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生去日本留学的发展前景(精选2篇)
1.艺术生去日本留学的发展前景 篇一
关键词:日本茶庭,园林艺术,精神内涵,艺术特色
1 日本茶庭文化内涵概述
在日本, 茶庭文化、茶室文化和饮茶文化是茶文化的核心构成部分, 自中国茶文化引入日本之后, 由于日本民族性格喜爱饮茶和追求清新自然的田园生活, 所以在中国传统饮茶习惯基础上不仅创新饮茶方式、发明饮茶工具, 而且在逐步发展中形成独具民族特色的茶道。在日本茶道文化中, 茶庭和茶室在建筑风格上保持一致、两个部分相通相连, 互为补充。
茶室建筑是包括有茶室、水屋、走廊、外景组成。和茶室相对的是茶庭, 茶庭种类较多, 功能性也不同。常见的有供读书休闲的疏远茶庭、修禅静心的修禅茶庭、露天观赏茶庭等。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草庵茶庭, 该类型茶庭在日本最为常见, 又可被称为露地, 根据建造规模和周围环境不同, 其露地级别还不同, 比如三重露地式样的建筑结构其露地从外到内又可以分为三区庭园。日本茶庭的建筑风格和建造方式别具一格、十分精致讲究, 这些都蕴含着独特的民族思想和传统文化内涵。
2 茶庭的建筑构造和艺术风格
2.1 内部景观
日本茶庭内部景观都是按照一定的园林建造思想进行设计, 日本茶庭园林不仅是饮茶修身养性的场所, 更是修禅的圣地, 所以日本茶庭的建造都有很强的禅宗意境。在茶庭的构造中, 道路往往设计成弯曲状, 铺设高低起伏, 常常在道路两旁放置山石, 用此来代指茶庭身处深山。在道路两旁和石块处种植低矮植物, 来代指山林。在茶庭设置假山、水塘、小涧, 流水潺潺的意境营造山泉流动的情境, 并协助石灯笼的色彩点缀来总体烘托出茶室所处环境的清幽、宁静和和谐。在日本这样一个土地资源匮乏的国家, 茶庭的设计面积一般较小, 内部景观设计大多精巧玲珑, 但是营造的禅境氛围十分浓厚。将日本人所追求的大自然景观和自然感觉都融入到茶庭的园林构造中。这不仅和茶庭的观赏、修身养息功能相关, 而且营造出的宁静致远氛围能平复人焦躁心情, 在进入茶室之后能以平和的心态饮茶, 真正体会到茶道。
2.2 色彩搭配
茶庭的主要作用是营造一种和谐、宁静的意境, 为进入茶室饮茶的客人提供心灵的洗礼, 所以在色彩的搭配方面一般是以绿、灰为主, 来达到融入自然的感觉。比如内部景观山石、假山、道路以灰色为主, 植被、水景以绿色为主。常见的草庵式样茶庭一般在道路两侧还会设置白色沙石作为分界标志, 这样不仅给茶庭增添纯净感觉, 而且和总体颜色形成对照, 起到很好视觉效果。此外, 景观的颜色以自然色调为主, 不加入人工修饰, 茶庭布景对原始自然美的追求也是民族性格和日本茶道文化的体现。在日本茶庭的园林布景中, 一般很少设置色彩斑斓的花株, 但是深山中常见的品种可以常见到, 比如梅花, 总的来说, 茶庭色调追求朴素, 也正是营造幽静深远饮茶环境和心境的重要体现。
2.3 趣味性
日本茶庭的建造体现出来的不仅仅是幽静深远的禅宗意境, 而且在具体布景中能体现出的是日本别具一格的建筑艺术风格。总的特征是具有浓厚的趣味性。从布景小样的建造规模来看, 大多小巧精致, 形状不一、色调搭配和谐、布局合理有据, 既不会造成视觉冲突, 也不会显得突兀。比如假山流水布景处的洗手钵 (主要代指山间小涧的洗手功能) , 在茶庭内的形态各异, 有的是水盆形状、有的是山间石块原貌、有的是经人工雕琢, 别具一格。路边石块的设置也独具特色, 有的随意堆放, 有的成双成对, 有的孤零一个, 总体看来则乱中有序, 却又不失观赏审美功能。
从布景的规模来看, 运用象征手法和思维想象的理念将一系列物景用来代指大自然景观, 体现出日本茶道文化中独具民族特色的智慧情趣。茶室的建设地点一般远离喧嚣集市, 环境优美, 清净悠远的场地, 用茅草、石块、木头等原始材料进行人工改造, 建造茶室。泥墙、茅草屋顶、纸糊窗户构建的茶室周围设置一个很小, 却别有洞天的茶庭, 在此饮茶、参悟人生, 这也是远离闹市, 追求亲近自然, 修身养性的禅宗精神。
3 日本茶庭园林艺术中的文化内涵
3.1 宗教色彩
无论从茶庭的布局还是建造风格, 其中主要体现的文化内涵就是具有浓厚的宗教理念和格调。这和日本民族的价值取向和宗教信仰息息相关。
首先, 茶庭就建造结构和设置理念来看, 其主要目的是给茶室营造一种众星拱月的意境, 茶庭的建造目的不是饮茶, 也不是单纯的欣赏, 不仅具有引导饮茶者进入茶室, 安抚其心境的作用, 还起到烘托整个饮茶环境的效果。在日本, 饮茶具有严格的饮茶规定, 除了饮茶者必须着衣得体、正式、整洁, 言语、动作神态必须得体优雅, 茶具和泡茶流程也都要求十分严格。其次在饮茶过程中, 饮茶者之间只能谈论哲学、宗教等话题, 日常俗事、庸俗化话题严明禁止。对茶会的组织者和茶庭所有者来说, 对茶庭的视觉、心灵体验效果要着重注意, 不仅要做到各个布景之间的完美衔接, 保证其整体性的和谐, 而且要对每一处布景的单项作用进行考究, 通过茶庭的过程中心灵能得到感受, 从而达到一种禅宗的境界。早在日本封建社会时期, 武士阶级在进行征战之前会在茶室进行坐禅, 以此来达到心境平和的状态, 以此可看出, 茶庭中的园林艺术中承载的茶道文化对日本人来说还具有精神安抚的功能, 这也是宗教理念的体现。
其次, 日本茶道中的清净、自然、朴素的理念也正是佛教思想的体现。佛教自中国传入日本之后, 对日本主流文化的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 日本茶道的发展和演变始终体现出佛教所宣扬的清、寂、静思想。茶庭无论从构造、布景、建造材料还是内涵意义上都体现出佛教思想, 在佛经中有这样记载:“菩萨冲过三界火宅到达露地。”说明露地的本身就是修行圆满之处, 也是佛家修行的圣地。
3.2 美学思想
日本茶道界普遍认为, 日本茶道文化内涵深厚, 涉及到的社会各方面因素复杂。其中主要的是艺术因素、美学因素、社交礼仪和宗教思想, 这几个因素之间相互作用, 相互贯通, 但艺术因素处于主导和统领其它三个因素的地位。日本茶道文化除了品茶禅悟思想, 其艺术特色中的美学思想独树一帜, 成为日本茶道文化中重要思想内涵。茶庭的设计布景理念中, 除了朴素、和谐、宁静之外, 错综复杂, 缺陷美也在茶庭的设计中有显著表现。追求整体美, 不过分追求对称, 也不忽略单个布景的意境。在茶室中枯槁之感的美学特征尤为突出, 暗黄木头制成的茶桌、枯叶色调的茶具以及墨迹和破旧不堪却不失古朴色香的茶盒都是茶室中美学思想的体现。日本民族不过分追逐过分人为雕琢的艺术品, 唯独对自然状态下形成的艺术品情有独钟, 这也是一种对美的执着和艺术品经时光雕琢的本质美的体现和喜爱, 体现出日本人对内心和真实的追求。所以在茶庭的设计和建设中, 这种美学思想被完美运用和诠释。比如茶庭建造的选址, 选择远离尘嚣的僻静处、设计理念的自然象征性、茶室建造使用材料取于自然原态。整体呈现出清新自然、简单朴素、宁静致远、禅意深远的意境。
3.3 茶文化和园林文化的融合
日本茶文化和园林文化在发展中相互借鉴、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经过长期发展, 日本茶文化中的精神内涵和意境在园林文化中都体现了出来。
首先是禅宗思想在园林艺术中的融合。在茶庭的构建中, 以清幽、宁静、禅意、和谐等佛教思想理念为指导, 在具体布景中讲究还原自然状态, 运用象征性手法将自然物象巧妙缩小, 还原在茶庭。通过乱石的和谐、低矮绿树的衬托, 再加上假山流水的声音, 整个茶庭被营造出一种潺潺流水、层峦叠嶂、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乱中有序的自然景象, 再加上空旷的草坪和色调的和谐搭配与自然材料搭建而成的园林建筑, 无论在视觉、听觉还是心灵感受中, 都能达到日本茶文化中所宣扬的清、幽、静的体验。
其次是人文思想和宗教元素在园林艺术中的融合。日本园林自从中国引入后, 前期是以观赏为主, 在发展和演变中其作用逐渐由观赏性变成传递人文思想性。在茶庭的设计中, 运用物象的合理安排和人为设置来传达出内心的精神世界和民族性格的价值取向。用假山、水景、植被、乱石等来营造自然意境, 运用阳光直射和水体反射以及物象的倒影来体现光的美感。用最原始的木材、茅草、石头构建房屋主体, 来和茶文化内涵融为一体, 来体现精神上和饮茶这种物质行为上都是在追求一种自然、朴素和宁静致远的心灵感受, 这不仅是日本民族人文情怀的体现, 这也是佛教思想在茶文化形成以及园林建造中的明显标识。
4 结语
综上所述, 茶庭和茶庭中的园林艺术作为日本茶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将日本茶道文化无处不在融入其中。从茶庭的自然性回归建造, 自然意象景观的设计, 到茶室主体建筑的朴素、简约建造和原始性回归。从中不仅可以洞察到日本茶道文化的核心内涵和日本民族的精神世界向往, 而且可以从中解读到茶庭不仅仅扮演着营造禅境氛围的作用, 其主要作用是承载人们的精神世界和价值向往, 人们通过物镜来表达自己内心向往和精神追求。日本茶庭虽然没有气势恢弘的建筑体也没有色彩绚丽的色调, 但是它所体现的朴素自然、优雅别致、宁静致远理念不仅仅对我们当代人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向往起到一定的熏陶和影响, 对今天园林艺术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唐洁芳.日本茶庭的园林艺术[J].艺海.2011 (07) :191
[2]崔陇鹏, 李红艳, 喻梦哲.日本室町——江户时期的茶庭演变研究[J].中国园林.2014 (02) :109-114
[3]宋琦.从日本古典园林艺术形式的演变探究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D].青岛科技大学2014
2.浅谈日本恐怖电影中的艺术元素 篇二
美国的恐怖电影主要追求的是带给观众的视觉冲击力,依靠特效和血腥的手法,让人感到的是充满恐怖的“暴力”的震撼。其恐怖离不开“血腥”这个元素。
日本的恐怖电影则拥有另类的风格和东方色彩,不再以异类的面目出现,他们完全融入人类生活中,成为人类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主要依赖于故事和角色来制造心理恐怖的方式,大大有别于美国恐怖片依靠特效和血腥的手法。飘忽不定的东方恐怖形象却不知何时,也不知何地会突然出现在你的面前。它带给人的不是感官刺激,而是心理震撼,它让人感到或许真正的鬼就生活在你的身边,让观众不断产生恐惧的心理。
二、日本恐怖电影惯用的恐怖元素
(一)源于日常生活的恐怖点
死尸。令人惊悚的直接方法,就是直接让观众看见尸体,这样的手法虽然不新鲜,但是效果却是相当好,虽然没有西方恐怖片中的血腥和变态死相,但是这规规矩矩的尸体代表着死亡的意向,闭上眼睛不看可是还是会去想,最原始最简单的表现手法将恐怖直逼观众内心,切身体验到恐惧无处不在。
镜子。镜子可以反映一切,不仅可以反射表面的还可以延伸反映被隐藏的。人民都会害怕照镜子的时候看到的不是自己的影像,害怕镜子里面是一个不为人知的世界。因为人们所不能理解的东西并不需要也不希望在现实中遇见,所以人们希望能在影片中看到那些鬼怪怨灵被制服从而消除内心的不安。
水。在多部日本恐怖电影中出现,水的频繁使用和出现是因为在日本水是有灵性的,水会让人溺死,夺人性命,水里藏着怨灵,水还可以出现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可以各种颜色形体出现,日本的本土文化里的水代表积聚阴气,是不祥的。所以常常被用来作为日本恐怖类型片中的恐怖元素,无处不在,环绕观众周围。
楼梯。在日本恐怖电影里楼梯是相当重要的场景,它们都是与恐怖链接的入口,长廊这也是很阴森常用的,因为主角能选择的不是前就是后,一般还都是黑暗并且无穷延伸的通道,而且封闭的程度不亚于密室,无法逃脱,只有焦急恐惧的等待。
日本恐怖片实用的道具都是日常用品,常常出现录像带、电话、头发、影子、废弃的建筑以及莫名其妙的东西。如影片《午夜凶铃》,其实剧情并不恐怖,也没有设定和渲染某一特别恐怖的场景,但是那盘附有咒语的录像带却使人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东西就此变作了恐怖想象的附着对象,人们开始不停的用自己的幻想一次次吓唬自己,令自己毛骨悚然。
(二)日本本土文化色彩融入其中
日本的恐怖片将自己的本土文化溶入其中,善于用缓慢的节奏、安静的环境来表达无限的心理恐怖是日本恐怖片的一大特性。《午夜凶铃》中没有西方恐怖片中常见的血腥和暴力,缓慢的节奏、平淡的对白,用日本文化中独有的沉稳与冷静来叙事,却步步为营地迎来让人屏住呼吸的惊恐。导演用一种相对原始的电影语言,突出表现了对意境的营造、悬念的铺垫,用影片光线、化妆和配乐来给观众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恐怖。日本恐怖片还深得东方神秘主义的传统,恐怖不是来源于视觉刺激,而是来源于想象。无论是《午夜凶铃》系列、还是《鬼娃娃花子》等恐怖片中鬼怪的形象都是不确定的缥缈幻影。垂着双臂的贞子,仿佛无声无息地慢慢向你直逼过来。这种若即若离、若有若无的处理手法让观众的期待心理愈加浓厚,恐怖感一幕胜过一幕,这体现了东方文化擅于写意的一面,具有浓郁的东方玄学色彩。
(三)封闭空间表现无限的惊悚
我们都知道,日本恐怖片中常有的便是在封闭的空间中招惹鬼灵。撞鬼的空间往往幽闭如同荒岛,这种空间的处理方式明显是对岛国的暗喻。《咒怨》《鬼娃娃花子》等影片中的主人公都会在一个相对狭小的封闭空间遇见发生恐怖的事情,这种封闭的空间会形成一种压抑的氛围,观众可以从音效、剧情发展等方面预知到将要发生什么事情,可是主人公却只是在拼命躲藏,希望能够找到出口,封闭的空间给人心理的压抑,观众只能提升自己的恐惧,因为在密室内没有出口,危险在逐步的逼进,在考验观众的心理承受能力,从故事的感官恐惧逐渐延伸到心理的恐惧。
三、结语
爱情片是把温情的故事和唯美的感情酝酿在一起展现给大家。恐怖片就相当于一场文艺噩梦,是对那些既吸引人又引发厌恶感的素材进行的加工。即惊悚难定的恐惧,也是对现实中被压抑的欲望的代偿性满足,恐怖片就是这种恐惧与满足的混合物,是类型电影中一颗独特的明珠。
摘要:美国的恐怖电影与日本的恐怖电影有所不同,前者主要讲究视觉冲击,后者主要是营造心理上的恐惧。日本恐怖片的之所以卖座,是因其中的恐怖元素并没有什么特殊,只是一些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观众会感觉到恐怖就在我们的身边。
【艺术生去日本留学的发展前景】推荐阅读:
艺术生去美国留学选择可以选择哪些专业?01-25
日本都市农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06-20
留学艺术类01-05
日本住宅产业化发展之路01-07
韩国艺术留学申请条件01-15
德国艺术生留学申请书12-03
解读加拿大留学艺术专业01-01
艺术留学之伦敦时装学院申请须知06-09
感受日本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