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作文的语言亮起来

2024-07-03

让作文的语言亮起来(精选16篇)

1.让作文的语言亮起来 篇一

作文教学案四·苏教九年级下册

四 让语言亮起来

【学习目标】

1.复习写作中语言的知识。

2.选用准确、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一、复习导入

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章要讲究文采,讲究美。没有文采的文章,就难以传播。因此,学生作文应从审美的角度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来创造。

“亮丽”语言的基本特征主要有:具体可感,鲜明生动,富有情韵。所以,写作时要制造亮点语言。一篇文章,有几个亮点后,自会令阅卷老师一见钟情。亮点可以是惟妙惟肖的人物刻画,可以是生动传神的语言描写,可以是深刻警策的议论,也可以是很有个性色彩的词汇等。这些都能为文章增色。应该在文中不同位置(标题、开头、结尾),尤其在感情表达的关口,务必要有亮点语言。

二、方法交流

平时作文中,我们常常自卑于自己的语言——平实有余而生动形象不足;阅读中,我们也往往羡慕别人的语言——那些作家的语言总是能让我们触摸到形象,感受到亲情、温情,品味到酸甜苦辣,体验到真善美、假恶丑„„产生这些感觉的原因是什么呢?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我们的语言不够美,不够“靓”。要想让作文语言“靓”起来,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运用一些写作技巧进行尝试。

1.恰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修辞是指依据题旨情境,运用各种语文材料,各种表现手法,恰当地表现写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的活动。它的运用不但使文章语言生动活泼,而且能调节音节,增强语言的音乐美,增强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

例如:“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句,意思是说“春天快要到了”。但是作者使用了拟人的手法,把春天当作美丽的小姑娘,迈着轻盈的步伐向我们走来,这样一说比“春天快要到了”更能表现出春天的可爱和多情。

再如:“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一句,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远处山峰的起伏连绵、高低不平而又具有动态的特征,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

又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坐到办公桌前开始这一天工作的时候,当你往孩子口里塞苹果的时候,当你和爱人一起散步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

作文教学案四·苏教九年级下册

在幸福之中呢?”一句,作者运用排比的手法,描写人们平凡而又幸福的日常生活,提醒人们必须认识到并珍惜这些幸福,只有这样,才能理解志愿军战士在朝鲜的战斗和生活。此处的排比句的使用,不但句式整齐,使文字具备了节奏的美感,同时又方便了感情的抒发,一举多得。

当然,修辞手法的运用要以语言环境的需要为原则。写作中的修辞手法还很多,像对偶、夸张、反问、设问等等,如果能恰当地运用,一定能使作文的语言活起来。

2.准确地运用一连串的动词或形容词,会使你的作文中的形象美起来、凸现出来,使文字具有音乐美。

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写雪地捕鸟是这样写的:“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筛子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其中运用了这样一系列动词:扫开、露出、支起、撒、系、牵、看、拉、罩,细致地描写了雪地捕鸟时的各种不同的动作,准确生动而有层次地描绘出了捕鸟的全过程,写出了儿童捕鸟时的惊喜和兴奋。

再看《松鼠》一文中的一段文字: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布丰在介绍松鼠的时候,运用了“清秀”、“闪闪有光”、“矫健”、“轻快”四个形容词,分别描写“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准确地描写了松鼠的外部特征,使松鼠的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3.叠词的使用,不仅能使描绘说明更加准确,而且能使语言具有节奏感,从而让语言富有音乐美。如朱自清的《春》中的“微微”、“渐渐”、“软绵绵”、“轻悄悄”、“稀稀疏梳”,冰心的《小橘灯》中的“仄仄”、“轻轻”、“微微”、“慢慢”、“渐渐”等等,都是极好的例子。

4.注意句式的变化和多样化。如《大豆摇铃曲》中“车老板儿稳稳地、悠悠地站在车上,由它颠,由它晃,鞭子在空中一颤颤,猛地又抖出一个漂亮的狐形”,按着长句—短句—长句的格式,表现出北大荒人民在大丰收时的喜悦,行文上有了节奏感。

在作文中还可以使用一系列的同义词、近义词或反义词,使得语言富有变化;注意词语感情色彩的变化,使得作文语言的感情明确。

以上只是在写作文过程中的一些语言运用的技巧。而真正提高语言运用能力,除了技巧外,根本的还得注意平时的观察思考,学习积累,写作运用。

三、技巧集粹

(一)运用描写,画一幅漫画

例1.因为遗传,她的身子要有1.60米还得努力踮起脚尖;由于变异,她长出了两颗小虎牙,分别叫葡萄牙和西班牙;她的招牌表情便是笑,至于招牌动作,则是男生们都会做的“酷”……

作文教学案四·苏教九年级下册

【点评】这是外貌描写,抓住人物外貌特征来写的。

例2.张老汉衔着烟斗,乐呵呵地接过存单,眼睛不由得眯成了一条缝。他用颤抖的手捧着存款单,端详着,微微点了几下头,然后小心翼翼地揣在怀里,迈步走出了信用社。刚走几步又把存款单掏出来瞧瞧,生怕它长了翅膀飞走了似的。这样几次,他才把存款单揣进怀里,紧扣扣子,倒背着手大步地走了。

【点评】用了动作、神态描写,将张老汉拿到存单时的激动、兴奋、小心的神态写得淋漓尽致。

(二)采用修辞,来一点“幽默” 例3.写拔牙经历:“为了让全体同胞整齐点,就牺牲这两位与我风雨同舟十余年的兄弟吧!我颇有些悲壮地躺在椅子上,把嘴巴张到了极限,就差发出一声狮吼。短短半分钟,一位‘仁兄’倒下了。我的目光触到了呈‘H’形的它,从未与我谋面的牙根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出奇的洁白中沾染着斑驳的血迹,令我心痛不已。”

(三)大胆夸张,来一点“叛逆”

例4.已知:数学卷2张,语文卷2张,物理、化学卷各1张,英语2张。

求:能否在眼皮“打架”之前做完?

解:不能。设1张数学卷需1小时(不忍心欺负数学老太),1张语文卷需0.5小时(“青年夫子”——好糊弄),1张化学卷需1.1小时(“摩尔”一瞪眼,能叫你骨头发酥,但比“爱因斯坦”来说还差点儿),英语卷需0.7小时(全是选择题,容易向别人“借鉴”)。

则h总=1×2+0.5×2+1× 1.3+1×1.1+0.7 ×2=6.8(小时),一天24小时-7小时(作业)-睡眠时间-吃、喝、拉、撒所需时间-“国家教育部”安排的七节课„„所剩有几?

答:我的黑夜比白天多,我不要这样过。“虱子多了不痒,债多了不愁”。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又何必那样自寻烦恼呢?我们“胜利大逃亡”,行不行?(也没作答)

(四)活学巧用,来一点“诗意” 例5.《别了,我的母校》片段

秋风过处,远远近近的树上都飘落着黄色的花瓣,在母校蓝白色的教学楼的衬托下,构成了独有的“校园落英图”。怎么我以前从未发现如此美景?花儿终于脱离了母体,这片片黄色的花瓣,可是 树儿高兴的泪?零零星星的,一些花仍然依恋在树上,灿烂地开着,仿佛同学们朗朗的笑声。

例6.赠言

祖国的语言里,有黄河的不羁和刚强,有长江的奔放和潇洒;有大山的威武,有高原的粗犷,有江南的温柔,有水乡的秀雅。祖国的语言是一眼永不枯

作文教学案四·苏教九年级下册

竭的甘泉,可浇灌祖祖辈辈不息的生机;祖国的语言是一片永不休止的音符,可谱写优雅的动人乐章!

亲爱的同学们,让你那饱含感情的笔,流淌出声情并茂、感人肺腑的亮丽语言来。

四、课堂训练

请给下面的文字加上适当的动作和神态描写。小明对小李、小张说:“我看见一个家伙穿着一件中裤,是用尿素袋制成的。”小明还没说完便大笑起来,“他……他裤脚那儿还印着净重50公斤。”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

五、实战演练

成长的路上,我们品味过多少人生的百味,妈妈的一碗热汤,同学递来的一方手拍,花儿的芬芳,浩瀚书海的书香,“千里共婵娟”的情怀„„带给我们许多感动。请以“_______的味道”为题作文。

要求:(1)请结合自己的经历写作,文体不限。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

(3)书写工整,卷面整洁。全文不少于600字。

作文教学案四·苏教九年级下册

参考分析

四、课堂训练

小明笑了一阵,又傍着小李和小张的肩膀坐下,乐得合不了嘴,但他还是说了:“一个家伙„„穿一件用尿素袋制成的中裤,”又大笑起来,“他,裤脚那儿还印着净重50公斤的文字。”

小明说着哈哈大笑,笑得流出了眼泪,站了起来。

小李也站起来,用手捧着肚子,尖声笑了起来,就跟哈巴狗的叫声一样。小张的笑声提高了两个调门,而且笑得那么厉害,站也站不稳。

五、实战演练

母爱的味道

人生旅途漫漫,我把生活诠释成一段孤独的流浪,通向梦想的大道旁驿站不断,我却不愿停步,期待一份轰轰烈烈,一份举世无双,直至精疲力尽,蓦然回首,惊觉原来道旁有的不仅仅是残香„„

也许是在题海里浸泡得太久,有些浮肿,我披星戴月而归,脸上总是挥不去“疲倦”二字。

打开灯,书桌上一杯热气腾腾的奶茶把小小的房间点缀着,格外温馨。我并不奇怪,一点也不,奶茶在每天的这个时候都会准时出现在那儿,风雨无阻。何况此时的我正为另一件事而烦恼。

曾经,我可以挥笔如行云流水,开卷成文。可如今,小小一篇《母爱》却让我的思绪停滞不前,心中莫名地产生了一种可怕的空白。

“是妈妈不够爱你吗?”“不,不是。”“是她为你所做的不够多吗?”“不,也不是。”“那为什么你却偏偏表达不出爱呢?„„

我不住地问自己,终是把头弄得胀痛无比也没有答案。招手间,我碰到了奶茶,香气四溢的奶茶,一仰脖,奶茶倾刻入肚,一股暧流立即自下而上升起,我浑身一颤,立扫所有烦恼,抛之于九霄云外。母亲知道我需要的一切。轻轻地,我听见门被开启,一回头,妈妈抱着一床被子走了进来。棉被满是阳光的味道,似乎在这不足十平方米的空间内,又升起了一轮小小的太阳。

妈妈见我手握空杯,呆呆地望着她,脸上立时漾起笑容,那是一种只有在母亲脸上才会荡漾的微笑,叫人无法抗拒。我点点头轻轻“嗯”了一声,望着母亲转身出门。

就在她出门的那个瞬间,我突然灵光一闪:难道这就是母亲的爱?但人们说母爱是伟大的,又怎会如一杯奶茶般平凡?我追出房去,想要寻找答案,然而在看到母亲的刹那,我止住了脚步,妈妈问“还要一杯是吗?”我笑了,终于明白母爱的伟大之处恰恰在于它的平凡,于是那轮小小的太阳又升起在我的心田,我的漫长旅途之上。因为我懂得了珍惜,珍惜平凡的奶茶之中浓浓的爱。也就此明白,爱妈妈,我可以做到的就是珍惜。

细细一品,那杯浓浓的奶茶真的好暖„„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简评】文章构思新颖,选材典型,描写生动形象。平凡之中见母爱,那杯准时出现的浓浓的奶茶,成了母爱的载体。对人物的神态、心理、动作描写生动传神。文末古诗文的引用,恰到好处,令人回味。

2.让作文的语言亮起来 篇二

陆机在《文赋》中说:“立片言而居要, 乃一篇之警策。”可见文章里片言的意义重大, 一篇文章, 不可能字字珠玑, 我们只能把一词、一句、一段作为亮点, 恰到好处地镶嵌在文章眉目传神, 过渡街接等关键处来卒章显志、升华主旨, 什么样的语言外衣包装的议论文才会有魅力呢?如何让议论文的语言亮起来呢?

一、引名言警句, 增强语言的哲理性

名言警句是经人们精心锤炼出来的, 有极强的生命力和时空穿透力, 经得起咀嚼推敲, 若能恰如其分地使用, 将会使议论文洋溢哲理美, 比如谈勤奋的有“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谈积累的有“千里之行, 行于足下”、“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河”等。这就要求我们要博览群书学习借鉴阅读中的精彩语句, 厚积薄发。

二、集俗谚、歇后语等, 给语言注入活力

俗语、谚语、歇后语等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生活中创造出来的:形象生动、寓意深刻、比喻恰当、含义诙谐的一种广为流传的艺术语言, 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注意积累这些生活中的鲜活用语, 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这样的例子有很多, 如俗语:“打开天窗说亮话”、“有眼不识泰山”、“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等;谚语:“一寸光阴一寸金, 寸金难买寸光阴”、“有理走遍天下, 无理寸步难行”等;歇后语:“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黄鼠狼给鸡拜年———不安好心”、“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等。

另外, 一些生动的歌词、广告语, 也别有一番色彩, 如:“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简约而不简单”、“世界因你更精彩”等。

三、巧用成语, 使议论言简意赅

成语高度凝练, 含蓄隽永, 如能恰如其分地使用, 会节省不少笔墨, 如:机不可失, 时不再来 (机遇) 、见贤思齐 (修身) 。

四、工于修辞, 让语言摇曳生姿

修辞是给语言增添色彩的颜料, 在议论文中, 可以让说理更具魅力。如毛泽东同志说:“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这一比喻生动形象地揭示了帝国主义和反动派的外强中干, 不堪一击, 增强了议论语言的形象美;吴晗的《谈骨气》一文中, 引用孟子“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的名言, 既明确了“骨气”的内涵, 又为后文的论证提供了依据。运用排比, 层层深入, 会使语言显示出非凡气势;用设问, 可一石击起千层浪, 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 增强语言波澜之美;用反问, 则灌注了作者的情感, 使说理的句子有了阴阳之气。

3.细节描写:让作文亮起来 篇三

……要走了,孔繁森默默地站在母亲面前,用手轻轻梳理着母亲那稀疏的白发,然后贴在老人的耳朵旁,声音颤抖地说:

“娘,儿又要出远门了,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要翻好几座山,过好多条河。”

“不去不行吗?”年迈的母亲抚摸着他的头舍不得地问。

“不行啊,娘,咱是党的人。”孔繁森的声音哽咽了。

“那就去吧,公家的事,误了不行。多带些衣服干粮,路上可别喝冰水。”

想到这可能是同年迈多病老母亲的最后一面,孔繁森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感情,“扑通”跪在母亲面前,“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娘,您多保重啊!”说完,流着泪给母亲深深磕了一个头。

所谓细节描写,就是把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的某些细小处放大,加以细致的描绘,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使作品更具有感染力。著名作家李准曾经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这些话告诉我们,好的细节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真实性,使笔下的人物形象更丰满、事件更具体、主题更有说服力,使文章的生活气息更浓,更能感受到细微之处的真情实感。如《红楼梦》二十三回宝玉见贾政前后的一段细节描写:宝玉听说贾政叫他时,“好似打了个焦雷,登时扫去了兴头,脸上转了颜色,便拉着贾母扭的好似扭股儿糖,杀死不敢去。”不得不去时,“宝玉只得前去,一步挪不了三寸,蹭到这边来”,“挨着门进去”。如此光景,不禁令人想起老鼠不得不见猫的情形。但出来时的宝玉,可就是另一种情形了:“慢慢的退出去,向金钏儿笑着伸伸舌头,带着两个嬷嬷,一溜烟出去了。”这个细节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让我们无法忽视,无法不发出会心的微笑,一个多么顽皮惧父的宝玉啊,真是细微之处见精神啊!

那么,怎样才能在人物描写中写出传神的细节呢?

一、创设情景,感受细节

有位著名文艺评论家曾说过:“细节来自生活,只有真正熟悉生活的人,才能真正掌握细节。”可以说仔细观察,留心生活中的每一个真实,是学习运用细节描写的大前提。如著名作家魏巍的《我的老师》中的一处细节描写:有一次,蔡老师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这个细节描写来自生活中的仔细观察,如果没有作者的细心观察,又怎会有老师“好像”要打,其实根本没有想打呢?

笔者在教学《记一次文娱晚会》时,第一步:先让学生自看图画,回忆以往的文娱晚会,尝试作文。图画内容为“文娱晚会”,起初不少学生写得很不具体:“元旦前天晚上,我们学校开晚会,台下黑压压的一片,大家都在聚精会神地观看,一个节目表演结束了,大家不由自主地鼓起掌来,晚会的节目真精彩啊!大约两个小时后,晚会结束了,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会场。”

第二步: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画面:一看参赛者的神态、动作;二看观众的神态、语言、想象其心理。

第三步:组织活动、全面观察。我在班上开展了一次“文娱晚会”活动,要求全班同学参加,由于学生亲身实践,深入体验,获得直接的感受。在随后的作文中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例如,有个学生这样写道:“……文娱晚会的节目异常精彩,既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又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你看,一群江南水乡的农家少女姗姗而来,双手摆动,翩翩起舞,火红的丝巾在细嫩的小手中一抖、一颤、一转,灵活万分;披散的头发微微倾向一方,飘摆自如;紧身的短衫、中裤随着队形的不断变换,组成一朵朵艳丽的小花。她们的步履是那样轻盈,仪态是那样大方,犹如天宫仙子降临人间……”

二、运用绘画技术,强化细节

要想使人物的思想感情、个性特征更鲜明突出,可以采用以下绘画技术:

1.精工细笔法。

即以细腻的笔触对人或事物作详尽而细致入微的描摹。如《药》中的一段描写:“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这段文字写的是革命者夏瑜被杀的情景,把那些无聊的人比喻成一群“鸭”,形象地写出了国民的麻木、不觉悟。

2.简笔勾勒法

即用简洁有力的笔墨描绘人物的特征,勾勒人物肖像,语言精练,笔墨极少,但能让读者一目了然地看清人物身份。如《孔乙已》中的一段肖像描写:“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廖廖几笔便将一个穷困潦倒的迂腐的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形象呈现在我们眼前。

3.动态造型法。

肖像描写往往侧重于人物静态的描摹,这样人物就不易写活,缺少灵气,但若能抓住一些动作的细节特征,就能更全面地展示人物的性格。如《药》中:“华大妈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钱,交给老栓,老栓接了,抖抖的装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两下;便点上灯笼,吹熄灯盏,走向里屋去了。”这一连串动作的细节描写非常传神。华老栓开的是小茶馆,积攒一包洋钱不容易,收藏也就特别小心,以至华大妈要“掏”上半天!老栓“接”、“ 抖抖”地“装”、不放心地“按”,生动表现了社会最底层的市民生活的艰辛。通过对这些动作细节的描写,学生作文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如一位学生在作文中这样写他的英语老师:“上课了,只要你有违反班规的现象,老师白白的手臂一举,纤纤玉手一扬,洁白的粉笔头便向你飞弛而来。有一次英语课上,两同学正聊得起劲,老师看见了,为了不影响讲课,老师拿出多如牛毛的粉笔头儿向他们射去,只听‘飕飕飕’的声音,雨点般的粉笔头同文具盒,课本撞到了一起。”这段描写写得生动活泼,使一个热爱学生、性格泼辣而温和的女教师形象站在了读者眼前。

三、采取电影蒙太奇手法,放大细节。

蒙太奇手法指一种电影镜头组合的理论。

作文过程包含的因素和环节往往很多,有时问题就出在一些并不被关注的细枝末节中,通常很难训练到位。事实上,对这些细节采取电影蒙太奇手法,通过慢镜头、特写镜头和放大镜头反复呈现。这样训练后,再针对性地进行矫正训练,效果常常比较显著。如一学生习作《眼睛》就成功运用了此法:“当我这个农家子弟要去省城参加决赛时,老实巴交的爸爸想方设法为我借钱买衣,直到见我穿上新衣服,爸爸用慈祥的目光把我看了好几遍,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汽车开动了,透过车窗,我又看到了目送我的爸爸深陷的眼眶中通红的眼睛放射出的目光竟那样的慈祥;在考场上,正是因为忆起那双眼睛而使我过关斩将,无往不胜。”作者反复描绘爸爸的眼睛,不仅突出了一个父亲为子女不辞辛苦、日夜操劳的性格特征,而且充分体现了伟大的父爱。

总之,细节虽小,但不可小视其作用。好的细节描写能够使人物性格鲜明,增强内容的真实性、生动性和感染力。细节描写是场面中的一个个小环节,没有它也就构不成场面;它是情节中的一粒粒闪光的珍珠,失去它情节就不会连贯起来,更不会光鲜起来。我们只有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不断地去发现细微、挖掘细节,才能更好地表现独特的人物个性,折射多样的生活,表现生活的精彩。

[作者单位:广西桂平市南木镇第三初级中学]

4.让作文的语言亮起来 篇四

——让学生的作文亮起来(一)

设计新颖的、别致的标题,吸引读者。

郭沫若曾经根据《说文》解释它为:题之本义为额。“额”与“目”是人的脸面的重要部位,而题目也如“额”和“目”一样重要。的确。读者读一篇文章,首先印入眼中的就是文章的题目,也就是标题。好的标题如认得眼睛,能够传情显神,让读者一见钟情,过目难忘,这一处亮点便给文章增添了第一抹光彩。

如果不是命题作文,可以首先给文章构思一个具有吸引力、冲击力,让读者见之即惊,不肯舍弃的标题。

例一:拟人性标题:《蝉之自述》,自述一般是对人而言,可是这篇文章的题目竟然是“蝉的自述”,可见作者是用拟人的手法进行拟题的,由于题目是拟人试的,因而文章通常用第一人称来写,显得非常生动。

例二:冲击性标题:《救救我们的孩子》(该文出自4月上半月《杂文选刊》)文章由美国史迪文孙小学的毕业典礼写起。指出美国小学注重给予学生——自尊、信誉、态度、责任、公平、宽容、诚实、关心他人、公民意识、领导能力,而没有看到老师表扬学生如何刻苦学习,也没有看到老师表扬学生如何刻苦学习,也没有看到学生的成绩表。

由此展开联想:长春市第53中学的14岁的学生周小旭,因为长期的高负荷的从事学习活动终因过度疲劳和精神压力,促使脑血管畸形,进而引发脑血管动脉破裂——旭旭被活活累死。在对比中发出呼吁:救救我们的孩子吧!至少不用那些大人们向往的教育目标和教育文化去束缚、去压迫他们了。

教师评题:1、引用鲁迅的《狂人日记》中的名言,加以改装。2、切合文章的主旨。3、能够给读者震撼力、冲击力。

例三:吸引力性题目:《“革命化”的春节》

引发学生猜读——春节我们在干什么?除夕夜我们在干什么?

——放鞭炮、贴春联、穿新衣、包饺子、打麻将、看晚会。

可是文章的春节是革命化的春节,到底是怎么回事,自然就 引起我们的思考。一看文章才知道,原来故事是这样的——

上世纪70年代初,我插队到京东的一个小山村,村子很小而且很穷,三十几户人家,青壮年劳力只有不足二十人,经济效益不好,可是政治气氛很浓,大年三十晚,还要由村子的一个什么头目带领着在村子的一块空地上向北京高呼“万寿无疆”,背老三篇,折腾到半夜才离开,春节因为如此荒诞的“革命”没有了丝毫的乐趣。

学生评题:有悖常理,但是在那个荒唐的岁月里又是太合情理了,另外,引号又给人暗示。

训练:第一步——学生找来一部优秀作文选,看目录找出自己认为最抢眼的标题(每人一个)向全班同学做简介:1、文章的内容是什么?2、以此为标题的优点是什么?

训练:第二步——针对下列两个话题作文自拟标题,全班交流:

1、学会爱自己。

5.让作文的语言亮起来 篇五

师:老师这里有两组实验材料,你能利用它们分别使两个小灯泡亮起来吗?谁愿意来试试?

一名学生很快点亮了小灯泡;

另一名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也点亮了小灯泡。

师:请拿起来给大家看看。

一名学生在举起小灯泡时手不能拿开,否则灯泡会灭。

另一名学生则可以将手拿开,灯泡仍然亮。

引导学生概括一个简单电路由哪几部分组成。

师:两个同学都利用手中的材料点亮了自己的小灯泡。我们不妨来比一比这两组装置的优缺点,你认为哪组装置更方便?

请同学说说

指明回答

请一学生到前面来,操作,其它同学观察并进行交流。

生答。使学生意识到有了适当的器材的帮助,我们操作起来会更方便,也能有更多的收获。

注重了科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感到了科学就在身边。教者改变了教材中直接推出电池盒和小灯座的呈现方式,创设了给两位同学不同的实验材料,让他们接通电路,然后再对比这两组材料的优缺点的情境,开始了本课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科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身边处处有科学的.教育思想。

使学生意识到有了适当的器材的帮助,我们操作起来会更方便,也能有更多的收获。

二、初试身手、熟悉新器材

师:他们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这组电路应用了这两种器材:(师边说边演示)这个叫电池盒,盒内的两端分别装有铜片,并连接外面的两个接口,两个接口又分别连有弹簧夹。这个叫小灯座,小灯座的螺口恰好和小灯泡的螺纹相吻合。小灯座的旁边有两个连接电线的接口。就是这样简单的小东西,却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大家以前用过吗?想不想亲自试一试?

师巡视,给与学生必要的帮助。

师:点亮小灯泡的小组请举手示意一下老师。

师:看来同学们都学会了运用电池盒、小灯座来组装电路,那么我们在组装时应注意些什么呢?

三、总结经验、再接再励,点亮两个灯泡

6.让作文的语言亮起来 篇六

第三单元 电的本领

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

一、反思设计思路:

学习本课之前,学生们已经知道了一些日常用电的知识,能够用一根电线,一节电池,使一个小灯泡亮起来,并且能够画出电流在灯泡内流动的路线。本课的教学正是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探究:一个灯泡能点亮,能不能让更多的灯泡也亮起来呢?进行本课的教学时,我对原教材的设计作了一些调整:以“点亮两个小灯泡”活动为本课的重点,通过观察分析电路中出现的不同现象总结规律,建立概念。教学中,我请学生充分利用提供的材料:2个小灯泡、2节电池、4根导线,用多种方法连接让2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的电路,用画图的方法记录连接方法。同时仔细观察不同的电路会出现哪些不同的现象。并且引导学生按照电路中灯泡亮度的不同,对电路进行分类,并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灯泡亮”的电路有哪些共同的特点,以及“灯泡暗”的电路又有哪些共同特点,进一步建立串联、并联电路的概念,知道串联、并联电路的区别。

二、反思学生情况:

学生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已经了解了一些日常用电的知识,同时能够连接一个点亮一个灯泡的简单电路,会画一个简单的电路图。有了这些知识与操作的基础,学生对于电路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了,探究欲望也越来越强烈了:我是不是可以连接一个更复杂的电路呢?能不能点亮更多的小灯泡呢?在此基础上,我提出了这样的探究任务“你能不能用多种方法连接让2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的电路呢?”面对这样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参与科学探究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这时,科学教师作为探究活动的组织者与引领者不能只满足于这种表面的热闹,要注意引导或指导学生仔细观察现象,并从不同的现象中分析、总结出规律,提高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三、反思教学过程:

7.阅读,让高中语文课堂亮起来 篇七

一、兴趣——阅读的前提

高中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 对于应试教育阶段的高中生来说, 是有着重要意义的。自从素质教育实施以来, 教育界掀起了关于学生主体性的相关思考, 即使是在分数的基础上,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有些困难的, 但是语文教师还是在不断地探索能够使学生快乐阅读、有效阅读的方法, 而兴趣是第一位的, 只有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 才有可能在阅读中有所收获。人只有有了学习的动机, 才有可能在其中找到快乐的因子。对于高中生而言, 并不是几个简单的画面就可以唤起他们对于阅读兴趣的, 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阅读的重要性, 明确阅读对于个人的思维能力和情感能力以及品格的形成所具有的重要性, 这种明确会成为学生开启心灵阅读的金钥匙。只有这样, 学生才会懂得阅读不是文字的堆砌, 而是关于情感、关于思维的真实体验。

例如, 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边城》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便可以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比如播放录像, 在音乐的伴奏下朗诵作品等方式, 带学生走进几十年前的湘西, 感受那里闪烁着的正直朴素的人性美。学生在一种环境的感染下, 自然地、轻松地走进沈从文湘西世界, 教师还可以采取故事讲述法, 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尤其是其中凄美的爱情故事以及优美的环境描写, 都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的方式, 获取自己独特的阅读审美感受, 在自主阅读中获得审美体验, 才能形成真正的属于学生自己的阅读感悟。

现代信息技术具有独特的图像效果, 我们可以以其生动形象的图片、逼真动态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来向学生立体、直观、动态地展现文本, 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 将学生直接带入那如诗如画的境界中, 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美, 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动机。

二、想象——阅读的养料

爱因斯坦曾经对想象力的价值做过很高的评价, 他认为想象比知识更具魅力, 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 想象力似乎显得更加重要, 如果离开了想象, 阅读就会变得枯燥乏味, 缺乏语言的魅力, 缺乏读者与作者的心灵碰撞, 更不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故而,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要充分地为学生提供想象的时间和空间, 以此来唤起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发展, 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素质教育中, 教师要重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更有利于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习的主人, 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

例如, 在学习《雷雨》一课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朗读, 品味话剧中个性化的语言, 然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来感受人物在对话中的神态、心理活动等。只有这样, 学生才会感受到话剧中人物真正的性格特征, 其中的人物关系在学生的想象中逐渐地明朗, 尤其是周朴园在知道四凤妈就是鲁侍萍的时候那种惊恐, 那种资本家虚伪的本性的显露, 学生都可以在想象中尽情地去演绎。由此一来, 话剧便不再是语言的堆砌, 而变成了真实的场景再现, 这样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 便更加深入了, 阅读水平也提升了, 语文综合素养也可以得到提升。

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思考, 给予学生必要的启发与指导, 引导学生展开丰富而充分的想象, 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大有裨益。

三、方法——阅读的钥匙

自主阅读不是单纯地把课堂交给学生, 教师在学生阅读的时候, 还是要有必要予以指导的。阅读方法一般可以分为精读、略读与跳读。对于一些精彩的能够表达出作者思想的句子和段落要精读, 而对于那些过渡性的语段要采取跳读的方式, 要提醒学生把握好重点, 进行选择性的阅读, 而略读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快速阅读对于学生对于文章的初步整体感知是有着一定作用的。在教学中, 教师也要充分地尊重学生, 要以学生的阅读目的向学生讲清这三种基本的阅读方法, 要让学生学会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 选取不同的阅读方式。在阅读中三种阅读方式交叉进行, 再加上学生的阅读思考, 这样的阅读才是有效的阅读。

例如, 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的《我与地坛》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便可以指导学生采取这样的阅读方法, 因为这篇文章的篇幅较长, 学生在阅读中必须要有阅读方法的指导, 因为这是一堂审美阅读课, 学生应该先略读, 把握好文章的行文脉络, 按照母亲的“形象美——群像美——意象美”的思路, 引导学生去认识母亲的人性美、人格美, 而后再通过具体的、精彩的段落进行精读,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活动中积极地思考, 从而受到美的激赏, 并得到属于自己的阅读感悟。

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阅读过程中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再加上有效的阅读方法作为指导, 学生才可以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才能形成更多的阅读感悟, 实现个性化阅读。

总之,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 教师以学生为阅读主体, 采取有效的阅读方法, 学生便会产生更多的阅读感悟, 才会使自己在阅读中生成新的心灵启示, 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和人格素养。

摘要:阅读, 不仅可以使人的心灵澄明, 而且还可以提升自我内在修养, 人生的路上溢满书香、侵染着浓浓的书卷气息, 是我们每个人都渴望的精神旅程。新课改如火如荼开展的今天, 语文教育中的阅读教学成了重中之重, 对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而言, 怎样才能使学生学会阅读, 使阅读真正地成为自己宝贵的精神财富, 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倍感困惑的问题。

8.让“夜猫族”亮起来 篇八

一、垂税晚睡前的“晚餐”

皮肤在得不到充足睡眠的情况下,会出现营养(水分、养分)的过度流失,在晚餐时多补充一些台维生素C或含有胶原蛋白的食物,利于皮肤恢复弹性和光泽。

晚餐包括:

富含胶原蛋白的食物如“动物肉皮”,大量的水果中都富含维生素C,或者口服1—2片维生素C片。

晚餐应杜绝:

辛辣食品,防止皮肤中的水分过度蒸发。敏感性皮肤应尽量少食海鲜。酒精类饮料对皮肤的养分吸收和保有大打折扣,因而尽量少用。

二、给足克沛的水分

在熬夜时,应该注重让室内空气保持通畅并有一定的湿度。如果无法改变身处的环境质量(如酒吧、饭店、工厂生产线等),就更要在护理上稍微用心了——使用含有充足水分和养分的乳液,易于皮肤吸收。

三、“晚睡”却不“晚洗”

一般而言,皮肤的作息时间是在晚上10:00-11:00 点之间进入晚间保养状态。这样,皮肤在下一个阶段虽然不能正常进入睡眠,却也能正常得到养分与水分的补充。

四、喧嚣中的“镇静”

由于睡眠的缺失,喝浓茶或咖啡、酒类等维持兴奋是晚睡人习惯采用的方法。这样却容易出现黑眼圈、眼袋、皮肤晦暗无光等。

五、熬夜人士护胃有法

经常熬夜的人,中医称之为阴虚火旺之人此类人也常有肠胃毛病,可通过食疗改善达到护胃目的。

六、熬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熬夜的时候我们会感觉很累,但是无论多累,中间最好不要上床休息,就像机器一样,突然开突然关的,对身体非常不好,一定要等事情忙完再休息。

2、若困乏的时候事情还没有忙完,则可喝咖啡或茶水等有一定的刺激性的饮品来提神,但要注意应热饮,浓度不要太高,以免伤胃。

3、熬夜时,大脑需氧量会增大,应时时做深呼吸。

4、事情忙完后一定要收心,即使不睡觉,也要坐在椅子上收心。

七、熬夜后的补救措施

1、睡前或起床后利用五至十分钟敷一下脸(可使用保湿面膜),来补充缺水的肌肤。

2、起床后洗脸时利用冷、热交替刺激脸部血液循环。

3、涂抹保养品时,先按摩脸部五分钟;

4、早上起床后先喝一杯枸杞茶,有补气养身之效。

5、做个简易柔软操,活动一下筋骨,让精神旺起来。

6、早飯一定要吃饱,但是不能吃凉的食物。

9.生命亮起来优秀作文 篇九

我是一片小小的树叶,我会一直呆在树梢上。春天,孩子们爬到树干上,抱着枝条打秋千。夏天,老人们坐在树荫底下,一边品着浓浓的热茶,一边自怡自乐的聊天。我很高兴我能为他们遮阴挡雨,尽管我是一片小小的叶子。秋天,我离开了大树,慢慢地飘落在地上,我身旁躺着许许多多的叶子。孩子们放学了,一溜烟儿地跑进花园里,踏在千千万万的落叶上,传出一阵阵清脆悦耳的沙沙声。冬天,我伴随着一片片洁白的雪花融入泥土里,变成肥料,春天,又会长出一片片翠绿的叶子。我的一生,就是奉献。尽管我只是一片小小的树叶。

可我既不是一片默默无闻树叶也不是含苞绽放的花朵,而是一名小学生。

10.黄岩亮起来了作文 篇十

横街路灯火通明,川流不息的车辆,灯光闪烁其词,像一大群萤火虫在马路上飞。北门广场灯光闪烁,五光十色。广场周围,大人和小孩们在散步、玩耍,非常热闹。

永宁公园里,一盏盏彩灯犹如在为人民服务,帮助人们照明。街道上照明灯、草坪灯、喷泉灯、礼花灯,把黄岩打扮得很像一位公主。

焕然一新的时代广场、黄岩商业街上,明亮的橱窗,绚丽多彩的广告,五光十色的`霓虹灯,把漂亮的黄岩装扮成了比童话世界更美的“童话城”。

安静的小巷变得热闹了,人们有的在玩,有的在工作,还有的在家里休息。

11.让“灰色地带”亮起来 篇十一

关键词:灰色地带;中等生发展;小学英语教学;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12A-0074-03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英语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关注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1]。在小学英语课的实际教学中,教师虽想为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但由于班级学生数较多,且学生的性格、认知方式、成长经验有种种差异,存在着不同的学习需求,教师很难将精力完全平均分配。教师关注的往往是班级中的学优生或是后进生,而约占班级总数三分之一甚至一半的学生,常常处在“被遗忘”的“灰色地带”。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等生,平时不怎么调皮,成绩虽然不是那么好,似乎也“不需要教师太过操心”。

中等生,是班级中位于中间灰色地带的群体。冯雅静等人这样定义中等生:是由于思想意识、行为习惯、认识能力、价值取向、个性情感、意志和学习状况等原因而形成的,“在单位教育教学群体中处于中间状态的群体”[2]。他们缺乏强烈的竞争意识,自我价值观念淡薄,定向定位往往偏离自我。

一、“灰色地带”形成的原因

英语教学是语言的教学,在课堂上,师生间沟通交流的活动频率较高。但调查显示,由于受到班级学生数等因素的影响,在新授环节中,教师更愿意与学优生进行互动,在巩固环节中,教师盯着的则是学困生,长此以往,中等生就走进了被教师“遗忘”的灰色地带。具体分析有以下三个方面。

“分数至上”的桎梏。当下,“应试教育”的压力压在英语教师的身上,分数成了教师对学生评价的唯一准绳。為了提高优秀率和及格率,学校推行“抓两头带中间”的做法,提优补差,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优生和学困生身上。因为好学生既可以应对各类英语竞赛,还是未来升入名校的苗子。而提高后进生的成绩,则是提高班级均分,应对教学质量考核的保证。中等生,成绩大都平平,自然就很难吸引英语教师的关注。

教学方法的束缚。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一块黑板一支笔”已被电脑取代。但是,教育技术的进步并不代表教学方法的进步,许多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只是把教学内容转移到PPT上,依旧照本宣科,不能因材施教。学生之间接受能力是有差距的,比如记忆强的学生并非在语法理解上就一样优秀。面向全体学生统一要求的作业,一部分学生因为接受、理解能力的差异,会产生“漏洞”,而教师又没有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的“补缺”,久而久之,使一部分学生变成成绩平平的“中等生”。

评价方式的单一。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评价应有益于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应有助于学生反思和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促进语言能力的不断发展[3]。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局限于思维定势,评价方式单一,着重评价的仅仅是英语的表达及考试成绩。其实中等生也各有特长,有的虽然语法使用上有些瑕疵,但发音流利;有的虽然成绩一般,但会唱好听的英语歌曲。单一的评价忽视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逐步走向平庸。

二、关注中等生的现实意义

“抓两头,忘了中间”,英语教师遗忘了中等生,这对于提高班级整体成绩产生了许多问题。因此,为促进班级的整体发展,在英语课堂上,必须有效的促进中等生的转化。

从数量上看,中等生占了班级群体的三分之一甚至一半。可以说,抓住了中等生,就是抓住了班级的大多数学生。素质教育基本要求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强调教育不能忽视任何一个学生,不能因为中等生成绩平平,就不重视甚至忽视。

从学习问题上看,英语课堂反映出中等生的问题更具有典型性。学生在学习上出现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如基础知识欠缺,学习方法不正确,学习态度不端正等。学困生更明显的是基础知识或是学习态度的问题,中等生体现出的才是英语学习中出了问题,或许是某一个语法点没有理解透彻,或许是一个单词读音把握不准。这些问题往往比学困生的问题更简单,更易于补救。问题是缺少教师在教学中的及时引导。

从学习方式上看,中等生的学习基础、思维习惯和学习方式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为属于同一层次,群体推进的效果比较好。因为相互差距不大,中等生更不愿意被相同情况的同学甩下去,也更容易追上稍优秀的同学,因为不是遥不可及的目标。成绩、能力、学习方式相近的同伴相互比较,相互追赶,就很容易促进他们的内驱力,形成你追我赶的良性循环。

从身心发展看,中等生的问题更具隐蔽性。学优生的积极主动,状况易于掌握;学困生的问题基本上也都被老师掌握;内敛的中等生长期被老师忽视,他们的问题往往更加隐蔽而不被察觉。在成长的过程中如果突然遇到问题,中等生不去向师长求援,可能产生难以预期的大问题。因此,中等生的问题不可等闲视之。

三、促进中等生发展的策略

国外曾把班级中的中等生称作“灰色学生”,因为他们既没有超凡脱俗的成绩,又没有耀眼夺目的天分,甚至还缺乏犯错误的勇气。因为老师的忽视,他们长期处于游离与尴尬的状态,关爱的缺失使中等生的积极性不断下降。所以如何才能有效促进中等生的发展,让“灰色地带”真正亮起来,成了当务之急。

(一)优化评价,提供展示平台

“应试”的压力让一部分的教师趋向于功利性,对分数的过分关注是中等生被忽视的一大主要原因。成绩一般的中等生因为长期无法在学习中找到认同感,缺乏了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应当改变以分数为主导的评价方式。《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小学阶段的英语评价体系应当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的评价应当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给予中等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空间,比如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科学分组,避免学优生独霸话语权,让中等生也有发挥自己特长的舞台——参与表演、完成任务等,教师对中等生及时给予表扬,建立他们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活動是学生英语发展的阶梯,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造让中等生展示自己的平台,并在活动中及时对中等生才华的肯定,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促进他们健康的发展。 如开展“我是英语科代表”值日活动,让班上学生轮流做英语科代表,包括部分胆怯的、内向的中等生,帮助他们建立与教师和同学沟通的桥梁。 又如改变奖励机制,在班里设立多种奖项:最佳语音奖、最佳组长、每周英语之星、勤奋努力之星、学习进步奖等,以便从不同的维度来评价学生,提高中等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突出指导,提高英语水平

促进中等生的发展,教师应有更细致的教学管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教师是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他人”,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对学生的影响作用,关心对待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尤其是中等生。我们可以从日常做起,如作业面批,定期谈心,对于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等。

重视因材施教。教师首要的是了解学生,了解每一个学生学习中会出现的问题,有的学生基础扎实,但阅读能力欠缺;有的学生口语流利,但单词拼写总会出错,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尽可能的关注孩子特点,设计符合他们的教学方法,比如单词教学时,多提问基础不扎实的学生,阅读教学时则对不擅长阅读的学生进行方法的指导等。

及时查漏补缺。对中等生进行方法的指导:遇到不会的知识点,理解后立刻记忆,时常复习,对容易错的题目、不熟练的知识点准备一个专属的错题本。教师也应该有计划地对中等学生个别辅导,也可以采取小组合作,互帮互学。

合理安排时间。追求高效率,就要抓住课堂的40分钟,在课堂上教师应关注中等生,加大提问的频率,保证他们在课堂上能集中注意力。作业量不宜过多,以巩固课堂所学为主,教师经常面批,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三)心理引导,拉近师生距离

英语教学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调动学生特别是中等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英语学习上,中等生往往满足于现状,潜意识里有自卑,又有焦虑。种种的矛盾和压力,形成中等生的心理负担。教师需要引导他们分析各种原因,减少他们的焦虑心理。可以利用“最近发展区”理念,在班级中为他们设立一个容易追得上的目标,增加他们的自信心。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心理疏导,引导中等生积极地参与课堂,如,运用赏识教育理念,一句赞扬的话、一个鼓励的动作、一个及时的肯定,都可以调动这些胆怯、不善于表达、但内心同样渴望被关注的中等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及时捕捉中等生每一个闪光点,让中等生明白自己也能成功。

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应面向每一位学生,给予中等生更多的关注,更细致的指导、更富激励性的评价,这是引导中等生走出“灰色地带”的正确途径!

参考文献: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8.

[2]冯雅静.行走在教育遗忘的边缘——对学校中等生现象的思考[J]. 当代教育科学,2014(22):50-52.

责任编辑:徐瑞泰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mediate Students in Primary School English Instruction

MA Yuan

(Pukou District Puchang Primary School, Nanjing 210031, China)

Abstract: Intermediate students, also known as “gray-belt” group, account for about one third or half of the whole class, who are lacking in the intense awareness of participation in English learning in the state of dissociation and awkwardness. For want of energy, teachers tend to attach more importance to the students who are the best or the worst in learning, ignoring the intermediate students in the grey belt. To effectively facilitate the whole class, especially the intermediate students, teachers may start from the aspects of optimized assessments, highlighting guidance and mental channeling.

12.让作文的语言亮起来 篇十二

一、兴趣——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的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信息技术具有多媒体的特点, 它集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身。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各种媒体能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 更具吸引力。如何不失时机地把信息技术优势激发起来的学习兴趣及时诱导到阅读文字教材上来?为了突破语文教学的“瓶颈”, 教师必须加强导向、调控作用, 结合画面形象适时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研读原文, 高效地去完成阅读教学任务。例如, 播放视频, 引起兴致。如我在教学《草船借箭》这课时, 我先让学生观看旧版电视剧的《草船借箭》片段, 让学生了解借箭的前因后果, 并用视频中的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让他们能身临其境, 激发了学习草船借箭这个故事的兴趣, 为讲读课文做好了心理和情感的准备。又如, 音乐导入, 激发情感。如在教学《山中访友》这课时, 由于这是一篇写景加抒情的文章, 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而且作者在访问山中的一切景物时心情是愉悦的、充满向往的, 因此学生在进入课文、开始学习课文时较不容易把握文章的基调, 为此我就设计了播放一首较为抒情的音乐《栀子花开》作为导入, 歌曲的意境正好与课文开头“一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 风中含着栀子花的香气”相符合, 由此调动了学生的情感, 让他们仿佛能身临其境, 到山中与作者一起访问他的老朋友, 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相契合了, 学习起课文来就更得心应手了。

我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适时地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 进行巧妙恰当地呈现, 制成课件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 补充学习的知识背景, 相机提出要学习的新课题的学习目标, 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课题产生深厚的兴趣, 必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

二、突破——完成教学内容, 解决重点难点

课堂教学要完成认知目标, 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 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有多种, 如通过语言叙述、挂图展示、动手操作、板书解析、讲练结合等途径。然而, 当信息技术与之进行了有机的整合, 便会使常规的课堂教学如鱼得水, 过去靠老师口若悬河的解说, 手舞足蹈地比划, 表格挂图的机械呈现等手段立刻相形见绌。利用计算机的强大功能, 在突出重点知识、突破难点知识上有着别的手段无法实现的优势。比如, 还是在《草船借箭》这课的教学中, 借箭的过程是课文的一个重难点, 那么怎样才能让课本中干巴巴的借箭过程能够活灵活现地展示在学生眼前呢, 于是, 我利用了信息技术中的幻灯片, 给了学生一些素材, 如草船、弓箭、士兵、两个阵营, 让学生合作制成几张借箭的幻灯片, 串联起来就是惟妙惟肖借箭的动画过程了。

不可否认, 信息技术所具有的化静为动的特点是其他任何教学设备所没有的, 教师在钻研教材时只要准确把握信息技术与小语教学的契合点,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就会变得顺利。

三、启迪——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思维

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方式, 课堂气氛沉闷, 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 缺乏活力。教出来的学生就好比算盘珠子, 拨一拨, 动一动, 原本聪灵的个性必被扼杀。这样的学生怎能适应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 怎能成为时代的弄潮儿?作为创新教学的尝试,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教学中摒弃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网络环境下学习, 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参与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现代信息技术集音、像、动画于一体, 生动形象, 在吸引学生注意与创设教学情境方面, 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所不可比拟的优势,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 在教《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时, 我们知道, 如果能够指导学生模仿伽利略实验的过程进行操作, 让学生感受创新的过程, 那么, 这课的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的落实就不在话下了。可是, 由于现实条件的局限, 我们没有条件去重复这些事件, 使得这种教学假设在很大程度上成了我们一厢情愿的美好假设。但是, 计算机进入课堂后, 这一切就变得十分容易了, 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课件来进行演示, 学生就能直观地感觉当时的情境, 使思维活跃起来, 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使思维得到很好地激发。

四、拓展——开拓学生的视野, 提高语文能力

语文是一门需要积累的学科, 无论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是写作能力, 都需要广泛涉猎, 长期积累。传统的语文教学对材料的容量问题一直比较棘手, 因此, 涉及内容的宽泛性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性就成了一对比较突出的矛盾, 而计算机的使用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基于网络资源具有丰富性与交互性的特点, 让学生通过网络检索和加工信息, 能极大地扩展语文教学空间、时间和信息量的外延, 开阔学生的视野, 扩大知识面, 提高语文能力, 同时在信息能力方面也得到学习与锻炼。教完《只有一个地球》之后, 我要求学生上网收集大量有关地球被污染破坏的图片资料及文字资料, 加工后写成调查报告或制作成网页在班里交流或在网上传送。同学们热情很高, 制作的调查报告和电子文稿, 内容新颖全面, 使老师也大开眼界, 课内外互动, 相得益彰。

综上所述, 语文课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是有利于教学的, 必将对教育的发展起到助推器的作用, 必将对新课标的实施增添新的生机与活力, 必将促进教育事业的欣欣向荣。因此, 作为新课改一线的教师, 我们也应该熟练掌握信息技术手段, 深刻了解并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 了解教学中的重难点所在, 了解传统教学的优点和局限性, 找准着力点, 充分运用信息技术, 优化小学语文教学, 有效落实小学语文教学目标, 让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亮起来。

摘要:作为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已越来越广泛。信息技术以辅助手段的形式与语文学科整合, 在教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使教师的教学变得具体、形象、生动、直观、易懂, 它使学生对学习活动充满信心、充满兴趣、充满希望, 它也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

关键词:语文教学,信息技术,兴趣

参考文献

[1]潘新和.新课程语文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2]区培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

[3]王尚文.语文教育学导论.湖北教育出版社.

13.让作文的语言亮起来 篇十三

——作文专题训练之三

写作是一种复杂的思维过程。审题的过程其实就是进行发散思维,寻找最恰当的内容,筛选最合适的写作角度的过程,它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即选材立意和文体选择两个方面。如何审题关系到写出的作文的质量,不能不重视。“意”是文章的统帅,文章的灵魂,显得尤为重要。审题最重要的是要找到一个最具个人创造性的立意来。................

一、立意的基本要求

1、立意要正确,有积极意义,符合客观实际。..

2、立意要集中,选择角度的切入口要小,只有一个中心意思,且要让阅读者体会得出来。..

3、立意要深刻,选择自己最有体会的人生感悟,挖掘生活底蕴。..

4、立意要新颖,争取翻新出奇。..

二、深刻

【作文例题1】

幸福是每一个人穷其一生都在追求的目标,但因个人的生活方式、生活目标及生活环境的不同,对于幸福,人们会有不同的理解,那么,你是如何看待幸福的?请以“幸福”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1、化大为小

“幸福”是一个大而空的概念,如果就此写开,文章一定会空而无物、苍白无力;而把它“化小”,则会使材料容易把握,立意明确。

①限制法即在话题词语前加上必要的修饰或限制成分,使话题变小。

如“不可思议的幸福”、“老张的幸福”、“妈妈幸福的一天”、“一个贫农心中的幸福”等,就已经比“幸福”小多了,也容易写出好文章。

②置疑法即用设疑的方式把话题变小,同时引起对话题内容的思考。

如“为什么达到是幸福?”“他真的幸福吗?”“怎样才能得到幸福?”“幸福离我有多远?”等,这样设疑后,对话题的理解就更进了一层,中心或主旨就已经呼之欲出了。③联想法即围绕话题进行发散思维,展开相关联想,从而使话题变小。

如就“幸福”展开相关联想,可涉及“幸福从哪里来?”“幸福怎样去争取?”等;也可进行相对(相反)联想,由“幸福”想到“痛苦”、“悲伤”等相反话题,通过对比等方法提炼出主题。

还可进行发散思维,从而联想起“幸福不是毛毛雨,它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这样的歌词,这样,文章的中心就浮出水面了。

2、化虚为实

话题作文所给的话题,往往是较空泛的理念,而据此进行构思立意,就一定要把它落实到具体实在的观点或主张之中。

由“幸福”这个话题,可以实化为“吃亏是福”、“有钱不一定幸福”、“我感到很幸福”等实在的观点,文章的主题或立意就突现出来了。

3、化抽象为具体

立意过程中已有的观点或主张往往是抽象的,在动笔写作之前,还必须把它变成具体的、可依托的事(或物);如采用象征指代法,用康乃馨代表温馨或平安,用玫瑰代表爱情,用并蒂莲代表幸福等,使抽象的“意”有了依托;又如事例阐述法,针对幸福与金钱的关系,可以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的人或事物集中反映观点;还可用名句名言提示法,把抽象的理念用生动的名句揭示出来。如“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就揭示了有关幸福的理念。

例1:枫叶飘散,梅花散尽,平凡温馨的生活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

例2:在快乐时,能让人领略到幸福;在悲伤时,更让人体味到幸福。

例3:离开了家,让你了解了家;离开了幸福,让你懂得了幸福。也许经过痛苦的洗礼,才更懂得幸福的滋味。

三、新颖

1、以旧翻新

即对一些过去约定俗成的东西进行重新审视和评价,揭示其片面性、不合理性、错误性,甚至腐朽性。例如对于像“班门弄斧”、“东施效颦”等平常熟悉的成语进行翻造,重新评价其有“敢想、敢试、敢闯、敢干、敢于冒尖的精神,不敢弄斧,不敢效颦,何以超过鲁班,何以超越西施?”

2、认同求异法

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往往会有不同的看法,这时不妨先认同某些观点中的正确因素,又根据自己的需要从某一侧面,提出自己不同的更正确的看法。例如对于“红花绿叶”的看法,既肯定绿叶烘托精神的正确性,又根据自己的观点的需要指出其消极的一面,批评绿叶缺乏一种勇于进取、敢争第一的时代精神。

3、换位思考法

有时候可以站在另一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或许会推断出一个截然不同的结论。有个调查报告从二万八千多名学生中选出来的佼佼者,在时事政治、演讲、音乐、图画、体育等各项测试中,他们都有出色的表现。但在一项他们不知不觉状态下进行测试的项目中,却使他们几乎“全军覆没”。原因是他们中没有一个人把美术试场门口的一把扫帚和一块抹布给捡起来,在他们看来这些都是“分外事”。在检测者眼中固然是这些“佼佼者"素质低下,但从佼佼者看来,只有全力以赴地把自己的分内事做好,这就是成功。再冷静地思考一下,假如社会上的人都能把自己的分内事做好,这个社会不也能少一点纷繁,少一些烦恼吗?

4、正反思维法

正话反说,反话正说,表面上幽默风趣,实际上寓讽刺于嬉笑怒骂中。文学作品中有许多这样的好文章:鲁迅的《拿来主义》、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

5、注意

切勿进入另一个极端,创新并不是要与传统决裂,若一律与传统唱反调,那就是叛逆。如下面这些标新立异之作:《分数,你这个鸟》《我把老师赶下讲台》、《我的女皇梦》、《我仇恨书》、《我们仇恨考试》„„这样的高见怎么不让人心寒?

思维训练:

①开卷有益→④班门弄斧→

②近墨者黑→

③旁观者清→

⑤见风使舵→ ⑥酒好不怕巷子深→

2⑦各人自扫门前雪→

⑧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⑨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⑩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

【作文例题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次,法国一家报纸进行了一次有奖智力竞赛,其中有一道这样的题目:如果法国最大的博物馆卢浮宫失火了,情况只允许抢救出一幅画,你会救哪一幅?

结果在该报收到的成千上万的答案中,贝尔纳以最佳答案获得该题的奖金。他的回答是:“我救离出口最近的那幅画。”他的理由是:成功的最佳目标不是最有价值的那个,而是最可能实现的那个。

贝尔纳的答案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请围绕贝尔纳的答案,以“成功”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审题导引]】

误区之一:只见“成功”,不见“目标”。

究其原因,是学生忽视了“围绕贝尔纳的答案”这一要求。贝尔纳的答案是:“成功的最佳目标不是最有价值的那个,而是最可能实现的那个。”实际上,是要求学生以“成功的最佳目标”或“成功与目标”为话题作文。置“目标”于不顾,自然会偏题。

误区之二:强调“实现”,否定“价值”。

实际上,“成功的最佳目标不是最有价值的那个”,其中的“不是”否定的只是“最”而不是“有价值”。卢浮宫收藏的任何一幅画都是有价值的,“离出口最近的那幅画”,既有价值,救它又最可能实现,自然是最佳目标。

当然,也有一些切合题意的佳作,其中大多数从肯定贝尔纳答案的角度立意,如:不要好高骛远;理性的确立奋斗目标;目标要切合实际;“价值”与“实现”最佳结合„„也有少数从否定贝尔纳答案的角度立意,如:追求最有价值的目标虽败犹荣;不以成败论英雄;失败的英雄;成功的意义不在于结果而在于奋斗的过程;人生不能没有追求„„

【佳作展示】

愚公新传

接受任务,我去采访愚公旅游开发公司总经理愚公先生。

“愚总,请问您当初为什么决心移山呢?”

“我们全村的人都饱受两山阻隔之苦,便下定决心要让大家过上好日子。”愚公捋了捋胡须。

“后来,又为什么不移山了呢?”

“移山之事真是我一时胡涂啊!想当年,我带领大家夜以继日地移山不止,何曾动过大山一根毫毛?要实现移山的目标太渺茫了。虽然世人佩服我的决心,可并不赞成我移山。”

3愚公似乎有点感伤,又继续说,“目标虽然是好的,可照那样挖下去,大家累死了也过不上好生活啊!我的心就在那个伟大的、不切实际的目标里奋斗、挣扎,徒劳无益啊!”“您又是怎样投身到旅游事业上来的呢?”我又问。

“这还得从挖山说起。那天,我挖得实在太累了,就躺在石头上睡着了,迷糊中,上帝派两个神仙来帮助我移山。他们站在山头兴奋异常,说:‘没想到下界也有这么美妙的地方,真是一大胜景啊。可惜世人愚昧,倒怪这山阻挡他们的去路而挖起山来,真是可笑,想这巍峨大山岂是他们凡夫俗子所能动的?’我一下惊醒了,睁眼一看,哪有什么神仙?我知道,要改变我们的命运,还得靠我们自己。我对移山之事重新进行了考虑,并与大家商议,寻找到了一个切合实际的目标——因地制宜兴办旅游项目,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如今,我们的旅游事业红红火火,政府又对此项目给予了大力支持,并鼓励我们引进外资,再创佳绩„„”

愚公的成功,给我们深刻的启示:坚持不懈的奋斗之前,一定要确定一个合适的目标,这个目标可能不是最有价值的一个,但它必须是能够实现的一个。

【简评】

愚公移山的故事人家耳熟能详。愚公移山的决心可贵、勇气可嘉,但要移走两座大山难于上青天。为一个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日标而努力奋斗,徒劳无益。后来,愚公重新确立了奋斗目标——带领大家因地制宜发展旅游业取得成功便是情理之中的事。可以看出,作者的审题十分准确。文章引人入胜,又发人深思。

追 日

夸父没有追赶上太阳,倒下了,但那追求的过程闪耀着太阳般的光芒。在我眼里。夸父是一个失败的英雄。

在现实中,“追日”的人也不少,他们为了梦想而不停的努力与拼搏,不惜时间和精力,甚至是生命。在不停追逐的过程中,惊人的毅力和对梦想的执着是他们的动力。向梦想的靠近,哪怕只是一小步,都会使他们倍受鼓舞。

就在2002年7月,北大“山鹰”在雪崩中折翅。也许在有些人看来这是不值甚至是可悲的,但是他们执着“追日”的过程,已经是永远属于他们的了。“追日”的成功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过程中的坚持与前进的快乐。

古往今来,那些追日者留下了闪光的足迹。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文学家们,他们为了自己的梦想执着的捍卫着和发展着自己的学说,挑战教会与神学,最终解放出了近代的自然科学。哥白尼迈出了第一步,以日心说撼动教会的神学;接下来是开普勒,他的思想继承、发展了日心说;然后是伽利略,他证实了日心说的正确性;布鲁诺坚定而执着,他进一步发展了宇宙的有关学说,绝不向教会低头:他们捍卫的真理光芒万丈,照亮了整个人类。他们的“追日”过程,艰难而伟大,也正是因为有许多像他们一样不停“追日”的人,人类文明才得以大大发展,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他们对理想的追求,坚定而不留遗憾;他们的努力,使得整个人类都可以沿着他们的足迹继续追逐心中的太阳。也许仍有许多人终生没有实现自己的梦想,但他们留下的足迹已足以令后人景仰。所以,无论是谁,都决不能轻易放弃对梦想的追求。个人的进步也许只是人类文明过程中小小的一步,但正是这些很小一步的积累铸造了我们高度发达的文明世界。

我要奋力追求心中的太阳。

【简评】

不容置疑,从人类发展的宏观角度看,有些宏伟目标、远大理想的实现,要靠许多人前仆后继的奋斗,要靠一代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就个人而言,许多人都没有成功,但他们对最终的成功功不可没。如果人人都确立“最可能实现的目标”去奋斗。那么,科学的进步,文明的发展,历史的前进,速度就会慢得多。

14.追随幼儿,让韵律活动亮起来 篇十四

关键词:韵律活动;互动;激趣策略

小班时,试着播放简单的音乐给孩子们听,可发现半数的孩子好像只是睁大了眼睛转过头来好奇地听听音乐,看老师的动作,感觉兴趣、主动性几乎木然。即使有少数的孩子是喜欢音乐的,但也随意性很强,主动学习的兴趣不够。一年来,我创建了自己的微型课题《运用有效策略,增强小班幼儿对韵律活动学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围绕小班的韵律教学开展了一系列探究。在课题的实践中,我努力做到:

一、积淀经验,促使幼儿明确任务

1.关注经验,选材适宜是保障

如果忽视了对幼儿在学习新内容之前已有知识经验的研究,教学效率肯定会不高。幼儿在韵律活动中发挥创造性需要两个条件:足够的经验铺垫和清醒的新任务意识。如,在《洗手帕》活动前,让幼儿在家观察大人洗衣服、洗手帕的情境,搓一搓,擦肥皂,再洗一洗,晾一晾。孩子们有了相关经验的积累,借助欢快的音乐节奏,能在回忆模仿成人劳动的基础上大胆创编出一些新的动作。整个活动孩子们没有一个游离课堂之外,都主动参与学习。

2.创造性发挥,明确任务是前提

如,在学习《开车歌》的表演活动之前,幼儿一定要有和爸爸妈妈一起乘坐小汽车的机会,观察爸爸妈妈开汽车的全过程。一听到《开车歌》的欢快音乐,孩子们就会开心地模仿开汽车的司机来按喇叭,转动方向盘,经过老师和大家一起回忆,“前面红灯了怎么办?”不少孩子会说:“踩刹车”!突然下大雨了怎么办?孩子们会用小手在眼睛前面晃来晃去。经验的作用促使孩子们对今天的活动充满热情,不觉得空洞和无趣。在此基础上,韵律活动的创造性教育内涵才能得到彰显。

二、情境增趣,引发幼儿自主学习

1.提供情境,与之互动

活动中,如果借助环境创设与材料投放,让孩子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也可称为一种师幼之间的互动。教师关键是要有意识地在情境创设、提供有效的物质材料上下工夫。如,小班《红苹果》韵律活动,教师根据活动目标“让幼儿学习手眼协调,按音乐节奏做采果子的动作”,创设相匹配的情境,在活动场内摆放高、矮不同的果树.(用小椅子绑着果树的图片)布置了开心农场,以活泼欢快的《红苹果》音乐为背景,孩子们一下子被环境氛围感染了,融入活动中,很快创编了各种采果子的动作,有跪着采、坐着采、配上小碎步地采摘得更欢了……

2.故事激趣,增强理解

听故事是幼儿最感兴趣的事情。我就因势利导将音乐活动的主要内容编成小故事,做成课件讲给幼儿听,让他们从小故事中理解音乐活动的内容,例如音乐游戏《拔萝卜》,我先出示萝卜和老爷爷的图片讲述故事。在老师的提示下,孩子们开始看着节奏卡练习有节奏地念唱歌词了。“×××,快快来,快来帮我拔萝卜”,大大的萝卜重不重呀?那我们可以怎样来拔呢?孩子们双手握拳,做出用力拔萝卜的动作,身体一前一后地仰俯,特别逼真。故事情境创设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3.互动表演,学会体验

在感受音乐的过程中,幼儿能作出积极的外部反应,能从与他人合作的动作表演活动中获得交往合作的快乐。所以在开展音乐活动时要注意将歌、舞、乐三者相结合,集编、表演、欣赏于一体,活动内容要富有趣味性、情景性,使幼儿产生持久投入音乐游戏的热情,如“猫捉老鼠”“拔萝卜”等,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三、多种手段,辅助幼儿投入表现

1.运用图谱,突破难点

形象的图谱是近年来音乐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主要是通过将一些熟悉可见、便于描述表现的符号来替代另一些不熟悉、较复杂的、不便于描述表现的事物。如,在学习韵律活动《森林举重比赛》时,由于要分不同的动物角色来掌握举重的动作,为了帮助幼儿学习和记忆小猫、大象、猴子等动物行走入场的动作要领,掌握音乐的节拍节奏,我将自制图谱引入教学中,教学时,老师采用音乐、节奏、图谱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展示与动作相匹配的图谱,让幼儿通过反复观察思考,模仿图谱所表达的动作,聆听不同节奏的音乐,孩子们理解了最后一段音乐中四个乐句的间隔,就能很好地感受到四个乐句的长短。

2.追随幼儿,激励表现

每每在韵律活动中发现孩子们能为音乐编出有创意的身体动作时,我都会给他们翘起大拇指,说一声:“你真棒!真厉害!”如在音乐区“快乐小舞台”上,注重让不同的孩子上台当小演员表演提供机会,对他们富有情感、极其投入地表演,并及时肯定,说一些赞赏的话。在评价时,小演员们会得到主持人赠送的“小明星”勋章,争先恐后地表现自己,对音乐表演的兴趣和欲望明显增强了。

总之,幼儿园的韵律活动教学是个值得探讨的话题,只有充分地尊重幼儿、满足幼儿,善于发现和挖掘幼儿的无限创造力和对音乐的领悟能力,正确加以引导,才能让幼儿对韵律活动感兴趣,在唱唱跳跳、玩玩的过程中去感知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从而放飞个性。

参考文献:

15.杭州亮起来了优秀作文 篇十五

每当夜幕降临,杭州就亮起来了。整个杭州变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西湖边灯光闪烁,引人入胜。

西湖的`西边是一座座高山;北边有银光闪闪的保m塔;南边有金碧辉煌的雷峰塔;东边是明亮的湖滨路。湖滨路上有许多商店和广告牌。路上还有各种各样的灯:有照明灯、草坪灯、喷泉灯、礼花灯、霓虹灯。西湖上还有一条条明亮的彩船。彩船在西湖水中的倒影金光闪闪,非常好看。西湖的喷泉能听着音乐的节奏翩翩起舞。我们杭州城的灯光真美丽!

16.色彩,让你的作文亮起来 篇十六

景文周,男,大学本科,高级教师,作家,原《花果山》杂志主编。编辑出版作文类图书六十余册,著有《作文技巧》《中小学作文技法40讲》以及中短篇小说集《鸭韵》、长篇小说《营造》《石榴》《无极男生》等,《营造》获河南省第七届“五个一”工程奖。现任许昌市校园文学学会会长、许昌实验小学文峰学社专职辅导老师。他指导的学生习作有数百篇在全国作文类报刊发表。

名师导学

色彩,让你的作文亮起来

景文周

色彩,每个同学都不陌生,不就是黑白黄绿青蓝紫吗?还有银灰、乳白、粉红、赭黄、草绿,等等。是的,这就是色彩,我们生活中的色彩。然而,将色彩与作文联系起来,同学们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我们来探讨这个问题。先看下面一段文字:

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嫩叶的柳丝。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

这是《燕子》一文中对春的描写。透过字里行间,我们看到了一个遍地鲜花盛开、光彩夺目的活泼的春天。然而,如果我们将这段文字中表示色彩的“黄”“青”“绿”“光彩夺目”等词去掉,春天会是什么样子呢?由此,我们便可明白色彩在文章中的作用了。

大自然本就是五颜六色的,社会生活也是五颜六色的,作文作为表现社会生活的载体,也应该是五颜六色的才对。现实生活中,单色的画面是不多见的,即使你喜欢某种单一的颜色,你也不可能终日呆在单色的环境里。就像绿色的草原需要百花点缀,碧蓝的天空需要白云衬托一样,作文也如此。没有色彩的作文是灰暗的,枯燥的,甚至是低沉的,乏味的;反之,如果适当运用了色彩,文章便似连阴多天后露出了太阳,给人以惊喜、鼓舞和力量。于是,你的文章也如同这雨后初晴的大自然一样亮丽了起来。再看下面这段文字: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还是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这是叶圣陶先生《记金华的双龙洞》中描写山的一段文字,如若去掉表示色彩的几个词语,我们还能看到那开满映山红的五彩缤纷的大山景色吗?正是由于“粉红色”的沙土,“各色”的“映山红”,以及或浓或淡的“新绿”,作者眼前才一片明艳,于是大山也明朗了起来。

现在再回到色彩上来。作文是离不开色彩的,运用恰当,不仅能使所描写的事物生动形象,逼真逼肖,给人以身临其境、如见其物的感觉,而且也让你的作文色彩明丽,顿生辉煌。那么,怎样让色彩广泛运用于作文之中呢?

首先,写景作文要运用色彩。大自然本身就是一巨幅彩色画卷,作为这巨幅画卷中的某一景色,自然也是斑斓多彩的。我们在描绘某一景物时,一定要抓住其自身的特点,不仅描写其形其貌,还要描写其色其彩,只有这样,才能把景物写活写好。《记金华的双龙洞》中对去双龙洞途中大山的描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其次,状物作文要运用色彩。社会生活中“物”可谓千奇百怪,不可胜数。任何一种物除了其特有的形以外,其自身的“色”也不可忽略。斑马之所以不同于野马,就是其各自身上的色彩;东北虎与华南虎的区别,除了其体型大小有别外,色彩也起着相当大的作用。植物有绿有黄有红,动物有黑有白有棕有灰,诸如此类,若不从色彩上详尽区别,你就很难写出逼真的物来。

第三,写人作文要运用色彩。写人作文的主要特点就是要描写人的外貌,包括长相、肤色、头发、衣着等,这就牵扯到了色彩。皮肤的黑白,头发的黄黑,衣着的颜色,都是要着重描写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区分亚洲人、欧洲人还是非洲人,才能辨别出甲乙丙丁不同的人来。

第四,记事作文也需要色彩。为让某件事记叙得更加生动感人,不少人喜欢在记事中酌情添加些环境描写。如《小英雄雨来》开头对芦花村的一段描写:“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这里不仅交代出了雨来的生活环境,为雨来的成长作了铺垫,同时也增添了文章的色彩。

总之,作文是离不开色彩的,就像人必须要穿衣服一样。适当的必要的色彩描绘能给你的作文锦上添花,让你的作文亮丽起来。

河南许昌实验小学

习作要求

色彩往往是被同学们疏忽的课题,而又是必须要重视的内容。作文中色彩运用适当,不仅使所状描的事物更加生动逼真,也能给文章增色添辉,更具文采。请写一篇作文,可以写景、状物,也可写人、记事,文中要适当运用色彩。

范文点评

庐山锦绣苔

高畅远

庐山锦绣谷,是庐山一绝。

进入锦绣谷景区,首先看到的是一块和小轿车差不多的青中泛红的石头。据记载,这块石头是冰川时代冰川运动带来的,现在已有几万年历史了。这石头表面坑坑洼洼的,不难看出其年代之久远。2

再往前走,就是锦绣谷景区的第二个景点——孔雀湖了。相传古代有一对孔雀在此湖安家,生儿育女,故名孔雀湖。虽然现在看不到孔雀,却可以一览孔雀湖的美丽。站在湖心小亭上,向下望去,碧绿的湖面上一大片一大片,全是睡莲那娇小的叶片。凉风习习,吹来莲的清香,使人不能自己。

好了,快走吧,若孔雀湖都如此流连忘返,那么一会儿去锦绣谷时,你会陶醉成什么样呀!

走一段平坦的山路,就到了最后的景点——锦绣谷了。在观赏美景之前,先来点刺激的吧:我们经过“一线天”去锦绣谷。

那“一线天”极陡极险,是两块大青石中间夹的一条小路,左右只有一尺多宽,往上看只能看到窄窄的一线蓝天。一线天每次只容一人通过,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走出这段一线天,就豁然开朗了。

到了,锦绣谷。

刚走进锦绣谷,就看到几块青中带紫的岩石。往里走,便是一个截然不同的“桃花源”。锦绣谷,顾名思义是一个美丽的山谷,两边都是万丈的悬崖峭壁,壁上绿树环绕,云雾缭绕,如处仙境。头上,蓝天白云;四周,群山苍翠;脚下的山谷里葱葱郁郁,云飞雾绕,真如锦绣一般。我想这也是它取名“锦绣谷”的原因了。锦绣谷真的如锦缎绣出来的一般,美得像一幅画。站在没有护栏的悬崖边,默默受着山风的洗礼,看着远处为云雾笼罩的若隐若现的山峰,低头看,白云也仿佛被自己踩在脚下,大片大片的雾仿佛托着自己升高。啊,我要成仙了!

多么美丽,多么迷人,来时的疲劳已抛到了九霄云外。锦绣谷,忽觉得这名字好好听呀!我们再由衷地送给你一个漂亮的名字吧:叫“画中谷”,好么?

许昌实验小学文峰学社

点评:

“庐山锦绣谷,是庐山一绝。”这是小作者说的,也是这么写的。小作者采用移步换景法,为我们描绘了巨石的历史,孔雀湖的神秘,一线天的奇险,锦绣谷的秀丽。尤其对锦绣谷的描写,更是工笔细描,惟妙惟肖,加以色彩的广泛应用,不仅使习作更加生动优美,也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觉。

佳作引路

菊花

彭栎元

每逢秋天来临,露水成霜时,树叶落了,鲜花凋谢了,惟有菊花迎风而立,傲霜怒放,五彩缤纷,千姿百态。

金秋十月,部队大院里的玉兰树、杨树、梧桐树的树叶接二连三地向下落,院子里到处都是凋零的树叶。哦,真有点“西风紧,黄叶飘零”的景象。看,那边的菊花,它们开得多么热烈,多么茂盛。那黄的、红的、白的、紫的,一朵朵,一簇簇,迎着西风,披着寒霜,争奇斗艳,喷芳吐香。看,那花儿红的似火,白的似雪,粉的似霞,像团团彩球,小的像盏盏精巧的花灯。菊花在百花凋零的季节独自开放,为大自然增添生趣,使悲秋的人们振作起来。我不由想起了陈毅爷爷描写菊花的诗句:“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

在百花之中,我尤其喜欢菊花。每年金秋十月,万木凋零的时候,大地上已经很难看到不枯萎的花草了,只有菊花在迎霜冒寒,开得灿烂一片,绚丽似锦,好像它们决意要和寒风较量,要与寒霜争个高低。

我爱菊花,爱它们那脱凡超俗、出类拔萃的风姿,爱它们那窗前月下、暗暗浮动的幽香,爱它们那绚烂清雅、艳丽大方的神采,爱它们既不招蜂引蝶、又不搔首弄姿的朴素本色。然而,我更爱的却是它那傲霜斗雪、不怕寒冷、不畏强暴的高尚情操和斗争精神。

许昌实验小学文峰学社

点评:

这是一篇很美的状物作文。小作者借玉兰树、杨树、梧桐树的凋零,引出傲霜怒放的菊花。详写菊花的色彩及形状,为我们描绘出一幅绚丽多姿的菊花盛开图,接着通过“我”的爱菊之情转入对菊花的赞美,自然贴切。全文色彩绚烂,语句生动,尤其“引用”的巧妙插入,更为习作增添了美感。

阅读体验

石榴花开的日子

景文周

谷雨过罢,立夏将至,萌动着的石榴花蕾便开始绽放它美丽的笑脸。也是四月群芳尽,初放的石榴花显得格外耀人眼目。毕竟还未到石榴盛开的季节。偌大的一株石榴树上,浓浓的绿丛中,只有那么一朵两朵,超前地傲然绽放,张扬着它那脱俗的个性。

石榴花开的日子,林丽心中的花也开了。这年的全国劳动模范表彰大会五月一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林丽拿到了会议的请柬,准备动身进京了。

林丽只去过一次北京,却没进过人民大会堂。在人民大会堂参加会议,该是多么庄严多么神圣的事呀!她竭力控制着自己的兴奋,想象着会议的隆重与热烈。听说与会者还要同国家领导人合影,说不定哪位领导还会同她握手合照哩!这可是她一生中最高的荣誉呀!

临行前,林丽又做了一次家务。出去好几天,家里这一摊子怎么办?于是,她洗了衣服,收拾了厨房,拖了地板,自然又给花浇了水。那盆石榴枝繁叶茂,绿丛中一朵火红的石榴对她粲然笑着,笑得很开心。

望着怒放的石榴花,林丽又想起了上官智。上官的那十几盆石榴肯定也开了。那是他精心培育的石榴,四季开放的石榴。上官智把所有心思都放在那十几盆石榴上了。林丽很清楚,石榴是她和他一生的情结呀!上官在哪里?林丽真想打个电话告诉他一下,告诉他去北京开会的消息。想了想,算了吧,四十多的人了,怎么还像个孩子似的,回来再告诉他也不迟嘛!

夕阳,石榴花,映得林丽眼前一片灿烂。

节选自长篇小说《石榴》第19章

阅读《石榴花开的日子》这篇文章,完成以下练习:

1、阅读课文,在下列括号内填上适当的词语。

)绽放

)控制(

)灿烂(

)眼目

2、根据下列时间,从文中找出与其相应的节气。

(1)每年4月19日、20日或21日,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什么节?(

(2)每年5月5日、6日或7日,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什么节?(

3、阅读课文,找出和下列内容相应的词语,写下来。

(1)草木开始发芽。(

(2)笑时露出牙齿的样子。(

4、认真阅读下列句子,写出每个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

(1)立夏将至,萌动着的石榴花蕾便开始绽放它美丽的笑脸。(

“美丽的笑脸”代表什么?(

(2)于是,她洗了衣服,收拾了厨房,拖了地板,自然又给花浇了水。(

(3)那盆石榴枝繁叶茂,绿丛中一朵火红的石榴对她粲然笑着,笑得很开心。(

5、写出下列词语中所含的色彩。

枝繁叶茂(

夕阳(

石榴花(

上一篇:彩虹瀑布一日游作文下一篇:读书我最棒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