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比例应用题

2024-12-09

六年级上比例应用题(11篇)

1.六年级上比例应用题 篇一

六年级数学比例应用题练习题

(1)水果店一天运进苹果、香蕉、梨共390千克,苹果的重量是梨的1.5倍,香蕉的重量是梨的3/4,三种水果各运进多少千克?

(2)一缸水,用去1/2和5桶,还剩30%,这缸水有多少桶?

(3)有一快棱长20厘米的正方体木料,刨成一个底面直径的圆柱体,刨去木料的体积是多少?

(4)一根钢管长10米,第一次截去它的7/10,第二次又截去余下的1/3,还剩多少米?

(5)两个小组装配收音机,甲组每天装配50台,第一天完成了总任务的10%,这时乙组才开始装配,每天装配40台,完成这批任务时,甲组做了多少天?

(6)修筑一条公路,完成了全长的2/3后,离中点16。5千米,这条公路全长多少千米?

(7)师徒两人合做一批零件,徒弟做了总数的2/7,比师傅少做21个,这批零件有多少个?

(8)两队修一条公路,甲队每天修全长的1/5,乙队独做7.5天修好。如果两队合修2天后,其余由乙队独修,还要几天完成?

(9)仓库里有一批化肥,第一次取出总数的2/5,第二次取出总数的1/3少12袋,这时仓库里还剩24袋,两次共取出多少袋?

(10)前轮在720米的距离里比后轮多转40周,如果后轮的周长是2米,求前轮的周长。

11、为创建海华公司,张、王、李三人分别投资100万元、120万元和80万元。在他们三人的共同努力下,到年末,公司共盈利60万元,你认为该如何合理分配这笔钱,每人分别得多少?

12、甲乙两地相距36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计划7小时行完全程,汽车的速度如下表,问能否在规定的时间内行完全程?(计算后简要说明)

13、在比例尺是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为4.5厘米,如果一辆客车和货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经过3小时相遇。已知客车每小时行65千米,那么这辆货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14、在比例尺是1:3000000的地图上,量得A、B两城之间的距离是2.4厘米。在A、B两城之间有一中途停靠站C,A、B两城到C站的距离比是7:5。一辆汽车从B城到C站共用了0.6小时,求这辆汽车的速度。

15、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255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已知甲乙速度比为10:7,两人相遇时各行了多少千米?

16、小淘气看一本科技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1,第二天看了42页,这时看了的页数与剩6下的页数比是2:5,这本科技书一共有多少页?

17、把长35厘米的圆柱体按3∶2截成了一长一短两个小圆柱体后,表面积总和增加了30平方厘米。求截成的较长一个圆柱的体积。

18、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36厘米,三条边的长度比是3 :4 :5,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19、一瓶盐水,盐和水的重量比是1 :24,如果再放入75克水,这时盐与水的重量比是1 :27,原来瓶内盐水重多少千克?

20、盒子里有三种颜色的球,黄球个数与红球个数的比是2 :3,红球个数与白球个数的比是4 :5。已知三种颜色的球共175个,红球有多少个?

21、两个相同的瓶子都装满了酒精溶液,一个瓶中酒精与水的体积比是3 :1,另一个瓶中酒精与水的体积比是4 :1。如果把这两个瓶中酒精溶液混合,混合溶液中酒精和水的比是多少?

22、五角人民币与贰角人民币的张数比为12 :35,那么伍角与贰角的总钱数比为多少?

23、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60。甲、乙、丙三个数的比是3 :2 :1。甲、乙、丙三个数各是多少?

24、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度数的比是2 :1,这两个锐角分别是多少度?

25、大、小两瓶油共重2.7千克,大瓶的油用去0.2千克后,剩下的油与小瓶内油的重量比是3 :2。求大、小瓶里各装油多少千克?

26、甲、乙、丙三位同学共有图书108本,乙比甲多18本,乙与丙的图书数之比是5 :4,求甲、乙、丙三人各有图书多少本?

27、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总和是60厘米,已知三条边的比是3 :4 :5.这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8、一批零件分给甲、乙、丙三人完成,甲完成了总任务的30%,其余的由乙、丙按3∶4来做,丙共做了200个,问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29、甲、乙、丙三人的彩球数的比例为9:4:2,甲给了丙30个彩球,乙也给了丙一些彩球,比例变为2 :1 :1。乙给了丙多少个彩球?

30、某车间生产了甲、乙、丙三种配套机件共1280只,其中甲乙两种机件只数的比是3∶2,丙种机件比甲种多80只,丙种机件生产了多少只?

31、王老师用100元去买了20支圆珠笔和10支钢笔,每支钢笔的价钱和每支圆珠笔的价钱的比是3 :1。问买圆珠笔和钢笔各花了多少元?

32、甲、乙两包糖果的重量的比是4 :1,如果从甲包取出10克放入乙包后,甲、乙两包糖果重量的比变为7 :5。那么两包糖果重量的总和是多少?

33、某小学男、女生人数之比是16 :13,后来有几位女生转学到这所学校,男、女生人数之比变成为6 :5,这时全体学生共有880人,问转学来的女生有多少人?

34、小明读一本书,已读的和末读的页数比是1 :5。如果再读30页,则已读的和末读的页数之比为3 :5。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35)在一幅比例尺是1:30000 的地图上,量得东、西两村的距离是12.3厘米,东、西两村的实际距离是多少米?

(36)甲地到乙地的实际距离是120千米,在一幅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应画多少厘米?

(37)一幅地图,图上的4厘米,表示实际距离200千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38)在一幅比例尺是1:4000 的平面图上,量得一块三角形的菜地的底是12厘米,高是8厘米,这块菜地的实际面积是多少公顷?

(39)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3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5小时。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40)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64千米,5小时到达。如果要4小时到达,每小时需行驶多少千米?

(41)一幅地图,图上的4厘米,表示实际距离200千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42)甲、乙两地相距240千米,画在比例尺是1∶3000000的地图上,长度是多少厘米?

(43在一幅地图上,用3厘米的线段表示实际距离600千米。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4.5厘米,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

(44) 运来一批纸装订成练习本,每本36页,可订40本,若每本30页,可订多少本?

45、1吨煤用去45吨,还剩20%吨。( )

46、大小两个圆,大圆周长与直径的比,等于小圆周长与直径的比。( )

47、甲数比乙数多吨,则乙数比甲数少吨。( )

48、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非0的数,比值不变。( )

49、9千克的水加入1千克的盐后,盐占盐水的。( )

50、4米长的钢管,剪下1/4后,还剩下3米。( )

51、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扩大2倍,比值不变。( )

52、两个分数相除,商一定小于被除数。( )

53、从家到学校,小明用8分钟,小红用9分钟,小明和小红的速度比是8:9( )

54、把一段木材分成5段,每段是全长的。( )

55、1吨铁的和5吨铁的质量相等。( )

56、甲数的56等于乙数的65,甲数比乙数小。( )

57、a是b的9倍,b与a的比是9:1。( )

58、真分数的倒数都比它大,假分数的倒数都比它小。( )

59、因为25×12×5=1,所以25、12、5互为倒数。( )

60、一桶油用去12千克,还剩下12。( )

61、10克盐溶解在100克水中,这时盐和盐水的比是1:10。( )

62、比的前项乘5,后项除以。比值不变。( )

63、男生比女生多,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7:5。( )

64、既可以看作分数,也可以看成一个比。( )

65、任何数都有对应的倒数。( )

66、比的前项和后项都增加或减少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

67、如果大圆和小圆的半径比是5:1,面积和周长的比都是25:1( )

68、生产105个零件,全部合格,合格率是100%。( )

69、甲数比乙数多14,甲数与乙数的比是1:4。( )

70、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或除以一个数,比值不变。( )

71、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 )

72、半径是2CM的圆,周长和面积相等。( )

73、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成正比例。( )

74、如果两个分数的值相等,那么它们的分数单位也相等。( )

75、圆锥的半径扩大2倍,体积也扩大2倍。( )

76、相邻的两个自然数的积一定是2的倍数。( )

77、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之和是100°,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

78、用98颗黄豆做发芽实验,结果全部发芽。这些黄豆的发芽率是98%。( )

79、周长相等的两个圆,面积不一定相等。( )

80、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明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

2.六年级上比例应用题 篇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和土壤性状

试验位于浠水县洗马镇河东村二组某农户田块, 前茬为冬闲田, 土壤类型为水稻土, 土壤有机质21.5 g/kg, 碱解氮115.0 mg/kg, 有效磷11.3 mg/kg, 速效钾38.0 mg/kg, p H值5.6。

1.2 试验设计

对绿肥采用异地翻压利用, 即将前期试验中紫云英 (品种为弋江种) 、油菜 (品种为华双5号) 不同比例混播生产的绿肥分别收割地上部, 全部在未种植绿肥的冬闲田块翻压利用。试验共设9个处理, 具体试验处理及相应化肥施用量见表1。采用大区对比, 小区面积50 m2 (10 m×5 m) , 不设重复。

1.3 田间试验过程

1.3.1 整地施肥。

整地耕田后, 划分小区, 做田埂, 小区间埂宽30 cm、高30 cm, 为防止串水串肥, 田埂用薄膜覆盖, 有独立的进水沟[4]。2011年4月21日, 将紫云英和油菜混播配比试验的绿肥全部转移到该田块相应处理中, 泡水翻压, 在翻压时施用石灰300~450 kg/hm2, 均匀撒在紫云英等绿肥上, 15 d内不向外排水, 以免养分流失。2011年5月3日施基肥, 5月4日插秧。其中氮肥1/2作基肥, 1/4作分蘖肥, 1/4作穗肥;磷肥在水稻移栽前一次性施入;钾肥2/3作基肥, 1/3作穗肥。5月11日追施返青期分蘖肥, 拌除草剂均匀撒施, 6月27日补施穗肥。

1.3.2 水稻栽培管理。

供试水稻品种为新两优6号, 于2011年4月2日薄膜育苗, 5月4日插秧, 每穴插2株秧苗, 行距27 cm, 株距20 cm。插秧后各小区及保护行互不串水, 如小区水较少, 可灌水, 保持3 cm深水层, 有利于秧苗返青和撒施除草剂, 分蘖期田间保持浅水层, 6月20日晒田, 孕穗期复水, 结合施肥灌水5~6 cm, 抽穗灌浆期灌跑马水, 采用干湿交替灌溉, 保持田面湿润。8月18日收获。水稻种植期间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 及时喷施井冈霉素等农药, 防治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病虫害。

1.4 观察记载项目和方法

水稻成熟后, 各小区随机取样15株, 待风干后分为稻谷和稻草, 分别称重、烘干、磨细、过筛, 测定其氮、磷、钾及碳含量。稻谷产量以各小区实收风干重计算, 稻草产量由取样植株稻谷与稻草比例计算得出。植物样品经浓硫酸-过氧化氢消化后, 半微量蒸馏法测定全氮含量, 钼锑抗比色法测定全磷含量, 火焰光度计法测定全钾含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 施肥能明显提高水稻产量, 较CK增幅达23.92%~37.83%。在施肥条件下, 与推荐施肥处理F2相比, 除减量施肥F1产量下降4.38%外, 其他施肥处理均有助于水稻增产, 其中80%C+20%R+F1、60%C+40%R+F1和40%C+60%R+F1增幅分别为10.77%、7.55%和5.89%。等化肥用量下, 翻压绿肥与不翻压绿肥相比, 水稻产量提高, 增幅达4.66%~15.84%, 且翻压混播绿肥较翻压单播紫云英、单播油菜水稻产量增加;单播油菜与单播紫云英翻压相比水稻产量略有增加, 二者增产水平相当。不施肥处理收获指数最高, 为0.52;翻压绿肥处理与F1、F2相比, 除40%C+60%R+F1收获指数有所下降外, 其他处理收获指数略高于或与F1、F2相同。

注:收获指数为稻谷产量占总生物量的比值。

综上所述, 80%紫云英+20%油菜种植作绿肥翻压后, 水稻增产效果最明显, 在减少氮磷钾化肥用量近30%情况下, 水稻产量仍比推荐施肥处理增产10.77%, 也明显高于单种紫云英、油菜或其他紫云英与油菜混播做绿肥的增产效果, 60%紫云英+40%油菜和40%紫云英+60%油菜混播配比也具有较好的增产效果。

2.2 对稻田养分平衡的影响

采用表观平衡法估算农田系统中养分平衡状况, 即养分投入量与养分支出量的差值, 正值表示盈余, 负值表示亏缺。养分投入仅包括施肥带入的养分, 未考虑因降水或灌溉、大气沉降等带入的养分;养分支出仅包括作物收获而带出的养分, 未包括淋洗、挥发和硝化、反硝化等造成的养分损失[5]。

从表3可以看出, 不施肥条件下, 土壤氮、磷、钾均处于亏缺状态。与推荐施肥相比, 减量施肥使得氮素由盈余转为亏缺, 同时加重磷的亏缺, 但减缓钾的亏缺;而减量施肥条件下翻压100%紫云英及80%紫云英+20%油菜, 有助于增加氮素的盈余, 翻压100%紫云英有助于减缓磷素的亏缺, 同时所有的翻压绿肥处理都有助于减缓钾的亏缺。相同化肥用量下, 翻压绿肥有助于增加氮素盈余, 减缓磷的亏缺, 同时随着混播绿肥中油菜比重的增加, 钾的亏缺程度减缓;翻压混播绿肥较单播绿肥相比, 养分平衡状况介于紫云英、油菜单播翻压之间;翻压100%紫云英虽有助于氮的盈余, 但会加重钾的亏缺, 翻压100%油菜有助于减缓钾的亏缺, 但不利于氮的平衡。

(kg/hm2)

2.3 对肥料农学利用率的影响

从表4可以看出, 各处理间肥料农学利用率存在较大差异。其中, 减量施肥肥料农学利用率最高, 达10.2 kg/kg, 推荐施肥肥料农学利用率为8.2 kg/kg, 较减量施肥有所降低。等化肥用量下, 翻压绿肥较不翻压相比, 肥料农学利用率降低, 翻压混播绿肥较翻压单播紫云英、油菜有助于提高肥料农学利用率, 且略高于推荐施肥, 其中以80%紫云英+20%油菜处理肥料农学利用率最高, 为8.7 kg/kg[6]。

注:肥料农学利用率= (施肥区产量-无肥区产量) / (施N量+施P2O5量+施K2O量) , 其中N、P2O5、K2O施用量为施用化肥和绿肥的总养分。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 在减施化肥的条件下翻压绿肥, 可以保持平产, 或者提高水稻产量, 适宜的紫云英与油菜配比混播翻压较单施化肥及单播紫云英或油菜作绿肥更有助于提高肥料的农学利用率, 提高水稻产量, 较推荐施肥增产5.89%~10.77%。其中尤以80%紫云英+20%油菜混播配比的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刘瑞, 戴相林, 郑险峰, 等.半旱地不同栽培模式及施氮下农田土壤养分表观平衡状况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1 (4) :934-941.

[2]要文倩, 秦江涛, 张继光, 等.江西进贤水田长期施肥模式对水稻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J].土壤, 2010 (3) :467-472.

[3]年耀萍.滇池流域农田生态系统氮磷分布及其循环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11.

[4]平立燕, 潘亮贤, 朱枝春, 等.三都县农户施肥状况调查分析[J].贵州农业科学, 2009 (4) :107-109.

[5]戴志刚, 鲁剑巍, 余宗波, 等.不同耕作模式下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及田间养分平衡的影响[J].中国农技推广, 2011, 27 (12) :39-41.

3.六年级上比例应用题 篇三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9页例2及练习十三4~6题。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反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经历探索反比例应用的学习过程,体会反比例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3.使学生感受事物的普遍联系,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根据反比例的意义解决有关反比例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反比例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教学准备

教师先准备好复习题和增加的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复习铺垫

1.运一堆煤

车的载重量(t)

辆数(辆)

根据表格中的.内容,你能写出多少个等量关系式?

2.判断

(1)当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什么比例?为什么?

(2)当时间一定,路程和速度成什么比例?为什么?

(3)当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什么比例?为什么?

教师:运用反比例和以前学过的知识,我们可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板书课题:反比例的应用

二、合作学习,探索方法

1?教学例2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找出题中的两种量。

反馈:速度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教师:看到这两种量,你还联想到了哪种量?(路程)

教师:上题中路程是一定的量吗?

着重引导学生明白:“青年突击队”参加泥石流抢险,从出发到目的地的路程是一定的。

教师: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什么关系?为什么?

反馈:速度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速度扩大或缩小几倍,时间反而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它们的积(路程)一定,所以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

2.解答例2

(1)接着出示例2后面的内容:“出发时接到紧急通知要求3时之内必须到达,他们每时至少需行多少千米?”

让学生说出,现在增加的这个条件和问题应该对应在表的哪个位置?突出让学生找准对应关系。

(2)合作学习: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后,再试着用多种方法解答这个问题,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交流要求:把思路和解答方法说给自己小组的成员听,把同组同学认为正确的解答方法,请组长板书在黑板上。如果有其他组长已经写在黑板上了,另一组长就不再板书同样的解决方法。如果你用的解答方法,同组的同学不能准确判断对错,或者引起了争议的解答方法,可以自己上来把它板书在黑板上。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把黑板分成3大块,供学生板书解答方法)

(3)集体交流,结合黑板上的板书,师生共同理解解法:

预设方法1:6×4÷3=8(km)

抽生说出,算式6×4表示什么意思?

预设方法2:解:设他们每时至少行x km。

3x=6×4

x=24÷3

x=8

教师:这样列式的根据是什么?

反馈:根据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它们的路程相等,列出等量关系。

预设方法3:解:设他们每时至少行x km。

6∶x=3∶4或x∶6=4∶3

这种列式的方法有时会在学生中出现,应该由写这种解答方法的同学来说说他的想法。在这里主要还得根据课堂上学生出现的各种解法来引导他们理解解题思路。

三、巩固应用,促进发展

1.基本练习

(1)将例2的最后一句话改编成2道应用题。

如果要想2时到达,他们平均每时需行多少千米?

如果每时行8 km,要几时才能到达目的地?

(2)练习十三第4题,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2.对比练习

(1)完成练习十三5题和6题。

教师引导提示:题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哪种量是一定的?根据一定的量找出它们的等量关系,再解答。

(2)补充练习:修一条路,原计划每天修400 m,25天完成。实际前4天修200 m,照这样的速度,修完要用多少天?(沟通区别与联系)

小组讨论后反馈:

①每天的米数--天数 ②总米数--天数

反比例知识解答:200÷4×x=400×25

正比例知识解答:200∶4=(400×25)∶x

提问:为什么一道题既能用正比例解答又能用反比例解答呢?

引导学生明白:因为题中既有速度(照这样的速度)一定,也有总米数(一条路长度)一定。

小结:在解答时,一定要认真审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反比例来解答。

四、总结

4.六年级上比例应用题 篇四

运用比例解决问题

1、某班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是6:5,女生有30人,男生有多少人?

2、一种农药药液和水的比是2:500,现有药液500千克,配制成农药需要多少千克的水?

3、一条路全长12千米,前3天修了1.8千米,按这样计算,修完这条路还要多少天?

5.六年级上比例应用题 篇五

峡江县巴邱小学

陈淑全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2册37——38页例

5、练一练及练习七的第4——8题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尺的概念,能正确、熟练地进行求比例尺计算。

2、掌握根据比例尺求图上的距离或实际距离的方法。

3、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从中感悟到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教学难点:设未知数时单位的正确使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1套,学具图若干张。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教师在音乐中朗诵描写奏的诗歌,音乐停,师问:你感受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感受到春的气息,想去旅游)

2、揭示课题:我们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旅游,首先要做什么呢?(找地图,了解城市情况)从地图上可以获取哪些信息(比例尺、图距、实距、方向……)师:比例尺的计算方法我们已经学过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例尺在生活中的运用(板书课题:比例尺的应用)

二、自主探索

1、谈话:刚才同学们说了那么多想去的地方,老师想带你们到南京玩一玩,你想吗?(想)

2、出示下面地图,思考从图上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3、学生汇报:从图上可以看到想去的地方的方位,比例尺是多少,可以看出居住地及旅游的线路……

4、学习求实际距离的方法。假设我们到南京旅游,住在金陵饭店,想去南京博物馆参观,你能计算出从金陵饭店到南京博物馆的距离吗?试试看。(1)学生讨论计算方法,然后小组代表发言、集体交流。(要求实际距离可以根据比例尺的意义用解比例尺的方法做,也可以用其它公式做)(2)学生试做,并指名板演。(3)集体订正,(采用不同方法解答,说一说每一种方法思路及注意点)

5、学习求图上距离的方法(1)出示:已知南京博物馆长600米、宽300米,现在做成比例尺是1:10000的平面图,你能求出南京博物馆在图上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吗?(2)学生讨论解决方法,然后小组代表发言,集体交流。(可以根据比例尺的意义用比例的方法解答,也可以用公式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解答)(3)学生试做并板演。(4)集体订正,说一说,每种方法的思路及注意点。

6、学生看书37——38页,提出不懂的问题,集体解决。

三、反馈提高

1、学校的操场长300米、宽100米,要把平面图给制在作业本上,你认为选用哪个比例尺比较合适?(1)1:1000

(2)1:2000

(3)1:5000(4)1:10000选第(3)个最合适,让学生说明原因

2、量一量下图中小明家到学校公园、商场的距离各是多少厘米,然后算一算小明家到学校、公园、商场的实际距离各是多少米?指名板演,并说一说列式的依据及解题思路。

3、根据条件绘制金山镇镇区平面图(1)金石路在繁荣路和开发路之间并与两条路平行,距繁荣路300米(在图上画出金石路)(2)金山小学在金中路东侧,在开发路北100米处,(标出金山小学位置)

四、小结:今天你学习了什么内容?有哪些收获?

6.六年级数学解比例课件 篇六

教学内容:课本第69页例2、3;练一练;《作业本》第31页。

教学目标:理解解比例的意义,掌握解比例的方法,能正确地解比例。

教学重点:解比例的基本方法与依据。

教学难点:解比例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比例?

2、什么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3、怎样检查两个比是否成比例?

二、新授:

1、先请学生心里想好一个比例(数目简单些),如2:3=4:6,只告诉其他同学其中的三项,让大家猜一猜还有一个数字是什么?

2、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另一个未知项。

3、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4、例2解比例:

30∶12=45∶χ

解:30χ=12×45…………根据是什么?

χ=………不先求积,先约分比较简便。

χ=185、例3解比例=

①请学生独立尝试;

②注意格式;

③反馈练习。

6、试一试。

三、巩固练习:

1、解比例:(练一练第1题第一竖行)

2、练一练第2题

3、补充:χ∶0.8=3∶1.2四、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五、作业

《作业本》第31页。

六年级数学解比例课件二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解比例的意义,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正确的解比例,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列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学会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解比例。

三、教学难点

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预设

(一)、自学反馈

1、什么叫做解比例

2、我国国旗的长与宽的比是3:2,如果我们学校的国旗长是240厘米,求我们学校国旗的宽是多少厘米?

(1)你会解答吗?独立解答后,同桌间相互说说想法。

(2)反馈交流

①240÷3×2=160(厘米)

②解:设我们学校国旗的宽是 厘米。

240: =3:=240×2

=240×2÷

3=160

答:我们学校国旗的宽是160厘米。

(3)你是怎么想的?

(二)、关键点拨

1、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1)你明白第二种解法的意思吗?

(2)国旗长和宽的最简整数比和实际长度比可以组成比例,所以可以把国旗的宽设为 厘米,建立比例240: =3:2,再通过解比例求出 的值。

(3)小结:这种方法叫做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解比例的方法

(1)你是怎样解比例240: =3:2的?

(2)根据比例的意义,先求出3:2的比值,把比例转化为方程,再求 的值。

(3)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內项的积”把比例转化为方程,再求出 的值。

(4)怎样才可以确定 的值是正确的?(检验)

(5)你更喜欢哪种解法?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

1、解下面的比例

:10= : 0.4: =1.2:2 =

2、把左边的三角形按比例缩小后得到右边的三角形,求未知数X。(单位:厘米)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3、小丽调制了两杯蜂蜜水,第一杯用了25毫升蜂蜜和200毫升水;第二杯用了30毫升蜂蜜和250毫升水。

(1)分别写出每杯蜂蜜水中蜂蜜和水体积的比,看它们能否成比例。

(2)照第一杯蜂蜜水中蜂蜜和水的比计算,300毫升水中应加入蜂蜜多少毫升?

学生回答第一个问题,板书。再让学生观察是否能成比例。

分析:第一个问题应该说比较简单,比分别是25:200和30:250。

(四)、分享收获 畅谈感想

7.六年级数学《解比例》评课稿 篇七

六年级数学《解比例》评课稿

《解比例》本课教学设计紧紧抓住“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与简易方程之间起到桥梁作用这一点展开,较好的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很多参与教学过程、展示才华的机会,从而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课前准备充分,看得出老师平时上课就很重视学生的听课效果,学生上课听课的积极性高,配合的较好,扫除了所授新课中的障碍。如: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写等积式。在设计各个环节时,注重了知识的层层递进,各个环节衔接自然流畅,从学习前的温故知新,到引入新课解比例,再到最后的练习环节,无不体现了教师的备课功底。

2、本节课内容较简单,重点掌握解方程的方法,从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教师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方法是掌握了,老师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完成了。在重难点的处理上,教师也是费了一番功夫:从环节的命名上来看,新颖的名称给学生带来全新的感受,让他们能在学习的同时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从练习设计来看,所出示的题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真正考验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3、老师非常强调在学习过程中每一步的算理的理解,这对学生理解数学问题非常有帮助。

8.六年级正反比例测试题 篇八

基本练习:

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1)苹果的单价一定,购买苹果的数量和总价.

(2)轮船行驶的速度一定,行驶的路程和时间.

(3)每小时织布米数一定,织布总米数和时间.

(4)小新跳高的高度和他的身高.

综合练习:

1判断x和y是否成正比例

(1)y︰x=5

(2)y=x

(3)xy=5

(4)5+x=y

2判断m和n是否成正比例

如果7a=8b,那么a和b。

如果m:6=n:8,那么m和n()。

如果m+8=n,那么m和n()

3学生练习

1.被除数一定,除数和商()。

2.张英的年龄与跳高的.高度()。

3.买同一种作业本的本数和钱数()

4.长方形周长一定,长和宽()。

5.长方形的长一定,面积和宽。()

6.家庭收入一定,支出和结余()。

7.圆的半径和它的面积()。

8.圆的半径的平方和它的面积()。

9.圆的半径和它的周长()。

10.三角形的底一定,它的高和面积()

11.减数一定,被减数和差。()

12.每袋水泥质量一定,水泥袋数和总质量。()

13.订阅《少年报》的份数和钱数。()

4选择

1.把一根铁丝截成同样长的小段,截成的段数和每段的长度()。

⑴成正比例⑵不成比例

2.修一幢楼房,参加修建的工人数与所修天数()。

⑴成正比例⑵不成比例

3.长方体底面积一定,它的高和体积()

⑴成正比例⑵不成比例

5、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1.每包书中册数相同,包数和总册数。

2.全班的学生人数一定,每组的人数和组数。

3.房间地面面积一定,房间里的人数和每人所占的面积。

4.和一定,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9.六年级数学正比例和反比例练习题 篇九

1.圆的周长与下面那种量成正比例关系( )

A.圆的面积B.圆的直径C.圆周率

2.如果圆锥的底面半径一定,那么圆锥的体积与圆锥的高( )

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

3.如果ab=3,那么a与b( )

A.不成比例B.成反比例C.成正比例

4.用地砖铺一间教室,地砖的`块数和( )成反比例.

A.每块地砖的边长B.每块地砖的面积C.每块地砖的周长

5.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幅方格图中,数对(1,2)和(2,1)表示的位置相同

B.把1.005这个数扩大100倍,原数的小数点要向右移动三位

C.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5厘米,它的面积和高成反比例

10.六年级奥数比和比例2 篇十

比和比例,是小学数学中的最后一个内容,也是学习更多数学知识的重要基础.有了“比”这个概念和表达方式,处理倍数、分数等问题,要方便灵活得多.我们希望,小学同学学完这一讲,对“除法、分数、比例实质上是一回事,但各有用处”有所理解.这一讲分三个内容:

一、比和比的分配;

二、倍数的变化;

三、有比例关系的其他问题.一、比和比的分配

最基本的比例问题是求比或比值.从已知一些比或者其他数量关系,求出新的比.例1 甲、乙两个长方形,它们的周长相等.甲的长与宽之比是3∶2,乙的长与宽之比是7∶5.求甲与乙的面积之比.解:设甲的周长是2.甲与乙的面积之比是

答:甲与乙的面积之比是864∶875.作为答数,求出的比最好都写成整数.例2 如右图,ABCD是一个梯形,E是AD的中点,直线CE把梯形分成甲、乙两部分,它们的面积之比是10∶7.求上底AB与下底CD的长度之比.解:因为E是中点,三角形CDE与三角形CEA面积相等.三角形ADC与三角形ABC高相等,它们的底边的比AB∶CD=三角形ABC的面积∶三角形ADC的面积

=(10-7)∶(7×2)= 3∶14.答:AB∶CD=3∶14.两数之比,可以看作一个分数,处理时与分数计算几乎一样.三数之比,却与分数不一样,因此是这一节讲述的重点.例3 大、中、小三种杯子,2大杯相当于5中杯,3中杯相当于4小杯.如果记号表示2大杯、3中杯、4小杯容量之和,求与之比.解:大杯与中杯容量之比是5∶2=10∶4,中杯与小杯容量之比是4∶3,大杯、中杯与小杯容量之比是10∶4∶3.∶

=(10×2+4×3+3×4)∶(10×5+4×4+3×3)

=44∶75.答:两者容量之比是44∶75.把5∶2与4∶3这两个比合在一起,成为三样东西之比10∶4∶3,称为连比.例3中已告诉你连比的方法,再举一个更一般的例子.甲∶乙=3∶5,乙∶丙=7∶4,3∶5=3×7∶5×7=21∶35,7∶4=7×5∶4×5=35∶20,甲∶乙∶丙=21∶35∶20.花了多少钱?

解:根据比例与乘法的关系,连比后是

甲∶乙∶丙=2×16∶3×16∶3×2

=32∶48∶63.答:甲、乙、丙三人共花了429元.例5 有甲、乙、丙三枚长短不相同的钉子,甲与乙,而它们留在墙外的部分一样长.问:甲、乙、丙的长度之比是多少?

解:设甲的长度是6份.∶x=5∶4.乙与丙的长度之比是

而甲与乙的长度之比是 6∶5=30∶25.甲∶乙∶丙=30∶25∶26.答:甲、乙、丙的长度之比是30∶25∶26.于利用已知条件6∶5,使大部分计算都整数化.这是解比例和分数问题的常用手段.例6 甲、乙、丙三种糖果每千克价分别是22元、30元、33元.某人买这三种糖果,在每种糖果上所花钱数一样多,问他买的这些糖果每千克的平均价是多少元? 解一:设每种糖果所花钱数为1,因此平均价是

答:这些糖果每千克平均价是27.5元.上面解法中,算式很容易列出,但计算却使人感到不易.最好的计算方法是,用22,30,33的最小公倍数330,乘这个繁分数的分子与分母,就有:

事实上,有稍简捷的解题思路.解二:先求出这三种糖果所买数量之比.不妨设,所花钱数是330,立即可求出,所买数量之比是甲∶乙∶丙=15∶11∶10.平均数是(15+11+10)÷3=12.单价33元的可买10份,要买12份,单价是

下面我们转向求比的另一问题,即“比的分配”问题,当一个数量被分成若干个数量,如果知道这些数量之比,我们就能求出这些数量.例7 一个分数,分子与分母之和是100.如果分子加23,分母加32,解:新的分数,分子与分母之和是(10+23+32),而分子与分母之比2∶3.因此

例8 加工一个零件,甲需3分钟,乙需3.5分钟,丙需4分钟,现有1825个零件要加工,为尽早完成任务,甲、乙、丙应各加工多少个?所需时间是多少?

解:三人同时加工,并且同一时间完成任务,所用时间最少,要同时完成,应根据工作效率之比,按比例分配工作量.三人工作效率之比是

他们分别需要完成的工作量是

所需时间是

700×3=2100分钟)=35小时.答:甲、乙、丙分别完成700个,600个,525个零件,需要35小时.这是三个数量按比例分配的典型例题.例9 某团体有100名会员,男会员与女会员的人数之比是14∶11,会员分成三个组,甲组人数与乙、丙两组人数之和一样多.各组男会员与女会员人数之比是:

甲:12∶13,乙:5∶3,丙:2∶1,那么丙有多少名男会员?

解:甲组的人数是100÷2=50(人).乙、丙两组男会员人数是 56-24=32(人).答:丙组有12名男会员.上面解题的最后一段,实质上与“鸡兔同笼”解法一致,可以设想,“兔

例10 一段路程分成上坡、平路、下坡三段,各段路程长之比依次是1∶2∶3.小龙走各段路程所用时间之比依次是4∶5∶6.已知他上坡时速度为每小时3千米,路程全长50千米.问小龙走完全程用了多少时间?

解一:通常我们要求出小龙走平路与下坡的速度,先求出走各段路程的速度比.上坡、平路、下坡的速度之比是

走完全程所用时间

答:小龙走完全程用了10小时25分.上面是通常思路下解题.1∶2∶3计算中用了两次,似乎重复计算,最后算式也颇费事.事实上,灵活运用比例有简捷解法.解二:全程长是上坡这一段长的(1+2+3)=6(倍).如果上坡用的时

设小龙走完全程用x小时.可列出比例式

二、比的变化

已知两个数量的比,当这两个数量发生增减变化后,当然比也发生变化.通过变化的描述,如何求出原来的两个数量呢?这就是这一节的内容.例11 甲、乙两同学的分数比是5∶4.如果甲少得22.5分,乙多得22.5分,则他们的分数比是5∶7.甲、乙原来各得多少分?

解一:甲、乙两人的分数之和没有变化.原来要分成5+4=9份,变化后要分成5+7=12份.如何把这两种分法统一起来?这是解题的关键.9与12的最小公倍数是36,我们让变化前后都按36份来算.5∶4=(5×4)∶(4×4)=20∶16.5∶7=(5×3)∶(7×3)=15∶21.甲少得22.5分,乙多得22.5分,相当于20-15=5份.因此原来

甲得22.5÷5×20=90(分),乙得 22.5÷5×16=72(分).答:原来甲得90分,乙得72分.我们再介绍一种能解本节所有问题的解法,也就是通过比例式来列方程.解二:设原先甲的得分是5x,那么乙的得分是4x.根据得分变化,可列出比例式.(5x-22.5)∶(4x+22.5)=5∶7

即 5(4x+22.5)=7(5x-22.5)

15x=12×22.5

x=18.甲原先得分18×5=90(分),乙得18×4=72(分).解:其他球的数量没有改变.增加8个红球后,红球与其他球数量之比是

5∶(14-5)=5∶9.在没有球增加时,红球与其他球数量之比是

1∶(3-1)=1∶2=4.5∶9.因此8个红球是5-4.5=0.5(份).现在总球数是

答:现在共有球224个.本题的特点是两个数量中,有一个数量没有变.把1∶2写成4.5∶9,就是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本题也可以列出如下方程求解:

(x+8)∶2x=5∶9.例13 张家与李家的收入钱数之比是8∶5,开支的钱数之比是8∶3,结果张家结余240元,李家结余270元.问每家各收入多少元?

解一:我们采用“假设”方法求解.如果他们开支的钱数之比也是8∶5,那么结余的钱数之比也应是8∶5.张家结余240元,李家应结余x元.有

240∶x=8∶5,x=150(元).实际上李家结余270元,比150元多120元.这就是8∶5中5份与8∶3中3份的差,每份是120÷(5-3)=60.(元).因此可求出

答:张家收入720元,李家收入450元.解二:设张家收入是8份,李家收入是5份.张家开支的3倍与李家开支的8倍的钱一样多.我们画出一个示意图:

张家开支的3倍是(8份-240)×3.李家开支的8倍是(5份-270)×8.从图上可以看出

5×8-8×3=16份,相当于

270×8-240×3=1440(元).因此每份是1440÷16=90(元).张家收入是90×8=720(元),李家收入是90×5=450(元).本题也可以列出比例式:

(8x-240)∶(5x-270)=8∶3.然后求出x.事实上,解方程求x的计算,与解二中图解所示是同一回事,图解有算术味道,而且一些数量关系也直观些.例14 A和B两个数的比是8∶5,每一数都减少34后,A是B的2倍,求这两个数.解:减少相同的数34,因此未减时,与减了以后,A与B两数之差并没有变,解题时要充分利用这一点.8∶5,就是8份与5份,两者相差3份.减去34后,A是B的2倍,就是2∶1,两者相差1.将前项与后项都乘以3,即2∶1=6∶3,使两者也相差3份.现在就知道34是8-6=2(份)或5-3=2(份).因此,每份是34∶2=17.A数是17×8=136,B数是17×5=85.答:A,B两数分别是136与85.本题也可以用例13解一“假设”方法求解,不过要把减少后的2∶1,改写成8∶4.例15 小明和小强原有的图画纸之比是4∶3,小明又买来15张.小强用掉了8张,现有的图画纸之比是5∶2.问原来两人各有多少张图画纸?

解一:充分利用已知数据的特殊性.4+3=7,5+2=7,15-8=7.原来总数分成7份,变化后总数仍分成7份,总数多了7张,因此,新的1份=原来1份+1

原来4份,新的5份,5-4=1,因此

新的1份有15-1×4=11(张).小明原有图画纸11×5-15=40(张),小强原有图画纸11×2+8=30(张).答:原来小明有40张,小强有30张图画纸.解二:我们也可采用例13解一的“假设”方法.先要将两个比中的前项化成同一个数(实际上就是通分)

4∶3=20∶15

5∶2=20∶8.但现在是20∶8,因此这个比的每一份是

当然,也可以采用实质上与解方程完全相同的图解法.解三:设原来小明有4“份”,小强有3“份”图画纸.意图:

把小明现有的图画纸张数乘2,小强现有的图画纸张数乘5,所得到的两个结果相等.我们可以画出如下示

从图上可以看出,3×5-4×2=7(份)相当于图画纸15×2+8×5=70(张).因此每份是10张,原来小明有40张,小强有30张.例11至15这五个例题是同一类型的问题.用比例式的方程求解没有多大差别.用算术方法,却可以充分利用已知数据的特殊性,找到较简捷的解法,也启示一些随机应变的解题思路.另外,解方程的代数运算,对小学生说来是超前的,不容易熟练掌握.例13的解一,也是一种通用的方法.“假设”这一思路是很有用的,希望读者能很好掌握,灵活运用.从课外的角度,我们更应启发小同学善于思考,去找灵巧的解法,这就要充分利用数据的特殊性.因此我们总是先讲述灵巧的解法,利于心算,促进思维.例16 粗蜡烛和细蜡烛长短一样.粗蜡烛可以点5小时,细蜡烛可以点4小时.同时点燃这两支蜡烛,点了一段时间后,粗蜡烛长是细蜡烛长的2倍.问这两支蜡烛点了多少时间?

我们把问题改变一下:设细蜡烛长度是2,每小时点

等需要时间是

答:这两支蜡烛点了3小时20分.把细蜡烛的长度和每小时烧掉的长度都乘以2,使原来要考虑的“2倍”变成“相等”,思考就简捷了.解这类问题这是常用的技巧.再请看一个稍复杂的例子.例17 箱子里有红、白两种玻璃球,红球数是白球数的3倍多2只.每次从箱子里取出7只白球,15只红球,经过若干次后,箱子里剩下3只白球,53只红球,那么,箱子里原来红球数比白球数多多少只?

解:因为红球是白球的3倍多2只,每次取15只,最后剩下53只,所以对3倍的白球,每次取15只,最后应剩51只.因为白球每次取7只,最后剩下3只,所以对3倍的白球,每次取 7×3=21只,最后应剩 3×3= 9只.因此.共取了(51-3×3)÷(7×3-15)= 7(次).红球有 15×7+ 53= 158(只).白球有 7×7+3=52(只).原来红球比白球多 158-52=106(只).答:箱子里原有红球数比白球数多106只.三、比例的其他问题,这里必须用分数来说,而不能用比.实际上它还是隐含着比例关系:

(甲-7)∶乙= 2∶3.因此,有些分数问题,就是比例问题.加33张,他们两人取的画片一样多.问这些画片有多少张?

答:这些画片有261张.解:设最初的水量是1,因此最后剩下的水是

样重,就有

因此原有水的重量是

答:容器中原来有8.4千克水.例18和例19,通常在小学数学中,叫做分数应用题.“比”有前项和后项,当两项合在一起写成一个分数后,才便于与其他数进行加、减运算.这就是把比(或除法)写成分数的好处.下面一个例题却是要把分数写成比,计算就方便些.例20 有两堆棋子,A堆有黑子 350个和白子500个,B堆有黑子

堆中拿到 A堆黑子、白子各多少个?

子100个,使余下黑子与白子之比是(40-100)∶100=3∶1.再要从 B堆拿出黑子与白子到A堆,拿出的黑子与白子数目也要保持3∶1的比.现在 A堆已有黑子 350+ 100= 450个),与已有白子500个,相差

从B堆再拿出黑子与白子,要相差50个,又要符合3∶1这个比,要拿出白子数是

50÷(3-1)=25(个).再要拿出黑子数是 25×3= 75(个).答:从B堆拿出黑子 175个,白子25个.人,问高、初中毕业生共有多少人?

解一:先画出如下示意图:

6-5=1,相当于图中相差 17-12=5(份),初中总人数是 5×6=30份,因此,每份人数是

520÷(30-17)= 40(人).因此,高、初中毕业生共有

40×(17+12)= 1160(人).答:高、初中毕业生共1160人.计算出每份是

例21与例14是完全一样的问题,解一与例14的解法也是一样的.(你是否发现?)解二是通常分数应用题的解法,显然计算不如解一简便.例18,19,20,21四个例题说明分数与比例各有好处,你是否从中有所心得?当然关键还是在于灵活运用.下的钱共有多少元?

解:设钢笔的价格是1.这样就可以求出,钢笔价格是

张剩下的钱数是

李剩下的钱数

答:张、李两人剩下的钱共28元.题中有三个分数,但它们比的基准是不一样的.为了统一计算单位,设定钢笔的价格为1.每个人原有的钱和剩下的钱都可以通过“1”统一地折算.解分数应用题中,设定统一的计算单位是常用的解题技巧.作为这一讲最后的内容,我们通过两个例题,介绍一下“混合比”.用100个银币买了100头牲畜,问猪、山羊、绵羊各几头?

这是十八世纪瑞士大数学家欧拉(1707~1783)提出的问题.们设1头猪和5头绵羊为A组,3头山羊和2头羊绵为B组.A表示A组的数,B表示B组的数,要使

(1+ 5)× A+(3+ 2)× B=100,或简写成 6A+5B=100.就恰好符合均价是1.类似于第三讲鸡兔同笼中例17,很明显,A必定是5的整数倍.A=5,B= 4,6×5+ 5×4=50,50是 100的约数,符合要求.A=5,猪 5头,绵羊 25头,B=4,山羊12头,绵羊8头.猪∶山羊∶绵羊=5∶12∶(25+8).现在已把1∶5和3∶2两种比,组合在一起通常称为混合比.要注意,这样的问题常常有多种解答.A= 5,B=14或 A=15,B=2才能产生解答,相应的猪、山羊、绵羊混合比是5∶42∶53或15∶6∶79.答:有三组解答.买猪、山羊、绵羊的头数是10,24,66;或者5,42,53;或者15,6,79.求混合比是一种很实用的方法,对数学有兴趣的小学同学,学会这种方法是有好处的,会增加灵活运用比例的技巧.通常求混合比可列下表:

下面例题与例23是同一类型,但由于题目的条件,解法上稍有变化.例24 某商品76件,出售给33位顾客,每位顾客最多买三件,买 1件按定价,买2件降价 10%,买 3件降价 20%.最后结算,平均每件恰好按原定价的 85%出售,那么买3件的顾客有多少人?

解:题目已给出平均数 85%,可作比较的基准.1人买3件少 5%×3;

1人买2件多 5%×2;

1人买1件多 15% ×1.1人买3件与1人买1件成A组,即按1∶1比例,2人买3件与3人买2件成B组,即按2∶3的比例.A组是2人买4件,每人平均买2件.B组是5人买12件,每人平均买2.4件.现在已建立了一个鸡兔同笼型问题:总脚数76,总头数33,兔脚数2.4,鸡脚数2.B组人数是

11.六年级上册比例试题 篇十一

一、填空

1、从16的约数中,选出4个数,组成一个比例式是。

2、比的前项一定,比的后项和比值成()比例。

3.当a一定时,b和c成比例,当c一定时,a和b成()比例。

4.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5a=3b,那么

5、一项工程,甲单独做要10天完成,乙单独做要8天完成,甲乙两人的工作效率之比是()。

6、订《小学生语文报》的份数和总金额成()比例。

7、1∶0.25的比值是4,如果后项乘以4,要使比值不变,前项应该变成(),如果前、后项都除以0.25,比值是()。

8、甲、乙两数的`比是5∶8,甲数是25,乙数是()。

9、在一副比例尺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4.8厘米,甲、乙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是()。

10、把再配上一个数组成的比例是()。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圆周率一定,直径与周长成正比例。()

2、比例尺是一个比。()

3、正方体的棱长与体积成正比例。()

4、如果5a=7b,那么5∶a=7∶b。()

5、一幅地图用1厘米表示80千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8000。()

三、选择

1、甲、乙两个圆的半径的比是2∶3,它们的面积比是()。

A、2∶3B、4∶6C、4∶9

2、比例尺是1∶5000000表示图上1厘米相当于地面上实际距离()。

A、50千米B、500千米C、5千米

3、如果y=7x,y和x成()。

A、正比例B、反比例C、不成比例

4、与4∶0.3能组成比例的是()。

A、8∶0.6B、0.8∶6C、4∶3

5、长方形的周长一定,长与宽成()。

A、正比例B、不成比例C、反比例

四、应用题

1、在比例尺是1∶25000000的地图上标出甲、乙两地。已知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4500千米,图上两地相距多少厘米?

2、某农机厂生产一批零件。计划每天120个,25天完成,实际每天生产150个,实际多少天完成任务?(用比例解)

3、一台碾米机3.5小时碾米1400千克。照这样计算,8.5小时可以碾米多少千克?(用比例解)

4、在比例尺是1∶40000的地图上,两地相距5厘米,如果在比例尺是1∶25000的地图上,两地间的距离是多少厘米?

5、用方砖铺一间语音室的地面,用边长15厘米的方砖铺地,需要块。如果改用边长25厘米的方砖铺地,需要多少块?(用比例解)

6、一辆客车2小时行80千米,照这样计算,如果行10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用比例解)

7、某车站有550吨货物,某队上午工作3小时运了330吨,照这样计算,其余的还要几小时运完?(用比例解)

参考答案

一、1、2∶1=16∶82、反3、反,正4、5、4∶5

6、正7、4,48、409、96千米10、

二、1、√2、√3、×4、×5、×

三、1、C2、A3、A4、A5、B

四、1、18厘米2、20天3、3400千克

上一篇:多措并举,加大“劳动保障协管员”队伍建设下一篇:师德师风个人情况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