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新村会议记录(精选14篇)
1.文明新村会议记录 篇一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建生态文明新村
------巩义市豫联园区管委会寺沟村创建生态文明村材料
寺沟村是豫联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管辖下的五个行政村之一,位于巩义市东区七公里处的丘岭地带,下分三个村民小组,区域面积1.61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积388亩,总人口435人,总户数152户。多年来,我村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建生态文明新村。村内生态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基本完善。我村的具体做法是:
一、强化思想教育,提高文明素养。
抓好思想教育,是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在豫联园区管委会党委委政府的指导下,在村支两委班子的带领下,全村干群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主旋律,艰苦奋斗,与时俱进,以发展经济构建和谐社会为第一要务,村支两委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着力从解决广大农民的思想上入手,坚持利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党员干部,对群众坚持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
(二)坚持党支部凝聚力建设,努力培养党员干部与农民群众团结一条心的的意识和自觉行动,密切干群关系,理顺经济发展的思想渠道;
(三)定期邀请专家对村民进行培训,通过现代远程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群众的文化素质
和专业技能,转变思想观念。通过上述有针对性的教育,从而实现了针对性和广泛性的有机结合,提高了农民群众的整体素质,为推进四个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定地思想基础。
二、整体规划先行,为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女建设的要求,结合农村发展和村民的需要,要想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整体发展规划。二00七年十月份,我村为支持豫联集团发展,进行了整体拆迁,在豫联园区管委会的领导下,聘请了省规划设计院等单位的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本着“立足实际、着眼长远”的原则,高标准制订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规划的要求,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分步建设、配套、管理一步到位的新村面貌。为此,村支两委班子通过认真分析研究,在广泛调查、充分征求民意的基础上,达到突出特色、便民便利的目的,有效的提升了新农村建设品位。如今,我们的村民马上就要回迁了,通过制定高标准的规划,同时也为我村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和技术的保障,为我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加大投资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环境净化、道路硬化、路灯亮化、路旁绿化、庭院美化是建设生态文明村的基本条件。近年来,我村根据总体规划,有步骤的进行了基础设施的建设。
对村主干道的村组干道进行硬化、量化和绿化,打造绿
色通道。内投资45万元,对村内道路进行了路基处理和路面硬化,实现了村村通、户户通。为了使村民的居民环境更优美,我村进一步投资万搞绿化;在村主干道两旁种植了风景树、桐树,营造了景观效果;成了绿色的生态长廊;文化大院、健身广场、庭院前后种上了大叶女贞、小叶女贞、黄阳、桂花等观赏花卉,美化了安居环境。
我村建设了文化大院和健身广场。文化大院内设有健身室、棋牌室、图书阅览室和乒乓球活动室等;健身广场安装健身器材30余套,文化体育活动有专人负责管理,并制定了各种制度和实施细则。每年年底开展群众娱乐活动。
垃圾规范化管理。1998年以来,我们村就率先进行了卫生改厕,2007年又新建垃圾池个,成立了专业垃圾环卫队,共有6人组成,配运了垃圾清运车等工具,分段负责,全天对道路进行清扫,并对村组两旁进行平整清理,绿化栽树,责任到人,垃圾达到日产日清,消毒清运,全部集中处理,做到了“净化、绿化、美化”。我村曾多次被巩义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指挥部评为“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先进村”。
四、加强民主管理,提高文明程度
我村积极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村委下设办公室、民调室、平安工作站、电教室、老年协会、红白理事会等。两委班子精诚团结,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紧密配合,心齐风正无杂音。村内实行民主管理,成立村务监督管委会,监督村内的各项事务,做到“村务、政务、财务”三公开,并定期召开群众代表大会汇报工作,有事找群众代表共同商量研究,党员、干部、团结一条心,拧成一股绳。在连续获得镇“五好党支部”的基础上,2007年获得巩义市“五好村党组织”。
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实践,是农民传统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变革。通过生态村的建设,不仅进一步改变了村容村貌,使村庄旧貌换新颖,而且教育和引导了村民树立和养成的生活习惯和方式,进一步提升了村民的现代文明素质。同时,全体村民也从党支部的行动中切身感觉到党的先进性,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增强了党支部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我们寺沟村将在十七大精神的鼓舞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以饱满的精神、高昂的斗志,带领全村农民大力推进生态文明村的建设,为构建文明、富裕、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巩义市豫联园区管委会寺沟村
2009-12-19
2.文明新村会议记录 篇二
姜伟新从八个方面对2010年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进行回顾总结:
一、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规模创历年之最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工作, 国务院确定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规模和安排专项补助资金均为历年最大, 国务院三次召开会议研究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工作, 李克强副总理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黑龙江、江西、重庆、吉林、内蒙古、山西、山东、成都等省、市、自治区的做法得到肯定。年内全国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已开工590万套, 基本建设370万套;农村危房改造已开工136万户, 基本竣工108万户, 均超额完成计划任务。
二、进一步加大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 取得一定成效
一是国务院高度重视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 先后下发《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和《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等部门公布了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五项措施”。二是各部门通力合作, 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先后出台了规范第二套住房认定标准、加强境外机构个人购房管理等政策措施, 加强督促检查, 经常分析房地产市场形势。三是各地较扎实地落实中央的调控政策, 做了大量工作。
三、建筑节能和城镇减排工作扎实推进
全系统继续强化对新建建筑节能的监管, 新建建筑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比例达到95%, 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新增一批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示范市、县和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颁布了《城市照明管理规定》;深入开展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 继续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 2010年有贵州、广西等9个省、区、市实现所有县都建有污水处理厂的目标。
四、城乡规划和城市管理工作有新进展
城乡规划方面, 一是由国务院审批城市总体规划的审查和批准进度加快;二是发挥城乡规划的引导作用推进城镇化工作有新进展。河北、辽宁、福建、湖北、云南、陕西、河南等省加强城镇规划工作受到表扬;三是积极推动以工程项目带动村镇规划实施试点和“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奖补”试点工作。新疆、宁夏两区改善农村人居工作受到肯定;四是强化城市规划实施管理。
城市管理方面, 推动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 开展城市供水安全和地下管线管理调研工作, 颁布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分别会同国家文物局、旅游局确定了第五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第一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 (村) 。
五、建筑市场和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得到加强
加强工程质量监管制度建设;开展全国性的监督检查;认真做好事故处置工作。全国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 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都比2009年有所下降。
六、法制和工程建设标准工作步伐加快
国务院审议通过《城镇燃气管理条例》;颁布了规划、住房、节能等部门规章5部;认真做好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 加强行政复议工作, 强化稽查执法;建立住房公积金督察员制度;颁布工程建设标准同比增加近一倍。
七、积极投入抗震救灾和援藏援疆工作
在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甘肃舟曲泥石流等抢险救灾中发挥重要作用;召开全国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对口援藏和援疆工作会议, 认真做好援藏援疆工作。
八、党风廉政、精神文明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
抓紧建立健全惩防体系, 在部机关和系统进一步规范党员干部的从政行为;加强对城乡规划、工程建设、住房公积金等容易产生腐败行为的重要领域的监管。积极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全系统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取得实际效果。
姜伟新要求, 必须清醒认识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部分城市房价上涨压力较大, 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还需继续加快, 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基本住房需求未得到有效满足;二是建筑节能任务很重, 还需加大工作力度;三是城市管理和城镇减排工作亟待加强, 城市发展质量有待提高;四是工程质量尤其是住房质量需要进一步提升, 施工安全管理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五是村镇建设与城镇化发展不相适应, 村镇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明显滞后;六是政策研究工作需要不断强化, 全系统的队伍建设还需不断加强。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 重点抓好以下十项任务:
一、继续坚定不移地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
一是继续遏制房价过快上涨。要继续着力遏制投资投机性购房, 继续严格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税收政策。将会同监察部适时对省、市人民政府稳定房价工作进行考核。二是着力增加住房有效供给。配合国土部门落实好建设用地;继续严格执行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和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不低于住房建设用地供应总量70%的规定;促进商品房供应与住房保障协调发展;继续调整住房供应结构, 增加保障性住房和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供应。各省、区、市特别是各城市要认真编制“十二五”住房建设规划和2011年计划, 向社会公布。要加强对城市住房建设规划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加强宣传, 促进居民形成科学合理的住房消费理念。三是加快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10月底前, 40个重点城市的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必须实现与部联通。四是继续大力规范和监管房地产市场秩序。继续完善商品房预售制度;依法查处土地闲置、改变土地用途、拖延开工和竣工时间、捂盘惜售等违法违规行为。严格执行房地产市场外资准入和经营管理的规定, 严格境外机构和个人购房管理。认真落实《商品房屋租赁管理办法》, 规范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加强对房地产中介机构和人员的管理。五是加强政策研究。
二、更大规模地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一是计划建设保障性住房和各类棚户区改造住房1000万套, 改造农村危房不低于150万户, “两会”后签署目标责任书。二是重点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将成为保障性住房的主要和重点保障形式;要重点建设30—40平方米的小户型公共租赁住房;可将公共租赁住房与廉租住房统筹合并建设;允许各地因地制宜地确定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和林区、垦区、煤矿、工矿及城市等各类棚户区改造规模。三是确保落实建设资金和建设用地。中央的补助资金2011年要有大幅增加;省级政府原则上应比照中央补助标准落实配套资金;各地要适当提高土地出让收入提取比例, 扩大建设资金筹集渠道;要积极鼓励社会资金投资建设保障性住房。四是加强保障性住房管理。强化工程建设全过程监管, 重点保证质量和安全;加强配售管理和后续管理。
三、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一是编制实施好城镇体系规划;切实提升城市发展质量, 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抓好住房建设和发展, 努力解决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的住房问题。二是要着力推进农村现代化。积极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向农村地区延伸,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提升农村发展能力。三是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 形成合力, 更好地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
四、进一步加强城市和村镇规划工作
着力提高城乡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适用性;继续加强城乡规划实施管理, 推动乡镇村庄规划的科学编制与有效实施;继续积极推动建材下乡试点工作。
五、扎实推进建筑节能和科技创新
推进建筑节能和科技创新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重要任务。一是要制定“十二五”建筑节能发展规划。二是北方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要再完成5000万平方米;力争启动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工作;继续扩大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和节约型校园建设试点范围。三是加大新建建筑节能监管力度, 力争新建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超过97%。四是继续完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健全绿色建筑标识制度;推广应用建筑业10项新技术。五是继续推进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
六、着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重点抓好四方面工作。一是进一步做好城市垃圾和污水处理工作。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要力争达到74%。继续推进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 做好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工作, 力争全国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7%。二是促进城市安全高效运行。要加强城市供水、供气、供热等安全监管;重视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工作;拓展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功能;建立健全城市综合防灾体系。三是各城市要着力解决“堵车”问题。四是继续加强风景名胜区、自然遗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
七、加强住房公积金管理
完善住房公积金缴存、提取、使用、管理和监督制度。强化对住房公积金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的监管。10月底前, 完成40个重点城市的公积金运行监管信息系统建设任务;完善住房公积金督察员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八、下大力气强化住房和市政工程质量及施工安全监管
开展以严格执行标准规范为重要内容的安全生产活动。加强对住宅、城市轨道交通等重点工程, 深基坑、高支模、脚手架、建筑起重机械等重点环节的监督检查;重点抓住房工程质量, 特别是保障房质量;继续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
九、全面推进住房城乡建设领域依法行政
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标准;继续推进政务公开和办事公开, 改进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加强稽查执法工作。
十、深入推进廉政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作风建设
3.创廉洁新村建文明环境 篇三
---河图镇廉政文化进农村特色开展
河图镇纪委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要求,立足实际、注重结合,借文化之力、吹清廉之风,在田间地头营造了“以廉为美、以廉为乐、以廉为荣”的廉政文化氛围,有效发挥了廉政文化在纯化民风、凝聚民心、弘扬正气的重要作用。以金竹林村为试点,促进了村风、民风的根本变化,大力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基本情况
金竹林村位于保山坝中北部,原名“兵书营”,是哀牢古国归汉谈判重地,因村内金竹繁茂成林而得名金竹林。属保山隆阳区河图镇,设一个党总支,有4个党支部(其中,水生蔬菜合作社党支部属非共集体经济党组织),10个党小组,141名党员。2011年底,全村共1006户,总人口4017人,其中,农业人口3942名,非农人口75名。总耕地面积1354亩,适宜种植水稻、莲藕、茨菇等作物,构成了金竹林村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全村总收入1389万元,人均纯收入3956元,外出打工者较多。
二.工作措施
为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从源头上构筑思想道德防线,从制度上不断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从环境上努力营造良 1
好的廉政氛围,引导全村党员干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结合金竹林村工作实际,积极开展“创先争优”、“三查三看”、“四比四促”、“一教育五行动”等一系列教育活动,以“清风进我村、和谐建家园”为主题,依托金竹林村现有人文资源、知识载体和群众组织,将反腐倡廉宣传教育贯穿到金竹林村的各项工作中,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生动、内容明晰、深入人心的廉政文化建设活动,形成“廉洁光荣、腐败可耻”的良好氛围,掀起廉政文化建设的新高潮。主要采取的工作措施如下:
(一)健全机构,形成区镇村工作“三合力”。
成立以村党总支书记王钦敏为组长,副支书为刘体元为副组长,各支部书记、各党小组组长为成员的“金竹林村廉政文化进农村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金竹林村委会,由刘体元副支书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负责制定“廉政文化建设进农村活动”实施方案以及日常工作的组织实施。同时,建立起了区、镇、村群众工作沟通专线和三级工作合力,充分发挥区政府办驻村干部、四群工作队队员、镇挂村干部的集体智慧,聚集区镇村三级合力共同做好金竹林村廉政文化建设工作。
(二)正本清源,“四强化”提升工作水平。
一是强化党员干部带头。做到党员干部带头,率先垂范,着力提升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水平。二是强化党代表在党风廉政中的参谋、监督、宣传、联络、桥梁纽带作用,形成党群监督链和正本清源净源头的监督格局。三是强化民主监督。
根据干部群众的推荐,聘请德高望重的党员和群众代表作为廉政建设监督员,充分发挥监督作用;党务、村务,特别是财务采取季度公示,半年入户的方式接受群众的监督,今年新开展了“短信公开平台”,在试运行后,计划取代“半年纸张入户”的公开方式。四是强化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络日常教育工作。通过学习,进一步增强党性观念、坚定理想信念,继承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三)宣传发动,“五举措”带动全民参与。
1、发放倡廉书。向党员干部发放主题为“勤、廉、俭”的倡廉书,倡导形成常吹家庭“廉政风”,管好家庭“廉政帐”,勤敲防腐“警示钟”的良好风气,倡导党员领导干部讲学习、讲正气、讲文明、讲操守,慎待亲情,管好自己,管好子女,把好家门,拒绝腐败;
2、组建廉政文化宣传队。由老年协会歌舞团进行廉政文化节目表演,自编自导了《民主是出路》、《党的政策好》等文艺表演节目以及脍炙人口的廉政诗词、歌曲,寓教于乐。
3、签订家庭廉政承诺书。组织全体村两委成员、各支部书记、各党小组长签订廉政勤政承诺书,使广大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到廉政勤政承诺工作是党组织对领导干部的关怀和鞭策,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重要体现。
4、受警示教育,看廉政片。组织全村党员及在编干部实地参观善洲林场,观看《杨善洲》、《村官普发兴》、《远山》等廉政影片,广大党员干部深受教育。
5、建立《家庭廉政档案》。《家庭廉政档案》主要包括
家庭成员基本情况、住房使用情况、计划生育情况、个人及家属工作情况等基本内容,由在职干部家庭自己如实填写,党支部审核,确认无误后入档。此外,家庭的廉洁自律情况、家庭人员的述职述廉报告、家庭接受廉政教育和参加助廉座谈会的情况等有关家庭廉政信息资料,也都将登记入档。
(四)利用资源,围绕“六个一”营造氛围。
1、打造一条清风路。结合金竹林村的实际情况,将“仁”“义”“礼”“智”“信”等廉政警句,“竹”“菊”“梅”“兰”等廉政画及一些廉政标语,结合村组公开栏,绘制在金竹林村委会外的墙体上,形成一组廉政文化墙,打造一条清风路。
2、建设一个清风园。依托金竹林村委会四组的文化大院,在大院内部及周围精心布置,将其建成廉政文化园。
3、推广云南清官史上第一人。恢复哀牢归汉谈判遗址。深入挖掘哀牢文化、廉政文化,重点推广郑纯是云南清官史上第一人,并建保山清官群,打造出亮点、特点。村入口和出口道路两旁栽种金竹林,形成标志性景观,并在永丰寺广场栽种一定规模的金竹林,4、布置一个村民恳议室。将金竹林村委会党员活动室的会议室进行丰富,悬挂各种制度及廉政警示牌,营造廉政文化氛围,为村民提供一个交心议事的民主场所。
5、放置一个廉政书柜。在金竹林村委会图书室内建一个廉政书柜,摆放各种廉政报刊、图书、杂志,供群众阅览。
6、规划一批廉政文化专栏。在村委会大院内外及清风园周围设置廉政文化宣传栏,粘贴各种廉政图画、信息、照
片,并及时公开党务、村务。
三.工作成效
近几年来,金竹林村“竹以直而美,村以廉而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成效日益显现、工作整体推进,成绩斐然。获得了省市区镇多项奖励,在镇目标考核中连续三年第一,在2009年被评为市级“文明村”、2010年被省级“文明村”,2009年被评为河图镇优秀党组织、2011年被评为区级优秀党组织、2012年被评为省优秀党组织,2008年以来连续4年河图镇村容整治第一名,2008年与009年被评为综治维稳先进集体、2010年及2011年连续连年综治维稳考核第一名,2011年被评为省级新农村建设重点村,2011年被评为云南省首批“廉政文化示范点”。2006年以来,没有党员被立案查处,无刑事案件和群体性上访事件发生。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4.文明新村会议记录 篇四
但家庙镇坚持精神文明创建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把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切入点,充分发挥精神文明创建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为构建和谐新农村打造良好平台。
加强文化阵地建设,拢聚民心,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舆论保障。该镇加大投入,完善了农家书屋、广播电视村村通等重点文化项目建设。将农民的注意力和精力引导到一心一意谋致富、群策群力建设新农村的方向上来。
开展文明创建活动,美化生活,为新农村建设营造浓厚氛围。积极引导农民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创建活动,激发他们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同时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网络、阳光培训工程等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科技难题。
5.文明新村会议记录 篇五
xxx市xx镇埝水村位于贾家镇城区以东1公里处,新建的“石人”路旅游干线横跨该村1、7、8三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地理、交通条件优越。全村8个农业生产合作社,8个党小组,有党员51名。总户数559户,总人口1648人,总耕地面积1812亩。2002年,全村总收入807万元,农民人均实得2757元。村民有种植蔬菜、水果的传统和优势,农业基础设施较好,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初具规模。
2003年,该村被资阳、简阳确定为两市共建的五个示范村之一,同时也是资阳市重点联系指导的文明新村。根据中国共产党简阳市委、简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文明新村建设的实施意见》的精神,结合埝水村实际,制定如下规划:
一、规划实施单位和指导单位
实施单位:xx镇埝水村党支部
xx镇埝水村村民委员会
指导单位:中国共产党xx镇委员会 xx镇人民政府
二、规划实施时间:2003年—2005年
三、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建设丘陵地区经济发展示范典型的总体目标,以实现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为着力点,到2005年,努力把埝水村建设成为“石三”路上党支部战斗力最强,生态环境最美,农民群众最富,乡村风情最浓的城镇居民休闲娱乐的后花园,把埝水村打造成石三公路沿线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基层党建的一个窗口、一个亮点、一道风景。
四、主要目标
——物质文明方面。争取成为“石三”路上的“首富”。全村总收入2003年达1000万元,2004年达到1270万元,2005年达到167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03年达到2952元,2004年达到2967万元,2005年达到3190元;2005年农房建设符合“八个一”标准的500户左右,达91%。全村实现碎石路面6.5公里,硬化路1.5公里。摩托车、家用电器拥有率每年递增5%以上。
——政治文明方面。党支部2003年达到资阳市“五个好”党支部标准。村党支部以“五个好”为目标,不断增强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不断增强依法办事的能力,不断增强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村两委班子成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不断增强。每年确保将3名党员培养成种养业或其他方面的致富能手,每年新发展1—2名思想素质好,年龄在40岁左右,高中(中专)文化的致富能手为党员。注重村级组织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常年保持后备干部2—3名,并对其压担子、交任务,使他们尽快成长和成熟。
——精神文明方面。2003年争创资阳市级“文明村”。认真开展“四五”普法工作,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对村民进行法制教育,力争不发生刑事案件;认真宣传《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大力开展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计划生育率达95%以上;不断深化“三户一村”的评选和创建工作,遵纪守法户达98%以上,五好家庭户达70%,双文明户达65%。
——生态环境方面。打造农民新居与休闲山庄相得益彰,相映成趣的示范典型。认真抓好以优质水果为支撑的绿色产业的同时,对中心村建设“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造型,分年实施,分户实施”。达到远看是林园,近看是花园,细看是文明户的效果。突出人与自然的亲和力,以“柳苑”为中心,千方百计再造1—2个高档次的休闲山庄。
五、工作措施
——发展名优水果。三年内将水果发展到1260亩。其中优质桔类500亩,美国金太阳杏子300亩,桃子300亩,梨子100亩,枇杷60亩。各类水果产量达1840吨,产值230万元。采用高桩嫁接的方式改造已老化的柑桔500亩,其中2004年启动200亩。改造资金约15万元,采取向上争取一点,政府补贴一点,农民群众自筹一点的方式解决。
——发展农家特色乡村旅游。以开明、开放的政策,力争每年吸引工商资本和民间资本新办1—2家农家乐园。到2005年,农家休闲旅游收入实现120万元。
——完善基础设施。实施村级道路碎石化工程,2003年、2004年每年新增村级碎石公路1公
里,2005年新增碎石公路1.5公里,全村碎石路达6.5公里;结合农村能源建设,大力发展沼气,筹集资金25万元,年新建沼气220口;筹集资金15万元,年新建山腰蓄水池50口;大力实施有线电话(电视)村通工程,2004年安装100门,2005年180门,总户数达380户,电话入户达60%左右。
——发展个私经济。抓住贾家镇个体私营经济园区核心区位居埝水的机遇,放手、放胆、放心地发展个私经济,特别要在用水、用电、用地等方面加强协调和服务。2003年,要确保若男食品公司、嘉信电器公司的投产,今年的产值在200万元左右。2004年、2005年每年争取引进投资额在50万元以上的企业1—2户,到2005年,全村个私经济产值580万元左右。
——强力推进农房建设。2003年,完成村两委阵地建设(2004年初完善室内装饰、室外绿化、场地平整等配套工程),完成中心村的选址、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农房建设要落实优惠政策,以七、八社为重中之重,每年完成30户的农房改、扩、新建。2004年,有470户左右达“八个一”标准;2005年,有500户左右达“八个一”标准。对暂时改造有困难的农民住房,通过争取帮扶,采取适当点缀、适当包装的方式增加其美感,达到与新建民居协调统一的目的。
——建立专业协会。本着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在2003年底,建立水果协会,完善协会章程,对水果的产前、产中、产后提供一条龙服务,让农民最大限度的增产 增收。与此同时,积极与两市林业部门和农科院校联姻,经常性的储备2—3个具有前卫水平的品种,保持水果的先发优势和品种、品质优势。
——切切实实加强对村社干部的管理。一是要更新选人标准,把“思想素质+市场经济头脑+工作能力+群众基础”作为选拔村社干部的基本标准。新当选的村社干部,年龄原则上在40岁以下,文化原则上在高中以上。二要拓宽选人视野。要把有志于献身农村事业的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乡镇企业管理人员、农村致富带头人和外出务工经商回乡的优秀人才,作为培养选拔村干部的重要来源。稳妥探索选派乡镇干部到村任职,打破村社干部由清一色的“庄稼人”组成的旧格局。三要提高干部待遇。对村社干部实行“基础报酬+绩效报酬”的结构报酬制,稳妥推行兼职兼薪,条件成熟时实行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一肩挑”,村干部兼社长,社长跨社兼职。对村社干部因天灾人祸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镇上给予适当救济和扶持。与此同时主动关心村社干部的子女升学、参军、就业等问题。切实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着力创建“五好”村班子,建立并完善滑坡预警机制和黄牌警示机制。二是群众监督。严格规范村务、财务两公开,扩大民主,增大透明度。三是目标监管。坚持每年一次的村干部述职评议和党员民主评议制度,对优秀胜任者继续留用,对基本胜任或不胜任票占30%以上者,出示黄牌,对不胜任票占40%以上者,坚决免职或依法罢免。
——认真开展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和“四五”普法工作。全村计划生育率确保93%,力争95%,结合构建农副产品外销绿色通道,坚决打击果霸、肉霸、市霸、菜霸,坚决查处各种干扰农民合法经营的行为,狠抓社会治安整体联动防范工程,为农村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六、保障机制
——深入宣传发动。做好深入细致的宣传发动工作,把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文明新村建设、构建生态民居示范典型的决策,变成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心声和自觉行动。闭路电视开设专栏,及时报道、反映文明新村建设进展情况,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形成人人关心文明新村建设,个个为文明新村建设献计出力的良好氛围。
——落实优惠政策,调动农民建房积极性。在落实资阳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农村住房建设的通知》规定的各项优惠政策基础上,村建、国土部门要根据农房建设需求量,做好土地预留安排,保证农房建设用地。要切实简化办事程序,做到规划点内农民新居建设用地及时报批,对在规划点内农民新居宅基地一律按人均30平方米执行(3人以下的户按3人计算),对建沼气池的农户,实行多批15平方米宅基地的优惠政策。新村建设规划和户型设计按市建设部门免费提供的15套方案,交村民选择通过后实施。农房建成后,免费办理房屋产权证。积极协调和引导农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为农房建房给予信贷支持,解决部分农户建房资金不足的问题。
——实行主要领导亲自联系制度。镇党委书记李强普同志亲自联系埝水村,吴远明、李振华同志协助李强普同志。镇党委主要领导定期向联系该村的市委主要领导专题汇报。镇文明新村领导小组每月向市文明新村建设领导小组书面汇报一次,并每月考评一次村上的工作。
——实行项目资金倾斜,确保文明新村建设顺利实施。在不改变农村道路、退耕还林、千万工程、扶贫开发、水利设施、改水改厕、信息网络建设项目资金使用性质的前提下,对文明新村建设实行政策倾斜,农村能源建设项目的布局和资金使用优先安排在文明新村规划区域内。
6.京郊旅游新村——挂甲峪 篇六
挂甲峪村, 位于北京市平谷区大华山镇, 距北京城区80公里。全村三面环山, 面积5.5平方公里, 以其生产绿色、有机果品和风光秀丽、优美, 而成为京郊有名的水果之乡和旅游景地。挂甲峪贯彻中央和市委的部署要求, 实施区委“工业强区, 旅游富民, 科学规划,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战略, 走出了一条从本地实际出发, 坚持科学发展, 坚持绿色环保, 以产业发展为支撑, 以提高村民生活水平为目的, 具有山区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路, 京郊旅游新村In.一一
7.《文明礼仪教育》——会议记录 篇七
一、会议时间:2014年4月4日
二、会议地点:多媒体教室
三、会议主题: “大手拉小手 廉洁阳光校园行”班主任礼仪培训
四、会议主持:蔡红
五、会议记录:胡宜标
六、参与人员:全体班主任
七、出勤情况:全到
八、会议内容:
1.主持人致开场白:中国自古就是讲究一个礼仪的国度。礼仪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的尊重和理解的过程。
2.介绍文明礼仪知识:
仪表之礼、餐饮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仪式之礼等礼仪。
3.班主任们对以上文明礼仪进行学习。4.班主任们也表示将利用班会、晨会等时间带领学生认真学习相关礼仪,真正将礼仪要求入脑入心,将学习礼仪、实践礼仪、展示礼仪和宣传礼仪贯穿于整个生活学习中。
8.创建文明单位会议记录1 篇八
时间 2011年02月20日
地点 小会议室
参加对象 全局工作人员
会议主持人xx
会议主题:讲文明爱卫生动员大会
会议主要内容记录:
戴局发言:
(1)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推动我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目标,大力改进和提高社会环境卫生水平,继续实施“部门领导,办公室组织负责,人人动手,科学治理,分类指导”的工作方针,把爱卫会工作与我局创建文明单位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要做到“四化”、“六无”,即办公室清洁卫生要作到“亮化、净化、美化、绿化”;公共场地要实施“无纸屑、无果壳、无痰迹、无杂物、无污水、无蛛网”;同时将个人环境卫生行为的考核与个人创先评优挂钩,有力地保证了制度的贯彻执行.同时落实卫生检查制度,每月对局院环境进行一次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大家除了注意个人卫生的同时还要讲文明,注意公共卫生。像办公室、会议室、楼梯、走廊、储藏室、食堂等,做到门窗、墙壁、天花板无积尘、蛛网;地面无垃圾、纸屑、烟头、痰迹;墙壁整洁无乱刻乱画;室内物品及盆景花卉摆放整齐;公用茶具做到用后洗刷消毒;车辆停放有序等等。打扫卫生不是某一个人的事情,看到地上有
垃圾要主动的清扫干净,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互相监督。
(3)环境卫生工作是一个长期性不间断的工作,要保持经常性的卫生整洁,就必须有人管、有人抓。我局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了两个工作人员专门负责院内环境卫生工作,对院内公共场所、厕所、道路、绿地每日进行一小扫,每周进行一大扫,定期进行清理卫生死角,保持院内干净、整洁。对各科室实施责任包干,科室负责人为主要责任人,要时刻保持本科室内物品堆放整齐和卫生整洁。建立了卫生检查评比制度,每月组织人员进行一次室内外环境卫生检查,检查评比结果与评先评优挂钩,充分调动干职工创卫工作积极性,有力促进局机关文明卫生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办公室主任xx作具体的工作安排:为了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科学指导,成立创建爱国卫生领导小组”,建立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抓落实,办公室具体实施,全体干部职工参与,人人有责的环境卫生工作机制,使得单位环境卫生工作事事有人管,处处有人管,时时有人管。其组成人员如下:党组书记、局长戴科良任组长,张果军、叶峰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小组成员。一是大力抓好环境卫生的宣传教育,提高干部职工环卫意识。利用集中学习机关,加大对环卫知识的宣传。利用植树节、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戒烟日等重大环保纪念日开展环保专题教育活动。二是开展讲文明、讲卫生的养成教育。我们要求全体干部职工做到:随手关闭水龙头,节约每一滴水;不乱扔废弃物;不用、少用一次性筷子;自觉回收废纸、旧电池等,使大家养成了勤俭节约、文明卫生的良好习惯,提高了爱护环境的良好意识。三是定期体检,掌握干职工健康
状况。四是积极配合县爱卫办和疾控中心的各项工作,开展除“四害”、灭蝇、灭虫等专项行动,营造了良好的卫生环境。五是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增强职工体质。大家要充分的利用院内的健身器材,多开展一些健康的业余生活,这样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还可以融洽大家的感情。
加强局院环境的管理
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单位工作会议记录
时间2011年3月21日 地点 小会议室参加对象全局职工
主持人戴科良会议主题创建文明卫生单位工作情况汇报 会议主要内容记录:
1、局长戴科良讲话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全局各方面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时也看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如:个别职工仍有随手扔纸屑的行为;全员在看到地上的杂物能主动捡起来这点上,还有待继续加强意识;厕所卫生是一个盲区,办公室要制定出相应的措施,并把责任落实到位。
下阶段要继续努力,努力创设洁净、优美的工作环境。
2、各职工汇报工作情况
3.我局将布置安排了一次以灭鼠为重点的除“四害”活动。通过开展技术培训、指导,普及科学知识,加强环境卫生整治,消除“四害”滋生繁殖场所,着力构建“四害”防治长效机制。
4、为配合县上爱卫要求,将采取划分区域、分片包干、明确任务,全体职工要积极参与劳动,为配合开展环境卫生突击整治活动和“四害”消杀活动,做到随时待命。
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单位工作时间 2011年 6月20日地点 小会议室
参加对象 全局职工会议主持戴科良
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单位工作会议议程:安排夏季卫生疾病的防控和宣传学习主要内容:
1、在收到上级有关夏季疾病防控的文件后,我局及时搜集夏季常见病的防病知识并向干部职工宣传。
2、在全局职工
中开展夏季爱卫生运动,组织学习手足口病、乙脑等有关防病知识,做好此病的宣传和预防工作。
3、向职工宣传乙脑、甲肝疫苗的益处,动员职工自觉及时带领子女补种有关疫苗。
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单位工作会议记录2011年9月26日 地点 小会议室
参加对象 全局职工会议主持戴科良
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单位工作会议议程:部署秋季灭蝇活动主要内容:
1、做好秋季灭蝇活动宣传动员,强调灭蝇工作的重要性。
2、向全局职工及家属宣传灭蝇科学知识和安全用药知识。
3、落实专人负责药品投放,按照“四个统一原则”进行统一灭杀。
4、全体干部职工要主动配合县爱卫办、有关部门、社区,共同做好灭蝇工作。2011年秋季灭蝇活动实施方案 宁乡县气象局2011年秋季灭蝇活动实施方案各办公室:为开展好我局秋季灭蝇工作
一、组织领导我局成立灭蝇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戴科良,成员,张果军;创建工作办公室:主任叶峰,(兼);成员:崔剑锋、刘群飞、孙潇棵、刘亚华、廖志辉、陈向辉。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的办理和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工作。
二、实施步骤
(一)宣传动员阶段(9 月 25 日—10 月 7 日)。一是召开职工大会,做好宣传动员,强调灭蝇工作的重要性,向全局职工及家属宣传灭蝇科学知识和安全用药知识。
(二)组织实施阶段(10 月 8 日—10 月 15 日)。一是坚持搞好局办公大楼的环境卫生,为投药前做好准备。二是按照“四个统一原则”进行统一灭杀,确保投药量、投药面、保留时间以
及消杀药量、消杀面达到规定要求,做到不漏杀、不留死角,保证灭蝇活动的效果和质量。三是主动配合县爱卫办、有关部门、社区,共同做好灭蝇工作。
(三)自查迎检阶段(10 月 16 日)。按照县上要求开展灭蝇自查工作,认真对照要求,查漏补缺,做好迎检准备,确保灭蝇效果。
三、工作要求注意安全。全局干部职工务必相互转告,并采取防范措施,切实管好孩童,拴好宠物,严防蝇药污染食品、水源,杜绝安全事故发生。一旦发生人畜中毒事件,要立即报告县创卫办。
9.曹杨新村之句法释义 篇九
1 数据与方法
空间句法是一种进行城市形态分析的理论和方法,空间句法作为理解城市空间的社会逻辑语言,深刻揭示了人类活动与空间形态的互动关联,并提供了对空间结构形态定量而精确的描述,大量的实例已成功证明了空间句法分析方法理论对理解与模拟城市空间的正确性与重要性(Hillier et a1.,1996,1998;Jiang2000,2002;Desyllas et aI.,2000;Read2002;Douglas 2003;Batty2004)1)。本文通过比较不同年代的城市空间句法地图来阐释曹杨新村城市空间的演变。句法分析基于20世纪50年代初曹杨新村的规划图和本世纪初曹杨新村的现状图,通过句法地图解释空间形态并对其进行结构性释义。两个时期的句法地图分析涉及空间半径n内的集成度(城市整体集成度)与半径3内的集成度2)(城市局部集成度),并且句法地图上对每一轴线的分析都是基于相同的半径范围。这样以减少空间系统边缘离散趋势的影响,从而优化整体空间的分析。对于曹杨新村现状公共空间的分析,首先选取街道空间、公园用地范围内空间和沿街开敞空间确立句法轴线,用最少数量的最长轴线来分析整个公共空间的局部集成度;再在已确定的公共空间的基础上,加入拟定的环浜公共空间(选取环浜岸线向两侧各扩展10m的范围),再次用最少数量的最长轴线来分析整个公共空间的局部集成度。在以上公共空间句法分析的基础上,对公共空间的使用情况进行研究,并对未来公共空间的改善提出建议。
2 曹杨新村空间形态之句法分析
2.1 空间形态的句法释义
在句法研究中,集成度反映的是研究的单元空间(轴线)与系统中所有其它空间的集聚或离散程度。其中整体集成度是从城市网络全局范围内考虑相应研究轴线的整合度,而局部集成度则可理解为局部空间格网情形,它所预示的是区域“生活中心”。3)对曹杨新村两个时期句法分析中出现的整体集成度的差异性,表征了其发展产生的几何拓扑和结构逻辑的变化。
规划初期的曹杨新村(1950s)轴线集成度明显分为三个层次,由几何中心向外集成度逐渐降低(图2中红色代表值高,黄色次之,蓝色最低),并使得曹杨新村空间格局呈现由几何中心向外扩散的放射型。其结构肌理较为简单,内部空间的可识别性较强,南北两侧可识别性较弱。规划融入了邻里单位的设计思想,以社区中心为核心,内部道路通而不畅,这些规划特征也在句法分析中体现出来。道路的曲折导致轴线拓扑节点个数的增加,降低了空间的集合度和可理解度。中心内聚式的空间形态,在轴线句法上的明显表征是形成了轴线的主导集成核,即兰溪路(Rn=1.188,图2中最长的红色轴线)。在后来的建设中,这条路的两侧集聚曹杨新村主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吸引了较多的人流使用。
21世纪初的曹杨新村(2000s)空间形态呈现出不规则的网格型,已经不具有集成度圈层分布特征。较之初期规划时,这一时期的曹杨新村无论是整体集成度还是局部集成度都有所降低,相应空间层次性增加(图3表征了曹杨新村空间智能度的增加)。其原因在于,随着曹杨新村的建设发展,道路密度增大,句法轴线增多,轴线的平均全局深度加大4)(由5.294增至8.829)。同时这一时期的连通值也在降低(由2.828降至2.389),表明随着曹杨新村的规模和空间尺度地不断增大,其逻辑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空间可理解性逐步降低。另外一个较为突出的变化是曹杨新村的集成核由新村内部逐步外移,出现在新村的边缘。兰溪路虽然在新村内部轴线中具有最高的集成度,但是其集成度值(Rn=0.838)已远远低于曹杨路的集成度值(Rn=0.923)。这样,曹杨路(图2中最长红色轴线)成为新的集成核,兰溪路在新村拓扑结构中的重要性降低。
2.2 逻辑结构变化的探讨
基于大量空间句法的研究,H i l l i e r(1984,1996,2005)提出了一个关于城市物质形态和社会生活之间联系的理论范式:人们的社会经济建造活动创造了城市形态,特别是连续的空间形态之间的关联;这样的城市形态决定了人们生活在城市中的分布,比如城市空间形态关联在整体上决定了人车流在城市中的统计分布,而人车流的分布又导致了城市用地功能的变化和分布;人们社会经济活动的变化,比如城市用地功能的改变,推进了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又导致了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6)曹杨新村的空间形态是在连续发展中形成的,在原有规划结构的基础上,采取局部填充和更新的方式不断加建(图4为曹杨新村(2000s)范围及形态)。这样,其空间结构的变化具有延展性,这种变化受到社会经济建造活动的影响。新村内包含了行政、商业、教育、娱乐等诸多职能,但是这些职能并不整合,难以产生局部经济的带动效应,而当外围区域发展起来,如在真如副中心的建设中,曹杨路形成了以商务办公为主,兼具配套金融中介、商贸物流、通讯信息、人才咨询、商业服务、康体医疗、娱乐体验等功能的复合业态时,曹杨新村立即被边缘化,其空间集成核也随之转向外围区域。此外,外围优势还体现在公共交通的发展上,曹杨新村周边建设了2条轨道线,有3个轨道交通站点(图5)(北侧还有一处轨道交通真如站,考虑其对曹杨新村核心区影响较小,不计在内),便捷的交通和站点周围高强度的业态开发,更契合上海快速的生活节奏。作为解决工人居住问题的工人新村,从规划之初,曹杨新村就体现了邻里单位的规划理念:适宜步行的环境,分级完善的公共设施,依托公共设施形成的公共空间。加之河浜空间和绿化环境的建设,使曹杨新村逐步成为生态宜居社区的典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新村表现出设施落后,配套不全,公共空间碎化的结构性问题,导致大量人口外迁,并在整个城市的发展中趋于沉寂。在外部迅速发展和内部逐渐衰落的情况下,曹杨新村无论是在功能的发展上,还是在空间的使用上,都更趋向于内部化,人流集聚度逐步降低。
基于形态学研究的空间句法,认为城市形态的拓扑关系、个人认知和城市的人车流量分布有高度的相关性。在曹杨新村的改造中,可以利用这种相关性,通过预测人流量的分布,反复调整和改善形态模型,使规划建设方案形成基于人流量的方案设计。按照这种相关性,布局公共空间、公共设施,合理设置经营业态,使其符合人流量的分布,形成地段内的聚集效应。空间句法为曹杨新村的城市设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践角度,但是在具体的设计中,还要结合一定的历史社会条件,遵循社会发展的逻辑,挖掘其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来散发新的活力。
3 曹杨新村公共空间的句法分析
3.1 公共空间的句法释义
句法地图的色谱分析中,红色集成度最好,黄色次之,蓝色最弱。按照以往空间句法研究的理论总结,集成度高的区域也是最能聚集人流的场所,产生的社会交往也最多。曹杨新村内部空间集成度最高的区域是线性的街道空间,面状的公园开放空间集成度次之(图6)。其中集成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杏山路R3=2.715,兰溪路R3=2.620,枣阳路R3=2.423,曹杨公园R3=2.340,棠浦路R3=2.310,兰溪青年公园R3=2.279。由此可知,新村内的公共生活和交往主要集中在街道空间中(图7)。
从空间句法分析的结果来看,集成度较高的杏山路和兰溪路,均为新村内与外界连通的主要道路。二者路面宽度均为20m,承担着新村主要的公共交通职能,交通量较大。20m的宽度形成了宜人的街道尺度,主要的公共设施如商场、银行、影院、邮局、医院、文化馆等均分布其上,集聚了较多人流。人流的集聚,产生对休憩交往场所的需求。但目前二者均欠缺这样的空间场所,不能很好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环浜是曹杨新村的风貌特色,环浜空间是曹杨新村公共空间的核心。但是随着开发建设,河浜岸线不断被私有化,目前河浜岸线私有化已超过50%。河浜空间缺少规划建设的统一要求,围墙、围栏、建筑和绿化的阻隔,使得环浜空间不断碎化,新村的特色也逐步丧失。通过空间句法的分析得到:一旦将环浜空间(本文分析的是环浜两侧各10m的范围)纳入到公共空间中,其东、西、南三侧的集成度均有所增加(见表2),并且形成了曹杨新村的内部集聚核,弱化外围的影响(图8)。但是要形成这种最长的视线,必须要改善环浜空间,消除环浜的阻隔,保证其视觉和步行的可达性。
3.2 未来公共空间改善的探讨
3.2.1 从全局角度,考虑曹杨新村的道路结构设置
曹杨新村内部街道空间缺少全局性的统一规划和建设。18条街道中,有1条设为步行街,3条限行,导致部分路段交通流量集聚,堵塞情况时有发生;部分路段交通量很小,缺少活力;步行街人流量小,经营状况欠佳。针对这种现状,可以利用空间句法的分析结果,结合预测的人流量和车流量分布情况,确立等级明晰的道路结构,合理安排交通站点,组织单向交通和交通限行,并结合局部优势,如公共设施、交通站点等,设置步行街道。
3.2.2 环浜空间的整合
经过50年的发展,环浜已经形成了居民文化上的认同感,并成为曹杨新村形象名片之一。如何利用和改善环浜空间是提升曹杨新村活力的重要举措之一。目前,由于围栏、围墙等形成的纵向和横向的阻隔,使得环浜的滨水空间碎化,可达性较差,使用效率低。可以通过设置步行通道和景观视廊,串联环浜空间和周边地块的开放空间,将环浜空间向外围街坊渗透,优化整个社区的公共空间(图9)。此外,针对不同人群的需要,设计差异化的节点开发形式,引入不同功能和活动,提升节点的吸引力。
3.2.3 街道空间的精细化设计
街道空间是曹杨新村的主要交往空间。为了使人、活动、空间固化,形成街道场所感,满足人们交往的需求,需要进行街道的环境整治和设施配置。具体措施包括:(1)对街道的绿化修补、整治和改造,营造具有活力的环境氛围;(2)增设环境小品,形成街道的景观趣味;(3)增加街道家具,满足人们交往和休憩的需要;(4)优化自行车停车架、垃圾箱等设施的设置,使其与环境相协调。
3.2.4 核心区公共设施的整合
环浜内部为曹杨新村配套服务功能的核心区,分布有大型商场、文化宫、少年宫、社区医院、电影院等公共设施。在空间句法的分析中,这一区域内包括的街道空间集成度均较高,具有较强的人流和车流吸引力。但已有设施的服务功能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建议对其进行功能整合(图10)。具体策略包括:(1)部分设施保留原有功能,对其建筑外观进行适当修缮,适用于目前能够满足社区居民使用需求的设施,如普陀区文化馆、少年城和文化中心;(2)整合设施功能,建设三座社区中心大楼,分别以观演功能、收藏及展示功能、健身娱乐功能为主,满足社区居民文化、康乐的需求;(3)通过功能置换的方式,重新利用核心区内的优秀历史建筑(为解决工人居住问题建设的住房),引入小型餐饮、酒吧、度假等功能;(4)增设开敞空间,为密集的人流提供交往空间和休息活动场所,如在新社区大楼前设置休闲广场,将南侧绿化局的庭院绿化改建成公园开放空间等。
4 结论
通过空间句法分析,得出曹杨新村空间形态和逻辑结构从规划初期由几何中心向外扩散的放射型逐步转变为不规则的网格型的演变特征。随着曹杨新村规模和空间尺度地不断增大,其空间层次逐渐增多,圈层分布特征逐渐减弱,空间集聚的中心由新村内部转向边缘。外围区域在城市副中心建设的带动下迅速发展,城市功能复合度和交通便宜度都有了很大提高。而曹杨新村内部却出现了设施落后,配套不全和公共空间碎化的结构性问题,导致其逐渐衰落。如何改善曹杨新村的内部空间,提高其活力,是地块更新改造和城市设计工作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空间句法的对比分析,得出曹杨新村内部空间一旦加入环浜公共空间后,能够有效改善内部空间的集聚程度,弱化外围的影响,进而提出曹杨新村空间发展的初步建议:一是从全局角度,考虑曹杨新村的道路结构设置;二是积极整合环浜空间,改变阻隔重重和空间碎化的现状,提高其景观品质和空间可达性;三是对街道实施精细化设计,改善空间环境品质,同时为新村内部创造更多的交往空间;四是整合环浜内部核心区的公共设施和空间。
图片来源
图1、4、7、9、10:作者拍摄、绘制
图2、3:作者根据Depthmap空间集成度分析结果绘制
图5:作者根据GIS软件空间分析结果绘制
图6、8:作者根据Depthmap最少最长短轴线局部集成度分析结果绘制
摘要:采用空间句法分析和比较分析的方法,对规划初期(1950s)和现状(2000s)两个时期曹杨新村的城市空间进行定量分析和比较研究。通过对曹杨新村空间形态、结构逻辑变化的分析,揭示其空间演变的特点。并在对其公共空间句法分析的基础上,为未来曹杨新村的公共空间发展提出建议。
10.精神文明建设会议记录 篇十
会议地点:局第一会议室
主 持 人:罗剑云
参 加 人:袁义松、徐静、李勇、陈明远;
杨元首、张贤谊、陶筱玲、李仉红、江丹、刘强华、胡智仁。
会议内容:
一、根据市创建指挥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迎检工作的紧急通知》精神,部署有关迎接全省检查验收的准备工作:
罗剑云:从今天开始,每周6以处室为单位进行卫生大扫除工作,并按国检要求进行卫生检查评比 ;请办公室共驻共建系马桩街办的工作人员协助当地社区抓好社辖区周边卫生死角的清理工作,尤其是遗留的基建余土和垃圾填埋物;
袁义松:请市规划院派人做好院办公楼和家属区的卫生环境整治工作。
二、布置有关观看电影《建党伟业》
11.精神文明建设会议记录 篇十一
地点:会议室
主持人:龚幼峰
参加人员:龚幼峰、龚群峰、张春青、秦燕、岑聪鹏、李晓辉、俞卫、王建芳、唐广远、陈家
会议专题:如何加强理论学习教育、提高员工队伍素质、
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一年来,我们以进一步提高全体员工素质为目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为重点,以开展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为平台,坚持“学以致用,指导实践”原则,切实加强保护全体员工素质教育。
一、加强和改进党员学习为重点,抓好理论学习
把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超前规划,学习运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结合起来,进一步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广大党员。
二、加强领导班子理论学习
公司领导班子成员要始终把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建设,提高其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创建学习型领导班子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在认真抓好学习活动的基础上,切实开展好“五个好”学习活动,领导班子成员每月安排一次集中学习;每季度举办一次中心组理论研讨。
三、全体员工参与广泛学习
以创建学习型党小组为出发点,开展理论知识宣讲和竞赛活动,有效促进全体员工真心、真懂、真用,以建设社会主义文明单位创建主题,广泛开展理论宣讲活动,促进群众学理论、用理论,丰富了基层干部的理论需求。
四、以人为本,促进全体员工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人才保障是事业发展的关键
12.韩国新村运动调查研究与启示 篇十二
1 韩国新村运动的发起与成功
韩国新村运动已有30多年历史, 经过了由政府主导转向民间主导, 由单纯的农民运动转向全民运运, 由物质基础建设转向现代文明社会建设的重大转型过程, 极大地推动了韩国经济发展, 缩短了城乡差别的进程, 促进了经济与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韩国开展新村运动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 得到联合国有关组织的关注和肯定, 得到发展中国家的重视, 先后有130多个国家派出12 000多人参观、学习和取经, 有些国家的总统、各部部长亲自带领考察团组学习、考察。
1.1 历史背景
20世纪60年代, 韩国工业化、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 但农村经济发展缓慢, 农民生活水平低下, 农村萧条, 城乡差距明显加大, 严重障碍了韩国社会的经济发展。支援农业, 稳定农村, 致富农民, 缩小城乡、工农和区域之间的差距, 成为当时韩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之一。由此, 韩国政府于1970年4月在全国提出新村美化运动, 号召广大农民“用我们的自身力量重新建设我们的农村”, 从此在全国范围内拉开了新村运动的序幕。
1.2 基本内涵
韩国新村运动, 是培育“勤勉、自助、协同”精神, 通过挖掘民众中潜在的“美”和“善”, 弘扬民族的传统美德, 塑造民族思想文化和道德的运动, 弥补政府工作的疏漏和社会发展的盲区, 以促进社会和谐,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运动。新村运动时间跨度30多年, 内涵逐步深化, 外延不断扩大。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农村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实践轨迹表明, 新村运动的本质是一个发展的运动, 它的主旨精神和生命力在于从国情、民心和实力出发, 谋求并实现快速、全面和持续发展[2]。
1.3 成功经验
1.3.1 政府倡导, 推动发展
新村运动是由政府倡导开展起来的。起初, 政府通过行政手段进行协调、服务、培训和指导, 广泛支持和鼓励农民参与新村运动。一是高度重视, 建立机制。中央政府成立“中央协议会”, 内务部长任议长, 各部委副部长级官员担任议员。地方各级政府普遍成立协议会。村级设立开发委员会, 由农民代表、新村指导者组成。组建中央和道市研修院等新村运动培训机构, 负责对社会各阶层的核心骨干人员和中坚农民进行培训, 建立健全上下贯通互动的工作推进体系和意识革新灌输机制。二是明确目标, 层层推进。新村运动明确提出建设十大事业的新村建设目标, 循序渐进, 从改善环境、增产创收和精神培育三个方面稳步推进。三是重点支持, 鼓励发展。依据“投一瓢水, 引得活水来”的水泵原理, 韩国政府在新村运动启动的第一年, 为全国3.5万个村每村分配335袋水泥, 支援农村建设。在此基础上, 再对上一年工作成效显著的1.6万多个村, 加拨500袋水泥和1 t钢材, 鼓励农民自发建设的积极性。四是奖优罚劣, 鼓励先进。政府在物质和政策支持上实施激励性竞争分配政策, 把全国3.5万个村划分为自立村 (优) 、自助村 (良) 和基础村 (差) 三级, 新村运动第二年政府援助物资只分给自立村和自助村, 激励基础村靠自我努力发展到自助村水平后再给予支持。在贷款发放、实施优惠政策上, 都对自助村和自立村及基础村予以倾斜。
1.3.2 农民主体, 自助发展
新村运动创意倡导在政府, 动力在农民, 农民自发参与, 自助开展, 形成了强大的新村运动主体。一是强化培训, 提高认识。新村运动在提供物质支援的同时, 更注重引导农民改革意识, 更新观念。通过整合教育资源, 层层举办各类骨干农民培训班、新村指导班、农协管理干部班、妇女指导者班等多种培训班, 采取到先进村庄现场考察, 听取典型事迹报告等鲜活形式, 使农民从自已身边的人和自已干成的事上产生“我做到了”的成就感和“有志者事竟成”的自信心, 成为新村运动赖以发展的思想基础。二是凝聚民心, 倡导发展。在新村运动中, 韩国政府弘扬民族的传统美德, 深入发掘国民崇尚美善的潜质。通过张扬新村运动旗舰, 传唱新村运动之歌, 开展新村运动培训, 大造新村运动舆论, 使新村运动精神在广大农民乃至全社会家喻户晓, 深入扎根。三是“领跑”作用, 带动发展。韩国在新村运动中实行“新村指导者”计划, 即在每一个村选一名新村指导者, 组织实施本村的新村运动[2], 做好联络沟通, 承上起下的作用, 把政府的建设意志向村民传达, 再将村民的建设意愿向上反映;同时, 指导者还在起草本村新村运动项目计划、协调村民意愿、向上争取支持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目前, 全国仍有300万名新村运动指导者队伍, 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四是尊重民意, 促进发展。韩国在新村运动, 各级政府不搞行政命令一刀切和强制执行, 上什么项目、如何实施, 由新村指导者带领村民自已选择确定, 进度可快可慢, 不搞齐步走。充分尊重民意, 广大村民具有直接参与权, 村民代表可参与郡、面政府的有关会议, 约见市长、郡守当面提问题、批评与建议。
1.3.3 全面统筹, 协调发展
韩国新村运动随着时代的发展, 不断丰富内容, 拓展形式, 扩大范围, 由单纯的新村美化运动发展成为统筹农村城市、经济社会和精神文化协调发展的建设运动。一是城乡促进, 协调发展。韩国政府力倡新村运动, 投入财力支援农村, 出台政策扶持农村, 动员社会各界团体帮助农村, 使农产品价格保持坚挺, 农村富裕劳动力就业有了保障, 农民增加收益的事业和路径增多, 迅速提高了农村社会生产力和农民生活水平, 缩小了城乡差距。二是经济与社会相互促进, 协调发展。新村运动按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统筹兼顾战略向前推进。在做好社会服务, 即改善农村路、房、水、电、气、医、教等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迫切需要的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项目建设的同时, 着力抓好经济推动作用, 在全国大力推广高产水稻品种等先进农业技术, 鼓励发展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区域特色农产品产业, 发展多种经营, 推动农村保险、金融发展等经济建设, 形成经济与社会服务相互促进, 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三是物质与精神相互促进, 协调发展。韩国整个新村运动过程中, 注意用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培育现代文明。投资兴建了大量新村会馆、村民会馆、敬老院、读书室、运动场、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文化设施, 以此为阵地和载体, 举办文化科技活动, 开展各类培训, 将“勤勉、自助、协同”的新村精神潜移默化地灌输于民众之中, 以此引领民情, 凝聚民心, 开发民智, 整合民力, 成为新村运动成功的内在强大动力。
2 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基本情况
2.1 科学确定试点乡村
2006年初, 按照以点带面、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 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决定黑龙江新农村建设从“百乡千村”试点抓起[3], 安排了100个省级试点乡镇和1 084个省级试点村, 2007年新增了118个弱势试点村, 全省省级试点村共计1 202个。全省农村每个县都安排1~2个省级试点乡镇, 每个乡镇都安排1个以上的省级试点村。试点包括了不同发展水平的村, 其中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和基础建设较好的强势村337个, 占28%;中等村480个, 占40%;弱势村385个, 占32%。
2.2 合理确定试点目标
按照中央确定的“生产发展, 生活宽裕, 乡风文明, 村容整洁, 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 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确定全省新农村建设要实现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社会事业明显进步, 村容镇貌明显改观, 农村社会和谐文明的总体目标。“百乡千村”试点在全面推进上述工作的基础上, 在10个方面完成基础建设目标:通乡通村公路硬化、镇村内主要街道硬化铺装、饮用自来水、中小学D级危房改造、乡镇卫生院达标建设、村卫生所 (计划生育服务室) 达标建设、广播电视和通讯网络覆盖、商业网点建设、“六位一体”活动场所建设、镇村四旁绿化。根据不同类型村的发展基础和投入能力, 确定强势村和中等村到2007年底基本实现上述10项建设目标, 弱势村到2008年底基本达到试点目标[3]。
2.3 强化领导, 加大投入
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成立省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 成员单位39个, 2007年增加到47个。每年初结合各成员单位职能, 分解新农村工作任务目标, 形成《省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年度工作任务分解》, 各成员单位按工作任务和目标, 从各自工作职能出发, 采取有力措施, 积极落实项目资金等工作, 形成了合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局面。两年中, 省级财政安排支农资金114.5亿元。其中安排新农村建设省级试点村专项资金2.95亿元, 主要用于省级试点村村内主街及巷路硬化、修建排水边沟、绿化、整治环境等村内基础建设。对试点村进行分类扶持, 重点扶持弱势村。全省市级财政投入22.1亿元, 县级财政投入21.4亿元。
2.4 农民主体开展帮建
按照分级承担、整合力量、发挥优势、统筹兼顾的原则, 省、市、县分别负责帮建1/3的省级试点村。2006年, 省委、省政府确定171个中省直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和企事业单位与试点村结成对子, 实行定点帮建。2007年, 新增34个中省直单位, 安排到弱势试点村开展帮建, 中省直帮建单位增加到205个。两年来, 中省直帮建单位倾情倾力, 投入帮建资金2.7亿元, 实施增收致富项目和修路、改水、能源建设等基础建设项目1 142个, 促进一大批试点村加速改变了面貌。
3 几点建议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取得了良好开局。借鉴韩国新村运动, 联系本省新农村建设实际, 提出4点建议。
3.1 坚持统筹发展, 全面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综观韩国新村运动的历程, 有三大主题贯穿始终, 即改革农民意识、整治农村环境 (基础设施建设) 和增加农民收入。黑龙江省全面落实中央5句话20个字要求, 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应继续坚持农村经济与社会进步同步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与公益事业同步推进, 环境整治与乡村文明同步加强, 农民素质与基层组织建设同步提高, 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应把发展生产放在新农村建设的首位, 继续强力推进优质粮食、畜牧业、绿色食品、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劳务产业加快发展, 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力发展“一村一品”, 打牢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要以解决好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 重点解决好“路、水、能、学、医、保”问题。
3.2 强化分类指导, 深入推进“百乡千村”试点
虽然韩国新村运动伊始就在全国全面展开, 但并没有搞“齐步走”, 而是根据不同类型的村庄实行不同的政策。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从“百乡千村”试点抓起, 按照“一年打基础、二年见成效、三年上水平”的要求, 试点乡村基本实现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社会事业明显进步, 村容镇貌明显改观, 农村社会和谐文明的目标。对新农村建设中特色鲜明、成效显著和易于推广的先进典型, 重点宣传, 总结一批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模式, 推广一批新农村建设的先进经验。进一步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促进全社会更加关心和支持新农村建设, 指导推动面上工作。
3.3 倾斜配置资源, 加大社会力量帮建工作力度
韩国新村运动开展城市机关、企业与乡村结对子活动, 社会各界为农村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支援。黑龙江省组织开展的帮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还需要扩面加力。不断引导帮建单位克服松劲厌战思想和短期行为, 树立长期帮建意识, 围绕农民增收、基础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等新农村建设重点任务, 探索创新帮建方式, 通过政策引导、市场化运作生产建设项目等方式, 重点实施有持续效果的帮建项目, 激发农民的内在活力, 以帮建促自建, 增强“造血”功能。
3.4 加强教育培训, 促进农民发挥主体作用
韩国新村运动的核心, 是通过教育培训改革农民的意识, 培育“勤勉、自助、协同”精神, 激发广大农民参与新村运动的自信心和积极性。目前, 黑龙江省一些地方的农民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等靠要、盲目攀比、急于求成和消极畏难等思想倾向。通过多种形式, 大力宣传农民依靠自已双手建设美好家园的先进典型, 教育引导农民树立勤勉、自立、互助精神, 增强自信心, 脚踏实地, 自强不息, 建设家园。整合各级党校、干校、农广校和职教中心等教育资源, 借助远程教育等现代传媒, 大规模全覆盖地搞好培训新型农民, 以充分发挥其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
参考文献
[1]强百发.我国新农村建设与韩国新村运动比较研究[J].开发研究, 200 (6) :56-61.
[2]李水山, 许泳峰.韩国的农业与新村运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5.
13.会议记录文明创建工作会议记录 篇十三
时间:2008年7月13日 地点:会议室 主持人:李万翠
记录人:范进波 参加人员:全体人员
会议内容:布置文明创建工作。
李万翠:局里召开了党组会,专门研究今后几年的文明创建工作目标和计划。下面,就近期创建工作实施意见。余爱国:我们的创建目标已经明确,2009年确保2008-2009孝感市文明行业,2012年争创2010-2011年省级文明单位。这既是市局的要求,也是我们工作的需要,通过创建省级文明单位,提升我们的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升我们的社会地位和行业形象,改善我们的工作环境。下面把握几点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
2、要注意资料收集和归档。积极开展服务工作,及时整理资料,每一项活动都要写出总结,形成完整的资料,统一归档。整理资料,分类管理,既要有文字的,也要有音像资料。
3、要养成使用文明用语的良好习惯。文明创建工作会议记录
时间:2009年1月18日(星期二)地点:会议室 主持人:李万翠
记录人:范进波 参加人员:全体员工
会议内容:部署文明创建工作。李万翠作动员报告
去年的评议结果,我想大家还记得吧,我想,我们应该引起足够重视了,必须尽快扭转这种局面,新年又是新一轮的市级文明单位评先年,从现在起,我们就要振奋精神,狠抓行风建设,积极开展服务活动,以良好的行风和服务成果迎接新一轮的评议和创建评比。
根据要求,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经研究确定,今年年继续申报2008-2009孝感市文明单位,这个目标并非遥不可及,我们要树立信心。
1、要提高认识。要加强学习,对创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2、加强学习教育,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开展系列培训活动,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开展法制教育,提高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能力,开展法纪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提高廉洁从政能力。
3、开展服务活动。
4、要注意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5、要养成使用文明用语的习惯。
文明创建工作会议记录
时间:2009年10月16日 地点:会议室 主持人:李万翠
记录人:范进波 参加人员:全体人员 会议内容:
李万翠:今年是2008-2009孝感市文明单位申报年,我们要确保验收通过,为以后申报省级文明行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创建目标已经明确,具体措施和计划,再细化一下。要多搞些有意义的活动,丰富创建载体,增强员工创建积极性。今后的工作重点要着力加强硬件建设。
陈祥生:争创省级文明行业应当成为我们今后的重点工作,要夯实基础,要完善台帐,确保完成预期目标。余爱国:同意。范进波:同意。唐勇波:同意。王
14.文明新村会议记录 篇十四
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全面在本村农户中倡导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创建“和谐家庭”、“十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和“好媳妇”活动为载体,激发群众创业致富的热情,促进农村文明程度和农民素质的不断提高,促进群众的自我教育、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促进本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阶段安排和实施步骤
为切实提升广大村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推动本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以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治,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奋斗为目标,积极开展“和谐家庭”、“十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和“好媳妇”活动.活动共分三个阶段,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阶段:安排部署,宣传发动(3月至6月),采取广播宣传、会议宣传、入户宣传、公开栏宣传等方式,大力宣传“五好家庭”、“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的有关政策规定,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
第二阶段:加强培训,积极创建(7月至10月),骋请县文明办人员加大对创建活动的培训和指导,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第三阶段:申报评选,挂牌表彰(11月至12月),申请评选工作从11月开始,12月底前对评选出的农户进行表彰挂牌。
三、评选标准
1、“和谐家庭”标准:
爱党爱国、遵纪守法。家庭成员理想信念坚定,社会公德意识强,严格遵纪守法,履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树立科学的婚育观念。
诚实敬业、勤劳致富。家庭成员积极进取,诚实守信,创业意识强,勤劳致富,掌握1-2门实用技术。
男女平等、共同进步。家庭成员在教育、生产劳动、家庭地位等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互相尊重,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家庭和睦、邻里融洽。家庭成员民主平等、宽容谦让、尊老爱幼、互帮互助;邻里之间相识相知、相互帮助、团结友善。
教子有方、以德育人。家庭成员道德修养好、文化素质高;父母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家庭环境良好,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无子女辍学。
崇尚科学、倡导文明。生活方式健康,文化生活丰富;勤俭持家,科学理财,理性消费,家庭生活质量较高。
爱护环境、绿色环保。庭院环境达到净化、美化、绿化标准。室内物品摆放有序,庭院卫生干净整洁,家居布置美观大方,家庭使用卫生厕所。
2、“十星级文明农户”标准:
道德星:热爱祖国,诚实守信,尊老爱幼,拥军优属;无歧视、虐待、遗弃老人、妇女、儿童行为。
守法星: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村规民约,无偷盗、欺诈、乱占耕地、乱搭乱建及聚众斗殴等违法行为。
义务星: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积极完成劳动义务工,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适龄青年依法服兵役。
致富星:依靠合法经营勤劳致富,年家庭人均收入不低于本村人均收入,家庭生活水平逐年提高。
计生星:遵守计划生育法律法规,计划生育,优生优育;无早婚、早育、未婚先孕、超生。
勤俭星:发扬艰苦朴素优良传统,科学安排生活,勤俭持家,合理消费。无大吃大喝,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现象。新风星:树立良好家风,家庭成员文明礼貌;艰苦奋斗、勤俭持家;移风易俗,厚养薄葬;崇尚科学,反对迷信;不参与法轮功等邪教及宗族帮派活动。
文教星:尊重知识,尊师重教,支持教育事业,学龄儿童无辍学;有健康向上的家庭文化活动,参与社会文体活动,远离黄赌毒。
团结星:家庭和睦,邻里团结;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无打架、斗殴、骂人行为。
卫生星: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室内整洁卫生,房屋周围无杂草、垃圾、污物,门前屋后绿化美化;饮用水卫生安全,按规定建起卫生厕所;环保意识强,不污染环境。
3、“好婆婆”标准
崇尚科学、身心健康、思想解放精神好;
遵纪守法、团结友爱、左邻右舍声誉好;
治家有德、教子有方、婆媳关系处理好;
勤俭持家、干净整洁、家庭环境卫生好;
处事公道、为人正派、塆里塆外威望好。
4、“好媳妇”标准
孝敬公婆、尊重老人、家庭和睦好;
遵纪守法、勤俭持家、科学致富好;
团结友爱、乐于助人、邻里关系好;
计划生育、教子成材、教育子女好;
讲究卫生、家居整洁、文明形象好。
四、评选办法
1、自我申报。由农户结合家庭实际,对照“和谐家庭”、“十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和“好媳妇”创建标准向村民小组进行申报。
2、小组互评。召开村民小组会议,由群众代表按照创建标准,对申报家庭的综合情况进行公开、公平、公正评议,经80%的群众代表评议通过的农户,即可报请村支部、村委会审核。
3、评议公示。村支部、村委会根据村民小组会议的推荐情况,进行评议,并将结果进行张榜公布。
五、工作要求
1、健全机构,精心组织。
结合“和谐家庭”、“十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和“好媳妇”评选工作,成立由王保生任组长,张保恒任副组长的评选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张保恒兼任办公室主任,文明新风岗无职党员为成员,具体负责评选的日常工作,确保评选不走过场,达到预期效果。
2、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开展“和谐家庭”、“十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和“好媳妇”创建活动是我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推进我村精神文明的有效载体,有利于提高全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努力成为“四有”新人;有利于动员广大农民群众参与改造环境,移风易俗的实践,创建优美环境和优良秩序,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有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调整和改善社会人际关系,形成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社会风气;有利于找准农村三个文明的结合点,在促进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把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落到千家万户。把开展“和谐家庭”、“十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和“好媳妇”创建活动作为全面提升我村文明程序,切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从政治的高度来认识和开展此项活动,确保活动的有效开展。
3、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和谐家庭”、“十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和“好媳妇”评选活动,涵盖了全村每一个家庭,是一项以人为本的群众
【文明新村会议记录】推荐阅读:
创建生态文明新村08-27
新村建设表态发言06-15
参观梅园新村活动方案09-11
新村遍开和谐花12-05
新村小学汇报材料(自评报告)09-25
2011新村党支部工作计划07-12
2024年新村小学生暑期安全教育09-12
3-1-1 新村小学依法治校工作汇报12-05
创建文明校园会议记录10-27
文明提升行动会议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