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儿童关爱(精选8篇)
1.残疾儿童关爱 篇一
关爱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
脑瘫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如肢体痉挛、姿势控制异常和不随意运动,可同时伴有癫痫、智力低下、言语和视觉障碍等,如能早期诊断、早期康复,可使异常性的姿势和运动姿势容易控制,并预防挛缩机制的形成。脑瘫由于脑部受损,运动、语言、智力各方面都会受到影响。
第一课时 头的控制
头的控制:小儿不会抬头,坐位练习就非常困难,仰卧位会使小儿后背受压,增加身体的僵硬,竖直可帮助脑瘫儿头竖起,环视周围和学习。
• 可练习支持下坐,容易使小儿头部保持平衡。
• 坐位时向下压肩部,慢慢向后倾斜,让患儿保持头向前,头控制改善时,进一步进行倾斜运动。
• 训练向上抬头时,可在坐位使其身体前倾,慢慢从一侧向另一侧移动患儿。
• 可在俯卧位时,鼓励患儿抬头。
• 也可俯卧在平衡板上左右倾斜,促进平衡。
• 仰卧位训练追视玩具,诱导头部左右移动,促进头部活动及抵抗重力立直。
第二课时 头和躯干的控制
头和躯干的控制——回旋:头和躯干之间的扭转是正常回旋的一部分,对以后的坐和步行是十分必须的。回旋时首先头转向一侧,接着是肩部,然后是下肢,但训练时小儿的身体要放松。
用抱球姿势,将臀部抬离地面,训练孩子从一侧向另一侧回旋。
• 小儿侧卧位时,按住下方的前臂,通过抓握并移动小儿的腿帮助他完成前后回旋动作。
• 仰卧位可用一侧腿扭转躯干,鼓励转头,并将上肢带过来。
• 鼓励孩子从仰卧至俯卧,俯卧向仰卧回旋翻滚。
• 可让患儿卧于球上,训练者握住其两脚踝部,让患儿向左侧翻身时,使患儿右腿屈曲,跨过中线位,使左臂屈曲,头向左倾斜,身体随球完成翻身动作。
• 孩子横躺在垫子的斜面上,利用斜面辅助患儿完成躯干的旋转运动。
第三课时 准备独坐
• 坐位时,可练习手向前,向侧方推和伸手扑,以提高躯干平衡控制能力,学会不依靠用手支持的坐姿,并让孩子学会扭转和向各个方向伸手。
• 依靠双手坐位训练:坐时保持两上肢向前,可使孩子背部伸直,并扭转躯干以触摸自己的脚;也可左右倾斜,促进躯干平衡。
• 教师也在患儿坐位时,扶持其臀部,轻轻地向一侧倾斜,让患儿伸出上肢,控制躯干的平衡,完成后再向另一侧倾斜。
• 让患儿侧坐位,该侧上肢伸直支撑自己的身体,教师可在肘关节背侧保护,鼓励患儿另一侧上肢向各个方向伸展。
• 让患儿手支撑躺在圆桶上,教师握住其臀部缓慢向前倾斜,使患儿学会肘支撑和双手交替向前。
第四课时 独坐训练
独坐训练:屈髋屈膝并握住孩子的双手和双脚,向前后、左右慢慢倾斜,以促进头和躯干平衡,也可靠坐,逐渐减少对他的扶持和支撑,并训练患儿独坐能力。
• 坐位平衡训练:保持静态坐位平衡后,训练其动态平衡,孩子可横跨在滚桶上,扶住患儿腋下或髋部,左右方向不断摇晃,使孩子体验身体重心不断转移的感觉。
• 横坐位到长坐位训练:让孩子将重心向后移动,使躯干屈曲,再将重心向一侧非支撑侧移动,两上肢同时支撑体重形成坐位。
• 长坐时可按住其双膝,以支持他的身体,同时向前倾斜,使孩子用手自己向各个方向拿东西,并学会用上肢支撑身体。在这一阶段还能通过良好的姿势,进行双手游戏,帮助孩子练习回旋和坐。
• 患儿骑在滚筒上,支持躯干,分别向两侧倾斜,努力拿起放在垫子上的玩具。
• 坐位延迟的孩子需用椅子支持,在吃饭,洗浴、穿衣和游戏时练习坐。
从俯卧位坐起:孩子能独坐时,开始练习从卧位坐起:俯卧位--肘立位--手撑位(教师支撑患儿胸部,将患儿髋部外侧旋后,向下向后压他的髋部)--一侧上肢支撑躯干--完成坐位。
从仰卧位向坐位转换训练:练习上抬身体,使身体中心向侧前方移地,然后慢慢伸手支撑坐起,左右交替进行。
四点支撑和用双手和双膝移动:独坐训练完成以后,可以进行用双手和双膝支撑(四点支撑)及平衡,有助于跪起和站立。
• 患儿俯卧位,抬起一侧髋向前屈膝,将中心移到向前的膝上,然后以同样的方法屈另一侧下肢,再下压两侧髋,促进抬头和双手支撑,同时也可以利用滚桶来协助完成,有一定支持力时,可做前后左右的推位刺激,使四肢能平稳地控制身体不摔。
• 四点支撑完成后再进行三点支撑平衡训练,先练习上肢,再练习下肢,左右反复刺激奠定了爬行的基础。
第五课时 爬行训练
• 患儿上面支撑其肩部向左右移动,使其成爬行动作。
• 交爬训练:由四爬位转换为膝立位的正常运动模式,可给其肩部、手部支持完成此项动作,如肋木等。
膝立位训练
• 双膝立位训练:正确的姿势是—双膝关节屈曲约 90 度跪地,双髋关节充分伸展,与爬位相比,患儿身体重心提高了,且与地面接触的面积也减少了,患儿保持身体平衡的难度增加了。训练时可扶持双侧髋部,以后逐渐减少扶持力度,达到独跪平衡完成。
• 单膝立位训练:也可先在扶持下进行,然后通过不断地练习和逐渐减少各种帮助,让患儿独立完成。训练时应配合双肘关节伸展,外旋和上肢抬高,以加强患儿伸髋动作。
• 单、双膝立位转换训练:主要是为了适应身体重心变化并保持身体动态平衡的能力,训练中可先让其在双手或单手抓扶的情况下进行,然后再逐步实现独立完成。
第六课时 坐位到站位的转换训练
坐位到站位的转换训练:坐位时身体前屈,双脚放平,双手放在膝下方,重心前移,使臀部离开椅子,教师在两腋下给小儿支持,训练上抬和降低臀部;站立时,教师双手移至患儿肘部,使躯干向前,并伸直髋部站立。
坐位到站位的转换训练:坐位时身体前屈,双脚放平,双手放在膝下方,重心前移,使臀部离开椅子,教师在两腋下给小儿支持,训练上抬和降低臀部;站立时,教师双手移至患儿肘部,使躯干向前,并伸直髋部站立。
站位到坐位的转换训练:在训练中先学会屈曲髋关节来锻炼患儿在落坐过程中保持动作协调和身体平衡的能力。患儿向前站立时,向下压其双膝,使身体重心向下、向后移动并完成落坐,开始可通过单手扶栏杆来协助完成,最终实现独立落坐。痉挛较严重的患儿,在髋关节和膝关节屈曲时可能会因难以控制身体重心转移,在落坐时出现“跌坐”现象,这种患儿可先坐到高椅子上,逐渐降低高度训练控制重心的能力。
第七课时 步行训练
仍以步行训练为主,并通过改善平衡来帮助小儿更稳定地步行,学会迈上迈下和跨步。
进食训练
• 进食的体位:采用坐位,髋关节屈曲,上身前倾,避免头后仰,食物来自身体前方。
• 帮助控制口部功能,用手指扣击上唇和唇周按摩,改善口、舌功能。
• 增加唇、舌的力量,先练伸舌添食,再进行咀嚼训练。
• 饮水训练:采用前方带缺口的杯子喝水,从稍稠的液体开始训练。
自我进食训练:坐位下头部直立,学会用餐具将食物送至口中,可先固定装食物的容器。
第八课时 更衣训练
• 体位:对于痉挛型的脑瘫,因仰卧位易使患儿身体僵硬、后挺、增加穿衣的难度,所以可采用侧卧位或趴在教师的腿上进行,也可采用坐在墙角位,帮助保持髋部屈曲,身体前倾。
• 更衣训练方式:先穿严重侧或患侧,如有肢体痉挛,须应用手法牵伸解除痉挛,再进行衣物穿着。
• 用厕训练:患儿必须具备足够的理解与合作能力,具备头部和体位控制,能用臀部坐住,膝部弯曲并分开,有独立和下蹲能力,起坐处应有把手,尽量鼓励患儿独立完成。
• 洗漱、洗浴训练:可在站位和坐位时自己进行,并运用一些辅助支具完成各项动作。
2.残疾儿童关爱 篇二
平等、参与、共享;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来自147个国家、地区的4000多名残疾人运动员,代表全世界6亿多残疾人,在“超越、融合、共享”的主题下,参与各项竞赛,“和梦一起飞”,展示自强不息的风采。源于二战伤兵康复运动的残奥会,其实更能体现伟岸的奥运精神。这些残疾人运动员将告诉世界:一切生命都有梦想,一切生命都有家园,一切生命都有价值,一切生命都有尊严。
无论是从筹备时,还是从开幕式;无论是从组织者,还是从志愿者,都能看出中国为办好北京残奥会所付出的巨大努力。本届残奥会录用赛会志愿者4.4万人,来自27个国家和地区;安排在“鸟巢”直接服务开幕式的志愿者就达2400名,比奥运会开幕式的志愿者还多。开幕前,北京不仅在公共场所增修残疾人专用通道和可以坐轮椅使用的卫生间,还将无障碍改造延伸到家庭,在残障人士家中改造无障碍设施。
残障人士告诉我们:残疾不是“不幸”,只是“不便”。一个和谐的社会,就应该通过努力将这种“不便”降到最低,为残障人士建造一个无障碍环境,这样才能做到“同属一个世界,共求美好梦想”。我国共有8300多万残疾兄弟姐妹,涉及2.6亿家庭人口,其中北京市有99.9万。这次四川大地震造成的残疾人,又是数以万计。相比西方发达国家,不难发现一个现象,就是我们城市街头平常不太常见残障人士,他们更多的只是待在家中,不像发达国家残障人士能够方便地上街,过上与正常人没有多大区别的生活。这说明还有很多服务残障人士的事情在等着我们去把它做好。
北京残奥会毕竟只有10多天,关爱残疾人,不能是此一时彼一时。比如建设和清理盲道,就不能仅仅在奥运期间重视。如今有的城市只注重拓宽机动车道,为汽车拥堵而开路,结果是挤占了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以致把盲道弄成巴掌那么大的“羊肠小道”。今后对于无障碍设施,不仅要加强建设,而且还要加强管理。看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其实只要去看看人们对“无障碍通道”的尊重程度就可以了。平常这“无障碍”上的障碍,都是正常人造成的,小车无所顾忌地压在盲道上的情形时有所见,所以说“只有残疾的环境,没有残疾的人”,而这“残疾的环境”恰恰是正常人造成的。眼中没有“无障碍”,心中没有残疾人,这正是对文明无所敬畏。
残奥会上残疾人运动员告诉我们:往往是残疾人给予我们正常人更多,他们艰难中的拼搏,他们缺憾中的坚持,他们“心智、身体、精神”的和谐统一,他们的自尊、自信、自强、自立,都是给予正常人、给予人类世界的巨大精神财富。失去了腿,他们能把手舞成双足;失去了手,他们能把脚当成双手——这就是残障人士的非凡和伟大,正常人还真的无法与之相比。我们像对待健全人一样对待残疾人,使自己达到“精神无障碍”,这都很难做到。明乎此,那么我们就更明白,时刻尊重、关心、关爱残疾人是多么的紧要。
要做到不仅仅只在残奥会期间关爱残疾人,那今后就要不折不扣地落实我国的《残疾人保障法》。这是一部保障残疾人的公民权利和人格尊严的法律,规定了残疾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同其他公民平等的权利。在残疾人医疗康复、学习教育、劳动就业、文化生活、福利待遇、环境建设等各个方面,各级各地各单位如果都按法律去做,那么我国的残疾人事业必然会有极大的发展进步。
“己利利人,己达达人”。全社会都应当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以人为本,倡导平等,反对歧视,关怀弱者,尊重人权;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用实际行动来扶残助残,将“支持残疾人事业”的事业进行到底。天、地、人能够和谐统一,这是多么美好的世界。同一个梦想,一起去飞翔,非残疾人与残障人士更应和谐相处于“同一个世界”,从而去实现“同一个梦想”。
3.残疾儿童教育点滴 篇三
本人在农村小学的讲台上已站了三十六个春秋。回首过去的教学生涯,我最想总结的,还是怎样教育残疾儿童。实践告诉我:残疾儿童的家长和老师只有同心协力,科学地因材施教,才能全面提高残疾儿童的素质、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
作为农村小学教语文的我,几乎每届都要教到一两个残疾儿童,教到他们是非常辛苦的,但我乐意。我是这样严格对残疾儿童进行管理的。
首先,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到残疾儿童家里去,跟家长了解情况。这个残疾孩子是何残疾,残疾程度怎么样,有何优势,思想品德怎样,行为习惯如何,文化基础如何,“缺陷矫正”得怎样?家长的长远目标是什么。掌握了这样一些材料我就有了制定该残疾儿童教育教学计划的大体框架。
其次,制定详细的残疾儿童的教育计划。计划包括学期计划和小学阶段总计划。计划的内容包括:1、小学阶段要达到的目标。2、家长的思想工作和协调细则。3、各科任教师的协作和沟通工作。4、班级同学和残疾儿童的关爱工作(包括忌讳语言)。5、我对残疾儿童的“矫正”、“补偿”、“个别辅导”、“心理疏导”、“思想品德”教育、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许多工作步骤的实施计划。
第三、教残疾儿童的班主任教师一定要时时严格要求自己,不怕辛苦,仔细观察和耐心关爱孩子,言行自律,勇于付出。
一、接手残疾儿童,先摸清他的不同心理特点,多年的实践证明:凡是残疾儿童都有四个性格特点
1、自尊心比其他人强。由于身体残疾,别人只言片语的不尊重,都可能严重伤害他们的心。所以所有科任教师都应该小心翼翼地保护那颗容易被伤害的心,全班同学都应忌讳类似“瞎子”、“瘸子”、“笨蛋”、“傻瓜”等词汇,共同呵护他们愉快地成长。
2、残疾孩子有较强的依赖心理。在家,他们依赖父母和他家人。在校,依赖老师和好心同学。他们希望得到更多的关爱和帮助,这时家长和老师就要观点一致,支持鼓励残疾孩子独立完成某项工作,取得小成功,及时表扬鼓励,小事不让他依赖,一得到表扬,他的信心满满,心中蜜甜。
3、残疾孩子都缺乏自信,有的可能产生自卑。他们往往感叹命运之神太不公平,为何把不幸留给自己,因而他们在羡慕其他孩子的同时,会认为自己不幸,许多该做的事做不来,他们遇到的挫折更多,于是面临更多的自信与自卑。作为家长和老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鼓励多支持,自卑心理就会慢慢消除。
4、残疾孩子憧憬美好生活,渴望像所有人一样获得幸福。每个孩子的心中都有一片光明,美丽的世界,老师和家长要了解他们的心理,尤其要认真体察孩子的种种想法,这有利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帮助,有的放矢地规划他们的理想目标。
二、了解残疾孩子,老师家长应做到以下几点
1、教育孩子正视现实,正确对待自己的残疾。世界上的事情没有绝对的公平。每个人都会经历不同的苦难,并找许多人和事证明这一道理。如:孙武不聪明吗?可曾被敌方割残了他的双脚,无法行走,可孙武哪甘认命,静下心来写兵书,于是举世震惊的《孙子兵法》问世了;苏联的保尔当了团中央书记,官可不小。但命运让他病瞎了双眼,没法作贡献了吧?保尔是谁,他是钢铁炼就的铁汉子,硬是摸着写小说,于是,轰动世界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写成了;《星光大道》的刘赛,人漂亮歌声甜,但眼睛看不见。他的舞蹈才艺却使亿万观众为之动容,低首心折。这些例子讲了,还要理直气壮地批评那些动手动脚欺负残疾孩子的学生,“你们这样做讲道德吗,你们这样欺负残疾人算是真本事吗?”前年我接手一个残疾孩子周国林,语文成绩只能考几分,走路不稳,样子难看。不久在一个课间操结束后,几个捣蛋鬼欺负他,我遇上了,几个学生被我狠狠的教训了一番,在全班作了检讨,当面向周国林赔不是,此后再没敢欺负周国林。相反,有时候还有学生帮他打饭,教他做作业。
2、尽可能给孩子提供学习机会,给他学习一技之长的机会(人各有所长)因为这是孩子未来生活的依靠啊!
3、对残疾孩子的呵护是必要的,但要适度。古人云:“护‘脓包会成‘疖子”,让他尝点酸甜苦辣才会长本事。努力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自立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他们的依赖心理。树立自强精神,特别是孩子受挫折时,要帮他仔细分析,耐心指导,使其坚强。切忌对他的怜悯和护卫,降低孩子的斗志。
4、给孩子成长的机会。对残疾孩子不能要求太高,但没有一点要求,顺其自然也是不行的。让孩子在力所能及的事情上获得小成功,及时给予鼓励,让孩子觉得“我也能行”,日积月累,他们会获得一种进取精神,不断追求成功。
5、支持孩子参加各种群体活动:例如观看拔河、跳绳等,这样做可以开阔孩子的视野,丰富孩子的生活,更重要的是使他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增长适应社会的本领,个别家长把孩子放在自己过度的保护之下,非常不好!
三、家长和老师要寻求好的教法
孩子需要你的正确教育方法,可不少家长教育孩子都是凭自己的主观意识,这难免出现失误,只有学习全面科学的教育方法,才是最好的解决之道。不断学习教育方法是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最佳路劲,这比什么名贵保健品都强。好的教育环境和好的教育方法是杰出孩子养成的沃土。
那么残疾孩子的教法有讲究吗?有!本人给家长们七点建议:
1、家长辅导孩子家庭作业时,给承诺:做40分钟玩半小时。玩是第一,作业其次。(学生有奔头)
2、不说孩子笨,要为他树立自信。
3、督促孩子做作业,不要盛气凌人。
4、做错题要罚做,使其不敢马虎,且不拿马虎做借口。做错题大多是不懂。(培养严谨习惯)
5、学生作业做完才检查(锻炼独立能力)。
6、辅导作业装不懂与他探讨,多问几个为什么,让孩子有“书本上的知识,我还了不起”的心理。(培养自信消除自卑)
7、孩子面前从不自卑,坚信孩子是可以的。(孩子会增加前进的动力和信心)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曾经教的学生,安了假肢的郑勇军,小学毕业语、数、英、都考了九十多分,进了红格中学快班。现在教的智障、孤僻的周国林,是“二级肢残”,来我班前,只能考十多分,现在,常常能考五六十分,他父亲在家长会上都高兴的说:“我儿子来红格小学进步多了!”
4.践行雷锋精神关爱残疾儿童 篇四
为传承和发扬雷锋精神,使残疾儿童能切实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与关爱,3月5日下午,我校十多名队员和军民社区主任到悦声聋哑儿训部,给聋哑儿童带去了精彩的表演和亲切的问候。
队员们表演了精心编排的文艺节目,有舞蹈、独奏、独唱、合唱等,我校饶璐老师也献上了一曲《明天更美好》以祝愿他们健康成长,张开翅膀,展翅高飞。大家的节目受到了残疾小伙伴们的热烈欢迎,活动现场气氛活跃而欢快,掌声、笑声不断。表演后,我校还为这里的残疾儿童赠送了书籍及文具用品。
5.残疾儿童关爱 篇五
残疾儿童同样是祖国的花朵,学校作为一个大家庭应该给残疾儿童已温暖来抚慰手上的心灵。在教育中,我校采取了多项措施,保证了此项工作的正常开展,确保了学校作为教育主阵地的功能。
一、多措并举关爱残疾儿童
每逢过年过节,学校都会为残疾儿童和残疾儿童送去慰问款物,使孩子们切实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学校积极组织关爱活动,为残疾儿童和残疾儿童家庭解决实际困难。充分发挥学校组织优势,协助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力度,切实维护了残疾儿童和残疾儿童各项权益。
二、家教环节不容忽视
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长的正确引导教育。如何与孩子进行心灵沟通、家长怎么看待考试分数……为有效开展家庭教育工作,成立了“家长学校”,通过组织参观、培训等,帮助家长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的特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技巧,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
三、开辟“帮扶通道”,学校教职工对残疾儿童和残疾儿童进行帮扶,注重解决残疾儿童和残疾儿童心理问题,对他们进行心理访谈,用真心呵护爱心缺位,用细心牵手监管缺位,用耐心关注学习缺位,用热心弥补生活缺位,用真诚的话语重燃残疾儿童的生活希望,用谆谆的教导指引残疾儿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时刻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4、引导优秀学生与残疾儿童和残疾儿童建立情同手足的兄弟姐妹关系,利用课余时间对残疾儿童和残疾儿童进行耐心细致的辅导,促进残疾儿童和残疾儿童学习成绩的提高;利用假期组织和带领残疾儿童和残疾儿童走进社区,走向社会,参与社会实践,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
6.全国助残日 关爱残疾儿童策划书 篇六
关爱残疾儿童
一、活动背景:
每年五月第三个星期日,为全国助残日。目前,全球共有6.5亿残疾人,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0%,其中80%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多年来,在国际社会的努力下,世界各地在保障残疾人权利和建立无障碍社会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由于造成残疾人边缘化的环境、社会和法律障碍依然存在,残疾人在就业、教育和医疗等方面的权利依然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
二、活动目的:
“全国助残日”活动,是培育全社会扶残助残风尚、提高全民助残意识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一个重要形式。关爱残疾人群,保护残障设施,贡献你我薄力,共建和谐社会。因此我们到漯河市聋哑学校进行慰问,给残疾人儿童带去温暖和希望,也可以邀请残疾儿童进行一些表演,展现残障人士自强自立的精神面貌,宣传青年志愿者精神,激发广大师生对残疾儿童的关注。
三、活动主题:
情系残疾儿童,奉献一片爱心
四、活动时间:
2012年5月19号下午3:00
五、活动主办单位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六、活动承办单位
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社团
七、活动地点
漯河市聋哑学校
八、前期安排
(1)跟残疾人学校进行联系,希望能得到他们的支持和帮助;(2)制作宣传单核海报
(3)广泛宣传“情系残疾儿童,奉献一片爱心”的重要意义,充分发挥团、队组织的作用,在海林市教育系统内部,本着自愿原则,切实做好募捐工作。
(4)将参加人员进行培训,以及一些注意事项的讲解,还有要表演的节目进行人员挑选和排练。(如果是聋人学校,我们可以和爱心社的手语表演队进行合作)九:活动流程
(1)、在下午3点钟时人员集结完毕,出发(最好有同学提前出发,做好准备)
(2)、到达目的地以后,稍作休息以后,活动开始;(3)、与孩子们交流,并给他们带些玩具、书籍等(4)、为孩子们表演节目(5)、与孩子们合影留念(6)、准备回校
十、经费预算
这次去聋哑学校,我们将为其带去 书籍、玩具、食品、家必药品 共需要3oo元
(十一)、后期安排(1)总结稿的书写;
(2)照片的整理和新闻稿的书写;
(3)分析本次活动的缺失和所得,吸取从中得到的经验和教训。
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社团
7.浅析我国残疾儿童教育改善策略 篇七
一、遵循残疾儿童教育的“三大依据”, 保障教育的有效普及
1. 依据残疾类别和接受能力, 选择适合的教育方式和学校
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 我国6 ~14岁学龄儿童中大约有246万残疾儿童, 其中听力残疾儿童11万人, 占4.47%; 视力残疾儿童13万人, 占5.28%;言语残疾儿童17万人, 占6.91%; 肢体残疾儿童48万人, 占19.51%;智力残疾儿童76万人, 占30. 89%; 精神残疾儿童6万人, 占2.45%;多重残疾儿童75万人, 占30.49% ( 各类别占比见图1) 。依据残疾类别的不同, 可以选择适合的学校进行学习, 例如, 对于残疾程度较重的儿童, 可以选择隔离式的特殊教育学校, 如视力、听力、智力重度残疾的儿童, 就可选择盲、聋、弱智学校等特殊教育学校进行学习和康复训练;对于残疾程度中度的儿童, 他们可以选择半隔离式的附设在普通学校的特殊儿童班;对于残疾程度较轻的儿童, 通过学前教育的培养, 完全可以适应普通学校的学习, 生活也能自理, 因此他们可以选择随班跟读的形式进行学习, 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和融入社会活动中。另外, 依据接受能力的不同, 我们也可以制定相应的教育方式, 例如, 接受能力较高的儿童, 我们可以实行普通教育方式, 将这些儿童放到普通学校进行学习, 以便其更加适应普通人的生活, 为将来的教育、就业和独立生活做好充分地准备; 对于接受能力较差的儿童, 应采取特殊教育方式, 必要时可采取个别化的教育模式, 使之能够尽可能地改善现状, 能够更好地接受教育。
2. 依据不同年龄段, 保证教育的获得权
依据残疾儿童不同的年龄段, 我们可以划分成以下三类, 每个年龄段的儿童都应有获得相应教育的权利:
(1) 0 ~6岁儿童应加强学前教育, 它是残疾儿童成长过程中获得康复最关键的时期。这个年龄段的残疾儿童, 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只要稍加教育, 其身心发展存在着很大的质变性, 加之该阶段的残疾儿童多数属于中、轻度残疾, 因此及早的在学前阶段实施有效的补救教学, 可以使其得到改变, 为今后更好地融入普通学校奠定基础。
(2) 6 ~12岁儿童保证其完整接受小学阶段义务教育的权利。虽然目前小学阶段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相比学前阶段和初高中阶段学生比重大, 但由于我国残疾儿童数量较多, 特殊教育起步较晚, 基础相对比较薄弱, 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等种种原因, 导致在偏远地区或欠发达地区, 残疾儿童入学率低, 不少残疾儿童在小学阶段的辍学率也相当高。因此, 保障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并且使其能够顺利完成阶段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作为学校, 要改变以成绩论高低的考评方式, 而应改为素质教育, 学校及教师应把教育重点放在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及如何更好地帮助残疾儿童融入环境当中, 更多地关心他们的成长过程, 选择不歧视、不忽视、不放弃的态度, 让残疾儿童能够更多地感受到温暖, 使其能够树立自强、自尊、自信、自立的精神。
(3) 12 ~14岁儿童应保证其完成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初中阶段是残疾儿童少年不可忽视的一个学习阶段。我国大部分地区实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在保障残疾儿童接受完小学6年的义务教育之后, 还应保证其能够继续接受3年的初中义务教育。目前, 我国不少地区在普及义务教育工作时, 首先惠及到的是小学阶段, 忽视了初中阶段的执行力。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 学校及教师应该多以个性化的差别教育方式为主, “因材施教”, 以发掘残疾儿童的特长, 培养相关的兴趣爱好为重点, 为残疾儿童毕业后的发展方向进行系统的规划。
3. 依据个性化差别教育的特点, 实行自主选择教育种类和学校的权利
依据残疾儿童特殊的身体特点, 我们应该按照“尊重多元”“因材施教”的方式来对待。本着因人而异的原则, 兼顾每位儿童的具体状况, 从实际情况出发, 实行个性化的差别教育, 最终达到“学有所长, 一专多能”, 为残疾儿童将来毕业后能适应社会需要开辟道路。目前, 我国特殊教育学校以及残教班地区分布不均, 不少地区没有相应的教育学校, 残疾儿童无法实现就近入学, 加上部分残疾儿童在得到了自身教育需求之后, 还想获得更多更适合其发展的教育资源, 因此我们应该给予这类学生异地择校的权利。作为学校, 应该无条件地为前来求学的残疾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并且真正落实相应的优惠政策, 提供交通、生活补助等, 以保障残疾学生能够顺利接受教育, 完成学业。
二、政府提高重视程度, 加大教育资金投入
国家和政府要全面落实各项优惠政策, 针对适龄残疾儿童未入学或者辍学的情况, 应按照“一人一案”的原则, 采取切实措施, 帮助其选择适合的就读形式, 必要时政府可以实施送教上门服务, 使残疾儿童的义务教育得到全面的普及, 并尽可能地保障残疾儿童顺利完成阶段学习。同时, 在国家“两免一补”政策和对残疾学生优惠政策不断推出的情况下, 针对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儿童, 政府应该根据实际情况, 必要时给予额外的资助, 保障困难家庭的残疾儿童也能接受义务教育。国家要继续加大教育资金的投入, 增加特殊教育的资金投入比例, 缩小城乡之间、东部和西部之间、发达与落后地区之间的差距。目前, 发达地区的特殊教育规模已趋于稳定, 因此, 政府应该在维持应有的投入基础上, 提高落后地区的资金投入力度, 促进落后地区教育的发展, 努力实现我国地区教育的“零差距”, 尽快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另外, 政府应该在人口较多的县市投入一定的资金, 尽快建立一所有一定规模的特殊教育学校, 以方便残疾儿童就读, 但不可盲目地大规模扩建, 应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进行修建。
三、培养专业师资队伍, 提高特殊教育水平
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而是对孩子终生的教育。在残疾儿童教育事业中, 教师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对于现阶段的特殊教育师资力量来说整体是很薄弱的, 因此需要通过各方面着手, 打造一支专业的特殊教育师资队伍, 提高教育水平。
1. 治标要治本。我国目前拥有少数具有专业特殊教育水平的教师, 究其原因是因为具有特殊教育培训的机构很少。因此, 我国必须依托高等师范类院校, 通过扩大特殊教育专业的招生规模, 调整相关专业的设置, 培养具有专业水平的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另外, 各类院校也可增加特殊教育本、专科函授或自考点, 以满足特殊教育教师在职进修的需求。对于普通师范专业的学生, 也应增加特殊教育必修或选修课程, 保证特殊教育知识能够得到普及, 这样在实际操作中才能更好地将随班就读等政策执行到位, 减少因教师对残疾儿童的认知偏差, 导致教师产生对残疾儿童的歧视或冷漠态度, 影响残疾儿童接受良好的教育。
2. 增加对特殊教育教师的培训、考试及资格认证。通过对特殊教育教师的培训和考试, 可以更好的规范教师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特别是针对刚入职的教师来说, 通过相应的培训, 能够使其更快地融入工作环境中, 并且能够激励教师加强专业性的提高。另外, 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优秀经验, 对特殊教育教师实行资格认证, 这对于提高特殊教育师资水平是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的。
3. 定期组织沟通交流会。由于国外特殊教育的起步比我国早, 且有许多优秀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因此我国可以定期举办特殊教育骨干教师研究生课程班, 通过学习, 选送精英教师到境外交流学习, 将国外的优秀经验学习之后回到国内进行分享与传达。国内各地区也可以搭建交流和提高的平台, 定期组织一些沟通交流会, 将各地市的问题进行研讨, 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可以通过相关机构组织普通学校的教师与特殊学校的教师进行专业上的交流。
4. 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待遇。由于特殊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要求比较高且相对复杂的一种教育形式, 因此对于特殊教育教师来说, 应该给予相应的特殊待遇, 在职称评定上要对特殊教育教师给予倾斜。只有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待遇, 才能减少人员的流失, 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到特殊教育教师队伍中。
四、建立家庭、学校、社区的互动合作机制, 形成“三位一体”合作机制
残疾儿童的家长应该与学校保持良好的沟通, 要积极地参与孩子的校园活动, 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进步, 这样才能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同时也要及时向学校反映孩子的发展、变化及存在的问题, 与学校保持密切的沟通交流。对于学校而言, 要营造良好的家校合作氛围, 主动与家长进行联系, 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 与家长一起制定出一套适合孩子发展的教育计划。另外, 学校可以组织在校的残疾学生家长成立专门的家长委员会, 使家长能够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的制定, 并让家长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进行监督。社区方面, 要建立社区教育平台以及社区、家长、学校的沟通平台, 成立社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 帮助残疾儿童家庭更好地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社区还应加强家庭教育科学知识的宣传和普及, 使更多的残疾家庭改变消极观念, 积极向上地面对生活。
总之, 受教育权作为残疾儿童应该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 应该得到社会、学校、家庭的各方面的大力支持, 只有从残疾儿童的教育问题开始抓起, 才能更好地促进残疾人教育事业的发展, 才能真正实现社会教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为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教兴国和科学发展观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在整个国民教育中, 残疾人教育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而儿童时期的教育又是其中一个相对重要的阶段。这一阶段的教育质量直接影响着残疾人今后的生活质量与发展态势, 关系着整个社会和谐目标的实现。面对目前残疾儿童教育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性地提出改善残疾儿童教育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残疾儿童教育,教育改善,策略
参考文献
[1]2010年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1-03-24.
8.残疾儿童关爱 篇八
一是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镇中心学校及各中小学校分别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学困生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二是建立留守儿童、学困生档案和联系卡制度。各中小学校认真调查,摸清留守儿童的底子,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相关内容。
三是真情关爱,做到“三个优先”。即:学习上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生活上优先照顾。教师对留守儿童、学困生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随时了解他们的疾苦,学校、教师做到有求必应,消除他们在生活、学习上的顾虑,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四是实施教师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学困生制度。在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
五是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学困生的谈心交心制度。学校广泛利用家长学校这一阵地,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班主任、任课教师每月至少分别与留守儿童谈心交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
六是注重对留守儿童、学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有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班级要着重上好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通过这些有力措施,形成教育合力,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机制,不断提高关爱留守儿童、学困生教育工作的水平和成效。
【残疾儿童关爱】推荐阅读:
秋学校关爱残疾儿童活动总结06-15
残疾儿童帮扶案例10-07
残疾儿童教育保障07-09
残疾儿童的感人故事07-26
13.1残疾儿童帮扶工作总结11-08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化学学科教案08-02
如何开展残疾儿童入学工作报告整理10-08
社区关爱残疾人活动10-11
关爱残疾人 从我做起08-21
高二学生关爱残疾人作文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