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环境绿化分析

2024-10-16

建筑设计环境绿化分析(精选12篇)

1.建筑设计环境绿化分析 篇一

美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分析

美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分析,小马过河留学频道小编为您分析美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详细内容,希望能为广大考生提供帮助。

环境艺术是一个新兴的、边缘的、综合艺术系统工程,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专业,涉及美术、雕塑、装饰文化、建筑基础知识、园林艺术、人体工程学、设计流派、材料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无论在专业理论的广度,还是在专业技能的多样化上,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设置旨在培养能够掌握和运用环境艺术设计的基础理论及专业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表现技法,具有较强方案设计能力和方案施工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而相比国内的大学来说,美国大学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了专业的课程,同时给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为学生设置了不同的program,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拿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为例,它为研究生提供了2个program,一是The Master of Architecture I program(3-year), 专门为非建筑专业背景的学生设计,其中学校提供了系统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建筑知识,但同时也提供相对宽松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充分地发挥个人才能和技能;二是The Master of Architecture II program(2-year),专门为那些已经获得5-year建筑本科学位或相关学位的学生设计,在学习阶段中,学生可以通过参加更多的实践活动来提升自己的实际建筑设计能力。

2.建筑设计环境绿化分析 篇二

居住区绿化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居住”是人类的基本生活需要, 居住区是城市社会组织和居民生活的基本。面对日渐成熟的住宅市场和购房者, 市场竞争愈加激烈, 随着经济的发展, 住宅商品化、市场多元化的刺激以及人们居住消费意识的提高, 开发商与居民对居住的要求日益增加, 所关注的层面已由单纯的户型平面扩展到住宅区的整体环境特色和外部空间设计。此时居住区的绿化水平也应相应的提高, 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环境质量的不同要求。

2 居住区景观设计原则

2.1 居住区的绿化设计要强调生态性

必须以城市生态系统为基础, 注重生态效益, 以提高居民小区的环境质量, 维护和保持城市的生态平衡。10年前我市居住区环境设计可概括为“绿地+场地”的小区绿化模式, 之后虽有提高, 也只是强调绿化覆盖率。小区的生态园林不是有空地种草, 有空间栽树的简单绿化过程, 而是真正从食物链以及物质循环的角度来进行植物品种之间以及与建筑物之间的选择与搭配, 以确保各种植物品种与所处地域共生、共享、相生。

2.2 居住区的绿化设计应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这个理念在设计的许多方面都是重点和前提。它也是园林设计的前提。居住区绿地是人们劳累一天后的休闲运动交流的重要场所。“以人为本”的设计要从人体工学、行为学以及人的要求出发, 分析居住区居民的年龄结构, 合理设置健身场所和运动器械尤其要充分考虑老年人和小孩子的活动需要。

2.3 居住区的绿化设计应考虑到经济的原则

经济原则就是要顺应市场发展需求及地方经济状况, 注重节能、节材, 注重合理使用土地资源。提倡朴实简约, 反对浮华铺张, 并尽可能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 达到优良的性价比。

3 居住区的植物配置

居住区绿地的植物配置是构成居住区绿化景观的主题, 它不仅起到保持、改善环境, 满足居住功能等要求, 而且还起到美化环境, 满足人们游憩的要求。居住区植物配置还应该以生态园林的理论为依据, 模拟自然生态环境, 利用植物生理、生态指标及园林美学原理, 进行植物配置, 创造复层结构, 保持植物群落在空间、时间上的稳定与持久。

(1) 适应绿地功能的要求, 获得较好的生态效益。

居住区的各类绿地有各自的功能要求, 但主要功能是发挥生态效益, 改善和保护居住区的生态环境。因此, 绿地的植物配置应以绿为主, 利用各种植物材料构成绿地结构, 以达到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目的。

(2) 植物配置应遵循多样性配置原则。

植物配置应向生态化、乡土化、景观化、功能化方向发展。植物材料既是生态造园的素材, 也是观赏的要素, 要科学地配置各种植物才有利于发挥植物的特性, 构成生态美景。植物多样性对植物保护有重要意义, 植物多样性增加了生物多样性, 植物、动物、昆虫、微生物能够形成一个生态链, 使物种之间相互制约, 协调发展, 不易受到危害, 在树种选择上应尽量选择生长健壮、管理粗放、少病虫害的乡土树种。

植物多样性是景观多样性的需要, 景观多样性依赖于植物多样性。乔灌木结合, 常绿与落叶、速生与慢长相结合, 乔灌与地被、草皮相结合, 适当点缀些草花, 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结构, 做到“四季有景, 三季有花”, 既满足生态效益的要求, 又能达到观赏的景观效果。

(3) 植物配置要考虑种植的位置。

植物配置要考虑种植的位置与建筑、地下管线等设施的距离, 避免有碍植物的生长和管线的使用与维修。一般乔木需距建筑物5至8米。灌木距建筑和地下管网1.5米。树丛的组合, 从平面与立面构图, 色彩, 季相等方面要有变化, 在高层建筑四周气流较强, 不宜种植高大乔木。

4 配置方式

居住区的绿地结构比较复杂, 在植物配置上也应灵活多变, 不可单调、呆板。

4.1 点、线、面相结合

这里的点是指居住小区的公共绿地, 面积较大, 是为居民提供工余、饭后活动休息的场所, 利用率高, 要求位置适中, 方便居民前往, 一个小区一般有2至3个。平面布置形式以规则为主的混合式为好。植物配置突出“草铺底、乔遮荫、花藤灌木巧点缀”的公园式绿化特点, 选用垂柳、玉兰、海棠、樱花、碧桃、百日红、腊梅、桂花、牡丹、月季、美人蕉、小菊等, 植物多丛植, 孤植、坪植、坛植和棚架等。线是指居住区的道路、围墙绿化, 可栽植树冠宽阔、枝叶繁茂、遮荫效果好的小乔木、开花灌木或藤本, 如银杏、香椿、樱花、石楠、爬墙虎等。面是指宅旁绿化, 包括住宅前后及两栋住宅之间的用地, 约占小区绿地的50%以上, 是住宅区绿化的最基本单元。

4.2 注意再生空间的绿化

居住区由于建筑密度大, 一方面地面绿地相对少, 限制

了绿量的扩大。但另一方面, 多建筑又创造了更多的再生空间 (建筑表面积) , 为主体绿化开辟了广阔前景。利用居住区外高中低的结构特点, 低层建筑可实行屋顶绿化, 山墙、围墙可用垂直绿化, 小路和活动场所可用棚架绿化, 阳台可以摆放花木等, 以提高生态效益和景观质量。

4.3 疏密有致, 注重空间层次感

为了不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休息, 种植设计应做到疏密有致, 即宅旁活动区多为稀疏结构, 使人轻松、愉快, 获得充足的自然光, 在垃圾场、锅炉旁和一些环境死角外围密植常绿树木, 道路上用遮荫小乔木。空间上, 居住区除了中心绿地外, 其他大部分都分布在住宅前后, 其布局大都以行列式为主, 形成平行、等大的绿地, 狭长空间的感觉非常强烈, 因此, 可以充分利用植物的不同组合, 打破原有的僵化空间, 形成活泼、和谐的空间。

5 华北地区常用的乔木、灌木及藤本植物、地被植物、水生植物

5.1 乔木

行道树:悬铃木、广玉兰、杨树、樟树、栾树、银杏、独干女贞、槐树、柳树;

庭荫树:梧桐、银杏、槐树、朴树、白玉兰、枫香、马褂木、石楠;

园景树:雪松、龙柏、紫叶李、龙爪槐、桂花、梅花、樱花、丁香、龙柏、笔柏、石榴、白玉兰;

抗污染树种:臭椿、榆树、朴树、刺槐、桑树、合欢、女贞、石楠。

5.2 灌木及藤木植物

十大功劳、南天竹、火棘、石楠、大叶黄杨、小叶黄杨、构骨、海桐、凤尾竹、丝兰、紫叶小檗、腊梅、海棠、棣棠、月季、紫茉莉、紫薇、木槿、红继木、石榴、红枫、青枫、侧柏、笔柏、云南黄馨、爬山虎、连翘。

5.3 地被植物

草皮:高羊茅、早熟禾、狗牙根;

地被:爬地柏、枸杞、酢浆草、三叶草、美女樱、沿阶草、葱兰、地被菊。

5.4 水生植物

荷花、香蒲、千屈菜、芦苇、水生鸢尾、睡莲、芡实。

6 结语

3.我国工业设计业界环境分析 篇三

新进入者。我们有理由相信,工业设计业界还将大量涌现新的公司,外国设计公司也正期待着大步进入我国设计市场,这些新进入者在给工业设计业界带来新生产能力、新资源的同时,也将在现有工业设计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以快制慢、以小搏大、优胜劣汰的竞争局面正在到来。

供应商。制造业是工业设计的供应商。工业设计业界与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并不一致,大多数企业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工业设计是制造业发展的先导行业和重要支撑条件,设计创新水平将直接影响到技术创新的水平,工业设计是企业核心技术的外化,是现代制造业价值链中重要的增值环节。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形成成熟的工业设计开发体系和流程,我国工业设计专业化服务发展还处于产业化的初期阶段。

购买者。工业设计的购买者,既是企业也是消费者。工业设计公司能否向消费者提供有服务价值的产品?能否向制造者提供有附加价值的产品?能否向社会提供有生态价值的产品?工业设计要平衡人造自然与天然自然之间的关系、平衡物文化与人文化之间的关系、平衡消费者利益与制造者利益之间的关系。设计师要以自己出色的工作使购买者提升对“好设计”的认知。当整个社会都在追求优良设计的时候,中国也将进入更高阶段的文明社会。

企业竞争。工业设计业界已经开始进入到专业化、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阶段。企业在转型,设计往往体现在转折点上,有一句老话:在节骨眼上做文章,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工业设计不仅与互联网的连接更加密切,而且在工业化的复兴中,无论在高技术产品、高文化产品、传统技术产品、低技术产品各个领域都发挥价值作用。

替代品。工业设计公司不仅能够承接企业委托设计项目,也需要建立自主研发项目转而建立产业链的能力。工业设计不仅仅是生产性服务业,也是制造业本身的环节。同时,工业设计也不仅仅是在创造生活工具,它也是在创造生活中的艺术品。工业设计的终极指向是“艺术化生存”,这代表了—种高品质的生活概念。

利益相关者。各种利益相关者群体都用自己的标准衡量企业经营业绩,按照对自己影响的好坏来衡量企业。特别是政府机构,现在正在为工业设计产业发展建立很好的环境平台。现在我们从业人员要更多地去做,去实践,用设计的成果来证明工业设计承担着产品开发过程中最容易见效的增值点,否则,我们只是忽悠一个创新概念而不真正落地,几年后“盛宴”就可能成为“剩菜”。

工业、科技、文化、创意、设计、产业、制造、商业、用户……这些是不同的概念,而将这些概念融合一体的“烹调术”就是工业设计。

工业设计的视野已经在扩展,工业设计业界环境正在形成之中。

无论是创新、转型、升级,还是提升现有品质,工业设计都是个“行动”行业。

让我们全面行动起来。让我们建立起“政产学研商媒”联盟,为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而努力奋斗。

4.自然地理环境对建筑的影响分析 篇四

自然地理环境对建筑的影响分析

世界各地建筑景观、形式和艺术风格多姿多彩.它是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不同伦理观念在建筑上的反映,它体现了建筑的意识性.另外,建筑是依靠建筑材料建造起来的,所以建筑还具有很强的物质性.本文分析了太阳辐射、自然资源和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对建筑景观、形式、艺术风格的影响,说明建筑的物质性主要受制于自然地理环境

科学研究与观测事实表明,大地震海啸的发生必须要具备构造条件、动力条件和海水水深条件,南宁与海南岛之间(北部湾)是不具备发生大地震海啸条件的。海南的地震与华南的地震活动有共同的动力成因,也是整体相关的,1994-1995年有个地震活动高潮,发生台湾海峡7.3级和北部湾6.1、6.2级等地震,这个高潮已经过去了。从地震活动强度和频度上看,我国台湾地区和西部地区最高,其次是华北地区,再次是华南地区,华南地区的强震孕育时间较慢,大地震能量积累需要几十年到上百年的时间。虽然地震预报是世界难题,尤其是短临预报还不能实现,但对地震活动的区带特点、大的起伏趋势等还是有规律可以把握的,这也符合地球动力的科学理论。目前华南的地震活动水平和前兆异常数量均远低于1994年之前的情况,说海南将发生9.1级大地震没有任何科学依据和观测事实。此外,气候反常的主要原因往往是海水温度的变化。

5.当代环境设计茶文化元素分析论文 篇五

1茶文化概述

我国的茶文化最早形成于何时已经无从考证。其发展和成熟则是在晋唐以后,逐渐形成了一个博大精深、辉煌璀璨的文化体系,并且在“茶之路”的传播下,对世界各国的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韩国的“茶礼”、日本的“茶道”、英国的“下午茶”等。与上述国家的茶文化相比,中国的茶文化更具深度,实现了核心文化内容与表象文化形式的高度统一。茶文化根植于我国民族传统文化中,融合了儒家、道家以及佛家思想的精华,并且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逐渐由单纯的物质文化上升到精神文化的范畴。在社会发展的带动下,人们对于茶的认识也有了新的变化,由传统的药用、解酒、养生等功用性逐渐发展到精神文明方面,能够带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享受。

2茶文化元素的精神意蕴与美学意义

在我国,茶文化与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对于人们的精神品质也有着一定的影响。相关学者认为,中国人的性格像茶,无论自身所处的环境如何,在看待世界时总是能够保持一个清醒理智的态度,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助相依,共同进步。虽然茶文化融合了儒家、道家以及佛家思想的精华,不过其主要是儒家的中庸思想为提携,表现出一种和谐和平静[2]。在生活中,中国人注重的是秩序,关心邻里关系,注重相助相依;在发展中,注重天人合一的思想,主张向大自然有限度地索取,实现人与自然的平衡发展。儒家将对立与相容的思想引导到茶文化中,主张在饮茶过程中,创造和谐的氛围,加强思想的沟通,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同时,通过审视己身,能够看清自己,加强相互理解。同时,在茶文化中,到处都洋溢着和谐精神。例如,在苏汉臣的《百子图》中,一群娃娃一边嬉戏玩乐,一边品茶,呈现出一派和谐共处的情形。而从自然层面分析,饮茶的环境需要协和自然,其相应的技艺与程式需要与自然环境相互协调,与饮茶人的性格相符。例如,对追求高深佛法的僧人而言,青灯古刹中,独自品味茶的苦寂;于追求高尚艺术的文人,琴台书房里,品味茶的雅韵;于追求生计的农民,田间村寨下,共同品尝茶的乐趣。茶文化元素可以说是深入到了我国文化的各个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与茶相关的文化设计中,茶文化元素有着非常显著的美学意义。当前,我国的茶馆、茶文化主题公园等涉及茶文化的环境设计多种多样,其中不乏设计精巧,蕴含丰富茶文化内涵的作品。但是从整体来看,设计水平偏低,设计样式存在着千篇 一律的情况,缺乏新意,没有能够体现茶文化深层次的内涵。茶文化元素作为连接茶文化与环境设计的纽带,在涉茶环境的设计中有着非常突出的作用,一是能够扩大环境的视觉识别性与茶文化识别性,拉近茶文化、茶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建立起良好的品牌权威性与影响力;二是能够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影响着环境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三是具有美化与教育功能。在茶馆环境设计中,精巧的茶文化元素能够体现其文化特色,体现其内在品质,反应消费者的审美情趣,同时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最终实现方便消费者休闲和娱乐的目的。

3茶文化在当代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3.1“形”的提取与衍生

在茶文化中,“形”主要是指茶文化元素所表现的.外在形式与内在结构,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的特征。对于环境设计而言,形的提取可以模仿传统的茶具等,同时利用图形、文字等方式,对茶文化的发展历程进行表现,辅以具有历史感的色彩,能够取得非常显著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形的提取,并非简单的照搬照抄,而是应该立足传统符号造型,从时代发展的审美需求出发,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将传统的茶文化元素与现代美学观念有机结合起来,将茶文化元素通过变异、错位、重组等方式,进行提炼和衍生,确保其能够充满现代特色,符合消费者的审美需求。也可以将一些传统的造型构成方法和表现形式应用到当代环境设计中,对设计人员的理念进行表达,对民族个性进行彰显。当前在形的提取与衍生方面,有着许多优秀的例子。其中,对传统茶具的提炼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形式。在涉茶环境设计中,借鉴传统茶具的形态,从中提炼出具有不同历史时代特色的茶文化元素,并以此为依据,对现代造景中的园林小品、雕塑等进行设计,在对其外观形象传承的同时,也蕴涵着民族文化的意味。应用茶文化元素对环境进行设计时,通常都会通过形的提取,对相关历史文化信息进行传达。形的提取一般都是采用茶画、壁画等图形来实现,也可搭配相关的诗词歌赋,以文字进行说明。不仅如此,还可从这些艺术形式中,提炼出色彩的搭配,提升整体设计效果,使人们从设计中体会到茶文化的历史厚重感。

3.2“意”的沿用与延伸

自唐代开始,我国的茶文化在发展过程中,有着非常明确的思想主轴,即始终受到儒家、道家与佛家思想的影响。因此,尽管在时代的变迁以及朝代的更替中,茶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变化,但其内涵并没改变。正是由于这种执着的追求,才使得“形”逐渐衍生出许多的分支。换言之,意的延伸,催生了形的衍生。例如,在我国江南地区的婚俗中,存在有“三茶礼”。对此礼仪有两种解释:一是从订婚到结婚的三道礼节,即订婚的“下茶礼”,结婚的“定茶礼”以及同房的“合茶礼”;二是指结婚仪式中的三道礼节,即白果、莲子和茶。两种解释都体现出情结不移的意蕴。在中国传统茶文化元素中,“意”是人们欣赏和喜爱“形”的关键所在,茶与传统文化精华的交融,更是使茶文化有了更加深层次的精神内涵。具有精神意义的茶文化元素,其背后所代表的“意”同样适用于涉茶环境的设计,能够对设计师的理念进行有效传达。在传统的茶馆、茶楼设计中,人们就非常注重对传统文化符号的沿用,并以此来表达内在意义,符号的外在形态可以说是内在含义的外化,而元素符号内在的“意”的延伸,使人不禁拍手叫好。例如,在漳州天福茶博物馆门前的雕塑“薪火相传,继往开来”中,通过一个老牛带领壮牛拉车,车上满载茶叶的外在形象,体现出了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使得环境设计充满一种文化的亲和力。

3.3“神”的把握与承传

所谓“神”,是指元素符号本身的“形”和“意”所传达出的深层次的精神内涵。在环境设计中,无论是形还是意,都只是一种对传统形式的浅层意念,而要想获得良好的发展,就必须大胆创新,敢于摆脱传统美学的物化表现,进行深层次的探索,领悟元素和符号的传统艺术精髓,结合先进的设计理念,通过兼收并蓄的方式,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效结合,创造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能够体现我国民族特色的文化元素,从而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在我国茶类书法中,对于“神”的把握和承传有着一些成功的尝试。我国的文字符号本身就是一种对自然万物的体现,因其“神”而得其“势”,存在有“大篆奔放,小篆柔婉;隶书典雅,楷书整秀;行书流畅,草书狂野”的说法。茶诗、茶词类书法具有自身独特的神韵,应用于环境设计中,能够体现出装饰美、艺术美和符号美的特点。因此,在许多茶馆、茶楼中,都会悬挂张贴一些茶诗、茶词类书法,利用其艺术感染力,实现诗词歌赋与书法的完美结合,是一种天人合一与物我两忘的精神产物,同时也是对“神”的把握与承传。我国的茶文化直接体现在茶道艺术上,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茶文化元素的视觉形象所体现出的思想内涵,同时具有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无论在任何涉茶环境的设计中,如果失去了茶性和茶道精髓,空有形和意而无神的茶文化元素,只能算是失败的设计。因此,“神”的把握和承传是茶文化元素提炼与应用的关键所在。由上述分析可知,中华民族传统造型艺术要想在现代设计中得到延伸和发展,就必须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取其“形”,延其“意”,传其“神”,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确保设计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4结语

总而言之,当代环境设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学科,对于设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设计素养有着较高的要求。在对特定的设计任务进行设计时,设计人员必须首先了解与之相关的文化背景,从中汲取养分。在涉茶环境的设计中,设计师必须充分了解茶文化的历史背景和精神内涵,把握设计要领,取其“形”,延其“意”,传其“神”,体现出深层次的艺术美,对中国传统茶文化进行传播和弘扬,推动茶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冲.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J].包装世界,,(4):104-105.

[2]李琼音.茶文化在现代茶馆环境设计中的渗透与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3]何志丹.茶文化的符号学解读及其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D].湖南农业大学,.

6.分析园林绿化的设计要点 篇六

1 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步骤

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是指根据园林布局的要求, 并按照植物生态习性来对园林中的各种植物进行合理的配置, 其目的是为了增加园林的观赏性。植物配置是园林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植物构成的景观, 不仅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而且也起到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作用。

场地是影响植物景观设计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场地, 其设计出的植物景观也不尽相同。虽然如此, 但是无论是何种场地, 其植物景观均要在同一美学原理的前提下进行设计。目前, 在植物景观设计中, 运用最多的美学原理主要包括颜色、线条、质感以及空间感等。同时, 在园林设计中, 植物的配置还有着特定的步骤、原理以及方法。植物对于园林景观设计来说, 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它直接影响了景观的效果。此外, 在整个植物配置程序中, 合理划分植物空间是其关键所在。要使植物空间得以合理划分, 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时, 一定要充分考虑植物的特性, 并与设计范围的功能作用相结合。现在, 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步骤及其设计要点如下:

首先, 要先对植物的大小进行搭配。之所以要先对植物的大小进行配置, 主要原因是植物所营造的空间感会对园林设计的整个结构与外观造成巨大的影响。因此, 对植物大小的配置就极为重要。在植物大小的配置之中, 要先对大中乔木的位置进行合理的安排, 然后再合理安排小乔、灌木的位置。

其次, 要注意植物品种之间的搭配。在对植物品种进行搭配时, 必须按照植物之间搭配的原则与园林景观设计的相关要求, 否则不仅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还会使得整个布局变得混乱。例如, 落叶植物与常绿植物的分布必须合理, 且要比例平衡。为了避免出现布局混乱的局面, 设计人员可以将两种植物进行有效的组合。又植物有喜阴与喜阳之分, 且植物与植物、构造物之间均存在一定的关系。因此, 在对植物品种进行搭配时, 还必须充分考虑到植物的特性与习性。除此之外, 土壤是影响植物品种配置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的土壤, 所适合生长的植物品种不同。一般而言, p H值在3.7至5.5之间的土壤, 适合针状叶植物的生长;p H值在5.5至6.9之间的土壤, 适合阔叶植物的生长;p H值在6.0至7.5之间的土壤, 适合灌木的生长;盐碱性的土壤, 只适合极少数植物的生长, 如柳树等。所以, 设计人员在对植物品种进行配置时, 必须先对现场的土壤情况进行分析。

最后, 要注意植物色彩的配置。建造植物景观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园林的观赏性, 而植物色彩的组合对其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因此, 设计人员必须注重对植物色彩的配置。虽然绿色是植物设计中的主色调, 但是为了增加布局的活泼性、吸引观赏者的注意, 还必须合理地添加其他色调。此外, 由于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夏两季的时间比较长, 因此, 设计人员还应充分考虑季节因素的影响。

2 园林绿地的种植设计要点

2.1 注重绿地植物的选择

绿地植物的选择对于园林绿化来说至关重要, 它直接关系到园林绿化的最终效果以及后期的养护工作。因此, 在园林绿地种植方面, 植物种类的选择, 一定要符合当地城市文化、地域性条件以及植物运用的要求。同时, 所选择的植物种类均必须具有一定的特性。下面以草坪植物种类的选择为例, 来具体分析其具有的特性: (1) 生长和成型的速度都比较快, 且覆盖时间要长, 叶子的色泽以鲜绿最佳。 (2) 修剪、维护的周期要长, 质量要好, 被践踏之后能够快速的恢复。 (3) 适应环境的能力要强, 且病虫害发生的频率要小, 并对土壤肥力的要求比较低。 (4) 体积要矮小, 且四季都能播种。 (5) 抗杂草能力强, 不需要经常更换种子。

2.2 绿化区域与建筑物的距离要控制好

园林绿地的种植是由草坪种植和花草树木种植组成的。其中, 在花草树木种植方面, 一定要控制好与建筑物之间的距离。究其原因, 主要有三点: (1) 由于花草树木种植之后, 需要定期对其进行浇水、施肥以及除虫害。若花草树木与建筑物之间的距离过短, 则在对其进行浇水、施肥以及药剂除害时, 不仅会对建筑物造成一定的污染, 而且也会影响居民的生活。 (2) 由于建筑物的周围一般会存在大量的盐碱斑, 若花草树木与建筑物之间的距离过短, 则会对花草树木的生长造成严重的影响。 (3) 由于消防道在建筑物周边, 则为了保证消防道的畅通, 建筑物周边的植物不能过高, 且在一定范围之内不能种植高大的中小乔木。

2.3 建立、健全绿地信息系统

建立、健全绿地信息系统的目的是为了对园林绿地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防护, 并能够及时制定行之有效的策略进行解决。绿地信息系统的内容不仅包括对绿地土壤的分析数据以及现场勘探的资料, 而且还包括记录花草树木种植以及养护管理等方面的资料。

3 园林绿化中花境的设计要点

所谓“花境”是指, 在树丛、绿地边缘、建筑物前以及栏杆等地方, 以带状自然种植的方式栽植露地宿根花卉、一二年生花卉以及球根花卉。在园林中, 花境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种植方式, 它一般被种植在园林的边界线或是路缘。在园林绿化中, 它是一种植物造景方式, 其主要的设计要点如下: (1) 花境的大小。花境的大小必须与其周围的环境相协调, 否则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而且还会对景观造成一定的破坏。同时, 为了便于经后的日常养护, 花境的宽度以1至1.5米为佳, 且不能超过其长度的1/3。 (2) 花境的布置应从整体着眼。一般而言, 花境有前景、背景与中景之分。前景一般种植矮小的植物, 中景种植中等高的植物, 背景则种植高的植物。部分花境四面皆可观赏, 其植物布置是以高植物为中心, 向外逐渐降低。同时, 为了使花境达到最为自然的景观效果, 应重视不同高度植物之间的交接。 (3) 花境植物的选择。在花境植物选择之中, 不同的花境景观, 其选择的植物不尽相同。一般而言, 花境的背景适合种植高度较高且叶片浓密的植物, 如向日葵、唐松草木、木槿以及决明等;花境的中景适合种植中等高度且花色艳丽的植物, 如大丽花、万寿菊、凤仙花以及天竺葵等;花境的前景及其花境的边缘适合种植比较矮小、枝叶密集且丛生的植物, 如三色堇、四季海棠、何氏凤仙以及中国石竹等。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园林绿化建设是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同时, 它也是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手段。因此, 对园林绿化的设计要点进行分析, 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且随着“园林城市”逐渐成为现代城市建设的主流趋势, 园林绿化设计的作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而园林绿化的内容并非仅仅只包括园林绿化景观这一个方面。故而, 园林绿化其它方面的设计要点还需要我们进行研究与探讨。

参考文献

[1]林世埕.行政办公区园林绿化设计要点[J].中国园艺文摘, 2010, 26 (8) :103-104.

[2]沈尧杰, 何冬静.试论小区园林绿化的规划设计要点[J].现代园艺, 2013, 12 (6) :184-184.

[3]王超.基于园林绿化种植设计要点问题分析研究[J].房地产导刊, 2014, 06 (17) :228-228.

[4]王莉萍.园林绿化景观的规划设计要点分析[J].现代园艺, 2012, 15 (18) :120-120.

7.影响环境艺术设计的因素的分析 篇七

环境艺术设计(Environment Design)的内涵具有双重性,它可以分为物质形态和意识形态两个方面。物质形态主要是指构成环境景观的物质要素,而这些物质要素按不同的材质又可分为不同的类型,诸如各式各样各样的建筑等等。而意识形态主要是指影响指导人们行为的精神因素,它更侧重的是无形的精神方面的因素,如:审美观念、民俗习惯、社会制度、宗教信仰、伦理道德等。

环境艺术设计本身体现的就是这两种属性,物质属性和精神属性是息息相关的,共同构成了艺术设计本身。环境设计各要素间的关系犹如生物学上生物群落的共生链,维系着自然万物的萌发,并处于动态平衡状态。通常我们所见到的环境艺术设计是动静结合的,静中体现了一种动态的美,这种状态恰恰是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应追求的目标,其任务在于设计出最优化的“人类——环境系统”,这个系统将展现人类与环境的共存,人类与环境在新的高层次的平衡和发展。此外,环境艺术设计同时也体现了一种高度的审美价值,它是设计者的情感、意识、审美、智慧相结合、相统一的产物,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环境艺术设计体现了实用性和审美两方面的特点,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结果。因此说,环境艺术设计是连接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桥梁,对于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影响环境艺术设计的因素分析

1. 丰厚的知识储备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集技术和创造为一体的学科,技术手段是进行艺术设计的前提和基础,这是进行环境艺术设计的关键所在。环境艺术设计涉及到的范围非常广,包括园林规划与设计、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设计、水景假山景观设计、室内陈设设计、家具设计、环境照明设计、庭园设计等内容,由此可见,环境艺术设计对建筑设计等方面有很大的联系,只有掌握了建筑学的基础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才能够设计出合适的作品,得到大家的认可。另外由于物质形态在环境艺术本身中占据了基础的地位,如果没有合理的设计,即使有更为精彩的外形,也是不成功的设计,因此丰厚的知识储备是至关重要的。

2. 充分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环境艺术设计归根到底是一种创造,它是由设计者通过艰辛的脑力劳动创造出来的,因而具有独创性。实现环境艺术设计的的伟大创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提高。作为建筑行业的重要分支,由于需要很精密的核算,同时需要实用性和审美性的双重特性,在合理的设计和绘图上要求紧密了,还需要更多的来自于美感方面的设计,因此充分地培养设计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于构建出好的艺术作品是至为关键的,是决定设计作品本身的成败的关键所在。这是影响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因素,是对艺术作品的升华,能够直接将最原始的设计转化成一种富有生命和美感的艺术作品。

3. 审美和认识的双重影响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存在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设计者的审美和认识的双重影响,环境艺术设计本身是一种美的创造,审美的倾向来源于设计者对美的认知,所以说审美和认识在很大的程度上讲是分不开的。审美是认识的必然结果,对于美的认识倾向是审美的基本前提。对于设计者来说,要格外地重视这两方面的协调,首先要加强对于美的认识,进行审美的熏陶,只有这样才能够将审美的意识充分地融入自己的脑髓,在具体的设计和实践中将审美观不自觉地应用到自己的环境艺术设计之中去,只有如此才能够设计出好的作品。

环境艺术设计在实际中的实践要求

1. 对设计者知识技能的要求较高

对于环境设计中技能的学习,需要两方面的提高。首先是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对于建筑力学、设计基础等基础课程要学好,扎实自己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将最基础的知识学习到位,加强练习;其次,还要广泛地依靠信息技术水平,学会运用各样的软件来进行应用,以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例如CORELDRAW的高级操作与技艺,CORELDRAW中妙用及印刷技术、PHOTOSHOP的研究和使用,进行必要的图像设计与制作;掌握3DMAX各项基础知识,学会三维图的效果设计与制作、建模、材质、灯光、场景、渲染、后期处理技巧;另外要学习AutoCAD,掌握施工图的识别、创建技能。

2. 需要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和各方面的能力

对于一个设计者来说,培养想象力的方法有很多,在这个过程中尤其要注重空间想象力的培养,通过观看具体的建筑模型来增强设计者在实际设计中的想象力;另外还可以自己动手,通过不断地构建小模型,在实际的操作中来加深和增强自己对于建筑的理解和思考,只有如此才能具有空间想象力;另外思维清晰、动手能力强很重要,是进行设计的关键;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的沟通能力和较系统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富有团队协作精神、良好的环境整体意识和综合的审美素质,掌握系统设计的法与技能,具有创造性思维和综合表达的能力。掌握室内空间造型、界面装修设计、陈设艺术设计的基本方法等等。

3. 在实践中磨砺自己对于设计的创造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想设计出好的环境艺术作品,就要多进行社会实践,在具体的实践和观察中对建筑本身有更为清晰的认识。由于设计本身就要同时考虑到材质肌理、空间体型、光影色彩、比例尺度等造型因素的影响,如果仅仅有具体的设计而忽视了其他的因素,很难做到设计本身的艺术性。因此说,要深入到实践之中去,通过观察具体的建筑设计实物,能够大大地丰富设计者的视野和见闻,让设计者能够在实际的设计中更多地融入外界的社会因素,这实际上是一种超越了建筑本身学习的一种磨练,也是设计的升华。所以,只有多进行设计的观摩,多参与社会实践,才能够增强设计者的见闻和设计水平,让设计者设计出优秀的作品。

8.建筑设计环境绿化分析 篇八

3.1因地制宜原则

茶文化提倡和而不同,因地制宜。不同地方的文化特色,地域风情,人文景观各部相同,我们要区别对待。这种科学的价值观在空间环境设计中尤为重要,在不同的空间环境中,我们一定要给予场地各要素足够的重视和尊重,将其视为一个整体统筹设计。科学合理的空间环境设计会依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在空间的划分、景观的营造,会依据现实项目的位置、土壤条件、地势情况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决定。空间环境设计因地制宜的原则启示,得益于茶道精神的“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给予自然足够的崇敬,在创造优质的生活空间环境的同时,做到最大限度的保护空间环境设计项目当地的自然环境。

3.2功能兼容原则

茶道精神对空间环境设计的启示要求,在其环境设计过程中崇尚自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单纯回归,而是要求能做到整个设计能达到基于人文理念和空间场所精神的“合一”。基于茶文化的空间环境设计,要具备科学性、合理性,使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在其空间设计中找到最佳平衡点,达到有机统一。通俗地讲就是,在环境空间设计过程中,得到优质的生活环境、对场地环境有生态保护作用只是它的一方面要求,结合场地条件,充分调动空间资源,实现最优配置,使得空间环境中相关配套建设起来,充分发挥空间环境设计的潜在文化教育、观光旅游等方面作用,体现基于茶文化的空间环境设计的兼容性原则。

3.3特色性原则

茶的魅力,不仅表现在其外在形态的唯美,更让人看中的是茶自身的功能和内涵文化的吸引力。同样启示我们的是,空间环境设计不能只注重打造环境景观的外在美属性,更应充分挖掘出空间环境的场地精神和文化特色属性。事实上,环境景观外在美比较好处理,可以借助空间环境中一切景观元素,雕琢造景;而空间场地的特色性表达,则一定要把握场地的地域文化特色,把它结合到空间环境设计中。这样也是避免现今空间环境设计“同质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4结语

现阶段,基于茶文化的空间环境设计充分借鉴茶文化精髓“和”,力求达到空间环境设计“天人合一”的状态。在此过程中,我们要再传承和发扬悠久的茶文化的基础上,深挖空间环境的地域文化特征,并使二者有机融合;以发展的眼观看问题,尊重自然发展规律,做出真正适应时代发展的、科学的空间环境设计。

参考文献

[1]郭家伟.生态茶园的研究进展与思考[J].中国茶叶,(10):10-13.

[2]李功林.泉州市生态茶园建设技术规程[J].农业考古,2013(18):179-182.

[3]张芸.空间设计理论研究[J].中国建筑,(5):152-156.

[4]龚增兵.中国传统文化在茶室环境设计中的应用[J].室内装饰,2014(21):16-19.

9.建筑设计环境绿化分析 篇九

关键词:商业地产;环境设计;建议

一、前言

所谓商业地产开发是区别于普通住宅、别墅、公寓等形式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商业地产是一种综合性的房地产开发形式,最早于1999年引入我国,发展至今我国已经进入商业地产极为兴盛的时代,各大房产投资公司竞相开展商业地产开发项目。商业地产开发用途较为广泛,不仅包括购物中心、便利店、超市等生活基础设施,还涵盖了酒店、会展中心、商业街、商务楼等定位高端的商业品项。在我国,商业地产开发多侧重于大型购物中心、商场等。认识一座城市,我们首先看到就是它的商业地产景观形象,商业地产环境设计风等,甚至某些商业地产的环境设计形象俨然成为了一个商业地产开发商的品牌形象。

二、商业地产开发中的环境设计原则

随着我国商业地产开发项目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商业地产开发中的环境设计越来越看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品味越来越高,人们对商业活动的环境要求越来越明显,消费者需要的不仅是一个可以购物消费的地方,更需要一个具有文化气息、设计感十足、具有艺术欣赏性的舒适空间,目前商业气息太过浓重的商业地产设计已经满足不了新时代消费者的需求,所以,环境设计问题已经成为了当前商业地产开发中的重要内容。

1.公共性

商业地产并不是指单纯的商业投资,而兼有工作、娱乐、休息和情感寄托的功能。它肩负着一定的社会责任,弥补社会公共资源的不足,让人们在投资消费之余,还有一片安静舒适的休息放松的空间。在当前的商业地产开发中,许多投资商仅仅是看到了商业地产的商业性,只关注他的投资和回报,而忽略了商业地产中的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对消费人群的心理引导,一个成熟的商业地产项目,一定是具备了优美的公共环境来吸引客流,优美而舒适的环境能给人一种轻松舒适的感觉,从而使得忙碌的上班族能够在闲暇之余驻足脚步,欣赏周围环境的静谧与舒适。因此,商业地产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具有一定的公共空间的考虑因素,从广泛的使用者的角度出发,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这是商业地产开发中必须要涉及的因素。而只有如此,才能满足商业地产的基本要求,才能进一步提升商业地产的价值和升值空间。

2.舒适性

在我们缤纷多彩的消费环境中,消费者必然会选择“哪里舒服,哪里待”。商业地产的消费者除了消费之外,他们还注重商家为他们提供的“服务”,而这些“服务”多数体现在商业地产的环境设计方面。顾客消费就是图个开心舒服,商业地产里的环境景观此时也成了整个项目的“商品”,顾客消费我们这个特殊的商品不是要把它带走,而是让环境为顾客提供让人愉悦舒适的消费环境。因此,想要成为消费者在结束了忙碌生活之后想要享受轻松愉悦的首选之地,商业地产的开发必须要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只有抓住了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才能够在时代的发展中不断的前进,追随时代的发展脚步。

3.文化性

商业地产的环境设计、建筑布局、主题定位都是对它所在城市的一种诠释,代表着当地的文化氛围和传统习惯。具有不同文化传统的城市建筑所呈现的状态各异,我们所处的世界有太多的钢筋混凝土,所以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希望寻找一处温暖可以舒服自己情感的去处,抛开世间繁芜,用心感受城市的文化血脉。在商业地产开发中的环境设计方面,应该重视传统文化与消费者内心深处的共鸣,从而在设计中加入当地文化,更加贴近消费者的内心。此外,不同的开发商对于同样的项目也会产生不同的设计灵感与建筑格调,在此之间必然会渗入自身的风格特点,这也充分的展现了自身所具有的设计特色。但是,仅仅是自设独特性或是单纯文化的体现已经不能满足当今时代的发展要求,更加的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因此,商业地产的环境设计还要充分的将自身的特色与文化相结合,营造一种能够吸引消费者眼球的氛围,享受现在的所处的环境。

三、对商业地产开发中的环境设计的几点建议

1.明确自身定位

所谓自身定位,即本商业地产项目旨在打造何种商业模式,是商业办公楼、CBD或者是社区商业中心等。写字楼的环境要求偏向于安静简洁,可栽种适当绿色植物配合艺术雕刻或者文化雕塑等形象搭配;而商业中心则的环境设计则倾向于活泼、热闹,可以很好地聚集人气,提高商业中心的销售量;同时要特别注意消费者在逛街消费之余的休息问题。除了要充分考虑自身的作用及性质,还要考虑到商业地产开发环境的公共性,毕竟是公共场所必然要充分考虑到不同的群体产生的共同的需求。在商业地产开发的环境设计中找准自身的定位,充分考虑消费者的需求,将两者充分的结合,才能构筑出有特色的作品。所以在商业地产开发过程中首先找准自身的定位,根据市场需求完善环境设计方案,将商业地产的功能发挥到最大化。

2.适当引入自然景观

绿化是提升和美化商业中心的重要手段,由于当前城市发展迅速,自然景观受到重创,都市人群整天生活在钢筋水泥的世界,对外界又美舒适的自然环境充满向往,商业地产开发中植入自然景观设计可以有效满足大众心中对自由自在的自然风光的期盼,提示整个商业地产项目的环境品味。除此之外,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经济必然也加快了发展的脚步,再加上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和车辆的不断增加使得我们的绿色植物越来越少,已然渐渐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为了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商业地产的开发在环境设计中可以考虑适当的植入部分的花草树木等,除了可以让消费者看了身心愉悦还能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因此,商业地产在开发中可以运用最常见的自然景观花草树木、山石瀑布、小溪等,而这些自然景观的引入,让人们有种身临其境置身大自然的感觉,顿时身心愉悦。但是,在商业地产中引入自然景观时需要特别注意不能影响交通和消费客流的流通。

3.重视人工模拟景观的运用

由于自身地理面积的局限性,许多自然界中的景观无法搬到我们的商业地产中去,此刻人工模拟景观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比如,大型办公中心的喷泉、假山和商场、步行街中形态各异的动物形象、商场中的人造树和观赏花,这些人工景观不仅是商业地产开发中的点睛之笔,更是吸引客流的有效方式,同时为人们提供休憩放松的理想场所。另外人工模拟景观的运用可以丰富环境,拓展消费者的视野,让他们在有限的环境中欣赏到具有特色的景象。而且模拟景观的设计可以吸引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使得消费者感受到温馨与舒适。

4.重视人文环境的塑造

以人为本是所有商业开发项目所遵循的基本宗旨,不管是商业街、商场等消费性场所,还是商务办公楼等工作场合,人们都希望所到之处给人以人文关怀和舒适的视觉感受、心理感受。这就要求商业地产开发必须要重视人文环境的塑造。一个具有文化气息、艺术氛围的地方才能令人流连忘返。在我国,城市的迅速发展许多历史人文建筑遭到了不可修复的打击和破坏,造成了巨大的文化损失,对人们的心理造成了不可磨灭的创伤。在商业地产开发中人文环境塑造关键的是要重视消费者的“行为”要求和“情感”诉求,在发展商业的同时注重发展本土文化,营造文化氛围,对我们流传已久的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发扬,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商业地产项目,同时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消费需求,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四、以某商场为例分析如何营造良好的商业环境

1.商铺形象

同样的商品摆在商场和摆在地摊上,普罗大众往往认为他们所代表的价值是不同的,所以,想要提升自身价值必须要将自己包装的独具特色,才能更加具有说服力。商场内部的绿色植物和装饰点缀自然不在话下;其次,商场想要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新时代中占据一席之地,必须引进几家世界知名品牌来做门面担当,并且注重宣传,明确本商场定位。再次,紧跟时代潮流。许多国外商场会定期或不定期调整商铺柜位,来给顾客不同的体验。在不干扰正常商品销售的前提下,我们的商场同样可以为市场上新兴的事物始终保留一席之地,时刻关注市场动态和大众的需求,及时对商铺商品进行更新和调整。

2.商品陈列

商场作为商业地产开发中的重要角色,它肩负着满足每天来来往往消费者的各种需求,商场中的商品陈列是决定商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即是商业地产开发中环境设计的重点。商场中的商品种类繁多,必须要将最能夺人眼球的商品摆在最显眼的位置,吸引顾客进店了解,进而消费,这是最基本的销售常识。服装店、鞋店等都会将本季最火最时尚的配搭摆在橱窗中展示,而像书店、眼镜店这种体积较小,规格基本相同的商品则需要搭配一些搭配和装饰元素来引起人们的注意,避免出现单调乏味的现象。现代化的书屋多搭配咖啡、茶饮品、点心等一同销售,为人们提供最舒适的阅读空间,在一定程度上也提升了整个店铺和商场的品质。另外,注重商品色彩的搭配。比较有年代感的商品色彩需低调;比较具有现代气息的商品则需要特定的灯光才能更加凸显商品特性。

3.紧抓消费者的行为心理

逛商场的消费者可分为三大类:具有明确购买指向性的消费者、有选择性购买的消费者、无目的参观或陪同的消费者。商场打造优美舒适的购物环境可以有效留住有明确购买指向性的消费者,吸引有选择性购买的消费者多多消费和鼓励无目的的陪同参观消费者进行消费或者在我们商场多停留。合理的店铺设置以及独特的商品陈列可以有效地引起顾客的注意,如果再配合广告、霓虹灯、试吃、试玩、现场体验等五花八门的促销手段便能进一步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除此之外,商场各项配套设施要齐全,服务要周到才能让消费者轻松愉悦地购物,让消费者享受到贵宾级的待遇,从而提高商场客流,增加业绩,才能将商场经营的有声有色。综合某商场的分析可以看出商业地产开发的环境设计不仅要注重自身布局和及硬件设施的设置,同时必须要兼顾商业地产项目的环境设置和人文关怀。因为,商业地产环境的设计不仅影响消费者对于该地产的整体形象,也决定着此商业的设计价值、利用价值及实用价值等。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观念与需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如何满足人们对商业地产环境的设计要求已成为商业地产开发商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五、结语

商业地产作为一种集消费、休闲、娱乐、工作、生活等为一体的公共性的地产项目,对于自身来说就有很高的要求。不仅要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还要考虑到其存在的价值性,当然避免不了商业性。因此,对于商业地产的环境设计必须要结合商业地产环境设计的相关原则,参照公共性质的特点,才能设计出符合消费者需求,同时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商业地产项目。

参考文献

10.建筑设计环境绿化分析 篇十

【关键词】园林绿化设计;风景元素;运用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相比于以前都实现了长足的进步与改善,在此基础上人们不仅仅单纯的追求物质享受,而是更加看重精神享受,有很大一部分市民开始掀起一股追求艺术的热潮,各种风景元素凭借着其在人文景观情怀方面的特征被更多的运用到了园林绿化设计之中,实际效果很好,和以前相比,绿化效果实现了质的飞跃,但是我们应该承认其中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在进行园林绿化的时候,一方面要科学合理的选择植被,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良好的运用各种风景元素。

1、园林绿化设计运用风景元素的作用

市政府一直以来都倡导建设宜家宜居的城市,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首要任务就是做好园林绿化,这项工程的建设并不容易,如果能够将风景元素运用到其中,将会为园林增强艺术效果,为人们营造舒适的生存环境,实现良好的观赏价值。

1.1美化生态环境,烘托人文建筑

绿化植物的存活率以及其观赏价值的体现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所处的地域环境的影响,因此,我们在进行园林绿化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全面的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特征、宗教信仰以及气候气温特点,详细分析和考察当地自然环境,科学而合理的选择绿化植被,更好的实现其美化环境的作用和价值。笔者以广东省湛江市的园林绿化设计为例进行说明,其处在热带上,气温较高,因此选择植被的时候应该倾向于那些色彩鲜艳而极具情趣的绿化植被,将其风情体现出来。除此之外,园林景观是人为建设出来的,应该实现与自然景观的有机结合和统一,从而提升当地的总体绿化质量,使得风景既具备自然美,又不失人造的艺术美、情趣美和人文美。

1.2为人们提供更优质的生活空间和艺术作品

风景元素的运用在园林绿化设计中有着很多的体现,例如选择什么类型的植被、怎样对植被进行布局等,其中怎样规划风景元素一直以来都是设计师高度重视的问题,因为他们考虑的不仅仅是环境的绿化,同时也希望为人们创造良好的休息和活动场所,后者也是园林绿化设计的根本出发点、落脚点以及最终的归宿。显而易见。对于艺术的追求是人们追求精神享受的重要体现,所以园林绿化从外表上看是美化城市环境、降低噪音污染、减轻热岛效应,但是从本质上来说是对城市居民心灵的净化,不仅让人们有强健的体魄,更让人们又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素质。园林绿化中的各种风景元素凭借着其在人文方面的价值满足了人们的这一需求。

2、园林绿化设计中风景元素的运用

2.1注重对风景元素和周围风景元素的融合

我們强调各种风景元素在园林绿化设计中的运用时,不仅仅是重视这一点,同时也强调对于周围景观的调动和和利用,在二者的有机结合之下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实现园林景观绿化的多样性和观赏价值。此外,在实现风景元素和周围元素结合的时候,园林景观在不同的季节会呈现不同的状态与魅力,人们对景观的观赏也就不会间断,每个季节都能够感受到不尽相同的景观。而运用风景元素的时候我们不仅注重其整体性,同时也要很好的体现景观的变化性,在和周围景观结合的基础上,人们会欣赏到不一样的美,使得城市的独特魅力得到彰显与体现。

2.2注重对风景元素中人文要素和冷暖色彩的应用

风景元素中的人文景观是进行城市园林绿化设计中必须考虑的一个方面。园林绿化设计中的人文景观要素体现在很多的方面,例如城市的文化背景、城市居民的生活习惯等,因此,城市中的广场、主流建筑、地理位置、植物与河流等自然景观都是影响园林布局的要素。而在园林绿化设计中,要想将这些要素得到协调统一的应用,还需要对各要素的地位和意义全面掌握。例如,植物作为园林绿化中的一个重要工具,地理要素是它必要的生长条件,而园林中所透露出的各种文化气息,则是园林的灵魂所在,对于园林中所应用到的水体,它们是园林活力的源泉和表现,为园林的绿化建设增加了灵性。

2.3注重对风景元素中园林功用性和艺术性的应用

功用性是园林绿化设计中的最基本要求,但是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更多的人们企求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因此,园林景还必须将风景元素的艺术性体现出来。风景元素在园林绿化设计中的重要性对于大家来说已经不陌生,但是更重要的是将风景元素中的功用性和艺术性更加直观的体现出来。这就对于园林景观设计人员提出了较为严格甚至是苛刻的要求,他们一方面要对绿化方面的专业知识了然于胸,另一方面也应该或多或少的了解美学方面的知识,尤其是那些对于艺术性要求较高的园林,例如苏州园林,在进行绿化设计的时候必须要多角度、全方位、无死角的考虑到一切影响景观设计的要素,并种植合适的植被,实现园林景观设计的艺术价值。

3、总结

通过笔者在文中的详细叙述我们不难发现,如果能够将各种风景元素更好的运用到园林绿化设计中,将会为城市居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促进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在运用各种风景元素的时候要着力增强和实现其在人文情怀方面的价值,增强整体的园林绿化效果。以上即是笔者的浅要见解,希望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吕诗静,曾祥加.园林绿化设计中风景元素的运用解析[J].房地产导刊,2015(30)

[2]代莹.园林绿化设计中风景元素的运用[J].农业与技术,2015(7)

[3]单芳芳,刘淑艳.浅谈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构成艺术元素的运用[J].房地产导刊,2014(29)

[4]薛志明.风景园林设计如何展现自然景观特征[J].现代园艺,2015(4)

11.电磁环境监测系统分析与设计 篇十一

随着战争形态的变化和武器装备的发展, 战场处于极为复杂的电磁环境之中, 电磁频谱成为影响战争全局的极其重要的战略、战术资源。为了适应复杂电磁环境条件下进行的高技术战争, 必须贴近实战要求进行复杂电磁环境条件下的训练, 因此, 能否按照实战要求构建复杂电磁环境成为制约部队训练水平的主要因素。

电磁环境监测系统是复杂电磁环境构设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磁环境监测系统对电磁环境实施监视测量, 获得的监测数据为电磁环境调整提供切实依据, 有助于对训练效果进行检验和评估。本文主要介绍电磁环境监测系统监测站部署的估算原理、系统的方案设计与实现。

1监测站布局分析

1.1监测站部署位置的选择

在部署电磁环境监测站时, 应根据该区域的形状、大小和无线电电波传播特点, 合理地分布监测点, 使监测区域得到有效覆盖。主要部署于指挥所、发射设备附近, 阵地尽量选择在对监测对象具有良好通视条件的平坦区域或地形较高的位置。典型的部署方式如图1所示。

电磁环境监测站部署于发射设备附近, 可根据电磁环境监测站数量的多少灵活配置部署位置。

1.2短波通信信号监测作用距离估算

在短波频段, 电台一般为近距离通信, 信号近距离传输的方式主要为地波传播, 可将地面视为平面。另外, 在近距离战术通信的情况下, 一般采用垂直天线, 信号以垂直极化方式传播。

假定发射点的工作频率为5 MHz, 天线增益为0 dBi, 功率为15 W, 所在地区地面为干燥地面 (地面导电率为0.000 3, 介电常数为7) 时, 若接收点场强为10 μV/m时, 根据ITU-R查表可得, 传输距离为15.5 km。

1.3超短波通信信号监测作用距离估算

在超短波频段, 主要传输模式为视距传输, 在距离发射机r的距离上, 接收点场强可近似计算为:

E=30×Ρ×Gr×WW4×π×ht×hrλ×r

式中,

E为接收点场强 (V/m) ;

P为发射机发射功率 (W) ;

G为为发射天线的增益系数;

r为电波传播距离, 单位为 (m) ;

W为传输衰减因子;

ht为发射天线高度 (m) ;

hr为接收天线高度 (m) ;

λ为波长 (m) 。

1.3.1 工作频率为100 MHz时

常用超短波电台功率包括30 W、5 W两种, 其典型天线增益按0 dBi估算。假定发射天线高度为3 m, 发射功率5 W, 监测天线高度为6 m, 工作频率为100 MHz, 若接收点场强为10 μV/m, 在视距传输条件下监测距离为:

r=30×Ρ×G×4×π×hr×htλ×E=10.1km。

当采用30 W电台时, 监测距离为:

r=30×Ρ×G×4×π×hr×htλ×E=15.8km。

1.3.2 工作频率为300 MHz时

假定发射设备天线增益为6 dBi, 发射天线架设高度为3 m, 接收天线架高8 m, 工作频率在300 MHz, 发射功率为10 W时, 若接收点场强为20 μV/m, 在视距传输条件下监测距离为:

r=30×Ρ×G×4×π×hr×htλ×E=22.8km。

1.3.3 工作频率为600 MHz时

当发信机的输出功率为5 W, 工作频率在600 MHz时, 天线架高为3 m, 增益按10 dBi估算, 接收天线架高8 m, 若接收点场强为20 μV/m, 在视距传输条件下监测距离为:

r=30×Ρ×G×4×π×hr×htλ×E=34.14km。

1.3.4 工作频率为1600 MHz时

当发信机的输出功率为1 W, 工作频率在1 600 MHz时, 发射天线架高为3 m, 天线增益按10 dBi估算, 接收天线架高8 m, 若接收点场强为20 μV/m, 在视距传输条件下监测距离为:

r=30×Ρ×G×4×π×hr×htλ×E=37.3km。

1.3.5 工作频率为10 GHz时

当发信机的输出功率为1 W, 工作频率在10 GHz时, 发射天线架高为5 m, 天线增益按15 dBi估算, 接收天线架高8 m, 监测距离为:

r=30×Ρ×G×4×π×hr×htλ×E=46.6km。

1.4微波信号监测灵敏度估算

假设雷达信号监测站距离辐射源不超过40 km, 则系统灵敏度可用下面公式计算:

Sa=Pr min+Gr。 (1)

式中, Sa为系统灵敏度;Gr为接收天线增益, Pr min接收机端口灵敏度。

接收机端口灵敏度计算公式为:

Ρrmin=ΡtGtGrR2λ2 (4π) 2φγ。 (2)

式中,

PGt为发射功率×发射天线增益=63 dBm;

Gr为接收天线增益, 10 GHz时取值8 dB;

γ为极化系数, 取3 dB;

φ为发射机馈线传输系数, 可略;

R2为 (40 kKm) 2→10log (40 000) 2=92 dB;

(4π) 2为10log (4π) 2=22 dB;

λ2为10 GHz对应波长, 为-30.5。

将上述参数带入式 (2) , 得到:

Pr min=Pt+Gt+Gr+λ2+φ+γ-R2- (4π) 2=63+8-30.5+3-92-22=-66.5 dBm。 (3)

上述计算结果说明, 接收机端口灵敏度为-66.5 dBm时, 就可以满足接收雷达信号的最低要求。将天线增益10 GHz时为8 dB, 带入式 (1) , 得到系统灵敏度为:

Sa=Pr min+Gr=-66.5+8=-58.5 dBm。

也就是说, 系统灵敏度优于-58.5 dBm, 可以满足训练场区最远距离上接收雷达信号。

1.5测向精度战术性能估算

在距离监测点4 km处, 3°的角度误差导致的距离误差约为209 m。当电磁环境监测站采用多次变换监测点位的方式时, 随着距监测对象距离的缩小, 导致的距离误差也会相应减小。

2系统体系框架

战场电磁环境监测系统实现对训练场地范围内各类电磁辐射信号的搜索、测量、统计、分析和定位, 主要由监测管理控制中心、通信信号监测子系统、雷达信号监测子系统和监测信息传输子系统组成。系统的体系框架如图2所示。

监测管理控制中心一般位于训练场区指挥所内 (导演部) , 实现监测任务规划、监测任务执行控制、数据融合分析和电磁环境态势显示等功能。

通信信号监测子系统接受监测管理控制中心的任务, 按照其控制指令实现对短波、超短波通信信号的监测, 监测通常包括:频率测量、场强和功率通量密度测量、频谱占用度测量、带宽测量、调制测量、测向和定位, 并把各类监测结果上报给监测管理控制中心。

雷达信号监测子系统接受监测管理控制中心的监测任务, 按照其控制指令快速截获各种雷达信号, 识别雷达信号体制, 得到信号在时域、空域、频域和能量域上的数据, 并把各类监测结果上报给监测管理控制中心, 为指挥员掌握训练场区电磁环境态势提供支持。

监测信息传输子系统通过光纤和无线信道等传输手段实现电磁环境监测系统内信息交互。

3系统设计与实现

3.1监测管理控制中心

监测管理控制中心是电磁环境监测系统功能实现的核心部分。接收导演部下达的导调控制指令、指示和训练方案;对电磁环境监测站的工作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调整;向导演部上报监测站的工作状态信息;对监测站上报的训练区域内辐射源活动情况、训练设备位置和电子信息系统工作参数等进行分析比较;利用监测站上报的雷达、通信辐射源测向结果对辐射源交叉定位。主要包括:运行监测管理软件的监测管理计算机、通信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等设备。

3.2通信信号监测子系统

通信信号监测子系统功能主要通过若干短波监测站和超短波监测站来实现, 每个监测站主要由监测接收机、测向接收机、测向天线阵、监测天线、监控计算机、通信设备和GPS/北斗用户机等设备实现。

测向天线阵接收空间的电磁波能量, 根据阵元的空间位置和来波方向产生包含方位信息的射频信号, 测向天线信号与自校信号的开关选择, 主要由测向天线和开关阵实现。

监测天线接收空间的电磁波能量, 将之变换为同频射频信号, 由短波监测天线和超短波监测天线实现。

测向接收机接收测向天线的信号, 并根据其包含的方位信息完成对信号的测向功能。

监测接收机接收监测天线的信号, 完成对信号的搜索、截获、监视和参数测量等功能。

监控计算机完成各设备工作参数的控制、显示并保存监视、分析、测向和定位结果等功能。

GPS/北斗用户机接收GPS/北斗卫星信号, 获取设备所在位置信息并完成授时功能。通信设备完成和系统其他站的语音和数据通信功能。

3.3微波信号监测子系统

雷达信号监测子系统功能主要通过若干微波监测站实现, 每个微波监测站主要由全向监测天线、天共器、微波下变频器、雷达信号监测接收机、雷达信号测向接收机、分析测量接收机、通信设备和系统监控计算机等设备实现。实现框图如图3所示。

3.4系统工作流程

系统的信号监测与分析处理功能是通过监测管理席 (监测管理计算机软件) 和电磁环境监测席 (监控计算机软件) 共同完成的, 其中监测管理席位于监测管理控制中心, 电磁环境监测席位于各电磁环境监测站。

系统的一般工作流程为:监测管理席根据导演部制定的电磁环境监测站配置方案, 把各监测站部署到位;在实际训练过程中, 监测管理席自动向监测站下发电磁环境监测任务;电磁环境监测席收到监测任务后, 控制接收机对信号进行测量, 获取信号的频率、幅度、带宽和方位等特征参数, 并上报监测结果, 信号测量和监测结果上报过程持续进行, 直到收到监测管理席的任务停止指令。监测管理席实时记录训练过程中所有的监测事件及其参数。

在训练过程中, 监测管理席随时接受导演部提出的定位请求, 控制相关的监测站对重点监测频段、禁用频段出现的信号进行测向定位。

监测管理席按照电磁环境配置方案可以自动控制电磁环境监测席的监测过程;也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在监测管理席上输入干预指令, 控制监测站对电磁环境进行测量。

3.5系统应用性与效果分析

电磁环境监测系统可以在作战集结、机动、打击阶段等多种作战背景中, 针对敌我双方可能的战场部署、武器装备性能和不同作战阶段的电磁活动和电子对抗情况, 对战场电磁环境进行监测分析, 使指挥员准确掌握当前训练场区的电磁分布, 为多层次作战指挥与训练奠定基础, 进而研究和建立完整的一体化联合训练的复杂电磁环境框架体系;系统可以辅助指挥员做出判断, 作为作战方案拟定、效果评估的依据。

4结束语

电磁环境监测系统实现对训练场区中电磁环境的有效监测, 提供详实准确的监测数据, 通过分析处理掌握电磁环境实际情况, 能有效帮助指挥员进行战场电磁态势分析和决策把握。本设计已应用于某复杂电磁环境应用系统中, 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朱传焕.电磁环境监测系统设计[J].计测技术, 2005 (1) :1-2.

[2]孙国至, 刘尚合, 陈京平, 等.战场电磁环境效应对信息化战争的影响[J].军事运筹与系统工程, 2006 (3) :4-5.

[3]陶本仁.战场电磁环境信息分析技术[J].航天电子对抗, 2004 (2) :1-2.

12.建筑设计环境绿化分析 篇十二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是新人教版生物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了解生物圈”一章第二节的内容,在课程标准中的位置属于一级主题“生物和生物圈”下的二级主题“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本节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就是生态系统,由此概念又衍生出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食物链和食物网这些名词。而生态系统又与我们目前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息息相关,因此本节课是本章乃至本学期的重点。2,内容及功能分析

本节的核心概念是生态系统,由此概念又衍生出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食物链、食物网等概念。生态系统就是生物与环境的统一,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环境的有机结合,而生产者和消费者又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相互联系的,所以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就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生态系统的各个成分的相互制约和影响使得它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又是有限度的。不同的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不同的,这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有关。本节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在充分理解概念的基础上,能将各个概念联系起来,这样他们学会的不仅是知识而是一个知识体系。3,活动分析

本节共有5个教学活动,第一个想一想,议一议,可根据实例与图片很容易回答问题;第二个资料分析根据问题引出下面的知识点;第三个观察与思考巩固所学知识;第四个资料分析承上启下,既联系已学知识又引后面的新知识。最后一个是技能训练,根据学生情况进行探究。

4,学习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阐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开眼界与实际用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参与讨论与交流;

养成合作精神;

确立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环境的意识

5,学习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教学难点:将各个概念联系起来。6,学情分析

从知识方面来看,学生对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已有一定的了解但还没有形成生态系统的概念。从心理和认知发展规律来看,七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和活动感兴趣,乐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并且具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本节课的内容较多,且要掌握的名词较多,但好在同学们接受和知识的能力较强,但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们寻找各名词之间的关系及联系,以让同学们更好的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7,教学初步设计

从知识方面来看,学生对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已有一定的了解但还没有形成生态系统的概念。从心理和认知发展规律来看,七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和活动感兴趣,乐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并且具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8,教学过程

教学思路:(1)复习导入

老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生物与环境”,知道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那么,如果生物和环境组合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可以用一个概念来表示,请看这组图片思考这个概念是什么呢? 学生: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思考、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生A:回答不出。生B:生态系统。

(2)讲授生态系统定义及组成

师:现在我暂时不公布正确的答案,我们先阅读阅读教材19页的内容。找一找,看看正确的答案是什么。生:都回答出了正确的答案。

师:一个生态系统包括一定区域内的生物与以及非生物环境。(板书)那这些生物有哪几种呢?我们先阅读阅读教材20页的内容,看看一个生态系统包含了哪几种生物。

生:这些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细菌和真菌)。师:细菌和真菌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夏天的时候,饭菜容易变馊,那是细菌惹的祸。梅雨时节,你们的衣服很可能都长过黑色的斑点,这是因为霉菌在你们的衣服上安家了。如果你们细心地观察周围的事物,一定还会发现更多有趣的事情的。

师: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生物部分:植物、动物、微生物,还包含了非生物环境,如阳光、空气等一切无生命的事物。(完善上一个板书)

师:教室前的那片草地就是一个生态系统。你们运用刚才学到知识找出这片草地中的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非生物环境。生:植物有各种各样的草、树木、牵牛花;动物有虫子、鸟。师:微生物是我们很难看得见的,但是微生物会分解枯枝败叶,如果你找到腐烂了的草的叶子或树叶的话,就可以证明它们的存在了。事实上,微生物无处不在,你想得到的地方都有微生物。

师:依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不同作用,一般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这和我们说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室一一对应的,他们的关系式相互依存、相互制约。(3)演示食物链和食物网

师:那什么是食物链、食物网呢?请看屏幕:请第一排的同学扮演草地,九个同学上台扮演9种生物,找到他们各自的食物,并将被食用的生物的脖子上其中的一条绳子握在手上(表示取食关系)。可能有些生物不知道他可以吃哪些生物,下面的同学帮他们判断一下,并找出一条正确的食物链。想像一下当草地、青蛙、老鹰的数量分别减少为零的时候,有哪些生物的数量也会跟着发生变化呢?

生:阅读教材、观察判断各种生物的捕食对象是否正确,思考老师的提问,做出回答。

生:(大部分)都能判断各生物的捕食对象是否正确,能说出一条正确的食物链。

师:一般来说,捕食者都比被捕者厉害。狼可以吃羊,羊却吃不了狼。师:在这里,草就是生产者,9种生物就是消费者,微生物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然后通过食物网(链)传给消费者、分解者,在这个过程中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这两个过程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板书)师:现在你们对食物链和食物网的认识加深了吧。就看这两条最简单的食物链(指着两条食物链),你们总结一下食物链的起点是什么,结合观察与思考的内容,看看食物链应该怎么写。

生:食物链的起点是草,箭头从被吃的生物指向捕食的生物......师:概括地来说,起点应该是生产者。如果是在具体的食物链中就要指明是哪一种植物。食物链的概括写法是:生产者消费者。(板书)以生产者为食物的消费者是初级消费者,以初级消费者为食的消费者是次级消费者,在接下来是三级消费者,以此类推。不过在生物界食物链一般不超过5级、6级。

(4)动画演示有毒物质的积累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师:了解完食物链和食物网,我们来看看食物链和我们有密切关系的一个案例。(播放第一个动画)结合资料分析,观察思考有毒物质转移的途径,有毒物质在不同生物体内的数量变化。

生:有毒物质是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间进行转移积累的,随着食物链,有毒物质越来越多。

师:如果我们吃了这条食物链最顶端的鱼,那我们体内的有毒物质是不是就会更多了?

所以,人们认为把各种废物扔在河里不会有什么危害的想法是错误的。河流可以稀释污染,但是河流还会通过其他途径将污染返还给人类,这就是大自然的返还作用。因此爱护环境就是爱护我们自己。师:生态系统具有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功能,那它本身会有具什么能力呢?大家都看过教材23页了,答案都知道了吧。现在我们看第二个动画(播放第二个动画)。同学们观看动画,思考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的具体表现在哪里。生:(观看动画,思考问题)

生A:当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盛的时候,兔子的数量就会增加,草就减少了,狼和狐狸等就会相应增加,很多兔子就会被狼和狐狸吃掉,所以兔子就会减少,草又可以恢复生长。

师:回答得差不多了。生态系统通过食物链中各生物数量的相互牵制从而达到了一种自动调节效果。但是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外界干扰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被破坏。破坏程度越大,生态系统越难以恢复。(5)复习巩固

师: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了。现在我们一起完成本节课的概念图,对这节课的内容进行复习梳理。

上一篇:健康扶贫“12579“ “1567”政策解释下一篇:浅析房地产市场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