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博物苑植物调研报告(2篇)
1.南通博物苑植物调研报告 篇一
行千里路——参观南通博物苑
“关于这棵银杏树,背后可隐藏着一个故事呢!早在一百多年前,这里曾经是一座道观,里面住着一名道士。他得知这块地被征用后,就想将道观周围长了300多年的银杏树卖给木匠做切板。张謇得知后,赶紧出钱将这些树买了下来,使这些古树免遭了一场浩劫。”朋友,千万别以为我们在开故事会呢,其实我们是站在南通博物苑一棵500多岁的银杏树前,听居卫东专家介绍这棵树的故事呢!
在居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看到了一墙的爬山虎,绿油油的,在风的吹拂下,掀起了一层层绿色的浪涛。居老师说:“爬山虎不仅可以美化环境,在夏天还是个天然的空调呢!”接着我们有认识许多植物,其中最有趣的是七叶树,它可美啦!一朵朵宛如大蜡烛样的白花缀满枝头,使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挂满礼物的圣诞树,真神奇呀!
接下来,我们就去展厅参观学习,首先,我们去了历史文化馆,看到古时候的人生活在草房子里,房子下面空的地方,用来养猪、鸡、狗等,他们已经知道制作陶器,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我还看到了南通驰名中外的蓝印花布,真是漂亮!
最后我们参观了濠南别业馆,一尊张謇爷爷的塑像让我倍感亲切。在解说员的讲解下,我知道了张謇爷爷热爱祖国,他创立了纱厂,用赚的钱兴办教育,他陆续创办了小学、中学、师范学校、中国第一座博物苑等,真是一位心中装着人民,心中装着国家的杰出人士!
这次参观活动,让我非常快乐,也增长了很多知识。
通州区亭西小学三年级吴悠
2.南通博物苑植物调研报告 篇二
一、西方在华创办的博物馆及其教育活动
早期外国人在中国建立的博物馆大部分由教会主办,类型上基本都是自然历史博物馆。
19世纪下半叶,随着西方列强在华势力的增强,西方一批自然科学研究者对华开始了动植物、矿物、考古等标本采集和研究工作。随着采集与研究的深入,一些具有自然科学类型的博物馆在华相继开办,主要分布在中国沿海城市。我国现代博物馆学范畴内认可的,具有现代博物馆特征的西方在华创办的博物馆有四个,分别是上海徐家汇博物院、上海博物院、天津华北博物院和济南广智院。
1868年,法国教士韩德禄在上海筹建徐家汇博物院。藏品主要包括华东华中地区的哺乳类、鸟类、昆虫类等自然标本,种类相当齐备。除积极扩增藏品外,该博物馆也对中国当地研究者提供了许多鉴定上的帮助。1880年,韩德禄将内部研究成果编印法文版《中华帝国自然史论集》。因馆舍不足,1930年并入震旦大学,改名为震旦博物院,不对外开放展览,专供学者研究所用。有需要研究者,可向教会申请入内浏览。
1874年,英国皇家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创办上海博物院(亦称亚洲文会博物院)。文会最初的目的是将上海博物院建成中国博物学的信息储藏中心[1]。所以该馆以收集中国动植物和地质标本为主要目标,藏品大部分为中国物品,也有东南亚地区的物品。主要藏品有鸟类、兽类、爬虫类等自然标本,另有部分古文物与美术品。开办之初,即开始标本的收集、制作、贮存、陈列与展览活动。19世纪90年代起,开始对公众开放。“文会决定周一、周二下午向华人开放,并设专门督导员予以安排讲解。”[2]从1924年开始,馆内展览采用分门别类、井然有序的陈列方法。1930年,对上海居民开放,参观的人群主要是学校儿童、高校学者及大学生等。
1904年,英国伦敦教会赫立德博士在天津创办华北博物院,附属于新学书院,主要藏品为地质及矿物标本。展品中有一架巨大的鲸鱼骨骼最出名,还有周代鼓、范增剑和几十片甲骨。还有一些植物、昆虫、化石和矿石标本。另一部分是从非洲采来的,有非洲茅屋模型,还有英国古代在战场上使用的弓箭、矛、盾等武器及将士穿的盔甲[3]。
1904年,英国教士W.J.萨瑟兰(汉名怀恩光)将青州博古堂迁到山东济南,创办了济南广智院,作为英国浸信会在山东传教的重要辅助机构。广智院的藏品包括动植物、矿物、生理、天然、农产、地理、机工、卫生、文教、艺术、历史及古物13类,展出实物标本上万件。广智院从实际意义上可以看作是一座综合性博物馆。
二、南通博物苑的创办与教育实践
⒈南通博物苑的创办。中国人对于西方博物馆的认知多来源于出使、留学、游历外国的士人的文献记载,直到19世纪末期才开始认识到博物馆教育的重要性。维新运动中,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认为开办博物馆是“开民智”的重要措施,特别强调发挥博物馆的教育作用,重视博物馆对学校教育和格致实学的辅助、推动作用,寄希望于博物馆可以“广见闻而开风气”、“成国家有用之才”[4]93。但是,由于办博物馆被视为“新政”之一端,遭到清政府的反对,直至1905年,光绪恩科状元张謇自费创建了南通博物苑,才开始了中国现代博物馆事业的新纪元。
1905年,张謇分别向清政府和两江总督张之洞呈文,建议创立“帝室博览馆”,以此“庶使莘莘学子,得有所观摩研究以辅益于学校”[5]116。张謇认为西方国家政治、科技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各国博物馆的迅速建立和科学普及的作用,中国要想赶上西方各国,应建立博物馆等社会教育机构来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他说:“东西各邦,其开化后于我国,而近今以来,政举事理,且骎骎为文明之先导矣。撢考其故,实本于教育之普及,学校之勃兴。然以少数之学校,授学有秩序,毕业有程限,其所养成之人才,岂能蔚为通儒,尊其绝学?盖有图书馆、博物院,以为学校之后盾,使承学之彦,有所参考,有所实验,得以综合古今,搜讨而研论之耳。”[5]113“夫近今东西各邦,其所以为政治学术参考之大部分以补助于学校者,为图书馆,为博物苑。大而都畿,小而州邑,莫不高阁广场,罗列物品,古今咸备,纵人观览。”清政府搁置建立帝室博览馆的建议之后,1905年张謇将建设中的用于通州师范实践基地的植物园改建为南通博物苑。
2.南通博物苑的教育实践。张謇在创办博物苑之初就提出“设苑为教育”的原则。他认为“因授博物课仅恃动植物之图画,不足以引起兴味,国文、历史课仅恃书籍讲解,不足以徽事物图,地方人民知识之增进,亦必先有实观之处所”[6]131,因此,南通博物苑的教育理念与实践贯穿于其创办的整个过程之中。
(1)场馆的建设与布局。创建博物苑最初的目的是为通州师范学校的师生提供实践的场所,其选址与建设规划均以辅助学校教育为先。
南通博物苑建于南通交通便利的通州师范学校校河之西,便于通州师范学校的师生利用博物馆来进行教学与实践。主体建筑是位于中轴线上的南馆、中馆、北馆,建筑周边广栽花草树木,点缀假山荷池。并建有鸟室9间,兽室8间,休疗室5间,花竹平安馆8间,温室花房3间,相禽阁3间[7]93,以及藤东水榭、谦亭、钓鱼台等游人休憩之所。
最早建成的是中馆,1906年竣工。最初为三间平房,屋顶设有测量风力、风向、雨量的仪器,始称测候所。自1909年起,南通地方报纸就逐日登载测量结果,发布天气预报,开启了南通市气象史上的新篇章。南馆是南通博物苑最早的一座陈列展馆,张謇当时就将其命名为“博物馆”,内部陈列绝大部分文物和自然标本,分为天产、历史、美术和教育四部分展出。南馆与中馆相面而立,其建筑周围开辟了“中药坛”,种植各类珍稀中医药植物,用以南通农校的师生观察实践之用。北馆建于1912年,楼下陈列当时从吕四海滨出土的鲸鱼骨架,楼上用特制格屏展出通、如、海、泰地区的名家书画。
(2)藏品的征集与构成。为了满足多学科的实物教育,博物苑的藏品征集范围遍及五大洲许多国家,不仅收藏了本地“通属先辈诗文集书画及所藏金石古器”,而且“外而欧、美、澳、阿”,甚至还有非洲、爪哇等国的动植物标本,可谓是“纵之千载,远之外国”[8]121。1914年,张謇主持编撰的《南通博物苑品目》中登录的藏品共4843号,近三万件。
一位通州师范毕业的学生曾对博物苑南馆的天产类陈列有这样一段描述:“天产部在楼下,又分动物、植物、矿物三门。矿物所陈之品,有岩石一千余种,金类矿一千四百余种,非金类矿七百余种,土壤四百余种,矿场标本十余座,矿床七座,矿机四架。”[6]由此可见,当时博物苑的藏品之丰富,数量之庞大。
(3)展品的陈列与教育。南通博物苑将藏品中的历史文物和动植物矿物标本按照天产、历史、美术进行分门别类,在中馆、南馆、北馆三座主要建筑中进行陈列展出,将一些大型文物如石刻、铁佛、铜鼎、铁炮等陈列在中馆、南馆四周。建筑四周广植花木,建有兽室、鸟室驯养兽禽,建花房、药坛、竹石陈列处,并配上中文、日文和拉丁文三种说明文字,以方便观众的参观。同时,博物苑还配备讲解员,作为“导观之助”,并要求“必得通东西洋语言文字二、三员,以便外宾来观,有可咨询”[5]116。
三、南通博物苑教育与西方博物馆教育的差异
1.创办主体不同导致创办目的不同。
(1)南通博物苑的创办人张謇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与教育家,其“父教育,母实业”的思想是我国近代救国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南通博物苑的创办时期正是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和掠夺我国资源的狂潮,民族危机不断加深,阶级矛盾日益尖锐之时。在这种背景下,张謇艰难地探寻着救国之路。他以一己之力创办了南通博物苑,并以南通博物苑为起点,开始了改良社会、推进社会改造的路程。可以说,南通博物苑的诞生是被压迫民族进步士绅反抗外国文化侵略的呼声和行动,肩负着保护本土历史文化遗产和反抗外国文化侵略的重任。
承上原因,南通博物苑的教育范围不仅仅局限于对师范学校师生传播知识,更多的是服务于地方,为社会大众普及科学知识。张謇在为南通博物苑拟定的《博物苑观览简章》中明确指出:“博物苑之设,为本校师范生备物理上之实验,为地方人民广农业上之知识。”博物馆参与社会改造的理念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被国际博物馆理论界所关注,1974年国际博物馆协会才把博物馆“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加入到博物馆定义中。而早在1905年,南通博物苑就已参与到南通本土的社会改造中,与其他进步文化一起,开阔社会视野,推动着中国社会的进步。
(2)西方在华创办的博物馆大多受欧洲自然科学发展的影响,以提供自然科学研究所需的实物资料为目的而产生。创办的主体多为教会或教士。除科学研究外,传播教义、发展教徒也是其重要工作之一。此外,政治利益与经济利益的驱使,也使得这些博物馆在掠夺殖民地的各种资源方面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济南广智堂的前身青州博古堂就是创办人怀恩光为了拉拢中国官员士绅等大清地方精英而设立,其目的是为了便于传播耶稣教义,发展教徒。他在给教会的定期报告中提到了他的设想:“由于与学者、官员们接近的困难,需要特殊的努力,才能引导他们接受基督教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人中多数已经对西方国家及其科学与发明具有强烈的兴趣,几乎是人人或多或少地都有点这种兴趣……假若能使这些人与外国人有友好的接触,就有机会开导他们,消除偏见与误解。”[9]博古堂建成后第二年,英国浸信会在山东的教徒总数达到1500人。到了1900年,这一数字突破4000人,教务也发展到周边地区。
上海博物院的创办主体是英国皇家亚洲文会,其本身就与英国早期进行经济和文化的海外扩张有关。为了向海外殖民化,首先要了解外国的经济、文化背景。这样,在鸦片战争以前,1823年英国人就在伦敦成立了皇家亚洲文会,把支会设在印度孟买等地。1842年,英国侵占香港后,于1847年在香港成立中国支会。英国皇家亚洲文会创办上海博物院的目标是使其成为中国博物学的信息储藏中心,主要工作是调查和研究中国境内的岩石、山岭、河谷、树林、动植物、物产。虽然客观上对于中西文化的交流,推动中国文化和科技的进步起到了桥梁作用,但无法掩盖其殖民地机构的主要性质。
2.博物馆教育形式的区别。
(1)从参观的环境来看,南通博物苑要优于其他博物馆。与西方在华创办的博物馆建筑形式所不同的是,南通博物苑是一座园林式的博物馆。在创建过程中,张謇创造性地将中国传统园林、苑囿的特色融入西方博物馆建设中。南通博物苑内不仅建有大型建筑用以展览,而且在苑内多处建造假山水池、亭阁馆榭等各种园林设施,配以匾额、楹联,使整个参观环境充满了优雅而浓郁的文化氛围。其中匾额、楹联均出自张謇亲笔,体现了张謇对于博物馆教育中人文情怀的独到见解。游人在此参观、游览、休息,可以增长知识,可以陶冶性情,可以得到美的享受,最终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10]41。而且,园林式的博物馆建筑也正是当今世界博物馆规划发展的主要方向。
(2)从陈列展览的形式来看,南通博物苑更具科学性。南通博物苑的藏品陈列十分独到,并且带有鲜明的特色。自然类的藏品陈列按照产地的不同进行分类陈列,历史类与美术类的藏品则以时代为顺序。创办人张謇还特别强调只有在陈列中遵循进化的观点和系统的方法,才能让观众“觇古今之变迁,验文明之进退,秉微知巨”[5]114。中馆、南馆、北馆三座主要建筑中对历史文物和动植物矿物标本按照天产、历史、美术分门别类,进行陈列展出,还在中馆、南馆四周陈列了大量的大型文物如石刻、铁佛、铜鼎、铁炮等;此外,在博物苑内还广植花木,并设置兽室、鸟室用以驯养兽禽;又建有花房、中药坛、竹石陈列处。南通博物苑形成了室内陈列与室外展示、标本陈列与活体养殖相结合的陈列模式。因此,南通博物苑成为集植物园、动物园、历史文物和自然标本为一体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11]66,可以满足多学科的参观与实物教育
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在1946年制定的章程中这样规定:“博物馆是指向公众开放的美术、工艺、(下转138页)(上接133页)科学、历史以及考古学藏品的机构,也包括动物园,但图书馆如无常设陈列室则除外。”(王宏钧主编,《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37)早在一百年前,南通博物苑就已具备了现代博物馆的全部特征,这是西方在华创办的博物馆所不能企及的。
(3)从教育方法来看,南通博物馆更具多样性。南通博物苑的教育实践中,十分重视运用仿制品、模型进行教育。张謇认为“馆中宜特设模型一部,所有古代宫室器物,今之不可见者,当博征图籍……精造模型,分别存庋”。仿制品与模型是博物馆藏品的重要补充,可以增强教育的效果。可以让“学者得所依归”,“抑亦历史美术二科之实践也”[5]115。南通博物苑在教育实践中,还让观众、学生参与到模型与标本的制作中,为他们提供了实践的机会。另外,活体与标本这两种不同教材的结合运用,再加上苑内的多处景点配以标牌说明,使得博物苑的教育材料十分的丰富与生动。观众参与博物馆的教育活动也正是当今博物馆教育努力发展的方向。
四、结语
【南通博物苑植物调研报告】推荐阅读:
南通污水处理厂见习报告01-28
南通职业大学创业教育工作自查报告01-15
加快南通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调研报告09-25
南通大学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写作规范01-28
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及发展情况调报告(南通)08-24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招生网站-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分数线06-17
无锡博物馆调研报告11-20
南通学习心得11-12
南通市情简介01-27
南通职业大学试题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