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育种

2024-09-01

教育就是育种(精选8篇)

1.教育就是育种 篇一

教育就是养成好习惯——班主任教育叙事

黑龙江省农垦九三管理局局直小学 牛蕊

当我终于成为了了一名小学教师,而且还是一个让我引以自豪的班主任,工作起来,我才体会到,做一个班主任真不容易。班主任经常充当着各种角色,有时是良师,指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有时是学生的知心朋友,可以无所不谈帮助学生疏导心理问题;有时又是一位慈爱的母亲,关心着孩子们的衣食住行;有时还是导航者,带领学生找到正确的人生航向。实践证明:真正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教育就是培养好的习惯。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教育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学生习惯的培养。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因此我十分注意自己在学生面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我要求学生有礼貌,见面时我先主动问好;要求学生不说谎话,自己首先做到表里如一;要求学生包书皮,开学时我首先拿出包好皮的书让学生过关;要求学生认真写字,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学生的作业每次我都会及时认真地批改……教师只有自己做得端,行得正,才能赢得学生的信服,学生才能做到“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

魏书生老师的讲座对我也很受启发,他对后进生的教育真是堪称经典,我想存在就是合理的,“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一位学生身上都有闪光之处,班主任就是要善于用放大镜甚至是显微镜去发现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身上的优点,发掘他们人性向上和善良的一面,激发他们

内在的潜质,从而使他们积极乐观地学习和生活。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级内班干部和值日生的分工一定要落实到人,尽最大可能发掘每一位学生的专长,让他们在参与管理的过程中体会责任,用实际的行动践行对班集体的热爱。比如组长每组我要选出数学、语文、英语三个组长,让他们各司其职。值日生每组每个人的分工在开学初都以表格的形式让学生明确,要是值日过程中哪里出现了问题,我会直接找那里的负责人或值日组长。除此之外,我也会指定一些人负责专门的工作,如有的专门负责浇花,有的专门负责开关门,徐有的专门负责检查校服,有的专门负责检查红领巾……绝大多数同学都希望得到老师的信任,所以我会尽可能多地给他们机会。这样,班级就形成了人人有事管,事事有人管的良好局面。很多时候,大家都争着、抢着自觉地为班级做事,班主任的工作自然也轻松了很多。

在我的班级里,我会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在学习上,在纪律面前,任何人都不会有特权。谁的作业写得不合格,都要及时补上。我有一个记帐的小本子,如果谁的哪项任务没有完成,就会被我记录到小本子上,任务合格之后名字才会被划掉。而且我会做到天天清、周周清,这样基本上就不会有在学习上欠账的同学了。这种记小账的方法真是杜绝了一些马虎、随意的现象。时间长了,学生们明白在我这里想马虎过关是很难的事情,也就自觉养成求真、务实的学习习惯了,很多学生也因此项制度练就了一手好字。

班主任要做到严爱相济,原则性的问题严格要求,而生活中要给学生更多的关爱。教师多站在学生角度,理解他们,帮助他们,更能

赢得学生的尊重。我们班的许可心,非常淘气,值日的时候不做好自己的工作,反倒去捣乱其他值日生的工作,还笑着说:“反正值不好日,大家都挨罚。”第二天值日生组长就把情况反馈给我了,在晨会上,我把情况向全班同学进行说明了,让同学们评价这种行为,名对同学们的评价,许可心脸红了,我看到他有点坐立难安,就说:“我相信许可心只是说说,在开玩笑,他的心里一定不是这么想的。对吧,许可心?”许可心听到连忙点头。我又说:“我相信咱们班的孩子都是善良的孩子,不会去做一些损人不利己的事。咱们的班级是一个大家庭,我们应该互相帮助,互相理解。”从那以后许可心值日再也没有捣乱。也组长的听话,能认真值日了。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不能一棒子打死,要给他们一次改正错误的机会。他们一定会有内心深处的自我反省,这样的教育才会真正发挥效力,改变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动准则。

班主任工作纷繁复杂、任重而道远,尤其是小学班主任,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天真年幼的小孩子,这就更需要班主任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和充足的爱心。我们做人的核心是拥有爱心,做事的核心是遵守规则,学习的核心是勇于创新,这就是我们人格化习惯的三大原则。班主任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应该关注细节,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做到:集博大天地于见方教室,展世界风采于三尺讲坛,寓道德升华于点滴细节,炼圣洁灵魂于不觉之间。

2.教育就是育种 篇二

这天, 我正在办公室埋头备课, 忽然感觉到面前有一个黑影, 抬头一看是段同学。我不觉心头一沉, 这可是上课时间, 肯定没什么好事。果然, 他哭丧着脸说:“我被老师赶出来了。”原来在上数学课时, 老师让同学自告奋勇讲题, 不知为何龚同学刚走上讲台, 就有一些同学窃笑, 弄得龚同学很不好意思, 老师说不要笑了, 可有些同学还在笑, 老师有些生气了, 这时段同学说:“老师不让笑是严格要求”, 数学老师大概没听清楚, 以为他又在下面出洋相, 就说:“你在讲什么?再乱讲就出去!”他回了一句:“我又没乱讲, 凭什么出去?”老师怒不可遏, 大声训斥。段同学在讲述事情经过的时候把头扭向一边显出他很不服气的样子。这时我要对他进行说教, 他多半听不进去。我看了看他轻声说:“这件事是有误会的对吗?”“嗯。”他低下头小声回答。“那你是想消除误会还是想冷战下去?”他疑惑地抬头看看我, 不知我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你把今天发生的事情经过完整地写下来, 然后交给数学老师。请多站在老师的角度想想整件事。”他想了想, 接过我递给他的笔和纸写了起来。下课铃响了, 我凑到他面前一看, 他已经写完了, 字迹也比平时作业工整了许多, 看来他是诚心想解决问题。中午, 段同学兴奋地跑到办公室告诉我, 数学老师已经原谅他了, 还向他道了歉。

下午, 我利用自习课的时间让段同学把事情经过向全班同学讲述了一遍, 然后分小组讨论“段同学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正确?”、“老师为什么会误会学生?”、“怎样才是活跃有序的课堂?”因为是上午刚发生的事情, 很有时效性, 同学都很关心, 讨论时参与度很高。学生们纷纷发言:“段同学用写信的方式给老师解释问题很好, 可以不让老师误会他强词夺理, 冷静地明白整件事情”、“虽然我们笑时并没有恶意, 但讲题的同学听到笑声会更紧张, 下次还是不笑了……”、“我们班活跃很好, 但也不能过度, 有时我就听不清楚老师讲的东西, 希望大家注意一下”……讨论过后, 我让每组学生选一个代表来全班交流, 并且制定了班级公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最好的教育就是自我的教育”。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一日为师, 终身为父”的师生关系已经不复存在, 传统意义上的“师道尊严”受到了冲击, 独立和叛逆成了学生的共同特点。面对这样的学生, 简单的说教和无奈的责骂往往达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如若能让学生不断反思, 自我教育, 则可以做到“润物细无声”, 事半功倍。学生的自我教育是学生主动采取措施, 自觉进行意志转化与行为控制, 自觉地把客观要求与影响转化成自己的需要。它要求学生能够在主动的体验下, 得出认识, 同化、顺应旧认知体系, 建构新认知体系。而且, 也只有在这样的体验———认识———感悟的教育过程中受到的教育, 才是最佳效果的教育。

3.教育就是爱的教育 篇三

教育艺术教学活动批评鼓励爱记得曾经一位伟人说过这样一句话:“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它总是谦逊地低垂着它的绿荫。”由于我执着于对叶的事业的追求,自己毫无怨言地选择了做一名人民教师,尽管自己的工作岗位非常平凡,但是我始终把“为了学生一切,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当作我从教的最高准则,为了他们,我甘愿奉献出自己无私的爱。

一、用心去爱,走进学生心灵

案例:

记得刚接手高二十班时,就听其他老师说了张永明的情况。他,一个音乐生,学习学的很差,地理学的一塌糊涂。当大家说他没救了放弃吧的时候,我却暗下决心,用我的爱去拯救他。知道这些情况后,我就利用课间经常与他谈心、交流,使得他慢慢地能够接受我,愿意与我交流一些事情。在每节地理课上,我总是抽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每当他回答正确时,我总是对他竖起大拇指表扬她,不断地给他信心。课后抽空辅导他,鼓励他背地理问题,哪怕是一点一点给我背。久而久之,他开始喜欢上地理课,而且每节地理课上总能看到他积极举手发言,每次的课堂作业他总是很及时地给我批改,每节地理问题他总是很认真积极地背给我听。渐渐地,他的脸上现出了学生自信笑意。他看见我不再游移躲闪,而是大方又快乐。之后,他的学习进步很快,从以前的不及格到期中考试的及格,其他老师表扬她,同学们对他刮目相看,课间同学们都在议论说他进步真的很快。从那以后,他对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更强了,这对于他来说是多么得不容易呀,虽然在对他的辅导过程中我也出现了不少烦恼,但当我每次看到他进步时,都感到无比欣慰。

反思:我们经常说,老师的行为,会对学生终身的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可能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会创造一个奇迹;也可能一个不经意的眼神,会扼杀一个人才。所以教育是一门艺术,只有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才是真教育。

一位教育心理学家说过: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便学会谴责;如果孩子生活在恐惧中,他便会忧心忡忡;如果孩子生活在敌视中,他便学会争强好斗;如果孩子生活在赞赏中,他便学会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中,他便会相信自己周围的人;如果孩子生活在互相帮助中,他便学会关心他人;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中,他便学钟爱别人;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谊中,他便会觉得世界是美好的。可见,只有良好的学习氛围与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促使学生们更喜欢上课,期待上课,于是我总是精心设计上好每一节课,使同学们在无意中喜欢上我。同时,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也从不吝啬对学生的表扬,因为我明白希望得到别人的表扬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孩子的内心世界是清澈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得到别人的肯定。得到了肯定后,良好的情绪会给你带来下一次成功得到肯定的可能。大人如此,学生亦如此。来自老师和家长的表扬与肯定,会令学生更加的自信和可爱,从而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做出回应。就像魏书生所说的:“我们教育子女、教育学生还停留在忠言逆耳的观念上,就落伍了,就不受欢迎了。我们应适当地用上糖衣良药,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一句表扬乃至一个微笑就是鼓舞孩子奋发向上的强大动力,孩子建立了自信心,对待各种事物的态度就会变得更加积极。

二、批评也是一种爱

爱是教育的原动力,教师关爱的目光就是学生心灵的阳光。对待学生要恩威并施要做到及时批评,适时鼓励。

案例:

今天在高二十一班上课时,讲解昨天的自习课的卷子,自己随意抽查了十几份试卷,结果发现有部分学生一点也没有做,上一节课自习课学生除了做卷子什么也没有做,自己真的很生气。这段时间一直鼓励十一班的学生,几乎没有批评过学生,致使有一部分学生作业拖拖拉拉甚至一点也不做,为此自己让没做学生上办公室做卷子,课堂也以学生自己复习为主。在办公室问他们没有做的原因,并适时谈论高二地理学习的方法,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反思:现在普遍认为:“教育不需要批评”需要赏识,于是老师们也不轻易批评学生了,似乎批评学生就是不尊重学生,可是事物有两面性,学生总是学生,他们踩着歪歪斜斜的脚印长大,说服教育不是万能的钥匙。有时批评适时鼓励也是爱的一种表现形式,如果让学生在接受批评中感受到你的爱,那批评的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及时批评是一服良药,它能造就一个好孩子,只要教育者把握好尺度。爱不仅是教育的诊治性力量,同时还是教育的本质和对话的基础。缺少爱的教育,无论多少赏识也不过是廉价的矫情,迟早会被学生拒绝的爱的教育不能没有批评。

我深知要作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除了具有广博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必须具备高尚的师德。因此,我十分注重自身的师德修养,时刻牢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以自身坚定的政治信仰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感染、激励学生,为学生和同行树立了榜样。在今后我要不断的学习各种知识来充实自己,丰富自己,为以后的工作做好理论上的准备。还要虚心向身边的各位同事学习经验,增加自己的阅历和独立办事能力。我希望通过不断锻炼、学习和总结经验,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从而把工作做的更好。

我是教师,就要奉獻,淡泊名利、安贫乐道,时刻不忘责任,一心想着事业。“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已作为我的座右铭。为了我所热爱的教育事业,也为了我心中的那份爱,不断激励我在人生的道路上艰苦跋涉,用热血和汗水去浇灌一茬茬幼苗、一簇簇花蕾,用爱心去托起明天的太阳。有爱才有理解,有爱才有和谐,有爱才有希望!让爱永驻我们心中,呵护学生的梦想吧!

4.爱就是教育 篇四

我班有这样一个学生——龙玉足,他家有四姐妹,她是母亲最小的女儿,通常一个家庭的老幺都是很受父母疼爱的。

平时的课堂里她也是比较听话懂事的孩子,今天的课堂上她却什么都不搭理,对我也无济于事,我走近她才发现她在打瞌睡,课后我把她叫办公室才得知,昨晚她没睡好,(她因母亲去外婆家,外婆家太远,妈妈没有带她去,但回来时就给带回来两个糖饼。正在这时,门外传来喧闹声,好多孩子在喊:“叫花子来了!叫花子来了!”她和母亲同时看见门外站着一个老人,衣着很脏,手里拄者一根棍子。一些男孩子还往他身上扔小泥巴、小石头瓦片什么的。母亲转身回到屋里,走到橱柜边,打开门。东找找,西找找,最后什么也没找到,妈妈站起来,回身看看她,妈妈从她手里拿过糖饼,一句话不说,出去给了那个老人。

晚上她赌气不吃饭,母亲把碗端到她跟前,她转过身不理她,眼里还噙着自认为委屈的泪花。母亲把碗往桌上一顿,她吓了一跳。到了半夜,她肚子饿得咕咕叫,偷偷爬起来找东西吃,正当她狼吞虎咽地往嘴里扒冷饭的时候,忽然听到背后有呼吸声。母亲把她拉到身边,问:“饿了?”她点点头。

妈妈说:“老人家不仅仅是饿,而且是饿了很久。那两个糖饼对你们而言,可能只是解馋,而对那位老人,却是解饿,或者救命!”妈妈继续问她:“是你们解馋重要,还是救人家一命重要?”

“救命重要。”她低低地回答。} 我问她:“妈妈的做法你能理解吗?你还生妈妈的气吗?“

她说:“老师,我妈妈是那么那么善良,我不再生妈妈的气了.我以后也要像妈妈那样,做一个会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人”

我说:“这就对啦,你不愧是妈妈的好女儿,更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

5.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文档 篇五

读《细节决定成败》有感

读一篇好文章,如饮一杯醇酒,其味无穷,回味久远。在今年短暂的寒假中,我有幸拜读了汪中求先生所著的《细节决定成败》一书,感触颇深,受益匪浅。《细节决定成败》对于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有十分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通常我们都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但当我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深深地体会到了细节的重要性。细节是什么?细节实际上是一种长期的准备,从而获得的一种机遇。细节是一种习惯,是一种积累,也是一种眼光,一种智慧。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人的一生都是由一个个细节构成的,细节决定着一个人的成与败、喜乐与悲哀。所以,细节决不可忽视。

《细节决定成败》引发了我对教育深深的思考。通常都说:“不想当将军的兵不是好兵。” 在充满竞争的今天,太多的人,总不屑一顾事物的细节,太自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总盲目地相信“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孰不知,能把自己所在的岗位的每一件事做成功,做到位就很不简单了。教育无小事,事事都育人,老师的每个细小的行动都是无声的教育,所以我们必须以认真的态度做好工作岗位上的每一件小事,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每个细节,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最大价值。正如老子所说的:“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我深深地知道:老师的一个笑容,一句话语,一个动作,都被学生看在眼中,记在心里,对他们的言行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踏入校门,站在三尺讲台的那一刻起,我时时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力求做好每件小事,给学生施以积极的正面影响。我想:言传身教远胜于喋喋不休地说教。教书育人,我们更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也许,一个细节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把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切细节当作一件大事来做,就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个过程非常有利于我们将注重细节的理念传达给学生,要知道“注意细节其实是一种功夫,这种功夫是靠日积月累培养出来的”。所以,我们必须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严格要求,使学生养成注意细节、一丝不苟的好习惯。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将会成为他们一

生受用的宝贵财富,因为习惯决定行为,行为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有些老师认为,只要成绩好,一切缺点就可以迁就,可以值得原谅。所谓“一俊遮百丑”,这种想法绝不应该存在。

“一心渴望伟大、追求伟大,伟大却了无踪影;甘于平淡,认真做好每个细节,伟大却不期而至。”我们现在的教育缺乏的不是鸿鹄之志,缺乏的是具体会飞的燕雀。空有鸿鹄之志而不会飞的鸟,始终无法到达胜利的彼岸。作为一名大队辅导员,我深知育人工作是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互相配合。《细节决定成败》告诉我这些工作必须得从学生的日常行为和学习习惯抓起,认真对待每一件关于学生的小事,促使学生珍惜时间、自觉学习、不畏艰难、勇攀高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同时,作为一名管理者,在工作中,《细节决定成败》敦促我必须把常规工作做到位,以身作则带领辅导员及广大教师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不能只看到人家成功的辉煌,而很少去关注他们工作中对细节的用心。“认真做事只是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对于敬业者来说,凡事无小事,简单不等于容易。因此,我要积极倡导:花大力气做好小事情,把小事做细。因此,接了手的事必须按时、按标准完成,不能完成没有任何解释的理由;已做完的事情,自己检查认定完全没有错误再上报,不要等检查出了破绽或漏洞再辩解。把小事做细了,工作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6.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精选) 篇六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就是培养习惯。”

爱因斯但在《论教育》中说:“如果青年人通过体操和走路训练了他的肌肉和体力的耐劳性,以后他就会适合任何体力劳动。思想的训练以及智力和手艺方面的技能锻炼也类似这样。”他还借用别人的话给教育下这样的定义:“如果一个人忘掉了他在学校里所学到的每一样东西,那么留下来的就是教育。”这“留下来的”就是习惯。

从教育是发展学生个性来说,语文教学就是要从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方面来完善学生的个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就是语文教学的全部任务,是一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的终极目的。

魏书生老师是非常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他认为:“自学能力是一个具有不同层次的、主体的范畴,是较为复杂的特殊能力。这就不能幻想通过一两次自学行动的过程使学生具备这种能力。每次自学过程好像点,自学习惯好像线,线才能组成面,最终构成自学能力体。培养习惯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关键,这个关键一接通,学生大脑这部机器就持久的运转起来了。”从他介绍的经验我们看到,通过他的三年训练,学生在读、写、听、说四方面的自学习惯初步养成。这是:学生养成了一篇短文听一遍,就试着归纳中心,分析层次结构,复述课文内容的习惯。养成了口头作文、口头总结每节课学习过程的习惯。养成了自学教材、读课外书,积累格言,观察思考社会问题的习惯。就写的方面而言,学生养成了自留作业,自己批改作文,互相出考试题,写日记,办《班级日报》的习惯。以写日记为例,三年中最差的学生都写了15万字以上的日记。

魏老师培养学生的这些学习习惯,看上去似乎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哪一样却都需要花费心血。其中最需要的、最考验人的就是教师的耐心和学生的持久性。魏老师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其中的困难,结合学生特点,制定了具体实施的计划。他的大体做法是:

第一,首次慢动。开始时注意求稳、求慢,以使学生有一个适应过程。例如阅读速度,刚开始只要求达到300字/分钟。写日记既不讲格式,也不要求中心等,只要写就行,一天写两句话三句话都可以、等等。目的是使每部大脑机器转起来。

第二,逐渐加速。经过一两个月训练之后,大家都转动起来后,适当加快动的速度。例如阅读由300字/分钟,提高到400字/分钟。日记要中心集中,写250字以上。这个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困难期,中下等学生可能不适应。老师辩证的分析每个学生的心理,帮助他们制定适应加速的措施。

第三,系统计划。引导学生把自己看做一个完整的系统,注意德智体美劳之间的关系。计划明确具体,既有每年训练总量,又有每月、每天的具体训练数字,而且每天课内写什么,课外读什么都是由学生确定出明确的目标。计划由学生充分讨论,让他们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第四,控制时空。要保证良好的习惯在足够的时空内发展,就要控制坏习惯在时空内的活动范围。班里将好同学与差同学组成互助组,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同时注意发挥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作用。

第五,形成习惯。经过缓慢的首次推动,渡过了困难期,制定了系统的计划,又创设了一个执行计划的时空环境,“学生好像冲破重重阻力进入空间轨道的飞行器,基本可以靠惯性运转了,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形成了自学习惯。”(摘自《中学语文教坛风格流派录》,辽宁教育出版社)

研究魏老师培养学生自学习惯的方法和过程,我们至少应该注意这样两点:

(一)习惯的培养需要一个科学有序的过程

教育学上有一条基本原理,就是知识可以传授,能力必须训练。听说读写是感知和运用语文的能力,所以必须经过训练,而且要经常训练,反复的训练,适应各种不同环境的不同内容和不同方式的训练。训练到自动化的程度才能成为习惯,成为习惯才能随时运用。

分析一下魏老师培养学生自学习惯的过程,我们会看到他采用的五个步骤,是从学生接受程度和形成规律出发的,形成了一个由浅入深的有序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又是每一个学生认同的(经过了学生的充分讨论研究决定的),这样就使学生能够把计划变为比较自觉的行动。因为学生年龄的原因,心理发展的原因,以及每个学生意志品质的差异,在养成自觉习惯的过程中,会出现动摇或反复。魏老师针对不同的情况的学生和不同阶段的问题,在具体帮助个别学生的同时,努力营造班集体学习的氛围,采用组对互助的形式,促进耳惯的养成。这些做法的意义和道理都值得我们从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方面做进一步探讨。

(二)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严格的要求

魏老师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注意安排科学有序的步骤,同时又不放松对学生的要求。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如果放松要求就不会成功,这已被无数教师的无数经验和教训所证明。

叶(圣陶)老说:“大凡传授技能技巧,讲说一遍,指点一番,只是个开始而不是终结。要待技能技巧在受教育的人身上生根,习惯成自然,再不会离谱走样,那才是终结。所以讲说和指点之后,接下去有一段必要的工夫,督促受教育的多多练习,硬是要按照规格练习,练成技能技巧不是别人能够代劳的,非自己动手,认真练习不可。”

魏老师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不论是提高阅读速度,还是坚持记日记,都一丝不苟。他常教育学生说:“定了干,说了算。”这不仅能够培养出学生自学的习惯,而且也有益于形成学生良好的品格。我们在学习魏书生老师的经验时,总能从中看到他对学生如何做人的教育。从为师者来说,这也是一种美好的品格。

7.好教师就是教育家 篇七

一、教育教学实践:好教师和教育家成长的沃土

亚历克斯·摩尔教授,曾任伦敦大学教育学院课程、教育学与评价系主任,长期致力于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课程和教学研究,在学校文化、方法论和公民教育领域成果丰硕,享有世界声誉。其专著《教育多元文化背景的学生:学校教室里的文化主义和反文化主义》(Teaching MulticulturedStudents: Culturism and Anti-culturism inSchool Classrooms)、《教与学:教育学、课程与文化》(Teaching and Learning:Pedagogy, Curriculum and Culture)和《“好老师”:教学和教师教育中的主导话语》(The Good Teacher: Dominant Discourses in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在英美畅销。2014年12月,《教与学:教育学、课程与文化》被著名出版社Routledge评选为英国月度教材。2015年2月5日,Routledge在伦敦大学学院教育研究院为他的新著《理解学校课程》(Understanding the SchoolCurriculum)举行新书发布会和庆祝活动。2008年、2014年,他先后到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进行学术巡回演讲,深受欢迎。可以说,亚历克斯·摩尔教授现在已经是成就卓著、深受瞩目和受到一线教师欢迎的教师教育家。

亚历克斯·摩尔教授出生于1947年2月,曾在英国伦敦市区多所中学担任英语教学18年,对教学研究很投入,是一名出色的研究型教师,也是一位来自一线教育教学实践的好教师。1995年,他师从著名教育家彼得·伍兹(Peter Woods),获得博士学位。之后,他分别在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国王学院从事教师培训项目。2000年,他到伦敦大学教育学院任教,负责英国中小学初任教师的专业培训,并从事学术研究工作,对文化偏见在学校课程中的作用性质进行专题研究,专注于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问题。他来自教学一线,实践经验丰富,对中小学教师的特点、心理需求、特长和不足有深刻的感受,教学和研究都非常接地气。其专著《“好老师”:教学和教师教育中的主导话语》因受到中小学教师的欢迎而获得出版奖,也就不足为怪了。亚历克斯·摩尔教授成长于教育教学实践的沃土上,慈善、平和而谦卑,但他对“什么是好教师?如何成为好教师?”的研究却很深刻。他以自己的行动激励着广大的中小学教师:相信自己,立志成为好教师,好教师就是教育家!

二、好教师究竟意味着什么

教学、教 师概念处 在不断的 变化中,好教学、好教师的标准也存在时代、地域和文化差异。亚历克斯·摩尔教授对“好教学”“好教师”的说法进行分类和解释,认为有三种主导表述:好教师(good teacher)是胜任教育要求的能工巧匠(competent craftsperson),当前这种说法得到政府部门的积极支持;好教学是不断反思的实践活动,好教师是反思型实践者(reflective practitioner),他们会不断得到教师培训者和教育专家的广泛支持;好教学是一个充满魅力的非凡学科领域(charismatic subject),这种流行广泛的学科魅力说法在电影等媒体的教学呈现中得到印证,而好教师是充满学科魅力的教师。

亚历克斯·摩尔教授同时也指出,以上三种说法都存在一定的争议。有的批评者认为,在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方面,上述说法既帮助不少教师改善教学实践和对实践的理解,但也会阻碍一些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他认为,“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三种说法都有一种共同倾向,即过分强调了教师或准教师各种成功或不成功的教室遭遇的个体责任,而忽视了广泛的社会及教育机构、教学制度等在这些教学成功和失败案例中的角色”[1]。

好教学、 好教师等 词汇正经 历从传统主义(traditionalism)、进步主义(progressivism)到实用主义(pragmatism)的概念转折(concept shifting)和再定位(re-positioning)。亚历克斯·摩尔教授对传统主义、进步主义的理论来源进行讨论,也对杜威(John Dewey)于1938年发表的著作《经验与教育》进行分析。传统主义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和班级授课,教学控制严格,而进步主义强调探究或发现学习、小组合作和班级讨论,课程灵活并能及时反馈。正如杜威所指出,理解“知道了什么”,一定要和“知识是什么”“学习者意味着什么”相结合。他批评了教学中过分的传统主义和进步主义倾向,倡导教师要向理解教学过程、选择课程内容两个方向转变,激活儿童的学习兴趣。基于以上讨论,亚历克斯·摩尔教授提出,好教师要努力超越传统主义和进步主义,实现向实用主义和反思两个方向的转折,致力于应对、生存和再定位,关注教育情境,适应环境变化,关注对教学原则的坚持和灵活应用,努力在教室里发现第三条道路,树立教育的理想主义情怀,探究私人领域及职业领域中的自我[2]。能工巧匠、反思型实践者和魅力教师等说法尚未取得共识,好教师是能工巧匠和反思型实践者的说法明显得到官方和教育政策的支持。但他认为,魅力教师的说法更符合教育的本意,更有吸引力,好教师应属于充满魅力和人文关怀的教育主体。“成为好教师的关键是,与后天的教育及培训的关系相对少一些,与教师内在品质和个性的关系相对多一些,通常再加上教师对学生生活差异、多样性的深度关怀和追求。”[3]

三、好教师源自教师内在的生长,不是被别人制造的再生物

唐代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他强调师与道相依相存,掌握道者方为经师。而道者皆为有悟性者、内求者和智者,非他人强迫而成。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师不是学生的控制者,而是儿童自然生长、发展的价值引领者和兴趣、信心的保护者。“你可以把马牵到河边,但却无法逼迫它去喝水,就像我们可以把一个人关进监狱,却无法逼迫他悔过一样。”[4]海顿(Haydon)认为,教师不可避免地会成为传递价值观的教师,任何学科的教师都必然且以特定的方式影响学生的价值观[5]。以上阐述是能工巧匠、反思型实践者和魅力教师说法的理论渊源之一。

亚历克斯·摩尔教授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和研究,围绕好教师的主导说法,概括出好教师成长的实践模型(practical model):好教师是基于自身实践探究和不断完善的内生性合适教育素材,其在各个国家、地区的不同时期不断演绎,内涵日益生动而丰富。成功教师意味着,他们往往是自生的(born)、自然天成(made in heaven),而不是被别人制造的(not having been made by others),至少他们不是被教师培训者和机构刻意制造的再生物,而是合适的教育素材(right stuff),是自我成长、自我成就的教师(the teacher as self-made),具有通过自然、纯真的课堂教学而获得学生热情、尊重和爱的能力[6]。目前,能工巧匠和反思型实践者的说法占据主流地位,官员、专家以及各种著作、文章和文件多在讲述教师成为能工巧匠和反思实践者的重要性,而关于教师独特人文魅力和教学风格的论述偏少,处于边缘化状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亚历克斯·摩尔教授进行了分析。他认为,支撑教师魅力的原则或人格,具有内生性和潜藏性,是不能被轻易得到、被获得的,也就是说,再多的培训或教育也不能把一个迟钝(dull)、沉闷乏味(uncharismatic)的教师,培养成为一个充满活力(lively)和魅力(charismatic)的教师,更不用说训练、指导和强迫某人充满对学生的热情和关爱[7]。

虽然魅力教师的概念在不少教师和准教师(师范生)的头脑中浮现,但充斥各种媒体的虚构成功故事所导致的负面结果,不仅未能对能工巧匠和反思型实践者两种说法进行完善,而且破坏了这两种说法的合理性。电影等各种媒体中鲜明描述的真实成功的魅力教师原型,往往更倾向于具有这样的特征,他们具有较少的甚至不曾具有师范教育或教育培训的经历,对教学理论知之较少,往往容易规避对实践的刻意反思,而专注于教室里的各种问题、活动,并做出本能而及时的反应。亚历克斯·摩尔教授认为,虽然魅力教师的说法处在边缘化状态,但它是一个有活力、有力量的说法,这不仅是因为它建立在自我基础之上,而且还得到一系列诸如“文化的神话”(cultural myths)、“民间教育学”(folk pedagogy)等说法的支持。也就是说,关于教学的常识性信念和假设成为这种说法的坚定支持者和永久动力。

教师拥有人格和学科魅力的重要性,并不掩盖能工巧匠和反思型实践者这两种说法的合理性与必要性。亚历克斯·摩尔教授是从教学实践中成长起来的教师教育家,深知教育技能、教学实践体验的重要性。能工巧匠、反思型实践者和魅力教师这三种说法是互有侧重、彼此联系和支撑的教育统一体。能工巧匠是传统主义对教师职业任务和能力的定位,反思型实践者是进步主义对教育者进行实践反思、完善的定义,而魅力教师则是教育向实用主义转向过程中对教师和学科特性的新表述。好的教学和好的教师,往往体现在教师对这三个方面的不断追问、探究和感悟中,自我内求类型的教师更能发现好教师的真义和完善策略。

四、好教师就是教育家

亚历克斯·摩尔教授结合课程教学和教师教育实践,对好教师的专业发展策略做了深入分析。他提出,教师在成为能工巧匠、反思型实践者和魅力教师的基础上,还应成为超越反思的深思熟虑者、研究者和理论家、教师战略家和包容性个性化学习者。

1.超越反思的深思熟虑者(beyond reflection: the reflective teacher)

教育反思这一术语非常时髦,无论是专业研究者,还是教育管理者甚至教师本人,都把教育反思、教学反思作为重要任务。亚历克斯·摩尔教授认为,目前有两种倾向值得关注,一是许多人仅仅把教学反思挂在嘴边,缺乏对教育事件、课堂教学等的聚焦,反思成为内容空洞的口号,无深刻意义;二是一些反思活动往往把教师置于教育罪错者甚至失败者的尴尬地位,反思成为一些教师自责甚至自虐的代名词。所以,应积极引领教师超越泛泛的、浅层次甚至错误的反思,用建设性的、理性的、基于行动的批评代替病态的、非建设性的自我指责,成为自己教育活动的深思熟虑者,成为教学实践探究、反思和完善的主人。

教师要把反思聚焦在教育实践活动和实践者本身,关注实践活动发生的更加宽阔的个性化经历和整体性的社会情境,关注变化的因果与实质,像一位学习者,不断追问课堂表现,不满足于追问“我做了什么?什么做对了,什么做错了?还有什么没有做?”而是要反思“我为什么这么做?究竟哪些做对了,哪些做错了?哪些工作已经做完了,哪些还没有做?”“我过去和当前的生活与工作经验是如何影响自己开展特定的行为或教育建议的?我工作和生活的宽广社会情境是如何影响自己做了什么,没有做什么?”[8]也就是说,教师要超越泛化的反思,聚焦自我的变化和教学生活的关键节点,回归成长经历和教育体验,强化问题意识和主动纠错能力,成为驾驭复杂教育生活的深思熟虑者。

2.教育研究者和理论家(teacher as researcher and theorist)

教师要成为研究者的观点曾被不少专家阐述。布科海姆(Bukingham)把研究与教师生命力、尊严问题相提并论,认为教师拥有研究的机会,如果能够抓住这个机会,他们不仅能有力和迅速地推进教学的技术,并且将使教师的工作获得生命力和尊严。皮亚杰(Piaget)支持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认为如果中小学教师脱离教育科学研究,将失去应有的学术声誉和专业地位。支持教师通过参与教育科学研究获得应有的尊严,将使教育学成为既是科学的又是生动的学问。亚历克斯·摩尔教授也分析了斯坦豪斯(Stenhouse)等专家的观点,指出教师若成为深思熟虑者,需要得到教育研究活动和教育理论的支持。对社会性、文化性或发展性教育理论的喜好与教师主导的教育研究活动一起,成为支持教师审问、发展自身实践,清晰开展和持续进行教育争论的动力,虽然有时这些观点会与经典的教育政策相冲突。

亚历克斯·摩尔教授建议教师积极开展教育行动研究,因为这种方法相对来说最适合教师,能给他们提供各种研究形式、策略和技巧,已在世界范围内带来教师专业成功的丰富案例。“教师从事行动研究、阅读理论,往往遇到缺少时间和精力的困难,而大量政府资金往往投给了教师教育者和培训机构,而不是更需要资金支持的教室里的实践者。这应当改变。”[9]他希望教师在学习理论、开展行动研究时,把主要目标聚焦在研究本身,以发展那些促进实践改变、完善的深刻理解力,而不刻意为提高教学水平,更不是为了分数。他倡导教师学以致用,不要被烦琐的理论所迷惑,在研究中注重对行动研究方法的应用,“行动研究法虽不万能,但国内外大量成功教师的专业实践表明,行动研究是教师成为研究者和理论家的好方法”[10]。

3.教师战略家(teacher-strategist)

教育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作,学生、教师、家长等之间互动性强,变化多,许多事情难以预测和控制,成为好教师需要长期的修炼。“教师必须充分考虑这些不可预测或很少容易预测的教与学领域,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保持反思和清醒态度,而教师的这种深思熟虑,往往会带来战略性的工作和思考。”[11]这往往有助于教师有选择地、积极地借鉴各种观点和资源。教师战略家往往不拘泥于某一种教育理论和教育模式,他们具有随机应变、审时度势、灵活应用的能力,特别关注问题情境和身边的变化诱因,近乎完美地接受学校和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把个性化实践与教育共识、教育规律有机地整合起来。作为战略家的教师包括两方面的特征:积极借鉴各种观点和智慧,参与教师角色的建设和完善;具有对能够预测和难以预测的教育活动和问题的鉴别能力,及时做出适当的教育反应。成为战略家,是对教师崇高的价值定位,为此,教师要不断提升教育教学领导力,真正成为复杂而生动的教学生活的主宰者。

4. 包容性个性化学习者(inclusive teacher: personalized learning)

亚历克斯·摩尔教授发现,最近10年来,英国学校和教师在政府部门的不断激励下已经明显增强了包容能力,表现为教育差异和以个性化学习为核心的教与学评价的不断发展。显而易见,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寻找包容性,但面临的事实是所身处的广泛教育制度中的一些方面往往具有排斥性,选择充满了矛盾、冲突。教师要成为个性化的包容性学习者,必须充分考虑小组学习,对教学资源进行充分准备,区别使用,强化个性化学习,对学生的特殊需求给予重点关注,把自己更加特别地融入宽广的包容性话题和不断完善的教育政策中。他强调,教师“尽管在教学资源的准备和修改中,常常遇到学生学习分化问题,但原则上讲,作为一个建议性表述,个性化学习至少可以照顾到更多学生的个别需要,并被嵌入到更加广泛的包容性表述中,使得‘特殊需求’教育政策得到完善。因此,致力于个性化教与学活动的教师就是一个包容性教师”[12]。

8.教育就是沟通 篇八

一、师生交往具有静态、动态和综合特点

交往指人际间的互相往来活动,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和联系,它既是一项情感意识活动,又是一项行为动作活动。学生在校时,主要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往。如:课堂上教师对学生一个暗示的眼神、一个简单的手势、一句关切的问候、一行优美的板书等等就是一种交往,这种交往更多的表现师生间静态的情感交流;课堂上生生间的学习讨论,师生间的提问回答,辅导反馈,位置移动,角色变换及课外活动、交谈都表现出一种动态特点。实际生活中的交往体验经常是动静交融的综合活动过程。学生在交往体验中可以形成处理人际活动的多种能力。教师需要积极地把握这些特点,在与学生交往和组织学生交往中时刻重视学生的交往体验,培养多方面的现代人精神和素质。

二、课堂教学中的人际交往

课堂教学中的人际交往不外乎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两种交往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人际交往影响着教学效果,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A型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不平等甚至是对立基础上的,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支配者,师生之间是一种传与受的关系,教师向学生传递信息时很少考虑学生的需要和反映,只是一种单向活动而不存在真正的交往,是典型的“满堂灌”教学模式。教师无视学生的主动性和个性,更谈不上学生交往体验。这违背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

B型是A型的一种改进,师生间有了对话,教师与全班同学发生交往,相互交往中有利于调整教学,这也是尊重学生的一种表现,效果较A型好。但在多数情况下,教师成了课堂的主角,问题常是由教师提出,学生作答。学生被教师套进了课前设计的方案里,而且生生之间缺少直接沟通,这不利于学生合作、竞争能力的培养。

c型是教学效果很好,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都在交往,而且学生的交往有了进一步的改善,明显的是生生之间可以合作学习,并以小组的形式与教师、学生及其他小组进行交往,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得以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突出。这种类型建立在师生互相信任、尊重、同心协力共同探索的基础上,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可充分发挥集体力量,营造良好学习情境,利于培养团结互助的学习气氛,利于学生健康发展。当然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里侧重谈一下合作学习。因为这种学习方式能很好地体现c型师生关系,而且深深地影响现今和未来学生的素质。

合作学习是指一种有系统、有结构的教学策略,即依学生能力、性别等因素将学生分配到异质小组中,鼓励同学之间彼此协助,互相支持,以提高个人的学习效率,并达成团体目标。合作学习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成就、学习动机和人际交往能力等。在合作学习小组中,同一组的学生彼此相互依赖,有着同甘共苦的感受。具体而言有五个方面的相互依赖。

1目标相互依赖:合作学习小组有一个或若干个共同目标。如一起完成一组手工作业或合作一幅画等。

2奖励相互依赖:当小组一同学受到奖励,同组所有组员的奖励也受影响。如代表小组交流的同学获得好成绩,那么小组学习完成出色,每个组员都是成功的享受者。

3角色相互依赖:在合作学习小组中,每一组员有的负责学习程序,有的注意合作技巧。这些角色在一阶段后互换。

4资料相互依赖:每个组员只拥有完成任务的一部分资料或工具。

5身份相互依赖:全组拥有共同的身份。如组名、组标、秘密口令等。

合作学习小组不同于一般的小组,它是一个异质小组,即将不同兴趣、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性别、性格的学生组成一组,目的是提供学生不同的学习对象,听取不同的看法,分享彼此的经验,达成学习目标。

这种合作学习小组是学生成长中交往体验的一种有效的途径,学生参与交往,感受交往,尝试交往中的自我表现,学会交往。这种学习方式的意义还在于强调了语言表达能力与人际沟通能力的训练,重视用语言表达思维,以思维来提高语言质量,其中既包括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别人能了解自己,同时也包括认真倾听别人的观点,使自己能够理解别人。

三、人际交往的空间组织

课堂组织规模,位置排列,相互之间所处的空间距离对人际交往、师生之间的心理气氛都有密切的关系,不可忽视。

1课堂教学组织规模

课堂教学组织规模的大小和教学效果直接相关,一般班级人数在20~40人之间为宜,班级人数少,师生交往次数多,信息反馈快。

2课堂教学中座位的排列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一般都采用秧田式排座,其优点是学生之间干扰少,听课注意力集中,教师便于观察和组织全组学生的课堂行为,利于进行系统的教学。但弊端也十分明显,无形中突出了讲台上教师的地位,在情感上隔开了教师和学生,限制了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数量和质量。而生生之间的课堂交往包含着鼓励、合作和竞争,并可能产生积极效应,是影响班级气氛的重要因素。为此课堂教学应为学生提供多中空间形态。

如u型排列(如图2)可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交往空间,利于师生交往,适合于欣赏、评述和演示,最大限度地促进全班性的社会交往活动,可便于教师对课堂的组织,发挥主导作用,但小组合作效果差。

小组式排列(如图3)最利于学生之间的联系、交往和合作.容易形成竞争、合作氛围,大量动手操作的教学活动适合于此,也适合于相互影响和协作的活动。

不同空间形态对师生之间相互影响不同,教师可根据需要发挥各种空间形态的独特作用,建议根据学生情况,教学内容决定空间形态,忌走极端。

四、非教学状态下的交往

学生都有与同伴和教师友好交往的内心需要,非教学状态下的交往具有自由性、广泛性、弥散性。教师要认真对待学生的这种交往,引导学生参与健康的交往,因为这种交往是复杂的,交往的空间是宽阔的。如对于内向型和有自卑感的学生教师要主动与其交往,引导和鼓励他们主动与同学交往,要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经历关注其交往体验,让他们感到他们像其他学生一样也有足够的才能,而且是自己特有的。这类交往是对师生在教学状态中交往的补充。

上一篇:语文期末八个单元下一篇:岁月时光唯美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