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文化站建设调研报告

2024-06-23

乡镇文化站建设调研报告(精选7篇)

1.乡镇文化站建设调研报告 篇一

党的xx大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党和国家把文化建设提到了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并进一步加大了对文化建设的投资力度。“xxx”期间,国家和省、市、县用于全市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和设施设备配套的投资就达6800多万元。那么投资这么多钱这些乡镇综合文化站究竟建设、运行的情况如何?能否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围绕这些问题,前一段时间我们分组深入全市部分县(市、区)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调研。通过调研发现,全市大部分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建设情况还是比较好的,基本能够按照上级的要求组织新建或者改扩建,也有部分建成的已经投入运行,但是,在调研中也确实也发现了一些不容忽视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及时解决,不但严重制约着乡镇综合文化站基本功能的发挥,而且影响着国家战略意图的真正实现。

一、全市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运行情况

建设情况:根据有关统计,目前xx市共有162个乡镇(街道办,其中有148个乡镇,14个街道办。国家“xxx”规划纲要提出,到“xxx”末在欠发达地区新建、改扩建2.5万个左右乡镇综合文化站,基本实现全国乡镇综合文化站全覆盖。XX年以来,国家和省、市、县确实加大了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的投资力度,中央、省先后给xx市共下达14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任务,国家和省、市、县先后投资6800多万元,用于全市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和设施设备的配套。到目前为止,全市已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90个,有47个在建,还有7个正在选址。另外,还有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列入国家、省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投资计划,目前正在积极争取。

运行情况:据我们调查了解,目前,全市已建成的9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投入正常运行的只有31个,占到建成数的三分之一,投入运行的这些乡镇综合文化站也分几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指导管理工作有人做,开展活动也比较好的。这些乡镇综合文化站所处地域环境比较好,当地乡村和广大群众经济条件比较好,且当地群众非常喜爱文艺活动,加之乡镇领导高度重视群众文化工作,又有比较稳定的文艺活动指导管理人员。

第二种情况是开展活动断断续续,没有固定的指导管理人员。这些乡镇综合文化站所处地域环境一般,当地乡村和广大群众的经济条件比较差,且大部分群众不十分喜爱文艺活动,加之这些乡镇领导也不十分重视群众文化工作,没有安排固定的文艺活动指导管理人员。

第三种情况是乡镇综合文化站只有空架子,既没有基本的开展活动条件,也没有具体的指导管理人员。这些乡镇综合文化站所处地理位置比较偏僻,乡村和当地群众经济条件也非常不好,由于这些地方的中青年群众大部分都外出打工,村里只剩下老弱病残人员,加之当地领导也不够重视此项工作,没有专门或者业余的文艺指导管理人员,基本处于闲置状态。

二、全市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县、乡两级有关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建设免费用地难以落实。加强文化建设是新时期我们党和国家的战略决策,国家投资加强基层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巩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宣传党和国家的时事政策、法律法规;组织群众开展各类高科技技能培训;组织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组织管理农村的各类文化读书活动、收集整理民族民间的各种文化遗产、指导群众开展各类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体育活动。但是,到了县、乡这两级,大部分领导只考虑经济指标的增幅和安全系数,导致不少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免费用地难以落实,综合文化站至今还没有建成,严重影响了国家战略意图的如期实现。

二是严重缺乏专职或者兼职的指导管理人员。

据我们调查了解,目前全市13个县(市、区)的乡镇综合文化站90%的没有专职的宣传文化指导管理人员,有极少部分有的也大多老龄化,或者是乡镇为了应付检查临时指定的不懂文艺业务的乡镇干部,根本无法指导管理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工作。由于严重缺乏宣传文化指导管理人员,致使国家和各级投资建设、配送的乡镇综合文化站、优质文艺活动器材也大部分处于无人管理的闲置状态,有流失的危险。

三是开展文艺活动缺乏必要的经费保障。按照国家“xxx规划”的要求,到去年年底xx市65%以上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已经建成,但是,由于建设之初各级既没有考虑指导管理人员的及时配备,更没有考虑落实运行经费,致使建起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大部分由于缺乏运行经费因而不能投入运行,基本形同摆设。

四是投资规模不科学,运行管理不规范。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全市大部分乡镇综合文化站投资规划不科学。有的乡镇综合文化站活动场所有余,有的乡镇综合文化站活动场所严重不足等情况。还有就是部分乡镇综合文化站的运行管理很不规范,特别是有不少县(市、区)的乡镇和当地的县级文化主管部门争实施主体、争产权管理。按照国家和省里的有关规定:在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中,完全由国家和省、市投资建设的,建设实施主体和产权管理归当地县(市、区)文化主管部门;由国家和省、市、县、乡(镇)共同投资建设的,建设实施主体和产权管理,按照投资数额的大小由投资大的一方负责。xx市的大部分乡镇领导没有掌握国家的有关政策,导致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征不了地、选不了址,管理互相扯皮,致使该建的至今还没有完全建起,建起的标识不清楚、管理不规范、活动不开展。缺乏科学配套的管理制度。

三、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一是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文化建设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党和国家非常重视文化建设,把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纳入四位一体的战略部署,并且明确强调要在大力发展经济、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要以经济、政治建设促进文化和社会建设,以文化建设推动经济、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因此,我们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把文化建设纳入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努力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是要配备人员,强化管理,扎扎实实抓好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去年中宣部、中组部、中央编办、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六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地方县级和城乡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宣发【XX】14号),按照文件要求,结合xx实际,市委宣传部初步拿出了贯彻落实中央六部委文件的实施意见。我们一定要认真落实中央六部委和市委宣传部的有关意见精神,尽快配备县、乡、村三级的宣传文化人员,特别是要尽快统一配备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宣传文艺指导管理人员,同时,要组织开展培训,加强队伍管理,理顺管理渠道,使其尽快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是要加大投入,核定经费,确保乡镇综合文化站活动经常化。各级一定要加大资金投入,努力做到每一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每年国家投入不少于5万元,省级投入不少于3万元,县级财政不少于1万元,乡、村级投入不少于1万元,要把这些投资纳入各级的财政预算加以落实。同时,要鼓励有条件的县、乡、村通过进行市场化运作举办各种文艺活动,以进一步满足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只有这样才能使乡镇综合文化站发挥最大功效,才能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才能推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是要完善制度,加强管理,确保乡镇综合文化站健康有序地发展。要确保乡镇综合文化站能够真正发挥作用,能够健康有序地办好,除了必须保证人员队伍和运行经费以外,还必须进一步完善制度,切实加强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使乡镇综合文化站真正办成人民群众享受精神文化的场所,办成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弘扬先进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的阵地,办成开展群众科技知识培训的课堂,办成进行群众文化交流的平台,办成群众收集整理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工作室,才能确保乡镇综合文化站健康有序地发展。(作者: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杜旭华、副局长张唐迎)

2.乡镇文化站建设调研报告 篇二

淮阴区把乡镇业余文化队伍建设作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加以引导和扶持, 区相关领导多次深入乡镇村组调研, 要求各乡镇对热心于文艺创作表演的人员和团队进行登记建档, 并经常组织冬训小舞台、田头赛诗会、农民卡拉OK大赛、乡镇文化团队风采展示、文艺汇演、文艺调演等形式, 培养发展选拔乡镇业余文艺人才, 提升人员素质, 优化队伍结构, 目前, 仅王营镇就成立了以戏曲、书法、诗歌、音舞等为主的9个文艺爱好者协会、3支业余文艺演出团队, 每年文化演出场次均超过60场 (次) 。全区21个乡镇共有50余支队伍约1000多人从事各种形式的文艺活动。该区还利用新春团拜会、广场娱乐周、夏日文化广场的舞台, 给选拔出的优秀文艺人才和团队提供充分展示才艺的机会。区文联、区文广局经常组织艺术家和文艺专业人士送文艺下乡, 并通过文企联动的方法, 与淮安市义乌商贸城联合举办大型夜市文化主题活动、与棉花庄镇、丁集镇联合开展了“经典诵读”文艺晚会, 与码头镇、丁集镇联合举办全面小康建设专题晚会, 丰富了乡镇群众的文化生活。该区宣传文化部门还对特色比较鲜明、经常开展活动的优秀业余文化团队和有突出贡献的优秀文化工作者进行一定的资金支持。仅2013年, 区委宣传部就筹措近40万元为乡镇文艺团队配置演出服装及音响和音乐器材。另外, 该区还根据各乡镇的地域特色, 挖掘整理了一批深受群众欢迎的民间艺术文化品牌, 如古寨的“六塘诗社”、渔沟镇的“花鼓会”、凌桥乡的“淮海琴书”、五里镇的“淮海戏”、刘老庄乡的“红色主题文化”、吴城镇的“马灯舞”等, 其中马灯舞和花鼓会还作为主打节目, 连续两年参加了中韩文化民间交流活动展演。

二、淮阴区乡镇业余文化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 认识欠缺, 制约队伍的稳定发展

乡镇中心工作侧重抓经济发展, 文化工作偏弱, 农村业余文化队伍建设未真正摆上乡镇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村干部忙于跑项目、解决眼前问题或干自己的私事, 对文化建设的认识普遍不高, 文化队伍建设很难纳入村干部的考虑范畴。文化生活是个人的私事, 无“挑头儿”及无硬性的规章制度的限制, 文化队伍很难发展。

(二) 人才缺乏, 制约节目的创新发展

农村业余文艺团队的成员多为中老年人, 文化素质参差不齐, 活动开展一般多在农闲时节或者伴随传统习俗进行, 节目也是以模仿为主, 表演上缺少骨干。因缺少专业人员指导, 创新能力不强, 队员的学习期望打折, 继而影响到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 资金不足, 制约活动的正常开展

乡镇财政收入有限且开支项目众多, 乡镇领导不愿在农村业余文化队伍建设上投入大笔资金, 每次的活动支出一般都是乡镇临时筹措支付, 有时连置办服装道具的成本都不够, 演出人员的工资更无法保障。团队服装费、道具费、器材设施费等经费的筹集, 大部分只能靠团队人员为婚丧嫁娶家庭服务来获取一定的费用。活动经费太少, 制约了活动的开展。长期以往, 势必会使团队活动缺乏生气和新鲜活力, 从而丧失吸引力。

三、加强淮阴区乡镇业余文化队伍建设的设想

(一) 加大资金投入

一是分层分级经费。区级党委政府每年要把业余文艺团队建设需要的经费进行预算, 设最低底限, 只增不减;乡镇政府根据财政收入的增减适当调整拨款比例, 建立长效机制。二是星级评定经费。根据团队成立时间、特色、管理、演出效果等进行星级评定, 制定不同的补贴标准。三是日常活动经费。统筹安排活动场地, 对活动所需水、电等给予专项补贴。

(二) 加强引导管理

一是“内培外引”, 整合人才资源。走访、调查、统计并通过农村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发掘人才。引导和帮助乡镇民间艺人发挥“传、帮、带”的作用, 积极培养继承人, 使民间艺术和工艺世代相传, 推动民族民间优秀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制定住房、收入等优惠条件吸引专业文艺人才到农村文化战线工作。二是划分层次, 实施分级管理。将农村业余文艺人才队伍分为专业文艺类、特色文艺类、文化志愿者等三个大类, 对应文化系统管理机构层次, 建立高级、中级和初级三个层次, 形成各类业余文艺人才的梯次发展模式。三是把握正确导向, 进行思想引导。了解演出人员的思想状况和所表演节目的内容, 对于其表演、生活和思想中的一些不适应形势的内容, 及时指出并纠正。四是建章立制, 进行评价考核。宣传、文化、民政等部门要帮助业余文艺团队做好备案、登记注册等工作, 指导帮助团队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和管理章程, 使队伍的日常管理和活动开展有章可循。要将考核重点放在业余文艺团队的业务水平和工作实绩上, 定期组织评价考核活动。

(三) 加大培训力度

一是运用农村文艺人才的力量。鼓励广大农村文艺爱好者参加专业艺术院校的函授、夜大、自学、考试等。发挥大学生“村官”文化水平高的优势, 协助文化队伍开展培训活动。在农闲时候开办短期培训班, 免费培训农村文艺骨干。二是发挥学校艺术老师的作用。发掘本乡镇学校的艺术教师, 使之成为团队的辅导老师, 甚至是骨干成员。三是聘请专家作艺术指导。聘请社会上专业人士担任指导老师, 为节目编排、演员培养等方面给予指导。

摘要:乡镇业余文化团队是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的骨干力量, 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对于活跃农村群众文化生活, 促进乡风文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之我见 篇三

关键词: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

中图分类号:G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8-0112-01

乡镇文化站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有过辉煌的历史。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生了变化,其功能萎缩,甚至到了名存实亡的境地。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努力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把文化建设纳入民生工程。从此,吹响了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建设号角,拉开了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建设帷幕,掀起了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建设新热潮。

乡镇综合文化站是党和国家在农村设立的基层文化机构,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党和国家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宣传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丰富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实现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转变群众文化广泛享有免费式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功能。为了适应新形势、新发展所赋予的新任务,必须认清当今网络时代公共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必须提升乡镇综合文化站的服务水平,必须建设新型的数字化的乡镇综合文化站。

一、进一步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基础设施建设

从目前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来看,各级财政投入了真金白银,加快了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建设步伐,现在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基础设施基本上得到了改观。但是,与新时期新形势发展和要求相差甚远。其中站房面积、室外文化广场和文体场地活动面积、文化设施设备、多功能服务设施、公共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数字电视“村村通”工程、农家书屋建设工程以及“杜鹃花工程”等,还不能全覆盖、完善和达标。因此,还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再次加大投资力度,才能实现中央、省、市和县所确定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目标。

二、加强文化阵地建设

用社会主义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乡镇综合文化站的核心建设是文化阵地建设,一切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都是为文化阵地建设服务。首先,必须抓好主阵地各项文化项目免费对外开放,必须抓好村落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广场文化等文化阵地建设,必须将站内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公共文化信息共享室、文艺演艺室、文化科技展览室及多功能服务厅等“四室一厅”全面对外免费开放。乡镇综合文化站阵地对外开放必须做到三个方面:一是制度化、常态化。目前乡镇综合文化站项目对外开放基本上是“三三”制,即有三分之一基本上全天候对外开放,有三分之一半开放,上午开放,下午不开放,白天开放,晚间不开放,尤其农民白天劳作,晚间需要文化生活,晚间开放是最佳时机,而且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各地乡镇综合文化站必须抓住这一开放有利时机。还有三分之一文化站常年关门,将现有的文化设施设备闲置,束之高阁;有的乡镇将文化设施另作它用。后者缺乏思想认识,未能认清形势,未能转变思想观念,未能转变工作作风。

及基层群众所需,为基层群众方便而方便。切实解决基层群众看书难,看电影看电视难以及晚间农民想进文化站休闲活动难上加难等老大难问题。文化站定期或不定期送书、送科技知识到田间地头,到农民群众手中,送戏送电影到社区到村庄。为基层群众就地取材自编自演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求知求乐求富的欲望,保障广大农民群众不出村不出户有书看有戏看有电影电视看。三是对外开放多种形式、多样化。乡镇综合文化站对外开放要改变过去报刊阅览单一坐等式,“一张桌子一张椅,一张报纸看半天”的状况。为适应新形势下广大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多样化需求,必须全方位多种形式多样化对外开放。除现有的图书报刊阅览开放外,同时要开辟电子阅览室、农家书屋、公共文化共享信息室,文艺演艺室,科技文化展览室,多功能服务厅对外开放。

三、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新的管理体制

国家财政、人力资源、文化主管部门应尽快组织调研,对目前乡镇一级农村文化建设的自觉性还不能到位的情况下,拿出一个明晰的乡镇综合文化站的人、财、物“三权”政策措施,加强和调整乡镇综合文化站现行管理体制。建立上下班制度、考勤制度、值班制度、轮岗制度、奖惩制度。在人事管理上、人员招录、年检考核、任务分配、工作调动、工资调整、职务晋升,人事任免都要与实绩挂钩。乡镇党委、政府及上级文化主管部门加强领导,齐抓共管,建立健全新的文化管理制度,不断增强乡镇综合文化站的管理能力,不断激发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建设活力。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4.乡镇文化站基本情况调研报告 篇四

乡镇综合文化站工程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节点,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对满足农民群众基本文化生活需求,促进农村文化繁荣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按照省文化厅《关于开展全省乡镇综合文化站基本情况调研的通知》要求,现就我镇综合文化站基本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是工程建设稳步推进。我镇从XX年11月份起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工程建设项目,目前建成并已投入使用,建设规模达400㎡,分别设有:书报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文体活动室、娱乐室、培训教室、多功能活动厅、办公室、管理用房等,工程建设资金投入共计60万元。通过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改善了乡镇综合文化站的硬件设施建设,增强了乡镇综合文化站的运行活力,提高了乡镇综合文化站的服务水平。二是工程资金切实保障到位。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和我镇的努力下,我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资金都由中央和省、市、区、乡镇五级财政配套,共争取上级资金40万元(含设备费10万元),不足部分由我镇财政自行承担。我镇根据综合文化站工程建设进度,做到专款专用,确保了工程的顺利完工。三是文化活动初显生机。我镇充分发挥文化站载体作用,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XX年,举办了“五月

五、庆端午龙舟赛”,并参加宣州区第三届龙舟赛,成功举办了送文化下乡(文昌篇)活动,组织我镇男子篮球队参加了宣城市“宣酒杯”男子篮球联赛,并取得了好成绩,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日和“重阳节敬老活动”日,我镇女子军鼓队进行了慰问演出,为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基本思路

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是提高人民群众文明素质的重要手段,是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具体措施,是一项重要的文化惠民工程。有利于满足辖区人民群众特别是基层群众、低收入群体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有利于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有利于树立以人为本的良好形象,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xx届六中全会精神。着眼于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着眼于发挥公共文化机构的基本职能作用,着眼于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努力实现文化服务中心设施免费开放,向基层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

三、具体措施

1、我镇综合文化站于XX年9月份正式向公众全部免费开放。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所有免费开放项目实现规章制度健全,服务内容明确,保障机制完善。镇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包括:书报刊阅览室室、电子阅览室、培训教室、多功能活动厅、娱乐活动室等;普及性的文化艺术辅导培训、时政法制科普教育、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公益性展览展示、体育健身、培训基层队伍和业余文艺骨干、指导群众文艺作品创作等基本文化服务项目健全并免费提供。要维护好综合文化站的公益性质,不得以拍卖、租赁等任何形式改变公共文化设施用途,挪作他用。建立免费服务公示、预告制度。所有免费开放场所都要建立免费开放公示制度,在显著位置公示免费开放的管理办法、政策措施、服务项目、开放时间、观众须知等制度。开放时间为每周不低于40小时。具体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8:00—12:00,下午13:00—17:00。

2、工作要求:一是加强领导,强化宣传。为进一步推动免费开放工作的深入开展,建立免费开放工作机制。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扩大免费开放的公众知晓率,吸引广大群众走进文化场所,为免费开放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二是明确责任,狠抓落实。我镇综合文化站站长是免费开放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周密计划,科学安排,合理分工,责任到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紧扣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做到三个结合:把免费开放工作与当前重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与文化站工作紧密结合进来,与完成目标任务紧密结合起来,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克服困难,积极创造条件,确保免费开放工作任务按期圆满完成。三是加强管理,制定措施。我镇综合文化站要围绕基本文化服务功能,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形式、手段,开展流动服务、联网服务,向城乡基层延伸公共文化服务,拓展服务领域。在实现均等普惠的基础上,逐步增设个性化服务,重点加强对未成年人、老年人、农民工等特殊人群的对象化服务。切实做好免费开放的前期准备工作,充分考虑免费开放后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和问题,制定切实可行、严谨细致的免费开放工作方案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完善应急处置机制,确保免费开放后的公众安全、资源安全、设施设备及安保消防安全。四是加强监管,提高服务水平。我镇在上级文化、民生部门的指导、督促下做好免费开放工作,并对综合文化站实施进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和考评,对免费开放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沟通、协调并切实帮助解决。

四、存在问题及分析

从调研反映的情况来看,虽然我镇综合文化站工程建设步伐较快,管理也逐步走上规范化道路,但仍存在管理水平不够高、发挥作用不明显、专职人员不到位、活动开展不主动等问题。突出体现在:

(一)文化站的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后,由于缺乏人员编制,管理人员大多兼职,不能全心身心投入到文化站工作上来,文化站管理的稳定性和开放时间受到了限制,不能发挥其功能作用,不能满足当地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站管理人员大都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文化站管理规范化程度不高。

(二)文化站的作用需要进一步发挥。文化站都配备了10万元文化器材设备,招标采购了电脑、书柜、桌椅、照相机、摄像机、打印机等办公设备,上千册图书等。文化站设置了“四室一厅”: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室、图书阅览室、办公室和多功能活动厅,无论是从功能、结构还是硬件、软件上都能满足乡镇文化站的基本需求,但没有专人的维护管理、有效利用,这些资源必将浪费,违背了建设此项工程的初衷。

(三)文化站的长效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乡镇综合文化站建成后,如果不能及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使文化站管理走上规范化道路,就势必会使这项“民心工程”变为“政绩工程”。各级应对文化站后期运行维护给予经费支持,安排人员编制,配备专职人员管理,给予相应的工作报酬或补贴,同时在文化乐器、图书更新方面安排资金,在文化站开展文化活动方面安排经费,确保文化站的正常运作。

五、建议

5.乡镇文化站建设情况汇报 篇五

桂东县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2010年下达中央投资项目)工作在上级文化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项目相关人员密切配合齐抓共管,项目进展顺利,预计整个项目的9所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可全部在今年11月份全面完工。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部门强力推进

我县县委、县政府对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作高度重视,全力把这一民生工程抓好抓实。该项工作由县政府副县长刘家武牵头,县文化局为责任单位,县政府办、发改局、财政局、建设局以及各乡镇负责人为成员,全面负责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作。在文化站的建设期间,县分管领导全程参与和领导文化站建设相关工作,解决文化站建设中的种种难题,因地制宜地选择建设方案,确保了乡镇综合文化站选址、规划、设计、建设的顺利推进,确保了文化站建成后的运行管理机制的落实与实施,确保了建设进度和质量。

二、措施得力,积极作为,效果好

县文化局认真履行乡镇文化站建设责任单位的职责,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局办公室主任、文艺专干、文化馆馆长、图书馆馆长为成员的文化站建设领导小组,负责乡镇文化站项目建设工作。各建设乡镇也都成立了文化站建设领导小组,实行专人管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督促建设进度,监督工程质量,协调解决配套资金,做到半月一汇报,每月一督查。由于我县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领导重视,工作到位,措施得力,进度快、质量高,在全市处于前列,得到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

三、高标准严要求,严格资金管理

我县把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作为样板工程来抓,为保证其建筑在今后一段时期不落后,我们高标准严管理。一是前期手续、报建手续和招投标手续齐全、程序规范;二是选址合理,所建位置是墟镇人口密集地段;三是9所文化站建设都是高标准高要求规划设计,其中有5所还适当增加了建筑面积,每所文化站的建筑造价都在30万元以上,工程建筑的外墙和内部装修美观、大方、实用;四是加强了监管,确保了工程质量关;五是实行了按进度拨款制度,专项资金专户管理,确保了建设资金的安全、高效使用。

由于狠抓了各项工作的落实,整个工程进展顺利,目前,城关镇、清泉镇、青山乡、大水乡等7个文化站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并进入全面装修阶段,增口乡新坊乡2个综合文化站已接近工程主体建设尾声。下一步,我们将再接再厉,如时如质如量将这一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抓好抓实。

6.乡镇文化站设施建设的新途径 篇六

一、乡镇文化站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 缺乏文化经费投入, 地方领导重视不足

国家对于乡镇文化站设施建设的经费投入已经做出了相应的规定, 即必须达到双百分之一:文化活动经费必须达到总财政支出的百分之一, 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必须达到总支出的百分之一。然而, 由于我国大多数乡镇地区的经济不发达, 所以地方财政收入欠佳, 这也使得乡镇文化站的基础设施和各种文化活动不能满足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 阻碍了乡镇地区精神文明建设。而且, 我国各个地区的乡镇政府领导对于文化工作的发展并不够重视, 将工作重点放在经济发展上, 以经济建设为核心工作, 将文化工作当做是弹性任务。还有些地方政府领导认为文化建设工作对于地方的发展贡献不大, 而且还需要占用投资, 不仅浪费时间, 而且还消耗财力, 对于个人政绩也没有帮助作用。正是在这些思想的作用下, 才导致了乡镇文化站建设滞后, 基础设施不健全。

2. 艺术人才缺乏, 管理存在问题

乡村文化站的工作要想有效开展, 必须依靠一些高素质的文化队伍, 让他们承担起乡镇文化活动的开展工作。但是, 当前我国大多数乡镇文化站的职员对于文化活动的内容并不精通, 只能完成基本的广播电视和维护工作。而且由于文化站的工资水平不高, 待遇较低, 有的工作人员只是临时兼职在文化站工作。还有些工作人员将文化站当做是向上晋升的跳板, 所以并没有将重心放在文化工作建设上。另外, 乡镇文化站的人员管理存在一定问题。文化站中工作人员的人事关系通常有乡镇政府来管理, 但是他们的业务则有县文广局负责管理, 这种管理模式既有漏洞, 又有重复管理的部分, 不利于文化站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乡镇文化站设施建设的新途径

1. 争取更多资金投入, 搞好文化设施建设

乡镇文化站文化活动的有效开展必须依靠一定的基础设施, 比如:图书室、电子阅览室、乐器、娱乐室以及活动室等。要想搞好乡镇文化建设, 就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一方面, 在经济建设以及社会发展的规划中, 必须加入乡镇文化建设体系, 将对文化建设的投资纳入到财政预算当中, 并且给予乡镇文化站建设一定的政策支持, 推动乡镇文化站设施建设, 促进文化活动的开展。另一方面, 要积极倡导当地的企业对乡镇文化站的投资, 可以采取奖励或者补助的形式, 鼓励企业的投资行为, 贡献突出者给予政策上的支持, 比如可以减免一定的税负等。

2. 提高文化活动群体的素质

乡镇文化站设施建设的有效开展离不开群众文化活动群体。该群体是文化活动的主体, 脱离这一主体, 文化工作将会失去支撑。尤其是在农村地区, 文化活动的开展往往需要这一部分群体支持, 他们因为兴趣走到一起, 并且自发组织各种活动表演, 购买各种文娱用品, 丰富文化活动。可以说乡镇文化活动的开展基本上都是以这部分人为核心的, 所以他们的素质高低对于文化活动影响较大。因此, 应当对他们提供专业的艺术培训, 提高他们的表演水平, 发挥出他们的核心力量, 推动乡镇文化站设施建设的发展。

3. 组建文化建设队伍, 打造地域文化特色

乡镇文化站文化活动的要想有效开展, 形成一定的优势, 就必须突出自身的特色。这也就要求乡镇文化站必须组建一支汇集各种文艺人才的队伍, 挖掘地方文化特色, 将地方特色融入到表演当中, 做到“土而不俗”, 将浓厚的地域特色表现出来。是否具有地方特色, 也是决定了乡镇文化设施建设效果的重要因素, 比如当前比较流行的“曲苑杂坛”节目, 就是挑选全国各地的特色文化节目, 深受观众喜爱。当文化特色体现出来后, 就能提高乡镇文化活动的影响力, 有利于乡镇文化站建设的推进。

4. 提高组织管理质量, 推动文化建设发展

火车跑的快, 全靠车头带。乡镇文化设施建设要想不断推进, 就必须加强领导的组织管理, 提高组织和管理质量。即便是乡镇文化站中工作者素质较高, 设施齐全, 但是如果缺乏有力的组织和领导, 也终究不能长远发展。所以, 要提高管理者的素质, 构建出分工明确、层次清晰的领导班子。以我国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为标准, 引导乡镇文化建设事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不断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三、总结

当前, 我国乡镇文化站设施建设比较滞后, 要想真正取得较好的发展, 就必须加大资金投入, 加强组织和管理, 帮助文化站构建出特色, 这样才能真正推动地方文化建设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孙云晓.教育的目标是什么[M].少年儿童研究杂志社, 2010.

7.关于建设乡镇文化广场的思考 篇七

关键词:乡镇;文化广场;建设思考;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9-00-01

乡镇文化广场,顾名思义,是在乡镇进行各种文化艺术活动的场所。随着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乡镇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由过去的单一、粗放、旁观型转变为丰富、精致、主动参与和享受型,他们迫切需要有一些集娱乐、休闲、健身于一体的好去处。目前,钦州市、县、区与乡镇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水平差距较大,市里拥有群艺馆、博物馆、公园、体育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县、区里也有文化馆、图书馆、文化广场等文化基础设施,基本上能满足市、县、区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但是大多数乡镇目前的公共文化设施只有综合文化站和农家书屋以及一些简易的篮球场,远远不能满足乡镇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闲暇下来的乡镇群众无处可去,只能到镇上街巷中的麻将馆去摆乌龙,既伤神又伤身。与此不同的是,喜欢健身的中老年人只能聚集在街道旁健身娱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镇的形象。这样一来,一些生活情趣较高的群众向往着闲暇时能到就近开阔的地方逛逛,但是,用一片开阔的地方建设公共文化场所对于公共用地相对较少的乡镇来说无疑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于是,能够拥有一个可以闲暇时闲谈、表演、健身、展示艺术作品的文化广场只能成为乡镇群众梦寐以求的夙愿。

钦州市的59个乡镇中,目前只有几个较大的乡镇建设有较为标准的文化休闲广场,分别是钦北区小董镇的江滨文化休闲广场、浦北县小江镇和张黄镇的文化休闲广场、灵山县石塘镇的文化广场,数量很少,与基层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极不相适应。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为保障乡镇群众享有与市县区居民均等的基本文化权益,个人认为,必须加强乡镇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乡镇文化广场的建设,逐步完善乡镇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乡镇群众广泛享有基本公益文化服务。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乡镇文化广场的建设应该统筹规划,多方筹资

市发改委、市住建委等部门应将乡镇文化广场建设纳入“十二五”期间城乡规划和设计,并纳入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统筹规划和建设,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市财政在向自治区积极争取项目建设资金的同时,应将乡镇文化广场建设纳入公共财政经常性支出预算,形成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乡镇为主体,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以保障乡镇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主要内容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乡镇要做到规划先行,超前规划,预留广场文化建设用地,做到城镇发展到哪里广场文化建设到哪里,哪里居民多哪里因地制宜开辟广场文化。乡镇还应拓展投资渠道,出台政策补助政策,亦可采用“财政拨一点,社会能人捐一点,共建单位资助一点,群众自愿掏一点”的多元投入格局,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通过兴办实体、资助项目、赞助活动、提供设施等形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

二、乡镇文化广场的建设应该政策为先,重点引导

乡镇的文化建设受制于观念、资金、模式的制约相对薄弱,文化设施和场所普遍存在规模小、数量少、分散的问题,有些乡镇甚至为零,以至于各级政府组织的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都是在每个乡镇的街边、集市和学校操场等十分拥挤的场地上演出,乡镇文化阵地的缺失,使得政府想策划一些质量较高的较大型的文化科技务农活动无法有效开展。为此,市政府应出台一些类似于《小城镇建设提升工作意见》方面的政策,建议小城镇建设要以加快城乡互促共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为目标,重点在城镇面貌改观、服务功能完善、镇域经济发展、品质内涵提升上实现新突破。争取把乡镇文化广场项目列入深化经济体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项目,列入全市服务业重点镇考核范围,享受服务业政策支持。建设文化广场时应注重配套一些如乡镇文化活动中心、露天舞台、露天电影放映点、展览长廊、文化墙和健身器材等公共服务设施和一些书城、连锁超市等文化气息浓厚的商业基础设施,完善广场功能。这样不仅可以实现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拉动文化市场消费的目标,而且可以有效拉动周边商业开发、形成新商圈、安置农村劳动力,使文化广场成为融合文化与经济发展的乡镇标志性建设。

三、乡镇文化广场的建设要确保长期利用,文化惠民

各级政府在建设好乡镇文化广场后,还要考虑其利用率问题,目前,群众团体越来越多,对场地的利用需求也越来越大,不同团体在使用这些场地時,难免会产生一些矛盾,除了通过群众的自律和自行协商来解决以外,还要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广场文化管理机制,政府要安排专人管理、专人维护,以确保文化广场能得到长期有效利用。要在政策上加以引导,物质上加以扶持,活动上加以开展,特色品牌上加以树立,让乡镇文化广场尽显特色与活力。

广场文化活动要真正走进群众,还要有一批农村文化人才,乡镇综合文化站要发挥群众文化的龙头作用,成为推进广场文化建设的桥梁和枢纽,这就要求综合文化站要配足配好专职工作人员,市县级文化部门最好对文化站人员开展一次以上的专业轮训,从组织、指导、运作广场文化的角度培养广场文化骨干,使之成为组织群众、鼓舞群众的得力助手和“领头羊”。

四、乡镇文化广场的建设要面向农村,纵深发展

上一篇:一年级上册部编天地人下一篇:建党90周年主题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