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为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24-07-06

何以为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选4篇)

1.何以为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篇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这四个方面的内容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框架。

古人云:“一日当三省吾身”,通过“三省”而思过往、观如今、知将行。我觉得,作为革命军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当常发忧患之感、常怀进取之心、常抱创新之志,坚定信念,奋发有为,不辱使命,做到“经常四问”。

一问任务是否完成。坚决完成上级赋予的任务,是军人的职责、军人的誓言、军人的荣誉。凡是具有强烈使命意识和事业心责任感的军人,都会经常自问自查任务完成情况,始终做到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全局在胸。对目标任务要随时了如指掌。尤其对本单位的基本任务、重大任务和临时性突击任务的标准要求、时间节点、保障要素等,必须做到心中有数、统筹规划、有的放矢。对工作进展要经常总结反思。通过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掌握任务特点和工作规律,把握工作主动权,不断提高工作效益。不善于总结反思的领导,不仅难以圆满完成任务,而且难以提高自己。对重点难点要及时攻关破局。要善于补“短板”、突“瓶颈”,勇于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及时制订和落实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的有效措施,确保各项任务保质保量、按时出色完成。

二问职责是否履行。作为医务人员,“肩上有千钧重担,身后有千军万马”,其履职尽责情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医院全面建设的推进和各项任务的完成。因此,必须履行好条令规定的职责。条令条例是军人必须遵守的“法”,对每一级别的干部职责要求都作了明确规定。要忠诚使命,牢记职责,时常对照条令规定的职责要求,满腔热情干事创业,一心一意谋发展。必须履行好党章要求的职责。作为党员干部,必须认真学习贯彻党章,遵守拥护党章,带头履行党员义务,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勇于叫响“向我看齐”、“跟我上”,廉洁自律,遵守章纪,为大家立好标杆、做好表率。必须履行好岗位所需的职责。

三问能力是否提高。能力素质是一名医务人员称职与否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一个单位作战能力强弱的内在尺度。要不断提高个人素质。常言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强将手下无弱兵”。干部应当通过孜孜不倦的刻苦学习,扩展基础知识,强化业务技能,提高业务水平,增强创新能力。特别是在当今知识极度爆炸、极速更新的时代,一天不学习就意味着落后。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先进性要求,努力把单位建设成为团结和谐、风清气正、坚强有力、奋发有为的“火车头”。要不断提高科室作战能力。这是提高能力素质的最高体现和最高目的。

四问安全是否保证。高度纯洁、集中统一和安全稳定,是科室全面建设的根本要求,是部队科学发展的保底工程,是军人的政治责任。无论执行何种任务、进行何种工作、开展何种活动,每名军人时刻都要绷紧安全这根弦,始终警钟长鸣、常抓不懈。时常要问有没有问题隐患。做到见微知著,落叶知秋,不因表面平静而麻痹大意,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及时组织隐患排查,及早发现存在问题和苗头隐患。

任何价值观念都根植于社会实践尤其是现实生活之中。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维观念深刻变化。我们在树立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创业意识,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

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难奋斗精神淡化等问题。年轻军人们是满怀理想,充满活力与激情的群体,轻易接受社会和谐必须共同遵守的价值目标和行为规范,不易全面了解和谐社会就是通过对各种利益关系、社会矛盾的调整和处理来实现社会和谐与融洽。而我们要做的,是牢记“八荣八耻”,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这有利于更好地形成社会的文明道德风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我们是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得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现在,正是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要努力工作,“不抛弃、不放弃”,坚定信念,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医院争光,为党旗添彩!

2.何以为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篇二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经历了一个从“宽泛”到“精炼”的不断深化过程。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可谓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化、普遍性的论述。党的十七大指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以三个“倡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练表达, 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选择进行了定位。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目标;把“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价值取向;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一认识, 是对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与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深入融合的结果, 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的不断深化。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

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中指出:“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可见, 青少年作为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他们健康成长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复兴强大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在全党全社会齐心戮力朝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实现中国梦进军的历史征程中, 在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是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迫切要求, 也是践行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利益诉求都同他们的价值选择、价值判断、价值取向等因素紧密相联。面对社会转型期思想意识和价值体系“多元多变”“新旧交替”的基本现状, 西方资本主义的“普世价值”观等带有欺骗性和虚伪性的价值观必然会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造成一定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核心价值观, 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 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因此, 只有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才能破除他们思想上的迷雾, 树立科学的价值标杆, 成长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筑梦者。然而, 在日常教学中, 笔者发现大学生在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 还存在对其内涵认识不够、认同感不高、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等问题, 必须发挥思政课在社会主义核心价观培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三、在“毛概”教学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途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基本价值目标和根本价值准则。当前, 宣传和践行社会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宣传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以下简称“毛概”) 作为高校的一门思政课, 是对大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载体。在教学中, 要抓住大学生“三观教育”这个总开关, 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充分挖掘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光辉历程中的重大事件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等教育资源, 因势利导, 真正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首先, 要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毛概”课教学中的主阵地作用。在“毛概”课教学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科学社会主义立场, 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 确保核心价值观占领课堂教学主阵地。一方面教学内容要体现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另一方面, 要突出重点, 创新教学方法。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时, 既要结合教学要求做好每堂课的教学设计, 更要突出重点。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文科及艺术类专业学生上课时, 教师可以在课件中联系聂耳、鲁迅、郭沫若、齐白石等进步艺术家抗战时期的作品及贡献, 引导学生理解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和坚定不移的爱国情感;在给理工科学生上课时, 可结合我国两弹一星、载人航天等科技发展成就, 增强他们积极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和勇气, 培养学生的爱岗奉献精神。

其次, 要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与教材的体系结构。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最根本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要科学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的三个层次, 将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到教学的各章节、各环节。因此, 在讲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时, 要讲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通过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以及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 坚定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 以便他们更加深刻地领会: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在第五章、第六章教学中, 可以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教育和伟大复兴中国梦教育, 唤起学生的爱国意识和历史责任感。在第八章教学中, 结合我国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建设总布局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系, 引导他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 使学生理解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不仅需要一个“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生态环境, 更需要大批“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最后, 要发挥实践教学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优势地位。实践教学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环节, 也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要求。青年学生只有参与社会实践, 才能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定位, 才能增强他们培养品格、锻炼才干的紧迫感, 从而积极投身社会, 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比如, 在“毛概”教学中就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可以采取征文、“我心中的核心价值观”主题演讲、辩论、研讨等形式, 组织大学生谈体会, 谈认识, 谈理想, 进一步夯实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基础, 使学生认识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的关系, 踏踏实实做好当前每一件事;通过参观红色革命遗址、革命纪念馆和倡导红色旅游等活动, 进行优秀革命传统教育, 使学生在缅怀革命先烈过程中感受老一辈革命家的优秀品质和红色革命精神的深刻内涵, 从而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利益观和人生观;要求学生调查改革开放的新成就, 使其在感受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中, 更加热情地支持改革、投身改革;通过开展“中国梦, 我的梦”主题演讲, 培养大学生的担当意识和创新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 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 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可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仅仅是理论宣传和灌输, 而是要通过宣传教育、学习领会、贴身体验、榜样引领和制度保障等方法和手段, 让所有学生知晓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 从认知、践行、传播、引领等环节入手, 在青年学生中深入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 坚持将加强宣传教育和推动实践养成相统一, 真正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追求和内在之魂。

摘要:当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和价值追求, 也成为引领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根本指针。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高校思想宣传工作的新课题, 对于在青年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中央政府门户网站www.gov.cn, 2013.11.21.

[2]习近平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http://news.sohu.com/20140505/n399137147.shtml

[3]翟道武.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共同追求, 河南日报, 2014.4.14日.

[4]曲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读本[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2014.

3.何以为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篇三

————发言稿

尊敬的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

我是来自求是学院理学系09物理专业的学生,我叫吕庆称,关于今天我们讨论的主题“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是这样理解的,若我们要深刻理解该主题,那么我们要知道,首先,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什么样的?其次,作为一名大学生、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们应当怎样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什么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它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和根本指针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团结、引领全体社会成员在思想上、道德上共同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含义是什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首先,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出真理”,这就像我们学习的理科一样,若提出一个结论,则我们得想办法设计一个实验,用实验的结论来说明问题的正确与否,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所以存在感性认识和理性分析能力上的差距、认识水平和自身实践需要上的差距,往往是由于缺少社会实践造成的,所以我们应当利用在校的课余时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学校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平台,如“三下乡”、“志愿者服务”“春晖行动”等公益活动。下面是我进入以来参加的一系列公益活动:跨3县组织参加5次春晖行动,收集图书6300册为一村一校援建2个“春晖书屋”,募集1.3万件衣服发放给威宁县和纳雍县村民,筹集97.9万元资金修建一条硬化道路。其次,要理性爱国,面对关系到国家发展的大事时,要能理性分析,不要被不法分子等煽动,这才是应有的大学生爱国素质。我们爱国,不能停留在一时的激动与热闹,而要有理性的思考和控制;我们爱国,不能停留在向空中挥舞拳头,而要转化成奋发图强的具体行动;我们爱国,不能肤浅地停留在简单的示威游行,砸几家店,抵制几件外来货,泄一时之愤恨,图一时之痛快,而应该为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努力学习,强大自己。方能体现一个崛起大国人民的包容和修养,才能反衬出那些居心叵测份子的卑劣和低俗,更能让世界人民看到中华民族的坚韧、伟大和善良!

再次,要勇于创新,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展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理念和创新人才的国家就像是一汪即将枯萎的泉水。而我们青年大学生应当担负起这个责任,注意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1982年9月召开的十二次代表大会,第一次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念,在此期间,我们党进行了四个“坚定不移”,即“坚定不移解放思想”、“坚定不移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对外开放”、“坚定不移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过奋斗,我们国家的经济、军事等综合国力都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有效的证明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量的正确性。

以上就是我这次讨论的发言,谢谢大家!

4.何以为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篇四

一、中医学专业学生的特点

《论语.述而》记载:“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众弟子或长于“德行”, 或长于“言语”, 或长于“政事”, 或长于“文学”, 是谓孔门四科。因此, 北宋理学家程颐说:“孔子教人, 各因其材。”[1]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 因人而异地进行教育, 此所谓“因材施教”也。要在《概论》课实践教学中贯彻因材施教的理念, 须先识“材”。中医学专业学生, 既具备大学生的一般特点, 又有自己的特殊性。

第一、理科学生居多。以上海中医药大学2015年招生为例, 中医学专业招生130人, 文科生仅为20人。①理科生比例大的现实决定了教学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传授, 放缓教学节奏。

第二、思维方式独特。中医学注重“天人合一”、“天人相应”, 注重整体研究和宏观观察。这种独特的中医思维方式有助于学生从宏观上去观察社会现实, 从大历史的视角去思索理论和政策的来龙去脉。

第三、实践能力强。中医学专业一般都有小学期实践及毕业实习, 这既使学生巩固所学专业知识, 又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在专业课教学中, 《中医内科学》、《中医诊断学》等较多课程采用PBL的教学方式, 有自我学习和实践的基础。

第四、课程任务重、就业压力大。中医学专业学制长, 一般为八年制, 最少也要五年, 且学科多, 范围广, 既要学习中医相关课程, 又要涉及西医的内容, 因而, 学生的课业负担重。再加上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使得更多中医学专业学生更加专注于专业素质和专业成绩的提高, 对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不甚重视。

因此, 在《概论》课的教学中只有考虑到中医学专业大学生的这些特点, 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改革, 因材施教, 方能使教学更受学生喜欢。

二、因材施教在《概论》课实践教学中的实施路径

基于中医学专业学生以上特点, 对《概论》课教学进行再设计, 调整教学理念, 革新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

转变教学理念, 明晰教学主体。教学中明确提出“以学生为中心”,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未知”而非单纯地学习知识。学期伊始, 教师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关心的现实问题, 以此出发, 设计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围绕某些社会现实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教师的角色不再是“说教者”而是引导学生思考实践的导师。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趣味性, 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知识的转化, 达到知行合一的最佳效果。

革新教学方法, 强化实践教学。根据中医学专业学生多理科生, 逻辑思维和实践能力强、有PBL教学基础等特点更多采用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及PBL等教学方法。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设置“课前8分钟演讲”环节, 既增加学生锻炼机会, 又能掌握学生关注重点和兴趣热点所在, 且便于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及时的引导、纠正。学生演讲主题多集中在就业及人生规划;生育政策调整、道德绑架、环境保护、食品安全、转基因等社会热点事件;流浪儿、自闭症、农村留守老人和儿童等弱势群体的关注。二是增加“主题实践教学”环节。选择一个可以囊括教学重点、社会热点、理论难点、思想疑点的问题作为主题, 学生分组实践并汇报展示, 这样既可锻炼学生观察、分析和理解能力, 培养团队意识, 还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对社会的认识。教学中选择了“国情面面观”作为实践主题, 整合“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相关内容, 选择了国情要素中的“人口;就业;土地、水、海洋资源;环境;区域发展;城乡发展;医疗;养老;创新能力”等主题让学生分组实践, 再集中展示汇报。调查显示:对这种实践方式, 58%的同学认为可以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兴趣, 69%的同学认为可以展示自己的看法和创意, 希望以后有更多的类似形式。②三是在《概论》选修课的教学中采用PBL教学法。据调查显示:对PBL的教学方式, 91.6%的同学认为“很好”, 8%的同学认为“一般”, 0.4%的同学表示“比较麻烦”, 无人选择“不喜欢”。③

强化实践模块, 建立形成性考核体系。以往的考核多是终结性考核和平时成绩按一定比例组合而成。这种评价体系弱化了考试功能的正常发挥和教育目标的实现, 这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阻碍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2]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旨在督促和引导学生的学习, 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 在“因材施教, 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指引下, 建立包括课堂表现、主题实践、平时作业和书评四模块的多元化形成性考核体系。其中, 实践环节贯穿于“课堂与课外”、“学校与社会”、“现实与虚拟网络”维度中。

三、几点思考

提高中医学专业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是《概论》课程教学的重心所在。大学教育不仅要向大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 使学生获得未来职业劳动和为社会作贡献的专门知识和技能, 也要对学生进行能力的训练和世界观的培养, 以实现其素质的增强和精神境界的提升。前者是专业课能够给与的, 后者则更多的依靠政治理论课来实现。因而, 在教学中设置各种平台供学生锻炼, 并把价值观的培养贯穿其中。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其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大小直接决定教学的成败。了解学生特点, 调动学习兴趣是实现《概论》课因材施教的前提基础。因而, 教师的教学设计应结合中医学专业学生的特点, 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 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并保证学生参与的广泛性是实现《概论》课因材施教的关键所在。只有做到“量体裁衣”, 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 真正融入《概论》课教学中去。

使《概论》课成为中医学专业学生喜欢并终生受益的课程是笔者一贯追求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教师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品德修养、渊博的知识素养、善于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更需要对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有充分了解, 在此基础上, 选择适当的方法方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程颐.河南程氏遗书 (卷十九) [M].朱熹编.北京:商务印书馆, 1935:276.

上一篇:浅析银行资产证券化业务的会计处理下一篇:成都市建设项目报建流程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