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沂蒙六姐妹》观后感

2024-09-30

电影《沂蒙六姐妹》观后感(11篇)

1.电影《沂蒙六姐妹》观后感 篇一

陈毅元帅曾说过:“我就是躺在棺材里,他们用大饼供养了革命,

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是啊,山东沂蒙是一个革命老区,在那个特殊的时代,有多少沂蒙的热血男儿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解放军的旗帜;又有多少沂蒙的妇女舍小家而顾大家,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革命事业。

那天下午,我们观看了一部震撼人心的电影《沂蒙六姐妹》。 电影以一个新媳妇的口吻讲述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女主角月芬嫁到了一个住在沂蒙山的家庭。丈夫去当了解放军,她连丈夫长什么样都不知道。可她无怨无悔,因为她知道丈夫是解放军,是去保家卫国了。当时国名党政府集中大量兵力,准备在孟良崮地区与解放军决一死战。每天炮声接连不断的响个不停,他十分担心丈夫的安危。一次,部队在他们村休息,她丈夫就在其中,可她不知道。第二次,丈夫回家看望,可她当日恰好回娘家借粮,两人又一次错过了。后来,她与自己的嫂子和同村的另外四个性格各异的女孩参加了担架队,从战场上抬伤员。炮弹在她们头顶飞过,她们毫不畏惧。后来,她们又到前线扛弹药。再后来,队伍要过一条河,来不及搭桥了,她们站在水里,扛着木板,让士兵们踩着她们的肩膀过河。最后,当女主角和其五个姐妹回村时,看到的却是自己丈夫的灵堂,她失声痛哭…… 这部电影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随着剧情的发展,我的心被一

次又一次的震撼了。在后面的一段中,一群妇女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搭起一座桥,让战士们通过。那冰凉刺骨的河水和肩上的疼痛都不曾使她们退缩,因为她们心中想着革命的胜利。女主角一定知道,自己的丈夫一定会踏着自己的肩膀跑过,但是她没有抬头去看。他把那些儿女情长都抛到了脑后,因为那时,她心中想的是把战士们送过河。而没有向自己家人的团圆,这种舍小家而顾大家的精神真令人感动。有一个地方深深打动了我,是指导员向村里下达任务:五千斤粮食全部烙成大饼,还要做鞋,不少于五千双。我一听就觉得这是不可能的,农民本来收成就不好,再加上连年间战乱的影响,怎会有那么多的粮食。再加上烙大饼和做鞋要耗费的大量时间和精力,这简直是比登天还难完成的任务。没想到他们居然完成了!他们用自己吃的粮食烙成饼给部队。他们为了一个目标可以不顾一切,这个目标就是国家的统一,以及救亿万华夏儿女于水火之中。这种舍小家而顾大家的精神 再一次集中体现。

而在古今中外,又有多少名人因为这种精神而名垂千古。例如,诸葛亮,他初出茅庐辅佐刘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不曾想到过自己的家人,想到的却是主公未完成的大业。即使死在战场上,也心甘情愿,无怨无悔。

再比如说美国说唱歌手Rabbit。他从小生活在恶劣的环境之中,却有一颗敢于上进,不愿服输,不甘落后的心。当他成为Rapper名将后,自己的生活十分窘迫,不是因为他赚不到钱,而是因为他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照顾自己的生活,他立志要把更多更好的音乐奉献给世

界这个大家族。

再比如说亚洲天团EXO的队长金俊勉,他其实家庭很富裕,但他要坚持自己的梦想,父母欣然支持,他去了SM公司面试,成为了SM旗下的练习生。他甘愿一个人在公司吃盒饭,也不在家与家人团聚吃山珍海味。一年过去了,他放弃了一次出道机会。他不愿离开兄弟们,这么容易的实现梦想。又过了六年,他与兄弟们一起出道,尽管历尽艰辛,但他只愿兄弟团圆,和兄弟们一起把正能量和欢乐带给歌迷。他虽然多吃了六年苦,但换来的却是歌迷的快乐和勇于上进的决心,他即使再辛苦,再累,只要看到大家幸福,他就高兴。

在我们的生活中,舍小家而顾大家的精神是处处可见的。还记得那年元旦前夕,我和三个同学为了第二天的主持,在老师办公室留到了8点,才排出节目单,其他同学陆续被家长接回,只有我还在办公室一遍遍地练习着,最后还是李老师骑车将我送回。到家后,我一刻也没有忘记这件事 ,奶奶做了好多我爱吃的菜,可我一口都没吃,只是吃了两口泡面就继续练习并且在网上不断的查找闭幕词,一直到了10点。在爷爷的百般催促下才拖着疲惫的身躯上床睡觉,我这么用心的练习,就是为了把活动搞好,让大家过一个难忘的元旦。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上,我们必须具备舍小家而顾大家的精神。因为你所舍弃的一切,换来的是大家的幸福。在社会上,只要你帮助了他人,即使你失去了很多,心里依然是充实的,同时也会换来他人的感激。

《沂蒙山六姐妹》这部电影很值得大家观看。

2.电影《沂蒙六姐妹》观后感 篇二

一、影片走出以往主旋律战争题材创作定式

国产战争影片主要以概述性再现历史事件或英雄人物事迹为基础, 用详实手法记叙整场战斗全部过程。反观《沂蒙六姐妹》, 无论叙事策略、表现手法, 还是人物人性塑造、悲剧结局设置, 特别是战争条件下浪漫的情感展现, 都与以往主旋律作品有很大不同。

1. 叙事策略独辟蹊径

尽管孟良崮战役是解放战争的经典战役, 但影片反弃战场于不顾, 没有浓墨重彩地表现和描写战斗场景的恢宏壮大、气势磅礴以及英勇作战、快意沙场的铁血男儿, 而是把再普通不过的农村女性推向战争前台。通过她们的勇敢及命运刻画, 显现和衬托战争的残酷, 使影片透露出的战争信息丝毫不亚于腥风血雨战争大片。这是主旋律国产战争影片叙事层面与角度的全新突破, 显现了创作者不同的价值观念和思考深度。

2. 超越“去性别化”表现

影片用更柔和角度描述战争与女性的关系, 既没有战争场景, 也没有让她们扛起枪炮、扛起战争, 而是用柔弱和刚强直接对峙, 让“六姐妹”们为自己、爱情和生命扛下最大的伤痛, 为家和亲人扛起了一片天。别出心裁的表现手法不仅是一种人性的回归, 也是对生命意识的全新解读。虽然身处战争, 女性之美在硝烟和炮声中随处可见、始终贯穿, 月芬一袭红衣与其她姐妹的美丽身影不停地出现在忙着摊饼纳鞋的农院、筹粮备资的山路、炮声隆隆的战场, 幕幕场景都撰写着中国女性的动人画卷, 使战争影片更像一曲唯美史诗。

3. 人物塑造鲜活生动

人物是支撑影片内容、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因素。《沂蒙六姐妹》通过战役前后人物经历, 细腻塑造了性格鲜明的沂蒙姐妹形象。如:兰花坚强到要强, 春英忍耐却不屈服, 月芬不很要强却很顽强, 黑燕、小鹤和秀秀稚气却坚韧。随战役延伸和人物经历变化, 黑燕、小鹤和秀秀由做军鞋、“火烧草房”救大壮时的稚气, 变成抬担架、救伤员、河水中搭“桥梁”时的坚强;“你不知道俺沂蒙的男人都参军打仗去了吗?”的嘶喊, 让战前的新娘月芬蜕变成一个浑然不怕的战士等等。这些随情节发展的人物重塑, 不但人物性格更加鲜明、生动、丰满、获得观众认同, 也使主题烘托、内容表达、情节演变更加到位、合理。

4. 结局设置人情人性

主旋律国产战争影片多采用胜利、欢庆等大团园式结局, 反观《沂蒙六姐妹》结尾, 则是采取“三个男人葬礼”这样苍凉、悲剧色彩的影调。“满门忠烈”场景中月芬、春英与婆婆没有撕心裂肺的哭天喊地, 只是和乡邻父老们一齐跪倒在灵堂门前, 营造出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与哭喊或安慰相比, 更让人被这种留白的沉痛所震撼, 让人感受人物人情意味与生活状态和自己是那么相近, 英雄已不再是远距离、令人仰视的“完美者”, 在真切体会战争激烈和残酷的同时, 为她们以后的生活和命运牵挂。影片将地域习俗、人情人性为出发点的结局设置, 体现出生动细腻的凡人之情和醇厚的山东沂蒙儿女英雄情怀与人格魅力。

二、影片走出以往主旋律战争题材解读定式

《沂蒙六姐妹》不同于以往主旋律国产战争题材作品, 它超越了传统意识形态化的视角, 突破了完美、高大的英雄人物形象塑造, 真实还原了战争中普通人最人性部分, 较快的故事情节推进速度, 增强了视觉冲击和充满悬念的节奏感, 强化“人”的描写, 淡化“军”的色彩, 更加符合不同观众的审美要求, 影片对主旋律战争作品解读做出创新尝试。

1. 重视战争中的非战争生活

通过故事讲述战事, 从月芬与公鸡拜堂成亲开始, 经过月芬春英和婆婆两天两夜摊煎饼做军粮、小鹤做军鞋搓麻绳的腿鲜血直流, 黑燕做军鞋挨婆婆训斥和打骂、月芬回娘家借粮却与素未谋面的丈夫擦肩而过、春英接到丈夫牺牲噩耗独自忍痛、六姐妹枪林弹雨抢救伤员、跳进齐胸冰冷河水搭起让部队奔赴战场的“桥梁”, 最后是“满门忠烈”牌匾和全家三个男人的葬礼。非战争故事与战事进程紧密相连, 尽管没有渲染战争场景, 却让人们满眼是备战的紧张与战时的残酷, 影片利用女性最朴素的情感打开人们的心理感官, 让观众感受到细腻抒情笔调下的爱国主义宏大主题。

2. 独立意识升至更高层面

独特的女性视角, 使影片创作即没有将目光锁在女英雄的悲壮事迹之上, 又没有让女性处于男性的衬托地位, 而是力求将普通女性在战争中的独立意识、人生态度和社会责任提升至更高层面;她们是用对爱情、生命理解赋予的生之信念, 将埋藏在心底里深沉感情转化为巨大的能量, 将容慕之思化为满腔热血, 为自己爱情和生命做实实在在努力。影片中, 无论是六姐妹用自己柔弱的双臂托起决定战争胜负的桥梁, 还是“南成回家”那段情感在观众眼前遗憾完美流淌, 都让战争更加具有了母性的坚毅和刚强。

3. 独特视角更能使人感受坚强

用普通女性视角解读战争, 让人们看到:送自己亲人上战场时, 她们整理行囊是质朴的女子;企盼亲人归来时, 家庭团聚是最奢侈的期望;面对噩耗, 作为家庭脊梁的她们却只能选择担当。这种片中人物内心震撼心扉的力量和韧劲, 使得整部影片充满了活力, 如同特殊气场与观众产生了共鸣, 深深的感染了观影者。

用普通女性视角解读战争, 让我们感受到:革命胜利同样也是女人用肩膀抬过来的。虽然没有戎装、没有流血受伤, 她们却用坚强信念撑起战争后方、用强大的内心遮蔽失去亲人的凛冽痛楚。会使观众突然感到原来坚强会是如此残忍, 需要付出这样大的代价, 更为她们的快乐而欣慰, 为她们的悲痛而心如刀绞。

4. 战火之中展现浪漫情感

影片从人文情感角度审视历史, 力求还原人物本来面貌, 将战争条件下普通人的爱情、理想和坚守演绎的浪漫唯美。

月芬和南成从头到尾都没有见过对方, 但月芬依然用苦苦守候来迎接她们硝烟中的生死爱情, 尽管故事最终月芬始终没能与丈夫相见, 这种期盼与现实形成的极大反差, 使得故事更具悲剧性力量, 更像一曲唯美史诗。

影片中青年“四喜”, 对支前并不积极, 但为了爱恋妇救会长兰花参加担架队去了前线, 成为支前积极分子, 尽管他参加革命不是“为了解放全人类”, 而是只求过“安生日子”, 但比之那些“高大全”式的艺术形象更加可信。

秀她爹多次支前的经历让他敏感判断出“这是一场大仗”, 因怕失去儿子把大壮骗回家, 后来儿子还是战死疆场, 但是这样的情节, 在以往影片中却极少出现, 这与我们惯性思维显然不同, 如从人性角度去理解剧中人物, 就会发现这个情节非常真实而感人。

三、影片留给我们的启示

几天的孟良崮战役, 使月芬、春英一家“满门忠烈”, 这确实是山东沂蒙人民为取得革命战争胜利做出牺牲的真实写照, 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涌现出众多“一门双英”“一门三英、四英”, 甚至“一门七英”参军模范家庭的缩影和代表。我的老家同样作为革命老区靠近沂蒙, 抗日战争参军、参加过孟良崮战役的祖父全家也是“一门四英”仅剩他一人, 看得出, 也感觉得到, 在对亲人漫长思念和回忆中他依旧是阵阵心痛。

沂蒙六姐妹的人性之美, 出自对美好生活和生命渴望, 她们热爱和平、热爱生活、不希望战争, 渴望用自己的勤劳与亲人在山清水秀家乡平静幸福的生活, 但既然战争打起来就要尽量取得胜利, 用自己力量尽力支援战争。

作为主旋律国产战争题材影片创新的探索和诠释, 《沂蒙六姐妹》尚有商榷之处:一是人物服装过于鲜亮, 对真实感有所影响;二是档期确定、发行宣传作的不足, 要让不同年龄特别是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去欣赏, 才会更加凸显影片教育意义。尽管如此, 影片还是带给我们很好的启示:

1. 为人民立传既是一种境界, 更是一种智慧与勇气;这也许会对我们今后继续探索主旋律国产战争题材影片创新, 拓展更加广阔空间。

2. 主旋律战争题材影片不仅是还原和再现历史, “告慰先人、警示后人”作用, 应该更多体现在和平时期, 弘扬振兴民族的人生态度和社会责任层面上。

3. 引导社会关注、关心、关爱那些在战争时期英模、特别是“红嫂”的现实和精神生活, 应该成为主旋律战争题材影视创作者的社会义务。

尽管战役结束月芬的寻找也结束, 但是英雄丈夫成为珍藏在千万真实月芬们心中的梦, 在“世界上最令人动容的守候”中, 温暖着她们此后漫长的岁月……她们用勇敢、坚毅、无私和奉献诠释我们过去和现在的民族精神, 她们用自己柔弱肩膀撑起山东沂蒙过去和现在的脊梁。

3.电影《沂蒙六姐妹》观后感 篇三

一、月芬和南成。他们的婚事是一早就订好的,由于战争使得南成不能够回来,虽然是素未谋面,但是月芬却心甘情愿的等着南成。好不容易南成可以回家看一眼,但是月芬却为了借粮食回了娘家,这也成为了他们终生的遗憾。开始我不懂,为什么第一次月芬站在山上喊南成的名字,一个并不是南成的人却回了头微笑,后来想了想,我明白了,其实所有的解放军都是我们群众的亲人,每一个战士都是月芬的南成。

二、婆婆。其实我觉得婆婆才是最苦命的。“满门忠烈”,丈夫和两个儿子都牺牲了,只剩她自己,正如月芬她娘说的:“烈属光荣,但烈属也不是好当的。”白发人送黑发人,最亲的人都离开了自己,但是为了战争的胜利,为了信念,忍痛坚持完成任务,熬夜摊煎饼,粮食不够自己出,当时看电影,我真的很害怕婆婆会因为劳累生病。

三、秀儿她爹。他是一个很真实、很平凡的人物。我觉得这个角色使影片真实了许多。他虽然是一个积极参加抗战的群众,但他也是一个父亲。从父亲的角度来讲,他知道战争无情,他可以为了战争牺牲自己,但是不能让儿子死,所以为了让儿子活下去,不惜冒着被儿子恨的风险,只求儿子平平安安,虽然手段和做法都比较极端,但是却完全表达了一个父亲对儿子的爱。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他生着病仍然积极参加担架队,收到了发霉的粮食,他知道每家都不容易,但是仍然拿出斗来量,也表达了他对革命的热情。一个小人物拥有的真实的性格。

4.观电影沂蒙六姐妹有感700字 篇四

“沂蒙六姐妹”是发生在革命老区临沂的一个真实的故事:1947年5月,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的指挥下,在孟良崮一举歼灭了国民党精锐部队整编七十四师及援军一部,共3余人.影片《沂蒙六姐妹》就是以著名的孟良崮战役为背景,讲述了波澜壮阔的孟良崮战役背后不足30公里的小山村烟庄,六个当时仅有十八九岁的年轻姑娘,在战争中主动挑起村里拥军支前重担,发动全村男女老幼,为部队当向导、送弹药、送粮草、烙煎饼、洗军衣、做军鞋、护理伤病员等.战役期间,炮声隆隆,六姐妹和她们的乡亲们一天只吃一顿饭,整天为支前忙碌.在半个月的时间里,她们起五更睡半夜,有时候通宵不休息,常常一天只吃一顿饭,把5000多斤粮食从野店运回村里加工成煎饼,又送回去.运子弹24箱,烧柴700多斤,往返都是20多里路,给部队洗了800多身衣服,做了300多双鞋……停下来还要为战士唱歌,搞宣传,鼓舞士气.她们就是被陈毅将军称为支前模范的“沂蒙六姐妹”.

影片中沂蒙女性杰出代表“沂蒙六姐妹”带领全村人民为支援革命前线而忘我拼搏的感人事迹,展现了革命战争年代以“六姐妹”为代表的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胜利所做出的无私奉献和巨大牺牲.她们虽然没能在战场上为国打拼,可是他们的后方支援同样重要.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群淳朴、善良、坚强的沂蒙女性踊跃支前、无私奉献,才使前方战士才有了必备的干粮和抗战用品,才使我们取得了孟良崮战役的最终胜利,取得了中国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才有了我们今日的和平幸福生活.

片中有很多情节让我感动,感觉自我也回到了那个战火硝烟的时代:看着新媳妇一家老小没日没夜的为解放军做干粮却顾不上休息一下,不仅仅把自家的米贡献了,之后还到处去借粮食,就是为了我们解放军能吃饱点,自我的家人却舍不得吃一口;新媳妇的丈夫为了抗战,为了解放,连结婚都没有回家,结婚当日只能由他大嫂抱只公鸡进行行礼.抗战走过家门,回家一趟,结果新媳妇又回娘家为部队借粮食而错过见面.得知丈夫回来后,新媳妇为了见丈夫一眼疯狂跑回家,可是丈夫却因为要急着回部队抗战而没能见面,没想到等战争结束后见到的是丈夫的灵牌;新媳妇的大嫂为了不让婆婆担心,自已悄悄隐藏了丈夫牺牲的噩耗,承担着丧夫之痛,支援前线,抢救伤员.还有一个情节,因为桥坏了,孟良崮的妇女老小们冒着敌人的炮火,用自我的身体扛着木头板,整个身子全浸在冰冷的河水里,为的就是能给解放军战士搭上一个临时的过桥,让战士们能够顺利的经过.她们用自我独特的方式为抗战做着贡献,用坚强谱写了“满门忠烈”的悲壮史诗。

5.《沂蒙六姐妹》观后感 篇五

--观《沂蒙六姐妹》有感

文林路小学

六年级二班

汪凡超

陈毅元帅曾说过:“我就是躺在棺材里,他们用大饼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是啊,山东沂蒙是一个革命老区,在那个特殊的时代,有多少沂蒙的热血男儿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解放军的旗帜;又有多少沂蒙的妇女舍小家而顾大家,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革命事业。

那天下午,我们观看了一部震撼人心的电影《沂蒙六姐妹》。

电影以一个新媳妇的口吻讲述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女主角月芬嫁到了一个住在沂蒙山的家庭。丈夫去当了解放军,她连丈夫长什么样都不知道。可她无怨无悔,因为她知道丈夫是解放军,是去保家卫国了。当时国名党政府集中大量兵力,准备在孟良崮地区与解放军决一死战。每天炮声接连不断的响个不停,他十分担心丈夫的安危。一次,部队在他们村休息,她丈夫就在其中,可她不知道。第二次,丈夫回家看望,可她当日恰好回娘家借粮,两人又一次错过了。后来,她与自己的嫂子和同村的另外四个性格各异的女孩参加了担架队,从战场上抬伤员。炮弹在她们头顶飞过,她们毫不畏惧。后来,她们又到前线扛弹药。再后来,队伍要过一条河,来不及搭桥了,她们站在水里,扛着木板,让士兵们踩着她们的肩膀过河。最后,当女主角和其五个姐妹回村时,看到的却是自己丈夫的灵堂,她失声痛哭……

这部电影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随着剧情的发展,我的心被一次又一次的震撼了。在后面的一段中,一群妇女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搭起一座桥,让战士们通过。那冰凉刺骨的河水和肩上的疼痛都不曾使她们退缩,因为她们心中想着革命的胜利。女主角一定知道,自己的丈夫一定会踏着自己的肩膀跑过,但是她没有抬头去看。他把那些儿女情长都抛到了脑后,因为那时,她心中想的是把战士们送过河。而没有向自己家人的团圆,这种舍小家而顾大家的精神真令人感动。有一个地方深深打动了我,是指导员向村里下达任务:五千斤粮食全部烙成大饼,还要做鞋,不少于五千双。我一听就觉得这是不可能的,农民本来收成就不好,再加上连年间战乱的影响,怎会有那么多的粮食。再加上烙大饼和做鞋要耗费的大量时间和精力,这简直是比登天还难完成的任务。没想到他们居然完成了!他们用自己吃的粮食烙成饼给部队。他们为了一个目标可以不顾一切,这个目标就是国家的统一,以及救亿万华夏儿女于水火之中。这种舍小家而顾大家的精神 再一次集中体现。

而在古今中外,又有多少名人因为这种精神而名垂千古。例如,诸葛亮,他初出茅庐辅佐刘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不曾想到过自己的家人,想到的却是主公未完成的大业。即使死在战场上,也心甘情愿,无怨无悔。

再比如说美国说唱歌手Rabbit。他从小生活在恶劣的环境之中,却有一颗敢于上进,不愿服输,不甘落后的心。当他成为Rapper名将后,自己的生活十分窘迫,不是因为他赚不到钱,而是因为他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照顾自己的生活,他立志要把更多更好的音乐奉献给世界这个大家族。

再比如说亚洲天团EXO的队长金俊勉,他其实家庭很富裕,但他要坚持自己的梦想,父母欣然支持,他去了SM公司面试,成为了SM旗下的练习生。他甘愿一个人在公司吃盒饭,也不在家与家人团聚吃山珍海味。一年过去了,他放弃了一次出道机会。他不愿离开兄弟们,这么容易的实现梦想。又过了六年,他与兄弟们一起出道,尽管历尽艰辛,但他只愿兄弟团圆,和兄弟们一起把正能量和欢乐带给歌迷。他虽然多吃了六年苦,但换来的却是歌迷的快乐和勇于上进的决心,他即使再辛苦,再累,只要看到大家幸福,他就高兴。

在我们的生活中,舍小家而顾大家的精神是处处可见的。还记得那年元旦前夕,我和三个同学为了第二天的主持,在老师办公室留到了8点,才排出节目单,其他同学陆续被家长接回,只有我还在办公室一遍遍地练习着,最后还是李老师骑车将我送回。到家后,我一刻也没有忘记这件事,奶奶做了好多我爱吃的菜,可我一口都没吃,只是吃了两口泡面就继续练习并且在网上不断的查找闭幕词,一直到了10点。在爷爷的百般催促下才拖着疲惫的身躯上床睡觉,我这么用心的练习,就是为了把活动搞好,让大家过一个难忘的元旦。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上,我们必须具备舍小家而顾大家的精神。因为你所舍弃的一切,换来的是大家的幸福。在社会上,只要你帮助了他人,即使你失去了很多,心里依然是充实的,同时也会换来他人的感激。

《沂蒙山六姐妹》这部电影很值得大家观看。

6.沂蒙六姐妹观后感 篇六

战争,向来是男人的事。关于战争的电影,女人也都是等待丈夫的形象出现。这部电影则以孟良崮战役为背景,描写了以沂蒙六姐妹为代表的老区人民积极支前的故事。影片的前一个多小时都是轻松的,人们忙着生产支前。直到战役进入高潮,女人们的命运也随着她们的男人而改变。“沂蒙山的男人们都打仗去了”,这是第一个高潮。架浮桥,是第二个高潮,其实那个时候我多么希望小媳妇能看见她绣的那个荷包啊,虽然知道战争年代这种概率几乎为零,可还是得埋怨这导演太狠心了。最后,果不出所料,“满门忠烈”,看到全村人祭奠的场景,终于绷不住内牛满面了。当然,令人更崩溃的是后面的字幕,本片全部取材于真人真事,完全不是为了煽情而设计的情节。果然,只有真实才让人最感动。

我印象中这还是第一部以支前民工为主角的主旋律片,以前常说三大战役是用小车推出来的,看完这片子才真正理解了这句话。同时,再次对那个时代无限向往,因为他们有坚定的信仰,有纯真的爱情,有无比的勇气和坚韧的精神。

7.沂蒙六姐妹观后感 篇七

影片《沂蒙六姐妹》中所塑造的沂蒙六姐妹,已不单是指蒙阴烟庄的六姐妹.而是在革命战争年代沂蒙山区涌现出来的千千万万个女英雄的事迹融入到影片中,真实再现了以“沂蒙六姐妹”为代表的爱党爱国、无私奉献的沂蒙红嫂的光辉形象,一部波澜壮阔的战争史诗,一段满门忠烈的悲壮史诗,一部展现沂蒙精神的不朽画卷,纯朴、善良、勇敢的沂蒙女性用温柔的身躯扛起了新中国的期望.影片《沂蒙六姐妹》,是一场爱国主义的盛宴,沂蒙六姐妹的英雄事迹,是沂蒙山区在革命战争年代拥军支前的一个缩影和写照,她不仅仅是沂蒙人民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更是我们的精神食粮,是我们中华民族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看完影片之后我对那段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意识到沂蒙妇女的伟大.电影中的献血,搭人桥和结尾处送葬的情节十分感人.这部影片让我对战争,对沂蒙精神有了重新的认识《沂蒙六姐妹》不单纯是六个人,而是所有的沂蒙儿女彰显的伟大的“沂蒙精神”.以家为家,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这才是真正的大爱无边.我今后会用“沂蒙精神”激励自我,努力学习,不断创新,争做一个优秀的合格的文化体育人.

★ 《沂蒙六姐妹》观后感

★ 沂蒙六姐妹观后感

★ 沂蒙六姐妹观后感优秀

★ 观看电影沂蒙六姐妹观后感600字

★ 观《沂蒙六姐妹》有感心得体会

★ 《姐妹 The Help》观后感400字

★ 榜样六观后感

★ 电影沂蒙老兵个人观后感心得体会

★ 姐妹网名

8.初中观沂蒙六姐妹观后感 篇八

一、要学习沂蒙老区人民对共产主义坚定的信仰。沂蒙山人的信仰是“跟着共产党,过上人民翻身做主的好日子”。为了过上“人不能欺负人,也不能被人欺负”的“咱穷人的好日子”,沂蒙山(烟庄)的老少妇幼可以在2天内不眠不休准备5千斤粮食(全部磨成煎饼)、5千斤草料、赶制出2百双布鞋。他们把粮食甚至自己的口粮全都给解放军吃;丈夫牺牲了又把儿子送上前线;男人们都上战场了

女人们就上阵支前,冒着敌人的炮火用柔弱的肩膀在冰冷的河水中架起浮桥,让战士们踩着木板及时奔赴战场。从她们身上我看到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可以说,正是在这样的人民和这种信仰的支持下,我党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使当代中国以崭新的面貌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二、要学习沂蒙山妇女勇敢、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我在为每天焦急的等待丈夫回家的月芬感到无限的痛苦和悲伤的同时,也不禁为沂蒙山妇女的坚毅和勇敢喝彩。就是她们在背负着巨大的悲伤和痛苦的情况下,既要照顾全家人的生活,还要替男人们上战场支前照顾伤病员,甚至用身体架“火线桥”。这样的负荷是许多男人都难以承受的,但是我们勇敢的中国妇女却做到了。这种伟大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魂,是年轻一辈必须有责任继承和发扬的。

9.影片沂蒙山六姐妹观后感 篇九

从影院出来,我的脑中一片空白.那位大娘叫什么那位从拜堂开始就没有见过丈夫一面的军嫂叫什么两三天内要完成的任务是多少煎饼、多少马草、多少军鞋……我全都没有记住.但我分明又记住了什么.是的,我的脑海里,清晰刻印下了那么多鲜明的面容,那么多生动的形象,那么多悲伤的场面……我没有流泪,但我的心在颤抖——亲人们啊,你们全在我的心中!

回到家里,老爹老娘已经做好了饭菜——他们还没有吃呢,一边等着我一边看电视.哦,是中央八套演出的电视剧《沂蒙》.多么熟悉的地方,我忘记中的老家就是这个样貌:破旧的草屋、低矮的石墙、窄小的胡同……这不也是六姐妹电影里的地方吗我的心境又沉重起来,跟着爹娘一齐看.我爹说,电视剧里那个村子,他还去过.我娘是很少看电视的,这次也看入迷了——远离家乡来到那里,她还没适应过来,也许这回在电视上找到家的感觉了吧.

连着看了几集,我的心又一次颤抖了.我仍然没有记住英雄们(在我眼里,那些乡亲们都是英雄)的姓名,但我记住了他们——牺牲前应对敌人刀枪的微笑,饿着肚子为战士送粮食的脚步,把从小养大的八路军的孩子毅然送回时的眼泪,……

我又看到了六姐妹的身影,我想,《沂蒙六姐妹》展现的爱国情怀是感人肺腑的真正原因,《沂蒙》能动人心弦也是它所展示的正义与爱国之情.

10.观《沂蒙六姐妹》有感 篇十

我至死都不能忘记沂蒙山,是沂蒙山的小米养育了人民的子弟兵,是沂蒙山的小推车推出了革命的胜利。

————陈毅

影片主要以著名的孟良崮战役为背景,生动形象的展现了沂蒙六位姐妹带领全村人民支援革命前线的感人事迹;影片描绘的“月芬与公鸡拜堂”,终身未见丈夫一面的真实故事,其实所有拥军的女性都是六姐妹,她们传递着六姐妹的精神,传递着沂蒙的精神。作为一个90后的现代人这种精神需要我们继续传承和发扬。革命战争已经遥远,虽然对六姐妹的故事只是耳闻。但那种精神却深印在我的心里 当看完这部影片后给我的第一感触是她们六姐妹去参加担架队的时候,月芬喊出的那句“俺们沂蒙山的男人都在前线呢!”还有黑燕为“偷粮”烧草棚,兰花哭找有情人,沂蒙女子肩扛门板搭成人桥·等等一幕幕的场景都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底。那一刻,我内心的震撼无法用言语来表达,这些场面在我心里久久回荡。

一、要学习沂蒙老区人民对共产主义坚定的信仰。沂蒙山人的信仰是“跟着共产党,过上人民翻身做主的好日子”。为了过上“人不能欺负人,也不能被人欺负”的“咱穷人的好日子”,沂蒙山(烟庄)的老少妇幼可以在2天内不眠不休准备5千斤粮食(全部磨成煎饼)、5千斤草料、赶制出2百双布鞋。他们把粮食甚至自己的口粮全都给解放军吃;丈夫牺牲了又把儿子送上前线;男人们都上战场了

女人们就上阵支前,冒着敌人的炮火用柔弱的肩膀在冰冷的河水中架起浮桥,让战士们踩着木板及时奔赴战场。从她们身上我看到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可以说,正是在这样的人民和这种信仰的支持下,我党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使当代中国以崭新的面貌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二、要学习沂蒙山妇女勇敢、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我在为每天焦急的等待丈夫回家的月芬感到无限的痛苦和悲伤的同时,也不禁为沂蒙山妇女的坚毅和勇敢喝彩。就是她们在背负着巨大的悲伤和痛苦的情况下,既要照顾全家人的生活,还要替男人们上战场支前照顾伤病员,甚至用身体架“火线桥”。这样的负荷是许多男人都难以承受的,但是我们勇敢的中国妇女却做到了。这种伟大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魂,是年轻一辈必须有责任继承和发扬的。

三、要学习沂蒙山人团结协作、舍小家为国家的可贵精神。当部队要求支援时,沂蒙山人不管时间有多紧,不管任务有多重,不管是自己的还是借来的都会保证部队的供给,超额完成任务。80多岁的老奶奶两夜不合眼摊煎饼,眼睛都熏得睁不开了还在坚持;为了搓做鞋用的线绳,几乎把腿肚都磨坏了的小鹤;还有为了偷粮食给部队连自家的草棚子都点着的黑燕。大家紧紧团结在一起不分你我,才使得紧迫的任务一次次圆满完成,部队也因此打了一次又一次的胜仗。

巍巍沂蒙山,清清沂河水,养育了一群淳朴坚韧、热情乐观、重情重义的沂蒙人。他们在战争中几乎倾尽所有,送儿子上战场为亲人的安危揪着心还要忍受失去亲人的悲痛,为支援前线而筹集粮草哪怕自己饿着肚子穿着破旧的鞋。无论何时,我们都不应该忘记他们的最无私的奉献和极其巨大的牺牲,还有无数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辈。人不能忘本,自己的祖先的本和自己的国家的本,如此才能明白新中国的建立是那么的来之不易,今天的和平幸福的生活是那么的值得珍惜,如此才能更好地爱我们的国家和同胞,更好地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一切。

当然现在虽然战斗离我们很遥远但我们始终不能忘记那些为我国人民付出了辛勤劳动的革命者 也是我明白当年毛泽东同志为什么会先占农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作为革命道路确立下来。更使我明白农村农民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虽然农民在前线没有多的贡献但他们却在后方为前线的战士做了很大帮助。

11.《沂蒙六姐妹》观后感 篇十一

21011420张凡

看完了《沂蒙六姐妹》被里面的人物深深地感染。美丽贤惠的月芬、任劳任怨的春英、干练泼辣的兰花、温柔善良的秀儿、单纯果敢的黑雁、心直口快的小鹤,这是一部战争史诗,再现了孟良崮战役的歼敌硕果,展现了沂蒙老区人民对革命的大力支持,让我们重温了红色经典,战争已经不仅仅是男人的事。女人也为战争付出了很多。

通过主人公月芬的眼睛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感人又真实的故事。影片讲述了国民党蒋介石对沂蒙山区进行了包饺子式围剿,出动几万大军打算踏平沂蒙山区,而我们沂蒙人民背靠背,手牵手,心连心,踊跃参军,支援部队,为了革命,为了家国,不怕留些,不怕牺牲,奉献自己的一己之力。巍巍沂蒙山耸立起无私奉献的丰碑,滔滔沂河水诉不尽沂蒙儿女对党的无限忠诚。

影片的开头为我们展现了这样一幅忙碌的情景:孟良崮战役前夕,沂蒙山的烟庄举办了一个特殊婚礼,嫂子春英抱着公鸡替当兵的小叔子拜堂娶了月芬。妇救会长兰花带领村里仅有的妇女和老人忙着一项艰巨的支前任务,两、三天内摊五千斤煎饼,收五千斤粮草和二百双军鞋。春英一家为摊煎饼熬了两个通宵;童养媳黑燕为做军鞋挨了婆婆的打;秀秀在六纵当兵的哥哥大壮请假回来探望生病的娘,结果中了爹的计被锁在地窖。黑燕召集小鹤、秀秀、月芬要点燃自家的场院屋,用“调虎离山”计救大壮„„ 1

影片主人公之一月芬约定的婚期已到,丈夫却在前线抗敌,她就与抱着的公鸡拜堂成亲,直到丈夫牺牲,也没能见上一面;她的嫂子春英,战争让她参军的丈夫再也无法归来,她把烈士证默默捧在手心,独自一人承受无比的痛苦。虽然战争给她们带来了如此不幸,但她们一刻也没有停止支前的步伐,还与其他姐妹一样筹备草料、烙煎饼、赶制军鞋等,辛勤忙碌、默默奉献。

他们个个都有这样的个性,那就是朴实、孝敬。其中最感人的莫过于春英。丈夫在前线牺牲后,她强忍悲痛,豪不表露地投入到新的工作中,更加疼惜年迈的婆婆,因为她担心老人得知噩耗后会受不了。甚至她还会为弟媳月芬考虑,因为她不想因此而让弟媳担心。她就是那么一个体贴的坚强的人,所有伤痛她都宁愿一个人担着。也正是有了她那样不顾一切的坚持,她们居然完成了那样艰巨的任务:三天内摊五千斤煎饼,收五千斤马草和二百双军鞋。春英一家为摊煎饼熬了两个通宵,这在凡人看来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但是她们做到了。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她们的故事那么惊心动魄吧。

以沂蒙六姐妹为代表的沂蒙山区的妇女却成了这场战争的绝对主角,她们把把自己的小爱升华,她们把自己的爱散发。她们用自己拿瘦弱的肩膀为前方的男人们撑起了一片天。以沂蒙六姐妹为代表的沂蒙儿女用她们自己的鲜血和泪水铸就的力量无穷的沂蒙精神。“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然而,在21世纪的今天,人们更多的是去关注自己的利益,自己的地位。我想,时代是在前进,我们是需要开阔自己的视野,学习新的内容,但是,对于先一辈留下的这些品质我们更该去继承与发展。物质财富只能让你的生活表面上非常的奢华,但是我们更重要的是自己精神世界的提升。

六姐妹坚持的毅力、坚强的品格、坚韧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生活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尤其是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和困难,而有的人总喜欢一遇到不顺的事就满腹牢骚,责怪自己无能、嫉妒他人成功、抱怨社会不平等等,甚至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念头,失去理智,走向堕落,一事无成。我们一定要善于从失去中总结经验,始终有那么一股不服输的韧劲,以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对待工作和生活中的得失,用毅力坚守自己的目标,用行动追逐自己的梦想。纪念先辈的精神是为了激励我们更好开创未来。而沂蒙六姐妹的精神则是其中一笔宝贵的财富,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从这部影片中,我看到了沂蒙人的忠诚、奉献。女人忠诚于自己的丈夫,个人忠诚于国家。是忠诚这个信念支撑着她为了自己的丈夫终身未嫁,是忠诚这个信念支撑着她们没日没夜的赶做军鞋、烙煎饼、凑粮食,有了忠诚的信念,她们每一个人都在无私的奉献着自己的力量。那个年代一提到沂蒙山区,人们就会跟“革命老区”“贫穷落后”这样的字眼挂上钩,虽然生活的环境是很贫穷,但是沂蒙山区的人们人穷志不穷,勤劳、朴实、吃苦耐劳精神在这部影片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透过沂蒙精神,我明白了为什么我们神墨这个团队中的成员都那么认真、努力、都那么忠诚与自己的领导,忠诚于自己的事业,是沂蒙精神在潜移默化的感染着他们,她们又在用自己的行动来潜移默化的感染着我们,让沂蒙精神在世界的大舞台上绽放光彩,让神墨精神在世界的大舞台上发扬光大!

泪光中的《沂蒙六姐妹》

——电影《沂蒙六姐妹》观后感

虽然《沂蒙六姐妹》的剧情不复杂,然而其中的故事让人动容——1947年孟良崮战役前夕,沂蒙山的烟庄举办了一个特殊婚礼,嫂子春英抱着公鸡替当兵的小叔子拜堂娶了月芬。妇救会长兰花带领村里仅有的妇女和老人忙着一项艰巨的支前任务,两、三天内摊五千斤煎饼,收五千斤马草和二百双军鞋。春英一家为摊煎饼熬了两个通宵;童养媳黑燕为做军鞋挨了婆婆的打;秀秀在六纵当兵的哥哥大壮请假回来探望生病的娘,结果中了爹的计被锁在地窖。黑燕召集小鹤、秀秀、月芬要点燃自家的场院屋,用“调虎离山”计救大壮......战事又紧,新的支前任务派了下来,可是公粮一时半会运不到,于是乡亲们四处筹粮。月芬赶了几十里山路回娘家借粮,恰与正在奔赴前线又素未谋面的丈夫擦肩而过,成了终身的遗憾......孟良崮战役打响了,兰花带领姐妹们组成的支前队伍奔赴前线。她们冒着枪林弹雨抢救伤员;她们冒着敌人的炮火用柔弱的肩膀在冰冷的河水中架起“火线桥”,使部队及时奔赴战场......影片分为“月芬拜堂”、“地窖救援”、“ 过人桥”、“一门三寡”等板块,通过曲折的故事情节、秀美的沂蒙风光,生动刻画了淳朴、善良、坚强的沂蒙人民,深

情讴歌了伟大的沂蒙精神。其中,主人公月芬抱着公鸡拜堂、与参军的丈夫终生未见等故事,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我真的被这部主旋律影片感动了,在那个艰苦流离的年代里,人们为了信仰去奉献和牺牲,义无反顾,血洒战场,不求回报。

“太震撼了,沂蒙山的女人用自己宽如大海的胸襟和柔弱的臂膀,担起了家庭,担起了革命,她们太让人敬仰了!”

平时脸上挂着笑容的同学们在看完影片之后,个个神情凝重,大家依然沉静在电影的故事情节中......当影片播放“沂蒙山的男人都支前去啦!”参加火线抢救伤员的新娘子月芬发出了强烈的呐喊时,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此时,她的男人在前线还不知是死是活,这是长期压抑之后的迸发和宣泄,是真实情感的流露,更是沂蒙人民参军支前的真实写照。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哟好风光......”影片在《沂蒙山小调》中进入高潮,现场的观众个个泪眼婆娑。

听着这百唱不厌的《沂蒙山小调》我和大家又流下了眼泪......电影《沂蒙六姐妹》观后感

影片以新娘“月芬”等待、寻找、守候爱人为主线,穿插其他五姐妹的故事,表现出60多年前孟良崮战役中,沂蒙山的男人们是如何为了革命而英勇牺牲、后方的女人们如何在苦涩的等待爱人的归来中忘我无私地支援革命。电影以真实的人物和事迹为原型,拍摄真诚,感人至深,是中国鲜有地以刻画女人在战争中的牺牲和爱为主线的战争题材的佳作。从这些普通的农村妇女的身上,我看到了中国妇女的勇敢、坚毅和对党和人民军队的热爱和无私奉献。她们是我学习的好榜样。

一、要学习沂蒙老区人民对共产主义坚定的信仰。沂蒙山人的信仰是“跟着共产党,过上人民翻身做主的好日子”。为了过上“人不能欺负人,也不能被人欺负”的“咱穷人的好日子”,沂蒙山(烟庄)的老少妇幼可以在2天内不眠不休准备5千斤粮食(全部磨成煎饼)、5千斤草料、赶制出2百双布鞋。他们把粮食甚至自己的口粮全都给解放军吃;丈夫牺牲了又把儿子送上前线;男人们都上战场了女人们就上阵支前,冒着敌人的炮火用柔弱的肩膀在冰冷的河水中架起

浮桥,让战士们踩着木板及时奔赴战场。从她们身上我看到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可以说,正是在这样的人民和这种信仰的支持下,我党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使当代中国以崭新的面貌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时代虽然变了,可是我们的党的先进性没有变,依然是那个领导全国人民战胜各种自然灾难和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党;那个坚持真理,勇于自我修正错误的党;那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时时刻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的党。

二、要学习沂蒙山妇女勇敢、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当沂蒙山的妇女们报名支前的担架队时被问到:“怎么都是些女的?”时,月芬的一声:“你瞎了吗?沂蒙山的男人们都在前线呢!”的声嘶力竭地怒吼,让人的心不禁颤抖。我在为每天焦急的等待丈夫回家的月芬感到无限的痛苦和悲伤的同时,也不禁为沂蒙山妇女的坚毅和勇敢喝彩。就是她们在背负着巨大的悲伤和痛苦的情况下,既要照顾全家人的生活,还要替男人们上战场支前照顾伤病员,甚至用身体架“火线桥”。这样的负荷是许多男人都难以承受的,但是我们勇敢的中国妇女却做到了。这种伟大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魂,是年轻一辈必须有责任继承和发扬的。

三、要学习沂蒙山人团结协作、舍小家为国家的可贵精神。当部队要求支援时,沂蒙山人不管时间有多紧,不管任务有多重,不管是自己的还是借来的都会保证部队的供给,超额完成任务。80多岁的老奶奶两夜不合眼摊煎饼,眼睛都熏得睁不开了还在坚持;为了搓做鞋用的线绳,几乎把腿肚都磨坏了的小鹤;还有为了偷粮食给部队连自家的草棚子都点着的黑燕。大家紧紧团结在一起不分你我,才使得紧迫的任务一次次圆满完成,部队也因此打了一次又一次的胜仗。

沂蒙姐妹的故事虽然以“满门忠烈”的残酷事实为结尾,美好的期盼化为了泡影,但全村人为“满门忠烈”的长跪却是无比悲壮和凄美的。这是一堂生动的党课。

上一篇: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6》教学设计方案下一篇:六月份国旗下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