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籍管理办法

2024-07-12

小学学籍管理办法(精选8篇)

1.小学学籍管理办法 篇一

市普通小学学籍管理办法

市普通小学学籍管理办法

(试行)

一、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学校管理,好范文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巩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成果,提高小学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根据《河北省普通小学学籍管理办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普通全日

制公办、民办和进行办学体制改革的完全小学(含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小学部)。教学点、简易小学等其他初等教育学校参照执行。

二、入学

第三条小学实行“按时免试、就近入学”制度。学校在新学年开始前一个月将服务区内适龄儿童登记造册,报乡镇人民政府,市直小学报市教育局普教科审核。经当地人民政府(或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小学最迟应在新学年始业前15天,将应接受义务教育儿童的入学通知书发给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

凡年满6周岁(截至当年8月31日)的儿童,按就近入学的原则,凭实际常住户口簿到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小学办理入学手续后,即取得学籍。小学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服务区由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规定。认定学生实际常住户籍所在地应坚持学生户籍所在地与法定监护人户籍所在地相统一、学生户籍所在地与实际常住地相统一的原则。小学一般不接受不足龄的儿童入学。

适龄儿童如有特殊原因不能按时报到入学者,必须在学校规定报到时间内申述理由,并持证明向学校请假。无故逾期一周不报到入学者,由学校报请地当地人民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法对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进行批评教育或处罚,并责令其送子女入学。

第四条适龄儿童需要免入学、缓入学的,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提出申请,经乡镇人民政府(市直经市教育局普教科)批准,学校出具免入学和缓入学证明。因身体原因申请免入学、缓入学的,应当附具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的证明。缓入学期满仍不能就学的,应当重新提出缓入学申请。

第五条凡年满6周岁的流动儿童,其法定监护人在流入地居住并取得公安部门颁发的暂住证,同时取得就业证明或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的,可由其法定监护人持户籍所在乡镇(街道)户籍证明和原就读学校借读联系函(一年级新生入学需要户籍所在地原指定就读学校开具的联系函)等材料,向流入地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申请借读学校。

流出地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为流出学生建立并保留学籍。流出学生回流出地居住并要求回原学籍所在学校就读,学校不得拒收。

流入地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招收符合条件的流动儿童入学借读,并为借读学生建立临时学籍。

第六条小学应创造条件接收视力、听力、智力等轻度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并努力为其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条件由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七条小学按40—45人编班。提倡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小班教学。

小学入学分班应采取随机分配的办法进行,不得通过任何面试、笔试等方式为学生分配班级,更不得举办任何形式的重点班快慢班。

第八条小学新生入学后,学校要使用全省统一的学籍管理系统建立并管理学生档案。

第九条学生学籍管理的号码分为档案号和学籍号,好范文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号码实行全省统一编号。(参见附件四《河北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籍号码编制使用细则》)

三、考勤和综合素质评定

第十条学生上课、自习、参加劳动实践、社会实践等各项活动都实行考勤。学生上学期间应按规定时间到校和离校。因故不能按时上课或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必须请假,否则按旷课处理。对旷课和经常迟到、早退的学生,学校应及时了解情况,进行批评教育。

寄宿制学校应加强对寄宿学生的管理,实行寄宿生在校考勤制度,确保寄宿生在校安全。寄宿制学校要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实行寄宿生作息制度,确保学生足够的休息和睡眠时间。

第十一条学校应按照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的要求,遵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通过多种形式,测评学生素质发展状况。综合素质评定包括学业成绩的考核和操行的评定。采用“等级 特长 激励性评语”的评价方式,实行素质报告单制度。学校要建立学生成长档案,按学期向家长或其他监护人报告学生素质发展的全面情况,并征求对学校工作的意识。

第十二条学业成绩的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成绩实行等级制,按优秀、良好、及格、待定四个等级评定。低年级也可以在综合测评学生素质发展的基础上,采用无等级评定,以定性描述的方式呈现评价结果,用鼓励性的语言描述学生的学业成绩。学生学期成绩按平时学习成绩和考试或考查成绩综合评定;学年成绩以第二学期成绩为主评定。学业成绩被评为待定等级的学生,应在下一学期开学时补考相应科目,并按补考后的成绩确定等级,作为测评成绩。

2.小学学籍管理办法 篇二

从今年开始, 湖北省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学生将全面统一实行新版电子学籍。与旧版相比, 新版电子学籍增加了身份证号验证, 将在流动人口子女入学、择校管理等方面发挥作用。按照部署, 全省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籍信息均要纳入新版系统, 一生一号, 实行省、市、县、校四级学生学籍网络化管理。全省实行学籍与电子化联动管理, 小学新生信息必须录入学籍管理系统, 方可取得小学学籍。小学毕业生电子信息转入初中后, 方可取得初中学籍。严禁先入学后补办学籍手续或办理学籍异动的行为。

(《楚天都市报》20112011年1010月8日)

3.电子学籍助推学籍管理方式变革 篇三

关键词:电子学籍管理;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管理方式变革

中图分类号:G47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19-0055-03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基础教育,因此学籍管理就成为了我国基础教育管理中最庞大的工程之一。我国国情决定了我国基础教育的适龄儿童数量众多,并且分布不均。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农民工社会流动的加剧,跨省份和跨地区转学、升学问题使传统的学籍管理工作面临新的挑战。传统以地方主管方式的学籍管理不仅出现了“一人多籍”、“人籍分离”、“有人无籍”等一系列问题,而且难以解决跨省份、跨地区转学、升学等方面的学籍管理问题,最终导致了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入学难、升学难等一系列教育热点问题。因此,传统的学籍管理已经不能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求,必须进行改革。

一、传统学籍管理受到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的制约

我国学籍管理办法一直受到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的制约。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提出,基础教育“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2006年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1]因此,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主要强调地方主管,相应的学籍管理也是由各省自行制定并开展相应管理。在各省主导的学籍管理体制下,不同省的学籍具有不同的数据内容和数据标准,统计数据难以整合。由于缺乏有效的统计数据支持,教育主管部门也难以制定更准确的教育决策。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城镇化建设如火如荼,流动人口与日俱增。随之而来的流动人口子女入学、转学和升学等一系列问题就成为了我国基础教育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传统以省市主管的学籍管理方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瓶颈。

二、电子学籍管理实现学籍管理方式变革

教育信息化为基础教育的学籍管理改革提供了新的途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2]2013年,教育部出台了我国首部《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通过建立统一规范的学籍管理制度,配套实施全国中小学电子学籍管理系统,实现基础教育学籍的全国统一管理,努力解决当前由于学籍管理混乱所产生的一系列教育热点问题。《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规定的学籍管理全面地记录每个中小学生在学校的发展情况,主要内容包括:①学籍基础信息及信息变动情况;②学籍信息证明材料;③综合素质发展报告;④体质健康测试及健康体检信息、预防接种信息等;⑤在校期间的获奖信息;⑥享受资助信息。[3]为了有效地实施《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教育部从2010年就开始启动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工作,努力构建全国统一的中小学学生学籍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学籍注册、学籍异动、升学、转学等信息化管理,并且在全国范围内实时监控与管理。[4]

中小学学生学籍管理信息系统采用电子学籍管理方式,实现了传统学籍管理方式的变革。所谓电子学籍,是指采用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方式全程管理的学生学籍。在电子学籍中,学籍号是学生电子学籍信息的核心要素,它是以学生的身份证号为基础,在学生进入幼儿园或小学时就进行初次采集,录入到全国中小学电子学籍管理系统中,并在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整个阶段中使用。电子学籍的特点是每个学生只有一个学籍号,记录学生的所有学籍信息,贯穿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实现全国联网,所有的业务管理流程都可以通过网络完成。全国中小学生电子学籍管理系统建设分为两期:一期将建设中央、省、地市、县和学校五级应用系统中核心的学籍管理和营养改善计划管理功能,采用信息化方式管理学籍和营养改善计划;二期将建设校车管理、成绩管理、综合素质评价、查询统计分析和办公等业务管理功能,促进学校综合管理的信息化。[5]

三、电子学籍管理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的优势

实施全国统一规范的电子学籍管理是我国基础教育学籍管理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教育信息化促进基础教育改革的具体体现之一。相对于传统各省孤立的学籍管理而言,全国中小学生电子学籍管理系统打通了各省之间的壁垒,实现了全国范围的学籍管理联网,它在促进基础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优化基础教育决策、变革基础教育管理方式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优势。

1.电子学籍管理有利于促进基础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目标之一。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难、择校、高考移民等已经成为导致基础教育不公平的重要问题。在传统学籍管理模式下,由于不同省份具有不同的学籍管理办法,建立的学籍管理系统仅局限在本地区范围内运行,地区与地区之间缺乏必要的衔接,因此流动人口子女跨省转学非常困难。既使双边的教育主管部门同意转学,传统学籍管理也需要学生家长在两地往返办理转学手续,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成本上都给学生家长增添了许多负担。

全国中小学电子学籍管理系统采用电子学籍管理的信息化方式,实现了学生学籍管理全国联网,跨省转学的申请和审批功能都在网上操作完成,从而从技术层面上解决了随迁子女跨省转学难的问题。中小学生转学学籍管理流程是由转入学校发起转学申请,经转入学校主管教育局审核、转出学校审核、转出学校主管教育局审核并判断是否外地就读之后完成转学。[6]在管理制度上,《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不为已接收学生建立学籍档案”、“接收学生不为其办理转学手续的”、“不按规定为学生转接学籍档案的”等都将依法追究校长和相关人员的责任。[3]因此,我国实施电子学籍管理方式将努力从管理制度层面和技术层面上解决流动人口随迁子女跨省转学难的问题,从而进一步促进基础教育公平。2014年1月10日,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已经开始联网试运行,办理跨省转学等学籍管理工作。[7]这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学籍管理正式步入网络化电子学籍管理时代。endprint

2.电子学籍管理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对于基础教育发展发挥着决定性作用。电子学籍管理有利于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特别是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和营养改善计划方面。从国家的层面看,传统学籍管理不仅学籍数据分散、采集困难,而且各省之间的学籍数据难以整合,无法及时动态地把握全国基础教育的学籍信息,从而影响了教育经费、教师编制和教学设备等重要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全国中小学学籍管理系统不仅能够管理中小学生的学籍信息,而且能够及时地从整体上反映我国基础教育的学校分布和教育资源分配情况,有利于教育主管部门在教育经费、教师编制和教学设施配备等方面动态地调整教育资源的分配,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推动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以营养改善计划为例,我国国务院从2011年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2012年开始实施营养改善计划,中央财政每年投入160亿元,惠及全国680个县2600万学生。为了保证营养改善计划的资金不被非法占用,全国中小学生学籍管理系统可以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提供详细的学生数据,确保资金专款专用、落实到位,保障项目所覆盖的每一个农村学生都能吃上营养午餐。

3.电子学籍管理有利于优化基础教育决策

电子学籍管理有利于优化基础教育决策。以我国中西部地区“撤点并校”政策为例,近年来,由“撤点并校”政策引发的负面效应已经突显,农村适龄儿童辍学率进一步上升,农村中小学校车事故频发,农村寄宿制中小学校硬件条件和生活条件差,农村文化盲区不断增加。为了解决盲目“撤点并校”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适应城乡发展需要,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办好必要的教学点,方便学生就近入学”。[2]如何合理规划学校布局?信息化时代,教育决策离不开教育统计数据的支持。全国中小学电子学籍管理系统的运行,将逐步形成一个巨大的数据仓库,教育主管部门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获取基础教育的统计数据,为我国基础教育的决策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促进教育公共政策更加合理。

4.电子学籍管理有利于推动基础教育管理方式变革

在基础教育管理信息化方面,我国县级及其以下的教育主管部门和中小学校还相对落后。从整体上看,我国县级及其以下的教育主管部门建立的网站主要用来发布信息,远没有达到开展网络化教育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对于中小学校而言,部分城市中小学校建立了学校主页,发布相关教育信息,然而大部分农村中小学校都没有建设学校主页,更不用说网络化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全国中小学生电子学籍管理系统的建设开启了我国农村中小学校管理信息化的先河,使信息化管理理念深入农村中小学校长的心中,使农村中小学校长对信息化管理有了直观的认识和体验,为今后进一步转变基础教育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实施信息化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全国中小学生电子学籍管理系统不仅包括学籍管理和营养计划管理,而且将进一步扩展到中小学校校车管理、学生成绩管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校常规业务管理等,从而加快农村中小学校管理信息化的步伐。全国中小学生电子学籍管理系统是我国教育部自上而下设计的,在纵向上实现了从中央到省、市、县、学校五级贯通,在横向上实现了省与省之间的对接,是一个非常先进的网络化管理信息系统。在今后加入数据统计与分析功能之后,将为基础教育的教育统计和教育决策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四、开展电子学籍管理的保障措施

电子学籍管理是我国基础教育学籍管理方式的一次重大变革。为了更有效地开展电子学籍管理,除了提供必要的计算机和网络基础设施等硬件条件以外,还必须进一步加强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信息化管理人员培训,同时建立学籍信息的保密制度,从人员和制度上保障电子学籍管理顺利开展。

1.加强信息化管理人员培训,提高信息化管理的能力

信息化管理离不开人。电子学籍管理对于中小学校,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农村中小学校,是一个新事物。为了保障电子学籍管理的实施,还必须加强中小学校的校长和信息化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信息化管理的能力。通过培训,一方面是要确保学籍信息及时、准确地采集,另一方面是要确保学籍信息被安全地使用。

2.建立学籍信息保密制度,建立健全问责机制

全国中小学生学籍管理系统为教育主管部门和中小学校提供了不同的使用权限,确保学籍信息的安全。然而为了进一步加强电子学籍管理,必须建立相应的学籍信息保密制度,对于违反学籍管理方法的行为,特别是以虚假信息建立学籍档案、泄露或非法使用学生学籍信息等行为,必须依法追究校长和相关人员的责任。学籍信息的采集和修改都必须经过家长审核后签字,保留原始数据,一旦有不实情况,可以逐级核查。只有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建立和健全问责机制,才能真正确保学籍信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维护学生的利益不受损害。

五、小结

随着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教育信息化不仅融入了中小学课堂教学,而且正逐步融入基础教育的管理领域。为了解决我国流动人口子女跨省转学和升学等一系列教育热点问题,我国出台了《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配套实施全国中小学生电子学籍管理系统,这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正式进入电子学籍管理时代。电子学籍管理是信息时代学校管理的一个新生事物,它在学生上幼儿园或小学时一次性采集,以身份证为基础,实行学生一人一号,并在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整个学习过程中终身使用。电子学籍管理不仅有效地解决了我国流动人口随迁子女跨省转学等一系列问题,而且有助于促进基础教育管理方法和手段的深刻变革,在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加强教育监管和支持教育决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然而电子学籍管理仅仅是基础教育管理方式变革的一个开始,随着基础教育信息化进一步融入基础教育管理领域,大数据分析和教育决策支持系统等信息化手段将进一步融入到基础教育管理中,为信息时代的教育管理提供更加高效、迅捷的支持服务。

参考文献:

[1]杨靖.电子学籍:保障教育公平[N].科技日报,2013-8-27(7).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 1667143.htm,2014-3-25.

[3]教育部教基一[2013]7号文件.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Z].

[4]保障教育公平——聚焦首部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EB/OL]. http://www.gov.cn/jrzg/2013-08/25/content_2473364.htm.

[5]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简介[J].基础教育参考, 2013(19):8-9.

[6]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操作手册(学校级)[Z].2012.11.

[7]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联网试运行[N].中国教育报,2014-1-8(1).

4.小学学籍管理制度 篇四

一、入学

1、一年级重生的入学。

1)审核入学资格。凡属我校招生范围的学龄儿童,由校领导把关,按有关部门的规定,依户口本及户口复印件和接种证严格审查入学资格。

2)新学期开始,凡被我校录取的`重生,必需按规定工夫到校进行注册。如因故不能定时报到的由家长持有关证明,向学校申请,经学校带领批准后可延期注册。

2、新生入学后,一年级班主任在一个月内填写“学籍卡片”,并编制花名册,报送XXX建立学籍档案。

3、在校学生,每学期开学必须按学校规定的日期报到注册,因故不能按期报到者,应由家长持有关证明到学校请假。否则按旷课处理。

二、转学、借读

1、凡从外地随家长迁入我辖区的学生,必须持转学证明向学校提出申请,依班额情况,经校长批准,方可办理入学手续。

2、非本辖区来我校就读,经学校领导审核转学手续,合格可插入合适年级。

3、凡在校学生随父母迁居外地,要求转学的应由家长到XXX申请,经学校领导批准后方可办理转学手续。

4、转进、转出的学生都要进行登记,并装入档案。

三、休学、复学

1、学生因生病或其他原因不能坚持研究时,可持病院证明,家长具名的休学申请书,向学校申请休学,经班主任审核,校长批准后,管理休学手续,休学期限为一年。

2、学生休学期满或病愈后持休学证,医院证明回校办理复学手续,复学时按学生实际程度编班。

3、休学期满后仍不能复学者,应在休学期满前半个月内办理延期休学手续,经校领导批准后续休学。

4、学生休学期间申请提前复学者,经校带领批准,按其具体情况编班。

5、档案管理制度

一)档案包括的内容

1、学生花名册;

2、转学登记册;

3、转入、转出学生花名册;

二)、档案管理的规定

1、除健康卡由卫生老师负责管理外,其它有关材料一律由教导处管理。

2、档案管理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工作,应严肃对待,不得草率马虎,凡有关学生档案登记的各种表格一律按统一规定填写,做到整齐准确,统一规范。

5.娇子小学学籍管理制度 篇五

doc

娇子小学学籍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维护学校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保障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根据《小学管理规程》《四川省义务教育实施条例》和《锦江区中、、小学学籍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学生实际,特制订本制度。第二条学生入学、考勤、转学、借读、休学、复学、退学、开除和毕业

等事项,均按本办法执行。第三条学籍由学校审核、编制、管理,并对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学籍管

理工作由学校教导处指定专人负责,设立学籍档案,严格管理,妥善保存。

第二章

第四条

报名入学的,除智力有严重缺陷或生活不能自理的以外,均按市

教育局当年的招生规定入学。根据《小学管理规程》要求,一年级新生入学按户口所在地、入学年龄、免试、相对就近、对口入学的要求就读,登记时需出具经公安机关年审认定的户口册及与户口册地址一致的住房产权等证明材料。第五条被录取的新生必须按规定时间到校办理注册、缴纳杂费等手续。不按期到校注册,又不办理延期注册手续的,由学校督促其入学;督促无效的,由学生户口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责令其家长送学生入学。在校学生在新学期开始时,必须按学校规定的日期到校办理注册、缴纳杂费等手续。因故不能按期注册的,应凭学生家长或有关单位证明,到校请假。第六条新生办理入学手续后,即取得学籍,编列学号。学生学号由六位数字编制组成。按从左到右的顺序:第一个数字代表区号,第二、三个数字代表学校,最后三个数字代表学生号码。学生学籍号长期不变。第七条小学采用班级授课制,班级的组织形式为单式。学校规模应有利于教育教

学,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便于管理,提高办学效益。教学班级学额以不超过45人为宜。

第三章

第八条学生到校上课和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实行考勤。因故不能按时到校上课或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的,必须请假;不请假(包括超过请假期限的),按旷课处理。旷课一天以上仍不到校上课的,学校应积极联系学生家长(或其他监护人),督促学生回校上课,并做好书面记录。经学校联系学生仍不到校上课的,应联系学生户口所在地街道办事处或乡人民政府督促其到校上课或责令学生家长送学生到校上课。

第四章

第九条

学生转出时,家长应向原就读学校提交书面申请和接收学校的接

收证明,原校同意后开具转学证明,并办理转学手续,学生才能到接收学校就读。第十条学生转入时,家长应向接收学校提交书面申请,经接收学校同意

后出具接收证明,待收到原就读学校开具的转学证明后,接收学校根据转出学校提供的转学证

明、学籍卡片和健康卡片,经审核完整,按原就读年级插班学习,并在学籍卡中注明。第十一条凡符合政策的其他转学情况,按照相关政策办理。学校对符合政策的转学学生和调剂分配的学生不得拒绝接收。接收确有困难的,由学校报区教育局协调解决。第十二条未经接收学校同意,原校擅自开具转学证明造成学生失学的,由原校承担就学责任。第十三条学校不得接收无转学证明的转学生。第十四条申请借读的外地学生,应持学生常住户口所在地街道办事处或

第十一章第二十六条

毕业

应届毕业生取得毕业资格的,由学校编制毕业生名册,报区

教育局核准后,发给毕业证书。学生学习期满,未取得毕业资格,由学校发给结业证书。学生毕业或结业后,学籍自然终止。

第十二章

学籍登记要求

第二十七条

学生入学,学校必须按规定建立每位学生的学籍(借读生建

立临时学籍),按学籍登记详表上所要求的项目登记,并做好数字学籍。学校应及时了解学生相关情况的变化,由专人及时更新数字学籍等学籍资料。不得漏登、错登。第二十八条每学期开学时学校应专门对学籍进行核对,并于开学两星期

内到教育局相关科室进行审核。第二十九条期中如有学籍异动情况应做好书面记录,并应及时上报。

第十三章

第三十条本制度自二o o四年八月三十日开始在本校执行。

成都市娇子小学学籍管理制度

6.山西中小学学籍管理 篇六

发表时间:2013-11-07 10:11:26 访问次数:5239

为规范山西省中小学生学籍管理,促进基础教育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受教育的权利,建立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山西省教育厅结合山西省实际情况,制订了 《山西省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这一细则的亮点在于将我省的中小学学籍管理信息化、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切实解决或缓解中小学入学择校及诸多方面的现实问题。当前,这一实施细则正在征求意见阶段,广大读者对此有何建议或意见,可与本报新闻部取得联系:0351—4281370;也可发送 邮 件 至 sjdsbxwb@163.com,我们会将您的高见及时反馈。

亮点一:推进学籍档案电子化

亮点二:学籍号一人一号,终身不变

亮点三:小学、初中新生无故不报到,按辍学处理

亮点四: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流入地接受教育

亮点五:小学班容量45人、初中50人以内,永久不能突破

亮点六:普通中小学校不允许留级

亮点七:学习期间不得随意转学

亮点八:借读学生在原学籍参加学业水平考试

亮点九: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劝退、开除学生

亮点十:毕业证书遗失一律不补发学历证明只办理一次

7.学籍管理系统的设计 篇七

1.1 设计思想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Internet的迅速普及, 管理信息系统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1], 简称MIS系统) 已是组织机构、人的行为、科学管理、计算机技术、数据处理和知识性工作的高度结合。浏览器/应用服器/数据库服务器 (Browser/WebServer/DatabaseServer, 简称B/S) 的三层 (或多层) 体系结构和Intranet/Internet环境已成为现在WEB的主要结构。

该学籍管理系统的设计正是利用了B/S的不受地域的限制及它的诸多优点, 主要运用ASP结合数据库实现, 结合了Browser/Server结构的特点, 实现将管理系统移植到Internet的功能。

1.2 功能分析

本系统可实现学籍管理的所有基本功能, 根据用户的不同可以分为3个模块:管理员模块、学生模块和公共模块。

(1) 管理员模块:该模块是系统的核心模块, 其中包括5个子模块, 分别是学生信息管理模块、教师信息管理模块、班级信息管理模块、课程信息管理模块、学生选课信息管理模块。

(2) 学生模块:实现学生选课、查看已选课程、退选某门课程等功能。

(3) 公共模块:实现管理员用户和学生用户的身份验证、密码修改、退出系统等功能。

1.3 工作方式

本系统建立在系统后台的SQL Server2005数据库的基础上, 用户 (包括学生、管理员) 可以方便地通过Internet或局域网轻松设置、管理。

同一般性的应用程序一样, 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系统后台, 给程序的执行提供了强大的后台支持, 该系统即建立在这个系统后台上。至此, 建立了一个基于Internet和局域网的完善的学生学籍管理系统。

2 详细设计与实现

2.1 系统整体流程

本系统用户在进入系统后首先进入用户登录页面, 用户可以选择自己的用户角色, 如以管理员用户权限进入。输入管理员用户名和密码后进入系统欢迎界面, 利用系统左侧的导航栏可实现不同管理页面的切换。对信息进行添加、删除、修改和查看操作后, 单击“退出系统”超链接实现退出系统。

2.2 用户登录模块

本系统在运行后首先进入系统登录页面, 在系统登录页面中, 系统会判定用户的类型, 如果为学生将进入相应的学生权限界面, 如果是管理员将进入管理员相应的权限界面。

2.3 系统模板制作

由于层次较简单, 所以本系统采用单层结构, 所有的功能实现都是在两个母版模板上通过超链接调用数据库完成。

使用ASP.NET母版页[2]可以为运用程序中的页面创建统一布局。单个母版页可以为运用程序中的所有页 (或一组页) 定义所需要的外观和标准行为, 然后创建包含要显示的内容的各个页面。当用户请求内容页时, 这些页与母版页合并, 将母版页的布局内容与内容页的内容合并到一起输出。

在完成了母版页的制作后还要对页面左侧的树形导航栏制作, 还采用了GrideView和SqlDataSoure1来实现显示信息的功能, 并根据用户激活GrideView控件中的按钮事件来实现来完成数据库的操作。

学生在选课时, 可以单击每门课程所在行的“详细”超链接进入相应课程信息的详细信息页面, 查看课程的详细信息, 为学生选课提供参考。

管理员登录后, 可以通过添加教师页面添加教师, 也可以对教师信息进行修改、删除和查询。还可以添加学生信息, 制作学生信息添加页面时需要调用大量数据库。

3 系统安装与使用

本系统的开发环境是Microsoft Visual Studio2005, 建议在使用时也使用该环境, Web服务器使用Microsoft公司的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5.1 (IIS5.1) [3]。在发布本系统时, 首先确保学生学籍管理系统服务器安装了IIS 5.1服务器软件 (如果是Server版的操作系统都已经自动安装好了, 其它版本的需要使用Windows安装盘添加组件) 。如果用户安装了IIS 5.1, 系统会自动创建一个HTTP站点和一个FTP站点供使用。当然, 也可以创建一个自己的Web站点。IIS的Web站点发布目录被称之为主目录, 系统开发过程中, 所有源文件均放置在asp (当然也可以改用其它的名称) 的目录下;发布本系统时, 将主目录设置为asp目录。

以Windows XP为例, 以上所述的具体步骤如下。

(1) 打开“控制面板”里的“添加/删除程序”。

(2) 单击“添加/删除Windows组件”, 选中“IIS”选项进行安装。

(3) 安装完毕后, 打开“计算机管理”, 在“服务和应用程序”栏可以看到“Internet信息服务”。

(4) 单击打开, 右击“默认Web站点”, 选择“新建/虚拟目录”。

(5) 目录名名为“asp”。

(6) 在下一步中, 选择一个具体的位置, 其文件夹也命名为asp;按照提示完成。

设置主目录:打开IIS服务器 (如前所述) , 在Web站点上单击鼠标右键, 选择“属性”, 在本地路径中选择系统所在的目录;在文档标签里, 选择index.asp作为站点缺省页面。

设置好后, 还要安装SQL Server 2005, 然后把系统的数据库备份 (data) 还原;再新建一个登录, 登录名为“xjglxt”, 服务器角色设置为“System Administrators”, 访问data。

这样, 在浏览器地址栏里输入“http://local host/后, 便会自动链接向系统的缺省页面index.asp。

在使用过程中, 遇到问题时可以参阅“帮助”;如果仍有其它问题, 请百度查阅。

4 结语

本系统通过一组数据的测试后, 可以实现基本的功能, 但是功能不是很完善。随着使用者的不同, 系统的明朗度不够, 所以系统的维护是非常重要的。我觉得应该要对三方面进行维护。一是对功能的维护, 随着经济的发展等社会因素, 使用者对系统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系统设计者就要对功能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二是对数据库的维护, 数据库是非常重要的东西, 对数据结构进行修改, 更新数据文件等。三是代码的维护。代码的可读性和可更新性非常重要, 随着技术的发展, 旧的代码不能适应新的技术, 必须进行更新。

参考文献

[1]汪小平, 吴勇强, 张宏林, 等.ASP网络开发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叶荣华.基于ASP的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2.

8.高校学生学籍管理问题研究 篇八

关键词:高校;学籍管理;大学生;高校学籍管理人员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8-008-01

一、学籍的概念

高校大学生的学籍管理是否得当,关系着以后大学生的就学和就业的问题。所谓学籍,就是学生按照国家招生计划规定,经過高考择优录取后,经過学校全面复查并办理入学注册手续所取得的在校学习资格。学籍的有效管理关乎大学生在整个大学校园会享受到什么权利。

学生一旦被学校录取,便构成了学校依据校纪校规对其进行学籍管理的关系,双方是一种平等的双向选择关系。学生和学校存在着应尽的义务和所享的权利的双重关系。学校有管理好学生学籍的义务,如果学生的权利在求学中途遭到侵犯,那么学校就应承担所造成的后果。学籍管理包括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学生的入学管理。包括学籍资格的审核,分班,注册,学生证和校徽的发放以及学籍档案的建立等管理工作:这是学籍管理地最关键一步,高校学生以后享有的权利和所尽的义务都依靠学籍档案的最初建立。二学生的学业管理,包括课程的选修和与免修,以及毕业和结业的工作;这关系到高校学生以后的就业问题。在现今社会中,由于学籍管理人员的疏忽,造成学生学籍资料数据的丢失。故此造成学生不能顺利毕业。三学生学籍变动的管理。包括复学,休学等工作的办理;学籍资料变动最关键的一步,特别是高校大学生转学,跨越省区,手续复杂,这就需要学籍管理人员行政效率。四学生奖励与处分的管理。合理地记录学生的处分与奖励,这学籍管理的工作重心主要是围绕以上的内容,但是简单的行政工作,难免会有许多漏洞。目前许多高校学籍管理中就存在的问题有部分是学籍管理规定与国家法律不相符,学籍规章制度本身不完整、不健全、不严密,学籍管理与宪法精神有悖。

二、电子学籍注册的出现和所面临的问题

随着网络全球华的发展趋势,传统的纸质学籍管理档案已被电子学籍档案所代替。学籍电子注册,是省招办录取结束后,将各高校在本省录取的新生数据报至教育部,各高校经省级招办在网上录取的新生名单,各高校在新生入校后上网核对本校录取名单,网上有的学生即予注册,取得学籍。电子学籍代替传统的纸质学籍档案,有许多好处。电子学籍档案利用网络技术,快速地录入学生的学籍信息,提高了学籍管理人员的办事效率。但是电子注册学籍难免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录入学生的数据丢失,造成学生不能顺利毕业;由于学籍管理人员的疏忽,学生大量档案被修改的情况也有所出现。电子学籍档案不像传统的纸质学籍档案,它被修改的机会较于传统学籍相对麻烦,网络上的数据也不易修改。

三、高校学籍管理者在管理问题上应采取的措施

在新形势下,学籍管理人员必须增强三种服务、人本、法律意识;和必须具备三个思想品质要過硬、工作作风需严谨,工作要耐心条件。学籍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服务性比较强,这要求我们的管理人员对待工作时要一丝不苟,细心和有耐心;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学籍管理,学籍管理人员应该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秉着公正处事的态度,以自己的高尚的品德让学生信服。一方面,学校通過学籍中的有关规定告诉学生他们在学校里享有什权利,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应尽的义务;另一方面,对于学生的合法权利应给予及时的保护。学籍管理的问题,在于管理人员本身的素质修养问题。我们的学籍管理人员除了熟悉政策法规条文,理解实质外,还应加强学籍管理技能的培养,只要学籍管理人员本身的专业技能過硬,才能使工作开展得更加顺利。学籍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从学籍管理原始数据的采集、学生注册、成绩记载、学籍变动等全過程的管理技能;二是计算机及网络操作的基本技能,例如办公软件的利用;三是利用“学生学籍管理系统”管理学籍的专业技能。现在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独立的学生学籍管理系统。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网络技术的发展,高校学籍管理应更加规范化和合理化,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更好地享受在校权利。

四、总语

上一篇:家教保姆作文下一篇:高中英语时态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