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创意人才的培养

2024-10-14

影视创意人才的培养(精选11篇)

1.影视创意人才的培养 篇一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沟通技能;富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备分析和解决营销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能从事市场营销领域各类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1、知识要求

(1)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2)掌握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计算机基础知识;

(3)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经济学、会计学、管理学和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4)掌握市场营销专业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具有能胜任营销工作的专业知识;了解本专业学科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2、能力要求

(1)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人际沟通、组织协调和社会活动能力,能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要求;

(2)具有一定的宏观分析、业务开拓、企业管理能力,能够应用营销理论对营销环境、市场状况和竞争状况作出分析,具备营销人员的开展业务的计划、组织、协调能力。

(3)具有分析和解决营销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具备市场调研与预测能力、商务推销和谈判能力,解决营销策划、产品、价格、分销、促销等具体营销环节中的问题。

3、素质要求

(1)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爱国主义思想,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2)具有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坚实的工作作风,有较强工作责任心、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

(3)具备求真务实的信念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4)具备分析和解决综合性复杂技术实际问题的素质;

(5)掌握文献信息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初步科学研究的素质;

(6)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三、学制、学分与学位

本专业学制4年,按照学分制管理,学习年限为3至6年。修满培养计划规定的164学分方能毕业,达到学位要求者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四、主干学科

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

五、核心课程

管理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消费者行为学、商务谈判、推销学、管理沟通等。

六、主要实践环节

专业认识实习、社会实践、课程实验、专业综合实验、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2.影视创意人才的培养 篇二

一、高校影视创作人才培养现状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高校影视创作人才的培养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人才培养的导向性发生了偏移。在我国的各大高校中,一度发生了偏重研究而忽视实践的现象。而对于影视专业而言,这一教学风尚既有好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弊端。好处是影视创作的学术研究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而弊端是影视创作人才的综合素质下降,特别是创作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1]。而因为这种人才培养的导向性的偏移,我国高校培养出来的影视创作人才难以满足广大影视机构的需求,而在供需不对等的情况下,影视创作人才最终会选择转行。

第二,人才培养的定位比较模糊。人才培养定位是避免使人才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处境的一种有效方法。然而,我国大多数高校在影视创作人才的培养上尚没有做好明确的定位,对于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哪些方面的工作没有一个具体的规划。这种不确定性明显地体现在学校的影视创作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活动组织等方面。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影视创作人才的培养路径

所谓的新媒体是指相对于报刊、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而言的一种新型的媒体形态,比如生活当中的手机媒体、网络媒体、数字电视等[2]。这些媒体形式一方面使得受众的数量增多了,另一方面使新媒体对受众的需求的把握更加准确。而这些方面的变革使得新媒体环境下的影视创作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要想使影视创作更加符合受众的需求而不被时代淘汰,就需要改变高校影视创作人才的培养路径。

第一,要突出专业素质的培养。无论是哪个行业,专业性是最基本的要求之一,而新媒体环境下,人们对影视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了,对影视创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合理的影视创作人才培养需要对专业素质加以重视。对此,高校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多接触生活、多做现场实践的方式,来使学生对影视创作专业具有更高层次的认知,从而创作中高水平的、受观众喜爱的影视作品[3]。另一方面,教师也要让学生多走入社会,感受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从而激发出创作灵感。

第二,要加强其他方面的能力的培养。除了专业知识与技能之外,对影视创作人才而言,其他学科的知识也非常重要。这是由影视创作的丰富性所决定的。当代社会,生活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可以作为创作素材的东西也就越来越多,而如何从纷繁杂乱的素材当中摘取有价值的信息,就有赖于创作人的综合能力[4]。从这个角度来看,影视创作人才其他方面的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对此,学校可以做的就是要求学生在精力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多的选修其他课程,并对选修课程多的学生给予某种形式上的奖励,以在学校中倡导拓宽知识面的学习风尚。

第三,要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一个全面型的人才,必然是在理论能力与实践能力两个方面都得到了发展。我国的教育比较重视理论知识,相对来说,实践能力的培养处在弱势地位。而要想在新媒体环境下提高影视创作人才的能力,就必须改变这种教学观念,将实践能力的培养纳入培养策略中。对此,学校要对实践教学给予足够的物质支持和师资力量的支持,而教师则要在教学过程中多给予学生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进入仿真实验室,体验播音、影视制作等与影视创作有密切关联的活动。

三、结语

高校影视创作人才的培养问题早已显露,而新媒体环境下,这一问题的解决更具迫切性。对此,我国高校要明确问题的实质所在,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以创造性的思维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我国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新型影视创作人才。

摘要: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传递的方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这种形势下,新媒体成为了最重要的媒体形态。媒体环境的变化对影视创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围绕新媒体环境所展开的高校影视创作人才的培养问题也成为了人们关心的热点问题。本文即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3.助推文艺事业 培养影视编剧人才 篇三

10月30日,研修班学员代表与影视政策法规部门的领导、学术领域的专家学者共聚北京,就影视剧的创作方向、艺术风格、创作技巧、新时期影视发展规律、影视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及收视率等热点话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朱明德、北京市宣武区政协副主席喻建平等领导认为,召开首届全国中青年影视编剧精品创作研讨会,对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对激发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促进更好更多的优秀影视精品的创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北京市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索谦对参加学习的中青年编剧寄予了厚望。他表示,北京市文联和北京市影视艺术家协会将继续秉承建一流之家,推精品力作。在结业典礼上,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局长孙向东代表北京市广播电视局也表示将为大家提供最好的创作条件,包括从资金到各方面的支持。

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副局长李春良在与编剧交流中介绍,从这两年北京影视剧的管理情况看,数量一直呈递增的趋势。去年北京市生产电视剧1300多集,今年截至到9月份,已经发放许可证的电视剧达到了1700多集,预计到年底会突破2000集,能占到全国电视剧产量1.3万集的六分之一。应该说电视剧精品迭出,但总体来看也不乏平庸之作、鸡肋之作。现在真正称得上精品的作品应该说不到十分之一。究其原因,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全国范围内都存在的“一剧难求”现状。

国家广电总局发展改革研究中心产业与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岚分析,十七大的报告把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概念提出来,标志着我们文化产业已经不单单为了赚钱。2007年是电视剧的质量年,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电视剧,包括《金婚》《奋斗》《红梅花开》等等。这些电视剧最集中地反映了精神层次的人性化、平民化和叙事化风格。国家广电总局在三个季度下发了11项监管措施。黄金时间不播选秀节目,意味着需要更多主旋律的,或者是一些优秀的电视剧的精品来填补这些空白。

北京广播影视作品审查中心主任阎于京认为,北京影视艺术家协会和文联举办编剧高级研修班,可以扩大大批优秀创作人员到北京创作的阵营。他提醒广大编剧要注意作品的导向。

武警政治部电视艺术中心编剧、制片人阳子告诉广大编剧,一定要善于利用多种渠道寻找作品的出口。编剧应该多结交导演和制片人,学会把创作和生产的环节捆在一块儿。他认为,编剧要扎到生活的底层去,同时要瞄准市场,抓住老百姓关心的选题。

最后,北京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陈启刚作总结发言。他认为,这次研讨会和研修班的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建国60周年、2008北京奥运、改革开放30周年献礼。陈部长向来自全国各地的影视工作者发出邀请,希望编剧们围绕上述重大活动和节庆,创作一批富有北京地域特色,传之久远的影视精品。

会后,学员们纷纷表示,北京影视艺术家协会举办的培训和研讨活动拓宽了他们的视野,打开了创作思路,与朱明德、王兴东、马继红、张纪中、刘一兵、苏小卫、路海波、赵宝刚等影视行业领导、专家面对面的课堂交流,对他们今后的创作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11月3日,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名编剧人才考试结业,其中21名编剧学员被授予优秀学员的光荣称号。北京影视艺术家协会与263网络集团合作,免费为学员提供电子邮箱网上交流的平台;与岳成律师事务所合作,为每位编剧创作的剧本提供免费法律维权服务。培训计划历时两个月时间,其中10天集中授课与研讨。授课结束后,编剧学员将投身影视创作,在各自的岗位上为繁荣影视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4.影视创意人才的培养 篇四

摘 要:在互联网经济日益繁荣的信息时代,文化创意产业拥有蓬勃发展的空间,但特色文化的关键点在于富有创意的人才。梅州地处客家文化最终成型的粤东北山区,拥有客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天时地利。嘉应学院作为地方政府支持特色办学的综合性高等学校,具有人文艺术与理工学科均衡发展的教学资源,可以依托客家研究院的科研力量,挖掘客家传统文化的创意亮点,结合美术、音乐、生物科技和地理科学等特色专业的课程设置,组建客家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实现高校科研教学与地方政府、行业协会、文化创意企业的一体化对接,既能达到培养客家文化创意产业优质人才的目标,又能使客家文化遗产得到保护与传承。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地方特色高校;创新建设;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8-00-02

文化创意产业是在文化产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产业形态,是知识经济、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的产物,兼具“文化”、“创意”和“产业”三方面的特征。[1]文化创意产业强调传统文化基础上的创新和个人的创造力,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与当代创意精神智慧的融合。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要把文化产业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使其成为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推动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既重要又紧迫。

2014年11月7-11日,“第二届客家文化创意产品博览会”在世界客都梅州市院士广场举行。为传承客家文化、打造客家文创平台而创立的“客家文博会”,涵盖“台湾文创产品展销,梅州客家文创产品展销,茶产品、茶业展销”三大板块,以“特色化、生活化、高端化、效益化”为亮点,凸显“创意客家?写意生活”的主题,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协会组织、企业承办”方式,由梅州市委宣传部、梅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梅州市客家文化产业协会组织及其会员企业承办,参展商共有163家,总展位388个,展区面积10400平方米,有来自台湾、云南、福建、广西、广州、深圳及梅州本地文创精品参展。

根据活动主办方发布的信息,是次文创盛宴总参观人数高达36万人次,但总交易额却只有2650多万元,而且台湾馆成交额占了近两成(480万元),屈指一算参会人均消费金额不足80元。不言而喻,客家文博会是梅州发展客家文创产业的积极探索,也是梅州打造客家文创产业的新平台。但从成本和收益比较的角度来看,这样的结果并不令人满意。所以,梅州客家文化创意产业协会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梅州市客家红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钟曼红女士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提出要邀请台湾高校师生设计客家主题元素的文创精品参展,“必要时会邀请他们来梅州实地采风获得更多创作灵感。”[2]主办单位也表示明年的客家文博会参展区域将会进一步扩大,“计划增设马来西亚馆、泰国馆、印尼馆、新加坡馆等海外馆”,以便让更多的文创精品走进梅州。

从表面上看,梅州居于世界客都的定位,立足于客家文化创意,挖掘客家传统资源的存量,以扩大文化产业的增量,应该是一个可行的发展方向。但是,客家传统文化以农耕文化为主体,如果过分强调客家元素的挖掘,又容易陷入自言自语的尴尬处境。作为一名外来的游客,来到梅州如果能够体验客家文化,又能带走具有文化创意的产品,处处感觉到创意城市的便捷和新意,那么可以说真正树立了世界客都的旅游品牌。

国家之所以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因为文化创意产业符合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在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大环境下,国家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充足的政策保证。那么,担负着人才培养的地方高等院校在这种新形势下该如何调整学科设置,配合当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改革学校课程设置和科研方向呢?本文拟从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角度切入,探讨地反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的必要性和实施的路径,然后针对客家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需求及嘉应学院的实际情况,提出嘉应学院走“校政行企”四位一体创新发展的方式。

一、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础是人才

2014年3月14日,国务院发布《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3月17日,国务院进一步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自2009年《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出台使文化产业首次上升到国家战略产业层面,到2011年“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再到近期发布的文化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这是国务院第一次鲜明提出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的重要推手。[3]

我国潜在的文化消费能力是4万多亿人民币,但是2013年的文化消费的实际规模只有1.6万亿左右,还有3万亿的空间没有发掘出来,文化消费空间广阔,已经被提到重要的地位上。[4]国务院决定改革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部署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措施的终点在于政府加大创意、设计等版权的保护,引导创意类小微企业发展的产业环境,发展产业集聚的孵化基地,加强政府的采购力度,同时引导产业文化发展基金的投向。文化素材、创意的汇集与繁荣,势必带动创意相关产业的繁荣,主要体现为相关产业的品牌建立与价值提升,而最明显的是玩具、工艺品、家具、服装等行业。

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包含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与智能产权三项内容。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两个要素中,地方特色文化是基础,文化创意人才是核心,而且“只有在文化产业中创造了新的观念、内容和技术的人才是文化产业的创意人才”[5]。文化创意人才必须是“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以‘头脑’服务为特征,以专业或特殊技能(如设计)为手段的‘专精人才’”[6]。地方特色办学的高校打的是文化特色牌,不仅要立足区域文化特色,更应该大力开展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而这显然需要完善地方特色的专业建设。

二、地方高校以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特色专业建设

从地方高校的角度看,专业是为学校承担人才培养的职能而设置的。地方高校专业建设主要包括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以及专业教育中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三大基本要素。[7]其中专业培养目标规定了各专业所要培养的人才应达到的基本素质和业务规格,是专业的灵魂;课程与课程体系是专门化知识的教与学的活动系统,是学科、职业与专业之间的联系与桥梁;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则分别是人才培养的主体和客体。

地方高校的特色专业是指充分体现学校办学定位,在办学思想、专业建设、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条件、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显著特色,获得社会认同并有较高社会声誉的专业。[8]针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需求,地方高校可从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建设入手。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旨在培养掌握文化学理论与方法,具有宽阔文化视野和现代管理意识,熟悉文化法规及政策,具备较强规划、决策、组织、策划、创意以及沟通表达能力,具备较强社会调研和信息处理能力,能够在文化产业及相关产业及文化事业单位从事文化经营管理、文化贸易与交流工作的应用复合型高级人才。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可分为:文化基础与文化资源类课程,如文化资源概论和应用民俗学等;文化产业管理类课程,如文化产业概论、文化投资学和文化贸易学;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和信息技术与文化产业等。具体到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可以包括文化资源概论、文化政策与法规、文化管理理论与实践、艺术基础、美学概论、世界文化简史、民俗学、广告学、文化项目策划实务、文化地理学、文博基础、影视产业概论、动漫与数字产业概论、文化旅游等。

三、客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梅州作为“世界客都”,拥有丰富的客家传统文化资源,但在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方面却远远不够。

其一,总量不足。客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已起步,但就业比例与创意产业相对发达的城市相比,尚存在很大的差距。

其二,结构不合理。人才结构性供需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客家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

其三,没有形成完整的创意学科体系和培养模式。嘉应学院在客家文化创意方面缺乏完善的学科体系,在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方式上处于摸索阶段。

从客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培养角度看,高校培养理念与定位还很模糊,地方企业与高校互动不够,政府的人才政策也还不够健全,而行业协会、社会团体等民间组织尚未发挥作用。

梅州居于世界客都的定位,需要立足于客家文化创意产业,挖掘客家传统资源的存量,以扩大文化产业的增量。梅州从创意客家到创意城市的发展趋势,是基于客家文化创意产业的内生需求所提出的发展思路。在克服实体经济欠发达之不足时,梅州不可丢弃生态和文化之优势,以文化产业引领实体经济的发展,推动梅州文化、经济和社会体系的发展与完善。作为客都梅州的地方高校,嘉应学院应发挥客家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主力军作用。

首先,完善学科建设。嘉应学院应尽快把文化产业管理及创意学纳入学科建设范畴,形成多学科辅助发展的客家文化创意学科体系,待条件成熟后再整合资源设立客家文化创意学院。

其次,逐步改革课程建设。学校应该高度重视客家民俗课程的开设,以地方民俗文化为切入口,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灵感。

再次,积极开展“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工作室的管理人员要具备三种教学、实践、科研能力,比如嘉应学院音乐学院专门为客家山歌大师汤明哲设立工作室,就是此类培养人才模式的尝试,实践效果证明非常有助于地方特色高校的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

最后,嘉应学院就客家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所需的师资力量而言,应该不断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主题化教学。鼓励教师多开展田野调查和社会实践,促进学生与社会岗位的无缝衔接。

此外,梅州本土的文化企业可以参与到嘉应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课程开发等方面,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梅州市政府应发挥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政策导向作用,由市文化主管部门牵头成立客家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指导委员会,吸收本市各类行业协会共同参与,打造人才需求发布、培养模式指导、开展人才研究、培训师资力量、举办相关活动的权威机构和重要平台。梅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协会定期举办面向社会各层面的文化活动,大力扶持和推动创意产业快速发展,推进客家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有序流动。

为了将客家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模式形成良好的反馈机制,嘉应学院可以成立特色专业指导委员会负责实时监控,其成员由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科研院所、企业、咨询机构等有关部门的专家组成,监控内容包括:客家文化特色专业建设是否按照计划进行,是否达到预定目标,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是否得以提高,客家文化特色专业建设中的教学资源分配和利用情况如何。对于特色专业建设和运行中出现的问题,监控部门要加以分析,找出偏差出现的原因,如属于可控制的不利变化,要督促专业建设部门尽快加以纠正并不断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四、结论

地方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的过程是学校调整专业布局和优化专业结构的过程,客家文化特色是嘉应学院生存、发展和提升的基石。通过设置与粤东北区域相关行业的现实需求和发展趋势相适应的文化创意特色专业,是嘉应学院高校特色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目前,梅州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和文化旅游,对客家文化创意人才的需求量极大。嘉应学院作为地方高校,需要主动对接政府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需求,将客家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作为重点,与企业和行业协会及时沟通,形成良好的反馈机制。从文化产业发展的运行机制来看,嘉应学院必须注重培养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客家文化创意人才,如客家文化创意设计和管理人才等。在客家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模式中,应明确定位,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开放渗透,注重学科建设与创新平台建设。嘉应学院作为地方政府支持特色办学的综合性高校,具有人文艺术与理工学科均衡发展的教学资源,可以依托客家研究院的科研力量,挖掘客家传统文化的创意点,结合美术、音乐、生物科技和地理科学等特色专业的课程设置,组建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实现高校科研教学与地方政府、行业协会、文化创意企业的一体化无缝对接,既能达到客家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又能使文化遗产得到科学保护与可持续地传承。

参考文献:

[1]王丽琦.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高校文化创意人才培养艺术教育.[J].2010(1):151.[2]郑炜梅.荟萃文创精品、感受文创魅力[N].梅州日报 2014.11.12

[3]郭洪钧.国务院提出国家层面文化创意产业政策:为“中国智造”冲出国门加把劲[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03.26。

[4]孙博.我国潜在文化消费能力4万亿元 去年实际规模1.6万亿[EB/OL].新华网2014-02-24.http://news.xinhuanet.com/2014-02/24/c_119472123.htm

5.影视广告创意文案 篇五

广告内容:

画面一:一个男子走进了一家卖音乐CD的音像店。音像店里正在播放一首优美的女声歌曲,男子伴着音乐轻盈地走在店里挑选CD。突然,音乐里没有了女声,只有伴奏带的声音。店里的人都发现了这一点,转过头看着店主。

画面二:店主一脸茫然的拿出了那张CD,换了另一张进去,音乐又响起来,也是一个女声唱的歌曲。

画面三:一切又恢复了正常,大家又享受着音乐挑选着自己的CD。突然,音乐里的女声又消失了,只剩下伴奏声。老板被弄得很莫名其妙,他又换了另一张CD,同样是女声,过了一会儿,同样的事情又发生了。

画面四:第一个画面中走进音像店的那个男子突然明白了什么似的,冲出了商店,来到了停在商店门口的一辆裹着黑色油布的小车前,他打开了车门,里面出现了三个美女,这三个美女正是刚才那三张CD音乐里的歌手。三个美女都笑着看着他。

画面五:他笑着摇摇头,一支手潇洒的掀掉了盖在车上的油布,一辆华丽的XX牌跑车出现在了画面里。他上车发动了车子。

画面六:镜头里那辆载着三个女歌手的轿车越开越远。

6.影视创意人才的培养 篇六

这幅广告的主题颜色是绿色,主要内容为湿地,树林及小山坡,而在湿地中有一只左脚的脚印,具体来说,更像是婴儿的脚印,很圆润。在广告的左上角及下方有一些文字介绍,从中看出,这是一幅关于世界湿地日的公益广告。

这幅广告没有纷繁复杂的内容,但那只脚印是本作品的核心。此广告是围绕湿地的重要性及脆弱性进行制作的。重要性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1.在广告的左上角“健康的湿地,健康的人类”,广告下方有关于湿地的介绍和用大号及不同字体突出的“World Wetlands Day,2月2日”,文字内容强调了人类健康生活与健康的湿地生态是密不可分的,人类想要生活好,那么湿地是不可忽略的一个关键因素。2.这幅广告的主题颜色是绿色,绿色是环境的标志性颜色,当人们在观看这幅广告时,不用多想便知道是与环境有关,就在人们进一步思考时,会被湿地中的婴儿脚印所吸引,而一幅广告的大面积是绿草地,草地中最吸引人的是脚印,由此分析可知湿地的重要性。至于脆弱性,同样也是表现在那脚印当中,脚印被设计者设计为婴儿般小脚的模样,没有生硬的线条,都是些圆润的曲线。婴儿般的脚印是婴儿们在走路时留下的,他们行走时大都摇摇晃晃,似乎马上就要摔倒似的,需要有人在旁边看着他,以免他受伤。人们通过联想将婴儿走路与湿地结合起来,就能从中得知当今湿地的现状,十分脆弱,很容易就会被破坏掉,同时也意识到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行动进行保护湿地。这幅广告的文字内容体现了广告创意中的观念性及广泛性,人们可以通过广告了解到什么是湿地,文字的解释能让更多人能不费劲地知道这是一幅宣传世界湿地日的公益广告。

接下来分析这幅广告的策划。如果是我对世界湿地日进行广告设计策划,令我犯难的问题是,如何去表达湿地的重要性及脆弱性。倘若摆上一张湿地的照片,旁边再附加上一段文字进行解释,人们会被美丽的图片所吸引,从而不会去认识了解到这是湿地,说不好可能会认为这是某个风景区在打广告呢。而这广告的设计者十分精妙地解决了这个复杂的难题,便是婴儿般的脚印。首先作者用了一个明亮,优美的背景,有云,有山,有草地,这样的布置不会让读者感到反感,换句话说,人们的注意力被吸引过来了。接着便是那个神来之笔的脚印,这个脚印打消了人们认为这是风景区广告的念头,而为什么选择的是脚印,而且是婴儿的脚印,这蕴含着作者独创的想法。整幅广告,而且是一个公益广告,为的是宣传人们保护湿地的这个观念,里面却偏偏没有一个人的影子。没有人,谁去保护湿地?然而,如果十分直白地将人们保护湿地的情景放在广告上,那么广告不会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更别说要树立保护湿地的意识了。此时作者便用了脚印进行展示。假设我们将脚印换成手掌,额,请问这是《功夫2》的宣传广告吗?那么换成人的头像,咦,这是刘德华还是张学友?换成其他人的部位都不能好好表达广告中的意思,甚至会让人们的想法产生偏离,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脚印就成功解决了这个问题。那么婴儿的脚印,就是上一段落所分析的那样,婴儿走路与当今湿地现状结合在一起。作者还十分注重细节,在小脚印的周围布置了一些小花,既能美化广告,又能传达出湿地能使环境更加漂亮的信息。广告策划者选择了婴儿的脚印来表达湿地的重要性及脆弱性,不但表现了人在保护湿地中的积极作用,又表达出现在湿地生态的现状,清晰地体现了广告策划的目标性和创新性。

以上都是国家层面对湿地保护的一些措施,至于在个人方面,就拿我自己来说,我是通过老师布置的这次作业才知道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的。可见湿地属于普通群众们的陌生话题。若能发挥起舆论的力量,中国在湿地保护这一块将会有明显的绩效。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及不及,人们可以对新闻或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以在微博中、博客中、朋友圈中、贴吧中等等,渠道十分多样,由此可能会对其他人产生影响。当今社会由于信息渠道的多样性与便捷性,所造成的社会舆论的力量是十分强大的。就从我们学校的一起事件来说吧,就在2014年,X饭堂一个卖饮料的小窗口,有同学发现自己在那里买东西时,饭卡被刷了两次,接着便有同学在贴吧上发帖,看看能不能找到有同样经历的同学,问问吧友们有没有什么办法能挽救损失的金额等。该贴发出后,引起了不少同学的关注,有很多同学留言表示有相同的遭遇,有些留言给发帖的同学说,该同学可以到一卡通中心查看自己的消费记录。后来校权益服务部关注了这则消息,并和学校一同展开调查,发现确有此事,该卖饮料的窗口不到一个星期就关门了,同时校权益服务部在各个渠道发布了此则消息,并登放调查的细节与结果,成功地维护了同学们的权益。一个同学在贴吧里发言,最终维护了同学们的权益,而且这仅仅是在一间学校中所产生的效应,可想而知,社会舆论对当代社会的影响有多么的大。

回归到这幅广告中,这幅广告从其创意与策划都能充分表达保护湿地的这一则消息,而人们通过这则广告,能意识到当今保护湿地的重要性,从而会去了解中国湿地保护的现状,关注破坏湿地生态的新闻,接着可能会在各种渠道发布自己对湿地问题的一些看法,然后社会舆论的力量不断积聚起来,推动中国湿地生态的保护。

7.影视创意人才的培养 篇七

一、现今戏剧表演教育模式的现状

1. 注重单一艺术培养忽略文学基础

在艺术发展的道路中, 专业技能的强弱成为衡量人的标准, 一些普通平凡的人被人们称之为艺术家, 而有许多专业技能较好的人没有成为艺术家。细细品味两者的区别在于文化修养。当今艺术高校普遍存在“重艺轻文”的现象, 艺术高校中许多教师还没有认识到其严重性。作为戏剧影视表演专业的学生, 良好的艺术素养是极其重要的, 但仅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艺术素养也不能保证艺术教育的顺利进行。演员在诠释角色时, 应不仅仅带给群众视觉的享受, 更是要引领他们进行心灵的共鸣, 令他们沉醉于其中。因此演员也只有深厚的文学基础, 才可以对剧本, 角色进行深刻的了解, 置身于角色中并赋予其灵魂, 并用心去诠释角色。有些演员因自身缺乏文化修养, 而一味追求“艺术性”从而制约了艺术的发展, 影响了演员形象在公众心中的印象。

2. 学生的创造力受到限制

众所周知, 无论电视剧、电影还是戏剧, 它们的成功在于塑造出经典, 个性鲜活的人物形象, 而塑造人物形象的人物自然由演员来完成。因此导演和编剧将目光转向演员, 希望他们可以发挥自身的创造力, 塑造出鲜活不死板的人物形象。但是众多的演员显得无能力, 而原因在于学生时的培养教育。表演培养时期, 由于老师教育理念的错误, 在教学中老师处于主导位置, 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 将教育重心放在自身上。一味的“填鸭式”的教育, 导致了学生对于老师的依赖性, 从而也抑制了学生的创造力。长此以往, 导致了现今演员自主创造力不够的局面。

二、戏剧影视表演与舞台话剧相结合

在影视表演发展的道路中, 戏剧影视表演与舞台话剧有着相同之处又有着不同之处。戏剧影视表演与舞台话剧同属与表演艺术, 从根本上来说, 两者在创作手法和表演上都有着相似之处。在现今戏剧影视表演人才的培养基础上进行创新, 将戏剧影视表演与舞台话剧结合起来也可以有效的加快的表演人才培养的发展。

1. 注重学生文学修养, 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

在这个经济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 娱乐方式层出不穷, 人们的欣赏水平也大大的改变。因此只有拥有深厚文学基础, 真正懂得将文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演员才会逆流而上, 在艺术之路上走的更远。这样被文学滋养的艺术, 也才会散发出迷人的光彩, 令公众铭记并且沉醉其中。现如今演员属于公众人物, 一言一行备受瞩目, 对社会有着极大的影响力, 因此拥有深厚的文学基础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在戏剧影视表演教育中, 老师在课堂上积极将文学与艺术结合起来, 并引导学生进行创新自主学习, 例如将戏剧影视表演与舞台话剧结合起来, 让学生更深度的了解艺术。同时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多阅读文学经典, 加强学生对文学与艺术结合的了解性, 引导他们自主学习注重理解。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并将学生的对艺术理解性提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2. 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联系, 转换教育中心位置

增强学生老师之间的交流增强彼此的默契, 无疑是老师良好授教结果的必然趋势。老师学生之间只有相互了解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在老师眼里刚走进艺术院校的学生都处于同一起跑线上, 未来怎么样全靠老师的授教来决定, 这时老师的教育显得至关重要。社会在不断发展, 而旧的教育方法显然不能适应时代潮流。因此老师应该改变教育理念, 将学生处于中心位置, 改变老套“填鸭式”教育, 引领学生进行自主创新学习。在学习过程中, 老师引导学生尝试不同风格的表演, 在实践中让学生直观的了解到自身情况, 并在这个基础上更好的完善自身。

3. 发挥学生自身特长,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目前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 足够的才能是立足的基础, 自身没有真才实学注定会被社会所淘汰。因此只有丰富自己的才能, 才可以逆流而上处于不败之地。创新也是影视表演学生的要求, 因此影视表演创新也成为了社会的必然要求。戏剧影视表演与舞台话剧无疑是一种较好的做法。从影视发展表演历史来看, 影视表演直接脱胎于舞台话剧表演, 他们有很多相似之处, 创造任务又基本相似。相对与学生而言, 这样的创新做法较容易运用理解, 又可以通过创新的学习, 来了解舞台话剧并且全面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无数的事实证明, 戏剧影视表演在现今社会中仍然处于不可动摇的地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影视表演的形式也日益多样化。这也是对戏剧影视表演的一个极大的考验, 演员要适应千变万化的表演形式, 这同时也对从事演员的人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无疑也是对戏剧影视人才培养的一个巨大的考验。戏剧影视表演的未来等着影视表演人才去构建, 因此全力培养表演人才成为艺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应该完善学生的艺术表演思想, 引领创新, 推动戏剧影视表演教育的发展, 培养出更多涌现在舞台上的戏剧影视表演人才。

摘要:伴随着当今艺术的繁荣发展, 社会对于戏剧影视表演人才的需求有了新的转变, 因此戏剧影视表演的教育模式多元化也成为了许多艺术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 培养全面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型戏剧影视表演人才也成为众多艺术高校的教育目标。学校首先认识到目前自身的教育现状并在其基础上进行完善与改革, 注重以人为本培养和发掘学生的创造力, 在继承原有表演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其他类型的表演模式进行创新, 为学生营造一个全新的学习氛围, 从而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全面型戏剧影视表演人才。

关键词:戏剧影视表演,人才培养,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崔新琴, 霍璇.影视表演艺术与演员的培养[M].中国戏剧出版社, 2005.

[2]林洪彤.演员学习手册[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999.

8.出版人才创意能力培养的N个关注 篇八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以创意为核心的新兴产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一部分,出版与创意有着天然的联系。对于出版企业来说,一方面要传播创意,另一方面,必须在选题策划、编辑加工、装帧设计、市场营销、组织管理等各个环节不断地产生创意。当前出版市场竞争激烈,若想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占据创意的高地,用充满创意的作品和创新的营销方式赢取读者的青睐。

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提升员工的创意能力。创意能力是指通过创意思维和创意技法获得创意的能力。出版企业作为知识密集型企业,其员工的创意能力直接关系到自身能否实现创意出版,进而关系到企业的竞争力。培养和提升员工的创意能力,是出版企业更好地履行职责、赢得市场竞争,获得发展主动权的重要战略。

关注四个着力点

出版企业培养员工的创意能力,关键在于提升员工的创意思维和创意技法。同时,员工创意能力的发挥,也受到其他主观因素,如自身的专业知识与职业素养、团队意识和协同工作能力、媒介的整合应用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出版企业对员工创意能力的培养,要选好着力点,就是要既培养创意能力本身,又兼顾培养影响创意能力发挥的其他知识、意识和能力。

1. 创意思维和创意技法

创意思维和创意技法是创意产生的途径与方法。创意思维也叫创造性思维,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为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创意思维不同于一般性思维的主要表现有:具有超前性和超常性、富有个性和开拓精神、充满独创性和灵活性,同时又兼顾到严密性和持续性。其思维方式包括直觉思维、逻辑思维、发散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聚焦思维等多种方式。常用的创意技法有联想类比法、移植参合法、模仿创造法、组合创意法、重点转移法、逆向思维法等。

2. 专业知识与职业素养

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职业素养不但是出版企业员工做好本职工作的保障,而且是进行创意活动的前提。单有创意思维和创意技法,缺乏必要的出版专业知识和相关的职业素养,很难形成合理、完善、能发挥作用的出版创意。

作为从事出版工作的人员,出版企业的员工首先要了解出版行业的相关情况,把握出版产业的基本特点和内在规律,熟悉自身企业的发展状况。其次要在熟练掌握与自身岗位相关的知识和技巧的基础上,尽力了解其部门的相关情况,对选题、组稿、审稿、编辑加工、装帧设计、校对、印刷、发行、管理等出版活动的各个环节的基本知识和工作方法,都要熟悉和掌握。同时,应具备政治素养、文化素养、法律素养、心理素养、经营管理素养等。

3. 团队意识和协同工作能力

出版工作是一个组织细密、庞大的系统工程,编、印、发、供等环节,一环扣一环,相互联系紧密。各个环节上的工作人员,只有相互协作、互相配合,才能确保出版工作正常进行。出版创意的萌生,也同样需要团队协作,这是由出版工作依靠团队协作的现实决定的。同时,创意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它是超前、超常甚至标新立异的。如果一个创意只是为了满足创意者个人的需要,这种标新立异无关紧要。但是,出版工作中的创意,必须取得其他个体的认同,如编辑方面的创意,必须得到作者和读者的认同,发行方面的创意,必须得到编辑人员及图书销售商的认同。在通常情况下,创意的提出者在判断自己的创意是否合理、严密时,由于无法超出自身知识能力及经验认识的局限,难免会出现偏差,团队的意见正是校验这种偏差的最好标尺。事实证明,很多优秀的个人创意,都是在团队的不断打磨中逐渐成形并走向成熟的。

4. 媒介整合应用能力

出版企业进行创意开发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通过掌握创意,开发不同媒介形式的产品,实现收益的最大化,掌握媒介融合的主动权。这就要求出版企业的员工在构思创意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媒介的特点、作用、受众需求及功能,既确保创意保持一定的共通性,又充分考虑到不同媒介在承载创意时的差异性,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媒介的优势,克服其劣势,实现创意表现的最佳效果。出版企业在培养员工的创意能力时,必须同时培养员工对不同媒介的整合能力,包括对创意的顶层设计能力、对不同媒介受众需求的理解能力、针对不同媒介特点的产品设计能力和组合能力等;以及对媒介的应用能力,包括对不同媒介的了解和掌握能力,对新媒介技术的学习和使用能力以及对创意进行多媒体开发和加工的能力等。

关注各项机制的完善

出版企业对员工创意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作,必须按照出版工作的客观要求和员工能力提升的规律进行。只有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才能推进员工创意能力不断提升,创意人才不断涌现。按照出版工作的实际情况及相关的经验,出版企业在建立培养员工创意能力的长效机制时,应着重建立以下三个方面的机制。

1. 教育培训机制

出版企业对员工的教育培训至少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岗前培训,二是继续教育。岗前培训是针对刚入职的新员工,一方面向他们传授出版工作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充分展示和介绍出版企业的基本情况,传播企业文化及传统,使新员工迅速适应和融入新的工作环境。继续教育以新知识、新技能为主要学习内容,目的是帮助员工提升工作能力,适应新形势下的出版工作需要,推进优秀出版工作者的不断成长。出版企业可以针对这两种培训的不同侧重及特点,合理安排创意能力的培训内容。如岗前培训可以重点介绍创意技法,传授专业知识,灌输团队意识;继续教育则重在提升员工的创意思维、协同工作能力、媒介整合应用能力,培养他们的职业素养。

此外,还应该充分利用高校及社会的资源对员工进行培训。这样做不仅可以弥补出版企业培训资源的不足,也有利于出版企业的员工开拓视野,吸收不同来源的知识,启发创意灵感。

2. 知识交流机制

nlc202309051121

建立知识交流机制,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建立“老带新”的机制,充分利用优秀“老”员工的经验,用“传帮带”的方式培养新进员工的创意能力。这里所说的“老”,并非指年龄大,而是强调经验丰富,在多年的出版实践中掌握了很多工作诀窍。通过这种“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可以使新员工通过“师傅”的示范迅速融入企业、熟悉工作,既学其“诀窍”又学其好的思想、传统、作风和价值观。新员工刚入出版企业时,尽管经验欠缺,但思维上受到的束缚也少,“老”员工则相反。“以老带新”可以为“老”员工的经验和新员工的思维提供一个相互接触、相互影响、相互碰撞的机会,为创意的萌发提供适宜的土壤。二是建立知识交流的平台,如定期举行沙龙、学术研讨会等交流活动,互相交流想法、激发创意,甚至可以直接采取头脑风暴法等团队创意的方法,促进创意的产生。此外,还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先进技术,在出版企业内部建立论坛等网络交流平台,使员工及时、方便地交流想法和创意。

3. 竞争激励机制

竞争激励机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提高出版企业创意能力的重要工具。建立健全竞争激励机制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建立优秀创意人才的选拔机制。创意能力的高低离不开丰富的工作经验,但工作经验的多少不是判断能否产生创意的唯一标准。因此,要避免按年龄、工龄论资排辈的现象,大胆任用有创意能力的员工,避免任人唯亲。要创造优秀创意人才集聚和脱颖而出的环境,引入竞争机制,在分配、职称评定等各方面向优秀创意人才倾斜。

二是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对员工创意和创意人才的考评,既要有一定的硬性条件,又要有适度的软性环境。创意是否独特、是否符合实际、能否为出版企业带来实际效益是判断创意优秀与否的标准,能否提出创意、提出多少优秀创意是判断员工是否属于创意人才的指标,这些硬性的条件必须坚持,不能模糊。同时,要包容那些尽管不符合实际,不能为出版企业带来效益,但有特点、有独到性的创意,对提出这些创意的员工进行鼓励。实际上,有些现在看来不符合实际、不能带来效益的创意,恰恰符合出版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出版企业将来的发展需要。对这些创意,要用长远眼光去鉴识和评判。

三是要完善激励手段。激励可以使人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加速创意人才成长的步伐。激励分为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两种方式要相互结合,灵活运用,从而为员工创意能力的提升提供动力。

关注具有创意动力的企业环境和氛围建设

出版企业员工创意能力的培养和发挥,必须依赖良好的企业环境。一是有利于创意产生的“软环境”。在创新型企业中,企业文化不仅激励和支持创意活动,而且将创新作为其核心内容。出版企业应该努力构建适合创意产生的创新文化,形成催生创意灵感、激发创意潜能、保持创新活力的企业生态环境。在这个生态环境中,员工的创新欲强、敢于冒险和探索,敢于标新立异,善于开拓进取,员工之间既相互竞争,又富有团队意识,能够合作完成创意,共享创意的经营与教训,共担失败的风险。出版企业能够容忍失败,给员工自由的创意空间,对他们的创意给予恰当的评价和鼓励。二是能够激发创意的“硬环境”。宽松、自由的办公环境是创意产生的温床。出版企业应该学习谷歌、苹果的做法,结合自身的企业文化、创意需要及员工个性,合理布置办公环境,提供必要的休闲娱乐空间,营造适宜创意的良好氛围。

(作者单位: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北京印刷学院)

9.影视人才库海选报名通知 篇九

“影视人才库”海选报名的活动通知

一、河南电影电视艺术中心人才储备库简介

为促进河南电影、电视创作繁荣发展,打造影视创作人才方阵,提升我省影视创作活力和竞争力,河南影视集团旗下影视艺术中心经研究论证组建了全省首家影视人才储备库。

省内各影视制作单位从业人员,各高中、艺术类高校在校师生均可报名,可采用单位推荐、专家学者名人推荐、个人自荐等方式报名影视储备人才库;进入影视储备人才库的个人和单位均可申报创作选题,河南电影电视艺术中心将对对优秀选题提供资金扶持,对入库的优秀影视人才进行面试、专业指导和包装,为其提供成长成才机会。

二、“影视人才库”人员享受的权益

(1)入选“影视人才库”人员成为河南电影电视艺术中心签约主持人、编剧、演员。

(2)入选“影视人才库”人员将有机会参演河南影视集团出品,由著名导演卢卫国、编剧南飞燕监制的青春励志影片《我们正青春》的拍摄制作。

(3)入选“影视人才库”的人员将接受由河南影视集团作为理事单位的北京电影学院权威专家学者的面对面指导。

(4)入选“影视人才库”人员将有机会参与在河南电视台8号演播厅录播的“河影之春”中学生春晚的录制。(5)入选“影视人才库”人员将优先参与河南影视集团拍摄的各类影片的人员选拔,并有机会与一线演员、导演、编剧接触合作的机会。

(6)入选“影视人才库”人员获得河南影视集团、河南电影电视艺术中心“影视人才库”千人计划荣誉证书。

三、活动时间

2017年9月24日下午2:30分开始。

四、活动地点

郑州市扶轮外国语学校5楼舞蹈教室

五、活动对象

此次活动报名对象为未来有意从事艺术类影视工作的高中在校生。(各影视制作单位以及艺术类高校另行通知)

六、参赛要求

1、自我介绍(所有专业)内容完整、语言表达流利、逻辑清晰 精神面貌积极健康,最好是有个性表达和发挥。

2、才艺展示(专业不同 内容不同)

(1)播音主持:

朗诵、播报、主持、演讲、即兴评述

(2)编导、编剧、导演:

现场抽题,对选题进行阐述、发挥,有十分钟准备时间。

(3)表演、音乐人、模特:

器乐、歌曲、台词、哑剧、小品、单口相声、指定情节表演

(4)摄影、灯光、化妆、舞美:

现场抽题,对选题进行方案阐述,会有实际操作可能,有十分 钟准备时间。

七、活动流程 1.校内报名阶段

线上:搜索河南电影电视艺术中心微信公众号关注后填报。线下:填写报名表,由合作单位协助进行人才推荐。2.选拔阶段

由河南电影电视艺术中心组织优秀的知名主持人、导演、编剧、演员组建面试团队,对符合要求的个人进行现场面试,并通过对整体形象、语言表达、才艺展示、语音面貌等方面的综合考察以及网上大众评委团的票数来最终确定入选“影视人才库”的人员名单。

河南影视集团

10.影视创意人才的培养 篇十

[关键词] 文化创意产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就业思考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收稿日期]2013-05-20

[作者简介] 张爱中,女,汉族,黑龙江鸡西人,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北京 100042)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通过个人的智慧、才干以及创意,借用知识产权的开发和利用创造就业潜力以及财富的产业。从2011年起,我国的“十二五”发展计划把未来的经济发展核心确定为文化创意产业,并认为在未来人才就业方面需要大批量的设计类人才。同时,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人的创新性和才能,我国高校设计类专业中的动漫设计、广告设计、交互设计、影视设计、服装设计等都培养了很多文化创意产业的人才,而这些人才技术、能力以及创新性的高低对于未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但是,种种调查数据表明,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中缺少具有创意、灵感的设计型人才,可以说设计师创新性的缺失已经成为阻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大石,这主要表现在高校培养的设计型人才在文化创意产业中设计感不强、缺乏创造性、抄袭和复制成品泛滥、缺少实践性等等。因此,怎样培养高校设计人才,怎样使高校设计人才构建适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知识结构和素质培养模式已经成为目前设计人才培养和就业的核心问题。

一、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及其对人才的需求

按照业界的相关研究,创意产业又被称为:“创意经济”、“创意工业”、“创新经济”以及“创造性产业”等等。1998年,英国为推动经济发展出台了《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1]。当前,文化创意产业主要是指从个人创新、技能或者天赋之中获取发展的企业,以及通过知识产权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2006年9月13日,国家“十一五”规划发展纲要出台。在“十一五”规划之中,国务院和党中央明确了建立“文化创意产业”的目标[2]。

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以创新设计为核心,将文化艺术与资本市场相互结合,是在全球经济不断深入发展的背景之下兴起来的,其强调的是个人创造力和创新技术,提高经济发展过程之中文化产业的推动作用。简而言之,文化创意产业是在当前数字技术、网络信息以及新媒体技术等高度发展的情况之下,与市场紧密结合之下的新产物,其目的在于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向广大民众提供艺术、文化、心理、精神等方面的新兴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究其本质属性, 完全可将其看做“文化+创意+产业”, 即 “文化属性”、“创意属性” 和“产业属性” 三者的相互融合,构成了文化创意产业的范畴。同时由此衍生出文化创意产业的其他非本质属性, 如 “产业属性” 可衍生出 “产业集聚化” 和 “高营利性” 等非本质属性。

文化创意产业对于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作用毋庸置疑。第一,种类多样的文化产品能够丰富人民的生活,满足文化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发展,创作和谐环境;第二,文化创意产业能够带动与文化相关的产业,例如音乐、美术、舞蹈等的发展,促进社会文化呈现繁荣景象;第三,有利于艺术人才的成长以及艺术本身的再发展,最终使得整个社会形成重视艺术发展、认同艺术创新的新局面。

当然,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也离不开人才的支持,这是因为现阶段人才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第一资源。而高校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是适应当前社会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文化创意产业呈现和谐发展的动力来源。这是因为:

第一,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需要大量设计人才的支撑。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渐深入和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国民经济飞速发展背景下的文化创意产业对于设计人才的需求非常强力。在此大背景之下,各个高校必须严格要求学生努力钻研专业知识和提升文化修养,帮助学生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提升设计水平。文化创意产业所需要的真正意义上的人才,应该是那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以头脑服务为特征,融入现代市场经济的精英人才。这部分人才对于文化创意产业有着深刻的理解,其能够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推陈出新。当前,文化创意产业的未来规划以及实现发展急需一大批有创新思想的设计人才。毋庸置疑,在创意产业经济增长模式过程之中,人才永远处于核心地位。但从当前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实际发展情况来看,不论是质量和数量都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同时在设计人才结构方面同样存在不平衡现象。除此之外,在当前创意人才梯队建设过程之中,既懂得创意设计,又了解市场经济的综合性精英人才非常欠缺。以中国经济发展龙头——上海为例,大量各具特色的创意产业园区相继落户于沪。但是,整个上海的文化创新人才占所有工作人员的比例还不到千分之一,同比国外,纽约比例为12%,伦敦为14%[3],可以说,已经出现了文化创意产业后备力量严重不足的局面。综上可知,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新型人才已经成为时代赋予的重任。

第二,设计人才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本支柱。当前,全球经济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社会的核心在于国家创新能力。具体到文化创意产业,需要大量精通专业知识、了解市场经济、熟悉商业运作的创新型、综合型设计人才。毕竟创意产业需要的就是大量具有创新思维的文化作品。因此,从这点来看,没有创新就没有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可以说,创意产业要想得到发展,人才是关键。当前社会,文化消费已经逐渐成为社会发展大势所趋,只有具备创意产品才能紧跟时代步伐,成为市场经济下的最大卖点。西方发达国家文化创意产业之所以繁荣一时,创意产业人才层出不穷,与其高校的教育理念息息相关。因此,高校也应不断落实素质教育思想,以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充满 “挑战性”、“新奇性”、“多样性”及“前瞻性”的综合性人才。

nlc202309041704

综上可见,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尚处于起步状态,人才欠缺已经成为这一行业发展最大的瓶颈。但同时其又属于朝阳产业,充满生机与希望。面对当前形势,高校相关设计学科必须审时度势,紧密了解当前文化产业的发展动态,了解文化技术最新发展情况,适时调整教育模式和教育内容,为国家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综合性人才。

二、我国高校设计人才的培养和就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针对我国高校设计人才的需求和供给现状,也有相关机构和学者进行过研究。宇博智业市场研究中心发布的《2012~2013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发展研究年度报告》[4]中指出,半数以上的文化创意产业从业者认为这一行业所需的人才应该首先具备创新能力,然后是沟通能力、职责感、学习能力,这些充分体现出文化创意产业设计人才需求的特征;也有60%以上的文化创意产业从业者认为未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就是人才质量,其中40%的文化创意产业从业者觉得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是人才质量不高的关键因素。事实上,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最大困难在于创意型人才的匮乏。可以说,我国目前高校设计人才的就业现状一方面是每年高校设计专业就业人数非常多,依据国家人才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数据[5]:2012年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已经达到680万,2013年这一数字已经上升到699万;但是另一方面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人才供不应求,很多文化创意企业纷纷表示每年招不到可以胜任工作的设计人才。

其实,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高校设计艺术专业引进并一直延续使用包豪斯设计教学体系,随着科学技术以及经济的发展,技术工具以及人们的审美能力都得到了提升,而这种单一的教学体系已经不能满足公众对高素质设计人才的需求,在高校设计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逐渐暴露在人们面前。

其一,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背景下,我国高校设计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不明确。尽管目前我国高校在培养设计人才时都表示要按照社会发展需求以及产业人才需要对学生进行培养,但事实上在实际培养中这种目标定位并不明确;同时也有学校只把这种目标体现在书面或口头上,而在实践中流于形式。这主要是由下列原因造成的:一是不少高校在设计人才培养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主观创意性不加引导,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时总是把教学目标定位为完成课堂授课,至于学生自身的主体思想或者主观创意性是否形成,教师根本未予引导或关注,由此造成教师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不明,存在敷衍推脱的现象;二是很多高校采取闭门造车的形式进行设计人才的培养,很少有学校组建专门的市场调研小组对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就业市场和人才需求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这样就造成很多高校在定位设计人才培养目标时很模糊,和文化创意产业市场的实际需求相脱节。

其二,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背景下,我国高校设计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设置不切实际或者不够合理。艺术设计学是一门具有交叉性质的学科,艺术设计学的内容包含了艺术、技术和科学各个领域的知识,具有非常强的实用性、理论性和实践性。但是传统的设计人才专业培养机制非常程式化,包豪斯的设计教育体系课程设置非常不合理,其重视理论、轻视实践,对于学科本位非常强调,导致科目众多,但整合力度不够,致使学生尽管学到了很多科目的知识,但并不能从宏观的高度把握和理解自身所学的知识,更不能在不同课程之间做到实践和理论的融汇结合,以致高校设计人才的整体素质得不到提升。同时,单一、僵化的课程体系设置也致使不同高校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雷同的现象,导致高校设计人才培养缺乏自身的特征和个性,最终使学生设计出来的作品存在抄袭、雷同现象,缺少自身的独特感。

其三,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背景下,我国高校设计人才培养实践力度不够。艺术设计专业要求学生要有创意、具备创新的才能,这就要求设计专业的学生应该勤加实践,培养自身的实践能力。但是目前我国高校设计人才的实践能力比较薄弱,很多高校的设计人才培养只是停留在图纸教育上,对于创意产品的设计价值性、功能性、市场性、材料的把握性等把握不够,即便有高校组织学生对此调查,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层次,而不对其进行深入探究,由此造成高校设计专业人才在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上不能与时俱进。

其四,我国高校设计人才培养在学生评价体系方面方法单一。传统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的设定,一般是以教师为中心对学生进行评价,而在艺术设计教学模式上也主要采取教师授课的形式,这样就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教学,教师也收不到学生的反馈信息。事实上,这种僵化的教学模式严重制约了学生学习的主观积极性,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也缺少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根本无法满足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人才培养的目的。

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包含下列几类:文化艺术,广播电视业,新闻出版业,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广告会展,设计服务类,艺术品交易,旅游以及休闲娱乐类等。但是在高校设计人才就业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

其一,文化创意产业高端原创人才缺乏,导致文化创意产品原创性不高。以文化艺术类的动漫专业来说,目前我国动漫市场上欧美日韩动画产品占据市场份额的90%,可见我国消费者对于动漫产品的需求很高。但是,目前我国动漫设计制作者人数不足30000人,而市场对此需求量却已经高达60万人。而且,我国目前从事动漫设计的人才大多由动漫“发烧友”或者其他领域转行而来,整体素质不高,而且创造性不足。韩国2006年从事动漫创作者已经有40000人,可以看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高端原创人才的严重缺乏[6]。

其二,文化创意产业管理类人才缺乏。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化发展也日趋完善。但是我国目前却严重缺乏把创意产品“市场化”和“产业化”结合起来的管理经营型人才,在挖掘文化创意产品、品牌建立、衍生产业发展、挖掘价值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仍然以动漫业为例,目前我国的动漫业有关电脑制作人员其实并不缺乏,但是关于动漫业的营销策划人才和创意设计人才却并不多见。而且,就高校动漫专业人才培养来看,其培养的人才大多是技术型人才,很少培养动漫专业的营销人才和动漫创意人才。

nlc202309041704

总之,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背景下,我国高校设计人才的培养并不能依据市场而行,培养人才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僵化,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三、高校设计人才的培养和就业策略分析

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求大量具备综合能力颌创新意识的设计型人才,但从上文论述中可以发现,目前我国高校设计人才的培养和就业方面存在很多弊端,针对这种现状,我们应该完善高校设计人才的培养模式,以市场为基准扭转文化创意产业下设计人才供不应求的现状。具体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高校设计人才培养应该更新教育理念,以市场为导向。文化本身就是个人内在情感的抒发和表现。当前设计类相关专业毕业生大多从高校毕业之后,直接进入到社会创意类产业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流趋势,同时文化创意的本质也要求创新必须与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同步,与商品市场紧密结合起来。因此,高校文化教育领域也必须时刻了解市场情况,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一是通过研究、适应、服务等方面与市场接轨,转变传统艺术专业学生过于注重自我个性张扬的性格,积极引导学生将消费者心理需求、审美品格、市场需求与自我专业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占据文化市场;二是通过对市场的研究以及反馈,高校要敢于改变自我,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培养创造力,以使得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当然,也有部分学者认为艺术设计类教育学生研究消费者和市场会失去艺术领域的本来特色。其实不然,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在不断发展过程之中必须遵循艺术发展的本质规律,同时也要注意新形势之下市场对于艺术设计的影响,最终使得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能够紧跟时代步伐。最后,高校也可以在艺术设计教育与市场经济两者结合过程之中寻找适宜的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双赢”局面。

第二,改革高校设计人才的教学培养模式,关注学生创新型思维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下列几点:一是教师在课堂设置和教学中要注意师生的双向交流,可以在课堂中设置师生互动的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设计教学中来,通过学生对于教学的参与,增强学生的主观创造能力,也可以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培养自身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团队协作意识。二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意思维。艺术设计需要学生的主观参与性,如果学生没有参与艺术设计课程的积极性,就不会有创新的自觉性和灵感,也就不会创作出优秀的原创作品。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打破旧有的“灌输型”教育。比如在讲授《广告产品设计》课程时,可以让学生设计自己喜爱的品牌广告,由此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型思维。三是教师要注意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包含学科的广度和深度思维,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从知识点到知识网络的发散创新性,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某个问题深层次挖掘,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第三,构建高校设计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制,完善学生课外实践教学模式。文化创意产业下的设计人才培养要注意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构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紧密结合的形式,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具体来说主要有下列几点:一是构建工作室教学模式,目前艺术设计领域的人才培养已经兴起工作室教学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主张教师教学以岗位实践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采取工作制的形式,这就促使高校学生在一二年级可以学习一些和艺术设计专业相关的基础知识和交叉学科的知识,增强自身的理论基础;也可以选择自身在平面设计、广告设计的专业兴趣趋向;在三四年级时依托工作室,自由选择灵活的教训一体模式;也可以到社会上的实习基地实践,学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学校扩大校内工作室和校外企业合作度,企业为高校学生提供技术服务和技能培养机会,由此引导学生增强自身的实践能力。二是对高校学生实践教学成绩严格检查,切勿使实践教学流于形式。教师应该在学生实践教学阶段提出鲜明的实践要求,在各个时间段对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交流和反馈,比如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设计系和集美公司、远大集团以及湖南广播电视台等合作,在这些机构建立实训基地,安排学生进行实践设计,并在项目中期和结束时对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考核,要求学生填写实践报告,并由实践教学机构对学生进行评价。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高校设计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其作品更具有实用性和市场需求性。

第四,实施高校设计人才培养的发展性学生评价体系。当前,高校发展性评价是在不断总结、提炼当前学生评价基础之上逐渐形成的,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的的评价体系,其主旨在于突出大学生在教学过程之中的主体地位,在完善评价体系之中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所以,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在建立过程之中必须注意本专业的实际情况,要遵循艺术发展规律来确定发展性评价,帮助艺术类设计学生能够真正成才。具体策略有如下几点:一是在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之中,学生必须处于主体地位而不是被动接受评价,要让其充分感受到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为其进一步全面发展合理定位;二是与其他专业不同,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在发展性评价体系之中尤其要重视过程,对于课程的所有阶段都要准确定位,合理评价,认真分析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之中的表现,并根据实际情况,针对学生优势或者不足,进行鼓励或者提出建设性意见;三是在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之中还可以引入行业评价,注重行业内部专业人士或者用人单位对于学生的满意度评价,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在校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设计作品的缺陷和能力问题,另一方面还可以使高校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内容。

四、结论

当今世界,各国经济竞争的一大特点就是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而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归根结底乃是人才的竞争,即人才创新能力的竞争。因此,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背景下,我国高校在培养设计人才时要把教育的核心放在培养人才创新能力、创造性思维上,革新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体系,注重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走产学结合之路,提升高校设计人才的整体素养和创意性,为我国未来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合格、有用的优秀人才。

nlc202309041704

[参考文献]

[1]苏畅.论文化创意产业化背景下的艺术设计教育[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5).

[2]余雁.创意产业化发展与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探究[J].艺术研究, 2010(1).

[3]周斌.文化创意产业视野下的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思考[J].装饰, 2010(1).

[4]宇博智业.2012~2013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发展研究年度报告.

[5]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政策解读,http://www.mohrss.gov.cn/jycjs/JYCJSzhengcewenjian/201305/t20130522_103580.htm.

[6]叶喜冰.从“纸上谈兵”到“实践先导”——看现代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实训教学[J].装饰,2009(2).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backdrop design thinking talents and Employment

Zhang Ai-zhong

(Academic Affairs Office,Beijing Polytechnic College,Beijing,100042,China)

Abstract: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is mainly refers to the development from the individual innovation, skill or talent of the enterprise, and the potential for wealth and job creation through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cannot do without the support of talents, and design professional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to adapt to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of social development, but also the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y is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the power sources. Therefore, this paper for the design talents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training and employment situation analysis,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their own views on the future of the training and employment of College of design talent, in order to lay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future design talent train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practice.

Key words: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talent; training mode; employment

【责任编辑 朴莲顺】

11.影视创意人才的培养 篇十一

发布时间:2012-12-3 11:34:02 浏览量:43 【字体:大中小】 各位班主任、艺体教师:以下是文件,望按照执行

一、活动意义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举办“第八届全国青少年艺术展评活动”必将成为广大青少年儿童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增进了解、博采众长、由单纯的学习兴趣转化为有奋斗目标的艺术追求的最佳活动形式,也必将会得到广大青少年儿童、教育工作者、家长及社会各界的欢迎和大力的支持。

二、活动宗旨

推动和普及青少年艺术教育,发现和推出优秀青少年艺术人才 展现素质教育成果,促进校园文化艺术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活动主题口号

最具权威的艺术盛典最具魅力的展示活动 让梦想照进现实,让幸福唱响未来

四、活动主办单位: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教育发展中心、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影视人才交流中心、北京市电影家协会

六、活动协办单位 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中国歌剧舞剧院考级委员会、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北京舞蹈学院附中、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中国戏曲学院、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七、活动参加范围及分组情况 1.2.小学A组(7—9岁)3.小学B组(10—12岁)

十、评审内容、参赛要求和评分标准

1.器乐类:(评分标准10分,音准、节奏、完整性5分;表现力3分;服装1分;综合素质1分)

民乐:弦乐、弹拔乐、管乐等 西洋乐:钢琴、管乐、弦乐等 电声乐:电子琴、电声乐队等

打击乐:爵士鼓等

时长:5分钟以内,演奏一首乐曲,曲目不限、自备服装、伴奏带,超时扣分。

(注):形式分为独奏、重奏、合奏、乐队、器乐组合;除钢琴、架子鼓外其它乐器由选手自备。

2.舞蹈类:(评分标准10分,基本功、完整性5分;表现力3分;服装、服饰1分、综合素质1分)

舞蹈:民族舞、现代舞、古典舞、芭蕾舞等 体育舞蹈:国标、拉丁、恰恰、牛仔舞等 武术:套路、器械等

时长:5分钟以内,自备服装、道具、器械、伴奏带,超时扣分。(注):形式分为单人、双人、组合、集体(8人以上)。

3.声乐类:(评分标准10分,音准、节奏、完整性5分;表现力3分;服装、服饰1分;综合素质1分)

鼓励有新的表现形式参赛;学前组、小学组、初中组不分唱法,形式分为独唱、重唱、合唱、声乐组合、歌舞组合等

戏曲:京剧、地方戏种

时长:5分钟以内,自备服装、道具、伴奏带,超时扣分。4.语言表演类:(评分标准10分,音准、节奏、完整性5分;表现力3分;服装、服饰1分;综合素质1 分)

朗诵:故事、散文、诗歌等

节目主持:命题主持、随意主持 影视表演:小品表演、台词 曲艺:相声、快书等

时长:3分钟以内(影视表演、节目主持每个项目各3分钟),自备服装、道具、伴奏带,超时扣分。

说明:

1、参与“华影奖”选拔的选手,参赛项目为:个人才艺一项和语言表演类任选一项;

2、以上所有项目总决赛的伴奏均要求用U盘拷贝,格式为MP3。(注:歌舞组合不提供耳麦)。

十一、活动安排

1.2012年12月15、16日山东赛区滨州分赛场选拔赛(区2小)。

2.2012年元月下旬全国总决赛阶段(地点:北京)。

3.2012年春节期间电视颁奖晚会(在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

十二、服装要求:

所有参赛选手着装要得体,衣冠整洁,不准穿拖鞋、背心、短裤(演出服除外)

十三、奖励设置:

1.总选拔各类别按组别分别设立个人奖项和集体奖项。2.总选拔各类别分别设立:

第八届全国青少年艺术展评活动及华影奖金奖(5%)第八届全国青少年艺术展评活动及华影奖一等奖(10%)第八届全国青少年艺术展评活动及华影奖二等奖(20%)第八届全国青少年艺术展评活动三等奖(30%)

第八届全国青少年艺术展评活动及华影奖优秀奖若干名

第八届全国青少年艺术展评活动及华影奖其它单项奖及相关称号

10.本次活动还将设立“最具艺术潜质奖”等特别奖项,除在颁奖盛典上颁发艺术奖金或奖品外,还将在颁奖晚会后对其进行专门系统的包装,并对具备各种条件的选手向各专业团体予以推荐,以真正实现发现、推出和打造“艺术新人”的目的。

上一篇:花开有期作文下一篇:2024年湖北卷作文导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