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条形统计图2教案

2024-08-26

认识条形统计图2教案(精选4篇)

1.认识条形统计图2教案 篇一

设计意图:

幼儿在区角中、科学活动中,常出现将物品进行分类后,数了数量,比较了多少。由于没有记录,所以数了也会忘记。条形统计图浅显易懂,能力较弱的幼儿可以通过不断点数记录,在形成完整的统计后可以清晰的看出数量、比较多少,对于能力较强的幼儿可以帮助其形成较为规范的统计概念及方法,对其终身发展也有一定的价值所在。

活动目标:

1、 初步了解做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学习分类与统计,并通过看图表感知数量的多少。

3、 敢于尝试和探索,愿与同伴合作。

4、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 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 4个小货架、7个购物篮、条形统计图范例3张、投影仪。

2、 幼儿人手一份:水彩笔、白纸、条形统计图。

3、 小组操作材料:餐具、食品、服饰及其他类(钟、表、书、花)等实物。浆糊、字卡、条形统计图

活动过程:

㈠、以开“小朋友超市”引题,激发幼儿兴趣。

㈡、学做条形统计图。

1、尝试

⑴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法统计超市中货架与购物篮的数量。

⑵、交流与讨论: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记录下货架和购物篮的数量?

教师用投影仪展示幼儿的记录方法。

2、观察条形统计图

⑴、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图上内容所表示的意义。

⑵、教师小结。

3、探索、尝试自己制作条形统计图。

⑴、提出要求:先画好标记再数数货架购物篮的数量,最后再用直条表示数量。

⑵、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⑶、引导幼儿在屏幕上分别对照分类的标记、数量、表示数量的直条进行评价。

㈢、幼儿将所学的数量统计法,对货品进行分类与统计。

1、交代制作要求。

2、幼儿分小组合作、制作统计图,并将货品陈列到货架上。

3、汇报交流统计结果。

活动反思:

数学能为幼儿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情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协调发展。引导学生在“玩“中学,“趣”中练,“乐“中长才干,“赛”中增勇气。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

2.认识条形统计图2教案 篇二

(二)》教案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复式统计表,根据复式统计表的项目调查、整理的数据,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进一步体验统计过程,积累统计活动的经验,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价值,提高数据处理技能,增强统计意识,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重点

收集整理数据,用复式统计表表示数据。

教学难点

调查和分析数据。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谈话:为了进一步了解复式统计表,掌握收集数据、用复式统计表统计生活中相关数据的方法,今天我们练习复式统计表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看表分析

1、了解数据。阅读练习十五第4题,了解题意和内容。交流:从上面的统计表中,你能了解些什么?

注意引导学生分别横看、竖看,读懂各个数据。

2、分析数据。

提问:哪一种动物数目最多?世界哪些动物类群的物种数目最少?中国呢?

3、体会特点。

提问:和单式统计表比,为什么说这里的统计表是“复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在比较数据时有什么好处?

三、统计实践

1、练习十五第5题。调查数据。

分类整理、填表。填写统计表。呈现统计结果。分析数据。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统计表下面的问题。

2、练习十五第6题。

明确要统计哪几个人的数据,统计哪些数据,这些数据用什么做单位。

四、总结

3.认识条形统计图2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经历读条形统计图并根据图中的数求平均数的过程。

2.能读懂条形统计图,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进一步了解“平均数”的意义。

3.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在统计图上了解数学信息。

教学难点:

根据掌握的数学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开心词典对某个答案的统计情况、挑战主持人对某个选手的支持情况等等都利用了统计图。统计图给人以清晰明了的认识。

二、新授:

出示课本56页的例题,在一次“保护环境”活动中,三(2)班第四组5名同学收集废旧电池数量的统计图。

1.让学生读图,说说从统计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张红云收集的最多,是19枚。

马波和李云萍收集的一样多,是16枚。

李强收集的最少,是11枚。

„„

2.算一算: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张?

(1)让学生先试着用自己的方法计算。

(2)交流计算方法。

(11+19+16+18+16)÷5

=80÷5

=16(枚)

在计算加法求和时,可让学生介绍自己的算法。

①把16作为基准数,多加少减。

②把11作为基准数,多加。

③把19作为基准数,少减。

三、议一议:

收集最多的比平均数多几枚?收集最少的比平均数少几枚?

要让学生实际比一比,进一步感受“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四、练一练:

课本57 页第1题:让学生自己完成,然后重点交流(2)、(3)两个问题。

五、作业:

4.认识条形统计图2教案 篇四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59—60页。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理解单式与复式统计图的异同,并能在有纵轴、横轴的图上用复式条形表示相应的数据。

2.能力目标:使学生能看懂复式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有关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判断和预测,能根据要求把统计图补画完整。

3.情感目标:⑴培养大家勤于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⑵引导大家热爱生活,关注身边的每个事物。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我们已经学过哪些统计图?这些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和特点各是什么?生自由发言。

揭示课题:复式统计图。

二、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在体育课上你们做过投球游戏吗?根据你的经验,投球时单手投得远一些,还是双手投得远一些?

学生自由发言。

究竟谁的想法更合理呢?让我们先来看看第一活动小组同学投球的结果吧。(出示统计表)

从表格中能比较出结果吗?

用条形统计图怎样表示呢?自己动手试试看。

以小组为单位在方格图中尝试完成统计图。

评价一下,哪幅图更便于比较两种投球方式的投球距离?

(各小组修改统计图)

三、探索研究,猜测交流

从上面的统计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大多数的同学都是单手比双手投得远,而且相差得也比较大;也有4号同学双手比单手投得远一些,但是差得并不太多,看来大多数同学还是单手投球会投得更远;6号同学两种情形投的距离一样远,挺有意思的。)

这是他们小组的情况,我们班的情况不知道和他们一样不一样,最好我们也实际投一投,将数据收集起来再进行比较。

我们下午有体育活动课,我们实际做这个实验,各小组要组织好,注意安全,做好记录。这次我们要进行“双手、左手、右手”的实验,先预测一下:哪种情况投掷的距离远呢?„„

四、尝试应用,解决问题

教材60页试一试,操作应用。

提醒学生:要认真细心地确定每条直条的高度,用不同的颜色直条表示城镇居民的农村居民平均每年旅游消费的情况。

五、实践应用,走向生活。

教材60页,实践活动。

六、总结全课,储存新知

上一篇:LNG管网维护管理办法下一篇:实习自我总结-大学生实习自我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