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2024-10-13

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10篇)

1.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篇一

发挥“五老”优势 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泰兴市蒋华小学

我校关工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五老”优势,深入开展关工委工作,构筑了“党支部统一领导、关工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促进青少年健康和谐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2007年,学校被泰兴市委评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集体”;2008年,学校被全国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确定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教育联系点;学校连续7年被评为“泰兴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现把近几年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重视组织建设,奠定工作基石

1.组织领导到位。关工委工作好不好,组织领导很重要。1998年起,学校党政领导就把关工委工作纳入全面工作的议事日程,及时成立了学校关工委,加强对关工委工作的领导。我校关工委主任由学校一把手兼任,常务副主任由“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退休老校长朱鸣担任,关工委成员分别由全国道德模范刘绍安、抗美援朝老英雄徐开文、镇党委离退休老干部周登祥等7名“五老”人员组成。此外,学校领导根据学校实际,积极动员离退休老同志参与关工委工作,现在全镇各个村均设“五老”小分队,共计50多名“五老”人员参与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来,形成了关工委网络全覆盖、人员全到位的工作格局。

2.组织建设到位。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支持关工委工作,将关工委纳入学校日常管理。一是场地到位。专门安排2间教室,精心布置,作为关工委的办公场地,配备了电脑、打印机、照相机、随身讲等办公设施,每年还拨款5万元作为活动经费,从根本上解决了办公场所、办公经费等实际问题。二是要求明确。对关工委的活动形式、工作制度等作了详细规定,联系本校实际,先后研究并出台了《蒋华镇中心小学关工委工作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蒋华镇中心小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实施细则》、《领导制度》、《组织建设与管理制度制度》等,使学校关工委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发展轨道。三是待遇落实。关工委的老同志工作热情高,家庭比较富裕,从未提过报酬。但学校领导以人为本,每年都安排部分资金逐月补助。这样,关工委的同志工作更热心,更主动,更负责。四是组织学习。关工委能长期坚持学习,互相交流,确保有条不紊开展工作; 1

能围绕中心,共同探讨,及时汇报,同心协力解决存在问题。真正做到工作到位而不越位,竭力帮忙而不添乱,为顺利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投身角色体验,提高工作实效

关心下一代工作头绪多,范围广,难操作,如何才能有效地抓上手,快上手,出成绩呢?学校关工委的每个“五老”成员能很快融入角色,振奋精神,献计献策,真抓实干,乐此不疲,取得了令全校师生、社区群众意想不到的成绩。

1.立足诚信,做思想教育的宣传员

为认真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关工委与学校少先队积极配合,强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把诚信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抓手。2006年秋,学校聘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志愿军老英雄刘绍安为校外辅导员。刘绍安老人每学期至少2次与学生零距离接触,面对面讲述亲身经历。学校关工委成员、刘绍安老英雄的战友徐开文虽已75岁高龄,更是不辞辛苦,主动担负起“刘绍安事迹报告会”的宣讲员,先后向全镇近4000名师生义务宣讲20多场,免费发放“诚信在我心中——刘绍安事迹宣传材料”3000多份。他还取得学校领导的许可,筹备成立了“刘绍安事迹宣讲团”,从校内到校外,从全镇到全市,巡回演讲,引导全社会都来学习老英雄,践行老英雄的高尚道德。此外,为使诚信教育不断延伸,扩大效应,关工委的“五老”队员还充公发挥政治优势,利用情感纽带,上跑市委市政府,下跑局办机关,努力创响我校德育品牌。在他们的努力下,2007年12月,由泰兴市委宣传部牵头,我校五⑴中队被团市委、市教育局、市少工委命名为“刘绍安中队”。在成立仪式上,学校关工委和“刘绍安中队”的全体队员向全市青少年发出了倡议,号召全体队员学英雄,知荣辱,讲诚信。在此基础上,关工委紧紧围绕“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这一主题,采用多种形式,结合重大历史事件、重大纪念活动,把诚信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有机统一起来,通过举办图片展览、出板报、办专栏、放映录像、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形式,引导少年儿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牵线搭桥,做留守儿童的帮扶员

留守儿童一直是教育中的弱势群体,为保证教育效果,学校关工委认真组织调查研究,努力摸清他们的基本情况,将每个留守儿童的家庭背景、家长姓名、详细住址、联系电话及临时监护人的情况逐一进行登记,建立“爱心联系卡”,并 2

做了大量帮助、教育和转化工作,主要做法是推行“成长导师制”。对于学习困难的孩子,由关工委牵头把他们分别与班主任、科任老师一一进行结队,思想开导,学习辅导,心理疏导,生活引导,使他们看到希望,调动学习兴趣。因此,我校后进生转化效果非常显著,转化率达100%。对于家庭困难的孩子,关工委“五老”成员除发动全校党员、教师与他们开展帮扶结对以外,还面向社区、企业,动员社会名人、企业能人成为“代理家长”,从资助到管理,从生活到学习,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生活动态,共同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让他们从内心感受到“世界是美好的,自己是最棒的”。据统计,经关工委牵线搭桥,几年来,全校先后有670多名留守儿童找到了“代理家长”,顺利完成了学业。

3.坚守岗位,做净化环境的监督员

学校关工委聘请镇派出所副所长为法制副校长,成立由职能部门人士为主体参与的“普法讲堂”。学校关工委先后已10多次邀请义务讲解员采用以案说法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遵纪守法的讲座。每学期学校关工委都要通过校园电视网组织学生观看《火灾自救》、《交通事故案例》等影像;每个月都要配合学校举行以安全教育为核心的集体晨会,做到警钟长鸣;“安全生产月”活动期间,学校关工委在校园周边张贴安全宣传标语100多条次、悬挂宣传横幅20余幅、张贴宣传挂图50余张,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并协助学校开展了紧急逃生演练。学校关工委还主动争取派出所配合,开展了“告别网吧,健康成长”的“六进”活动,即进学校、进单位、进社区、进村委、进村组、进家庭的教育活动,教育重点放在学校和家庭。在学校,组织开展了“未成年人告别网吧倡议书”千人签名活动,筑牢未成年学生远离网吧思想防线;在家庭,通过发放《让孩子远离电子“海洛因”》宣传资料和组织部分家长参加座谈会,加强家长对电子“海洛因”毒害孩子的认识,真正担负起净化环境监督员的职责。

4.关注成长,做青年教师的领航员

学校年轻教师,从“课桌”走上“讲桌”,角色转换慢,对学生的教育缺乏耐心、细心和方法。多年来,关工委 “五老”成员自始至终关注青年教师成长,参与评教评学工作,与青年教师“一帮一”结对指导,搞好“传、帮、带”工作,促青年教师成长,助青年教师成才,当好“领航员”。首先,“五老”成员能通过讲述自已的亲身经历,带动青年教师树立忠诚教育事业、立志成为教育家的理想。其次,“五老”成员能手把手地传授教育教学方法,如:指导青年教师与家长交换意见要客观公正,以肯定为主;与学生沟通要以人为本,以激励为主;面 3

对留守儿童要倾注爱心与关心,每次指导都能言传身教,使青年教师很快渡过“适应期”,掌握教育教学理论、方法;再则,关工委的“分工定班”人员还利用“校信通”,配合班主任做好“传道、授业、解感”工作。现在,无论是家长遇到学生心理上的问题,还是青年教师碰到工作上的难题,都可以立即通过短信平台快速与关工委“领航员”联系,进行“在线咨询”,进行协商,从而帮助家长处理教育中的难题,消除教育中的烦恼,共同对孩子进行教育。据统计数据显示,“五老”人员月均在线答疑38条,“家校通”不折不扣地成了一根根家校联系的“热线电话”,密切了家校联系,提升了班务工作水平,促进了青年教师成长。

5.排忧解难,做学校发展的护航员

学校并不生活在真空之中,在发展过程中,有时也会遇到阻碍学校发展的新问题,此时,关工委的“五老”成员就成了“协调员”、“护航员”,甚至是“灭火器”。2006年,我镇同德村至广福村长2000多米的通村公路是孩子上学的必经之路,由于年久失修,道路泥泞,其中还有一座险桥,经常酿成交通事故,严重阻滞了40多名孩子的上学,两村干部为这事经常扯皮,家长反响强烈。获悉这一消息,老干部周登祥和另2名“五老”成员先是调查摸清情况,然后联系政府,由政府出面,组织两村干部主持召开了以“解决孩子上学行路难”的专题会议。会上,关工委的3名同志展示了调查报告,呈现了村民心声,陈述了其中利害,并现场带头捐献了1000元修路款。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打动了在座村干部。两个月以后,一条宽4米的水泥路面延伸在孩子们的脚下,村民出行方便了,孩子上学安全了。2007年,在“五老”的奔波和动员下,蒋华镇在外企业家周小虎毅然来到母校,许诺每年捐款2万元,成立了“周小虎教育教学奖励基金”。关工委协助学校负责管理使用这批基金,帮助解决了接送孩子车辆问题,资助了部分贫困生上学问题,奖励了工作突出的优秀教师,为学校科学发展创设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参与阵地建设,开拓工作时空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来居”。为形成我校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长效机制,学校关工委合理整合现有资源,充分挖掘潜在因素,建设富有学校特色的关工委工作教育阵地,不断开拓关工委工作时空,不仅放飞了“关工人”的理想,也做大了学校德育工作的蛋糕。

第一,成立“爱心驿站”,携手排忧解难。针对贫困生学习、生活实际,学校建立“贫困生档案库”,成立“爱心驿站”,动员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把多余闲 4

置的学习用品、图书资料,无偿捐给“爱心驿站”,然后由“五老”队员根据困难学生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选择所需物品。当有个别学生家遇不测,全体学生通过“爱心接力箱”组织献爱接力活动。例如我校印晨昀同学,三年级时患上红斑狼疮,命悬一线。学校关工领导小组得知后,向全镇师生和社会发出爱心倡议,筹得善款10多万元,资助印晨昀成功进行了治疗,该生现已就读六年级,即将升入中学。2009年5月,她被评为“泰兴市十佳少年”。据不完全统计,经“爱心驿站”帮助过的学生已达2600多人,经“爱心接力箱”资助的贫困生有37人,金额高达20多万元。

第二,巩固“家长学校”,辐射教育理念。学校关工委针对农村“爷爷奶奶”型家长较多这一普遍现象,通过举行“爷爷奶奶授课日”活动,每学年为他们讲授《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10多场,3000多人次参加听课。达到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经验,提高爷爷奶奶科学教育的能力,真正做到“哪里有青少年,哪里就有关工委”。家长学校活动期间,“五老”成员还摸索出了“一报一通”的家长学校管理模式,即把《关心下一代周报》确定为全体家长的“精神食粮”,把“家校通”信息平台作为沟通教育的“空中走廊”。关工委每学期都要组织80%以上的学生家长订阅《周报》,明确要求家长和孩子围绕《周报》开展“亲子阅读”,定期开展“亲子阅读”征文比赛、“亲子教育”故事会、“亲子影像”摄影比赛、“亲子共秀手抄报”比赛等,组织“五老”成员评出优秀作品,并请获奖家长在学校家长会上登台交流,切磋经验。现在,《周报》在学生家长中的覆盖率已达85%,阅读率达90%,“家校通”使用率达90%,“一报一通”现已成为我镇家庭教育的良师益友。

第三,共建“校外辅导站”,丰富课余生活。为丰富青少年的课余生活,关工委还将全镇16个村的农民文化图书馆、闲置校舍等建成了“校外辅导站”,专门配备了学生桌椅、黑板、风扇和饮水机,增加购置近2万元的青少年课外学习用书,并明确由退休老教师担任“辅导站长”,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为规范管理,他们还制定了详细的活动时间安排表。目前,全镇有32位“五老”成员固定在“校外辅导站”服务,平均每个辅导站有42个孩子在享受“五老”们的“关怀”,主要是负责看管孩子、辅导作业、指导阅读。在假期,关工委的老人们还组织学生参加合唱班、舞蹈班、乐器班、书法班、绘画班、棋类、乒乓球、羽毛球等兴趣小组活动,安排有专业特长的老教师进行指导,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了快乐、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校外辅导站”办得红红火火,深受学生及 5

家长的欢迎。

第四,谋划“宣教中心”,丰富教育功能。关工委的老同志身体力行,在做好常规工作的同时,2009年春,为了打造学校诚信教育品牌,他们又开始谋划成立“关心下一代工作宣教中心”,融爱国教育、诚信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环境教育、感恩教育等为一体。在得到学校党政领导的支持后,他们牺牲休息时间,组员分工合作,四处奔波,白天,他们跑市委宣传部筹集经费;晚上,他们跑建筑设计院完善图纸。现在,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宣教中心”已初具规模,它既是诚信教育的“根据地”,又是家长学校的“培训班”;既是问题少年的“帮教处”,又是留守儿童的“爱心家”;既是法制教育的“事务所”,又是青年教师的“充电器”,它的设计风格尚美化,教育时空发散化,教育功能多样化。“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关工委与学校的共同配合下,2008年6月,学校被评为“泰兴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先进集体”,向与会代表作了《努力打造德育工作的“金字招牌”》的专题介绍;7月,活动方案《榜样的力量——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被泰州市委宣传部、泰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评为优秀活动方案;10月,学校成功承办泰州市“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教育推进会,会上作了专题发言《让美好道德在儿童心灵扎根》,引起极大反响;2009年3月,学校被全国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确定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教育联系点;4月,《德育报》头版头条刊登了我校的德育经验介绍——《让孩子享受快乐德育》。

关工委工作关系到家庭幸福美满,关系到学校办学质量,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始终不渝地关注学生健康成长,脚踏实地做好关心工作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我们将立足新起点,迈开新步子,干出新成绩!

2.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篇二

一、青少年学生余暇体育运动的意义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 他们对体育运动有着不同的需求。中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 体育运动能够帮助他们强健体魄, 培养勇敢上进的精神。而学生步入大学后, 体育运动更是他们增强体质、休闲娱乐、扩大交往、发展个性、适应未来的重要手段。所以, 体育运动无疑能从很多方面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发展。

二、青少年学生余暇体育活动的形式

(1) 请体育家教。体育家教是一种满足青少年个体余暇体育运动需求的良好的途径。在乐清市有一批优秀的体育教师和一些体育专业的大学毕业生, 依托这些体育教师人才资源, 体育家教市场正在不断扩展。青少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需求, 通过中介公司或别的方式在学校或相关机构寻找合适的家教老师。

(2) 参加体育俱乐部。体育俱乐部在中国近些年发展迅速, 以其设施完备、有专业教练员、方便快捷的特点, 吸引着社会上许多渴望通过体育健身的人们, 其中青少年的比例相当可观。

(3) 参加体育培训班。体育培训班一般是在校体育教师或者退役专业运动员开设的, 所以教练的基本素质较高。它所教授的内容通常比在俱乐部等场所要更加专业化一些, 比较适合想要在某项运动技能方面获得更好发展的青少年。市体育馆周围就有很多各项运动的培训班, 有很多青少年因兴趣、需要想发展某项运动特长, 他们就会参加一些专门的培训班, 因为在这里可以学到比较专业的内容。

(4) 社区体育组织。社区体育组织是社会举办的一种福利性的公共场所, 它建立在社区周围, 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在社区体育组织中, 提供了许多健身娱乐运动项目可供青少年选择。很多青少年会结伴去进行一些体育活动, 以丰富业余生活。

三、青少年余暇体育活动的内容

由于青少年的自身需求不同, 所以他们选择的运动内容也不尽相同。总的来说, 传统的篮球、排球、足球等对抗激烈娱乐性强的项目是最受欢迎的, 尤其是对于男性来说。女孩子喜欢一些有运动量但对抗性不是很激烈的项目, 比如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等。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喜欢从事新兴的或者成本昂贵的运动项目, 比如轮滑、攀岩、高尔夫球等。

四、影响青少年余暇体育运动的因素

(1) 家庭环境。每个青少年的行为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其家庭环境的影响, 体育运动亦不能例外。家的附近是否有体育设施, 家长是不是本身也喜欢体育运动, 家长有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为孩子提供运动场地费、服装费、运动器材费, 对于处于求学阶段的孩子家长, 家长能否正确认识到体育锻炼和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 以上这些因素, 都决定了青少年的体育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其家庭环境。

(2) 体育场地设施条件。在调查中发现, 青少年如果生活在有体育场馆或健身场所的社区, 那么他们的余暇体育运动时间比没有这些设施的社区的青少年要长。由此可见, 体育场地设施是另一个影响青少年余暇体育运动的因素。

(3) 大众、媒体等媒介的影响。当今社会信息传递迅速, 各种媒体如网络、电视、报纸等都无时不在传递各种体育信息。媒体传递的关于体育健身的信息, 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青少年的健身观念。

(4) 周围人的影响。青少年朋友的独立思考的能力还处于发展阶段, 他们的兴趣爱好受周围的影响比较大。好多青少年朋友参加一项体育运动, 起初并不是因为自己的爱好, 而是看到周围人参加而参加的。

(5) 体育考试。体育成为中考必考科目, 其中体育总分为30分, 这一规定的出台使很多中学生开始注重平时的体育锻炼活动, 还有很多学生甚至在考前请体育家教来辅导考试内容。上海市教委的这一举措, 从一定程度上能促进青少年体育健身运动的开展。不论是考前突击锻炼, 还是日常的体育活动, 都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另外一种体育考试就是高考的体育加试和特长生的体育考试, 符合规定的体育特长生可以获得20分的高考加分。很多身体素质好的学生, 为了加分而训练某项运动项目。虽然不是出于自发的动机, 但这些学生用于体育锻炼的时间比一般的学生要多得多。参加体育高考的体育特长生用于体育运动的时间就更多了, 很多特长生的生活都是围绕着学习和训练转。这些学生对体育运动的需求, 比普通的学生要高得多。

小结: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是每个家庭也是整个社会所关注的, 直接关系着我们民族的未来。因此, 作为家长, 应该正确认识体育运动和学习的关系, 同时尽可能为孩子提供条件参加体育运动。学校、老师、社会也有责任去指导青少年参加闲暇时间的体育锻炼, 让他们积极投入到全民健身的队伍中来, 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摘要:体育运动在促进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余暇体育运动则是一种弥补青少年课外体育需求的良好形式。教师要对青少年进行余暇体育运动的意义、形式、内容和影响因素进行了解, 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关键词:余暇体育运动,青少年,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冯喜军.现代人的需求与体育观念的形成[J].辽宁师专学报, 2005 (2) .

[2]关颖.我国大城市少年儿童体育活动状况及影响因素探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5 (3) .

3.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篇三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必然性

(一)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决定了实施情感教育的必然性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波动较大,是从幼稚走向成熟的重要过渡时期,身心发展正经历着剧烈的变化,导致身心发展不协调,自身充满矛盾。初中生的心理独立性和依赖性共存、冲动性和自制性相互矛盾,导致初中生经常感到压抑和彷徨,情绪不稳定的状况也比小学时期增多。这些都需要及时的情感教育,教师应在情感上多多理解和支持学生,尊重学生的思想,对学生耐心热心,循循善诱,使学生顺利度过这段“心理断乳期”。

情感教育也符合初中生的情感发育的特点。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发育快,情绪情感也随之不断变化。随着情感深度的增强,初中生特有的精神面貌也随之显现出来。相较于小学生,初中生更加看重感情,加上其情绪状态经常处于易兴奋状态中,易冲动且外显,并且带有很大的两极性。初中生的道德感也迅速发展,集体感和友谊感在此时正处于发展的高峰期;理智感增强,对学科兴趣开始分化,爱好广泛,求知欲强;重视自己的形象,关注他人外表,对心灵美理解不深刻。初中阶段正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关键阶段,必须通过必要的情感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二)情感教育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我国思想品德课程具有明显的人文性特征,注重在培养学生时弘扬民族精神和传授优秀文化,并且要求对学生的成长需要给予帮助,在学生学习特点和成长规律的基础上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使学生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坚强的意志。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情感和态度目标、技能和方法怒表、知识目标,新课标对课程目标的设定中,情感态度目标是第一位目标,可以看出新课标改革对情感教育的重视。因此,情感教育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新课标改革的必然要求。

(三)情感教育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必然要求

课堂教学过程也是一种人际交往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关系融洽,能够提高教学质量,促进知识的传授,也能够在传递的过程中,使教师和学生都感受到教学相长的乐趣,充满幸福感和满足感。当学生在学习中充满情感,必然具有旺盛的求知欲,乐于与教师的互动,又会使教师心情愉悦,讲课生动。当学生获得教师的赞许和鼓励时,必然会增强对学科的兴趣,有助于学生积极乐观性格的培养。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既有助于学生知识和情感的双向发展,也有利于提高教师对本职业的幸福感,最后达到最高的情感境界——为了人的幸福。因此,情感教育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必然要求。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内容

(一)激发学生尊重生命的热情

通过七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人类生命的独特性”的学习,学生理解到生命来之不易,要尊重、欣赏、珍爱、敬畏生命,也让学生对“我从哪里来”这个困扰学生许久的问题有了清晰的认识,更让学生知道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更属于每一个爱他的人。要尊重生命,发挥生命的价值,关注自己的尊严并且尊重他人的尊严。理解母亲的伟大,爱自己的母亲,尊重所有的女性,使学生在面临困境时珍惜生命,永远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

(二)引导学生珍视友谊的真情

日常交往是初中生的基本需要,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下发展的。学生的个性发展、人格发展和情感发展都与日常的人际交往关系密切,学生在正常的人际交往养成宽容尊重以及合作互助的美好品性。思想品德中的情感教育能够引导学生正确和对待友情,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友情,教会学生善待他人,珍惜友情。另外,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第二性特征也开始出现,学生开始对异性产生好奇心,与异性交往中难免出现困惑和烦恼。因此,思想品德课设置了“相逢在花季”这一课时,教会学生怎样与异性交往,解决学生青春期的烦恼,教会学生正确面对异性之间的好感,把握异性交往的“度”,在情感教育帮助下,顺利度过青春期。

(三)启迪学习感恩父母的亲情

珍视亲情是人类社会的共性,也是我国优秀的传统。亲情自身含有丰富的内涵,最本质的是父母无私地爱着子女。情感教育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正被父母爱着,认知、理解和铭记这种爱,并且懂得真诚的付出。思想品德课针对亲情有一个单元为“亲近师长”,让学生感受到父母的爱,并且懂得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既有助于改善亲子关系,也能够培养学生美好情感。

(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深情

思想品德课中的“爱我中华”、“复兴中华”和“情系祖国”都是对学生热爱祖国的教育。爱国是一种崇高的情感,不仅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也是重要的思想品质。

三、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

(一)充分渲染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教材是一种人化了的存在,教育者进行思想品德教材的编写时以人的实践活动为载体,在编写过程中也会流露出情感,这就导致教材自身也蕴含着情感。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关注教材情感,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使教学中认知教学与情感教学相结合。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情感内容熏陶学生,或者设计一定教学情境,启迪陶冶学生,利用教材中的小故事、短文和诗歌等激发学生的情感。

(二)细心呵护学生的言行,满足学生情感的需求

学生渴望教师传授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希望教师给予关心和爱护,特别是对于学困生来说,教师的关心和爱护是他们学习的动机。许多初中生努力学习是希望能够获得教师的关注和认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各种言行来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到归属感,要重视和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经常关心和关注学生,并且在学生表现良好时及时给予赞许的评价。

(三)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唤醒学生情感体验的热情

4.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篇四

“>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环境,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2007-12-12 16:53:57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环境,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环境,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2)随着电脑的普及,网络走进了千家万户,也走进了青少年的生活。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调查,目前全国网吧数量不下于20万家(其中有一半左右为无证黑网吧),我国网民已突破3370万人,而且每年还以成倍的速度增长,年龄在35岁以下青少年占了网民总数的,中小学生上网比例更是高达,比成年人高出22个百分点。这足以说明青少年与网络走到了一起,成为网络一代。网络已成为青少年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开发潜能、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网络为青少年搭建全新信息平台的同时,各种不良信息也在加速入侵,网上大量黄色、暴力、反动信息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已造成了严重影响。因网络引起的青少年犯罪和其它社会问题与日俱增。由于青少年对社会认知的不足和自我防护意识的缺乏,目前还无法摆脱网络的消极影响,因为上网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正逐渐增多,一些家长和老师甚至“谈网色变”。有人形象地将网吧中的不良倾向归纳为“三大公害”:“暴力游戏”、“沉溺聊天”、“淫秽色情”。甚至有媒体呼吁,“别让网吧毁了下一代!”网络对青少年是一把“双刃剑”,既给他们带来扩大视野的各种有益信息,又给他们带来“防不胜防”的有毒信息。近年来,网络“黄毒”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危害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如何将青少年与网络色情分开,已成为令家长和教师“头疼的问题”。而

这个问题,一度成为社会生活的一个“盲点”。xx市鼓楼区人民法院少年庭,该庭管辖着鼓楼、建邺、xx三个区的未成年人刑事犯罪案件及民事维权案件的审理,该庭法官忧虑地告诉记者,在未成年人刑事犯罪案件中,由网络诱发未成年人走向犯罪道路的占有较高的比例,一些犯罪手段令人触目惊心,足以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案例1)十七岁的姜明、刘洋两人迷上了网络游戏,根本没有心思上学。一次,姜明在玩游戏中与不是自己一伙的男孩小浩产生矛盾,认为小浩“偷”了自己网络游戏上的“武器”,于是两人在网络上对骂,结下仇怨。去年2月9日晚11时许,姜明得知小浩在一家网吧上网,当即纠集刘洋及另两名男孩,各持一把砍刀直奔该网吧,找到小浩后二话没说上去就是一阵乱砍,见小浩不能动弹后才逃离现场。经法医鉴定,小浩构成轻伤。姜明、刘洋后于去年10月13日投案自首。法院依据查明的事实,近日判处姜明有期徒刑1年2

个月,缓刑2年;刘洋有期徒刑9个月,缓刑1年6个月。(案例2)少年吴丹曾犯下寻衅滋事罪被判刑8个月;王兵因缺钱上网抢劫,被判过缓刑。去年11月25日,吴丹和王兵及另一名男孩(另案处理)经预谋,将某中学一名中学生劫持到一个小区健身场,劫得30元钱后就去网吧上网。钱花光后,他们又拦截两名中学生,劫得手机两部。销赃后,他们用赃款继续上网吧玩游戏。去年12月4日,他们在网吧被公安机关抓获。法院经审理认定吴丹、王兵构成抢劫罪,两人因刑满释放后接着又重新犯罪,应依法从重处罚,近日判决吴丹有期徒刑3年,并处罚金;王兵有期徒刑2年,并处罚金。(案例3)去年底,鼓楼区法院少年庭就一起性质恶劣的强奸案作出判决,7名青少年强奸一名14岁少女,分别被判处5年至7年不等的有期徒刑。他们平时均痴迷网络,不仅上网玩游戏,还迷上了网络色情内容及各种网络暴力,由于经常上色情网站,他们经常聚

在一起谈论色情下流的东西,并萌生跃跃欲试的念头。在案件审理中,一名未成年被告人供述:“其实我并不懂那些,是跟在他们一起上网学坏了,是网络色情及黄色光碟害了我,现在我好后悔”……近年来,有关中小学生沉湎网络,荒废学业,甚至因此而引发恶性的事件也时有发生。去年六月中旬北京“蓝极速网络”网吧里25条生命被烈火浓烟吞噬;苏州昆山一名16岁的中学生因为母亲阻止他上网而将自己的右手五指断掉。虽然经医院的的紧急抢救,他的手已经终身残废;今年的三月份,在重庆沙区回龙坝镇,3名学生通宵上网后在铁轨上打瞌睡,其中两名学生被火车轧死;xx市有几名未成年人的学生沉湎于网吧,数日不回家,晚上就栖息在居民楼项的水箱之中,家人和学校四处寻找……这些恶性事件足以表明,网络的“毒害”已经对青少年的身心和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由此可见,不良的网络文化和环境已给青少年带来很大的负面

影响,如何引导青少年趋利避害,接受健康的网络文化,保证在良好的环境下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所以全社会应及早采取有效的措施,共同来构筑网络文化防范体系。一是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加大执法力度。公安、政法、文化、工商以及行业协会等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娱乐场所管理条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切实加强对网吧的管理,加大整治力度。认真落实未成年人不得进入营业性网吧的规定,落实在网吧终端设备上安装封堵色情等不健康内容的过滤软件,净化网络空间,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绿色网络环境,减少并防止有害信息

5.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篇五

——XX县妇联“六一”活动总结

在庆祝第63个“六一”国际儿童节、喜迎建党91周年之际,XX县妇联关注少年儿童,以“三字经”为抓手,精心组织好各项活动,为促进少年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是以“爱”为媒,各方温暖显真情。

1、领导慰问送关怀。“六一”前夕,XX县四副领导班子及县妇儿工委成员单位领导分2组来到4所学校看望了少年儿童,给孩子们送去节日的礼物和温馨的祝福,并向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付出辛勤劳动的广大教职员工表示敬意和感谢。与此同时,我县各级妇女组织也在“六一”来临之际,共看望学校58所,捐款赠物计124074元,充分体现出对少年儿童成长的重视和关心。

2、志愿者队伍献爱心。各级妇女组织充分发挥志愿者的作用,重点关注关爱孤、残、病、贫及留守、流动儿童这些特殊儿童群体,同时整合社会资源,动员倡导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特殊、困境儿童关爱服务活动中,扩大了志愿服务活动的覆盖面,形成了全社会关心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6月1日,县广电妇联组织了“XX新闻网”网络爱心志愿者团队的50多名志愿者,带着募集的2000余件衣物和特别定制的印有福利院标志的120件T恤以及纸尿裤、奶粉等日常生活用品,为嘉兴市儿童福利院的孩子们庆祝“六一”,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共建结对来帮扶。通过岗村结对、师生结对、企业结对等多种方式,各企事业单位妇女组织、巾帼文明岗岗员等积极参与爱心帮扶活动,共助学62人次,助学金额37800元,赠送图书、礼物等3000余份,切实把关爱工作做到少年儿童的心坎上。

二是以“善”为伴,道德教育扬文明。

1、思想教育引导向善。结合我县“善文化”精神内涵,根据儿童特点和接受能力,深入开展XX历史、传统文化、传统美德学习等活动,营造善的氛围。县妇联、嘉兴日报社XX分社联合举办以“感恩母亲”为主题的有奖征文活动,共收到青少年投稿200余篇,在全社会掀起一股尊重母亲、感恩母亲的风潮。全县各级妇女组织也积极开展了从善故事演讲比赛、收集善言善语、善文化手抄报展览等活动,引导少年儿童一心向善。

2、实践教育自发为善。集中开展“小小公民道德建设”、“环保小卫士在行动”等各类传统道德实践活动,组织少年儿童到福利院、敬老院演出、服务,培养孩子体会以“勤、孝、谦、和、思”为主要内容的“善文化”内涵。此外,积极创新载体如“水乡绿色韵 亲子环保艺术品展示”、“开心农场蔬菜义卖”、“美丽乡村”中小学生摄影比赛等特色活动,激发学生的行善激情,促使学生自发为善。

3、典型教育大力扬善。通过组织“励志儿童”、“十佳好家长”、“十佳好少年”等评选活动,深入挖掘身边“学善、扬善、行善”的先进典型,并通过好人好事宣讲、善文化专刊等方式进行宣传报道,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起到“一个典型教育一批少年,一个少年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会”的社会效应。

三是以“安”为先,多措并举优环境。

1、宣传助维权。利用“访妇女〃问民情〃促和谐”全县妇女面对面活动这一平台,集中宣传国家保护儿童权益、促进儿童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十二五”儿童发展纲要和发展规划等政策措施,严厉打击侵害儿童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在节日期间,各级妇女组织也举办各类宣传活动和知识讲座,切实维护少年儿童合法权益。

2、知识促成长。动员各级妇女组织加大对优秀儿童文化产品的宣传力度,利用图书捐赠、读书活动、红歌展示等及时推介一批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强的儿童图书报刊、广播影视作品、优秀童谣歌曲等,丰富节日期间的儿童文化市场。

3、严惩提文明。联合相关部门集中对图书报刊、互联网、网吧、手机短信等文化传播市场进行督查,深入推进整治互联网、手机媒体传播淫秽色情和低俗信息专项行动,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大力提升儿童成长环境的文明程度。

6.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 篇六

近年来,青少年教育问题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沈阳市文明办也曾开展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的征集评选,家长学校、父亲课堂、协议上网等金点子相继涌现,就让我们一一来了解这些成功经验吧。

爸妈进校园讲职业

“每个孩子都有着远大的理想,可怎样才能实现呢?”大人们的答案通常是,“只要好好学习就行。”为了使学生能理解各种职业真正的工作状态,让孩子在比较中选择与自己兴趣爱好相近的职业,沈阳市实验学校从2007年起在学校开展了“百行学问进校园”活动。活动中,家长成了讲解员。博瑞的妈妈是位医生,小戴的爸爸是名科研工作人员,小王的爸爸是古钱币收藏爱好者,杰杰的爸爸是军官„„他们全都来到孩子的班会上做起了讲述者,给学生们打开了各种职业的窗口。博瑞的妈妈就为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医生的成长经历,“医院有很多科室,做医生可以亲眼看到生命的诞生,但也能看到一个人怎样失去生命„„”由家长带来的讲座非常精彩,也带给学生很多启示。

孩子当家,家长听课

“家长学校,孩子做主。”2006年初,沈阳新民高级中学苏世达、沈阳二中徐妍妮等中学生自发地创办了一所家长学校――青春心语家长学校。在这里,孩子们是主角,家长学校的组织管理、教学设计、活动策划等都是孩子们自行讨论决定的,“今天我们要讨论的题目是‘两代人的沟通’„„”孩子们根据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先确定主题,然后共同讨论丰富内容,再由确定的教员集中准备,经过内部试讲修改合格后才推向社会,如“告诉您中学生在想些啥”“别叫我网痴”“青春期心路历程”“我说补课”等题目,都是通过自己或身边同学的一些典型事例,告诉家长中学生的所思所想。目前,青春心语家长学校成员近百人,参加活动家长、学生、青少年心理咨询专家上万人,活动范围也由沈阳发展到全国甚至国外,社会影响不断扩大。

“父亲课堂”里学当爹

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父亲角色不可缺失。和平区启动了“父亲课堂”,在指导父亲参与家庭教育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和尝试。目前,全区50多所学校、80多个社区都相继开办了“父亲课堂”,受教育人数达5万余人。和平区南京

街第十小学以“我心目中的好父亲”征文、写一封“爸爸我想对你说”的家信等形式,让父亲们知道孩子喜欢怎样的父亲。和平区文明办主任檀静介绍,通过开展“父亲课堂”,“在外忙于应酬不理家事的冷漠型父亲少了,陪孩子做游戏、和孩子做朋友的亲和型的父亲多了;经常酗酒、打麻将、以打骂等粗暴方式对待孩子的野蛮型父亲少了,尊重理解孩子、能以身作则的文明型的父亲多了;对孩子只出钱不出力的懒惰型的父亲少了,重视孩子的品德养成,能力培养的智慧型的父亲多了。”

留守儿童大家管

近年来,随着农村外出打工人员的增多,留守儿童的问题日益突出。东陵区通过上门查访、走访群众,与家长或监护人沟通联系等形式,全面调查掌握留守儿童的家庭、学习、生活情况,建立起“留守儿童信息管理库”。目前,全区612名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已经进行了统一建档管理。而为了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东陵区还优先为留守儿童安排了“代理家长”。组织学校教师、机关干部、志愿者与留守儿童建立管护对子,现在,全区612名留守儿童都有了自己的“代理家长”。同时,各个学校还建立了“谈心小屋”,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孩子也熟“红色经典”

《苦菜花》《野火春风斗古城》《英雄儿女》《铁道游击队》„„这些家长们耳熟能详的红色经典影片,现在对孩子来说也不再陌生了。皇姑区从2005年开始,在全区范围内广泛开展“红色经典影片进社区”“红色经典书籍进社区”活动,让未成年人在家门口观看“红色经典影片”和“红色经典书籍”,在家门口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光荣传统教育。在向青少年推荐红色经典系列的同时,还邀请了经典影片作者、英模人物、演员和孩子们一道参加座谈会。

十项协议让孩子文明上网

孩子喜欢上网常常让家长烦恼不已,2007年,沈河区妇联、沈河区文明办提出和制定了“家庭上网协议”,协议中设置了孩子在家中科学、文明上网的十项准则,引导青少年严格遵守家庭上网协议中的各项规定及惩罚条款,文明上网。“暑假期间周一到周五每天上网娱乐一小时,周末两小时;没有家长允许不得在网上购物、约见网友;下载软件、音乐、游戏前要通知父母„„”小美对上网协议记得很清楚,“我和妈妈签了协议,说好了一切都按照协议走。”据了解,许多家庭在签订协议后,都能自觉按照协议的规定来上网,减少了因为孩子不科学上网而引发的家庭矛盾。

取缔社会网吧,公办网吧就不会出问题吗?

盛大林

“各种网吧,管了多年,为什么管不好?”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全国政协委员、陶然居饮食集团董事长严琦语出惊人:关闭所有社会网吧,政府办公共网吧。就这个建议,严琦将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提交相关提案。“网吧衍生的各种社会问题,已经成了社会顽疾,针对顽疾,就应该下猛药。”严琦说,各种社会网吧的开办,能带来部分税收,解决部分人员的就业问题,但这和其造成的社会负面影响相比,这点“好处”就显得微不足道了。为了满足社会上正常的上网需求,严琦建议政府出资办一批公共网吧,“公办网吧不以营利为目的,因此便于监管。”(据3月2日《重庆晨报》)

众所周知,现在市场上的网吧基本上都是私人办的,在公办网吧几近于无的情况下关闭所有社会网吧岂不是要消灭网吧吗?因此,严琦委员的建议似乎有些“语出惊人”。其实,不仅早就有人提出过这样的建议,而且有些地方早就这样做了:去年7月,山东省冠县就曾关闭了全县城的21家网吧,后在舆论的压力下才逐步恢复了一部分;2006年9月,因为有一个网瘾少年给新任的县委书记写信,山西省方山县也曾关闭了县城的所有网吧。净化社会环境,保护孩子成长,这是取消网吧建议者或者作出行动决策者的共同动机。这样的初衷当然都是好的,但按照这样的思路,人们都不应该吃饭了,因为进食可能被噎住,甚至还会致病——“病从口入”嘛!

因此,要解决孩子沉醉于网吧所带来的种种问题,首先要看还有没有“不禁而治”的办法。其实,政府早就出台了措施,比如禁止未成年人上网吧,校园门口200米以内禁开网吧,营业时间不得超过零点,等等。如果这些措施真正得到了执行,不就不会出现那么多问题了吗?

然而,上述种种措施几乎都成了一纸空文。何以至此?主要的原因是政出多门、监管不力。一个小小的网吧,负有监管之责的部门竟有好几个,因而时常出现相互推诿的情况。谁都知道网吧里有很多未成年人,但有关部门及执法人员却熟视无睹,即使有人举报了也迟迟见不到行动,有的执法人员甚至与网吧的非法经营者沆瀣一气,以至于无证经营的“黑网吧”也能长期存在„„ 在主张取缔社会网吧的同时,严琦还建议政府开办一些公共网吧。公办的网吧就不会出问题吗?现在的绝大多数医院和学校都是公办且号称“非营利”的机构,大处方、乱收费等问题也是屡见不鲜。事实证明,但凡有偿服务,不管是公办还是私营,在监管不力或者缺失的情况下,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7.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篇七

一、强化法律意识教育, 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在初中教育教学工作中, 教师要善于做有心人, 利用各种教育时机, 对学生强化法律意识教育, 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1. 发挥阵地法制宣传作用。

班级宣传阵地是强化法制教育、营造浓厚氛围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板报设计中, 加入一些与法制教育有关的栏目与版面, 或是刊载一些学生在法制教育中的学习体会等, 在班级营造法制教育的良好环境。

2. 强化班队会课教育功能。

教师在开展班队会课活动中, 应当将法制教育作为重要的内容, 让学生多熟悉一些法律知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 以多媒体为主要手段的现代信息技术逐步走进政治教学, 在法律常识教学工作中, 多媒体可以发挥出重要的促进作用。

1.运用多媒体进行法律常识解读。初中生对于法律知识的理解是具有一定的难度的, 因为有些法律知识内容既源于生活、联系生活, 又高于生活、抽象于生活。如果仅仅靠教师的口头讲解, 则显然对学生理解无裨益, 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有助于学生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如针对学生对宪法非常陌生, 教师在教学《神圣的宪法》时就可以在课堂上播放宪法知识专题片, 帮助学生理解宪法是一切其他法律的基础, 使学生加深对宪法的地位、起源、特性、分类、作用、重要性、法律效力等的理解。

2.运用多媒体进行相关信息补充。在法律知识的讲授中, 如果教师不补充相关信息, 教学就会显得枯燥乏味, 因而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为教学活动提供丰富的教学信息。如教学“法不可违”等内容的时候, 针对学生虽然明白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但不深刻理解这一含义, 教师就需要进行教学信息的补充以深化教学成效, 如可以从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等各个角度选取一些素材进行教学补充。

3. 运用多媒体进行关联案例分析。

在法律常识教学中, 为了辅助教学, 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对法律概念、条规进行分析, 以典型案例为抓手, 提高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深度与广度。如在教学“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内容时, 我选取了本地“3.15”晚会上曝光的一起劣质高压锅伤人案件视频短片作为范例, 引导学生讨论分析生产商与销售商在哪些地方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以及消费者怎样通过合法途径进行权益维护。通过这样鲜活的实例进行教学, 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提高法律素养。

三、活化教学内容, 增强学生的法律法规内化感悟

枯燥的法律知识讲解, 不仅难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反而会让学生觉得法律其实离我们的生活很远。教师如果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实际, 选取一些与学生生活学习环境关联较为紧密的实例, 就可以拉近学生感知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提高教学成效。

1. 选取社会热点案例进行教育。

初中生虽然生活在校园内, 但是对于社会发展是非常关心的, 对于来自社会的一些热点信息具有浓厚的兴趣。针对这一特点, 教师在法律知识教学中, 可以选取学生较为感兴趣的一些热点案例作为教学素材, 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感知体验。如教学“护佑生命安康”内容时, 我向学生出示了本市2000年以来14周岁以下儿童非正常死亡的数据图表, 让学生说一说发生在身边的这些事情。通过触目惊心的数据和发生在身边的例子, 学生增强对成年人生命健康权保护重要意义的认识。

2. 选取青少年犯罪案进行教育。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是当前初中法制教育的一项重要使命, 教师可以将一些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作为强化教育成效、提升学生法制观念的重要手段, 围绕初中生盲目讲义气、涉黄涉暴等方面的惨痛教训, 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 在思想上防微杜渐。如教师可以搜集一些近年来在本地区发生的青少年打架斗殴致人伤亡案例作为教学内容, 通过引导分析这些案件给当事人、受害者及双方家庭带来的伤害, 让学生明白“一失足成千古恨”的道理, 为学生敲响警钟, 特别是呈现出一些苗头性问题的学生, 要引起内心情感强烈的震撼。教师也可以将学生带进少管所等特殊警示教育基地, 听取管教干警的法制讲座和涉案人员的现身说法, 加深对“法律不可触犯”的感悟, 帮助学生树立做遵纪守法好公民的理念。

3. 结合教学内容开展主题活动。

作为初中政治教学中法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外拓展环节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拓展活动深化教学成效, 对学生的思想健康成长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 结合学生思想理念的碰撞组织辩论活动。如教学“不以规矩, 难成方圆”内容时, 一位教师针对学生在权利与义务、社会规范与秩序等方面理解上的差异性, 组织学生分正反两方进行辩论活动, 以思想的碰撞来揭示出真理, 巩固教学成效。此外, 教师还可以通过征文、主题探究等形式, 深化思想教育成效,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摘要:在初中政治教育教学工作中, 法律知识教学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基础的法律常识, 而且要培养学生较强的遵纪守法意识, 让学生立志于做一个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好公民, 并善于运用各种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为提升初中政治法制教育成效, 教师应当创新教育教学理念, 拓展教学空间, 从强化意识教育、发挥多媒体辅助作用及活化教学内容等方面入手, 提升法制教育成效。

8.浅谈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篇八

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故事,也充分反映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在造就优秀人物过程中的作用。而在这几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发现很多家庭教育基本处于随意性、盲目性和自发状态,产生了种种误区。如有的家长在物质上尽可能地满足孩子,而精神上对孩子关心不够;有的家长缺乏教育孩子的责任心,对孩子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有的家长不能做到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有的家长在教育过程中不能做到“教”与“育”一致;有的家长急于求成,违反规律,或实行棍棒教育,或无节制地加重孩子的学习负担;有的家长长年在外,对孩子的教育问题鞭长莫及等等。这些不良家庭教育环境给未成年学生的成长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成为导致学生过错行为甚至违法犯罪行为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在现代社会里,社会环境及其对孩子产生影响的因素越来越复杂,孩子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增多,能力也越来越强。因此,给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带来越来越多的困难。针对此类情况,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营造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个充满活力,积极进取的班集体,肯定有一种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教师对学生充满尊重、关心、信任和期待,学生反过来也会给教师相应的、积极的感情回报。当这种感情达到一定程度时,会产生情感的迁移,由信任教师进而向教师敞开心扉,从而“亲其师,信其道。”形成强大的感情亲和力。因此,我平时注重对学生捧出爱心,倾注爱意,用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调、鼓励的目光、会意的微笑、赞许的点头、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激情换取学生的爱和信任,激发学生的亲和力。当然,这并不等于对学生的纵容。

为了营造这种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我首先是做学生的大朋友,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在课间,我会同学生一起游戏,随便问一问学生的生活情况、衣着冷暖等小事,想方设法同他们“套近乎”,用体贴孩子的心去关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如同母爱般的温暖。在课堂上,我经常鼓励他们,给他们表现的机会,给他们发表意见的空间,努力创造条件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快乐。同学们有了成绩或进步,我会当着大家的面肯定他、表扬他;他们偶尔有了过错,我就私下找他们分析、规劝,帮助他们纠正,给足他们面子,充分尊重他们的人格。通过演讲会、辩论会、歌咏会、故事会……“说吧”“聊天室”“——俱乐部”……总之,每次都围绕一个主题,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如今年九月,结合第一个“培养民族精神活动月”,我在班上先后开了一个故事会——讲民族英雄的故事;举办了一个“说吧”——说民族英雄知多少,说民族精神有哪些;组织学生观看了一部电影——《郑成功》;搞了一次征文比赛——写读后感或观后感。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学生的民族精神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同时,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充分调动了同学们的情感,增强了班集体的向心力和师生之间的亲和力。

记得我教过一个叫王洁的同学,他性格内向,沉默寡言。开学不久,因为一点小事和另一名叫李岩的同学打了一场恶架。我找他谈心的时候,他一直低着头,默口不开。我只好要求见他的家长,但他却说父母均在外打工,由外婆照顾。可是,有同学却告诉我不是这回事。我想这其中一定有原因,就将此事搁了下来。以后,我只要和他碰面,都会主动和他有一搭没一搭地说两句,甚至拍拍他的头,揽揽他的肩,做出一些亲昵的小动作。再加上采取了上述一些措施,慢慢地他也主动和我打招呼,和我之间有话说了。有一次晚饭后,他主动找到我,一副有心事的样子。我问他有什么事,他半天没有开口。于是,我就和他开玩笑说:“怎么,害羞了,如果在我面前不好说,那我去找位男老师来如何?”他连忙说:“不,不……郑老师。我……我上次骗了您,其实我爸妈在家。”我满不在乎地说:“我知道!”其实我在暗自高兴。“我骗您是因为……”“因为什么?”“因为我怕您在我爸爸面前告状,爸爸会揍我的。”“你爸爸有那么凶吗?”“您不知道哇郑老师,我在小学的时候,有一次犯了错,老师家访时告诉了我爸爸,结果爸爸把我狠揍了一顿,把我的手都打折了。”“那你在同学面前为什么不知道让一让呢?不是什么事都要靠打架才能解决的。”“我知道这样做不对,可是我爸爸告诉我,在别人面前一定不能服输,否则就会被别人欺负。他要知道我被别人欺负了,也会揍我的。”哦,原来如此。后来我跟他认真分析了这种想法的危害,还到他家里做了一次家访,找他爸爸谈了一次,这件事总算圆满解决了。

二、架设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情感桥梁

家长们普遍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强烈期望,而实际上有些期望值越高,往往失望也就越大。这样,家长们就会恨铁不成钢,随之灰心丧气,或失去耐心。于是,方法变得简单粗暴了,要么打骂训斥,要么放任自流。殊不知,这样下去孩子会变本加厉,愈发不可理喻。有的家长一提到孩子的教育问题,就会无奈地说:“我拿他确实没有办法!”

针对这些情况,我借与学生“亲近”的机会,有意无意地“套取”他们的家庭“秘密”和他们自己心里的想法(当然,我绝对不是侵犯他们的隐私),尤其是对有过错行为的同学,尽量掌握他们形成过错行为的根源。掌握这些“秘密”后,我就利用家访的机会,直接跟家长面对面,帮助他们消除与父母之间隔阂或误会。

例如我前面提到的王洁同学,在掌握了他的一些情况后,我就到他家里做了一次家访。一进门,他爸爸就说:“郑老师,真对不起,我没有管教好孩子,又给你添乱了吧。”我却告诉他,孩子在学校表现很好。他开始有些不相信,当证实后才如释重负地笑了。于是,我借机和他谈了一些孩子的想法,并就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跟他交换了意见。家长听后非常满意,表示今后一定注意方法,正面引导。从后面发展的情况看,孩子成器了,父子融洽了。如今,徐兵同学虽然已经毕业,但他经常来学校看我或给我写信,我们仍然像朋友一样,他的家长也经常念叨我。

另外,我还给每位学生建立了一张联系卡,将他们的家庭住址、联系电话记录清楚,经常进行家访或电话联系。我还要求每位同学每个星期回家后做一件感动父母的事情。比如给劳动回来的父母倒一杯热茶;给劳累了一天的家长打一盆洗脸(脚)水;给父母添饭;给外出打工的父母写信等等。正是这些看似小事的事情,使孩子与家长之间的亲情浓了,误会消了,隔阂少了。

二十多年以来,我不仅是学生的朋友,也是家长的朋友。我的工作也逐渐由主动变得“被动”了,家长们会有事无事地给我来个电话,发个短信什么的,有时他们来校看孩子或给孩子送东西,非要到我办公室里坐坐才走。有的家长还戏称我为“桥梁工程师”。

三、构建新的家庭教育环境

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浓浓亲情,这些都是教育孩子的基础。有了这些良好的基础,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成材,我又开始着手和家长朋友一起构建新型的家庭教育环境,力求与学校教育同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在与家长达成共识后,我要求家长们做到:

1、善于和孩子交流

以平等的态度和孩子交朋友,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学校发生的事情,抽时间带他们去游玩,让孩子感受到亲情。

2、在时间上既要监控他们,又要给他们一定的自由

既不能任其去留,又不能管得过紧,要和孩子一起拟订一个符合他们年龄特点和个性发展需要的、科学合理的作息时间,要保证给孩子适当的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空间。这样既能控制他们自由散漫,让他们劳逸结合,又能让他们形成一定的生活规律。

3、关心他们的生活

让他们一日三餐有保障,有适当的零用钱,关注他们的衣着冷暖和上学、放学的安全;放手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4、学习上能指导

在保证他们有必备的学习用品的基础上,坚持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并在可能的情况下给予指导和检查。

9.怎样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奠基 篇九

我区的心理健康教育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二十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历经了科研起步、早期试点、扩大实验、重点深入、全面推开五个阶段。自1998年我区被教育部基教司确定为全国区域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区以来,我们将区域推进工作作为重点,在夯实原有基础的同时,本着加强领导、整合资源、校际互动、共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明确提出区域推进工作的“四有”标准,即:使全区每一所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到有发展规划、有专兼职教师队伍、有课程实施、有心理咨询支持系统,并着力在组织建设、师资培养、学科渗透、校际合作、咨询室建设、教育科研六方面加强建设,深入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在全区各中小学的有效实施。区域性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目前,全区100%的学校都积极参与到区域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100%的教师接受了不同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每所学校均配备了1~2名专业心理咨询人员,100%的学校均建成了不同规模的心理咨询室。全区初步形成以十个区域性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协作片为重点,校际合作、资源共享、区域推进、共促发展的良好局面。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我区德育工作的优势特色项目,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统一思想,建立组织,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支持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多年来,我区始终坚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来抓,扎实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多年的工作经验使我们认识到,学校的任何一项工作,只有校长重视了,认识提高了,才能得以有效推进和落实。为此,我区将区域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全区教育发展规划,在全区教育系统党政一把手会议上,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度,明确区域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统一思想,达成共识,要求每所学校都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按照区域推进的整体工作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们还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党政一把手培训的必修课程,通过聘请专家讲座,从专业引领的角度,使广大干部进一步认清当前深入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增强其为促进青少年一代身心健康发展的责任心和紧迫感。

为加强区域推进工作的组织建设,一方面,我们在全区成立了由教育局局长任组长,德育科牵头,人事科、德育研究室、教师进修学校等相关科室部门共同参与的区域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并出台了《河西区区域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划》,做到目标明确,分工合作,扎实推进。领导小组坚持每学年初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听取各部门工作汇报,研究制定学年工作计划,明确任务分工,抓实过程管理,保证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形成了全区各部门通力合作、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另一方面,我们要求各校要由德育副校长或一把手校长、书记主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成立由学校德育处牵头,教务处、科研处等部门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小组,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做到有领导负责,有专人实施,有目标计划,有措施保证,为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力支持。

二、加强队伍建设,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师资保证

建设一支专业型的教师队伍是心理健康教育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多年来,我区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本着全员培训、专业培养的工作思路,努力建设一支专、兼职师资队伍。

(一)开展好全员通识培训

我们在全区提出了“全员育心”的口号,组织专家、教师编辑《河西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知应会手册》,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全员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体系,作为必修课程,全员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规定考核不合格者不允许结业。截至目前,我区已进行了两轮全员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共培训教职工14000多人次。另外,自2002年开始,我区还抓住师资源头,对新分配到我区的青年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聘请有关专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通识培训。

(二)加强专业师资培养

一方面,加大班主任心理教育培训力度。按照市教委部署,2005、2006年,先后举办了六期中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专业培训班,2411名班主任全部参加培训并取得心理健康C类资格证书,提前一年实现了班主任100%持心理健康专业资格证上岗的目标。另一方面,在抓好班主任培训的同时,组织来自全区各校的百余名教师参加了市教委组织的A、B类心理辅导员培训班,通过专业培训,既为各校配备了1~2名B类心理辅导教师,又建立起了区级A类心理健康专业师资队伍,在全区师资培训以及学生团体辅导、家教指导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全区各校已初步形成了以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

三、狠抓课程实施,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

在区域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进程中,我区注重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抓实心理健康教育与各科教学的整合一方面我们要求广大教师结合所教学科,注意挖掘教材内容中所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另一方面,结合新课程的有关要求,我们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内容纳入课堂教学评价中,要求广大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重点在学生的性格特征、学习适应性、学法指导、人际交往等方面有意识地进行培养训练,充分发挥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的育人功能。

(二)保证专门课程的落实

我们要求全区每所学校利用地方课、班校会课时间,落实每班每月一节心理健康必修课的要求,并将其纳入心理健康教育评估的重要指标。课程实施中我们要求各校要做到有专门课时、有教学计划、有师资保证,要结合学生实际,通过开设心理知识讲座、心理训练、心理辅导等内容,既达到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心理保健知识的目的,又能结合学生不同阶段共性的心理问题,如入学适应性、考前辅导、交友等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

四、完善校际合作机制,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协调发展

多年来,我区紧紧抓住区域性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利时机,在全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评估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完善校际合作机制建设,促进校际交流,实现资源共享,有效推动了全区各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

2004年,我区制定并出台了《河西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标准》,依据此标准,以目标计划、师资建设、设施设备、教育科研等为重点,构建起我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指标体系。先后两次采取自主申报的方式,开展了面向全区的示范校、达标校评估工作,全区100%的学校均达到达标校以上标准,15所学校被命名为区级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在开展评估工作的基础上,为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在区域推进工作中的引领、辐射作用,自2004年,我们将全区中小学按地域划分为10个学片,并根据心理健康教育评估结果,确定10所示范校为学片中心校。协作片机制的建立,实现了校际间的良性互动,整体带动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协调发展。我们的主要做法有:

(一)共享学片资源

在协作片活动中,各中小学按照区教育局下达的《学片中心校工作制度》要求,打破校际界限,将本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设备、设施等资源,定期向学片内其他学校的师生和家长开放,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育人功效,解决了一些学校硬件资源不足的问题,实现了资源共享。

(二)开展学片心育教研

即学片中心校设定专人,负责每月召集学片内其他学校的专、兼职辅导教师,就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进行集中研讨、交流,做到教研活动常规化、教研内容专题化、教研形式多样化。

(三)进行学片成果交流

为推动学片内各校互促互进,区教育局通过建立学片成果交流机制,要求中心校每学期要在片内至少组织开展一次成果交流展示活动,目的是通过活动的开展,加强校际间的有效交流与合作,使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成果及成功经验得以转化和推广。

五、建立专业支持系统,为学生心理咨询提供好服务

完善建立起专业的心理咨询支持系统,是解决针对当前学生心理问题日渐突出的必要途径。多年来,我区十分重视中小学专业心理咨询支持系统的建设。

(一)加强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

结合市教委有关要求,我区制定并出台了《河西区中小学心理咨询室建设评估标准》,要求全区各校心理咨询室建设做到“五有”,即有独立空间、有专职辅导教师、有规章制度、有开放时间、有咨询记录。2007年上半年,我区专题召开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现场推动会,推广了我区微山路中学在心理咨询室建设以及如何开展学生个体心理咨询工作的经验。目前,我区100%的中学均建成了不同规模、功能较为完善的心理咨询室,90%以上的小学心理咨询室建设达到达标标准。

(二)尝试开通心理咨询热线

2007年上半年,我区依托专业心理咨询机构,在部分学校免费为学生开通了基于e校通系统的心理咨询热线,咨询热线由区教育局选择部分热心心理,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耐心的专业心理咨询教师担任。心理咨询热线的建立,解决了部分学生对心理咨询的隐私顾虑,得到了学生及家长的普遍欢迎。

另外,我区还与市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市精神卫生中心建立长期联系,一方面,通过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专家队伍,聘请心理专家,定期为学校心理咨询工作提供专业支持和专业服务;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到由他们发起的心理健康校园行志愿者“爱心多米诺” 公益行动中,2007年上半年,我区作为加盟单位,积极组织15所区级示范校,开展了面向贫困地区的心理健康教育捐助活动,共捐图书23000余册。

六、发挥教育科研优势,探索区域推进工作的有效模式

以科研促工作,以科研促发展是我区心理健康教育始终坚持的工作思路。二十几年的工作历程,我区先后承担了11项国家级、市级心理健康教育重点课题,涌现出了以实验中学、四十一中、中心小学为代表的一批以心理健康教育为特色的科研型学校,研究成果多次在全国获奖并交流。自承担区域性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实验任务以来,我区在认真总结前期心理健康教育所取得的经验成果基础上,重点在区域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模式探索上着力,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总结出了八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模式,即:课程模式、学科渗透模式、心理训练模式、自我意识强化模式、环境影响模式、成功激励模式、形象控制模式和咨询辅导模式,并在全区加以推广。多年来,我们对区域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逐步深入,效果显著。2002年,论文《浅谈实施区域性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认识》在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年会中获一等奖。在2005年召开的全国第九届年会上,我区被全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协会命名为“全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区域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进与深化”研究成果获得成果展示一等奖。

总之,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区域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这主要得益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得益于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今后我们还将一如既往地高度重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充分发挥作为全国实验区的优势,夯实基础,创新发展,扎实有效地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青少年的全面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10.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篇十

为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造就“四有”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镇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有关精神,充分发挥五老这一重要力量,深入持续地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构筑了“党委统一领导、关工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几年来,五老队伍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领导和全社会的大力支持下,为青少年成长成才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加强领导,健全关心下一代工作组织网络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全社会共同关心的系统工程,镇党委、政府高度关心下一代工作,建立健全了工作组织和工作机制。一是建立各级关工组织。建立了由党委副书记兼任主任,各线、办、部门负责人、“五老”代表为成员的镇关工委组织,各村也相应建立了由党支部书记为组长,5—7名“五老”干部为成员的关工小组,形成有人管事、各负其责的工作局面。二是建立关工委工作汇报和党委政府告知制度。镇党委、政府领导每月1—2次到老干部活动室告知中心工作开展情况,使“五老”仅仅围绕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关工委则定期或不定期向镇党委领导汇报工作情况,及时讨论解决存在的问题,以便顺利开展下一步工作。

二、加强学习,全面提高五老队伍的战斗力

五老必须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为更好、更准确地发挥五老队伍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的作用,镇党委在五老队伍的建设上狠下功夫。一是加强理论学习。组织“五老”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中央8号文件精神、胡锦涛同志、李长春同志和刘云山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讲话,进一步激励老同志肩负起培养教育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历史使命,增强紧迫感,更加有效地投入到关心下一代工作中来。二是加强事例学习。充分利用各种宣传资料,学习借鉴各地关心下一代工作经验,并结合实际,把这项工作做好。镇党委帮助征订了《中国火炬》等杂志,下发到各村关工小组。看到《中国火炬》中一个副师级离休干部每月拿出500元资助贫困学生的例子,镇党委领导带头每人联系2户困难学生,帮助解决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大湖村关工小组每年“六一”儿童节组织干部到学校慰问师生,表示鼓励和关爱;新塘村关工小组建立了老年学校学习日制度,每月一次结合《中国火炬》上的内容开展学习讨论,并结合实际开展典范教育。多数村将杂志中的相关内容抄在黑板上,号召农村父母要加强对子女的各方面教育。

三、多方支持,充分发挥“五老”队伍工作的积极性

五老干部是一个特殊群体,是一个丰富的人才库,他们在长期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形成的坚定的政治信念、丰富的智慧经验、崇高的精神风范、优良的传统作用,对青少年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为充分发挥五老的优势,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镇党委、政府组织协调机关、部门、学校、社会各界力量,为五老关心下一代工作提供有力支持。近几年来,在镇党委的重视下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五老队伍组织创建了一队、一团、三基地,为创造下一代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一队:建立了一支以“五老”为主要力量的20人参与的校外辅导员队伍,重点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做好对失足青少年的帮教工作。全镇各中小学都设有法制学校,校外辅导员以学校法制课为主贯彻落实《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使广大青少年懂得并敢于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进一步提高学法、懂法、守法的自觉性。如退休教师胡杏林、退休干部胡家常两位70多岁的老人,不时地到各学校对师生进行法制宣讲。与政法、公安一起对犯罪失足青少年进行帮教、规劝、疏导、引导,至今已帮助许多人重新走上新的道路。同时,校外辅导员队伍针对当前青少年存在的问题开展调研,及时向党委政府汇报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意见,以供参考决策。如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在校学生沉溺网吧不仅影响了学习,还导致了偷、骗等不良行为。镇党委听取汇报后,及时组织政法、公安、工商、学校等单位召开网吧业主联合会议,要求对网吧进行整顿,停办非法网吧,为青少年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生活学习条件,同时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一团:建立了一个有5人组成的教育宣讲团。充分利用学校、教育基地等阵地,配合机关、部门、学校、农村开展各种宣讲活动,在全镇营造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良好氛围。一是利用节假日开展纪念活动。如2001年的“一迎三庆”活动和每年的庆六一活动,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党的优良传统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二是印发教育资料。几年来印发了革命传统资料、吴仪同志《自我要素》、《中发〔2004〕8号》、抗美援朝宣讲资料,下发至全镇各学校进行宣传。三是教育基地宣讲。组织10名五老人员开展基地宣讲,轮流值班,义务接待青少年参观等工作。

三基地:几年来,“五老”队伍利用自身的历史优势,挖掘收集长街的革命历史,创建了三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是96年开始创建、2002年二期完工、投资20万元的岳井铭记碑;二是98年投资44万元建造的革命烈士陵园;三是2004年投资12万元创建的象宁抗暴游击队指挥部遗址。三个基地的创建中,老干部本着“不怕羞、不怕苦”、千方百计筹建、千山万水奔波、千方万语宣讲、千辛万苦建设的无私奉献精神,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关心,筹资达到50万元,创建了这三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良好的阵地。三个基地建立后,成为部队、机关、学校组织学习参观的重要场所,受教育达5万多人次,在市县内获得了很好的反响。我镇还计划建造山头村的张煌言民族英雄纪念馆,目前资料收集工作正在进行中。

上一篇:军事拓展训练课程——野外生存特训营下一篇:美丽的谎言高二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