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作品《微波炉》

2024-08-24

林清玄作品《微波炉》(精选5篇)

1.林清玄作品《微波炉》 篇一

儿子小时候,每次吵闹,我就拿起电话筒拨一一七给他听,一一七是报时台,会不断播报时间,每十秒一次。儿子的好奇心很强,一听报时台就停止哭闹了。

很久以后,有一次他听报时台,满脸疑惑地问我:“为什么电话里的鸟都飞来飞去,有时候多一只鸟,有时候少一只鸟?”

我把电话拿来听,话筒里播着:“下面音响十一点五分五十秒……下面音响十一点六分零秒……”

原来,儿子把“秒”听成“鸟”,“十一点五分五只乌,十一点六分零鸟”,这不是非常奇怪吗?我正思索的时候,儿子把话筒抢走,说:“爸,你听那么久,一只鸟又飞走了!”

我每次想到时间宝贵,就会想起这件往事,生命里的每一秒都是一只宝贵的鸟,它不断地张开翅膀飞去,仿佛天上的鹭鸶成行。

最悲哀的是,每一只鸟都不属于我,每一只鸟都留不下来。

2.林清卿寿山石薄意雕刻作品 篇二

寿山石具有一定硬度,又易受刀,所以很早就被人们用于雕刻。早在1500年前的南北朝时期,福州地区就有用寿山石雕制的小卧猪殉葬的习俗。唐代,寿山村的广应禅院,寺僧们在山头溪尾采集寿山石,雕刻成佛像、佛珠、香炉、烛台、花瓶和盆、盂、杯、碗之类的供佛用品及生活用具。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考古工作的开展,福州地区的宋墓出土了大量造型各异、雕工精良的寿山石雕人物俑和动物俑,反映出寿山石雕俑在宋代已是常用的随葬用品。元明之际,王冕用花乳石篆刻印章之技艺传至福州,寿山石以其柔而易攻的特性,迅速成为刻制印章的最佳石材之一。此后,在石制印章的发展中,寿山石中的田黄与芙蓉石的优越品性逐渐被人们认识,与昌化鸡血石一道被誉为“印石三品”,田黄和芙蓉石还分别享有“石帝”和“石后”之美称。清初,由于几代皇帝的喜爱及文人墨客的推崇,寿山石身价百倍,钮雕和佛像雕刻蜚声海内外。同治、光绪年间,寿山石雕技艺更加成熟和丰富多彩,并形成东门、西门两大流派,而林清卿就是西门派最有影响的大师,时人尊称其为“西门清”。

林清卿(1876——1948),福州西门外凤尾乡人。从小聪慧好学。早年师从著名寿山石雕大家陈可应,熟练地掌握了“薄意”雕刻之技艺,在圈中已小有名气。但是他不满意当时“薄意”雕刻的现状,认为这种技艺尚不成熟:风格呆板,题材单一,雕工简单粗糙,且布局和立意都不合章法。林清卿认为,要提升“薄意”雕刻艺术的水平,光有熟练的雕刻技艺还不够,必须认真学习国画原理,只有将画理充分融入“薄意”雕刻中,才能创作出高品位的作品。他选择了暂时放下心爱的雕刻刀,专心致志地拜师学起国画来。多年以后,林清卿掌握了国画的基本原理和技能,转而又拿起雕刻刀,信心百倍地开始了他新一轮的“薄意”创作。由于有扎实的国画基础,同时又借鉴了古代石刻、画像砖以及竹雕留青等传统艺术,加上得到了当时与他交往的文人雅士的熏陶和指点,他的“薄意”雕刻艺术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成为影响深远的一代宗师。“精巧绝伦,真能用刀如笔,在杨(璇)、周(彬)二家别开生面者。”这是书画家、鉴赏家龚礼逸先生对林清卿薄意艺术的评价。在林清卿的影响下,薄意雕刻成为寿山石雕最具代表性的表现手法。

“薄意”,是寿山石雕的一种很特别的表现技法,它指的是在寿山石表面雕刻一层比浅浮雕还要浅的纹饰,因为这一雕刻层极薄却富有画意,所以被称为“薄意”。著名书画家、金石家潘主兰先生指出:“薄意者技在薄,而艺在意,言其薄,而非愈薄愈佳,固未能如纸之薄也;言其意,自以刀笔写意为尚,简而洗脱且饶有韵味为最佳,耐人寻味以有此境界者。”正是因为薄意雕刻特别讲究画的韵味,有人又把它形容为“刀画”。

薄意雕刻源于明代寿山石雕的阴刻技法。至清代,经周彬、潘玉茂等许多艺人的改进而趋于成熟。薄意雕刻技法的产生,与寿山石中的田黄、水晶冻等石种太稀贵有很大关系。这些名贵石种,产量极少,得之十分不易,而且原石本身就温润如玉,晶莹剔透,五色斑斓,美不可言,人们视之如珍宝。其原石往往按重量论价,而且价逾黄金。然而,这些天然美石有时也难免于莹润通灵中显现砂格、裂痕、石纹或其它杂质,必须经雕刻修饰以清除回避。拥有者的过分珍惜,给雕刻者带来很大压力,他们为最大限度地保留原石,基本上不对原石作过分取舍,而是依原石现状先设计雕刻内容,然后在原石上作很浅薄的一层雕刻,这样既能巧掩瑕疵,又适于品赏抚玩摩挲,更能充分体现原石材质之美,使美石锦上添花。

林清卿的薄意特色就在于他能“因材施艺,巧掩瑕疵”,能“利用石病,反见天然”。他的薄意作品题材涉及广泛,而且无所不精,花鸟、山水、人物、鱼虫应有尽有。他将传统的绘画章法、墨韵和意境融入精湛的雕刻技艺中,作品意境深远,格调高雅,有浓厚的笔墨韵味。观其薄意墨拓,宛若欣赏一幅幅韵味无穷的国画。正如画家熊文镛所称赞的:“清卿画石非人之画纸所能及也,是石以画传者。” 陈子奋先生评价林清卿的薄意作品:“花卉之妩媚生动,虽写生家罕能及,山水竹木,亦静穆浑厚。难得在利用石病,而反见天然。”林清卿的努力,使薄意雕刻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开创了寿山石雕薄意技法的新局面,他的成就,后来者至今难以逾越。

薄意雕刻通常用于质佳而材小的美石上,特别多的是用于自然形印章上印台的装饰。如果是有皮的掘性灵石,或是有薄色层的优质灵石,尤其能将其艺术效果发挥的淋漓尽致。但是,方寸之间要用雕刻刀表现一幅韵味十足的“国画”,这就要求创作者不但要有娴熟的运刀能力,还要有深厚的国画基础和古典文学功底。

相石,是薄意雕刻的第一步。相石就是审石构思。一块未经雕刻的寿山石原料,适合雕刻什么题材,怎么布局,如何突出原石美丽天然的色泽和纹彩而掩蔽它的瑕疵……,这些都是相石时所要反复考虑的。相石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设计方案一经确定,实际上已经决定了作品品位的高低。林清卿十分重视相石过程,他认为:“刻当相石。凡石色俏,则宜花卉;凡石呈裂痕,宜山水,以尽石势。下刀之先,心开一境,以尽画意诗情。”他认为:“薄意以花卉最难,妙在善配巧色;次则山水,以意为之,取其神远;再次则人物,剔透为精。”他的这套相石理论,我们可以从他的作品中领会到。

这件田黄石之所以被称为“银包金”(图一),是因为田黄的外皮是近乎透明的白色,林清卿就是巧妙地将这一层白皮雕刻成花卉,黄白二色相得益彰,使得黄莹莹、通灵脂润的田黄石犹如披上一件白得透明的薄纱,更加美艳动人。而这件用都成坑石刻制的薄意海棠菊花印章(图二、三),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它的温润、纯净和娇艳,但是它的原石并不是这么可人的。都成坑石又称“杜陵坑”,石质结实晶莹,两石相击,发声如玉,色彩丰富,亮丽夺目。但因石脉多结附于周围的岩石上,矿层浅薄,常有砂粒附着其上,行内有谚语:“杜陵坑,砂成山,有水色,人人贪”说明纯净美艳的都成坑石非常难得。这件都成坑石,水色足,颜色美,石质上好,但局部还是免不了有砂点显现。林清卿在相石的时候,就考虑到这块石料的特点,他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石的形状,在水嫩纯净处不做任何雕饰,仅是铲地磨光;而在砂点显现处,则加以薄意雕刻,他设计的海棠、菊花、蝴蝶纹样,生动美丽,宛若天成,但实际上这些美妙的纹饰还起着扬长避短的作用。他总结的这套“掩拙扬俏”的理论,对后学者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他自已在动刀之前,往往要反复把玩石料、研究石性,有时好几天都不动一笔一刀。他在雕刻“羲之爱鹅”章时,甚至请人买来几只大白鹅养在后院中,天天观察,胸有成“鹅”后方才动刀,刻出的“鹅”人称神品(图四)。

我们再看这件“夜宴桃李园”作品(图五、六、七),从中可以看出其布局的巧妙,勒线、剔地和开纹行刀精确而又自如。这方印章高4.9,底面长4.6、宽2.7厘米,可以说材质并不大,但是林清卿在此用刀“画”出了场面宏大的夜宴场景:园中假山怪石嶙峋,树影婆娑;果实累累的桃树、李树上张灯结彩,树下七个高士围桌畅饮,或坐或站、举止洒脱,个个酒酣意浓、兴致正高;一侍者正端着一壶酒一路小跑着赶来……,众多的景物、人物清晰地展现在方寸之中,丝毫没有杂乱之感,而人物的雕刻颇具古意,树木花草也各具姿态。这件作品原石是块白色的高山石,凡有砂格、裂纹之处,都已被山石和树木所遮避,因此,我们看到的是如此美妙的“画卷”,林清卿相石的本领和用刀的功力确实不同寻常。

剔地,是薄意雕刻中十分重要的步骤。林清卿剔地的本领非同一般。他特别注重剔地的分寸,认为如果剔得太深,不但刺手,而且流俗;太浅,又缺乏立体感。他认为,剔地的用刀很关键,如果用半圆刀,景物不够清晰,如果用平刀,景物和底地呈直角,又显得火气太重。因此,他多用小圆刀剔地,这样既可使景物明显又可使底地成为有机的依托。这件薄意渔乡山水水晶冻印章(图八、图九),就很好地体现了林清卿剔地的功力。水晶冻石,是寿山石的名贵品种,又名“晶玉”,石质通透灵澈、光泽润亮,剔透如水晶而温润如玉石,其通透处几乎可以隔石观物。在这块近乎透明的水晶冻上作薄意雕刻,作者剔地能力的高低就一览无余了。作品描绘的是夏日的渔村生活,近处是停靠岸边的渔船、悠闲自在的人们、婀娜多姿的树木,远处是一座座房屋和远山……狭小的空间里表现的内容非常丰富,能做到景物层次分明、清晰生动实属不易,从拓片上看,仿佛是一幅生机盎然的水乡风情画,这都归功于林清卿恰到好处的、富有空间感的剔地本领。这种剔地效果最难模仿,因而现在也成为鉴定林清卿作品的重要依据之一。

林清卿一生创作了大量薄意作品,如今收藏于博物馆中的每一件作品都被视为国家重要的文物而备受珍惜。他的艺术成就至今无人能超越。

作者:陈邵龙 (副研究员)

工作单位:福建博物院

联系电话:13665024043

3.林清玄作品《钻石戒指》 篇三

从前有一个国王,他生性凶暴,喜欢侵略,在他作王子的时候,就想有一天要占有整个世界,常常催促父王去和邻国作战。

老国王心里非常担忧,却也不能改变王子的本性。有一天,老国王生病很严重,快死的时候他把王子叫来,对王子说:“我快死了,要把王位传给你。可是心里很担心,我们的祖先一向是以仁爱来统治国家,希望你也时常心存仁爱。”

说到这里,老国王把手上的一枚钻石戒指取下来,戴在王子的手上,说:“我死了以后,希望你看到这个戒指就想到仁爱,因为这世界的每一个人都是父母最疼爱的.孩子。”

说完,国王就去世了。

王子一开始很伤心父王的死,也想要仁爱,可是他想:“如果不占领整个世界,我怎么能让所有的人都得到我的仁爱呢?”

因此,在他作了国王以后,就开始训练军队,告诉大臣,教导人民,他说:“为了使全世界都分享我们这一国的仁爱,我们一定要攻打他们的国家,杀掉他们的国王,占领他们的土地!”

在国王的领导下,从大臣到人民都变得非常凶暴、喜欢侵略,他们每天都到处征战,侵占别人的国土,杀死抵抗的人民,于是国士越来越大,人民愈来愈残忍。

可是,战争一定有死伤,这一国的人民一天比一天少了。有一天,国王的独生王子也在战争中牺牲了,他伤心的看着手上的钻石戒指,想起了老国王的话,知道仁爱才是解救人民惟一的方法。

国王忏悔了,但是他的大臣、军队、人民都已经非常凶残,无法改变了,国王就想出一个办法。

他首先叫人找来一个锅子、一堆柴火放在大殿上,接着召集所有的大臣和将领,宣布了他的忏悔,但是大家都议论纷纷,不相信国王是真心的改过。

国上就命令侍卫把火生起来,将锅子里的水煮开了。然后,他把手上那先王留下的价值连城的钻石戒指取下来,丢进滚烫的锅于里,对大家说:

“现在,谁能伸手进这个锅子把戒指拿起来,我就把锅里的钻石戒指送给他。”

大臣们一阵喧哗,但是并没有人敢伸手去拿戒指。

国王于是叫人把柴火抽出来,在开水里加了冷水,自己伸手进锅子,把钻石戒指拿出来,戴回手上。他说:“戒指虽然是很贵重的东西,可是一定要在平静清凉的水中才拿得出来。从前我们讲仁爱,却到处去打仗、杀害,就好像把戒指丢在开水里一样。

“现在我宣布不再战争,就好像把柴火拿掉。我很忏悔,就像加冷水到锅里,很轻松就把戒指拿出来了。再宝贵的钻石戒指如果一直放在开水里,永远也没有用呀!”

国王的话感化了臣民,这个国家就再也没有战争,人人过着平安和乐的日子。

4.林清玄作品有哪些 篇四

林清玄代表作品有:

《菩提十书》、《身心安顿》、《清净之莲》、《桃花心木》、《生命的化妆》

林清玄主要作品

林清玄在大陆出版了《在云上》《清音五弦》《心的菩提》《情的菩提》《马尾》《林寺》等,饱含着他对佛教,人生的感悟,非常值得去品味。

,菩提十书重新出版:《境明,千里皆明》《心美,一切皆美》《情深,万象皆深》等。

禅意散文精选(全四册):《不争,是一种慈悲》《不辩,是一种智慧》《不闻,是一种清净》《不看,是一种自在》。

林清玄的经历

他自从17岁开始发表作品,20岁出版第一本漫画书之后一发不可收,走上了文学之路。作品有报告文学、文艺评论、剧本等,最有成就的是散文创作。30岁前得遍了台湾所有文学大奖:国家文艺奖、中山文艺奖、吴三连文艺奖、金鼎奖、时报文学奖、中华文学奖、中央时报文学奖、吴鲁芹散文奖、作协文学奖,曾于台湾获得世界华人文化新传奖、杰出孝子奖、世新大学十大杰出校友奖、成功杂志十大成功人物奖、宝岛十大才子奖……直到他不再参赛为止,被誉为得奖专业户。他连续十年被评为台湾十大畅销书作家,从小学三年级就想成为一名作家的林清玄在17岁时即开始发表作品,到30岁时,他的作品囊括了当时台湾的所有文学大奖。在25年的创作生涯中出版作品逾百部,其中,《身心安顿》《烦恼平息》在台湾创下150版的热卖记录,《打开心灵的门窗》一书创下高达5亿元台币的热卖记录。尤其是80年代后期,每年平均出版两三本以上新书。门类涉及散文、报告文学、文化评论、小说、散文诗等。

32岁遇见佛法,高规格入山修行,深入经藏。

35岁出山,四处参学,写成“身心安顿系列”,成为90年代最畅销的作品。

40岁完成“菩提系列”,畅销数百万册,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书之一。同时创作“现代佛典系列”,带动佛教文学,掀起学佛热潮。获颁杰出孝子奖。

林清玄的作品曾多次被中国台湾、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及新加坡选入中小学华语教本,也多次被选入大学国文选,是国际华文世界被广泛阅读的作家,被誉为“当代散文八作家”之一。

婚变

1979年与陈彩鸾结婚。

林清玄应付台湾报纸激烈的竞争,生活忙碌,内心空虚,陈彩鸾却无法与他进行精神上的沟通。

在某一年的新年,陈彩鸾离家外出不知去向。林清玄和儿子只能以方便面充饥,自己的家如此凄凉,林清玄心灰意冷。

三个月之后,林清玄选择辞职上山,隐居起来,两年后林才重入红尘。就在林清玄以为自己看破七情六欲的时候,他遇见了方淳珍。

在一个雨天之后林清玄提出了离婚的要求,陈彩鸾对离婚也持赞成态度。和陈彩鸾离婚以后,林清玄很快和方淳珍办理了结婚手续。

娶了年轻貌美的方淳珍。

关于他的`谣言便满天飞。林清玄一直保持沉默,他希望用沉默来打动大众,得到大家的理解和祝福。但事与愿违,大众对他的抗议终于在他宣布新婚的时候达到了白热化,甚至有激进的妇女组织,在“林清玄教育文化基金会”门口焚烧他的书。有人在网上大骂他是“伪君子”,有人说他“说一套,做一套”。

事实上,陈彩鸾却和方淳珍私交很好。平时她们会相约喝茶、聊天,方淳珍还会为林清玄和陈彩鸾已经长大的儿子买电影票,约女朋友。当事的三人,早已相逢一笑不谈过去,林清玄对方淳珍说:“在脆弱中坚强才是真正的强健和坚忍,时间才是评价一个作家作品好坏的最公正的法官。”

写作之路

对林清玄来说,走上写作之路,其实并非最初的愿望,最早,林清玄一直想当画家,甚至还跟着林崇汉画了一阵子。不过,走上写作的路,倒一丝也不后悔,写作要自由的多,更能清晰地描绘出自己的心路历程,以及所见、所思、所感。所以,林清玄自觉会一直写下去,或许依然在文学素描的散文上下功夫,或许就著手去写一些比较大部头的有关人性,有关历史,有关哲理的书,或许改变途径去写小说,不管未来会写什么,写作总是一条不能斩断的路,林清玄会一步步往下走去。

林清玄7岁开始背诵唐诗宋词,8岁,获得了全台湾儿童绘画赛优选,10岁就开始读小说,林清玄记得小时最喜欢的是《西游记》。

1972年,考取世界新专电影技术科,在学时非常活跃,开始认真写稿,而绘事则暂时抛开了。在世新的时候,创办过《电影学报》,担任《奔流杂志》编辑,在《新闻人》周报任总主笔。这段时候,在文坛渐露头角,开始受到了瞩目。

写报导

这些年,林清玄写报导写得多,写散文反倒写得少了,不过,他并不觉得可惜,虽然他自己也了解,报导到底只是报导,不会成为文学的重镇,甚且有一天它会式微。不过,林清玄自觉还年轻,这段时日,就利用报导来磨练自己的事,创作的事,稍候也不迟。

5.关于林清玄作品经典语录 篇五

2、有了头脑就有我执,就有贪嗔痴慢疑,就有所知障和烦垴障,也就使我们永远在感官和直觉的领域中兜圈子了。——林清玄《紫色菩提》

3、玫瑰与爱是如此类似,盛开的玫瑰会一瓣一瓣落下,爱到了顶点,也会一步步地走入泪中。——林清玄《玫瑰海岸》

4、我既不显露,也不隐藏!——林清玄《心美,一切皆美》

5、爱情就是爱情,即使当柴烧也是美的。——林清玄《玫瑰海岸》

6、《阿含经》中说的:莲花生在水中、长在水中、伸出水上,而不着于水。如来生于人间、长于人间、出于人间,而不执着人间的法。——林清玄《心美,一切皆美》

7、若有八万四千人认识我,知道我的名姓,也只是看见了一个的面具。因为真实的我,永在改变中。我感恩这种“自己的不确定性”,这使得从前一切的过错还能修正,所有缺憾都能弥补,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林清玄《在云上》

8、世界是全然静寂无声的,人心的喧闹在当时当地,被苦难的景象压迫到一个无法动弹的角落。——林清玄《情深,万象皆深》

9、一个作家在写字时,他画下的每一道线都有他人格的介入。——林清玄《心美,一切皆美》

10、晴天时爱晴,雨天时爱雨。——林清玄《心的菩提》

11、我看见了,但我什么也不能做,我帮不上一点黑暗的忙,这是使我落泪的原因。——林清玄《情深,万象皆深》

12、想到佛是永远在的,佛是处处在的,在每一片叶、每一朵花、每一株草,甚至在吃冰淇淋清凉的心里。但是,拜着佛的人中,几人能知呢?——林清玄《在云上》

13、生死之间这么脆弱,就像一个玻璃瓶子一般,一掉地就碎了,可是就有人用力的把瓶子往地上砸。——林清玄《情深,万象皆深》

14、文殊菩萨讲智慧,三复斯言:天下无不是药的草!静思万法,谛观万物,哪有无用的存在,小到一株草、一束花,皆在阳光下开怀,轻风中喜乐,于无明未名处灿然,于清心寡欲中成就。天下何处不庄严,一草之前有大雄宝殿,一花之茎有无上菩提,佛陀拈花,迦叶含笑,全因眼有明慧,觉有清灵,心有慈悲,情有淳深。情深,万象皆深,恰如洪荒留此山川,宇宙如实历历,万籁不消缺憾,我心当得自在。——林清玄《情深,万象皆深》

15、蝙蝠天生有弱视的盲点,使它偶然逢到生命的灾难。飞蛾天生有扑火的习性,使它必然扑向火焚的结局。在偶然与必然之间,生命是这样令人叹息!如果,蝙蝠的眼睛像飞蛾那么亮,而飞蛾的习性像蝙蝠那样小心,该有多好呢!——林清玄《心若香茗,静听花开》

16、海可能会枯,也可能不会,然而可以确定的是,我们看海的人一定会比海先枯。——林清玄《玫瑰海岸》

17、众生无我,并缘业所转,苦乐齐受,皆从缘生,若得胜报荣誉等事,是我过去宿因所感,今方得之,缘尽还无,何喜之有?得失从缘,心无增减,喜风不动,冥顺于道。缘尽还无,何喜之有。——林清玄《境明,千里皆明》

18、每一朵落花,都香过、美过,与蜂蝶相会过!天地有大美,是万古文人以情写美;宇宙有宏境,是千秋骚客以情拓境,笔落诗成,怎一个“情”字了得?——林清玄《情深,万象皆深》

19、你是你,已不是最初的你!也不是昨天的你!奔波的岁月,一站又一站的旅途,在动荡与流离中,只要返观自心、自净其意,就定了、静了、安了……每天的睡去,是旅程的一个终站。每天的醒来,是旅程的一个起点!——林清玄《心美,一切皆美》

20、当我们的心静下来,烦恼喧哗,彷彿生命中的污泥,但我们也等待着,或者会有一朵莲花,一些清淳的智慧,从无明的、未名的角落,开起!——林清玄《情深,万象皆深》

21、拔除人生的痛苦烦恼之毒箭是最要紧的事,因为人生是这样无常短暂迅速于箭。——林清玄《紫色菩提》

22、再温柔平和宁静的落雨,也有把人浸透的威力。——林清玄《玫瑰海岸》

23、夜里的钟声是格外沉厚的,仿佛一敲之下,它非但不上扬,反而向山下落了下去,一直往谷底沉。——林清玄《境明,千里皆明》

24、人不是向外奔走才是旅行,静静坐着思维也是旅行,凡是探索、追寻、触及那些不可知的情境,不论是风土的,或是心灵的,都是一种旅行。——林清玄《玄想》

25、喝苦茶时,特别能回味蜜茶的滋味。——林清玄《心美,一切皆美》

26、有时候抽象的事物也可以让我们感知,有时候实体的事物也能转眼化为无形句子网www.qqzf.cn,岁月当是明证,我们活的时候真正感觉到自己是存在的,岁月的脚步一走过,转眼便如云烟无形。但是,这些消逝于无形的往事,却可以拿来下酒,酒后便会浮现出来。——林清玄《温一壶月光下酒》

27、人家都说随缘,我相信是随愿而生的,有愿就会有缘,没有愿望,就是有缘的人也会错身而过。——林清玄《心美,一切皆美》

28、世界如此隐晦暧昧,我们的心要像大圆镜,凡所鉴照,尽皆清明。生活在世俗中,为自己的种.种烦恼所累,就算活得这么不得已,就算时时自责忏悔,心里又何时明朗过。——林清玄《境明,千里皆明》

29、乌龙还是第二道最好,涩尽甘回,带着晨曦般的颜色。——林清玄《玫瑰海岸》

30、传说在北极的人因为天寒地冻,一开口说话就结成冰雪,对方听不见,只好回家慢慢地烤来听……——林清玄《温一壶月光下酒》

31、生命里偶然的欢喜、悟、心灵的光,就像鸽子麻雀突然来到我们的窗前,当它们飞走的时候,我只要保有那种欢喜就好了。——林清玄《紫色菩提》

32、“自己”在时空中不断地蜕变,读完一本书和未读一本书的自己是不同的;懂得爱和不懂得爱的自己是不同的;心眼已开和心眼未开的自己又是不同的。——林清玄《在云上》

33、是多么奇妙的感受呀!孤身一人,行走在从未到过的地方,彷佛飘浮在太空的某一情境,直到早上的闹钟响起,才从太空飘落,那窗外的景色永远既熟悉又陌生,像是深植于记忆,又像是第一次到达。——林清玄《心美,一切皆美》

34、时间过去的过去了,未来的尚没有来,现在的刹那间即已消逝,而且刹那又在哪里?照这样看,哪里有过去?有未来?有哪里有现在?因而无古无今,无旦无暮,时间只不过是一段无始无终连绵不断的长远罢了。——林清玄《境明,千里皆明》

35、当我知道每一个我,每一个自己都是稍纵即逝,下一个自己是全新的。--这想法使我充满了启示,总使我有更深沉的感激、更非凡的勇气,去建造未来的自己。改变是可能的!开悟是可能的!从此时此地,走向康庄大道是可能的!——林清玄《在云上》

36、种兰不种艾,兰生艾也生。——林清玄《玫瑰海岸》

37、一个人的质量其实是与梅香相似,是无形的,是一种气息,我们如果光是赏花的外形,就很难知道梅花有极淡的清香;我们如果不能细心的体贴,也难以品味到一个人隐在外表内部人格的香气。——林清玄《心美,一切皆美》

38、雪,冷而清明,纯净优美,念念不住,在某一个层次上,像极了我们的心。——林清玄《心美,一切皆美》

39、如果画面转换,我看见一条清澈的小溪,流过溪谷,溪边有一株横长的芦苇,一只美丽的紫蜻蜓,不知从溪山的角落飞来,翩翩地降落在芦苇的最尖端。当时若有摄影机,一定会立刻留下美丽的影像;若有纸笔也好,可以写下刹那的情景。因为,思绪的蜻蜓是不会久留的,它像来的时候一样翩然飞去。——林清玄《玄想》

40、如果人能快乐的归去,死亡就不能杀人,反而是人杀掉了死亡。——林清玄《境明,千里皆明》

41、在照进窗隙强烈的阳光里面,我们可以看见虚空中飞扬的尘埃,那些尘埃粒粒分明,但无法破坏光线的本质。在黑暗中,我们完全见不到尘埃,尘埃就一层层的增加,使我们陷入更深的黑暗。——林清玄《心美,一切皆美》

42、煮雪如果真有其事,别的东西也可以留下,我们可以用一个空瓶把今夜的桂花香装起来,等桂花谢了,秋天过去,再打开瓶盖,细细品尝。把初恋的温馨用一个精致的琉璃盒子盛装,等到青春过尽垂垂老矣的时候,掀开盒盖,扑面一股热流,足以使我们老怀堪慰。——林清玄《温一壶月光下酒》

43、感若相似,身必同受。芦花枫叶,因秋而发,这是秉持虔诚,与自然呼应。走在人群中的我们,又怎能冷俊孤傲。那供佛的莲花凋谢,尚留馨香一缕,落于水中,则气息清越;焚于炉底,则沉凝厚重,形虽散了,魂却不朽。——林清玄《情深,万象皆深》

44、若有广大的心,一片茶叶,也可以跨泰山、超北海,与千里外的知音相逢聚叙。若有细腻的情,一片茶叶,也能润灵台、破孤闷,与我们最微细的心思相会同行。——林清玄《玄想》

45、充满了爱、浪漫、理想的心,总是带着梦幻的,以为人生的路是笔直、快阔、平坦的,经过多年的行走,才知道路有时奇崛、偶尔凹陷、还有难以通行的宽窄!——林清玄《心美,一切皆美》

46、如果我们眼中所看到的世界不够美好,不要先怨怪这个世界吧!应该先看看自己够不够美好。——林清玄《紫色菩提》

47、凡是人,就不会无端堕落。——林清玄《心美,一切皆美》

48、我们要轻轻的走路、用心的过活;我们要温和的呼吸、柔软的关怀;我们要深刻的思想、广大的慈悲:我们要爱惜一株青草、践地唯恐地痛。这些,都是修行。——林清玄《情深,万象皆深》

49、走出屋外,月仍在中天,但在山边极远极远的天空,有一些早起的晨曦正在云的背后,使灰云有了一种透明的趣味,灰色的内部也仿佛早就织好了金橙色的衬里,好像一翻身就要金光万道了。鸟还没有全醒,只偶尔传来几声低哑的短啾,听起来像是它们在春天的树梢夜眠有梦,为梦所惊,短短地叫了一声,翻个身,又睡去了。——林清玄《紫色菩提》

50、我也愿学习蝴蝶,一再的蜕变,一再的祝愿,既不思虑,也不彷徨;既不回顾,也不忧伤。——林清玄《境明,千里皆明》

51、在穿过林间的时候,我觉得麻雀的死亡给我一些启示,我们虽然在尘网中生活,但永远不要失去想飞的心,不要忘记飞翔的姿势。——林清玄《在云上》

52、走出屋外,月仍在中天,但在山边极远极远的天空,有一些早起的晨曦正在云的背后,使灰云有一种透明的趣味,灰色的内部也仿佛早就织好了金橙色的衬里,好像一翻身就要金光万道了。——林清玄《境明,千里皆明》

53、在匆忙的通过斑马线的人群里,我们通常不会去注意行人的姿势,更不用说能看见行人的脸了,我们只是想着,如何在绿灯亮起时,从人群前面呼啸过去。——林清玄《情深,万象皆深》

54、能观悲喜,有觉悟的心,获得与失去都是很好。不能观照,执迷于外相,得到和失去都是不幸。——林清玄《在云上》

55、住在佛寺里,为了看师父早课的仪礼,清晨四点就醒来了。走出屋外,月仍在中天,但在山边极远极远的天空,有一些早起的晨曦正在云的背后,使灰云有一种透明的趣味,灰色的内部也仿佛早就织好了金橙色的衬里,好像一翻身就要金光万道了。——林清玄《境明,千里皆明》

56、由于人这种多元的特质,人才是最可为的,人也才是有情众生中最难得的。——林清玄《紫色菩提》

57、第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其实在青年的成长中,文学也是他们最好的化妆。心美一切皆美,情深万象皆深。——林清玄《心美,一切皆美》

58、茶若相似,味不必如一。但凡茗茶,一泡苦涩,二泡甘香,三泡浓沉,四泡清洌,五泡清淡,此后,再好的茶也索然无味。诚似人生五种,年少青涩,青春芳醇,中年沉重,壮年回香,老年无味。——林清玄《情深,万象皆深》

59、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林清玄《心美,一切皆美》

60、我们如果心灵够高,也可以这样看着世界。我们如果心情够细,也能体贴一棵树的心。——林清玄《情深,万象皆深》

61、禅的伟大也在这里,它并不教导我们把屎尿看成玫瑰花,而是教我们把屎尿看成屎尿,玫瑰看成玫瑰;它既不否定卑劣的人格,也不排斥狂乱的身心,而是教导卑劣者拭擦自我的尘埃,转成清明,以及指导狂乱者回归自我,有完整的观照。——林清玄《情深,万象皆深》

62、比起沉默站立的菩提树,在宁静中的凤凰花是吵闹的,好像在山上开了花市。——林清玄《心的菩提》

63、你是你,已不是最初的你!你是你,也不是昨天的你!奔波来去的岁月,一站又一站的旅途,在动荡与流离中,只要返观自心、自净其意,就定了、静了、安了,使我不论在多么偏远的地方行脚,都能无虑而有得。每天的睡去,是旅程的一个终站。每天的醒来,是旅程的一个起点!——林清玄《心美,一切皆美》

64、人生因有情而灿烂,智慧因有情而庄严。智是观察和思考的能力,慧是抉择与判断的能力,有智则可观万象,有慧方可析是非,然而多高的智慧也分不清,是万象皆深而情深,亦或情深而万象皆深。——林清玄《情深,万象皆深》

65、唯有我们抓住生活的真实,才能填补笔记的空白,若任令生活流逝,笔记就永远空白了。——林清玄《情深,万象皆深》

66、没有眼睛的人,他是完全看不见的,这种黑暗与处在暗室里的好眼睛的人,所见的黑暗并没有不同,但是好眼睛的人不是看不见,而是看见的都是黑暗。在光明里,瞎眼的人需要的是眼睛,在黑暗中,眼明的人需要的是灯光。——林清玄《心美,一切皆美》

上一篇:项目申报专题培训主持词下一篇:文秘试题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