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孩子教育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2024-09-08

华侨孩子教育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共13篇)

1.华侨孩子教育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篇一

企业监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商事制度改革以来,工商机关按照国务院改革精神,减少审批环节,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提高市场主体登记效率,成为了此次改革的排头兵。在商事制度改革的同时,机构改革也在不断的进行中。在诸多改革的大形势下,如何搞好企业监管工作是市场监管部门面临的首要问题。

沁县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自2015年“三合一”机构改革以来,经股室业务调整,通过设立行政审批股,实现了登记与监管的职能分离。经过近半年的工作,现将我县企业监管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准入监管分离,监管责任到人

改革之后的沁县市场监管局,行政审批股负责行政审批环节,企业事中、事后监管由企业监管股与四个所全面负责。通过划片,责任到人,使所有企业都能落实到监管网格中,为企业监管的后续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建立监管档案,掌握企业动态

四个基层所在接收企业监管工作后,对辖区内企业进行了摸底,逐户建立监管档案。按照2015国发【62】号文件《关中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意见》精神,根据所属企业的行业属性及行政许可情况确定其主管部门。严格按照“权责法定、依法行政,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开展监管工作,厘清了市场监管部门在查无照工作中的任务。

三、加强年报宣传,逐步提高年报率

2016年初,我局在接到市局关于开展2016年报工作的通知后,印制宣传彩页20000份,大型公告30份,通过政务大厅窗口发放,街头张贴等形式进行宣传;同时,还通过沁县电视台播放年报通知近两个月,截止目前,共年报563户,比去年同期年报数提高了130余户。

四、强化信用监管,规范市场主体

通过对2015已列入异常名录的管理及2016的即时信息抽查工作,我局从三大方面对企业信用公示情况进行了监管。一是通过移出异常对其经营场所(住所)真实性,对其资产负债情况,损益情况进行,股权变更、股东出资等即时信息公示情况,年报等方面信息进行全方位核实;二是通过委托沁县欣源会计事务所对异常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了审计;三是通过在全县开展规范实际与登记不符市场主体专项整治,通过实地检查与邮寄送达等方式,对全县企业开展清理,对经邮寄无法联系的企业或经核查已停止经营的主体列入异常或劝其依法注销,挤净了统计过程中的水份,以便为县委县政府提供真实、科学的决策依据。

现阶段的企业监管工作存在如下几个方面问题:

1、认识有偏差

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并非企业监管的全部,还包括“查无照”、“企业违法查处”等企业监管其他方面的工作。在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制度实施以来,不少工商干部认为搞好信用信息工作就搞好了企业监管,对其他方面的企业监管工作不够重视。

同时,不少同志认为企业监管只能通过抽查方式进行,却忽视了《无照查处取缔办法》、《公司法》、《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对于企业行为的规范监管作用。

2、宣传不到位

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工作开展近三年了,以沁县2015信用信息公示为例,全县共有在业各类主体6525户,2015个体未年报户为1667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未年报户为718户,企业未年报户为392户,年报率仅为57.4%。造成年报率低的一大原因为宣传不到位。一方面,近两年来,县级以下工商机构都处在改革时期,队伍工作积极性不足;另一方面,宣传局限于报刊、电视、短信等传统的方式,没有将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应运到宣传中;第三,系统反映的在业主体并不等于实际在业的主体数,我县现有主体6525户,而实际经营的主体只有4500多户,存在大量已停止经营,但未依法履行注销程序的主体,而这部分主体成了年报的基数,影响了年报率。

3、抽查走形式

按照《企业信用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等信息公示的相关行政法规,抽查并非局限于通过工商综合业务系统看一下企业是否年报,是否及时公示限时信息。更应该在抽查过程中、移出异常名录过程通过实地核查,对其公示的经营场所(住所)、实际经营情况、公示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质性核查。同时,在执法人员无法对财务真实性作出检查结论时,应当委托会计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对企业财务公示情况进行审计,避免出现因企业弄虚作假、隐瞒真实情况而致使执法人员承担责任的事故。

4、业务系统不能满足信息监管需求

信用信息监管包括年报信息、即时信息两大方面。目前的业务系统在即时信息监管上尚不能满足监管需求。建议系统增加未如期履行即时信息企业提醒,以便执法人员可以第一时间知道哪些企业产生了即时信息而未公示。同时,执法人员反映,系统批量拉异功能会将已注销企业拉入异常;

针对上述问题建议如下:

1、加强一线执人员培训。特别是对于“三合一”的部分县区,不少从其他机构合并过来的同志对于企业监管完全不了解,而工商执法人员也没有能与时俱进,对最新的法规进行学习。

2、增加宣传途径。建立类似“大同工商”型的公众号,进行法规等多方面内容的宣传。

3、建议系统进行升级,增加即时信息监管提醒平台。

2016年3月14日

2.华侨孩子教育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篇二

山西处于我国内陆, 花卉产业的发展较为迟缓。20世纪80年代基本属于无花状态, 90年代处于倒花状态, 山西花卉产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 生产基本遍布全省各地。据不完全统计, 2012年全省花卉种植面积达5 962hm2, 全年花卉总产值达6亿多元。全省花卉发展态势呈现以下特点:

1.1 观赏苗木面积增加

由于全省生态环境建设任务不断增加, 促进了观赏苗木的发展。据初步推算, 全省观赏苗木的生产量比上年增加46hm2, 产量比上年增加176万株, 但由于价格比上年下降, 产值略有下降。并且全省观赏苗木的生产形成了以太原、晋中两市为主, 辐射到其它地市的产业发展带。

1.2 盆栽植物面积增加, 品质提高

2012年全省盆栽植物种植面积达到942.8hm2, 比上年增加18.4%。由于全省盆栽植物的生产主要以专业化的大公司为主, 种苗、肥料、基质主要依靠进口, 供应商实行全程技术服务, 基本实现标准化、工厂化生产, 所以质量明显提高。特别是大花蕙兰、蝴蝶兰、一品红、红掌、竹芋等中、高档盆花品种生产量不断增加, 彻底扭转了以前山西高、中档花卉从外省调入的状况, 调出量逐渐增加。

1.3 投资渠道多元化, 以民营投资为主

近几年随着全省煤炭资源的整合, 从煤炭行业撤出的民间资本投资农业的个例不少, 其主要投资方向是建大棚, 种植花卉、蔬菜、瓜果等园艺作物, 私营企业在花卉投资中的比例不断扩大。目前在全省几个主要盆花生产基地中, 民营企业占主导地位, 而且向专业化发展。太原市众成公司在2011年投资1亿多元, 占地33.33hm2, 建设了5个连栋温室、16个节能温室的基础上, 2012年又增加了两个连栋温室, 形成了集种苗、盆花、观赏苗木为一体的大型花卉生产基地。主要从事盆栽花卉生产的太原梅芝园艺公司年产40万盆以上, 大同民丰农业科技开发公司年生产蝴蝶兰20万盆以上, 太原金鹿园艺公司主要从事一品红生产, 年生产量也在20万盆左右。

1.4 龙头企业发展势头好, 带动规模大

近几年来我省各地花卉龙头企业发展势头较好, 主要花卉、苗木产地已形成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发展格局。太原市康培集团经过几年的发展, 已经成为全省园林绿化的知名企业, 集团的苗木基地带动了当地三个乡镇的一千多个农户基地面积两万多亩。太谷县卧龙岗园林植物实验基地, 联接800余农户, 初步建立起了集育苗、观赏植物、科技示范等一体化的花卉苗木发展框架, 形成具有了北方特色的园林经果育苗基地和绿化、彩色树种生产基地。

2 当前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2.1 产业规模小, 缺乏市场竞争力

由于立地条件的限制, 我省的花卉生产经营单位普遍特点是生产规模小、经营品种多, 和主产省大规模、专业化生产比, 存在着生产条件差、技术落后、产品质量低、成本高、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乏力等问题, 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有待提高。

2.2 专业技术人员缺乏

虽然科研、教学单位等个别地方有老师和科技人员从事花卉教学和科研, 但省内各级农业部门缺乏花卉专业技术人员, 不能及时了解情况, 指导生产。技术人员的缺乏已经成为制约全省花卉生产发展的瓶颈。

2.3 行业管理经费缺乏, 生产后劲不足

全省在花卉生产管理上投资很小甚至没有投资。生产企业、科研单位、农户的投资一般都是自筹, 大多为以经营情况定生产规模, 以经营养科研, 发展后劲不足。

3 花卉生产建议

3.1 加强技术培训

以各级花卉生产示范基地和大型花卉企业为依托, 结合生产和管理时期, 不定期组织从业人员对已经引进的花卉新品种进行全方位的技术培训, 提高花卉从业人员的管理技术水平。

3.2 推进产业化进程

针对当前全省花卉生产中存在的生产规模小、经营品种多等特点。今后几年要吸引社会资金, 重点培育一批大型花卉生产企业, 实行专业化生产, 实现化规模经营, 推进我省花卉生产的产业化进程。

3.3 搞好区域规划

要充分利用山西省地形狭长, 气候多样的特殊地理气候资源, 利用各地的自然优势, 搞好全省的发展规划与布局。建成北部以工业花卉为主、中部以观赏苗木为主、南部以食用花卉为主的花卉生产重点区。同时在大、中城市近郊建设多个以鲜切花、高档盆花为主的生产基地, 使全省花卉生产发展再上新台阶。

3.4 抓好标准化生产规程的制定与推广工作

3.华侨孩子教育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篇三

一、主要做法

1.夯实财务管理基础。针对我镇实际,起草了针对性强、可操作性高的《农村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办法》,在村两委换届、村干部离任等时期,由乡农经站或聘请县农业局农经站专职审计人员,对村干部进行换届前、离任前、年度工作和专项财务审计,规范了财务收支审计程序,使整个账务处理程序更加规范流畅。

2.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一是修订财务管理系列制度。二是强化制度的落实。三是规范财务公开。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了村级财务公开内容和程序,每月15日向群众公开公布村里财务情况,涉及农民利益和群众关心的重要事项及时公开;财务公开程序规范,公布前提出公开的具体方案,民主理财小组对方案进行审查、补充、完善后,报乡镇农经站审核认可后公布;并及时收集群众反馈意见,对公开中群众提出的问题,及时予以解答。

3.强化财务管理监督。一是加强对村集体财务的审计监督。 二是加强了对委托代理中心的业务监督。三是加强对村民主理财小组的理财监督。进一步明确了村民主理财小组的职责范围、理财程序和方式,并将民主理财小组成员职责上墙公布,要求每月定期召开理财会议,履行民主理财职责,要求各村在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时专项汇报民主理财工作情况。

二、存在的问题

1.乡镇农经站会计监督职能不能充分发挥,在具体运行过程中很难完全按会计制度规范操作。

2.村级财务管理制度难以落实到位。

3.乡镇委托代理中心会计业务水平和素质不一,队伍建设任重道远。

4.部分村级民主理财小组职责不明,运行不规范,直接影响了镇会计代理中心的及时入账。

三、对策和建议

1.坚定不移实行村级财务公开,加大民主理财力度。村级财务能否如实向群众公开,能否接受群众监督,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农村的稳定,关系到国家建设新农村的进程。因此,必须通过完全财务公开贯彻民主理财制度,防止财务公开流于形式,走过场。一是要求公开内容全面完整,涉及的收支情况应逐一予以公开。二是公开时间要及时,每季度至少要公开一次,无特殊情况不得延误。三是重点公开土地征用补偿款、上级下拨的专项补助、集体资产承包、租赁费等群众十分关注的收入,彻底消除群众心中疑虑。四是公开程序要严格,公开前所有账目需经村财务理财小组人员全面核实。

2.建立村级财务审计制度,确保村级财务走上规范化道路。实行村干部离任审计、年度工作审计、专项财务审计。审计工作由乡镇纪委牵头,组织农经人员、财政人员组成审计小组,对农村离任的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会计等干部在任职期间的所有经济活动进行审计;每年对村级财务的收支情况至少审计一次;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专项财务应逐项进行审计,审计结果在村务公开栏中向群众公开。

3.加强组织领导,认真抓好村级财务清理工作。中央和省市县一再要求要认真搞好村级财务管理,并作为当前时期农村工作的一项大事来抓。农村财务管理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乡镇党委政府要经常听取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汇报,研究、部署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要随时根据群众的反映,对村级财务进行检查和清理,对清理出来的经济问题一定要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通过对村级财务的清理,还干部一个清白,给群众一个明白。

4.华侨孩子教育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篇四

促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6年5月11日)

林业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基础产业,肩负着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双重使命。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林业在涵养水源、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快林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对推进我市新农村建设具有重

要意义。

一、我市林业发展现状

全市林业用地面积691万亩,活立木总蓄积62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48,已建成5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和3个县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70万亩,保护区野生动物370余种,野生植物1100余种。“十五”期间,造林绿化取得突破性进展,森林资源管理有了长足进步,林业产业体系框架初步形成,森林预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林权制度改革向纵深发展,实现了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同步增长。

二、目前在林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市林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生态脆弱问题仍然存在。森林资源结构不尽合理,部分地区的水土流失及土壤沙化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控制。在东部山区,柞蚕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现有的190万亩柞蚕场中有70万亩已经严重沙化,柞蚕场的生态改造及发展柞蚕的替代产业任务十分艰巨。此外,绒山羊产业发展较快,但随之而来的过度放牧问题日益突出,造成植被破坏的现象比较严重。在台安西部,林农争地矛盾比较突出,有7个乡镇不同程度的存在土壤沙化问题,总面积近10万亩,占台安耕地面积的10,西部土壤沙化治理问题亟待解决。

(二)林业改革的配套措施尚需及时跟进。随着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入开展,明晰了林地的使用权和所有权,充分调动了农民经营林业的积极性。林权制度改革后,现有的管理体制不适应林地、林木合理经营和流转的需要,缺少森林资源评估、林权登记管理、林业科技法律信息咨询等机构,不利于对林业资源的规范化、法制化管理。

(三)林业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资源基础薄弱,林业产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主导产业的优势不明显,名牌产品少,市场竞争力不强。林业产业现在仍以粗放式分散经营为主,缺少带动能力强的产业化龙头企业,生产力水平较低,深加工能力不足,产品附加值低,对农民增收贡献不大。

(四)矿山复垦速度缓慢。矿山开采对林地破坏较大,造成水土流失,粉尘扬沙,严重影响周边生态环境。采矿后的林地恢复十分困难,需要较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部分业主只管采矿、赚钱,不愿复垦、绿化植树。据统计全市尚有矿山开采破损的11.8万亩林地亟须恢复治理。

(五)村屯绿化工程尚待加强。农村人居环境尚未得到彻底改善,乡镇特别是村屯周围的林网缺少统一的发展规划,城建、农业、水利、林业整体协调不够;绿化品种单一,适于绿化、美化的品种较少,远不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三、建议与对策

建议各级政府把林业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科学谋划,努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维护农民利益,为农民谋福祉,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加快林业资金投入,推进生态建设步伐。农村税费改革后,部分地区集体经济薄弱,对林业发展投入能力不足。由于林业投入大、见效慢、回收期长、比较效益低,农民对林业发展的认识不足,不愿意在林业发展上增加投入。特别是林业有较强的公益性质,需要建立以各级政府投入为主,以社会力量、农民投入为辅的融资机制。“十一五”期间,全市实施林业六大工程,需要资金近10亿元,各级政府应加大对林业的投入,确保生态建设健康快速发展。

(二)全面推开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维护好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要深入贯彻市政府《关于推进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将这项改革推向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逐步建立起“产权清晰、主体落实、责任明确、保障严格、流转规范、监督到位”的林业产权制度,真正使广大林农耕者有其山、耕山有其责、务林有其利、致富有其道,实现森林增量、农民增收。在推进改革的同时,积极探索山林权属承包到户后开展适度规模经营的模式,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

(三)继续实施和完善林业重点工程,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把林业重点工程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共同推进。一是绿色走廊建设工程。以千山区为重点在城市周边建设绿色走廊,提高沈大高速公路两翼绿化及环境治理水平。二是百万亩优质林基地建设工程。以国家荒山荒地工程、人工促进封育造林工程和省东部果材林富民工程为载体,在岫岩和海城东部山区建设100万亩优质林基地。三是防风固沙林网建设工程。以国家“三北”防护林工程为载体,在台安西部加强防沙林网建设,加速生态恢复。

(四)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充分发挥林业产业在促进农民增收中的直接

带动作用。要大力培育林业新兴产业,拓展产业发展领域,重点扶持发展有农村特色、有市场潜力的林业产业。立足于我市资源条件优势,着力抓好“板栗、榛子、山野菜、食用菌、中药材、养鹿、养狐、养林蛙”八大产业基地建设。特别是紧紧抓住举办“第六届森林旅游博览会”的有利时机,开发林业旅游资源,力争把我市建成省内知名的林业旅游名市,夯实建设社会主义

新农村的经济基础。此外,要大力推广绒山羊圈养技术,控制野外放牧,保护生态环境。

(五)启动乡村绿化网络体系建设,创造农村优美大环境。改变过去绿化美化工作中“重城区、轻乡村”做法,将乡村绿化美化作为今后一项重要内容,纳入新农村建设村容整治工作之中,努力改善人居环境。要重点实施好“千村绿化百村示范”工程,对全市近千个村普遍绿化的基础上,重点做好300个高标准示范村建设。村屯绿化要纳入到村庄规划中,发展经济树种、美化树种,实现农家庭院绿化特色化、效益化的目标。

5.华侨孩子教育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篇五

马鞍山市国家税务局

税源管理是税收征管工作的基础和核心,其管理水平如何直接决定着税收征管质量的高低,影响着税收收入的规模和增长速度。从马鞍山市国税局目前税源管理的情况看,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为此,该局组织人员对全市税源管理状况、存在问题等进行了调查,并有针对性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

一、税源管理的基本情况

(一)税源分布。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共有企业13724户,其中企业6867户,个体工商户6857户。2006年全市纳入重点税源监控的“两税”10万元以上重点税源企业共630户,入库税款16.46亿元,占总收入的79.73%,其中:10-99万元533户,入库税款8333万元,占总收入的比重4.04%;100-499万元68户,入库税款7093万元,占总收入的比重

3.43%;500万元以上(不含马钢)26户,入库税款3.31亿元,占总收入比重的16.06%;马钢两大公司入库税款11.6亿元,占总收入的56.2%。年纳所得税100万元以上企业14户,入库税款5147万元,占所得税总收入的70.98%,其中:1000万元以上2户,入库税款3062万元,占所得税总收入的42.23%。

(二)管理方式。一是认真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

1确立“分类管理为主,分片管理为辅”的基本模式,依经济性质、税收规模、重点行业、纳税信用等级等进行细分定责,量化主要管理指标,并进行综合考核。二是建立重点税源“层级监控”网络。按照实现税款10万、100万元、500万元以上三个层级构建监控建立了具体监控指标体系和100万元以上重点税源动态跟踪分析制度。

(三)主要成效。今年上半年,该局按期申报率为99.76%,入库率为100%,滞纳金加收率为99.4%,处罚率为98.9%,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了1.86、0.79、0.9、31个百分点;欠税增减率为-30%,较上年同期下降了18.54个百分点;从个体税收主要征管指标看,个体平均税负由上年同期320元/月,增加到377元/月,增长17.8%;达到起征点的户数由上年同期1985户,增加到现在2284户,“达点率”提高了5个百分点,“双定”户按月入库税款同比增长26.2%。

二、税源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税企基础信息不对称。目前税务机关对税源信息采集主要依赖于纳税人各税申报表及附报资料,由于不少纳税人的财务报表及其他附报资料多为申报表相关数据的延伸,应付税务机关的因素较大,真实、可信度差。在上半年该市开展的调研式检查的107户企业中,财务报表数据有问题的企业户为39户,比例近40%。因此,税务机关掌握的基础信息与纳税人实际经营信息的不对称,导致税务机关统计上报的税源信息失真,根据这样的税源信息

分析出的结果,只能反映税源户申报税源的变化,而不能反映实际税源的变化。

二是管理方式重“规”蹈“矩”。所谓重“规”,就是在日常税源管理工作中,多以“规模论重点”,机械地以实现税收的多少将纳税人划分为重点税源和非重点税源,进行“重点税源重点管理”,而重点税源和重点管理户往往不相一致,重点户不一定是重点税源户,而是税收征管工作中薄弱点或问题易发点的纳税企业。目前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部分重点户、非重点税源、某些行业和重要部位及环节的管理,造成税源管理针对性不够强。所谓蹈“矩”,就是在纳税评估中,过分重视了上级部门下达的“面”和“评估指标”,往往脱离了评估对象的实际,造成了评估工作多为完成任务和“编”制相关数据,质量不高。如,2006年上半年日常检查有问题户比例为40%,而评估有问题户的比例仅为7%。

三是税源管理力量较单薄。目前,该局现有税收管理员105人,占县(区)局(不含稽查)总人数的35%,人均管理税务登记户130户,这种管理人员结构,与当前强调税源管理的要求不相匹配。同时,由于税务登记户增长速度较快,从2005年企业税务登记情况看,仅企业户每月均新增202户,月均办理注销登记户55户,加之在税源管理过程中,基层税源管理人员经常应付事务性工作,难以专心进行税源控管。在人少、户多、事杂情况下,税管员管理工作难以到位。

四是税源管理考核有“短腿”。从现行税源管理考核的情况看,侧重于税收管理员执法行为的考核,即只对申报、发票等违章处理情况进行考核较多,而对具体管理中的行为考核不力,一直没有比较完善的考核指标,产生考核“短腿”,如因纳税人的税收负担率、成本率、运费率、免税企业的销售规模和销售价格等明显失当而造成偷漏税款行为的责任考核,缺乏具体量化的考核标准。同时管理责任人在税源管理工作中应做什么、如何做、应达到什么效果等都没有明确的规定,无法衡量税源管理工作的好坏,不能以责任落实和责任追究的办法促进税源管理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五是部门协调配合待加强。从外部来看,涉及税源管理最紧密的工商、国税、地税等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不力,虽然部门间建立了联席会议、信息传递、情况分析等制度,但均没有有效执行和坚持,部门间协调配合作用发挥不够充分。随着国、地税之间税种交叉管理户的日益增多,但由于目前管理信息传递滞后或不畅,对“以票控税“手段的利用双方没有进行有效的配合,给税收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金融部门、工商部门虽依法有配合税务部门的义务,但在实际操作中仍有阻力。

三、加强税源管理的建议

一是完善“人机结合”管理模式。一方面要加大税源监控管理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力度,整合信息资源和数据利用的效果,增强计算机对税源管理的力度、广度和深度;

另一方面管理责任人要加强容易出现问题的部位和环节的跟踪管理和实时监控。加强对纳税户生产经营情况的了解和对纳税申报真实性的分析,结合计算机中的数据信息,全面掌握税源增减变化情况,减少因“疏于管理”所导致的涉税违法案件的发生。

二是建立交叉评估会审制度。现行纳税评估主要是税务管理员自管自评,难免有“关系评”和“人情评”的因素,不利于纳税评估工作的深入。因此,要依据“一户式”税收征管资料信息共享平台,在管理单位内部或管理单位之间经常性或定期组织管理人员进行户管对象交叉评估,有利于相互借鉴、行业对比,增强评估责任。机关职能科室应建立纳税评估会审制度,组织业务科室、稽查、征收等部门人员参加,重点解决日常性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对重点行业、重点户等进行“解剖式”评估,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评估指标和预警值,指导评估工作。

三是注重征收、稽查成果转化。即建立分析、评估、稽查成果相互转化的运行机制。征收部门应建立分析报告制度,注重经济税收相关因素分析;同时,根据管理部门的需要细化统计分析指标,为管理部门提供宏观上的管理指导意见;稽查部门应加大对稽查结果的分析和传递力度,提高纳税评估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征收、管理、稽查应形成合力,共同促进管理质量的提高。

四是合理配臵管理人员力量。加大管理力度,一般有两条途径:一是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征管效率。但就目前

来讲大部分纳税人信息化意识滞后,难以跟上税收信息化的步伐,加之现有的征管各应用系统数据缺乏共享的数据查询平台,利用程度不高,短期内难以在管理效率上发挥最大作用;二是充实人员力量。县(区)局以下的税务机构,应树立大管理的理念,增加税源管理岗位的人员,特别是基层中层干部应承担具体的管理职责。

五是建立部门协调共享机制。加强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和配合,最大限度建立国税、地税、统计、工商、银行等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平台。同时,国、地税应携手加强对企业进行联合检查,增强税收执法的统一性和互补性,加大对涉税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管理力度。

6.华侨孩子教育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篇六

“十五”时期,《**妇女儿童发展规划(2001-2010年)实施贯彻五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按照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的总体要求,妇女参与社会经济、决策管理、教育、卫生、法律、环境等领域得到了明显拓宽和提高,妇女儿童的生存环境进一步改善,妇女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妇女整体素质显著提高,妇

女儿童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一、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实施现状

(一)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妇女参与经济明显增强

“十五”时期,我县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不断调整产业化结构,综合经济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为妇女儿童事业的健康发展《规划》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1.妇女参与社会经济领域稳步发展,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为妇女儿童事业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2005年人均GDP地区生产总值6070元,比上年增长7.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32元,比上年增长13;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1672元,比上年增长2.1;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4955万元,比年初增加10495万元。

2、人口增长速度得到有效控制。2005年,全县总人口21.6万人(公安年报数),其中女性10.2万人。0-4岁人口1.2万人,女性0.6万人,0-17岁人口5.7万人,女性2.8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82‰。由于政策宣传到位,人们的生育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少生、优生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为妇女儿童的发展创造了宽松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发展空间。

3、财政收入增长,各项投入增加,妇女儿童生存环境进一步改善。2005年完成财政收入9098万元,同比增长13.5。第一产业增加值从2000年的34768万元增加到2005年39260万元,增长12.9;第二产业增加值从2000年26195万元增加到2005年的45768万元,增长74.7,年均增长11.8;第三产业增加值从2000年的17276万元增加到2005年的39350万元,增长127.8,年均增长17.9。产业结构比由2000年的44.4:33.5:22.1调整到2005年的34.1:35.3:30.6。实现了由农业经济的主导型向工业经济主导性转型。

(二)、妇女儿童的卫生保健加强,妇女健康状况不断改善

“十五”时期,财政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加大,妇幼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妇女健康状况不断改善,儿童保健效果明显。

1、卫生事业稳步发展。2005年,全县卫生经费投入495万元,防治防疫经费168万元,计划生育事业费254万元。分别比2004增长14.8、增长7.0和21.5。全县婴儿死亡率为16.67‰,比2001下降4个千分点;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6.67‰,比2001年下降6.34个千分点;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为0.11,比2004年下降0.35个百分点;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为22.47,比2004年上升17.45个百分点;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为77.69,比2001年上升0.16个百分点。

2、医疗条件逐步完善。全县拥有各类卫生机构56个,其中卫生院10个,拥有病床427张,县级医院拥有病床210张,农村医院拥有病床217张,专业技术人员681人,其中医师237人,助理医师153人。全县都建立了能够开展妇幼保健系统服务和对基层保健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培训的妇幼保健院。7乡2(镇)配备了妇幼专干,每个村配备了妇幼保健员,形成了一个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枢纽、村为网点的医疗服务网络,为妇女儿童的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

3、儿童食品、用品质量与安全防范工作得到加强。“十五”时期卫生系统严格执行《食品卫生与安全法》等卫生法律法规,有计划地开展了多次儿童食品、用品质量与安全专项检查,对超市、个体商店、商贩及学校、幼儿园食堂进行了重点检查,到目前为止,还未发生儿童食物中毒事件,有利地维护了全县儿童的健康成长

(三)妇儿受教育人数增加,文化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2005年全县各类学校128所,其中:高级中学、中等职校、完全中学各1所,初级中学6所,九年制学校8所,完全小学44所,初级小学36所,教学点19个,私立学校2所,幼儿园10所。

1、学前教育稳步推进。2005年,3-6岁儿童在幼儿园0.14万人,其中:女儿童0.07万人,占儿童入园率的50。

2、义务教育明显提高,男女比例趋于合理。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净入学率达100,其中女童为100;小学5年巩固率为99.9,其中女生99.99;小学生辍学率从2000年的0.3下降到0.01,其中女生由0.06下降到0.01;初中入学率为97.10,其中女生

97.10,比2004年上升1.8个百分点,初中三年巩固率为97.9,其中女性97.9比2004年上升0.8个百分点。

3、成人教育成效显著,成人识字率女性上升。2005年成人识字90.28,其中:女性84.98,比2001年上升0.64个百分点;青壮年识字率98.02,其中:女性92.94,比2001年上升0.9个百分点。

(四)妇女就业状况得到改善,社会保险事业不断发展。

“十五”时期,由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妇女再就业工作,把妇女就业作为妇女发展重要内容来抓,劳动和妇联等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妇女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妇女劳动保障政策的落实,使妇女生存、保护和发展明显增强。妇女就业人员比例保持在40以上,达到目标要求。

1、妇女就业领域逐步拓宽。2005年,全社会就业人员11.7万人,女性5.9万人,女性比重占50.4。城镇登记失业率4.2;分行业看,女性较集中在农业、贸易餐饮、社会服务业和教育卫生行业。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女性择业就业领域逐步拓宽,金融、保险、电子通讯、房地产等新兴行业正在成为妇女就业新渠道。

2、社会保障和福利事业步伐加快。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0.8万人,女性0.4万人,占50;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人数0.7万人,女性0.2万人,占28.6;参加失业保险的职工人数0.5万人,女性0.2万人,比重占40;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0.7万人,其中:城镇0.2万人,农村0.5万人。社会救济总人数达1.5万人,其中城镇0.4万人,农村1.1万人。工伤、生育保险2005年下半年正式启动,参加工伤、生育保险的企业职工人数分别是40人和1800万人。

(五)妇女儿童法律意识不断增强。

“十五”时期,随着我国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和普及,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得到了切实维护,我县政法机关积极开展打击各类侵犯妇女儿童违法犯罪活动的专项整治斗争。一是始终对侵犯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强奸、绑架、拐卖妇女儿童等刑事犯罪开展各种打击行动,2005年破获强奸案件3起。二是不断加强对公共娱乐服务场所的治安管理,依法处理了一批卖淫嫖娼人员,查处妇女卖淫嫖娼案件3起,净化了社会风气,保护了妇女儿童的人身权利。三是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活动,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大力宣传《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婚姻法》、《关于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条例》等法律法规,营造了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社会氛围,增强了妇女群众的法律意识

(六)妇女儿童发展生存环境。一是妇女儿童发展的社会环境不断优化,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规划》的社会知晓度不断提高,重视支持妇女发展的社会风气日益浓厚,为促进妇女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实施“希望工程”、“春蕾计划”、“五好家庭”,积极开展文明家庭建设活动,倡导平等、文明、和睦、稳定的家庭建设,为儿童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三是改善妇女儿童特别是农村妇女儿童的生存生活环境。全县加大了对环境保护和生活服务设施的投入。2005年,农村自来水受益率48,卫生厕所普及率52,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52,城市污水处理率2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处理率20,但与目标还有较大差别。

二、目前**妇女儿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十五”时期,我县妇女儿童事业获得了长足发展,妇女自身发展取得巨大进步,儿童优先发展观念深入人心,但是由于受区域经济发展和陈旧观念的影响,目前**妇女儿童发展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妇女儿童发展呈现出不平衡性。2005年底,我县农村尚未解决温饱和因自然灾害等原因仍处于绝对贫困的人口3.14万人,占全县乡村总人口的16.5,主要集中在交通不便,生态脆弱边远山村。由于受当地自然、社会条件限制及人的思想观念的束缚,文化落后、经济发展较慢,妇女儿童发展水平较低。

2、妇女儿童生存的自然、社会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一是大部分农村的卫生状况仍然较差。农村卫生厕所基础设施建设还较薄弱,农村粪便无害化处理率比较低,农村饮用水的安全和质量得不到保障。二是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工作还有待加强。侵害妇女儿童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还时有发生,拐卖妇女儿童的犯罪行为在严打下并未绝迹,少数企业在利益驱动工资任然比较低。三是对弱势妇女儿童的社会救助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四是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活动场所、娱乐场地、影视作品不足,一些非法经营的网吧、电子游戏室、影视厅、赌博室等仍然存在。五是“重男轻女观念仍然存在,儿童性别差异还未缩小”。六是流动人口中的妇女儿童问题日益突出。流动人口中的妇女生殖保健、孕产妇保健、儿童保健、计划免疫、儿童入园入学等应如何管理,是全县妇女儿童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3、全县女性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例数为3例,其中女性2例,女性性病报告病例数30例,女性职工享受生育保险覆盖面不高。

4、少年儿童成长的社会环境整治力度须加强。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一些不健康的东西,腐朽糜烂的生活方式也或多或少地传了进来,如社会上黄色、暴力的书刊影碟泛滥,黄色网站暴力游戏屡禁不止,这对广大青少年所造成的危害是很大的,轻者荒废学业,重者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5、县乡发展不平衡。一是在教育方面,表现为县乡之间,校际之间办学水平还存在着较大差距,教师不愿到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乡村办学条件差的地方去任教,聘请他人代课。二是在妇幼保健和卫生防疫方面,农村医疗卫生和妇幼保健服务技术比较落后,村级卫生保健网络不够健全,服务功能较差,远远不能满足当地农民的需要。

三、积极推进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妇女儿童是祖国的末来,全社会都要重视妇女儿童工作,各级政府和部门要把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列入重要日事议程,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落到实处,形成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

2、提高边远贫困乡镇义务教育的普及水平,要进一步拓宽义务教育投入渠道,努力增加义务教育的投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状况,从根本上保证义务教育的公平、公正,进而有效降低农村辍学率,努力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精神。

3、进一步改善妇女儿童卫生保健服务环境。要进一步深化医疗卫生改革,合理安排和增加妇幼卫生、疾病控制等基本卫生服务经费的投入,重点加强农村基层卫生服务网络的建设和规范化服务管理。一是要建好农村基层医疗保健网络,提高其妇幼保健的服务功能。二是要重点加强乡镇卫生院急救、产儿室建设,创造安全分娩的必要条件,提高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切实抓好母婴安全和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三是要合理解决乡、村两级保健人员的待遇问题,稳定基层保健队伍。四是继续推广适宜的医疗保健技术,并大力推行农村医疗保险等多种形式的健康保障制度,提高妇女儿童享受保健和抵御疾病风险的能力。

4、强化妇女干部队伍建设。一是要把培养和选拔女干部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实行领导责任制,加大后备干部队伍中女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同时,妇女自身也要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参政意识,发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更好地发挥“半边天”作用,以“有为”求“有位”。二是要真正把对女干部的提拔使用政策落到实处,充实实职岗位和正职岗位的女干部,为德才兼备的女干部提供发挥聪明才智的平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妇女参政议政和参与社会管理的良好氛围。

7.华侨孩子教育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篇七

1 尤溪红茶的产业现状

截止2012年底,尤溪县茶园总面积6700hm2,毛茶产量达10024t,茶叶产值达3.6亿元,种茶农户1.5万户,涉茶人员5.2万多人,茶农从茶叶方面年平均收入达2200元。尤溪是三明市最大的茶叶生产县、福建省重点产茶县、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茶叶面积、产量、产值三项指标在全市行业排名中均居第一,分别占到全市的三分之一。

1.1 尤溪红茶生产现状

近年来,全省茶叶生产呈现“八闽大地一片红”,尤溪县也不例外。2009年尤溪红茶产量仅42t,,产值648万元;2012产年量高达2290t,,产值19960万元,,快速比增54.5倍、30.8倍,分别占全县毛茶产量的22.8%、产值的55.4%;尤其是质优价廉的尤溪中高档红茶,市场常常供不应求。

1.2 自然资源分布状况

尤溪县地处闽中腹地,具有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无严寒、水热资源丰富的特点,地理、气候和土壤等自然生态条件优越,特早春名茶和绿色、有机茶生产的优势明显。全县种植茶叶14个乡镇,区域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台溪、坂面、新阳3个重点乡镇,占到全部茶园面积的65.2%;梅仙、联合、管前、西城等6个乡镇,占全部的29.6%。至2012年,尤溪县茶园的茶树品种结构统计分析表明:以福云6号、梅占、菜茶等为主栽品种,且适制红、绿茶的茶园面积为4885hm2,占总面积的72.9%。

1.3 茶叶加工与品牌

尤溪县现有茶叶加工企业260多家,其中省、市级龙头企业6家,通过“三品”认证的有11家企业、24个产品。尤溪红茶精品荟萃,为闽红的后起之秀,注册有蓬莱、沈韵、碧叶馨、九阜山、云富10多个茶叶品牌,其中蓬莱、九阜山为福建省著名商标,云富为福建省名牌农产品。近年来,尤溪红茶有74只茶样获得省级以上名优茶奖,其中福建省名茶奖26只,其知名度和影响力正在迅速扩大,受到全国各地客商和消费者青睐。

2 尤溪红茶的存在问题

近年来,尤溪县发挥了地理气候、品种丰富、生态优良等“早茶、绿色”特色,利用主栽的福云6号、梅占等为优质鲜叶原料,加工生产出品质独特的尤溪红茶,产量和产值也得到不断迅速提升;但仍存在着产品质量不稳定、市场销售不健全、品牌效应不明显等问题。

2.1 产品质量问题

因采摘区域、时期相对集中,名优红茶加工原料的幼嫩采摘要求与采茶工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导致产品原料优劣不一致,进而影响品质稳定;加上尤溪红茶的加工企业大部分由原来绿茶转型,数量多而规模小,资金与技术储备不足,产品质量不稳定。

2.2 市场销售问题

茶叶作为一种天然健康的饮料,已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茶叶市场害需求潜力巨大。但尤溪红茶的总量较少,且以条形紧细、香高味醇为特征的工夫红茶为主,适合单独品饮,不宜加上牛奶,与世界上消费的主流红碎茶的“浓、强、鲜”特点相距甚远。目前,尤溪红茶市场销售网络尚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与手段,销售过分依赖外地客商炒作,以卖毛茶原料为主,其终端销售的利润受市场影响变化较大。

2.3 品牌效应问题

与武夷山、福安等兄弟红茶生产的强县、市相比,尤溪红茶的品牌销售存在问题是品牌多知名品牌少,还未真正形成以名牌促生产的品牌效应。其主要原因:龙头企业的总体规模与经济实力、宣传推介的广告资金投入等方面仍不足,还有十分明显的差距。

3 尤溪红茶的发展建议

尤溪红茶的发展壮大不仅顺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丰富市场的供给,还新辟一条农民致富的途径。因此,尤溪红茶的产业应遵循“安全、生态、优质、高效”的发展原则,重点加大政策和资金投入,依靠科技进步和经营创新,实施现代茶业的生态项目,搞活市场流通,打响“尤溪红”品牌。

3.1 制定政策推动、强化资金扶持

尤溪县茶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尤溪红茶生产的政策扶持、安全监督和宣传推介等管理工作;强化财政资金引导性作用,培育茶叶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积极争取中央、省市财政支农资金扶持,加上县政府连续的茶产业政策推动,从生产、加工、包装到销售的全产业链进行支持,资金重点扶持茶园的生态改良和初制厂的清洁化改造等关键环节。

3.2 健全科技体系、完善技术服务

建立健全县、乡两级茶叶技术推广与服务体系,与省茶叶产业技术体系技术创新团队建立产学研关系,开展五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加强茶叶“五新”技术示范推广和培训指导,开展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鉴定考核,使尤溪县茶叶产业从茶园培管、加工、包装等环节提高科技含量。鼓励名优尤溪红茶的研发,对获得省名优茶以上奖项的生产企业和制茶能手进行表彰与奖励。

3.3 实施茶园改良、开展生态建设

在稳定茶园面积的同时,实施财政支持现代茶业项目的安全高效生态茶园改良工作,抓好适制尤溪红茶的良种推广;建立茶叶质量安全监控体系,在台溪、坂面、新阳等重点产茶乡镇选择生态环境良好、无污染源的山地茶园,建立无公害茶、绿色茶和有机茶开发生产示范基地;引导企业开展“三品”认证标识和GAP认证,加强茶叶种植、加工和销售各个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发展壮大尤溪红茶产业,建成闽中最大的生态茶生产基地。

3.4 加快科技创新、改进产品包装

加快茶叶创新科技的推广,采取邀请省、市茶叶专家等办法,抓好茶叶生产、加工大户的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进而提高各个产业链条的科技含量和营销产品档次。进行技术革新,不断创新加工工艺、开展农机农艺技术融合,稳步推进机械化生产,缓解中高档红茶的原料采工短缺问题;主攻大众自饮的消费领域,不断改进包装工艺,实现茶叶包装系列化、品种多样化,开发小袋装、便携式产品、居家办公包装,实行价格合理定位。

3.5 创新经营模式、拓宽销售渠道

制定尤溪红茶的技术标准,以茶叶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为核心,以家庭农场为模块,创新经营管理模式,开展精准生产、精细加工、精品营销。扶持在北京、上海、广州、福州等地设立营销窗口——专卖或加盟店,经营尤溪红茶,提高市场占有率。通过闽中茶叶网、天猫等网络直销,发展尤溪红茶的网上营销新模式,提高茶叶电子商务应用规模,拓宽市场销售渠道。

3.6 搞好宣传引导、打响红茶名牌

加强媒体对尤溪红茶的宣传报道,推动尤溪茶文化的发展与传播引导茶消费,实现从种植、制作、促销到茶艺,都融入了有地方特色的朱子茶文化、民俗民风、现代元素,发展茶业休闲旅游与生态观光茶园。同时,制定“尤溪红茶”产品的质量技术地方标准,开展尤溪红茶的专项鉴赏及“尤溪红”品牌茶事推介活动,提高尤溪红茶的知名度,高起点打响尤溪红茶的一个名牌—“尤溪红”区域性集体品牌。

摘要:本文分析了尤溪县发展红茶的自然、生态、资源等产业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尤溪红茶在政策、资金、技术、质量、销售和品牌等六个重点方面的发展建议。

8.华侨孩子教育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篇八

关键词:中学生;思想品德;问题;对策

一、目前中学思想品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思想品德课程是为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它在素质教育尤其是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但是,中学思想品德教育在现实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1.学校对思想品德教育重视不够

当前,学校在面临提高升学率的巨大压力时,更多强调学生文化知识的学习,出现了学校教育“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在课时安排、师资配备、实践锻炼等方面不能满足思想品德教育的实际要求。

2.家长对思想品德教育忽视

部分家长不能充分认识“德是为人之本”的道理,往往更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学生道德修养培育过程中家长的教育作用,使思想品德教育缺少了关键的支持力量。

3.教师对思想品德教育认识偏差

教师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主体,但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当代社会,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与现实状况存在反差,使一些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对于社会主义的道德要求等不能讲得理直气壮,对一些实际问题难以作答,在理论和现实的两难处境中非常迷茫。同时,教学过程仍停留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上,课堂缺乏吸引力,影响了思想品德教育的实际效果。

二、解决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存在问题的建议

1.强化学校对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视程度

一是改变只注重学生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办学思想。二是优化专业教师队伍,建立专业教师团队,注重加强教师的进修培训,提高业务素质。三是开发社会实践活动渠道,让学生在社会的大课堂里接受教育熏陶。

2.着力发挥中学思想品德教师的主体作用

(1)善于了解和掌握中学生的思想状况,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教师要从本学科的实际出发,全面把握学生的德育状况,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和必要准备,更是德育的源泉所在。为此,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背景和原有的思想认识状况,还应针对学生中存在的大量共性问题和个别问题,运用集体教育和个别辅导的方式,积极与其交流,促使學生身心健康发展。

(2)运用富有震撼力的实例感染学生,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现代教学论认为,思想品德学习属于情感领域,其学习结果是学生的态度和思想品德发生变化。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努力搜集鲜活的、具有震撼力的实例榜样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高尚的情操,又要在课堂教学中及时贯穿时事教育,用典型事例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并使知识转变为行为。

(3)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提高德育工作的主动性

现代社会中学生的信息来源广泛,且良莠庞杂。中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易变动、好模仿、辨别能力差等特征。倘若教师不能及时了解和解决学生的错误认识,则可能对学生、对社会的发展都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搜集相关案例启迪学生,引导学生正确了解知识,区分正误,辨别是非,提高认识。

三、改进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转变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

课堂教学由传统的“灌输型”向“指导型”转变,把课堂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其积极性,使教材中的知识经过教师的指导,被学生内化为自己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

2.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讲授

要与社会生活相联系,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可以通过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等形式,增强感观认识,培养正确行为观念和高尚道德情操。

3.培养教师的沟通和疏导能力

要在课堂内外创设好心理氛围,架起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桥梁,疏导学生的心理困惑与疑虑,以平常的心态宽容他们在成长中所犯的错误,理解他们在成长中所存在的困惑,引导他们敞开心扉,排解学生的思想障碍与心里苦闷,及时改变可能存在的对抗动机,取得学生的认可和共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总之,要提高中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进一步发挥它育人的重要作用,就必须正视当前存在的问题,积极找出对策,解决问题,提升工作能力水平,努力把中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庞维国.教学学习与教学设计[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唐晓杰.课程改革与教学改革[M].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

[3]邱风毅.高中政治课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三步曲[J].网络科技时代,2008.

9.华侨孩子教育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篇九

一、我市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现状

1、鉴定人数逐步增加,规模不断扩大,服务范围向纵深发展

自1999年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以来,市人事劳动局团结一致,勇于探索,层层落实,使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到去年底全市企业技能培训8689人(其中高级工789人,中级工4333人,初级工3567人),考评技师38人,社会办学技能鉴定1226人(其中高级工43人,中级工1030人,初级工153人),受到了省、市劳动部门好评。今年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进展顺利,第一季度共鉴定315人(其中高级工28人,中级工275人,初级工12人)。从鉴定对象看,已从单一的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的毕业生,扩展到各类所有制企业及个体私营门店的在职技术工人。从鉴定工种来看,已从美容美发、服装定制、计算机操作、中式烹调等几个工种扩展到汽车修理、电焊、电子维修、起重装卸机械操作等十几个工种。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办理职业资格证书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重视。

2、职业技能鉴定管理体制逐步健全

2001年市人事劳动局在**六县(市)率先组建了培训考试中心,增挂了新密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牌子,具体负责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实现了上下接轨、专业对口。2002年又在鉴定中心的基础上,报经**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批准,成立了“新密市劳动就业培训学校职业技能鉴定所”和“新密市职教中心职业技能鉴定所”,为职业资格证书推行工作的规范化、社会化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我市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

1、劳动者对职业资格证书认知度低

职业资格证书是劳动者职业能力水平的凭证和市场就业的通行证,社会各界对此认识还很不到位。我市技术人员虽然有一定技能,但普遍存在着文化素质低的现象,不少从业人员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职业资格证书。而用人单位招用技术人员时不看职业资格证书,不考虑招用人员实际技能是否与岗位所需技能相匹配,完全从实用主义出发,招用人员只要可以干活就行,用人单位对技术人员的招用和管理很不科学。

2、劳动监督监察力度不强

依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6号令《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规定》,对未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技术人员和招用无证人员从业的用人单位,劳动监察部门要进行严厉查处。由于我市劳动监督监察工作不到位,致使无证人员普遍存在侥幸心理,认为有证无证一个样,缺乏参培办证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职业技能鉴定基础性工作薄弱

我市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和鉴定考核体系还不很健全,不少人员想参加某种职业培训和考核,但由于缺乏场地、师资及考核鉴定能力,最终导致某些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无法进行。另外,我们在统一鉴定条件、统一考评人员资格、统一命题管理、统一考务管理、统一核发证书等环节,还有不规范、完善的地方。

4、技能人才不被重视,缺乏职业技能鉴定的动力

在薪酬、福利待遇上,技能人才与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相比明显偏低,相当部分企业未能将技能人才的技术等级与工资福利挂钩,这是长期影响技能人才开发的重要问题。不少企业仍持有落后的人才观,认为只有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才是人才,注重培养的只是专业技术人员,技能人才不被重视,导致企业在职技术工人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率较低。

三、对我市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建议

严格落实就业准入制度,推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是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促进我市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也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1、加大职业技能鉴定的宣传力度

提高社会各界对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认知程度,提

高技术工人技能鉴定率,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劳动者实现自我价值的内在要求,是企业增强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政府强化服务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任务。我们要全方位多媒体地对国家有关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政策进行宣传。一是媒体宣传。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宣传培训考试和技能鉴定的政策和工作动态;常年对有关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进行宣传;二是信息宣传。把培训、鉴定方面的信息发布在政府、人事、劳动等部门内部刊物上,进行政策、工作动态宣传;三是节日宣传。在大型节日期间采用办板报、设立咨询点、发传单和宣传手册、在主要街口悬挂横幅、张贴标语等形式进行宣传;四是会议宣传。除召开全市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专项会议外,充分利用全市劳动保障、就业、培训、职业介绍等会议进行宣传。五是培训考试中心工作人员经常深入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给学生讲课进行宣传。

2、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找文章到文秘资源-/-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劳动法》规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由国家劳动行政部门强制推行的。实践中: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展,仅靠宣传教育、引导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辅之以必要的法律法规规定等强制措施。推行职业资格证书的主要法律依据是:国家劳动法和劳动与社会保障部6号令和**市政府117号令《**市技术工种职业培训管理办法》。在劳动行政部门查出招用未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用工单位后,应责令用人单位限期对有关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再上岗。并处以2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今后,劳动部门在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过程中,必须加大检查力度,调整、充实劳动监察人员力量,使检查“持证上岗”成为劳动监察部门的一项经常性的监察工作任务。在必要情况下,可成立一支专门监察“持证上岗”的工作队伍,以保证监察工作到位。对部分行业的反面典型予以曝光,对那些无视法律法规规定的有关单位和无证从业人员进行坚决处罚,以达到“典型示教”、事半功倍的效果,切实提高职业资格证书的权威性。

3、加强基础工作建设,提高工作队伍素质,建立和完善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保证体系

首先,应坚持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的原则,将有培训基地,师资力量雄厚,鉴定程序相对比较简单的工种作为职业技能鉴定示范工种,在此基础上,重视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积极拓宽职业技能鉴定领域,满足劳动力市场发展的需要。第二,要努力提高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人员素质。通过轮训等方式提高鉴定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完善考评人员的培训、考核、资格认证办法及考评人员的聘用、管理办法,进一步搞好专家队伍建设,为鉴定工作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第三,选择一批在设备、场地和技术等方面有优势的职业学校、企业培训中心或其他培训机构作为试验基地,加强新技术工种技能鉴定项目的开发,完善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保证体系,使其成为先进的职业培训模式,鉴定方法和考试技术的实验中心,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示范窗口。

4、制定相关政策,提高技能人才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

10.华侨孩子教育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篇十

一、农村信用社目前改革的现状、作法

××县农村信用社按照国务院、省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关于农村信用社改革精神和工作部署,本着“谨慎、积极”的态度,根据改革实施方案的规定,认真组织和开展了产权制度改革、增资扩股、清收不良贷款、票据置换和税款返还等工作,目前××县农村信用社实行的是两级法人改革模式,并选择中央银行专项票据支持。全县按实际资不抵债数额的的规定置换,已申请发行万元专项中央银行票据等额置换信用社不良贷款和历年挂帐亏损××年月日,××县农村信用社与人民银行已经签订了改革试点专项央行票据协议书,各项改革工作正在有条不紊进行中。截止××年月日,全县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万元,各项贷款万元,其中不良贷款余额万元,占贷款总额的;股本金余额为万元,比××年净增万元。专项票据置换之后,全县农村信用社资本净额为万元,资本充足率可达到%,符合申请二级法人体制的专项票据发行的要求。目前增资扩股工作正在积极地发展,清收不良贷款也有新的突破,税收返还工作正在积极与当地税务部门协调,××县农村信用社在这次改革中的主要作法是:

(一)强化领导,广泛宣传。首先,县联社成立了增资扩股、清收盘活等相应的领导工作组,由联社一把手挂帅,配备业务骨干,为做好增资扩股、清收盘活工作提供了组织领导和人员保证。其次,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向社会广泛宣传农村信用社的地位和作用、深化改革和增资扩股的目的、意义及相关政策、规定等,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让更多的自然人和法人主动参与农村信用社的投资扩股工作。

(二)改进服务,兑现政策。对原已入股的股金,已提取的股息和分红我们将及时兑给社员,按照为“三农”服务的宗旨,进一步端正经营方向,改革服务方式,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服务功能,扩大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及时解决农户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保证入股社员在同等条件下享有的贷款优先权和利率优惠权,以吸引更多社员入股,年初我们就专门下发了根据社员入股的实际情况,在利率政策规定的范围内进行贷款利率优惠的通知。

(三)周密部署,扩大范围。增资扩股是农村信用社提高资本充足率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第一是针对我县还有一部分农民没有入股农村信用社的现状,我们积极动员,使我县农民入股面××年月底达到;第二是将入股面扩大到能独立承担责任的所有自然人,打破传统的一户一股的格局,如三都镇个体户李梦初等户一次性入股万元;第三是利用我县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和商业银行县域业务萎缩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信贷政策较灵活的优势,采取利率优惠、手续简便的方法吸引大量的法人资格股和个体户自然资格股。

(四)清收创新,绩效挂钩。提高贷款质量是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重要任务之一,我们要求全县信用社干部职工都应高度重视清收不良贷款工作,一把手亲自抓,保证清收工作的人力、物力、财力到位;分管领导具体抓,业务部门密切配合,信贷部门负责组织执行和做好参谋,齐抓共管,上下联动,成立清收不良贷款工作组,共同做好清收不良贷款的组织、宣传、督导、协调工作。一是我们根据省、市管理部门出台的一系列清收不良贷款奖励办法,结合当地实际,转变思想观念,以人为本,制订具体的清收不良贷款考核细则,完善激励机制,落实奖励办法,真正调动清收人员的积极性;二是广泛宣传清收工作的重要性,加大力度清收不良贷款,不仅要调动内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要调动外部单位和人员的积极性。争取地方党政、司法机关和金融监管部门的理解和支持,形成社会合力,要成立党政机关、司法部门、金融监管、信用社为成员的清收不良贷款协调小组,形成强大的社会氛围,打击逃废债行为;三是在清收创新操作中,讲究经济效益,维护信用社的利益,尽力使清收工作达到“多赢”的效果,保证清收不良贷款工作顺利进行。

二、农村信用社改革存在的问题

通过这次农村信用社改革,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在信贷支农上农村信用社目前还有点力不从心,农村信用社在服务方式上由于存在局限性无力从更大范围为“三农”提供综合服务,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当地政府扶持力度还不够到位

改革期间,县政府成立了农村信用社改革领导小组,并下发了县政府号文件,可以说对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是高度重视的,但由于我县目前是两级法人产权模式,税收的上缴仍分县级财政和乡(镇)级财政两块核算,加之,由于县乡(镇)两级财政都十分困难和脆弱,虽经多次向政府及财政部门请示、汇报,至目前为止,关于农村信用社在改革中享受的税收返还问题仍未得到解决,影响了全县农村信用社去年(万元)的营业税返还和今年上半年(万元)营业税等额补贴的政策兑现。

(二)筹资工作整体环境不是很好

一是组织存款难度较大。从今年月份起,存款有所回落,特别是城区的网点一直处下降趋势,影响了农村信用社市场竞争力和支农后劲。由于当地存在不正当竞争(特别是邮政储蓄)和信用社硬件设施跟不上国有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加上政府的帮扶措施得不到见效的落实,对农村信用社歧视性做法在一些部门还仍然存在,涉农部门的开户还不能得以到位,加之全县经济不景气的不乐观因素,同时群众对存款利率不能接受特别是还要加收的所得税农民更是反对,致使我社组织资金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存款极不稳定;二是农民对增资扩股反应冷淡股金筹集存在隐患。信用社在农民中的信誉度不高总认为信用社归省政府接管后,没有国家银行那么有保障,加上目前信用社经营效益不明显,入股分红难于实现,有很多股民借各种机会要求退回自己的股金,对入股持观望态度。

(三)全县整体资本充足率还较低

我县是个山区小县,经济发展不很景气,农社历史包袱沉重历年亏损挂帐万元,至六月底止,资本充足率仍是经过央行票据置换后,资本充足率达到了,但离农村信用社改革规定的要求还相差较远,不良贷款比例降幅虽大,但存在着贷款总量扩大的稀释因素。目前有些基层信用社的实际不良贷款数额还大于××年年底的账面数,主要原因是基层信用社在近几年的经营管理中为了消除历年巨大不良贷款数额对自身带来的不良影响利用旧贷转新贷的办法从账面上使不良贷款额下降其中包括逾期和呆滞贷款。

(四)各社整体业务发展很不平衡

从单个信用社的经营情况看,由于受山区自然环境和当地经济条件的影响,各个信用社发展的各项业务发展很不平衡,有的社业务量大、效益好,有的社业务量小、效益低,在人员配置上形成了很大的困难,使我县农村信用社的经济效益一直处于较低水平。

(五)农户贷款与支农服务存在矛盾

农村贷款有一种矛盾就是有偿还能力的多数农户不需要贷款而需要资金的往往偿还能力较差,而且在落后地区存款往往远远大于贷款。一是贷款涉及面窄、辐射面小。为控制贷款风险各信用社针对农户建立信用档案实行信用户管理信用社的贷款主要面向信用户但信用户只是广大农户的很少一部分大部分农户很难贷到款。二是信用户贷款难。信用社在“保放、保收、保效益”的指导思想下大多惜贷、怕贷许多满足贷款条件的信用户也很难贷到款。三是信用社贷款种类单一农民发展副业所需资金贷款难。信用社针对农民的主要是小额贷款这种小额贷款的期限大多为年贷款额度各社不尽相同但这些小额贷款只能用于农民的生活或现有农业生产的周转资金一些大额的期限较长的贷款年期万元以上很难办理。

(六)员工整体素质偏低,竞争意识不强

农村信用社整体素质较其他金融单位相比较,仍然处于较低水平。目前,全县名在岗员工中拥有本科文凭的只有人,大专人,中专人,高中人,初中与初中以下的有人。由于少数员工的综合素质不高,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缺乏上进心、主动性和创造性,致使本社业务开展缓慢。

三、农村信用社改革建议及对策

(一)协调各级政府关系,尽快落实扶持政策

一是省政府及省联社要为信用社改革和发展创造优良的信用环境。废除和制止少数部门出台针对农村信用社的限制性、歧视性做法,鼓励和引导将农村政策性业务交由农村信用社办理,特别是财政性、事业性单位的存款引导其存入信用社,同时建议银监会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快研究邮储资金适当返还农村的办法,制止金融机构的不正当竞争,让支农资金不外流,增强信用社的支农后劲。,二是信用社要多向政府汇报,请求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农村信用社处置不良资产,降低不良贷款比率,加大清收辖内党政干部在农村信用社的借款和介绍、担保贷款的力度,帮助信用社落实原关、停、并、转的企业贷款,防止企业借改革之机逃废信用社债务。三是加快电子化建设步伐,尽快实现全省、全国通存通竞,提高信用社竞争能力,争取实现改革和发展的“双丰收”。

(二)加强信合员工培训,造就“敬业爱岗”队伍

加快发展是我县农村信用社摆脱困境、赢得主动的第一要务。我们要加强学习培训,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素质,是做好信用社工作的必要条件。一是制定计划,组织人员系统地学习有关金融业务知识和法律知识,提高员工专业水平;二是理论联系实际,认真学习案例,调查研究,在学习中提高,在实践中创新;三是及时总结和推广清收工作的成功经验,表彰先进人物,打造一支团结拼搏、学习创新的团队。四是坚持以人为本,强化人本管理理念,继续做好员工的再教育工作,大力弘扬以“敬业”为核心的思想理念,造就一支具有“勤奋、忠诚、严谨、开拓”精神的员工队伍;

11.华侨孩子教育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篇十一

【关键词】寄宿制小学;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教育

在农村举办寄宿制小学,是我国高度重视并大力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合理调整优化农村教育结构布局,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措施,也是整合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的重要步奏。毋庸置疑,农村寄宿制教育制度的建立,使农村基础教育得到前所未有加强,教育质量亦取得空前提升。但是,近年来随着学生生源的逐步增加和教育资源的优化集中,中小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农村寄宿制小学教育中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加以重视和解决。

一、现状及存在问题

1.对农村寄宿制教育的理解不到位

国家倡导并举办农村寄宿制教育的目的是缩小城乡教育之间的差距,实现教育公平。但众所周知,长期以来,农村特别是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小学教育工作者们一直缺乏对农村教育的深刻理解,缺乏自身素质的培养提高。因此在教育方式上一直沿袭着扭曲教育方式,即只注重教书,不很重视育人,或者说在育人方面想的不多,下的功夫不够,加上资源配置重城市轻农村等问题,造成农村教育长期大幅落后于城市教育的局面。当农村寄宿制教育这一方式出现并让自己实施时,大多数农村教育工作者们表现出极度地不适应,无论是在教书育人还是在学校管理等方面,都无法从根本上实现国家举办寄宿制教育功能,彰显寄宿制教育的优势。可见,农村教育工作者观念跟不上,素质差,缺乏管理经验是主要原因。

2.管理经验缺乏

寄宿制学校的管理,主要分学校管理和学生管理两个方面。对原先从事农村基础教育的教育工作者来说,面对规模大,管理方式不同的寄宿制学校,不论是对学校管理还是对寄宿制学生的管理,都是一件新生事物,面临挑战,因为这些人没有丝毫管理寄宿制学校的经验。

在学校管理方面,包括教学、学生饮食、住宿、安全、医疗等;在学生管理教育方面主要包括学生课程教学、品德教育、生活、安全等方面,两者都必须到位。因此,寄宿制学校的教师不仅是班级或者课堂上的组织者、管理者,更是学生生活、安全等方面的监护人,特别是在诸如吃饭时注意不要让鱼刺卡着喉咙,不能饮用不卫生的水等一些生活细节上要面面俱到,如稍有疏忽,很有可能酿成大祸。这对教师转换角色和职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全面发挥寄宿制学校教书育人功能的同时,做好学生的“家长”,使学生的成长环境既有学校的氛围,又不缺乏家庭的一面,从而引导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保证寄宿制学生与学校的绝对安全,是摆在学校面前的一个全新课题。而当前不少教师还难以适应这一需求,需要通过进一步学习、培训,切实提高管理水平。

3.學生活动空间狭小问题

为了办好寄宿制学校,确保学生的绝对安全,寄宿制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这是寄宿制学校管理的主要模式,且防护越来越严,怕出意外;老师们草木皆兵,使得学生活动空间狭小,学生每天是教室、宿舍两点一线,学生生活单调乏味,使得孩子们思维简单,见识狭窄,不少孩子因此产生厌学情绪。

4.饮食安全与实物浪费问题

寄宿制学校最主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学生都要食宿在学校,这对学校的饮食管理与饮食安全提出了严峻挑战。众所周知,当前我国的食品安全存在诸多问题,食品技术法规和标准严重缺位、重叠、滞后、约束力不强,且缺乏全面的食品质量控制;检测体系不健全,技术设备落后,没有建立全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环境污染严重,使农产品安全生产受到威胁;惟利是图,社会信用缺失。如此等等,对学校食品安全构成重大隐患。

另一方面,由于当前家庭独生子女居多,勤俭节约、反对浪费教育严重缺失,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吃的都是国家的,因此在打饭时多要,说少打了不饱,但往往是眼馋肚饱,吃不上就乱倒,造成巨大浪费。以本校为例,学生食宿均由国家承担,每月仅在饮食上的支出就高达30多万元,学生不需个人缴费,结果浪费现象每天发生,看着确实让人心疼。相反,如果给学生少打一些饭,则怨言颇多,说吃不饱等等,甚至有家长找学校反映。

5.教师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城乡差距、东西部差距等客观原因,西部农村寄宿制学校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较差。同时由于环境、条件等方面因素限制,加之工作忙,教师很少有继续学习提高的机会,造成队伍整体文化素质较低,理论水平有限,教学理念、教育思想比较陈旧,科研意识淡薄,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6.硬件资源的不足

按照国家三部委《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规定:小学须设普通教室、多功能教室、电教器材室、图书室、教师阅览室、学生阅览室、体育器材室等。所有中小学须有投影仪、录像机、计算机、低单杠、乒乓球、听诊计、血压计、风琴、录音机、画板画架等配套电教、体育、卫生、教学器材。按照上述要求,西部寄宿制学校的硬件资源目前尚达不到。所有的这些,都是制约西部寄宿制学校教育的瓶颈问题,无法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的前提条件,也不利于寄宿生的健康成长。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解决好这些问题,还需要多方努力。

二、对策

1.加强队伍的素质教育,提高综合管理教学水平

人的因素是决定性因素。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寄宿制教育队伍,是办好寄宿制教育的前提。如前所述,寄宿制教育对长期从事农村小学的基础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件新生事物,没有任何经验可供借鉴。因此,要推动农村寄宿制小学教育的又好又快发展,首先必须着力提高全体教师及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可采取组织观摩学习、网上交流学习、聘请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及教师等多种办法,切实从根本上提高整个教育队伍的素质。只有这样,办好寄宿制教育才有人才保障。

2.加强教学管理

寄宿制的封闭教育与学生管理模式,对学校的教学管理既是有利的,也是不利的,有利的方面是学生有了充裕的在校时间,为学校以及学生本身创造了更多的与学生沟通及学习的时间,只有双方共同努力,学校的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学习均会得到提高。不利的方面主要是学校的责任性大大增加,学生的活动空间受到较大限制,与家庭与社会接触是机会大为缩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成为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在这种状况下,学校不能因为学生在校时间长就给学生加重课业负担,这与我国倡导的素质教育是相违背的。那么,怎样更好地利用学生在校的富余时间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利用:

(1)将新课改理念贯穿于课堂教学,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小學生的身心发展正处于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程期,自律能力较差,课程学习主要靠教师讲解、指、督促、检查,获取知识比较机械、被动地接受。新课程改革后,强调的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通过教师的引导去发现问题,合作解决问题,考查知识面变广了,考题也变得十分灵活,如果再按照以前的方法去学习,必然会导致学习成绩的下降。因此,学校应尽可能提高教学设备(特别是远程教育设备)的使用率,配齐必要的教学配套资料,如生字卡、同步阅读教材、挂图、光盘、相应的图书资料等等。学校应唤起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意识,因地制宜地开展丰富的与教学密切结合的实践活动,开阔学生的眼界,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同时,学校应鼓励教师充分利用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组织举办朗读比赛、书法展评,邀请有关机构前来学校举办多种展览等,为学生创造更多的与社会接触学校的机会,学生的知识积累,让学生的文化底蕴不断得以丰厚。

(2)变封闭式教学模式为开放型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活动范围变得更加广阔。一是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利用寒暑假等假期,深入村庄调查改革开放带来的新变化,撰写调查报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二是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学会做人,增强自律性,懂得感恩,回报社会。三是组织开展诸如节日晚会、庆祝活动、歌咏比赛和体育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校内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尝到了课本上接触不到的东西,使其个性、特长得到了良好发展,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以促进了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3)结合校本课程开发,增设部分地方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美国课程论专家泰勒建议:“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要加强校外课程,帮助学生与学校外的环境打交道。”[1]因此,学校可采取增设部分课程,如阅读课、民间美术和民间体育活动。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资源开设民间美术课,对培养学生兴趣和发展民间美术都具有现实意义。在农村,各地都有与众不同的当地的民间体育活动,把这些活动引进学校加以开展,对于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和锻炼体能都很有好处。

3.加强安全管理

安全是重中之重,一所寄宿制学校必须把安全放在首要重点来抓。农村寄宿制小学,管理难点在安全,因为学生年龄小,关键在管理。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加强安全管理力度,确保安全不出任何纰漏。

4.加强服务管理

(1)规范管理,促使后勤工作正规化。后勤工作直接为教学服务,后勤工作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寄宿制工作的质量。在后勤工作中,首先是食堂工作,要从严格管理着手,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使后勤工作有章可循,及时消除隐患,消除矛盾,堵塞漏洞,确保学生饮食安全。其次是宿舍管理,亦是至关重要,关系到家长能否放心,学生能否安心。学校挑应选思想素质好,工作责任心强的学生,担当室长,协助班主任管理好宿舍的日常工作。要制定《宿舍管理规范》、《住宿生日常行为规范》等系列规章制度,并指定专人负责检查,以此来规范住宿学生的行为。

(2)对学生做好各项服务工作。主要有办好管好食堂,让学生吃饱吃好。学校应定期组织食堂职工进行体格检查,保证持证上岗;做好饮食、餐具的保洁工作,严防病从口入,特别要严防食物中毒。要教育学生树立并养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理念,避免浪费。

(3)寄宿制小学还应注重营造一种氛围,就是学生到校如同到了家,吃的放心,住的舒心,学习有信心。同时,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尊师爱学,努力学习,圆满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5.加大硬件资源的配置

教育硬件资源是寄宿制小学办好教育的前提条件,拥有良好的教育硬件,办好寄宿制小学教育才有基础。因此,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按照国家三部委《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规定为寄宿制小学配置相应的教学设施。如多功能教室、电教器材室、图书室、教师阅览室、学生阅览室、体育器材室,以及投影仪、录像机、计算机、低单杠、乒乓球、听诊计、血压计、风琴、录音机、画板画架等配套电教、体育、卫生、教学器材。解决好这些问题,还需要多方努力。

总之,办学管理方式的改革和完善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我们不断深入的探索和实践,也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共同协作和配合。

参考文献:

[1] 泰勒.如何设计教师培训课程:参与式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 王斌娟. 农村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中国农业教育, 2008(3)

12.华侨孩子教育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篇十二

会计职业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都很强的职业, 会计工作已从传统的记账、算账、报账为主, 拓展到内控、投融资决策、企业并购、财务战略管理、业绩评价以及金融工具会计等高端领域。我国现有的从业人员在能力和素质等方面还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素质会计人才的需求, 在经济全球化和多元化的大背景下, 加强会计继续教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迫切和必要, 这是实现会计人员知识更新、能力提升、铸就会计强国梦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

二、会计继续教育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毋庸讳言, 有人把会计继续教育的现状总结为“搞形式、走过场”、“培训只是为了年检”, 个别地方甚至出现“只交钱、不参加培训”的情况而饱受诟病, 从现状来看培训效果不很理想。

现行的会计继续教育在认识程度、管理方式、经费保障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 对会计继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严重不足

一些单位的领导简单地认为会计工作没有多少技术含量, 继续教育会增加单位的成本负担, 影响日常工作的正常进行, 因此不支持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部分会计人员对继续教育不够重视, 甚至极个别的老会计存在着“多年不参加继续教育, 照样干会计”的消极思想。

(二) 会计继续教育形式单一, 内容不能满足会计人员需要

从会计继续教育管理的角度看, 存在目标不明确、缺乏针对性和层次性、培训形式和内容过于单一、师资力量不强、教材建设滞后等问题。《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仅按职称来区分会计人员, 未充分考虑会计人员的学历、职务、能力等因素, 难免出现培训时不同层次的人员“一锅烩”的情况, 培训效果不佳, 并且面授和网络培训多以讲授为主, 老师讲, 学员听, 缺乏交流互动。

(三) 会计继续教育在经费投入方面不足

目前我国会计继续教育的经费筹措和保障机制尚未形成, 一些好的培训方案难以有效实施。可以想象一些单位每年仅为每个会计人员支付几十元的继续教育费用是很难获得高质量培训服务和培训效果的。

三、近年来会计继续教育出现的新变化

(一) 会计网络远程教育的兴起。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以“东奥会计在线”为代表的一批会计网络培训机构应运而生, 推动了会计远程教育的长足发展, 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会计继续教育的形式。网络远程教育具有节约成本、选择面广、便捷高效和优秀教师资源共享等特点。此外, 网络继续教育平台能提供大量的课程满足会计人员学习的需求, 以东奥网校为例, 其提供的后续教育课程涉及会计、税务、法规、行政事业及特色类共五大类几十门课程, 方便会计人员及时地学习相关知识。《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 (2010-2020年) 》中明确提出, “创新和丰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内容和手段, 积极引入远程网络化教学等现代化培训方式”。

(二) 学分制的试点让会计继续教育在管理和操作方面较之以往更加灵活, 会计人员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

一些远程继续教育机构早已在使用学分制考核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如参加东奥会计在线网络继续教育的学员采用学分制考核, 完成一定数量的课程以及相应的学时即获得相应学分。

(三) 高端会计继续教育培训形式的出现, 凸显了我们国家重视会计人才的培养工作。

财政部从2005年启动全国会计领军人才选拔和培训“工程”、很多省市也相继开始了本地区高端会计人才的选拨和培训工作, 今年财政部又启动了“全国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总会计师素质提升培训工程”, 这些高层次的继续教育培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此外, 一些综合性大学的管理学院、全国知名的财经大学、国家会计学院均推出了多种中短期的高端会计类培训课程, 收费从几千元到数万元不等, 这充分说明了国内高层次会计培训市场的需求是比较大的。

四、进一步推进会计继续教育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 加强立法

建议在《会计法》中增加会计人员及单位负责人在会计继续教育中应明确承担的法律责任。借鉴国外的经验, 很多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会计职业管理机构都对会计继续教育做出了强制要求, 都明确规定了会计人员每年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方式以及考核评价的手段等。如果违反了相应规定, 会计人员就必须付出沉重的代价, 包括经济上的损失、精神上的打击甚至陷入失业的困境当中。

(二) 加大宣传力度, 充分认识会计继续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要提高单位领导对会计继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鼓励并积极支持本单位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培训, 在培训时间、培训经费等方面予以保障。其次, 要提高会计人员自身对继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通过培训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三) 建立完善的会计继续教育体制

建立多部门联动、以财政部门为主,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教育及行业主管等多部门协作配合, 建立一套完善的会计继续教育运行机制, 建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加大对会计继续教育的投入。其原因及意义在于:其一, 会计继续教育是一种准公共产品, 具有较强的外部性特征, 因此国家财政应承担起主要的财力保障责任。

其二, 财政部门应切实担负起主要的管理责任, 同时积极地与相关部门和行业密切配合, 否则光靠财政部门独家“高歌猛进”难免会陷入“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尴尬境地。在我国会计继续教育活动尚处于起步阶段, 终身教育的观念还未深入人心之时, 财政等部门的干预和引导作用显得尤为必要。建议借鉴“国培计划”的经验, “国培计划”的全称为“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 是教育部、财政部于2010年实施的旨在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 中央财政投入5.5亿元支持该“计划”的实施, 通过创新培训机制, 采取骨干教师脱产研修、集中培训和大规模远程培训相结合方式, 对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骨干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 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国培计划”的显著特点是参加培训的教师所需的食宿等费用均由财政专项资金解决, 并且它是由财政部和教育部共同推动的继续教育培训项目, 因此比单纯的由财政部门来推行效果自然会更好。

(四) 创新和完善会计继续教育制度

建立分类管理、分层培训的继续教育培训制度, 积极推广以网络远程教育培训为主、面授培训为辅的培训方式, 有针对性地综合运用讲授式、案例式、体验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 不断丰富培训内容, 切实提高培训效果;探索建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考培分离”制度。尝试建立会计关键岗位强制休假制度与继续教育面授培训结合制度, 这一制度的推行将有利于关键岗位人员的定期轮岗, 既有利于会计人员业务能力的拓展, 又能使相关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得以有效的实施, 做到会计人员定期轮岗, 防范舞弊等风险。

(五) 打造一批高水平的会计继续教育教师队伍

首先, 要在全国遴选一些高水平的会计继续教育教师, 这是搞好会计继续教育工作的前提之一。其次, 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去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和会计师事务所实践调研, 以发现企事业会计在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再次, 聘请有关专家和经验丰富的企业高管作为兼职教师和顾问, 通过学术报告、研讨会等形式就会计工作中的热点问题进行讲座和研讨。

五、结语

会计继续教育工作管理水平的高低、培训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国会计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这项工作任重道远。只有财政及相关部门的领导与专家高度重视, 会计人员密切配合, 全社会共同努力, 才能逐步完善相关的制度, 为我国会计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的支撑, 才能有助于早日实现我国的会计强国梦。

参考文献

[1]李春英.新时期关于会计继续教育工作的若干思考[J].时代金融, 2013 (03) .

[2]谢龙.重庆会计网络继续教育的现状及改进建议[J].商业会计, 2013 (08) .

[3]滕宏汉, 黄宁.对高校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3 (02) .

[4]钟雷, 吴静.试论新形势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新要求[J].国际商务财会, 2011 (04) .

13.华侨孩子教育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篇十三

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般都是由辅导员直接负责,在新时代新环境的客观情况下,高校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教育的工作领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工作的开展事关校园的和谐稳定,也事关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应当说,高校的辅导员是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一线工作人员,也是捍卫我国青年师生队伍健康成长的主要力量。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高校的辅导员使命的艰辛伟大。要想能够更好地完成使命,辅导员必须要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以及理论基础,能够有效地判断社会的思想潮流是否对同学产生积极的影响,然后有效地将这些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到同学的个人发展当中。有鉴于此,对高校辅导员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现状必须予以重视。

一、高校辅导员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现状和不足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既有高校教育的特色,也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党的十九大之后,高校辅导员继续继承着用党的理论引领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使命。就目前我们收集到的情况来看,我国大部分地区高校的辅导员意识形态教育工作仍然存在较大的漏洞,其具体内容探讨如下。

(一)辅导员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和精力投入不足

随着国家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重视,高校辅导员队伍正在持续地成长、建设、完善,但一方面高校辅导员的设备配置在向着专业化、标准化方向前进,另一方面辅导员大多由相对缺乏社会经验的毕业生担任,导致辅导员队伍素质也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现象,甚至有部分专业毕业的辅导员,在对同学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过程中,无法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地开展工作,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再加上辅导员的工作内容比较复杂,有部分辅导员只专注学生的日常事务管理,没有将过多的时间以及精力用于开展思想政治理论的研究以及思想政治宣传工作,使得学生内缺乏思想政治教育以及价值观的引领。

(二)大学生易受不良思想影响,形成多种价值观

因为不同类型的同学家庭条件不同,再加上家庭教育理念的相同,使得一部分大学生在生活中存在着各种不同的问题,例如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生活上的奢靡浪费问题、社交能力不足以及团结意识不强等等问题,再加上目前网络信息技术的完善,很多信息平台上的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这些平台一般都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很多别有用心的人会在这些平台上灌输一些不良思潮,比如引诱学生从事网贷、网络刷单、非法传销、网恋等等。如果大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那么他们就很容易陷入到这些陷阱当中。除此之外收到一些社交圈子以及网络负能量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在缺少家长以及教师管束的背景之下,逐渐养成不良学风,诚信缺失,违法违规的情况时有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负面影响。

(三)意识形态教育方法单一,实际成效不强

意识形态工作是面向精神层面以及心灵层面教育的一项工作,需要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方法来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真正地融入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如果仅仅依靠单一的课堂教育方法来进行内容的传播,那么同学们将无法有效地消化这些内容。

二、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域和方法

(一)在第二课堂实践活动中渗透意识形态教育,发挥活动育人功能

在高校,意识形态教工作大多以思政课的形式,以课堂知识传播的方法来让同学们了解思想意识形态的重要性以及内容,但是这种教育方法存在较大的局限性,而且同学们很难将课堂上学习到的内容与实践情况进行结合。因此,辅导员必须要积极地引入其他类型的教育方法,充分的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并且通过参观实践、主题班会的方法来让大学生重视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文化艺术活动技能培训活动的方法来增强同学的实践题目,最终达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目的。

除此之外,辅导员还可以对第一课堂的相关问题进行调研,有针对性地为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问题学生设置不同的意识形态教育内容。全方面推进学生的意识形态认识、思想实践能力,将意识形态教育与专业课程结合,充分丰富生动化教育内容。

(二)创新意识形态教育方法,增强意识形态工作的感染力,扩大受众面

意识形态教育的方法在很大一定程度上决定有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成效,为了能够提高教育的成效,辅导员可以通过增强意识形态工作的感染力来扩大受众面。其具体的操作内容可以是举办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题的歌手大赛以及青春情景剧活动等等,让同学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当中将意识形态进行有效地融入。除此之外,辅导员还可以定时定期开展展演活动的方法,通过角色扮演来让同学的思想情感、心理等方面都发生改变。在将意识形态化为丰富有趣的团体活动的情况下,意识形态教育将不再停留在“伟光正”层面,而打破壁垒,化为学生能够真实接触到的“角色”“歌词”等等,学生在进行意识教育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可以自发地体会到其中内涵,对提升学生意识层次有十分直观的积极的作用。

(三)重视基层支部党建工作,发挥同学群团组织意识形态引领辐射作用

高校的辅导员除了要对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事务进行管理之外,还承担着基层党建工作或者同学群团组织指导以及管理工作的任务,因此他们的工作量非常大。但是辅导员可以通过基层党建工作当中涉及到的党支部、共青团以及同学团组织的来进行同学意识形态的教育工作。比如在指导同学会、党支部、班委会进行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可以集中地将马克思意识形态教育充分地开展,然后以点带面地辐射到同学群体当中。例如基层支部中以先進学生为支点,带动入党积极分子、结合班干部等综合作用,带动周边同学,提升学生自身对意识形态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积少成多,最终形成学习的积极风气。

(四)加强网络宣传阵地建设,构建精神家园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出现很多互联网社交平台,而且在很多平台上大学生群体参与人数众多。针对互联网内容的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重点指出了互联网建设的重要性,不仅要健身高速优质的网络体系,也要对互联网网络环境进行合理的管理整治,保证网络风气的正派。现今社会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信息传播速度飞快,信息飞速传播的背后既有宣传教育的便利性,也有新闻信息的不严谨性,在这种情况下辅导员要用好网络这把双刃剑,可以通过主动走入网络当中检查网络实行政治教育平台的方法,通过校园网、QQ群、微信等网络沟通平台来传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及时通过各种多样性的形式将信息传递至每一个学生手中,同时通过网络交流的方法来指导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及学习生活。与此同时,辅导员也要加强对学生的网络发言的教育引导,使学生明白网络言论的自由底线,传递积极正向的社会能量。

(五)在日常生活中渗透意识形态的教育

因为辅导员每天都需要对大学生的日常事务进行处理,因此他们接触到的同学比较多。长期以往辅导员与同学的关系就会越来越密切,因此他们可以通过在亲切随和的氛围中对同学进行思想政治的教育以及劝导。当然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及意识形态教育的过程中,辅导员需要遵守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原则,在日常教学生活中,对学生发生的每一件小事,都要以正向的意识形态引导学生思考,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在突发问题情况下,都要坚持渗透意识形态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在日常生活当中不断地将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渗透其中。

(六)找好载体,发挥好友教育的力量

学校里有一个非常庞大的同学群体圈子,学生在进行日常学习生活的过程中会以班级宿舍以及社团为单位参与到不同的“朋友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经历、价值观念等多个内容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相同点,辅导员可以通过同学与同学之间关系的网络来开展工作,鼓励优秀的同学带领身边的同学,共同学习思想政治的内容,以及做好意识形态的宣传和监督。以社团群体作为开展教育的载体,发挥团体中圈子的推广力量,互相增强意识形态建设。例如,可以设立优秀毕业生的留言簿、社团精神意识建设展板等,以团体形式来充分扩展意识形态建设的辐射层面。

三、高校辅导员意识形态工作能力的重要作用

(一)确保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条件

马克思曾经说过,如果从观念的角度来进行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态的解体就能够让整个时代都消失。从我们了解到的情况来看,一直以来一部分西方国家都在使用各种各样的高新技术来对我国的意识形态进行渗透破坏。特别是一些涉世未深的青年同学,很容易受到西方邪恶意识的蛊惑,他们一直以来就是西方反华势力煽动的主要目标群体。在大学生成长的过程当中,辅导员一定要当好他们的引路人,抵制西方反动思想的干扰。也只有辅导员能够使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帮助大学生的筑起意识形态的“防火墙”,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大学生意识形态的安全性。

(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保障

通过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的灌输和引导,高校辅导员能够在很大一定程度上凝聚民心,鼓舞士气,并且让广大的青年学子逐渐地培养成脚踏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原则。广大青年学子的理想信念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保障,如果大学生在高校学习的阶段能够培养出不动摇、不懈怠的意志,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那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不仅仅是一个梦。

四、辅导员意识形态工作的实践体会和启发

(一)以实践题目为主的教育形式是一种有效的意识形态教育方法

只有在实践的过程当中,不断地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融入到日常的生活当中,同学们才可以深刻地了解到意识形态对于他们未来发展产生的重要性。辅导员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比如手工培训、小学民族博览会、志愿服务社会调查、大学生厨艺比赛等多种方法来传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由于这些活动多为大学生喜闻乐见,他们的参与热情都很高。如果在这些活动中拥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寓教于乐,这对于他们的价值观世界观的培养效果可事半功倍。

(二)一线辅导员一定要有多面支撑工作思维

高校辅导员的日常工作多而繁杂,这就要求一线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能够培养出多面思维、多面推进、结合教育的工作思路,只有这样才能够同时兼顾多项任务。并且在工作推经过程中要有将不同层面的工作结合开展,彼此推进的工作意识,这样才能达到提升工作效率的目的。

(三)扩大教育影响范围,实施更广泛的网络互动

随着信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偏爱于通过手机以及电脑来获取教育的内容,以及参与意识形态的实践教育活动。因此辅导员可以通过将社会新风尚、国家取得的重要成果、社会上的典型的正能量案例,发布到公众号或者Q群上,以扩大教育的影响范围。

结语

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是一项非常系统的工程,需要发挥各个方面的力量,有效地开展大学生意识形态的教育,是高校辅导员的责任使命,也是时代的要求。在进行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过程当中,高校辅导员可以通过强化马克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路线的思维,对学生开展思想意识形态的教育,这样才能为我国民族复兴提供坚实的基础。在此背景之下,辅导员首先需要从自身着手,不断提升自己的意识修养,才能有效开展相关的思想教育工作。

上一篇:材料预算价格计算例题下一篇:微课作品创作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