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火烧云教学反思

2024-12-30

语文火烧云教学反思(13篇)

1.语文火烧云教学反思 篇一

《火烧云》是冀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是我国已故女作家萧红的作品,是描写云彩的名篇。文章用简短而精彩的语句描绘了晚饭过后夕阳西下时的乡村,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表现了大自然景象的瑰丽和变幻无穷,表达了作者对火烧云的赞叹之情。全文以“变”字统领全篇,且节节有“变”,使自然之美、人与物之美在“变”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另外,文章的语言自然纯朴,有一种不用雕琢的自然之美,同时,文章又注意锤字炼句,比如“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一个“烧”字,生动再现了火烧云从西向东颜色逐渐变化的过程,同时道出了火烧云的范围之大,气势之宏,色彩之艳。另外,文中还用了很多叠音词,如‘笑盈盈”“红通通”“金灿灿”“偏偏”以及“跑着跑着”“恍恍惚惚”等,不仅增强了语言的音乐感,而且形象地描绘出火烧云的色彩、形状变化及人物的情态,写得逼真、传神。

在教学这篇课文之前,我找到一些火烧云的图片制成幻灯片,希望能通过这些直观的形象,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火烧云的变化神奇,并参透文中隐含的人文思想。同时,课前我又布置了预习的任务,要求学生读通顺课文,这有助于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有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课堂上,我首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论火烧云,接着让他们欣赏火烧云的幻灯片并谈自己的感受,使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建立大胆想象的心向和态度。这样的设计环节,轻而易举地就引出了火烧云的“变化神奇”这一主要特点。

关于火烧云的变化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因此,接下来的教学我非常注重学生的朗读感悟,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火烧云的变化之快、变化之多。在采取不同方式读的同时结合图片的欣赏,激发学生对火烧云乃至自然景观的喜爱,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另外,在理解感悟课文内容的同时,我还十分重视学生对词语的积累反馈。因为词语的积累在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只有积累了大量的词语,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教学中,我在引导学生理解感悟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设计了几个简单的问题,让学生积累词语,比如:课文中说“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你能想象得到天空中还会有什么颜色吗?火烧云的颜色变化极多,可以用你知道的哪个成语来形容呢?火烧云的颜色变化不仅仅多,而且变化还快,你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吗?火烧云的形态变化极多,可以用你知道的哪个成语来概括?你能用恰当的词语来形容这时的天空吗?让学生在这些问题的牵引下既陶醉于火烧云的千变万化,同时又深切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在丰富多彩的语言活动中,激发了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的兴趣。

再有,课文拓展过程中,为了充分发挥言语描述对想象的指导作用,使想象服从于一定的目的,我设计问题激发学生通过言语表达丰富的想象。如:天空中的火烧云,还会出现什么形状?仿照课文的语言用一段话来描述。由此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框架,以此来促使学生的想象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精确。想象交流中,学生有的说像一条龙,有的说像一只猫,也有的说像一架飞机……学生一个个争着表现,情绪非常高涨,课堂气氛又一次达到高潮。暂且不论学生的语言是否华美,比喻是否恰当,但很明显的是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人人都在参与,人人都想表现,他们已经主动地进入了语文学习和语言思维的锻炼中。

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深有感触。一节课的准备、实际上课,不仅要从教师立场出发,更要从学生的求知欲出发,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要看是否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是否能最大程度地挖掘他们的潜力,真正提高学习效率和学生本身素质,让每一个学生带着愉快的情绪参与学习活动,并且使个性化思维在广阔性、深刻性、逻辑性、灵活性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但在教学《火烧云》这篇课文中,也有做得不足的地方提醒我在以后的教学上要注意。第一,重点段落读得还不到位。本课重点是火烧云颜色、形状的变化,但因课文较长,让学生读得不够彻底,朗读不到位。第二,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课堂中缺少了让学生来讨论、质疑的时间。

2.语文火烧云教学反思 篇二

《火烧云》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略读课文, 写了火烧云上来和下去的全过程。作者用了不同形式的词语描述了火烧云的颜色和形态的变化, 渲染了红霞飞舞、瞬息万变、目不暇接的奇妙景观。学习本文, 一是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 感受大自然的美妙景象;二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生动地描写火烧云的颜色和形态的变化, 在反复的诵读中积累描写云彩的颜色和形态的语言。

教学建议:

一、预习课文, 了解内容

1. 课前, 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清晨或傍晚天空云霞的变化, 特别是观察火烧云的颜色和形态变化的自然现象。

从网上或书中查找资料, 了解“火烧云”是怎样形成的。

2. 认真阅读、预习课文, 对课文中不认识的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进行自学, 初步了解“火烧云的颜色和形态的变化”, 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美好心境。

二、揭示课题, 朗读课文

1. 用多媒体播放火烧云的彩色画面, 引导学生观察后说出这是什么景象。 (板书课题:火烧云)

2. 朗读课文, 感知内容。

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 (1) 火烧云上来后地面上发生哪些变化? (2) 火烧云的颜色有哪些变化? (3) 火烧云的形态有哪些变化? (4) 课文描写了哪几种动物, 它们各有哪些变化?

三、自学课文, 理解云彩变化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教师要引导学生边朗读边提出问题, 并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让学生将自己的感情融入课文中, 与作者一道“观察”, 一同“赞叹”, 读出自己对火烧云的喜爱之情。)

1. 自由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

晚饭过后, 火烧云上来了。地面上发生了哪些变化? (表情朗读“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您老是金胡子了。”)

2. 用笔画出描写火烧云颜色的词语。

(红红的、变成红、变成金、变成紫檀色、变成小金猪、金胡子。)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颜色呢? (这段话作者连用了7个“……了”的句子, 不仅展示了栩栩如生的美景, 同时渲染了人们欢乐的心境。)

3. 齐读第2自然段。

找出课文中的一个关键字。 (“烧”) 一个“烧”字极其形象地写出火烧云的特点, “红彤彤的, 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以“着火”作比喻, 言其鲜艳无比, 光亮耀眼。)

4. 有表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 找出描写火烧云颜色极多的词语。

(红彤彤的、金灿灿的、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除了描写这些颜色的词语, 课文还用“还有些……的颜色。”说明火烧云的颜色非常多, 一时间无法形容。火烧云颜色变化极快用了一个什么词? (连用了4个“一会儿”) 说明颜色的变化是一瞬间的, 极其快。

5. 自学第4~7自然段, 提出问题:作者分别描写了火烧云中哪几个动物的变化情境?

(1) 第4自然段作者是如何勾勒出一匹马的动态画面的呢? (“马头向南, 马尾向西。马是跑着的……它才站起来。”作者用了“向南”、“向西”、“跑着”、“骑”、“站起来”一连串的动词形象地描绘了一幅栩栩如生的马的动态画面。)

(2) 跑着的马又是怎样极快地变化的呢? (用“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也不见了”。这里用了极短的时间:“两三秒钟”;同时用了“正在寻找”、“变模糊”说明火烧云中的马变化时间极短, 变化形象极快。)

(3) 指名学生有感情读第5自然段, 想一想作者又是怎样描绘一只凶猛的狗的呢? (用了“十分凶猛”表示那条狗的形态;用了“向前跑”、“跟着”、“跑着跑着”的动作词十分形象地描绘了火烧云中凶恶的狗后面似乎还跟着几条小狗的形态;用“不知”描写了小狗不知道去哪里了, 大狗也不见了。说明变化是一瞬间的。)

(4) 用“开火车”的形式读第6自然段, 想象作者是如何描绘一只威武的狮子的。 (用“一模一样”巧妙地把火烧云中的狮子跟庙门前的石头狮子做比较;用“那么……那样……很……很”和“大”、“蹲着”“威武”、“镇静”、“蹲着”的动词和形容词做比较;用“一转眼”、“再也”的时间词语说明变化非常快。)

(5) 齐读第7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最后描绘了火烧云“下去时”的恍恍惚惚, 给人留下怎样的无限的遐想呢? (用“火烧云”、“又像这”、“又像那”、“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等多种变化的形象说明作者的无限遐想;用“低下头”、“揉一揉”、“沉静”、“再看”的动作和“一时”、“一会儿”的时间词语描绘了火烧云下去时瞬息万变的情景。)

6. 想一想, 课文哪些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是通过自学、诵读课文, 想象作者描绘、渲染红霞飞舞、瞬息万变、目不暇接的神奇景观, 感受大自然的美妙景象;二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生动地描写火烧云颜色和形态的变化的;三是运用作者的观察方法, 去观察自己喜爱的其他自然景象, 培养学生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四是通过学习课文, 在反复诵读中为习作积累词语。)

四、读写结合, 拓展延伸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描写火烧云颜色和形态变化的词语, 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下来。

3.《火烧云》教学反思 篇三

在阅读中,指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典型语段进行仿写语段,即读写结合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掌握写作技巧,对小学生来说是最有效的途径。因为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是一生中的最强时期。

我开始上课的时候,用学生比较熟悉的朝霞和晚霞引入学生不太了解的火烧云,这样有了鲜明的图像,学生从总体上认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让学生观看幻灯片并谈观后的感受,使学生建立大胆想象的心向和态度。并且,在这部分中,我可轻而易举地引出关于火烧云的“变化”这一主要特点。

关于火烧云的变化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而后采用概括、理解等手段使学生从颜色和形状上进行思考,集中学习本课的重点内容。

在这里的教学中,我重视对词语的积累反馈,词语的积累在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只有积累了大量的词语,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而词语的积累如果只是简单地摘抄、识记,就很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即使学生记住了这些词语也不会用,这是因为对这些词语的教学没有把它放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在这次训练中,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设计了几个简单的问题,让学生积累词语,比如:你能帮作者把这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说出来吗?你能用恰当的词语来形容这时的天空吗?让学生既陶醉于火烧云的千变万化,同时又深切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在丰富多彩的语言活动中,激发了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的兴趣。

为了充分发挥言语描述对想象的指导作用,使想象服从于一定的目的,同时通过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来促使学生的想象越来越丰富。在教学火烧去形状时,我采用了一种新的读书方法,由老师来提问,学生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问题内容是:一会儿,天空出现了什么?什么样子?怎么变化的?通过这样的方法,让学生了解段落结构,这为后面的拓展训练作了铺垫。

我在文本拓展部分中设计了一个练写的内容:火烧云的形状难道只有这几种吗?天空中还可能出现什么?什么样子?怎么变化的?通过这样的提问,激发学生的写作,我想效果会更好一些,而且,这也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框架,以此来促使学生的想象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精确。通过学生的练写和交流,学生们有的说像一条龙,有的说像是一只猫,也有的说像是一只飞机„„学生们一个个争着

展示自己的作品,情绪非常高涨,课堂气氛又一次达到高潮。暂且不论学生的语言是否华美,比喻是否恰当,但明显的是学生的学习热情特别高涨,他们主动地实实在在地进入了语文学习和语言思维的锻炼中。

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深有感触。教师讲课,不仅要从教师立场出发,更要从学生的求知欲出发,看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是否能最大程度地挖掘他们的潜力,提高学习效率和学生本身素质。让学生带着愉快的情绪活动,并且使思维在广阔性、深刻性、逻辑性、灵活性等各方面得到了全面和谐的发展。

但在教学中也比较明显地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比如,学生在刚开始进行教学的时候,积极性不高,可能是天气原因,也可能是开始的教学并未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这同样也让我明白,开始的设计有些脱离学生的实际,而且,我也非常明显地感受到当时我的教学速度稍快。有点走过场的性质。

4.火烧云教学反思(曹) 篇四

《火烧云》是现代女作家萧红写的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向我们描绘了晚饭过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使景物美和语言美有机地融为一体,让读者充分领略火烧云这一自然景物的绚丽多彩。用词准确,描写生动逼真,想象丰富是本课表达方法上的特点,因此,了解课文怎样描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是教学的重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大胆想象的方法是教学的难点。在该课的第二课时教学时,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我紧扣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教学。四十分钟下来,我思绪万千,百感交集,尽管在教学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但课堂的确是一门多变的行为艺术,它随时都要接受各方面的挑战和改变。

我的这一节课,有光芒,有瑕疵。

一、学法牵头,“教是为了不教。

“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观点与新课改中提倡的“发挥教师主导的作用”的理念是一致的。由于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一直都比较重视学生学法的指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结合写景文章的特点,我教给学生“读—品—议”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课文前,我引导学生复习该学习方法。此环节的设计,为后面学生的小组学习提供了指导作用,并贯穿整节课的教学。

二、层层推进,紧扣阅读教学的任务。

语文的阅读教学有四大任务: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积累语言、练习表达。在重点段的教学中,我采用了从整体上升到整体的教学模式,首先通过“两读”——教师范读、学生自读,从整体感知,输理文章思路;通过小组学习发展学生思维,培养自主精神;通过品词品句、“看谁说的颜色多”的小比赛来积累语言;通过句型练习和拓展想象发展口头表达能力。最后,回归整体,用一词去概括火烧云的特点,并设计“当小配音员”进行巩固。

三、信息技术与课文的较好结合。

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能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产生强烈地阅读欲望,产生丰富的情感想象,与作者共鸣,与作品共鸣,这是现代教学手段之一——录音机无法取代的。于是,我选择了范读,并且,我没有让学生看着课文听我读,而是看着根据课文内容而不断变化的火烧云的画面听我读。一边听着轻柔的音乐,看着绚丽的画面,一边感受着文章的语言,这样,把景色美和语言美结合起来了。从课的一开始,就给学生美丽轻松的感觉,学生的情感,学习的兴趣,油然而生。另外,在“看看、想想、说说“一环也较好地把课件和说话联系结合起来。

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换与教师角色的转换。

新课标提倡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老师导的作用下自主学习。对火烧云的颜色与形状变化特点的学习,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喜欢相同内容的学生同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这时,教师离开教坛,成为小组中的一员,与学生共同讨论学习。

成功之处应该总结,但缺陷的地方更应改进。

一、加强朗读训练,以读为本。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虽然提出了“读—品—议”的学习方法,但三方面在实际的操作中有所偏重了,重议而轻读。景与文都美的文章,应该以读为本,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从整体上看,这节课的“读”不够充分。另外,读非盲目地读,读有目的这点我做到了,但,读有层次,我没做到,这也是我让学生读得不够充分导致的。

二、缺乏个性化、激励性的评价。

老师的一句或恰如其分或鼓舞性的评价,会影响到学生整节课的学习情绪甚至以后的学习态度。课堂教学当中,我虽然没有充当学生答案错与对的仲裁者,但我没有做好学生学习的激励者、推动者,因为,我的评价语言比较单一,缺乏个性化和激励性。

5.《火烧云》教学反思300字 篇五

《火烧云》教学的重点是课文的第二大段,也就是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这部分的教学我采用了情感朗读法,通过精读细讲、想象体会,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了解作者所描绘的充满了大胆神奇想象的火烧云景象,并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我让学生边读边想,并感情朗读自己喜爱的文段,捕捉关键词句,读出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变化的特点。在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这一块时,引导学生从“红通通、金灿灿……”等七个表示颜色的词,以及“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一句中体会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多”这一特点。从句子“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中的四个“一会儿”,体会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快”这一特点。

另外,在此教学环节中,教师还不断地渗透引导学生质疑、对比,并积累品析好词佳句,并尝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的话来延续作者丰富而绝妙的想象。在品析完课文中对火烧云形状的描写后,请同学猜想此时空中的火烧云还会象什么,有的说像老虎,有的说像小兔……当同学们说得不亦乐乎时,请他们再写一写,并象课文那样加入适当的想象。通过这样的方式感悟作者对美丽的火烧云由衷的热爱,从而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熏陶。

6.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篇六

一、一读到底无所求的现状必须纠正

诚然, 语文课堂少不了朗读, 以读为主来设计教学亦不乏成功的先例。“读”在语文课堂上的作用是人所共知的:培养语感, 掌握内容, 体会情感, 分析形象……尤其是诗词的教学和散文的教学更是离不开朗读。但不是所有的课文都适合“读”, 比如一些说明文和议论文, 就无须一读到底, 一读再读。而且读的形式也是丰富多彩的, 有诵读、美读、品读、速读、分角色读、分组读、竞赛读等等。读时还要注意目的与功效:速读有利于感知文本大概内容, 美读有利于增强文本感染力, 精读有利于品味语言, 默读有利于思维训练, 齐读有利于面向全体, 分角色读有利于凸现人物性格, 竞赛读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课堂上, 教师应根据文本的需要和学生实际, 恰当地选择朗读的方式。那种不管什么文体, 不顾文章语言风格, 不讲语文教学目的, 不顾朗读效用, 一读到底的做法是需要反思的, 甚至说, 是应该抛弃的。

二、正确品味语言, 使语文课更有“语文味儿”

越来越多的老师认识到, 语文课不同于其他学科。把语文课上成思想政治课, 或者上成音乐舞蹈课, 或者上成综合实践课的现象几乎没有了。这种“种了别人的田, 荒了自己的地”的荒谬行为在反思中得到了纠正。语文课堂应该有语文味儿, 而体现语文味儿的关键之一就是品味语言, 于是语文课上“品声一片”。

在课堂教学中, 不少老师将品味语言理解为对修辞的判断。在一次“教学能手”的比赛中, 不少老师对《揣摩幸福》中“有的人把雪中送炭嘘寒问暖当作幸福, 这种幸福是常青的;有的人把饮水思源、知恩图报当作幸福, 这种幸福是清纯的;有的人把灯红酒绿、纸醉金迷当作幸福, 这种幸福是畸形的……”的讲解停留在比喻排比句的判断上, 句子的情味根本没品出来。

其实品味语言, 不仅仅是要品语言的隽永之美, 还要品出情感的丰富之美, 人物的形象之美。

一位教师在讲《羚羊木雕》一文时, 抓住文末“可是, 这能全怪我吗”一句话进行品味, 将“我”的无奈、屈从、后悔、不满、疑惑等丰富情感淋漓尽致地品味出来了。父母的重财轻义, 奶奶的明理无奈, “我”的重义轻财软弱求全, 在对这句的品味中逐渐凸现出来。

洪镇涛先生在教《荷花淀》一文时, 抓住水生嫂的一句话来品味, 达到了分析人物形象的目的。“你走, 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通过品味, 发现作者塑造了一个支持丈夫革命、善解人意而又面临困难的善良农家妇女形象。若将其中的冒号改为逗号, “水生嫂”就成了一个表面支持丈夫革命, 实际上刁蛮难缠的不觉悟者的形象。

三、教学中要重视思维训练

新课标确立了以人的发展为教育终极目标的理念。如果说, 品味语言是语文课区别于其他课的重要标志, 那么, 发展学生的思维, 就成了语文教学的重头戏。要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首先要发展他的思维能力, 离开了思想单独发展语言是不可能的。如果学生思维不敏捷, 思路不开阔, 思考不周密, 认识不深刻, 联想不丰富, 那么, 他们就不可能得到终身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 存在着重积累轻思维的现象, 课堂上读得多, 说得多, 背得多;思得少, 辨得少, 争得少。语文课堂上的思维训练存在着随意性和断续性, 片面性与盲目性。思维训练就是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广阔性、周密性、创造性。教师可以通过情境设置、质疑问难、比较求异、驰骋联想等手段培养学生的思维。

有时候, 一个词语里面也藏有玄机。在一次阅读研讨课中, 笔者将《归来吧, 从容》里“草原逶迤的裙裾从车后窗渐淡渐远”一句中, “逶迤的裙裾”进行了挖掘, 认为“裙裾”一词极具画面美, 让学生展开联想。草原的广阔, 草原的美丽, 草原的魅力, 在学生的想象中, 宛如一位衣袂飘飘、亭亭玉立的少女, 那份美感永驻学生心间。此时, 学生联想越丰富, 想得越美, 就越能更深刻感受到作者对从容的渴望, 也就越能理解文章的中心。

当然, 比较求异也是培养思维的重要手段。在教学《故乡》一课中, 通过对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语言的比较可以发现, 中年闰土话语少, 讲话断断续续, 充满等级观念。他的木讷、呆滞让人深思: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 农民痛苦地生活着;由于受封建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 劳苦大众所受的精神上的束缚, 造成纯真的人性的扭曲, 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膜;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希望有新生活的炽热感情。课堂上, 教师若能抓好切入点, 就能很好地训练学生的思维。

7.四年级火烧云教学反思 篇七

我在进行这一课的教学时,想到学生们都见过火烧云,只是没有较为细心地观察过,而近来一段时间天阴,所以我准备了火烧云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后在进入对文本的学习。

我觉得这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播放课件,给学生以感官刺激。自然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连几位平时不大爱读课文的学生都很认真地读并就不懂的字提问。在学习中学生很感兴趣,发言兴致高,效果是很好的。

二、在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这一块时,我引导学生从“红通通、金灿灿……”等七个表示颜色的词,以及“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一句中体会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多”这一特点;从句子“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中的四个“一会儿”,体会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快”这一特点。另外,在此教学环节中,我还不断地渗透引导学生质疑、对比,并积累品析好词佳句、尝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的话来延续作者丰富而绝妙的想象,感悟作者对美丽的火烧云由衷的热爱,从而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熏陶。

三、我用“变化多”、“变化快”这条线索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火烧云这三个方面的景象显示出共同的特点,这样一来,教学思路清晰,学生获得的印象也就集中而深刻了。

四、将课堂的语言训练和课外的生活实践活动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使学生从单一的语文课堂步入广泛的社会语文空间。同时也很自然地将学生的视野由课内推向课外,拓展了语文学习的空间,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生活性及开放性。

不足之处在于:

一、忽略了生字新词的教学。应该在学习中重点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理解生字新词,让学生自悟。

二、没有引导学生理清课文层次和归纳中心思想,导致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在课后竟然不知道怎样表述清楚课文内容。应该引导学生用用过的学习方法来理清课文层次和归纳中心思想,不能太高估学生学习能力。

8.火烧云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篇八

教材简析: 《火烧云》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描写的是晚饭过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表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3、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学习重点: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

学习难点:学习作者在仔细观察的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来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学习准备:火烧云的图片和动画 学习时间:2课时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使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配上优美音乐的火烧云图片供学生欣赏,并向学生解 释火烧云的特点及形成过程。

二、认识火烧云

1.什么是火烧云?请同学们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文中的句子,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全班齐读句子。(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①“烧”是什么意思?这里可不可以换成“红”?把句子中的“烧”换成“红”通不通?

②既然通,作者为什么不用“红”,而用“烧”?

3.课文写的是什么时候的火烧云?

三、感受霞光

1.师范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在大地上,你发现地面上发生了哪些变化呢?你能用笔把这些变化找出来吗?(板书:大白狗--红,红公鸡--金,黑母鸡--紫檀色,白胡子--金)

从这些变化中你发现了什么?这些颜色为什么变得不样?

3.是呀,霞光映照在大地上,一切都变了,你能想象出还会有哪些变化吗?用“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在大地上,()变成()的了。”的句式说一说。

4.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呀,霞光映照地面的景色这么美,简直是一个童话世界,如果你也被这一片霞光所包围,你的心情怎样,你又想说什么呢?(学生尽情地朗读后,指名读一读,齐读)

5.作者不是直接写火烧云,而是写了霞光,你觉得这样写好吗?

四、学习火烧云颜色、形状变化的部分

①:作者从哪两个方面描写火烧云的变化?自由读3-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写了火烧云的颜色,还写了它的形状。(板书:颜色、形状)②:火烧云颜色变化有什么特点?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③:都有哪些颜色?

师:你们看,这些颜色多漂亮啊!(课件展示火烧云颜色的图片。)

④天空中还有哪些颜色?师:那么我们试着说说这些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颜色。用“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种带比喻的形式来说(举例),你还能用其它几种形式来说说天空中的颜色吗?

师:天空中这么多的颜色交织在一起,那是多美的呀!能不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多呢?(学生自由发言--)⑤:请学生朗读第三自然,读出对火烧云的赞美之情?(6)、火烧云颜色除了多这个特点外,还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五、学习火烧云的形状变化

①:读读4~6自然段,思考:火烧云形状变化有什么特点?(自由读)火烧云的形状像什么?形状变化除了多以外,还有什么特点?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②:你们知道吗?作者在描写马的样子时,描绘得精彩,一起来欣赏。(课件出示)

③作者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融合在一起写,不仅使文章的生动、具体,还突出了火烧云的变化美。再来读4~6自然段,边读边体会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融合在一起写的写作方法。(自由读)

师:老师想和大家一起读火烧云形状变化的三个自然段。我们先读第四自然段,怎样读呢?我来提问题,你们用书上的句子来回答,咱们一起读书。

师:一会儿,天空中出现了什么?--(板书:出现)

一会儿,天空中出现一匹马,师:它是什么样子的?--(板书:样子)

马头向南,„„它才站起来似的。师:它是怎样变化的?--(板书:变化)

过了两三秒钟,„„尾巴可不见了。师:消失了吗?--(板书:消失)看的人„„变模糊了。④: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火烧云形状变化的?(按“出现、样子、变化、消失”顺序来写的。)⑤想象一下,火烧云还像些什么呢?想象它的形状,并按照它的“出现、样子、变化、消失”这一顺序与同桌一起练习说话,一会儿我们集体交流。

六、学习火烧云下去的部分

默读第7自然段,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可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一会儿工夫,火烧云下去了。“孩子们看累了,低下头,揉一揉眼睛,想沉静一会儿再看,火烧云却下去了,这时他们的心情怎样?谁能把孩子们那种留恋的心情读出来?指名读。

七、总结课文:

八、布置作业

.选择自己喜欢的两个自然段背诵。

板书设计

上来了

颜 色↘

火烧云

变化着{

多 快 奇

形 状↗

下去了

《火烧云》教学反思

《火烧云》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描写的是晚饭过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表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本节课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运用多媒体视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阅读教学开始时,老师先播放一段自己收集的关于火烧云的视频和优美图片资料,让学生形象的感受到了火烧云的美丽壮观,激起学生学习新的课文内容的兴趣,自然引出下个环节的教学。

(二)初读课文,明确学习目标。

先让学生 自学课文导读,明确本课的学习要求,然后让学生认真读课文,随着课文的描绘,想象火烧云那绚丽的色彩和多变的形态。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然后重点朗读。

(三)、合作探究,读中感悟。

老师让学生边读边想,并感情朗读自己喜爱的文段,捕捉关键词句,读出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变化的特点。例如,在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这一块时,引导学生从“红通通、金灿灿„„”等七个表示颜色的词,以及“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一句中体会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多”这一特点;从句子“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中的四个“一会儿”,体会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快”这一特点。另外,在此教学环节中,教师还不断地渗透引导学生质疑、对比,并积累品析好词佳句,并尝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的话来延续作者丰富而绝妙的想象,感悟作者对美丽的火烧云由衷的热爱,从而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熏陶。

(三)、拓展创新,发挥想象。

教师播放悠扬音乐,让学生在动人的音乐旋律中放飞自己丰富大胆的想象力。让学生出示自己收集或者画的火烧云图片,根据自己的观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大胆创新,用自己的话来描述图片中美丽的火烧云。

火烧云虽然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很少有学生留心去观察它,所以大多数学生对于火烧云的相关知识知道的较少,因此引入课外资源很有必要。教师课前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火烧云的相关资料,让学生在课上交流。教师也可以收集一些视频录象在导入新课的时候进行播放,让学生对火烧形成一个初步的概念。课后可以搜集火烧云的形成原因。

《火烧云》教学反思

《火烧云》是现代女作家萧红写的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向我们描绘了晚饭过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使景物美和语言美有机地融为一体,让读者充分领略火烧云这一自然景物的绚丽多彩。用词准确,描写生动逼真,想象丰富是本课表达方法上的特点,因此,了解课文怎样描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是教学的重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大胆想象的方法是教学的难点。

一、信息技术与课文的较好结合。

直观教具照片,增强了阅读兴趣,从看照片感受课文内容,理解词句,做到了现实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作用。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不断提高阅读效果,同时培养了阅读能力。

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换与教师角色的转换。

语文的阅读教学有四大任务: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积累语言、练习表达。在重点段的教学中,我采用了从整体上升到整体的教学模式,首先通过“两读”——教师范读、学生自读,从整体感知,输理文章思路;通过小组学习发展学生思维,培养自主精神;通过品词品句、“看谁说的颜色多”的小比赛来积累语言;通过句型练习和拓展想象发展口头表达能力。最后,回归整体,用一词去概括火烧云的特点,并设计“当小配音员“一环进行巩固。

在教学《火烧云》这篇课文中,我觉得做得不足的地方有几点,值得我以后在教学上要注意的。第一,重点段落读的时间还不够。本课重点是形状的变化,但是学生对云的形状变化是怎样的还不够。主要是让学生自由读的时间不够,导致学生掌握不够好。第二,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火烧云》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材简析: 《火烧云》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描写的是晚饭过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表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3、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学习重点: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

学习难点:学习作者在仔细观察的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来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学习准备:火烧云的图片和动画 学习时间:2课时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使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配上优美音乐的火烧云图片供学生欣赏,并向学生解 释火烧云的特点及形成过程。

二、认识火烧云

1.什么是火烧云?请同学们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文中的句子,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全班齐读句子。(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烧“是什么意思?这里可不可以换成”红“?把句子中的”烧“换成”红“通不通?既然通,作者为什么不用”红“,而用”烧“?

3.课文写的是什么时候的火烧云?

三、感受霞光

1.师范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在大地上,你发现地面上发生了哪些变化呢?你能用笔把这些变化找出来吗?从这些变化中你发现了什么?这些颜色为什么变得不样?

3.是呀,霞光映照在大地上,一切都变了,你能想象出还会有哪些变化吗?用”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在大地上,()变成()的了。“的句式说一说。

4.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呀,霞光映照地面的景色这么美,简直是一个童话世界,如果你也被这一片霞光所包围,你的心情怎样,你又想说什么呢?

5.作者不是直接写火烧云,而是写了霞光,你觉得这样写好吗?

四、学习火烧云颜色、形状变化的部分

1、作者从哪两个方面描写火烧云的变化?自由读3-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写了火烧云的颜色,还写了它的形状。(板书:颜色、形状)

2、火烧云颜色变化有什么特点?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3、都有哪些颜色?

4、天空中还有哪些颜色?

5、请学生朗读第三自然,读出对火烧云的赞美之情?

6、火烧云颜色除了多这个特点外,还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五、学习火烧云的形状变化

1、读读4~6自然段,思考:火烧云形状变化有什么特点?火烧云的形状像什么?形状变化除了多以外,还有什么特点?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2、你们知道吗?作者在描写马的样子时,描绘得精彩,一起来欣赏。(课件出示)

3、作者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融合在一起写,不仅使文章的生动、具体,还突出了火烧云的变化美。再来读4~6自然段,边读边体会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融合在一起写的写作方法。

4、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火烧云形状变化的?

5、想象一下,火烧云还像些什么呢?

六、学习火烧云下去的部分

默读第7自然段,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七、总结课文:

八、布置作业

.选择自己喜欢的两个自然段背诵。

板书设计

上来了

颜 色↘

火烧云

变化着{

形 状↗

下去了

快 奇

《火烧云》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s版四年级上册第七课《火烧云》第二课时。下面,我就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板书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火烧云》这篇课文描绘了晚饭过后夕阳西下时,天空中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表现了人们对生活、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全文以“变”字统领全篇,且节节有“变”,使自然之美、人与物之美在“变”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是一篇非常优美的写景之作。全文结构完整,层次清晰;内容丰富,富于变化;语言富有韵律美,清新动人。文中景物美和语言美有机地融为一体,让读者充分领略了火烧云这一自然景观的绚丽多彩。通过学习本文,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一)说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3、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这就告诉我们,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挖掘教材。

(二)说重难点

学习重点: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

学习难点:学习作者在仔细观察的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来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三、说教法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是:书声朗朗、议论纷纷、高潮迭起、读读写写。这也是我在本课中努力实现的教学思想。

教学《火烧云》这篇课文不仅是为了让孩子们知道火烧云的特点,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学习如何表达,着重训练学生的语感。根据这个要求和课文的特点,主要采取了以下3种教法:

1、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指派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从一开始就要有意识地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并逐步培养起对课文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朗读教学要注意体现层次性:读通、读熟和读出感情。

2、合作探究: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和展开想象。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

3、对比理解重点词句:教学时通过读句子,分析两个对比句的异同,加深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有效地为突破难点服务。

四、说学情、学法:

孩子们都看到过火烧云,却并未仔细的观察,研究过火烧云。心中有对火烧云的好奇,却还未曾有作者那么深的感受。所以我在教学中,根据他们的特点,采用了多种生动的教学方法和电教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使学生感受火烧云的美,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此外,中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而且想像丰富,所以,在这课中我主要通过学生的读读、想想、议议,写写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引导学生掌握:“读→思→议→读”的学习方法。通过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通过思,即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认真思考,从深层次上进一步认识课文内容和写作方法;通过议,进行信息反馈和交流,检验读和思的效果;再通过反复诵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领会,也使感情进一步升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使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配上优美音乐的火烧云图片供学生欣赏,并向学生解 释火烧云的特点及形成过程。

(二)、认识火烧云

1.什么是火烧云?请同学们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文中的句子,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全班齐读句子。(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烧“是什么意思?这里可不可以换成”红“?把句子中的”烧“换成”红“通不通?既然通,作者为什么不用”红“,而用”烧“?

3.课文写的是什么时候的火烧云?

(三)、感受霞光

1.师范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在大地上,你发现地面上发生了哪些变化呢?你能用笔把这些变化找出来吗?从这些变化中你发现了什么?这些颜色为什么变得不样?

3.是呀,霞光映照在大地上,一切都变了,你能想象出还会有哪些变化吗?用”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在大地上,()变成()的了。"的句式说一说。

4.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呀,霞光映照地面的景色这么美,简直是一个童话世界,如果你也被这一片霞光所包围,你的心情怎样,你又想说什么呢?

5.作者不是直接写火烧云,而是写了霞光,你觉得这样写好吗?

(四)、学习火烧云颜色、形状变化的部分

1、作者从哪两个方面描写火烧云的变化?自由读3-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写了火烧云的颜色,还写了它的形状。(板书:颜色、形状)

2、火烧云颜色变化有什么特点?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3、都有哪些颜色?

4、天空中还有哪些颜色?

5、请学生朗读第三自然,读出对火烧云的赞美之情?

6、火烧云颜色除了多这个特点外,还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五)、学习火烧云的形状变化

1、读读4~6自然段,思考:火烧云形状变化有什么特点?火烧云的形状像什么?形状变化除了多以外,还有什么特点?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2、你们知道吗?作者在描写马的样子时,描绘得精彩,一起来欣赏。(课件出示)

3、作者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融合在一起写,不仅使文章的生动、具体,还突出了火烧云的变化美。再来读4~6自然段,边读边体会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融合在一起写的写作方法。

4、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火烧云形状变化的?

5、想象一下,火烧云还像些什么呢?

(六)、学习火烧云下去的部分

默读第7自然段,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七)、总结课文:

(八)、布置作业

选择自己喜欢的两个自然段背诵。

以上是我对这一节课的预设,但是课堂是变化的,随时可能生成新的问题,所以教师要充分发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鼓励学生独特的发现和体验,让学生在品读文章的过程中,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建立学习语文的自信心。

9.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反思 篇九

(一) 教师的思想观念过于传统

有些语文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只重视学生能否取得较高的成绩, 而忽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对学生的写作步骤进行设定, 并交给学生应对作文考试的方法, 使学生由以前自由的写作变成现在充满框架的写作, 导致学生对写作失去兴趣, 写出的作文缺乏创造性。

(二) 学生写作脱离生活实际

初中生缺乏丰富的生活阅历, 所以在写作中有时会无话可说, 但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 又不得不写一些自己没有经历过的事情。这时, 学生可能就会抄袭作文书中的范文或者自己编一些内容。学生的写作内容脱离社会生活实际, 造成文章内容缺乏真情实感。长期被动地写一些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 不但使学生对写作失去兴趣, 而且抑制了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

(三) 学生语言贫乏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很多学生都学会了上网, 而且一些学生还迷恋上了网络游戏。这些学生每天面对电脑, 缺乏与教师、同学的沟通, 语言积累量少, 造成语言贫乏, 在写作过程中出现词不达意的现象。

(四) 学生的素材缺乏新意

初中生在写作过程中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写作模式, 但是其写作素材没有新意。在写“一件最感动的事”时, 学生经常写自己生病时母亲的悉心照顾;写“自己长大了”时, 就写自己为父母洗脚……这些事例缺乏新意, 很可能全班绝大部分的学生写的都是这些事情, 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成绩, 而且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五) 不注重作文评改

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 往往是教师安排作文, 学生写好后统一交上来, 教师改完后, 再发给学生。有些学生在拿到作文本后只看一下自己的成绩, 对教师给出的评改并不重视, 还有些学生即使看了评改, 但是在下次写作时依然会犯同样的错误, 这使得作文的评改发挥不出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二、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 观察生活, 积累素材

初中生对这个世界是充满好奇的, 他们喜欢观察周围形形色色的事物, 但是他们没有掌握观察的方法, 而且也不注重积累, 这导致他们的作文水平不高。因此, 教师要指导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 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 并且让学生学会积累。教师可以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让学生将一天中观察到的事情记录下来, 并对这些事情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在日记中表达的都是自己的真情实感, 通过写日记, 学生能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而且能够为写作积累素材。初中生大多缺乏学习的自觉性, 需要在教师的不断督促下, 才能够更好地积累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加强课外阅读, 并且摘抄一些好词好句。教师要定期地让学生进行互相交流, 并互相推荐好的课外读物, 以及自己收集的一些好词好句。

(二) 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只有对写作充满兴趣, 才会积极主动地写作。教师可以开展一些知识竞赛、朗读比赛,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要带学生走出课堂、走入社会, 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到一定的知识, 这也可以为写作积累一定的素材。教师还可以带学生到户外中去感受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学生通过亲近自然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 并为写作积累素材。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 并对其进行鼓励。教师要带着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 即使学生只有很小的进步, 教师也要积极地给予鼓励, 使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当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出现错误时, 教师也不能对他们进行批评、训斥, 而要对学生进行鼓励, 与学生一起分析、研究出现错误的原因, 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写作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并对学生提出一些建议, 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 让学生自主选择写作内容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 都是教师给学生一个题目, 学生根据教师所给的题目进行写作。这使得学生即使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积累了很多素材, 但却运用不到。这种教学方式, 不仅使学生对写作失去了兴趣, 而且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的发展。因此, 教师要重视学生在写作中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写作, 使学生通过写作训练能够将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素材加以运用, 进而提高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四) 为学生安排口头作文

教师可以利用课堂刚开始的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轮流上台演讲, 演讲的题目可以由学生自己拟定。学生刚开始可能会比较紧张, 说话不连贯, 这时教师要不断地鼓励以缓解其紧张情绪, 增强其演讲的信心。教师通过安排口头作文, 能够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并且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 注重作文的评改

教师在评改过程中要恰当地使用评语, 不能过分地夸大, 也不能一味地贬低, 而要讲求实事求是。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评改形式。以往的作文评改注重教师对学生的评改, 这种评改形式使学生得不到重视。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评改形式, 让学生进行互评。学生在评改之前, 教师要强调评改的重要性, 以便使学生在评改过程中保持严谨的态度。教师还要教给学生评改的方法, 使学生在评改过程中对文章进行全面的分析, 并找出其中优秀的部分, 而对文章中的不足之处学生则要提出自己的建议。学生之间互评能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并且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初中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语文教师要不断总结作文教学经验, 创新教学方法, 使学生乐于写作文, 实现学生写作水平的全面提高。

摘要:作文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对学生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学生通过作文训练能够有效提高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 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但是, 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 学生的写作水平普遍较低, 而且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不高。要改变这种现状, 语文教师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作文学习中, 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10.语文火烧云教学反思 篇十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上册语文《火烧云》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上册语文《火烧云》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火烧云奇异的景象。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3、认识本课的 4个生字,会写霞、紫、寿、葡、萄、茄、跪、秒、恍、惚;要求掌握的词语有;霞光、紫色、高寿、葡萄‘茄子、跪着、恍恍惚惚。

4、背诵课文。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1、字词教学;

2、理解火烧云的变化,体会作者的心情。

教学难点:

能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的特点展开想像,尝试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一些人类破坏环境带来危害的资料;

2、小黑板、教学挂图、课文朗读录音或者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写作顺序。

2、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新课。

二、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1、读准字音并组词。

2、理解词义。

三、自由读文,思考

1、课文按什么顺序写?

2、给课文分段,每段写了什么内容?

四、学生读文,讨论。

五、学生反馈,教师点拨。

1、按时间的顺序。(板书)

2、段意。

3、朗读。

六、作业

1、书写生字新词。

2、把你认为优美的句子抄写下来。

3、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大自然的美妙景色。

3、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尝试铺垫

看图回顾火烧云上来时霞光映照在大地上的生动现象,交代这节课的主要任务。

二、尝试学习第三自然段,并背诵。

(1)激发兴趣,尝试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

尝试题(一): ① 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

② 尝试背诵这一段。

(2)学生尝试练习。

(3)指名背诵,交流学习方法,揭示色彩词语的特点

(4)小结学法,抓住特点完整提纲。

(5)第二次尝试: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

指导有感情地背诵(指名背、齐背)

(6)小结学法,并用一个词来说说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

三、尝试学习火烧云形状的变化特点,指导感情朗读。

(1)尝试题(二)①自由朗读第4-6自然段;

②火烧云形状变化有哪些特点;

③说说你最喜欢的一种火烧云的样子是怎样变化的。

(2)学生尝试学习,进行四人组讨论。

(3)交流学习过程

一会儿 过了两三秒钟

变化快 忽然

形状变化多

一转眼(静态-动态)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5)小结,再用一个词说说火烧云形状变化又多又快的特点。

四、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的特点尝试写一段话

(1)千变万化的火烧云接着还会像什么呢?展开想像。.....你想尝试描绘这美丽的景象吗?尝试题(三):(任选一题)

①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的特点,写一种你最喜欢的火烧云样子的变化过程。

②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多又快的特点,用上“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仿照第三自然段写一段话。

(2)学生尝试写,教师个别指导。

(3)反馈,订正。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

2、摘录文中的好词好句。

3、利用早晨或傍晚时间观察我们这个地方的火烧云。

板书设计:

火烧云

颜色

火烧云 多,变化快 神奇、美丽

形状

四年级上册语文《火烧云》教学设计2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全文可以划分成几段?

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学习火烧云上来时

1、火烧云出现之前,天空及周围的景物是怎样的?读一读,想一想。

(火烧云出现之前,天空布满霞光,周围的人和动物在霞光的照耀下呈现出各种颜色。)

“霞光”使哪些景物发生了变化?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的?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

火烧云到来之前这些景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同样的景物为什么会有不同的颜色?

(由于霞光照在它(他)们身上,使颜色发生了变化。但是因为底色不同,所以变化之后的颜色也不同。)

2、人们看到这一切,心情是怎样的呢?

3、地面上的人和动物发生了变化,天上又有什么变化呢?读句子,谈理解。

“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这句话点出了“火烧云”名字的来历。句中用“烧”字,既突出火烧云颜色是红的,同时在表达上用动词,突出动态,把云写活了。

4、作者是怎样观察霞光的,你从中学到了什么?(教给学生怎样细致地观察事物。)

5、指导学生用又惊又喜的心情朗读课文第一段。

(二)学习火烧云的变化

1、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火烧云的什么在变化?

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认识到颜色和形状发生变化。

2、自读第3自然段。

①思考:火烧云颜色变化有什么特点?

学生会通过读课文说出颜色变化快而多。

②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

课文中连用四个“一会儿”表示几种颜色交替变化,瞬息万变。“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还有说不出来的、见也没见过”的颜色,足以说明火烧云颜色的变化多。

③“半紫半黄”中的“半”是什么意思?(两种颜色混在一起。)

④你认为还会出现哪些美丽的颜色?可以让学生说,也可以亲手去画。

⑤指导朗读后尝试背诵。

3、按刚才的学习方法学生自学火烧云的形状变化。

①自学第4至6自然段,思考:火烧云形状变化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

“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过了两三秒钟”,“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一转眼就变了”,从以上几个句子可以体会出火烧云形状变化快。

②课文是怎样细致描写火烧云的形状变化的?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③你认为还会出现什么形状呢?它是怎么变化的?又是怎么消失的?仿照课文第4、5、6自然段,把自己想象的内容说给大家听,看谁说得最精彩。

④指导朗读、背诵。

(三)学习火烧云下去了

1、齐读、思考:什么是“恍恍惚惚”?为什么会这样?

2、火烧云下去了,人们的心情怎样?(惋惜)

3、指导朗读、背诵。

三、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作者是怎样观察火烧云的?

(引导学生讨论,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体会。)

2、观察云彩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的写法,自己写一段话。

四年级上册语文《火烧云》教学设计3

一、抓住重点,创设氛围,感受美。

《火烧云》重点描写了夕阳西下时火烧云颜色、形态的变化。教学时,教师可先从整体入手,设计这样的问题:

1.火烧云这一自然现象发生在什么时候?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讲作者这种感受的?

然后让学生边听教师范读课文,边看挂图思考。之后让学生谈谈(先同桌谈,后指名谈)听完老师范读后对火烧云的.感受。这样学生就能掌握课文的重点部分,初步领略到火烧云变化奇妙的景象美。

二、反复品读,突出重点,欣赏美。

教师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重点进行朗读训练,让学生在朗读中赏析描写火烧云美丽景象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描写的意境美。

1.指导学生欣赏火烧云上来时霞光照在大地上的美景。教师可引导学生解答:霞光照在大地上的美是通过描写哪此景物来表现的?哪些词语最能体现这种变化?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感受。

2.重点指导学生欣赏火烧云上来时的色彩美。①指导学生品读第二、三自然段,结合挂图体会“极多”和四个“一会儿”都是讲颜色多、文化快的。然后引导学生抓住两个重点句进行赏析:“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②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两个重点句,边看插图,边体会,更真切地感受火烧云色彩变化美。

3.启发学生欣赏火烧云千姿百态的形状美。指导学生品读第四、五、六自然段(先读后理解,再有感情地朗读),并结合挂图领会“一会儿”、“忽然又”、“接着又”等词语的用法,明白这都是讲火烧云的形状多、变化快的。然后品读第四自然段:“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在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可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的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教师要重点指导学生理解这是写火烧云变化快、开头多,突出了火烧云千姿百态的形状美。接头指导学生学习第五自然段,让他们想想哪些词句表明火烧云的形状多、变化快。最后让学生自学第六自然段。

4.归纳全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一时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可是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一会儿工夫,火烧云下去了。”使学生明白这既是描写火烧云颜色、形状变化之美,又是表达作者对美丽景色的热爱之情。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的心情与作者的心情相融合,以此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三、训练说写,落实重点,创造美。

这篇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火烧云这一自然景色的热爱。教师可指导学生反复朗诵、品赏,充分感受火烧云的颜色、形状之美。通过落实说、写训练,使学生在说、写训练中创造美。

1.先引导学生读课后“思考·练习”第3题的句子,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仿照着说。先同桌说,再指名说。这样就形成了信息的多向交流与反馈,使学生对火烧云颜色、形状美的认识更加深刻。

2.指导学生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把曾看见过的美丽景色写下来,然后同桌交流。

3.引导学生思考回答:作者为什么能把火烧云写得这样美,这样逼真,给我们留下这样深刻的印象呢?通过说使学生懂得只有像本文作者那样,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在生活中做有心人,善于观察,才能写出这么形象生动、语言流畅、景色优美的好文章来。

四年级上册语文《火烧云》教学设计4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唤起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激发热爱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

2、积累用不同构词方式描写颜色的词语;领悟描写事物动态变化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

领悟描写事物动态变化的表达方式。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谈话

天空中的云来去匆匆,我们只觉得它美,但很难把这种美景写下来。六、七十年前,作家肖红却以优美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栩栩如生的火烧云图景。今天,我们随着作者的描绘,想象火烧云那纷繁的色彩和多变的形态。(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想象画面

1、自由朗读,凭借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2、读后反馈:

a、指名分节朗读。

b、说说作者给我们描绘了哪些奇妙的美景?

c、出示图片(投影)并作归纳,理清文章思路。

教师归纳:火烧云上来时,大地笼罩在光亮的晚霞之中,色彩繁多形态多变。火烧云下去了,恍恍惚惚。

三、美读课文,品味语言

1、反复吟读,要求边读边想象画面。

2、晶读,说说作者是怎样表现火烧云的美?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如第一自然段,作者一连用?个“……了”的句式,写在霞光的照射下,大地万物都改变了自己的颜色,也写出了当时人们的欢乐愉悦的心情;第3自然段,作者用三种不同形式的词语写出了色彩的纷繁;4、5、6三个自然段,分别用跪着的马,凶猛的狗,威武的狮子三幅图写出火烧云瞬息万变,由小到大,由清楚到模糊,最后不见了的变化过程……)

3、通读全文,要求根据自己的感受,读出对火烧云的喜爱之情。

4、熟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并把它背下来。

四、讨论和练习

作者在写火烧云的颜色时说“还有些说不出来,见也没有见过的颜色”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颜色多得无法形容)

五、布置作业

1、《黄冈》第4课

2、同步课外阅读

3、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

4、火烧云

颜色 多、变化快

形状 变化快

【教后反思】

我觉得教学这篇课文的另外一个亮点就是在板书上。学生通过看黑板的板书很快就对课文的结构非常清晰。

在教学《火烧云》这篇课文中,我觉得做得不足的地方有几点,值得我以后在教学上要注意的。第一,重点段落读的时间还不够。本课重点是形状的变化,但是学生对云的形状变化是怎样的还不够。主要是让学生自由读的时间不够,导致学生掌握不够好。第二,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整节课,我感觉老师总是牵着学生来走。缺少了让学生来讨论、质疑的时间。第三,在扩展阅读的部分文章可以让学生提前来读。例如《火烧云的形成》《云体的各种体态》都可以在预习的时候先读,对于学生对火烧云有进一步的认识。第四,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这篇课文有排比的句式出现,可以在课堂上点明一下在写作的时候我们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来做。

四年级上册语文《火烧云》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霞光、恍恍惚惚”等重点词语。

2、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的,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火烧云奇丽的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想象火烧云颜色、形状的变化,体会作者的心情。

教学难点

学习运用丰富的想象描写景物变化的写作方法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搜集关于火烧云的资料

导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

预习题纲

1、初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紫檀、笑盈盈、镇静、威武、恍恍惚惚”的意思。

2、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火烧云的。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理解课题。

师:自然界的事物千奇百怪,而自然界的景观也是无奇不有。这节课我们跟着女作家萧红一起去欣赏夕阳西下时,那火烧云的瑰丽情景。

1、交流学生所收集的有关火烧云的资料。

2、什么叫“火烧云” 呢?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一句话来回答。

(1)这句话中有一个动词用得特别好,读读这句话,看看谁能把它找出来。说一说理由。

火烧云上来了,就像是天空中着了一场大火。着火的时候,火势特别大,特别猛。从这个“烧”字感受到火烧云上来时一定很快、很有气势。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3)评价小结:你们真会思考!你瞧,祖国的语言文字真是太美妙了!一个 “烧”字既突出了火烧云上来时天空的颜色,像火一样红;又如同熊熊燃烧的烈火一样有气势,给人一种动态变化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解决生字新词。

3、组内交流

(其间,教师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并及时给予指导,如“葡萄”中的“萄”字单独时读“”,在“葡萄”一词中读“”“霞”字笔画较多,教师指导记忆。“盈”字注意上半部分的笔顺)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把课文读准确、读流利。

2、默读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的?

3、师生共同交流:

课文1、2自然段描写火烧云上来时的情景。

课文3—6自然段描写火烧云的变化极多。

11.火烧云反思 篇十一

在教学这篇课文之前,我找到一些火烧云的图片制成幻灯片,希望能通过这些直观的形象,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火烧云的变化神奇,并参透文中隐含的人文思想。同时,课前我又布置了预习的任务,要求学生读通顺课文,这有助于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有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课堂上,我首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论火烧云,接着让他们欣赏火烧云的幻灯片并谈自己的感受,使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建立大胆想象的心向和态度。这样的设计环节,轻而易举地就引出了火烧云的“变化神奇”这一主要特点。

关于火烧云的变化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因此,接下来的教学我非常注重学生的朗读感悟,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火烧云的变化之快、变化之多。在采取不同方式读的同时结合图片的欣赏,激发学生对火烧云乃至自然景观的喜爱,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12.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反思 篇十二

一、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存在很多问题, 具体的现状就有如下几点。一是作文教学无计划。作文教学本来就是个很系统、很严谨的教学内容, 但是很多老师在教学时比较随意, 没有进行系统的教学设想。虽然整体目标都清楚, 但是具体到实施时, “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感觉该写一篇作文了, 便临时布置一篇了事, 即或是重视作文及练笔, 布置学生写周记之类, 也是由着学生的马儿跑, 写到哪里算哪里。这样的训练究竟要达到什么目的, 有什么效果, 大家心里恐怕并不是十分了解。二是教学效率低下。本身学生对写作的积极性就不是很高, 在教师目的不明确的情况下, 很多学生都是敷衍了事, 随便写写完成任务了事, 没有达到最终的写作效果;写作前部分教师不重视写前指导, 写后讲评, 改时不是就某个明确的训练目标集中笔墨, 讲评也不是围绕某个明确的训练目标讲评, 批改中的评语都是套话, 甚至有些作文出现不改, 拖改现象, 有些批改的常是胡子眉毛一把抓, 什么错字别字、标题标点、开头结尾、语言表述等等, 每次都是全方位批改, 全方位讲评, 什么问题都涉及到, 什么都没解决, 学生写了不少, 写作的水平提高却不快。三是作文与生活脱节。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离开了生活, 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我们的写作教学常常与生活脱节, 作文不能真实地反映生活, 生活也不能化为作文题材, 学生既没有丰富的词汇, 又不熟悉多样的题材, 作文时文思枯竭, 硬挤强凑, 自然文不成篇。

二、初中语文作文兴趣的培养

作文教学重在激发兴趣和创设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了兴趣学什么都快, 写作也是如此, 只要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 后面的作文教学就不成问题。传统的作文教学, 把学生封闭在课堂里, 局限在课本中, 禁锢了学生的思维, 扼杀了学生的兴趣, 埋没了学生的天性, 以致使学生作文空洞、呆板、虚假。作文教学时可通过开展一些游戏活动, 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传统的说教教学让学生昏昏欲睡, 在教学中加入有趣有益的游戏、把活动引入课堂, 让学生动手去玩、去做, 动脑去想去探索, 才能在开心的活动中培养起浓厚的作文兴趣。如把课堂开设为运动场, 让学生扳扳手儿, 捉捉迷藏, 钉纽扣比赛, 打补丁比赛, 削苹果比赛, 无不其乐融融, 气氛热烈。还可以把作文课开设为故事会, 辩论会, 主题班会等等, 因地制宜, 借助各种游戏、活动的开展, 让学生在做中学, 在玩中学, 调动起学生无穷的乐趣, 然后因势利导, 进行兴趣迁移。学生通过动手激发起活跃的思维, 教师稍加引导, 学生必是文思泉涌, 妙笔生花, 沙沙沙就能把此情此景生动逼真地叙述出来。作文教学时还可以创设一些情境, 引导学生进入写作状态。通过情境的创设, 调动学生的思想, 开启学生的心灵, 引导学生在这种融洽的氛围中说出心中所想, 写出心中所想。如教完《苦柚》一课后, 让学生围绕“假如你是那个卖柚子的小姑娘, 当伯父给你100元, 你会怎样做?如果你收下这100元, 你会用它来干什么?”这个问题写一段话。结果交上来的作文不约而同写道要向文中的小姑娘那样, 坚决不收伯父的钱。评讲作文时, 我则让学生来讨论:“假如你有100元钱, 你会拿来做什么?”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 情感被充分调动了起来, 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个机会, 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 在作文中不仅要反映真实的情感, 更要体现善良的人格, 美好的心灵, 体现明辨是非的理智。

三、提高作文写作能力的技巧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那么提高作文写作能力, 有没有技巧?其实第一要多看, 多阅读。养成良好的观察和阅读习惯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写作得有材料, 材料怎么来的?来自生活, 来自社会, 我们应该多参加社会实践互动, 多了解社会生活中一些新鲜事, 积累作文材料。在进行观察时, 要了解全面, 抓住事物特征, 这样写作需要用到时, 才能有内容写, 才能写出活力。看的同时, 还要多阅读, 如阅读一些书刊杂志, 经典名著, 作文选等等。通过阅读可以拓展视野, 提高认识, 提高写作的技巧和能力。通过阅读积累语言, 积累写作方法, 积累写作内容, 积累范文, 作文就能逐步提高。古人所说:“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其次要多想。在生活或活动中观察时要多想, 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表现了什么, 有什么意义。这样在写作文时, 不仅是让人知道所写的事的具体内容, 还要让人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表达的意图。这就是要想好文章要选好哪些材料, 这些材料怎样安排, 怎样用词用语, 这些在动笔之前都要想好。

总之,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要有计划, 要有条理, 要有针对性。要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使学生愿写、乐写, 善于激发学生的真实情感, 使学生爱写、会写, 让学生在多看、多读、多想状态下, 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质量。

参考文献

[1]高美美.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新意探析[J].现代阅读, 2011 (11) .

[2]杨秀敏.关于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几点思考[J].现代阅读, 2011 (11) .

13.《火烧云》案例分析与反思 篇十三

内容摘要: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沉学习。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课上师生彼此交流自己的感受,教师以谦虚的态度,探索的精神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抓文中空白点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学生从模仿到创造,更丰富了课文内容,使他们心中美的情感,得以自然地流露和表述。

[案例]

师:你认为火烧云哪儿最美?

生:我认为火烧云的颜色最美。

师:你能把文中描写火烧云颜色美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吗?

(生读文。屏幕随之出示: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师:它的颜色怎么美了?

(学生纷纷找出描写颜色的词语: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用自己的话向大家解释这些颜色有多漂亮。)

生:梨黄就是像梨一样的黄色,可漂亮了!我最喜欢梨黄的颜色。

师:那半灰半百合色是什么样的颜色?

生:(皱着眉头)好像有白色,又有一些灰色,反正说不清楚。

师:这颜色挺复杂的,对吗?(学生点头表示赞同)

生:那它到底什么颜色呀?

师:说实话,老师对辩认颜色也不是很在行。不过课下我请教了专业的美术教师,请他们帮忙,把这些描写颜色的词语变成了它本身的颜色。请看。

(屏幕显示变幻字体颜色后的上面一段话,学生尽情欣赏)

师:看完后你有什么体会?

生:火烧云的颜色真美!

生:火烧云的颜色真多呀!

师:这段文字中你从哪儿还能体会出火烧云颜色多?

生:我从“极多”这个词体会出来的,因为“极多”“就是”“很多”的意思。

生:我是从“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这句话体会出来的。

师:那好!现在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这些说不出来,没见过的颜色可能会是些什么颜色?你也可以像作者那样运用那种“葡萄灰”“半紫半黄”等带比喻的形式来说。

(草莓红、杏黄、黄瓜绿、山楂红、半粉半紫……)

师:这么多颜色一直在天空中出现着吗?

生:不是。它们“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颜色变得特别快。

师:同学们能抓住“极多”、“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体会出火烧云颜色多变化快的`特点,真不简单!

师:这么多颜色交织在一起,真是五光十色,绚丽多彩。大自然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术师,把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渲染的五彩缤纷,美不胜收,面对如此绚丽的火烧云,你们喜欢吗?那我们该怎样去读这段文字?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反思]

纵观以上教学环节,获得两点启示。

师生彼此交流自己的感受。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交往昭示着教学不是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的简单的相加,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课堂上,当学生提问到“半灰半百合色”到底是什么颜色时,教师说的很实在:说实话,老师也说不清楚。不过,我课下请教了专业的美术老师,请他们帮忙才弄懂了。这是教师在暗示难学生:遇到问题要积极地想办法解决,请教别人也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好办法。教师这种谦虚的态度,探索精神给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教师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生,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上一篇:知识产权司考真题解析下一篇:如何进行小组评价和自我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