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与科技作文(精选14篇)
1.创新与科技作文 篇一
人类最初的梦想是天真的。
看见鸟儿在空中飞翔,我们梦想能像鸟儿一样自由搏击广阔无垠的天空,于是我们有了飞机。
看见鱼儿在水里游弋,我们梦想能像鱼儿一样欢乐的遨游辽阔无际的海洋,于是我们有了船舶。
看见世间万物,我们梦想能超越一切,于是便有了现在……
正如每一条小溪都梦想汇入大海,为此而奔流不息;正如每一株树苗都梦想长成参天大树,为此而茁壮成长;正是因为拥有了梦想,又坚定了实现梦想的信念,许许多多不畏艰难的人们前赴后继,使一个个不可能变为现实。人类为了美丽的梦想,从未停止过艰难的求索。
以书籍的演变史为例。三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创造。为克服甲骨文材料不易得的缺点,春秋战国时期发明了竹简和木牍。为克服竹简木牍笨重的缺点,春秋末期人们发明了轻便的帛书。丝绢价贵,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破布渔网树皮制成既轻且贱的纸,手抄纸书飞入寻常百姓家。唐朝发明雕版印刷术,大大提高了制书效率,降低了书的成本。如今,缩微图书越发微小易存,整个大英国书馆的所有藏书,可保存在指甲盖大小的电脑芯片上。科技创新,让我们的生活学习更便利。
也许你要说这些科技发展的成果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太远,那我们不妨看看你最熟悉的家吧。
从早期的收音机、自行车、缝纫机,发展为如今的彩电、电脑、汽车等等高科技产品,科学正悄悄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网络带来了信息时代,通讯带来了便捷沟通,我们在享受这些便利时也面对着科技的挑战。在科技改变我们物质生活的同时,我们更为看重的应该是科学带给我们的挑战与机遇——精神追求的改变。这一切都是人类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去创新,让我们的社会更加进步。
创新与挑战是不可缺少的,学会创新,是一项必不可少的生存技能,像袁隆平爷爷如果不是他的奇思妙想,我们可能人类早就没有多少口粮了,如果不是他的创新,我们可能已经忍受着随时被饿死的机会,但袁隆平爷爷又面临了多少困难,多少崎岖不平的道路,可袁隆平爷爷坚持下来了。
几千年来,从马车到轿车、火车、飞机;从煤油灯到白炽灯、霓虹灯、节能灯;从海角天涯到近在咫尺、视频聊天、鼠标一点尽知天下事。……历史每时每刻都在改变,科技每时每刻都在发展。人类从茹毛饮血原始生活到学会烧熟食物,从依靠自然到繁殖饲养,从手无寸铁到冶金炼石,都是科技创新的结果!只有创新科学,才能使明天的生活更美好!
创新是科技的灵魂!
独自仰望夜空,从古至今,不知多少人面对着浩瀚的夜空,满天的繁星而放飞梦想,放飞希望、放飞未来。斑斓璀璨的星空又见证了多少人为了美丽的梦想,而去创新,去实现。人类就在梦想中一步步从荒蛮走向文明,从过去走向未来……
2.创新与科技作文 篇二
麦克卢汉与凯文·凯利的观点的珍贵之处在于, 他们看到了技术是如何改造人类社会的, 而在对社会发展最为敏锐的媒体领域, 我们更可以看到, 科学技术与传媒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科技创新与媒体创新的多项层面的联系, 探讨科技创新与媒体创新的关系。
1 科技与媒体的正面联系
传媒业开始正式作为一种社会职能部门, 最早可以追溯至欧洲文艺复兴时期, 在那时, 金属活字印刷术的出现让纸张可以方便地复印与传播, 一些商务人员开始利用一种小册子来作为沟通商务信息的工具, 传媒业开始正式出现。作为技术的产物, 传媒业在一开始就具备了极强的技术“色彩”, 而传媒业的出现, 也在不停地推动着人类科学知识的增长。
1.1 科技创新对媒体的促进作用
报纸是最古老的大众传媒工具。报纸的出现, 既是社会交流信息的需要, 也是由于当时技术发展使之具备了产生的可能性, 1450 年, 德国的古登堡改造了中国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 创立了金属活字印刷技术, 从此, 报纸的大量复制印刷与传播具备了可能。目前, 世界最早的一份印刷的请求书被德国古登堡博物馆所收藏。
金属活字印刷术带来的报业发展, 初步显现了技术对于传媒行业发展的决定作用, 随着技术不断发展, 无线电技术开始进入传媒行业, 19 世纪末, 马可尼将无线电技术引入通信之中, 由于传播迅速、覆盖面广及收听便捷, 无线电技术在20 世纪20 年代后被迅速投入传媒行业, 成为一种重要的信息传播方式。
在无线电被投入传媒运营之后, 电视也作为一种重要的传媒工具也开始出现, 第一台电视机面世于1924 年, 由英国的电子工程师约翰·贝尔德发明, 到1928 年, 美国的RCA电视台率先播出第一套电视片《Felix The Cat》, 从此, 人类开始步入了电视时代。从黑白到彩色、从模拟到数字、从球面到平面, 电视以其声画传播的特点成功赢得了大众的喜爱, 成为传媒业最为重要的载体之一。
20 世纪末期, 互联网技术迅速崛起, 依托互联网技术建立的新闻网站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互联网技术不仅改变了专业媒体的形态, 更使社会信息的结构与流动方式发生了革命, 移动互联网技术冲击了电视、报纸与广播这三大传统媒体的生存意义, 并引发了业界对于新闻业各方面的广泛探讨。现代传媒业不仅是社会的信息部门, 更是社会的一大重要产业部门。媒体技术的革新使得传媒业不断深入人们的生活, 也壮大了传媒行业的发展, 使传媒技术更多地与社会各个层面结合起来。来自向志强与汤青二位学者的研究报告显示, 报刊业技术和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对传媒产业、盈利能力和受众的消费能力都有正面作用, 而网络新技术则除了这几方面以外, 还对广告开发度有正面影响。
传媒技术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产业部门, 在互联网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兴起之后, 更对社会的经济生产产生了重要影响, 2015 年3 月5 日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 他提出, 要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 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传媒技术的深入发展, 让依托互联网技术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互联网企业开始不断涌现, 2015 年的双十一这一天, 阿里巴巴公司的天猫销售额突破912 亿, 其中, 无线交易占比71%。媒体在今天开始脱离纯粹的信息部门, 更多地与社会的各个层面开始结合, 中国电商的崛起, 正是科技创新不断促进媒体变革发展的明证。
1.2 媒体创新对科技的促进作用
媒体的发展使得人们交流越来越便捷, 更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传播贡献良多。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与科学技术的关系空前密切, 工业化社会更是由科学技术直接推动, 在现代社会中, 使人们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 不仅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利用科学知识生活, 也有助于政府推行一些有关科学的政策。1985 年, 英国皇家学会发布了一份名为“公众理解科学”的报告, 报告认为, 人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了解科学, 更需要了解科学活动以及科学探索的精神。2000 年, 英国上议院科学技术委员会又发布了一项名为《科学与社会》的报告, 报告强调了让公众知晓并理解科学的必要性。
让公众知晓科学知识不仅有助于普及科学精神, 让整个社会的运行更为有序与合理, 更是对科学技术本身的促进。20 世纪80 年代后, 社会进入全面的创新时代, 人类社会进入一个科学主导社会发展速度的时期。1988年9 月, 邓小平同志根据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现状, 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知识经济成为了当代社会最重要的经济模式。进入21 世纪, 我国一些学者提出, 促进科技知识在不同组织之间传播, 对国家创新体系的高质量运行具有重要作用, 科技知识的广泛传播, 有助于激发社会群体科技创新的活力, 促进科技的发展。
媒体技术的创新发展, 对促进科学知识的传播、增进科学的创新能力具有重大作用, 信息流通的方便及时, 让科学技术知识为普通人接触的几率大大增加, 1999 年, 中国知网建立, 凭借优质的内容资源、领先的技术和专业的服务, 中国知网迅速成为我国的重要知识智库, 通过大规模集成整合知识信息资源, 中国知网为全社会提供了资源共享、数字化学习以及知识创新信息化的条件。
2 科技与媒体的负面联系
美国社会哲学家刘易斯·芒福德在《技术与文明》一书中指出, 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很多问题, 但实际上技术本身并没有为恶的可能性, 技术之所以会产生问题, 实际上还是由使用它的人来决定的。在科技与媒体的联系之中, 也存在着一些不当使用的问题, 这些错误的使用方法, 使科技与媒体之间产生了一些负面联系。
2.1 科技创新对媒体的阻碍作用
自报纸诞生以来, 传媒业给社会带来的负面作用就引起了学者的关注:1838 年, 赫斯特报系在美国反对西班牙的战争中不断煽风点火, 有研究者认为这可能是美西战争最终爆发的重要因素;1938 年, 奥尔森·韦尔斯改编后的《世界大战》在美国电台播出, 由于小说描写的太像真实发生的故事, 引起了听众的大量恐慌,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 广播“宣传战”更成为了交战国的重要战争手段;在电视诞生后, 美国媒介研究学者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指出, 电视使得严肃的话题被娱乐化了, 受众的理性判断能力被电视大大降低;在互联网技术与移动互联网技术兴起后, 虚假消息、恶意诽谤与中伤成为了污染网络舆论环境的恶疾, 政府与不法分子利用技术窃取用户隐私的新闻更是层出不穷。
面对科技创新给媒体带来的负面作用, 学界与政府相关人士一直在试图进行纠正, 二战后, 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发表了名为《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的报告, 提出了“社会责任论”这一重要的新闻理论思想, 报告指出, 新闻自由是伴随着义务而来的, 报刊应对社会承担责任, 并以社会责任作为报刊业务政策的基础;2014年5 月, 欧洲法院裁定, 普通公民的个人隐私拥有“被遗忘权”, 凭借这一法规条例, 个人拥有了在互联网社会对隐私进行保护的权利。
媒体在享受到技术的发展成果之时, 技术也在不同程度以其负面作用“侵蚀”媒体, 我们必须对技术保持一定程度地警惕心, 凯文凯利在《科技想要什么》赞赏了阿米什人对于科技的使用态度:我们应该在自食其力的基础上去使用现代技术。这或许也值得我们借鉴。
2.2 媒体创新对科技的阻碍作用
媒体作为社会的信息部门, 如果不对其所传递的信息进行一定程度地筛选与辨别, 那么就可能阻碍科学知识与科学技术的发展。
媒体阻碍科技发展第一体现在随着互联网与社交网络上各种“假科学”知识的泛滥, 这一点在我国的网络上体现地特别明显。由于我国的现代化的历史较为短暂, 公众的科学素养还普遍十分低下, 2003 年的最新数据显示, 中国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仅为1.98%, 而美国为17%。缺乏科学素养的公众对“假科技”的消息缺乏一定的辨别能力, 这导致大量的诸如永动机、水变油等“伪科学”知识借助互联网流传, 间接削弱了公民对于科学知识的信赖。
媒体阻碍科技发展还体现在媒体天生对于读者注意力的追求导致一些重要科研成果与科学知识未能被大众即时知晓。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默顿指出, 社会大众给予已有一定社会声誉的科学家的科学贡献的赞誉越来越多, 对未出名的科学家的成果的关注却十分不够。这与媒体过于追捧科学家的名誉是脱不了干系的。媒体对于一些科学贡献的忽视削弱了科学成果对于社会大众的贡献, 更不利于先进科学的传播与创新。
要想清除媒体创新对科技的各项阻碍因素, 需要政府、科学界与传媒业三方的努力, 政府应该出台一些措施, 对“伪科学”知识的传播予以监管, 更要与科学界一起, 建立起高效合理的科技知识传播体系与渠道, 媒体也应当与科学界建立起合作关系, 帮助科学界更好地传播科学知识。
3 结论
传媒业是依托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 更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有正面的, 也有负面的, 我们不仅要推动科技创新与媒体创新的正面联系, 更要警惕二者的负面联系。
在凯文凯利的《科技想要什么》一书的末尾, 他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人与技术和谐共存的美好未来, 他写道:没有一个人能够实现人力科技的所有目标, 没有一项技术能够收获科技可能创造的一切成果……随着时间的流逝, 我们将创造更多选择、更多机会、更多联系、更多思想, 提高多样性和统一性, 增强美感, 同时也会制造更多问题。这一切综合起来将产生更多的善。
我们都应该做好准备, 去创造与拥抱这一美好的未来。
摘要:科技与媒体之间的关系一直十分密切传播技术的创新发展催生了现代传媒行业, 传媒行业也一直在不断推动着现代科学的传播与发展。本文试图通过梳理科技创新与媒体创新之间的正负面联系, 从历史、社会与经济等角度探讨科技创新与媒体创新的关系, 并对我们在当今如何推动科技与媒体的正面联系、消除科技与媒体的负面联系做了浅要思考。
关键词:科技创新,媒体创新,正面联系,负面联系
参考文献
[1][加]麦克卢汉.理解媒介[M].何道宽,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0.
[2][美]凯文·凯利.科技想要什么[M].熊祥, 译.北京:中信出版社, 2011.
[3][加]戴维·克劳利, 保罗·海尔.传播的历史[M].董璐, 何道宽, 王树国, 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4]解读:李克强政府报告中的“互联网+”是什么[EB/OL].http://economy.caijing.com.cn/20150305/3832729.shtml
[5]天猫“双11”突破912亿元[EB/OL].http://news.ifeng.com/a/20151113/46228741_0.shtml.
[6]秦燕.科学技术进步与传媒的演变[J].科技管理研究, 2006 (11) .
[7]翟杰全, 张丛丛.科技传播研究:“普及范式”与“创新范式”[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08, 10, 1.
[8][美]刘易斯·芒福德.技术与文明[M].陈允明, 王克仁, 李华山, 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9][美]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章艳, 译.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10][美]新闻自由委员会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M].展江, 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11]伍艳.论网络信息时代的“被遗忘权”——以欧盟个人数据保护改革为视角[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3 (11) .
3.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创新 篇三
“亭台楼阁下,君臣举行隆重夜宴;潺潺溪水边,飘落花瓣依然新鲜;在灵动的动态画卷中,繁华的圆明园缓缓向你走来。”在日前举行的文博上,有人这样形容通过高科技手段得以复原的数字圆明园的体会。借助高科技的手段,我们穿过历史的隧道,去欣赏被称作“万园之园”的圆明园,也可以看到“复活”的《清明上河图》。而一次次冲击着我们感官的3D大片,更是体现出科技与文化融合带来的变化。
文化与科技相结合的创新,正越来越多地转化为具体产品,让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我国国民经济“十二五”规划提出,要推进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用科学技术培育发展新型的文化产业。
科技创新能够引领、支撑文化创新。高新技术融入文化领域,可以培育出新的文化消费市场,带动传统文化产业更新换代。科技创新能催生新的文化业态,如动漫和网络游戏产业。
文化创新可以影响、助推科技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张力,不断为科技创新提出新的研究课题,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加速新科技在全球的流动,使科技成果迅速转化。
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必将相互渗透和融合,如“三网合一”(电视、通讯、网络)的产业化应用,衍生出的新产业不仅具有科技产业属性,也具备文化产业特征。
推动首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离不开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创新。因此,北京市科委提出,要切实增强推动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努力构建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的“双轮驱动”发展格局。
北京正瞄准科技发展最前沿,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实现传统产业与新兴业态双轮驱动、比翼齐飞,开拓文化发展的新天地。
4.创新与科技作文 篇四
科技与创新一直都是一个比较火的话题了,近年来,像是以共享单车为代表的共享系列以及扫码支付、中国高铁等等热点话题,更是经常占据各个新闻的微博头条,如果真的出了这方面的作文考题,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话说呢~ ▼
论题解说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需要重视科技的历史作用。恩格斯说:“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在科技发展上,西方发达国家是一个“串联式”的发展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发展到目前水平用了二百多年时间。而我国如果要后来者居上,实现民族复兴,就需要重视科技创新,用创新来驱动发展。而当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创造历史性机遇,催生了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等新生事物,我国在这样的历史机遇下的选择,影响着我国未来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
典型论点
1、珍惜荣耀,砥砺前行(既不一味沉浸于过往荣光,又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2、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改变以往廉价、粗制滥造的国际印象)
3、创新不等于首创(科技的创新需要不断吸收、借鉴、学习)
4、科技创新是国家实力的体现,而国家实力是科技创新的保障
5、科技改变生活(需求拉动创新)
6、创新需要“钉子精神”(钉子精神: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坐得了冷板凳的精神)
7、创新过程中把握个人与团队的关系 经典名言
太平之世无所尚,所最尚者工而已;太平之世无所尊,所尊贵者工之创新器而已。——康有为
在科学上,每一条道路都应该走一走。发现一条走不通的道路,就是对于科学的一大贡献。——爱因斯坦
聪明的年轻人以为,如果承认已经被别人承认过的真理,就会使自己丧失独创性,这是最大的错误。——歌德
中国通过自己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的能力而不靠买别人的技术,只有这样中国企业才能在国际市场打出自己的品牌,赢得世界的尊重。——董明珠
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江泽民
科学也需要创造,需要幻想,有幻想才能打破传统的束缚,才能发展科学。——郭沫若 现在的一切美好事物,无一不是创新的结果。——穆勒 如果试图改变一些东西,首先应该接受许多东西。——萨特
既然像螃蟹这样的东西,人们都很爱吃,那么蜘蛛也一定有人吃过,只不过后来知道不好吃才不吃了,但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一定是个勇士。——鲁迅
经典论据
一、新四大发明
2017年5月,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20国青年评选出了中国的“新四大发明”:高铁、扫码支付、共享单车和网购。2017年12月,入选“汉语盘点2017”活动年度候选字词五大候选国内词。2018年3月5日,委员建议鼓励移动支付“出海”,新四大发明引领世界潮流。
1、共享单车
从2016年9月起,“共享单车”这一名词开始在大众视野中出现,并迅速蹿红,“网红单车”一度成为其热度的象征。共享单车以其绿色出行、低碳环保、便捷利民的理念而受到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广泛的欢迎。共享单车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汽车的使用量,同时遏制了黑摩的,使出行更加绿色。
但没有任何新事物是完美的,火爆的共享单车也不例外。许多人随意停放单车,占用行车道、人行横道,这不仅妨碍了交通,而且对城市的文明形象造成恶劣影响。还有很多用户占为己有、恶意毁坏甚至借机行骗。
共享单车投放量短期过度增多,行业内部竞争大, 且共享单车是个烧钱的项目,监管趋严,资本开始冷静,失去供血能力的小企业面临出局。共享单车是当前共享经济的一种非常典型的新业态,是解决城市交通“最后一公里”问题的一种好模式。然而,目前共享单车行业的乱象,给城市交通管理带来了新挑战。这就需要有一个相互适应的过程,涉及管理者、使用者、竞争对手、运营企业、投资方等多个参与面。市场竞争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共享单车运营企业要持续创新,从而保持持久的生命力。
2、高铁
中国第一条高速铁路是2005年开工,2008年通车的京津城际高铁,当时长度仅为120公里,但截至2017年,我国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已达到6800多公里。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中国的高铁技术正不断向外推广,高铁的从有到无也是我国不断创新的结果。
中国媒体最近在介绍中国的对外关系时,频繁出现一个关键词——“高铁外交”。中国正积极地把东南亚和中亚国家等邻国作为推广高速铁路的对象,构建以本国为起点的高速铁路网,其目的在于促进煤炭和铁矿石等能源资源的进口,扩大对周边国家的影响。香港媒体称,中国正在与越南、缅甸和印度等17个周边国家洽谈修建高速铁路,已经与多个国家达成意向,并进入探讨技术层面的阶段。高速铁路网的建成不仅对中国经济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还可提高中国对周边国家的政治和军事影响力。
3、扫码支付
二维码支付手段在国内兴起并不是偶然,形成背景主要与我国IT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电子商务的快速推进有关。IT技术的日渐成熟,推动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诞生,这使得人们的移动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颠覆了传统的支付方式,使得民众可以仅带手机便可出门,提高了社会的工作效率。可以说,我国是世界上移动支付最普及的国家,没有之一。根据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数据,84%的中国人更喜欢使用移动支付,而美国只有20%的智能手机用户在购物时使用手机付款。中国的移动支付的交易额已经达到了美国的11倍,正引领着全球的业态。
同时,一大批优秀的金融科技企业积极抢占金融科技创新制高点,推动标准、技术和服务解决方案的输出,实现全球布局。如腾讯在英国、马来西亚推出微信支付,支付宝已接入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不仅地域扩张,巨头们也在朝着多元化发展,支付宝杭州上线道路停车“无感支付”、微信支付与各地公交集团合作、支付和微信都接入12306购票服务等等。移动支付更深入地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中国的移动支付之所以能走在全世界最前面,要归功于开放的监管思路。在第三方支付行业的监管上,人民银行采取了非常开放的监管态度,在行业发展之初,划定了红线,除了不可触碰的地方外均可以创新,当创新有了基本的把握之后,出台了管理办法,逐步出台细则。
4、网购:
中国网购市场的成熟意味着传统商业模式的颠覆和制造业的重新洗牌重组。传统商业模式下商品从制造到面向消费者出售要经过无数个中间环节,而网购的目标则是去除中间环节,让消费者直面工厂,创造出高性价比的消费体验,消费者受利,同时也为更多的人提供了创业空间,也间接地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
但那些经过层层代工、运输、库存的传统零售商如何生存?中小型企业又该如何生存?这是放在当下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
综述:在数字经济时代,中国各种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尤其是商业模式创新活跃,比如在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方面,许多都走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前面。当然,很多新生事物出现,会对城市以及原来的生活秩序产生冲击,需要加以引导规范。政府要加强管理,运营商要规范自己的行为,用户要提升自身的素质,避免给公共生活环境带来不便,造成城市管理困难等问题。
二、大数据
2015年9月,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系统部署大数据发展工作。《纲要》部署三方面主要任务。一要加快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推动资源整合,提升治理能力。二要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培育新兴业态,助力经济转型。三要强化安全保障,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健康发展。大数据的意义或作用归根到底就四个字:辅助决策。利用大数据分析,能够总结经验、发现规律、预测趋势,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这些都可以为辅助决策服务。
注:2015年9月18日贵州省启动我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建设工作,力争通过3至5年的努力,将贵州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成为全国数据汇聚应用新高地、综合治理示范区、产业发展聚集区、创业创新首选地、政策创新先行区。
三、互联网+ 在流通业、制造业、民生保障、公共服务等多个领域,“互联网+”的能量正在被不断释放出来。
“互联网+”正在广泛作用于实体经济,成为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的加速器。“互联网+”与制造业的融合更为迅猛,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互联网+实体经济”的能量还在于催生出一系列“四不像”的新业态、新模式和新产业。例如,“互联网+快递”衍生出电子商务,“互联网+汽车”衍生出无人驾驶,“互联网+电视”衍生出智能家电平台。此外,还有商品众筹、共享经济、O2O和按需定制等。
如果“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是某种意义上的“锦上添花”,那么“互联网+”在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等方面的助力则更像是“雪中送炭”,通过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此前种种难以应对的短板正在得以突破。“互联网+”成为破解养老难题的“捷径”。一方面,在各级医疗机构及养老服务资源间搭建“数据立交桥”,准确掌握老年人数量、就医历史、经济状况等具体情况。利用大数据的技术手段和模式,建立健康养老大数据管理和智能分析平台,精准预测老年人口的结构和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加大对健康管理类可穿戴设备、便携式健康监测设备、智能养老监护设备等健康养老设备的研发扶持力度,为老年人提供“没有围墙的养老院”服务,创建“老人+平台+服务”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破解“看病难”“看病贵”,则是目前“互联网+”在民生领域最主要的实践方向。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进一步方便患者,比如现在患者预约挂号、缴费、检查预约、入院预约等,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做到。二是“互联网+医疗”能够在慢病和健康管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通过互联网视频问诊、视频随访、视频指导等,患者不用到医院就能得到信任的医生治疗。能够帮助百姓获得更好的医疗服务。
“互联网+政务服务”,使更多事项在网上办理。在产业之外,伴随智慧城市的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也使企业和百姓感受到新的便利。提高了政务服务效率,不断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持续提高社会工作效率。
四、人工智能
人的智能大体分为几个方面。首先是处理大量视觉信息的能力;其次是语言沟通,这也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一个重要能力;第三是控制自己行为动作的能力;第四是决策的能力,人能够在复杂的情况下快速做出决策。人工智能就是从这几个方面来模拟人类的智能。人工智能在能源发展过程中会间接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人工智能和人类智慧越来越明显的分工会极大地节省人力资源成本。它使各行业的生产效率大幅提高,人类财富以几何形式快速增长,为人类的美好生活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人工智能将人类从重复的、无意义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从高危险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让人有了更多选择的自由,从而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更有意义的领域中去。人工智能也让人类突破得以发展的瓶颈。例如,人工智能可以探索外太空、山海冰河这些人类无法企及的地方,可以让复杂的大数据得到高效的分析与合理的运用,让人们探索到更深层次的知识。所以人工智能使人类超越了自己本身的局限,实现了人类的进一步解放。
当然,也有人有这样一些担忧:人工智能的发展,也会导致很多人失业。必将引发空前的人才争夺战。会导致巨头的垄断、贫富分化加剧。也会导致人类的精神生活退化。如果人工智能机器人越来越多,这个世界将没有感情,没有喜怒哀乐,到处都是冷冰冰的,没有艺术,没有精神食粮,到处都是机械化的。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种恐慌古已有之,但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一切恐慌也许只是杞人忧天而已。一次次的工业革命带来一次次的恐慌,但却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李白诗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立足历史,放眼未来,会给我们更多的启发,不断刷新我们的生活,更新我们的认知。
【典型人物】:1999年,26岁的刘庆峰带领十几名同学创立科大讯飞公司,并担任总裁至今,2009年4月起同时兼任董事长。2008年,科大讯飞在深圳证交所上市,成为全国在校大学生创业首家上市公司。2013年,刘庆峰荣获CCTV“年度经济人物奖”。他将中国的语音产业带入“智能时代”,“科大讯飞”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连续第二年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2017年6月,《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发布了一年一度的“全球最聪明50家公司”榜单。科大讯飞排名全球第六,中国第一,堪称本年度榜单的最大赢家。
佳作欣赏
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增强,其实是科技发展的趋势和规律。现在,科技创新不仅仅发生在研究机构、高校,也发生在企业,发生在车库、咖啡馆等看似简陋的创客空间。从全球范围看,发达国家大都是科技强国,排在前列的跨国企业巨头,大部分也靠科技起步。尤其是近二三十年,一批高科技跨国企业如苹果、谷歌、微软等的崛起,对全球科技产业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的高科技企业如华为、腾讯等,也将创新融入技术研发和产品生命周期,通过科技进步和实力提升,使企业规模跻身世界前列。即便是看似比较小的创新,同样能换来在全球科技产业发展方向上的话语权。中国率先并广泛使用的二维码、移动设备在线支付等移动互联网应用,被一些硅谷企业包括顶尖科技公司学习效仿,扭转了中国企业对硅谷亦步亦趋的印象。
抓住科技创新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缩小与科技强国的差距,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培育重要战略创新力量是重中之重。无论是原始创新的基础研究,还是瞄准前沿的战略科技,都是拓展前所未有的科技领域。让创新地基越深越实,创新之塔才能够垒得越高。——《以科技创新引领发展新境界》人民日报人民时评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纵观世界各国发展态势,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了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面对发展的新阶段新任务,面对科技创新领域的激烈竞争,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新华社评论员文字《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
面向未来,谁能在创新中取胜、抢得先机,谁就能赢得未来全球竞争的主动权
2018年的第八天,中国科技界迎来盛事: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书写了中国火炸药技术传奇的王泽山院士,一辈子研究病毒、为人民防病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侯云德院士,荣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当总书记为两位80多岁的老科学家颁发获奖证书时,全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总书记的2018年新年贺词言犹在耳:过去一年,“科技创新、重大工程建设捷报频传”,“慧眼”卫星遨游太空,C919大型客机飞上蓝天,量子计算机研制成功,海水稻进行测产,首艘国产航母下水,“海翼”号深海滑翔机完成深海观测,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中国创造的伟力,令国人自豪、世人惊叹。在一些前沿科技领域,我们已经可以自豪地宣称:我国已实现从后发到先发、从跟跑到领跑。在世界赛场上,中国科技正如“复兴号”高铁一般动力澎湃。
盘点今年的科技奖,不乏原创性强、具有引领作用和重要国际影响的研究成果。如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聚焦诱导发光”(AIE)材料,就被《自然》杂志列为支撑和驱动“纳米光革命”的四大纳米材料之一,成为由我国科学家开创并引领的热点研究。再如获得国家进步奖特等奖的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是国际公认的我国领先世界的技术,堪称世界电力工业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创新的需求日益迫切。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由此,强化创新第一动力的地位和作用,突出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创新,尤为重要。新一轮科技革命及由此带来的产业变革,正在引发国际产业分工重大调整,进而重塑世界竞争格局、改变国家力量对比。面向未来,谁能在创新中取胜、抢得先机,谁就能赢得未来全球竞争的主动权。
新技术给了我们“弯道超车”的机遇,但稍有疏忽或懈怠,就会面临差距拉大的严峻形势。因此,在点赞中国科技的同时,还应保持清醒,正视我们的短板。与科技强国相比,我国在基础研究方面的投入与成果产出尚有较大差距,推动学科发展的重大科学发现还很不够,原创性技术、颠覆性技术相对不足,不少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依然受制于人。
创新型国家的主要标志之一,是科技和人才成为国力强盛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坚定不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发挥改革“点火系”的关键作用,才能激发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让8000多万科技工作者乃至更多人才全身心投入到创造创新的伟业中来。近年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政策、举措密集出台,下一步,还应着力强化落实、推动落地,同时继续推进和完善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深化科技成果权益管理改革,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评价制度,破解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制度藩篱,构建良好的创新生态系统。
王泽山院士曾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每个中国人渴求的,也是人人有责的。正是它在始终支撑着我。”这样的理想信念,激荡于广大科技工作者心中。新时代要有新作为,凝聚起更为强大、更为持久的科技创新力量,建成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定将在我们手中实现。
5.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关系 篇五
1.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是一种互动关系,并共同作用促进经济发展
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都是促进经济增长的独立变量,两者的协同机制最终体现在对经济增长贡献大小上“在系统内外环境不断变化的条件下,经济发展的动力在于技术进步与制度创新的互动”其实,经济增长过程一直是制度!技术!投入三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互动的过程“
2.科技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对制度的选择有决定作用,技术进步能诱导制度创新
一方面,一国的技术创新能力现状决定国家技术创新政策的制定,即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创新策略”以我国为例,我国技术水平落后,资金贵乏,以领先战略为主的思路肯定是错误的“在大部分领域和产业,只有采用以模仿创新为主,合作开发为辅的战略,引进技术以提高自己的发展起点,才能有效节约人力、物力、财力,缩短技术创新周期,才能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另一方面,企业技术创新的前提条件是要使企业成为创新主体,这就要求企业相应地变革企业产权制度,建立与生产力现状(技术现状)相适应的的政策制度“
3.制度创新对科技创新有推动或制约作用
从下表可以看出,不同的企业体制对企业技术创新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该表通过全民!集体企业和中外合资股份制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不同比较,可以看出中外合资股份制企业在制度创新中更具优势,创新的主动性更强“股份制企业提高了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广东在全国综合科技水平的领先地位诱导相应的制度创新
6.科技与创新主题教案 篇六
(1)教材内容: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讲述科技的发展靠创新,科技创新的重大意义,好奇与创新的关系,把握好自己的好奇心等。这些内容都是《课程标准》“三 1.1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的能力,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三 4.4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知道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感受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中的核心内容。
(2)教材地位:当今我国青少年的科技意识普遍淡薄,因此,通过教学活动和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普及和教育活动,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对于保证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足之地具有重要意义。本节课以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科学精神为目标,符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要求和教育目标要求,在全书中占有重要地位。
(3)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要求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①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把握好自己的好奇心。②能力: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加工各种信息的能力,发展学生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的能力。③知识与技能:知道科技创新的必要性,懂得科技发展离不开创新。
二、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他们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具备基本的资料收集能力,对新鲜事物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较强。不足之处在于缺乏归纳,知识不系统,比如:对科技发展的一些最新状况有零散的认知,但不全面,不系统。
三、教学重点、难点:本着课程标准,在充分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懂得科技创新的必要性;难点是:培养学生的好奇心。
四、教学设计理念:本节课我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地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
五、教法、学法设计: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 法主要是学案导学法、情景教学法、案例分析法、活动体验法,让学生在情景中体验、分析,把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生动,使学生的学习更轻松有效,同时在教学中辅助运用多媒体手段,增强感官效果,充分展现教学内容,学生主要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来学习,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要作用,通过收集材料小组讨论交流,自主感悟等活动去观察、感受、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自身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六、教具准备:网络、多媒体、图片、资料。
七、教学过程:教师要正确理解自身在思想品德教学及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的地位,正确处理主导和主体的关系,帮助学生形成思想品德,因此,我确定的教学关键是:师生互动,共同探究,围绕目标开展活动实现师生共识、共进。具体设计如下:
【一】情境导入: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相对比;(目的)使学生感受科技发展的作用,引出本课的课题。
【二】新课导学
一、板书创新与科技发展
1、科技发展靠创新(1)创新是力量之源,发展之基。情景活动一:教材p68材料;学生自主感悟: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道理?(创新是力量之源,发展之基);相关链接: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小组合作探究:“创新是力量之源,发展之基”?得出结论: ① 科技前进的每一步,都是追求创新的结果; ② 科学的本质是创新,科技发展靠创新; ③ 创新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多媒体)三次科技革命的对比,以及世界有影响力的几个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发展规划的展示;(目的)让学生理解科技创新是当今世界的主旋律。) ④创新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发族的兴衰成败,让学生将事先收集的近年来我国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资料进行交流。(目的)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由好奇到创新
由教材事例学生讨论好奇心与科技创新有什么关系?(好奇心是创新的最初动力)情景活动:列举由好奇引发的科学发明的事例,展示刘海洋伤熊事件;(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还要教育学生要正确把握好奇心,从而让学生发展兴趣、志趣、达到有所创造。)
【三】、归纳总结
【四】、课堂练习题(多媒体)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优点:(1)导入新课比较自然。将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进行对比,既复习前一课的“科技发展为精神文明的建设提供新的载体”,又可引出新课的问题“科技发展依靠什么?”(2)知识结构讲解的比较清晰。教学重点突出,基本完成教学任务。事例选择较突出,能够比较好的说明课本理论知识。(3)多媒体使用的优点颇多,但是完全放弃板书是不可取的。应该将课本的主要知识点简略的呈现在黑板上,使学生在幻灯片放映结束之后,对所学内容还有个清晰的印象。
不足之处:(1)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不够,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时间的把握不准确,未能将教学内容充分完成,结尾很仓促。
7.《科技与创新》杂志·征稿 篇七
鄹貌每刨_蕺寇0°o面向国内 (科技与_〉杂志出S_;_+1369/N�〈科为办刊宗旨, 努导性、实科技推广、蹄辦, 、文酋1技成果交学科、各领_科=u等各领_优秀1|内各请辦鮮、糾, 欢迎广大作者投稿, 要求如下:1.征稿对象:全国各级各类科研机构、企亊业单位、政府部门的工作者, 各级各类大中专院校教有工作者和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 以及从事经济、管理、交通、医药、IT�建筑、农业等各领域的科技工作者。2.主要刊登我国当前科技、经济、管理、工程、交通等各学科、各领域的优秀论文, 来稿要求论点鲜明、内容翔实, 具有一定的学术交流价值。严禁抄袭, 文责自负。3.来稿一般以2000~4000字为宜, 论文需附写中文摘要200~300字、关键词不少于4个, 并请将论文的题目、摘要、关键词翻译成英文。〈科技与创新〉杂志录用的论文发表周期短、实效快, 投稿至发表一般不超过两个月。为国际标准大16开, 发行渠道畅通, 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科技与创新〉杂志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3年7月新批准的国家正式期刊, 厲于“全国综合性科技期刊"。将全面宣传我国在科技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成果, 推动创新成果转化应用, 促进我国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升, 为科技工作者、研究者提供一个阐述观点和交流经验的平台。投稿邮箱:kjycxzzs@126.com kjycx@188.com联系电话联系地址:太原市长风东街15号杂志官网
8.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 篇八
第一、要发挥论文的积极作用。科学研究通过论文来展现与交流,对基础科学研究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但是不能仅用论文来衡量研究单位和研究人员的水平和能力,避免科学研究基本上以论文导向的局面。
第二、要发挥奖励的积极作用。改革开放后,我国开始肯定科技人员的劳动成果,实施对科技人才的奖励制度,但是在科学研究已经得到充分重视的今天,应当逐渐淡化各种科学奖励,减少这些奖励的负面作用。
第三、要发挥人才的积极作用。种种人才政策、人才工程、人才计划的实施,使得“人才”这个概念成为少数人才能拥有的帽子。应当建立多元化的健康的人才评价体系,鼓励和肯定淡泊名利、踏实研究的人才,鼓励科学研究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企业要生存下来必须具有研发能力,但是许多中小企业却没有研发队伍,因而也没有研发能力。为此,一方面企业应当积极招收高学历的毕业生,建立自己的研发队伍;另一方面,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当从政策上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包括研究生)到企业工作,特别是到民营中小企业工作。为此建议,高校应当真正重视教学工作,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使毕业生(包括研究生)到企业工作后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发挥作用;国家应当出台政策,解决理工科学生生产实习基地不足的困难。希望国家近期出台的一系列鼓励研究成果转化的政策能够尽快在各单位得到落实,使科技创新能够为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引领作用。
9.论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制度创新 篇九
关键字:科技创新知识产权制度创新现状及问题完善
一、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的含义及关系
科技创新, 指科学技术活动领域的创新, 是科学技术的进步与革新。知识产权, 指法律规定的知识产权所有人对其在科学、文学、艺术等领域所创造的智力成果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从一定意义上说, 知识产权保护的水平, 客观上反映了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水平。知识产权制度是科技和法律相结合的产物。
就知识产权制度领域的科技创新而言,其内涵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第一,知识产权制度领域的科技创新,往往最终要以法定的权利形态表现出来。第二,创新的主体不仅包括企业,还包括个人。第三,创新更具专业性,并且这种创新有着自身的客观规律性。第四,科技创新具有高风险性,主要来自于技术的实施可行性和法律的授权可能性。第五,创新凸显技术中性的特点,技术创新只要符合法定的授权条件,接会被授予相应的法定权利。第六,知科技创新更注重创新的效能,其目的是通过知识产权的产业化,实现创新的社会效能。
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制度创新是一个“交互决定”的关系。科技
创新在从根本上要求制度创新的意义上,对制度创新起着基始性的决定作用;而某些根本性制度的创新在作为科技创新实现的前提条件的意义上,对科技创新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 可以说, 科技创新是知识产权的源泉, 知识产权是科技创新的动力, 是科技创新顺利进行的保障。
二、我国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制度创新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我国科技创新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主体的地位尚未真正确立。
对我国的大多数企业来说, 由于现代企业制度还没有完全建立, 尽管企业已经在市场环境中明显感到竞争压力, 但这种压力并没有完全转化为企业创新的动力,企业对政府依然有着不同程度的依赖。这种依赖性不但削弱了企业科技创新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而且使企业管理者缺乏创新意识。在这种情况下, 企业是不可能完全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的。
(2)我国科技创新系统缺乏互动效应。
在我国,政府、产业、研究机构之间缺乏密切合作, 没有形成合力.此外, 我国现行的科技体制使得科技创新系统的行为主体分割, 这些主体分别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不同的管理体系, 科研开发主体、中介机构、科研成果接受单位三者很难有效合作, 这就导致我国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之间不协调, 技术转化机构难以发挥作用, 企业的信息获取和技术吸收能力差。
2.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创新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存在立法滞后与立法空白现象,并且执法力度不够, 执法人员素质普遍不高。
参照 TRIPS协议的要求, 调整后的我国知识产权法在一些领域还存在着滞后与空白现象。我国现有立法缺乏相关配套制度和配套法律保障。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只有完备的法律而没有良好的执行的话, 知识产权的保护就会落空。
(2)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意思淡薄。
对企业而言,这种淡薄意识表现在企业经营者对知识产权的价值认识不足,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无形资产能为企业带来远远大于有形资产的高收入这一点许多人视而不见。另外许多企业对知识产权的认识仍停留在专利等工业产权的层次上,而对品牌、企业形象、外观设计、软件等知识产权特征认识不足,更谈不上对他们的有效管理和保护。(3)企业科技创新知识产权权属不清。
市场经济的确立使中国逐渐完善了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但仍旧存在科技创新知识产权权属不清的问题。我国的产、学、研各方面往往在科技创新之前就没有约定科技创新目的产权归属问题,成果出来后又为利益分配的冲突而导致合作解散,使科技创新成果难以继续转化为生产力。
(4)科技创新知识产权得不到有效的保护与利用。
我国企业不重视给予科技创新成果以自主知识产权,很容易造成企业的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无形资产严重流失。这主要表现:在企业对内管理的不善,资料档案、商业秘密等被窃取或因科技人员和工作人员的流动造成的知识产权流失;企业在对外合资合作中,许多知识产权价值被严重低估甚至根本没有被作价,也引起知识资产的流失;不但不注重对科技创新成果进行知识产权保护,甚至不惜牺牲企业多年经营形成的商誉和品牌,同样造成知识资产的流失。另外,当企业 知识产权受到非法侵犯时,企业不愿也不会诉诸于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知识产权权益。现实中,我国企业常常会遇到商标或域名被他人非法抢注,人员流动导致商业秘密流失等问题。面对这问题,企业在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合法权益方面显然有欠缺。
三、完善我国科技创新的知识产权制度保护的建议
我国虽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保护促进科技创新的知识产权制度,但在以下方面还有待完善:
第一,有待完善激励引导创新的知识产权制度。
我国虽然修订了《科学技术进步法》,突出了宽容失败的科研政策;同时也制定和实施了“创造、运用、管理、保护”集合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但是我国还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行业、区域促进科技创新的知识产权制度。尽管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当下,国务院和一些地方政府推出了某些产业的振兴规划,但是这些规划并未凸显知识产权的作用,并且其仅仅是一种政策,缺乏法律制度的稳定性。
第二,促进科技创新的知识产权制度,应该尊重科技创新本身的客观规律性。
知识产权制度的相关内容应该体现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不能出于某种利益的考虑制定与事物发展规律相违背的知识产权制度。法律应
该是具有科学性的一种政策科学,作为法律的知识产权制度理应具有科学性。知识产权制度的科学性,在网络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显得尤为突出。
第三,有待建立完善的促进科技创新的产业化的知识产权制度。对技术创新进行知识产权保护最好方式是实现其产业化。我国的《国家知识产权纲要》虽然也提出了一些实现科技创新产业化的措施,但有关促进科技创新产业化的知识产权制度还有需要完善的地方。例如缺乏专门调整知识产权交易服务市场和中介组织的制度;有待完善知识产权产业化的金融支持的相关制度。
第四、根据企业科技创新目标,制定相应的知识产权战略。
企业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在具有优势的技术领域,企业要立足自主科技创新,但对产生的科技创新成果要实施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获得自主知识产权,并把它作为企业的核心知识产权。与此同时,围绕这些核心的知识产权积极开展工艺创新、设计创新等,扩大保护范围,形成外围知识产权,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第五,有待建立促进科技创新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在我国科技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对于企业技术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所具有的独特特征、创造性和调节机制、合法的垄断性,同样可以引入到企业科技创新管理模式中,在技术创新的同时应重视知识产权管理。促进企业技术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制定,需要注意的是其应当遵守商事立法的原则:对于商事主体的外部行为有限限制,对于其内部行为最少干预,最大限度尊重商事主体自治。在知识经济的当下,知识产权制度创新对于国家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将愈发凸显。
参考文献
1,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制度的创新研究肖宁洪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
2,我国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策略探析卢秋帆企业活力2009年第6期
10.科技创新作文 篇十
——颂歌献给党
从人类学会直立行走开始,从人类学会制造并使用工具来帮忙自我开始,人类的礼貌便拉开了帷幕,于是,人类便开始不断地创新,创新科学技术,创新政治制度,创新文学艺术,创新成为人类礼貌的助推器。
科技创新,让我们的生活学习更便利。
以书籍的演变史为例。三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创造。为克服甲骨文材料不易得的缺点,春秋战国时期发明了竹简和木牍。为克服竹简木牍笨重的缺点,春秋末期人们发明了轻便的帛书。丝绢价贵,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破布渔网树皮制成既轻且贱的纸,手抄纸书飞入寻常百姓家。唐朝发明雕版印刷术,大大提高了制书效率,降低了书的成本。如今,缩微图书越发微小易存,整个大英国书馆的所有藏书,可保存在指甲盖大小的电脑芯片上。
制度创新,让我们的社会更进步。
我们这天之所以有如此便捷、优越的生活环境,是无数科学工作者智慧的结晶。难以想像,没有科学,我们的生活会变成怎样。我们不会忘记封建迷信怎样毒害了一代又一代人,不会忘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深刻教训。建国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试看:三峡大坝电站的电流已照亮近半个中国;青藏铁路的修建,必将大大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的宏伟蓝图也已徐徐展开;“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也已圆满成功……
也许你要说这些科技发展的成果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太远,那我们不妨看看你最熟悉的家吧。
从早期的收音机、自行车、缝纫机,发展为如今的彩电、电脑、汽车等等高科技产品,科学正悄悄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网络带来了信息时代,通讯带来了便捷沟通,我们在享受这些便利时也应对着科技的挑战。在科技改变我们物质生活的同时,我们更为看重的就应是科学带给我们的挑战与机遇——精神追求的改变。
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弃家庭乃至生命于不顾,追求探索着真理。楚国的屈原,汉代的苏轼,唐代的杜甫,宋代的岳飞、陆游,清代的林则徐,无以不是以国家职责为重的典范。中华民族正是由这些“脊梁”支撑着,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我相信,我们的祖国是不断发展和创新的,我们的祖国也必须会更加繁荣富强。
11.创新与科技作文 篇十一
培训邀请了著名的红外摄影专家和微痕鉴定专家讲解了《红外摄影与文物鉴定》和《文物微痕鉴定》知识。课程结束后,参培人员对此次培训的反响非常热烈。作为工作在基层一线的文博人员,课时虽短却“打开了一扇窗”。如何解决日常工作中鉴别文物的“刚需”和传统鉴定“水太深”“不好说”的矛盾,学习和借鉴现代科技手段,是当前形势下文物工作者应该着眼、着力的紧要课题。
座谈会围绕“文物科技鉴定”,安徽省文物鉴定站研究员、中国古陶瓷学会副会长李广宁率领的专家组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龚德才教授的团队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大家结合实际工作,均发表了自身见解,虽各抒己见,却殊途同归;虽互有碰撞,却高度统一。与会的十几位专家、学者和文博工作者均表示文物鉴定的传统方法和现代科技手段,绝不对立,而应互通互融,相得益彰。
传统鉴定与科技结合,是科技强国形势下的必然所为。对文物事业而言,当下可谓“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文物鉴定与反鉴定、鉴真与作伪,时刻在博弈。作伪手段紧跟科技脚步,运用现代科技的力量,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赝品未泛滥之时,传统鉴定的成功率较高。但今时不同往日,文物鉴定已没有理由不引入自然科学手段,也到了非引入不可的地步。随着科技考古研究的不断进步,曾让文物工作者最纠结的有损分析,已经发展出更多有效的无损方法,从宏观到微观角度对器物的成分、材料、工艺、年代等给出量化证据,结合器型学和感官判断,两者相互支撑,提高鉴定的准确率。
传统鉴定与科技结合,有利于文物鉴定人才的队伍培养。太平必有象,盛世重收藏。在抢救性发掘逐步减少,各级各类博物馆大力发展的今天,各级文物部门理应给国家把关,帮老百姓把关,做好出入境、征集、涉案、流散文物的鉴定工作。传统的目鉴、眼学、“望闻问切”,以几十年在海量文物中耳濡目染为基础,才造就和培养出火眼金睛的“少数派”。在当前文物流通市场真品罕见、较难接触馆藏的情况下,广大文博从业人员虽身处本行,却难言鉴定;博物馆对征集文物慎之又慎,仍难免走眼,主要原因还是传统方法的难以复制和量化。而所谓科技,核心即可重复、可验证。将已经研究论证过的有效科技鉴定手段和传统器物类型学相结合,可以缩短文物鉴定人才的培养周期。鉴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得以解决,青黄不接的局面得以缓解,各级文物部门征集、鉴定文物的水平和渠道也将大为改观。
传统鉴定与科技结合,需要建立“大数据”。目前传统与科技结合的瓶颈,原因包括人才知识结构的差异,文博人员无法掌握理化检测手段,并根据分析数据得出鉴定结论;两者资源互通的空白,科技考古大部分运用于理论研究和教学,科技鉴定试验花重金买不到大量的样品,大量可供研究的藏品深锁文物库房。但如果能够建立如传统标型学一样可供比对的科技鉴定“大数据”,可按门类横向和纵向检索,传统鉴定便可“得其门而入”,互相参照,有理有据。这需要两者在未来长期、深度融合,由点及面,是一个数据筛选、整合的系统过程。
合肥市文物管理处作为基层文保机构,此次搭建文物科技鉴定的交流平台,将省级鉴定站和科技考古界的前沿学者汇聚一堂,旨在加强双方的沟通合作。文物科技鉴定研究并不应局限于高校的课堂和实验室,文博工作者也不需只埋首于文献和经验。将科研资源和文博工作实际相结合,更好地运用于文物鉴定和保护,虽道阻且长,但已经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撰稿:孙莹 摄影:束婷婷)
12.创新与科技作文 篇十二
1 区域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协调发展机制分析
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都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协调发展对区域科技创新绩效会产生重要影响。首先,科技金融和科技创新的协调发展可以实现两类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科技创新效率。一定区域范围内,既定的金融资源和科技资源之间存在理想的配置状态,即金融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科技创新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张世晓 ( 2009) 对中国29个主要创新集聚城市的实证研究发现,区域创新集聚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区域金融结构变化的支配而协同演进。在一定制度、技术和经济结构的影响下,通过科技与金融资源的动态调整可以逐步实现区域创新系统的理想配置,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其次,科技金融和科技创新的协调发展可以调节两者的供求均衡关系,改善科技金融绩效。科技金融组织为区域科技创新主体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并发挥其对科技创新项目的筛选与事后监督管理作用,以保证资金配置与使用效果,满足区域科技创新的需求。而区域科技创新主体对科技金融会产生需求关联和正向激励效应,科技金融体制、科技金融回报率和创新能力是科技金融供给的决定因素。左志刚 ( 2012) 对32个国家10年期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的结果表明,两类权益性金融渠道的发展对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产生了正向影响,而银行信贷扩张则表现为负向影响。可见,金融结构优化对区域科技创新结构改善产生重要影响,金融与科技供需结构匹配性的提高将减少科技金融在不同区域和不同产业领域的失衡,改善科技金融结构和绩效。再次,科技金融和科技创新的协调发展需要良好的外部保障机制。区域金融体系和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结合存在“市场失灵”的空间,法律制度、公共信息服务、政策性金融和引导政策、区域信用体系建设、改制上市等政策支持至关重要。周昌发 ( 2011)认为目前我国科技金融发展的保障机制还存在制度系统性差、层级较低、法律不完善等不足之处。如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相关法律体系建设是科技金融主体收益保障的重要前提。无形资产评估、信息披露、公共服务平台、金融招商等政策是建立科技金融主体间合作沟通的桥梁。肖泽磊 ( 2013) 根据苏州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从科技金融产品建设、科技金融信用建设、科技金融制度建设和科技金融市场建设等四个方面构建政府引导型区域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最后,科技金融和科技创新的协调发展面临的最大约束在于科技与金融结合的体制机制。地方科技投入体制正从地方中间扩散型制度变迁向需求诱致型制度变迁转变,而区域金融体制才开始从中央强制型制度变迁向地方政府中间扩散型制度变迁转变,两者在制度变迁中存在不同步。范祚军 ( 2012) 认为,区域金融发展中存在市场化制度演进与地方行政干预方式调整之间存在梯度差异导致区域金融发展的内生机制难以形成。科技与金融结合体制机制构建有赖于两者制度变迁的适应性和协调性。顶层的制度设计和基层的制度创新之间存在亟待解决的冲突,如国家关于科技支行混业经营的规定和地方性中小银行制度创新的矛盾。科技体制与金融体制之间存在发展和创新的不协调将导致科技与金融结合的阻碍难以从根本上消除。
2 湖南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发展现状
2. 1 在科技创新方面,湖南综合科技创新能力和绩效逐年提高,有力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与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相比,湖南区位优势不明显,近年来社会研发投入力度也不强 ( 不足2% ) ,远低于北京的5. 88% 、深圳的3. 81% 和上海的3. 16% ,但创新投入力度增速较快,科技创新产业发展迅速,科技创新聚集效应显著,创新投入产出效果较好。根据《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2》,湖南综合科技创新能力排名全国第10位、创新绩效排名全国第8位。2007年以来,湖南共取得4634项各类科技成果,115项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五位,其中长株潭地区占全省70%以上,成为湖南最重要的创新极。长沙高新区企业累计授权专利8400多件,每万人拥有发明专利、综合创新能力分别名列全国高新区第2、第6位。目前湖南有5个国家高新区、17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居中部第一。从经济发展成效看,2008 2012年,湖南经济总量连续五年稳居全国前十,年均增长13% ,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升,科技创新发挥了关键作用。由此可见,湖南走出了一条内驱型本土创新发展之路,科技创新绩效和聚集效应明显。
2. 2在科技金融方面,湖南初步建立多元化科技投融资体系,形成引导和凝聚社会力量支持区域科技创新的局面
自2011年长沙高新区成为国家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园区以来,湖南出台《关于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加快创新型湖南建设的实施意见》、《湖南省科技保险工作试点方案》、《关于促进湖南省专利权质押贷款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有力政策措施,从科技金融结合专项和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推进企业股份改制、开展科技保险试点等方面积极转变财政投入方式,创新科技金融体制机制,初步形成多元化科技投融资体系。
随着创新产出能力提升、科技财富和增值效应增强,不断拓展的科技金融需求空间吸引了大量社会资本。目前长沙高新区有金融以及相关中介机构300多家,其中投资机构超过100家,注册资金达300多亿元。初步形成包括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期货、租赁、保理、财务公司和服务外包等多元化科技金融组织体系。区内科技支行已对园区内160多家小微企业贷款3. 8亿元,其中贷款额100万元以下的企业达60家。区内有32家上市公司和20多家拟上市企业,以到场外市场挂牌为目标进行股份改制的企业有72家,完成内核21家,完成股改31家,数量在全国高新区中名列前茅。株洲高新区目前有18家银行,3家小额贷款公司,5家担保公司,是全市金融最密集地区。株洲制定的“4215”计划将在5年内重点培育40家拟上市企业,帮助其中20家完成股改,10家通过券商内核,5家挂牌上市。湘潭高新区有金融机构9家,金融中介机构8家。其中2家创投机构注册资金达1. 8亿元,3家担保公司注册资金5. 2亿元。现园区列入重点上市企业后备资源库企业达到11家,4家完成股改。由此可见,湖南科技金融体系已初步形成,金融聚集和扩散效应开始显现。
3 湖南科技与金融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
3. 1 金融聚集滞后于区域创新聚集
近年来,湖南科技创新的聚集程度迅速提高,长株潭地区已经成为湖南科技创新聚集中心,但其科技金融的聚集程度还相对不足,科技金融需要的相关专业服务机构聚集程度不足,如知识产权评估机构、会计和管理咨询机构、区域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等多明显不足。长沙科技金融资源对株洲和湘潭等其他地区的辐射效应不强,区域科技金融资源的整合和市场的联动不足。根据徐玉莲 ( 2011) 的研究,我国各省市整体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耦合协调程度较低,除少数富裕省份之外,科技金融发展滞后于科技创新的发展,且东中西部地区的耦合协调度差距较为明显,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金融资源的聚集与科技创新资源的聚集程度存在差距。
3. 2 金融结构与区域科技创新结构不相匹配
目前,湖南以银行主导的科技债权融资体系和股权投资偏弱的结构不适应湖南先进制造业、高性能金属材料等传统优势产业技术改造水平稳步提升,风电装备、轨道交通、节能与环保、生物工程等新兴产业和生物医药、资源环境、航空航天、高技术服务业等两型潜力产业科技创新迅速发展的趋势。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等股权投资对新兴业态的两型产业支持乏力,滞后的科技金融结构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产生了一定不利影响。如长沙市现有的4支风投基金对扩展期和即将上市的企业关注过多,而对处于初创期、现金流不足、急需资金的小微科技型企业的投入不足。另一方面,长株潭地区内部科技金融资源聚集程度和科技金融生态环境存在非均衡发展不利于创新资源和知识的跨区域扩散。
3. 3 科技金融产品创新不适应特色产业和特色园区科技创新需要
目前,湖南特色科技园区和特色产业群发展较为迅速。如长沙高新区“留学人员创业园”、长沙县“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株洲高新区“动力之都”、湘潭“国家火炬创新创业园”、长沙先进工程机械制造产业群、浏阳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株洲轨道交通产业群、湘潭矿山装备产业群等都成为区域特色创新极。但与特色科技创新相比,科技金融的特色创新尤显不足,与园区和产业结合的特色金融产品不多,政府引导基金的针对性有待加强。商业银行垂直管理体制和科技小贷公司不合理管制严重影响本土化金融产品创新。区域产权市场发育不成熟、估值定价机制不合理等都制约股权投资者的积极性。
3. 4 科技金融人才队伍远落后于科技创新人才队伍
目前湖南科技金融领域专业化资本运作水平高的人才普遍短缺,特别是既懂金融又懂科技的复合型人才,科技金融人才团队建设远滞后于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建设,导致科技金融服务能力和绩效整体水平不高。据统计,近5年来,湖南共引进各类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3万余人,但金融类人才引进不足100人,难以满足科技金融发展需要。
4促进湖南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4. 1 实施科技金融聚集工程,走 “集约” 发展之路
首先,大力发展长株潭科技金融聚集区。将长株潭打造成辐射湖南乃至中部地区的资源共享、功能齐全、良性互动、辐射和溢出效应显著的科技金融资源、服务和人才聚集区。其次,要出台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科技银行、创业投资、私募基金、天使投资进入长株潭地区。大力发展地方性中小科技金融机构,建议设立麓谷科技银行,大力促进会计和管理咨询、知识产权咨询评估、信用评级等科技金融急需的相关专业服务机构聚集。最后,整合区域科技金融资源形成集约发展模式。充分发挥长株潭科技金融快速增长和特色创新资源聚集的优势,以长沙先进工程机械制造产业群、株洲“动力之都”建设和湘潭先进矿山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的金融支持为重点,加强园区科技金融互动,使长株潭高新区连片发展,形成长株潭科技金融的集约发展模式。
4. 2 调整区域科技金融结构,走 “两型” 驱动之路
通过两型产品政府采购 ( 政府租赁南车时代的新能源汽车) 、两型产业优惠信贷、设立长株潭两型产业投资基金、两型科技创新园区基金等方式引导两型驱动的科技金融发展模式。一要根据湖南科技创新动态发展灵活调整区域科技金融结构。在发展初期,要稳步引导科技银行加大对两型产业和两型园区科技创新主体的授信规模。在快速发展期,要适当扩大两型科技金融市场规模,积极促进有利于引导长线投资和对重大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中试和工业化阶段的创新活动进行支持的两型产业基金等多样化融资工具的发展 ( 如湖南文化旅游产业投资基金、湘电集团风能设备融资租赁模式) 。二要加大对两型产业集群的金融支持。从贷款贴息、税收优惠等方面出台支持两型优惠信贷和两型股权投资政策。通过促进银行转型提高科技信贷对区域两型产业群科技创新的支持效率,强化金融产业链与两型产业链各环节的深入合作,带动区域两型产业产学研金各环节开展更为紧密的衔接和合作。三要大力发展两型产权交易市场。依托湖南现代生态农业科技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农产品期货交易市场,建立中部生态农产品交易中心。鼓励碳交易所、排污权交易市场等两型产权交易市场的发展。
4. 3 推进特色科技金融产品和组织体系建设,走特色 “创新”之路
一是设计和推出适应地方特色产业和园区科技创新需要的金融产品。通过政府设立风险补偿基金、联合建立风险池基金、税收优惠等措施,鼓励商业银行推出“科技领军人才信用贷款”, “新兴产业知识产权战略联盟贷款”、“科技创新链在线融资产品”等创新产品。鼓励各类风险投资机构、保险公司、商业银行共同发起设立特色产业基金。如湖南湘江产业投资基金、湘潭两型社会产业投资基金等。二是建议省科技厅、发改委和财政厅联合制定鼓励“产学研金介”联盟创新模式的政策。优先支持创新联盟承担国家和省级重点科技项目以及创新人才工程项目。构建“产学研金介” 联盟创新网络平台,通过各种科技创新论坛、投资论坛和合作论坛增加创新主体和金融主体之间的交流合作与交叉学习。三是建立区域科技金融绩效考核和风险监控机制。建议由省科技厅牵头成立科技金融绩效评估办公室,通过构建与区域科技创新紧密结合的科技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对相关部门的政绩考核机制。建立区域科技金融协调发展预警监控体系和风险防范机制。
4. 4 夯实区域科技金融发展的制度和人才基础,走“软实力”提升之路
首先,建立湖南科技金融统筹协调委员会,加强政策协调。由湖南省科技厅牵头会同省发改委、财政厅、中国人民银行湖南省分行等有关政府主管部门,整合相关政策资源,强化制度保障。其次,打造“信用长株潭”品牌,逐步完善湖南科技金融信用管理体系。建议成立“长株潭信用建设委员会”,构建长株潭科技金融信用服务平台,提供科技金融信用咨询和信用监督服务,打造“信用长株潭”品牌。引入国家级信用征信评价机构和法律、财务、审计、认证等中介机构,同时建立科技企业的信用资源库,整合信用资源,实现长株潭地区科技金融信用资源共享。再次,加大科技金融人才培育和引进力度。依托湖南大学、中南大学等省内高校理工和经济管理等专业教育资源,加大对本土化科技金融创新和管理人才的培养。组织科技金融培训班,开展科技金融人才交流,加大科技金融人才引进力度和政策支持。再次,提高科技金融公共服务效能。要建立学习机制,提高政策制定者的人力资本,加强科技金融理论与政策研究,引入科技金融专家咨询,民主协商机制,保证政策决策的科学性和执行的高效性。最后,加强区域创新文化培育。在长沙创业之都和智慧城市建设中,利用湖南文化产业优势,大力营造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借助中国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会,加大对区域科技金融创新的宣传和交流。
摘要:通过对湖南科技与金融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提出促进湖南科技与金融协同创新要走集约发展、两型驱动、特色创新和软实力提升之路,以期实现区域科技创新的跨越式发展。
13.科技创新作文 篇十三
走进学校,就能看见我们那美丽的七彩的教学楼。我们的教学楼是用最新研制的高科技的木材做成的。这种木材比大理石还耐用,既环保又安全。我们的教室宽敞明亮,每个学生的课桌都是多功能大容量的。课桌经过现代科技改造了。走到课桌前,你会看见一台微型电脑嵌在桌子上,这就是我们的“课本”。电脑用一种特殊的材料做成,不会伤害眼睛。考试的时候,这种电脑还会防止你作敝。黑板也是用环保材料制作而成。这种黑板有一种智力芯片,相当于电脑的大屏幕。只要在黑板上写下的句子和文章都会记在芯片里,方便同学查找和复习。
虽然这些都是我的梦想,可是,只要靠我们的努力,必须会打造出未来的学校。
14.科技创新作文 篇十四
中国有四大发明: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印刷术。这些值得每个中国人骄傲。二十一世纪,中国出现了新四大发明:高铁,手机支付,共享单车,网购。这些不仅为中国提供了不少便利,更为世界点亮了“科技创新”之星。就比如高铁,中国的高铁出现得较晚,比日本晚了几年,可中国迎难而上,几年时间就赶超日本等发达国家,迈入高铁一流国家。现在,许许多多的发达国家也来找中国修高铁。更有不少游客专门来体验中国的高铁。中国高铁正逐步改变世界
中国也不像一些国家一样采用“垄断政策”,不像他国售卖技术,只售卖成果,而中国不一样,他们积极帮助周围国家修高铁。这样一来,钱赚了,也促进两国关系友好往来,还使“中国高铁”一词深深映入每个人心中。
在对中国科技成果欢喜时,我们也要正视眼下的不足。共享单车的出现,方便了市民的出行,也使城市多了一份绿色。但眼下仍有许多不足:一些人使用后乱停乱放,占用大量公共场所;一些人甚至破坏共享单车,将其占为己有。面临这一系列问题,离不开所有人的自觉,也成为中国面临的一大挑战。
最近也有一件让中国人愤怒的事,华为被取消了“5G竞标”资格。华为公司是一家以通讯业为主的公司。在许多海外调查报告显示,华为深受喜爱。但“5G竞标”成功意味着华为将成为世界的标准线。因此,许多国家禁止它竞标,但又有什么办法,只有中国真正强大,才能成为世界的标准线。
“格力,让世界爱上中国造”。董明珠的一句话,让无数中国人骄傲,但中国前进的脚步将永不止息,中国正全心投入面临的许多问题中,让科技创新点亮世界!
【创新与科技作文】推荐阅读:
科技创新与科技馆发展10-06
工程实践与科技创新3a08-21
科技创新与论文写作11-03
科技创新与论文写作课程考试07-08
湖南区科技服务与创新平台认定09-20
创新科技作文07-17
河南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与管理办法11-19
浅谈农业科技集成创新与示范基地建设11-28
科技创新的英语作文06-23
科技创新作文500字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