅是习得语言知识,还要了解一些语言的文化背景。知道了文化背景,学生们习得的语言内容就更为丰富,而且运用起来更为顺畅。第三幅图,两个小朋友看见了一个厨师,他正在做面条,由于Amy来自英国,她没见过做拉面的师傅,于是她询问大明。这一段有一个新单词make, 词组making noodles.通过图片给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他们看见做面条的师傅,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每幅图片层层递进,慢慢的让学生了解故事的线索。他们两个小朋友接下来怎样谈论面条呢?
四、运用插图,突破故事的重、难点
故事中的重难点一般与插图是密切相关的,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插图,对插图中人物将说的话进行猜测、预测,这样可以降低文本的难度,从而突破重、难点。插图为学生思考提供了资源,提供了情境。教师放手,让学生大胆地对文本进行猜测,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加强学生对重点语句的掌握,从而会正确使用重点语句。学生能自己说出一些重点语句,使用这些句子,说明他们对这节课的重点已经掌握。学生自己习得的知识比老师教授得到的知识记忆会更深刻,而且能更好的使用。
接下来是第四幅图,学生们观察到Amy和大明面前有两碗面条,教师让学生两人一组,预测大明和Amy会说些什么?学生通过观察插图,回顾前面学过的句型,猜测大明会说些什么,Amy会说些什么。第二幅图已经让学生们体验了怎样询问别人要不要某物,并作出回答。这幅图的语言情境也是相同的,那么学生需要自己预测故事中人物要说的话,也就是要运用刚才所学知识。学生们在课堂上及时反馈刚才所学,并加上自己的思考,然后说出来,这就是语言学习的目的,学习了并且还要会运用。学生们再一次操练重点句型,“Do you want some noodles? Yes,please.来回答。
第五幅图两个小朋友在谈论两碗面条。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猜测是什么面条,Amy想吃哪碗面条?这里的文本就是教学的难点。学生通过观察图片,知道了面条里有番茄和鸡蛋,土豆和牛肉,习得新单词tomato、egg、potato.短语表达noodles with tomato and egg, noodles with potato and meat.教师通过叫学生猜测、预测,突破本课的难点。
五、运用插图,拓展延伸
最后一幅图是两个小朋友吃到了面条,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两个小朋友的表情,请学生们猜测他们会说些什么?激发学生的思考,拓展。学生们观察到了他们两个小朋友吃的很开心,或多或少可以说出个别句子。最后听一听,到底他们两个小朋友说了什么。验证了自己的想法,以后遇到相似的场景的时候学生们就会说出自己的想法。
六、运用插图,辅助故事复述
复述课文是英语故事教学中的必要环节之一。有助于学生再一次对故事进行梳理,理解。利用课本里的插图很好的帮助了学生理清思路,故事再现。教师将本课的插图一起插入在PPT中,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提示学生们跟着老师一起描述一遍今天所学的故事。以今天到的故事为例:Amy and Daming are in the park.They see Chinese fast food.They see some rice.Daming asks Amy “ Do you want some rice?”Amy says”No, thank you.”Then Amy sees a man.She asks “What’ s he doing?” Daming says”He’s making noodles.” Daming asks Amy “Do you want some noodles?”Amy says”Yes,please.”And here are noodles with tomato and egg and noodles with potato and meat.Daming asks “What do you want?”Amy says “nooles with tomato and egg,please.”At last they say”Mm,it’s very nice.”
通过这样的复述,学生们基本将课本上的插图记住了,不看图片他们都可以复述出本课的主要内容。这样使用插图,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也能提高学生们的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教材中每一个故事都有相应插图,我们在课堂要灵活使用这些插图,偶尔可以调整它们出现的顺序,可以裁剪,拼凑。所有的插图都是为文本服务的,为学生们的学习提供了真实的语言情境。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挖掘图片的大量信息,并与文本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教学实效性。使学生习得更为纯粹的语言知识,并加以运用,促进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发展。
2.插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妙用 篇二
一、借用插图, 创设真实情境
运用情境进行语言训练, 是外语教学常用的手段, 运用插图创设语言情境是最简洁直观的方法。它通过直观的情境图, 把学生带到具体的情境中, 提供生动的语言环境, 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 《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 5 On the farm Part A课文中Helen上周在农场上所做的6件事情, collect eggs, milk cows, pick oranges, water, taste, pull up时, 在教学中, 笔者先指导学生利用跳读的方法划出文中的6件事, 再呈现这些关键词, 同时巧妙利用文中6幅所做事情的插图, 让学生观察后把所做事情和插图连线, 由于课文插图的直观性和形象性, 学生就轻松理解了这些事情的含义, 笔者出示了B部分农场的插图, 然后向学生介绍:This is a beautiful farm.并问What can we do on the farm?通过插图把学生引到了农场, 通过插图把学生引到了农场, 并在情景对话中引出新单词,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借助插图, 扫清新词障碍
牛津小学英语A部分的语篇较长, 新词新句较多, 学生通过文字阅读理解是有一定难度的, 如果能充分利用插图, 引导学生学习新词新句, 扫清阅读障碍, 理清文章脉络, 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如:6A Unit 1 Public signs语篇中单词must, say away from, cage, make noise, different things都是新词。教学时, 就可以利用插图 (1) , 问学生What is little boy doing?What does this sign mean?Can I touch it?根据学生的回答, 结合插图和体态语引出单词:question, stay away from, must, 然后出示插图 (2) , 引导学生观察并交流, 在谈论中引出cage, shouldn’t make noise, 并问学生两个标志是否一样, 引出different things, 通过谈论插图, 学习文中的新词, 为学生顺利阅读铺平道路, 同时对文章的内容也有所了解。
三、运用插图, 预测语篇内容
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 大多数教师通常采用视听动画、阅读文本等方式直截了当地感知、理解和体验文本。其实, 在进入语篇文本学习前, 不妨适时地指导学生观察插图, 利用插图能对课文提供直观线索的作用, 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对文本内容进行大胆地推测或预测, 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想象力。借用插图让学生预测教学内容, 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观察、想象、推断和探究能力, 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巧用插图, 辅助语篇复述
复述是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必要环节之一, 对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有独特的作用。复述不是简单的、机械的重复、背诵, 而是经过自己大脑言语中枢的加工, 创造性地再现已知语言材料的内容。对于缺乏一定语言知识的小学生来说, 教师在让学生复述前, 一定要给予他们足够的信息提示。
如:完成6A“Unit 7 At Christmas”课文教学后, 我出示课文中的第二幅插图, 图意是各人都拿到了自己的圣诞礼物, 笔者鼓励他们在插图的提示下, 边看边复述, 其中一位学生看着课上的插图发言如下:
On Christmas Day, Jim’s family were in his grandparent’s house.They got presents from each other.The wallet is from Grandma.It’s for Grandpa.The teapot and some tea are for Grandma.They’re hers.She likes drinking tea.Mum’s present is a hairdryer.It’s pink.It’s from Grandparents.The watch is for Dad.It’s big.It’s from Grandparents, too.It’s his.They all like their teapots very much.通过这样多次复述, 大部分学生已经将插图印入脑海中, 最后不需要看插图就能用自己的话复述对话内容。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而且提高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增强了他们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正是有了形象直观的课文插图的牵引和教师问题的引领, 学生自主总结、概括对话大意, 课堂气氛活跃, 最终引领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深刻领悟了文本的教学价值。总之, 插图在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的作用还有很多很多, 关键在于教师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 应着课堂教学的生成, 随机应变, 灵活调整教学设计, 就一定能把插图的功用发挥到极致, 最终提高小学英语语篇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罗丹说:"不是生活中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艰睛。"如果把整篇课文比作一个皇冠, 课文插图就是那绚丽的宝石。插图是一种不可多得且十分珍贵的英语课程资源。教师不仅要珍惜它, 更要通过多种方式使用它, 充分发挥插图的功能, 使学生在欣赏插图的同时, 创设真实情境, 扫清新词障碍、预测语篇内容、辅助语篇复述, 让插图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3.课本插图在课堂中的妙用 篇三
一、利用插图吸收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这门学科感兴趣了,才能很好地学好这门学科。小学生对英语本来就很好奇,再加上课本中的美丽插图更让他们感觉有趣。笔者就是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利用课本插图把学生看到的实物和听到的英语联系起来,真正做到想得通、听得懂、说得出。
例如,第四册的L10.What colour is your dress ?通过图片可以直观的理解a red dress,a purple T-shirt,a yellow jacket,blue jeans,a green sweater,black short.教师不用解释这些短语的汉语意思,学生就能很好地理解。在教这些单词和短语的同时,笔者还利用学生的喜好,教學I like red dress very much.和I don't like black T-shirt.这两个句型,然用让学生自己模仿这两个句型从而熟悉这两个句型。
二、利用插图克服母语障碍,锻炼学生的日常交际能力
小学英语的教学本来就以日常交际为主,目的是锻炼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插图组织教学,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促使学生把英语和现实情景联系起来。学生大胆开口,把日常生活融于教材之中,不断提高了英语表达能力。
同时,用课文图画教学所设置的情景省去了不必要的汉语翻译,如小学英语第三册L1 .look at the picture of my family. 教这一课时,笔者要求学生从家里带来自己家的全家福给班上的同学展示。这样这一课的教学就变得很容易了,像This is my dad. His name is …This is my mum .Her name is … This is me . My name is …这些句型的教学就变得很自然。
综上所述,英语课本中的插图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了解认识事物,理解英语这一学科,提高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插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妙用 篇四
摘要:合理运用好成长记录袋的评价机制,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促进运动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有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有助于提高体育课学习评价的有效性。成长记录袋在改革体育课学习评价的方式和程序上已经表现出它的优越性,我们也将继续运用这一新的评价方式,从而使得我们的体育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 成长记录袋 小学体育 学习兴趣 组织纪律 健康成长。
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的过程中,新的评价方式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的掌握,而且更有利于促进学生掌握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积极的运动情感。那么体育课应如何发挥评价这些育人的功能?本人认为,这需要我们寻找更加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让学生看得见、摸的着、让他(她)们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得到的评价,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她)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成长记录袋已经在小学阶段许多学科广泛进用,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在一年级《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尝试使用了“成长记录袋”的评价方法,在其中一个班级做了实验,并进行了这方面的实践和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特别是运用“成长记录袋”的评价方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热情、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帮助学生掌握技能和改进身体姿势及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等方面有着明显的积极作用。
一、成长记录袋的合理运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运动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以前,我们对学生学习体育课的评价,往往是通过几次教材中所规定的一些项目的测试,或是通过期末的集中测试来评价,而如果遇到一些学生不太喜欢的,或是有难度的、需要付出较大体力的内容,学生就很有可能望而却步。怎么办?于是,我还是想到了“成长记录袋”。也就是:在课堂上针对学生怕苦、怕累、怕麻烦、怕枯燥等情况,设置了“主动参与星”、“大胆勇敢星”、“吃苦耐劳星”、“努力学习星”、“动作正确星”、“机智敏捷星”、“团结合作星”、“安全保护星”、“美丽身姿星”、“乐于表演星”等。例如,针对低年级学生喜欢跑步,并酷爱竞赛,但不讲究跑的姿势和动作的情况,我在课堂上以设置的“动作正确星”和“美丽身姿星”来评价学生的学习和练习情况,以激发学生改进跑的动作和身体姿势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对跑的技术和要领的掌握。再如,小学低年级,特别是一年级的体育课学习中,游戏内容占了很高的`比例,如何组织好众多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运动技能,提高合作学习的意识。在游戏的组织过程中,同样以“机智敏捷星”、“团结合作星”、“安全保护星”等引导学生尽情游戏,认真学习,并掌握应有的跑、跳、投、蹲、躲、闪、挪、转等技能。
这样的评价也是贯穿在课的过程中,随时产生,随时评价,及时给“星”,学生也自然会美美地收起来,并及时收入自己的“小袋袋”,丰富自己的“档案内容”,也为自己在期末获得更好的评价(成绩)打好基础。
二、成长记录袋的合理运用,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
小学生天生活泼好动,喜欢不受约束,尤其是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身子女,家长的宠爱使他们更加顽皮而任性。刚进入小学的一年级小学生更是对什么都充满了好奇,尤其是体育课,特别受到他们欢迎,他们特别爱上体育课,但也非常不会上体育课。凡是担任过一年级体育课的老师都领教过这帮“小皇帝”的厉害,任凭你喊破嗓子、急得吹胡子瞪眼,他们就是不理你,还是干着自己喜欢的事,做着自己喜欢的游戏。所以有人说:“上一年级体育课是最累的!”虽然说这句话有些过分,但也有一定的道理,我们的体育课堂是开放的,受到干扰的因素实在太多了,孩子受到的诱惑也实在太多了。
那么怎样才能使孩子们抵御住外来的诱惑,专心地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体育课的学习呢?低年级孩子想靠空洞的说教显然是不行的,靠传统的体育评价方式也是起不到理想效果的。这就需要我们想办法去吸引他们,让他们变他律为初步的自律,主动地投入课堂学习。一年多来,我通过采用成长记录袋的评价方式,应该说收到了一定的效果。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新课程的五大领域目标,特别是结合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对其在不同时间、不同方面给予及时的评价,采用口语评价和“星”的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培养良好的组织纪律以及集体意识、团队意识,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和效率。如对上课遵守纪律、认真学习的当堂发给“遵守纪律星”或“认真学习星”;积极参与练习和活动的发给“积极参与星”;然后在下课后,让得到“星”的学生将自己的“星”存入自己的“星”银行―成长记录袋;最后,到期中或期末进行小结或总结,而且还可以把每个小组学生的得“星”情况进行合计,评价优胜的小组。
这样一来,学生上课有了一个具体的目标,老师也可以不时地运用“星”的魅力来吸引孩子们,使他们紧紧地围绕在自己身边,也使组织教学减少了许多麻烦。
三、成长记录袋的合理运用,有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健康第一”是《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也是指导我们教学工作的核心思想。而提高身体素质是增进健康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我们必须利用好体育教学这条途径,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为他们将来更健康地成长打下扎实的身体基础。但是,由于受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现在的小孩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受到父母长辈的宠爱,甚至溺爱,他们动得少,身心的付出也比较少,因此身体素质普遍不理想。而课程目标又对我们的体育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使我们的体育课堂教学遇到了不少障碍。
如何有效地运用评价手段,增强学生素质练习的兴趣,使他们在有趣的、有目的的练习中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呢?
一年里,我根据课程目标和课堂教学的需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设置了众多的评价内容和方式。如为了鼓励学生跑的更快,设置了“猎豹星”;为了鼓励学生跳得更好更高,设置了“袋鼠星”;为了鼓励学生不怕苦,更有力,设置了“大力士星”或“大象星”;为了鼓励学生发展柔韧性、敏捷性,还设置了“瑜珈星”、“猴王星”……等。评价时可以采用横向的绝对评价,即对在一次练习或一个小组表现出色的学生给“星”;也可进行终向的相对评价,即对一些相对比较弱的学生,让他们自己跟自己比较,如果今天的速度、力量或弹跳比原来进步了,老师也可给予充分的肯定,并也发给相应的“星”,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
四、成长记录袋的合理运用,有助于提高体育课学习评价的有效性。
传统的体育课学习评价,往往是根据教材或课本的规定和要求,按统一的若干个项目进行统一规范的测试,并按统一的标准评判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这样的评价看似科学规范,实质是不符合学生实际,不利于学生发展的,也与新课程理念中“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不符。我们应该创新评价方式,努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而虽然并不规范,但便于操作的成长记录袋式的评价方式,则更有利于体现体育课学习评价的过程化、客观性,并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自我评价。所谓成长记录袋,就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对学生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进步或表现,通过具体的形式,及时加以评价,并存入学生的“个人档案袋”,以此作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并作为学期评价、学年评价的重要依据。
(1)成长记录袋式评价使体育课学习评价过程化。传统的体育课学习评价,大多是在学期末进行,如果说有过程化意义的话,那也是在对某一项目进行测试时。当然也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口语评价和学生间的相互评价,以及在竞赛过程中的胜负评价。但这些评价都是一时的,没有记录,学生也不易牢记,在学习过程的某一特定时段,也许对学生有评价的激励作用,但很难持续发挥作用,更很难为学期或学年评价提供依据。
而成长记录袋就不一样,它把学生在每节课上获得的点滴评价真实地记录下来,累积起来,通过过程化的积累,可以形成评价的原始资料,并成为学期评价和学年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更好地体现了评价的过程化、经常化和程序化。
(2)使体育评价更客观。正是因为成长记录袋使评价成为了过程化、经常化和程序化,从而使体育课学习评价有了更多的评价资料作依据,使评价从内容到形式都更加多元,更能体现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同一位学生的不同方面,因而也就使体育课学习评价更全面、客观、公正。
(3)有利于学生的自我评价。因为成长记录袋式评价有着过程化、经常化和程序化的特点,再加上这档案袋可以时刻陪伴在学生身边(当然如果为了保证不被遗失也可由老师统一保管,但也可以随时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档案袋”),及加上公布在班级中的“成长记录表”,使学生可以随时感受到自己的收获,自己的进步,自己的成长,所以,学习的动机和积极性易于激发和保持。同时,在相互的比较中学生也就更容易看清自己和别人,从而对自己和他人也有了正确的评价,真正实现自我评价。
经过一年的实践和研究,我已经摸到了一些运用成长记录袋评价的方法和规律,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碰到了一些问题,遇到了一些困惑。最突出的就是在使用过程中占用老师较多的时间,如制作“记录袋”、“小星星”,绘制表格等。有时候甚至要占用教学时间,如在课堂上发现了评价目标时,为了及时评价就需要停下练习和讲授,用于评价发星等。不知道这会不会影响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另外,学生成长记录袋的保存也是一大问题。如果有学生自己保存,因为一年级孩子小,自理能力相对较差,不排除遗失的可能。更有甚者可能会出现调换或“偷盗”行为。如果有教师保存,因为体育大多要担任多个班级的课,涉及的学生多,工作量大,也不利于学生的“亲密接触”。还有诸如班级中的“记录表怎么填、谁来填”、“期末如何及时有效地统计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情况”等等,还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加以研究。
但不管怎样,我觉得成长记录袋在改革体育课学习评价的方式和程序上已经表现出它的优越性,我也将继续使用这一新的评价方式,并计划在今后的工作中边使用边改进,努力在现在的基础上探索出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的体育课学习评价方式,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体育教育学》 刘清黎 高等教育出版社、
2.《课程评价论》 全雁冰 上海教育出版社会,
3.《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充分发挥插图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篇五
一、利用插图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力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能力之一。刚入学的儿童虽然已会看图,但观察时随意性大,目的性不强,往往只注意插图中较明显或自
己感兴趣的部分,观察也比较肤浅。在教学中,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有序、有目的的观察能力。如在教学第一册准备课的“开学图”时,可先指导学生从整体上观察画面,有序、完整地说出整个插图所表达的意思。然后,再让学生按图中人物的年龄、性别、活动情景和不同的景物进行分类观察,渗透分类思想。在以上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提问:图中有几个学生?几个老师?几个男生?几个女生?几个人?几棵树?……引导学生通过数数,渗透自然数的概念,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学生通过看看、数数、想想,有目的地观察画面,感知事物的数量特征,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二、利用插图直观形象的特点,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数学概念是对事物数、形特征的高度抽象和概括。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他们对抽象概念的认识大都是在对具体事物的操作和直观图形的观察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的。如在教学“基数”和“序数”概念时,教材在认识数“4”时安排了“乘客排队上公共汽车”的插图。教学时可结合插图进行提问:“共有几个乘客在上公共汽车?谁排在第一?小朋友排在第几?”使学生认识到同一个数在表示数量多少和先后顺序时所代表的“基数”和“序数”这两种不同的含义。“0”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单凭语言讲解很难使小学生建立起“0”的概念。教材通过引导学生对一组插图的观察比较进行教学:插图中第一个集合圈里有2只杯子,就用数“2”表示;第二个集合圈里有1只杯子,就用数“1”表示;第三个集合圈里一只杯子也没有,就用“0”表示。虽然不要求学生说出“0”是空集的基数,但通过对插图的观察使学生初步感知到“0”这一概念所代表的实际意义。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点。正确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是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教材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教学内容绘制出实物图、线段图,化抽象为直观,帮助学生理解、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因此,培养学生识图、绘图、说图以及据图分析题中数量关系的能力,是学生解应用题的基本功,也是降低应用题教学难度,提高应用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如在教学“比多”、“比少”问题时,通过引导学生对比插图中上、下两排图形一一对应部分,认识到“同样多”的含义;从多出或少出的部分,认识到“多”和“少”的含义;从而明确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寻找出解答问题的方法。
三、充分利用插图,渗透现代数学思想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要结合有关知识的学习,向小学生渗透集合、函数、统计等现代数学思想。教材大量采用直观形象的集合图、对应图等向学生渗透现代数学思想。在渗透这些思想方法时,不能出现抽象的定义、名称,而只能引导学生通过对这些图形的观察,感受到这些现代数学的思想方法。例如,在教学“2+1=3”时,结合教材中的插图渗透并集思想:一个圈内有2个小朋友,又来了1个小朋友(用小圈圈住),然后把这两个圈用一个大圈圈起来,表示原来的2个小朋友加上新来的1个小朋友,一共是3个小朋友,使学生领悟到把两个部分量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通过如准备课中的“萝卜、白菜图”渗透对应思想;通过如渗透函数思想等。
四、通过几何图形的提前渗透,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新教材从一年级开始就出现长方形、三角形、圆、正方形等几何图形。教材编入这些几何图形一方面是为了帮助学生认数,数数、计算,另一方面潜移默化地渗透这些几何图形的表象,为进一步学习这些几何图形打下基矗例如,通过用小棒摆正方形、三角形的操作,既让学生学习了数的概念,又让学生初步感知这些几何图形的表象和基本特征。同时,教材从一年级起就及早安排了几何图形认识的教学。如第一册认识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第二册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这些几何形体教学与认数、计算和应用题教学同步进行,相互渗透,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数、形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
五、充分利用插图中的美育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刚入学的儿童求知欲和好奇心强,教材中生动有趣、色彩绚丽的画图正好符合儿童的这一心理特点。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生动、直观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教学难度。在教学中,除了注意插图中所包含的数学知识外,还要充分挖掘插图的趣味性、对称性、思想性等美育因素。如“从卡片上剪下有关图形,按下图拼一拼。你还能拼出什么图形?”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6.插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妙用 篇六
摘 要: 生物教材中的插图是生物学的第二语言, 具有直观形象、简明生动的特点, 能表达出丰富的生物学信息, 是生物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运用插图, 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加强生物学科的实验教学;促进学生对生物概念等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重视对学生科学态度的培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教学中渗透 “生物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的观念;进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落实科学、技术、社会相互关系的教育。
关键词: 插图 教学
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 优点之一就是提供了更大量的插图, 包括照片、图表、结构图、演示图、示意图、模式图等。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 人脑对于图片等形象信息的记忆能力是语言文字记忆的 1000 多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科学合理地处理好这些插图, 把握了这把钥匙, 并以此为载体, 可以突出生物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 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分析、综合、迁移、创造的能力, 激发学生热爱生物科学的兴趣, 从而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一、运用插图, 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新教材中配有大量形式多样、画面清晰的插图, 这正是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而精心设计的, 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 必修 2 中插图 3-15 “色盲测试图” , 教师问: 同学们以往在体检的时候有没有看过这样的图呀? 图中的数字是几呀? 你们有没有遇到过有人不能准确识别这类图的情况呀?通过这样的插图帮助他们回忆自己的生活经验, 体会患者遇到的问题, 可是到底是什么原因产生的呢?从而激发起学习兴趣。
二、运用插图, 加强生物学科的实验教学
新教材中有关实验内容的插图有不少, 其中有生物仪器图、基本操作示意图、实验装置图、操作过程示意图等。新教材必修 1 插图 1-3 “正确使用量筒” 一幅插图就把如何正确读数解释得清清楚楚了, 起到了以图代文的作用。总之, 新教材中有关实验内容的插图直观、形象, 一目了然, 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生物实验的好资料。
三、运用插图, 促进学生对生物概念等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新教材的插图有的形象地表示结构的组成, 有的生动地揭示一些概念的内涵, 有的简明地反映某一变化的过程, 富有直观性、趣味性和指导性, 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启发和点拨作用。例如, 必修 1 插图 2-11 就直观地解释了氨基酸的结构特点。插图 2-13 形象地显示了氨基酸脱水缩合的变化过程。插图 4-12 “光合作用图解” 是光合作用这节课的关键, 在教学时课本的文字内容要通过这幅图解释清楚, 在学生脑子中将抽象的内容以这幅图的形式形象记忆, 课后也可以将这幅图进行加工给学生做填图训练。
四、运用插图, 重视学生科学态度的培养
新教材配合生物科学发展的历史, 刊印了很多位科学家的肖像。必修 1 就有罗宾·沃伦、巴里·马歇尔、施莱登、施旺、列文虎克等 10 位。结合教材内容, 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内容, 并用生动、富有鼓动性的语言介绍科学家严谨治学、献身科学的精神。例如, 必修 1 图 1-2, 100 多年前斯巴兰扎尼研究生命发生所用的装置可以帮助我们领会科学家当时的实验思路。在当时实验成功但是仍有质疑的情况下, 斯巴兰扎尼不怕失败不怕挫折, 设计了更加有说服力的实验器材, 最终让所有的人认可了自己的设想。通过这类插图进行教学, 对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树立学生的唯物主义观点, 有着重要作用。
五、运用插图,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新教材介绍了不少我国古代和现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材料。运用插图, 可以将这些材料呈现给中华民族的新一代, 激发他们的爱国激情。例如, 以新教材必
修 2 中插图 5-7 “袁隆平在培育杂交水稻” 为媒介介绍杂交水稻的育种原理、培育过程、杂交水稻的优势, 让学生了解他在中国农业发展中的杰出贡献, 强调此项科研成果在世界农业史中的地位,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六、运用插图, 渗透 “生物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的观念 “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 提倡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 并能运用生物学原理和方法参与公众事物的讨论或作出相关的个人决策;同时注意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的职业和学习方向, 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和步入社会做准备。” 是本次课改提出的新理念。生物教材中的插图紧扣了这一新理念。如必修 2 插图 1-1 “转基因番茄和普通番茄” 等等, 这些图片中的实物都源于生活, 用之于生活。通过这些图片,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生物学知识, 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去感受生物学科的重要性, 了解生物与日常社会生活密切而广泛的联系, 学会分析和解决与生物科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七、运用插图, 进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可持续发展观认为: 人类应当享有与自然和谐的方式, 过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权利,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又能保护环境, 也不损害、削弱子孙后代的生存发展。和以往的教材相比, 必修 3 《稳态与环境》 中新设置了可持续发展的教学内容, 其间配以相应的插图 5-8, 阐述了可持续发展总体策略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中时时刻刻都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指导自己的行为, 以可持续发展的态度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珍惜自然资源、爱护自然资源, 逐步养成科学的生活态度与习惯, 增强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7.浅谈插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篇七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插图,作用
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插图的形式展示教学内容, 能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分析、综合过程中培养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发展。因此, 以插图展示教学内容, 让学生更为直观地理解和接受教师所讲授的内容, 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使得学生在看看、数数、说说的过程中就能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 获得知识, 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因此, 作为教师, 不仅要重视插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还要将插图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有效整合, 以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有效整合教学内容与丰富多彩的插图有效整合, 激发学生的兴趣
有机整合抽象的数学理论知识与直观形象的插图, 并借助于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出来, 让学生观察丰富多彩的插图,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比如, 进行小学低年级“数的认识”主题教学时, 通过多媒体直观展示天空中飞翔的小鸟, 让学生“看一看、数一数”,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他们不仅能直观认识数字, 还明白了数字是表示数量多与少, 从图片中反映小鸟只数与数字的对应关系;进行中高年级数学教学时, 从丰富多彩的图片中, 学生能够主动发现数学问题, 并思考这些问题该怎么去解决, 教师再因势利导, 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于是就为本节课的课堂探究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以插图的形式展示教学内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 让学生掌握必备的数学知识仅仅是学科教学的基础目标, 培养学生的能力, 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掌握一定的数学学习方法, 这是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其中, 通过运用插图的形式, 让学生直观感受数学知识, 获得数学经验, 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察能力, 这是教师追求的教学目标之一。从现行的数学教材来看, 无论在书本还是在试卷练习中都运用了大量的插图, 一方面避免学生对于抽象数学知识出现恐惧心理, 同时通过让学生观察、分析插图中的问题, 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插图的呈现方式上,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各种不同形式的插图, 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比较不同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 进而准确列出数学表达式。例如, 进行数学概念“倍数”的教学时, 教师可以运用有倍数关系的苹果插图, 让学生数出每一组图中苹果的个数, 然后通过比较几幅图中不同的数量关系来定义“倍数”, 这样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 既提高了学生观察画面的能力, 又培养了他们的心智, 使得他们能够带着目的去观察、比较, 进而在获得知识的同时, 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三、通过插图展示数量关系, 提炼插图本质, 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隶属于抽象学科的范畴, 提升数学思维能力是学科教学的核心。对于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来说, 他们还属于比较低级的思维程度, 不仅表现在数学语言概括能力不强, 同时对于抽象事物的数、形特征及变化规律也不能准确把握。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客观上存在障碍, 如果结合插图教学, 不仅能让学生准确把握数量关系, 还可以引导他们透过现象揭示插图的本质, 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例如, 低年级学生对于数字“0”的理解存在一定的难度, 一个较为抽象的数学概念, 如果凭借教师单纯的语言是很难让学生真正理解“0”的含义的。根据教材的设计, 教师可以运用一组插图来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 从而理解“0”的实际意义。教材插图中第一个集合圈里2个杯子, 就用数“2”来进行表示;第二个集合圈里只有1个杯子, 就用“1”来表示;第三个集合圈里没有杯子, 就用“0”来表示。通过对教材插图的观察, 虽然不能使学生认知“0”是空集基数, 但是学生已经对于数字“0”有了本质上的认知, 也就能初步理解“0”的实际含义。
四、运用插图渗透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学科教学让学生不仅掌握数学基础知识, 还应突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比如函数、集合、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 这些重要的思想方法可以结合插图进行有针对性的渗透。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形象直观的对应图、集合图等, 目的在于使学生在深入观察图形的基础上, 初步建立起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 形成对这些数学思想的初步认识。例如, 在教学加法运用时, 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提供的插图对学生渗透并集的数学思想。通过三幅插图:一个圈里有3位小朋友, 而后又过来2位小朋友并且用小圈圈住, 最后用一个大圈圈把这两个圈圈起来。通过这一插图, 不仅能使学生明白加法计算两个部分的“和”的含义, 还渗透了“集合”数学思想。
8.插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妙用 篇八
关键词: 插图 小学英语 运用探究
插图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趋势,随着新课改的推行,课程资源的开发问题逐渐发展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内容。结合小学英语教材的内容我们不难发现——插图,是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资源,是英语教师的另一种辅助型教学资源。对小学生而言,与各种教材内的文字相比,图片更具吸引力,但插图教学的运用还不够系统,因此,教师要进一步对插图教学的运用进行细致的分析,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提出插图教学实施的建议。下面我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 巧妙导入
导入部分直接影响整节课的教学效果,尤其是在实施插图教学时,为了使图片的优势发挥至最大,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借助插图设置自然、有趣、新颖且对学生有启发意义的导入环节,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基础。我们以苏教版小学英语教材为例,在学习四年级Unit 1 “I like dogs”这一单元时,开始教材就引入一个对话:“——Look at this cat! I like cats.—I like dogs. Do you like dogs, Su Hai?—Yes, I do. Do you like dogs, Mike? —No, I dont.I like pandas.Theyre cute and fat.”在这之中提及了猫、狗、熊猫三种动物,此时教师可以投放插图,还原对话场景,让学生初步感知,随后播放对话中提及的三种动物即猫、狗和熊猫,出示图片和单词让学生连线,或出示图片让学生说出图片对应动物的英文,接下来教师可以顺势提问:“你们喜欢什么动物呢?那我们一起去动物园看看吧。”配合插图引入新单词的教学。 这种导入方式可以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进入新课学习的状态。
二、 预测内容
插图教学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单一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未免过于枯燥,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插图预测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这也是插图教学的一大目的。实施插图教学,首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看图”,走马观花式地浏览一遍插图只能给学生带来一时的新鲜感,对学生识记教学内容并无多大帮助,这也是对教学资源的浪费。因此,小学英语教师要让学生学会从插图中寻找知识点,将插图转换成文字,通过观察找出学习的重点,是教师教学任务的关键。例如教材中“Cartoon time ”(动画时间)这一模块,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观察插图,通过观察图片中对话人物的动作、神态等,猜测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对话的内容,这样不仅可以填补语言藐视的空白,图文并茂的形式也可以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并且通过这样一个过程锻炼学生观察、思考、想象、记忆的能力,同时对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形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插图转换成学习的直观“线索”,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
三、绘制插图
插图不仅仅局限于英语教材,教师要突破插图教学的限制,对课堂进行有效创新。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自主绘制插图,鼓励学生大胆创作,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创新中得到发展。小学生正处于想象力、创造力发展的黄金阶段,教师不能压制小学生的个性,埋没他们的天赋。学生在自主绘制插图的过程中往往就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理解标准,对课堂学习内容会有更深刻的了解,这也是我们鼓励学生自主绘制插图的主要原因。通过绘制插图可以实现多个学科的融合,实现“交叉教学”,绘图过程不仅可以提高英语水平,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小学生绘画水平有限,自主绘制插图具有一定难度,教师可以设置“插图绘制合作小组”,一组分五六个人,引导学生借助小组的力量共同完成插图绘制,而教师充当的则是指导者和监督者,要尽量减少对学生不必要的干扰,给学生充分的肯定,鼓励学生大胆创作,请每个小组在绘制完成后与其他同学分享,描述绘制的思路,讲述图片与学习内容的联系,这一方式是基于“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下实施的,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鼓励表达
我们实施插图教学最直接的目的就是借助图片弥补文字的空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加深刻、清晰的认识,而插图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对此,教师要借助插图,鼓励学生大胆表达,使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插图教学这一教学方式下得到进一步提升,这是改变“聋哑英语”的最佳途径之一,毕竟口语是英语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插图能够为学生的口语表达提供一个平台,尤其教材中的插图大多取材于现实生活,所呈现的也大多是小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内容。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借助插图诱导学生的无意识活动,使学生“入情入境”。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表达的机会,可以出示几幅图片,让学生简述图片内容,可以围绕图片,采用不同句式描述,打开学生的思路,这样尽管是简短的几句话却能够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长此以往,学生可以逐渐掌握正确的表达方式,他们的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都得到提高。
五、结语
插图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是在教育现代化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教师要有效使用插图,借助插图为小学英语课堂增添魅力,同时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帮助学生识记学习内容,使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中完成学习任务。
参考文献:
[1]周红玉.插图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小学生:教学实践, 2014(10):84.
[2]王春华.小学英语课本插图在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2(1):38-39.
[3]钟蓉蓉.插图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 2013(92):105-106.
9.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妙用 篇九
摘要:数学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可以使枯燥而又抽象的数学知识,用直观的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影像及和谐的声音等变得生动而又具体,使数学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从而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下,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地获取知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的另一特点化静为动,使学习直观化。数学学科是逻辑性强,抽象思维要求高,尤其是涉及三维空间问题,动态过程问题、复杂计算问题等,传统教学手段由于以静态为主,很难在课堂上利用黑板将这种复杂的情景展示出来,更不用说借助情景来分析。关键词:数学教学;信息技术;兴趣;抽象思维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推进,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已经渗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同时对现代教育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学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可以使枯燥而又抽象的数学知识,用直观的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影像及和谐的声音等变得生动而又具体,使数学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从而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下,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地获取知识。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但不是每个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新颖的事物、知道而没有见过的事物都感兴趣,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必须满足他们这些需求。而传统的教学和现在的许多教学都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把学生封闭在枯燥的教材和单调的课堂内,使其和丰富的资源、现实完全隔离,致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日益衰减。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
如在讲授“负数”时,可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直观、生动、形象逼真的特点,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老鼠在地下向四周挖洞的动画,并提出问题“减去一个什么数,使得差越来越小”,诱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如在讲授“概率”时,播放中国福利彩票开奖录像,用贴近实际生活的事例,引入新课,并由此深化开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利用信息技术的动画、图像、解说、文字、音乐等多种信息,能使学生通过电脑手段,观其境、闻其声、触景生情,充分调动了积极性、主动性,能更好、更快、更难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例如:初三几何《圆》第一课时,教学一开始,就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设计一组马拉车的画面,车轮分别采用正方形、正多边形、圆形„„,画面生动有趣,让学生感受为什么车轮必须是圆形的?让学生迅速地进入本堂课的教学情境中。这时,学生一看,倍感亲切,由此所设置的情景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引入本课的学习之中,从而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及探索热情。使学生“课伊始,趣亦生”。并带着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全身心地投入到《圆》这一章节的学习、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地整合,同学们跃跃欲试,言之有物,兴趣盎然,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多种感官功能,动耳听,动眼看,动脑想,动口说,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和空间,让课堂充满活跃的学习氛围。
二、化静为动,使学习直观化
数学科学的另一特点是逻辑性强,抽象思维要求高,尤其是涉及三维空间问题,动态过程问题、复杂计算问题等,传统教学手段由于以静态为主,很难在课 堂上利用黑板将这种复杂的情景展示出来,更不用说借助情景来分析。正是因为抽象的情景不能得到直观、有效的展示和分析,就进一步增加了学生理解和掌握的难度,为此长期成为教学中的难点。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恰恰在这一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它能使这些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直观、形象、生动的感性情景,这样大大降低了学生理解和教师教学的难度。运用建构主义思想进行教学设计,通过课堂教学中学生、教师和多媒体的互动,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使得教学难点得以化解。以数学教学为例,几何画板是数学教师最喜欢使用的教学软件,它操作简单,功能丰富,动感十足,能够满足数学教学中化抽象为形象直观的要求。教学实践中通过信息技术课的辅助教学,在学生初步掌握几何画板功能的基础上,开展数学实验研究,通过学生自主建构知识,能够有效地突破数学教学时,可以把三角函数值和角的关系放在直角三角形中,设计成因果互动的形式;学生在理解圆中角的中平面几何的难点。以“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一课为例,教师设计制作了多个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实验,利用网络教室的操作平台及校园网,以具体的数学问题结合“几何画板”有趣的数学实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教师利用几何画板软件的赋值和计算功能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自己动手“做”,开展数学实验,完成意义建构,探究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联系,通过实验得出规律。
如在“正比例函数的增减性”教学中,可画出y=3x的图象,在图象上取一动点p(x,y),并用鼠标拖动直线y=3x上的动点p的位置,让学生观察动点p的横坐标和纵坐标数值的变化,它们有什么规律,体会y随x的增大而增大、y随x的减小而减小是什么意思。这种直观的动画效果演示使学生加深了理解,产生了的兴趣,吸取了知识。
三、化难为易,使抽象问题具体化.有些数学知识抽象性强,缺乏充分的图形支持,无论教师怎样描述,学生都难以理解掌握。比如在“点的轨迹”教学中,学生最终会知道“轨迹”是一些直线、射线或抛物线等,但学生对“轨迹”却毫无想象。可利用《几何画板》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通过 “点”一步步地动态有形地组成直线、射线或抛物线,旁边还能显示轨迹中“点”的条件,这种动态有形的“轨迹”形成过程,比教师“把轨迹比喻成流星的尾巴”或用粉笔做抛物动作要形象具体。
初中数学中有许多较为抽象的概念,如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概念教学过程中,可以用FLASH动画的形式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平分钱表示出来,以体现垂直平分线和用平分线的特点;又比如,学生在理解三角函数值与角的关系相互关系时,我们可以用动画的形式变换角的顶点、角的边与圆的相对位置关系,让学生从运动的角度去理解圆心角、圆周角、弦切角与圆的位置关系以及这些角之间的相互联系。多媒体丰富的表现形式能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为学生容易接受的直观形式。
又如,在“全等三角形”教学中,找全等三角形对应元素是学习的重点,传统教学往往通过多画图,观察归纳出找对应元素的规律。有了信息技术后,可通过动画形式,将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通过平移、旋转、翻转等互相重叠,展示全等的过程,指出对应的元素,加深学生印象,让学习具体化,也能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信息技术资源丰富,能为数学教学提供并展示各种所需的资料,包括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能创设、模拟各种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在数学教学中,要巧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获取知识的主体,充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等。
当然传统的数学教学手段也不能摒弃,如教具学具的实物感受、空间结构功能,推理演算过程等,是信息技术无法全部代替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不能为了应用技术而使用信息技术,要针对教学内容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才能取得最佳期效果。
总之,信息技术要在数学教学中得到很好地应用,学校要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满足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设备和技术的需要。广大教师要改变思想,树立现代教育理念,用新课标严格要求自己,巧妙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让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10.插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妙用 篇十
万寨乡民族中学---刘红菊
我是大山深处的孩子,在那个科技不发达的时代,我一直在传统的填鸭、满堂灌的教育教学模式中渡过了自己的小学、中学、师范,长达12年的读书生涯。深知学生学得累,教师教得累。随着“班班通”的深入课堂,作为物理教师,我由衷的感慨它在物理教学中的妙用。它不仅能延升学习的时间和拓展学习的空间,而且能扩大有效的信息量;将先进的、宏观的、微观的和课外的教学信息以电教教材或软件为载体集中传递给学生,拓宽了信息流量,提高了信息传递的质量。一节物理课中,讲解、实验和电教媒体的适当运用,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注意、情感和思维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特点,使学生注意力的聚焦点得到合理调控和分配。把“班班通”与物理教学相结合,会使物理教学模式、手段、过程、方式得到根本的改变。对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班班通”妙用多多。
一、学习物理兴趣的催化剂
学习的源动力来自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节课的课堂导入如果设计得好,学生能较快进入角色,也就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运用“班班通”导入新课,能通过情景、动画画面,以情激趣,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机。例如,在“电流”一节教学中,讲电流的形式,方向问题时,由于电无形无声,学生看不见,听不到,课前可制一幅电路中电流的线条式投影片,利用“班班通”,屏幕上电路中就会产生波纹流动,形似电流。又如,讲“磁悬浮列车”要用模型来展示构造和工作过程,而模型较小,不能使所有同学都看清楚,则可以利用视频展示台,把实物展示到屏幕上成放大的图像见。教师配合这样的画面讲解,则效果更好。利用现代教育媒体,能产生色彩鲜艳、形象生动、感染强的教育信息,给学生以新鲜、惊奇感。这样,知识容易被接受,还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求知欲。又如,在《绪论》教学时,可以播放一些物理知识的科教影视片,如雨后的彩虹、火箭的发射过程、静电现象等等,这样即可以通过神奇而又非常实际的物理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之中,对这门学科以及它的知识结构、体系有一个比较概括的了解。如 “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这节课,可以播放卫星绕地球的运转和海水涨落的情况。这样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使学生能被一种不可抵挡的吸引力诱导着学习。
二、更新教师课堂教学手段的手术刀
走上讲台二十四年了,前面的十几年里,我都是靠一张嘴和一支粉笔来为学生传授知识,语言成为传递教学信息的主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学内容具有抽象性和严密性,教学方法上单凭教师枯燥的说教很难使学生对这些内容有深刻的感性认识。“班班通”改变了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授课由手写变成为键盘输入,方便、实用。合理使用“班班通”,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创设疑问,巧设悬念,启迪学生积极思维,主动获取知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探究问题,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多媒体教学以其新颖的手段和高超的技术,集声、文、图、像于一体,它不仅能提供动感丰富的图像、动画,还能使课堂变为游戏天地,使教学内容变得生动、直观、形象,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同时,“班班通”能将理论知识感性化,再现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利于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为学生领会难度较大的知识创设了条件,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它成了一把锋利的“手术刀”
三、突破重难点的帮手
物理学是不同于语文,英语等文字类科目的,它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一门自然科学,由于中学实验仪器和其他方面限制,个别实验会受到时间、空间等因素的影响,有不少实验很难演示和观察,如果利用计算机模拟这些过程,辅助物理课堂教学,既可提高课堂效率、增大教学容量,又可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必定会取得较好的效果。例如:建立日食、月食的天体模型;汽油机、柴油机的热机模型、连通器和船闸模型等等。整个过程用动画形式模拟出来,效果会很好。又如,在讲授焦耳定律过程中,运用其功能便可让学生感到直观、明确;托里拆利实验,由于水银有毒没法让学生操作,通过多媒体演示就会很形象。
实践表明,恰到好处的借助多媒体,多媒体技术以图、文、声皆备的形式,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难以理解或难以想象的物理概念、模型,通过采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十分直观形象的解释、演示出来。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
四、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阶梯
初中生,正处在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发展的过程中,心理学表明,感知愈具体,表象形成就愈清晰、深刻,越有利于促进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化,从而建立概念,培养能力。“班班通”配合教师的讲解,能够突破时间、空间、宏观、微观的限制,使传播信息量增大、传播速度加快,突出重点、分解难点,帮助学生抓住本质。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上的飞跃,从而正确地理解概念,达到训练学生思维的目的。例如:在讲解磁场的磁感应线的方向与形状这部分教学时,尽管教师可以用挂图、铁屑和小磁针等教具演示,但学生往往还是难于理解,若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设计三维空间画面,并模似出磁场周围的磁感应线的位置、形状和方向,栩栩如生,既准确又科学。再配合传统的演示和讲解,使学生由直观上升到理论就轻而易举了。
五、优化教学模式的杠杆
伽利略曾说:给他一根足够长的杠杆和一个支点,他可以撬起地球。“班班通”走进课堂,成了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杠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培养富有创造性的能适应新时代需要的人,只停留在知识的教学上,远远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求和学科进步。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培养学生会学知识的本领。物理源于生活,实践于生活,生活中的问题是错综复杂的,不象传统的应用题那样几个条件,一个问题就解决了。新课标下的应用题图文并茂、生活性较强,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猜测、交流、推理等过程才能解决问题。在学生初步学会从物理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上,用“班班通”出示相关的生活问题情景图,尤其是物理综合实践课,用已学会的知识去解决生活问题,达到以学会促会学的目的。
11.插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妙用 篇十一
一、利用课文插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初动力,其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不仅数量多,而且色彩鲜艳、具体形象、富有童趣,它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荷叶圆圆》这一课,教师先让学生说说书上的图画美不美,并说说美在哪,然后在范读课文之后引导学生看图,教师边描述边逐段引读。如,引导学生看小青蛙在干什么,教师描述:荷叶圆圆的,就像圆圆的歌台;荷叶绿绿的,就像歌台上铺着绿绿的地毯。小青蛙在荷叶上兴高采烈地跳来跳去,小青蛙说——接着引导学生读“荷叶是我的歌台……”最后,教师指图上的景物,学生练习背诵,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观察能力。
二、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汉语拼音
在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形象直观、色彩鲜明的图画,这些插图紧扣拼音教学的有关内容。编者的用意何在,大家不言而喻。为了让六七岁的儿童掌握这么多相对单调、抽象和枯燥的汉语拼音。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插图,降低拼音教学的难度,帮助学生学好汉语拼音。
比如,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g k h这一课,第一部分是三个声母g,k,h,配有一幅图。图上一只和平鸽衔着弯曲的橄榄枝飞来,鸽子的“鸽”提示g的音,橄榄枝的形状提示g的形。湖边有水草和蝌蚪,蝌蚪的“蝌”提示k的音,蝌蚪和水草构成的形状提示k的形。两个小孩坐在靠背椅上喝饮料,“喝”提示h的音,椅子侧面的形状提示h的形。就像z c s,zh ch sh r,ɑo ou iu,ie yue er等课,都是每个拼音字母配有一幅图画。
三、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在读文中识字
新教材在一年级安排了大量的识字。集中识这么多的字对于普通学生来说也是一道较难逾越的坎,对于学困生来说更成为学习的一大障碍。所以对于教学者来说就应该使出十八般武艺来唤醒学生对识字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个人认为在课堂上利用插图就可以收到这样的效果。我在教学人教版第一册《在家里》时,先让学生看图,说说小红家里有什么?你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激起学生的识字欲望后,再让他们借助拼音读生字,在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把字词与插图中相对应的物品联系起来。这样就把识字与事物联系起来了,既提高了识字的效率,又巩固了识字的效果。还有在人教版第一册的象形字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插图让学生观察其象形的地方,从而知道象形字的由来和特点,以便学生举一反三,认识更多的象形字。
四、利用插图,培养学生的说话写话能力
所谓说话写话能力,不是简单地说出图画内容,而是要在教师长期不断的训练下得以逐步提高的,教师要根据大纲要求,从低年级起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种说话写话能力。
例如,讲人教版《祖国多么广大》这一课时,我出示课文插图(由四幅图组合而成),首先引起全班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画面,感受大自然的优美景色。我让学生分别说说画面内容,喜欢哪一幅就说哪一幅。发言的学生可多了!有的说:“山上覆盖着白雪,这幅图是冬天的景色。”有的说:“春天给大自然带来了生机。树是绿的,草是绿的,满目的绿色,真想到这个地方去看一看。”还有的说:“碧蓝的天空,高大翠绿的椰子树,海南岛的夏天可真美啊!”……接着我告诉学生这4幅小图描绘的是同一个季节——春天的景色。同学们惊讶得睁大了双眼。季节相同,景色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差别呢?我让学生看图学句,熟读课文,理解课文,自己从课文中寻求答案。再要求学生又一次观察画面和祖国地图,体会我们祖国的地域广阔、山河壮丽,并联系课文和自己平时的所见所闻,用自己的话说说如何感觉到祖国的广大,最后让学生动笔写出来。
五、利用课文插图,有效地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有些课文,单靠文字的描绘,学生是无法理解内容的。如《故乡》中共有两幅插图,教学时可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欣赏插图。第一幅插图描述的是“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海边的沙地种着一望无际碧绿的西瓜,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这幅图中描述的是一个天真活泼而又勇敢的少年闰土形象。而在第二幅图中给我们展示的却是一个中年闰土的形象——灰黄的脸,很深的皱纹,眼睛周围肿得通红,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是破衣烂衫,一双手又粗又笨,像松树皮,手里提着纸包和一支长烟管。这两幅插图中,教师可以问学生:“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为何有这么巨大的变化?”(经济生活的艰辛和精神负担的沉重。)
教师教学时只要提示学生这两幅图所体现的差异原因,学生便能对这篇课文的内容心领神会。
总之,插图教学是一门极其重要的教学艺术。它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予以重视,巧妙地加以实施,让其发挥独特的作用,让我们的学生在美丽的插图与精彩的文本中自由徜徉。
参考文献:
马俊娥.浅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中的插图教学[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4(06).
12.过渡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妙用 篇十二
一、激趣式过渡语
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 为了活跃课堂气氛, 集中学生注意力, 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置激趣式过渡语。如教师在讲韵母in和声母b的组合时, 可以说:“in喜欢和b交朋友, 其实还喜欢跟很多声母交朋友。”引出pin、min等音节;在认识并合写un后, 问学生:“你们喜欢蚊子吗?又有四只蚊子 (ūnúnǔnùn) 过来了, 我们认一认它们并一起把它们打掉。”还有位教师在讲《欢庆》一课时, 先范读了课文, 后为了引出本课生字, 教师说:“在这欢庆的日子里, 广场上正在举行放气球比赛。”说完就出示带生字的气球, 很自然地过渡到生字教学, 用这样的引出形式既自然得体, 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情境式过渡语
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还可以通过富有吸引力的情境创设, 将学生从一个“浪尖”带到另一个“波峰”上去, 以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自然切换。如教学《庐山云雾》一课时, 我是这样引导过渡的:“庐山除了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 还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山峦, 最吸引人的是它那神奇美丽的云雾。今天请大家随着作者的脚步去细细领略一番。在乘车登山的路上,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怎样一幅奇景?”学生便快速地进入阅读中, 通过阅读, 他们用生动的语言绘声绘色地把第一个波峰 (山间云变成浓雾的奇景) 细细品味了一番。之后, 我又往前推进说:“浓雾瞬息万变, 美景引人入胜, 而牯岭的庐山雾更是神秘莫测, 趣味无穷。它的神秘在哪里呢?”学生简要介绍第二个波峰之后, 我又立即过渡:“此景只应天上有, 人间哪得几回见?牯岭可真算得上是人间仙境。现在, 我们站在‘大天池’处, 来观看庐山云雾中最壮观的一景———云海, 一路行来, 我们在沿途见到了哪些奇景?”最后我又说:“面对瞬息万变的庐山云雾, 怪不得北宋伟大诗人苏东坡要大叹‘不识庐山真面目’, 更难怪清代的一位学者要自称‘云痴’, 恨不得‘餐云’、‘眠云’。”这一系列富有艺术情趣的设问语言, 把学生从一个波峰送到另一个波峰上去时, 一堂课就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
三、衔接过渡语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承上启下的过渡语, 可以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完整、流畅。在教学《她是我的朋友》这篇课文时, 我是这样说的:“是啊!小姑娘在生死边缘上徘徊着, 挣扎着。就在这迫在眉睫之时, 阮恒举起了手, 愿意为她输血。同学们, 老师也献过血, 而且到现在为止已经献了三次。可献血对于年幼的小阮恒来说却意味着死亡, 面对死亡, 小阮恒当时是怎样来抉择的呢?请你找出有关的句子。”这样的过渡不仅是对上个环节的总结, 还是下个环节的开始, 这种承上启下的衔接语能让整个课堂水到渠成。
四、悬念式过渡语
一个好的问题, 一个精彩而恰到好处的悬念可以引发学生主动地去思考, 去学习。只有当孩子们有疑问在脑海里时, 他才会迫不及待地去学习, 积极主动地去探究课文内容。如在教学《妈妈的账单》这篇课文时, 孩子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小彼得向妈妈索取报酬60芬尼, 妈妈给了他, 他想把钱放进自己的口袋, 可当他读了妈妈给自己的账单时, 又感到羞愧万分, 最后把钱还给了妈妈。学到这儿, 我是这样过渡的:“是啊!让彼得如愿以偿的是一份账单, 让小彼得羞愧万分的也是一份账单, 这究竟是两份怎样的账单呢?”这样的过渡, 不仅给孩子设置了一个悬念, 让孩子积极主动地去探究这两份账单的内容, 而且非常自然地过渡到了学习两份账单的教学环节上来。因此, 预先设置悬念, 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去阅读, 去理解课文, 不仅使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 还使他们的情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语文, 本身就有着非常丰富的情感。语文课堂, 就是我们教师带领着孩子走进这丰富的情感当中, 教师的语言对孩子的情感基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语言生硬, 孩子们的情感就像紧闭的铁门, 难以打开;教师语言优美, 充满激情, 孩子们的情感就会像涓涓流水, 不断涌出。过渡语, 是教师教学语言当中尤为重要的一种, 是课堂教学中的润滑剂, 对它的巧妙运用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还能使整个课堂教学精彩纷呈。
13.插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妙用 篇十三
|
教师运用语言的趣味性来调动学生的兴趣,那是一种艺术,一种境界,一种人格的魅力。我认为在化学教学中趣味性语言的运用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一、巧用比拟修辞法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巧妙运用双关、借代、反语、比拟等修辞方法,创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初中化学讲《碳的单质》一节时,为了使学生形象地了解金刚石和石墨这对同素异形体的特性,可以用拟人化的描述:金刚石和石墨虽为同胞兄弟,但性格差异很大。金刚石生就一副钢筋铁骨,是著名的硬骨头,所向披靡,无坚不摧,久经磨砺,形象灿烂夺目;石墨天生柔软,遇事奸滑,形象暗淡无光。但毕竟是同胞兄弟,如果多给石墨以温暖的压力,再辅以催化教育,它是会转变为金刚石的。
接着教育学生应该学习金刚石无坚不摧的精神,谱写光辉灿烂的人生。这样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接受了思想教育,可谓“一箭双雕”,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再如学习过氧化钠的性质时,可以这样总结过氧化钠:
Na2O2的秘密档案(国家机密,请勿泄露)
姓名:过氧化钠国籍:钠的化合物共和国
肤色:淡黄体重:78公斤
性格:活泼好动,团结合群,爱憎分明,一见到二氧化碳,脸色立变,一落水就非常生气。
简历:中学毕业后参军,后调到海军某潜艇当班长,复原后在立白化工厂当工人,曾与次氯酸、双氧水一起,光荣出席全国漂白积极分子群英会。多次获得反黑模范称号。
愿望:有一所坚固密实的房子保护身体,为人民再立新功。
上述档案中,巧妙的总结了Na2O2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和保存,这样总结知识,既风趣易记,又简单明了,变枯燥的知识为趣话,实在是令人耳目一新。
二、运用人文化学增强课堂乐趣
学习石灰石在高温下煅烧制取生石灰时,可以介绍明朝著名的爱国将领于谦写的《石灰吟》:千锤百炼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作者通过对石灰石的开采,在高温下变成白色的生石灰、生石灰的熟化以及熟石灰在空气中转变为白色固体等现象的描述,抒发了自己视死如归、保持民族气节的崇高理想。指出这首诗中第一句话反映的是开采石灰石的物理变化过程,后三句则反映了与石灰有关的三个化学变化:由此引入到教学的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的乐趣。这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还进一步教育学生即使身处高位,也应廉洁奉公,为他人着想,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
在复习“物质的主要成分”这块内容时,老师可结合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出题,要求学生指出诗句中的“丝”和“泪”分别指什么。接着老师可与学生一起总结归纳:蚕丝、毛发等成分是蛋白质,人造丝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蜡烛的成分是高级烃,还可以幽默的说:“我们人类很伟大,头顶蛋白质,脚踏硅酸盐”。这样,学生不但对生活中常见物质的主要成分有了系统记忆,而且可以进一步体会到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在讲到凯库勒发现苯的结构时,可以讲一个“梦中出奇迹”故事,即凯库勒在梦中发现蛇咬住了自己的尾巴,从而受到启发,推出苯的结构,让学生懂得发现有时候是偶然的,但偶然和灵感来源于有准备的头脑,来源于必然。
对于人们常说的“鬼火”,同学们一直很好奇,学习到磷及化合物时,可以做一实验:先在烧瓶里加入白磷与浓氢氧化钾溶液,加热后玻璃管口就冒出气泡,屋里弥漫着一股臭鱼味。这时你快速把窗户用黑布遮上,就会看到与田野上一样的画面:从玻璃管口冒出了一个又一个浅蓝色的亮圈,在空气中游荡,宛如“鬼火”。然后讨论,最后揭开“鬼火”之谜:原来白磷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生成了臭鱼味的气体——PH3。PH3在空气中能自燃放火,就形成了“鬼火”。这样一个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唯物主义观点,破除封建迷信。
在学习碳酸氢钠、碳酸钠、硫代硫酸钠时,其俗名分别为:小苏打、苏打、大苏打,可以冠之以:“三苏”之称,与历史上的文学家“三苏”遥相呼应,风趣易记。在讲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时,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关系可用一句话概括“既不共戴天,又藕断丝连。”这句话形象地比喻了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关系:既不能大量共存,又必须同时出现。因为酸碱中和和水的电离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在讲臭氧层遭到破坏时,可用:“苍天有眼”四个字来概括,即在南极上空和北极上空分别出现了臭氧空洞,呼吁学生一定要保护环境。
当然,考虑到部分学生偏爱现代诗歌,化学老师在课上也可满足一下他们的口味。譬如,在讲葡萄糖一课时可引入诗歌“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还是让我做绿叶的事业吧,她总是谦逊地专心地垂着绿荫。”随之提问诗人何以对“绿叶”情有独钟,引出光合作用反应式6CO2+6H2O===C6H12O6+6O2,继而讲述葡萄糖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最后老师还可再回过来讲一下绿叶令人感动的奉献精神,使学生对奉献精神有更深切的感悟。
三、形象的类比学习法
对于勒夏特列原理的理解,我们可以采用类比的方法进行通俗处理,这样可以把抽象的化学原理通俗化,更好的理解和记忆。根据勒夏特列原理的内容:“如果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温度、压强),平衡就向能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我们可以这样用类比的方法学习。
处理方法1:“逆反心理”原理。平衡就象人的叛逆心理一样,你想改变条件,它偏反其道而行之,也可以说这是化学反应自身具有的一种修复能力。
处理方法2:“水往低处流”原理。我们都知道“水往低处流”的道理。勒夏特列原理中,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尤其是改变浓度,比较适合“水往低处流”的道理。因为改变浓度无非是增加或减小浓度,当某物质的浓度发生改变,就如已经相平的水位出现了失衡,左右出现了落差,那么不管是左高右低还是左低右高,只要水闸门打开,水总是朝低的方向进行流动。
处理方法3:“谁动了我的奶酪”原理。已经平衡的可逆反应中的各种物理量犹如小老鼠的奶酪房间,是熟悉而固定的,突然环境改变了,如温度变了,浓度变了,压强变了,我们的可逆反应就是那只会适应环境的小老鼠,它会积极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四、褒贬换用法
对学生进行教育,故意反话正说或正话反说,即把褒义的词用在该贬的事物上,或将贬义词用在该褒的事物上,从而带来幽默趣味效应。在上环境保护一课时,讲到大气污染,联想到中学生如何从身边的点滴做起,同学们展开讨论,大都认为不能抽烟,而事实上学生中悄然兴起吸烟“热”,班级中“小烟民”日益增多,对此我用诙谐幽默的语言作了一次精彩的总结:提起吸烟,我认为至少有四大好处:一是可以防小偷,因为吸烟会引起深度咳嗽,小偷不敢上门。二是节省了衣料,咳的时间一长,逐渐成了驼背,衣服可以做短一些。三是可以演包公,从小开始吸烟,长大后脸色黄中带黑,演包公惟妙惟肖,就用不着化装了。四是永远不老,据医学资料记载,烟中含有300多种有害物质,烟民的平均寿命要比非烟民短,从小就吸烟的人,当然永远也别想活到老了。这里的好处、防小偷、节省了衣料、永远不老等,或是反话正说,或是褒词贬用,句句击中要害,使学生在一片笑声中受到了深刻教育。
五、随机应变法
这样的情境不知你是否遇到过?夏日午后的第一节课,同学们常常昏昏欲睡,你在讲台上激情飞扬,而学生则在台下反应不冷不热。有一次,我灵机一动,便说:“喂,平日里大家都是氧分子,个个活蹦乱跳,现在怎么都成了惰性气体了?要不要来点催化剂,促使大家快速反应?否则,桃李不言,先生不悦。”学生们哄的一声笑了,沉闷的气氛一扫而光,接着我再上课,学生一个个注意力集中,效果很好。还有一次我讲到甲烷的结构,展示甲烷的球棍模型时,模型上的氢原子忽然掉了下来。我就说:“哎,这氢原子太活泼了,还没有和氯气接触呢,就想发生取代反应。”学生一下子就记住了烷烃上的氢原子很活泼,容易发生取代反应。这再一次证明了,风趣的语言,能强烈地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刺激着他们的求知欲,从而乐听不厌,欲罢不能。
六、谐音转化法
利用中国汉字的谐音,可巧妙地将一些知识点趣味化,以达到帮助记忆的目的,这是常用的教学法。在中学化学教材里,演示电解水实验是教学的重点、易错点,我们知道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可总结概括,正氧负氢。在讲解知识点时,我诙谐对同学们说,同学们,只要时刻记住生你养你的父亲,这个知识点你就不会忘记。因为“父亲”与“负氢”谐音。又如,在讲解金属密度知识点时,金属中锂最小,锇最大,我总结“我大你小”,同学们欣然接受了。为了使学生记住王水的成分中浓硝酸和浓盐酸的体积比例,我让学生从谐音角度去记:“硝”“小”,即硝酸的比例小,浓硝酸和浓盐酸的体积比是1:3,而不是3:1。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平时的教学中只要注意不断总结,诙谐的趣味语言会越来越丰富,教学效果也会越来越明显。
七、口诀总结法
化学教学中许多知识点的总结讲解,可以编写成一些琅琅上口的口诀,增添课堂气氛,优化知识结构,帮助学生记忆。如讲解酸、碱、盐溶解性表时可以这样总结:“钾钠铵盐个个溶,硝酸盐类也相同,硫酸盐除去钡和铅,盐酸盐除去银亚汞,其余几乎都不溶。”这样很复杂的图表用压韵的诗词概括,不仅易记而且增趣。再如关于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总结“关系式,关系量,这是根据不能忘,已知未知是条件,条件对准关系量,根据比例列方程,求得未知写答案。”这样的例子还有:在讲解化合价时,可以总结:“一价钾钠氢氯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 下面列出了几个本人自编和收集的学习口诀,共同商榷。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实验先查气密性,受热均匀试管倾。收集常用排水法,先撤导管后移灯。
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
氢气验纯试管倾,先通氢气后点灯。黑色变红水珠出,熄灭灯后再停氢。
常见化学药品的贮存
硝酸固碘硝酸银,低温避光棕色瓶。液溴氨水易挥发,阴凉保存要密封。
白磷存放需冷水,钾钠钙钡煤油中,碱瓶需用橡皮塞,塑铅存放氟化氢。
易变质药放时短,易燃易爆避火源。实验室中干燥剂,蜡封保存心坦然。
托盘天平的使用
螺丝游码刻度尺,指针标尺有托盘。调节螺丝达平衡,物码分居左右边。
取码需用镊子夹,先大后小记心间。药品不能直接放,称量完毕要复原。过滤操作实验
斗架烧杯玻璃棒,滤纸漏斗角一样。过滤之前要静置,三靠两低不要忘。弱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亚硫、磷酸、氢氟酸,甲酸、乙酸和碳酸,氢硫、氢氰和苯酚。
烷烃的命名
碳链最长称某烷,靠近支链把号编。
乙 烯
硫酸乙醇三比一,温计入液一百七。
乙烯分子含双键,氧化加成皆不难。
乙烯聚合好塑料,燃焰明亮出黑烟。
14.插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妙用 篇十四
一、用歌曲创设教学情境。
歌曲前一般有个引子,其目的是将听众带入音乐的氛围。在学习新课文前,我们完全可以以歌曲作为引子,营造一个别样的学习氛围。讲《赵州桥》以欢快的民歌《小放牛》导入,随着“赵州桥来什么人修,玉石栏杆什么人留,什么人骑驴桥上过,什么人推车压了一道沟嘛依呀嗨”乐曲流荡,学生马上兴趣盎然,从而以愉悦、轻松的情绪进入这节课。《北京立交桥》先放蔡国庆演唱的《北京的桥》:“北京的桥啊/春风常在,北京的桥啊/又添风采,过街天桥龙出海,地下通道/穿长街嗨嗨,三元桥蝴蝶/那个飞呀飞天外,安贞桥明珠/绕呀绕花台,立交桥是修得/特别那个快,你就数呀数呀数呀,怎么就数不过来/哎嗨哎嗨哟……。”再导入“北京立交桥”的课文学习,就显得水到渠成。学习余光中的诗歌《乡愁》,学生一般没有客居他乡的亲身感受,那么,上起课来,效果不一定理想。不妨在上课伊始,打开录音机,让学生听听费翔的《故乡的云》:“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在深沉而略带凄凉感伤的歌声中,学生的心渐渐地沉静下来,既而不同程度地受到感染,上课所需要的那种氛围也就基本形成了,再开始学习课文,学生就能很快地进入角色,与作者、作品发生共鸣。学习《谁是最可爱的人》,讲了写作背景后教师唱一遍《志愿军军歌》,再教学生唱几句,就能把学生带到1950年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的情景中。“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学生随着进行曲的旋律,就会展开联想,想到一些战争片中部队行军的镜头,想到大部队奔赴朝鲜战场和敌人拼杀的情景。这样,学生就知道了抗美援朝是怎么一回事,知道了抗美授朝的目的,这为学习课文的第三个事例分析人物的思想基础是保家卫国打下了基础。学生很轻松地学完课文。
二、歌曲加深文章理解
这要求教师精心设计和操作。学生学习兴趣高了,才会积极地参与配合老师的教学活动。例如讲《梅花魂》出示歌词,师生齐诵:“河山只在我梦萦,祖国已多年未亲近,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胸中重千斤。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就算生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身在海外的华侨谁没有一颗中国心呢?打开书27页,看文中插图,这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就是一位旅居海外的华侨,他双目凝视着梅花图,他在想什么?又想对他的外甥女说什么呢?梅花魂是中华民族的魂,也是每一个有气节的中国人的魂!从对梅花的喜爱中,我们看到的是外祖父不变的中国心!就像《我的中国心》这首歌所唱的一样: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们一起来唱外祖父的心声:《我的中国心》。通过聆听、演唱歌曲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讲过:“音乐的魔力,足以使一个人对未能感觉的事有所感觉,对理解不了的事有所理解,使不可能的事一变而为可能。”生活中到处充满着音乐。音乐家为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只要善于运用,让一支支优美的歌曲走进语文课堂,一定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15.插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妙用 篇十五
在现在各门课程面临新课改的大前提下, 小学英语自然也不会自甘落后, 所以, 小学英语的教材也是变得越发的厚了, 面对这一情况, 学生和老师无一不感到头大, 学生是因为需要背诵的知识点和单词更多了;老师则是因为督促学生的任务更加艰巨了。对于这个问题, 本文就推荐自然拼读法, 这个方法虽不是万能的, 也不是对每个人都有效, 却是不失为学好英语巧妙的、有效的方法, 以下就对这种“神奇”的方法具体展开论述。
一、自然拼读法的概念及其具体详述
英语这种语言虽说是和我们所熟知的汉语有很大的出入, 但是都是一种语言, 所谓万变不离其宗, 只要了解了它的中心思想, 学好这种语言也只是时间的问题。英语大体上主要有几种需要学习的方面:单词、词组、语法结构、情景对话、英语口语、写作、听力等, 而这些对于英语的学习则是建立在最基本的对于单词的学习之上的。在英语中, 单词就好像是建筑的地基, 是一切工程的重心所在, 所以, 要想学好英语就必须做好单词的这一层工作, 所以, 自然拼读法就派上了作用。
自然拼读法, 从字面意思就可以得知重点在于“拼”“读”这两个方面, 这也就是单词的读音和记忆的关键。英语单词主要是靠26个字母的不同的排列和组合而成, 如education, predition, pollution, commotion这几个词虽然各自表示的含义都不相同, 但是在词尾都有一个“tion”式的词缀, 这就是它们在拼写和读音上的共同之处, 而在英语的学习中会遇到很多前缀、后缀这些带有规律的组合方式, 为单词的记忆减低了难度。这些表示的字母一般都是固定的, 有它自身的规律, 也存在着特殊的情况, 但只要在单词的背诵中多加留心注意这些细小的变化就不难发现其中的规律和奥妙之处, 这样遇见新的单词也能会读, 若是掌握这种方法到了熟练的地步, 甚至可以听到单词的读音就可以将单词拼写出来, 这无论是对单词的记忆、口语的练习, 还是英语的学习都有莫大的好处。
二、自然拼读法的具体应用探究
自然拼读法的学习并不是目的, 这是一种从读音到字形的转变的捷径, 也可以说是过渡的一种方式。小学英语的词汇虽说是比较简单的, 但是在新课改之后增添的那些新词无疑成为学生苦恼的对象, 最担心的就是单词记不住、单词不会读、意思没记牢, 这些方面的不擅长很有可能会打击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信心, 从而失去英语学习的兴趣, 这些不是我们所希望的。有效地利用自然拼读法可以很顺利地解决这些问题, 具体措施如下:
1.熟悉单词的固定组合。把英语中常用到的组合方式, 比如“tion, sion, ”这种形式常会是名字的后缀, “ing, ed”这种后缀常会是形容词的后缀, 这种有规律的表达方式有利于记忆更多的单词。
2.注重读音。分清老师读的单词的口型的不同, 并找出字母所在的位置, 这样会更容易掌握拼读法的妙用。
3.加强练习。教师一般在教英语单词读音的时候一般不会太多遍数, 这就需要学生根据所学单词进行反复推敲, 进行实践练习, 这样可以更加熟练地运用这种根据读音记忆单词的方法, 掌握诀窍。
三、英语单词与汉语拼音的相似而又不同之处
学过英语的人都会发现, 英语的符号不仅和汉语的拼音在字形方面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甚至有的字母读音也是惊人的相似, 这无疑成为我们学习英语的一大益处, 有了汉语拼音的借鉴, 理解起来英语的单词组合也不会太难。汉语的拼音是区分汉字读音的重要依据, 这些字母的抑扬顿挫也会让听的人得出不同的汉字来, 所以, 汉语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是一门深奥的语言系统。
然而, 英语的构词方式也有很多的章法和规律, 在这26个英语字母中, 单词的长短、重音、拼读都存在着深深的民族感。就像我们常常遇到的组合词和组合短语, 例如“outgrow”, 这个单词由“out”“grow”这两个部分构成, 原意为“出去”“成长”, 连起来却可以表达出“长大后使得某物不再适应, 成长的不再需要”的含义, 前者这些都是我们熟悉的单词含义, 组合在一起却能产生新的不一样的表达效果, 而且读音还可以按照以前的来发音, 只是把两个联合在一起, 这种单词更容易掌握。最后, 英语单词的后缀和词性的变化也会影响单词的发音, 但是这种发音都会有规律, 只要稍加注意即可。
四、自然拼读法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分析
实际上, 英语的学习很大一部分都是单词的学习, 虽然其中还穿插着各种的词组、语法结构、口语练习、听力训练、语感等方面的知识, 但是只要打好了单词这一关的基础, 其他方面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自然拼读法可以说是一种学习单词的绝妙办法, 这种方法从单词的读音方面入手, 先是学会了怎么读单词, 接着便可以把单词写出来, 这不仅使学生的负担减轻, 更是英语教师教学的好办法。
总之, 自然拼读法作为英语学习的一种高效手段, 更有享誉国际的名声, 值得我们去尝试。
摘要:英语对于小学生来说是“舶来品”, 都会对它很陌生, 所以, 要想学好英语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介绍一种在英语学习中很流行的方法——自然拼读法, 通过解释它的概念、解析对它的具体应用、分析它与汉语拼音的相似而又不同之处, 以及探究一下它在小学英语学习中的奇思妙用, 对这种特殊的方法做出全方位的研究, 希望可以对小学生的英语学习有些许的帮助。
关键词:自然拼读法,小学英语,学习,单词,作用
参考文献
[1]梁燕葵, 蒙雅娜.自然拼读法在中美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 (30) .
[2]孙媛.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小学, 2012 (02) .
16.插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妙用 篇十六
【关键词】 插图;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0-01
小学英语语篇相对来说都较长,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给教师的教学也带来了压力。仔细观察小学英语PEP和新版PEP教材,人教精通版教材可以发现,每个语篇几乎都配有精美的插图。如果我们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恰到好处地利用插图辅助语篇,可以提高小学英语语篇教学的有效性。
一、借助插图,导入语篇话题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如能紧扣语篇教学目标,自然、新颖、富有趣味地导人话题,将为整个语篇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语篇导人这一环节,我觉得借助插图精心设计导人,同样也能高效地导人语篇话题,让课堂教学踏出成功的第一步。
例如,在教学人教新版PEP五年级下册Lesson11时,由于话题“This is a circus ! The animals are performing”距离学生实际生活较远,对于新课学习缺乏必要的知识,我就呈现课文中动物们表演的图,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再利用问题:What can the tiger/lion, bear/dog/cat/monkey do ?與学生交流,就自然而然地导入了语篇的话题。
二、巧用插图,突破语篇重点化解难点
插图往往与语篇的重难点密切相关,课文中的一些重点和难点有时用语言讲不透,学生较难掌握。插图直观形象,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我们可以利用插图来突破重点,化解难点,从而更有效提高语篇教学效率。
小学英语新版PEP五年级下册Lesson19,课文中Mark介绍他们英国孩子的学习生活时,对于我们的学生理解文本既是难点又是重点。在教学中,我指导学生利用回答问题的方式划出文中提到的,再呈现这些关键词,同时巧妙地利用文中的插图,让学生明白了英国孩子的学校生活,此时对话题不懂的理解也就解决了,教学重点也在教学难点的突破中有效地凸显并掌握。
三、借用插图,预测语篇内容
在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是通过视频阅读、文本等方式直截了当地疏通文本的脉络理解文本的。其实在进入语篇教学前,我们不妨让学生通过观察文本的插图,大胆地对文本的内容进行猜测,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及思考能力。如我在教学At Christmas时,课文的插图描述的是Jim的一家坐在客厅里讨论某件事,周围有一棵大的圣诞树,树上全是盒子装的礼物。在理解课文之前,我引导学生回答:“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What’s in the box? Whose present is it? Where is it from?” 让学生对文本的内容进行预测,填好下面的表格:
Whose … is it? Where is it from ?
wallet
Tea and teapot
Skateboard and calculator
hairdryer
watch
然后我让学生四人一小组进行阅读,预测、释疑。由于学生急切想知道他们的预测正确与否,所以在之后的视听对话、理解文本和获取文本信息的过程中他们异常地专注认真,整篇文本的学习就在验证预测结果的过程中轻松顺利地完成。
四、运用插图,辅助语篇复述
复述课文是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必要环节之一。复述是在对课文充分的理解基础之上,用自己的语言对文本的信息整理、归纳,然后表达出来。利用课本中的插图来帮助学生复述,学生理清文本的前后思路。在教学“A new house” 时,学完对话后,我们可以可以再次引导学生观看插图,帮助学生分析和概括对话内容.鼓励他们在插图的提示下,边看边描述,将对话的主要内容以叙述的方式呈现出来。其中,一位学生看着课文的插图发言如下:
Yang Ling and her parents live in a new house.It is big.There are three bedrooms,two bathrooms,a study,a kitchen,a dinning-room and a large sitting—room.There isn’t a garden. And there’s a telephone on the desk.They like the new house very much.
通过这样多次复述。大部分学生已经将插图印人脑海中,最后不需要看插图就能用自己的话复述对话内容。插图的利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而且提高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增强了他们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五、善用插图,关注情感
课程标准提倡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英语课程也要渗透情感教育。我们要善于利用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同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在教学“What can you do ?”时,我告诉学生:
Mother Goat is ill. Look at the pictures. Let’s help her .Ok ? 然后,将学生分成几大组,再从班级里挑选一位学生当Mother Goat.比一比哪组学生说的“I can ...”句子最多,让Mother Goat最满意。在操练后的呈现阶段,学生不仅学会了运用插图对话中的文字描述,如: I can sweep the floor . I can cook the meals.还能仔细看插图并说出:I can cook the cabbage 。甚至有的学生发现图中Mother Goat 没有电视看,于是说:I can give her a TV.其他学生由此得到启发,说出:I can give her a computer. I can give her an English book.这个环节关注了学生的情感教育。
六、活用插图,延伸拓展
我们在进行语篇教学时,可以结合文本的插图,让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的方式,巩固所学,延伸拓展。
在教学“How tall are you ?”的话题时,左边的插图是关于年龄的,右边的插图是关于体重的。
在拓展阶段,我让一位学生说出如何提问年龄,这是学生以前接触到的句型;接下来,让学生把“How old are you ?”这个句子抄写在“I’m 11 years old.”上面,这样就组成了一个新的对话。
然后,我让学生对比“How tall are you ?”和 How old are you ?”的区别,学生发现tall和 old的区别,从而引出”How heavy are you ?”这句型,组成了一个新的对话,对所学内容进行了一定的拓展训练。
【插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妙用】推荐阅读:
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课本插图的利用08-28
浅谈高中化学新教材中的插图及其运用06-22
英语歌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10-08
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08-26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06-20
浅析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10-06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06-20
儿歌与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论文07-15
网络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06-11
体验教学策略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