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西部教学课件

2024-09-05

欧洲西部教学课件(精选16篇)

1.欧洲西部教学课件 篇一

下课了,坐下回想刚才上课情景。我读懂了学生表情语言,知道学生的内心需要,现记录下来做为资料。[片断一]“欧洲联盟”告之学生书上资料“至底,欧洲联盟共有15个成员”已陈旧。据最新统计至1月1日也扩增到27个成员国。顿时,课堂上一片都是埋头在书上补记最新内容“27个成员国”。附:欧盟27个成员国的名单:奥地利、比利时、丹麦、芬兰、法国、德国、希腊、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葡萄牙、西班牙、瑞典和英国新入盟的10个东欧国家:匈牙利、波兰、捷克、斯洛文尼亚、斯洛伐克、爱沙尼亚、立陶宛、马耳他、塞浦路斯。201月1日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加入欧盟[片断二]“欧洲西部农业”从学生生活入手,在黑板罗列出学生提到西欧人日常食品:牛排、牛奶、黄油、奶酪、香肠、意大利面、法国葡萄洒、各种果酱、咖啡、水果沙拉、汉堡等,推知“本区农业是以畜牧业为主,多产牛羊肉和乳酪等”,进而得知,联想本区平原为主,气候温和湿润,适宜多汁牧草生长,且草场面积广大。使学生深刻理解了自然环境要素之间、适宜的农业生产以及本区饮食习惯间的相互联系,真正体验到学到了“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

[启示]

1、鲜活知识更有生机,要求教师日常从多种渠道如电视新闻、报纸、刊物、网络、学生生活多关注时事、关注生活热点;

2、学生活动多样化,激发学生兴趣;3、学生参与度要高,有机会让每位同学都有机会展示。

2.欧洲西部教学课件 篇二

根据《新课程要求》,大学英语课程“应大量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应充分考虑对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1]《欧洲文化入门》作为后续性拓展课程在非英语专业中的开设正是顺应了这一改革要求。本课程以欧洲文化为语境,以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知识底蕴,激发学习兴趣,丰富英语教学的内容,活跃英语课堂的教学氛围,从而增强英语教学效果。

这门新的课程在给大学英语课堂注入新的活力的同时,也对适应了传统的以讲授语言基础为主的英语教师们提出了新的挑战。欧洲文化源远流长,内容广泛、生动,涉及的人名、地名、历史事件、哲学流派、文学和艺术运动都很多,就单单的一本教材从何讲起,没有电子教案,也没有教师参考书等,一切都要从头学起,心里不免有些焦虑,甚至产生抵触情绪。但是,既然任务已接受,也只能大胆尝试了,首先是将教材通读两遍,对于教材的脉络做大致的理解,从希腊罗马文化史诗哲学绘画雕刻建筑艺术开始,穿越圣经基督教文化、中世纪、文艺复兴,直到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乃至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文学绘画作品等。初次尝试的笔者宛如一个背包客,走马观花似地从欧洲一个国家艺术长廊步入另一国家艺术长廊,自己还没来得及完全读懂优美的作品或者深奥的哲学思想,就要指导自己的学生了。熟悉教材后,就着手将单一的教材制作成课件,为了使课件图文并茂,笔者在网络上搜寻各种资源:纪录片、文化电影、课件、音乐、图片。再经过筛选和取舍,制作成PPT课件,配以相关英语视频,电影剪辑,艺术作品图片及介绍等,总算初战告捷。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笔者通过备课、做课件,领略到了欧洲各国文化的魅力,同学们也提升了审美情趣。就此总结出一些本课程的课堂学习方法。

一、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是一种任务型交际活动,这种交际活动“要求教师在活动前必须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语言和内容输入才能使学生在扮演的过程中保持形式与意义的平衡”。[2]在以往的精读教学中也有角色扮演的教学活动,但学生往往关注的是语言的准确性和流利度,忽略了实际内容,因而缺少了趣味性和交际意义,《文化入门》的每一单元都有其丰富的内容,如剧本,故事,史诗,叙事诗,每一种文化形式都为学生的角色扮演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在课堂上,教师将先做好的PPT课件播放给学生,以便让他们对每个单元的内容都有一个总体的了解,然后将哪些适合角色扮演的部分布置给学生在课余的时间进行排练。在老师的带动之下,同学们很快进入角色,有的将书上描述的故事自编成剧本,比如在古代爱琴海上一直流传着关于美女海伦的美妙传说,特洛伊战场总是那样荡气回肠。在讲述特洛伊战争的荷马史诗《伊利亚特》的故事时,由于其内容复杂,牵涉人物众多;如果只凭老师一个人讲授,就会比较枯燥,笔者决定把把英语剧场带进课堂来,将这场浩浩荡荡的特洛伊战争的故事分成十幕,分别是:海伦的故事、婚宴上的金苹果、帕里斯的裁决、召集英雄、往特洛伊、围城前九年、阿喀琉斯和阿伽门侬的争执、墨涅拉奥斯和帕里斯的决斗、特洛伊人的胜利、木马屠城。然后将学生分成每八至十人一组,让他们在课后查找资料,从这十个部分里选出一个自己喜欢的部分,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

二、典故法

扮演角色的方法并非适合所有的学生,特别是内向的同学,对这部分同学来说,讲故事的方法更为合适,教师可以结合以往大学英语精读课文中引自《圣经》的典故。许多学生当时并不熟悉这些典故,但结合《文化入门》的内容,同学们豁然开朗。如《大学英语·精读》第一册第十单元课文阅读理解练习第4题中有这样一个句子:ToVingo Florida was in fact the land o Promise.许多学生在做这一题时,对the land of Promise这个短语不理解,在一般的词典中也很难查到。其实,这是出自《圣经》的一个典故,通常写作the Promised Land,源自《圣经·旧约》“创世纪”。亚伯兰是犹太人的始祖,以虔诚笃信上帝著称。他曾多次率领家族迁移,后来客居迦南。上帝对他许下诺言:我要将你现在寄居的地方,就是迦南,全部赐给你和你的后裔,永远为业。因此,这里的the Land of Promise指的是上帝许诺给犹太人的土地:迦南。这个典故指“乐士”或“希望之乡”。美国总统克林顿1997年连任的就职演说辞中,也连续两次活用这一典故:Guided by the ancient vision of a promised land, le us set our sights upon a land of new promise. (在“希望之乡”这一古老憧憬的指引下,让我们着眼于新的“希望之乡”。)

在讲授《文化入门》时,圣经的故事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因为它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伊甸园的故事、诺亚方舟的故事,上帝造人的故事都与精读课文密切相关,可以巧妙地将之结合在一起,如教师可以将精读第三册第三课中的“beinga teacher is being present at the creation when the clay begins tobreathe”搬到文化课上提问学生。他们很容易就理解了,因为这个句子运用了圣经中上帝造人的故事。学生们也很快明白了日常生活中常提到的“诺亚方舟”“礼拜天”的渊源。其他诸如“恋母情结”也是源于《文化入门》中俄狄浦斯王的悲剧故事。由此可见,将文化课中的经典故事与阅读课穿插在一起,更加让学生领会到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从而使学生更加体会到“语言反映文化,文化渗透语言,两者水乳交融。学习语言必须同时学习语言所反映的文化”(3)。

三、师生换位法

师生换位就是老师与学生交换角色:学生台上讲课,老师台下掌控。根据《欧洲文化入门教学大纲》的要求,由于学时所限(我们只有一个学期学习本门课程),教师只集中讲解前五个大题的内容,若学生对本门课程感兴趣,可以利用课余的时间自己制作课件,然后带到课堂播放[4]。所以,在整个学期的授课过程中,前半部分以教师讲授为主,着重介绍古希腊罗马文明和基督教、圣经、文艺复兴等重点内容,确保大部分同学掌握这些欧洲文化的精髓。后半学期我指导学生自学后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人物或者作品,制作课件在班级里播放。很多学生有出乎意料的表现,他们各自发挥专业特长,来自文学院的同学将浪漫主义文学诗歌翻译成押韵的汉语,再配以优美的音乐;哲学专业和物理专业的同学将马克思主义和达尔文主义分析比较得十分透彻;数学系的同学画出了一颗繁茂的毕达哥拉斯树。站在台上的同学一边播放课件,一边讲解,有时还向台下的同学提问,有时也向老师提问,叫学生起来回答问题,是老师的“权利”,可现在是“小老师”提问大老师了。在分析讲解课件内容时,他们的视角独特,有自己的观点和思想,有时还会在课堂上引发热烈的讨论。笔者坐在台下,一边观赏思考学生做的课件,一边记录其中的亮点或不足,以便在课后进行点评,并当场打分以作为平时成绩的参照,有时回答学生们的问题,因为有的同学英语口语不是很好,常常不能用英语表达自己,需要老师的点拨。

通过这种师生换位的课堂活动,同学们在英文周记中写道:“过了一次当老师的瘾”“希望这样的活动继续下去”“我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了很好的锻炼”。看到这些周记,笔者感觉很是欣慰。

另外,笔者争取2~3周一次安排学生到网络自主学习教室进行学习,把平时课堂上没时间播放的视频材料和课件资源等全部上传到班级学习平台上,让学生自主选择,下载学习观看,给他们自主的权利,按照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学习内容,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以上的研究成果只是笔者在过去的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中所做的初步尝试,这些尝试性的教学实践表明,《文化入门》这门课程很适合用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很适合设计出与欧洲文明相关的学生参与度很高的课堂和课外活动。[5]这些教学活动改变了教师单纯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本课题值得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

摘要:以《欧洲文化入门》为内容依托的大学英语教学颠覆了以往为学语言而学语言的教学模式, 给大学英语教学增添了实际内容和趣味性, 为了使这门尚在教学改革中的课程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可以尝试角色扮演法、典故法和师生换位法, 以使这门课程摆脱传统的以讲授语言为重点的满堂灌的模式。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欧洲文化入门》课程,角色扮演法典故法,师生换位法

参考文献

[1]王守仁.高校大学外语教育发展报告[M].P58.

[2]Schmidt, R.The Role of Consciousness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J].Applied Linguistics 11:1990:17-46.

[3]顾嘉租.跨文化交际[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4]http://www.docin.com/p--287429228.html.

3.欧洲西部教学课件 篇三

关键词:欧洲双语教学改革高职英语教学

我国的双语教育发展的比较晚,吸取国外的先进经验是提升教育改革最直接的方法,如何使国外的教学经验为我们所用,真正起到实质性的作用,从我国国情的角度出发,欧洲双语教学理念比较适合应用于高职教育当中,现在课程的学习不仅限于专业知识的学习,更是为加强学生毕业后在社会上的职业素质。为了培养实用型的人才,将工作和学习结合起来,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对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改革和创新的必然的。

一、欧洲英语教学理论概念

欧洲英语教学(CLIL)即语言和内容结合起来的一种学习方式,一方面可以学习到专业课本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对外语的学习和熟练,比如说化学,历史,政治等,把多种语言用在不是外语专业的学科教育当中。在教学的时候,语言和课程结合起来一起让学生吸收知识,跟平常用学生的母语教学方式不同的是,这种模式更加强学习者外语语言的学习,同样的时间内可以发挥多种效果,因此体现了欧洲教学理念效率高的优势。这种教学模式在欧洲起源的比较早,发展比较成熟,而且受到很多国家的推广与应用,得到教学界专业学者的高度重视,但是在应用这种模式的前提是学习者的外语基础打的牢,因此要加强对学生日常语言的教学,并且选取能熟练应用英语并且多国外文化熟悉的教师团队。

二、分析欧洲教学理念实施的可行性

根据教学教师,学习者来分析欧洲教学理念和现在我们国家高职英语教学体系,总结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进而来讨论CILI理念来改革高职教育行不行得通,用专业来区分,教师包括行业专家和语言类专家,根据课程教学所达成的目标和学习对象来选择老师,欧洲是根据课程体系来对教师做出选择,所以要分析不同国家拥有的师资和各种模式所需要的师资的情况。在学习者方面,教育本身是围绕学生为主体的,因为教学对象能力水平的不同,所以每种学生适合的教学体系不同,把能力水平相近的学生来进行划分,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去安排教师。这也是需要比较也决定欧洲教学理念的可行性的。

三、如何应用欧洲双语教学

(一)欧洲双语教学的教学手段

总结成三种形式:第一,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老师可采用简单渗透型,比如说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部分的环节使用英语来讲解,用简单易懂的表达手发法来进行,第二,使用穿插型的方式,比如说,用全外语的教材,用全外语来教学,但是在专业性高,难度高的部分用口译的方式来解释,让学生能够全部吸收。第三则是全程用外语来讲解,这种应用于专门开设的课程,学生的外语熟练,达到一定的程度,这样以来,就可以使外国的文化更好的融入进来,达到中外文化贯通的效果。

(二)欧洲双语教学的体系

首先双语教學的原则是以学生为中心,跟实际情况相结合,根据学生的水平来设置教学的进度,通过这种新颖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要加强教师灵活运用教材和专业知识的能力,打破传统的应试教育,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改革高职教学的方法

3.1既然谈到的是高职教育,而高职学校的学生英语基础薄弱,水平差异比较大,跟外语专业的学生不一样,高职高专学生在结业的时候能拿到双证书是很实际的一个问题,以此来帮助其更好的参加工作,所以,英语最主要是能够运用到实际职场和生活中,如今社会上有很多需要涉外的工作,而得到这些机会的基础就是语言能力,并且还是实际的对外交流而不是仅限于专业资料的读,译。因此,高职英语教学的着力点在于加强学生的口语能力,让其多有机会跟外国人进行交流。来加强他们的应用能力。

3.2有一个比较难的地方是学生学习的词汇量不多,所以课堂教学要抓住学生薄弱的地方来强化练习,让学生掌握主动权,把课堂时间交给学生去锻炼,多提供学生互相用英语交流讨论的机会,利用课前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准备某些主题的演讲,可以包含各种范围比如说跟专业领域相关的或是非专业领域但能扩充学生知识面的题材。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主角,真正参与进来,这样才能达到实际意义。

3.3学习环境也直接影响学习效果,为营造一个放松,自然的环境,学校可以设置一个英语角之类的区域,然后定期举办一些活动,设立演讲,游戏这样的一些环节,参加的同学必须全程用英语来交流,可以请外教加入进来,让学生置身于这种氛围当中,体会各国文化的不同。

3.4同时学习理论知识并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对高职高专院校来讲,终极的目标是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运用能力,双语教学是语言跟专业相结合,专业能力的提升就要通过实际的操作,投入充裕的时间和精力进去,中心不要一味的偏向那一部分,而忽略有些知识的强化。职业核心能力是学生在踏入社会所必备的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包含职业沟通,团队间的合作以及自我管理能力。欧洲双语教学就是把不同的技能结合起来,跟学生学习的目的相符合,这种理念还让学生有自主学习和体验学习的动力。

3.5课程结束之后,教师可根据当天学习的内容给学生安排一些作业来强化以及更好地吸收知识,可以布置一些实践性比较强的作业。另外,在专业考试的环节,也可以把外语融入进去,比方说标题,问题之类的用英语的形式体系,但是考试不是评定学生能力的唯一方式,平常学生参与讨论,论文及设计的环节同样重要。

四、总结

在国外的教学模式中学习对我国高职教育改革有益的教学方式,欧洲双语教学便是最符合我国国情的教学方式之一,并且发展历史久远,根据专家的研究和在其他国家的推广,现在已是越来越成熟,并且为欧洲的发展带来了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我国目前的高职教育的目标便是打造适合社会发展的职业性人才,所以将语言和专业结合起来,提升高职教育的效率,更加有利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金忍冬.应用欧洲双语教学理念改革高职英语教学[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5:119-121+128.

[2]赵芝英.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9,24:108-109.

[3]李轶琳.双语教学理念和方法的研究与实践[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S2:92.

4.欧洲西部教学设计 篇四

讲课教师:段亚肖 指导教师:施淑云

一、教学内容

欧洲西部是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国家的集中地,其联合组织“欧盟”在世界政治和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这里的工业以制造业为主,农业以畜牧业为主,发展畜牧业有优越的位置、地形、气候条件。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繁荣。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认识欧洲西部地区的位置、范围;能在地图上找到主要的国家及首都,说明本区重要的地理环境特征,使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2.学会运用地图、统计图及相关资料分析欧洲西部的地形、气候特征,理解欧洲农业以传统的畜牧业为主的原因。3.分析说出欧洲西部工业区的分布特点。4.记住欧洲西部地区主要旅游资源的分布。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表和相关资料,讨论分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工业上的差异,通过收集、调查有关资料说明制造业在本区工业中的主导地位。

2.通过读图分析本区的位置、地形和气候,归纳总结出欧洲西部发展传统畜牧业的优越条件,明确独特的自然环境对地区农牧业有重要影响的规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以上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地理信息的提取、归纳、推理、对比及分析判断的思维能力,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并使学生从欧洲西部区域经济联合发展的成功经验中获得启示,得以借鉴。

三、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1.欧洲西部国家众多、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特点及原因。

2.欧盟在本区的地位和作用,欧洲西部的位置、地形、气候特点与发展传统畜牧业的关系。3.旅游资源的分布。

(二)难点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读图分析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

2.通过分析欧洲传统畜牧业的发展条件,明确本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对地区农牧业的重要影响。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有很多属于春节的食物,比如:年糕。饮食在我们的生活中必不可少,那么一说到欧洲人你会想到他们喜欢吃些什么呢?我们来看一些图片。牛奶、奶酪、面包、牛排这些饮食习惯跟欧洲西部乳畜业发达密切相关,而乳畜业的发展又与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关系密切。区域地理的学习一般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而且社会经济要素又受到自然环境要素的影响,接下来我们先来学习欧洲西部的自然地理环境。

(二)引导读图,掌握自然基础

1.欧洲西部位置和范围:

读《欧洲西部在世界中的位置》图,说出欧洲西部的范围,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角度说出欧洲西部的位置特点。2.欧洲西部地形: 读《欧洲西部地形图》,从地形类型、地形类型的分布、地势特征、海岸线等角度说明欧洲西部地形特点。3.欧洲西部的气候: 读《欧洲西部气候类型图》,从气候类型、类型分布、成因、特点等角度认识欧洲西部的气候特点。4.欧洲西部的河流 读《欧洲西部地图》,从中找出主要河流,从气候、地形入手分析欧洲西部河流的水文特征,并思考欧洲西部内河航道网发达的原因。

(三)以题带点,学习人文地理

区域地理的社会经济因素的人口、农业、工业、旅游业能将地理的各种知识点结合在一起进行考察,也是地理高考考察的重点内容。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对课堂探究习题进行讨论,并将讨论结果进行整理写在学案上,最后通过投影形式进行展示。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30分)

材料一:某地区简图 材料二:下面左右两图分别是M、N两城市气候统计资料

材料三:油橄榄喜光,喜温暖,适合生长在排水良好的坡地。乙河流域是世界上油橄榄的重要种植区,其产量高,品质好。

(1)与M相比,N气候有何特点,简要说明其形成原因。(12分)(2)比较甲、乙两条河流航运价值高低并说明理由。(10分)(3)指出乙河流域油橄榄种植的有利条件。(8分)【答案】:(1)与M相比,N冬季气温较低,夏季气温较高(2分),气温年较差较大(2分);年降水量较少(2分);大陆性强(2分)。原因:N位于内陆;(2分)地势较高,四周山地环绕,地形相对封闭。(2分)

(2)甲河航运价值高(2分)。与乙河相比,甲河流量较大(2分),水位较稳定(2分),流速较慢(2分),通航里程较长(2分)。

(3)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高温,热量充足(2分),晴天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2分);冬季温暖,利于油橄榄越冬(2分);位于坡地,利于排水等(2分);有调水工程,且靠近河流,灌溉水源充足(2分)。(以上答案均可得分,共8分)

2.(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左图(图8)为意大利1861年~1991年间农业人口迁移方向示意图。材料二 右图(图9)为波河流域示意图。波河是意大利最大的河流,河流汛期长,含沙量较大;流域为粮食(水稻、小麦)主产区。该国人口城市集中分布在波河平原上。

(1)分析1861年~1991年农业人口迁移对意大利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6分)

(2)分别分析L与N两处地形对波河流域农作物生长环境带来的影响。(8分)

【答案】:(1)

1、农业人口向工业金三角迁移,给金三角地区带来了大量劳动力,促进了该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2.农业人口向国外迁移,使得本国劳动力减少,部分地区或行业劳动力不足。(6分)

(2)(6分)差异:北部水电站多(2分)。

原因:北部位于西南风迎风坡,降水多,流量大(1分);北部地形起伏落差大(1分);北部地形复杂支流多(1分);流量季节变化较小(1分)。(3)(8分)L处山地阻挡北部寒冷气流南下(2分),使波河流域热量条件较好(2分);N处山地阻挡湿润的西风气流(2分),使波河流域降水较少,光热充足,日较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2分)。

(四)限时训练,提升能力

通过限时训练,提升学生做题的速度和能力、加强对问题分析的能力。并加深对欧洲西部基础知识的掌握。

(28分)罗讷河位于法国东南部,是法国第二大河,河谷地带是法国重要商品农业区。阅读材料,结合相关知识,回答(1)-(5)题。材料一:罗讷河流域(法国境内)地形、水系与开发模式图

材料二:法国大力推行农业产业化,目前已形成北部粮食、奶制品和牛肉,西部家禽和生猪,南部葡萄、酒、蔬菜、橄榄油的产业格局,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农业出口国,每年向世界大量出口各类优质农产品及其相关制品。

(1)罗讷河最终汇入 海,流域地势总体特征是。(4分)

(2)该流域南、北部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南部沿海地区植被以 为主,北部主要为温带落叶阔叶林,由南向北,体现出 的地域分异。(4分)

(3)与高坝模式相比,罗讷河低坝模式有哪些优点?(6分)(4)马赛港为法国第一大港,分析该港口发展的有利区位。(6分)(5)试分析法国农业产业化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启示。(8分)

【试题答案】:

(1)地中 东部、北部高,南部低。(每空2分,共4分。)(2)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由赤道向两极(每空2分,共4分。)(3)节约土地资源(淹没土地面积小);移民数量少;建坝工程技术难度相对小;对流域生态环境和景观影响小。(每点2分,满分6分。)(4)毗邻北非、西亚,地理位置优越;濒江临海,能海陆联运;西欧经济发达,腹地广阔;地形平坦,筑港条件优越;依托马赛,利于港口发展。(每点2分,满分6分。)

(5)因地制宜,加强农业整体规划;提高农业生产专业化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调整农业结构,适应市场需求;加大农业科技研发与应用,增强竞争力;发展生态化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推进农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每点2分,满分8分。)

(五)板书设计

欧洲西部

一、欧洲西部的自然地理概况 1.位置和范围 2.地形 3.气候 4.河流

二、欧洲西部的人文地理概况 5.人口

5.欧洲西部教学课件 篇五

1.通过对比我国和西方人的饮食结构差异导入,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易于增加感性认识并逐步理解欧洲为何畜牧业发达。

2.采用讨论、指读等形式尽量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多师生互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结合上海世博会的召开,具有时代性和生活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板书设计尽量做到精简且因果关系清晰明了。

[缺点]

1.ppt设置上,字体可再放大点或根据颜色的搭配以突出显示。

6.欧洲西部教案 篇六

欧洲西部

第二节

【请你思考】

1. 欧洲西部地区的范围、位置情况如何?本区在地理环境上有何重要特征? 2.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工业上有什么差异?在欧洲西部工业中占有主导地位的是什么?本区工业区分布上有什么特征? 3. 怎样归纳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的特点? 4. 欧洲西部发展畜牧业的条件是什么?自然环境对本地区农牧业的发展有何重要影响?

5. 欧洲西部为什么有着繁荣的旅游业? 【合作探究】

〖问题情景一〗

为什么说欧洲西部是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 〖探究活动一〗

1. 问题:欧洲西部地区的范围、位置情况如何?什么是欧洲联盟?欧洲联盟在世界上经济地位怎样?

2. 提示与启发:

1)读图8.15欧洲西部的国家

① 欧洲西部面积为中国的一半左右,仅500万平方千米,就国家数量、人口密度上看有何特点?

② 欧洲西部的国家来就经济发展水平上看大多属于哪一种类型? ③ 什么是欧洲联盟?找出欧盟15个成员国,找出英国法国等国的首都。④ 读图8.14“欧盟成员国密切的联系示意图”,欧盟对人们日常生活有何影响? 2)读图8.16欧盟进出口占世界的百分比(1998年)① 为什么以轮船的图形表示本区进出口比重呢?(提示:结合本区地理位置考虑)② 当今世界经济状况呈现一种什么趋势?本区进出口额在世界上哪个所占比重大?中国的外贸发展呈现什么现状?

③ 如果不建立欧盟,欧洲各国以各自的经济实力能否与美、日抗衡?(不能)欧盟建立的基础是什么?(地理位置相近、经济基础类似、发展水平基本相当欧盟建立的结果是什么?

3. 结论:欧洲西部地区是指欧洲的西半部,面积约500万平方千米,占欧洲的一半左右,这里人口____,国家____,绝大部分是____国家。为了进一步加强联系,本区形成了一个区域性的国际组织,叫做____(简称欧盟)。

〖问题情景二〗

经济发达首先表现为工业发达,本区工业有何特点?分布状况如何? 〖探究活动二〗 1. 问题: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工业上有什么差异?在欧洲西部工业中占有主导地位的是什么?本区工业区分布上有什么特征? 2. 提示与启发:

1)世界上工业发展最早的是哪个国家?本地区工业在部门构成上有什么特点? 2)读图8.17不同国家GDP与从事制造业的人口数的关系。① 人均GDP与从事制造业人口的关系是什么?

② 从人均GDP看,哪些是发达国家?哪些是发展中国家?

用心

爱心

专心

③ 发达国家从事制造业人口比重怎么样呢?

3)读图8.18欧洲西部工业区示意图,欧洲西部工业分布是一种什么状况呢?

① 对照图8.15欧洲西部的国家说出本区主要的工业中心分布在哪些国家的哪个方位? ② 工业中心分布特点?

3. 结论:欧洲西部是____革命的发源地,目前也是世界上____业发达的地区之一。工业部门以____为主,工业分布多而密集,呈____字型分布。

〖问题情景三〗

欧洲西部发展畜牧业的条件是什么?自然环境对本地区农牧业的发展有何重要影响? 〖探究活动三〗

1.问题:传统的畜牧业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何关系? 2. 提示与启发:

1)读图8.19欧洲人每天都吃些什么?为什么欧洲人爱吃牛羊肉呢? 2)读图8.23“欧洲西部的地形”。

① 学生看图找出本区主要平原和主要山脉。

② 本区的平原主要分布在哪里?山脉的走向以什么为主?本区地形有何特点?这种地形特点会对气候产生什么影响?(提示:从本区海陆位置和盛行风带来考虑)③ 如果阿尔卑斯山脉不是东西走向,而是南北走向,会形成海洋性气候吗?

④ 欧洲西部草场面积广大,英国、法国的草场面积分别占本国面积的1/2和1/4。本区草场的分布与地形有什么关系?

3)读图8.22“欧洲西部的气候”。

① 欧洲西部大部分位于五带中的哪一带?欧洲西部有哪些气候类型?哪种气候分布最广?

② 综合分析瓦伦西亚、伯明翰、汉堡三地的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状况,描述温带海洋性气候特点。

③ 读图6.9和图6.10,比较温带海洋性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差异。④ 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3. 结论:欧洲西部地处____纬度大陆____岸的地理位置形成了以____气候为主的气候。这种气候的特征是全年____。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适合发展____业,欧洲西部的人们称____为“绿色金子”。

〖问题情景四〗

旅游业目前是世界经济中创汇最高的行业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就业部门。而目前,欧洲是最受世界各国旅游者青睐的地区之一。欧洲西部发展旅游业的条件如何?

〖探究活动四〗:

1. 问题:欧洲西部为什么有着繁荣的旅游业? 2. 提示与启发:读图8.24“欧洲的旅游胜地”,思考欧洲旅游业发展有哪些有利条件? 3. 结论:欧洲西部多种多样的____条件;历史上,欧洲人民创造了灿烂的____;各地独特的____,如西班牙斗牛等;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用心

爱心

7.欧洲西部教学课件 篇七

美国著名学者阿尔温托夫勒曾预言:“谁掌握了信息, 控制了网络, 谁就拥有整个世界。”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时代, 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发布、应用能力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由于信息技术发展的不平衡, 使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 城市与农村之间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存在巨大差距。如何提高西部农村教师信息技术教学水平, 有效解决应用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和问题, 让西部农村信息化教育提升到一定的水平, 值得我们思考。

二、西部农村信息化教育教学的现状及原因

教育信息化要求教师必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 才能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成为学生的引路人。由于长期保守教育思想根深蒂固, 以及西部农村学校教学条件的限制, 许多教师的教学观念未能及时转变, 认为信息技术教学只是花架子, 对农村教育不适用, 反而耽误了教学时间。提高教学质量的可靠途径依然是时间加汗水, 不能借助有效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手段原始而单一, 不适应信息化教育发展,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西部农村信息化教育观念滞后

在西部农村中小学, 学校管理者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没有把信息化教育教学提到议事日程, 致使教育信息化建设处在低层次徘徊的现状;大多数学科教师缺乏对信息技术的内容、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了解和掌握, 对计算机学习不够、掌握不多, 更谈不上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科辅助教学及学科间的整合;学生对信息技术认识不足, 仅将计算机作为一种简单的学习工具 (学习机) 或娱乐机器, 不会科学使用从而不能达到掌握信息技术、培养信息创新意识、锻炼实践能力的目的;家长、社会对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性认识不足, 从而不能给予有效的支援和必要的投入。调查发现, 西部农村大多数教师存在思想守旧、观念落后、信息创新意识不强, 对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加工、处理及整合应用都存在重重困难, 产生畏难情绪, 缺乏信息教育资源应用的主动性。不少教师还对计算机有或多或少的排斥感、畏惧感。多数教师一怕出错———计算机操作失误而出笑话;二怕出力———花时间、精力学习现代教育理论, 很多教师仍然固守于“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模式。

2. 西部农村教师信息素质低

西部农村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中小学, 虽有少数初级教学人员能勉强维持正常教学, 但其硬件维护、软件开发应用乃至制作实是空白。大多数教师不会熟练地使用计算机, 多媒体技术难以掌握, 计算机辅助教学不能落实。在西部农村, 有一定比例的教师是民办教师转正来的, 由于历史的原因, 他们奔波在学校和农田之间, 以前没有接触过计算机, 现在虽说有接触, 但由于存在陌生感、畏惧感, 他们不学也不用, 更谈不上使用计算机给学生上课。在应用信息技术手段上, 他们主要的应用手段就是播放光碟。笔者曾走访一所农村小学, 有11名教师, 四十岁以上的教师7名, 以前基本没有接触过计算机;三十岁以上的教师2名, 以前在教师进修学校接受过一点培训;二十岁以上的教师2名, 在学校学过计算机。其现状是四十岁以上的教师计算机基本不用, 三十岁以上的可以玩“斗地主”游戏, 而二十岁以上的2位教师成为学校信息技术的骨干, 他们除了教学还兼任学校材料的打印、资料的整理、设备的维护, 当然, 在工作之余他们也加强信息技术的学习, 利用计算机收集教学信息, 提供教学资源, 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3. 西部农村学校多媒体硬件设备缺乏

西部农村中小学特别是贫困地区学校按国家规划进行信息化建设, 因地方财政困难、资金不足、学校财力有限, 自力更生筹措资金更是困难重重, 加之信息技术设备更新换代快, 大多数学校囊中羞涩, 面对应接不暇的升级调价, 其信息化建设竟一筹莫展。通过调查发现, 西部农村学校虽然享受了国家远程教育建设硬件设备的投资和扶持, 但由于信息技术设备太少, 三种模式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有的学校只有一台电视, 有的学校有一台投影机, 即使中学也只有一个投影教室。很多中小学在农村远程教育实施前也曾投入一定的资金购置过一批计算机, 但由于学校没有专门的计算机教师, 更不懂计算机的配置, 买了很多电子垃圾, 虽然配备了计算机教室, 可机器性能差, 软件根本运行不起来, 成为一种摆设。

4. 西部地区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滞后

很多西部农村教师现代教育理论与操作技术的校本培训不到位, 主要原因在于学校学科教师数量不足, 缺少校本培训的师资、条件和相关激励机制, 开展专业培训和教学研究很难形成氛围, 技术培训缺乏实用性、针对性, 不能有效地培养信息技术学科骨干, 也不能提高教师信息化教育素质与能力。教育行政部门也曾选派教师进行培训, 但每个学区也就是一到两个名额。这些参加培训的教师成为学区信息技术的骨干力量, 为本学区的电教建设做了大量的工作。同时农村中小学的校长也曾接受教师进修学校的培训, 使他们对计算机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 主要功用还是服务于教学, 但所学知识不系统, 不能达到二级培训的目的。因此, 大面积的培训无从谈起, 在教育教学中就更谈不上应用。

三、提高西部农村信息化教育教学层次的对策及办法

1. 更新思想观念, 科学确立农村信息化教学发展的思路

要让农村的孩子享受到优质的教学资源, 教育部门领导和广大西部农村教师就必须尽快地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掌握先进的教学模式, 尽快确立教育教学信息化发展的思路。要充分认识和学习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重要举措, 是改变农村学校教育落后面貌的重要途径, 是推进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必然要求。要通过组织领导及相关人员学习、参观, 使他们充分认识到:信息素养应成为教师的一种基本能力, 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是适应信息化社会教育方式根本转变的需要, 农村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是国家提出的一项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

2. 多方筹措资金, 稳步推进农村信息化教学设施建设

信息技术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物质基础保证, 西部农村经济基础相对薄弱, 必须调动政府、教育内部、社会等多方面力量, 可采用“引资修建、借鸡下蛋”等办法上设备, 保证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在这个方面, 不妨借鉴甘肃古浪县一些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建设的做法。在信息化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他们采用以国家农远工程三种模式建设为主, 县教育局配发为辅, 对口支援单位帮助、企业赞助及学校自筹资金购买为补充的模式。按照国家规定, 模式一主要配备的对象是小学教学点, 模式二主要配备的对象是农村小学, 模式三主要配备的对象是农村初中。古浪县黄羊川镇的2所农村中小学, 在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还得到对口支援单位的帮助, 如台湾黄羊川国际会议中心每年给对口支援的黄羊川镇中学和中心小学捐赠10台计算机或一些教育资金;也有一些农村学校通过寻求企业赞助的方式, 加强学校的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设, 有的农村学校还根据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 自筹资金添置一些信息化设备。

3. 抓好信息培训, 不断提高农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教师信息技术教学能力的高低是西部农村学校实施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加强信息技术教学能力方面的培养, 是实现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学的保障。教师是学校的主体, 也是教育信息化资源的使用者和开发者。针对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育人才缺乏的现状,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培训教师掌握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对于培训工作, 从学校来说, 笔者认为主要抓好以下二个方面:一方面, 抓好电教管理人员的培训, 主要让他们熟练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多媒体技术, 能及时获取网上资源, 并正常进行网络与计算机的维护, 确保设备能正常运转。另一方面, 要采取激励政策, 吸纳具有高水平计算机知识的专业人员到农村学校去的同时, 必须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 就地取材发挥县区教师进修学校培训师资的优势, 培养信息技术教育专职教师, 并对在职教师定期进行信息技术培训。

4. 开展教研活动, 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核心, 二者整合才能真正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必须充分发挥县教研室的作用, 构建教研网络, 各学科教研员在提高自身信息素质的基础上, 要广泛开展学科信息技术教育教研活动, 引导教师从教育观念、学习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技术和教育资源五个方面探讨如何进行整合。

5. 加强信息建设, 确保实现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共享

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是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性工作。以县信息技术教育中心为中心, 在县教育局电教室为各学校提供信息资源的基础上, 鼓励各校进行校园网建设, 不具备上网条件的少数中小学可通过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配备并定期更换教育教学资源来解决教育资源共享问题。以甘肃凉州区为例, 在四十多个乡镇中小学中, 利用教育卫星资源的达到100%, 已经上网的达到70%, 建立了校园网的达到40%。

8.欧洲西部导学案 篇八

(一)招聘条件:

1:能运用地图找出欧洲西部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首都;说出欧洲西部的地理位置特

点。

2:了解欧洲西部的经济特征,工业发展情况和农业特色。

3:了解欧洲西部主要旅游资源及其分布,能分析旅游业繁荣的主要原因。

(二)招聘笔试

一、位置与范围

1、位置:欧洲西部是指欧洲的

2、国家:欧洲西部包括多个国家。从经济发展水平看,大多数属于

二、雄厚的经济实力

1、地位:欧洲西部是资本主义的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居世界。

2、工业:生产规模,工业部门较为。

3、农业:所占比重较

4、公路、航空等都很发达。

三、繁荣的旅游业

1、自然旅游资源:陡峻幽深的峡湾、阳光灿烂的海滩、2、人文旅游资源:千年古都音乐之都 艺术之都的啤酒节戛纳电影节

3、三大旅游国:

(三)招聘面试

一、介绍欧洲西部的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纬度位置:。

二、填写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国家名称

A、B、C、D、E、F、G、H、图中被北极圈穿越的国家是、I H、。

A F

三、探讨欧洲西部经济发达的体现

1、工业大国:

E 工业特点:B

D

G

2、发达的农牧业国家:C

农业特点:

3、发展乳畜业的自然条件:欧洲西部。社会因素:。

四、繁荣的旅游业

1、三大旅游大国:

2、连线:英国巴特农神庙

法国阿尔卑斯滑雪场 荷兰地中海阳光沙滩 希腊北欧峡湾风光

9.欧洲西部教学课件 篇九

一、教学目标

1、读图说明欧洲西部地区的位置、范围,在地图上找到主要的国家及首都,说出本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2、通过图表分析欧洲西部的经济特征。

3、运用地图,说出欧洲西部地区发达国家的分布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欧洲西部的地理位置、主要的国家及首都、该区的经济特征。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让我们一起来观看一段视频。(播放)

师:视频中提到的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这些国家都位于哪儿呢? 生:欧洲

师:具体来说这些国家都位于欧洲西部。今天我们就一起跟随习主席的脚步,近一步地走进欧洲西部,认识欧洲西部。

(二)位置和国家

师:认识一个国家和地区,首先要从地理位置入手。地理位置需要从哪几个方面来进行描述呢? 生指图回答

师:我们首先来明确一下描述地理位置的具体方法。(师指导)请根据你学到的方法,快速的读图描述欧洲西部的地理位置。生答 师归纳

师:明确了地理位置,有利于进一步对欧洲西部的了解。习近平主席在访欧期间,对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进行了国事访问。(课件出示欧洲国家政区图)

①你能快速的在课本P57页图8.16上找到这些国家的地理位置么?看看这些国家的首都。②指生指图说出位置,进一步追问,图上还有你感兴趣的国家么,找一找,说说原因。再提问一位学生。

师:刚才我们了解了欧洲西部主要的国家,那么本区人口分布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出示人口密度表 师:怎样计算人口密度?(说一说)快速计算,指生说结果,追问能得出的结论。师:归纳,本区人口稠密,国家众多。

(三)工业

师:习近平主席出访欧洲西部,除了进行国事访问,也与各国签订了一系列的经贸订单。其中,向法国空中客车公司订购了70架大型客机,订单价值100亿美元。我国的东风汽车公司与雪铁龙汽车公司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

问:我们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为什么要订购欧洲的客机,我们的汽车公司为什么要与欧洲的汽车公司进行技术合作呢? 生答(技术先进)师:正如大家所说,作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欧洲西部的工业工艺精、技术高。

师:除了刚才我们了解空客飞机、雪铁龙汽车,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你熟悉的品牌是来自欧洲西部的呢? 生答 评价

师:除了大家提到的汽车、飞机,本区还有。。。这些高端的奢侈品,附加值高的轻工业产品,在国际贸易中获取了高额利润。因此,本区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课件出示

师:这是2010年欧洲西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前列的国家。纵列表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横列表示国家。我们先来读一读荷兰和法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位次。指生读。

师:(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程度)思考数据说明了什么? 生答

师归纳:本区人均GDP高,经济发达。

(承转)师:本区经济发达,那么本区的产业结构又是怎样的呢? 出示英国产业结构图。

指生读数据,追问英国的经济支柱是什么?

师:归纳,本区的其他国家产业结构与英国基本相同。因此,我们可以得出,本区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是服务业。

小结:通过以上学习,我们来归纳一下本区工业的特点。生填空回答。

(四)现代化的畜牧业 师:习主席此行不仅签订了巨额经贸订单,加强了中欧经济合作,还受到了当地的最高礼遇,品尝了一系列的美食。请大家观看视频。

师:我看到不少同学都有点儿眼馋了。那我们去看看招待国家元首的国宴上都些什么,先饱饱眼福吧。出示菜单

师:法国里昂的国宴上款待习主席的主菜是羊脊肉,甜点是奶油蛋糕和冰激凌。为什么在本区的餐桌上常见到这些牛羊肉和奶制品呢? 生答畜牧业发达。

师:本区的畜牧业发达与当地自然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应该从自然条件中的哪些方面进行分析呢? 生:气候和地形

师:出示气候图。结合课本58-60文字内容,读图8.21,小组合作讨论完成下列问题。生指图汇报。

师:欧洲西部大部分地区盛行偏西风,风从大西洋吹来,温和湿润,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这种温和湿润的气候适宜生产多汁牧草,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样,在这种温和湿润的气候下,粮食的生长热量不足,种植业不发达。

(承转)师:了解了气候对畜牧业的影响,我们接下来了解本区的地形。出示地形图。

指导读图例,读北部地形。同位合作完成剩下的题目。生指图汇报。

师:本区的地形以平原为主,草场广布。英国的草场面积占1/2,法国占1/4。师:本区为什么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广呢? 认真读图。

1、A、B两处哪一个温带海洋性气候范围更广?

2、分析B处温带海洋性气候面积广大的原因。生答。

师:我们学习了欧洲西部的地理位置、气候和地形,现在我们再来分析欧洲人喜食牛羊肉的原因。

师:本区的畜牧业发达,农业以畜牧业为主。农业生产高度机械化、自动化。图片欣赏

(五)盘点收获

本次欧洲西部之旅,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六)巩固练习

(七)课堂小结

10.欧洲西部教学课件 篇十

1. 学生厌学, 学习缺乏动机

由于学习成绩不理想, 大部分学生被初中教师“放弃”, 造成学生自己对学习放弃, 极端表现出缺乏自信、自我轻视, 自认低人一等; 不少学生的学习是为家长、为教师而学, 一旦在学习上受家长或教师批评时, 容易出现逆反心理, 干脆放松甚至放弃学习, 把此类行为作为对家长、教师的一种“报复”。

2. 学习缺乏兴趣

中职物理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 中职生能坚持的兴趣时间毕竟有限, 一旦缺少必要的刺激就会转移注意力。

3. 较差的学习基础, 进一步加剧中职物理学习的困难

在初中阶段没有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 基础课程 ( 如数学) 普遍较差, 基本运算不过关。而物理知识讲究体系, 许多知识彼此关联, 推理和判断能力要求较高, 这对于中职生来讲就如走入迷宫一样。

4. 娇生惯养, 缺乏独立性

许多中职生是独生子女, 从小家长就娇生惯养, 无原则的溺受、宠爱, 加上家庭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缺乏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 缺乏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毅力, 遇到困难, 不思进取, 不谋求解决, 只有退缩或放弃。

二、当前中职学生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分析

1. 高考热背后对职业教育的歧视

西部特困地区, 至今仍以高考为教育的核心, 为重中之重, 往往忽略其他教育。大多数家庭教育把目标定位上大学, 进入职业学校, 很多家长认为是一件十分丢人的事, 从内心对中职生歧视, 以至于整个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歧视。

2. 读书无用论对学生的影响

现在, 大学生就业困难, 有些人就认为, 既然大学生都找不到工作, 读书还有什么用。当今社会, 一夜暴富、一夜成名的现象却比比皆是, 所以在有些学生看来, 读书无用。有些学生持“读书无用”的态度, 仅仅是“人”在学校。

3. 教育的缺失———打工潮

随着市场经济的开放, 很多家庭都卷入了打工的洪流, 特别是经济十分落后的西部特困地区。一些孩子成了留守儿童, 这种缺少家庭教育的孩子很难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久而久之, 形成了懒散习惯, 没有纪律组织观念。

4. 社会风气的不良影响孩子成长

当今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 社会规范功能的丧失, 使学生思想涣散, 生活无序; 社会上存在的价值取向混乱, 导致学生理想、信念淡薄; 社会上存在的冷漠心态, 淡化了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 社会道德的滑坡影响了学生对善与恶的鉴别能力; 社会责任、义务意识淡薄。各种不良现象不断出现, 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三、当前中职学校问题的特点分析

1. 重视程度不高

很多中职学校承袭了普通教育的模式, 用普通教育的规律来指导, 加之近年来“三校生高考”兴起, 其中部分专业没有考察物理内容。在学校方面来看, 认为可有可无, 而且由于受课时和物理教学设备的制约, 有些中职学校甚至取消了物理课的设置。

2. 资源设备缺失

目前不少中职学校, 对专业课的建设较为重视, 投资较大, 但对物理学科所需的实验器材、教学装备等配置不足, 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的模式仍较为普遍。而物理学本身是一门实验科学。

3.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缺少与当前的社会技术发展相联系

不少中职学校使用的物理课教材基本为普通教育教材的翻版或是高等教材的压缩, 内容陈旧, 缺少其现代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在技术革新中的信息, 教师讲解与相关的专业课没有进行很好的衔接作用, 使学生无法感到对专业课的辅助作用, 缺少内在驱动力。

四、解决困境的思路

尽管物理教学研究不断深入, 但到目前为止, 这一领域主要是针对普通高中展开的, 对于中职范畴, 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根据目前的现状, 可从如下角度处理这一问题。

1. 学生角度

( 1) 丰富课堂, 培养兴趣、明确目的。用物理学家的生动事例, 吸引学生, 从而在潜移默化之中受到学习目的性的教育。同时, 开展一些接近生活且易操作的拓展实验, 使学生每堂课有事可做, 有目的可完成, 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慢慢体会了学习的目的性, 比单纯的解题教育要更有效。

( 2) 走进学生, 倾听心声。教师对学生要有更多的宽容, 要让学生接受教师, 走进他们的心理。只有学生接受教师, 才能接受教师的课。在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前提下, 再降低教学过程的起点, 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自然会慢慢发展起来。

2. 学校角度

首先, 职业学校要本着服务于学生, 一切为了学生的思想建立科学的专业课程体系,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其次, 使中职物理课所必需的相关设备与仪器同专业建设相关联, 让学生在中职物理课课堂中领悟更多专业课的知识, 达到与专业课的融合。再次, 要求每位教师不仅仅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应有一技之长。

3. 物理学科本身的角度

( 1) 继续推行课程改革, 研发适合当代中职生学习的教材。优化教学资源, 精简有些陈旧、过难或对专业无关联的知识, 制定出适合当代中职生实际需要的教材。这就要求我们要继续深化课程改革, 根据专业和社会就业需求适当调整课程内容, 研发适合当代中职生的物理教材。

( 2) 处理内容, 降低难度。首先, 熟悉初中物理、中职物理教材, 明确衔接部分, 并把握好中职物理教学深度广度和专业课链接, 从而针对性的分散难点, 突出重点, 有意识地减缓初中知识内容衔接的陡度。其次, 做好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转化, 降低难度。

( 3) 加大实践力度, 实现理论与实践并举。中职物理教学不存在高考压力, 学生的物理学科完全可以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 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 也解决了有些学校学生考不及格也要给予通过的尴尬局面, 学生的操作能力也会大大加强, 一定程度上也激发了他们的积极的心理, 也体现了职校“职”的特点。

目前在西部特困地区, 许多职业学校教学中, 物理教学的比重已经减缩减, 甚至把物理学科删除了。作为中职物理教师更应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物理学科的重要性与不可替代性,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利用心理学学科特点等有效的结合, 扎实开展教学改革, 做好专业课的辅助帮手。

摘要:中职物理作为一门承继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的课程, 对中职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近年来, 西部特困地区中职物理教学面临新的困境。

关键词:西部特困地区,中职物理,教学困境

参考文献

[1]李敏.中职物理教学难点及对策分析[J].职业, 2011, (2) .

[2]陈平.浅谈当前中职物理教学的困境与思考[J].新课程研究, 2011, (3) .

11.欧洲西部教学课件 篇十一

课题第四节欧洲西部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并复习欧洲西部的位置及其特点,并能在本区图上指出主要的半岛、岛屿、海湾、海峡和内海。

2、过程与方法:对比分析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欧洲袖珍国的经济发展方向对我们经济发展的启示。重点难点

1、欧洲西部经济发展概况。

2、欧洲西部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教具准备多媒体

程步骤科主任与科代表

活 动复备

一、激情导入

二、自主学习

一、科主任展示:瑞士境内的湖光山色,多瑙河沿岸的秀丽风光,巴黎的埃菲尔铁塔,伦敦的议会大厦等,把学生的思路引入本区。提问: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美妙的自然景观和城市建筑,分布在什么地方?

二、: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生自读课本,在科代表的带领下预习课本,并对问题进行讨论。

1、读图2—25,了解欧洲西部的范围、主要国家及地理位置的特点。

2、从图中找出下列国家: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瑞士、匈牙利、德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丹麦、英国、爱尔兰、芬兰、瑞典、挪威、希腊、匈牙利、葡萄牙等国家,然后将这些国家和其首都填在空白图上。

3、在欧洲地形图中,找出欧洲西部主要的半岛、岛屿、边缘海、内海、海湾和海峡,并填入图中。

步骤科主任与科代表 活 动

复备

三、激情互动

四、魅力精讲

五、拓展应用

4、什么是欧洲经济共同体?最初有几个成员国?

5、欧洲西部作为世界经济发达地区,主要表现在哪?

6、欧洲西部为什么能发展成为旅游业繁荣的地区?

7、欧洲西部主要有哪些旅游资源?

8、在图2—25上找出六个“袖珍国”,说明他们地理位置的特点。

三、科代表针对学习目标,组织本组成员讨论:

1、欧洲西部的北面、西面濒临什么海洋或海?

2、欧洲西部大部分在五带中的什么带?

3、本区的海岸线有什么特点?对欧洲西部有什么影响?

4、什么是欧洲经济共同体?

5、你能列举一些欧洲西部的旅游景点吗?

四、学生讨论和展示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1、为什么成立欧洲联盟?

2、欧洲西部作为世界经济发达地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3、欧洲西部为什么能发展成为旅游业繁荣的地区?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能够联系到的知识:

到欧洲旅游,下列景点应该去哪个国家?

1、乘船观看午夜的太阳,游览峡湾。

2、音乐之都维也纳欣赏音乐。

3、游览威尼斯,参观旁贝古城。

4、参观世界表都伯尔尼,去阿尔卑斯山滑雪。

5、登艾菲尔铁塔铁塔,欣赏卢浮宫名画。

6、去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墓前献花

六、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获得的创新知识:

1、不少英国人多年来养成的一个习惯:出门带伞。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使用学国的地理知识加以解释。

12.欧洲西部教学课件 篇十二

一、填空题(每空3分,共48分)

1.在经济发展水平上,欧洲西部的国家绝大多数是国家。

2.欧洲西部主要的半岛有北部的,南部的、、。主要岛屿有、。

3.欧洲西部地形以和为主。本区北部和南部分布较广。北部有纵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南部主要有横贯东西的。

4.欧洲西部居民以种人为主,是世界的主要分布区。

5.欧洲西部的人们称为“绿色金子”,足见他们对业的重视。

二、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欧洲西部有一个世界上最有影响的区域性国际组织,简称()

A.北约B.华约

C.欧盟D.东盟

2.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征是()

A.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B.冬季温和湿润、夏季炎热干燥

C.冬季温和、夏季凉爽、终年湿润

D.终年高温多雨

3.欧洲西部以哪种地形为主()

A.平原B.高原

C.盆地D.丘陵

4.欧洲西部的工业()

A.以制造业为主B.以采矿业为主

C.以冶炼业为主D.以伐木业为主

5.欧洲人酷爱乳产品和牛羊肉,是因为这里有发达的()

A.加工业B.畜牧业

C.林业D.渔业

三、综合题(每小题16分,共32分)

1.读西欧政区图,完成下列要求:

(1)填出以字母表示的海峡和海湾的名称:

A海峡,B湾,C海峡。

(2)填出以字母表示的海洋名称:

D,E,F。

(3)填出以字母表示的岛屿名称:

G,H,I。

(4)填出以数字表示的国家的名称:

①,②,③,

④,⑤,⑥。

2.简答题:从纬度、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方面简述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原因。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发达国家

2.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伊比利亚亚平宁巴尔干不列颠群岛冰岛

3.平原山地山地斯堪的纳维亚山脉阿尔卑斯山脉

4.白白种人

5.牧草畜牧业

二、选择题

1.C2.C3.A4.A5.B

三、综合题

1.(1)直布罗陀比斯开英吉利

(2)北海波罗的海地中海

(3)爱尔兰冰岛大不列颠岛

(4)西班牙意大利罗马尼亚希腊波兰瑞典

2.答:①从纬度位置上看,本区大部分地区位于北纬35°~60°之间,属于温带气候;

②从海陆分布看,西临大西洋,手大西洋影响,大陆轮廓破碎,各地距离海洋近,使海洋影响深入内陆;

③从地形看,中部为平原,阿尔卑斯山东西走向,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陆;

④从洋流上看,北大西洋暖流流经本区沿海,对沿岸地区起到增加温度和湿度的作用;

13.欧洲西部教学课件 篇十三

关键词:西部,音乐院校,教学,方法,改革

21世纪, 面对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 世界上许多国家把提高国民素质看成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于是, 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将越来越被重视。音乐学科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学科, 而是与相关学科紧密相连。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以来,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音乐教育对学生的情感体验、音乐与美学, 建立较为完善的、规范的音乐课程管理体系, 音乐教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 但也存在许多必须改革的问题。我国与一些国外先进国家的教育相比, 教育观念落后, 教学内容陈旧 (如教学内容规定得过细、过死和教学内容体系竞技化) , 教学方式公式化 (如传授试教学法、系统性教学法) , 评价内容和方法单一, 教学问题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出来, 没有教学创新, 没有教学方式的变革, 音乐教育的发展将是不可想象的。音乐学院在近几年的教学改革实践中, , 随着音乐教学改革的深入, 不断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根据社会需求变化, 不断整合教学内容, 音乐教学模式不断变化出新, 完善并不断创造新型的音乐教育模式, 主要体现在:

一、教学理念推陈出新

在音乐教育中, 一些过时的、封闭的、保守的教学观念, 严重束缚着音乐教师的手脚, 对外来音乐教育体系中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不善于吸收借鉴。因此, 更新教学观念便成了当务之急。”

.新的教学理念打破了旧的传统观点, 它不是建立在某个特定学科的基础上, 不以教授音乐知识、技能、技巧为教学的最终目的, 而是建立在对学生音乐艺术综合能力的培养上, 特别是将情感、兴趣放在首位。把学生专业能力和素质发展作为一切教学活动的终极目标。对专业课程的教学突出指导、服务、互动三个方面的要求。要求教师树立为“学生顾客”服务的意识和职业态度, 要求教师改变过去单纯的“说教”式教学, 注重教学过程中的互动, 淡化教师的“管理控制者”角色, 突出“指导、服务和支持”的角色。通过教学过程的互动, 帮助学生理清学习目标、活动计划、学习资源来源、行为表现目标和考核方式, 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变“我要学生学”为“学生我要学、我想学”。同时, 根据学生需求的动态变化, 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面向全体学生, 提出以审美为核心, 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注重个性发展, 重视音乐实践, 鼓励音乐创造, 提倡学科综合能力, 宏扬民族音乐, 理解多元化的新理念。

二、教学模式的改革

教学模式的改革也是很重要的, 李秉德主编的《教学论》一书作出如下定义:“教学模式就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 围绕着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主题, 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范型。”常见的音乐教学模式有:被动接受式、主动探索式、情境感染式、参与体验式等。教学模式的改革, 重点在于变被动为主动, 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 对于教师来说, 确立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教育观, 是所有教学观念中的最核心的问题。

教学方法的更新是实现音乐教育的具体手段, 教学方法由教法与学法组成, 其本质主要取决于学生的学习认识活动 (学习) 和教师相应的活动 (教学) 的逻辑顺序和心理方面, 即由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二位一体运用的协调一致的效果来决定的。俗话说:“教有法而无定法”, 就是说, 在教学中没有固定的、一成不变的方法, 而应据具体情况、具体教学内容灵活运用, 素质教育要求教学方法的采用应以培养素质为前提。比如高师钢琴教学, 除了要训练学生的弹奏技术, 还应培养学生对音乐美的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对于所弹的作品, 应了解作品的音乐流派风格、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征、作曲家的创作背景、创作意图、创作心态, 甚至涉及到一个具体的和弦或一个音符的弹奏, 等等。这样, 学生不但掌握了弹奏技巧, 也提高了艺术审美能力。教学方法的改革要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有利于学生个性和才能的全面发展。教学方法的改革要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教学形式灵活多样

音乐教育的生命在于教学, 而教学的关键在于确立一套规范合理的科学的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不是固定不变的框架。 (高师音乐教学形式主要有三种:集体课、小组课、个别小课。在教学中, 三种形式综合运用, 更利于教学改革。教学方法的改革中心是加强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

改革“灌输式”和过分偏重讲授的教学方法, 实施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在问题的探究中进行学习。因此, 教师不仅应该重视“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教学形式, 更应该“追求学生探究活动的有效性”。即探究中, 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动激活状态, 有着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

1. 教学案例的“魅力”, 是学生有效探究的起点。

有魅力的教学案例, 有着强大的吸引力, 它往往能创设颇具诱惑力的教学现场, 激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这是成功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在探究中转变学习方式的起点。例如, 有的教师在讲授“歌剧艺术”中的歌曲《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时, 提出这样的问题:听完歌曲后, 请大家描述一下江姐的形象。虽然同学们没有见过歌剧中江姐的长相, 但通过认真听赏歌曲的描述, 每个同学都能把自己想象的江姐形象讲得很清楚。这就引出歌剧音乐的作用, 它不仅有力地推动着戏剧情节的发展, 而且是刻画人物性格、塑造角色形象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这些案例的切入, 丰富了学生的经验系统, 极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发他们对问题求索的欲望, 为最终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行为, 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 问题设计的思维含量, 是学生有效探究的关键。

有的教师在讲授《外国音乐》时, 不从活生生的音乐入手, 而是从课本文字中, 寻找某些信息, 讨论教师预设的若干问题。类似于学生拿着标准答案, 在做音乐文字的完形填空。课堂氛围比较沉闷, 学生最初的学习兴趣已荡然无存, 几乎很难感受到学生闪动的思维火花和情感体验。教师在讲授“音乐”时学生不需要对信息进行归纳、概括、对比等加工, 更不需要同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整合, 只需从材料中寻找信息, 就可以回答教师的问题。这一过程, 难以让所有的学生感受到智慧的挑战、内心的震撼, 难以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和想象的神奇。所以, 学生认知参与度不足, 课堂气氛沉闷, 音乐探究活动的无效性便不言而喻。有效的探究, 关键在于:教师能依据教学案例和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 创造出具有一定思维含量的问题, 利用颇具智慧挑战性的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 并使之成为一股强大的推动力, 推进探究活动的层层深入。

3. 创设教学情景, 是学生有效探究的保证。

我们的教学目标就是要以学生为本, 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 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所有的学生, 只有这样, 教师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教师的聪明才智发挥了, 才有可能把教材教活, 而活的教材又能把音乐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娱乐活动紧密联系起来。也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对音乐课充满长期的稳定的兴趣, 并乐于主动参与其中, 在学习活动中, 学生的智慧也会不同程度地展现出来, 通过教师的鼓励和引导, 让学生逐渐养成热爱音乐、生活的习惯。

4.融入现代高科技手段, 提高教学效率。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 声光电、电脑多媒体等教学手段, 给学生展现了一片全新的音乐天地, 使学生感受到了音乐课堂的神奇魅力,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

音乐教育肩负着国民素质提高的重任, 也是当代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 音乐教育的目的不再是为了传授和训练音乐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 而在于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独特的情感教育功能, 培养全面发展的音乐人才。所以, 西部音乐院校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中国艺术歌曲选》

《教学论》

《艺术概论》

14.欧洲西部教学课件 篇十四

欧洲西部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及学科参与意识,使学生获得对其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思维能力及学习方法,拓宽学习空间;

2、使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读图、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及运用其他手段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3、以自学为主了解欧洲西部位置、地形、气候概况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教学重点]:

欧洲西部的位置、地形及气候概况。

[教学难点]:

利用地图说明其位置、地形、气候特点及它们的相互关系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准备]:

多媒体辅助教学(计算机局域网、自制课件),为学生自学设计的题签(一)、题签(二)。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对外敞开了国门。我们周围也出现了很多出国留学、打工或旅游的人。不管他们以何种目的的出国,他们一般会选择什么样的国家呢?

(学生总结回答: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

[师]:世界上有一个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你们知道在哪儿吗?

[生]:欧洲西部。

(引导学生,切入主题)

[师]:关于欧洲西部,你们都知道些什么?

(师、生活动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各抒己见,回答老师所问。有的学生谈到欧洲西部著名的旅游景点;有的学生谈到欧洲西部的经济:欧元、欧盟等;还有的学生谈到了当今的热点问题:疯牛病、口蹄疫、炭疽热等)

[师]:这么好的地方,同学们想不想去看一看?

[生]:想!(学生异口同声,热情高涨)

[师]:要想去欧洲西部,首先我们要确定它的——?

[生]:地理位置。

[师]:对了,我们要先知道它在世界中的位置。那么出门旅行,尤其行程较远的时候,我们要随身携带一些衣物,这就需要提前了解欧洲西部的——?

[生]:气候状况。

[师]:很好。只有先知其冷暖,才可以有备无患。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了解欧洲西部有哪些独特的自然景观;要观赏这些景观需要到哪些国家去;这些独特的自然景观为什么会出现在这些地方。这就需要了解欧洲西部的——?

[生]:地形、地貌概况以及河湖状况。

(学生自主学习体验成功)

[师]:现在你们每人桌上有一张题签,上面是我们急需解决的有关“欧洲西部”位置、地形、气候等方面的问题。大家赶紧行动起来,读图完成“题签(一)”上的问题。(学生点击,进入“学件”,根据微机显示内容,分组讨论答题。配乐,教师巡视答疑。培养学生的读图、观察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感受学习的乐趣)时间到,音乐停。(学生在自己的微机上指图、讲解,利用计算机局域网,逐题分析交流)

[师]:(评价)同学们真棒!大家马上就可以进入“欧洲西部”开始你们的异域之旅了.在此之前,请随老师进入“气候”图中,观察山脉走向的变化及暖湿气流的深人情况。(教师进行动画演示,学生注意观察,直观感知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及地理因素间的相互关系)

[提问]:假如阿尔卑斯山脉走向发生变化、斯堪的纳维亚山脉消失,欧洲西部的气候会有变化吗?

[生]:阿尔卑斯山脉变为南北走向,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就不能长驱直人,欧洲西部大范围也不再是温带海洋性气候而应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斯堪的纳维亚山脉消失,有利于海洋气流的深入,使整个岛屿显示温带海洋性气候。(给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尽情“游览”)

[师]:现在请大家试着点击本图的右下角,看看会有什么惊喜带给大家!(学生点击进入,屏幕上出现了五彩斑斓的彩色世界,随着可爱的小天使飞来飞去,“恭喜你,你成功了”几个大字由远而近的出现在画面中。帮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使学生获得自信)

[师]:点击“你成功了”进入到“国家与旅游”。点击各国首都可欣赏优美风景,点击其他按钮,可对欧洲西部有更多了解。请大家带着题签上的问题畅游欧洲西部。

(学生在优美的乐曲中欣赏美景,进一步了解本区,同时思考问题)

·

布置任务,提出建议

[师]:题签上的问题有的可在欣赏时完成,也有的需要同学们课下查找资料,共同研究探讨完成。下一节课请你们做老师,谈淡你们的研究结果。

15.欧洲西部地理教案 篇十五

二、课时安排:第2课时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七、教学用具:

挂图、多媒体

八、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上节课内容。

请同学说说欧洲的地理位置和轮廓、地形。(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

(二)导入新课:

欧洲西部的各个国家所具有的自然地理特征简单易记,但是欧洲西部在世界上最突出的地位还在于欧洲西部的经济和旅游业。

学生活动:幻灯演示欧洲的特产和风景让学生说说。

(三)教授新课:

板书:一、雄厚的经济实力

(对照书54页图简单介绍资本主义的发展史。)

欧洲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早的大洲,目前经济发展水平仍居各大洲首位。

(指导学生读统计图。)

欧洲西部各国工业部门齐全。

农业不占重要地位,但生产水平高,种植业和畜牧业结合较好。

(简单介绍,结合幻灯让学生了解)

法国、英国、荷兰、丹麦等国有发达的农牧业

利用书55页阅读材料了解欧洲部分国家的特色产业

瑞士――钟表

瑞典――造船、汽车、机器制造业

丹麦――畜产品“欧洲的牧场和食品库”

挪威――水产品

板书 二、繁荣的旅游业

1

2

挪威――陡峻幽深的峡湾,午夜的太阳

瑞士――“世界公园”的称号、冰雪皑皑的山峰、世界表都伯尔尼

西班牙――阳光灿烂的海滩、精彩的斗牛表演

法国――田园风光、“艺术之都”巴黎、埃菲尔铁塔、罗浮宫、巴黎圣母院

意大利――“水城”威尼斯、“千年古都”罗马、庞贝古城、狂欢节

奥地利――“音乐之都”维也纳 德国――慕尼黑的啤酒节

(四)小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16.欧洲西部教学课件 篇十六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作为国内办学时间最早、办学规模最大的建筑院校之一,始终坚持开放、多元的办学宗旨,密切关注国际建筑教育的发展趋势与潮流变化。自1980年代以来,学院在学科总体发展战略指导下,通过多种途径主动与欧美建筑院校建立联系,不断拓展国际教学交流的层次和范围,逐步在国际化意识、组织管理、教学体系与教师梯队建设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开展了特色鲜明、层次多样、以合作研究与教师短期互访为主要内容的国际教学交流活动,并借鉴国际建筑学专业教育的先进理念,通过持续的教学改革,不断提升自身的整体教学水平。目前,学院与国外多所建筑院校建立了稳定联系,并长期聘请两位外籍教师从事景观和城市规划方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为学院教学注入了活力。

一、当前西部地区建筑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国际合作交流目标

当前,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西部地区许多城市正面临巨大的建筑专业人才需求缺口,而西部地区现有的建筑教育资源,无论是建筑院校数量还是专业师资力量的培养,都难以在短期内形成高质量、高产出的人才培养体系,如何在满足不断扩大的人才需求的过程中保证一定水准的教学质量,是当前西部建筑教育面临的重大挑战。借助当今先进的信息技术,国际合作教学交流作为一种全球开放的多元化教学交流模式,为西部地区建筑院校克服自身的发展瓶颈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契机,若能充分利用这一开放平台构筑具有自身特色的专业教学体系,将有效缩短我国东、西部城市在建筑教育上存在的巨大差距,提升西部建筑专业人才的培养能力。

1. 利用国际合作教学平台提升教学水平

近几年来,随着建筑院校扩招和新设建筑学专业的学校增多,我国建筑院校专业教师数量与质量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西部地区,不利的地理区位和相对滞后的经济条件,抑制了东部专业人才和师资力量向西部流动;许多西部建筑院校不仅在师资力量培养、教学软硬件建设、科研实践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而且教师队伍近亲繁殖的现象特别突出,因盲目扩招而不断升高的生师比已严重影响到建筑学专业教育的质量。而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专业能力的建筑学专业教师,需要较长的培养周期和多渠道的师资来源,这显然是大多数西部建筑院校难以企及的。为此,借助国际合作教学项目探索新的建筑教育模式,开拓建筑学专业教育渠道和师资培养途径,以弥补目前建筑学专业教育在教师数量和教学质量上存在的巨大缺口,这对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建筑院校尤其具有积极意义。

2. 借助国际合作教学模式拓展建筑学教育内涵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建筑学科的专业内涵与外延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建筑学正从以物质空间为主的单一应用型学科向以城市现象为主体的复合研究型学科转变;与此对应,建筑学专业教育更加强调对其他相关学科(特别是人文学科)知识的了解与运用,从而形成与社会实际结合更加紧密、专业性与通识性教育并重的广义教学体系(1)。在日益全球化的城市发展过程中,许多西部城市长期形成的极具地域特色的城市文化正面临快速消失的窘境;为此,通过特定的国际合作交流课程,充分借鉴国外社会性教学研究的先进经验,将城市贫困、生态环境、文脉保护等西部城市发展的重大问题与地域文化研究纳入专业教学过程中,形成新的教学研究突破口,不仅因应了当今建筑学科发展的主流趋势,而且为教学课题的深化与类型拓展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社会性素材。

3. 依托国际合作教学项目探索促进学生创新的教学模式

我国当代城市与建筑发展,迫切需要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合作意识与社会意识的建筑学专业人才。然而,长期形成的类型教学模式仍然是制约我国人才培养多元化的一个主要因素。当前许多西部建筑院校受限于陈旧的教育体制和师资力量的流失、老化,其人才培养体系已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城市建设需求,不仅人才培养目标视野较窄,而且课程体系与教材建设、课题内容更新等都相对滞后,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及时获取新的知识,缺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更无从谈及创新性思维的培养。为此,西部建筑院校应借助国际合作教学这一平台,逐步建立以学生创新为核心的开放性培养模式,从而为国内传统建筑教学体系的结构更新提供新的改革思路。

二、西部建筑院校国际合作交流模式的建设思路

目前,国际合作教学交流仍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总结、反馈的新课题,没有现成的可参照借用的模式。西部建筑院校引入国际合作项目的核心目标,就是借他山之石打破原有封闭的教育培养体系,推进全方位的教学改革,并逐步建立和完善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体系。为此,面对当前国内外教学改革发展的新趋势,西部地区的建筑学专业教育应立足自身的发展需求和地域文化优势,提出具有前瞻性的国际合作教学交流目标与计划,并在教学机制、教学方法、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形成相应的配套措施,争取在某些特定课题、特定教学方向上有所突破。

1. 确立以创新人才培养为核心的长期建设目标

建筑学专业目前已成为国内应用型学科中国际化与市场化程度最高、职业性最强的专业之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自主创新能力与组织能力成为建筑设计从业者生存与发展的基本素质之一,为此,当前建筑学教育应以培养未来建筑专业人才的创新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为核心,依托国际合作教学平台,促进教学培养目标的三个转变—从单纯培养职业专才向培养复合型人才转变、从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向创新能力转变,从重技能、轻研究的封闭培养方式向开放教育模式转变。

在具体操作层面上,为了实现全面的国际化交流,拓展学生在国际合作教学项目中的受益面,我院依托建筑学、城市规划特色专业建设,在合作课程体系建设上,为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设置了多种参与模式:在初步阶段(一、二年级)力争引入以外籍教师授课为主的中长期国际交流项目;在专业知识提升阶段(三、四年级),力争在个别特定项目上实现与国外学院的长期联合教学,并在部分主干教学课程实行双语教学;在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训练阶段(五年级),尽量设置多课题的Studio联合教学模式。在合作交流成果上,希望实现两个转变,即从单向交流向双向交流转变,从教师交流向学生交流拓展,并力争与西部地区的各建筑院校联合举办1~2项长周期、多学校参与的国际合作教学项目;同时,选择效果突出、综合性强的合作项目,举办国际性的中外合作教学课题学生作业巡回展,编辑出版相关学生作品与教学研究论文专辑,及时总结教学成果,不断扩大合作教学的影响(2)。

2. 建构多层次、适应性强的国际合作教学模式

为了提升国际合作教学项目的实施效果,教学课程安排应建构一个灵活、国际化的教学协调机制与教学交流模式。在具体教学课程项目的设置上,为了更加充分地利用来之不易的国际交流教学资源,我院逐步建立了一系列相对有效的交流制度。

一是遵循先易后难、先个例后常态的原则,推行先教师互访讲学、后学生参与的渐进式合作教学方式。由于许多国外院校对我国西部建筑院校的教学情况缺乏基本了解,往往采用比较谨慎的交流程序,因此合作的前期过程就是一个相互了解、相互协调的过程。为此,我院专门成立了对外联络办公室,在合作前期通过邀请国外教师来学院举办讲座和短期讲学、接待国外学校师生来西部考察实习等方式,先建立一个比较稳定的交流渠道,再深入探讨各种形式的合作交流方式,以保证交流项目的可持续性与灵活性。

二是整合研究生和本科生的课程体系,根据国外教师的教学专长,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如在本科高年级与研究生阶段开设内容相同但深度不同的Studio课程,在本科低年级则通过讲座、随堂教学辅导、设置临时性课题等方式引导国外教师参与。

三是通过制定灵活的教学单元来协调中外双方在教学时间上的错位。从具体实践情况来看,中外合作交流的教学安排在研究生层面较容易实现,在本科生阶段则因为双方教学日程安排差异较大而难以协调。为此,我院计划在每学年不固定地设置一长一短两个合作教学单元,在整体教学时间不变的前提下,这两个教学单元可灵活地放在每学期的前、中、后不同时段,其中长单元为5~6周时间,主要用于国外教师来校指导的理论课、基础课等教学项目,短单元一般为2~3周,主要用于由双方师生共同参与的Studio课程。

四是利用当前日益先进的网络通信技术和虚拟技术,探索不同形式的教学交流方式。如依托全球性的网络教学信息系统,针对中外双方都感兴趣的设计课题,通过远程网络视频教学交流系统,实现远距离、实时同步、面对面的信息分享和跨文化的设计思想交流(3)。

3. 建设具有国际视野的多元化教学团队

在建筑学专业教学体系中,“教”与“学”是体系创新的两个方面,仅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不全面的,只有提高专业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课程建设、教学过程控制等方面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才能真正提高建筑学专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因此,西部建筑教育在教学改革上的突破,首先始于对教师知识结构的突破,其核心是通过提高教师自身的学术素养和实际专业水平,从而相应提高其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与示范能力。从目前西部建筑教育的现状来看,随着国际合作教学交流的深入,可有效改善国内高校教师教学方法僵化、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内容陈旧等长期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打破以专业为划分标准的教学组织模式,使具体的教学内容与教师个人的学术研究重点相关联,从而真正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其在教学体系中的主导地位。为此,我院根据自身的学科优势与特点,提出阶段性的国际合作教学目标,并以国际合作教学项目为平台,力争建设一支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相对稳定、知识背景多元的综合教师队伍。近年来,依托国际合作交流项目,我院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教学一线教师参与国内外院校的教学交流活动,而且教师赴国外交流、学习的机会呈逐年增多的趋势,其中青年教师中有40%以上具有在国外的学习交流经历,在此基础上,学院因势利导,根据不同教师的外语背景,成立了国际合作交流与双语教学委员会,不仅为各类对外教学交流活动的持续推进提供了可靠的保障,而且也为我院吸收外国留学生、开展全英文授课构建了核心师资力量。

4. 在国际联合教学过程中突出地域特色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建筑学教育已从单纯的专业领域拓展到城市、社会的研究范畴,其地域性不仅体现在建筑物质形态和城市空间形态设计,也来源于设计过程中所面临的现实问题的独特性以及解决方式的独特性。西部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悠久的发展历史和特色鲜明的多样性地域文化,既是西部建筑院校提升自身教学特色的核心资源,也是吸引国外院校与西部院校合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为了更快地走向世界,保证国际合作教学交流活动的长期性与稳定性,西部建筑院校应进一步加强对本土地域建筑文化的特色研究与总结,不断挖掘与我国西部城市发展需求密切相关、具有前瞻性的教学课题,不断拓展自身的地域教学优势,在国际合作教学交流过程中按照以我为主、兼收并蓄的原则,在广泛吸收国内外建筑教育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构建适应我国国情与实际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其中,培养学生的地域自觉性与创新意识,既是当前我国建筑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也是西部建筑院校在国际合作教学过程中获取平等交流地位的基础条件。

结语

随着我国城市发展和经济的全面对外开放,国际合作教学模式已成为当前国内建筑学专业教育领域对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国际合作教学模式纳入我国西部建筑学专业教育改革过程中,不仅为其体系更新提供了新的契机,而且也加快了西部建筑教育融入世界建筑教育体系的进程,使西部的建筑教育改革更具开放性和国际化特征。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在发展环境相对不利的条件下,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在建筑教育对外交流方面取得了较长足的进步,这些逐步积累的教学成果和经验教训,对西部建筑院校的国际交流与建筑教育改革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参见:卢峰,蔡静.基于“2+2+1”模式的建筑学专业教育改革思考.室内设计,2010(3):46~49

[2]参见:卢峰,刘骏,刘彦君.景观意识的导入-中外主题式建筑教学合作策略探讨.时代建筑,2006(5):52~53

上一篇:卫生院廉洁风险点下一篇:读书笔记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