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全册分析

2024-11-08

二年级数学上全册分析(精选7篇)

1.二年级数学上全册分析 篇一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全册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 升和毫升

认识升和毫升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出发,用实物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在这样的实验中学习数学,能较好地锻炼观察能力。

2.本案例教学思路清晰,条理分明。教学中,先对容量的概念进行渗透,通过具体操作,让学生体会到“哪个杯子装水多,哪个杯子的容量就大”。然后再学习升与毫升的概念,通过比较哪个瓶子里的饮料多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动,使学生明白,要想知道液体的容量就要用到升、毫升等容量单位。学生建立概念的线索是“感性材料-数学含义-概念的具体化”。教材设计的一系列活动都承载在这条认知线索上,都是为建立概念服务的。

升和毫升的进率

本节课的知识点是理解并掌握升和毫升的进率,并能正确进行换算。本节课的知识点不多,但升与毫升的进率这一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对这一知识的认知比较贫乏,因此,本案例通过操作实验、合作探讨等活动,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具体感知的场景。新课让学生用一个100毫升的量筒装100毫升的水,然后倒入1000毫升的量杯中,看几次能倒满。学生实验的过程也是对升与毫升的关系建立联系的过程。这样就让学生完全参与到新知的建构过程中,有效地避免了学生单一的接受知识,死记硬背的弊端,使学生对升与毫升有了生动的感知,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更学会了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也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第二单元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整十数、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

反思本案例我认为有以下两点成功之处: 1.尊重学生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本课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首先放手让学生尝试自主探索解决250÷50,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展示自己的想法,每一位想说的同学都有机会去说。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法,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再就是给学生选择的余地,不把老师的想法强加于学生,这几种方法中,哪种最简便?老师没有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做出抉择,正所谓“适合学生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

2.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中师生平等对话,老师对学生富有激励的评价,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思维始终处在一处积极的状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位数除以整十数

学习贵在思考,教学贵在反思,只有在不断反思中才能有不断进步和提高。针对本案例我认为主要在到了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探索计算方法。计算知识是人们在长期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原本是十分生动的数学活动。把计算教学置入现实情境之中,把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与解决实际问题融于一体,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经历除法计算方法形成的过程,还数学以本来面目。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本节课就创设了红星小学师生到航天博物馆去参观这一学生乐见的场景,引领学生去学习和经历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计算过程,学生兴趣盎然,效果很好。

2.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

当前的数学课程改革,强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概念和法则,避免死记硬背。本课教学时,放手让学生尝试、探讨笔算方法,在明白算理的基础上,适时组织讨论、交流,提升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使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此外通过计算对估算结果进行了验证,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了其估算能力。

除以两位数

(一)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地还给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做适当引导。数学学习过程中充满了观察、实验、推断等探索性的活动,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推断的独立思考中。本节课从内容的提出、试商的过程、计算方法的探索等一些环节,都是让学生自己去做,去交流,去展示,去质疑,最终达成共识,总结出计算方法。教师在这些环节中讲的很少,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这一原则。

除以两位数

(二)教学民主是本课一个亮点。这不但体现在教者和蔼可亲的教态上,更体现在尊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教学环节上:如在课堂开始,就通过“轻松闯关”活动,让学生在愉悦而充满激情的竞争氛围中复习所学知识,激起原有知识经验,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正迁移作用做好准备,避免了以往枯燥乏味的练习形式,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融洽和谐的探究氛围。在学习新知这一环节,通过三个讨论方案,让学持探讨解决包书问题,在这三个过程的探讨中,学生经历了新知的建构过程,体现了“做数学”这一理念,而不是被动地学数学,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在整节课中,都处于合作者、引导者的地位。

除以两位数

(四)计算教学往往只重视算理和算法及技能训练,而忽视与具体情境的结合,使计算教学变成枯燥的训练。所以我们可利用教材提供的许多教学资源编成有趣的故事或假设一个真实的情景,吸引学生想得出结果,然后引出计算。一方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同时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自己的知识,学会计算方法。学生凭借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在充分发挥潜能的情况下学会新知识,记得牢,形成技能也比较快,运用起来更自如。在探究736÷32的第一次商写在哪个数位上时,学生大都知道应该写在十位上,但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学生则认识很模糊,不能真正理解其道理。为此,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合作,充分探讨,在反复质疑、讨论及教师适时引导基础上使学生明白了产在十位上的道理。

除以两位数

(五)本节内容是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末尾有“0”的除法。反思本节课,感觉整节课收放自如,学生和谐发展。老师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又一个情境,引发一环又一环的问题,促使学生层层深入地思考、体验与感悟,让学生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用心发现、用心思考、真诚交流,时而困惑,时而高兴,在跌宕起伏的情感体验中自主完成对知识的建构。本节知识的最大难点在于商末尾的“0”学生总是忘写,为什么忘记呢?主要是不理解,学习时只是被动接受,没有从深层次去理解这一知识。本案例的教学跳出了这一圈子,让学生自己去计算,去验证,去发现,自己去经历探求新知的历程,不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理解更透彻,掌握更牢固,运用也更自如。

商不变规律

学生经历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过程,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认识规律,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我关注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做一个新知识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连除

本节主要内容是连除运算。教材创设了奶牛产奶的教学情境。新课开始即让学生观察情境图,看发现了哪些信息,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发现,去提出数学问题,正所谓“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样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顺着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平均一头牛每天产奶多少千克,必须先求出什么?学生通过思考、讨论知道要先求了4头牛一天产奶多少千克,再求1头牛1天产奶多少千克。学生对运算顺序理解得很好。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呢?通过讨论,学生提出了第二种方法,也可以先求出1头牛每个星期产奶多少千克。学生地所列式子理解其每一步的意义,对哪一步为什么要先算也理解得比较发了。本案例就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连除的计算过程。这样一来,学生理解得容易,学得轻松。

第三单元 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

(一)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创设开放性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自主地理解、分析数学信息,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解题的思路,初步学习解决乘除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解题步骤与方法。课堂上老师让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交流自己的解题方法,从而拓宽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自觉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解决问题

(二)本节课教材选取了某公司人员买公文包的事情,给出了“某公司买3箱公文包,每箱12个,一共720元”的信息和“每个公文包多少元?”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尝试解决。教材呈现了学生不同的解题思路和计算方法,其中,先算一共有多少个公文包,再算每个公文包多少钱,在将分步计算改写成一个算式的过程时,自然产生添加小括号的需求。教学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加减混合运算时小括号的知识,用类推的方法将含有乘除的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帮助学生理解分步计算与带小括号的乘除混合算的关系和运算顺序。另外需要说明的是,这节课不是讲带小括号的乘除运算顺序,不计算带小括号的乘除混合运算试题。

解决问题

(三)本节课教材选取了电视机厂生产电视机的事情,给出了“电视机厂3天生产电视机108台”这个信息,分别提出了两个问题。第(1)个问题“照这样计算,半个月生产电视机多少台?”第(2)个问题“照上面的生产情况,完成900台电视机的生产任务,需要多少天?”第(1)个问题是一个乘、除混合运算的问题,学生一般算法是“先算出每天生产多少台,再算15天生产多少台”。这种算法在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时,不用加小括号。加一种算法是“先算15天里有几个3天,也就是先算15÷3=5(个),再算108×5=540(台)”,把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时需要加小括号,即108×(15÷3).在这里要强调加小括号的必要性。第(2)个问题是一个连除问题,把分步计算的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必须添加小括号。要让学生自主尝试,在列综合算式的过程中体会加小括号的作用,学会带小括号的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解决问题

(四)1.教学中必须充分利用学生已胡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

2.教学时,要给学生充分独立思考和交流的时间,鼓励学生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发展其初步的推理能力。

第四单元 线和角

线段、直线和射线

1.巧妙运用多媒体,变抽象为直观,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指导学生认识线段、射线、直线的形成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充分运用了多媒体能动态演示的特点,使学生能直观地看到三线之间的关系和区别,帮助学生清晰地建立了三线的表象,理解了三线之间的关系。现代化教育媒体与传统教育手段恰当结合、优化组合,展示的信息形象、生动、直观,讲清了概念,又发展了思路,优化了教学,达到了教学目标。

2.教学环节设计精心。注重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参与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有重点地获取知识。知识传授由浅入深,使学生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掌握它们之间的联系、区别,直至画出指定长度的线段,并通过观察、动脑、动口、动手等多种感官的活动来体现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在意义识记中掌握概念。

认识距离

本案例从实际生活情境引入,让学生产生疑问,从而对距离的认识和学习产生兴趣。

本课开始,设计了一个学生喜闻乐见的情景:做游戏时,草坪对面的小朋友也走过来参加,但是他没有从旁边的小路绕过来,而是从草坪上走近穿过来,草坪上留下了一串脚印。由此展开探讨:这个小朋友做得对吗?为什么旁边有两条小路他不走,他偏要从草坪上穿过去呢?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这一道理。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也应适时进行公德教育,让学生知道乱花草树木是不对的。

不足之处:有些探讨活动流于形式,给学生留的探究时间和空间太小;再就是没有掌握好时间,整节课前松后紧,以至于有点拖堂。

角的度量

本节课我认为充分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主要有如下几个突出的特点:

1.在活动中探索,感受数学知识。

首先从学生常见的折扇、圆规等物品入手,不仅复习了上节课中有关角的知识,而且引出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习活动中,学生更愿意自己去经历、去实践,学生或许会相信老师告诉他的知识,但更愿意相信自己所看到的、亲身经历的事,这就是一种体验。在教学中,注重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实际观察-操作-验证”得出结论。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自始至终都是配角,起到引导的作用,学生才是主角,是学习的主体。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组与组之间的相互启发、相互评价,取得正确的结论,完成知识网络的构建。教师时刻注意尊重学生,多巡视,和学生一起活动,一起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努力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

不足之处:对学生用量角器量角的难度估计不足,在探究度量角的方法是用力不足,学生测量角时出现的问题较多,多次出现了内、外圈刻度看错的情况,还应该进一步指导学生在测量角之前先判断是钝角还是锐角,再读度数,这样就可以避免错误。

角的分类

本案例从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点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开课初始,创设了一个“折纸”活动,让学生活动折角,进而产生了探究的欲望,为本节课探究角的分类做了较好的铺垫。引导学生认识平角前,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让学生清楚地感受到平角与所学的直线之间的不同,而且让学生感受到平角为什么叫做平角。然后再引导学生猜一猜平角的度数,并用自己的方法去验证,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用科学、严谨的方法去验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功。

第五单元 倍数和因数

自然数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已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这就是说,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基于此点,在本课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从数星星开始,通过点数认识自然数,构建自然数和被数物体间的关系,在点数的过程中感受自然数的无限性,然后将课堂教学空间延伸到课外,让学生找生活中的自然数,使抽象的数学贴近生活,使每一个学生真真切切地领会自然数的含义,强化学生的感知,也展示出学生的思维过程,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不足之处是:在教学时,也许是对学生的了解不够深入,让学生感到陌生,所以学生回答问题时怯生生的,不踊跃,课堂气氛沉闷。这也说明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多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选择合适的知识切入点。

倍数

频繁交流,扩大参与。素质教育强调面积全体,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全员参与,这就要求教者要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交流空间,这种交流应该是多向式、交互式的,既有师生的交流,又有生生的交流。本节课中多次采用合作学习,充分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2、5的倍数的特征

1.课题的导入富有趣味性。教学后感觉这节课的成功之处一是成功的课堂引入。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本节课用教师迅速判断哪些数是2、5的倍数引入新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

2.以活动贯穿始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案例用“四个活动”贯穿整节课,设计了探索2的倍数的特征、探索5的倍数的特征这两个探索活动及“你说我答”“摸卡片”等活动。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考状态,课堂气氛活跃融洽,为学生创新思维的萌芽创设了良好的课堂氛围。

3的倍数的特征

找准知识间的冲突,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刚刚学习了2、5的倍数的特征,知道只要看一个数的个位就可以判断是否是2、5的倍数,因此在学习3的倍数的特征时,自然会把“看个位”这一方法迁移过来。而实际上,3的倍数的特征,却要把各个数位上的数加起来研究。于是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冲突使学生产生了疑惑,“为什么2或5的倍数只看个们?”,“为什么3的倍数要把各数位上的数加起来研究?”„„学生急于想了解这些为什么,便会自觉地进入到自主探究的状态之中。

分解质因数

质因数、分解质因数的意义和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的教学落实不到位。通过学生的观察发现,引出了质因数的定义,学生对质因数的理解还是可以的,但对分解质因数的处理不够好,质因数就是一个质数,而分解质因数是一个合数的表现形式,是用几个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一个合数。

清楚课堂上学生才是主角,多给学生展示的机会,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第六单元 认识更大的数

计算器 计算器这节课是一节非常适合学生动手操作的课例。因此,本案例中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所蕴含的这一内容,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在学生了解了计算器的功能后,让学生用计算器进行相关的计算,这正是学生们所想要做的,因而他们愿意参与,乐此不疲。在计算器活动中,他们真正感受到了计算器计算的优势,体会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

奇妙的运算

本节课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运用计算器计算每一步得数,使学生熟悉了计算器的操作规程,并能熟练计算。鼓励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研究需要耐心和恒心,如学生在计算得不到最终结果想要放弃时,我及时鼓励学生要持之以恒,学生的干劲被调动起来,通过坚持,最终得到了想要的结果,这样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品质,教给了学生数学研究的思想方法,激发了学生深厚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成功之处:本课内容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前面承接着万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后面开启亿以上数的读法、写法,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利用知识迁移法,鼓励学生进行自学,因为前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万以内数的读法、写法,让学生在实际拨珠活动中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从而自主探究出亿以内数的读法、写法,特别是在学习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法时,鼓励学生先试读、试写,重点探讨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读法和写法,加强理解。在结束本课的教学活动后,引导学生对数的读法和写法进行总结,为学习亿以上数的读法、写法作铺垫。

不足之处:对细节处理不到位,对学生会出现的错误估计不足,比如学生在读数时会夹杂着阿拉伯数字,读到每一级时忘了加上计数单位等。

用“万”作单位表示整万的数

本课我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通过小速记比赛的方式激起学生探究将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欲望,进而自主地进行探究,并独立总结改写方法,教师只起到点拨、引领的作用。

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一百万有多大,我在教学时设置了三个问题:首先在创设“一百万张纸有多少”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有目的地去探索问题,自然地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借以引入课题;其次,由古训“粒粒皆辛苦”,一顿饭你大约吃下了多少料米?引出和学生生活熟悉但又感觉陌生的话题,再让学生大胆猜测一碗饭的粒数,并思考估测的该当,为学生提供了研究的基本方法;最后,提出了能不能自己想办法来体验100万有多大,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三个问题层层递进,可放开的程度逐步加大,课堂上都是采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主动探索的方式,这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

课前,要教会学生使用天平,提前布置任务,查阅相关资料以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还要对小组活动给予适当的指导,使小组合作活动更具有实效性。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近似数

教学把非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近似数这节课后,我感觉存在很多问题,一是学生对四舍五入法的运用不够熟练;二是学生对为什么要看千位上满不满5理解不透彻。

反思学生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因为教学不够严谨、细致,这样才会导致这些问题的出现。在教授新知时,应该着力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思考、讨论在把非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近似数时,为什么要先找到万位?又为什么要看千位上数字是不是满5,而不是看万位上是不是满5?让学生明白求近似数要注意“精确到哪一位”的道理。接着出示题目:把326295,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先让学生思考问题“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是什么意思?帮助学生明白这就是要精确到“万位”,把万位后面的尾数都去掉。这时老师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尝试,再抽选几个典型的答案上台展示,让学生分析。这样一步一步的分析、交流,使学生明白“把326295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就是把0后面的尾数都去掉,并写0占位,写成330000”但是题目要的是以“万”为单位,所以还要把330000改写成33万。这样就使学生对求近似数的每一步用意都有了一个清楚的认识。

亿以上的数的认识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亿以内的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对前面学习的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这就为用迁移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做好了铺垫,所以在本节课,我让学生自己尝试着解决一些新问题。课堂上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大数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读写起来也比较困难。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素材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获得对大数的初步感受。

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是创设情境、合作交流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不足之处:感觉我讲得太多,学生活动太少,学生的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够好。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优化提问,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

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近似数

因为前面学生已经有了对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近似数的学习基础,所以本课的学习直接出示了一些大数,让学生自主探究将这些大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很容易地学会了改写,接着让学生总结改写方法。当然,我也从中挑选改写错误的,组织学生一起分析、对比,得出正确的改写方法,让学生在自主体验中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知道自己错在哪里,继而进行自主纠错,这样的学习既有效又深刻。

在教学“感受一亿”时,我设计了猜测情境,激发学生探索兴趣。我根据儿童爱猜的心理,让学生猜想1亿有多大。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不同,对“1亿”的猜想也是各种各样,这些猜想大都是凭感觉的,甚至是随意猜测;处理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经历猜测、实验、推理等过程,自主完成研究活动,从而充分感知1亿这个数有多大,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的猜测是多种多样的,还有些想法不合实际,但我并未扼杀学生的想象,而是给学生一个宽松的空间,让他们的好奇心得到充分的满足,使他们在想象和争论中激起探索的兴趣与欲望。让学生对数学充满了好奇,产生了学习的欲望,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是我所期望的学习状态。在这节课上,学生的表现完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需要突破:在自学过程中,我也发现存在不少问题。如:是否要将求近似数和小数点移动结合起来。如果结合起来,恐怕会让这节课的内容加深不少,不过如果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理解与掌握,就会触类旁通,让知识系统化。

第七单元 垂线和平行线

画垂线

本节课的内容不仅是让学生学会画垂线、长方形和正方形,理解垂线的特征,还引导学生会判断、检验两条直线是否相垂直,体会垂线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在引入新课时出示一个由几组互相平行和互相垂直的线段组成的图形。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感受由垂线组成图形,从而产生新近数学的情感。

课堂上,先让学生随意画一条直线,经过直线上任意点画一条或多条垂线,他们画出了不同方位直线的不同侧的垂线,初步体会用作图工具三角尺画出的垂线比较规范;然后放手让学生画过直线上和直线外的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学生通过动口交流、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垂线画法的探索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技能。

平行线

一、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本节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身边事物出发,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因此一开始就给学生呈现“挂风景画”这一生活化的场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问题意识,产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积极心态。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平行线的过程,同时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找一找身边的平行线、生活中的平行线,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学有用的数学,在学生活中的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在交流探索中学数学

怎样才能任意画一组平行线,正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所在。不要让学生机械地模仿画法,而是在探索与交流中掌握平行线的画法;在交流与探索中体会平行线的意义、掌握画平行线时应注意的问题等,从而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第九单元 探索乐园

植树问题

1.在操作体验中经历建模

有意义的学习是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活动体验而自主建构模型。体验和建构是学生活动化学习的关键。体验是建构的基础,没有体验,建构就失去意义。体验是学生从旧知识向隐含的新知识迁移的过程。本节课在提示课题理解完间隔的含义以后,通过三次种树的数学活动,并辅助与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充分感知到了“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一一对应的关系,使学生清楚地理解两头种树棵树为什么要+1,两头都不种棵数为什么-1,以及一头种为什么棵数与间隔数是相等的,达到建构学习主题的水平。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数形结合——促进方法渗透

如果说生活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生生间的合作交流是学习的推动力,那么借助图形帮助理解是学生建构知识的一个拐杖。有了这根拐杖,学生们才能走得更稳、更好。这就将“发现规律”与“运用规律”链接起来。

探索规律

本节课一开始就通过有趣的谈话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未知欲望。通过让学生观看动画、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有趣的活动,调动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使整堂课学生的表现都非常活跃。

1.新课标提倡“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会学生探究学习,这不仅要关注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还要关注学生是否亲历探索过程,是否真正理解数学、是否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本节课没有占用过多的时间去讲解,而是巧妙地点拨、引导,留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学生参与了获得知识的全过程。这样他们对所学的知识点就记得快,记得牢。

2.重视学生的合作交流。在课堂上,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让学生先小组内交流,再集体交流,经历知识的产生与形成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注重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二年级数学上全册分析 篇二

一、常见两步应用题类型: (按学习顺序分)

从学期初, 孩子们就已经开始两步应用题的学习了, 虽然例题只有那么几个, 但是包含的类型却是相当广泛.举个例子来说:例题可能仅仅只出示了先除后乘的这一种两步应用题, 但在随后的练习中却呈现了更多的解题形式, 为我们的教学增加了非常大的难度.综合目前课本中出现的类型, 我把它们进行了划分:

1. 有一定的学习基础

主要以之前接触过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乘加乘减类型为主 (其中部分类型涉及了小括号的使用, 属于新学习内容) , 这些类型从一年级上学期开始就逐渐接触了.

(1) 连加:学校原来有8个足球和15个篮球, 又买来了10个排球, 现在学校一共有多少个球?

(2) 连减:面包房的叔叔一共做了54个面包, 有人买了22个, 又有人买了8个, 还剩多少个?在这类题目中, 根据解题思路的不同, 可以使用连减 (先求卖掉一部分后剩下的) , 也可以使用小括号 (先求一共卖掉的) .

(3) 加减混合:原来有22人在看戏, 又来了13人, 走了6人, 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加减混合题先算加还是先算减要结合具体的情景, 如果有明确的顺序规定, 那就必须按照顺序来;如果没有要求, 可以结合学生自己的喜好.

(4) 乘加:熊爸爸、熊妈妈、熊哥哥都掰了9个玉米, 熊弟弟掰了6个, 它们一家一共掰了多少个玉米?

(5) 乘减:小兔子种了5行萝卜, 每行9个.送给邻居15个, 还剩多少个?

加减法与除法:家里原来有18个苹果, 又买来了6个, 现在把这些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 每盘放几个苹果?

2. 本学期新学习到的 (主要与除法有关)

(1) 乘除混合:根据运算顺序的不同, 其中又包含两种

先除后乘:12元可以买3辆小汽车, 买5辆小汽车应付多少钱?

先乘后除:有4只兔子, 小猴的只数是兔子的3倍, 两只猴子分一组, 可以分成几组?

(2) 连乘:3只小兔子一组, 有3组, 每只小兔子吃2根萝卜, 一共需要多少根萝卜?

(3) 带小括号的 (即需要先加或减, 再乘或除) :二年级一班有男生23人, 女生21人, 把他们每7人分成一组, 可以分这样的几组?

二、常见错误分析及措施

1. 思维定式, 总是用一步算式来解答

(1) 求一共有多少类型的题目

在以往的学习中, “求一共有多少?”孩子只需要把给出的两部分合起来即可.但是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 虽然还是给出了两个条信息, 但要解决问题必须先求出其中不知道的一部分, 或加、或减、或乘, 用得到的结果再与另一部分合起来.题目中, 有一个信息需要用到两次.孩子受以前的解题习惯影响, 看到求“一共有多少?”就马上把题中的两个数加起来完事.因此, 多读几遍题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解决问题时, 我们可以运用分析法, 以“柳树68棵, 杨树的棵数比柳树少23棵, 两种树一共多少棵?”为例, 从问题入手, 要求“两种树一共多少棵?”, 就是把柳树的棵数和杨树的棵数合起来.柳树有68棵, 而“杨树的棵数比柳树少23棵”, 杨树的棵数暂时不知道, 需要先求杨树有多少棵, 然后把杨树的棵数和柳树的棵数加起来.

(2) 图文并茂题

本册中, 很多看图题会呈现出“几个一组, 有这样的几组”的形式, 需要先算出一共有多少, 再进行下一步的计算而孩子通常只列一道算式, 将图中数量直接用于计算中.如果问孩子是怎么得来的, 倒是也能回答出来.关键是没有将心里所想的转化为算式呈现出来.这种类型的题目在做题前, 应先从图画出发, 充分弄清楚题意, 可以自行转变为纯文字应用题后再进行解答.

2. 数量关系不明确, 乘除法混用

对于“3只小兔子一组, 有3组, 每只小兔子吃2根萝卜, 一共需要多少根萝卜?”这种题, 很多孩子第二步都是用除法计算, 与平均分的含义弄混了, 它与“4根萝卜一捆, 有4捆, 每只小兔子分2根, 可以分给几只小兔子?”是不一样的.在讲解时, 需要从题意出发, 明确求“一共需要多少根萝卜?”也就是求“9个2是多少?”.对于理解能力稍差的孩子, 更好的办法是通过画简单的示意图来表示.

3. 中间问题不会提

例如:“2张纸能做8朵花, 5张纸能做多少朵花?”此类型的题目也是孩子经常错的.很多孩子不知道要先求什么, 特别是像这种涉及的数非常小的问题, 往往就随意挑选其中的两个数乱算一气.这种情况在孩子们刚开始接触此类型的时候非常常见.老师在课上充分梳理讲解, 随后再注意加强巩固和练习, 慢慢的大多数孩子就能准确清楚地解答了.

4. 漏写小括号, 导致整个题的运算顺序改变

很多孩子习惯于列综合算式, 往往碰到需要先加减再乘除的题目, 就会出现问题.例如:“二年级一班有男生23人, 女生21人, 把他们每7人分成一组, 可以分这样的几组?”孩子们会这样列式:23+21÷7=6 (组) .他们的想法和思路都是对的, 但没有意识到如果要想先算加法再算除法, 必须要给加法加上小括号.其实对二年级的孩子们来说, 小括号、运算顺序确实有点儿难以理解, 除了平时多多练习强调, 避免这种情况的另一个好方法就是提倡分步列式计算.

5. 单位名称不准确

就目前来讲, 大多数孩子是习惯于分步列式的.对于那些两个算式意义不同、单位名称也不同的题目来说, 第一步算式出错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例如:“同学们去公园划船, 每6人一组, 需要4条船, 如果每8人一组, 需要几条船?”第一步先求“去划船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单位名称是“人”.第二步求“需要几条船?”单位名称是“条”.两者是不同的.列完算式后, 应从算式或者得数的意义出发, 根据意义来填写单位名称.

三、教学中的几点建议

1. 心中有数是前提

教师在教学前一定要对本册教材中涉及的应用题类型进行梳理, 真正做到心中有数.对于那些教材编写不合理的地方要及时调整;例题中没有涉及但是在练习中出现的不同的类型, 也不能轻易放过.

2. 仔细读题是基础

俗话说得好:“书读百遍, 其义自现”.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 做题出错最大的问题就是读题不够仔细、拿过来就写.因此在解决问题时, 孩子至少要读够三遍, 并一一做好记录.第一遍读题, 对题目有个大概的了解;第二遍读题, 找出给出的条件和要解决的问题;第三遍读题, 带着问题去寻找解决办法.很多孩子读完三遍题后, 完全不知道要干什么, 盯着题目看过来看过去, 也不知道怎么办, 这说明他没有边读边思考, 需要特别注意训练孩子这种读题的技巧和方法.

3. 找准中间问题是关键

以往传统的应用题教学中对“中间问题”强调的较多, 现在新课标中虽然不再使用这个概念, 但也要有这个意识.对于解题思路, 则可以从两个角度 (以“12元可以买3辆小汽车, 买5辆小汽车应付多少钱?”为例) 来思考: (1) 综合法:从信息出发, 现根据已知条件“12元可以买3辆小汽车”能解决“一辆小汽车多少钱?”用除法计算.根据一辆小汽车4元钱就能计算出买5辆小汽车多少钱. (2) 分析法:从问题入手, 想一想:要求“买5辆小汽车应付多少钱?”, 必须先知道“一辆小汽车多少钱?”.目前二年级所涉及的两步应用题, 用分析法更为好些, 孩子也便于理解.

4. 分类学习很重要

因为牵扯到的应用题类型繁多且复杂, 千万不能放在一起集中学习.在教学前可以适当的进行分类, 把同一类型的题目安排在一课时解决, 讲解完了紧跟上练习, 待学生真正掌握了之后再展开其他类型的学习, 孩子会掌握的更扎实.所有的类型学习完, 还有必要进行整理, 将孩子易错、易出现的问题再集中分析, 这样孩子会掌握的更扎实.

摘要:二年级下册中涉及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 随之而来解决问题的难度也有了不小的增加.在实际教学中, 学生对于两步应用题的掌握确实存在很多问题, 需要老师去仔细研究和思考.

3.二年级数学上全册分析 篇三

在作业和测验中,学生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计算错误,学生和家长常常认为这种计算错误是粗心造成的,殊不知这种计算错误却反应了学生计算能力的薄弱。而计算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所必备的根本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本,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如何,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针对二年级学生经常出现的计算错误,我进行了原因分析,并在怎样减少出错率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错误原因分析

计算错误是多种多样的,发生错误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根据学生出错类型,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缺乏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基本口算技能。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对于一些简单的运算口诀不能熟练背诵,对于2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不过关。

2.计算法则相互混淆。部分学生往往没有真正理解计算法则,只会机械的背诵,不明白各种运算法则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在计算过程中经常出现“张冠李戴”的错误。

3.运算顺序错误。有些学生在计算时,不是先仔细审题,弄清运算顺序后再做,而是抓笔就写,因而会发生运算顺序的错误,有的只看数字,不管运算顺序;还有些不恰当的使用了所谓的“简便算法”,造成运算错误。

4.注意力分配能力差。有些学生在计算时,特别是遇到数字较大,运算符号较多的题目时,由于注意力分配能力差,常会顾此失彼,造成计算错误,如在计算整数加减法时,往往忘加进上的数和减退去的数等等。

5.不良计算习惯的影响。有的学生在计算时不认真审题,做完后不愿检验;书写时马马虎虎,字迹潦草,如0写得像6,5写得像8,有的笔算不打草稿,无论数字大小,一律用心算;有的没有专用草稿本,乱打草稿。这些不良习惯,也是导致计算结果出错的重要原因。

6.负迁移的影响。学生在计算2+4时经常写8,特别是在学过乘法口决表时最容易发生这样的错误。由于学生在学习10以内乘法时,经无数次的重复强化,对10以内的加法,也习惯看成是二个数相乘。时间一长就容易形成定势,于是看到2和4顺手就将8写下来。可能还有一个原因是乘号和加号的相似,容易产生错觉。

二、减少错误的方法

针对上述主要原因,我在减少学生的计算错误,提高他们计算的正确率方面进行了探索,采取了一些措施。

1.讲清算理,强化运算顺序,加强对比练习。要使学生会算,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确怎样算,也就是加强法则及算理的理解。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对比练习,以便排除各种干扰,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这样,学生即明白了算理,又能把所学知识前后融会贯通,从而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加强学生口算训练。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能力是在口算准确、熟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没有口算的基础,笔算就无从谈起。因此,培养计算能力,要从加强口算着手。20以内的进位加、退位减,表内乘法和除法,应让学生熟练计算,每天坚持2~3分钟口算训练,形式灵活多样,并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做题计算中呈现的错误,大多数是马马虎虎、笔迹潦草等不良习惯造成的。因此,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障。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细心、认真计算的习惯,应该教育学生在计算之前,认真审题,注意观察题目的特征。题目中有哪些运算,先算什么,后算什么,适当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计算时要教育学生对题目中的数字,运算符号必须书写清楚、规范,以便检查;计算时要教育学生养成自觉检验的好习惯,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努力消除计算错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4.重视错误积累整理。教师应在平时的批改作业中,将学生计算中的错误分类记载下来,从中发现相同错误并找出算理不清、法则模糊、方法不对的典型错题,组织学生剖析寻源,找出“病因”后再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同时,要求学生准备一个错题本,把自己的作业本、练习册、试卷中的错误及时记录在错题本上,用简单的话写出错误原因,并及时订正、归类整理。

4.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全册教案教科版 篇四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播放课件)孩子们,你们好!你们喜欢山爷爷吗?瞧,山爷爷正向我们走来了,用我们的掌声欢迎山爷爷,好吗?谢谢孩子们,看,文文也来了,正和山爷爷说话呢?你们想知道他们说什么吗?我们一起去学习儿歌《山爷爷和孩子的对话》这首儿歌后,同学们就知道了。和老师一起写写题目,好吗?①齐读课题,②读了课题,你想说点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3、师导:你们真棒!学会了从课题中去发现内容,提出问题。现在,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走进快乐读书屋,美美地读读这篇儿歌。

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提出学习目标:第一遍,借助拼音朗读儿歌,要求读准音,学生在自学时,教师辅导学习较困难的学生。读后用铅笔在文中圈出儿歌后的四个生字(真、才、比、双),拼读生字,抽生读(选择生字读两遍再组词)。

2、拼音汉字对照读,把儿歌读正确、流利。小组练习朗读课文,互相检查朗读情况。

3、抽生朗读,评价读书情况。

三、探究感悟,体验发现

㈠、学习第一部分:

1、自由朗读这一部分。边读边想,你能找出哪个句子是孩子说的,哪个句子是山爷爷说的吗?

2、你想怎样读这一部分,(大声朗读、找同学读、分角色读……)你能按着你的想法读一读、试一试,再起来读给同学们听听,好吗?

3、同学们读得真精彩,不过老师还想考考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一段主要赞美山爷爷的什么吗?(生:“高”,教师适时板书“高”同时课件出示高山图画即课文插图)

3、山到底有多高呢?你能通过你搜集的资料来举例说说山的高吗?(学生把自己搜集到“高”山的资料向大家汇报。)想了解老师给你们搜集到的高山图片吗?(出示课件:高山图片,教师配上简单的介绍。)

4、面对孩子们对山爷爷“高”的赞美,山爷爷说了什么?哪位孩子来读读山爷爷说的话。你们喜欢登山吗?那就和老师一起去登山,好吗?【活动】:登山

【课中休息】:欣赏一段美妙的音乐

㈡、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读一读儿歌的第二部分,相信聪明的同学一定有很多新的收获。

1、请孩子们自由的、美美的朗读儿歌。边读边想,好吗?

2、小朋友们读得真投入,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你的收获,好吗?谁愿意第一个来?(谢谢你,真大胆!)(学生可以自己朗读儿歌或和同桌一起分角色朗读,也可以说说自己的感受。)这是你的感受,谁还有不同的感受?

3、我们的家乡武隆也有许多美丽的大山,你们想看看吗?课件出示(武隆的山景图),师介绍图片引入:孩子们看得很认真,老师从小朋友们的表情中发现,都不停的赞叹山爷爷的什么?(美)教师板书:“美”。你能说说从哪儿看出了山爷爷的美?

4、你有和山爷爷的合影照片吗?展示给同学们看看。教师适机提问:你为什么要在那里拍?

5、谢谢小朋友们,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情一起去读读对山爷爷的赞美。(课件出示):

山爷爷,你真高,白云才到你的腰。

山爷爷,你真美,绿树、红花把你环绕。

山爷爷,你真……

你还想对山爷爷说什么?请小朋友们模仿赞美山爷爷的句子,想一想,相信自己,你能行!(鼓励学生大胆地说,说出自己对山爷爷的赞美。)

6、面对同学们的赞美,山爷爷又高兴又难过,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课件出示“我真可怜”)孩子们,看了这几张图片,你想说什么呢?我们该怎么帮助他们呢?看,帮助山爷爷的人们来了。(课件播放“帮帮我”)看了这几张图片,你想对帮助山爷爷的人们说什么呢?你参加过植树吗?你打算怎样去帮助山爷爷。是啊,在人们的帮助下,山爷爷又慢慢变美了?(课件播放“我变美了”)正如山爷爷告诉我们的那句话“你的双手和智慧,能把最美的世界创造”。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学生读后,师提问)这是山爷爷对孩子们提出的希望,我们将如何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去“创造最美的世界”为我们身边的环境做些什么?请同学们小组讨论,相互说说,好吗?(小组讨论,鼓励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你能说说你自己的想法吗?感谢孩子们,希望你们能向自己说的那样,用我们的双手和智慧,把最美的世界创造。(课件出示:提供“改造荒山”“退耕还林”的图片,老师介绍资料即环境的变化。)

四、趣味作业,课外延伸

1、“我会读”。搜集自己喜欢的儿歌,带着自己的感情去读一读、背一背。

2、“我会画”。画画我眼中的世界,在班级开展“我眼中的世界”画展。

《商量户外活动计划》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出话题。

自渎提示,提问“你们原意出去活动吗?”激发学生户外活动的愿望。学生说出不同的活动项目。

二、分组商量。

可按项目分组,或兴趣相同的为一组,选出组长。讨论前重读提示,以便考虑周到。提示末尾的省略号表示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商量些其他的具体问题。

在商量的过程中,要鼓励人人发言,人人平等,或表示赞同,或表示反对,或提出建议,或提出困难等等。

三、通报计划,补充完善。

由小组长把计划向全班通报,其他同学提出补充意见。

四、确定实施。

可选一两项可行的计划,选择时间实施,可分组活动,也可以统一行动。鞋》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联想揭题

1、谜语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带来一条谜语请你们猜,比一比谁最聪明好吗?

出示谜语:小小两只船,没桨又没帆。白天带它到处走,黑夜停在床跟前。

猜到了吗?是什么?(鞋)这节课就来学习一首儿童诗——《鞋》。

(板书带拼音课题)

2、想像揭题。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鞋”,读了课题“鞋”你想到什么呢?(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想法,但不占用过多时间。)

这一设计的目的在于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联想、想像能力。

同学们由“鞋”想到这么事情,真是爱动脑的孩子。我们来读《鞋》这首儿童诗,看看作者由鞋想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好,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请同学们读给同桌听一听。老师提出要求:读的人要读正确、通顺,试着读出感情:听的人能够至少提出一处优点,同时指出不足之处。

3、根据同桌提出的优点与不足再试着练读一下。

4、指读展示。谁愿意把自己读得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大家?指读过程中教师相机指导读出停顿、重音。(以这首诗为载体学生初步感受朗读儿童诗的方法。)

小黑板出示:我/回家,把鞋/脱下。

爸爸妈妈/回家,把鞋/脱下。

爷爷奶奶/回家,也都/把鞋/脱下。

大大/小小的/鞋,依偎/在一起,

就像/一家人……

(不必逐句指导停顿,教师小结的时候指出可以根据句意、感情的需要自然停顿,把想要重点强调的地方读成重音。)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促使学生多次与生字见面,帮助学生在读中识字、在语言环境中识字,但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避免学生会背诵小诗后不再看字,形成机械背诵的状态,不利于识字。

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生自由汇报)

2、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将理解诗的字面意思、有感情朗读、读中感悟内涵结合起来,并处理以下几个问题。

(1)“大大小小的鞋就像一家人,依偎在一起,亲亲热热地说话。”

出示:拟人化的鞋。

教师提问:

a.为什么把大大小小的鞋说成一家人呢?

此设计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发现比喻这一修辞的特征,有相似之处的不同类的事物之间可以进行比喻。

b.“依偎在一起”是什么样子呢?请同学们做做依偎的动作。

c.看着图片,想像这“一家人”依偎在一起讲什么亲热话呢?学生汇报。

这一设计旨在借助对“鞋”拟人化的描述唤起学生对自己家人在一起亲亲热热说话的样子及内容的回忆,进而体味一家人在一起相互关心、相互理解的情感。针对学生的想像,教师要及时评价,为指导朗读作铺垫。

d.怎样读出相互关心、彼此温暖的感情呢?

指读后教师相机指导:依偎——读得轻一些,语音稍长些,表现很亲近,依偎在一起舍不得分开。

大大小小、亲亲热热——在读叠音词的两部分时,要注意语调、声音上的变化,如“亲亲”读得高一些,“热热”读得低一些,或作想反处理。

学生练读,指读,教师示范读。

e.教师小结:经过一天的工作,每个人回家中享受新情的温暖,享受家庭的温馨,多么幸福啊!

(2)“大大小小的鞋,就像大大小小的船,回到安静的港湾,享受家的温暖。”

教师提问:同学们知道“港湾”指的是什么地方吗?(生自由说师总结)

教师提问:课文中的“回到安静的港湾”,“港湾”指的是轮船休息的地方吗?

这一问题的设计在于帮助学生发现“港湾”与“家”的关系,发现这是一种比喻:把家比喻成港湾。

教师小结:我们每个人都像这一艘艘的船,工作、学习一天后要回到家里,与家人共进晚餐,高高兴兴地聊天,享受家庭生活的平静与温馨。你们喜欢自己的家和家人吗?请你读这首诗,表现出家的温暖,及你对家的热爱。

学生朗读、指导朗读。

四、引导背诵

小黑板出示:回家,把鞋脱下。

鞋像,。

鞋像,。

五、趣味识字

1、集中识字,检查识字情况。

同学们在朗读过程中一定认识了许多生字朋友,请你们同他们打招呼吧。

词卡出示字词:(皮鞋脱下在一起亲热温暖把)

2、交流识字方法,重点识字。

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把最好的方法跟同桌说一说。

这一设计的目的旨在交流识字方法,提高识字效率,帮助学生巩固识字。

3、趣味游戏,巩固识字。

我来说你来找你说这样好不好

老师说生字,学生找字卡的形式巩固识字。

六、《总结家》的教案

一、情景导入:

老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幅美丽的图片,你们想看看是什么吗?

学生:想!

老师:(点击课件)现在请你观察第一幅图!谁能说一说图上画的是什么?

学生:画的是爸爸、妈妈、还有孩子在看电视,他们是一家人!

老师:你观察得可真仔细呀!这是一个三口之家。那看一看第二幅图!画的又是什么呢?

学生:也是家!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还有孩子!

老师:对了!这是一个大家庭,是祖孙三代。我们一年九班的每一个同学也都有一个温暖幸福的家。今天呀!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小诗歌,名

jiā

字就叫做:家!(出示题目:家)(读题)

二、进入正课:

老师:请同学们轻轻地把书打开,翻到第63页!先看着书上的拼音指读!你能只看拼音把课文读出来吗?(课件)

为了让你读得更准确,在读的时候,老师提醒你要注意这样几个词的发音:(课件)

cǎowōfánɡshèshānpōshūfufǔài

草窝房舍山坡舒服抚爱

(教师领读)

学生:自由朗读

老师:好!现在谁能勇敢地站起来读给老师和同学们听听!(指名读)

你可真了不起!发音非常的准确!(如果有读的不好的要对其进行纠正)

老师:现在请同学们一边看拼音,一边看汉字,再把课文读一读!

学生:自由朗读

老师:同学们!你们读的都非常的认真!在这首诗中有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的生字朋友!你们想认识他吗?(课件)

上面的字是要求我们会认的字,下面的字是要求我们会写的字!在课文中把他们找出来,在生字的下面画上小圆圈并反复的读一读!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

4、老师:好了!现在谁能上前面来!领着同学们把这些字读一读!(出示生字卡片:家、的、蜜、蜂、漂、亮,鱼、鸟、山、生、来,蜜蜂、漂亮。)

学生:齐读

老师:你们可真棒!哪些字是你以前就认识的呢?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他的吗?

学生:鸟是我家养鸟,爸爸告诉我这个字的!……

我学过书法!老师教我的!……

老师:那现在,咱们就开火车读一读!看谁把这些字记住了!(开火车读:火车火车开到哪?学生说火车火车开我这,火车开到…那)(1—2组读,在此期间纠正发音不准的!)

三、分析课文:

老师:你们真可了不起呀!老师真为你们感到自豪!这首小诗歌一共有三个小节,现在,老师读第一小节,请你一边听一边想:在这小节中都写了谁的家?把他用横线画出来!然后再说一说,他的家是什么样的?

学生:第一小节写了鸟儿和蜜蜂的家!鸟儿的家是舒服的草窝,蜜蜂的家是漂亮的房舍!(教师板书:鸟儿、蜜蜂,两幅图!)

老师:你找得很对!那我想问问你,你知道鸟儿为什么要用草做窝吗?

学生:因为草很温暖!可以遮风挡雨!小鸟们在窝里会非常的舒服!

老师:说得很好!就象同学们的小床一样!每天你都在你的小被窝里进入梦乡!现在,我们就来读一读这一小节!男生读一句,女生读一句!

学生:男女分读!

老师:学习了第一小节!我们来学习第二小节!象第一小节学习的那样!现在,请同学们自己来学习这个小节!老师建议同桌之间合作学习一下:一个人读,一个人画有谁的家,然后在一起讨论一下,他的家是什么样的!(指名说)

学生:第二小节写了鱼儿和蜻蜓的家,鱼儿的家是清清的河水,蜻蜓的家是水边的山坡……

老师:你说得可真好!这一小节些的是鱼儿和蜻蜓的家,那就让我们来读一读这小节吧!第一、二小组读一句,三、四小组读一句!(学生分组读!)

我们来看第三小节!先读一读!然后说说这小节写的是谁的家?(学生回答:我的家!)那你能跟老师、同学说一说,你的家是什么样的?爸爸、妈妈是怎样关心、爱你,有没有这样的小故事讲一讲!

学生:我的家很干净!爸爸妈妈多我很好!每天都给我做好吃的……

有一天下雨了,妈妈不打雨伞,让我打,我觉得妈妈很爱我!

老师:同学们都喜欢自己的家!你们觉得非常的幸福!那现在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把这小节读给你的同桌听听!

学生:读!

老师:老师听见了!你们读得可真有感情!老师都被你们感动了!老师也向参加到你们的行列里!我也想读一读!行吗?(教师范读)这首小诗歌我们就学完了!现在让我们有感情的朗读一遍这首诗!(学生:齐读!)

老师:你们读得真棒!那现在用你手中的小画笔画一画鸟儿和蜻蜓的家!

学生:画!

四、总结:

你们可真了不起呀!画得真漂亮!那小动物有家,我们同学每个人都有一个美丽的家!你们知道吗?我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家!就是我们的祖国!你知道我们祖国名字吗?(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每天在这个大家庭里快乐、幸福的生活着!

小闹钟》教学设计之一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谜语导入:滴滴滴、滴滴滴,催我声音急,让我早早睡,叫我早早起。(打一物品)

师:哪些同学知道这是什么呀?我们看谁最聪明,猜的又快又对。(师随生答随板书课题:小闹钟)

(学生猜对后)

师:谁能说说小闹钟的用途?

生答。

(二)、学生初读课文,感悟内容

师:课件出示读书方法:(1、一目双行,直呼章节、边读边想2、读准钟、事、时、再等字音。)课件出示问题:小闹钟在提醒我们什么?

?学生自由读文(师巡视指导帮助)

?师范读(生注意字音、语气、语调等)

?指生读(师生共同纠正读音)

(三)、精语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师:刚才呀!听大家读的都非常棒,我想大家对课文已经都理解了,那么,谁能来说说小闹钟在提醒我们什么呀?

(生答)

师:我们班的同学朗读的最精彩了,谁愿意把每一小节读给大家听听?

?指生读第一小节(任选几读,也可比读)

(教师在生读时做读的指导“滴滴滴读起来应清脆、急促;也可根据学生自己的理解来处理语言、语调的变化,纠正字音)

2、讨论:怎样才是努力做事,为什么要把功课做完再游戏?

师:唉呀!读的太动听了。小闹钟告诉我们要把功课做完后再游戏,为什么呢?你可以小组讨论一下,我们看哪一组讨论的最激烈。

(生汇报)(让学生结合自己身边的具体事例谈,教师要积极给予肯定)

师:谈的太好了,那么你以后应该怎样做呀?

(生谈)师随之板书:努力

师:说的非常好。老师知道第二小节你读的更好,谁愿意展示一下?

?指生读第二小节(2——3名读,也可比读)

(教师在生读时做读的指导同第1小节)

?讨论“爱惜时间应怎样做?”(生小组讨论后回答)

?学生回答后互评达到共识。

师: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记住小闹钟的话吧。(尽量看汉字来读)

六、迁移练习、写字指导

1、复习巩固、渗透方法

(先组织学生复习要求认识的字,并谈谈自己是怎么记的?)

?写字指导

第一步: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引导学生发现字形特点。

第二步:教师范定,引导学生注意看清每一笔的位置。

“声”上半部分是“士”,上横长,下横短;

“音”上半部分“立”要写在横中线以上,上下各占一半;

“好”当“女”字做偏旁时注意笔画的变化;

“力”要写在田字格的中央;

“再”要注意笔画的第四笔是竖,注意笔顺;

“去”注意笔顺,一共5笔。

?学生练写,要先描后写。

?书写完成后组织学生间互相评价,教师要针对书写情况做进一步指导。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总结方法。

?“自选词语”,鼓励学生记下本课记住的新词。

七、课堂延伸:

1、生展示收集的小资料

2、生互评

3、把《小闹钟》编成拍手歌,大家学唱。(四三拍)

八、小结:

希望大家记住小闹钟的话,人人争做爱惜时间的好娃娃

语文七色光四

?一、谈话导入

我们做什么事情都有一定的规律,养成良好习惯这样做起事情来就得心应手了。那中国的汉字也有一定的笔顺规则,如果你记住了他学起来就轻松加愉快了。不信你看书。

二、学习第一关:练

1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读笔顺规则。

2、我们一起写一写看是不是这样。学生说并和教师一起书空。

3、我们还学那些字,先横后竖、先撇后那……

三、第二关:日积月累

1、谁会说说谚语。

2、我们看看书中交我们什么谚语,打开书你们自己读一读。

3、同桌互相背一背。

4、师生一起背。

四、学习第三关:知识窗

1、同学们你们知道中秋节的来历吗?教师介绍

中秋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民间流传极广的是嫦娥妒恨丈夫后羿薄情,偷吃了他从王母娘娘那里要来的不死之药,于农历八月十五之夜飞上天去,在月筑室为宫,遂为月宫之神;后羿后悔不已,年年的八月十五夜,望月设供,祈望妻子返回人间与自己和儿女团聚,由此而衍生出后世民间祭月祈团圆的文化习俗。

中秋节,也称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是我国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流行于朝鲜、日本和越南等邻国。因为秋季的七、八、九三个月(指农历),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称之为中秋节。又因此夜浩月当空,民间多于此夜合家团聚,故又称团圆节。

2、你还知道我国的哪些传统节日?

3、听,传话练习。

4、说

(1)、教师出示爷爷、奶奶、姑姑、叔叔等生字让学生说出称呼。(2)、你还知道其他称呼吗?

五、第四关;大家一起来

1、你了解你的家里人吗?你热爱你的家吗?看看谁最了解你的家里人,谁最喜欢你的家里人,那你们赶快为家里人做一个漂亮的生日卡吧。

2、谈一谈你做生日卡的用处。

3、你也可以制作朋友卡、同学卡。

六、这堂课你们都有什么收获呀?

《小红花》教学设计(教科版一年级上册)

(一) 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师:开学初,班里设立了“红花园地”。经过努力,很多同学得到了小红花,谁能告诉老师,得了小红花,心里高兴吗?没得到小红花的同学心里是怎么想的?那们们知道小红花也有真假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8课《小红花》(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读了课题,同学们一定迫不急待地想读读课文了吧?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要想办法认识它,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大家读得真热闹,看把小松鼠都吸引过来了,你瞧,他给大家带来了什么?你愿意读吗?把生词读给你的同桌听,读不准的,请同桌帮助改过来。(出示生词)

把你们读的情况汇报给大家,谁愿意读?(请对同桌起立读词,出现问题及时纠正。)

生词大家都认识了,我把生字单独拿出来,你还认识它们吗?(课件出示生字)单个读生字,齐读生字。

(三)学习课文,加深理解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从哪可以看出佳佳也想得到小红花。

2、学习二、三、四自然段

①佳佳也想得到一朵小红花,可是没得到。一天,她看见地上有一朵小红花,悄悄地捡了起来,同学们注意看挂图,看看佳佳在捡小红花的表情怎样。试着自己读读这一段,“悄悄”一词要读得轻,读得慢一些。

②谁能用“悄悄”说一句话。

③指名读三、四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真正的小红花,怎样才能得到。

④指导朗读,分角色读。

3、学习五、六自然段

①观察第四幅图,有什么感受?

②想像“佳佳”进步很大会有什么样的进步?

③为什么说佳佳得到的是一朵真正的小红花。

④指导诵读,评读。

4、赏读全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给同学听,并相互评价。

5、分角色表演课文情节。

(四)实践活动,扩展延伸

1、以“一朵真正的小红花”为题,展开想像,想想佳佳自从接受了爸爸的教育以后,她想了什么,做了什么,是怎么做的,才得到一朵真正的小红花,自编一个小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大家都要讲礼貌》教学设计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们,认识老师手中的这几个字宝宝吗?(板贴:你说我说)让我们一起喊出他们的名字。(生齐读)欢迎小朋友们走进快乐的“你说我说”课堂。你们瞧,大森林里的小象和小鸟也赶来和大家一起学习了。(课件出示对话内容)

师:从他们的谈话中,可以看出他们是怎样的孩子呢?(生:都是有礼貌的孩子)小象和小鸟是懂礼貌的孩子,小朋友们也要向他们学习,我们大家都要做讲礼貌的好孩子。(板书:大家都要讲礼貌)

二、明确礼貌用语及礼貌用语地使用

师:你们都知道哪些礼貌用语呢?(生:你好、谢谢、对不起……)

师:谁能说说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礼貌用语呢?(生列举实例)

三、观察图画,明确图意

师:每天在老师上下班的路上和学校的走廊里,都会遇到一些讲礼貌的同学在主动向老师问好。今天,老师就把其中的一个同学介绍给你们,让我们看看他是谁?(课件出示小林)(生:小林)

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林是个懂礼貌的孩子呢?下面,让我们进入第一个环节(板书:看一看)。请同学们打开书,看一看书上的四幅图(课件出示文中的插图),先自己说,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学生练说,教师巡视,然后学生汇报)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学生易于接受直观形象的事物,因此,在设计这个环节时,我充分利用书中的插图和旁边的提示,引出小林这个人物。]

四.教师重点指导,明确学习方法

师:说之前老师想考考你们,平时我们在和别人交流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生:声音要洪亮,注意听别人讲话;要有礼貌,把话说清楚;要自然大方。)

师:小朋友们,你们能做到吗?下面让我们进入第二个环节(板书:说一说)(课件出示第一幅图)请小朋友们认真观察,再读一读提示语,想想第一幅图主要写了什么事?在什么情况下小林和爸爸、妈妈道别呢?请注意观察人物的表情和动作,你们还发现了什么呢?请小朋友们把第一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先自己说,然后再和小伙伴说说。(找生汇报,教师相机板贴礼貌用语,师生评。)总结学习方法。

五、自由练说,交流互评

师:请小朋友们在二、三、四幅图中,选择自己想说的一幅图,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说一说。为了使小朋友们更出色的完成任务,我们的好朋友小象和小鸟为我们带来了一把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课件出示要求)(学生活动,然后汇报)

师:谁愿意汇报,其他同学认真听,然后评一评。

生1:我汇报第三幅图,我和同桌一起说。小刚,你的书我很喜欢,能借我看一晚吗?

生2:当然可以了。

生1:谢谢你。

生2:不用谢,下次借书还到我这旮借。

生1:好的,再见。

生2:再见。

师:谁愿意评一评?

生1:说得很清楚,并用上了礼貌用语。

生2:不能用这旮,可以说这里。

师:谁还愿意汇报不同的内容?

生1:我汇报第二幅图,我和小组同学一起说。老师您早。

生2:小林你早,你打扮得真精神!

生1:谢谢!小刚早上好,我们一起走吧。

生3:小林早上好,好的。

(师找生评)

师:最后一幅图谁愿意汇报?

生:我自己来汇报。下课了,小林不小心把小丽碰倒了,小林连忙说“对不起。”小丽说:“没关系。”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贴礼貌用语)

师:听了小朋友们的表述,老师不但感到小林是个讲礼貌的孩子,而且觉得图中的每一个人都是那么的讲礼貌,让我们送给他们一首歌吧!(播放《礼貌歌》,生唱歌,跳舞。)

六、当堂演练,体验生活

师:小朋友们,如果让你们扮演图中的人物来演一演你们愿意吗?下面让我们进入最后一个环节(板书:演一演)(小组练习,汇报,师生评议。)

师:表演得很精彩。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我们讲礼貌?(生畅所欲言)

七、总结本课,课外拓展

1.小结学生表现。

2.把小林讲礼貌的事编成小故事,讲给喜欢的人听。

3.小象和小鸟和同学们再见。

板书设计:你说我说

大家都要讲礼貌

看一看说一说演一演

你好您好

谢谢不用谢不客气

对不起没关系

再见

《识字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通过认读,了解几种汉字的构字规律,激发学生识字兴趣;2、认识“尘、灰、众”等9个字,学会写“土、尖、灭、明、林”6个字。学习偏旁“日、木”,巩固以上到下,从左到右的笔顺规则。3、指导学生正确,美观的书写,提高写字能力。

教学流程:

一、复习巩固旧知1、指名板演:连一连,把组成的新字写下来2、认读生字

二、激趣导入新课

三、初读课文,感知字词(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不认识的字看拼音多读几遍(2)师指名读,挑战读(3)再读文,圈出本课要学的生字,发现识字规律(4)龙龙和文文在读的时候,发现了一个新的识字方法,你发现了吗?(5)龙龙和文文的识字方法可真好,同学们,你学过的生字中有没有用这样的方法来识记的?

四、识字、写字1、交代学习目标:2、识字:(1)看拼音读;(2)拼音、汉字对照读;(3)只读字;(4)看卡片读。3、指导书写:观察要会写的字都是什么结构,你还发现了什么?说出每个字由几笔组成。书空,说出笔顺名称,交代部首“日、木”描红。重点指导“尖、林、从”的笔画变更,描红后在本上写2~4个

五、合作拓展、巩固成果1、把下面的字去掉一笔,变成一个新字,再组词。2、文字接龙。3、摘苹果游戏把两个学过的字组成一个新字,摘对的,师奖励一个“苹果”,用苹果换两个小红花。

六、拓展成果:同学们,今天我们又学习了一种新的识字方法,请同学们回家再找一些能用折中识记方法的字

《山爷爷和孩子的对话》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播放课件)孩子们,你们好!你们喜欢山爷爷吗?瞧,山爷爷正向我们走来了,用我们的掌声欢迎山爷爷,好吗?谢谢孩子们,看,文文也来了,正和山爷爷说话呢?你们想知道他们说什么吗?我们一起去学习儿歌《山爷爷和孩子的对话》这首儿歌后,同学们就知道了。和老师一起写写题目,好吗?①齐读课题,②读了课题,你想说点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3、师导:你们真棒!学会了从课题中去发现内容,提出问题。现在,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走进快乐读书屋,美美地读读这篇儿歌。

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提出学习目标:第一遍,借助拼音朗读儿歌,要求读准音,学生在自学时,教师辅导学习较困难的学生。读后用铅笔在文中圈出儿歌后的四个生字(真、才、比、双),拼读生字,抽生读(选择生字读两遍再组词)。

2、拼音汉字对照读,把儿歌读正确、流利。小组练习朗读课文,互相检查朗读情况。

3、抽生朗读,评价读书情况。

三、探究感悟,体验发现

㈠、学习第一部分:

1、自由朗读这一部分。边读边想,你能找出哪个句子是孩子说的,哪个句子是山爷爷说的吗?

2、你想怎样读这一部分,(大声朗读、找同学读、分角色读……)你能按着你的想法读一读、试一试,再起来读给同学们听听,好吗?

3、同学们读得真精彩,不过老师还想考考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一段主要赞美山爷爷的什么吗?(生:“高”,教师适时板书“高”同时课件出示高山图画即课文插图)

3、山到底有多高呢?你能通过你搜集的资料来举例说说山的高吗?(学生把自己搜集到“高”山的资料向大家汇报。)想了解老师给你们搜集到的高山图片吗?(出示课件:高山图片,教师配上简单的介绍。)

4、面对孩子们对山爷爷“高”的赞美,山爷爷说了什么?哪位孩子来读读山爷爷说的话。你们喜欢登山吗?那就和老师一起去登山,好吗?【活动】:登山

【课中休息】:欣赏一段美妙的音乐

㈡、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读一读儿歌的第二部分,相信聪明的同学一定有很多新的收获。

1、请孩子们自由的、美美的朗读儿歌。边读边想,好吗?

2、小朋友们读得真投入,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你的收获,好吗?谁愿意第一个来?(谢谢你,真大胆!)(学生可以自己朗读儿歌或和同桌一起分角色朗读,也可以说说自己的感受。)这是你的感受,谁还有不同的感受?

3、我们的家乡武隆也有许多美丽的大山,你们想看看吗?课件出示(武隆的山景图),师介绍图片引入:孩子们看得很认真,老师从小朋友们的表情中发现,都不停的赞叹山爷爷的什么?(美)教师板书:“美”。你能说说从哪儿看出了山爷爷的美?

4、你有和山爷爷的合影照片吗?展示给同学们看看。教师适机提问:你为什么要在那里拍?

5、谢谢小朋友们,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情一起去读读对山爷爷的赞美。(课件出示):

山爷爷,你真高,白云才到你的腰。

山爷爷,你真美,绿树、红花把你环绕。

山爷爷,你真……

你还想对山爷爷说什么?请小朋友们模仿赞美山爷爷的句子,想一想,相信自己,你能行!(鼓励学生大胆地说,说出自己对山爷爷的赞美。)

6、面对同学们的赞美,山爷爷又高兴又难过,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课件出示“我真可怜”)孩子们,看了这几张图片,你想说什么呢?我们该怎么帮助他们呢?看,帮助山爷爷的人们来了。(课件播放“帮帮我”)看了这几张图片,你想对帮助山爷爷的人们说什么呢?你参加过植树吗?你打算怎样去帮助山爷爷。是啊,在人们的帮助下,山爷爷又慢慢变美了?(课件播放“我变美了”)正如山爷爷告诉我们的那句话“你的双手和智慧,能把最美的世界创造”。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学生读后,师提问)这是山爷爷对孩子们提出的希望,我们将如何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去“创造最美的世界”为我们身边的环境做些什么?请同学们小组讨论,相互说说,好吗?(小组讨论,鼓励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你能说说你自己的想法吗?感谢孩子们,希望你们能向自己说的那样,用我们的双手和智慧,把最美的世界创造。(课件出示:提供“改造荒山”“退耕还林”的图片,老师介绍资料即环境的变化。)

四、趣味作业,课外延伸

1、“我会读”。搜集自己喜欢的儿歌,带着自己的感情去读一读、背一背。

5.二年级数学上全册分析 篇五

Lesson 1 Li Ming’s Big Family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听、说、读、写并能口头运用下列词汇:father, mother, grandfather, grandmother, have, has, brother, sister, parent.2.能够认读,理解并应用这些基本句型:I have „„ 能力目标:(1)能把所学单词运用到日常口语交际中,在适当的情境中能够灵活运用.(2)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情感目标: 通过多样性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积极性,使学生在英语课堂中初步体验成功,感受乐趣,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教学重点:听、说、读、写并能口头运用下列词汇:father, mother, grandfather, grandmother, have, has, brother, sister, parent.教学难点:能够认读,理解并应用这些基本句型:I have „„ 教 法:情景教学法 学法指导:小组合作学习

课件使用:录音机,一张家谱图的张贴画。X k B 1.c o m Part 1:Greeting Part 2:Warming-up(1)listen:The family in our House

播放英语歌曲调动积极性 Part 3:New words 展示李明家庭成员张贴画,熟悉他们的英文称呼:father, mother, grandfather, grandmother, brother, sister, consion, uncle, aunt.教师:This is Li Ming’s grandfather(指着图).This is Li Ming’s„„(引导学生说家庭人员的称呼)新 |课 |标|第 |一| 网

学生:This is Li Ming’s grandfatherfathermotherbrothersister consion.教师:(对学生甲)Li Ming’s grandfather is Li Ming’s father’s „„(引导学生回答)

学生甲:father.教师:Your mother’s sister is your„„..全班:Aunt.教师:(继续问题)Your„„..is your „„„.Part 4: Games 找到墙:把father, mother, grandfather, grandmother, brother, sister, consion, uncle, aunt的词汇卡片张贴到墙上,教师发出指令如:walk to father!.Jump to uncle!学生根据指令做。Part5: Homework

第二课时 Part 1:Greeting [激情问候,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Part 2:Warming-up

(1)Let’s sing:The family in our House

(2)播放英语歌曲调动积极性 Part 3: review 出示家谱图复习家庭成员名称 Part 4: listen

1、听课文录音,跟读课文,分组朗读。

2、画出难懂的句子。

3、小组讨论难懂句子,说一说你的理解。

4、教师总结。Part 5:let’s do it.1、read and write

2、introduce your family 画画你的家谱图,用英语介绍你的家庭。Part 6: 做《活动手册》X k B 1.c o m

Lesson2: What Do They Look Like?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听、说、读、写并能口头运用下列词汇:white , hair, black, uncle , cousin, thin..能够认读,理解并应用这些基本句型:He She has„„ 能力目标 能把所学单词、句子运用到日常生活之中,做到学以致用,如在向他人介绍家庭成员。情感目标

通过创设真实生活情境,使课堂成为一个大家庭,用温馨、轻松、愉快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每个孩子感知英语的特有的魅力,通过努力,体验成功!

教学重点:white , hair, black, uncle , cousin, thin.教学难点:能够认读,理解并应用这些基本句型:He She has„„ 教 法:情景教学法 学法指导:小组合作学习

课件使用:录音机、一张家庭照片的张贴画。教学课时:1课时 Part1:Greetings!

Part2: Warming-up Sing a song: The family in our House Part3: Review(展示李明家人的照片,复习单词aunt uncle cousin)

T: Who’s this ? This is Li Ming’s uncle

T: Who’s this ? This is Li Ming’s auntw W w.x K b 1.c o M

T: Who’s this ? This is a girl.She is Li Ming’s cousin

T: What’s name Li Ming’s uncle ?S:„„

T: What’s name is Li Ming’s aunt ? S:…… T: What colour is her hair?

S:„„

Part4: New Concepts T: What colour is her hair?(指着奶奶的头发)S:„„(引导学生说出单词 gray)

1、Listen and Read P1

2、Let’s do it 指导完成课文第二部分。Part5: Practice 指导学生完成配套练习

Lesson 3: What Do They Do?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正确听、说、读、写、用work, doctor, hospital, nurse, worker 能够理解、应答和运用 He/She verb + s/es。

能力目标 能把所学的应用到日常交际生活中去,在适时环境中能够灵活运用。

情感目标 能交流个人信息,乐于参与小组活动,积极参与。教学重点难点:新 课 标 第 一 网

正确听、说、读、写、用work, doctor, hospital, nurse, worker 能够理解、应答和运用 He/She verb + s/es.教 法:情景教学法 学法指导:小组合作学习

课件使用:多媒体课件、挂图 卡片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热身、复习(warm-up /Revision)

1、教师发口令,学生做动作 Drive a car(cab、truck)!Ride a bicycle!Take a bus!Walk!

2、板书单词,指名连线,并及时给予鼓励

doctor school

nurse restaurant

worker hospital

teacher

二、学习新课

1、听课文录音,读课文。

2、回答问题。

What does Li Ming’s father do? How does he go to work? What does Li Ming’s mother do? How does he go to work? What does Li Ming’s aunt do? How does he go to work? What does Li Ming’s uncle do? How does he go to work?

3、指名评议。

三、练习。

1、根据提示介绍自己的家人的职业,怎样去工作。http://w w w.xkb1.com What does your ……….do? Where does your work? How does he/she go to work?

2、每组选派俩名代表上台介绍家人的职业。

5、指名上台描述家庭中某一成员的一种职业,教师适时指导。

五、布置作业、适时反馈。

第二课时

一、热身、复习(warm-up /Revision)

教师找一名自告奋勇的学生,让他扮演李明的阿姨,T; Who are you? S: I’m Li Ming’s aunt.T; What do you do? S: I’m a nurse.T; How do you go to work? S: I go to work by bike?

二、小组活动;两人一小组,扮演李明的家庭成员,仿照上边的句子进行对话。学习新课

三、练习。

1、画一画,讲一讲。X|k | B | 1.c|O |m 让学生画一个家庭成员,她的职业是教科书中描述的一种职业中的一种。如果家庭成员中没有这些职业,学生可以虚构一个。两人一组,讨论: Is this your „..(家庭成员)? What’s his/her name? Does he/ she work? How does he/she go to work?

2、游戏。

教师发口令,学生做动作 Drive a car(cab、truck)!Ride a bicycle!Take a bus!Walk!

3、let’s do it!完成课本第七页的内容。

4、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册第三课的内容。

五、布置作业、适时反馈。

Lesson4 What They Like to Do?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使学生能够听懂、会说、认读、并书写下列词汇:plant, flower, cook, go for a walk ②使学生能够认读、理解并应用下列句型: he/she likes to„„„.能力目标

通过游戏、表演等活动,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通过学习语言知识,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情感目标

让学生体会英语学习中的乐趣,敢于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①使学生能够听懂、会说、认读、并书写下列词汇:plant, flower, cook, go for a walk新-课-标-第-一-网

②使学生能够认读、理解并应用下列句型: he/she likes to„„„.教 法:情景教学法 学法指导:小组合作学习课件使用:录音机、词汇卡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

一、以情激趣,复习旧知。

1、复习人称代词(he she)和物主代词(his her)和有关家庭成员的单词。

2、师生间简单问答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1、使用词汇卡片教授新单词plant, flower, cook, walk 动作演示 plant flowers I like to plant flowers go for a walk I like to go for a walk cook I like to ……

go shopping I like to ……..red a book I like to ……..work on the computer I like to ……..2、讨论课文第一部分图片。

3、播放录音,学生跟读课文。

4、教师领读课文。新 |课 |标|第 |一| 网

5、学生齐读课文,然后小组内表演读

三、布置作业、适时反馈。

1、读课文

2、画一张家庭中某一成员的画,并注明此人的爱好。

第二课时

一、关注兴趣,游戏导入

1、Greetings

2、耳语游戏

找一位自告奋勇的学生,对他小声说:You show driving./ You show walking./ You show cooking./ You show read books.这名学生表演,让其他学生猜单词,或短语。

二、小组活动。

1、表演读课文。

2、两人一组,一位学生描述家庭成员(father, mother, grandfather, grandmother, have, has, brother, sister),另一位表演。This is my ……….He/she is ………….years old.He/she has ……..hair.He/she likes ………..3、虚构亲戚 This is my ……….He/she is ………….years old.He/she has ……..hair.He/she likes ………..X|k | B | 1.c|O |m

三、练习题

指导学生完成教科书第九页的内容 完成第四课的配套练习。四:布置作业

利用所学句型介绍家庭成员。

Lesson 5 Having Fun Together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生能听懂、会说、认读并书写下列词汇:we, family, film, watch a film 学生能认读、理解并应用下列句型: We like to „„„..能力目标

通过游戏、表演等活动,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通过学习语言知识,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情感目标

让学生体会英语学习中的乐趣,敢于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学难点:

学生能听懂、会说、认读并书写下列词汇:we, family, film, watch a film 学生能认读、理解并应用下列句型: We like to „„„..教 法:情景教教学重难点: 课件使用:录音机、磁带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热身、复习(warm-up /Revision)X k B 1.c o m

做Whisper游戏以复习词汇: plant flowers,go for a walk,cook,go shopping,red a book,work on the computer等。在全班猜出每个动作后,问全班同学Where is he/she?然后再问What is he/she doing?

二、学习新知

1、问题讨论课文图片,引出并学习新词汇(we, family, film, watch a film)What do they do?

2、练习新词汇。watch a film at the cinema watch animals at the zoo plant vegetables on the farm fly kites in the park 大小声读,小组读,表演读

3、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跟读。

4、师领读,请小老师领读,教师及时正音。

三、巩固练习

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介绍家庭成员的爱好。

第二课时

一、热身、复习(warm-up /Revision)

链式游戏:每个学生必须用到关于家庭成员喜好及其地点的短语 T: My father likes to go for a walk.S1: My uncle likes to watch a film at the cinema.S2: „

二、练习

画一画,说一说

要求每个学生画一张家庭成员在一块玩的图画,要标出图片里的每个人物,然后每个学生写出一些有关其家庭的句子。对于没有掌握的同学,鼓励他们查书。可以用以下句子:

He/She is a …… He/She likes to ……X k B 1.c o m My „„(家庭成员)has „„(颜色)hair.My „„(家庭成员)wears glasses.He/she likes ……...三、做一做

指导学生完成教科书第十一页的内容。四、指导完成活动手册

五、结束课堂教学

要求:运用本课已学过的词汇在we like to „„ 句型中做单词替换练习。

Lesson 6 Maddy’s Family?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生能听懂并理解这个简单的故事。

学生能够问答关于这个故事的问题。

学生能分角色,用自己的语言表演故事。能力目标:能看懂故事,提高阅读能力。

情感目标:渗透关爱意识,懂得“爱人者,人恒爱之”的道理。学法指导:小组合作学习课件使用:录音机、磁带 教学课时:1课时

一、复习

1、播放录音,让学生听完后填写教科书中的小测试。

录音内容:

(1)What are these? They’re glasses.They’re eyes.(2)What colour ls her hair? It’s white!It’s gray!(3)Is you mother’s sister your uncle? Yes, she is your uncle.No,she is your aunt.(4)Is li Ming’s father shorter or taller than his mother? His father is taller than his mother.He is shorter.X k B 1.c o m(5)Is li Ming older or younger than his grandfather? He is older than his grandfather.He is younger.2、指名读出答案,教师评议、指导。

二、录音机播放故事Maddy’s Family

(一)阅读准备

1、学生一边看卡通片一边听录音。

2、讨论:故事发生在何时何地?故事的人物是谁?故事中有哪些重要的东西?(1)小组派代表汇报。(2)教师指名评议。

3、启发学生说一说故事主要讲的是什么?

4、将理解本故事的中心词教给学生。

5、提问:这是谁?他在干什么?他在那儿?图中还有谁?

(二)阅读

1、放录音,让学生注意听英美人是怎样朗读故事的。2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一边看卡通一边跟读。

3、反复放录音,让学生反复领读。

(三)讨论:

1、用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理解的情况。

2、激发学生就故事本身作出各自的评论。

三、利用活动手册进行测试。

四、结束课堂教学

做游戏Draw Me并用英语描述出来。

Unit2 Lessons7--12

My Country and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Lesson 7: China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听、说、读、写词汇:China,map, speak。能认读、理解并应用下列句型: This is„„.能力目标

会说本课的对话.会认读单词。能拼读本课的单词。情感目标

能进行简单的会话。了解英美国家的名称、语言。教学重难点。教 法:情景教学法 学法指导:小组合作学习

课件使用:录音机,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中国国旗,手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Step1 Class opening 张贴一张世界地图,讨论你们的家人和亲戚都住在哪里? Where do they live? Sept2 Learn the new lesson

1、出示一张世界地图,教师一边指着地图一边向学生用英语讲解地图。

2、指名说一说教师说的是什么意思?

3、板书China 强调:单词的首字母要大写。

4、教师用“手偶”演示“讲汉语”,每只手上放一个手偶,一个手偶讲英语,另一个手偶讲汉语,手偶试图彼此对话,但行不通,讲英语的手偶最终用英语道出问题的所在:Oh!I speak English, but you speak Chinese!

5、指两名学生上台,一个说英语,另一个说汉语,话题自选,不限制,教师先听说汉语的学生,然后再假装听说英语的学生,指导如下对话:

教师(指着两者中的任何一个学生)What is he/she speaking? Is it Chinese/English?

学生:Yes/No.教师:Yes/No!He/She speak Chinese/English.Step3 学习课文

1、让学生拿出教科书,把课文第一部分读一遍,画出不懂得词汇。

2、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跟读。

3、指名说一说课文的意思。

4、教师讲解课文,并领读学生不会的单词。

5、教师领读课文。

6、请小老师领读课文。

7、学生自由练习课文。

8、指名朗读,师生共同评议、正音。

9、以小组为单位,介绍中国。

Step4、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指名上台用英语描述中国。

Step5、布置作业 用所学词汇描述中国。第二课时

Step1 Class opening and review

指名上台用英语描述中国。讨论“你知道中国的那些名胜古迹? Step2、Learn the new lesson Practice

1、介绍 Tian’anmen Square, Palace Museum, Great wall.2、让学生拿出教科书,把课文第二部分读一遍,画出不懂得词汇。

3、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跟读。

4、教师讲解课文,并领读学生不会的单词。

5、教师领读课文。

6、学生小组内读课文。Step3、Let’s do it!完成教科书第二十一页的内容 Step4、Practice 小组活动:用英语介绍你所知道的中国的名胜古迹。Step5、指导学生完成第七课的配套练习

Lesson 8:Canada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听、说、读、写词汇:know ,about, city.能认读、理解并应用下列句型:what do you know about„„? 能力目标 会说本课的对话.会认读单词。能拼读本课的单词。情感目标 创设生活场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重难点:

知识目标 能听、说、读、写词汇:know ,about, city.能认读、理解并应用下列句型:what do you know about„„? 教 法:情景教学法

课件使用:录音机、地图、卡片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Part 1: Greeting [激情问候,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Good morning/afternoon, class!Where do we live? Part 2: Warming-up

1、复习以下短语 map China speak Chinese

方法:找两个学生,让学生甲走出教室。全班同学在教师里为学生甲选择一件东西让他寻找。然后学生乙用如下指令引导学生甲找那件东西。

学生乙: What is it?

学生甲:(举起物品)Is this/it „„„.2、问答操练,复习单词country和其它词汇:

What colour is this country?

What country is this?

What do we speak in China? Step3 Learn the new lesson

1、出示地图,教师用英语介绍加拿大。

板书Canada并反复领读。引导学生书空。

2、询问学生可能知道有关加拿大的问题,例如:Do they speak Chinese in Canada?

Where do Jenny and Danny live?

3、通过渥太华和北京之间画纬度线来演示capital city,例如:(指着地图上的北京)What is this? This is Beijing.Beijing is a city.It is the capital city of our country.What is our country? Our country is China.(指着渥太华)This is the capital city of Canada.4、就学生所知道的有关加拿大的情况进行讨论。

5、播放课文录音的第一部分,学生跟读,画出难懂的单词和句子。

6、学生生汇报自己的难点,教师板书,师生一起解决问题。

7、教师领读课文。

8、指名朗读,师生共同评议、正音。

9、以小组为单位,介绍加拿大。Step4、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指名上台用英语描述加拿大。Step5、布置作业

用所学词汇描述加拿大。

第二课时 Part 1:Greeting [激情问候,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Good morning/afternoon, class!Where do we live? Part 2: Warming-up and review

指名上台用英语描述中国或加拿大。Part 3: Learn the new lesson

1、介绍 加拿大的名胜古迹Niagara Falls, CN Tower.2、让学生拿出教科书,把课文第二部分读一遍,画出不懂得词汇。

3、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跟读。

4、教师讲解课文,并领读学生不会的单词。

5、教师领读课文。

6、学生小组内读课文。Part 3:练习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住在加拿大,另一组住在中国,教师先和某一组在一起,然后和另一组站在一起。引导学生进行如下对话:

教师:What country is this?

学生:China/Canada

教师: Where do they live?

学生: China/Canada教师:(指着另一组)Where do they live?

学生:China/Canada

教师:What do they speak?

学生:Chinese/English

教师:We speak but„

学生:We speak but they speak Part

4、Let’s do it!完成教科书第二十一页的内容 Part

5、Practice 小组活动:用英语介绍你所知道的中国的名胜古迹。Part 6:布置作业

用所学词汇描述加拿大。

Lesson 9 The U.S.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听、说、读、写词汇:of star 能认读、理解并应用下列句型:They speak„„? 能力目标

能在语言环境中领悟这些单词的意思,并能用简单的语言句式扩展运用这些单词,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情感目标

通过创设情景发掘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角色扮演来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性。教学重难点:

知识目标 知识目标 能听、说、读、写词汇:of star 能认读、理解并应用下列句型:They speak„„? 教 法:情景教学法 学法指导:小组合作学习课件使用:录音机、地图、卡片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

Step1 Class Opening and review

1、Class Opening

Greeting [激情问候,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Good morning/afternoon, class!Where do we live?

2、Review

用所学词汇描述中国或者加拿大。Step2 New Concepts

1、Demonstrate to learn know

(1)T:(指着中国或加拿大)What country is this ?(指着一个学生)Do you know?

S甲:。

T:Yes!You know this country.This is China/Canada.(指着另一个学生)What do they/we speak in Chinese/English.?

S乙:Chinese/English

T:They/We speak Chinese/English.(指着另一个学生)what country is next to Canada?

板书next to示意。

(2)用the U.S.继续这个话题。板书:the U.S.= the United States美利坚合众国,简称美国,缩写为the U.S.单词的首字母及缩写形式都要大写。

(3)让学生讨论他们所知道的美国。

2、Use the students book and audiotape

1、播放课文第一部分录音,让学生一边听一边整体感知课文,画出难懂的词句。

2、教师板书生词,引导拼读,讲解词意并反复领读。

3、再听课文录音,跟读。

4、男女生分角色读课文。

5、学生自由练习课文。

Step3、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指名上台用英语描述美国。

Step4、布置作业

用所学词汇描述美国。第二课时 Part 1:Greeting [激情问候,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Good morning/afternoon, class!Where do we live?

Part 2:Warming-up

用所学词汇描述中国、美国或者加拿大。Part 3: Learn the new lesson

1、介绍 美国的名胜古迹white house, Statue of Liberty.2、让学生拿出教科书,把课文第二部分读一遍,画出不懂得词汇。

3、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跟读。

4、教师讲解课文,并领读学生不会的单词。

5、教师领读课文。Part4:练习

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住在美国,另一组住在中国,教师先和某一组在一起,然后和另一组站在一起。引导学生进行如下对话:

教师:What country is this?

学生:China/the U.S.教师: Where do they live?学生: China/ the U.S.教师:(指着另一组)Where do they live?

学生:China/ the U.S.教师:What do they speak?

学生:Chinese/English

教师:We speak but„

学生:We speak but they speak

Part 5:Use the activity book

1、指导完成本课的课后练习。

2、指导完成配套练习

Part 5:布置作业 用所学词汇描述美国。

lesson

10、The U.K.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听、说、读、写词汇:here 能认读、理解并应用下列句型:Here is„„? 能力目标 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句型进行造句.情感目标 了解有关英国的地理知识及人文知识。教学重难点:

能听、说、读、写词汇:here 能认读、理解并应用下列句型:Here is„„? 教 法:情景教学法 学法指导:小组合作学习课件使用:地图、卡片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Step1 Greeting and review 1.Greeting。

2.Show a map of the world.Teacher asks some questions about the map to review.Step2 Presentation: T: I love China.China is a beautiful country.The U.S., the U.K., Canada and Australiaare beautiful, too.I want to go on a trip to a beautiful country.Do you want to go with me? Let’s take a plane.Please close your eyes.Ladies and Gentlemen,欢迎乘坐一小五三次航班。请大家坐好,系好安全带。飞机即将起航。本次航班的目的地是一个既美丽而又古老的国家。一会儿我们可以从高空看到它的全貌。这个国家的地图看起来就象一只正在吃萝卜的小兔子。

Step3:New Concept 1.T: Now open your eyes, please.Look!What is it? This is a map of the country.What country is it?(出示英国地图,并教授the U.K.和the United Kingdom。)2.各位乘客,飞机即将在London机场降落。大家马上就可以开始英国梦幻之旅。祝大家旅行愉快。Now we are in the U.K.T: 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the United Kingdom? Ss say it in their own group, and say it out in the class.such as : the capital city, language, position, the U.K.’s flag and others.Teacher helps students know about the U.K..(1).Beijing is the capital city of China.This is the capital city of the U.K.(指向英国地图上伦敦)What is the capital city of the U.K.? Can you say it in Chinese or in English? London is the capital city of the U.K..(introduce London to students)(2).What do they speak in the U.K.? It’s easy.Do you know?

They speak English in the U.K.(3).Look at the world map.Is the U.K.south of China? Is the U.K.north of China? Where is the U.K.? The U.K.is west of China.The U.K.is west and a little north of China.(解释a little)

(4).Look, what’s this?(英国国旗图片)It’s the U.K.’s flag.What colour is the U.K.’s flag?

It’s red, white and blue.The U.K.’s flag is red, white and blue.(介绍the same as)

What does it look like?(5).李明和珍妮在和我们一起旅行,他们也有好多话要说,我们一起去听一听吧!

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跟读,小组读,分角色读。第二课时

Step1 Greeting and review 1.Greeting。

2.Show a map of the world.Teacher asks some questions about the map to review.Step2 Presentation: T: 今天我们要看一看英国的名胜古迹。

1)Oh, look,what’s this? It’s so big.It’s so beautiful.Do you know it in Chinese?(白金汉宫图片)It’s the Buckingham Palace.(补充介绍白金汉宫资料)Who lives in the Buckingham Palace? Do you know her?(女王图片)This is a queen.Queens live in Buckingham Palace.This is a king.(国王图片)Kings live in Buckingham Palace.Kings and queens live in palaces.Do you know something else about the U.K.?补充介绍(Big Ben, Tower Bridge, British Museum)(2).The U.K.is great!The capital city of the U.K.is London.It is west and a little north of China.They speak English.The U.K.’s flag is red , white and blue.Buckingham Palace is in the U.K.Kings and queens live in palaces.(3).Do you like The U.K.? Let’s have a test about The U.K..<1>连线。(出示The U.K.’s flag, queen, Buckingham Palace 以及相对应图片)

<2>Students play a game to review the words.<3>听录音并回答问题

1).What country is it? 2).What is the capital city of the U.K.? 3).What do they speak in the U.K.? 4).Where is the U.K.? 5).What colour is the U.K.’s flag? <4>小组内完成短文填空

It’s the U.K..The capital city of the U.K.is _______.The U.K.is _____ and a little _____ of China.They speak _______.The U.K.’s flag is ______,______ and ______.I know ________________ is in the U.K.______ and ______ live in palaces.<4> 完成课后表格。Step4:Expand I’m happy today, are you? The U.K.is beautiful!But we must go back now.Now we are on the plane.Ladies and Gentlemen,欢迎您再次乘坐一小五三次航班,本次航班将飞往中国。和我们同机的还有一些英国朋友。也许在你身边就坐着一位。你们可以和他们谈谈你眼中的英国。(students discuss in groups and fill in the blanks with the paper)

Step5:Homework 用今天所学的单词向你的家人或朋友介绍一下英国。

Lesson 11 Australia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听、说、读、写词汇:beautiful 能认读、理解并应用下列句型:The capital city of „„ is „„ 能力目标 会说本课的对话.会认读单词。能拼读本课的单词。

情感目标 通过创设情景发掘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角色扮演来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性。教学重难点:

能听、说、读、写词汇:beautiful 能认读、理解并应用下列句型:The capital city of „„ is „„ 教 法:情景教学法 学法指导:小组合作学习课件使用:地图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

1、Class Opening Greeting [激情问候,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Good morning/afternoon, class!Where do we live?

2、Review

利用问答操练复习有关国家的词汇。教师提出以下问题:

What country is this?

Do you know the capital city of this country?(让学生指着地图回答)

What do they speak in this country? Step2 New Concepts

1、Demonstrate(1)用地图来演示Australia(2)讲解:Australia(澳大利亚)。单词的首字母要大写。

(3)讨论:你知道澳大利亚的什么?

讨论:谁见过课文中的这些图片?在那儿见过?

1、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一边听一边整体感知课文。

2、再听,教师板书生词,引导拼读,讲解词意并反复领读。

3、指名说一说课文的意思。

4、教师讲解课文,并领读学生不会的单词。

5、教师领读课文。

6、请小老师领读课文。

7、学生自由练习课文。

8、指名朗读,师生共同评议、正音。

9、以小组为单位,介绍澳大利亚。Step4、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指名上台用英语描述澳大利亚。Step5、布置作业 用所学词汇描述澳大利亚。

第二课时

Step1 Class Opening and review

1、Class Opening Greeting [激情问候,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Good morning/afternoon, class!Where do we live?

2、Review

利用问答操练复习有关国家的词汇。教师提出以下问题:

What country is this? Do you know the capital city of this country?(让学生指着地图回答)

What do they speak in this country? Step2:练习

1、把学生分成五组,一组住在美国,另一组住在中国,一组住在加拿大,另一组住在英国,一组住在澳大利亚,教师先和某一组在一起,然后和另一组站在一起。引导学生进行如下对话:

教师:What country is this?学生:China/the U.S./Canada/the U.K./Australia

教师: Where do they live?

学生: China/ the U.S./Canada/the U.K./Australia

教师:(指着另一组)Where do they live?

学生:China/ the U.S./Canada/the U.K./Australia

教师:What do they speak?

学生:Chinese/English

教师:We speak but„

学生:We speak but they speak

教师:Where is the capital city of this country?(教师指着地图)

学生:„ „ Step3;let’s chant

播放录音让学生听,读,师领读,表演读。Step4、letters and sounds Step5:Use the activity book Step6:布置作业

用所学词汇描述澳大利亚

Lesson12 Maddy’s Family Photographs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听懂理解故事

能力目标 能灵活运用所学句型和单词,介绍自己的家人。情感目标 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学重难点:能听懂理解故事并表演故事。教 法:情景教学法 学法指导:小组合作学习

课件使用:磁带、录音机、词汇卡片 教学课时:1课时

Step1 Class Opening and review

1、Class Opening

Greeting [激情问候,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Good morning/afternoon, class!Where do we live?

2、Review

(1)用有关cousin, aunt, uncle的歌此来唱“The family in our house”歌曲,以复习有关家庭成员的单词。

(2)播放录音,让学生听完后填写教科书中的小测试。

(3)指名读出答案,教师评议、指导。Step2 Story

1、Prepare to read

二、多媒体课件出示故事Maddy’s Family Photographs

(一)阅读准备

1、学生一边看卡通片一边听录音。

2、讨论:故事发生在何时何地?故事的人物是谁?故事中有哪些重要的东西?

(1)小组派代表汇报。(2)教师指名评议。

3、启发学生说一说故事主要讲的是什么?

4、将理解本故事的中心词教给学生。

5、提问:这是谁?他在干什么?他在那儿?图中还有谁?

(二)阅读

1、放录音,让学生注意听英美人是怎样朗读故事的。2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一边看卡通一边跟读。

3、反复放录音,让学生反复领读。

(三)讨论:

1、用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理解的情况。

2、激发学生就故事本身做出各自的评论。

三、利用活动手册进行测试。

四、结束课堂教学

Unit3 Lessons13---18 A Travel Plan

Lesson 13 Beijing is Great!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听、说、读、写单词:love, travel, interesting, place 能认读、理解并应用下列句型:there are many interesting places in Beijing.It’s great!教学重难点:

能听、说、读、写单词:love, travel, interesting, place 能认读、理解并应用下列句型:there are many interesting places in Beijing.It’s great!教 法:情景教学法 学法指导:小组合作

课件使用:一张中国地图,旅行包,纸飞机,手偶,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Step1 Class Opening and review

1、Class Opening

Greeting [激情问候,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Good morning/afternoon, class!Where do we live?

2、Review(1)通过问答操练复习上学期最后一个单元的重要词汇(map, China, Canada, English, capital, city).(2)复习学生已掌握的关于地点名称的词汇,提问:Where is the capital city of our country? what do you know about Beijing? Do you love to travel? Where do you want to go?

Step2 New Concepts

1、Demonstrate(1)用一张中国地图来示范Beijing.(2)用一个手偶角色来演示trip。例如:在黑板的一端画一圆圈来代表旅行的目的地(选择一个城市)。教师组织手偶如下对话: 手偶:I am going to on a trip。教师Where are you going ? 手偶:I am going to(目的地的名称)教师:Do you live in(目的地的名称)手偶:No, I live in(所在城市的名称)。教师:Do you love to travel? 手偶:yes.(所在城市的名称)。教师:Where do you to go? 手偶:

2、Use the students book and audiotape

(1)与学生一起讨论有关北京的图片。他们最喜欢北京什么?谁曾到过北京?

(3)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一边听一边整体感知课文。

4)、再听,学生找出生词和不懂的句子,小组内决绝。

5)、教师帮助学生决绝难点。

6)、教师领读课文。

7)、请小老师领读课文。

8)、学生自由练习课文。

9)、以小组为单位,练习对话。Step4、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Step5、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Step1 Class Opening and review 1.Class Opening

Greeting [激情问候,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Good morning/afternoon, class!Where do we live? 2.Free talk Where is the capital city of our country? What do you know about Beijing? Do you love to travel? Where do you want to go?

Step2:practice 1)小导游:假如你是小导游代我们去北京旅游,你怎样介绍北京的景点。在小组内说一说。

2)各小组小导游解说北京名胜古迹。3)做一做

教师指导完成第39页习题。

4)完成本课配套练习习题。

Step2: 布置作业

Lesson 14 May I go to Beijing ?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听、说、读、写单词:may, young, come, great.掌握句型May I /we.......? Yes, you may./No , you may not.能力目标

准确理解和掌握句型May I /we ? Yes, you may./No , you may not.情感目标

通过对这次北京旅行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增加其标准英语短语和词汇的总量。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能听、说、读、写单词:may, young, come, great.掌握句型May I /we.......? Yes, you may./No , you may not.教 法:情景教学法 学法指导:小组合作 课件使用:单词卡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Step1 Class Opening and review

1、Class Opening

Greeting [激情问候,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Good morning/afternoon, class!Where do we live?

2、Review(1)以旧引新:指名简单介绍Beijing.教师引入新课。

Beijing is very great.提问:Is Li Ming going on a trip? Where is he going?(2)Li Ming want to come to Beijing,接下来他要干什么?播放课文录音。Step2 New Concepts

1、Demonstrate(1)他征求妈妈的意见时会怎样说?教师 板书句型 May I go on a trip to Beijing ?讲解句意

(2)利用单词卡向学生演示怎样替换句型: May I ? Yes, you may./ No, you may not.(3)两人一组边指着卡片边做对话练习。例如:May I read a book? Yes, you may./ No, you may not(I’m afraid not).May I eat an apple? May I live in Beijing?(替换词语:read a book, sing a song, write a story, draw a picture, eat an apple,go to Beijing, live in Beijing,„)(4)指两名学生上台表演,师生共同评议。2.Practice(1)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一边听一边跟读。(2)小组内讨论自学,找出疑难单词和句子,并解决。(3)小组汇报已解决的单词和句子,还有那些不懂。(4)教师帮助学生决绝难题。(5)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一边听一边跟读(6)指名朗读,师生共同评议、正音。(7)小组内分角色读课文。Step3、布置作业

用句型May I ? Yes, you may./ No, you may not.造句。第二课时

Step1 Class Opening and review

1、Class Opening

Greeting [激情问候,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Good morning/afternoon, class!Where do we live?

2、Review 表演课文对话 Step2:practice 1.做“Mother, May I ?”游戏。

方法:要求两人一组,一个站着,一个坐着。站着的学生扮演另一个学生的妈妈或爸爸。这位学生要做某事前,必须问他的伙伴:Mother/Father, may I go to the library to read the book ?如果其同伴说:Yes, you may go这位学生便可以加入旅程并且说:Let’s go!否则,这个学生还要原地坐着,“旅程”中的学生便说Let’s go!并且再找其他的学生。

可以使用以下短语:read a book, sing a song, write a story, draw a picture, eat an apple,go to Beijing, live in Beijing。

2、小组汇报,师生共同评议。教师及时给予鼓励。Step3:let’s do it!

1、播放录音,学生做活动手册。

2、指名读出答案,师生共同评议。

3、再听录音,将题再看一遍。

Lesson 15 May I invite Danny and Jenny?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听、说、读、写单词:call 掌握句型this is......May I speak to......?

May I.....? Yes, you may./ No, you may not.能力目标

通过对这次北京旅行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增加其标准英语短语和词汇的总量。情感目标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能听、说、读、写单词:call 掌握句型this is......May I speak to......?

May I.....? Yes, you may./ No, you may not.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旅行知识进行简单的英语会话。教 法:情景教学法 学法指导:小组合作

课件使用:教科书、录音带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Step1 Class Opening and review

1、Class Opening

Greeting [激情问候,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Good morning/afternoon, class!Where do we live?

2、Review

用“Mother, May I ?”的变化形式2做游戏。板书:car,bus,airplane,cab,bicycle

方法:要求两人一组,一个站着,一个坐着。站着的学生扮演另一个学生的妈妈或爸爸。这位学生要做某事前,必须问他的伙伴:Mother/Father, may I go to the library to read the book?如果其同伴说:Yes, you may go这位学生便可以加入旅程并且说:Let’s go!否则,这个学生还要原地坐着,“旅程”中的学生便说Let’s go!时,教师指向黑板上的一个单词,然后学生说:Let’s go by.并且用这种方式旅行到另一个同学那里 Step2 New Concepts(1)用come,go 进行角色扮演。

请一个学生先“来”,然后再 “去”。

(2)引导学生做如下对话:

教师:I want to go on a trip to Beijing!(拿起行李箱,手指前方开始走)Here I go!(停下来并指向一名学生)You come, too.You come whith me.(开始与学生一起走)Let’s go!

(3)板书go come 指名说一说这两个词的意思。并请几个学生演示go,come。

2、Use the students book and audiotape

(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2)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一边听一边整体感知课文。

3、再听,教师板书生词,引导拼读,讲解词意并反复领读。

4、指名说一说课文的意思。

提问:李明想要什么?;李太太怎样和李先生交谈?史密斯太太在哪里?Jenny能否来旅行?Danny呢?leave和arrive是什么意思?板书并反复领读。

5、教师讲解课文,并领读学生不会的单词。

6、教师领读课文。

7、请小老师领读课文。

8、学生自由练习课文。

9、指名朗读,师生共同评议、正音。

10、以小组为单位,练习对话。Step4、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指名上台角色表演对话。Step5、布置作业

用句型Where are you going ? I am going to(目的地的名称)和May I ? Yes, you may./ No, you may not.造句。

第二课时

Step1 Class Opening and review

1、Class Opening

Greeting [激情问候,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Good morning/afternoon, class!Where do we live?

2、Review

(1)用“Mother, May I ?”的变化形式2做游戏。板书:car,bus,airplane,cab,bicycle

方法:要求两人一组,一个站着,一个坐着。站着的学生扮演另一个学生的妈妈或爸爸。这位学生要做某事前,必须问他的伙伴:Mother/Father, may I go to the library to read the book?如果其同伴说:Yes, you may go这位学生便可以加入旅程并且说:Let’s go!否则,这个学生还要原地坐着,“旅程”中的学生便说Let’s go!时,教师指向黑板上的一个单词,然后学生说:Let’s go by.并且用这种方式旅行到另一个同学那里。

(2)用句型Where are you going ? I am going to(目的地的名称)和May I ? Yes, you may./ No, you may not.造句。

(3)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再次感知课文内容。

(4)分角色朗读课文。3:Use the activity book

1、播放录音,学生做活动手册。

2、指名读出答案,师生共同评议。

3、再听录音,将题再看一遍

Step4、布置作业:用本课的重点句型造句。

Lesson 16 How can we go to Beijing?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听、说、读、写单词:plane, train, fast, slow, from.....to....学生能认读、理解并应用下列基础的句型结构:How far is it from ____ _____? It’s about„ Kilometers.能力目标

to 学生能认读、理解并应用下列基础的句型结构:How far is it from ____ to _____? It’s about„ Kilometers.情感目标

通过对这次北京旅行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增加其标准英语短语和词汇的总量。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学生能认读、理解并应用下列基础的句型结构:How far is it from ____ to _____? It’s about„ Kilometers.教 法:情景教学法 学法指导:小组合作 课件使用:教科书、录音带、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Step1 Class Opening and review

1、Class Opening

Greeting [激情问候,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Good morning/afternoon, class!

2、Review(1)做游戏“Spell it”复习表示交通方式的词汇bike, car, cab, bus.将全班分为两组,教师在黑板上画上空白线表示任意单词或短语,两组学生在黑板轮流猜空白处应填入的字母,猜对一个字母,教师写在相应的位置上,然后从头到尾正确地读出来。最先拼度正确地一组为获胜者。

(2)要求学生找出这些词的词汇卡片,然后在卡片上画出与单词相配的图画。Step2 New Concepts

1、Demonstrate(1)教学fast, slow

教师一边说fast,一边快速行走,板书fast讲解词义并反复领读。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单词slow.(2)用卡片演示plane。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如下对话: 教师:(举着卡片)What’s this ? 全班:A plane.全班:Yes.注意:plane是airplane的缩写。

2、Use the students book and audiotape

(1)教师任意说出一个数字,请任意一排的学生按顺序数出其后的连续的数字。从不同的数字和不同位置的学生开始,重复做几遍此游戏。

(2)在黑板上写几个中国城市的名称。写出这些城市与所有城市之间的距离。要求学生说出这些数字。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如下对话:

教师:How far is ?或How far is it from(所在城市)to ? It’s about„学生:About kilometers.(3)两人一组练习此对话。(4)指名上台表演,师生共同评议。

Step3、教授《教科书》第三步分的“The Trip Song” Step4、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Step1 Class Opening and review

1、Class Opening

Greeting [激情问候,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Good morning/afternoon, class!

2、Review Sing a song.“The Trip Song”(3)指明分角色朗读课文。Step2 New Concepts

1、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一边听一边整体感知课文。

3、再听,教师板书生词,引导拼读,讲解词意并反复领读。

4、指名说一说课文的意思。

5、教师讲解课文,并领读学生不会的单词。

6、教师领读课文。

7、请小老师领读课文。

8、学生自由练习课文。

9、指名朗读,师生共同评议、正音。

10、以小组为单位,练习对话。Step3、let’s do it

指名上台角色表演对话。Step4、Use the activity book

1、播放录音,学生做活动手册。

2、指名读出答案,师生共同评议。

3、再听录音,将题再看一遍 Step5:布置作业

Lesson17 The Travel Plan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听、说、读、写单词:Sunday, Monday, Tuesday, Wednesday, Thursday, Friday, Saturday.学生能认读、理解、并应用下列基础的句型结构:I’m going to.....We are going to......IWe will......能力目标 学生能写出或说出一个基本的旅行计划。

情感目标 通过对这次北京旅行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增加其标准英语短语和词汇的总量。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能听、说、读、写单词:Sunday, Monday, Tuesday, Wednesday, Thursday, Friday, Saturday.学生能认读、理解、并应用下列基础的句型结构:I’m going to.....We are going to......IWe will......教 法:情景教学法 学法指导:小组合作

课件使用:教科书、录音带、多媒体课件,单词卡。教学课时:1课时

Step1 Class Opening and review

1、Class Opening

Greeting [激情问候,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Good morning/afternoon, class!

2、Review(1)做游戏用以复习一年中月份的表达法.※出示标有个月份的卡片,从一月份开始,全班同学一起依次读出个月份,重复几遍。※指两名学生上台,让他们闭上眼睛,教师迅速打乱卡片的顺序,让这两名学生依次归位并读出个月份,如果出错,可请其他同学帮助他们完成。(2)做What day is it?游戏用以复习星期名称、月份名称以及序数词的表达法。(3)唱The Trip Song.Step2 New Concepts

1、Demonstrate

1、与学生一起讨论:李明计划去北京旅游,他每天会做什么?

2、播放课文的录音,然后停下来,复习刚刚学过的课文。

3、再听,教师板书生词,引导拼读,讲解词意并反复领读。

4、指名说一说课文的意思。

5、教师讲解课文,并领读学生不会的单词。

6、教师领读课文。

7、请小老师领读课文。

8、学生自由练习课文。

9、指名朗读,师生共同评议、正音。

10、以小组为单位,练习对话。Step4、let’s do it!

制作自己的一周旅行计划 Step5、letters and sounds

6.二年级数学上全册分析 篇六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是按照教育部12月颁发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版)》编写的。于4月经教育部审定通过。现结合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本册教材作如下说明:

一、教学内容:

数与代数: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乘、除法的含义;乘法口诀,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用乘法口诀求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简单实际问题,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图形与几何: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等四边形的初步认识;线段的初步认识;常用的长度单位厘米、米,用尺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物体。

综合与实践:有趣的七巧板,我们身体上的尺。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正确地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能联系具体情境,初步认识乘、除法的含义;探索、理解、熟记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能联系四则运算的含义,用学过的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初步认识线段,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会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在观察同一个物体时,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有时是不同的。

(二)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识乘、除法的含义,编制乘法口诀,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以及计算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100以内数的认识,感受不同的计算策略,发展数感和初步的抽象思维,提高运算能力。

2.在认识图形、测量长度经及观察物体等活动中,感受简单平面图形的特征,初步体会物体与它相适应视图之间的联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解决简单的乘、除法实际问题,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测量、估计物体(或线段)长度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尝试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三)解决问题方面

1.在都是的指导下,联系学过的数与数的计算、图形等知识和方法,从现实情境中提出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2.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收集和整理信息、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借助摆学具、画图形等方法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要解决的问题选择合适的已知条件,积累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测量物体(或线段)长度的过程中,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计量单位和测量方法,积累一些测量长度的经验,初步建立长度观念。

3.在拼图形、测量长度,以及观察物体等活动中,初步体会一些简单的图形变换的方法,感受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学会与同伴合作,学会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并在交流中加深体验,提升认识。

(四)情感态度方面

1.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编制乘法口诀、观察和发现简单平面图形的特征、测量物体或线段的长度等活动,获得一些学习成功的体验,感受乘法口诀的工整与简洁美,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初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在用学过的计算解决单位实际问题,测量或估计物体长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活动过程的探索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3.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主动克服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逐步养成细心计算、自觉检验、发现错误及时改正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乘、除法的含义,体会乘、除法的内在联系。熟练正确地进行表内乘、除法的计算,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感知线段、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教学难点:乘法口诀的编制以及利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除法的计算。

四、课时安排:全册共安排了53课时的教学内容,另外还安排了4课时的期末复习,全学期大约有25%的教学时间留作机动,各单元的具体课时安排如下: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6课时

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3课时

有趣的七巧板1课时

表内乘法(一)13课时

表内除法(一)9课时

厘米和米4课时

我们身体上的“尺”1课时

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14课时

观察物体2课时

期末复习4课时

五、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35名学生,男生居多,小朋友们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习惯等相对来说已经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特别是班上的涂皖筑、胡胜秋、陈唐俊等同学基础扎实,思维活跃,数学基础知识、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比较强,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习的方法。学生的组织纪律强,班集体有一定的凝聚力,给数学教学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内部环境和良好的学习氛围。但是由天本班两极分化较大,有个别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弱,学习基础又不扎实,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而且学习态度较差,尚不能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1.从家庭教育方面来看。本班学生都来自于农村,如今年轻的家长们为了养家糊口,外出打工的人数急剧上升,将子女交给父母、岳父母看管的比比皆是。家庭教育几乎成了一片空白。这样,给学校教育增加了不少难度。除了要上好课,更应做好学生理想前途教育,将德育渗透到各学科中,及时走访,加强老师与家长们的联系,让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2、从学生的学习品质来看。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强,80%的同学课堂作业能按时完成,课堂气氛也较为活跃。但学生缺少一种锐意进取的精神,独立思考、刻苦钻研的精神不够,小组合作学习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因此,本学期教学,应进一步加强“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的推广,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

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

第一课时:连加、连减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笔算连加、连减的方法,能正确地笔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算式。

2、通过情境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连加、连减的笔算方法

难点:理解算理

教具准备: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8+9+57+3+6

19-6-717-9-5

2、用竖式计算

19+2790-25

二、学习新知

1、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让我们先来看一副图,谁能来说一说画面中说了些什么?你说的真好,瞧,小朋友们正在折纸船比赛,小红折了19只,小紫折了27只,小兰折了26只。

根据这些信息你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由学生独立计算一步计算的笔算。

这有个问题要我们求三人一共折了多少只纸船?这怎么算呢?

28+34+23

2、探索新知

三个数字连加,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谁来说一说,你打算怎么算?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并指导笔算书写格式。

比较两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用你喜欢的方法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3、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

90-25-28=

如果要笔算,怎样计算?让我们来试一试。

三、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2、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指名回答,集体评议。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四、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连加、连减运算的计算顺序,是按从左向右的顺序进行计算的。连续竖式比两步竖式更简便。还要注意数位要对齐,还要看清运算符号,以及进位加法的进位以及退位减法的退位问题。

五、布置作业:想想做做第2题。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加减混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4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正确地笔算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算式。

2、通过情境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加减混合运算

难点:理解算理

教学准备: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45+28+1692-44-23

2、9+4-616-7+8

二、学习新知

1、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让我们先来看一副图,谁能来说一说画面中说了些什么?

你能根据这条信息来编一道题吗?

根据这些信息你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由学生独立计算一步计算的笔算。

2、探索新知

男生一共折了38只,女生一共折了42只,送给幼儿园33只,还剩多少只?

谁来说一说,你打算怎么算?

请学生试算,并请学生上台板演,可能会有出现书写格式的错误,由其他学生对其完成的情况进行评价。

及时评价学生的方法。

比较两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用你喜欢的方法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3、出示试一试

60-38+40=

三、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指名说说是怎样口算的。

2、指名说一说想想做做第3题。

由学生独立完成。

3、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4、5题。

集体评议。

四、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

P3:第2题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练习一

教学内容:练习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巩固估算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题卡练习

教学过程:

一、口算下面各题。

4+2635-735+6

45-2068+970-8

二、算出每条线上3个数的和,填在里。

1、指名说出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

3、指名回答并集体评议。

三、解决问题

1、学生认真读题。

2、指名回答,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3、集体回答,问题是什么?

4、学生独立完成,并指名板演。

5、集体评议(注意答题格式)

四、思考题

思考:交换哪两筐,可以使两车运的苹果个数同样多?

五、作业:P5:第2题。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1)

教学内容:教材第6-8页。

教学目标:

1.学习借助直观图解决把两种不一样多的物品变成“同样多”。

2.是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和欲望,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自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不一样多变成“同样多”的解题策略。

教学难点: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我们班要拔河比赛,愿意参加吗?一队10人,二队6人,行吗?为什么?怎么样就公平了?

2. 你们喜欢玩串珠吗?今天就来研究关于串珠的数学问题。

二、探究新知

1. 出示例3,

提问: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图中说的是什么)?

要解决什么问题?(让两串彩珠同样多,有什么办法?)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 先用圆片摆一摆,再和同桌交流。

学生动手摆,教师巡视指导。

3. 汇报交流:三种方法。

第一种:小军再穿4个彩珠。

第二种:把芳芳穿的2个彩珠拿走4个。

第三种:拿出芳芳穿彩珠给小军2个。

4. 总结,加强对比:你有什么体会?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只要抓住两串相差4个,就能找到解决的方法了。

三、巩固练习

1. 想想做做第1题:

先用小棒摆一摆,再填空。组织交流时着重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2. 想想做做第2题,

先出示直条图,让学生说一说如果让同时多,要先知道什么,但要引导比较,认识到应选择比较简单的方法。

3. 想想做做第3题

4. 引导学生在头脑里把两个数量排一排,学生独立做,集体讲评订正。

5. 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做,集体讲评。

四、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10页

教学目标:

1.探索并理解“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计算验算。

2.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计算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和欲望,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自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领悟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的简单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出示8个圆和5个三角形,提问:你能提出一个用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独立列式解答

二、探究新知

3. 出示例题4

提问:你能知道什么数学信息?学生交流

根据这些条件,可以求出哪些问题?

4. 指导学生解答:小华做了多少朵?

用圆片摆出来,第一排摆多少个圆片?

5. 启发:对照刚才摆的过程,想一想,可以怎样列式计算小华摆多少朵?

11+4=14(朵)

列式后解答后追问:算出的得数与摆出的结果一样吗?

6. 尝试解答:小平做了多少朵?

先用圆片摆一摆,小组合作,再计算

讨论:第一排摆了多少?第二排怎么摆?

5.明确:对应摆,最后空3个位置不摆。

三、练习巩固

6. 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动手画一画,再填空。组织交流时着重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7. 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说一说图的意思,学生独立解答。

8. 想想做做第3题

看清条件,问题,有困难的用学具摆摆。强调:上下要对齐。

思考:算出的数会不会比32个少?为什么?

4.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图后指名说这道题目是什么意思?求小灰兔拔了多少个,怎么求?独立完成。

汇报:你是怎么做的。25+7=32(个)

5.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独立做,集体讲评。

四、总结提升: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吗?

课后反思:

第六课时:练习二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页,练习二。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学习用加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

2.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感受“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难点: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同学们,学过了“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你有什么想法呢?

二|、自主探究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自己的收获和想法,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想法。

组织学生交流。

同学们总结得真棒!接下来我们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学习效果怎么样?

1. 练习二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重点汇报第(3)的解题思路。

2. 练习二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解订正。

3.练习二第4题,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小组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再组织学生交流汇报。重点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4.练习二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第(1)题,再根据题中的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并尝试进行解答。

三、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和整理,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作业:练习二第1题

课后反思:

第二单元: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第一课时:初步认识多边形

教学内容:教科书12-1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认识多边形的过程,能够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2、进一步增强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正确区分多边形。

教学难点:根据图形的边来判断多边形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引导学生回忆节假日和爸爸妈妈去哪些地方玩过。

2、谈话: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你们从没有去过的地方,那就是有趣的“图形王国”。(出示图片)

二、主动探索,合作领悟

1.认识四边形

(1)知道长方形、正方形也可称为四边形。

师:让我们打开“图形王国”的门,瞧瞧遇到了谁?(出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卡通小人”让同学们认一认)

出示对话框:“小朋友好,谢谢大家还记得我们。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我俩还有一个同样的名字呢?你们能猜到吗?”(学生猜一猜)

请小朋友拿出一张长方形纸片,用手沿着四周摸一摸。(师边说边示范,学生跟着摸一摸)再拿出依仗正方形沿着四周摸一摸,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分小组讨论一下。(会发现它们都有四条边)

出示画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图,指名上来指一指长方形、正方形的四条边各在哪里?

师:其实,我们刚才摸的地方就是图形的边,请大家再分别摸一摸长方形、正方形的边,数给同桌看看是不是都有四条边。(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数)

学生摸一摸、数一数,相互交流。

出示:它们各有四条边,是四边形。

(2)认识其他形状的四边形。

谈话:让我们再到“图形王国”看看,还能遇到哪些图形。(出示书上“试一试”图形)如果将这些图形分类,你想怎样分?

学生拿出相应学具分一分。

展示学生的分类,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分。学生的分类可能有下面两种:

认识的分一类,不认识的分一类;

四边形分一类,三角形分一类。

出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卡通小人”,它们手指着学生分出的其他四边形说:这些图形和我们一样。它们也都有四条边,是四边形。

引导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出不同形状的四边形,先小组交流,在组织全班交流。

2.认识五边形

谈话:小朋友,刚才我们认识了四边形,现在请拿出一张四边将它任意次,然后用剪刀沿着折痕剪下,看能见剪出个什么图形。

学生动手操作。

如果剪出的图形给它取个名字,你想叫它什么呢?

小组内交流,教师参与活动,发现剪法不同的学生。

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两个画好的五边形,让学生数一数边的跳数,说一说各有几条边,是几边形,最后出示话框,让学生齐读。

让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出不同形状的五边形。

3、认识六边形

想一想、议一议:六边形是什么样子呢?

动手折一折、剪一剪

数一数、说一说。

三、巩固练习

1.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分小组讨论,汇报。(指名上来指一指、说一说,其余学生补充)

引导回忆:平常还见过哪些物体的面的形状是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

分小组讨论,让几名学生说一说。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组织学生想一想,再围一围。

3.“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照样子在书上填一填,教师巡视检查

4.“想想做做”第4题,学生动手完成。

5.“想想做做”第5题,学生小组交流,汇报结果。

四、总结评价

今天,我们去了“图形王国”,你学到了哪些本领?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4、1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等方法,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2、参与对图形的围、拼、折等实践活动,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平行四边形。

教学难点:感悟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四边形以及它的特点,今天,老师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出示平行四边形图),你们见过它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位新朋友。

二、自主探究

同学们在生活中见过这样的图形吗?在哪见过?

看,这是教师在生活中见到的四边形,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14页例2图

第一幅图是挂衣服的架子,第二幅图是围起来的篱笆墙,第三幅图是楼梯的扶手。

你能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拼出这样的平行四边形吗?它跟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试一试。

学生动手操作,尝试拼平行四边形,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交流,展示学生拼图结果,并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

(它们的对边一样长,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都是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平行四边形的角不是直角)

老师边画平行四边形边指出:像这样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分小组讨论,汇报。

2.“想想做做”第2题。组织学生想一想,再围一围。

3.“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在书上描一描,教师巡视检查。

4.“想想做做”第4题,学生动手完成。

5.“想想做做”第5题,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

三、全课总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练习三

教学内容:练习三,教科书第16-17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多边形的形状,了解多边形的名称与边数的关系。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活动中,进一步熟悉平行四边形。

教学重点:认识平行四边形。

教学难点:在动手操作活动中进一步熟悉平行四边形。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同学们,第二单元《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已经学完了,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收获吧!你愿意与大家分享吗?

二、自主探究

今天,我们首先回忆所学知识,把自己的收获、体会、快乐分享给其他人,好吗?

学生交流:

(我知道了多边形的名称和边数的关系,有几条边就是几边形;我认识了平行四边形;我知道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讲解:多边形的名称和边数有关,几条边围成的就是几边形,那么多边形的边和角有关系吗?有什么关系呢?

出示教材16页第2题,学生观察,交流汇报:

四边形有4个角,五边形有5个角,六边形有6个角,几边形就有几个角,角的个数与边数相同。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三第1题,学生跟着书上的例子边折边填空,然后全班交流。

2.练习三第2题,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辅导。集体讲解。

3.练习三第3题,学生小组交流拼法,集体汇报。

4.练习三第4题,学生先判断,再交流说说怎么样将原来的图形改成平行四边形,并在钉子板上围一围。

5.动手操作完成练习三第5、6题。

四、总结提高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有趣的七巧板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8-1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拼图形,体会填写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2、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与同学的交往、合作意识。

3、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发展想象力,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拼图形,让学生体会图形有变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用七巧板创造性地拼图形。

教学过程:

一、认识七巧板

1、出示一副七巧板。

提问:在这样一副七巧板中共有几块图形?你知道每块图形的名称吗?(同桌互说)

提问:七巧板中有几种不同的图形?哪几种?哪些三角形的大小完全一样?你是怎样知道的?

2、请学生试着用两块拼成一个正方形。

(1)学生们拼,指名板演

(2)说说自己是怎样拼的。

(3)动手操作:试试用七巧板中的两块,拼成一个三角形、再拼成应该平行四边形。

二、动手操作

1、提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图形?

2、分小组活动:用七巧板中的三块,拼出一个已经认识的图形

(1)学生分小组活动。

(2)指名板演、讲解。

(3)指名分组汇报时,应多鼓励、表扬有多种结果的同学。

3、分小组活动:用七巧板中的四块、五块、六块。是否也能拼成我们认识的图形?

4、出示第19页的几幅图。

5、说明:用七巧板不光可以拼出我们认识的图形,还能拼出有意思的图形。

请形式分别说说这几幅图是什么?

再让学生分组动手拼出美丽的图案。

课后反思:

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一)

第一课时:认识乘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0-22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的含义,初步掌握乘法算式读法和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直观认识,从相同数相加引出乘法,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学具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了加法和减法,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算法,这就是乘法,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认识乘法)

二、 新授

1、教学例1。

(1)出示例1图

(2)提问:图中几处有小白兔?每处有几只?一共有几个2只?求一共有多少只小白兔怎样算?

板书:2+2+2=6(只)

图中几处有小鸡?每处有几只?一共有几个3只?求一共有多少只小鸡,怎样算?

板书:3+3+3+3+=12(只)

(3)老师指着算式提问:

这两个算式里加数分别都是几?是几个几相加?是多少?

(4)小结:求小白兔一共有多少只?就是求3个2只一共是多少,可以用连加来算。求小鸡一共有多少只,就是4个3只一共是多少,可以用4个3连加来算。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图。

提问:横着一排一排地看,每排几根?有这样的几排?求一共有多少根?怎样算?求一共的根数,就是求几个几相加?

(2)学生填书,完成“试一试”,集中交流。

3、教学例2

(1)出示例2图

(2)你能求出一共有多少台电脑吗?(板书:2+2+2+2=8)

2+2+2+2=8,表示几个几相加,得几?

(3)老师说明:4个2相加得8,还可以用乘法计算,写成2×4=8,像2×4=8这样的算式,是乘法算式,这个符号(“指×”)叫乘号(板书:乘号),可以这样写(示范写“×”)。

(4)4个2相加得8,不仅可以写成2×4=8,还可以写成4×2=8,谁会读这个算式?

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一样,各部分都是有名称的,谁先来说说加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答老师板书:2+2+2+2=8

(加数)(加数)(加数)(加数)(和)

老师说明:在乘法算式中,等号前面的数叫乘数,等号后面的数叫积。

板书:4×2=8

(乘数)(乘数)(积)

同桌同学互说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谁能说说2×4=8这一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5)老师小结:求一共有多少台电脑,就是4个2相加是多少,不仅可以用加法计算,而且可以用乘法计算,可以写成“2×4=8”或“4×2=8”,读作:“2乘4”,“4乘2”,等号前面的叫乘数,等号后面的叫积。

4、教学“试一试”

(1)出示例图,自己先说说图意。

(2)提问:图中有几组小鸡?每组有几只鸡?求一共有多少只,是求几个几相加?

(3)学生填书,并写出一道加法和两道乘法算式,集体交流。

(4)讨论;求5个4的和是多少,哪种写法比较简便?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第1小题图,学生根据图意填空独立完成。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用圆片摆一摆,每堆摆3个,摆4堆,指名回答,摆了几个几?

学生独立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两道乘法算式,集体交流。

(2)用圆片摆一摆,每堆摆4个,摆3堆,指名回答:摆了几个几?

学生独立写出加法和乘法算式,集体交流。

(3)比较一下这两种摆法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读出乘法算式,再说出乘数和积各是什么。同桌同学先互说,再指名口答。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练习四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的练习四第1-4题。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乘号,掌握乘法算式的读、写,理解乘法算式的含义。

2.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与加法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学具(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看图先填空,再写加法和乘法算式。

一共有()个3。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或()×()=()

2、读乘法算式,再说出乘数和积各是多少。

5×4=206×2=123×8=24

3、导入新课:

上面的内容,是上节课所学习的乘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认识乘法。

二、课堂练习

1、练习四第1题

学生独立操作,教师适当引导,展示学生摆法,集体讨论交流。

2、练习四第2题

出示第2题图,学生根据图意独立填空,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两道乘法算式,老师巡视,了解学生解题情况,辅导有困难的学生,集体交流订正。

3、练习四第3题

出示第3题的图,学生观察后问:横着看,每行有几个花片,有几行,是几个几相加;竖着看,每列有几个花片,有几列,是几个几相加?然后由学生独立填空,完成后交流:两次填出的结果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4、练习四第4题

(1)出示第4题的两幅图。提问:这两幅图分别是求几个几相加?

(2)学生独立完成第4题,集体交流。

三、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练习四(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4页练习四第5-8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巩固对乘法的认识。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与加法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3+3+3+3+3()×()=()

2+2+2+2+2+2()×()=()

2、看图先填空,再写乘法算式。

()个()相加

()×()=()或()()=()

3、谈话导入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的认识,今天我们再上一节练习课。看看同学们掌握得怎样。

二、练习

1、练习四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2、独立完成练习四第6题,指名板演。

3、练习四第7题。

(1)出示第1小题图,提问:每堆有几根胡萝卜?有几堆?一共有多少根?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提出:这道题是求几个几的和,为什么用乘

法计算?

(2)独立完成第2小题,集体交流时提问:求一共多少个草莓就是几个几的和?为什么用乘法算?

4、练习四第8题

(1)出示第8题图,提问:图中画了些什么?

(2)你能列出多少个乘法算式?学生独立完成。

(3)集体交流,汇报结果,每一道乘法算式都要求学生说出是求几个几的和。

三、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2、3、4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2、3、4的乘法口诀,教材第25-27页

教学目标:

1、创设情景使学生知道2、3、4乘法口诀的来源,理解每句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记住2、3、4的乘法口诀,初步学会计算4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2、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

教学重点:熟记2、3、4的乘法口诀,并能比较地用口诀计算两个数相乘。

教学难点:理解每句乘法口诀表示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游乐园吗?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游乐园玩一玩,(课件显示)

1.情景一、玩翘翘板

1个翘翘板上坐了2人。问:有几个2?(1个2)1个2能不能写成乘法算式?(可以)怎么写?(板书2×1)说明1个2就是2所以2×1=2可以编成一句乘法口诀是一二得二。(板书:一二得二)

2个翘翘板上坐几个人?(4个)现在有几个2?乘法算式怎么写?(2×2=4)联系乘法算式2×2引出乘法口诀:二二得四。

想想:2×1= 你用哪一句口诀?

2.情景二、玩荡秋千

1只秋千上坐3人。两只秋千坐6人,1个3是3,2个3是6,怎样用乘法算式来表示?谁能编2句乘法口诀?

板书(一三得三 二三得六)

3个3是多少?乘法算式怎么写?你能编成一句乘法口诀吗?(小组互相说一说)板书:三三得九

想一想:3×1= 3×2= 你用哪一句口诀?

小结:上面编的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都叫3的乘法口诀,3的乘法口诀表示求几个3相加得多少。

3.情景三:小朋友坐火车

一节车厢坐4人,2节车厢坐几个?3节呢?4节呢?小组合作,算一算把表格填完整

车厢的个数 1 2 3 4

人 数 4

1个4 2个4相加 3个4相加 4个4相加乘法算式怎么列?

板书:1×4=4,2×4=8,3×4=12,4×4=16

交流:你可以编出4的乘法口诀吗?(一四得四,二四得八,三四十二,四四十六。)

想一想:

4×1=4×2= 4×3=

口算说说你想的是哪一句口诀?

4.教学试一试

1×1= 1的乘法口诀是怎样的?你会编吗?

板书:一一得一。

二、形成应用

1.读读2、3、4的乘法口诀。

2.课本第27页“想想做做”。

第1题,让学生先动手摆一摆小棒,然后独立完成。

第2题,你能看图列出两道乘法算式吗?它们用是是哪一句口诀?让学生领会到依据一句口诀能列两道乘法算式。

第4、5题学生独立完成,注意辅导差生。

3.游戏:找朋友。

小朋友手中拿有1-4的乘法算式,老师拿出一张口诀卡,拿着相关算式的同学站起来,就是它的好朋友

三、小结

同学们你们今天玩得高兴吗?那么在游乐园里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呢?说说你对今天的表现满意吗?(鼓励学生相互评价)

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2、3、4的乘法口诀的练习

教学内容:2、3、4的乘法口诀的练习(练习五)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熟记2、3、4的乘法口诀,能正确运用2、3、4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2. 让学生感受到乘法口诀在实际运算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熟记1-4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运用1-4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背一背:采取游戏形式,背2、3、4的乘法口诀。

小组背男、女生背独立背

背完后,交流你是怎样记住的?

2、说一说:这句口诀所表示的意义。

二三得六三四十二四四十六

3、算一算:(出示口算卡片)

3×1=2×3=4×1=2×2=

1×4=4×3=2×4=3×3=

二、拓展。

1.课本第28页第3题,学生独立填写。

2.第4题,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答案不止一种,鼓励学生想出不同填法。

3.出示第5题图片。

(1)观察图片你看到了什么?(小朋友在游乐场玩)

(2)玩碰碰车的一共有多少人?你会列乘法算式吗?(2×3=6)

(3)小组交流你还能提出问题让同学们列出乘法算式吗?

引导学生提出3架飞机共坐几个小朋友?2架吊桥共有多少人等问题。并列出算式3×3=9和4×2=8。

(4) 根据所提问题,学生在书上写答案。

三、自我评价

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还有什么疑问需要大家帮助解决?

课后反思:

第六课时:5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5的乘法口诀,教材第29、3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5的乘法口诀,会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能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点:熟记5的乘法口诀,并比较熟练地应用口诀求积。

教学难点:根据图意独立写出乘法算式并编出相应的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

课件显示:小朋友划船

每只船上坐5人,一共有多少人?

小组合作画一张表,并算一算。

船的只数 1 2 3 4 5

人数 5

二、合作探究

以前大家知道了1-4的乘法口诀,今天请同学们自己来研究学编5的乘法

口诀。

1、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你是怎样编出口诀的?

2、生汇报教师板书;

1个5是55×1=5一五得五

2个5想加5×2=10二五得十

3个5想加3×5=15三五十五

4个5想加4×5=20四五二十

5个5想加5×5=25五五二十五

3、你发现这些算式或口诀中,乘数、积有什么特点?

点拨:同学们真聪明自己发现规律编出了5的乘法口诀,还知道了5的乘法算式中,随着乘数一个比一个大,积就一个比一个大5。

三、形成应用

1、将5的乘法口诀读一读。

2、同桌互背5的乘法口诀。

3、师生对口令

4、游戏:翻一个数马上说出它与5的积,比一比谁最快。

5、讨论:“想一想”中的算式各用哪一句口诀?

秘密:积的个位是0,乘数应填双数,积的个位是5,乘数应填单数。

四、想想做做

1、第1题,学生同桌互相对口诀,以游戏形式完成。

2、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汇报交流。

3、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讨论订正。

4、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5、第5题,老师引导学生读懂题意,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五、总结评价

今天同学们自己编出了5的乘法口诀,还会用5的乘法口诀算乘法,你

们学的真不错。

课后反思:

第七课时:乘加、乘减

教学内容:乘加乘减,教材第31、3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感受到应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思想。教学重点:计算乘加、乘减,解决乘加、乘减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解决乘加、乘减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今天生物小组的同学把他们养的金鱼带到教室里来了(课件显示:四个鱼缸,有3个鱼缸里有4条金鱼,一个鱼缸里只有1条)这些金鱼是生物小组的同学精心培养的,你们喜欢吗?

问题:他们一共养了多少条金鱼?

二、探究

讨论:要知道鱼缸里一共有多少条金鱼?你是怎么知道的?

交流:(1)把每个鱼缸里金鱼的条数加起来就可以了(4+4+4+1)

(2)先把3个4条相加再加1条。(4×3+1)板书4+4+4+1=13条4×3+1=13条

三、拓展

你还有其他方法列式吗?(引导学生发现如果把第4个鱼缸也看成有4条金鱼可以列出乘法算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4-3

问:4×4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减3

四、归纳

像4×3+1这样的算式有乘法又有加法,我们叫它乘加算式,4×4-3有乘又有减,我们叫它乘减算式,你能看着这两个算式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吗?

师:在一个算式里,有乘法又有加法,或有乘法又有减法,应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五、巩固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第1、3、4、5题

六、课堂作业

教材32页第2题。

课后反思:

第八课时:练习六

教学内容:练习六,教材第33、3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学过的乘法口诀。

2.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1)背一背5的乘法口诀

(2)你能背出1~5的乘法口诀吗?(集体背、小组背、独立背)

2、口算卡片

1×32×43×45×2

2×55×35×13×3

4×41×54×55×5

3、游戏

老师说一句口诀,大家能很快说出两道乘法口诀算式。小组之间玩游戏。

二、练习

1、第2题

出示练习二第2题图

教师引导学生看懂题意,同桌之间交流完成。

2、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3、第4题

学生以比赛形式完成,交流错误较多的在哪里?集体订正。

4、第6题

出示第6题主题图,找一找:图中都有些什么?根据图上给的信息你能提出那些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四人小组讨论。

5、第7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6、第8题

出示题图,观察图中讲了什么?如何理解?

学生独立解答后,教师组织集体交流订正。

7、第9题

学生独立解答后,教师组织集体交流订正。

8、第10题

出示题图,观察图中讲了什么?如何理解?

学生独立解答后,教师组织集体交流订正。

9、指导学生完成思考题。

三、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课堂作业:练习六第5题

课后反思:

第九课时:6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教材第35-36页例题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编制6的乘法口诀,并理解口诀的含义。

2.使学生掌握6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用6的口诀进行计算。

3.并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概括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6的乘法口诀,用口诀正确求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直接报得数,并指名说说你用了哪句口诀?

2、列式计算:1个53个4相加5的2倍

3、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1~5的乘法口诀,这节课我们将学习6的乘法口诀。

板书课题:6的乘法口诀。

二、新授。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图提问: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2)1次可以坐6人,2次可以坐多少人?3、4、5、6次呢?出示表格,让学生自己填写。

坐的次数 1 2 3 4 5 6

人数 6 12

(3)一次可以坐6人,是几个6?怎样列出乘法算式?你能说一句口诀吗?

根据提问依次板书:

1个61×6=6一六得六

提问:“一六得六”表示什么意思?(1和6乘,积是6)

(4)2次可以坐12人,是几个6?用乘法算怎样列式?请你们编出一句口诀。

根据提问依次板书:

2个62×6=12二六十二

引导学生观察两个乘法算式:2个6比1个6多几?所以第二句口诀的得数比第一句多几?

(5)3个6、4个6、5个6、6个6相加,各是怎样列乘法算式?可以编怎样的口诀呢?请学生按次序写一道算式,编一句口诀,把35页上的乘法算式和口诀填完整。

(6)让学生说出每道算式和相应的每句口诀,老师依次板书算式和口诀。并指名说出每句口诀表示的意思。

(7)引导学生比较。

6的乘法口诀一共有几句?这些口诀从上到下按顺序排列后,每句口诀的积都比它上面的一句多几?为什么会多6?

(8)请学生把口诀齐读一编。

再请大家边轻声读边试着背背看。

(9)试背口诀。

A、师生对口令,开火车说口诀。

B、请学生齐背口诀,再指名背口诀。

2、教学“想一想”。

(1)出示“想一想”6×2=()6×5=()

(2)口算出结果,并说说各用哪一句口诀?

3、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6的乘法口诀,应用6的乘法口诀,能很快地算出6和几乘积是多少,我们根据一句口诀可以算出两道算式。

三、完成“想想做做”。

1、完成“想想做做”1。

(1)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2)比较每组两个算式有何特点?讨论交流。

2、完成“想想做做”2。

(1)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2)6的乘法口诀还有几句?可以用哪些乘法算式?

3、完成“想想做做”3。

4、完成“想想做做”5。

出示第5题,学生讨论交流,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5、完成“想想做做”6。

独立列式、口算、集体订正,指名说说你为什么用乘法算?

四、作业:

想想做做第4题。

课后反思:

第十课时:练习七(1)

教学内容:教材第37-38页练习七第1~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6的乘法口诀)今天我们上一堂6的乘法口诀的练习课。

二、计算练习。

1、口诀练习。

(1)背6的乘法口诀。(集体齐背,指名背,对口令。)

(2)提问:“五六三十”是什么意思?用来算哪两个乘法算式?“三六十八”呢?

2、出示已学过的乘法算式卡片,指明学生口算。反复练习后,让学生集体口算一遍。

3、练习七第2题。

(1)出示第2题图,看清图意先是4分别乘2、3、4、6,再依次指题目,读算式说得数,每说一道算式得数,集体齐答口诀。

(2)再让学生分别用2、3、4、6分别乘5、6,读算式说得数,齐答口诀。

4、练习七第3题。

(1)老师说明题意,要求学生把得数相同的算式用线连起来,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时提问:6×4和4×6为什么相等?(都用口诀四六二十四)

4×3和6×2为什么相等?(口诀不同,得数相同)

在已学过的口诀里找一找,还有哪两句口诀的得数是相同的?

5、练习七第4题。

(1)要求学生比每组两题中得数的大小,并在得数大的算式后面画“√”。

(2)刚才我们通过计算比较出了大小,谁能不计算得数,就能比较出它们谁大?(如第一组中6×3是3个6相加,6×2是2个6相加,3个6大于2个6,所以6×3比6×2大)

还有其它方法吗?(比乘数,如5×6和6×6,它们都有一个相同的的乘数6,另一个乘数6大于5,所以6×6大于5×6)。

6、练习七第5题。

要求学生在2~3分钟内完成,集体订正时了解学生计算的正确情况,统计哪几题错得较多并分析原因,帮助学生矫正,对做得又对又快的学生给予表扬。

三、作业:

练习七第6、7题

课后反思:

第十一课时:练习七(2)

教学内容:教材第38页练习七第8~11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加深理解加法应用题和乘法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巩固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正确地解答已学过的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估计的意识以及分析、比较、综合、推理等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上一节我们已经练习了乘法的计算,今天我们将主要练习应用题。

二、综合练习。

1、练习乘法计算:

(1)出示乘法口诀卡片,让学生读一句口诀,再说出相应的两道乘算式和得数。

(2)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学生口算,然后集体算一遍。

2、练习应用题。

(1)练习七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填空,集体交流订正

(2)练习七第9题

学生讨论交流,弄清题意后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3)练习七第10题

指名读题,要求学生想一想每道题的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

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集体交流时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左边一道题用了什么方法?为什么可以用乘法算也可以用加法算?(如果有学生只用了其中的一种方法算,再让他用另一种方法算一遍)。左边为什么只能用加法算?

小结:这两题虽然都是求一共有多少个,但是,左边一题的条件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做了6个沙袋,2个人就是2个6,所以能用乘法算也能用加法算;而右边一题两个人做的个数不同,求一共有多少个,只能把两个人做的个数相加,所以用加法算。

(4)练习七第11题

A、数一数,一班每行种多少花?二班每行种多少花?

B、不计算你怎样知道哪个班种的花多些?为什么?(两个班种了4行花,一班是4个5朵,二班是5个5朵,5个5朵多些,所以二班种的花多些。)

C、学生独立求出一班、二班各种了多少朵花?

课后反思:

第十二课时:复习(1)

教学内容:教材第39-40页复习1~7。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乘法的含义,了解乘法口诀排列的一些规律。

2.使学生熟记1~6的乘法口诀,并且能运用口诀熟练计算。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1~6的乘法口诀表。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1~6的乘法口诀。今天,我们复习已学过的乘法口诀。要求小朋友能熟练地背出这些乘法口诀,还要能用这些口诀很快地进行乘法口算。

二、复习。

1、复习1

出示题图,学生独立观察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2、复习2。

(1)出示1~6的乘法口诀表:这是我们学过的1~6的乘法口诀,你能在空格里填上合适的口诀吗?(独立填写,集体订正)

(2)学生对照口诀放大表,横着看,你发现什么规律?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横着看,口诀的排列与我们学习时的顺序一样,第1行是1的乘法口诀,第2行是2的乘法口诀,第3行是3的乘法口诀,……一行一行排到6的乘法口诀。

请小朋友一行一行背一遍。

(3)竖着看,你发现什么规律?

小结:竖着看,每一行中口诀的第一个数相同,第二个数从小到大排列,也就1个几1行、2个几1行……这样排列的。例如第一行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一三得三、……第二行二二得四、二三得六、二四得八。

请小朋友竖着一行一行背一遍。

(4)拐弯看(要说明先横后竖地读),每一组口诀间有什么联系?

小结:拐弯看,先横后竖,如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二三得六……都是与2有关的口诀,也就是2和1、2和2、2和3……相乘的口诀;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三四十二……都是与3有关的口诀,也就是3和1、3和2、3和3、3和4……相乘的口诀。

请小朋友齐着拐弯试背一遍

(5)师生共同对口令。

3、复习3。

竞赛的形式同桌同学两人一组,比比谁先过河;比两次,使每个同学都能练习到两组题。

4、复习5。

在写出得数的算式里填写运算符号,先让学生理解题意,独立完成之后组织交流,讲讲是怎样想的?

5、复习6。

填方框里的乘数,由于只学到6的乘法口诀,所以方框里暂时填1~6个数,要求学生说出所填乘数,所得的积并说说用了哪句口诀?(第一题可按横着背的6的口诀的顺序想,后面两小题可以按拐弯背的顺序想。)

6、复习7。

引导学生弄清图意,交流后独立解答,集体汇报订正。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已经学过的乘法口诀,老师要求小朋友们能熟练背出这些乘法口诀。而且要很快说出算式和得数。

四、作业:复习第4题。

教后小记:

第十三课时:复习(2)

教学内容:教材40-41页复习8-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分析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解答乘法应用题。

2.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出示口算卡片,齐说得数并说说用了哪一句口诀?

2、口答。

4个5是多少?

二、综合复习。

1、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2、第9题。

(1)出示第8题图,学生独立观察。

(2)小组讨论计算方法,集体汇报。

3、第10题。

A、出示第11题,读题。提问:题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

B、小组交流,说说该怎么算?注意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

4、第12题。

出示第12题,根据图意,学生小组间自由提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并进行解答,教师巡视进行指导。

5、指导学生完成思考题。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乘法应用题,如果一道应用题中,要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都要用乘法计算。

四、课堂作业:第12题

课后反思: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

第一课时:平均分(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2-4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今天,小猴子采了6个桃子,想把他们分给几个好朋友,但是他们不知道可以怎样分?聪明的你能帮帮小猴子吗?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动手操作

j教师先把6个桃子图片贴在黑板上

k谈话:同学们,你们想到了吗?赶快行动,把桃子分一分,到黑板上摆一摆,看谁最聪明,分的办法最多!

l学生操作摆桃子。

2.汇报并认识“平均分”

j谈话:同学们,你们开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办法。6个桃子可以分成3份,每份2个,可以分成两份,一份两个,一份四个,也可以分成两份,每份三个……那么,你们根据每份分的个数的相同与不同,把这些分法分成两类吗?

k小组或全班交流

l提问:你们是怎样分的?说一说这样分的理由。

m师讲述:(结合板贴)像这样,每份都是2个或每份都3个,我们就可以说,每份分的同样多,这样的分法我们叫做“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n学生之间互相说一说什么是“平均分”。老师小结: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摆,不仅帮助了小猴子解决问题,还知道了什么是平均分了。

3.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特点

谈话:现在老师手上有8个桃子,要想把他们平均分可以怎样分呢?请同学们先思考一下再到黑板上摆一摆,分一分。分完后给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老师把桃子图片贴在黑板上)

小结:同学们都很聪明,把8个桃子平均分了,相出了不同的办法,虽然分的个数和份数不同,但是每一份分分得同样多,也符合了平均分的定义了。

4.探求平均分的方法

j先在黑板上画一棵树,再把8个桃子图片贴上去。

k谈话:同学们看黑板上的桃树,数一数树上有多少个桃子?如果老师想把它们分给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2个,那么可以分给多少个小朋友呢?想一想!

板书:每个小朋友分2个,可以分给()个小朋友。

l找几个学生上黑板“摘桃子”分给其他同学,要求每人分2个,看有多少位同学能分到桃子就是了。

m师小结:对了!8个桃子就可以把它2个作为一份分给1个小朋友,一共分了这样的4份,就是分给了4个小朋友。像这样把每几个作为一份来分的也是“平均分”

三、组织练习,深化认识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先观察题中的插图,再指名回答,要求说出理由。

2、书本第43页的“试一试”

学生自己动手用小木棒分一分,边分边写答案。

3、“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读懂题意,老师指导完成。

4、第3题

学生读懂题意,老师指导完成。

四、课堂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

讲述;今天我们学习了平均分,知道了怎样分东西才是平均分,还练习了用每几个为一份的方法来分东西,下节棵我们继续学习习近平均分。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平均分(2)

教学内容:教材第44-4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的过程,进一步感受平均分的含义。

2.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感受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教学重难点:学生通过动手“分一分”体验“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这种平均分的操作方法。

教学用具:桃子图片,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j提问: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怎样叫做平均分?

k巩固练习:出示小黑板上的习题

16个足球要分给学生,如果每人分2个,可以分给()个学生;如果每人分4个,可以分给()个学生。

二、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谈话:有一天,猴哥哥和猴弟弟一起到山上去摘桃子,你们看看,他们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子呢?(板贴8个桃子图片)

学生观察得出:一共摘了8个桃子。

提问:你们认为怎样分最公平?

引导学生说出: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两只猴子。

提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说出:每只小猴分得几个桃子呢?

三、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1.想一想,分一分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分,教师适时要点拨引导。

2.说一说,演一演

学生边说边演示分的过程。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方法:先分给每只小猴1个,再分给每只小猴1个,直到每只小猴有4个;先每只小猴2个,再每只小猴2个;先每只小猴3个,再每制小猴1个……

引导学生比较归纳:分的方法不一样,得到的结果一样,都是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可分得4个。

3.书上第44页的“试一试”

先按照题意,自己动手一边摆一边写答案

四、组织练习,加深认识。

1.完成第44页的“想想做做1”

学生同桌讨论解决,再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2.教科书上第45页的第2题

学生读懂题意,讨论完成。

3.教科书上第45页的第3题

学生读懂题意,讨论完成。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平均分的另一种方法,就是先确定平均分的份数再按照份数分得。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平均分(3)

教学内容:教科书上第46-4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继续经历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两种操作方法,通过操作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

2.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开放题教学,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

3.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学会较大数的平均分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铺垫准备。

出示例图,把12枝铅笔平均分,你想怎样分?

小组交流讨论,得出不同的分法。

二、动手操作,体会领悟。

1.创设情景

谈话:今天是兔子妈妈的生日,为了祝贺妈妈的生日,小白兔到花园里采了许多美丽的花,数一数共有几朵啊?(出示12朵花)

小白兔拿来了一些花瓶,(出示一些花瓶)它想把这12朵花插在花瓶里,该怎么插呢?

明确要求:

(1)出示条件:把12朵花平均插在几个花瓶里。

(2)提问:你想知道小白兔是怎样插这些花的吗?“平均插”是什么意思?

自主探索,请学生上教台示范插花。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操作,完成后集体交流订正。

2、第2题

出示例图,学生独立操作,完成后集体交流订正。

3、第4题

教师在黑板上画8个苹果

A提出要求:j把它们平均分成4份,看看每份有几个?

k把它们每4个一份地分,看看能分成几份?

B学生到黑板上动手分别操作分一分。

C小结:这两种分法虽然不一样,但它们都把每份分得同样多,所以都是“平均分”

4、第6题

出示例图,学生独立操作,完成后集体交流订正。

5、小结:

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有不同的方法,可以是“每几个一份地分”,也可以是“平均分成几份地分”,但无论用哪一种方法,最后分得的结果都是每一份相同的,都是平均分。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不同方法,既可以每几个一份地分,也可以平均分成几份的分,分的过程虽然有所不同,但结果每份都是相同的,这都是平均分。

五、课堂作业:“想想做做”第3、5题。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认识除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48-5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培养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情感,并进一步学习与同学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在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圆片、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让学生初步体会除法的含义。

1.教学书上第48页的例题。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指导看书上的插图)

讲述:同学们,周末你们会外出活动吗?今天就有一群小朋友组织外出爬山,他们决定坐缆车去山上游玩。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板书:6个人每辆车坐2个人要坐( )人。)

(2)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提问:你知道要坐几辆缆车吗?你是怎样想到的?

小组合作交流,示范扮演。

(3)教学除法算式

j讲述:6个小朋友,每辆车坐2人,问我们要坐几辆车。这样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怎样写算式呢?共有6个小朋友,先写6,再写÷(介绍除号,指导写法)每辆车坐2人,就在除号后面写2,刚才你们已经想出来了要坐3辆车,接下去怎样写?(边讲述边板书:6÷2=3)

k介绍除法算式的读法。

l提问:结合这道例题说一说在这个除法算式中,6、2、和3各表示什么?

教学第48页的“试一试”

让学生看图、读题、独立完成。订正后提问:结合这道题,说一说在这个除法算式里,12、3、4各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把几个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求分成了几份,可以用除法计算。

二、继续教学除法的含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教学第49页的例题。

(1)让学生观察和阅读例题

提问:你从这道题中知道些什么?

(2)小组合作学习,探讨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最后把结果板书到括号里。

讲述:6个小朋友植树,平均分成3组,求每组有几人,也可以用除法计算。谁能写出除法算式?(学生回答后板书:6÷3=2)结合这道题,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教学第49页的“试一试”练习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与同桌交流,说说这道除法式表示的实际意义。

2、小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分,求每份是多少,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三、组织练习,加深对除法意义的认识

做第50页的“想想做做”第1、2、4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与同桌交流括号内填什么数,这个数是用什么方法得到的。

在小组内交流,说说填写出来的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四、全课总结

提问: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们用什么方法学会了除法?你认为怎样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

五、课堂作业:“想想做做”第3题。

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练习八

教学内容:教材第51-52页第1-8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除法,弄清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熟练掌握除法中两种不同的分法,能用正确写出除法算式;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活动一:填一填

谈话:通过昨天的学习,小朋友又认识了哪个新朋友?(除法)

出示:

(1)除数是5,被除数是15,商是3。

(2)被除数和除数都是4,商是1。

(3)商和除数都是3,被除数是9。

提问:你能写出除法算式吗?

活动二:分一分,填一填。

10根小棒,每5根一份,分成了()份。

10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根。

(1)分一分,写算式。

(2)比一比:你发现了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小结:把10根小棒每5根一份地分,求分成了几份,可以用除法计算。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活动三:看图想一想,填一填。

出示:完成第51页第2、4题;第52页第6题。

(1)引导看图,想一想分的过程,再填空。

(2)学生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

活动五:根据文字叙述写除法算式。

学生独立完成第52页第5题。

活动六:拓展练习

1.完成第52页的第7题。

出示例图,学生结合图意,写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

2.完成第8题,教师巡视指导。

3.指导学生完成思考题。

课后反思:

第六课时: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内容: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教材第53、5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体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简便性,以及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体会乘法与除法运算意义的联系与区别,会应用乘法或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1-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二()得八三()十二二()十二

2×()=8()×3=122×()=10

2、从10里面连续减2,减去()次,正好全部减完。

3、引入新课:通过刚刚的练习,我们可以看出利用乘法口诀,真的能帮我们解决不少问题。

二、新授。

1、教学例题。

(1)出示插图。

提问:这里面有多少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

说明:8个小朋友打球,每2人一组,分成了几组?

(2)想一想:把8个小朋友,每2人一组,实际上怎样分?(平均分),根据题目的意思,可以用怎样的算式表示呢?(板书:8÷2=)

提问:算式中的8表示什么?2呢?

(3)小组讨论:8÷2等于几呢?每位同学想想办法,小组讨论看哪一组办法多?

(4)指名汇报,老师逐条讲解。

提问:在这么多的方法中,你觉得哪种方法最好。最简便?

小结:在计算8÷2时,可以先看除数是2,就想2几得八,这样利用乘法口诀可以很快的求出商。

(5)指名说说用口诀求商的思路。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12÷3、10÷5

请学生们读一读。

(2)想一想他们的商各是多少,你是怎样解答的?

(3)指名口述解题思路。

(4)学生们填写课本。

3、小结:这些除法算式在求商时,我们可以利用学过的乘法口诀,很快的解答出来。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让学生们一组一组的完成。

(2)观察一下,每一组中的乘法算式、除法算式、乘法口诀有什么联系?

(30小结:在求商时,可以利用乘法口诀跟相应的乘法算式来算。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进行比赛,要求一组一组完成。

(2)提问:你们为什么能算得那么快?

(3)揭示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出示数字图,请看要求。

(2)学生默算。

(3)学生开火车比赛。

4、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5、6题。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掌握了什么本领?

六、课堂作业。“想想做做”第4题。

课后反思:

第七课时:练习九(1)

教学内容:课本第55-56页练习九第1-8题。

教学目标:

1.巩固表内乘除法的计算,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的意义。

2.培养学生自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正确计算乘、除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运用以前学过的一些知识,看一看谁算得做好、最快。

二、计算练习。

1.口算:完成练习九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九第2题,

(1)学生一组一组完成。

(2)集体订正,说说它们分别用了哪句乘法口诀?

3.完成练习九第3题。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注意对班级准确率、速度的记录。

4.完成练习九第5题。

学生根据图意,写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5.完成练习九第6题。完成后全班交流,说说这两题的区别和联系。

三、解决问题练习。

1、完成练习九第7题。

(1)出示挂图,学生看图。想一想:题中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独立思考,想一想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怎样列式?

(3)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说说各自的想法,并说说列式的理由。

四、课堂作业

练习九第4、8两题

课后反思:

第八课时练习九(2)

教学内容:课本第56页练习九第9-13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根据乘、除法的含义解决相关问题,学会正确计算乘、除法。

教学过程:

一、 基本训练。

1、口算。10÷5=6×2=4×3=4×6=

15÷3=5÷5=12÷3=2×3=

3×6=5×5=3×5=12÷2=

6÷3=18÷6=8÷4=30÷5=

学生口算,并说说其中几题的计算过程。

2、口答。

(1)3个6是多少?

(2)把30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多少?

(3)18里面有几个3?

二、解决问题的相关练习。

1.完成练习九第9题。

(1)出示第9题插图。请学生说一说题意。

(2)独立解决,指名口答。

2.出示练习九第10题的表格,学生独立思考填空,指名口答订正。

3.练习九第11题

先让学生说说每组的两道算式有什么不同,再独立完成计算,并说说计算时用的是哪一句口诀。

4.完成练习九第13题。

让学生说一说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再独立思考完成,组织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是根据哪两个条件求出一共有多少盆菊花的?

三、课堂作业:练习九第12题。

课后反思:

第九课时:复习

教学内容:复习,教材第57、5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引导学生解决简单的除法问题,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难点: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除法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完成复习第1题

学生根据摆出的小棒图,填写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完成后说说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2.第2题,学生同桌合作完成,一人说口诀,另一人根据口诀写出两道除尘算式。集体交流时说说哪些口诀只能写一道除法算式,并说说为什么只能写一道?

3.学生独立完成第4题。

二、解决实际问题

1.完成第5题。

7.二年级数学暑假自测题 篇七

1.登山夺旗。

2.蝴蝶采花。(用竖式计算)

3.接力赛。

二、知识城堡

1.3690是()位数,最高位是()位,9在()位上,表示()。

3.《小学语文规范词典》中收录的常用字有三千五百零六个,写作(),约是()个。

4.2个千和8个一组成的数是(),读作()。

5.在()里填上合适的重量单位。

聪聪的体重是35(),他的书包重3(),文具盒重200()。

6.9千克=()克 3千克+600克=()

2700克-700克=()克=()千克

7.用5、0、3、8四个数字组成的最大四位数是(),最小四位数是()。

8.2605=()+()+()

9.找规律填填、画画。

(1) 3 4 6()13()()

(2) 750800850900()() ()

(4)

三、数学百花

1.聪明选择。

(1)有20位同学参加劳动,平均分成5组,每组几人?算式是()。

A.4B.20C.20

(2)骑自行车时车轮运动是(),自行车由近到远是()。

A.平移 B.旋转

(3)的体重大约是()。

A.50克 B.5千克C.50千克

(4)最大的四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大()。

A.9000 B.8999C.8000

(5)图形中最多的角是()。

A.锐角 B.直角C.钝角

2.送回家。

3.画出向左平移6格后的图形。

4.在图中画一条直线,使它增加1个锐角、1个钝角和2个直角。

四、解决问题

1.

2.杭州到北京,硬卧火车票363元,飞机票710元。买一张飞机票的钱够买两张硬卧火车票吗?

3.

(1)妈妈带了500元钱去买自行车,还剩多少元?

(2)一个足球的价钱是一本《动物世界》的几倍?

(3)买3本《动物世界》和1个足球,一共要多少元?

(4)买一辆自行车和一只电饭煲大约要多少钱?

4.实验小学春季运动会参加人数统计表:

(1)参加()的人数最多,参加()的人数最少。

(2)参加跳高的与参加跳远的相差()人。

(3)参加100米和800米跑步的共有()人。

(4)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五、智力冲浪

小明给小红几本课外书,两人就一样多了?

上一篇:2.6周例会会议纪要下一篇:构建学习型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