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

2024-06-24

应用型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精选15篇)

1.应用型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 篇一

关于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向的调查报告-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实践探索

高职英语教学是高职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满足不同类型的.高职人才对英语不同需求的关键.当前,传统意义上的“公共英语教学”,因缺乏职业针对性,疏于强化培训学生使用英语从事专业工作的能力,已无法很好地实现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因此,作为大学英语老师的我们,面临着如何改变教学方法和模式,以适应新时期英语教学目标的考验.

作 者:肖民 作者单位:长沙民政学院外语系,湖南,长沙,410000刊 名:科技信息(科学・教研)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33)分类号:H3关键词:高职教育 专业知识 实用型人才

2.应用型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 篇二

探讨和摸索《大学物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方法改革的思路以及学生能力、素质培养在具体教学中的体现途径, 是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实现《大学物理》课程现代化和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先导。本文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中一些尝试性探索, 探讨农林院校《大学物理》的教学及改革。

一、目前, 农林院校《大学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教学内容过于传统和规范。

目前的《大学物理》教学主要以课堂讲解为主, 实行统一的大纲、教材和统一的考试, 在这种统一的规范下, 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缺乏个性、缺乏创见。而且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学习较被动, 学习积极性不高, 学生的思维被局限在书本和教师所限定的范围内。

2. 课堂教学方式单一, 教学效果不理想。

目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推广, 多媒体教学在现代教育领域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3]。尽管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来说, 多媒体教学有许多独到的优点, 可以使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更形象、深刻、全面, 有利于增加课堂信息量, 提高教学质量[4,5]。但多媒体教学也存在一些固有的缺陷,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 师生课堂交流较少, 上课主要以老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为主, 放大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在课堂上只是机械地将知识单方向输送给学生, 学生被动接受, 学生学习的独立性消失了, 学习积极性很难被调动起来, 从而导致学生有时候思想游离于课堂之外。第二, 教学信息量大, 学生难以及时消化, 且多媒体教学容易产生脑和视觉的疲劳, 使学生失去学习自主性及学习的兴趣, 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3. 老师和学生课后交流较少。

目前的基础教学一般为大班上课, 这种教学模式导致老师和学生课上、课后交流的时间较少, 学生有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 老师也不能随时跟踪学生的学习状态并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因此, 如何在有效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基础上, 提高教学质量, 并通过对《大学物理》的教学达到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成为摆在每一位任课教师面前的问题。

二、针对目前《大学物理》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革

1. 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优化是《大学物理》教学质量提高的首要条件。

《大学物理》教学的目的是全面培养学生知识结构的优化以及能力、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在农林院校《大学物理》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强调近代物理内容, 在新的高度上重新组织经典物理内容。鼓励教师结合课程内容向学生介绍一些当代最新的科学技术以及物理前沿学科, 引导学生了解物理前沿知识, 从而开阔学生视野, 启迪思维, 加深他们对本课程的理解。同时, 结合学生专业, 对经典物理学相关内容进行详略重新分配, 以最大程度上做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比如, 对工科专业, 我们主要讲解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相对论及量子物理。而针对本校的农林各专业, 因为后续力学相关内容较少, 而与液体流动相关的后续内容较多, 比如生物流体的运动、土壤、植物养分的运移规律及特点等, 因此, 我们针对农林各专业的特点, 相应增加了流体力学和表面张力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而对传统的质点力学做了相应的删减。尽可能多地将物理原理和学生专业相结合, 以优化知识结构。同时, 在课堂讲解时, 结合专业特点将理论知识、原理及其应用进行拓展, 比如, 对机电和电气工程专业, 可以把电磁炉、微波炉等电器的原理与电磁感应知识相结合;对水土保持专业, 将毛细现象与土壤中的水分运移相结合, 让学生理解如何合理应用土壤中的毛细水;对植物保护专业, 在讲解表面张力时, 利用喷洒农药举例说明表面张力系数的影响因素, 以及如何有效地调整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以更好地发挥药效。

2. 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全面推进基础课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

经过高中阶段知识“灌输式”的学习后, 在《大学物理》教学阶段, 物理教师的角色就是在强化基础、形成系统的物理知识体系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自我思考, 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创新[6]。因此, 在大学阶段, 更应注重坚持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打破传统教学中教师的统治地位, 从主导性角色转变为设计者、组织者的多重角色。在教学中要让学生避免题海战术, 彻底走出“为了考试拿到学分而做题”的误区, 避免学生感觉大学物理作业多、负担重, 产生厌学情绪。应该通过精选例题和习题的练习突出物理思想和意义, 对于复杂的题要抓住其中所包含的物理本质、科学方法等, 凝练物理规律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另外, 在课堂上注意运用启发和互动的方式, 主要讲思路、方法、引导学生讨论, 力争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思路同步, 采用提问的方式活跃课堂气氛,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 结合学生所学专业, 开展课堂讨论, 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将物理学原理和学生专业将结合,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恰当的时候让学生来主持课堂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的有效方式。比如, 在课程后半部分, 我们尝试让学生三五个人组成一个小组, 根据相关原理查询、整理资料, 再整理成ppt在课堂上和大家交流, 同学们兴趣很高, 有的小组选择热力学第二定律相关的熵的应用, 在课堂上提出了日常生活中熵应用, 提出了生命活动的本质, 并交流了信息熵等相关概念;有的小组选择电磁学相关原理的应用, 举例说明电磁炉、微波炉等的构造原理、应用及使用注意事项;有的小组介绍了光的偏振的应用, 比如, 立体电影的制作及观看特点, 照相时反射光的消光原理及应用等;也有的小组和大家分享了共振的应用及其危害, 以及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如何利用或避免共振现象等;还有的小组针对刚刚发射的“嫦娥三号”, 论述了“嫦娥三号”奔月的主要过程及其中的主要物理原理等。虽然同学讲的可能不那么全面, 但学生的积极性被大大提高了, 原本枯燥的物理学原理被灵活的和日常生活、工作结合了, 倾听的同学也会针对汇报同学的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提出疑问, 进而引导课堂讨论;同时, 小组主题的选择和整理也会锻炼学生分工合作的协作精神, 锻炼学生查阅资料、整理、提炼主题的能力;课后, 学生根据自己查阅的资料和课堂上学生的响应, 将相关资料整理, 可以写成一篇小论文。在这个过程中, 老师只是作为一个引导者, 而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了针对课堂所学内容查阅、整理相关资料, 提炼、总结科学问题, 同时拓宽了知识面。这种训练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 而这些训练是老师单独讲课很难达到的。在我们实验的十几个班级中, 学生反映也是比较好的。

3. 课后师生的有效联系是保证课堂效果的保障。

《大学物理》学承担着学生从中学到大学学习习惯、思维方式转型的艰巨任务[6], 仅靠教师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 课后辅导答疑对保障教学质量至关重要。然而, 在新课程建设情况下, 《大学物理》课时较少, 知识的浓缩使学生学习压力增大, 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比较多, 但学生提出的问题常常得不到及时解答, 或得不到满意的解答而不能保证有效的教学效果;另外, 目前在高校中, 一般基础课都是大堂课, 一个老师面对六七十甚至上百名学生, 教学任务繁重, 辅导答疑工作更重, 显得应接不暇, 而且教师也往往由于问题太多或不了解提问题学生的实际水平而难以做出及时、恰当的答复。

如何改变这种师生均感被动的局面是我们一直探索的重要问题。而结合现代教育技术, 探索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途径[7,8]。实现师生网上互动教学, 以保证学生———老师之间交流的通畅性和适时性, 为进一步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和保障。本校师生网络互动的具体的沟通方式如下:一是利用学校的网络教学综合平台, 学生和老师可以通过自己的学号或工号登陆, 老师将课堂上用的多媒体课件放在校园网的网络平台相应模板上, 学生可以直接进入下载, 这样, 学生课堂上就不用疲于记笔记, 而课后又能看到完整的课堂资料, 保证了课堂学习的效率。另外, 老师可以将学习重点、课后作业、课外阅读等相关要求放在平台的粘贴板上, 学生可以下载阅读, 并通过平台提交网络作业。二是使用电子邮件与学生进行沟通, 教师通过邮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并有针对性地把与物理学相关的学习指导资料发送给学生, 以扩大学生的信息量和知识面。三是师生通过QQ聊天软件进行及时沟通, 可以建立以班为单位的学习群, 既可以单独讨论, 也可以就一些常见问题集体讨论, 这种方式简便、自由, 既可以拉近师生距离, 又可以随时随地将课堂内容延续、巩固、加强;另外, 也可以设定特定的时段进行现场交流。通过以上几种方式, 基本能保证学生课外辅导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并进一步保证《大学物理》学习效果。

三、结束语

《大学物理》是培养学生学习和思维能力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 课堂教学中渗透的科学理念和思维方式将会使学生受益终身。提高《大学物理》课堂教学质量, 让学生通过《大学物理》的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及方法是我们努力的目标。而采用和学生专业相结合的教学体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开放的网络教学环境, 将创立学生与教师平等参与教学的新型师生关系。这为《大学物理》教学效果的提高铺垫了很好的基石。

摘要:《大学物理》是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但教学过程中存在内容多、教学手段和方法单一等主要问题。本文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大学物理》教学实践为基础, 从教学体系、教学方法及课后辅导三个方面对《大学物理》教学改革进行分析, 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出发点, 优化课堂讲授, 提高教学效果, 并构建和优化该课程教学的内容体系和教学模式。

关键词:大学物理,课堂教学,课后网上辅导

参考文献

[1]龙卧云.农科大学物理自主探索式教学的探讨[J].现代教育技术, 2009, 19 (1) :269-270.

[2]赵凯华.物理教育与科学素质培养[J].大学物理, 1995, 8 (6) :32-35.

[3]邢德胜.多媒体技术在大学物理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集宁师专学报, 2009, 30 (4) :65-68.

[4]杨经晓.互联网上的开放大学物理教育[J].大学物理, 2012, 31 (3) :47-51.

[5]赵海青.互联网在教学中的“双刃剑效应”[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3) :161-162.

[6]苗文学, 李若平, 杨铼, 尹国盛.大学物理与中学物理课程的衔接研究[J].物理通报, 2011, 40 (8) :19-22.

[7]许杰.多媒体技术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 2007, (6) :54.

3.应用型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 篇三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院校 《基础写作》 实践教学与改革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21世纪初以来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要目标。写作课在推进素质教育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具备写作能力是现代社会对大学生的一种基本要求。对于中文专业学生而言,写作能力是一项必备技能,是检验其专业素养的重要标尺。

我校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其中中文专业的基础写作课程在大一开设,时间为一学期或者两学期。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拥有这种基础写作能力,配合我校的实践教学改革,笔者从教学观念、教材、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方式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希望能加强和改进基础写作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就业竞争力。

一、教学观念的转变

教师首先要转变课堂教学目标。学校教育的内涵是塑造人,以人为本,立足于人的终身发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因而课堂教学的目标应该由“知识的传授”转变为“学生技能的培养”。这就要求基础写作课程的教学把写作理论融入写作实践中,通过教学改革,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写作教学的对象,作为大学生,作为社会成员,其写作的目的不仅仅局限于宣泄情感,更可以交流思想,传播信息,让别人接纳你的情感,接受你的思想,引起更多人的关注,这就是把写作当做一种真正实用的工作和生活技能。

其次,写作教师应该树立相应的职业理想。高校中文专业的写作教师固然不能只当教书匠,但是不能像文学类、语言类教师那样,止步于做学者型教师。高校写作教师除了学者的身份之外,还必须具备相当强的写作技能,成为一个作家型教师。教师必须勤奋写作,散文、诗歌、小说、新闻等各文种都必须涉猎,从而对学生言传身教,对写作理论有深刻的理解,对课程具有较强的驾驭能力。

二、教材建设

在推进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材建设是不可忽视的关键。回顾现代写作教材的编写,20世纪80年代之前立足于文章要素论,用八大板块拼接的方式完成文章的制作。80年代中期之后,写作研究借鉴了多种学科的理论成果,注重“人本”思想,将静态组合转变为动态过程。90年代中期以来,写作学的研究进入了静态和动态平衡的阶段,将文章要素和动态过程统一起来,具体文本和抽象理论结合起来,因此,基于欧美现当代文学理论大师M.H.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中提出的文学活动应由世界、作者、作品、读者四个要素构成的写作四体理论的教材就成为我们目前选用的教材。我们选用的教材具有较高的理论层次,学术性比较强,对于大学一年级本科生而言,示范性和操作性稍显不足,因而要求写作教师在使用教材的时候,具有“举重若轻”的能力,不能拘泥于抽象的理论,而是将理论与写作实践或者作品结合起来。

这就要求我们对原有的教材进行补充,目前我们课题组针对当前学生阅读能力不强、阅读方法陈旧、写作主体性普遍缺失、写作水平一般等问题,编写了《写作例文选》作为辅助教学资料,列入散文、小说、诗歌、消息、通讯、报告文学、随笔、文艺评论、社会评论、杂文共十种当前社会上和学生写作实践中常用、易练的文种类别,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精选适合学生特点的时文或经典作品,突出时代性、审美性、实用性等特点,加强对写作主体基本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训练,以具体的文体为模块,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

我们的目的是通过阅读例文,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加强各种正规文体的创作训练。每一部分后面编写了简要的“思考与训练”,从文体和写作过程的角度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加深学生对写作理论的理解。我们编写的辅助性教材训练了学生对各文种的解读方法,提高了其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力和文学鉴赏力。

三、教学方法

基础写作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因此除了讲授必要的基础理论之外,更重要的是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与训练。

1.写作与生活同步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是生活的镜子。离开了生活,写作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门课往往从大一第一学期开始开设,很多学生离开家乡,异地求学,来到陌生的环境,因此,教师可以以“家乡美”为主题,让学生介绍家乡,因为和家乡拉开了空间距离,学生的心态更为平和、客观,写作往往是成功的。五月的母亲节和六月的父亲节,可以让学生写关于母亲和父亲的作文,学生感情真挚,心理越来越成熟,学会了思考人生,在写作中往往对生活有独特的发现,并且能够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在教学实践中,不少学生的作品获得公开发表。写作教学,不再局限于狭小的课堂。

2.讲练、读写相结合

讲练结合,即写作理论与写作实践紧密结合,理论是抽象的,实践是具体的,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坚持淡化理论,强化训练。理论是为了指导实践的,在课堂写作训练中,精辟的理论实际上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豁然开朗。另外,每一次课的开始三至五分钟,我们组织学生进行讲读活动,上台讲读自选的文学作品,可以是一篇,也可以是一部,只要学生能够从写作的角度(比如主题、构思、选材、语言或者人物形象、环境交代、情节讲述等方面)有自己的理解即可,通过这种活动,学生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也加深了对写作理论的理解。

阅读对于大学生的写作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阅读的过程,是唤醒已有生活经验、已有知识、已有认识的过程。阅读不仅可以促使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社会的问题,培养对世界的反思能力,而且对学生积累素材、学习语言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比如散文可以借鉴其结构,小说可以模仿其技法。通过阅读,可以刺激学生的写作欲望,激发写作热情。

3.给学生提供发表机会

有的课程,课堂上老师的批评会增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促使学生改正缺点,但是,写作课堂上老师对学生作文的批评往往适得其反,这是写作课和其他课程一个微妙的区别。因此,写作教师对待学生的写作行为与写作成果,应该采取鼓励的态度,赞扬与肯定可以为学生插上翅膀,扬起风帆,刺激学生的写作行为,形成良性循环。

获得公开发表是学生这门课程中获得的最重要的肯定方式,而学生们往往缺乏公开发表的途径,老师可以挑选学生的优秀作品,为学生推荐一些报纸或者杂志,鼓励或者推荐学生投稿。大学一般都有校报和文学社团,教师可以经常提醒学生向其投稿。同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讲评学生的优秀作品,课堂范围虽然不大,但其激励氛围是公开发表的刊物不能取代的,因而对学生写作的良性刺激不可小觑。

四、教学评价方式

目前,我们建立了开放性的教学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考核包括课堂表现、课后作业、课外作品三个方面。课堂表现包括学生的读讲活动、口头作文、课堂回答问题情况,课后作业是指每学期五至六次的书面作文情况,课外作品指学生课余写作,由教师学期末对学生公开发表作品进行统计。综合以上三方面,教师对学生写作情况进行质和量的评价。

对书面作业具体的评改方式,除教师评改、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常规方式外,笔者还结合采用了面批的评改方式。教师提出存在的具体问题,帮助学生分析原因,使学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从工作量考虑,每次训练可面批部分习作。利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比较彼此作品的优劣,增强教学效果。

在学期末的考核方式上,我们配合学校的有关要求,在考核方面采用两大板块: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平时成绩包括学生平时的出勤、课堂讨论及表现、完成作业的质和量、参加各类相关比赛及作品的发表、获奖等。平时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30%,每学期开始即向学生宣布此项规定,以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练笔环境。期末考核分为理论知识考核和操作能力考核两大块,期末考核成绩占学期成绩的70%。在市级及以上报刊上公开发表两篇及以上作品的学生,给予免考的奖励。

基础写作教学借鉴了其他学科有益的经验,在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实际写作能力方面取得了较显著的教学效果。

总之,只有构建基础写作新的教学体系,加大基础写作实践教学改革力度,突出实践性特点,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和实际生活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实现应用型本科中文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董小玉,刘海涛.现代写作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67-269.

[2]赵琴玉.写作不可以让我们迷失[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1(2):115-117.

4.应用型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 篇四

关键词::高职院校;篮球教学;教学改革

1高职院校对于篮球教学的认识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教育组织都在不断的改革中谋求发展。这些年来,不同阶段都会有一类的教育领先进入改革,而现在这一时期,高等职业教育已是教育改革的领先者,它与一般的高等教育是附属关系,但它却与高等教育有很大的不同。高职院校教学的理念不受以往传统教育的束缚,坚持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坚定培养的目标,对办学、教学之间的一系列模式进行更为深入的改革和发展,如今所有人都更加关注健康问题。而篮球更是有益于公民身体健康的一项体育项目,因此,篮球教学的改革备受人们的关注。以往的高职院校,相关篮球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新时代下的要求,因此对高职院校篮球教育的改革已迫在眉睫。应对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教学质量进行质的提高,让学生在篮球学习活动中不仅得到基本的体育技能,更让学生们身心得到锻炼,确保学生们的身心健康,这是高职院校篮球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

2高职院校目前篮球教育形势

2.1高职院校篮球教师力量较弱

现在的高职院校老师年龄分布有些不合理,教师的学历层次普遍不太高,而且职称级别有些低,更没有一些科研能力。但是,教师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们的优秀程度,不同层次的老师对学生各个方面的认识有着根本上的不同,因此老师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但是因为老师的个人基本素质有限所以不能提供给学生们更多的资源,不能让学生更好地发挥个人的优势,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篮球教学停滞不前。

2.2高职院校篮球教学学习内容不全面

现在的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大多没有创新能力,因为篮球作为一种户外教学,所以基本很少使用多媒体等高科技技术。不仅如此,相对应的教学内容也有一些问题,学生只能通过老师讲述来感受,并不能自己独立地在篮球场上去发现问题,改变自己的缺点,这是典型的重理论而轻实践的问题。考核方式也有一些欠缺,一些老师仅仅通过学生理论成绩的多少来评价学生学习的成果,但是篮球更应重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这种教学内容不全面、审核方式不科学的问题,一定会使教育变得更加刻板,使得学生没有兴趣去学习这门课程。

2.3高职院校对篮球教学的重视度低

因为我国的有关教育部门对篮球教学的不足够重视。因此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都与发达国家有着一定的距离,使得应试教育的现象越来越明显,教育内容重理论而轻实践。少了对篮球这样的体育竞技项目的关注度,就相应地减少了给学生足够的学习的平台,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篮球学习的热情,这是目前高职院校篮球教学中存在的重要的问题。

3高职院校篮球教学的改变方式

针对以上所提出的问题,我们结合相关知识,对高职院校篮球的教育方面改革提出以下对应的方案,希望可以使篮球改革更加深入地进行下去。

3.1篮球教师的专业素质应提高

教师在平常工作中呈现出来的良好态度以及对相应教学的热情,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成长。尤其是老师的语言动作,更会使学生模仿学习,从而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教师的专业素质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老师也要学会树立终身学习的模范,给学生们更多地传递正能量,教师不仅需要基本的教育教学理论基础,更应该去学会创新,确定好自己的教学目标,用更为先进的教学方式传授知识,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改革,不断学习。除此之外,老师还应该让教学到实践中去,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篮球的相关技能,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

3.2篮球教学方式的改革

高职院校应有特色的教育方式,所以篮球教学也应该以有特色的教育方式为目标进行改革。应该综合考虑学生所喜欢的东西,让学生更有兴趣、更加积极地去学习,应对学生因材施教,而不是一味地用相同的教学模式。教师应不断发现不同学生身上的亮点,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寻求新的策略,适当减少平常的课堂教学内容,更多地注重加强实用技术理论方面的相关知识。除此之外,一些先进的如多媒体等教学工具,也应更多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使得知识传授更加直接、更加形象。除此之外,校方也应设立相关的对比政策,提高教师改革的积极性,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使课堂教学质量不断上升,使学生真正能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3.3高职院校应重视并提高篮球教学的地位

学校方面以及各级领导应提高对篮球教学的重视度,改善教学方面的环境,推动发展篮球运动,更加努力发展学校相应的篮球活动,使学生对篮球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篮球知识。同时学校也应该举办更多有关篮球的比赛项目,在比赛过程中,不仅同学们学会了一些基本的篮球技巧,而且更加促进了同学们之间的交流。篮球不仅仅是一种体育休闲项目,它应该让更多的人重视起来,因为在篮球训练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更加促进了学生个人性格和品质的形成,所以学校应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改善相应的硬件软件设施,不断地引进社会资源,吸引更多的社会外来人员来赞助学生,不断宣传有关内容,举办更加有意义的篮球比赛,校方同时也应保障篮球学习的相关设施,真正地重视起篮球教育。

3.4转变教师角色

以往来说,老师一直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只负责按照教学要求对篮球进行知识传授并没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缺乏教学的自主性,新时期的篮球教学改革应该变改教师在以往教学中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从实践中学到更多的东西,老师可以根据学生每个人的特点,对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调整,同时老师不应只仅仅是作为一个传授者更应该作为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正确学习篮球,并加强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所以总体来说篮球教师应设立适当的教学方法,正确地评价每一个学生,不应仅仅是用分数来判断一个学生的好坏,而应多元化地评价学生。

4结语

高职院校篮球教学改革,不是短时间就能发挥作用的,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怎样让大学生更有激情地学习篮球这一体育项目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以及教学内容的不断改善、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师生角色的改变、各项硬件软件的不断齐全,这些方面都要全面深入地改革。与此同时,为了让改革更加顺利地进行,有关部门更应给予高度重视,给予一定的支持,只有这样才能让改革成功,让篮球这一体育项目发挥应有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姚森.长春市高职院校篮球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4.

[2]龙游,曹燕.高职院校篮球教学的改革思路深析[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校报,(2):84-86.

[3]曹忠旺.浅议高职院校篮球教学现状及其改革[J].大众科技,2014,16(12):149-151.

[4]黄晓红,周华军.以培养高校技能人才为出发点深化高职体育教学改革[J].价值工程,2010,29(2):155-156.

5.应用型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 篇五

课堂教学和任务驱动是学习速冻食品加工技术的主要形式,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正确掌握不同速冻食品加工工艺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并具备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完成这门课程的主要目标。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通过手机进课堂、任务驱动法和完善课程考核体系三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1手机进课堂,让学生“活起来”

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生尤其是职业院校的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玩手机现象越来越严重,控制起来相对困难。各学校也出台了相关制度来约束学生上课玩手机的现象,但效果并不是很显著。针对目前职业院校学生的基础及速冻食品加工技术课程特征,从四个阶段来设计手机进课堂教学模式。

1.1课前设计

依据课程教学大纲、教学目标上传相关教学资源,将每节课的课件、相关知识链接和实验验操作步骤上传到课程QQ或微信公众平台中,以动画形式自动播放,配背景音乐,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1.2课前学习

教学资源上传后,所有学生的手机会收到相关提醒。学生登录到公众平台,即可观看本节课程视频,查看教师发布的知识点、实验操作关键点等学习任务,提前完成对本节课的预习。同时在学习资源活动栏中创建答疑、讨论的问题,并让学生找出本节课主要的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同时教师定期登陆公众平台,查看学生自学情况,对学习进度为0的同学,在通知栏中发通知提醒该生,并作为上课重点提问对象。

1.3课堂教学

①在签到栏设置签到标志,保证每位同学都能按时到位。课堂教学前,根据课前疑难问题开展新课的引入。②重难点串讲。教师结合疑难问题针对性的讲授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并让学生区分重点与难点。③分组讨论。教师根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重点难点设计相关问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并分别由各组代表学生讲述本组讨论结果。④交流答疑,根据讨论结果,巩固本节课学习目标、重点难点。⑤布置作业。

1.4课后互动

根据本节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小组分别设计相关产品的加工工艺,在设计过程中遇到问题提交至课程公众平台,可在讨论区讨论、交流与留言。

这种手机进课堂的教学模式,既保证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又避免了学生学习的盲目性。手机公众平台的建立,不仅活跃了课堂教学,也将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前、课后,丰富了学生业余学习。

2任务驱动化,让学生“动起来”

实验操作是速冻食品加工技术配套的课程,通过实训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典型食品的加工工艺,熟练使用相关生产设备,而传统的实训教学中,学生仅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提供的配方和要求开展,这种被动的接受,不仅扼杀了他们的创造性,还给那些钻空子的学生提供了机会。

2.1任务提出

实训任务开展前,根据上课所讲理论知识,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等因素确立实训项目,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其具体任务如下:速冻水饺加工及品质控制、速冻汤圆加工及品质控制、速冻粽子加工及品质控制、速冻芝麻球加工及品质控制、速冻畜禽肉丸加工及品质控制和速冻果蔬制品加工等,通过实验操作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2.2任务驱动

教师根据课程内容来设计课程任务,学生以团队形式完成任务,每个团队都应选出1位基础知识扎实而且有责任心的同学来担任小组长,组长的任务是帮助各团队制定出完成项目任务的详细计划,督促团队成员完成任务,协调团队成员共同解决问题,并协助老师传达教学任务。团队成员应合理分工,每位成员在团队中都应有相应的任务。

2.3成果展示

任务完成后,将产品展示于公共平台,学生根据产品外观形态分析问题的关键所在,并找出相应对策。通过多组展示对比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够参与进来,逐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团队协作的意识。

3完善课程考核体系,让学生“比起来”

张剑等[1-2]研究表明,传统的期末书面考试课程考核体系,由于考试时间有限、卷面题量有限和学生发挥失常等因素,有时仅能片面反映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相对较为完善的“过程+成果”的课程考核可全面反应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相关技能熟练操作程度,过程考评主要体现在出勤、手机平台课前预习、作业完成、课后答疑回答和任务驱动成果展示情况等,成果考评主要是学习评价和技能考核。学习评价重在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完成学习目标为依据[3-4]。实践技能考核的考场主要从理论知识掌握、技能操作熟练程度、产品效果评价三全面考虑。这样的考评方式,学生不仅掌握了理论要点,还学会了实际操作。针对“过程+成果”的考评方式,通过抓拍照片、录制视频的形式上传至公共平台,并评出冠、亚军名单,同时鼓励学生多参加省、市级组织技能大赛,逐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4结语

教学改革是一项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复杂工程,在职业院校的教育中,必须以正确的教学方法为基础,以合理的考核方式为向导,以培养社会有用人才为目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设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来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高质量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商玉梅.大规模在线课堂下材料力学教学模式初探[J].石油教育,2014(6):12-14.

[2]张 剑,刘红才,李梦琴,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农产品加工(学刊),(10):153-155.

[3]张淑英,张社国.“过程+成果”考评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9):158-160.

6.应用型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 篇六

谷玉

云南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

摘要:现代教育技术对高等数学教学与学习带来了巨大变革。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秉持问题意识,厘清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现状。转换思想,把握现代教育技术所带来的机遇,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及信息资源,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潜力,实施高质量、搞效率教学,极大地推进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要综合利用网络、多媒体以及传统媒体等各种资源,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优化课程设计和课堂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现状;教学改革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已经跨入互联网时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给社会带来深刻变革,亦使传统教育受到猛烈冲击。现代教育技术的兴起对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以及教育模式等产生了重大影响,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也使得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教育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因此,从实践和理论上探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的改革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一、当前我国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高职院校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知识的讲授是以能用为度,实用为本。而高等数学作为高等职业院校重要的基础课程,地位则呈弱化状态。笔者根据自身工作实际,结合多方面情况,认为当前我国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其一,对高等数学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时间短,教学课时有限,而高等数学是公共必修课,目的在于思维和能力的锻炼,不能给学生带来短期实效,因此受到学生普遍的轻视,即使学习也是为了学分的需要,是一种强制性的被动学习。

其二,教材不符合教学的实际要求,由于高等职业教育超常规快速发展,使得教材配套工作未能有效跟进,没有形成一套完整规范、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等数学教材。另外,因为高职院校大量扩招,学生素质不一,整体基础,学习兴趣不浓,故而不能很好理解教学内容,以致教学效果不佳。

其三,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单一。“填鸭式”教学法一直被反对,但却仍然广泛存在,高职院校的数学课堂上亦是“一言堂”,“粉笔+黑板”的教学模式难以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1.高职高等数学教学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长期以来,由于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单一,在“一本书,一支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效率底下,教学效果不明显。要解决这一问题最佳的选择就是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不仅具有声、光、色、形、动等优势,而且体现着现代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教学设计理念,因而,它对高职高等数学教学的介入,既可以为老师提供更直观、更形象、更丰富、更高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信息,还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为学生的全脑开发、智力培养、素质提高等提供广阔的天地和有效的途径。可以预见,现代教育技术对高职高等数学科教学必然会产生全方位的影响。

2.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高职高等数学教学模式

在现代教育技术背景下,为了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的互联 优势,我们可以采取“课上+线上”的高职高等数学教学模式。

“课上”即为精心准备课件,将现代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 方式有机结合,优化课堂教学。多媒体技术和网络在课堂的应用都离不开课件。计算机的优势在于对文字、图形的处理与传输以及数值计算,而高等数学的特点是抽象的思维与论证。故而课件中的图形制作对教学效果举足轻重。经验表明,选择用PowerPoint软件来制作电子教案,用MatLab软件来制作函数的精确图形是最佳的搭配。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多媒体教学,创设直观、生动、形象的数学教学情景,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我们在重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同时,并不完全放弃传统教学方式,而是将两者进行有机结合,根据教学的内容,充分发挥传统教学方式在抽象思维和逻辑表述方面的特殊作用,优化课堂教学。例如:在定理、公式推导中的关键环节上,我们用粉笔在黑板上推导,既方便又灵活。

“线上”即为充分发挥教学网站作用,搭建师生互动平台,建 立教师辅导、答疑制度。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各校、各院系都建立的自己的网站(包括网络学习的平台),部分老师还有自己的个人教学网站,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在教学网站上,定期发布课堂教学的电子教案、单元自测练习、典型习题解答和知识重难点解析,以及往年的考试卷、教学大纲等资源,能够有力地支持教师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再者,一些与数学教学相关的特色专栏,也为学生主动探究数学奥秘和培养数学兴趣,发挥了重要作用。师生之间的即时沟通,对于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钻研教学内容,具有重要作用,并能提高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果。对于这种网络平台的互动交流,我们可以以固定的形式制度化,类似于“政府回应机制”,以此来加强教师的责任意识,密切师生联系。3.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高等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主要包括三部分的内容,即分析教学需求,确定 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进行学习评价。近年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已明确,提出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改革也要求基础课能更好地发挥“教育”和“实用”两大功能。因此,对于高职高等数学的教学设计要从实际出发,总体上可以遵循“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和够用为度”的教学原则, 用以指导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在高职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方面,要注重突出高职院校的特 色。一方面理论教学要体现以应用为目的,按照“必需、够用”的要求设计教学策略,可以为后续专业课程奠定理论基础以及发挥工具作用,亦能根据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的应用范围进行取舍。另一方面,要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一是通过数学学习锻炼思维,提高逻辑推理和创新能力等;二是锻炼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能力,学会用数学解决现实问题,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数学素质。

最后就是丰富完善评价体系。长期以来,高数期末考核的唯 一形式是限时笔试,试题的题型基本上是例题的翻版,是纯粹的数学题。这种规范化的试题容易使学生养成机械地套用定义、定理和公式解决问题的习惯,而一些思维灵活,但计算不严谨的学生往往在这种规范的试题中失分较多。长此以往,恶性循环,造成学生“厌学”,老师“厌教”的后果,这明显是与数学教学的初衷背道而驰的。为了适应加强对学生数学素质、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核的要求,配合高职数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必须对高职高等数学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对学生的总评成绩进行多元划分,可由平时成绩、考试成绩(包括开卷和闭卷)等组成,具体操作可由各老师按照实际情况拟定。

四、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关于教学改革的一些思考

1.课件是现代多媒体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优秀课件的制作需要大量的素材积累和时间投入。如何避免低层次的重复开发,加强课件制作的交流与协作,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2.教师是教学的中坚力量,其教育观念和专业知识,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时代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每个教师,必须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业务能力,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高职高等数学教学工作。3.学校是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运用有赖于先进的教学设备,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此背景下的教育质量好坏亦有赖于学校以及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参考文献:

7.应用型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 篇七

1 高等工程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现状

近年来, 许多发达国家高校都开展了工程教育实践改革。继“大工程观”后, 针对当前工程教育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现状, 以MIT为代表的一些知名高校成立“CDIO (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 组织”。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新成果, 其目标是为工程教育创造一个合理、完整、通用、可概括的教学目标, 重点将个人的、社会的和系统的制造技术和基本原理相结合, 使之适合工程学的所有领域。 (3) 随着世界各国对工程教育的理性回归, 我国高等学校也认识到高等工程教育实践教学对高层次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的作用以及对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决定性影响, 因此, 部分高校开始积极进行工程教育实践教学改革并取得一些成绩。 (4) (5) (6) (7) 目前, 民族院校在这方面的研究进展相对缓慢。

2 民族院校工程教育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工程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工程师, 民族院校长期以来都是以研究民族理论与政策, 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为主要任务, 其办学模式主要以知识教育为主, 缺乏工程实践训练, 因此导致民族院校工程教育存在一些问题。首先, 民族院校的工程教育理念不明确。民族院校早期的工科专业都是由理科专业转化而来, 专业建设多是借鉴其他高校的经验, 工程教育理念不成熟。其次, 民族院校工程教育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 教学中重视理论课堂教学, 忽视学生工程能力培养。第三, 民族院校教师大部分博士一毕业就进入高校参加工作, 缺乏实际工程经验, 实践教学教师队伍不稳定, 流动性大。第四, 民族院校对工程实训平台建设投入有限, 学校能够为学生提供的校内工程训练机会相对较少。此外, 民族院校的学生生源大部分来自少数民族地区, 学生整体受教育程度低, 基础底子薄, 动手能力差。

3 民族院校工程教育实践教学改革方法探索

工程教育实践教学是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环节。 (8) 针对目前民族院校工程教育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自身实际情况, 中南民族大学积极进行面向工程实际的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3.1 完善工程教育实践教学体系, 坚持学生主体地位

为了培养出高质量、高素质、创新型少数民族工程人才, 建立完善的工程教育实践体系必不可少。经过不断的改革, 中南民族大学搭建了符合自身发展的循序渐进, 层层深入式的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主要包含四大块:实验、教学实践、教学实习和创新实践学分。实验教学使学生具备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力, 为培养工程师所必备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实践和教学实习使学生不再局限于校园内, 而是与社会接触, 了解所学专业知识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创新实践学分要求则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该体系的核心内涵是循序渐进, 层层深入, 其目的是为了适应民族院校学生能力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

3.2 加强工程教育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建设, 优化资源配置

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多更好的实践机会, 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强实践教学平台建设, 优化全校实践教学资源配置。首先, 积极申报建设国家级和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充分发挥实验示范中心的辐射示范作用, 优化教学资源整合与共享, 建立健全示范中心管理规章制度, 实施开放式管理。其次, 不断规范实验课的管理, 保障实验教学效果。教务处作为校级管理部门对全校实验课堂教学、异动进行宏观监督管理, 定期对实验课堂进行随机抽查。学院根据教学计划和大纲进行实验课的排课, 保证实验课的正常运行。此外, 学校专门成立了创新创业中心, 为我校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实践平台, 充分调动了学生实践的热情, 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3.3 加强校外工程教育实践教学实习基地的建设, 凸显民族特色

实习基地是工程教育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 是学生由学校步入社会的中间实践学习摇篮。民族高校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既要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践需要, 又要与少数民族地区建立合作关系, 服务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近几年学校不断加大实习实训教学管理经费的投入, 积极支持各教学单位与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共建质量较高、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目前学校建立校外实习基地210 个, 其中少数民族地区实习基地有26 个。2013 年我校武汉青江化工实习实训基地被评为湖北省省级实习实训基地, 该基地的入选是我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重大突破, 标志着我校校企合作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3.4 构建实验教学信息管理系统, 强化工程实践教学管理

实践教学管理是教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衡量实践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 学生规模不断扩大, 教学管理越来越复杂, 因此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实现教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网络化成为高校教学管理的需要和发展趋势。 (9) 为了强化实践教学管理, 加快了实践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学校在教务管理系统中尝试纳入实验教学的管理, 使教务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实验教学的选课、排课、考试、成绩等一系列管理。目前, 学校80%的实验课程实现了教务系统管理。

4 结束语

经过自身的不断发展, 民族院校工程教育已经取得了一定发展。为了使民族院校培养出的工程技术人才能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民族院校必须树立“大工程观”的教育理论, 进一步完善工程教育实践教学体系, 加强工程实践教育平台建设, 规范工程教育实践教学管理, 积极推进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 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少数民族及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为民族的经济建设和民族团结贡献一份力量。

注释

11叶志攀, 金佩华.中国工程教育实践教学研究综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7.4:74-77.

22 陈永奎.民族院校发展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2.4:171-175.

33 陶勇芳, 尚存慧.CDIO大纲对高等工科教育创新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 2006.11:81-83.

44 顾佩华, 沈民奋, 李升平, 庄哲民, 陆小华, 熊光晶.从CDIO到EIP-CDIO——汕头大学工程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8.1:12-20.

55 钟金明, 李苑玲.基于CDIO理念的工程教育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实验科学与技术, 2009.7:67-69.

66 单小麟, 于倩, 郭强, 王越, 王海, 葛宝臻.新时期研究型大学工程教育改革探索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 2010.1:25-29.

77 王车礼.基于大工程观的工程教育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 2008.2:7-10.

88 李培根, 许晓东, 陈国松.我国本科工程教育实践教学问题与原因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2.3:1-6.

8.应用型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 篇八

关键词:高职院校;有效性;人才培养

计算机应用基础注重培养学生在未来信息化社会里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具备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在我国社会经济结构转型的今天,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计算机知识和操作能力是最基本的要求。因此,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中,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使学生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

一、采用分层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教学存在生源不同的现象,学生在计算机知识与应用能力水平上参差不齐,这就需要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师展开全面调查,了解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情况,制定好促进每一个学生计算机基础应用技能达标的目标,并在教学中开展好分层教学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首先,教师要组织计算机成绩较好或者已经取得计算机认证的学生进入“提高班”,侧重于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并丰富计算机应用教学内容,使学生成为高素质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其次,教师要组织计算机基础知识较弱的学生进入“普通班”,侧重于帮助学生通过计算机技能认证考试,注重计算机基本知识的讲解,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能力和水平。

二、丰富课堂教学模式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高职院校的教师丰富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1.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都是由浅入深的,这样的教学方法比较平淡,再加上计算机知识的抽象性,学生很难提起学习兴趣,而案例教学就是一种能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方法。例如,教师在学习Word内容的时候,可以引入Word的强大功能,先为学生展示一些优秀作品,先从整体上对Word软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了,这时教师再结合作品中的环节展开知识点论述,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了学习效果。

2.教师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

传统的计算机操作教学是让学生按照一定顺序和要求来完成操作,虽然可以达到一定效果,但是这些脱离实际的现象使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大大降低,毕业之后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很难满足社会的需要。在新课程标准下,高职院校教师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为学生进行讲解,实践操作部分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方法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学习PowerPoint内容时,教师可以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让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制作某一主题的演示文稿,这时学生可以结合自己喜欢的领域进行制作,在展现形式多样和内容丰富的设计成果的同时,学生的操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3.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

结合计算机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连贯性的特点,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结合旧知识来学习新知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学习PowerPoint XP相关格式、图片、表格、图表、艺术字与自选图形的插入与设置时可以引导学生结合Word XP中的知识来学习,学生的想象力也得到了增强,学习能力也逐渐提高。

三、增加教学实践机会

为了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与能力,高职院校应该不断增加教学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高职院校应该不断完善计算机公共实验室的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在每台PC机上配备必要的教学软件和应用软件,促进各个专业的学生都能结合专业基础应用这些软件,以促进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的提高。其次,高职院校在課余时间还应该全面开放公共计算机实验室,并配备相应的教师进行指导和答疑,学生在课余时间刷卡上机进行实践,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此外,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中,还应该积极改革考核机制,将理论知识的考核与操作技能的考核结合起来,在考核方式上体现多元化和开放化,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总之,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要从采用分层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模式、增加教学实践机会、改革考核机制等几个方面出发,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学生才会在开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提高学习积极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才会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曹骥.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课教学改革浅说[J].计算机教育,2007(10).

[2]陈永遥.改革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 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J].职业教育研究,2007(05).

9.应用型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 篇九

(天津职业大学 天津 300402)

摘要:作为首批国家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重点建没专业.天津职业大学酒店管理专业根据职业岗位技能的要求,以学生技能的培养为主线,以工作任务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创新教学管理模式.开发柔性化的教学管理系统,以适应多种教学模式的管理需求。同时加强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符合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总体要求,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并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

关键词:高职示范校;实践教学;实训基地;工学结合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9290(2009)0008—0019—03实践教学体系与实训基地建设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的重要内容。2006年12月,天津职业大学酒店管理专业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重点建设专业。根据教育部的有关文件精神,学校紧紧抓住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验区先行先试和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三大机遇,勇于创新,充分发挥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的示范、带动与辐射作用。

一、酒店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一)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校内实训基地应该具备教学、培训、科技开发和生产四位一体的功能.承担实践教学和学生职业素质训导、职业技能培训、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认证、科技开发和新技术推广应用、生产与社会服务等任务。天津职业大学酒店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总目标是:建成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功能于一体的、具有明显高职特色、国内一流、对国内职业院校的同类专业具有显著带动与辐射作用、能体现“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训基地。以职业岗位核心技能培养为目标、以课程体系要求为依据、以教学模式实现为主线开展实训基地建设。酒店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现有的实训项目包括酒店前厅和客房、酒吧、中西餐烹调操作、餐厅、咖啡厅实训等。除满足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相关课程全部技能训练的需要外,还能承担酒店前台、客房和餐厅三种职业资格证书初、中、高级的培训和考核鉴定,并能为酒店行业及西部地区提供定向培训。

酒店属于服务性行业,我校特别注重学生的职业素质训导工作。学生到实训基地培训.都必须着职业装,礼节、礼貌、言谈举止也按酒店标准。极力营造专业氛围.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实现由学生向“酒店职业人”的角色转换.培养学生从大处着眼、小事人手的工作作风。通过实践教学中的合作与分工.可以加强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通过综合性、创新性的训练项目可以加强学生刻苦钻研的坚强意志;通过开放性、自主性实训,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维与自立的能力等。

(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校外实训基地是高职学生与职业技术岗位“零距离”接触、巩固理论知识、训练职业技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实践性学习与训练的平台。实训基地的建设只有紧紧依托行业,加强与产业的合作,才是科学的发展道路,而“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建设途径是符合当前社会实际的创新途径。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同时,我校进一步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在现已签订协议的19家校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发展和巩固与各大知名品牌酒店及企业长期稳定的紧密性协作关系。加强校企合作.让校外实习基地在校企合作中进一步发挥其“双赢”作用。

校外实训基地对学生进行生产和实际工作进行培训,与校内实训相比具有明显优势,学生的职业才能也只有通过校外实训基地这个课堂才能真正得到锻炼。一方面,学生进入酒店企业顶岗实习,亲身体验、处理、解决服务与管理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使所学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得到提高;另一方面,酒店通过一批充满活力、易于管理又相对比较稳定的实习生来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素质,促进发展。

(三)酒店实训基地建设的成果

1.实训基地功能大幅提升.校企相互连接紧密

目前.实训基地建设初步已达到与具有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建设的紧密衔接、生产性实训为主体的职业情境场所,大大提升了实训基地生产性实训的综合能力,进一步拓宽了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途径,强化了校企合作的力度与深度,工学结合取得了明显发展。

酒店管理专业在取得国家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立项后,采取“三课堂”实训式的全程化“工学结合”进程,拉近了学校与企业合作的距离,缩小了职业岗位与课堂之间的实施空间。

2.挖掘基地建设内涵,提高工学结合效能

实训基地建设突出内涵建设在突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目标前提下,实训基地加强管理。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同步。

(1)实训基地的制度化建设。制定和完善了实训基地管理制度以及各实训基地运行管理文件.形成了具有规范化、系列化的整体性实训基地规章制度,包括设备管理制度、实训教师实践教学指导工作规范、学生实训过程管理制度、基地安全管理制度、酒店岗位责任制等。校企共同制定《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和《学生顶岗实习流程管理作业文本》,包括:校企实习协议、实习纪律承诺书、实习工作日志、实习监控手册、实习指导教师职责、实习指导教师工作日志、企业顶岗实习鉴定意见、顶岗实习课程成绩单、企业工作经历证书等系列文本.并应用于学生顶岗实习全过程。实行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同时制定“他方为中心”的短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在实训期间,对学生爱岗敬业的情操、团结协作的精神、遵纪守法的习惯和专业素质等方面进行“养成教育”,为其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及其发展奠定了基础。

(2)实训基地的软件与硬件建设同步。实训指导教师的业务素质直接影响实践教学计划的实施.影响学生的实训效果。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我校十分重视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在充实和调整实训指导教师队伍的同时.先后派遣6位教师到国内外著名高校、酒店进修和培训。同时.积极引进酒店业内人士作为兼职教师。此外,还十分重视实训教材的建设.及时组织教师编写相关实训课程的实训教材.并在使用过程中不断修订,逐步完善。实训基地还为贫困生提供勤工俭学的工作岗位.每月有一定的补贴。学生课余或假期在基地实习。既提高了实践技能。又增强了特困生的自信心。

(3)实训基地充分体现职业情境氛围。为保证实训基地的高效运转,提高实训基地的使用功效。必须构建与实践教学体系相适应、与实训基地建设相适应的科学管理体制。按照酒店管理模式进行管理.突出真实的企业经营、管理环境。聘任专业教师担当各部门主管.轮流聘任学生担任各部门副主管.由实训基地负责人担任“酒店”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明确职责分工。

二、酒店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

(一)以“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为主线,实施全方位教学改革

根据酒店业旺入淡出的需求实际.我校采取了“三纬度实施.全方位顶岗实习”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他方为中心,旺入淡出,学工交替”的教学改革、“以弹性为基础,适应需求,有效管理”的制度建设、“以行业为载体,集团保障,重点介入.校企互动”的运行条件。形成了适应国际商务活动和休闲旅游的典型化的酒店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酒店职业岗位群要求.遴选7个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整合构建专业核心课程.将餐饮、客房、前台中高级服务员职业岗位标准融入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使学生真正做到为了工作而学习.在工作中学习。同时聘请多家酒店的老总和人力资源总监等业内专家共同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和修改;长期兼任部分专业核心课程的授课和实训.并负责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和考核.使教学内容与酒店需求始终紧密结合:部分课程以职业资格取证替代校内课程考试,检验教学效果、对相应课程进行教学评价。

(二)以他方为中心。旺人淡出.学工交替

1.按行业需求安排实习活动

根据酒店行业旺季与淡季不同用工需求,本着“他方为中心”的办学原则,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由过去的一个学期增加为两个学期.并分别安排在第三、六学期。这样的培养模式加大了实践教学时数在总教学时数中的比例.使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学时比达到1:1,生产性实训占全部实践教学的80%以上,并根据酒店行业季节性强的特点,顶岗实习达到1年以上。学生下企业的顶岗实习,使学生直接体验到了最真实的工作场景.对其应用能力的培养帮助很大。

2.特殊活动引导教学改革

酒店管理专业根据酒店的实际需要.调整教学安排,实施了一套具有特色的“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酒店对实习人员的时段性顶岗要求。根据酒店用人量大、时间急、任务重的特点,学期中间安排学生参加一些不定期的酒店I临时接待工作,特别是应酒店要求参加各类国际会议的服务工作。如2002年5月美国前总统老布什来津参加商业论坛活动、2005年6月在天津召开的亚欧财长会、2008年6月在天津召开的第18届亚洲企业年会.94名学生参加了接待服务,出色地完成了外事服务任务.得到了酒店员工和开发区领导的交口称赞.为学校赢得了荣誉。为鼓励学生参加这些实践活动。学校特别规定了自修实践学分的职业实践课程.并与酒店共同制定“学生实习学分认定和鉴定”制度.用以保证学生自修实践学分落到实处。此外。我校还积极拓展顶岗实习渠道,安排学生到国外著名酒店实习。继2006年组织学生赴新加坡的酒店进行顶岗实习后,2008年开始实施美国迈阿密社区学院境外研修与顶岗实习项目.

(三)柔性为基础,应对难题.有效管理

1.三方遵循为运行前提

(1)实习协议内容除规定校企双方的责任外.特别明确了学生在酒店实习期间的管理问题、责任问题和保险问题。

(2)实习期间学生管理的做法是:①学生本人报名,经酒店面试合格,再由学生提出实习申请并签订实习纪律承诺;②学生实习期间的日常管理由企业负责,监控由学校负责,双方经常沟通情况,对实习中出现的思想问题、工作安排问题和与实习单位的关系问题以及三天以上的请假等由教研室、班主任或学院领导协助或出面解决;③学生自我管理,对学生比较集中的实习酒店采取整建制管理,即建立临时班委会和学生党支部或党小组,指定学生干部负责管理。并规定向学院的汇报制度,协助学院开展工作。

2.企业考核为评价主体

自2007年7月起。日上免税行陆续接收了我校近240名学生实习。在保证实习质量的前提下.采取柔性教学方式,通过公司岗位培训、专项考核、课业制、远程辅导和进驻公司教学等灵活方式进行教学;在毕业环节上。学院强调学生真题真做,增加了“企业项目”,充分结合本岗来立题.论文采用“双导师”制,校企双方共同选派专业骨干和教师进行现场答辩。实习结束前,企业以职场规范为依据,根据实习表现为每位实习生进行实习鉴定,并进行量化评价。

3.学分制为基本管理形式

根据酒店业临时性重大活动多的特点.采取学分制和专项办法加强顶岗实习的管理:出台实习管理作业文本,与学生签订实习纪律承诺保证书,建立实习基地临时党小组和学生自我管理实习小组;每学期安排机动时间保障学生参加临时性顶岗实习:因短期顶岗实习或工业旅游活动需调整的课程.可带课题下企业完成调研报告、课业或总结,采用课程化管理方式完成教学任务.参考文献:

10.应用型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 篇十

培训心得

————工商管理学院 张广思

由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主办的“应用型院校改革的探索与教育理念的国际视野”高级研修班在我院多媒体报告厅拉开序幕。我院作为此次网络培训的主会场之一承办此次培训,吸引了大批中青年骨干教师,我也非常有幸能够参与到此次培训当中。

培训第一天,来自德国的托马斯·胡格教授以“面向未来的教育”和“能力本位的教育”为主题,采用分组互动的形式,从自主学习这一视角,生动地讲述了教育中教与学的关系。在这一天的培训授课当中,托马斯教授用他切身的教学经验向我们阐述了目前教学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未来教学的改革方向。

通过与托马斯教授近距离的互动,也让我深刻理解到改变教学方式势在必行,学与教并非矛盾体,如何能够更好的调动起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以及能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更好的掌握对其自身发展有利的知识体系,是我在今后的教学当中需要注意的方面,当然,托马斯教授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建议,比如课堂上和学生互动,鼓励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来激发他们对于学习知识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加牢固的掌握相关技能。

培训第二天上午,来自上海电机学院的院长夏建国教授分别从发展应用技术大学的内涵、目标、特征和路径以及技术本科教育的实施等方面,对应用技术大学教学改革的相关问题进行论述。而这些问题,也正是我们学校目前所面临并且急需解决的问题。

通过夏教授的讲解,我们也了解到应用技术大学必须具备的一些基本的构成要素。

首先,应用技术大学的学科构成以工程技术为主。我们学院在近30年的办学历史中,虽是民办高校,缺乏国家的财政投入,但始终坚持“应用为先,敢做善成,帮助每一位学子获得成功”的办学理念,敢于发展投入比较大的工科,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围绕生产与技术第一线,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其次,应用技术大学学科与专业群建设突出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配性。我们学院也是根据河南省的区域经济发展对工科人才的需求,选择与实力强大的知名行业、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办特色专业,重点选择应用性强、技术内涵要求高、有良好行业背景的专业作为试点,深度开展产学结合、校企合作,走开放式办学,协同创新之路。

最后,应用技术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重在实践育人。我们学院也是努力构建“产学结合、学用交替”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深度开展校企合作。在校企合作方面,学院也是先后与多家企业结合,为学生提供相应专业的实习岗位,为社会输送更多具有专业技能的综合性人才。这些校企合作,实行产、学、训一体,搭建起一个具有内容创新、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效果突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平台,推进特色培养和订单教育,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要的无缝对接、就业与创业的有机结合。

培训第二天下午,是来自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校长孟庆国为我们带来“关于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思考”的视频授课。孟教授认为,“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是指“瞄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从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生源来源、培养方案、师资队伍、人才评价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高校转型发展是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由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内涵发展转轨,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时代背景下提出来的高等教育改革重大战略任务。

当前,我国大部分地方高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四脱节”和“十低”问题:一是大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与用人单位的岗位职业技能要求相脱节,致使毕业生实践动手能力低、就业竞争力低;二是地方高校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需求相脱节,导致地方高校产业融合度低,生存与发展能力低;三是用人单位的实际人才需求与地方高校毕业人才的有效供给相脱节,导致地方高校真实就业率低、就业质量低;四是地方高校长期习惯于封闭办学、自成一体,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相脱节,导致其服务地方能力低、社会贡献度低,最终体现为地方高校办学质量低、群众满意度低。这些问题使地方高校的发展举步维艰,前景堪忧,已经到了非转型不可的地步。由于职业技能不足,我国每年有数百万名地方高校毕业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命运。一方面是企业界招不上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另一方面却是大量高校毕业生沦为无所事事的“宅男宅女”和“啃老族”。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集中体现了我国高校现行体制机制的弊端和办学质量效益的低下,已经引起社会公众的普遍抱怨和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高等教育深化改革,在于地方高校转型发展。

11.应用型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 篇十一

关键词:单片机类课程 实践教学 竞赛引领创新 项目驱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2(a)-0238-01

教育部“应用科技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项目是根据教育部2013年2月“应用科技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工作部署会”的会议精神确立的。项目将通过对欧洲应用科技大学产生发展的社会背景研究、对促进本国经济转型发展和国家竞争力提升的贡献研究,以及欧洲应用科技大学在本国教育体系中的功能目标定位、办学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等的研究,旨在探索构建我国应用型高等教育体系,促进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应用科技大学在国际上具有很高的地位,其培养目标的确定是以学生未来就业岗位需要为导向的,办学直接面向市场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并与企业界、职业界建立紧密的联系,强调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和开发创新能力。

目前在高校的单片机类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中普遍采用的“课内实验”及或“课程设计”模式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较为单一,工程背景不强、综合训练程度不够等,这种教学方式容易造成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较弱,创新意识不足,综合运用知识能力不强的现象。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单片机技术的工程应用能力,就成为当前单片机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1,2]。经过近年来的探索,我校在电气类专业单片机类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中,以“竞赛引领创新”为核心思想,引入“项目驱动”教学方式[3],全面优化单片机类课程教学体系和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1 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在我校电气类专业培养方案中,单片机类课程主要包括“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微机原理与应用、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和计算机接口技术”等课程及其实践性环节。这类理论及实践课程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素质的一个重要载体,在该类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位置。其教学指导思想是“注重基础知识,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加强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目前,单片机类课程实践教学体现了分层次、循序渐进的特点,涉及到课内实验、课程设计、竞赛实训等多个教学阶段。

2 教学方法的特点与实施方式

项目驱动教学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4]基础上的新方法,该方法强调学生是教学任务的中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角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环境要素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这种模式中,教师不仅仅要传授教材上所提供的知识内容,更要注重激发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从而借助教材、图书馆、网络等媒体主动学习。实践教学实施中存在以下的特点与要求。

2.1 在实践教学中注重实践性与应用性

在实践环节上,构建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产学研一体、教学做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与水平。在课内实验教学中,尽量贴近生活,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讨论问题;在课程设计中选用简单的综合性案例,建立学生学习的信心,并锻炼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在竞赛实训中,由学生自主选题,指导教师审查题目难度及可行性,并给出建议。所选题目来自于学生自身最感兴趣的问题,因此,可以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2 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通过课程设计可以锻炼学生综合运用该课程知识的能力,而竞赛实训中,由于所选题目涉及到多个课程,因此,可以起到锻炼学生综合所学多门课程知识的能力,也是专业人才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通过参与竞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乐趣,不仅可以增强竞争意识,也有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

2.3 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实践教学中穿插着理论知识的学习,将理论教学中难懂的知识通过实践的方式教授给学生,教学方法形式多样,除讲授外,还可以通过专题讨论、专题学术讲座等形式。学生在实践学习中可以锻炼工程实践能力,可以体验分工协作精神,引导学生为毕业后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进入角色打下基础。

2.4 不断优化实践教学文件

不断优化实验教学大纲、课程设计大纲以及实验指导书等教学文件,紧跟当前技术的发展,不断增加最新的相关技术知识,使实践教学内容更合理。

3 教学效果分析与结论

在该教学方法实施后,我校电气类专业单片机类课程综合实践性环节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达到了预期目标。取得的教学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主动性得到了明显提高。学生逐渐养成了主动思考的习惯,有效地刺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进一步培养了创新意识。

(2)实践动手能力明显提高。学生通过锻炼,具备了动手实践的信心,乐于动手设计和实践,具备了工科学生的基本素养。

(3)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增强。在实践教学中为了高质量地完成任务,需要充分发挥团结协作的精神。

(4)学校竞赛成绩取得了明显地进步,参与人数越来越多。学生参加电子类大赛的人数和获奖人数以及获奖等级逐年提高,2012年,在山东省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中参赛的8只代表队全部获得山东省一等奖,2013年,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中有两个代表队获得全国一等奖,还有2个队伍获得全国二等奖,其他9只代表队全部获得了山东省一等奖。而且在参赛的同学中,有越来越多的低年级同学参与。

这些教学成果表明,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好的激发作业,对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曹建树,薛龙.单片机创新实践教学改革与实验室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9):4-6.

[2] 赵维武.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 23(1):83-85.

[3] 唐炜.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2(3):21-23.

12.应用型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 篇十二

材料成形工艺基础是工科院校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课。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 了解金属材料成形工艺的基本理论知识、工艺规程制订以及模具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掌握典型的液态成形、塑性成形及金属连接成形方法, 能够正确分析零件结构、合理选择零件成形工序, 并能够掌握有关设计手册和参考资料的能力。该课程在整个专业知识结构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它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学生合理选择材料加工方法, 正确制定生产工艺规程, 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关键环节, 为学生后续有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未来从事材料设计及加工制造方面的工作奠定必要的工艺基础。

2 课程内容与特点

我校开设的材料成形工艺基础课程共计56学时 (含8学时的实验) , 学分为3.5分。教材采用清华大学严绍华教授主编的《材料成形工艺基础 (第2版) 》, 内容涉及材料成形理论基础、铸造成形、塑性成形、材料连接成形、粉末冶金成形、非金属制品成形、现代材料成形技术、材料成形工艺自动化等[1]。由于该课程知识体系庞杂, 名词、术语、概念较多, 微观原理抽象难懂, 工艺方法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 对于缺乏实践经验和工艺知识感性认识的学生而言, 课程乏味、枯燥、难学。

为此, 笔者按照学校本科教育的基本要求, 以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为目标, 本着“宽基础、高效率”为学生传授综合知识的原则, 从多个方面对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 教学改革与实践

3.1 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完成教学任务, 传授与学习教学内容所运用的手段和途径, 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两个方面。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确定之后, 教学方法使用得当, 对后续的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为应试型教育, 通常以“教师—黑板—教材”为中心, 在这种“填鸭式”的讲授方法下,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 学习效果也较差。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大量教学方法被广泛应用, 如启发式、导入式、问答式、案例式、讨论式等。这些教学方法的应用, 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去思考, 不仅让教学有的放矢, 避免了教学的盲目性和被动性, 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锻炼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 对于教师而言, 必须改变传统单一的讲授式教学方法, 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现有条件和有限时间内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述材料成形工艺基础课程板料冲压时, 可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 以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不锈钢餐盘、保温水杯、奶锅等为例导入新课, 让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 充分发挥想象力, 积极思考并分小组讨论餐盘、水杯、奶锅的制作方法。在此基础上, 引出板料冲压的两种基本工序, 即分离工序和成形工序, 并从基本原理、变形过程等方面重点、详细地介绍拉深成形工艺, 最后总结出拉深工艺的特点以及常见缺陷。采用这种教学方式, 不仅增大了教学过程中知识信息的传递量, 而且加深了学生对拉深工艺的认识和理解, 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3.2 优化教学内容

在传统教学观念中, 由于过分强调课程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教师若不加选择地按教材讲解, 常常使教学如蜻蜓点水一般。同时, 由于课程教学内容多而繁杂、理论抽象枯燥, 因此课程重点很难突出。在现代化信息需求量不断增大的当今社会, 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专业知识, 教师讲授时应根据学生知识结构的需要和应用型本科教学的特点, 尽可能结合工程实际, 在注重加强与拓宽专业基础知识面的前提下, 进行“去粗取精、画龙点睛”式教学[3]。在材料成形工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上, 笔者根据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专业特点和专业方向的需求, 在充分体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的前提下, 在讲授内容方面采取了删减、增加和侧重并举的措施。

鉴于材料成形工艺基础这门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特点, 笔者在讲授铸造、锻压和焊接三大传统工艺的基础上, 增加了新工艺、新技术等先进知识的介绍, 如非金属制品的成形、快速成形技术、材料成形复合工艺、材料成形过程中的计算机模拟等。此外, 还增加国内外相关先进技术与工艺对比的内容介绍, 让学生充分了解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自身竞争优势和目前存在的问题, 培养学生良好的科研与创新意识, 鼓励学生拓宽思维, 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撰写学术论文。

例如:目前有限元模拟仿真技术在金属塑性成形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是金属成形工艺预测、优化和定量控制的有效方法。利用有限元技术, 可以研究成形过程中金属的流动规律以及组织性能的变化过程, 而且还可以获得成形件的瞬时位移场、瞬时速度场、瞬时温度场以及瞬时应力场等热力学参数, 从而可以模拟金属材料的整个变形过程。在讲述材料成形工艺基础课程材料成形工艺自动化时, 应补充这方面的知识, 让学生通过了解有限元的思想、有限元建模的基本步骤以及有限元软件的使用方法, 加深对金属塑性成形工艺变形过程本质的理解和掌握, 从而使专业知识形象化和具体化, 便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总之, 教师教学应该“突出重点、解决难点、联系实际、提取精髓”, 学生在自学等其他环节应注重“辅助课堂、拓宽知识、发散思维、培养能力”, 从而实现“以学强学”的最终目的。

3.3 丰富教学手段

材料成形工艺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 始终贯穿着机械产品生产工艺方法、零部件结构设计、材料成形设备工具的操作等实践性较强的内容, 存在较大的教学难度。因此, 在教学手段改革过程中, 应摒弃单一的教学方式, 采用实物模型、教学动画、录像视频、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板书共用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较为感性地直观、清楚、正确地了解零件的各种成形方法及工艺设计过程。然后, 进一步讲解各种成形工艺的基本原理、工艺过程、特点和适用范围等内容, 从而使课程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 概念和规律简单化, 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生工艺知识学习和专业实践环节锻炼不足的问题, 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述材料成形工艺基础特种铸造时, 通过在多媒体课件中引入教学动画、语音视频等手段, 生动形象地展示熔模铸造、金属型铸造、压力铸造、离心铸造等先进的材料成形工艺与方法, 使课堂教学由单纯的听觉刺激转变为视听同步的动画模拟演示, 增加学生感性认识, 扩大课堂的信息量。

除此之外, 随着现代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 网络远程教学方法日益完善, 使课堂教学超越了学校围墙的限制, 逐渐利用社会的公共资源[4]。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尝试将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 建立教学和辅导平台, 便于师生互动。通过将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教案、多媒体课件等电子教学文件上传到校园网课程建设平台, 供学生随时学习和查阅答疑之用;在学校网络或电子邮件、QQ会话中与学生进行及时的交流互动, 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3.4 完善考核体系

课程考核是检查与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在促进学生学习、改进教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传统教学过程中, 对学生的考核往往单纯地以卷面分数评定成绩, 从而导致大多数学生高分低能, 平时不注重专业知识的理解和积累, 考前死记硬背, 考试及格万岁, 考后知识基本忘光。这种应试教育的方法既不能真正检验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 也不能客观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5]。因此, 在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活动中, 必须建立一种长期、有效、客观的考核方式。

对材料成形工艺基础课程的考核, 笔者采用“总成绩=平时成绩 (30%) +考试卷面成绩 (60%) +实验成绩 (10%) ”的考核方式。其中, 平时成绩的考核不仅局限于学生旷课、迟到、早退、缺席等表面情况, 更注重学生平时课堂回答、参与程度、课堂讨论、综合作业等方面的表现, 从而较为客观和全面地考核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和接受能力。此外, 在期末考题的出题方式上, 笔者进一步加大其灵活性。如适量增加多选题、综合题等以考核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和实际运用能力。事实证明, 考核方式的改革和完善, 在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同时, 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4 结束语

通过对材料成形工艺基础课程开展教学改革与实践活动, 教师的课程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有很大提高, 学生普遍反映专业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的掌握得到了明显改善。然而, 随着材料成形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涌现和迅速发展, 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仍需不断探索, 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更新和完善。只有这样, 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课堂教学质量, 培养大批合格专业技术人才, 服务于工程领域的各行各业, 促进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严绍华.材料成形工艺基础[M].第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2]周川.高等教育学[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 2009.

[3]夏巨谌, 王新云, 张祥林.“材料加工工程”课程改革思路、作法及效果[J].理工高教研究, 2011 (5) :135-138.

[4]李志扬, 张福豹, 倪红军.材料成形技术基础课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3 (15) :34-36.

13.应用型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 篇十三

论新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全人教育理念下的高等农业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析

全人教育作为一个概念于20世纪70年代在北美兴起,该理念的产生既有复杂的.理论背景和社会背景,同时,也是教育环境的产物.它是战胜20世纪90年代及21世纪制式化、机械化、割裂化的“病态教育”的一种尝试.

作 者:黄红玲 余丽华 作者单位:江西农业大学外语学院刊 名:山东文学(下半月)英文刊名:SHANDONG LITERATURE年,卷(期):2008“”(9)分类号:H3关键词:

14.应用型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 篇十四

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是以学生为本,抓好三个立足点,即学生能够接受(考虑学生水平)、学生愿意接受(考虑学生兴趣)和学生应该接受(考虑市场需求)。具体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更新教学观念,重新定位教学目标

高职大学语文既不同于中学语文,又不同于本科大学语文。中学语文侧重于“工具性”的培养,本科大学语文侧重于“人文性”的培养。而高职大学语文介于两者之间,它包含了培养“工具性(即应用能力)”和“人文性(即人文素质)”的双重功能。所以,高职大学语文既不能讲成“五马分尸式”的“高四语文课”,也不能讲成“蜻蜓点水式”的“作品导读课”。

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指出:“在全日制高校设置语文课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和服务第一线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级实用型人才。”这就在本质上要求高职大学语文教学一方面要把人文性放在第一位,使语文课尽可能生动活泼,让学生的精神境界得到熏陶和感染;另一方面要重视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从学生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改编教材

当前,许多学校采用的教材为本科教材,这些教材的共同特点是:一是以古文为主,缺少现代文;二是偏重文学作品,轻视精美文;三是突出作品欣赏,忽视语言能力的培养。而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的文字水平较低,理解能力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面对这样的学生,如果强迫他们去分析寓意深远的文章,描写远离他们生活的人物,势必会造成教学相克。根据前苏联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学要建立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上,教材要适应大多数学生的现有水平,要在必要和可能之间找到最佳接合点。

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兴趣爱好和实际需要,我们的教材应侧重选择通俗易懂、篇幅短小、经典时尚且有强烈感染力的文章和文学作品。同时,要实现人文教育和语言训练的并重兼顾,通过渗透民族精神、公民道德、人生观、荣辱观、人格与尊严、自重自爱和自强不息等内容,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强烈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能够接受的基础上,训练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在学生愿意接受的基础上,引导他们领悟人生哲理和职业道德。

三、根据市场需求,适时调整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为了与本科院校争夺就业市场,在强调对学生进行劳动技能培训的同时,忽视了对学生语文能力及人文素质的培养。因此,为了打造合格的人才,摆脱“高四语文课”的阴影,高职大学语文除应更进一步培养学生朗读、写作、口语表达等语言应用能力外,还应加强以下内容的教学:

1.传承作品中优秀的精神文化,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其高尚的人格品质。许多文学作品都蕴含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华,表现了华夏儿女的情怀节操、品格修养,体现了作者的人生追求、志趣爱好,对学生精神品格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孔子“见贤思齐”的人格品质、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道德境界、屈原“兴国存君”的爱国情感、杜甫“穷年忧黎元”的忧国忧民情怀、韩愈“为文养气”“养气致盛”的精神活动,无不表达出作者高尚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操以及他们对社会人生的积极思考。

2.抛弃中学单篇课文讲读模式,实现融文史哲为一体的综合研究。“文”,即关于作品本身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研究;“史”,即关于与作品相关的历史背景和事件的研究;“哲”,即关于作品所体现的哲学理念的研究。这样讲授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作品与社会、自然、作者生活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技能。

3.将教学内容分为精讲与泛读两部分。泛读课文作为精讲课文的补充,是布置给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可以是本作家的其他作品,也可以是同类作家的其他作品。这样既可以满足吃不饱同学的求知欲望,又培养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四、从学生兴趣出发,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奇是兴趣的源头。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已很难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所以,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革。

1.适当采用朗诵、演讲、辫论、表演、讨论等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如白居易的《长恨歌》的主题思想有“讽喻说”“同情说”“长恨说”“自伤说”“矛盾主题说”等多种说法,教学时可先将这些不同的说法向学生作总体介绍,然后由学生先围绕一种认同的说法去查阅资料,然后写成发言稿,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同样,这篇课文又可采用辩论式教学方式,先从学生的发言稿中提炼出两派较集中的观点,形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这样也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改进教学手段。目前,大多数大学语文教师还停留在“课本、粉笔、黑板加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手段的层面上,其教学效果是有限的。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视听组合对学习内容的感知和记忆率远远高于视听分别利用之和。对人脑功能的研究还表明,多种感官的交替刺激,可充分调动大脑的功能,使之处于兴奋激活的状态。因此,使用图文并茂、声情相生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或光盘,可通过制造全方位的人文环境,调动学生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觉,使学生身临其境,受到审美感染,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作家作品,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实现语文课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如与文化素质讲座相结合,安排唐诗系列讲座、文学系列讲座等;与校园文化月活动相结合,开展辩论赛、语言艺术赛、语文知识竞赛等;与学生的社团活动结合起来,组织学生参加文学社,创办文学刊物等;与各文学期刊合作,开展小记者采风活动、大学生暑期实践活动等。社会实践丰富了学生的阅历,提高了他们的阅读和写作水平,增加了他们对文学的兴趣,也真正达到了语文教学的教学目的。

4.适当推荐课外阅读书目。课堂教学总是有限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是个缓慢的过程。所以,单纯依靠每周几节课堂教学是不可能达到教学目的的。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承担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责任。

五、围绕教学目标,改革考试制度

15.应用型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 篇十五

大学物理课程在国外与科研动态结合紧密, 同样, 在我国的大学物理教学中, 科研结果也可以通过教师渗透到教学中。使有限的课堂教学内容更加充实、更加新颖, 这样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开阔学生的眼界, 而且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同时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很多高等院校为了符合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需要, 把发展应用型教育成为培养目标。应用型大学是介于研究型大学和技能型高职院校的大学, 全国700多所本科院校中有400多所是应用型大学, 应用型大学不仅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必不可少组成部分, 同样也是我国实施大众化教育的支柱。应用性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形态, 它既不同于一般的高等职业教育, 也不同于以培养理论研究型人才为目的的高等教育, 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 为社会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它的主要任务。

在建设应用型大学中, 应用性教育改革的质量和效益的真正的体现唯一的方法是抓住具体课程教学的鲜明特色, 这样才能使应用性教育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根基和动力。在大学物理的教学中, 教师一定要改变重视理论忽视实践的思维, 随时注重通过知识与能力的相结合, 去启发学生创造性地学知识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 而不是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和消极地存储知识。在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强化物理应用, 变被动为主动的同时也要重视培养大学生进行创新素质与能力。教师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起的只是主导作用, 而学生才是真正的学习主题。教师不仅应该把时间还给学生, 而且还应该把分数还给学生。这样才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2 实施范围、教学受益面

以主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和服务一线, 德、智、体、美和谐发展与健康个性相统一, 基础扎实、创新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有良好岗位适应性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是应用型大学办学目标。应用型大学所培养的人才不仅能够正确判断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而且能够设计和开发复杂的技术系统;同时还具备较强的非常规交流能力, 胜任跨学科的合作。因此, 在应用型本科物理教学体系的构建中, 必须解决和研究的问题不仅是要让学生获得知识、运用知识, 更要使他们具备如何不断获得和更新知识的能力;不仅要让他们了解一些现成的理论, 更要引导他们懂得这些理论是如何形成的, 又是怎样应用在现代科技中的。因此, 教育观念的新颖性, 重视能力的培养, 是构建以培养能力为主干目的的应用型本科物理教学体系的重中之重。

该教学体系, 在有限的时间内确保完成了大学物理教学任务的情况下, 使得学生掌握了物理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 而且教师通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及科学地进行成绩考核, 实现了对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 使得学生提高了综合素质, 满足了社会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要求。同时, 教师通过该教学体系, 不仅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得到提高, 而且教师的理论水平、业务素质和科研能力也得到了普遍提高。

3 结合实际生活学习物理

人类从与物理世界的长期对话中经历了无数的曲折与反复, 抽象和概括, 在这其中, 造就了现代化物理学知识。但是现在物理教科书上的公理化与理论化的讲授方式, 掩盖了物理知识重要概念和理论的发展过程, 这样很容易会使学生感到高深莫测, 难以理解, 最终导致学习兴趣不高。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 教师应该注意结合生活实际情况讲清物理知识理论的由来和发展, 讲述它的成功, 讲述它所解决的问题, 同时也要讲清它的缺陷和局限, 讲清它存在的矛盾和发展前景。要使学生理解不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过程都是基于物理知识。这样, 不但会消除学生对物理知识来源的盲目感, 而且会使学生从知识的更替演变中认识它的条件性和局限性, 认识物理理论的相对真理性, 同样也会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一些问题, 该教学方法指导作用大, 对于发展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有很大影响。

4 结合物理实验学习物理

在物理教学中, 物理概念及其定律通常是不受学生喜爱的让人感觉乏味无聊的, 如果使用实验演示可以更好的诠释教学内容。因为通过实验所重现的物理现象, 可以使抽象难懂的物理概念更形象化具体化, 让学生充分理解, 例如, 光电效应中的红限概念非常抽象, 但用实验演示就会发现照射在金属钾电极表面红光无论多强都无法有电流产生, 而使用绿光照射即使光强很弱也能产生光电流, 有力的实验事实可以让学生对红限概念了解更透彻。有些实验由于条件较高或仪器较多, 不适合课堂演示, 这时我们则通过多媒体仿真实验播放实验过程, 或者将课堂移到实验室, 使学生学会应用物理知识去了解具体实验, 加深对物理实验道理的理解, 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学习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结合各专业学习物理

学生所学专业与物理学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但是由于专业不同, 所以对大学物理要求的深度和广度也有所不同, 侧重点也不一样。在物理教学中, 教师会介绍物理与专业的联系, 或将专业中的物理问题作为实例进行分析, 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而且还增强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专业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比如, 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 分析鼠标定位的工作原理和光盘和磁盘的读写原理, 教师可以结合电磁学和光学进行教学;对自动化专业, 分析微波炉等电器的工作原理, 教师可以运用电磁感应和涡旋电流等知识。实践表明, 通过专业内容作为实例, 产生了很强的说服力, 使学生看到了专业中物理知识的应用前景。如果教师一直强调物理是多么的重要, 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没有让学生感受到它与专业的直接联系, 那么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必然会下降!所以, 教师应多和学生以及学生所在专业的教师沟通, 多渠道的了解学生所在专业的基本情况。

经过几年的教学, 通过不断的改革实践, 说明大学物理是应用型大学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与能力的培养的重要课程, 在物理的教学中, 学生学习新知识, 能力和素质在教师注重学以致用的促进下有所提高, 起到了积极的效果。

摘要:一直以来, 物理教育的自身体系的完整性和规范性在本科的教学内容上一直很受重视, 通常着重强调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但没有注意现代科学技术上的物理理论应用和物理教育上的物理理论应用给学生思维能力及培养创新能力等方面所起的作用。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能获取物理知识的同时, 又能不断更新和运用物理知识, 怎样才能向学生传输物理知识的同时, 又能全面提高其科学素质, 培养其实践与应用的综合能力?这不仅是现代教育急待解决的问题, 而且也是构建应用型本科大学物理教学体系研究的中心课题。

上一篇:西乡塘区教育宣传工作要点下一篇: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