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教育》读后交流

2024-07-24

《爱的教育》读后交流(精选12篇)

1.《爱的教育》读后交流 篇一

《爱的教育》 读书交流活动发言稿

李培

《爱的教育》读书交流活动发言稿

一本书,能诠释出什么样的爱?是大公无私,对人民的爱;是血浓于水,母子情深的爱;是为了国家的胜利,不惜牺牲自己的爱;是老师对学生,如父母般的慈爱;是人与人之间宽容的爱„„

这就是《爱的教育》中,让人感动的所有的爱。

《爱的教育》以一个四年级的孩子—安利柯的眼光和口吻,向人们讲述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小故事。全书共100篇文章,由三部分穿插而成,一个是安利柯的记事,写了从开学第一天到学期末的整个一个学年中各种各样的学习与生活内容。二是由老师讲述给同学们的“每月故事”,一共九则,讲述了各种各样的社会生活中富于教育意义的故事。三是父亲、母亲、姐姐写给安利柯的话,富于启发性。三大部分构成了一个小学生所能接触到的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各种人和事。

日记中,大部分描写了主人公“安利柯”在学校里生活的每一天。我仿佛看到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映在了眼前。他们与学生们的校园生活一样有喜、有怒、有哀、有乐。当然,也有嫉妒、不甘与委屈,但更多的是包容和宽恕。

记忆尤新每月故事中的一个小故事—《小抄写员》,也是一篇小学课文。一位12岁的男孩朱利奥为了减轻父亲的辛劳,几个月以来都是半夜起来帮父亲抄文件,从来没有睡个安稳觉。而导致体力不支,功课也退步,并引起父亲的多次责骂。最后父亲终于发现了原因,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懊悔与慈爱,体会到了男孩的孝心与苦心。

这就是一个仅仅12岁的男孩对父亲、对家庭的爱。让我十分震撼、敬佩与感动。

我觉得,爱像是童话里的神奇魔法。能让人从心底里温暖、健康。在书中有这样关于“爱”的三句话:

1.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在爱中寻找情感教育的真谛。

2.用一颗至纯至善的、宽容真诚的心,感受丰富精彩的世界。

3.拥有一份崇高纯真的友谊,与朋友互帮互助,才能跨步前进!

我觉得,这三句至理名言说出了这本书的真谛。

作为一名教师,不光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爱心,才有可能把他培养成为一个真正的有爱心的善良的人。在班会课上,我经常会对孩子说:父母和老师为你倾尽了所有的爱和关心,我们不奢求什么,只求那一点点的问候和一句话的温暖。我有时候也总是抱怨学生多么多么的不听话,但他们的一句问候:“老师好”会让我心潮澎湃。上个星期的一件事:开学初,我的嗓子哑了,班里的一个孩子注意到了,送个我了两包凉茶,当时的我热泪盈眶,并愿意为教育事业奉献余灰。

2.《爱的教育》读后交流 篇二

《网上交流——缩短爱的距离》是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3章第2节的内容。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QQ、电子邮件、博客、BBS等网上交流工具。希望以QQ和电子邮件为例, 让学生了解网上交流工具分为实时交流工具和非实时交流工具;另外, 也希望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精神以及帮助学生树立网络安全意识。

●学情分析

我们学校是主城区的重点中学, 学生对计算机并不陌生, 他们喜欢上网, 喜欢QQ聊天, 却并不了解QQ的其他功能, 也不会收发电子邮件, 对网上交流工具基本没有形成概念。希望通过这节课, 让学生真正掌握网上交流的工具, 学会运用网络为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服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QQ文字交流和音频交流的方法;掌握电子邮件交流的方法;理解实时交流工具与非实时交流工具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提高网上交流能力;通过自主探究与教师导学, 循序渐进掌握知识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创设情境的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大爱精神;树立网络安全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实时交流工具和非实时交流工具的概念。

难点:电子邮件的附件发送功能。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资源

麦克风和音响、多媒体教学软件、QQ软件、教学网站、祝福图片、电子慰问信等。

●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师: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 日本发生9级强震, 造成重大伤亡。

师播放日本地震视频。

师:日本地震不仅仅是日本人民的灾难, 也是世界人民的灾难。老师有一个表姐在日本工作, 这几天电话不通, 我们很担心她的近况, 如果通过网络与她联系, 我该怎么做呢?

学生认真听讲, 观看视频并积极回答QQ聊天。

设计意图:QQ是学生最喜爱的网上交流方式, 以QQ聊天入手开始教学能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教师导学, 自主探究

(1) QQ交流──实时交流工具

(1) QQ文字交流。

师:正好老师QQ在线, 现在我来试着跟表姐联系一下, 看她是否在线上。

教师现场与表姐在QQ上进行文字聊天。

板书:QQ文字交流。

学生认真观看。

(2) QQ音视频交流。

师:老师和表姐联系上了, 现在只有文字, 没有声音, 老师想听听表姐的声音, 大家有没有办法?

学生积极回答音频聊天。

教师请一位学生到讲台和表姐进行现场音频交流, 代表全班同学表达对受灾亲人的关心与祝福。一位学生上台用麦克风与教师的表姐现场音频聊天。

板书:QQ音视频交流。

师:要是有摄像头的话, 我们就可以看见表姐了。

设计意图:让学生现场与教师远在日本的表姐音频聊天, 既能充分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 又能让他们掌握QQ音视频聊天的技巧, 培养他们关心他人的情感。

(3) 引导学生归纳实时交流工具的概念。

师:刚才的QQ交流是建立在表姐QQ在线的基础上, 彼此的文字对话才能够即时体现, 由此可见, QQ其实是一种怎样的交流工具呢?

板书:实时交流工具。

学生认真思考、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QQ聊天虽然能够支持交流双方不同时在线的情况, 但它更多时候是支持双方同时在线, 也就是实时聊天功能。

(2) 电子邮件交流──非实时交流工具

师:要是刚才表姐不在线上, 我们还有其他的交流方式吗?

学生认真听讲, 积极回答, 有的学生回答出电子邮件。

板书:电子邮件。

设计意图:有的学生对电子邮件有一定概念, 但不会运用, 这种情况能有效实现实时交流工具与非实时交流工具之间的过渡, 为后面实时交流工具与非实时交流工具的比较埋下伏笔。

师:现在就请你们自学关于“电子邮件”的教学辅助材料, 了解什么是电子邮件、地址格式如何、电子邮件可以发送哪些文件。

学生自学关于电子邮件的教学辅助材料。

师:现在请同学们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学生回答。

板书:发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贺卡、明信片等。

设计意图:自主学习可以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 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

师:看来同学们的自学能力都很强, 可是实践才能出真知, 谁愿意到讲台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呢?

一位学生上台以QQ邮箱为例演示发送文字邮件和图片邮件的方法。

师:这位同学做得非常好, 老师做一下补充, 发送图片的方法除了可以正文形式发送外, 还可以附件形式发送, 音视频文件也可以附件形式发送。不过电子邮箱对于附件的大小有一定限制, 大家要注意这个问题, 下面请同学们以相邻两人为一个小组, 单数为A, 双数为B, A同学给B同学发送一张祝福图片, B同学给A同学发送一封慰问信。

学生两人一组, 以互发电子邮件的方式进行网上交流。

设计意图:实践是检验学生是否掌握课堂知识的有效途径, 通过学生的演示, 教师能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发现他们的不足, 以便有针对性地讲解。在学生自学和演示的基础上趁热打铁, 进行练习, 能够更有效地掌握电子邮件这一交流工具。

师:同学们, 你们认为电子邮件需不需要交流双方同时在线?

学生回答“不需要”。

师:和QQ工具相比, 你们认为电子邮件是哪种交流工具?

学生回答“非实时交流工具”。

板书:非实时交流工具。

设计意图:希望通过学生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得出结论。

3.总结延伸, 拓展知识

师:同学们, 你们现在能总结出QQ交流工具和电子邮件交流工具的异同吗?

学生集体回答 (如表1) 。

师:实时交流工具除了QQ以外还有哪些?

学生回答“MSN、网络电话等”。

师:非实时交流工具除了电子邮件外还有哪些?

学生回答博客、BBS等。

师:你能归纳出实时交流工具与非实时交流工具各自的优点与不足吗?

学生集体回答 (如下页表2) 。

师:通过前面的总结比较, 你们认为是实时交流工具好, 还是非实时交流工具好呢?

学生回答“都好”。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网上交流经验, 归纳总结出网上交流工具除了QQ和电子邮件外, 还有MSN、网络电话、博客、BBS等众多方式, 并能够根据所学知识合理地对这些工具进行分类, 理解实时交流工具和非实时交流工具的概念及特点。

师:不管哪种网上交流方式, 大家都要注意自身的网络安全。

4. 学习致用, 升华情感

师:这是出现在新浪微博上的一则关于日本地震的寻人信息, 目前微博已成为网上交流的主流工具, 也请你们通过微博这种交流工具表达对日本地震中我国受灾同胞以及日本人民的慰问和关心之情, 好吗?

学生注册新浪微博, 发表自己的关心及祝福之情。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培养学生的大爱精神。

●教学反思

3.心的交流,爱的滋润 篇三

【关键词】 中专教育 谈心艺术 案例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4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1-066-01

和学生谈心,作为德育工作的传统方法,即使在实行新标准、倡导新方法的今天,仍离不开它。多与学生交流,有利于增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理解,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而学生的心理和个性特征是复杂的,有的谈心收效甚微,学生听了不入耳,甚至产生逆反心理,而有的谈心则让人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原因何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使我深深体会要想提高谈心效果,必须讲究艺术。

一、案例

周一上午,我象往常一样批改学生的周记本,突然一篇周记的内容让我大吃一惊,全篇写了和一位男生的交往,以及心中的矛盾。我一看名字是我班的史××同学,史××同学在我印象中是个话不多,有点内向的同学,成绩也很一般。而这本周记本可能是她私人的,交作业时交错了。我把本子放到一边,准备下午找她谈心。

下午,史××同学来了,我把她带到隔壁房间,让她先坐下,看得出来,她很紧张,手在微微颤抖,为了放松气氛,我先问了她一些其他事情。等她情绪稍微稳定下来,再转入正题,可是史××同学一直低着头不说话,谈话无法开展。于是我先从自身谈起,还讲到了自己大学时的一些做法和想法,并对同学交往表示充分的理解,渐渐的,她抬起头来了,也愿意说话了,我认真地倾听,微笑着鼓励她说下去,交谈越来越融洽,史××同学也越来越愿意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这时,她已经不仅把我当做老师,也把我当做一个能说心里话的朋友了。

后来,不仅仅是我找史××同学谈话了,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什么事,她也经常主动找我谈心,人越来越开朗,学习成绩也不断的稳步上升,位列班级前五名。实习期间表现非常突出,护理部对她交口称赞。毕业时以优异的成绩留在了医院。

二、与学生谈心的艺术策略

班级中的学生,各有各的家庭状况,各有各的性格特征,而且还存在思想品质、道德观念、理想情操等诸多方面的差异。班主任要搞好班级管理,离不开与学生面对面的交谈。在谈心中,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和尊重;在谈心中,学生感觉到老师知识的丰富,学识的渊博,人格的高大;在谈心中,学生感悟到老师的真诚,情操的高尚,心地的善良。通过谈心,既可以增进老师和学生的感情,又可以相互交流思想,解开思想上的包袱。从以上案例中,可以看出与学生谈心时应注意的几点艺术:

1. 要师生平等,不要“高高在上”。与学生谈话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不可盛气凌人,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要把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地位,消除学生顾虑与拘束,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要和学生交朋友,多站在学生立场上考虑问题,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就会发现,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立场,认识问题的方法和出发点也不同,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而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正确有效地教育和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接受教育。

2. 要善于倾听,不要“主观臆断”。对学生情感动向细致入微的把握,并及时加以协调和引导,是成功教育者的重要标志。一个善于倾听的教师,能迅速准确地听出愤懑、悲哀、快乐和喜悦等各种情感。有时教师了解的情况不一定是真实的,又不听学生诉说,就先入为主,自以为是,甚至捕风捉影,不分青红皂白,横加训斥,这样就会引起学生反感,更加不会向老师说心里话,从而使德育工作无法继续开展。

3. 要多些耐心,不要“急于求成”。很多时候,和学生谈心并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完成,有时可能得不到学生理解,甚至会碰钉子,这时,教师不能意气用事,听之任之,甚至抱怨学生,要知道任何事物的转化都有一个过程,学生的认知也是如此,教师要有充分的耐心来引导学生。

4. 要做到知心,不要“空洞说教”。和学生谈心的重要基础就是真心实意。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学生的思想动态也在发生着改变,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不要仅仅说些空洞的大道理,而应从实际出发,用真情理解和关心学生,这样的谈话才能使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

5. 要注意方式,不要“千篇一律”。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有的同学性格比较倔强,遇到问题容易走极端,教师可以采取缓一步或冷处理的方法,不操之过急,等时机成熟再谈;有的问题比较敏感,在办公室或学校谈不方便,教师也可以换个地方谈,场所改变了,气氛也改变了,有利于师生推心置腹、交流情感,从而使谈心获得预期的效果。

6. 要持续引导,不要“一谈了事”。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往往会反复出现,教师不能寄希望于一次谈心就能一劳永逸,要多注意学生的思想动态,经常与学生交流,通过持续的、不断的沟通,引导学生正确地、积极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4.《爱的教育》读后随想 篇四

去年暑假,我买了《爱的教育》这本书,可是由于我的懒惰,一直没细读,它就置身于书架的一个角落里,今年,我偶然发现并阅读了这本书。

我早就听说过了《爱的教育》这本书,原先我以为是本小说,于是想要将它看个究竟。

这本书居然与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它并不像一些小说,讲明了事理却一点也不生动。让人没办法再往下看,而它却是以日记的形式来说明道理,引人入胜。这本书的主角是安利柯,他也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他的朋友都是一些品德很好的人,比如说卡隆,因为班上有一个驼背的孩子,一个叫弗兰迪的孩子与一些坏孩子欺负他,卡隆便出手相救,以他的拳头保护了他,并且痛打了弗兰迪,弗兰迪居然恶人先告状,但当老师质问是谁打的弗兰迪时,卡隆却一点也不胆怯,毫不犹豫地站了起来,说明了真相,老师非但没有惩罚卡隆,还批评了弗兰迪,这说明了好心有好报,正义终将得到褒奖的道理。还有“小泥瓦匠”,因为他的爸爸是个瓦匠,所以安利柯他们就给他起了这么个外号,他家的经济条件很差,他每次来到安利柯家时,都会依旧披着他爸爸留给他的大衣,弄得安利柯家满是尘土,但是安利柯却毫不歧视他,而是将它当作亲人一样对待,记得有一次,“小泥瓦匠”来到安利柯家里,十分喜欢安利柯家里的玩具小火车,安利柯见了便立刻将小火车送给他。“小泥瓦匠”的欣喜若狂让安利柯也开心极了,他们的友谊也加深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歧视那些贫苦或者残疾的人,因为人的尊严都是平等的,人世间,多一点同情和帮助,就会多一点快乐和幸福。

有一次,考试的成绩下来了,班上的好学生代洛西依然是满分,因此一位叫做瓦梯尼的孩子十分嫉妒他,因此处处都挖苦他,但是代洛西却对他很好,最终使他羞愧难当,代洛西的宽容和瓦梯尼的狭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妒忌只会让人心胸狭隘,遮蔽人的眼睛,自私自利,有百害而无一利。

5.《爱的教育》读后笔记 篇五

我感触最深的那篇要数《卡罗内的母亲》。那篇作文体现了卡罗内的母亲是多么多么的疼爱卡罗内,可是,就在这时,卡罗内的母亲因病而死,卡罗内悲痛欲绝。在他来学校的前一天,老师告诉同学明天卡罗内来学校,你们不可以跟他开玩笑,不可以在他面前开怀大笑!

第二天,卡罗内来学校,不仅受到了老师的安慰,还得到了同学的帮助。卡罗内就这样渐渐好了起来。这个故事正体现了老师和同学同情弱小的心情!

6.爱的教育读后心得 篇六

在现代教育中,不管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爱的教育》都应该是其核心,是其基础。有了《爱的教育》,我们才会用一种纯真的眼光去看待这个社会,才会以感恩的心态面对这个复杂社会中的一切。受过《爱的教育》的人才是健康的,完整的,合格的人,由这样的人组成的社会才是完整的社会,读过《爱的教育》的人都会被书中所描绘的社会所吸引,我想这应该是《爱的教育》的魅力所在吧。

我们在生话中要推广“爱的教育”。在身边见到暴力教育要及时阻止,比如: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事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就在前几天,邻居家的小孩把作业本落在学校的桌箱里面了,他的父母听了,拿起皮带就是一顿猛打。这时被阳台上的我看见了,我立刻飞奔过去,对邻居说:“叔叔阿姨,你们不能使用暴力解决孩子犯错的问题,应该问他为什么犯错并让他改正就行了,他忘记作业本可以打电话和老师沟通或者重新买一本做就可以了,为什么非要打他呢?你们越打他越怕,要用‘爱的教育’教育孩子。”

7.爱的教育读后感感 篇七

带着惊喜与好奇,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了这本书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这本书采用日记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叫安利柯的四年级小男孩的成长故事,描述了他一年内在学校、在家里的所见所闻,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对父母、对老师和朋友们的真挚的爱。

全书有100个小故事,我最喜欢的故事是《扫烟囱的孩子》。一个又穷又可怜的扫烟囱孩子辛苦挣来30个铜币,却因为裤子口袋破了而弄丢了,他不敢回家,他在那里伤心地痛哭。许多同学都纷纷拿来零钱帮助他,终于把他丢的钱凑齐了。这个可怜的孩子感受到了这个世间的温暖与真情,那一刻他感到自己很幸福。

8.爱的教育读后感 篇八

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是人们一生的追求。爱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阅读了《爱的教育》后让我更加深入、具体形象地感受到爱的本源。在一生当中要经历无数的爱:朋友之爱,父母之爱,夫妻之爱,子女之爱等等。当然,作为教师对学生的爱,也是这爱的长河中的一朵浪花。

《爱的教育》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名著经典,这本书也有一个副标题叫做“一个意大利小学生的日记”,这个小学生叫安利柯。但这本书并不是安利柯所写,而是作家亚米契斯以安利柯的角度和语气写着每一天的点点滴滴以及记录了他成长中的每一天的收获,从一学年的开始到一个学年的结束,他在这些所遇和故事里收到的感动和教育里,渐渐地成长起来。这是一个个怎样温馨的故事?让一个跨进四年级的少年懂得爱,怀有善良,学会分享。在这本书里的每一个故事都没有离奇,不是幻想,而是在平平常常的生活之中,平平常常真真实实的细节。用最平凡朴实的语言记录着每一天的生活;用最微小的动作改变了身边的人;用自己力所能及的帮助感动了大多数人。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全部奥秘就在于热爱儿童。”苏联教育家马卡连轲曾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确,孔子有“仁爱”思想;墨子有“兼爱”思想;陶行知有“爱满天下”的思想,他们都是伟大的教育家。而教育中的爱是什么?托尔斯泰认为: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教育,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好教师;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他就是一个完善的教师。由此可知,师爱是师德的重要表现之一。也正像教科文总干事马约翰先生说的:“世界上只有一种教育――爱的教育。”

身为教师对每一个孩子都应该要做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境地,让教师永远做爱的播撒者。那么,平凡的师爱就会产生非凡的力量。我开始对此感受并不深切,读了《爱的教育》一书,我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书中说:师爱是一种依恋的心情,是一种奉献精神,是一种极端负责的态度,也是一种巨大的力量。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敬爱的老师对自己的影响,常会令人终身难忘。当一名在众人眼中是调皮捣蛋,不思进取,不敬师长,没有礼貌的坏孩子,该怎样来教导他?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当以人为本,当你在思考怎么“治理”这位学生时,更应该从学生本身出发,用爱和关怀打开学生的心门,包容他的不足,渐渐地将孩子引向正确的轨道。反之,则会出现一种极端的叛逆的性格,固执地坚持走向一条错误的路,迷失了自己。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实验的效应我想就是爱的结果。爱像空气,每天不可或缺的存在于我们的身边,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爱,生命的始终都贯穿着爱。《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这些孩子虽然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样让我这个外国读者也被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由此可见,《爱的教育》不仅能教育孩子,而且能教育那些正在教育别人的人。

《爱的教育》里没有乏味的说教,也没有豪言壮语,更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它所写的只是一些平凡善良的人物:像卖碳人、小石匠、铁匠的儿子、少年鼓手、带病上课的教师„„以及他们平凡的日常生活。正是这些看似平凡、实则真实可信的记叙。这其中然我印象深刻的是故事讲述了小石匠来到安利柯家里做客,“他身穿打猎时的上衣,全身上下几乎都是父亲用过的东西,上面还沾着石灰和石灰粉”,当安利柯一家和小石匠在桌边吃点心,“吃完站起来时,小石匠上衣上的石灰把椅背弄脏了,我正想伸手去擦,父亲制止了我。”。这位父亲及时制止了安利柯的不正确的举动,然后以委婉写信的方式教育安利柯,在信中,父亲解释说当朋友的面去擦他坐脏的椅子就如同责备他。首先,小石匠并不是故意弄脏的;其次,小石匠是穿着他父亲劳动时沾上的灰泥的衣服,你决不能说劳动时沾上的东西脏,决不能对一个工作回来的劳动者说:“真脏!”而应该说:“你的衣服上印满了劳动的痕迹!”并且应该和小石匠成为好朋友。因为,首先,他是你的同班同学;其次,他是劳动者的儿子。这个小故事里父亲以一个小细节来教导安利柯,从包容谅解同学开始,尊敬所有的劳动者,爱身边所有的人,在爱中受到教育。他们的爱里有宽容,有谦让,有亲情,有友谊。《爱的教育》在诉说崇高纯真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你会从这本书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可我们对此的态度行为可能不同。

《爱的教育》虽然讲的是情感教育,却洋溢着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充满乐观向上的精神。在阅读时好似把我带入了广阔的社会中去,它真是让我懂得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每个故事都讲述了那些朋友的友谊和宁肯牺牲自己的高贵品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儿童。爱可以比成很多东西,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已经完成了对于爱的思考——爱是博大的,无穷的,伟大的力量。

班级:14小教5班

9.爱的教育读后感 篇九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在1886年写的一部儿童小说。小说以一个学龄前男孩恩里克的眼光,从10月份4年级开学的第一天写起,一直写到第二年7月份。全书共100篇文章,包括发生在恩里克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姐姐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诫启发性的文章,以及10则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精彩的每月故事。每章每节,都把“爱”表现得精髓深入、淋漓尽致,大至国家、社会、民族的大我之爱,小至父母、师长、朋友间的小我之爱,处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爱,其实爱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样让我也被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读《爱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以及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读完《爱的教育》,我深深地理解了与孩子一同学习阅读的重要性。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我被作者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所吸引,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

《爱的教育》里没有乏味的说教,也没有豪言壮语,更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它所写的只是一些平凡而善良的人物:像卖炭人、小石匠、铁匠的儿子、少年鼓手、带病上课的教师„„以及他们的平凡的日常生活。正是这些看似平凡、实则真实可信的记叙,把读者带入一个爱的世界,让我们在爱中受到教育。这本书里充满了爱。充满了让人羡慕的爱。《小抄写员的故事》让我想到,平常生活中,作为长辈的我们是不是也经常有类似情形误解孩子的时候呢?孩子虽然小,但有着一颗甚至比大人还敏感的心,渴望承担责任、依赖父母爱的传达,而我们

大人却仅凭着自己的经历、经验来判断和定性,时常会误解、曲解孩子,让孩子幼小的心灵感到委曲。《费鲁乔的血》让我重新感知到一个做错事的人心灵的变化历程,老祖母的肺腑之言,唤醒了费鲁乔内心的良知和勇气。在生活中,我们是不是也应对犯错误的孩子多一些宽容、多一些爱、多一些肺腑之言呢,而不是简单的对与错。

爱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生活中越来越少或越来越被人们所淡忘,爱需要每个人在平凡的生活中去用心去专注的感受和感悟。《爱的教育》在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它让我感动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于爱的一些思索。我有幸读了《爱的教育》一书,并且深深爱上了它。因为它使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师爱。

那么,教师的爱又是怎样的呢?

教师的爱是神圣的。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爱自己的孩子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一种本能,而爱别人的孩子是一种超脱、飞跃,是一种升华。教师思考的是学生未来的长远发展,他们从不因眼前的不理解而放任迁就。教师的爱是无微不至的,他们对芸芸众生能够区别对待,因人施教,做到对好学生不溺爱,对差学生不操之过急、循循善诱。教师的爱包含母爱且胜于母爱,教师的爱包含父爱且超越父爱,是一种严格要求和精心施教的神圣的爱。

教师的爱是公平的,她不分贫穷与贵贱。教师会了解每一个孩子,给予他及时的关爱,会赏识每一个孩子、关注每一个个体,摒弃冷眼和偏见,给所有的孩子提供情感的支撑。上学期,作为一个刚毕业的新教师,我接手了四年级的语文,班上有一个女生,学习默默无闻,相貌一般,毫不引人注目,并且有个最大的弱点,就是特别胆小,连课堂上站起来回答问题都会脸红。对此,她也很苦恼,我发现了她的这个弱点以后,特意选她为语文科代表,早读时给她创造了领读的机会,女孩的心里感动极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她变了,变得活泼开朗,胆子也大了许多,对班级的工作热情了许多,以及各类活动、比赛都积极参与,学习成绩也有惊人的进步。

教师的爱是高尚的,教师的爱又不完全等同于母亲的爱。她不是一直搀着孩子“走路”,也不是把孩子抱在怀里,而是把孩子装在心里。教师不仅要把孩子

看作是他们自己的儿女,倾注全部的心血,关注孩子的身心的健康。教师还在合适的时间、在合理的场合下及时给孩子们指点方向,教师的爱就是用自己的汗水辛勤耕耘,不断浇开一朵朵美丽的心灵之花的高尚的爱。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说过:“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她的绿荫的。”让我们用慈爱呵护纯真;用智慧孕育成长;用真诚开启心灵;用希冀放飞理想,我相信就像一首歌曲唱道的:”只要人人付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我将用自己的双手和大家一道默默耕耘,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教师的爱是无私的,她不求回报,甚至如潭千秋一样舍生忘死的去呵护自己的学生。教师在工作中,无论遇到学生的不理解还是领导的压迫以及生活中种种压力和烦心事,他们决不因此而影响到对学生的教诲和关爱,他们决不会把对学生的爱与自己的个人目的和利益联系起来。

教师的爱是神奇的,她能开导孩子的心智,让孩子更聪慧。教师的一个眼神,一次抚摸,一个鼓励,连同作文本子上的几条波浪线,都会影响孩子的心理世界。

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调皮捣蛋,不尽人意的学生有很多,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付出一定的细心,耐心和爱心,始终把“爱的教育”贯穿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此我深有体会。结合我工作半年多来的情况,我静下心来仔细一想,终于悟出一个道理:最初我对学生总是缺少一份耐心,给予他们的爱也微不足道,怎能要求他们会随我所愿,成为一名好学生呢?我很少站在一个孩子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总是盯着问题、缺点以及背后的苛求,改变,统统把缺点扫除,以便适应我的眼光,我的标准,我的高度。后来想想,实在不切实际。刚从幼儿园升上来的孩子,就要学会这么多东西,是一件多不容易的事啊!简直就要一个瘦子一夜之间吃成胖子。我在自问中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理念,重新定位自己的评判标准:从呵护一个孩子的自尊心做起,从肯定一个孩子的长处开始,从真诚地激励一个孩子的自信开始。从此,我的疲惫缓和了,我的内心开阔了,我的话语平和了。在我改变了自己的心态之后,学生们也都有了好的转变,人的转变总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他们的不足仍然有着这这那那。但是,我已经有了期待的信心:爱的教育一定能够使这一株株粗糙的小草变成一棵棵香草,香气怡人,芬芳扑鼻。由此可见,爱的教育确是一门深而活的学问,当你面对那些“恨

铁不成钢”的学生时,千万告诫自己:一定要冷静,一定要有耐心。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如果我们都能像陶先生那样,把每个孩子都当成一块可雕琢的璞玉或是深埋沙砾中的金子,把“指责、批评、抱怨”,努力换成“启发、赏识、激励”,相信学生,多一份爱心和期待,那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将是一片充满生机、充满真诚和爱意的美好天地。

作为小学教师,我深深感到自己的责任——我们是孩子人生旅途的启蒙人,我们教育中的一点一滴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未来,只有不断的与孩子沟通和反思,审视自己的行为,才有可能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确立新的目标,使孩子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展示。我们要关注生活中的一点一滴,让孩子学会感知爱,学会爱别人,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作一个有爱心的社会人。

10.爱的教育读后感 篇十

初一(6)班王天润

我从小就喜欢看世界名著,便买了一本《爱的教育》来看。这本书像一盏明灯,指引了我前进的方向。

这本书以一个意大利小学生记日记的形式,记录了发生在他小学四年级期间的一个个小故事,从而让我感受到了亲情、友情、师生情„„故事里有善良的卡罗纳,他身材高大,在孩子们心中很有威信,总是挺身而出帮助弱小;有聪明懂事的德罗西,他家很有钱,而且学习成绩特别好,可是从来都不骄傲;有勤奋好学的斯达尔迪,那个看上去笨笨的小男孩,虽然不善言辞,却有着非凡的毅力;有坚强而又懂事的波列科西,他一次次受到爸爸的无礼暴打却从未失去孝心,最终用优异的成绩换来了爸爸的懊悔„„这本书中述说着父母子女间的亲情、老师学生间的深情、同学朋友间的友情。

我有一次做错事不好意思承认。这时,我想起书中的一句话:“如果你做错了事,应该首先向人家道歉。”我真诚得道歉了。

《爱的教育》里讲述了一个个引人深思的故事,如:《弟弟的女老师》告诉我要尊重老师,也让我感受到老师对我们真诚、无私的爱。而且全书是以一个小孩子的口吻写的,让我们更加易于接受。书中没有太多华丽的修饰,就是这些朴实的文字后面蕴含着深刻的道理。《爱国少年》一文教育我要爱国。这些道理使我避免犯很多错误。

11.《爱的教育》读后感 篇十一

爱,一个多么熟悉的字眼,在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一份纯洁的爱,爱是无私的,爱是博大的,只有生活在爱的海洋里,才会享受爱。而我读了《爱的教育》后,我才真正领悟了爱的境界!

这本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爱的教育》介绍了意大利小孩安利柯在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包含了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之间的爱对祖国之间的爱,使人读之犹如在爱的怀抱中成长。读《爱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我觉得安利柯是个孝顺的孩子,也是个善良的孩子。他天真、活泼、好动,我发现,在他生活的周遭有许多关怀他的好朋友,时常鼓励他,安慰他,所以他才可以顺利成长,它里面有悲伤的、高兴的、催人泪下的、发人生省的。但是让我最难忘的还是那篇《灾难》主要说:上学的路上,一位一年级的小学生在过马路的途中摔倒了,这时,一辆车驶过来正好被佩罗蒂看到,他跑过去救起了小学生,然而,他的双腿被车压伤。他为了救人不惜自己受伤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的敬佩吗?

是爱,使我们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是爱,给予我们内心的温暖,人与人之间的爱是伟大的,爱的教育是息息相关的。多感受一份爱,就多一份温暖,多奉献一份爱,就多一份快乐。在今后的日子里,让我们共同沐浴在爱的海洋!

12.爱的教育读后感受 篇十二

这几天,我们学了一篇文章,文章的题目是《献你一束花》。两年前,她和许多人出国参加比赛的时候加在人中间,不受人注意,心里没有什么负担。比赛时,出人意料拿了两项冠军。在机场里有很多人迎接,在这两年里她每次出国比赛,回来的时候胸前都挂着亮晃晃的金牌。正因为她赢得次数太多了,所以心里负担太重。这次她应该可以拿上两项金牌,就是因为别人把希望寄托在她身上了,她在比赛的时候只要有一点恐慌,她的内心就慌了起来这次比赛中一败涂地的输了下来。最后在机场受到了女服务员的鼓励,他顿时热泪满面。

通过这篇课文,我知道了只有失败才会成功。

上一篇:优秀总务主任材料下一篇:韩康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