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班数一数教学反思(精选11篇)
1.学前班数一数教学反思 篇一
《数一数》教学反思
作为一年级数学的第一单元,数一数之中所用到的数字相对较小,相信很多小朋友在幼儿园时就学会数这几个数字了。看图数物体时,只要他们观察的够仔细,相信他们都能数出自己所选物体的个数,所以我感觉着一单元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另外做为第一单元,还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目的,所以在上课时,可以尽可能的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数物体,比如数人时可以先数女同学有几个,再数背书包的女同学有几个,再数扎辫子的女同学有几个等等,尽量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兴趣。
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比较简单,但是作为学生进入小学的第一节数学课,怎么样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顺利的适应小学数学的学习是这节课的关键。因此,在数数的同时还应按排几个能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课堂习惯的小游戏。一年级良好课堂习惯养成应从第一节课开始。
2.学前班数一数教学反思 篇二
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现状
学前教育中的声乐教学相当重要,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高水平的声乐能力, 不断进行深入且符合实际的声乐教学改革, 以应对学前教育对教师的高要求。目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在声乐教学上存在着教学模式传统化、内容和方法不符合当前学前教育要求以及缺乏广泛的社会实践等问题。这样的学前教育现状对幼儿教师的培养造成了很大的不利影响。
(一) 培养目标不明确
现在很多高等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都存在着重理论轻技能的问题, 高校重视培养学生的教学科研能力, 而忽视了学前教育需要的是声乐能力与技巧过硬的老师[1]。 这种模式造成的结果是,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都存在着声乐技能不过关的情况, 无法胜任幼儿园声乐课的教学工作。这样的培养目标不利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 更影响着学前教育的水平。因此, 从当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形势来看, 首先, 教学目标不明确是影响学前专业教学的重要因素, 它直接地影响着教学质量。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目的是为国家在幼儿专业教育领域培养出合格的幼教人才。所以, 必须清楚地认识到,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与普通高校的声乐专业教学有着很大的区别,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实用性和急需性方面下功夫, 采取有针对性的目标进行教学, 不能互相照搬照抄。
(二) 课程内容不合理
很多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课程内容设置单一、 不合理以及创新性不足, 在这些方面出现的问题较为突出。因为目标定位不明确, 专业技能课很少, 一些适合幼儿声乐教育的课程没法进行, 如幼儿歌曲的欣赏、表演、 编排。学生在声乐教学基础技能上有所欠缺就会无法胜任幼儿声乐教学工作。还有一种情况是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内容过于专业, 有的几乎与专业音乐院校相同, 与学前教育专业的自身特点相悖, 在教学中过于注重训练嗓音, 讲究演唱技巧, 却对儿童歌唱的特点了解不够, 对儿歌掌握的量不足。所以, 在教学中要优化课程设置, 将单一的教学内容改为丰富并适合幼儿心理和生理等特定条件的教学内容。毋庸置疑, 当前很多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 缺少社会实用性以及对幼儿教育的启蒙性, 很难使培养对象实现学以致用。
(三) 教学方法单一, 模式不当
目前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上存在着老师单一地教、学生单一地学的情况, 只是老师示范、学生模仿, 或者是老师一整节课都在提问, 还有就是一律采取讨论式教学和分组探究式学习, 这些低效、单一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缺乏思维能力, 提不起学习兴趣, 不能很好地掌握声乐技巧, 造成很多学生专业水平太弱, 这样的教学费时费力还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质量。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多采用声乐集体课的教学模式, 即全班一起上课, 统一讲授教学内容。这种模式有其优越性, 相比于声乐个别课和小组课, 其优越性表现在学生可以在课堂上相互讨论、相互学习, 这样的模式有利于学生发现不足, 快速提高声乐水平[2]。其最大的弊端则是难以照顾每个学生的水平, 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 老师根据平均水平来进行讲解, 很多基础不好的学生就跟不上, 时间长了就差得越多, 这样会影响教学质量。
(四) 缺乏教学实践能力
学前教育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合格的幼教教师, 但目前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内容与幼儿教育的实际情况不相符。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很少涉及当前的幼儿歌曲, 学生学习到的声乐技巧并不能用来教儿童学习音乐学习唱歌, 学生对弹奏乐器也不熟练。缺乏教学实践能力还表现在声乐比赛活动很少, 学生基本没有舞台经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去幼儿园实习时只是进行说课、 讲课的训练, 声乐训练以及指导儿童演唱很少, 实习结束后还是无法正常进行实际课堂教学, 理论脱离实践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质量的提高相当不利[3]。
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改革策略
(一) 转变教学观念, 明确培养目标
学前教育专业具有综合性、实用性都很强的学科特点, 是一个培养学前教育师资的专门性学科, 其目标应该是努力培养高学历、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有了明确的培养目标, 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工作才能做好, 教学质量才有保证, 学生也才会有较好的发展。具体应该做到与幼儿园紧密联系, 及时进行沟通交流, 了解幼儿园教育的特点以及发展情况, 这样培养的学生才能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二) 教学内容力求合理
1. 教学内容合理应该做到在整个教学的不同阶段要有所侧重。在刚开始的声乐学习中应该侧重基础声乐理论知识学习, 以及声乐练习, 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声乐学习方法。演唱方法应该主要采用目前比较主流的“中国唱法”[4], 这个唱法既能培养学生掌握民族歌曲的演唱技巧, 又能培养学生更高的艺术水准, 同时还符合中国人的审美。
进入大二后, 学生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 应该开始侧重于专业知识的学习, 这时就可以增加一些有关儿童歌曲的课程, 这些课程的学习会让学生在演唱儿歌时结合此前学习的中国唱法, 在一定的声乐基础上演唱儿歌会唱得更好。比如一些经典的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世上只有妈妈好》等, 这些歌曲需要一定的演唱技巧, 而且有一定的难度, 学习这些歌曲能够提高学生的演唱技巧和歌唱水平, 为以后走进幼儿音乐课堂打下扎实的基础[5]。到了大三大四, 专业方面的学习内容应该继续深入。
2. 如今有的教材内容太陈旧, 一些具有年代感的歌曲现在的学生们不感兴趣, 教材作为教学内容的主阵地, 应该做到与时俱进, 率先进行改革。除了上面所说的每个年级侧重学习的内容外, 还应该附带适当的音乐方面的课外教材, 这些内容存在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拓宽其知识面, 引导学生对艺术有更高的追求。
3. 在学习声乐时, 高音是很多学生的障碍, 往往一到高音就发生破音或没音的情况。事实上, 这种情况有时与生理、技巧、水平无关, 只是在心理上难以克服对高音的恐惧, 学前教育专业一般开设有心理学课程, 但这些课程并不一定能针对声乐学习中的心理障碍, 所以老师在教声乐时要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帮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 学生才能大胆唱、好好唱。
(三) 教学模式科学合理
1. 声乐教学上有三种教学模式, 分别是:声乐集体课、小组课、个别课。这三种教学模式各有优缺点, 不同的学校所采取的主要教学模式也不尽相同, 但目前大多数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采用的还是声乐集体课教学模式。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 在大一的声乐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中采用集体教学模式效果是比较好的。对于学生来说, 没有接触过声乐的同学可以在集体课堂上慢慢学习, 与同学交流, 共同进步;对于学校、老师来说, 可以降低教学成本, 减轻老师的教学任务。
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加深, 学生的接受能力各不相同, 声乐水平也参差不齐, 这时, 集体教学模式已经不适用了。而且声乐是一门创造性艺术, 学习声乐的学生条件各不相同, 无论从客观的生理、家庭条件, 学习、 生活环境, 还是从主观的性格、态度、追求来说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这些因素决定了学生之间不同的艺术理解力, 具有极强的个性[6]。声乐集体课老师面对的是全班学生, 而且时间有限, 不能对每个学生进行指导, 这时声乐小组课模式可以满足声乐艺术的个性化要求, 有效弥补声乐集体课的不足之处。同时相比其他两种教学模式还兼顾了教学效率和教学成本。
2. 做到教学模式合理的有效途径。学前教育专业在招生时只看文化成绩, 没有任何声乐方面的考核。这样导致该专业的学生没有一点声乐基础, 有的学生是不适合学习声乐的, 毕业后也无法进入幼儿园任教。所以在录取时应该把好关, 加强对考生的声乐考核, 这样学生在进入大学学习时就具备一定的乐理知识, 能够更加深刻地了解本专业, 同时对自己以后从事的职业有清醒的认识。
老师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关键就在于教师, 老师的观念、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声乐水平、歌唱素养。所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改革至关重要, 要综合考虑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以及当前社会对幼师的要求, 从实际出发, 打造一批结构合理、专业过关、理念先进、方法新颖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师。
(四) 教学方法新颖实用
1. 情感教学法。歌唱是一门艺术, 要有艺术感染力, 打动别人, 首先得自己投入感情, 打动自己。所以老师在讲课时要引导学生首先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 以及创作者的心态、目的、歌词的意义。在演唱的时候要根据对歌曲的理解, 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把自己的感情与歌曲交融, 这样才能唱得有感情, 才能引起听者的共鸣, 才能体现艺术的魅力。比如著名的歌曲《鼓浪屿之波》, 创作者以台湾和大陆海峡两岸的骨肉亲情为题材创作了这首歌, 老师在教学时应该介绍这首歌的时代背景, 要让学生充分感受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情。老师用情感教学法, 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还可以使学生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
2.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文字、 图形、视频等形式更加生动形象地传递信息、讲授知识, 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习兴趣。比如, 《生死相依我苦恋着你》是一首讴歌老一辈科学家热爱祖国、 忠诚党的事业、为科学献身的伟大精神的作品。在讲这首歌时, 老师可以搜集一些科学家的事迹, 以及歌曲的创作背景, 将这首歌的视频资料等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播放, 这样学生能够直观地对这首歌有深入了解, 还丰富了课堂内容, 活跃了课堂气氛, 更好地达到了教学目的。
(五) 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声乐需要表演, 需要实践, 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参加各种演出活动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学校老师要给学生创造演出机会, 学校可以举办各种音乐比赛、文艺汇演等活动, 还可以与企业、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等加强交流合作, 多给学生提供一些演出的机会。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 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 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 提高其学习声乐的积极性, 有利于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水平的提高。
除了多参加演出活动, 还应该重视学生的实习, 实习是为未来工作做好准备, 能够将在学校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实习必须进入幼儿园音乐课堂, 直接参与幼儿园教学工作, 这样才能深刻领会学前教育声乐教学的要点。同时学会与儿童进行沟通, 方便开展教学工作。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 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担负着培养祖国接班人的神圣使命, 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决定着幼儿音乐教师的素质。声乐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存在着很多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问题, 改革刻不容缓。问题主要表现在培养目标不明确, 教学内容不与时俱进, 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单一, 缺乏教学实践能力。必须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 提出对应的改革措施。具体做到明确教学目标, 力求教学内容科学合理, 创新教学方法与模式, 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只有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科特点出发, 从各个方面进行改革创新, 才能提高课堂质量, 促进专业的发展, 培养更多合格优秀的幼儿教师。
参考文献
[1]张倩.浅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集体课教学评价[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3, 19 (3) :104-106, 103.
[2]刘伟, 王善虎, 吕小允等.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模式探析[J].宿州学院学报, 2013, 28 (5) :116-118.
[3]代凌薇.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歌表演唱教学活动的思考[J].文科爱好者 (教育教学版) , 2013, 5 (3) :104.
[4]杨晓, 刘娟.对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思考——以大理学院为例[J].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2, 11 (1) :102-104.
[5]耿苡.论“点—线—面”的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模式构建[J].黄河之声, 2014, (10) :71.
3.《数一数》教学反思 篇三
4.关于《数一数》的教学反思 篇四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黄秋娜在本节课里我充分挖掘了生活资源,让学生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突出了实物感知、动脑数数、动手操作等活动,通过适时地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好奇、质疑、讨论、整理的学习情境中,认识了“千”“万”,建立良好的数感。
首先,课前让学生调查、发现、记录生活中的大数,把数学学习由课堂向课前开放,让学生在课堂交流中体验生活中的大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大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与感受。接着,教学中,安排“猜一猜”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一个小正方体是大正方体的一份子”给学生估计地标准,进而估计“大正方体有多少个小正方体?”之后让学生合作探索出数大正方体个数的方法,让学生一个一个地数、一排一排地数、一层一层地数,得到结论。最后是对“万”的认识,让学生在估计中思维得以碰撞,学生对“万”的认识是困难的,如何突破这一难点,让学生建立寻“万”的理解呢?我用“一个大正方体里有1000个小正方体,那么10个大正方体合起来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这个问题让学生建立“十个一千是一万”的初步认识。而“一千”和“一万”究竟是多少呢?学生还是模糊的,紧接着我实际操作1000页书的高度和出示我校学生做操画面的千人图和万人图,让学生观察、想象和感受。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学生头脑中建立了一个清晰的“千”和“万”的概念,并对“千”和“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表达与交流中,学生数感发展了,对数的认识也丰富了,并且体现数形结合的重要性。
回头反思回顾整节课教学,同时也有出现不足的地方:第一,在教学时,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尽量让学生说说认数的过程。第二,在最后的提问: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更进一步说明,这样学生的思维可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这节课的目标就更明确达到了。
5.《数一数》一教学反思董昌芸 篇五
《数一数》(一)教学反思(董昌芸)
本节课学习千以内数的认识,主要是使学生们认识新的技术单位“千”,结合在计数器上拨数、数方块等多种数数活动,理解大数的实际意义。在教学引入环节,列举一些生活中千以内的数,让学生们比较,与以前学习的百以内的数相比,更大了,引出今天要研究的“生活中的`大数”,教学过程中要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让学生来自主探究,而老师不能过多的灌输。在一个内容的小结时候,一定要注意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自己尝试总结。在练习题,数方块环节是本节课的另一个重点,让学生们研究数的构成。在让学生动手拨一拨计数器时,一定要把握好课堂走向,避免学生盲目不知道做什么,变成了玩计数器。
6.学前班数一数教学反思 篇六
活动设计背景
本学期,大班的孩子已经开始学习数的分合和10以内数的加减了,针对孩子们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情况,我将数学内容的学习融入故事、图片、游戏等活动中,希望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完成教学目标。
活动目标
1.熟练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算式,加深认识加减法间的关系。
2.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幼儿能正确、迅速地口算10以内加减法,提高计算能力。
3.逐步培养幼儿数学思考能力,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等。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使学生自主学会10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准备
1、背景图一幅
2、小鸭子、小鱼、苹果、小花等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游戏:教师带领幼儿做手指游戏,引入话题
师:刚才我们变了很多小动物出来,今天小动物们都来森林里玩了,看,哪些小动物来了 …
2、教师引导幼儿说出背景图内容
二、教师出示背景图
1、引导幼儿看图回答问题
池塘里先游来了5只小鸭子,又来了2只小鸭子,现在,池塘里一共有几只小鸭子?
2.启发幼儿说出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
3.请幼儿口头说出算式。
4.老师出示算式卡,全班幼儿齐声读算式。
5.提问:如果池塘里先游来2只小鸭子,[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后游来5只小鸭子,应该怎样说出算式?
6.请幼儿说出相关的算式
三、教师创设情境并提问
1、师:池塘里的7只小鸭子有2只玩累了,先回家了,现在池塘里有几只小鸭子了?
2.指定幼儿回答并说出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
3.请幼儿口头说出算式。
4.老师出示算式卡,全班幼儿齐声读算式。
四、以相同方式请幼儿看图说出相关算式
师:天空中有6只小鸟,又飞来了两只,一共有几只了?
请幼儿讨论并回答。
师:大树上有10个苹果,被小鸟捉走了两个,还剩几个?
以相同方式请部分幼儿说出算式
五、活动结束:
游戏——邮递员
请幼儿以“送信”的方式大声说出信封上的数学算式,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巩固1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反思
应用题教学一直是我们教学的一个难点,幼儿主要是看图应用题。可我们要注重幼儿对数学信息的发现,与数学信息的组织,如果我们能把这些看图练习题加上数学语言,组织形成一道解决问题,一来增加兴趣,二来为进一步应用题学习打下基础,是十分可取的。
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想应该把应用题的教学溶入每节课当中,减化了解决问题的难度,使幼儿接受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单一只教应用题的效果好得多。
7.学前班数一数教学反思 篇七
活动目标:
1.能听声音辨别5以内的数量,并学习按照听到声音的数量找相应的点卡。
2.在活动中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教学重难点:
能听声音辨别5以内的数量,并学习按照听到声音的数量找相应的点卡。
活动准备:
1.贴有各种乐器标记的记录表人手一份,贴好双面胶的1-5的点卡人手一份,铃铛、木鱼等乐器,录音机。
2.认识各种乐器,并能听声音找出相应的乐器标记。认识了1-5的点卡。
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
出示分别画有2-5个数量不等的小动物卡片,引导幼儿学学各种小动物的叫声,并注意:
一只小猫叫一声,两只小狗叫两声。教师通过手指点着小动物带领幼儿叫的动作提示,隐性提示幼儿有几只小动物就叫几声。
二、动物音乐会,听辨各种乐器
1.创设小动物们去听音乐会的情境,在屏风后依次打击各种乐器(铃铛、木鱼、锣、大鼓、圆舞板)。
2.听乐器演奏声,并找出相应的乐器标记。教师有意识地将幼儿依次找出的乐器标记摆进设计好的操作表格中。
三、和乐器宝宝玩游戏,听一听数一数
1.创设乐器宝宝和小朋友玩游戏的情境,要求:请你听听是谁在唱歌,唱了几声?数在心里。
2.幼儿交流,并能找出相应数量的点卡。教师将点卡摆放在操作表相应位置。
3.幼儿介绍自己听声音数数的好方法,如:听到一声就数一下,或者听到一声就伸出一个手指来表示等等。
4.组织幼儿用这些好方法进行个别操作。
四、展示操作记录表,简单评价。
活动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不同年龄的孩子采用的方法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在教学策略上。小班的教学趣味性要强,这样才能更好地吸引孩子的注意。所以我在设计这节活动课是,采用几个游戏贯穿于活动。首先第一个环节,我用学小动物叫导入活动,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第三个游戏是与乐器宝宝做游戏,由于孩子们第一次接触各种打击乐器,所以孩子们充满好奇心,在乐器唱歌的时候,听的特别认真,并且掌握了一边听一边数的办法,但是在选择相应点卡时,部分孩子会说却不会操作,我将会在区域活动的时候,引导这部分孩子继续活动,帮助他们掌握操作方法。
网友观点
很菜
8.《数一数》教学设计 篇八
科目:小学数学
教学对象:二年级学生
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
《数一数》的第一课时,主要是数字的认识和数数。学好这部分内容对于培养学生学好数字的乘法有非常主要的意义。为了让学生能快速的学会乘法运算,及更好的理解乘法运算的原理和技巧,教材借助了学生喜欢的小动物、水果及食物等,学生经常接触的东西,来提高他们的兴趣,启发他们的思维。
二、教学目标:
1、首先是复习之前学过的相同加数的加法运算,为更好的学习乘法打下基础。
2、结合学生经常接触的具体情境,让学生更好的体会乘法的意义。
3、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实践和游戏中,了解加法和乘法的关系,让学生领会到学习乘法的实用性及必要性。
4、在学生意识到乘法的简洁及快捷的实用性的同时,喜欢上及更主动学习乘法运算,同时也他们更快地掌握乘法学习的精髓。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二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学过了数字的加法运算,且在实际的生活中,也经常的碰到一些具体的情景,特别是他们感兴趣的小动物、喜欢吃的水果及喜爱的东西。这个时候,他们就会特别想知道他们的具体的数字,或者我们就很容易引导他们去认识,怎么去计算或者运用乘法运算来计算数字。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的发展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2、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就要善于引导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同时鼓励学生多思维思考问题,肯定他们的学习成果。
3、切合学生平日里,经常接触和喜欢的小动物和水果,来引导他们思考怎么计算数字和运用乘法运算。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1、使学生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
2、理解相同加数和乘法的内在联系。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铺垫:同学们,请你们根据之前学过的知识,看看谁能最快的算出下面算式的值:
2+3+4+5=
5+2+8+4= 3+3+3=
同学们都在努力的计算。
通过复习之前的知识,让同学们再一次的巩固自己的知识。看他们谁能最快准确的算出答案,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创造情境: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动物园看看好吗?你们看可爱的小熊猫列着整齐的队伍,在欢迎我们呢,你们喜欢吗?小朋友,请问你们看到了多少只小熊猫呢?
同学们很高兴的在看着熊猫图,然后在自由的数数:
生A:我是横着四只四只地数,一共是20只。
生B:我是竖着五只五只地数,一共是20只。
通过用小熊猫,大家喜欢的小动物,来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引导观察:同学们,请看几道题和口算题有什么不一样的,三人一组讨论。然后一起朗读。
大家分组讨论:4+4+4+4:=16
5+5+5=15 2+2+2+2+2=10 4个4连加等于16。 3个5连加等于15。 5个2连加等于10。
通过这种相同加数的连加运算,还可以这样直接读成:4个4连加等于16。及相比较运算加法运算,他们的结果一样,但是提高计算速度,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加强观察:提供一副苹果图,让大家数一数:这里面有几盘苹果,一个盘子里有几个苹果。加在一起总共有多少个苹果。
那如果是6盘呢,7盘呢,8盘呢?
同学们都在数数:4+4+4=
通过用大家喜欢吃的苹果,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时让他们发现相同加数的另外一个运算方法和规律。
3个4连加等于12。6个4连加等于24。7个4 连加等于28。8个4连加等于32。
巩固练习:
如果1个盘子里只有1~9个苹果,一共有1~9个盘子。总共有多少个苹果。
让学生讨论一下,大声的说一说,读一读。列出算式。
通过系统的从1到9的加法运算,找到规律,让同学们找到相同加数的加法的另一个计算方法(乘法运算)的规律。
七、教学评价设计:
1、首先学生要会计算相同加数的加法运算(从1加到9)。
2、从相同加数的加法运算里,读出整个运算的过程和结果。
3、简化运算过程,找到相同加数的运算规律,学会乘法口诀(从1到9)。
八、板书设计:
1、横着数熊猫:4+4+4+4+4=20
2、竖着数熊猫:5+5+5+5=20
3、4+4+4+4:=16 5+5+5=15 2+2+2+2+2=10
4、4+4+4=12 4+4+4+4+4+4=24 4+4+4+4+4+4+4=28 4+4+4+4+4+4+4+4=32
九、教学反思:
1、注重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如教学卡片、多媒体的运用来优化课堂教学,已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学习反馈,并及时给予褒扬和鼓励,让学生意识到成功的喜悦和劳动的肯定。
2、引入实践,把握教材:相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我们更多的重视学生的生活实践,关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创造良好的课程环境,藏到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3、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有个逐渐地学习和接受新知识的过程。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多数同学都能很快的掌握基本的相同加数的加法运算,怎么演变成乘法运算的。不过也有的学生也有不太明白的地方,通过我们多举几个贴近他们生活的例子,比如,用他们的铅笔,橡皮,筷子等实例,很快他们就明白了乘法运算。
9.数一数教学设计 篇九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是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教学重难点
1.会按一定的顺序和方法数数。
2.准确数出物体的数量,并能用正确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数数结果。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大家高兴吗?你们将要与老师一起学习很多数学知识。数学知识是很有用的,学会它你就能增长本领,能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你们想不想学好数学呢?下面老师先带你们去参观一下美丽的校园吧!
二、探究新知
1.教师出示课本第2~3页的主题图。
教师:瞧,我们的校园多美呀!仔细看一看、数一数,你们都有哪些发现呢?
学生汇报:有一位老师,许多小朋友,一面红旗…… 2.教师引导学生数图中事物的数量。
教师:刚才小朋友们找到了许多物体,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每种物体到底有多少个。
(1)数出数量是1的事物。
教师:图中有哪些数量是1的事物呢? 学生个别汇报。
教师:说得真不错。像“1位老师、1面红旗、1个足球、1座教学楼……”这样数量只有1的事物,我们都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1”,带领全班学生读一读。
(2)数出数量是2的事物。
教师:下面我们找一找数量是2的事物,谁来说说看多有些什么?
学生汇报。
教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那么像这样数量是2的事物,我们就可以用几来表示呢?(用数字“2”表示)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2”,请全班学生读一读。
(3)依次数出数量为3-10的事物,教学方法同(1)(2)。
在学生数的过程中,教师依次出示3-10的数字卡片。
(4)教师:翻看课本第4-5页,同桌互相说一说数量是1-10的物体。
学生同桌之间进行互动,按顺序依次说说数量是1~10的物体。
三、反馈完善 1.小结数数的方法。
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刚才我们数了很多事物,小组讨论一下,怎么数数才能又对又快呢?
学生小组讨论再集体交流。预设小结:数数时,要一个一个按顺序数,可以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数,也可以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数,这样就不会多数或少数了;如果数的是画在书上的图,可以用笔点着数,或者数一个用笔做一个记号,这样数就又对又快了!最后数到几,就说明一共有几个物体。
2.认读1~10各数。
教师:今天我们认识了1-10这十个数字,现在你能按顺序把这10个数字摆一摆吗?拿出你们手中的数字卡片,摆给同桌看。
学生同桌互相摆数字卡片,教师巡视。教师:你会按顺序把这10个数字读一读吗? 学生齐读1-10各数。3.巩固练习。
4.联系实际生活,数身边的实物。
教师:看来生活中有许多的事物都能用数字来表示。请小朋友仔细找一找,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事物能用这些数字来表示呢。
学生观察,汇报。
四、课堂作业
10.数一数(二)教学设计1 篇十
一、概述
北师大版小学生数学教材下策第三单元第22-23页“数一数
(二)”。这节课是第三单元“生活中的大数”中的第二节课“数一数
(二)。这节课需要一个课时。大数在显示生活中普遍存在,认、读、写大数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通过对本单元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会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学生的数感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大数的认识中,学生的困难主要是生活经验比较少,对大数的实际意义缺乏感性认识。这个节借助计数器,方块等直观模型,帮助学生认识大数的意义并体会“万”的位置概念和“满十进一”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体验大数的产生和作用,感受学习大数的重要性,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并且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通过拨一拨,数正方形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可以用数来描述某些事物,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千以内数的基础上,将学习范围从千以内扩展到万以内的数,进一步丰富学生对数的认识。在学习了导学案后,进入课堂学习。首先介绍中国的各个有名的风景及特色,从而使学生关注到生活中的大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顺利导入教学情境。其次,添加一个珠子,让学生初步了解“千”与“万”之间的区别。再通过“数一数”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由于学生学习千以内的数,进一步学习万以内的数过渡自然。但是生活经验不够,所以“万”这样的大数在认识和应用上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本节课在学生观察和联系生活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新的数位“万”。知道“千”与“万”的关系,再通过数一数,感受具体的含义。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千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祖国的自然风景的了解引出万以内数的认识。接着安排了“再添一颗珠子”“数一数”等活动,进一步认识“万”与“千”的关系,对大数产生具体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最后,通过“数一数”、“说一说”“拨一拨”“摆一摆”等活动,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感性认识形成数的表象,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并感受大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课前学生完成导学案,了解一些生活中万以内的数。本课中学生借助直观的模型计数器动手拨一拨,探究计数单位“万”,再通过数正方体的过程,将学生的被动听变为主动探究,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本节课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力求形象生动的引导学生学习,将抽象概念具体化,形象化。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为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前学生已经进行了导学案的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准备了多媒体课件《数一数
(二)》和计数器以及以前的正方体模型。
附件:数一数
(二)导学案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珠穆朗玛峰,长江,乔戈里峰,黄河。
师: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有5000多年的历史。历史悠久,风景迷人。看这是世界上最高的山是珠穆朗玛峰有8844米,这是长江,是亚洲第一长河,有6300多公里。乔戈里峰,中国第二高的山,有8611米:中国第二长河,有5464公里。2.导入新课
师:这些数,跟我们学习过的数有什么不同? 生:这些数比较大。
师:这节课我们接着继续认识生活中的大数。
【设计意图:通过对祖国的认识,激发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大数兴趣。】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初步感知计数单位“万” 师:今天我带来我们的老朋友计数器(在屏幕上出示计数器),我拨出一个数,你能知道是多少吗?(拨出一个9)生:9 师:如果再添一个珠子,你知道这个数变成了多少吗? 生:10 师:为什么? 生:10个一是一个十
再接着拨出99和999,再添一颗珠子。最后拨出9999,再添一颗珠子。师:9999再加一,是多少? 生:10000 【设计意图:虽然有认识千的学习经验,但是由于对大数的感知较少,所以将过程细化。从9,99,999加一的过程,顺利迁移到9999加一的过程。直观体会各数位之间十进制的进率,同时初步理解“十个一千是一万”】 2.比大小
出示上图,提三个问题 a.谁大? b.为什么?
c.“千”与“万”有什么关系?
【给予学生时间和机会,思考和辩驳。再相互辩驳中,进一步理解相邻数位十进制的关系,也逐渐理解“万”也是:数位的一种。】 3.抽象模型,感受一万
a.师:同学们,这么大个正方体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呢?
b.学生独立数,数完 c.师:你是怎么数的?
学生分别发表自己数数的过程 d.师生再共同数一数
e.小结:一千一千的数,10个一千是一万,“万“与“个,十,百,千“都一样,都是计数单位。
【设计意图:结合数正方体的过程,经历数数活动认识“一千一千”数的方法,感受用“一千一千”数的必要性。这个过程,学生可以 将抽象的一万内化为形象的“十个一千”】
三、挑战应用,内化提高
1.数一数
a.每个玉米有1000粒玉米,10个玉米大概有()粒。b.每个药瓶都有100片药片,100 瓶有()片钙片。c.一万,九千,八千,(),(),五千
二千,三千,(),(),六千,七千 6600,6700,6800,(),()9987,9988,(),(), 10000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从一千一千的数玉米,到一百一百的数钙片,将形象的一万和抽象“万”概念联系在一起,加深巩固。最后抽象成简洁的数字,让学生在头脑中进行抽象的加工】 2.拨一拨
a.一百一百的拨,从八千九百拨到一万
b.十个十个的数,你能从一千零二十数回九百九十吗?
【设计意图:利用计数器的动手拨数过程,把抽象的数学和对应的数位结合起来,理清思绪。从一千零二十数会九百九十,逆向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说一说
说说有多少个小方块
【设计意图:具体事物抽象化】 4.摆一摆
先弄清每种图形表示的数量是多少,再与学生进行简单的等量兑换。如:100与10个十的兑换。
接着在同桌合作游戏过程中,一个给出数,另外一个摆出数。【在游戏的氛围中,将这节课进行收尾。轻松自在】
四、回顾整理,总结本课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将导学案中找到的生活中哪些大数,跟同座交流 【回顾本课,精细加工新学习的知识,将其内化及应用】
五、板书设计:
数一数
(二)十个一千是一万
七、教学评价设计
11.学前班数一数教学反思 篇十一
教学目的:
1.学习运用图谱记忆歌词的方法,教幼儿初步学会唱歌曲,理解歌词内容,注意唱准虎、鹿、兔、狐、鼠的发音。
2.在学会演唱歌曲的基础上,用歌声表现出歌曲的情绪,尝试改变图片顺序进行重组演唱。
3.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能熟练的演唱歌曲,唱准字音。
教学难点:
在学会演唱歌曲的基础上,尝试改变图片顺序进行重组演唱。
教学准备:
自制图片若干、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秋天多么美》做小跑步进活动室。
2.出示图片,以谈话的方式引出课题。
3.发声练习
1=C 2/42 3 4| 5-| 5 5 5 |5 5 5 | 5 4 3 2| 1-||
兔子跳又 跳,跳跳 跳 跳跳 跳,兔子 跳又 跳。
二、基本部分
1.放音乐让幼儿完整欣赏歌曲,然后回答问题:
(1)歌曲叫什么名字?
(2)是几拍子的?歌曲有几段?
2.学习听前奏:
3.教师范唱歌曲,请幼儿仔细听歌词,说一说歌词中说什么了?
4.教幼儿朗诵歌词并理解词义,提出要求:朗诵歌词要清晰准确。
5.教幼儿学唱新歌,用整首演唱的方法教唱,要求幼儿用自然地声音唱歌。
6.引导幼儿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文.章出自屈a老师教.案网”重点指导虎、鹿、兔、狐、鼠的发音。
7.教师引导幼儿尝试改变图片顺序进行重组演唱。
8.分组演唱歌曲,让幼儿自己创编动作。
9.教师引导幼儿自主选择头饰进行表演。
三、结束部分
1.小结学习情况,对本节课守纪律的幼儿进行表扬。
2.幼儿听音乐出活动室。
教学反思:
在传统的幼儿园音乐教学中,歌唱教学一直是被认为最容易进行的,只要教师自己会唱,儿童自然会跟着模仿。但在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明确地强调幼儿园教育应是全面、启蒙的,要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这就要求幼儿的学习应是建立在愉快、乐意的基础上,是一种主动学习的过程。幼儿而不再是学习的容器。在唱歌教学中最难的解决的是幼儿机械记忆歌词的环节。以前很多教学中老师唱一句,幼儿跟一句,有写歌词幼儿怎么听都不懂,只要音似胡乱唱一通的现象存在得不少。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教师在设法将自己教的策略转化为幼儿学习策略的过程中,即利用视觉符号或运动觉符号,利用创造或利用教师暗示的线索等。这也是本节课设计中的一个重点,图例的运用帮助幼儿记忆歌词,并为下面幼儿创编歌曲作了准备,使幼儿的思维、记忆有了形象、具体的依据。歌曲结构中休止符的区别则用“红花”来代表,即帮助幼儿区分又帮助幼儿记忆对比,从而自然而然地掌握、区分结构中的难点。设计理念中另一方面是在唱歌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本次活动所提供的歌曲是在学习绕口令的基础上,由此记忆歌词,熟悉曲调并不难,幼儿能较容易掌握。由于歌词内容呈并列形式存在,无逻辑关系,所以能任意调换顺序,根据排列组合规则。前五句歌词能唱出几百种变化,留给幼儿广阔的创造空间。最后一句歌词因为不停地调换次序而产生地挑战性与诙谐感,更是为幼儿可持续性发展带来了一笔意外的财富。
【学前班数一数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学前班教学反思总结07-09
学前班拼音教学设计理念与反思11-03
学前班月教学计划06-14
学前班美术教学总结06-20
学前班教育的教学总结09-06
学前班语言教学课件09-20
学前班下期语言教学计划08-21
学前班语文上册教学计划09-04
学前班春季学期教学计划09-12
学前班下学期教育教学计划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