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共13篇)
1.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篇一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竹溪县职业技术学校谌德胜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初中地理教学课堂教学运用
摘要:当前,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广泛运用,作为学科教师,深刻体会到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给课堂教学带来的深刻变化和影响。本文就从我所任教的地理学科出发,对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谈谈自己的认识和感想。21世纪,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仅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而且对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产生巨大影响。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已经在教育领域中起了一场深刻的变革。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对于转变传统教育思想和观念,促进教学模式、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加速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对于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都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这样说,信息技术打破了教师一味靠书本、教鞭、粉笔传道授业的老套路,许多教师积极主动地在教育教学中推广和应用多媒体和网络信息技术。他们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编制出系列学科教学课件,在课堂里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形象的表达工具,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的单调模式,使乐学落到实处。而地理是这门学科,它反映的是千姿百态的地理风貌,变幻莫测的自然奥秘,正确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教学,可以将抽象内容具体形象化,微观事物宏观化,复杂事物简单化,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从而使学生从消极被动地接受地理知识到积极主动地获取地理知识,从被动听讲变为多感观协同参与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参与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集中注意力,思维才能主动活跃,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并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大都对形象具体,形式新颖的事物容易引起好奇,产生学习的兴趣。现代信息技术能将文字、图像等内容直观地展示出来,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板块的运动”时,学生对喜马拉雅山的隆起,东非大裂谷的形成很难用板块运动学说的观点来解释,教师用动画显示
高山的隆起和裂谷的形成过程,使难以理解的板块运动学说变得形象、直观,使学生印象深刻,经久不忘。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可以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效果
由于地理时空的广远性和地理学科的综合性,使得某些地理教学内容的时空跨度很大。许多地理现象无法或很难看得到,又不宜演示或实验。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延伸和拓宽教学时空,通过图像、声音、色彩和动画,传递教学信息,解决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造成的教学难点,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特别是一些不易说明,头绪较多的地理知识点,传统教学方法和媒质很难具体形象地加以描绘,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带来困难。而运用多媒体技术能模拟仿真,化抽象为形象,使学生感官接受刺激,利于学生发展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大大减轻学生认识的难度。如:在讲地球公转一课时,利用动画展示,地球不停地以地轴为中心自转,同时又时快时慢地绕着太阳公转,在公转时,近日点速度快,远日点速度慢,太阳直射点在回归线之间来回运动,这时学生则被课件的内容所吸引,于是我抓住这一时机,提出问题:“为什么近日点时琼海为冬季,而远日点时琼海是夏季呢?琼海冬季时太阳直射在哪里?夏季时太阳直射在哪里?”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就很自然的把重难点掌握了。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认知能力,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地理教学中少不了会遇到各种类型的图。在地理教学中,读图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贯于始终的基本技能。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入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用图兴趣,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而且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全面的读图、用图乃至制图的重要本领。例如:在展示黄土高原范围时,我采用多次闪烁的方式使学生对黄土高原范围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增强了学生地理读图的空间想象能力。又如:在分析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的成因时,我就给学生出示“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形成图”,且图中的风向我制作成动画效果,学生很容易就看出一个规律:“离风的发源地越远,风力越小,搬运的颗粒也越小”。由此可推断出: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由风搬运而来的(即“风成说”)。从而学生也提高了根据图中所给资料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认知水平总是由低到高,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总是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地理是研究地球的形态特征、人文特点等方面知识的学科。现代教学媒体以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促使学生认知能力得到发展。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是要按照现代教学理念,最大限度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智。因而,新教材中大量活动内容成了一大亮点,为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提供保证。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打破传统的封闭式教法,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组织学生探索和解决地理实际问题,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个性得到张扬,初步形成学会学习的良好素质。如七年级上学期,在教学“地震火山带”时,同学们会联想到“5·12”汶川8.0级的大地震。这次地震给四川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同学们纷纷上网查寻资料,了解到这次地震发生的地点、地震产生的原因、世界上地震频繁的地区、地震发生时应该采取哪些自我保护的应急措施、地震发生后如何救助受伤人员以及如何预防地震等等,并在老师的指导下,把上网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和交流,加深学生对地震的认识,同时也学习到地震发生后应该如何救助受伤人员以及应该采取的自我保护措施。这样,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真正学习到了对生活和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有利于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由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信息,使学生乐于接受,积极参与课堂。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教学理念。教师也能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来实现教师教学的主导地位。如我在“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这节课中,结合现代信息技术设计了四个活动,这四个活动贯穿了整堂课,使得师生互动。又如在课前我就让学生去找一些相关的资料,在介绍黄土高原三大典型地貌和黄土高原位置与范围时,我让学生上讲台边指图边讲解,这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使师生关系更加的和谐融洽。
以上是我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几点看法。现代信息技术打破了时空的界限,提供了更多充分的感性材料,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效率。现代信息技术合理运用于地理课堂教学,有利于强化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当然,这并不是说可以将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手段,而是要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扬长避短,这才能真正达到为教学服务的目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处理好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关系。在教学系统中,包含了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四个要素。作为整体的各个部分,它们各司其职,又相互联系。要保证手段的应用取得最佳效果,就不能将现代化教学手段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系统整体的一部分,仅仅注意到自身的因素是不够的,必须对教学
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根据内容的需要,选择手段与媒体,才能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第二、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成败,取决于现代信息技术使用是否能取得教学实效。实效性是学科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学科教学的归宿。现代信息技术的多媒体是辅助性教学手段,而不是目的,切忌为了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这样有时会带来负面影响和画蛇添足之嫌。突出多媒体教学的实效性,必须把握多媒体使用的“度”,围绕“实效”,慎用媒体,明确多媒体教学的真正价值,以教学的知识内容为基础,利用多媒体创设学习情境,扩大课堂容量,杜绝用多媒体代替讲义和小黑板。事实上,多媒体教学的真正意义也就在此。教育技术改革与实践成功与否的标志,最终还应体现在教学效果上,无论何时都要坚持以教学为主的原则,围绕提高教学水平作文章。使学生感觉到自己在控制学习,激发其学习动机和兴趣。第三、不能忽视教师对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教师不能因多媒体的存在而放弃课堂。多媒体教学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互动、协同学习的良好环境,教师就从传统课堂中的信息提供者转变为指导学生正确获取信息的方法技能的指导者,也就是由讲解员变成了导航员,主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指导学生主动探究,搜集学习信息,从而将演讲式的教学过程转向讨论式、推导式的教学过程。这方面我采取在学生视听之前或之后,教师或提出问题,激励探索;或开启思路,提出方法;或强化要点引起注意等,使措施得以落实。第四、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要注意其合理性。多媒体使教学效果最优化,关键还在于教师开发、利用的教学课件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否与教学内容相适宜,课件出现的时机是否适时、恰当。如果设计过于繁杂,画面过于华丽,出现时机不当,就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导致事倍功半。所以开发和运用教学软件时,一方面应注意简洁明快,注重实效性、辅助性。另一方面要把握好软件出现的最好时机,要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为依据,在学生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过渡时出现。实践证明,只要我们把现代信息技术与地理课堂进行有效整合,随时都可能有创意灵感产生,把那些繁杂枯燥的地理知识变得妙趣横生、直观易懂,达到教师教得轻松、自然,学生学得快乐、牢固的效果。这种运用多媒体技术完成中学地理教学任务,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信息教研周刊》 2011年第10期
[2]《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3]《地理课程与教学论》 浙江教育出版社
[4]《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篇二
现代地理信息技术是以GIS (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s, 即地理信息系统) 、RS (Remote Sensing, 即遥感技术) 、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s, 即全球定位系统) 为核心的“3S”技术, 并结合虚拟现实技术、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等新兴技术, 是高度集成的多学科知识的交叉, 是空间信息收集、分析、处理、表达、管理、传播和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 地理信息技术已经在在地理、地质、环保、交通等方面应用十分广泛, 成为现代社会发展进一个基础框架。
目前, “3S”技术已经作为学习内容引入到高中地理教学课程, 但作为一种技术工具和教学手段, 其在地理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还未完全有效的开展, 而传统的地理教学技术工具 (包括教学挂图、投影仪等) 并不能准确地反映地理现象的相关规律与运作原理,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直观感受。将地理信息技术融入高中地理教学后, 可以为高中地理教学提供了一个更为先进的教学辅助手段, 对于促进高中地理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的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二、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地理信息技术的优势与价值
1. 丰富了地理教学资源和案例
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 有利于扩展地理学习资源, 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体系。通过使用地理信息技术, 将教材中枯燥的文字信息转化为更为立体的地理图形、视频、系统演示, 与课堂讲授紧密联系起来, 利用互联网的大量资源, 即时查询相关地理数据信息, 为高中地理教学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 是地理教材的重要补充, 是地理教学最大的资源整合库。
2. 促进了地理教学手段的更新进步
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在空间数据获取、空间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方面的诸多技术成果可用于地理教育, 将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以最直观的形式反映出来, 将地理统计结果动态实时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对传统教学手段一些抽象模糊的现象和规律进行生动的可视化再现, 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 增加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和能动性。
3. 优化了现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结构
利用现代地理信息技术, 可以帮助地理教师利用更直观简便的方法进行地理思维重组, 利用GIS和RS的动态感知与空间数据分析工具, 可以完整的实现“从感性到理性, 再从理性升华到理论, 形成规律性知识”的这一认知过程。从而完成对教材内容的重组和扩展。同时, 利用GIS技术与目前广泛应用的智能手机终端APP和游戏相结合, 可以将地理科学与现实生活进行有机的互动, 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对地理知识的灵活把握。
三、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方式探讨
1. 建立中学地理信息教学公共服务平台
互联网上有大量与GIS知识相关的教学资源可以辅助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和帮助学生有效地自主学习, 但此类资源主要用于商业和生产, 对教学而言需要使用者合理筛选和正确使用, 否则往往会事倍功半。为了更贴近中学地理教学, 满足各学校师生地理教学的资源共建共享要求, 建议分地区创设地理信息教学公共服务平台。在这个平台中, 教学资源各学校共建共享, 服务器由运营商托管, 各学校只需要拥有计算机和相关的外围设备, 就能将相关的教学资源整合在一起。借助互联网平台拓展相应的地理资源, 并将信息组建形成一个网状的知识体系, 更加方便教师的备课与教学。
2. 研发针对我国中学地理教育的“3S”系列软件
目前, 国内外很多优秀的地理信息软件作为商业软件有许多优点, 但在界面、功能, 价格方面和中学地理教育并不匹配, 最近部分公司推出了教学类地理信息软件。希望我国的地理信息研发公司尽快研制适合中学生的、与课程设置相匹配的, 集趣味性与游戏性于一体的, 价格低廉的国产“3S”软件。
3. 地理信息技术与地理课外活动相结合
地理课外活动是地理教学的有效形式, 是地理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开展地理课外活动有助于将课堂知识运用于实践操作, 衔接学习与学生生活。从当前地理课外活动的践行来看, 活动实施切实执行性不强, 活动指向不明确, 目标达成不高。运用地理信息技术与地理课外活动相结合, 有助于创设活动情境, 转变课外活动方式,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课外活动的鲜活性和及时性。同时, 在课外活动中有效地使用各类地理信息技术、工具和手段, 也有助于学生真正掌握现代地理信息技术, 形成技术、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有效互动。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地理信息技术已成为目前地理教学面临的一大课题, 其在推动地理教学手段和改进教学模式等方面, 是地理教学改革的一个里程碑。同时, 面临的问题也很多, 教师的技能水平、各地信息化建设水平等都制约着其进一步展开, 必须在实践中因地制宜, 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王冰.高中地理GIS教材内容及其教学实施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 2015.
[2]汪清平.郑丽萍.GIS与地理学科研究性学习的整合实施[J].地理教育, 2004 (2) :9-11
3.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篇三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初中地理 教学资源 教学目标
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初中地理教学提供了优质的教学服务。我们初中地理教师应抓住这一时机,大胆改革教学方法,整合地理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实现地理教学现代化,提升教学效果。
一、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丰富学生知识面,拓展学习途径
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初中地理教学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和方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课外延伸学习,查阅自己喜欢的资源信息,补充课内资源的不足,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将来进一步学习积淀地理知识,最终形成学习技能,使学生获得受益终身的能力。
比如,在进行“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的教学时,由于绝大多数的学生没去过香港和澳门,更不了解那里的具体地理位置、区域组成、人口分布特点、经济基础、建筑风格、人文地理等,加之教材上的信息量有限,我指导学生在学习了本节课后,让学生从网络上进行再学习,把课堂进行有效延伸,让学生从网络上查阅自己喜欢的地理信息,可以是两地的具体位置、岛上资源分布情况等,也可以是两地的旅游资源和历史名人,还可以查阅两地的矿产资源……总之,只要是学生喜欢了解的,都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自由阅读,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自主学习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利用集中时间拓展阅读知识面。这样的教学把课本上的知识进行了填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途径,使学生能够实现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教学难点,优化教学资源,提高教学实效性
地理知识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教材上的知识点基本是枯燥的文字信息,即使加一些图片,也很难形象说明地理知识或揭示地理内涵,尤其是一些跨越时空的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学生很难通过抽象的文字进行理解,如风化的概念、黄土高原的形成等。教师应根据信息技术手段的功能,充分挖掘教材内涵,尽量为学生提供动态的地理资源,给学生一种视觉上的震撼,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产生联想,从而有利于理解地理知识,科学突破教学难点,提高教学实效性。
比如,在进行“海陆的变迁”“地震和火山”等知识的教学时,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教师领着学生读书,勾画出需要记忆的知识点,让学生会背就可以。这种教学模式是死板的、应试的。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这种教学模式已被信息技术模式所取代,我们地理教师应充分利用身边的教育资源,发挥教育技术装备的作用,科学展示海陆形成的全过程、地震和火山形成的全过程等,使学生能够亲眼看到这些地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悟历史变迁带来的巨大变化,为学生建立地理概念、理解地理规律提供保障,科学突破教学难点,提高教学实效性。
三、为学生搭建网络交流平台,实现教师、学生、教育技术装备之间的随时沟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当今社会,网络资源极为丰富,为地理教学提供了优质的资源平台。我们地理教师也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脚步,结合学生喜欢上网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优质的网络资源平台,建立班级主页,让有条件的学生建立自己的博客主页,学生小组建立QQ群,指导学生利用群空间、飞信、微博等方式进行课后交流,把自己不清楚的地方在这里互动交流,实现共同进步,同时要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出来,为其他同学提供好的经验,提高自主学习效率。
比如,在进行“西半球的国家”这一单元的教学时,教材上的资源有限,学生通过教材了解的知识不够丰富,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够浓厚。我利用初中生天生好奇的特点,从学生的爱好出发,让学生通过网络自己搜索西半球有哪些国家,他们的地理位置如何,有哪些主要的特产,气候特点是怎样的,西半球国家的社会制度和经济、文化发展情况等。学生学习积极性很浓,想尽早完成教师交给的学习任务。除此之外,学生还想了解那些自己想知道的信息。学生有了兴趣,学习就变得主动,变得有动力了,就会收到很好的学习效果。通过一段时间的搜索与整理,绝大多数学生出色地完成了学习任务,还有很多学生在小组的QQ群里总结了自己的学习经验、知识结构图等,实现了资源的共享。还有部分学生找到了教材上没有的知识,丰富了教材内容。这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了学生的搜集、整理、分析、探究等能力。
总之,地理教学应顺应课程改革的需要,顺应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需要,我们应紧跟课程改革步伐,加大探究力度,尽最大努力为学生提供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切实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服务,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参考文献:
4.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篇四
向 军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逐步走入课堂,在实践中,老师们发现,各类电教手段在教学中具有直观形象,生动鲜明,反馈及时等优点,是传统教学手段不能比拟的,是贯彻素质教育,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他们具有不同的特点,在教学中恰当地加以应用,投影媒体具有直观性强,操作简单的优点;视听媒体生动形象,可以跨越时空;计算机媒体可变抽象为形象,变微观为宏观。所以投影媒体常用于习题课的教学,可以大大提高教学密度。视听媒体常用于显示细节、反映联系。而计算机媒体常用于展示变化,分解过程。各种电教媒体在教学中恰当应用,能够最好体现现代教育技术的优越性。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是目前世界发展的最主要特征之一,教育这一古老的课题也必然要被打上深深的时代烙印。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挖掘出技术手段在教育领域中应用的巨大潜力,使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教育,也就成为每名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和回答的问题。作为一名中学物理教师,笔者认为要让现代教育技术更好地服务于物理教育,需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着眼教育理念,处理好思想与手段的关系。我国一些教育专家给现代教育技术定义为:“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教与学的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由此可见,这次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整合是以教育理念变革为先导、以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为契机、以学生的个体受益程度为标志、以整合为手段的教育变革。简单地说,现代教育技术就是从教育思想和教育手段两个层面来对现有教育进行变革的,二者相辅相成,但又要有所侧重。
1.思想决定方向,手段决定质量,二者缺一不可。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就实验教学本身来讲,以前我们是教师演示实验加学生分组实验的模式,注重的是实验的结果,要学生掌握某条具体的知识点;引入探究式教学和“STS”的教学思想后,我们更加注重让学生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建立学生的科技意识。这就是教育思想的不同引发的教育方向不同。现在我们在分组实验探究规律的基础上,采取“自设方案→讨论方案→选择方案→实验验证→总结报告”的程序进行教学,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设计并通过实验验证。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多了,虽然有些同学的实验方案最终被证明是失败的,但他们对规律理解掌握的效果很好,更重要的是学生运用实验手段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
2.思想是源,手段是流,无源之水终有尽头。教育思想和手段虽然是缺一不可的,但二者之间又应以思想的变革为重。现在有些同志一提现代教育技术就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网络技术的应用、远程教育等等,这就是源流不清,本末倒置了。技术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如果教法不改革,那只是用新瓶装旧酒而已。
二、着眼教育目标,处理好目的与过程的关系。教育的目的从大处讲就是要促进人类文明、文化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从小处讲就是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达到教学目标,现代教育技术无疑是一柄利器,但它也是双刃剑,运用的不好可能会有损于教学过程的本身。
1.要因人施教、因地施教。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哪种教学方法,要因对象和条件来确定,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生搬硬套显然是不正确的。
2.不能为过程而过程、为技术而技术。有些教师把心思不是放在如何设计教学过程上,而是不惜花费数天乃至数周的时间来制作课件。最后的结果是让课件成了课堂的中心,教师变成了被课件控制的工具,不断点击按钮,亦步亦趋去完成教学任务,不敢越雷池一步,灵感、创造性消失殆尽。
3.对于物理教学来讲,动手实验有其不可替代性。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二次开发和推广普及,专门运用物理领域的光学、电学、力学等虚拟实验室已经相当完备。但是物理学的基础就是观察和实验,在学生动手实验的过程中,能够提高他们使用仪器、准确度量的熟练程度,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作风,这是虚拟实验达不到的效果。所以在物理教学中,决不能让虚拟实验室完全取代动手实验。
三、着眼教育效果,处理好形式与内容的关系。评价一节教学课成功与否,并不在于你用黑板还是用投影,也不在于课件制作华丽还是简单,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效果。目前以计算机为主体的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应用十分普遍,那么究竟怎样才能让这个形式更加适应教学这个内容,增强教学的效果呢?
1.要把握好用与不用的度。总的来讲,一些过程是难以展示的,尤其是那些渐进的、瞬时的、微观的和抽象的物理过程,对于这些重点内容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来体现。
2.要把握好应用的重点。对于物理学科在不同时刻的振动情况。这样的演示单凭实际的演示实验是难以完成的,在这里合理运用也是十分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
总之,作为教学主导的物理教师,要想在现代教育技术领域内自由翱翔,就必须向自身挖潜,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自己驾驭技术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现代教育技术更好地服务于物理教育。
5.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篇五
作者:张永纯
文摘:如今,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教师都想通过多媒体课件让语文课堂焕发生机活力。那么如何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使之有机融入语文课堂,确实为课堂教学服务,使课堂教学活力实现最大优化呢? 关键词: 多媒体课件 现代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直观形象,新颖生动,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彻底改变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如今,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教师都想通过多媒体课件让语文课堂焕发生机活力。那么如何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使之有机融入语文课堂,确实为课堂教学服务,使课堂教学活力实现最大优化呢?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化静为动声形并茂,激发学生兴趣
多媒体课件可以通过声音、色彩、图像、动画等各种手段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利用其视听、时空、动态优势,通过创设情景,将静止、抽象、干涩的书面文字变为活泼、具体、有血有肉的直观形象,学生通过认知体验,产生情感,构建多元、多维、多角度的教学模式。
例如《观潮》一课,作者在课文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描写潮的样子及潮的响声尤为精彩,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震得颤动起来。教师在教学中,可借助录音让学生感受到潮来时浪涌岸滩,汹涌澎湃的声音,借助投影和录像,让学生感受潮来时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的壮观之美。通过创设视听情境,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如上《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一课时,教师采用了影片引入的方法。先播放《蓝光闪过之后》中唐山大地震中的片断,当学生看到顷刻之间,道路被毁,房屋坍塌,人们被压在废墟下痛苦地呻吟,而侥幸跑出来的人则不顾一切用最简陋的工具找寻自己的亲人„„同学们流出了眼泪,教师问学生:“你们知道有这样一对地震中的父子吗?他们同样值得我们感动!你们想知道他们的故事吗?”这样的情境创设和设问引入,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并进而把注意力集中到所学的内容上来。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合理的阅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内容。
多媒体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运用这一特有功能,它能将静态的文字以图文并茂、声形俱佳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化枯燥为生动,从而化难为易。
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对课文主旨的正确理解是我们教学的难点,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帮助学生解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表达方面的困难,从而降低难度,使教学中的难点得以顺利突破。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丑小鸭》这一课时,我借用了FLASH动画的形式再现了丑小鸭在树林中生活却被小鸟讥笑,被猎狗追赶的场景。当学生看到大屏幕上出现猎狗追逐丑小鸭并朝着可怜的小鸭子狂吠时,孩子们的情绪完全被调动起来,有的眼里含着泪花,有的喃喃自语“丑小鸭真可怜”,还有的表情凝重,似乎自己就是那只被追得魂不附体的小鸭子。这时再让学生去体会丑小鸭生活的艰难、内心的痛苦以及他身处逆境不放弃的那份坚强就显得容易得多,这个效果是单纯的文字教学所达不到的。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常常出现教师唱独角戏、学生昏沉沉听的局面。新课标则强调课堂教学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为主。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为目标。多媒体教学课件正好满足这一要求。它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再单一,也使学习过程从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有趣。
如在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课时,在信息技术教师的协助下,同学们在网络教室,不仅收集资料、下载图片,还借助主题网站《美丽的小兴安岭》,自主地进行学习。通过网站他们不仅了解了《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课提到的有关小兴安岭的风景、特产,还知道了大量课文中没有提到的小兴安岭的其他信息资料。为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更深入地学习这篇课文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又如打字游戏,说是游戏,但要玩好却不是那么简单。除了要有扎实的指法基本功外,对汉字本身的了解也非常重要。如用拼音输入法,倘若对拼音掌握得不牢,字的读音不准确,自然会降低玩游戏的质量。同样的道理,同学们若是用五笔输入法进行游戏,对汉字的笔画特征、笔顺不了解,也难玩出质量来。因此可以说,打字游戏可以让学生因为想要玩好而不得不加强汉字字形和字音的学习,在游戏水平提高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对汉字字形和字音的掌握,真正做到了“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再如一些语文专业知识的学习,如修改病句、词语搭配、判断句型等,如果仅仅靠老师在课堂上讲解,单纯枯燥的“听”会让学生既感到厌烦又达不到训练要求。小学生喜欢做游戏,将活动游戏引进课堂,增添学习乐趣,既符合孩子的心理特点又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学习方式,让课堂真正成为孩子们的学习乐园。于是我们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类似于游戏似的教学设计。比如词语搭配练习,我们设计为学生与电脑中的“学习伙伴”对话,如果学生搭配正确,学习伙伴便可以让他进入下一个环节,否则就停止,直到他选择正确了为止。这样一种学习方式,使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好胜心都被激发出来,他们很自然地就处理好了“要我学”和“我要学”的关系。
四、巧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学生在开展综合性学习之前,自己查阅资料,进行自我准备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自我探索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巧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利用课件或现成的教学软件,在中年级开展的“中国传统文化展”“我知道的名人(伟人)成长的故事”“我喜欢的童话”,高年级开展“我的生活启示录”“我最喜欢的名人名言”等综合性学习。活动前,学生可以上网自己查找资料,也可以和小组的同学合作查找收集资料,作好活动准备。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和合作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潜能。如高年级学生在开展“祖国在我心中”学习汇报会,活动前,学生要围绕主题,查找资料(诗歌、故事、演讲稿等)选择材料或者自创材料。这样的活动过程,学生的查找收集、分析处理的信息能力及自我创新发挥能力都得到锻炼。每个学生都有自我表现、自我发挥、自我创新的欲望。在综合性学习中巧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这些欲望,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创造能力的目的。如在开展《遨游汉字王国》综合性学习时,让学生自选主持人,模拟电视节目,进行有关汉字知识的问答。当主持人要求大家猜一猜字谜、讲有趣的汉字故事、讲解汉字的演变时,学生就利用多媒体的播放功能,把事先准备好的汉字故事、汉字的演变等,用电脑中的播放器或其他软件播放展示。每当此时,学生们无不跃跃欲试想展示自己的作品,那种渴望表现,那种学习的激情溢于言表!学生们在享受现代信息技术给自己带来学习语文的快乐的同时,自己的实践应用现代技术的能力,自己的创造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锻炼和提高。
五、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合理的写作情境,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和发展。而语文素养的提高,离不开“写”。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多渠道的训练途径,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抓住“写”点,让学生进入自由运用的广阔天地,体验成功的喜悦,为学生语文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别董大》古诗教学中,教师在总结全诗后出示了一道小练笔:讲《别董大》这首诗编成一个小故事。可是学生写来写去,都是把这首是的意思铺展开来,没有一点“故事”味,小练笔的有效形式触礁了。这时老师出示了“北风呼呼、黄沙漫天、大雪纷飞的旷野上,诗人和董大依依惜别”的动画,学生从这凄凉悲怆的画面中,对诗人和友人分别之时的场景所感染,有的同学泪眼花花,只听见“沙沙”的书写声,不到十分钟的时间,一篇篇感人的小练笔诞生了。这样既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效率,又培养了学生的习作能力,让课堂教学扎实有效。
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启发想象,培养创造力。现代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教与学的空间;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种终身受益的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为学生学会学习,提供了一条自主实践、自我探索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6.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篇六
众所周知,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是对学生进行公民的品德教育和初步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学做负责任的公民。也就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如何适应未来社会的竞争。而传统的思品教学偏重灌输,而讲授灌输对学生道德观念的理解、道德情感的激发、道德行为的指导都起了阻碍作用,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成了接收器,被动地学习,就不能适应世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挑战。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教学观、质量观,要把信息技术与思品学科整合。所谓整合,也就是在思品学科教学中渗透信息技术,获取信息与知识,接受新技术、新方法、新思想、新手段、新形式,实现自主化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真实起到思品内化目的,达到以学生为中心,确实提高教学实效。通过对这两年新课程的理念的不断深入理解及自己的亲身实践与探索,我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与思品课整合的重要意义首先表现在有力的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创设了生动情景,激发了学生兴趣
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和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课程,如果采用一般的教学手段,往往会变成空洞的说教,枯燥无味,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使教材声文并茂、生动、形象、逼真,还能把人们在文字教材中见不到的场面、情景展现在学生的面前,生动活泼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如:教学七年级上册《亮出你自己》一课时,课的伊始我请同学们看了一段2004年中国奥运健儿勇夺金牌的录像,在这段录像中集纳了各种体育项目。本来就喜欢体育的他们一下子被牢牢吸引住了。看的过程中我允许他们叫出自己认识的运动员的名字,孩子们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他们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动物身上,给予动物更多的关注,从而兴趣盎然的进入本课的学习。又如在教学《法律是种特殊的行为规范》一课时,在讲“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这一特点时,我利用课件进行情境教学,渲染人物形象:播放胡长清受贿案的视频,重点播放胡长清被法院审判这一重点情节,最后展示胡长清被法院宣判为死刑并立即执行这一决定。这一段课件的播放,让学生强烈地感受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他们对法律的这一重要特征牢记在心。
可见,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能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有效地创设教学所需的情境,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激发道德情感,灌输为感悟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感情可以在某种特定场合中被激发出来,这就是“触景生情”。现代信息技术就可以创设出和谐的、动态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对形象具体的事例、情景等的感知,激发学生的动情点,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并进入角色,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如教学《勿以恶小而为之》一课时,我先播放影像片段,展示些触目惊心的事例,启发学生思考:难道这些人生来就是这样糊涂吗?那么他们是怎样走到这一步的呢?引起学生思考。这样,理中有情、情中有理,所明之理融入了学生的真情实感,更具有感召力和说服力。当学生的情感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时,引导他们抒发心中的情感,能起到传播情感强化全体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的作用。如教学《师生之间》一课时,我先回忆自己童年时代得到老师关怀和培养的事例,表露出自己对老师教诲的真诚感激之情,并以一声“谢谢您,老师!”引起全班学生的情绪共鸣。接着,播放录像《烛光里的微笑》,再出示一幅平时老师关心学生的画面,让学生从录像中赵老师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的事迹联想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怀,体会认识到每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老师。最后,在课件MTV《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的音乐声中,让学生说说想对老师说什么,想为老师做什么。此时,学生已经很想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感情了。可谓情到深处,一触继发。
三、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课堂教学的生机与活力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时代性、针对性很强的学科。脱离时代、脱离实际的品德课就像一潭死水,没有生机。因此,就要求教师要准确把握时代脉搏,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使思想品德课永远充满浓郁的时代气息。教学中可选用当今有代表性的社会事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书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生动形象的感人事例相结合,让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对他们用知识指导行动也是非常有帮助的。例如:我在教学《做一个有尊严的人》一课时,发现教学目标中强调“培养学生自尊自信,尊重他人的生活态度,与参与社会公共生活能力,懂得自尊与自耻”,而课文中有关这方面的内容相对不足,于是我找来《2004年奥运冠军录》这套光盘,节选下“刘翔勇夺奥运冠军”这一精彩片段。虽然仅有短短的三分钟,但美丽的画面、亲切的讲解,使学生清楚明白地了解了中国人的自信,丰富了教材的内容。
再如我在讲《团结就是力量》一课时,在学生汇报完自己的调查资料后,我适时播放2003年上半年,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支援抗击“非典”的斗争的影片片断。这众志成城的伟大民族精神深深拨动了学生的心弦,他们的内心充满了自豪的情感。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思想品德教师应做一名有心人。现实生活、报刊杂志、电视节目中蕴含了丰富的、具有鲜明时代感的教育资源,我们应随时注意收集。把它们融入到思品课中去,教材的说服力和时代感就能明显增强。
四、活现榜样形象——强化正面教育
正面教育是《课程标准》的原则。用榜样人物来正面教育学生,是坚持正面引导,以真情感染学生的有效途径,它可以把高深的政治思想理论和抽象的道德标准人格化,让学生在具体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范例中,理解某种道德规范,并以规范作为自己行为的标准。在思品教材中容纳了许多优秀人物的先进事迹,他们便是学习的榜样。可身处多元时代的学生们并不完全相信,他们总爱追着我问:老师,真有这个人吗?(是不是为了教育我们编出来的人物)他还活着吗?他长什么样?”可见,孩子们需要的是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榜样,而教材的介绍远达不到他们的要求。现代教育技术则能直观展示榜样人物的模范行为和优秀品德,影响学生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以达到教育要求。例如,我在教《直面挫折》一课时,发现大家对挫折及如何面对挫折这一材料并不很熟悉。我就号召同学们去收集资料,增加对材料的了解。自己则找到展现一些人物在挫折面前的事例的视频,让同学们观看。孩子们被一些人物所深深震撼了。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当孩子们亲眼看到活生生的例子,他们信服了,也乐于向榜样学习。可见,现代信息技术活现了榜样形象,强化了正面教育的效应。
综上所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直观形象、具体生动的特点,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因素,让他们在愉悦的心态下,在令人信服的实事中,接受教育,明白道理,对提高思品教学实效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但我认为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对信息技术与思品课堂整合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师生关系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例如,以往的思品课往往是一只粉笔、一言堂的灌输式,而信息时代的到来,面对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我们反而不如孩子们反应快,在很多方面他们远胜于我们,我们没有理由在站在讲台上发表长篇演讲,而应该更多的让孩子们发表见解。既然网络是五彩的、社会是多元的,我们也应该抛弃答案唯一,在坚持是非标准的大前提下,允许他们发表不同见解,尊重孩子们的想法,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传统的先分析典型事例再导行的固有模式正在发生着变化。例如,我在教学《理解诚信》一课时,首先通过看图、听故事、讨论的方式,使同学们明确了诚信的重要性及诚信内化为美德,外化为行动的实质。学生们当即展开了大讨论,各抒己见,课堂气氛相当活跃。这样的明理过程远比分析课文中的单纯事例更有意义,更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实际。所以,在思品教学中,学生能做的事自己做:能发现的事自己发现;能思考的问题自己独立完成……解放他们的双手和思想,达到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的境界。在课堂上,我们要给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组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增强角色体验,拓展渠道,注重前伸后延;利用现实生活中丰富的思品教育资源,让乐于自主学习的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主动探索、主动创新,从而充分展现其“主角”形象。在其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促其内化导行的内驱力。如教学《公共生活中的礼仪、礼貌》一课时,课前我让学生搜集当前社会上的一些文明礼貌用语,在课堂上进行5分钟新闻发布会,学生一方面展示了自己的实践成果,另一方面感受到掌握文明交往的技巧,收获很多,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而这不正是在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把握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吗? 总之,信息技术的到来,正吻合了思品教学改革的需要。它增强了教材的感染力,扩大了阅读的信息量,拓展了学生的感性和思维空间,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学习自由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浓了,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同时也密切了师生关系,教师成了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知心朋友。有人曾说过,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里程中最辉煌的一段。那么,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将为“辉煌的历程”增添更为神奇绚丽的一笔。潜心钻研现代信息技术与思品教学整合,必然给增强实效性的研究注入新的活力,我将不断求索。
参考文献
1、陈庆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几点思考》 2004年
2、丁玉英 《运用多媒体 优化思品课》 2003年
7.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篇七
关键词:范例,范例教学法,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是我院新开的一门必修课程,主要内容为图像处理、动画制作、音频视频处理和多媒体课件制作,以实际应用为目的,着重培养学员的动手操作能力。笔者在授课的过程中,发现范例教学法比较适合该课程的特点,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什么是范例教学法
范例教学是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等人提出的一种教育理论体系。范例教学的基本思想是通过精选具有本质的、典型的、原则性的及结构化的知识和规律,在教学中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使学习者主动积极地通过思考进行学习,学习者不仅能获得知识和技巧,还能获得继续学习的能力。范例教学的具体做法是根据好的、特别清楚的、典型的事例进行教学与学习,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和学习方法。
2 范例举例
所谓范例,通俗地说就是好的例子和典型的例子。在《现代教育技术基础》第四章flash动画处理中,例4-12飘落的花就是比较好的范例。在例题“飘落的花”中包含了丰富的知识点:
1)绘图工具的使用。包括图形的绘制、笔触和填充的使用、颜色面板的使用、重制选区和变形的使用等。
2)元件使用。包括元件类型、库面板、元件和场景的切换等。
3)引导层动画的制作。包括传统引导层的使用、运动对象的位置变化、“插入关键帧”和“插入帧”的区别、“传统补间”的建立等。
4)运动属性的设置。包括缓动、旋转、调整到路径、色彩效果等。
5)文件的建立和发布。包括文档大小、帧频、背景颜色、发布设置等。
3 范例教学应用过程
通过实践,笔者认为范例的教学应用过程一般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3.1 准备阶段
教学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有准备软件、情景设计、预备知识的学习。在上述范例中需要准备的是flash,软件版本CS4。情景设计让学生了解范例的制作任务和完成效果,最好自己先做出来一个样例,播放给学生看,让学时知道自己要完成什么样的作品。预备知识即完成作品要预先学会哪些知识或操作,范例“飘落的花”中需要预先了解绘图工具的使用和时间轴、帧等知识。
3.2 制作阶段
制作阶段主要是学生制作范例,教师可以先示范操作演示,然后学生自己练习模仿操作。在制作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巡视,及时解决学生在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普遍问题教师要集中讲解。制作阶段要以学生操作为主,教师讲解为辅。
3.3 总结阶段
总结阶段是在制作好一个完整的范例后进行的一个必要的教学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对完成的范例做一个“一般性”的总结,即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比如在上述范例中让学生完成“飘落的花”后,学生应该知道引导层动画制作的一般方法,能独立制作出具有“引导层动画特征”的动画。总结阶段要以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发言为主,教师点评总结为辅。
3.4 迁移阶段
总结阶段完成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练习。比如和“飘落的花”类似的汽车的移动,动物的跑动等,该过程进行和完成的同时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训练和提高。该过程的组织由教师给定情景和素材,让学生自己进行设计动画,独立完成动画的制作,完成对知识的迁移应用,举一反三。
3.5 提高阶段
提高阶段是指范例的知识扩展应用能力,好的范例应当具备灵活的知识扩展性,让学生在学会一种知识后马上能够产生对相关知识的渴望。比如范例“飘落的花”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索如何让“花”在飘落的过程中停下来,有如何让它继续飘落;还可以引导学生探索如何在“花”在飘落的过程中播放背景音乐等等。提高阶段在教师的提示下进行,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预习或自学新知识,达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目的。
4 范例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范例教学法非常适合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范例教学法有很多优点,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可以促进课程改革的发展,还可以全面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但是要想把这种教学法运用的恰到好处,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首先,如何设计一个好的范例是很重要的。教师应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并且将它们合理地组织到范例中,使范例之间有机的关联。选择范例时,要注意突出范例的典型性,防止范例的一般化。突出范例的可操性,防止范例的抽象化。突出范例的综合性,防止范例的简单化。
其次,要注意循序渐进地展开对范例的认识和学习。范例教学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示范和模仿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应认真针对范例展开示范、模仿、归纳、总结的过程。范例教学应首先从精选的典型范例人手,通过它向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让学生了解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再次,要注意教与学的有机结合。现代教育理论提倡的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它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同时也并未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在整个范例教学过程中是组织者、指导者。因此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不能忘记教师的责任。事实上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过程各环节中,教师的责任不是减轻和降低了,而是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忽视了教师作用的发挥,学生的学习将会成为没有目标的盲目探索。
另外,教师在开展范例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掌握知识与培养学生能力的结合,既要通过范例让学生掌握好相关的学科知识,又要注意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从而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
总之,范例教学方式有助于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与研究性学习,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有利于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促使教师专业素质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巨瑛梅,刘旭东.当代国外教学理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张敬环,任瑞仙.信息技术课程范例教学模式初探[J].科技信息,2007(33):61-65.
8.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篇八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高中地理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180123
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技术已经深入到各个领域,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尤为广泛。同时地理信息的学习对我国生态资源的保护,对国家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入高中地理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地展示效果,结合地理学科特点,提高高中地理教学质量。由此,本文对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作用进行阐述,提出了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措施,为丰富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率提供依据。
一、 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首先,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有效地发挥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突破了以往高中地理教学中由于教学设备简单,而使学生在学习地理抽象的理论知识时感到困难,进而影响学生学习兴趣。以往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所用到的教学设备仅仅是挂图和地球仪,这使地理地质情况、天气变化等较抽象的地理教学知识难以表现出来,增加了学生学习理解的难度,使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备受压力,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使地图和地球仪中的地理知识活起来,有利于学生多角度观察和学习地理知识,进而提高了地理教学效率。
其次,多媒体教学有效地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往地理教学中由于教学设备简单,阻碍了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影响了教学方法多样化的顺利展开,而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使教师通过网络资源搜集到更多更丰富的地理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地理教学质量。
第三,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参与到多媒体教学活动中,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结合了大量的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等将地理知识生动、活泼地展示出来,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1. 利用多媒体技术补充和丰富地理教学内容
由于地理知识涉及内容较广,因此在地理教学有限的课堂当中无法将地理知识的各个层面都完美地展示出来。教师单纯通过语言的讲授,只能将地理知识的重点凸现出来,而对地理教材中涉及的其他知识一带而过,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质量,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地补充和丰富教材中的不足。
例如,在进行《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的教学中,教师搜集较多的城市工业区的布局图,将立体的图示展示在多媒体教学中,学生对工业布局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师再以动画的形式播放一组资料,资料中体现的是某一城市将工业区布置在了城市中间,环境受到了较严重的污染,人们的身体健康受到严重的影响,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工业布局的要领,还意识到了正确布局的重要意义。
2. 利用多媒体技术活跃课堂,激发学生兴趣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有效地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率。
例如,在《交通运输方式的布局》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动画制作来体现交通运输布局的重要性。教师在制作动画时,可以制作多种动画供学生选择,如为铁路、公路、航空、管道等运输设置不同布局的动画,在播放动画时让学生自主选择。如教师给出三组公路运输布局,其中有一组是正确的,然后提问:“下面大家看这三组动画,这些动画表示的是公路布局,请大家互相讨论一下,选出正确布局的一组。”学生通过讨论、分析,选出正确答案。这一过程不仅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地图教学,提高学生识图能力
地图教学是地理教学的重要部分,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势提高学生识图、用图的能力。在多媒体教学中可将地图立体地展示出来,例如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卫星地图的立体特征,使学生通过多媒体技术了解我国不同区域的地理特征。
例如,在进行《南水北调》的教学中,通过多媒体将地形图放大,学生对南水北调的延经路线进行掌握,并对沿途地区的地理情况有了深刻的了解,增强了学生的识图能力,培养了学生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
综上所述,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将多媒体技术的特点与地理知识特点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将地理教学中的难点和盲点充分地展示出来,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减轻了教师教学的负担,也有效地提高了高中地理教学效率。
9.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篇九
江西省萍乡二中/贺先锋
[内容摘要]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特定的地理情境进行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逻辑思维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终身自主学习的能力。正因为如此,“情境教学法”越来越被广泛地用于地理课堂教学中。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学习兴趣;学习效率;自主性学习
情境教学法理论是我国著名教育专家李吉林老师倾注了30年的全部心血,将自己的教育实践、教育创新相结合,打造出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思想理论。所谓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特定的地理课堂场景,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在“我要学”、“我想学”的氛围中愉快地接受新的地理知识。情境教学法的最大优势是能把教材教活,把课堂教活,把学生教活。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情境教学法”被广泛地用于地理课堂教学。那么,如何将“情境教学法”应用于地理教学中呢?我认为关键是合理创设情境。
下面,我就结合本人多年地理教学的实践与体会,对“情境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谈几点肤浅认识,还望广大同仁不吝赐教。
一、创设导入情境,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伊始,教师如果能通过创设新颖别致的课堂导入情境,很容易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从而将学生尽快引入新的教学情境之中。可以说,好的情境导入是打开学生兴趣之门的钥匙。当然,情境导入的方式有多种,这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合理的选择。
例如,在学习“冷热不均引起的大运动”时,我是以《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在葫芦谷火烧司马懿”的历史典故为情境导入教学的,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上天为什么会突降大雨救了司马懿一命,是诸葛亮失算还是司马懿命不该绝?还是……?通过创设该历史情境,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二、创设生活情境,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主接纳知识的意愿就越强。而《高中地理新课标》对地理教学也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即“将地理知识作为认识现实世界,适应未来生活的经验准备,从学生身边的生活事例来具体认识和理解”。因此,地理教师应思考如何把地理教学生活化,突破课堂教学空间,实行开放式的地理教学,使地理教学生活化。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生活情景,把教学内容与生活情境有机结合,把抽象的文字知识转化为具体的生活情景,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理解。让学生发现地理知识就在自己身边,地理知识就在生活中,这样,学生就非常想学、乐学,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明显地提高。
如在学习“城市内部功能分区”时,我首先展示一幅萍乡市城区地图,请学生根据自己所熟知情况在图上找出我市各大住宅小区、主要商业街、主要工业分布的位置?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各住宅区、商业区与工业区为什么会分布在那里?各功能区在城市内部空间分布有何特点?影响各城市功能区分布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绝大多数学生生活在城区,对城区各功能区的分布比较熟悉,因此,大多数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这样的教学活动当中,这既增强了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也明显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创设问题情境,可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古人云:“学贵于思,思源于疑”,“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疑是思维的火花,是指引人们不断向前探索、不断进取的力量源泉。爱因斯坦也强调:在怀疑中发现问题,有时可能要比直接从教科书上获取的答案更为重要。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抓住各种时机,巧设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当然,在问题的设置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条理明晰,合乎逻辑和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特点的问题情境,在学生与问题之间架设一座桥梁,引导学生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一步步地深入思考和探究,作出科学的推理和正确的判断,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启学生的思绪,引发他们的想象,并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工业的区位选择”一节时,为了使学生对宝钢、鞍钢这两大钢铁工业的区位因素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可创设这样一组问题情境:宝钢和鞍钢是我国二个大型钢铁工业基地,一个位于东北辽宁省,一个位于上海市,两者在资源条件方面有何不同?在学生回答二者资源差异后,还可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资源缺乏的上海布局如此一个大型钢铁工业企业?这样布局是否合理?宝钢能在原料和能源都很缺乏的上海生存,主要是得益于哪些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从宝钢和鞍钢布局说明了什么问题?从环境、资源、水源角度考虑,上海宝钢为什么布局在城市的北部,且濒临长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这组问题逐个深入,逐步引导学生向纵深方向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创设角色情境,可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学习方式。顾名思义,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论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里其实就是强调:要转变这种被动的学习状态,提倡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的自主学习。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成为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当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有很多,但我认为,最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尽可能地创设一些角色情境,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其中,让他们自己探讨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在学习“工业的区位选择”时,我曾设计过这样的情境:假如你是一位老板,你想来萍乡投资办厂,你打算办一家什么工厂?将把工厂建在哪里?并简要陈述自己的想法与理由。许多学生一听自己可当老板,头脑非常兴奋,争先恐后地想发言。当然,我并没有马上让他们发言,而是先给他们定了条规则:除第一位发言同学外,其余发言的同学在陈述自己的办厂思路与想法前,请你先评价一下前一位同学提出的办厂思路与方案是否可行,若有不妥,请指出其不足。随后,我请了5位同学作了即兴发言。接着,我让全体同学对以上5位同学方案进行评价,哪一位同学的方案最合理、可行,其它同学的方案存在什么纰漏,还需考虑哪些因素?由于大多学生都能很快进入“老板”这一角色,并充当角色的重任,因此,学生在扮演“老板”这一角色过程中,能自主地探讨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增强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
五、结束语
当然,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的方法还有很多,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联系实际,从学生身边的生活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入手;也可借助幻灯、投影、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进行直观形象演示,把学生思维迅速带入具体的地理场景中;还可以直接挖掘教材本身的内容,如地理新教材中的“活动探究”栏目就已为学生创设了多种情境。但是,在这里我还需要强调一点,并不是所有的科目、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千篇一律只能用“情境教学法”。我们应当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取一种或多种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创设出适合自己教学对象和教学环境的教法。总之,我相信:只要我们敢于进取,善于吸收,大胆创新,高中地理课将会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更加引人入胜。
[参考文献]
10.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篇十
摘要: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广泛应用,其本身具有许多优势,丰富地理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但在地理课堂中不能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给地理教学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多媒体教学应用于地理教学中建设性的意见,以期充分利用多媒体优势,使其发挥最大的教学功能。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地理教学多媒体技术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已广泛应用于地理课堂的教学,研究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育领域是当前地理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多媒体教学形式多样,为多媒体课堂教学提供了交互式的学习环境,弥补传统地理教师授课时“ 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幅画、一张嘴” 的不足,不仅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然而,多媒体教学在地理教学中并非万能的。本文针对多媒体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存在的种种弊端,加以冷静思考及分析,并提出建议性意见,以期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多媒体地理教学的特点
多媒体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综合处理多媒体信息(数据、文本、图形、声音、图像和视频),使其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一个系统并具有交互性[2]。多媒体地理教学基于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具有集成性、交互性、可控制性等特点[3],从而使多媒体地理教学呈现以下特点:地理教学信息显示的多媒体化,地理教学信息组织超文本,地理教学过程的交互性,地理教学信息大容量,地理教学信息传播网络化,地理教学信息处理的智能化[4]。多媒体教学在地理教学中优势
地理课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有些内容与其他学科相互交织在一起,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讲解枯涩,就概念讲概念,就现象讲现象,教学效果一直不佳。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精美的地理教学课件,将图文、声音、和视频并用,创造出图文并茂、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交互式的操作方式,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形象、直观、活泼、生动、信息最大、时代感强,在地理课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5]。2.1应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地理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说明兴趣在学生习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应从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而多媒体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文和板书的缺陷,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之中,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思考。
2.2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能力
地图是地理的灵魂,读图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贯于始终的基本技能,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教会学生通过阅读地图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也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多媒体地理教学中,它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全面的读图、用图乃至制图的重要本领[9]。2.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主要教具是挂图、课本插图和一些投影,由于不能看到地理事物的运动变化,学生难于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可以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使静止图成为动态图,从中观察到整个变化过程,使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10]。
2.4促使地理教学资料丰富化,抽象内容具体化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类接受知识时是由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多种渠道获得的,其中视觉占有最重要的位置,听觉其次[6]。多媒体技术应用下教材不再仅仅是书本,还有融图像、声音、文字为一体的电子教科书,如CD—ROM(只读光盘)、CD—I(交互式光盘)、DVI(交互式数字视频)等[7]。它向学生提供声图文并茂作用于多种感官的信息,使学生如身临其境,使抽象的内容为具体,枯燥的内容为生动,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加速学生对事物的理解,效果与单纯的文字描述或讲解相比是不言而喻的。2.5促使地理教学方法多样化
传统的地理教学由于受诸多条件的限制,只能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幅图、一张嘴”来说天下,教师教起来吃力,学生学起来乏味。媒体体技术应用,2 教师不仅可以根据地理教学目标采用更多教学方法,而且可根据计算机反馈的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修改教材内容的深浅度及教学方法,改进教学。例如,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可代替教师现场的讲解、板书和演示,尤其对重复授课多的地理教师来说,多媒体教学减轻了教师重复、繁杂而机械操作的劳动,在练习和复习课过程中更显出它代替板书的优势,非常方便[8]。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掌握程度和需求进行学习。不同的学生通过各种软件学习的平台,对知识加以巩固,使学生印象深刻。由此可见,多媒体教学可以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和个别教学。2.6多媒体教学可以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地理教学中,许多重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是比较抽象,又是重点和难点,仅凭老师的讲解,学生是难以理解。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制造模拟的运动现象和过程,化不可见为可见,化抽象为形象,化静为动,易于学生掌握。一方面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另一方面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完教学任务,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1]。例如在讲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时,先用 Flash演示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再和学生一起讨论并板书直射点移动的范围、路径以及由此产生的昼夜长短变化特点。这样就把原本很难学的一个知识点轻而易举地击破了。
2.7 多媒体教学给地理课堂教学带来勃勃生机
多媒体技术是指把声音、图像、文字、视频等集成一体,利用计算机获取、压缩、解压缩、编辑、存储等加工处理,再以单独或合成形式表现出来的一体化技术,每次技术革命都会促使事物发生质的飞跃,因而多媒体教学不仅仅是告别了“ 黑板+ 粉笔” 而且促使地理教学内容和地理课堂教学结构的深刻变化。
3多媒体教学在地理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虽然多媒体教学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但也应注意到,多媒体只是一种工具、手段,它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得当会提高教学效果,运用不当,适得其反。而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3.1地理课件质量不高
有些课件制作片面追求外观,追求媒体形式的全,过于注重视觉形象,感官刺激,造成屏幕渲染过渡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五彩缤纷的图像或幽默搞笑的动漫上,这非但不能起到调动注意力的作用,反而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一节课下来学生走马观花,凑热闹,好多基础知识并没掌握对教学产生不利的影响。有些 3 地理课件附加信息和无关信息过多,常出现教师在课堂上忙于赶内容,学生疲于作笔记,学生分不清难点,理不顺重点。3.2多媒体技术的推广,加重教师负担。
地理课堂上,多媒体教学的好处之一就是减轻了地理教师课堂教学的劳动强度,增大知识信息含量。但换个角度去看,却延长了教师备课时间,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教师要用大量的时间去收集、整理资料。地理教师就要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寻找地理素材,而忽视对地理教学的设计,这样势必要影响到教学质量。3.3注重形式,忽视实质。
有的地理教师为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几乎挖掘了地理教材中所能运用的一切知识点,利用所能得用的一切媒体,使学生大开眼界,似乎这节课的信息达到了极限。但是,教学效果一般,尤其是知识迁移、运用等教学目的无法达到。原因是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教学形式上,只注重了外表,忽视了实质,背了教学规律,没有达到教学目标。
3.4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老师与学生之间之互动关系。
在地理教学中,不仅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而且要是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师生之间保持良好沟通关系。而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地理课堂上,有时会出现“老师围到课件转,学生盯着课件看”的现象。这种现象往往忽视了发挥老师主导作用,加深学生对课件的依赖,忽略了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还容易偏离教学目标的要求。3.5学生课堂做笔记记积极性低。
“好记性不如烂”道出了课堂做笔记的重要性,它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采用多媒体地理教学虽然提高了老师授课效率,但影响了学生课堂做笔记的积极性及主动性。例如,复习课上,老师翻课件比较快,而学生来不及做笔记,部分学生就应用高素像的手机拍课件,甚至有部分学生从头到尾都不动笔,下课就直接拷贝课件,这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3.6助长教师的惰性
多媒体教学节省了教师板书时间,但对课件的重复利用会影响教师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深化、加工与再创造。有些教师却直接将教材内容照搬到屏幕上,上课就对着电脑念,由传统的“照本宣科”演化成新形势下的“照机宣科”。更有甚者连课件都懒得制作,直接从网上下载,上课时对着电脑做“解说员”。从这一点来看多媒体教学不仅没有提高教学效率,反而助长了教师的惰性,阻碍了教师专业 4 素养水平的提高[12]。多媒体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几点建议
多媒体教学增强了学生的兴趣,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但也应注意到纯粹使用多媒体教学存在以上的一些弊端,但是在地理教学中恰当、巧妙、灵活地运用多媒体,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是卓有成效的。4.1正确定位多媒体教学在地理教学中地位
多媒体教学手段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师相比, 多媒体教学仍处于教学中的辅助地位。因此多媒体教学不能盲目“拿来”,保持清醒头脑,先进技术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无法取代教师在教学中所占的主导地位。因此, 教师应通过精心认真的教学设计, 选择最合适的教学媒体,为教学锦上添花,而不能一味地追求课件地美观、新奇而忽略其实用性。另外积极推广多媒体地理教学的同时还要反对那些把多媒体教学当成摆设以及将教学过程复杂化的情况。4.2提高地理教师的多媒体技术,科学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
目前,有不少教师使用粉笔是轻车熟路。但对多媒体教学生疏,尚未认识到多媒体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是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因此,教师需要转变自己的观念,尽快掌握多媒体技术,这是多媒体技术与地理教学整合的技术保证[13]。同时,地理学科并不是每节课都必须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授。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辅助工具,应在适时、必要时才使用它。科学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避免只注重形式,而忽视教学实质等现象出现。例如,避免使用五彩缤纷的图像或幽默搞笑的动漫在课件分散学生注意力,而应选择适合地理教学内容的课件。4.3地理教学中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有效结合
传统教学灵活性较大,注重语言表达,互动性强,增加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共同完成教与学的两个重要环节。而多媒体教学采用教学课件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动态过程的演示,简明清晰的解释来掌握有关的知识。因此,多媒体教学应该和传统教学有效结合,优势互补,才能更好发挥其作用。例如,在讲三圈环流时,用投影仪将三圈环流模式图显示到屏幕上,然后再根据图片设疑提问。边讲解边板书,最后共同讨论得出结论。这样既将知识形象化和动态化,引起学生的注意,又通过板书将重难点一一列出来,收到了比单纯用一种教学手段要好的教学效果。4.4树立正确的地理学科教学理念。
多媒体技术只是一种辅导工具,教师不能盲目依赖于它,教师面对的是一群 有自己思想,可塑性极强的学生。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特征而且课堂不是千篇一律的,应该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及教学方法。要求课堂教学情景化,以学生为主体,逐步树立互动交流的教学理念,避免在多媒体教学中师生被既定的课件牵着鼻子走。此外,根据地理新课标,开展多媒体教学策略探讨,树立正确教学理念,避免教学中以演示代替教学、以图解代替思考等现象的发生。
4.5建立合理的多媒体地理教学评价体系。
多媒体教学评价必须以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为依据,吸收先进的评价指标体系,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通过评价,能够客观、准确地反映多媒体教学的实际情况。在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做出判断,对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的意见与建议,这样才能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评价方法上要注意借鉴以往评价的经验,从多媒体教学的实际出发,综合运用专家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自我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能够反映出多媒体教学的实际情况,以便解决多媒体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4.6教师设计地理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学生学习活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合理安排学习活动环节如做笔记、看图、阅读、思考、活动、设计好自动播放的时间、留有足够的学生活动时间、让学生尽快适应多媒体教学模式。例如,课件中可以把要做笔记的内容设计成稿纸和笔的图形,引导学生及时做笔记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结语
多媒体技术在未来教育中的作用将无所不在、无所不用、无所不包,促使现代教育同其与时俱进[14]。它时利用高科技的手段进行辅助教学的一种形式,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具有独自优势,而在地理教学应用中仍存在各种问题。在地理教学中避免盲目“拿来”,应该合理、正确、科学应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中只要做到扬 “长” 避 “短”,结合传统教学,摸索出新的教学方法,开发出新的教学模式,开阔思路,启发思维,强化多媒体意识,培养探索和创新精神,就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15]。
参考文献:
[1]刘燕.多媒体教学在中国旅游地理学科中的应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2):159.6 [2]朱范德主编.多媒体技术概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3]杨青,郑世钰主编.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4]陈澄主编.新编地理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5]崔树泉.地理课多媒体教学的功能与不足[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1):106—107.[6]刘电芝主编.教育与心理研究方法[M].重庆:西南师大,2001.[7]王际超.多媒体技术与现代教.育教育仪器设备.1996,4 :40-41.[8]龚清柱.多媒体教学的普及给地理教学带来的新变化[J].信息技术教育,2008,(12)134:155—156.[9]刘燕.多媒体教学在中国旅游地理学科中的应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2.[10]刘燕.多媒体教学在中国旅游地理学科中的应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2007,2.[11]高光辉,朱相春.浅谈多媒体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实践.2007,07:58-01.[12]吴 艳 韩雨.地理教学中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有效整合.教育战线
11.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篇十一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应用多媒体CAI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改革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的首选途径。多媒体技术给计算机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探讨了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要领,以及多媒体教学的必要性。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MCAI教学模式 多媒体辅助教学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23-0066-03
一、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建立的比较典型、稳定的教学程序或构型。从不同角度可以对教学模式作不同的分类。例如,教学论学者根据教学过程的重心偏向教和学的不同方面,将教学模式分为:问答模式、授课模式、自学模式、合作模式、研究模式等五种。如表1所示,这5种模式自上向下构成一个顺序发展的序列,在该序列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逐渐增强,而教师的主导性则逐渐减弱。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模式也称信息化教学模式。就认识论角度看,存在着两种较为对立的观点:客观主义与建构主义;就价值观角度来看,也有两种较为对立的观点: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借助二维坐标系,将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客观主义—建构主义分别作为描述不同教育文化差别的维度,就得到如图1所示的关于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的分类框架。该分类框架将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分为以下四类:
第Ⅰ类:客观主义—个体主义(即:教师为中心—个别化);第Ⅱ类:建构主义—个体主义(即:学生为中心—个别化);第Ⅲ类:建构主义—集体主义(即:学生为中心—集体化);第Ⅳ类:客观主义—集体主义(即:教师为中心—集体化)。
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和网络通信系统是信息化条件下各类教学模式的共同基础。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Multimedia 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ng)简称MCAI,是把自己的教学想法,包括教学目的、内容、实现教学活动的策略、教学的顺序、控制方法等,用计算机程序进行描述,经过调试成为可以运行的程序。MCAI技术是现代教育技术中最具有活力、最具前景的新兴技术,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手段。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应用多媒体CAI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改革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的首选途径。
二、MCAI在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的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作为新型教育形式和教学手段的多媒体技术给传统教育带来巨大影响,也给我们的教学手段改进提供了机会,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教学效果。多媒体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一个优秀的多媒体课件涉及的资料、内容庞大,体裁丰富,它的讲授脚本应是优秀教师教学经验、教学方法的综合,是教材内容的浓缩。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多种优点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有广泛的应用,成为教学中应用技术的核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进行活泼的课堂教学,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公共课《大学计算应用基础》中讲授“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内容的时候,教师设计的多媒体课件中包含了多种可能情况,通过教师和课件中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的诱导、启发,使得学生获得了发散思维的方法,为他们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提供了空间。我们还可以用计算机多媒体来模拟数据在网络中进行传输的过程,通过计算机多媒体音频、视频、动画等的合成,大大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
在教师的备课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来制作教学幻灯片和多媒体课件,在教学课件的制作过程中,也可查阅有关方面的资料来补充教学内容。另外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师生及学生之间的交互协作学习方面也提供了一个可控性和操作性都较强的人机交互、人与人交流沟通的信息传递反馈环境,为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界面。
三、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设计与开发
教学软件的研制开发是实施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关键。教学设计是课件开发过程中最能体现教师教学经验和教师个性的部分,也是教学思想最直接和具体的表现。主要任务包括详细分析教学内容、划分教学单元、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等。根据不同的模式可以分成以下几类教学软件:
1.操练与练习(Drill and Practice)
主要用于实现教学过程中学生练习阶段的功能,这是多媒体教学最常用的模式。该模式并不向学生传授新知识和新技能,只是用来巩固和熟练某些知识和技能,这些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已经通过其它途径学会了的。
与传统的教师布置的操练与练习相比,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操练与练习的主要优点在于可以及时反馈相关的信息并能够以多媒体方式有效地激励学生。
2.教学测验(Test)
测验是教学过程的重要一环。计算机辅助测验(Computer Based Testing,简称CBT)也是CAI或多媒体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CBT的主要内容包括自动组卷、自动阅卷、成绩分析等三个方面。
3.问题解决(Problem Solving)
也称问题求解,它是指在教学中运用计算机作为工具,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那些与实际背景较接近的问题,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智能授导(ITS)
智能授导系统(Intelligent Tutoring System)旨在通过学生与计算机进行双向问答式对话,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模拟“家庭教师”的行为。一个理想的智能授导系统应能理解学生用自然语言表达的提问,不仅要具有学科领域知识,而且要知道它所教学生的学习风格。
5.案例学习(Case Studies)
为学生提供来自实际案例的资料,在丰富的信息环境中让学生以调查员的角色去搜集资料、调查案情,进行分析和决策。而教学查询系统本质上是数据库系统和信息检索技术的教学应用。
让学生参与课件设计,制作、寻找材料,能让学生真正处于主导地位。教师站在学生角度思考问题和引导学生,学生看到教师在使用自己设计的作品时,那种被重视、被承认、被肯定的感觉胜过语言的表扬,这种参与的自豪感更能激励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刺激学生创造更多的奇迹。
我们应该将多媒体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实现最优化的结合,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课件的制作上要充分挖掘它的交互性,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带着问题去听课,让教与学相互协调。
多媒体课件的评价准则分为教育性、科学性、实用性、技术性、艺术性、创新性几个方面。优秀的多媒体课件,要从学生的角度来评判,应该是人机交互界面非常友好,一看就能灵活自如的使用,而不用去学习专门的操作方法。
此外,课件制作要掌握协调性原则。课件的界面要美观,外观和谐,色彩搭配恰当,不能过于亮丽,也不可过于黯淡。交互过程上可以适当地引用一些效果,使整个切换过程平缓、舒适,不致出现仓促感觉。音乐的采用要配合当前的画面和演示过程,并且要在适当的时机切入,适当的时机停止。
四、转变教育观念,以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为指导
学生学习动机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认知兴趣,认知兴趣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为激发学生学习的直接兴趣,我们就需要不断的探索,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计算机辅助教学从表面上看,教师的讲课时间少了,绝对权威地位减弱了,而实际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教育技术的指导思想就是应用各种各样的教育资源、以学习者为中心、把系统的方法综合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与高校的扩招,课程种类、内容急剧增加,教学学时必须相对压缩,为了在有限课时内使学生获得更丰富、更前沿的知识,又不至于大量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
计算机辅助教学离不开教育理论的指导,同时也促进了教育理论的发展。教育的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只有掌握了先进的教育理论,才能对教育的实践过程作出正确的决策和评价,才能保证教育改革的正确方向。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并不是排斥传统教学手段,二者应该有机结合,优势互补,获得最优的教学效果。计算机所具有的强大的计算和信息处理功能,甚至动态效果,也是传统手段无法匹敌的,所以不能厚此薄彼,应使二者优势互补。
计算机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提高了,它不仅要求教师能熟练地进行操作,提供给学生大量网上资源,而且还需要教师具有更高的专业修养和系统知识水平。教师既是指导者,又是学习者,研究者,不但要懂得教法及教育心理学理论,更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探讨新问题。教师的责任是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多媒体只是一个载体,不能喧宾夺主地以电脑为中心组织教学,它只是辅助教学的工具,多媒体引入课堂后,能取代教师的部分功能,取代不了教师的地位。
五、结束语
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极大地激发了广大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其独特的教学模式为现代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多媒体教学还仅仅只是开始,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某些课件纯粹是书本搬家,缺乏交互性、趣味性。而部分学生习惯于教师板书授课,还无法进行积极主动的自我学习。多媒体教室的数量有限,基础设施跟不上等等,这些都成为大力发展多媒体教学的瓶颈。我们必须继续努力,积极探索,更好地利用多媒体技术改进我们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更好地培养学生。
参考文献:
[1]王茜.浅谈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点及课件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34).
[2]张明意,许新民.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问题分析与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2008(12)第5卷,第4期(理工).
[3]李民健.浅谈多媒体教育的发展[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8).
[4]张剑平.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6)第二版.
[5]张倩,蔡瑞英.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5(9).
[6]陶文玲.浅析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应用与制作[J].临沧教育学院学报,2005(6)第14卷,第2期.
[7]吴疆.现代教育技术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10)第二版.
12.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篇十二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优势
1. 多媒体课件能生动形象地模拟化学的微观世界
宏观的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 如分子、原子, 而原子又是由质子、电子、中子构成的。它们小到看不见摸不着却又实实在在地存在着, 同学们理解起来很困难。特别是物质的微观结构, 如氯化钠、氯化铯、金刚石和石墨等的晶体结构, 甲烷的三维立体结构, 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等。运用多媒体动画制作成球棍模型后就会立体、直观、一目了然, 可以极大地帮助学生对有机分子结构的理解;另外, 化学键的断裂、旋转和新键的形成, 也可制作成动画。这些使得学生可以从动画中深刻体会到微观世界的奥妙, 形象地构建起自己对微观世界的认知结构, 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多媒体课件能生动形象地模拟化学实验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通过实验可以更直观地了解物质变化的规律, 所以化学课堂上演示实验必不可少。但是教师在前面演示实验也有很多不足, 例如细微的现象同学们很难看到, 特别是后面的学生几乎看不到任何现象。为了照顾后面的学生老师还要拿着仪器绕教室一周, 观察效果不好, 又浪费时间, 课堂效率低下。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可事先将实验过程及现象制作成多媒体教程, 然后在课程上进行仿真演示, 即可将实验步骤、要点及结论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对那些危险性较大的实验、污染较严重的实验和对身体有害的实验, 也可用动画模拟, 既能达到教学目的又安全环保。
3. 应用实物投影仪优化教学效果
用课件再现化学实验过程虽然直观但是也有缺陷。通过实验同学们不仅要获得视觉、听觉的信息, 还要获得嗅觉、触觉的信息, 对于这一点, 利用多媒体课件模拟实验是难以做到的, 这时实物投影仪就可以大显神通了。将这些实验在实物投影仪下完成, 演示在大屏幕上, 既可以给学生视觉的刺激也能使学生亲身感受触觉和嗅觉的刺激, 优化了实验效果。
4. 在课件中播放录像, 让学生感同身受
在实际化工生产的教学中, 如合成氨工业, 接触法制硫酸等, 这些内容的学习最好带学生去实地参观, 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才是理想的。但实际条件的限制使上述做法往往难以实现, 而枯燥的说教学生又提不起兴趣, 对于工业流程、生产设备等, 学生摸不着头脑, 只能死记硬背, 效果当然不好。而如果将有关内容摄制成录像或从互联网上搜集相关内容, 穿插在课件当中, 就可以给予学生强烈的感性认识, 使枯燥无味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 让学生感同身受,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局限性
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化学教学固然优点很多, 但多媒体课件都是事先编好的, 所以灵活性和交互性很差, 如果盲目应用, 必然会走进误区。如果一堂课上教师只是播放提前准备好的课件, 学生则把注意力放在不断变化的屏幕上, 忽视甚至来不及分析重要的知识点, 课堂上没有活泼生动的气氛, 更没有师生间的良性互动, 那实际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因此, 用现代教育技术完全取代传统教育手段并不是可取的好方法, 应当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另外, 用课件模拟实验代替演示实验和学生的探究性实验也有很大局限性。我们知道,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 在培养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同时, 还要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和掌握知识的方法的培养, 计算机辅助教学虽然能以其强大的功能为化学实验注入生机和活力, 开阔学生的视野, 但却无法达到实际动手操作实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计算机的模拟实验是无法让学生经历实验的真实“过程”的, 从这一方面讲, 它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作用不大的。
13.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篇十三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创设学习情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地理课堂教学工作中,我将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到地理课堂教学中,结合学科特点和优势,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化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做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创设出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环境去感知体验,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降水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时,播放水灾、旱灾、暴雪等图片,配上低沉凝重的背景音乐,画面让学生惊心动魄,震撼心灵,很容易得出降水对人们生活既带来好处也带来负面的影响。
二、动画模拟,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地理内容涉及面广,其中有学生能直接感受的地理特征,也有难以理解的地理事物。运用多媒体可以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使静止图成为动态图,学生从中观察到整个变化过程。教师指导学生一边思考观察、一边讨论,采用动画模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向纵深方面发展。例如:对“等高线地形图”的教学,这部分内容很抽象,我把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原理、基本特征利用课件进行动画演示,使学生对山峰、山谷、山脊、陡崖、鞍部等地形概念变得容易理解。因此,在教学时充分利用多媒体可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增强学生的感官效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渲染气氛,培养学生的情感
多媒体课件能够渲染气氛、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够根据教学需要采集图片、视频在适当的时候播放,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如:在学习中国地理《地方文化对旅游的影响》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八达岭长城、秦始皇陵兵马俑、桂林山水、布达拉宫、黄山“四绝”?不知不觉中,学生已被祖国锦绣的大好河山所吸引,脸上洋溢着向往、陶醉、自豪的神情,激发出了他们的爱国之情。紧接着出现一组漫画镜头:在旅游区乱扔废弃物,文物古迹刻上了“××到此一游”,学生们看了无不表示出愤怒、指责、痛恨的心情。通过正反材料的对比增强了他们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增强了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培养了学生美好的道德品质,同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地理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满堂灌” , 把现代信息技术与地理课堂进行有效整合,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但是,当多媒体课件运用不恰当时,不仅使学生产生眼花缭乱的感觉,而且多次重复的视觉刺激容易使学生大脑疲惫,注意力分散,教学效果反而不好。因此,教师要不多媒体信息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设计出最优化的教学方式。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新理念,同时它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地理教学中,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提 高教学效率和效果,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整合中得到提高,从而在情感、态度和 价值观上全面塑造学生.关键词:信息技术 地理教学 整合 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地理课堂教学的整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创设学习情景,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大课堂容量.山区中学任教的我,只 能面对每个年级一个多媒体教室的状况,在教学工作中,我努力做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结合学科优势,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化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 实践,谈谈几点做法: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推荐阅读:
现代信息技术在聋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09-21
元认知理论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教育论文09-14
浅谈教育心理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07-06
浅谈情感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的论文08-10
在现代服装中的应用07-29
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应用工作计划09-10
谈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11-14
二次燃料在现代水泥工业中的应用06-30
现代教育技术在幼儿教育教学的作用论文10-14
遥感在现代化农业中的应用与展望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