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我的村庄散文诗

2024-10-18

回到我的村庄散文诗(精选10篇)

1.回到我的村庄散文诗 篇一

我的村庄随笔散文

居住在村庄的那些日子,我常常会为一抹晚霞而走进山林,希望伸出的手臂能够绾住一些落日的光线,将一枚枚叶子串起,以心的形状,挂在林梢,来铭记又一个行将消失的日子,还有一些色彩,一些味道,一些人或事。

我喜欢太阳没近西林时的色彩,或殷红,或浅粉,或橘黄,或微紫,或绮丽,或淡雅,或浓烈,或模糊。它们弥散在村庄的上空,让我偎在一份恬静里,去咀嚼一种只属于村庄的温馨和浪漫。

行走在这样的色彩中,我不由地想起那些清纯如诗的岁月,想起林梢袅袅的炊烟,河边啃草的老牛,结伴归巢的鸟雀,泛着星光的童话,哼着夜曲的流萤、溢着稻香的蛙鸣,甚至一些非常微小的生命。它们单纯地生活在村庄的某个地方,用各自不同的方式和谐地展示着黄昏的色彩,村庄也因了这些生命的`存在而显得更加宁静而祥和。

其实,对于一座古老的村庄,不只是黄昏的颜色使它别具特色,每一个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村庄都会用一种独特的色彩展示生命的不同风采。春天的柳绿,夏日的荷红,秋天的霜翠,冬日的雪白,这些都是让村庄永葆活力的色彩,它们生长在村庄的故事里,渲染着村庄的喜怒哀乐,让村庄里的一切生命,都以一种既独立又和谐的方式,展现出奇异的风情。

村庄古老的风味,常常使得清溪小塘,红花翠柳,青石小巷,辘轳井台,旧宇新檐等,都成为写意的对象,用简单的图案勾勒出古朴的轮廓,在苍凉的画面上记录下村庄在某一个特定时候的情景。而一声隔墙扔过来的笑语,一句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问候,一张憨厚质朴的笑脸,一双浸润着真诚的眼睛,则又以一种最纯真的语言书写着村庄淳朴的性情,将一些厚重的情感,掺着泥土的香味,刻进村庄的生命。

村庄也常常将一些新鲜的生命,挂在高高的树枝上,如飘在空中的风筝,引领我伸长脖子不住地张望山外。那时,从山外传来的一些声音,不止一次地敲打着我的心房,燃起我一次次向往的火焰,于是,我决定离开这个用犁铧和锄头耕耘生活的村庄,试图在那鳞次栉比的楼群里找到一片精彩的天空。因此,那天,我把最后一行诗歌埋进田埂,吃完母亲早起做好的米粥和烙饼,然后背起一家人的自豪和希望,依次踏过平原、山冈,直至消失在山的另一边。而离开村庄后,我才知道,外面的世界虽然很精彩,却终不如村庄的味道甜美,不如村庄的色彩纯洁,不如村庄的情感真诚,不如村庄的生命更富有质感。

也许缘于村庄情结,常让我不住地怀念村庄的夜晚。因此,当我用了一个假期的时间,在村庄里寻找失落的一些记忆时,我发现月亮是行走在村庄上空的灯笼,在暮色四合时,它悄悄地爬上树梢,为远行的人点亮一盏归来的灯,让白天里四处飞翔的心,找到一个温暖的归巢。而那些与忧郁有关的人或物,都会变成月光下美丽的影子,成为一段故事随着岁月溜走。

行走在村庄里,我会看见内心平静的岁月,那些升腾的火焰,被激情一丝丝助长;那些灵活的声音,一次次被深情、温柔的手抚摸着;那开了又阖,阖了又开的心门,在白天与黑夜之间徘徊,一次次流连。而这一切温馨的记忆,最后都以一种静默的方式,被村庄收拢成了一片叶子埋进泥土。以至多年以来,我漂泊的灵魂都一直无法走出一种乡土的情结,无法走出只有在村庄里才能体味到的淳朴、善良和温暖的意境。

原来,村庄永远是我头上的那片天,是让我灵魂可以停靠一生的港湾。

2.回到故乡抒情散文 篇二

虽是清明时节,但一路都是好天气。淡金色的阳光从车窗外泻入,撕成一条条的,像金色的琉璃,阳光打在手上、脸上,碎了,似乎释放出一阵难以捉摸的暖。车子在没有尽头的高速公路上疾行。爷爷和母亲似乎睡着了,父亲在专心致志地开车。除了如翅膀振动般的风声外,很安静。我盯着车窗外飞快地离我而去的景物,心中似乎被什么东西牵引着,期待着什么。

是那从未谋面的故乡吗?爷爷今年已73岁了,很想回老家看一看。父亲同意了,正值清明节,全家人便回家乡祭祖,当然包括从未去过那里的我。

是让先祖知道我是谁吗?还是让我知道我从哪里来?

车子缓缓地驶入庭院,长辈们都出来迎接,一张又一张陌生的脸都布满了岁月沉淀下来的精华,父亲一一告诉我这个奶奶叫什么,那位爷爷是谁,我机械地重复着,但这种陌生被长辈们亲切的笑声融化了。这就是故乡吧。

从高高的石阶上走下来,一幢灰黄的瓦顶老屋静静地立在绿树与农田之间,墙面因数十载的风雨而变得凹凸不平,表面的墙面也有些剥落了,露出坚实的屋子的肌肉,门窗有的紧闭,有的打开着随风扇动,吱呀的声响如时间的齿轮不停地转动,屋顶的`青瓦也因雨雪的冲淋,变得光滑而泛白。似乎一切都记载着时间的流逝,很快,难以捉摸,很慢,可以一寸一寸地记载下来。

推开面漆剥落的老木门,吱呀声一下子把我带到了时间的急流中。堂屋里很安静,陈旧的木制家具,有些透光的屋顶,墙上脱落破碎的大字报……历史如烟一般扑面而来,让我有点站不住脚。进入卧室,灰尘在丝束般的阳光中飞舞,四柱床和木桌、衣柜仍摆着,只是笼上了一层灰土地制成的外衣,墙上贴着不知什么年代的旧报纸,挂着逝去曾祖母的照片,我轻轻走上前,用指尖触摸着这些墙体,粗糙不平,质地不一,上面还有些大小不一的小洞,摸过之处还带下厚厚的一层土,可又感觉很清凉,细腻、柔软,从指尖传来一阵温暖,直达心底,一种未曾谋面但又十分熟悉的感觉袭来,很亲切,很熟悉,沁人心脾。

转身,从落满灰尘的玻璃窗向外看去,像是隔着迷雾看世界,一半是光,一半是影,光与影交错间,我内心在历史与现实中徘徊。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这个问题又一下子在我脑子里涌现。

爷爷终于忍不住,哭了,已布满岁月的脸涨得通红,复杂的情感流淌着,爷爷一字一句地给我讲述着家族的故事,我默默地听着,仿佛听着时间的声音和情感的流动。

这就是历史吗?故乡的历史,一个家族的历史。

上祖坟,纸钱化为一只只灰白色的蝴蝶,乘着丝一般的青烟飞舞着,像是告知逝去的灵魂来自后人的看望。顺着山坡俯视,大片金色的油菜花随风舞动,变换着姿态,不规则的田块有的已犁过,有的还覆盖着一层若有若无的绿,拼成一幅抽象画,韵意难以捉摸。风中,我听见了长辈们说的什么光宗耀祖的话,望着无尽的故乡山野农田,心中一震,如似明白了什么。

原来,故乡是灵魂最终的根基,家是人生的起点与终点。我是家族的一员,我要为家族而努力。最终,不管飞行多远,我仍要回到家中,回到故乡。

3.倘若时光回到那年散文 篇三

可我知道,我曾经住的城市已是秋天

一场秋雨一场寒

我记得校园里那条丹桂飘香的幽径

一袭秋雨过后,桂香冉冉,撩人心魄

那个散发着桂香的雨季里

总会有人抱着几本书躲在屋檐下避雨

素颜,长裙,抬头看天

远处有人久久望着,凝视这道风景

我记得那时候天总是阴沉沉

午休后的课堂总是疲倦和昏昏欲睡

一场一场的秋雨过后

打散了校园里原本新生军训的喧嚣

不见熙熙攘攘的.人群

偶尔见到的也都是低头不语,行色匆匆

忙着赶路,忙着上课

那时候两三好友总是挤在一把伞下

到教室后,抖落伞上桂花瓣,相视一笑

无人留心讲台上教授在讲William Blake 还是William Wordsworth

翻到书的那一页似乎永远就留在那一页

窗外雨声淅沥

打落在玻璃窗上

一手托着腮一手转着笔

望着窗外

秋雨连绵,落了一地桂香

耳畔若有似无的传来教授的声音

那时候,我不知一瞥惊鸿是多久

4.回到鄂托克的散文 篇四

向西,一路向西,沿着每年都要走的荣乌高速,我再一次回到了鄂托克旗。自由向导自驾俱乐部三天的行程,32个人的车队,就这样从东胜出发了。

午后的暖阳追随着我们来到了第一站漂亮的乌兰镇。乌兰,蒙古语是“红色”。这里的红从住宅浸染到地质公园,怡红快绿,没有哪一个小镇红得让人如此舒服。

地质公园在小镇的一角,褚红色的波浪状石头造型很抢眼,远远地就吸引了自驾同行的摄影家们。进入大厅,精美大气的布局,让一路风尘的人,眼神坠入一幅巨型长卷中,铺展的绿展示了远古恐龙的家园。曲径通幽,我们进入了时间隧道,地球在上空的天体中运转,各种精美的矿石罗列在橱窗内,鄂托克的地貌以石膏为主体的样子呈现出来,虽然大多只能用于工业。

在二楼一整面墙上,鄂尔多斯的地质结构以真实的面貌出现,它的宏大逼真令人惊叹。不整合结构吸引了我,讲解员说,是因为这里丢失了一个地层。当我问及是哪一个地层丢掉了,讲解员不好意思地说:“忘记了。”没有想到,在我折身的时候,她查了资料,捧着一本厚厚的书,让我看了这一章节。原来是“没有冥古宇这一层。”这里的地层界限上面是沉积岩,下面是变质岩,地质上将这两种不同岩石相互接触,叫做不整合。场面如此宏大的不整合出露,在全世界十分罕见。

讲解员是一个年龄不大的女孩。知识储备、认真敬业的态度让我心生赞叹。恐龙在这方水草丰美的地方,生活了若干年。与石头长成一体的骨骼,陈列在洁净的橱窗内。她生动地为我们讲解了远古恐龙的生活习性,我兴趣地看着恐龙时代的长劲鹿,短短的脖子与现代的样子迥然不同。据说是因为悦知己者,一点一点脖子就长长了。看来,无论是人是物,爱情的甜蜜有着不容忽视的力量。

公园的另一个展厅,大幅地呈现了蒙古族的历史与文化。马背民族的生活场景、各种精美的饰品让我感叹祖辈的超高艺术水准。

从远古的恐龙季走进祖辈的生活,这一片土地一直是各类物种繁衍生息的繁华之地,它的空气流动着新鲜。走出地质公园,沐浴在硕大的蓝天下,六月的阳光,直率坦然,与这里的人一样,脸上挂满了笑容。

巴特儿,是英雄的意思,蒙古人历来崇拜英雄,好多孩子拥有这样的名字,父母希望他们有着英雄一样的性格。

在鄂尔多斯查布恐龙博物馆,我遇见了一个年近六十的巴特尔。据自由向导的老总,也是我们这次自驾出行的总指挥温源介绍,巴特儿老师爱上了鄂托克的鸟类和植物,一爱就是三十年,这里的鸟类植物像是他的亲人,没有他不认识不知道的。他知道它们住在哪里有着什么样的生活习性。他将它们的样子捕捉进了镜头,向当地的居民甚至是外省的人士,展现鄂托克的自然天堂。

我用心打量着眼前这位老者。挺拔的身姿,摄影家的服饰,不离身的相机,和蔼的笑容。随着他的脚步我们来到博物馆他的鸟类植物标本展厅。巴特儿老师占用了博物馆两个房间,一间是鸟类的照片,一间是植物标本的图片。同行的摄影师折服在了鸟类的照片中,因为他们知道拍鸟是一件辛苦并不讨巧的活儿。鸟的灵动与敏捷总是与人保持相当远的距离,而巴老师似乎与鸟生活在一个平台,它们淡然地出现在巴老师镜头下,还特意摆了姿态。植物更是风情万种,即便是走在秋的尽头,依然绽放在巴老师的标本中。

在图片中我的眼睛美了起来。看着巴老师,我兴冲冲地与心中的英雄留影。当老先生,问及我的名字,我用蒙古语回答了他,他因过度劳累红肿的眼睛突然亮了起来,用蒙古语说:“你是蒙古人?”我非常骄傲地告诉他:“我是蒙古人,而且是鄂旗人。”他像个小孩子一样高兴了起来,主动把他的电话留给了我,告诉我:“下次再回来。”我的心瞬间柔软了。

当同行的人说:“老师,你的摄影作品,完全可以投稿了。”他淡然地说:“我不投稿。”我内心充满了敬仰。在如今一切讲究快速的年代,他还能不忘初心,只是想着为家乡的生态做一点贡献,保护这里的鸟类与植物。他做着这样的事,他的儿子又在做着同样的事儿。三十年如一日,有几人可以做到?

在这样一个小小的地方,一排平房的一侧,博物馆小小的牌匾并不显眼。但这里的故事,与恐龙的化石一样厚重起来。

又一次来到了碧海阳光。这次并不是泡温泉,而是去它后面的一个影视基地。

想起去年,我和爱人带着父亲,一个下雪的冬日,三个人的VIP专场。没有其他的游客,我们三个人清静悠闲地品味故乡的温泉。

外面的雪一片一片落在温泉的穹顶,寒气让温泉的热气托在上部,体内的寒冷在温暖的水中,渐渐化开,筋骨细胞浅浅的眯着眼睛,走到了梦中。至今父亲说起家乡的温泉,言语中都透着温暖。

领队说,晚上我们要下塌布伦湖,离碧海阳光不远的另一处温泉。我偷偷地愉悦起来,去年的那一份美好自然对接在了内心。我早早地准备好了泳衣,与鲜然姐姐一同去泡温泉。

去温泉的路却不太好找,这里的欧式风格像是一个个迷宫,也许是源于它的圆形建筑,我总是疑惑自己走出了内蒙,像是去了国外某个城市。沿着一个个烛台壁灯,走过一个个长条通道,我们来到了泡温泉的汤池。

遗憾的是,临近夜间10:00才去泡温泉,已到了工作人员下班的时间。匆匆在唯一的一个没有放水的池子“养肾汤”中享受了片刻。抬头仰望,灯光与星光缀满了暗夜,一轮明月在窗棂中挤满了身子。没有雪的月,月光晶莹透亮。

同样的宁静,静默着我的心。一种思念从心头扬起。远在异乡的爱人、女儿,在家的父亲,不知此时,是否也在望着月亮,听到了我的呢喃。

多少次回到家乡总是步履匆匆。没有参加过任何祭祀敖包的活动。今天恰逢农历五月十三,是蒙古族祭祀敖包的日子。6:00我们就从酒店出发了。

来到乌兰敖包,车辆人群非常多。我们将车停在下面,步行往上走。身着蒙古节日盛装的人多了起来,民族的语言更是充满双耳。偶尔听懂的一两个单词,让我兴奋。

通往敖包的路,是一条两米宽的长长的小路,上下一条路,却秩序井然,人们拿着供品,拾级而上。我被滞留在人群后,被各类手工艺品吸引住了目光。在一个老大姐的摊位前,蒙古族的头饰让我欲罢不能,细细的揣摩,颗颗饱满的玛瑙,紧实的排列,穿插的绿松石,贵气十足,银链的衔接,精美无比。

记得蒙语老师说:“只要有蒙古人的地方,你开口说蒙古语,他们都能听懂。”我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我用仅有的单词,蹩脚的说着蒙古语。没有想到,他们对我特别的热情,主动和我攀谈。当我说:“想试戴一下头饰。”没想到老大姐爽快地同意了,她说:“是蒙古人就戴吧,不收钱。”这可是价值上万的头饰。

老大姐亲自将全套头饰戴在了我的头上。原来戴头饰很有讲究。两侧的镶满玛瑙与银链的,垂于胸前长长的饰品,像是两条大辫子,它是由一个长圆形的黑色布条连接在一起。戴的时候,头发整个装在黑色布条中,上面再戴上满是玛瑙绿松石的帽子。蒙古族的脸型安放其中,一种久违的感觉悄然爬上心头。

恰逢明哥路过这里,看到我热情洋溢的笑脸,快速按下了快门。他说:“感觉今天是你出嫁的.日子,妈妈正在耐心地为你整理头饰。”我的心头突然一热。

“是的,女儿已出嫁了,嫁到了远方。已经很久没有回家了。”我的目光越过蓝天,伸向高高的敖包。

走过长长的通道,跪拜在敖包前,眼眶中涌动着热泪,深深地俯下身姿,将心中的祝福祈愿留在了这一片大地上。

乌兰乌素,锡林塔拉,一片一片的草原连接起了鄂托克,延绵的绿色,直至天的尽头。翠烟飘在草尖上,晕染到蓝天的边际,像是某个谁不小心打翻的了颜料,一直流淌到地平线的缝隙中。六月的鄂托克是草的世界,草的天堂。

草原像是一个小孩子,总是给我们不同的惊喜。一路走来,二三个小时的车程,眼眸中只有草的样子,没有其它的物件,场景像是复制了一般。只是草的颜色调整着色度。相信吗?草的颜色竟也千差万别,有深绿的、浅绿的、苍白的。加之草原的各色小花混杂在一起,草原实际上是七彩的草原。

我第一次见到秋天麦浪般的草原。一望无际的黄白,随风起伏。细草间大量的狼针草,如狼豪般纤细柔软,它的挺拔早已盖过绿草,在风中引颈高歌。它的骄傲、它的英姿,让你欲罢不能。坐在车中,我深深地被它折服。鲜然老师告诉我,这种草俗称跳舞草。它在风中如舞动的男子,散发出蒙古汉子雄性的细腻。

而无羊群光顾的影视城,那里的草粗糙与强硬,直刮我的长筒丝袜,长长的叶片像是父亲额下的胡须,硬硬的、痒痒的。

在我的概念中,草都是一样的。没想到内大的一位教授说,在一平方的土地中,有60多种不同的草,花更是繁多了。细看,草高高低低错落有致的生长,有高大直立瘦弱的近乎人高的白草;有像是刀剑般锋利的绿草;有药用价值极高的苦参草;有低矮敦实的圆圆的草墩;有伏在草地上的无骨草。

我久久地凝视着遍野的无际。远处的羊群闯入眼帘,它们悠然地吃着青草,三五一群,偶有嬉戏奔跑的,灵动的样子,清澈的眼神像是这里的蓝天与阳光。物与物,和谐、自由。

阿尔寨,说了许久要来的地方。今天坐着孟金龙老师的车与余晔老师、鲜然老师一同踏入了这片神秘的土地。苏鲁锭早早形成队列夹道欢迎我们,延绵了一两公里,车辆拐了一两个弯就到了石窟。

一路绿草,这里的地貌发生了变化,红色的岩石多了起来。突起的高80米宽300米的红砂岩建筑,已然坍塌。相传,这里方圆几公里之内不允许放牧、不允许有人烟。它霸气十足地辽阔,依然可以看到它曾经的辉煌。

遗憾的是,这里的负责人员出门了,没有人给我们讲解。依次打开的洞窟,损毁非常的严重。但仅存的壁画却精美异常。黑笔勾勒线条,人物的形态、细节的刻画,无不令人惊叹。壁画中有三种文字:蒙古文、梵文、回鹘蒙文,详实描述了壁画的内容。其中成吉思汗与他的三个夫人、四个儿子与众大臣一起出席活动,人物繁多,呈现了当时阿尔寨的盛况,也为史家们学提供了研究素材。

据说,这里是成吉思汗攻打西夏的屯兵之地。有成吉思汗指挥军队所坐之处,至今双腿的坐姿还在石窟的边上;还有他睡觉的石床,栓马的马桩。

这座高大的石窟,是我国规模最大的西夏至蒙元时期的石窟,也是世界上发现回鹘蒙古文榜题最多的一处遗址。我很好奇,如细沙一般的红色的岩石,阳光下坚硬无比,下雨时便如泥土,如此浩大的工程,能工巧匠是如何完成的。他们高超的技艺在今天像迷一般。

三层的石窟,我们看了保存最好最具代表性的洞窟。历史的厚重凝结在了我的内心,它像是一本巨大的著作,记载了我的先辈他们无与伦比的智慧。在时间的指缝中,随着岁月如烟飘散在了草原大漠中,化作了永恒。

站在石窟的最高处,我的目光伸向远方,似乎还能听到远处高山上战马的嘶鸣。从石窟上滚落的石块,化作一头雄狮,昂扬护卫着石窟;化作一个沉思的老者,目光深邃至蓝天,吐出一朵朵白云,引领着他的后人。

这里的阳光,充沛饱满。匍匐在石窟前,我感到从未有过的神圣,不由落下晶莹的泪滴,却没有悲哀。

百眼井,并不好找。折了几个来回,我们才找到。它像谜一样,在草原上留下了百孔。它的四周磊起了半米多高的墙。有的已废弃,有的还在使用,只不过换了泵来抽水。

打过井的草原已没有草的样子,草没了,地皮裸露着,石头多了,还有了石头小山,荒凉成片。孟老师、余老师在这里寻找着宝贝石头;鲜然老师吹着旷野的风,嗅着几百年前的气息,感知着井的秘密。而我,沿着井与井走来走去,猜想着有多少的足迹曾经在这里徜徉?这里的足迹一定是年轻的,不然怎么有力气去打井?他们会是一群什么样的人?为什么需要这么多的井?

我笑了,笑我的痴想。

这里有许多无从知道的故事,一如我的家人。在这块土地上,故事都是口口相传,许多已经变成风的声音,将那一份忧伤安置在歌声中。听父亲唱歌,我能听到家乡炒米奶茶的味道。

电视台的梁浩问我:“来到鄂托克,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5.回到爱开始的地方伤感散文 篇五

如果在这个世界上,有这样一个地方,只有春风的拂过,望眼是一片广袤的绿色风景……那么,我会不顾一切的去追随……

其实,在这个世界上,的确有那么一处风景,可以让我们享受这美好的味道,甜蜜的,清新的……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在慢慢的找寻自己的那处风景……闭上眼睛时,会感触到那清风拂过脸颊的柔软。每个人的旅行都是一次美好的开始,回到原本我们曾经已经遗忘的那个角落,寻找那不在的人……

曾经,我爬上山峰,去看那夕阳的落幕,鲜血般的红色,多么浪漫的情节,一个人独自站在离夕阳最近的地方,闭上双眸,慢慢的享受夕阳渐渐的从山脚落下去的美丽。

是不是我依旧没有忘记那过去的一切?还是因为从来没有与过去的你分开过?我慢慢的徒步在这山头,似乎这风吹来的,都是曾经熟悉的气息,我字迹间的你,是否还在?你画中的我,是否还是那样?

如果不是时间的故意的雕刻,我们又怎么会站在两个不同的角度看着彼此?夕阳慢慢的落下帷幕,夜色开始慢慢的笼罩着山头,我消失在这夜色之中,离去……

我行走在茶花树丛中,手指慢慢的触摸着茶花洁白的花瓣,看着四周的茶树,我发现在某棵茶树的下面,站立着这样一个你……你未曾改变,只是时间残忍的在你俊秀的脸上刻下了岁月的痕迹,那双清澈的眼眸,透出的依旧是你不变的爱意…我向你走去,伸出手,还想抱着你,却,如烟般的离去,消失不见,留下一层薄薄的轻雾……

重新整理好我的行李,锁上门,重新开始我的旅行,继续寻找消失的那些人儿,不变的誓言。我脑海中的你,忽隐忽现,微笑着的你,那么阳光,如朝阳般的灿烂,而我,夕阳般的发烧,已经,慢慢的`消失……

或许,每个人都需要一份清新的心情,去找到一份自然的爱情,那份爱情,只为自己所存在。因为在这个世界的某一处风景之中,有着属于你的爱情……

爱情就那么简单,不需要用世俗的眼光去看待,只是需要我们每个人都用心去呵护。爱不是一种利益,如果把爱作为一种利益,那么我们每个人都将成为爱的牺牲品。为何不带着一份单纯的心情去寻找那一份清新的爱呢?

我回到爱开始的地方,找到了那个曾经属于我的爱情……我们都以为那份爱情就是在不断的攀爬之中才找到的岩石,殊不知,只需要怀着一份淡然的心情,慢慢的去寻找,才会是真爱。

季节的迁徙,为的是下一次美丽的绽放,盛开的清风,带来温柔……

6.村庄河流经典散文 篇六

河流是村庄的河流,村庄是河流的村庄,在乡下,这两者的关系有点像锅和盖或者碗和勺。就像在刘家坪的每个人心里,河流就是我们村庄的河,滋养着村里的牲畜和庄稼,也滋润着每一个村庄的孩童,春来了下河扑蝶,夏来了游泳洗衣,秋天听蛙鸣看满池的荷花……因为有了村庄,河流则生生不息,呼吸着村庄的味道与人气,河便有了生气。有很多次天气干旱,河里只剩细细的一股水,连河底的卵石都盖不住了,但那河水还是缓缓地流淌着,看得人揪心不已。好在很快秋雨来了,冬雪来了,河里的水又丰盈起来,河又成了让村人欢喜的河。

河水由北向南,顺着沟沟壑壑跌跌撞撞地闯入了村庄的西边,我曾沿着河走过很久很久,都没有找见它的源头。只知道河水沿着人居住的村庄流淌着,它走过的地方,有庄稼,有果林,有菜地,有池塘……它紧贴着村庄缓缓流过,像老祖母抚慰孙儿的手。

村庄的井不出水了,河边的冒眼泉便成了我们生命之源。每天都会有人挑着两个桶晃晃悠悠地来河边打水。这时候的河,成了村人生活的依托。在河边相遇的村里人,喜欢唠唠嗑,插科打诨地胡乱开几句玩笑,一时间农家人毫不做作和遮掩的笑声便会荡开河面上,在人一样高的水草间来回穿梭。

盛夏的聒噪里,蛙声一轮赛过一轮,顽皮的男孩常常抓河里的蚂蟥,在河滩上进行各种折磨。洗衣服的我视线便追着他们,渴望着身为男生的自由和胆大。更多时候他们脱得精光,在离我们洗衣服很远的地方游泳。他们不敢去深水的地方,皮猴似的在水里胡乱打水仗,欢快的叫声惹得女孩们心痒,却没有勇气照着做。

秋天的牛羊也最悠闲,没有过多的活儿要干,整天在坡上慢悠悠吃草,吃饱了便到河边饮水。原来牛也会渴,见了水吧唧着嘴巴,舌头一卷一卷,比吃草还要有滋有味。羊到底是绵软些的动物,它喝水的时候跟脾气一样轻轻柔柔,喝一会儿叫几声,好像在赞叹水有多甜似的。看牛羊喝够了水,小主人把木橛子往河床上一扎,便不再管了,尽情地玩到天黑来牵就是。

温情的河水也有发狂的时候,记得有一年交公粮时节,傍晚的雨下得毫无征兆,据说那天的河水有一人深。再加上上游的`水,瞬间就把溢洪道填满,向两侧的山坡漫延。河里除了混沌不堪的泥水,看瓜人临时搭建的瓜棚也被水冲散,檩木便顺着水胡乱磕碰着往下漂移。带着瓜蔓的西瓜和梨瓜,在水里起起伏伏,看得人眼馋不已。溢了水的鱼塘就在不远处,鱼一见下雨天便缺氧,不得不浮到水面上大口呼吸。有一些鱼被雨打蒙了便跟着水游出鱼塘,向河流的方向流窜。洪水退去后,挂在河两岸的树杈上、草丛间什么东西都有,濒死的鱼,半烂的瓜,运气好的还能捡几根檩木。

7.村庄之春优美散文 篇七

村庄的春秋是美的。我一直这样认为并深信不疑。然而,当我在这个春天里深入这座村庄的内部并接近全部的真相时,我止不住地忧伤。

雨一直没下,即使是在“雨水”这个春天里的节气也未曾落下一滴雨,整个村庄弥漫着一种淡淡的好像灰尘被焙干了的味道。坐在房顶的矮凳上,在大山的背景里,我目堵着村庄难以掩饰的伤。

红红的太阳照耀着大地,天空一片清澈的蔚蓝,纯净得没有一缕浮云,也没有一只云雀掠过的踪影,更听不见欢快的鸣叫。高天之下,大大小小,形状极不规整的梯田像被夸张过的一张张惊诧的、失望的、悲伤的、痛苦的大大张开的嘴巴,毫无血色地泛着暗哑的灰白色。一个个干枯的水塘裸露着开裂的塘底,像大地的伤口。田间地头较为耐旱的不知名的杂草和灌木丛,以及村舍间的几株果木黄绿黄绿的东一簇西一枝地点缀在青瓦白墙中,显示着瘦瘦的.生机。突现的一抹红色,也许是一株桃树绽开的色彩,令整个枯焦着的村庄多少泛出了春意。几只狗在大路上、小道上边追着风跑,边不停地叫着,搅起的黄尘随风飘散着,而这些随风扬起的沙田里、土路上黄的尘、红的土,也许迷离的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眼里的干涸,还湿透了农人们那单纯的心里最朴实的愿望。

墙下有人走过,我俯首,是村里稍年轻的男男女女结伴外出打工。老人、小孩脸上写满了忧伤,也带着希望,内心的复杂感受在自相矛盾的叮嘱与劝告里表露无遗。他们在漫天的黄尘里相送着,直到走上那条通往山外的路。一直以来,他们随父辈执著、认真、善良、热情地在田间地头如同黄牛一样劳作,栽种烤烟、小麦、辣椒、香芋、姜、瓜果等农作物,放牛、养猪、养鸡,过着平淡、平凡,虽不算富足,但却幸福而安稳的岁月生活,如今他们弃下春天的农事离开了,弃下家里的老老小小离开了。

我忽然想起自己蛰居在华丽的书房,想象村庄之春的风轻云淡、桃红柳绿、花团锦簇的美感和春天里的农事以及所有的爱和欢歌,然后拼凑阳光、花香、蝶舞翩翩;浅水、轻唱、韵味绵绵等婉约、亮丽、生动明媚的意象堆砌起来的有关村庄在春天里的诗歌,此时想来是多么矫情而无关痛痒。站在都市想象和装饰村庄,就像从美酒里寻觅一株玉米的根部,漫长而遥远。我感到很惭愧,也感到极为悲伤,悲伤自己以及农人的叹息。

我渴望着雨能踏着轻盈的步子姗姗而来,滋润出山岭沟畔蓬蓬勃勃的生命形态,让生命以最简单、最直接、最自然的方式繁衍、传承、轮回。那样,离开村庄的人们就回来了,用锋利的犁铧翻起村庄的土地,再种植上鲜嫩的信念……

8.留守的村庄散文 篇八

初春,还不适合前去踏青,也不是欣赏花开的季节。唯独已慢慢释放生机的树叶,悄然在枝头留下了痕迹。迎接风的到来,期盼雨的光临。

春节后的村庄,不免透露出寂寞的神情,好似放映机里的画面突然卡断,只留下一块白色又不甘心变黑的帷幕,抓住观众的心,迟迟不愿放开双手。

宽阔的石路,一个白发老者,牵着一头水牛,缓缓向着田野走去,一会儿的功夫又安静下来了。一个不甘心闲居又没好乐趣找的小孩,屁颠屁颠的跟着深厚的牛脚印随即奔着田里去了。

阳光照在牛粪上,来不及躲避的细菌害虫也光荣的跟上祖先的脚步。几只鸡,不疼不痒的叫着,一村的静默的姿态,顿时毫无准备的被打破。守护家门的小狗,狂叫几下看没人理睬,又专心去做它的美梦了。

喜欢热闹又不甘心堕落的人,若突然造访,一定会痛恨自己,给自己一记耳光,并怨恨为何不安心享受上帝赋予的恩惠,无故惹出那么多的事顿。

不禁想起那么多年前,许多兄弟为了碗大的土地赔上许多交情,争得无情翻脸,恨不得一双筷子分成四双,还埋怨怎么不可以多分一块,好用来别住不断上升的矛盾。

那时,没田没地,还要拼命的留下一块墓地以待年老。现在,有房有车,祖辈留下的田地,还要用心去打量一下,是否还有种下去的`价值。

若有人想要还原鬼子进村的夜,千万不可错过这片村庄。坚硬的钢筋水泥,不可一世的褛在山坡上。薄的好像连体重也承受不了的电视,努力爬住新上的瓷砖,还不忘奉献新鲜的节目,博得拥有者一记难能的笑容,擦洗留在边沿上的灰尘。

一个贪吃的小孩,坐在几个老者身边,碗里几只可怜的鸡腿,哀求式的望着那个孩子,不是怕即将消失的生命,担心胃口不大的孩子了吃饱,未能完成最后的使命,走到判官那儿还罚做一回鸡。

可惜,吃不下的肚子,就像被爱情玩弄的人,想要用力再前去咬一口,害怕一瞬间的贪婪,撕破伤痕累累的心,伸出的手指,遇见蟒蛇似的急急收回怀里。

窗外的癍竹,歪曲了生长的方向,撑不起它的身躯,不得已放弃了争取的念头,临时卡在大树间,风搅动叶子,叶群叫动竹节,发出向苍天投诉的讯号。

春天,不论在那里总会如期归来。

9.村庄的姓名优美散文 篇九

那些姓氏后面带庄字的地方,肯定人烟稠密,鸡鸣犬吠,欣欣向荣。这些村庄就是一个个德高望重的长辈,不由你不肃然起敬。你尽可以放开你的想象追溯这些村庄的渊源:一位眼光深远的户主选准了这块地方,建屋砌灶,安居创业,后来者接踵而至,很快就衍生出一个庞大的村庄,虽然杂姓混居,但是地名早已冠上了第一户居民的姓氏。到了今天,好多以姓氏冠名的村庄早已名不副实了,但是谁也没有想着把村庄的名字改过来。我们村子附近的蒋庄,是个一千多口人的村子,却没有一户蒋姓人家,但是谁能说这个村子不应该姓蒋呢?我的老家刘家川原本是个纯粹的刘姓村庄,后来不断有人口迁入,到了现在,姓氏超出了十个,周武郑王都有,大家一块地里耕耘,一口井里吃水,炊烟相交,邻里和睦,安居乐业,没有丝毫的隔膜和生疏。

有些村庄的名字以地势或者标志性物状命名,很是特别。关山深处的燕麦河村就是因为高寒阴湿,只能种植燕麦而得名,距其不远的大牛窑,其实和窑没有一点关系,是一块较大的天然石窟,能够遮蔽十多头牛在里面遮凉避雨而得名。车厂沟却因宋代曾在此设有打造战车的作坊而得名。关山群峰里面有一座叫孟良峰,当地人说是宋代大将孟良的坟冢在此,细究一下史料,就发现这个说法不靠谱,但是这个山峰就叫孟良峰,叫了几辈人数百年了,只能说孟良有可能在此戍过边,也未可知。杏树洼、梨树沟、野猫咀、野狐峡、鹿叉子沟、狼儿子湾、黑鹰沟、獐子岭.……这些令人浮想联翩或忍俊不禁的地名,细究下去,不是有一块天然的标志性石岩,就是有一个能够为其举证的传说。最有趣的地名是叫裤裆渠的一个地方。大约在十多年前,我随妻兄去帮着修梯田,到了地方,我问这地叫啥名?他说叫裤裆渠。我听了觉着有点低俗,但是仔细观看了地形之后,不得不承认这个名字名副其实——因为那个地形就是一个人仰躺的下半身,形神兼备,令人叹服。

村庄随了人姓的就像人一样,有自己的性格,会呼吸会微笑,或刚烈或敦厚,你置身久了,就会感受到他的淳朴忠厚,或者奸猾狡诈。大多的村子如我的父老乡亲一般,憨厚良善,亲和爱人,也有个别的村子逞勇好斗,奸猾耍刁,坏了村庄的名声,好多年都洗刷不干净。我刚开始任教的地方名叫龚家庄,原本是个很清秀的村庄,可是由于一部分人的,还有一小部分人拐卖女人,硬是把一个好村庄糟蹋了,外面人一律叫“鬼家庄”,差不多有十几年不能正名,小伙子大了娶不上媳妇,就连女子外嫁都成了困难,整个村子里的人到外村走亲访友,似乎都矮了半截。后来这个村子新任的村支书,一个年轻有为的高中生,采取硬狠的措施杜绝了,倡导温良恭俭让,打击坑蒙拐偷,用了五六年的时间,终于为自己的村庄正了名,拯救了一个好村子。

村庄的名字就是村庄的历史,是一个村庄的档案。虽然新农村建设使得那些沧桑的老屋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气派的洋房子,但是村庄的姓名没有改,哪怕就是小名也是不能改的,这就像一个农家子弟走出村庄去发展,鲜衣怒马之后依然不改姓名一样。从村庄里走出去的人,滚滚红尘之中,夜深人静之时,乡愁弥散的时候,自然就会记起那一个个烙在心头的村庄的姓名,那些熟悉的村庄名,就像一个个亲友的音容笑貌,笑呵呵地从你的记忆里跑出来,追忆你的童年,诉说你曾经的淘气、顽劣,像熨斗一样抚平你的乡愁,把你带回那个你曾经生长、嬉闹过的地方。这个时候,你就觉得你熟悉的村庄就是你的一个个亲人了!

10.回到原地,走向远方散文随笔 篇十

当我学会了走路,走向远方就成了我的梦想,就像羽翼渐丰的鸟儿,忍不住要张开翅膀感受飞翔。于是,我走出了家门,与童年的小伙伴不知疲倦地追逐嬉戏打闹,直到大人们带着一天的劳累走出田地,荷锄晚归日落西山。于是,我背上书包走进了学堂:1里外——小学,5公里外——初中,50公里外——高中,1000公里外——大学。于是,我打起背包毅然地走上了高原,4000公里的距离,5000米的海拔。于是,我一度认为,离家的距离与年龄的关系应该成正比。直到有一天,我又回到了生我养我的地方不再离去,就好像我从来就没有离开。一个问题在脑中萦绕,一次次的远行,越走越远的路,难道只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流浪?

春风的脚步渐渐远去,满天的风筝收回了放飞的线,静静地挂在墙上,默默地把昨天回想。昨天,你意气风发乘风而行俯瞰人间,仿佛比天还高比海还远,不拘一格的样子配着斑斓的色彩争奇斗艳。没有云的天空,像是刚刚扫过的院子,只剩一片蔚蓝,没留下一丝关于飞翔的印记。你和你依偎的墙壁一样静默着,静默着等待,是等待岁月把飞翔的记忆风干,还是等待春风再来,把昨天的故事重演?

我之于你有什么分别吗?想要飞的更高、走的更远,最终还是又回来,从天空回到地面,从远方回到故园,回不去的是已被岁月掩埋的从前。变了,整个世界都在改变,何况世道、何况人情、何况你我!原本以为的熟悉,也可以成为陌生;原本以为的普通,也可以成为风景。如果没有记错,当初就是从这里上路启程,路口的.两棵杨树还在,当初的小树现在比我的腰还要粗。为了寻找未知的风景,我跋山涉水走了一程又一程。如今许多人在这里拍照留影,尽管你只是画面的一个背景,但我已明白,你就是一道从来没有消失风景,守在我的身边从未远去,可我直到现在才懂。

于是,我不再远行。卸下背负太久的行囊全部掏空,即使哪儿也不去,站也要站的轻松。不想再把时间花在路上,省下些时间多做一点事情。停下脚步,在一个叫做“单位”的地方,以事业的名义,每天做着平常的工作,就像环线的地铁,沿一条既定的轨道运行一圈一圈,按照规定的时间,精准地停靠在每一站。停下脚步,在一个叫做“家”的地方,每天关注着柴米油盐,感知着家人的冷暖,风雨来临的时候,作一面挡风的墙遮雨的伞。停下脚步,把一个叫做“朋友”的人,以孤独的名义拉进了朋友圈,我的快乐与你分享,你的忧愁我愿分担。

是的,我不再远行,所有的行程浓缩成三个点:事业、家人、朋友。几何学告诉我,三个点可以构成平面世界里最稳固的支撑。做风筝的人告诉我,一只简单的风筝只需三个点、三条边。停下脚步,我就站在这里,脚下是青青的草地。做一个最简单却最结实的风筝,放飞、放飞、放飞......有一种远行,不是走了太远的路程,不是征服了哪座险峰,不是只身行走在荒芜中。能到达的最远距离,在于一颗心,一颗心的宽度、一颗心的广度、一颗心的高度;在于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苦苦寻觅的风景,或许就在你的身旁,或许就在你并未在意的平凡和普通。

上一篇:中学生家史征文1500字下一篇:医患关系的伦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