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研究论文

2024-10-12

化学研究论文(共12篇)(共12篇)

1.化学研究论文 篇一

师范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绿色化学意识研究

绿色化学,是一门从源头上阻止污染的化学,它将给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带来希望.我国的`绿色化学研究和开发刚刚起步,师范化学教学理应承担起普及、宣传绿色化学的任务.在教学中,可通过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利用实验教学、联系生活实际等培养学生绿色化学意识.

作 者:高宝平作者单位:吕梁高等专科学校汾阳师范分校数学与科学系,山西・汾阳,032200刊 名:科教文汇英文刊名:EDUCATION SCIENCE & CULTURE MAGAZINE年,卷(期):“”(7)分类号:G652关键词:化学教学 培养 绿色化学

2.化学研究论文 篇二

一、现代分析化学

1. 发展历程

自从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在社会的生产、人们的生活当中,便可见分析化学的踪迹,例如我国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器以及道士的炼丹。但是此时的分析化学仅仅被当做是一种技术,没有强大的科学理论支撑。直到上世纪初才正式确立了分析化学学科及其地位。分析化学在随后的发展过程中,一共发生了三次大的变革浪潮:一是二十世纪之初,基于溶液平衡理论的产生及所取得的成就,化学家将其应用到容量分析当中,从而为分析化学提供了理论支持,并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理论体系。二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基于物理学方面的大发展,仪器分析开始得到应用。三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基于计算机以及生物、材料等各个学科的迅猛发展,分析化学积极融合这些学科的发展成果,使现代分析化学的发展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2. 特点

现代分析化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使用的方式方法来看,现代分析化学利用当前各个学科的最新前沿成果和最先进的分析仪器对所要研究的物质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第二,从研究的目的来看,现代分析化学不只是对物质进行简单的测定,而是要获得物质多个方面的信息,包括物质的形态、空间构象、生物活性等等,并在分析的过程中,能够对这些信息进行实时追踪。

3. 发展趋势

⑴向高灵敏度发展

分析化学从产生之初便致力于追求高灵敏度,这也是研究人员的永恒需求。由于新科技元素的注入,现代分析化学在灵敏度方面得到极大提高。例如当分析化学融合激光技术以后,推动了各种光谱技术的发展,大大提升了分析的灵敏度,甚至连单个原子的检测都变为了可能。由此我们可以预见,随着其他更先进技术的应用,现代分析化学在灵敏度方面会进一步得到提升。

(2)解析更为复杂的物质

目前,人们已了解到的化合物超过千万种以上,而且新的物质又不断出现,复杂物质的解析已成为现代分析化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尤其是与生命科学领域相关的生物大分子,在化学分析中占有重要地位。现代分析化学的研究热点之一是开发新的技术,使色谱、光谱和质谱技术能够结合在一起,并通过它们的联用,在分析复杂的物质,尤其是生物大分子方面能够取得良好的分析效果。

(3)分析操作的智能化

随着当前电子信息技术和集成电路的快速发展,现代分析化学也开始步入到智能化的时代。通过采用智能化控制系统,设定规范的程序,便可以实现样品的采集、分析检测和结果处理等整个过程的自动化。这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还能实时对分析进行监控。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分析化学的智能化程度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二、化学计量学

1. 发展历程

化学计量学产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现已成为分析化学中一支重要的分支学科。它的产生与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在分析化学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现代化的测量仪器,通过这些仪器的使用,研究人员可以获取大量的分析数据,这让人们开始认识到化学分析中数据的获得可以变得轻松、快捷。正是由于现代化测量仪器的出现,为化学计量学的产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二阶段,随着分析化学进一步向前发展,由于测量仪器的使用,研究人员很容易获得分析数据,但是这些数据很多,研究人员如何从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便成为了新的问题。此时,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可以为数据的分析提供极大的帮助,在这个过程中,促进了分析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融合发展,尤其是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使得化学研究人员可以快速提取有用的信息。这种情形之下便产生了化学计量学。

2. 在化学中的应用

(1)在多元校正分析法中的应用

当前很多领域都会涉及到物质的分析,例如药品的含量测定、大分子蛋白的结构检测、化学合成物的性能检测等等,这些使得化学分析的检测内容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在很多情况下,还需要研究人员对结果进行定性或者定量分析。当通过现代分析仪器获取到测定数据之后,研究人员一般使用多元分析法来对这些数据进行解析。在该方法使用过程中,通过优化相关实验,可以使分析的研究范围得到扩大。目前,化学计量学中的很多分析方法,如曲线拟合、回归分析等,已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多元校正分析法中,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2)在人工神经网络中的应用

生物学家在研究人脑组织的时候,提出了人工神经网络(ANN)的概念,此网络由很多的单元相互连接而成,借此来研究人脑神经的网络。通过这个网络,研究人员可以解析相关数据,并能够解决网络中所产生的不确定性数据,所以被广泛应用。目前已经有报道证实,有关ANN的图谱分析已经应用到了蛋白质的结构预测等方面。此外,分析化学中的遗传算法也得到了大范围的使用。

(3)在波谱化学中的应用

化学分析研究人员在工作的时候,也在思考如何在已有光谱数据库的基础上,开发出能够快速、便捷的定量分析方法。随着科技的不断更新,化学计量学为该想法的实现创造了可能。当化学计量学融合到波谱化学中时,可以使包括平滑、变换、最优化等在内的多种技术得到应用,从而使化学分析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三、小结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分析化学以及化学计量学也会不断地向前发展。为了使现代分析化学和化学计量学能够更好地为人们所理解,研究人员需要具有现代分析化学和化学计量学的思维,并熟练掌握研究方法。同时,研究人员还需要进一步吸收各学科的先进成果,应用到现代分析化学及化学计量学中,不断提高它们的地位,以推动其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洪渊.原始性创新是21世纪分析化学面临的最根本挑战[J].中国科学基金,2003,(05):257-261.

[2]黄丹.浅谈化学计量学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J].今日科苑,2009,12(08):78.

3.化学研究论文 篇三

关键词:中学化学;实验;绿色

中学化学绿色实验是广大教师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笔者在本文中从三个方面研究了中学化学绿色實验的方式,以求进一步提升中学化学实验绿色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一、改进实验原理,绿色化设计实验过程

纵观中学化学实验,一般都会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如氯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在学习这些有毒有害物质性质的时候,势必要进行相关实验,导致环境污染,危害学生的身体健康,但是改变制取上述有毒有害物质的方式,巧妙地设计实验,在不影响化学实验效果和目的的同时,促进化学实验的绿色化。如进行CO还原氧化铁实验的时候,教学前教师要自行制备一氧化碳,课堂上用整套设备进行演示,为教学的开展带来诸多不便,现进行如下调整。

1.实验原理

加热草酸钠制取一氧化碳,加热一氧化碳还原三氧化二铁。

2.操作步骤

首先,在试管底部放入约1克晶体草酸钠,并横放试管,塞入石棉绒,在试管中部铺一层干燥氧化铁(少量),试管口被带导管的小胶塞紧紧封堵,在铁架台上用铁夹固定,让导管通向澄清石灰石,塑料袋收尾气。

接着,用酒精灯同时加热草酸钠和三氧化二铁片刻,当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红棕色的铁化物变黑,用磁铁靠近试管外壁,黑色粉末被吸引,表明三氧化二铁被一氧化碳还原,挤压塑料袋,烧掉尾气,避免出现一氧化碳污染。

3.改进后的优点

该实验使用草酸钠制备CO,在一个装置中同时进行CO的制备和CO的还原实验,并全部吸收制取的CO,在一个密闭的体系中巧妙地设计实验,实现绿色化学实验之设想。

二、控制实验条件,进行实验绿色化设计

可以从降低药品浓度、选择最合适的药品配比、催化剂、恰当控制反应时间等对实验条件进行控制,满足绿色化学实验的要求。

中学化学教科书中,一些实验明确要求了药品浓度和所需量,一些实验却没有这样方面的要求,我们降低化学药品浓度和用量,不仅节约药品,而且提升实验效果。

(1)降低指示剂的浓度,石蕊、酚酞等浓度可以降低为0.1% ~0.25%,较少酒精用量。

(2)对苯酚性质,降低苯酚浓度为0.5%~1.0%,溴水浓度也可以适量降低为稍浓。

(3)改进定性验证试验试剂硝酸银浓度。配置银氨溶液,氨水、硝酸银浓度可降低为1%,通常情况下,离子检验中,硝酸银浓度只需要0.1%,虽然降低了药品浓度,但是实验效果并未因此而降低。由此可见,在不影响最终效果的前提下,降低其浓度,不仅让药品的损耗更低,还保护了环境,实现我们追求的绿色化学实验。

三、改进实验方法,进行实验绿色化设计

通过降低化学实验的规模,综合分散实验,充分利用反应物;在计算机、多媒体等的帮助下,使用并改进模拟化学实验,设计出绿色化学理念指导下的绿色实验。笔者在本文中以氯气的性质为例,论述微型实验。

1.实验设置

其中会设置5个宽度1厘米,长度小于试管直径的滤纸条,纸条上依次滴有:(1)品红试液;(2)石蕊试液;(3)淀粉试液;(4)硫化钠试液;(5)溴化钾试液;(6)晶体;(7)胶头滴管(吸有浓盐酸)。

2.实验步骤

实验极为简单,只需要挤压胶头滴管,让少许浓盐酸进入试管底部和晶体发生反应,纸条就会出现颜色改变,从而验证氯气的性质。

3.改进后优点

改进后的装置比较简易,纸条颜色变化明显,消耗药品量较少,无污染。组合两个及以上的化学实验,让实验更具综合性,避免重复进行试验带来的药品浪费、环境污染,大大提升实验效率,缩短实验花费时间,这也是绿色化学理念的内在要求。如改进的演示氯气性质演示实验,不仅要收集大量氯气,而且流程繁琐,燃烧过程中还会造成空气污染,有损师生健康,通过上述措施可以很好地避免以上情况,取得更好的效果。

不仅如此,实验操作的规范性、科学的处理废弃物等也符合绿色化学实验的本质要求,这就要求在进行中学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应该深入思考和研究,在不影响实验目的的前提下,提升实验的绿色性。

当前,国内在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素质教育理念被社会所接受,这就要求中学化学教师深入领会新课改精神,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引下,不断深化教学改革,进行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提升化学实验的绿色化程度,保证师生健康的同时也保护了环境。

参考文献:

[1]罗宵山.高中化学“物质的量”学习支架搭建的理论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15.

[2]邹晶娟.“初中生有关‘盐前概念”的探查和概念转化策略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4.化学研究性学习 篇四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课题:补钙保健品及含钙化合物的调查

班级:高一五

相关科目:自然科学

课题组成员:张睿玲,于振钦,姚润中,张晴,刘雯,高梦晗,郭瑀

凡,孙蒙

组长:张睿玲

指导老师:刘群

起始时间:2011年12月

完成时间:2012年2月

课题背景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现今的中国人,不再仅仅满足于吃饱、穿暖的水准了,更要求生活质量提高,如今电视广告大都被生活保健品占领。如补钙、补铁、补锌的保健品,扑天盖地,席卷整个银屏,大有全国上下都有缺钙、缺锌之势。补钙、补钙、补钙有治百疾之效,鉴于如此,我们化学研究性小组开展关于补钙保健品之调查。

课题目的意义:整个探究内容让我们对补钙保健品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对正确的补钙方法有了深入了解。

课题任务计划:1对人们对补钙的态度及认识进行调查

2.咨询老师,设计实验,对几种补钙产品进行钙含量的检测。

3.分析结果,查阅相关资料

4.更加深入探究补钙知识

研究方式:查阅资料,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实验,询问导师等

研究成果:

1、我们要正确对待补钙保健品,不随广告走。增加自己的保健

知识,正确认识补钙。钙品生产企业常以明星为前驱,吸引消费者。对此应根据自身需要做出选择,而不要被各类响亮的补钙商品名称所惑,切记此类商业用语纯属炒作,在营养学领域多数并不存在。

2、不要听信某些钙品的夸大宣传。如一些广告称的“沉积好、吸收快”,使人误认为人体对钙的吸收是简单的过程,实际上钙进入人体首先要进入血液,再形成含钙细胞,之后再通过复杂的变化过程穿透骨头最外面的硬层,固定到里面的骨质中。另有广告宣称自己的产品“颗粒比一般产品小若干倍”,实际上颗料大小只是物理变化,并不能从本质上改善人体对钙的吸收率;目前人体对补钙产品中钙的吸收率仅在30%左右,事实上并不存在所谓的“95%”的吸收率。

3、老年人缺钙是引起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原因,应从改善饮食结构和服用钙品两方面加强钙的摄入量。在摄入含钙食品时,老年人应考虑自身的身体状况,饮食合理适中,促进身体吸收;在服用补钙产品时需注意,老年人肠道对钙的吸收能力较弱,单纯服用钙制剂无法从发病机制上有效防治骨质疏松症,必须服用一定剂量的维生素,才能防止钙质流失,提高肠道吸收钙的能力,促进骨代谢和骨形成。但特别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单纯补钙并不能全面防治骨质疏松症,内分泌失调、维生素D活力下降、运动量减少、盐摄入量过高等因素都可能导致老年人患骨质疏松症。

4、儿童补钙应以食补为主,在服用钙品时应特别小心。儿童肠胃功能较弱,不要选择碱性强的钙品,如碳酸钙、活性钙等;不应在服用钙品时同时饮用汽水、碳酸饮料等,以免降低吸收率。另外,儿童过量服用钙品,会抑制对锌元素的吸收,因此对缺锌儿童进行补钙时应以食补为主。

5、服用添加维生素D的钙品时,谨防积蕴中毒。许多消费者认为,补钙只能选择与维生素D合一产品,这是一种误解,由于人体个体差异普遍存在,并不是所有的人同时既缺钙又缺维生素D,部分人长期服用维生素D反而会抑制体内自身维生素D的形成,或是引发维生素D大量摄入而积蕴中毒现象,中毒症状为高钙血症引起的肝肾功能损伤和软组织钙化,表现为食欲减退、反应迟钝、心律不齐、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烦渴多尿、便秘等。

5.化学试题研究答案 篇五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小明将少量的白糖放在铁锅里加热,先看到白粮融化,接着看到融化的物质呈现棕色,最后有黑色残渣,请你判断整个实验属于(    )

A.研究白糖的结构             B.研究白糖的用途

C.研究白糖的变化          D.研究白糖的制法

2.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试剂瓶塞取下后应倒放在桌子上      B.酒精灯的灯帽取下后应正在放桌子上

C.试管洗干净后应倒放在试管架上     D.胶头滴管不用时应倒插在试管架上

3.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    )

A. 容器内壁看不到污物,呈无色透明状

B.冲洗时倒出的水是无色透明的

C.仪器内壁的水既不成股流下也不聚滴

D.上述中的任意一项均可表示仪器已经洗净

4.下中的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5.实验时若不慎碰翻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刻采取的措施是(   )

A. 用嘴吹灭     B. 用湿抹布扑灭         C.用书扇灭           D.用灯帽盖灭

6.既能用来给少量固体药品加热,又能用来给少量液体药品加热的仪器是(   )

A.试管           B.烧杯            C.集气瓶         D.量筒

二、填空题

7.化学是一门以          为基础的科学,进行化学实验要注意                  ,遵守                 。要学会观察               ,准确客观地记录               ,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8.用试管夹夹持试管加热时,试管夹应由试管              往       套,

使用时注意手指不能按在试管夹的     柄上。

[拓展提高]

三、选择题(每题有1~2个正确答案)

11.下列现象与铜绿无关的是(   )

A.遇到稀盐酸时放出大量气泡         B.加热一段时间后变成黑色粉末

C.加热时试管口有水滴滴出           D.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耀眼强光

12.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点燃镁带必须用坩埚钳夹持,不能用手拿

B.实验过程中的废液应倒入水池,并用大量水冲涮

C.向试管中加铜绿粉末时可以用纸槽代替药匙加入药品

D.实验结束时要整理好实验台后方能离开实验室

13.下列点燃或熄灭酒精灯的操作正确的是(   )

14.根据下列哪项能判断镁带的燃烧是化学变化(   )

A.发出耀眼强光                     B.生成白色固体

C.放出大量的热                     D.以上各项中的任意一项

15.取一段打磨好的镁带,放入白醋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A.镁带逐渐变小                    B.镁带发出耀眼的强光

C.镁带表面产生大量气泡            D.反应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热,使镁带熔化

16.下列物质中既含有氢元素又含有氧元素的是(   )

A.铜绿          B.金刚石         C.氧化镁        D.石灰水

四、填空题

17.简要写出下列错误操作造成的后果:

(1)给试管中的铜绿加热时,管口朝上:                                        ;

(2)酒精灯不用时,未盖上灯帽:                                              ;

(3)倾倒盐酸时标签未向着手心而是朝下:                                      ;

(4)点燃镁带时未在实验桌上放置石棉网:                                      。

18.阅读下列短文并回答问题:

(A)氢氧化钠叫做烧碱或苛性钠;(B)氢氧化钠固体极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C)暴露在空气中的烧碱极易吸收水分;(D)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E)氢氧化钠还能跟指示剂、盐酸、氯化铁等反应;(F)氢氧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具有广泛的用途;(G)纯净的氢氧化钠是一种白色固体,它的水溶液有涩味和滑腻感.

(1)用序号回答:短文中叙述物理性质的有___________,叙述化学性质的有_________。

(2)氢氧化钠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固体氢氧化钠应__________保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

1-6 C  D  C  D  B  A

二、填空题

7.实验  实验安全  实验规则  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和数据

8.底部  上  短

9.c  外  外

10.(1)瓶盖未倒放  (2)标签未向手心  (3)管口未与瓶口紧挨在一起

拓展提高

三、选择题

11-16  D  B  AC  B  AC   AD

四、填空题

17.(1)水流至管底使试管炸裂   (2)酒精挥发并残留水份使下次不易点燃

(3)腐蚀标签               (4)镁带燃烧放热烫坏实验台

6.化学镀的研究现状 篇六

化学镀(Chemical plating),又称为无电解镀(Eletro less plating)。因为在工件施镀的过程中,虽说电子转移,但无需外接电源,工件表面层完全是靠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实现的。化学镀的生命是比较年轻的,比起传统的电镀要年轻100多岁,知道20世纪70年代后期才逐步被我国所认识和重视。1975年开始出版了有关科学书籍,1992年全国召开了首届化学镀镍会议,其后每两年召开一届,从此在我国揭开了化学镀镍技术的新篇章。化学镀的发展史主要还是化学镀镍的发展史。因为化学镀镍技术研究得比较早,技术比较成熟,而且应用比较广泛。目前世界上应用的最好和最广泛的国家,要算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瑞士等国家,尤其是美国,她基本上摒弃了传统的电镀工艺,取而代之的是全国大约900多家化学镍工厂,广泛服务于计算机、电子、阀门、航天、汽车、食品、化工、机械、纺织、钢铁等多个领域和行业,且逐步全方位的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化学镀镍所获得的镀镍层,由于自身的突出特点和优异性能,越来越被广大的用户认同和接受。它的最突出特点是镀层具有高耐腐蚀性、高耐磨性及高均匀,即三高特性。化学镀镍层多半是以镍磷、镍硼为为基础的多元合金镀层和复合镀层,镍磷合金镀层占有绝大多数,化学沉积的镍-磷镀层随着磷的含量的增加,其组织结构的转变,是由极细小的晶体变成微晶(尺寸约为5纳米,电镀镍的晶粒尺寸约为100纳米),最后变为完全的非晶体(类似液体的原子无序排列)。正是这种非晶态结构(不是唯一,但是很重要的一点),由于没有晶界、位错及成分偏析等现象,使之在腐蚀介质中不太容易形成腐蚀微电池从而在耐化学腐蚀、耐气体腐蚀以及耐色变性方面表现极为优异。

例如:在5%HCl溶液中,含磷量10.9%(质量分数)的化学镀镍磷合金镀层,其耐蚀性比1Cr18Ni9Ti不锈钢高出10倍;在10% HCl溶液中,则要高出20倍以上。即使在气相或液相H2S介质中,镍磷合金镀层的腐蚀速率均比1Cr18Ni9Ti不锈钢要低。当镀层中磷的含量例如:在5%HCl溶液中,含磷量10.9%(质量分数)的化学镀镍磷合金镀层,其耐蚀性比1Cr18Ni9Ti不锈钢高出10倍;在10% HCl溶

液中,则要高出20倍以上。即使在气相或液相H2S介质中,镍磷合金镀层的腐蚀速率均比1Cr18Ni9Ti不锈钢要低。当镀层中磷的含量较高时可以达到基本无腐蚀发生。化学镀镍层在大气条件下的耐蚀性和耐色变性都优于电镀镍层。电镀镍层表面即使在城郊的大气环境中,仅隔几天就会变成灰色,而镍磷化学镀层表面,其外观可以长期保持不变。若在化学镀后,进行钝化处理或用有机涂层进行封闭处理,其抗色变性能将更加卓越。耐磨性是一个系统性,而不是材料的固有属性,是材料处于系统中在一定磨擦条件下,表现出来的对抗磨损的能力。一般而言,硬度越高的材料其耐磨性越高。由于镍磷镀层有比较高的硬度(镀态硬度可达HV400~600,电镀镍仅为HV160~180),还可以通过热处理进一步提高(可达HV1000以上),因此Ni-P镀层是比较理想的耐磨镀层,尤其是低磷镀层更具有优良的耐磨性。镀层的高均匀性,也是化学镀的突出优点之一。在电镀工艺中,由于被镀工件的几何形状复杂及多样性,从而造成电流密度分布不均匀,还会造成均镀能力和深度能力出现差异等现象,从而使工件表面镀层厚度相差较大,少则几个微米(有辅助阳极时),多则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微米。要知道,镀层厚度的均匀性对构件的配合精度以及零件自身的耐腐蚀性影响极大。化学镀是利用还原剂以自催化反应在工件表面得到镀层,不受外加电流的影响,不管工件形状如何复杂,只要表面完全被镀液所浸没,且让氧化还原反应所产生的氢气有自由流动排出的空间,则再复杂的工件(如深孔、沟槽、曲面、螺旋、甚至盲孔等)都可以获得厚度均匀的镀层。用“面面俱到”、“无微不至”等成语来形容这种膜厚的均匀性,真是恰如其分、恰到好处。有的用户,正是利用化学镀这种独有特性,将有精密配合要求的零件配合公差尺寸,设计好后通过化学镀镍工艺控制镀层厚度来实现,从而减少了精细加工工序,既降低了成本,又提高了工效,真是太秒了!这在工模夹具制造、阀门制造、精密机械制造等行业中应用例子不少。

化学镀层的厚度选择十分重要,因为他与产品零件的耐蚀性、耐磨性、抗色变性等关系十分密切。化学镀层的孔隙率对产品零件的耐蚀性起着决定的因素,而且孔隙率的高低是随着镀层厚度的增加而减少的(见右图)。一般酸性化学镀镀层厚度大于7um时,其孔隙率与电镀镍15um镀层厚度的孔隙率差不多。若化学镀镍层厚度达到15um时,其镀层的孔隙率基本上消失,当然镀层基体的粗糙度要低。零件的粗糙度与镀层厚度的关系大致为:粗糙度Ra=0.40um以下时,其镀层厚度需在5~7um较合适,若粗糙度Ra=0.80~1.6um时,则镀层厚度要达到8~10um较恰当,若粗糙度Ra=3.2~6.3um时,则镀层厚度要达到12~20um较好。当然镀层厚度的选择,应根据产品的使用环境、工作介质、运动性质和负荷情况等条件综合考虑。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镀层厚度的功效,确保产品的可靠性和寿命要求。化学镀镍在我国经过20多年的推广和应用,该项技术越来越成熟,应用越来越广泛,使用效果越来越好。随着镀液稳定剂研究不断取得进展,以及镀液寿命的不断提高,可以说化学镀镍已经进入了一个发展成熟期。可以预言,21世纪化学镀镍技术将会全面普及到所有工业部门及行业,将会被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同和接受,成为一种新型的并具有强大生命力的表面处理技术。

化学镀镍的发展前景

化学镀镍的发展前景

国内外有关专家普遍看好化学镀镍的发展前景。总的来说,在不远的将来计算机硬盘化学镀镍仍将是化学镀镍的最大市场。化学镀镍在电子工业、轻金属(镁、铝)防护方面将有重要增长,在油田,采矿和化工工业保持稳定,而在汽车工业发展潜力很大。当然,与先进国家相比,我国在化学镀镍的工艺、设备规模、和镀层质量 等方面都还有很大的差距,不少同行对此持有相同看法,需要我们同行齐心协力,共商良策,迎头赶上。目前,化学镀镍在难镀基材方面的工艺尚有待改进,轻金属的无孔隙薄镀层仍面临挑战,较薄的镀层意味着成本降低、生产率提高、化学试剂消耗减少,最后将赢得化学镀镍的更大市场。随着环保要求的进一步严格,一方面由于镀铬受到限制而给化学镀镍的取而代之提供机遇;另一方面降低污染,延长镀液使用寿命,降低成本仍然是化学镀镍同行面临的一项长期任务。随着电子、计算机和通信等高科技产业的迅猛发展,为化学镀镍技术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预期化学镀镍技术将会持续高速发展。为了满足更复杂工况的要求,化学复合镀、化学镀镍基多元合金、纳米化学镀等工艺逐渐发展起来。另外,实际情况的不断发展变化,要求化学镀镍技术也不断推陈出新,以满足更复杂和更苛刻的使用条件。作为研究者,在注重实际应用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基础理论研究。理论与应用应当协调一致,共同发展,我国的化学镀镍技术才不会落伍,才会赶上西方国家的水平。另外同行之间要加强技术交流,广泛开展互利合作。专家学者,镀覆厂商,设计人员和用户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将促进化学镀镍技术的健康快速发展。

在表面处理领域,化学镀镍虽然不是灵丹妙药,但它确实可以在应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已经有人预言,21世纪化学镀镍仍将是一项很有生命力的表面处理技术。

现状

1电镀及化学镀磁记录介质薄膜的最新进展①

随着化学镀N i2P 合金在计算机硬盘上的应用, 电镀与化学镀技术已广泛用于磁记录介质薄膜的制备.早在60 年代, 人们就已发现化学镀钴合金薄膜具有较高的矫顽磁力, 可以作为磁记录介质.由于那时没有高密度记录, 对磁性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要求不高.随着个人电脑的小型化、高性能化, 要求磁记录密度比原来提高1 000 倍以上, 这样, 传统的涂敷型磁记录薄膜已不满足要求, 开始考虑用溅射方法制备出高密度的连续介质薄膜, 但溅射方法成本高、生产效率低, 不利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为此, 提出了用电镀及化学镀的方法制备磁记录介质薄膜.通过电镀和化学镀, 可以得到横向磁记录介质、垂直磁记录介质、磁光记录介质等, 为得到磁性能稳定的薄膜, 必须严格控制镀液组成及工艺条件、降低镀液中的杂质含量、严格工艺过程等[1 ].电镀包括从水溶液和非水溶剂中的电镀两个方面, 从水溶液中电镀主要包括电镀N i2Fe合金和Fe2Co 合金等软磁介质, 从非水溶剂中电镀主要是电镀稀土2铁系金属合金, 如Tb2Fe合金、N d2Fe 合金、Dy2Fe 合金和Tb2Fe2Co 合金等, 用作磁光记录介质.化学镀则主要是在化学镀N i2P 合金、Co2P 合金的基础上, 通过添加其它金属盐, 得到高密度磁记录介质薄膜, 如Co2N i2P、Co2W 2P、Co2M n2P、Co2N i2M n2P、Co2N i2Re2M n2P、Co2N i2Re2P 和Co2N i2Zn2P 合金等.电刷镀与化学镀技术相结合在表面强化领域的应用

20世纪50年代化学镀镍磷合金镀层被美国科学家A.Brenner和G.Riddell成功研制后,国内外等研究部门开始了对化学镀镀层进行深入的研究+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化学镀的工业应用愈加广泛,由于化学镀具有良好的均镀能力、较高的硬度、较好的耐磨性、优良的耐蚀性,使得化学镀这一新型表面处理技术被广泛应用在电子、计算机、化工、国防、宇航、机械、石油、汽车、纺织及原子能等工业领域+ 9" 年代以来,化学镀技术已成为发展最快的表面技术,并在实践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随着化学镀工艺应用领域的扩展和表面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化学镀工艺在生产实践中遇到了新的难题+ 主要有:!根据实际需要如 何解决镍磷合金厚镀层问题?如何解决大型工件化学镀的易剥落问题?怎样解决多层镀问题?怎样解决各种难镀金属基体表面的化学镀快速起镀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专业人士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并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电刷镀技术与化学镀技术相结合,在表面强化领域中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K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在实践中它们的作用会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更加完善K 非金属材料化学镀的应用新进展

化学镀是提高金属或非金属等材料表面特性的一种强化方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电子技术、航空航天和机械等领域。随着新材料的不断产生,大量的非金属材料表面需要进行金属化处理,如汽车家电行业中应用广泛的塑料电镀件、计算机和印刷电路板行业中的素烧陶瓷表面的化学镀镍、电池行业中镀在聚氨酯泡沫上作为极板的发泡镍极、碳纤维与尼龙纤维在制备复合材料中的化学镀镍处理以及在超细陶瓷粉体上的化学镀工艺等。本文着重论述了非金属基体化学镀技术近年来的研究和应用情况[ 1~2 ]

结束语

7.化学研究论文 篇七

一、通过讲化学史,培养学生勤奋好学、不畏艰难、无私奉献的精神

化学史中涉及到许多著名化学家的事迹, 在他们的成长道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从崎岖的小路上攀登上化学高峰的。这是一种耐人寻味的顽强的奋斗精神。

自1768年马格夫发现了氢氟酸后,一百多年来,许多化学家都为取得单质氟而辛勤劳动。有的人因此而中剧毒,还有的化学家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法国化学家莫瓦桑并没有因此而畏惧,他为制得氟而四次中毒,终于在1886年首次制得了单质氟。著名的科学家居里夫人,为研究放射性物质,继她发现钋之后,她同她的丈夫从1899年~1902年连续4年日夜奋战, 他们既是科学家又是专业工人,既是工程师又是苦力。在那个冬不防寒、夏不避暑的板棚里,他们连续奋战45个月,处理了2吨矿渣,终于分离出纯氯化镭,虽然仅仅得到0.12克,但它却是智慧的结晶、毅力的结晶。居里夫人也因她伟大的贡献而两次获得诺贝尔奖金,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女性。由于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居里夫人不幸患白血病而过早谢世。

通过学习氟、镭的发现史,一管窥全豹,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化学发展到今天的水平非常之不易, 它是广大群众和化学家们经过长期的艰辛努力, 甚至不惜付出健康和生命的代价而取得的累累硕果,最终汇集成了一部化学史。它充分说明,作为一名化学工作者要想有所作为, 缺乏这种事业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是难以做出杰出贡献的。

二、通过化学史的学习,使学生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纵观化学的发展史,无论是元素的发现,还是化学定律的发明等,无不是在一定理论知识的指导下,通过实践而实现的。即在掌握和探索化学知识的过程中,理论和实践二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的。对于任何一个学习化学和从事化学工作的人来说,如果只注重化学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实践, 那么他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我校是一所省属卫生学校, 是为辽宁省乃至全国培养和输送中等专业技术人才的。要培养出合格的、优秀的人才,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好理论与实践二者的辩证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们必须在抓好理论课的前提下,狠抓实验和实习教学,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缩短我校毕业生的工作适应期。

三、通过讲化学史,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

在化学发展史上,“燃素说”统治人们的思想几乎整整一个世纪,当时有不少著名的化学家受到它的约束。瑞典著名的化学家舍勒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1772年,舍勒正在从事软锰矿的研究,他做了煅烧泵灰( 氧化汞) 的实验:把汞灰放进曲颈瓶中煅烧,忽然红色的汞灰不见了,变成了亮晶晶的汞珠。他用排水法将放出的气体收集起来,通过实验证明,这种气体就是“火焰空气”。舍勒把这个实验告诉了他的好友贝格曼,他们讨论了好久,但百思不得其解。主要矛盾在:“汞灰是一种脱燃素的物质,根据我们的知识,金属灰必有收木炭里的燃素,然后才能变成金属。现在金属汞怎么会产生出来呢? ”“难道金属汞中原来就有可燃空气?是它把燃素给了汞灰,自身变成了火焰空气?”燃素说把这二位大师牢牢地缠绕着,问题越来越复杂了,他们始终也没有搞清楚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客观上他们是得到了氧气,并研究了它的性质,然而他们至死墨守陈旧的燃素学说,正是这个问题才是他们百思不解的原因。

总之,培养青年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有两个途径,一条途径是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 另一条途径就是通过学生所学的专业课程来培养。我们化工学校在进行各门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恰如其分地讲授一些化学史知识,能在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通过化学史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通过化学史知识的学习, 使学生掌握一些化学知识积累过程的各个方面,了解一些化学家如何自学成才,是如何在艰苦的条件下进行发明创造的。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查阅化学资料的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和勤奋好学的精神。更重要的是,教师在讲授化学史的过程中, 如同把学生引进了科学家们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实验室中,使他们了解新的思想、新的理论是怎样产生的,是怎样通过实验来论证的。如此,能够激发学生对实验的极大兴趣。而通过实验,又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以及撰写实验分析报告的能力。

8.化学研究论文 篇八

【关键词】高中化学  有机化学模块  有效教学  策略

有机化学在高中化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这部分内容也是高考中一个常考的考点。有机化学的内容较为零散,很多细碎的知识点都需要学生们有良好的掌握。然而,学生一旦将这部分内容弄懂、弄通后,整个有机化学的部分又会形成一个完整的框架,学生如果能够构建自身牢固的知识框架与知识体系,对很多问题的解决就会十分高效。因此,在有机化学模块的教学中,教师既要保障学生对于基础知识有良好的掌握,又要让学生不断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这样才能够让有机化学内容的教学收获更好的成效。

一、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有机化学模块内容的学习中,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这是学好这部分内容的基础。有机化学中教学重点在于对于很多物质的结构的研究,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取决于物质的结构。因此,学生如果能够在良好的空间想象力的引导下对于不同物质的空间结构有准确的判断与掌握,这将会让大家对于物质的性质有很好的推断,进而在很多实际问题的解答时更加准确与高效。教师可以结合一些典型物质的讲解来引导大家仔细分析这种物质的结构特征,并且告诉大家一些常见的判断物质结构特性的方式。这对于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培养将会起到很好的帮助,并且能够让学生们对于有机化学的内容有更好的理解与吸收。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可以结合很多内容的教学展开。例如,在研究烷烃的结构时,可以从甲烷分子的结构入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甲烷、乙烷等烷烃的球棍模型,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烷烃分子之间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得出烷烃的结构特点:以每个碳原子为中心的四面体构型,碳链为锯齿形,分子中只有单键,每个碳原子的四个价键被充分利用。这是非常典型的对于物质的结构特征的分析过程,在其他物质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采取这种模式引导大家对于物质的性质展开深入探究。这不仅是对于知识教学的一种良好渗透,随着学生头脑中对于各个物质的结构形态更加了解后,大家的空间想象力也会更好的得到构建。在这样的基础下学生们才能够更好的学习有机化学的知识,并且能够深化对于这些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二、注重对于物质性质的理解与推断

有机化学模块的学习中,学生们会接触到大量的有机物,每一种物质都有着其特性,无论是结构上、性质上还是用途上。让学生们对于这些物质的性质有良好的理解,并且能够在物质推断中很好的确知物质的性质与种类,这才是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体现。想要培养学生的这方面能力,教师要教给大家更多好的物质性质的判别方式。其中一个很好的突破口就是根据物质的结构来推断物质的性质,这在有机化学知识的学习中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有机化学知识庞杂,物质种类繁多,学生不易掌握。想要让知识教学效率更高,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利用好“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这一重要学科特点,引导大家通过分析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尤其是官能团的结构,推导出在一定条件下可能断键的部位,将该化学键的断裂与相应的化学反应联系,并通过动画模拟加深理解,然后将某种物质繁杂的化学性质进行本质归类。例如,在讲“乙醛”时,重点抓住分子中的官能团:醛基。醛基中-C-H键断开,可与弱氧化剂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反应,表现出还原性,发生氧化反应;羰基可与H2发生加成反应,表现氧化性,发生还原反应。这便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从物质结构来推断物质性质的范例,这种方法还能够在很多其他物质的判定中得到应用。教师要让学生掌握更多好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技能,这样才能够让大家在有机化学的知识学习时更加高效。

三、构建完善的有机化学知识体系

有机化学模块的内容看似十分零散,然而,高中阶段讲到的这些内容又可以很好的融会贯通,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随着学生掌握的知识的不断增多,教师可以有意识的深化对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要让大家在更多好的学习方法的指引下实现知识间的联结与互通,并且让学生不断构建自身的知识网络。这将会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与体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与互相作用,进而让大家感受到知识间的关联性。在这样的基础下学生们对于这部分知识才会有更好的理解与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联系、对比所学习的有机化合物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系统知识、识同辨异、探寻规律”,这不仅能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点”、“知识线”、“知识网”,还可以顺利突破教学重点。例如,在讲“溴乙烷的化学性质”时,教师可将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通过表格的形式作相关对比,并将两者间的差异归纳为“水取(代)醇消(去)”,这不仅揭示了不同反应间的差异,这也更方便学生记忆。

【参考文献】

[1] 魏荣宝. 在有机化学教学中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化学教育,2004 (09).

[2] 张镇、张晓玲. 建构新时期化学教学创意的思考[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Z1).

9.化学研究性学习报告 篇九

化学研究性学习报告

------------研究影响空气污染指数的因素及对策

小组成员:王佳、章琪、龚烨琪、余诗琰、魏诗佳、夏斌、夏城龙、吕梨、何伟锋

指导老师:叶锦江

开题报告

什么是空气污染指数?

空气污染指数是根据空气环境质量标准和各项污染物的生态环境效应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来确定污染指数的分级数值及相应的污染物浓度限值。空气质量周报所用的空气污染指数的分级标准是;⑴空气污染指数(api)50点对应的污染物浓度为国家空气质量日均值一级标准;⑵api100点对应的污染物浓度为国家空气质量日均值二级标准;⑶api200点对应的污染物浓度为国家空气质量日均值三级标准;⑷api更高值段的分级对应于各种污染物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同影响时的浓度限值。空气污染指数(airpollutionindex,简称api)是评估空气质量状况的一组数字,它能告诉您今天或明天您呼吸的空气是清洁的还是受到污染的,以及您应当注意的健康问题。空气污染指数关注的是吸入受到污染的空气以后几小时或几天内人体健康可能受到的影响。空气污染指数划分为0-50、51-100、101-150、151-200、201-300和大于300六档,对应于空气质量的六个级别,指数越大,级别越高,说明污染越严重,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越明显。

空气污染的分级限制

空气污染指数为0-50,空气质量级别为i级,空气质量状况属于优。此时不存在空气污染问题,对公众的健康没有任何危害。空气污染指数为51-100,空气质量级别为ⅱ级,空气质量状况属于良。此时空气质量被认为是可以接受的,除极少数对某种污染物特别敏感的人以外,对公众健康没有危害。

空气污染指数为101-150,空气质量级别为ⅲ⑴级,空气质量状况属于轻微污染。此时,对污染物比较敏感的人群,例如儿童和老年人、呼吸道疾病或心脏病患者,以及喜爱户外活动的人,他们的健康状况会受到影响,但对健康人群基本没有影响。

空气污染指数为151-200,空气质量级别为ⅲ⑵级,空气质量状况属于轻度污染。此时,几乎每个人的健康都会受到影响,对敏感人群的不利影响尤为明显。

空气污染指数为201-300,空气质量级别为ⅳ级,空气质量状况属于中度重污染。此时,每个人的健康都会受到比较严重的影响。空气污染指数大于300,空气质量级别为v级,空气质量状况属于重度污染。此时,所有人的健康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空气污染指数的预测可以在严重的空气污染情况出现前,提醒市民大众,特别是那些对空气污染敏感的人士,如患有心脏病或呼吸系统毛病者,在必要时采取预防措施。

空气是指包围在地球周围的气体,它维护着人类及生物的生存。对人类及生物生存起重要作用的是距地面12公里以内的空气层,也就是对流层。清洁的空气是由氮78.06%、氧20.95%、氩气0.93%等气体组成的,这三种气体约占空气总量99.94%,其它气体总和不到千分之一。但是,随着工业及交通运输业的不断发展,大量的有害物质被排放到空气中,改变了空气的正常组成,使空气质量变坏。当我们生活在受到污染的空气之中时,健康就会受到影响。为了改善环境空气质量,防止生态破坏,创造清洁适宜的环境,保护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制定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这个标准规定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标准分级、主要污染物项目和这些污染物在各个级别下的浓度限值等,是评价空气质量好坏的科学依据。它将有关地区按功能划分为三种类型的区域: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林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二类区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三类区为特定工业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也分为三级,一类区执行一级标准,二类区执行执行二级标准,三类区执行三级标准。衡量某个区域的空气质量达到几级标准主要就是看这个地方空气中各种污染物如总悬浮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浓度达到几级标准。

根据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第三届第十次会议的决定,从1997年6月开始,中国47个重点城市将陆续分批开展空气质量周报工作。什么是空气质量周报呢?环境监测部门根据环境保护法规的要求,对国家空气质量标准中规定的几种主要污染物已经开展了长期的例行监测,以掌握和评价城市空气质量状况和污染变化趋势。开展空气质量周报就是对一周的空气质量进行回顾性的评价,并以空气污染指数的表征形式定期向社会发布,为公众提供及时、准确的环境信息。随着环境监测工作的发展通过建设现代化的城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今后空气质量周报还将发展为空气质量日报,并进而实现空气污染预报,使得有关部门和广大公众对城市的空气质量情况做到象天气预报一样事先“早知道”,从而对可能出现的空气污染采取及时、有效的防范措施。”

污染物的危害

污染物危害悬浮颗粒物

空气中可自然沉降的颗粒物称降尘,而悬浮在空气中的粒径小于100微米的颗粒物通称总悬浮颗粒物(tsp),其中粒径小于10微米的称可吸入颗粒物(pm10)。可吸入颗粒物因粒小体轻,能在大气中长期飘浮,飘浮范围从几公里到几十公里,可在大气中造成不断蓄积,使污染程度逐渐加重。可吸入颗粒物成份很复杂,并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例如可吸附各种金属粉尘和强致癌物苯并(a)芘、吸附病源微生物等。

可吸入颗粒物随人们呼吸空气而进入肺部,以碰撞、扩散、沉积等方式滞留在呼吸道不同的部位,粒径小于5微米的多滞留在上呼吸道。滞留在鼻咽部和气管的颗粒物,与进入人体的二氧化硫(so2)等有害气体产生刺激和腐蚀粘膜的联合作用,损伤粘膜、纤毛,引起炎症和增加气道阻力。持续不断的作用会导致慢性鼻咽炎、慢性气管炎。滞留在细支气管与肺泡的颗粒物也会与二氧化氮等产生联合作用,损伤肺泡和粘膜,引起支气管和肺部产生炎症。长期持续作用,还会诱发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并出现继发感染,最终导致肺心病死亡率增高。

氮氧化物

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氮氧化物是常见的大气污染物质,能刺激 呼吸器官,引起急性和慢性中毒,影响和危害人体健康。氮氧化物中的二氧化氮毒性最大,它比一氧化氮毒性高4-5倍。大气中氮氧化物主要来自汽车废气以及煤和石油燃烧的废气。

氮氧化物主要是对呼吸器官有刺激作用。由于氮氧化物较难溶于水,因而能侵入呼吸道深部细支气管及肺泡,并缓慢地溶于肺泡表面的水分中,形成亚硝酸、硝酸,对肺组织产生强烈的刺激及腐蚀作用,引起肺水肿。亚硝酸盐进入血液后,与血红蛋白结合生成高铁血红蛋白,引起组织缺氧。在一般情况,当污染物以二氧化氮为主时,对肺的损害比较明显,二氧化氮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病也有一定的关系;当污染物以一氧化氮为主时,高铁血红蛋白症和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比较明显。

空气中二氧化氮浓度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曾发生过因短时期暴露在高浓度二氧化氮中引起疾病和死亡的情况。如1929年5月15日,在克里夫兰的克里尔医院发生的一次火灾中,有124人死亡,死亡的直接原因就是由于含有硝化纤维的感光胶片着火而产生大量的二氧化氮所致。

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是一种常见的和重要的大气污染物,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的气体。二氧化硫主要来源于含硫燃料(如煤和石油)的燃烧;含硫矿石(特别是含硫较多的有色金属矿石)的冶炼;化工、炼油和硫酸厂等的生产过程。

二氧化硫对人体的危害是:

1、刺激呼吸道。二氧化硫易溶于水,当其通过鼻腔、气管、支气管时,多被管腔内膜水分吸收阻留,变成亚硫酸、硫酸和硫酸盐,使刺激作用增强。

2、二氧化硫和悬浮颗粒物的联合毒性作用。二氧化硫和悬浮颗粒物一起进入人体,气溶胶微粒能把二氧化硫带到肺深部,使毒性增加3-4倍。此外,当悬浮颗粒物中含有三氧化二铁等金属成分时,可以催化二氧化硫氧化成酸雾,吸附在微粒的表面,被代入呼吸道深部。硫酸雾的刺激作用比二氧化硫约强10倍。

3、二氧化硫的促癌作用。动物实验证明10毫克/米3的二氧化硫可加强致癌物苯并(a)芘的致癌作用。在二氧化硫和苯并(a)芘的联合作用下,动物肺癌的发病率高于单个致癌因子的发病率。

此外,二氧化硫进入人体时,血中的维生素便会与之结合,使体内维生素c的平衡失调,从而影响新陈代谢。二氧化硫还能抑制和破坏或激活某些酶的活性,使糖和蛋白质的代谢发生紊乱,从而影响机体生长发育。

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无刺激性的有毒气体,几乎不溶于水,在空气中不容易与其它物质产生化学反应,故可在大气中停留很长时间。如局部污染严重

,可对健康产生一定危害。一氧化碳属于内窒息性毒物。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到达一定高度,就会引起种种中毒症状,甚至死亡。一氧化碳是煤、石油等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的产物。一些自然灾害如火山爆发、森林火灾、矿坑爆炸和地震等灾害事件,也能造成局部地区一氧化碳的浓度增高。吸烟也被认为是一氧化碳污染来源之一。随空气进入人体的一氧化碳,在经肺泡进入血液循环后,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hb)等结合。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大200-300倍,因此,当一氧化碳侵入机体后,便会很快与血红蛋白合成碳氧血红蛋白(cohb),阻碍氧与血红蛋白结合成氧合血红蛋白(hbo2),造成缺氧形成一氧化碳中毒。当吸入浓度为0.5%的一氧化碳,只要20-30分钟,中毒者就会出现脉弱,呼吸变慢,最后衰竭致死。这种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常发生在车间事故和家庭取暖不慎时。

长时间接触低浓度的一氧化碳对人体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乃至对后代均有一定影响。

光化学烟雾

光化学烟雾是排入大气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物受太阳紫外线作用产生的一种具有刺激性的浅蓝色的烟雾。它包含有臭氧(o3)、醛类、硝酸酯类(pan)等多种复杂化合物。这些化合物都是光化学反应生成的二次污染物,主要是光化学氧化剂。当遇逆温或不利于扩散的气象条件时,烟雾会积聚不散,造成大气污染事件,使人眼和呼吸道受刺激或诱发各种呼吸道炎症,危机人体健康。这种污染事件最早出现在美国洛杉矶,所以又称洛杉矶光化学烟雾。20世纪末开始,光化学烟雾不仅在美国出现,而且在日本的东京、大板、川崎市,澳大利亚的悉尼、意大利的热那亚和印度的孟买等许多汽车众多的城市都先后出现过。

大气中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物主要来自汽车尾气、石油和煤燃烧的废气、及大量使用挥发性有机溶剂等。在太阳紫外线的作用下,产生化学反应,生成臭氧和醛类等二次污染物。在光化学反应中,臭氧约占85%以上。日光辐射强度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重要条件,因此在一年中,夏季是发生光化学烟雾的季节;而在一日中,下午2时前后是光化学烟雾达到峰值的时刻。光化学氧化剂可由城市污染区扩散到100公里甚至700公里以外。在汽车排气污染严重的城市,大气中臭氧浓度的增高,可视为光化学烟雾形成的信号。

光化学烟雾对人体最突出的危害是刺激眼睛和上呼吸道粘膜,引起眼睛红肿和喉炎,这可能与产生的醛类等二次污染物的刺激有关。光化学烟雾对人体的另一些危害则与臭氧浓度有关。当大气中臭氧的浓度达到200-1000微克/米3时,会引起哮喘发作,导致上呼吸道疾患恶化,同时也刺激眼睛,使视觉敏感度和视力降低;浓度在400--1600微克/米3时,只要接触两小时就会出现气管刺激症状,引起胸骨下疼 痛和肺通透性降低,使机体缺氧;浓度再高,就会出现头痛,并使肺部气道变窄,出现肺气肿。接触时间过长,还会损害中枢神经,导致思维紊乱或引起肺水肿等。臭氧还可引起潜在性的全身影响,如诱发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损害酶的活性和溶血反应,影响甲状腺功能、使骨骼早期钙化等。长期吸入氧化剂会影响体内细胞的新陈代谢,加速衰老

预防光化学烟雾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性的措施,其中包括制定法规,监测废气排放,改良汽车排气系统和提高汽油质量及减少挥发性有机物如油漆、涂料的使用等治理方法治理密闭空间空气污染的方法

1、自然通风;靠喷洒物捕捉或遮盖;靠吸附物吸附几种方法。1.自然通风法:立竿见影,行之有效。但有局限性。如会受到室外污浊空气的侵入,也会因雨天,冷天,热天而无法实现。

2、用喷洒物捕捉或遮盖:用喷洒物喷洒时虽能够捕捉到一些游离在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分子,而当不喷洒时释放在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则无法被清除掉;用遮盖物遮盖时(如一些喷洒或涂抹在家具,墙壁上的产品,有可能会将甲醛苯等有害气体封在墙体或家具的内部.表面上是减少了有害气体的排放,但当外界因素使封堵堵膜裂开时,被封堵在内部的有害气体反而会以更高的浓度向外释放。这是值得消费者高度警觉的.另外,喷洒物还会给家具等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

3、用空气净化炭进行吸附:空气净化炭采用的是将有毒有害气体持续吸附的原理,在不需要外加动力的的情况下即能对有毒有害气体进行清除。对人体没有任何因二次污染所造成的伤害;其次对家具也不会造成损害,同时还能避免空气净化机类产品的噪声和电磁波对人体健康的伤害。[1] 防止空气污染的方法

事实是,人类活动造成空气污染。考虑到空气污染的有害影响,在任何时候都是非常重要的,每个人都应该贡献一点,以防止空气污染。有一定的方法之一,可以帮助减少空气污染物的排放在大气中的。以下是防止空气污染的一些技巧: 汽车池:形成和实施汽车池汽车数量将减少,从而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使用,防止空气污染。通过这种方式,这将有助于在化石燃料和为子孙后代保护的可持续利用。

汽车护理:车及时的服务,有助于保持了良好的条件,也最大限度地减少燃料废气。平均的速度驾驶汽车和关闭在交通是一个关键的节省燃油。确保使用无铅汽油,并选择你的车经常污染检查。

公共交通:只要有可能,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这有助于在两个方面;防止空气污染和增加公共收入。如果您打算到附近的地方,步行或使用自行车,而不是使用您的车辆。目的是减少燃料的使用,尽可能。

替代能源:防止空气污染的另一个有效途径是使用替代能源,如太阳能,水电和风能。如今,先进的技术,如风力涡轮机,太阳能热水器,家庭使用产生的电力和其他能源形式。

节能:节约能源,当然,有利于防止空气污染。关掉灯,风扇,空调,电视,等家电产品,在不使用时。您还可以与他人共用一个房间,当空调或风扇上,而不是他们在每个房间的开关上。

减少空气污染物:始终尽量减少黑烟排放,因为它可以造成空气污染。一种方式是堆肥干树叶和厨房垃圾,而不是燃烧。堆肥也会给你你的花园里的有机肥。购买产品时,总是选择空气环保且可再生的产品,这将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有关空气污染的社会意识,是大气污染防治要采取的最重要的一步。意识方案和/或广告,应予以鼓励,使人们了解空气污染对健康的潜在危害。改善交通设施和社会效益而适当的土地使用空气污染控制同样重要。

10.化学小课题研究报告 篇十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化学课堂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讲的激情飞扬,学生听的昏昏欲睡,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化学小课题开题报告。教学没有丰富的教学收获,同时,受升学考试、上级部门、社会、家长对教育的更多渴求等方方面面的压力,以“考试”为中心,“题海战术”、使学生厌倦了学习,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这种不利于学生成长和创新精神培养的教学方式也困扰着校长和教师。

针对以上课堂教学中的现实问题,需要有效教学理念的指导。为了克服“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的被动局面,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实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探究式改革,学会并自觉地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和理论体系;积极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构筑初三化学教育优质工程。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而提出的,目前得到教育界普遍关注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开题报告《化学小课题开题报告》。所谓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教师帮助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实现了教学目标和促进了学生进步与全面发展,包括知识、智力、情感、创造力、思维与实践能力等方面。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每一位学生由于各自的学习状况,学习方法,自主学习能力不同,体现出来的就是成绩的不同。面临初三升学的重大压力,希望在课堂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减少在课外使用的大量学习时间,来达到减负的目的。

(一)准备阶段:6月--7月初,

研讨课题的研究的构架,调查本校学生多元学习方式与有效学习状况,及其教学实施现状7月--8月准备课题开展的一些具体工作。

(二)研究实施阶段:9月--11月底,

1、根据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

2、根据研究方案,在化学课堂中具体实施。

3、及时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调控,不断完善操作过程。

4、完成相关操作,写好资料,经验的总结。

(三)总结阶段与结题阶段:12月

1、汇集材料,整理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论文

2、申请结题,上交研究成果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课题论文

分析阶段有调查问卷,谈话记录等。

11.化学课堂板书研究 篇十一

1. 化学课堂板书的功能

呈现教学内容和知识要点

教师通过板书可将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和知识要点呈现在学生面前,还可表达教学的思路和认识问题的方法,使学生易学易记,在头脑中形成有系统、有逻辑关系的知识体系。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内容,仅靠教师的口头语言讲解,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如果在讲解时配合使用恰当的板书,就能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使学生便于理解和掌握。

揭示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科学方法

例如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性质和原子结构的关系,用三角形来板书表示,就能很好地反映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启迪思维,发展智力

恰当的讲解和板书,有利于启发、引导学生思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想象,增强记忆,拓展思路,启迪智慧,开发潜能。

提供学习示范

对于化学用语的书写、化学仪器及实验装置图的绘画、解题格式的书写,教师在课堂上可采用边讲边写的方式,为学生做出示范,提供模仿的原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科的表达能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2. 化学课堂板书的原则

目的性原则

围绕教学目的要求,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抓住核心内容,有计划地进行板书,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信手写来随手抹。

启发性原则

板书内容应有利于启发学生观察、思考、分析、比较,拓展思维,得出规律和结论,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系统性原则

能根据一节课的内容、重点和难点,合理使用文字、符号、图表把这节内容系统地概括呈现出来。

科学性原则

板书能客观、准确地呈现所讲授内容,结构严谨,内容正确,逻辑严密。

3. 化学课堂板书的形式

提纲式

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活动顺序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和序号呈现讲授内容的提纲和要点,这是化学课堂板书最常用的形式。这种形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能突出重点,便于学生抓住要领,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归纳和概括能力。

表格式

把一些教学内容设计成表格,边讲解边填入关键性词语,或让学生通过思考和探究填入合适的词语,这种板书方式条目清楚,对比强烈,学生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网络式

对于元素及其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的板书,可采用网络式,把物质的性质、制法和相互转化关系等知识进行横向串联和纵向深化,从而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这种板书有利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掌握系统知识。

图示式

这是将教学内容或分析过程设计成简图、示意图或函数图象形式的板书,如一些实验过程、解题思路、反应过程中pH值的变化或质量变化等,都可以用图示式板书。其优点是图文并茂、形象直观,能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思维的积极性,便于学生理解比较复杂的问题。

设问式

把教学内容设计成问答题的形式呈现出来,再引导学生分析解答。这种板书能激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示范式

这是通过边讲边写的方式,把习题的解答过程、化学用语的写法、图形的绘制等板书出来,为学生提供示范,便于学生模仿、学习掌握。

4. 化学课堂板书的设计思路

每一堂化学课的板书设计,在思路上可围绕以下内容进行:

紧扣教学内容

板书的内容要从教学目的出发,体现教材的核心内容和知识结构,不能偏离教学目标。

突出重点知识

教材知识的呈现方式是单一的、静态的,而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却是多样的、动态的。因此,教师的板书设计要在充分挖掘教材的基础上,从全局入手,进行立体构思,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理解知识信息间的相互关系,使板书能反映出一节课学习的重点知识,能突破难点,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避免单纯教师抄教材,学生抄板书的现象。

体现知识系统

一堂课的板书要有条理,有重点,又要反映一节知识内容的系统性情况,才能便于学生复习回忆以及掌握。

内容科学准确

板书的文字既要精炼,又要正确,一些化学名词、化学用语不能随意简写或缩略,要保证科学、严谨、合理。

形式灵活多样

前述板书的六种形式各有优点,应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有利于学生接受知识、发展思维的板书形式。一节课的板书不一定固定在某种形式上,可博采众长,优化组合,从而提升板书的教学功能。

版面合理安排

在确定板书的内容和形式的基础上,对板书的版面布局要作出合理安排,使其对学生的学习能有最佳的帮助。

书写工整美观

板书的内容要注意简洁明了,体现课堂教学的精髓,能恰当使用彩色粉笔标记注释,在书写工整的基础上力求美观大方,使人赏心悦目,给人以美的享受,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美的魅力,从而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信心。

5. 化学课堂板书的要求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板书要避免随意性,书写不能马虎潦草,不要随写随抹,板书要与讲解的语言和体态有机密切地配合起来,做到边讲解边书写,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使学生的思维与教师的引导、书写配合默契,从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12.化学研究论文 篇十二

化学与环境的关系,一直是现代工业社会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化学和化学工业在为人类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确实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甚至许多时候,人们一提到污染,首先会产生与化学产生联系。因此,正视这一现状,纠正传统生产方式,需要大力地发展和推广先进的绿色化学理念。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高等化学教育中的教学离不开大量的化学实验,这必然会带来化学产物的排放问题,而如何有效地控制和减轻相关教学活动中的负面影响,使绿色化学习惯融入学生的思想,是当下高校化学教育工作者需不断审视和思考的问题。

2 绿色化学理念

绿色化学是当今较为重要的科学研究热点领域之一。它既在思想上反思传统生产方式的缺失,同时又广为吸纳了多学科( 化学,生物,材料,信息理论等) 的最新技术,集百家之长,是一门新兴的综合交叉学科。

从根本上讲,绿色化学的核心是以资源和资源再利用的角度,重新审视和改革传统的化学生产工艺,使资源管理的理念贯穿于化学生产过程的始终,从而实现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1]。在众多绿色化学理念中,原子利用率、绿色化学12原则被认为是核心思想。

原子利用率 ( Atomic utilization) ,也叫做原 子经济性( Atom economy)[2],其理念具体可体现在: 倡导过程控制的原则,积极采用先进的化学方法,实现“减少目标产物质量 + 废弃物质量”与“原始原料质量”二者的差异,最大限度地保证生产过程中的所有原料进入最终产品中,从而极大的提高原子的“经济性”。

绿色化学12原则 ( Principles of GC)[2],强调预防废物产生的化学设计,运用更为合理的化学合成方法; 尽可能使用更无害、更安全的化学合成手段和化学产品,尽量少用能源; 同时,鼓励和提倡使用再生资源,提倡催化手段,提倡化学产品的可降解性,提倡化学的有害检测。

3 绿色化学理念及绿色化学教育在国际 上的发展

“绿色化学”的理念最早出现在年美联邦政府通过的国家法令———《1990年防止污染行动 ( Pollution Prevention Act o1990,PPA) 》[2],该法令中,防止污染上升为国策,绿色化学也在政令中首次出现。随之在全球范围内兴起了一场绿色化学的热潮。与此同时,人们对于化学的质疑声不断,CEFIC ( 欧洲化学工业委员会) 和CMA ( 美国化学品制造商协会) 在1993 - 1994年的两项调查结果显示,只有约26 % 的民众对化学持有良好印象[3]。

但改变大众对化学的思维定势,让大众认同化学并非污染的根源,就必须从传统的化学生产方式和工艺中走出来,必须大力推动绿色化学的进步和发展。在美国之后,欧洲、日本也相继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化学工业”和“新阳光计划”,推动绿色化学发展。同时各国设立专门奖项,表彰那些在绿色化学研究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和企业家,著名科学家李朝军教授因他在“水相有机反应”中所作的突出贡献于2001年获美国政府“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4]。

在高等教育中,欧美主要发达国家也积极开展对绿色化学教育的相关探索。美国Scranton大学、Oregon大学、波士顿Massachusetts大学都在化学和相关专业的教学体系开设绿色化学的专业课程,相关院校也开始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5]。澳大利亚,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都在本科或研究生阶段开设了相关的绿色化学和绿色工程课程[6]。

4 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绿色化学习惯

目前,国内许多高校开设了绿色化学的相关课程,或在相关教学中融入绿色化学体系,对绿色有机合成、绿色化工、材料、资源和环境等许多方面展开了较为系统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的研究探索。但从根本上讲,绿色化学理念还要落实在对学生日常实验行为的培养上,落实到学生绿色化学习惯的养成上。

4. 1 培育绿色化学意识

要实施绿色化学实验,实验教师首先要具备强烈的绿色化学意识,这样才会在日常教学中产生积极的行为效果。备课时,实验教师不仅需要了解本章节涉及内容,更应积极拓展知识结构和方法体系,大量补充各种绿色化学合成方法、处理手段等内容,使绿色化学思想融入自身知识体系; 上课时,教师应率先垂范,用绿色化学武装后的自身言行去感染学生; 在实验教学进行中,教师必须适时灌输绿色化学思想,教导学生重复结合“绿色化学12原则”来考虑和解决化学实验中出现的污染问题,做到实验药品的有效利用、循环利用。教师通过绿色化学和非绿色化学的多种途径、方法、手段的演示对比,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接纳绿色化学知识; 同时在实验中通过类比、对比来选择污染小、安全性高、产物易分离的实验方法; 最为重要的时,对于实验中出现的必须使用的有害有毒原料或无法避免产生的有害有毒产物时,必须采取可靠的保护手段,并进行一系列的消害处理措施,以培育学生的绿色化学意识,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习惯。

4. 2 提高化学实验教学中 “绿色化学理念运用” 的针对性

目前,国内许多本科院校,特别是新升本科院校,由于实验室的相关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相关实验教学的体系不够成熟,导致在实验教学中“三废处理”产生诸多问题[7]; 但另一方面,相关化学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中都极易产生大量的,有污染性的,和对环境有害的生成物质和反应物质。

同时,为了保证正常的教学计划,实验教学时数、学生人数等,实现对化学药品的绿色开源节流已非易事; 同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按照要求分类收集,对废弃物随意排放的现象时有发生,学生使用药品浪费的现象也比较普遍。而学生在理论课堂中学习的各种有关绿色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如果得不到实验教学的支持和训练,是无法融入教学体系中,真正实现教与学相互促进。

鉴于以上矛盾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建议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并实施绿色化学实验教学与教育。

( 1) 加强绿色化学训练。

实验课上,教师不仅要强调学生如何观察实验,如何操作实验,更要引用相关实验中的绿色化学观点,针对目前基础化学实验的四个体系: 基础知识与技能型实验、合成实验与技术、测试实验与技术、综合与设计型实验,进行分步骤的、有计划的绿色化学教学实践。

实验教师要自己设计出绿色化学实验方法和手段,与常规手段从产出、效率等方面进行多维评价。在满足大纲要求的同时,启蒙和引导学生的绿色化学思维; 在合成技术实验中,充分发挥学生在绿色化学实验中的主观能动性,在实验结束由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现绿色实验的可能性; 在设计型实验中,鼓励学生拓展思路,运用各种知识,尝试自行设计绿色实验,在实验结束后学生展开自我剖析和相互分析,总结指出本次实验从设计、操作到废液、废物处理的绿色亮点。

在整个教学思路上,通过教师引导,以教师为示范,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将学生的整个思维串联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结合现有教学体系,实现由绿色化学训练向化学习惯养成的重要转变。

( 2) 更新实验内容,设计实验方法。

除了加强教学思想的渗透,实验教师要积极开展对现行实验教学内容的重组,即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淘汰对环境危害较大的实验,改进实验方法,进行大规模的筛选和比对,选择更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实验体系。在这里,对于日常绿色化学训练中,学生自己提出的绿色实验方法,教师应及时总结,补充到新的体系中来。

( 3) 应用微型实验和采用虚拟化学仿真技术。

对于有关基础性实验,或演示实验,尽量采用虚拟化学仿真技术,即在得到基本化学信息的前提下,不需采用或采用尽可能少的化学试剂。多媒体技术和有关虚拟化学应用软件是通过文字、声音、图像等实现和部分实现的模拟化学实验; 而微型化学实验,以生产过程中尽可能少的化学试剂,完成化学过程,实现化学预期。

两种方法都可以极大地降低日常试剂用量,实验时间也有效缩短,降低实验成本的同时,实现了从根源上减轻对环境污染的绿色化学原则。

( 4) 重视各实验之间,整改实验室系统之间的内部三废消化。结合资源再生利用的有关理念,将本实验中产生的废弃物,变成下一个实验中可利用的资源,实现了三废的资源化处理。因此,在日常实验教学中,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师之间应共同协作,建立废物回收利用循环系统,统筹和归类开设实验门类、方法、药品种类、药品数量、废物种类、废物数量等有关信息,建立动态数据库,通过各子系统分析间的联系,通过化学的思想解决化学产生的问题。最终,形成一个循环型的实验组合[8,9]实际工作中,践行绿色化学理念。

5 结 论

目前,有关绿色化学的研究众多,而作为高校教师,除了要时刻关心先进理念、方法以外,更要在日常教学中、日常实验中坚守绿色化学原则,通过自身言行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因为绿色化学的希望在未来,绿色化学的载体是学生,只有努力培养具有绿色环保意识的新一代,使他们自觉践行“绿色化学理念”,拓展“绿色化学方式”,最终形成“绿色化学习惯”,才真正是将绿色化学落到了实处。

摘要:目前绿色化学教育研究在国内外有诸多开展,教学议题围绕着实验教学中“实验开展”和“行为培养”有诸多展开。本文围绕着绿色化学的内涵,阐述了绿色化学在高等教育阶段的重要性,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高等教育阶段开展绿色化学实验的措施,以期学生通过系统的绿色化学行为培养,形成良好的绿色化学习惯。

关键词:绿色化学,化学教育,实验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朱清时.绿色化学[J].化学进展,2000,12(4):410-414.

[2]Renner R.California launches nation's first green chemistry program[J].Environmental science&technology,2008,43(1):5-5.

[3]Anastas P T,Warner J C.Green chemistry:theory and practice[M].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

[4]Li C J.Developing metal-mediated and catalyzed reactions in air and water[J].Green Chem.,2002,4(1):1-4.

[5]Anastas P T,Beach E S.Changing the course of chemistry[J].Green chemistry education:Changing the course of chemistry,2009:1-16.

[6]Ran N,Zhao L,Chen Z,et al.Recent applications of biocatalysis in developing green chemistry for chemical synthesis at the industrial scale[J].Green Chemistry,2008,10(4):361-372.

[7]曾庭英,宋心琦.化学家应是“环境”的朋友[J].大学化学,1995,10(6):25-31.

[8]汪朝阳,李景宁.大学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教育的渗透[J].大学化学,2001(4):19.

上一篇:我的地理教学故事下一篇:公司员工安全心得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