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中考历史模拟试题.doc

2024-12-11

中考历史中考历史模拟试题.doc(精选12篇)

1.中考历史中考历史模拟试题.doc 篇一

(1)根据图一、图二说明古代雅典与中国最高权力的归属。与古代雅典相比,秦朝的政治制度有什么特点?(3分)

【近代西方民主进程】

材料二 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新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否则,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2)英国“光荣革命”后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根据材料二分析这种新制度对英国的影响。(2分)

【中国民主法制探索】

2.中考历史中考历史模拟试题.doc 篇二

一、试题结构及考查范围

(一) 试题结构

2015 年龙东地区历史中考试卷满分为100 分, 中国历史65 分, 世界历史35 分, 其中选择题40 分, 非选择题60 分, 考试时间为90 分钟, 考试形式为闭卷。初中历史六大板块所占分值比例为:中国古代史20%、中国近代史25%、中国现代史20%、世界古代史5%、世界近代史20%、世界现代史10%。

(二) 考查范围

二、考生答题情况

以2015 年伊春市实际参加中考学生为依据, 统计数据如下:

(一) 考生“一分四率”统计

(二) 主观题难度系数、标准差、差异系数统计

三、典型试题分析

选取全卷得分较低的五道题进行分析, 通过分析查找错误产生的原因, 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

例1“:五年一小庆, 十年一大庆”。今年是下列哪些历史事件110 周年纪念。①废除科举制 ②京张铁路的修建③中国同盟会成立 ④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③④

这是一道组合类型选择题, 将同一类的事件或现象按一定的关系进行组合, 通常在题干中列出4 个或4 个以上的历史事件, 并以数字序号组成若干选项, 然后将序号组合成备选答案作为选项。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时须要知道各事件发生的时间, ①废除科举制 ②京张铁路的修建 ③中国同盟会成立均发生在1905 年, 只有④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发生在1915 年, 与题干110 周年不符, 自然排除。正确选项为B, 此题得分率全卷最低, 正确率只有33.54%, 错误选项最多的是D, 高达35.19%。

例2:毛泽东是一位划时代的伟人, 是一代伟大的革命领导人中出类拔萃的一位。下列与毛泽东有关的历史事件①建立新中国 ②遵义会议 ③带领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④中国共产党成立 ⑤重庆谈判 ⑥中共七大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⑤⑥ D.①②④⑤⑥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理解和辨析能力, 不仅知识要掌握得扎实, 而且还要条理清晰。做答这种题, 要每个选项逐一分析, 以免漏项白白丢分。此题六个选项都与毛泽东有关, 正确选项是A。此题正确率是47.84%, 有43.34%的学生选择了D, 原因是漏选③。错误原因是将“带领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混淆。

例3: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事件。

(1) 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得相当完美, 代表明清小说最高成就

(2) 我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完整体现, 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3) 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本题属于时间、空间跨度较大的组合型列举题, 将不是同一类的事件、现象按一定的关系进行组合, 它们之间是相互独立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此题正确率为61%, 失分主要是第 (2) 小题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多数学生答成万隆会议, 被题干中的表述干扰。

例4:“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阅后请回答:

(1) “秦皇”和“汉武”为维护封建统治, 在思想上分别有什么举措?

(2) 举出唐代两大盛世局面?

(3) 列举宋代基于世界领先的科技成就?

(4) 成吉思汗的主要功绩是什么?

这是一道材料解析题, 主要考查对相关历史知识的识记、归纳、分析等综合能力。解答好此题有两个关键:一是要理解题目的含义, 找出关键词, 即平时我们所说的“题眼”;二是要根据题目的要求, 选择简明扼要、符合题目要求的内容来回答问题。此题难在第 (3) 问, 主要考查四大发明及其产生的时代。虽然此题是教材课后的习题, 但学生失分却较多。造纸术是东汉蔡伦总结前人的经验, 改进了造纸术;火药源于隋唐时期炼丹家的发明;指南针是北宋人源于古人“司南”制成的;活字印刷术是北宋毕昇在雕版印刷术基础上发明的。所以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术是宋代基于世界领先的科技成就。此题正确率是66%。

例5:材料一:“1929 年10 月24 日, 美国纽约股票市场突然打了个喷嚏, 这个喷嚏迅速蔓延全球……”美国股票市场的价格跌到了最低点, 世界范围的经济萧条随之而来……

材料二:二战后, 美国凭借极度膨胀的经济军事实力, 积极谋求霸权。苏联的强大阻碍美国全球霸权的实现。美国采取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 遏制共产主义, 稳定资本主义, 这种政策称为“冷战”政策。

(1) 根据材料一, 美国政府面对这场危机采取了什么举措?

(2) 为了转嫁这场危机, 德国和日本走上了什么道路?

(3) 根据材料二, 冷战政策的具体表现?

(4) 第二次大战后, 确定的帝国主义国际关系新格局是什么?

这道活动探究题是考试中难度最大, 最能体现能力考核的题型, 对知识的把握, 思维能力的水平都有较高要求。解答此题:一是要认真阅读材料, 弄懂材料的意思;二是要审清题意, 理解命题意图;三是要对材料进行分析, 从中取舍、提炼与问题有关的观点, 再结合教材中学过的相关知识, 有针对性地作答。面对1929~1933 年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 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 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 这是为摆脱经济危机寻求的不同方式。二战结束后, 苏美开始“冷战”, 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都有表现。此题正确率为50%。

四、教学启示和几点建议

(一) 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部分学生存在历史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固的现象, 在做答时一旦出现干扰项, 就模棱两可, 出现错误。如第14 题, 以“两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的纪念活动, 题干设问十分明确, 只要基础知识掌握牢固都可以选出正确项A, 但许多学生被其他选项干扰, 出现错误。基础知识不牢固还表现在大量错别字和乱用“《》”, 如:十一届三中全会写成“十一介三中全会”、雷锋写成“雷峰”、圆明园写成“园明圆”;鸦片战争、民族区域自治、1861 年改革用上《》, 而该用《》的《辛丑条约》《黄河大合唱》却省略了《》。

2. 不会审题或不认真审题。当试题中出现自己认为比较熟悉的知识时, 不求甚解, 盲目作答。例如第11 题, 流行语“跳槽、打破大锅饭、人才招聘会、上岗资格制度”反映的都是就业制度的变化, 选项很明确为C。第28题, 第 (1) 问考查的是思想上的举措, 第 (2) 问考查的是唐代两大盛世, 第 (3) 问的重点是“基于宋代”的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都是有限定语的, 不认真审题就会答串知识点。还有题干上明明要求填写字母的答案却非要用汉字来表述。

3.历史概念模糊不清。部分学生对于一些基本的历史概念模糊, 出现类似选项则难以区分。如第7 题与毛泽东有关的六个选项中, 学生误将“③带领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理解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结果将与毛泽东有关的历史事件划归到邓小平名下, 出现选项错误, 此题导致大部分学生失分。

4.分析史料能力较差。部分学生缺乏对材料的归纳提炼能力, 不注意材料与问题之间的关系, 而依据自己所思所想胡乱作答。如第30 题第 (4) 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确立的帝国主义国际关系新格局是什么?在题干的材料中, “二战后, 美国凭借极度膨胀的经济军事实力, 积极谋求霸权。苏联的强大阻碍美国的全球霸权的实现”, 答案很显然是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两极格局 (雅尔塔体系) , 却有学生答出“经济全球化”“一超多强”等不靠谱的错误答案。

5.书面语表述能力偏差。不能用历史语言作答, 口语较严重, 虽然理解题意, 但是不会准确表述。如第26 题第 (10) 问, 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它给你留下了什么启示?考生做答“小日本太可恨, 抗战胜利大快人心“”战争的破坏性巨大, 为了世界的繁荣, 我们应让和平永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我国综合国力增强“”有侵略就有反抗”等等。

(二) 几点教学建议

1. 改进教法, 夯实基础, 立足课堂, 务求实效

伊春市中考历史学科以40%计入总成绩, 属于弱势学科, 学生绝不会利用课外时间学习历史, 利用好每一节课至关重要。课堂教学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一要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 注意关键字词、语句的圈画, 方便学生理解记忆。特别注意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及关联知识的及时补充;二要逐步形成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客观认识评价历史人物、事件、历史现象的能力;三要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培养, 有的问题要与思想品德课相关联, 如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四要构建专题知识体系, 将零散的知识形成有机整体。

2. 依托教材, 讲练结合, 拓展思维, 做好复习

讲解是引导点拨, 练习是巩固拓展。考前进行有质、有量、有序的强化训练。习题要精选有典型性和针对性的题目, 注意题目的多样性、梯度性和综合性, 要务求实效, 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教师要精讲学生困惑易错的重点难点, 通过练习检测, 分析问题的特征, 找出症结所在, 然后对存在的共同问题进行精讲。讲解知识要拓展思维, 加强知识间的纵横联系、系统化、条理化;讲题思路既要突出提示找突破口, 又要努力给学生营造思维训练的情景。

3. 加强指导, 掌握方法, 强化技能, 提高成绩

掌握历史基础知识是取得好成绩的前提, 而学习方法、考试技巧则是取得事半功倍的主要手段。教师平时就要积极引导学生研究掌握答题技巧。选择题要找准题干的中心词和备选项的叙述, 根据题型特点作出准确的选择。材料解析题要先知晓问题, 带着问题来看材料, 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找出材料与教材的契合点, 从材料出发, 结合所学知识, 围绕主题, 组织材料解答;读史感悟题就要审定题型, 明确要求, 注意分值, 把握答题的重点, 做到全面思考, 找出要点, 语言表达准确;综合分析题的知识容量大, 有很大空间供能力的发挥, 在审题时注意时空范围、关键词和要求, 以及每小问后面的分数, 根据审题的结果, 题目的要求, 从头脑中、从书本中找到相应的知识点, 来准确作答。

4. 定准目标, 强化落实, 团结协作, 减少随意

3.2008年历史中考模拟试题 篇三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从2006年起设立首次以中国人命名的国际奖项“孔子教育奖”。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下列不属于孔子教育思想的是()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B.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C.温故而知新D.苛政猛于虎也

2.2006年5月20日,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三峡大坝全面封顶,毛泽东同志“高峡出平湖”的设想成为了现实。2000多年前,我国也有一个著名的防洪灌溉工程,直到今天还在发挥作用。与此有关的人物是()

A.秦始皇B.李冰C.李春D.隋炀帝

3.既是清朝第一批开放的通商口岸,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对外开放第一批经济特区的是()

A.南京B.广州C.上海D.厦门

4.2007年9月20日,全国政协常委、澳门爱国人士何鸿燊购得圆明园马首铜像,并将其捐献给国家。圆明园海晏堂12铜兽首目前已经有牛、虎、猴、猪、马5个铜首回归祖国。这只是圆明园众多被劫掠文物中的一部分。圆明园被劫掠、焚毁是在()

A.鸦片战争期间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5.中国近代遭受了多次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抗争。下列战争中性质明显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抗日战争

6.毛泽东不但是伟大的革命家和政治家,同时也是伟大的文学家。他的许多诗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光辉历程。“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中国共产党成立B.南昌起义

C.长征胜利D.新中国成立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有这样的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在今天和平时期仍然采用这样的歌词,目的是()

A.知耻后勇B.居安思危

C.学以致用D.铭记仇恨

8.如果要给右图人物配音,你应选择()

A.一不为名,二不为利,但工作目标要奔世界先进水平

B.不要希图成为一个成功的人,而要努力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C.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D.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

9.为总结我国的改革实践,“中国改革步入30年——回顾与展望”国际研讨会于2007年11月17日在海口召开。中国的改革开始于()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三大

10.1932年,中国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四亿多人口的国家,只有刘长春一名运动员参加,而且没有获得任何奖牌,抱撼而归。2001年,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造成这一变化最主要的原因是()

A.新中国的成立B.中国体育水平不断提高

C.中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D.中国人口迅速增加

11.下列中外历史上著名的航海活动中,尚未使用指南针的是()

A.鉴真东渡日本B.郑和下西洋

C.哥伦布发现新大陆D.麦哲伦环球航行

12.“1640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并不是英国的革命和法国的革命,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它们不仅是社会中某一阶级对旧政治制度的胜利,它们产生了欧洲社会的新政治制度。”这段话中的“新政治制度”在英国、法国分别表现为()

A.君主专制 共和制B.君主专制 君主立宪制

C.君主立宪制 共和制D.共和制 君主专制

13.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创作于1804年,是他第一部明确反映重大社会题材的交响乐作品。这部作品反映的重大社会题材是()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B.法国大革命

C.美国独立战争D.工业革命

14.之所以说美国独立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是因为这场战争()

A.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

B.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C.颁布了《独立宣言》

D.推动了拉丁美洲的革命

15.中国近代思想家严复所宣传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来源于()

A.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B.牛顿的科学理论

C.伏尔泰的启蒙思想D.卢梭的启蒙思想

16.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国家应积极干预经济生活,增加有效需求,以防止新的危机发生。下列选项中与上述主张最为贴近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凡尔赛体系

C.斯大林模式D.罗斯福新政

17.巴拿马政府前领导人托里霍斯曾说:“目睹一个外国国旗插在自己国家的心脏,谁能忍受这种屈辱呢?”这句话中的“外国”指的是 ()

A.美国B.英国C.日本D.法国

18.苏联曾经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在世界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列没有改变俄国(苏联)社会性质的是()

A.1861年改革B.二月革命

C.十月革命D.苏联解体

19.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举办“中东问题的由来与现状”历史图片展,下列材料中不应该选用的是()

A.巴勒斯坦地图B.阿拉法特照片

C.科索沃战争示意图D.中东战争示意图

20.胡锦涛指出:各国人民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村”里,应该携手合作、共同努力,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这段话反映了当前的()

A.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B.经济全球化趋势

C.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D.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6小题,30分)

21.(4分)2007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纪念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如今已走过80年的光辉历程,逐步成长为一支革命化、现代化和正规化的文明之师、威武之师。80年风雨沧桑,80年不懈奋斗,人民军队发展之快速,变化之巨大,令人深受鼓舞。

请回答:

(1)上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旗。旗中的“八一”是为了纪念哪一历史事件?

(2)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有着不同的称谓。请列举下列时期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名称。

长征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22.(7分)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十七大的召开,某学校准备举办党史专题展览,请你来参加展览设计。

(1)你准备通过哪些途径来搜集资料?

(2)展览内容要求按照下列三个主题准备:①党的历史上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会议。②党领导的取得胜利的反侵略战争。③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诞生的党的指导思想。要求每一主题举出一项相关重大事例,并就所举事例简单说明其入选理由。

23.(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李鸿章

材料二: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

材料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中国同盟会纲领

请回答:

(1)上述观点分别是近代中国哪些政治派别的主张?

(2)各政治派别为实现这些主张发起的重大运动分别是什么?

(3)上述材料反映出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什么变化?

24.(4分)德国和日本是当今世界两个举足轻重的资本主义强国,在它们的发展过程中有诸多相似和不同之处。

请回答:

(1)20世纪30年代,两国面对经济危机的打击,有何共同之处?

(2)二战后,两国(联邦德国和日本)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其共同原因是什么?

(3)观察下面两幅图片,仔细思考,你想说些什么?

25.(4分)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图中两种动力机械的应用分别推动了什么交通工具的发明?

(2)图二所示动力机械的应用促进了哪一新能源的广泛应用?这一新能源对现代经济影响很大,请举出该能源在二战后影响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一个典型例子。

26.(4分)非洲大陆是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曾经诞生了人类最古老的文明。非洲大陆也是一片多灾多难的土地,遭受过西方殖民者疯狂的掠夺。让我们一起来感受非洲的历史吧。

请回答:

(1)古代非洲有灿烂辉煌的文明,请举出一个诞生过古老文明的国家。

(2)观察非洲地图(见右图)可以发现,有许多非洲国家的国界线比较直,这是为什么?

(3)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坚持与非洲各国团结合作,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请举例说明。

(4)面对非洲的历史与现状,你有什么感想?

参考答案:

1.D 2.B 3.D 4.B 5.D 6.D 7.B 8.A 9.C 10.C 11.A 12.C 13.B 14.B 15.A 16.D 17.A 18.B 19.C 20.B

21.(1)南昌起义。(2)长征时期:红军(工农红军)。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新四军。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

22.(1)上网、到图书馆查资料、请教老师等。(2)①遵义会议。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后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开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②抗日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抗美援朝。抗美援朝的胜利,保卫了我国的独立与安全,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③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指导我们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23.(1)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2)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百日维新)、辛亥革命。(3)从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24.(1)都建立了法西斯专政。(2)利用最新的科技成果;制定合理的经济政策;美国的援助。(3)德国对自己的战争罪行深刻反省,力图不让悲剧重演;日本却不愿正视历史问题,甚至否认侵略战争。我们应牢记历史,奋发图强。

25.(1)火车;汽车和飞机。(2)石油。1973年,中东阿拉伯国家因反对美国支持以色列,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引发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4.中考历史考前试题 篇四

一、选择题

1.中国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是

A.珠海 B.深圳 C.海南 D.浦东

2.1993年后,大批国有企业积极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出现了邯郸钢铁总厂等一批先进典型。这表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加强国家干预经济

D.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率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是

A、城镇 B、大中城市

C、农村 D、沿海地区

4.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了中国社会最近三十年“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的基调。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指导思想是

A.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一国两制”的构想 D.“两个凡是”思想

5.“它是一个伟大的转折,也是一个伟大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这里所说的“它”是指

A.中共八大 B.新中国的成立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经济特区的建立

6.从1979年到1987年,我国粮食产量年均增加1084万吨,棉花平均每年增产17万吨,油料、水果、牲畜等农牧产品产量1986年比1978年翻了一番。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政革的完成 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进行

C.“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7. 原苏联雷日科夫在评价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时说:“中国的经济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中国正在沿着一条正确的道路稳步前进。”这条正确的道路是

A.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C.照搬斯大林模式的道路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道路

8.邓小平强调“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不要像小脚女人一样”“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些话提出应该是在

A.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B.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上

C.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中 D.中共十五大上

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在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直接目的是

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B.建设社会主义强国

C.发展农业商品化水平D.扩大对外开放基础

10.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中共八大的发展体现在

A. 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 B. 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目标

C. 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D. 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1.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中华民族圆了一个又一个梦:独立梦、回归梦、入世梦、奥运梦、飞天梦、世博梦等。中国的这些梦想得以成真的根本原因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一国两制”政策的实行

C.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D.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12.拥有临海的便利交通、靠近港澳的区位优势,依靠国家的优惠政策,引进先进科技和管理经验,使这里成为一个伟大的支点。借助它,撬动了中国旧体制的巨石,打开了对外开放的大门。这里的“伟大的支点”最有可能是

A.深圳 B.浦东 C.台湾 D.海南

13.当前中国已悄然进入了“民调时代”,民意信息逐步进入政府决策咨询程序。下列事件曾阻碍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是

A.土地改革的实施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C.新宪法的颁布 D.“_”的爆发

14.在一座城市的市政府门前,有一座标志性的雕 像(见下图)名为拓荒牛,这座城市作为在改革开放中设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已经走过了30多个春秋。请问这座城市是指 ( )

A. 上海 B. 珠海 C. 深圳 D. 厦门

1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工作中心的转移,即使国际、国内发生许多大事,我们都始终没有动摇这个中心。这个中心是 ( )

A. 文化建设 B. 政治建设 C. 社会建设 D.经济建设

16.下述重大纪念活动举办最早的是

A. 文化建设 B. 政治建设 C. 社会建设 D.经济建设

17.经济特区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推动中国的发展。经济特区“特”在实行

A.“一国两制” B.特殊和优惠的经济政策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少数民族文化政策

18.既是中国近代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又是改革开放时期的经济特区的是

A.厦门 B.宁波 C.广州 D.深圳

19.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转折,主要是因为这次会议 ( )

A.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 B.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D.提出了科学发展的思想

20.伟大祖国60多年风雨历程中的几件大事中,按时间先后排列出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措施( )

①“大跃进”运动 ②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③_ ④中国加入WTO ⑤土地改革 ⑥两弹一星 ⑦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A.⑤⑦②④ B.⑦①② C.⑤⑦② D.⑥③④

21.被称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的是 ( )

A.经济特区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人民公社 D.农业合作社

22.中国农村改革的发祥地在哪儿?最早设立经济特区的是下图中哪两个省份?( )

A. 深圳; 1)2); B. 凤阳小岗;1)3);

C. 厦门;2)4); D. 珠海;3)4)

23.1949年10月,面对一个新中国的诞生,诗人胡风以一句“时间开始了”表达自己的心声。对于无数人来说,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意味着“时间又开始了”!对此认识错误的是( )

A.前者使中国人民站起来 B.前者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C.后者让中国人民富起来 D.后者标志着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

24.学校准备开展以“改革开放的巨变”为主题的展览活动,某学习小组进行相关栏目典型素材的收集,其中不正确的是

A、党的会议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对外开放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祖国统一 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 D、科教兴国 两弹一星发射成功

25.1979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的“分地”与建国初期土地改革时的“分地”相比,两者共同之处在于

①都 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②都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③农民都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④普遍得到当时农民的好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6.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几次重大调整,其中发 生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措施是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

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7.改革开放,中国人民富起来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据此回答1-3题。

1、中国改革开放开始的标志是( )

A.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 B.20中国加入WTO

C.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1979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下图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对两图反映的政策理解正确的是( )

①都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实施

②图一实行的是农民土地所有制,图二实行的是集体土地所有制

③都让农民拥有了土地所有权

④都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3、以下关于改革开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①对外开放是以多种形式吸收外国资本,学习国外一切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

②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得到了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使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③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④我国已经逐渐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①③

28.《联合早报》指出:“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 )

A.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B.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C.香港顺利回归祖国 D.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29.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走上了改革开放的新征程。下面不属于改革开放后创新的措施是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设立经济特区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国有企业改革

30.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的总设计师是

A.毛泽东 B.邓小平C.江泽民 D.胡锦涛

二、填空题

31.请将代表下列经济特区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相应的方框中

A.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B.我国扩大开放的窗口

C.1992年开放的沿江城市---号称“龙尾”

D.西藏少数民族自治区

E.新疆少数民族自治区

32.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1)18世纪以法国为中心的 ______________ (思想行动)所倡导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三权分立等进步思想,不仅对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起了推动作用,也促进了亚洲社会的进步。

(2)1978年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 ______________ (会议)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3)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了建立 ______________ 体制并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3.新年伊始,中央一号文件下发全国,再次吹响了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集结号。建国以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三农”问题。

(1)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__________,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力,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5年,全国掀起_____________的高潮。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实行_________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34.我国对外开放的第一步是建立_______,其中_________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

35.我国作出实行改革开放重大战略决策的会议是——

36.1984年我国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中,属于辽宁省的是——

37.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正确答案。

(1)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3)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

(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

(5)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初步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6)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

三、问答题

3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 ——节选自讲话

材料二:

(1)材料中提到的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请问最早实行改革的乡村是?(2分)

(2)农民在领取土地承包合同后,获得了什么权利?(2分)

(3)图片一表明了什么?(2分)

(4)图二展示的是中国哪一城市?(2分)1990年,中央对该市的什么决定成为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的重要标志?(2分)

(5)综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实现中国梦?(2分)

39.一首歌曲,常常会引起我们对历史的追忆。为庆祝祖国六十华诞,某校开展一次歌咏比赛,让我们从歌曲中找寻共和国的足迹。

主题:歌声飘过60年----共和国的记忆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是人民的大救星。” ----《东方红》 (1)为什么说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大救星”?(2分)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

----《志愿军战歌》 (2)写出两个志愿军战斗英雄。(2分)

“驱散乌云见太阳•••翻身农奴把歌唱•••” ----《翻身农奴把歌唱》 (3)“驱散乌云见太阳”是指哪个地方获得了解放?(1分)

“•••全国人民大团结,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

----《社会主义好》 (4)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2分)

“•••热爱集体爱劳动,我是公社小社员。”

----《我是公社小社员》 (5)这里的“公社”是指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建立起来的,怎样看待这场运动?(2分)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 ----《春天的故事》 (6)“老人”是谁?请用简短的一句话评价他。“春天”的到来归功于哪一年召开的什么会议?(5分)

5.中考历史中考历史模拟试题.doc 篇五

(二)一、选择题(14X2=28分)

()

1、司马迁和司马光是司马家庭的两们史学家,他们分别写了《史记》和《资治通鉴》两部著名的史学著作。下列史实在这两部书中都能查阅到的是A、城濮之战B、蒙恬修筑万里长城C、昭君出塞D、澶渊之盟()

2、“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此联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A.春秋和战国 B.秦朝和春秋 C.战国和三国 D.秦初和汉初 行战争D.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开始逆转,美国成为世界新霸主

二、材料解析题(32分)

15、亚洲运动会(Asian Games)简称亚运会,是亚洲地区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每四年举办一届,与奥林匹克运动会相间举行。亚运会已成为亚洲人民和运动员推动亚洲体育事业发展,增强团结、友谊和了解、维护亚洲地区和平的重要内容。第16届亚洲运动会于2010年11月12日至27日在中国广州举行,广州成为中国第二个取得亚运会主办权的城市。广州也因此成为世界瞩目的城市。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一)古代海外贸易篇()3.近年来东突恐怖分子在新疆地区活动猖獗,他们鼓吹新疆独立,妄图把新疆从我国分裂出去。下列哪一年发生的史实最能证明新疆自古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A.公元前138年 B.公元前119年 C.公元前60年 D.公元73年()

4、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福娃应用了中国 传统艺术的表现方式,展现了中国的灿烂文化。其中,福娃晶晶的头部纹饰源自宋瓷上的莲花瓣 造型(如右图),下列关于宋瓷的说法,错误的是 A.我国从宋朝开始出现陶瓷

B.陶瓷业在宋代

有重要的发展C.著名瓷都景德镇兴起于宋代 D.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

()

5、学完抗日战争的历史,某班同学出了一期板报。下列板报内容,体现了中国军民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的有①难忘“九一八”②血染卢沟桥③血战台儿庄④百团大战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

6、2009年,是语言学家吴晗先生逝世40周年,下列与吴晗先生含冤逝世有关的运动是A、三大改造B、“大跃进”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D、“文化大革命”

()

7、1984年3月24日,55位厂长、经理联名在报纸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松绑”就是迫切要求A、优先发展重工业B、扩大企业自主权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D、设立经济特区()

8、一位去南方打工的小伙子给家人写信说:“我来到的这座城市,曾是鸦片战争中被迫开放的第一批通商口岸之一,现在又是改革开放中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请你为其家人说一说,这个小伙子打工的城市是A、厦门B、广州C、珠海D、上海

()

9、四川省仁寿县XX乡XX村一农户的墙上刷有一条“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标语。从内容上分析,这条标语是哪次会议上提出的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二大C、中共十三大D、中共十四大

()

10、下列与“国有企业改革”精神相符的有①自负盈亏②政企分开③厂长负责④统购统销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

11、日本明治维新的根本目的是A、社会生活西化B、殖产兴业,在经济上赶上西方C、实行西方的民主政治D、富国强兵,避免蹈中国的覆辙

()

12、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国家工业复兴法》规定:“工人有权组织起来,可选派代表与雇主进行谈判,签订集体合同;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这一法令说明了A、垄断资产阶级试图放弃对工人的剥削B、保障就业刺激消费是新政的重要内容C、经济危机迫使美国放弃自由企业制度D、社会主义运动在危机期间发展起来了

()

13、关于朝鲜核问题,中国、俄罗斯、朝鲜、韩国、美国、日本曾多次举行六方会谈,由参加谈判的成员国可以反映出 A、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 B、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C、两极对峙的政治格局 D、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4.科索沃战争给世界带来最严重的影响是A.美国和北约大量使用贫铀弹对南联盟进行轰炸B.美国公然对中国大使馆使用精确制导炸弹进行袭击C.美国和北约组织未经联合国授权就对南联盟进

唐朝和宋朝的统治者,都鼓励发展海外贸易,唐朝的广州、长安、洛阳、扬州等地都有频繁的外贸活动,宋朝的广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宋朝政府还设立专门的海外贸易机构进行管理。据此回答

(1)唐朝因有频繁外贸活动,使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什么?宋朝政府设立的专门管理海外贸易机构是什么?宋朝政府重视海外贸易有什么作用?(3分)

(二)近代社会变革篇

鸦片战争后,英国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开放广州等地为通商口岸;1924年国民革命运动在广东兴起,孙中山在广州创办了一所学校,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取得北伐战争的初步胜利奠定了基础。

(2)“英国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指的是什么条约?“孙中山在广州创办了一所学校”是什么学校?(2分)

(三)现代改革开放篇

20世纪70年代末,南粤大地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到现在我国已形成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3)试问:广州处于这一格局中的哪一位置?(1分)

(四)第16届亚运会理念为“激情盛会,和谐亚洲”。“和谐亚洲”道出了广州人民、中国人民对亚洲的期待,希望前来参加亚运会的各国、各地区人民,不分社会制度、不分肤色、不分语言,以相互之间的友谊,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的亚洲。

(4)在近现代史上,亚洲各国出现过多次冲突与合作,请就“冲突”举一例来说明。(1分)

(5)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回答,你有什么想法?(2分)

17、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从1921年到2011年,在跨越近一个世纪的征程里,中国共产党人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用鲜血和生命镌刻了一幅改天换地的绚烂画卷;在穿越历史的时空里,中国共产党人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以与时俱进的胆略,谱写了一部震撼世界的伟大壮歌。

阅读下列材料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3)根据图片,指出中国共产党在“危急时刻”和“重大关头”力挽狂澜,如开了一次政治局扩大会议。指出这次会议的名称和重大意义?(3分)

(1)以上三人参加的会议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是在哪里召开的哪次会议?为什么说她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3分)

材料二:

(2)图中人物正在号召大家开展一个重大的军事行动是什么?这一行动有何意义?(3分)

材料三:

材料四:从新中国成立到中华民族走上伟大复兴的今天,我们国家又奋斗了62年。期间,建设与改革的历程同样光辉而艰辛。„„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取得了不朽的业绩。(4)请分别就“建设的光辉”,“建设的艰辛”“改革的光辉”“改革的艰辛”各举一例来说明。(4分)

(5)通过对以上知识的回答,你有何感想?(1分)

18、材料:世界经历了一个由分散到整体的发展过程,真正意义的世界史开始于15世纪。随着资本主义文明的扩张,各大洲各民族被纳入到资产阶级统治下的体系当中,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为便利的交通与通讯工具,世界各地区间的联系更为方便、快捷,世界仿佛也在不断地变小。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意识到必须关注整体,加强合作。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加快,全球史观或整体史观也日益得到史学界的认同。

(1)“真正意义的世界史开始于15世纪”是指什么历史事件?写出这一事件中的典型事例两例?(3分)

(2)“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为便利的交通与通讯工具,世界各地区间的联系更为方便、快捷,世界仿佛也在不断地变小。”是哪些重大事件的结果?试就交通方面举例说明。(3分)

6.2010海南历史中考试题 篇六

第二部分历史试题(满分110)

五、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四个选项只有一项正确。每小题3分,共60分)

24.每年清明时节,许多民众和外海赤子前往山西黄陵县祭奠、敬拜“人文初祖”——

A 黄帝B炎帝C尧D 舜

25.秦统一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实行

A.分封制B.郡县制C.科举制D.行省制

26.右图所示的古代著名战役是

A巨鹿之战B 官渡之战

C 赤壁之战D 淝水之战

27.文学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呈现唐朝由盛转衰时期的诗词是

A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

B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

C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杜甫

D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

28.评定大小和卓叛乱后,清朝政府在新疆地区

A 赐封**喇嘛B 赐封**额尔德尼

C 设置驻藏大臣D 设置伊利将军

29.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在“求富”的口号下,洋务派兴办的民用工业是

A 江南制造总局B 福州船政局C 安庆内军械所D 轮船招商局

30.三大战役中,由于中国共产党的争取,和平解放的城市是

A北平B 南京C 沈阳D 天津

31.右图是1951年1月6日山东某农民领取的土地房产所有证,他取得此证是依据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D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32.当今我国汽车产销量和拥有量位居世界前列。我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长春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在A 1953年—1957年B 1958年—1965年

C 1966年—1976年D 1977年—1978年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 33.右表中“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得益于 A大跃进B 人民公社化C 文化大革命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4.被誉为海南“明清四大才子”的是:丘浚、张岳崧、王佐和 A 符确B 李德裕C 海瑞D 李纲

35.在“庆祝海南解放60周年图片展”上,有一组图片的说明为:打响了全琼武装总暴动的第一枪,揭开了“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序幕。这组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椰子寨战斗B 白沙起义C 天地会起义D 潭口渡战役

36.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当时的当政者是

A 汉莫拉比B 伯利克里C 亚历山大D 屋大维 37.

14、15世纪,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文艺复兴最早兴起于 A 英国B 法国C 意大利D 美国

38.在历史活动课“策划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展”上,不能出现的是

A 史蒂芬孙制造的火车机车B早期的电话C卡尔.本茨制造的汽车D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 39.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当时加入苏联的有(1)俄罗斯联邦(2)外高加索联邦(3)乌克兰(4)白俄罗斯 A(1)(2)(3)(4)B(1)(3)(4)

C(1)(2)D(2)(3)(4)

40.“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在这个愿望下,“欧洲共同体”成立于 A 20世纪50年代B 20世纪60年代C 20世纪70年代D 20世纪80年代

41.二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施了冷战政策,其开始的标志是

A “铁幕”演说B 马歇尔计划实施C 杜鲁门主义出台D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42.波音飞机的零部件由70多个国家的545家供应商生产,目前超过4100架在世界各地飞行的波音飞机使用了中国制造的零部件。这最能说明

A 政治格局的多元化趋势B 经济全球化趋势C 政治格局的两极化D 政治格局的一超多强 43.《英雄交响曲》是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最初他是献给

A 克伦威尔B 华盛顿C 拿破仑D 亚历山大二世

六.材料问答题(本大题有3个小题,44题12分,45题18分,46题20分,共50分)4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1)宋代《货郎图》图(2)北宋“交子”铜版拓片图(3)南宋纸币铜版拓片

材料二

苏湖熟,天下足。——南宋谚语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图(2)“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3分)(2)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最直接的反映了宋代的()。(从三个选项中选

一个)(3分)

A农业繁荣B 手工业繁荣C 商业繁荣

(3)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6分)

4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中英《南京条约》 材料二 八国联军冲入北京后,纵火放炮,大肆抢劫。北京城内炮声隆隆,火光冲天,成了一个“强盗世界”。材料三

9月2日,日本政府向盟国递交投降书9月9日,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在投降书上签字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主要是破坏了中

国的()(从三个选项中选一个)(3分)A 领土主权B 关税主权C 司法主权(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场战争?(3分)

(3)据材料三回顾抗日战争历程,列举中国军队取得重大胜利的两次战役。(6分)

(4)近代史(1840年-1949年)是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也是探索史。填充下列表格。

(6分)

4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宣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

——《独立宣言》

材料二(在叛乱地区)“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民都应在那时(指1863年元旦)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合众国政府行政部门,包括陆海军当局,将承认并保障上述人等的自由。”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材料三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的一块狭长地带,聚集了一万多家高科技公司。其中,大部分公司都是以设计和知道电脑芯片为主,而芯片又是以硅为基本材料的,因此,人们把这一地区称为“硅谷”……“硅谷”的发展是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奇迹。请回答:

(1)材料一的文献发表于_______年。(2分)

(2)材料二文献的颁布所起的直接作用和长远影响是什么?(6分)

(3)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述美国崛起的道路。(6分)

(4)从美国崛起的过程中,你认为对我国的发展有何借鉴?(6分)

参考答案

五、选择题

24——28ABCBD 29——33DAAAD 34——38CABCA 39——43ABCBC

六、材料问答题

44、(1)纸币(3分)(2)C(3分)

(3)现象:经济重心南移。(2分)原因:①南方战乱较少,社会安定。

②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力。③南方具有优越的自然环境。

④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采取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每点2分 答对任意2点就得4分)

45、(1)B(3分)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分)

(3)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每点3分 答对任意2点就得6分)(4)代表人物:康有为或者梁启超时间:1911年探索事件:辛亥革命(每点2分,共6分)

46、(1)1776年;(2分)

(2)直接作用:黑人踊跃参军,北方军队获得雄厚的兵源;或促进北方军队的胜利。(3分)长远影响: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扫清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一大障碍(3分)

(3)①18世纪后期(1775——1783年),美国通过独立战争,摆脱英国殖民统治,走上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2分)②19世纪中后期(1861——1865),通过南北战争,扫清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维护国家统一,经济迅速发展。(2分)

③二战后,美国大力发展科技教育,经济总体仍保持稳定发展。(2分)(答出一点得2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共6分)

7.初三历史中考复习策略研究 篇七

一、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基本能力的培养, 夯实基础, 平时重理解, 考前重记忆。

历年中考, 万变不离其宗, 总是把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的考查放在首位。凡课标所要求的、对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事件、人物或现象, 如:近代化的探索、长征、抗日战争、改革开放、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二战史、科技革命、经济全球化, 等等, 都是考查的重点内容, 同时这些基础知识的掌握也是培养学生各种综合能力的前提。由此可见, 夯实基础, 注重知识的积累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那么, 如何积累知识、夯实基础呢?我以为:

1. 从知识层面上帮助学生构建整体的知识网络结构。

初三复习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前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总结出来, 注重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 立体地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 达到全面掌握基础知识的目的。

2. 注重历史图片、史料的搜集、整理与分析。

以史料作为命题的切入点, 是近年来中考命题的特点。用文献资料、评论、图片资料等史料入题, 考查学生感知、感悟历史的能力和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如:2008年安徽卷第3题:右图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 。

A.自然经济繁荣

B.资本主义萌芽初现

C.民族资本主义短暂发展

D.社会主义经济蓬勃发展

诸如此类的题目各地试卷比比皆是, 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 应引导学生注重对历史资料的搜集、整理, 并能结合课本所学的基础知识进行分析, 实现材料与历史基础知识的正确链接。

3. 注重对同类知识的整理、比较与综合。

如2007年南通卷第25题:南京有“六朝古都”之称, 它也见证了近代中国历史的演变。这座城市获得解放是在 ( ) 。

A.辽沈战役之后

B.淮海战役之后

C.平津战役之后

D.渡江战役之后

本题以学生生活中的常识为切入点, 考查了与此相关的历史知识, 本题提供的四个备选答案, 实质上是对学生关于几次重大战役的综合考查, 因此教师应提醒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 要注重同类知识的整理、比较和综合。

二、关注现实, 贴近生活热点, 以史为鉴, 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重视与时政要闻相关的考点。

以时政或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作为命题的切入点, 是近年来中考命题的又一特点, 体现了贴近社会、关注现实的课改理念。此类试题重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及感知、感悟历史的能力, 命题形式新颖, 备受命题者青睐。在平时的复习中, 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关注社会热点, 特别是重大历史事件周年的纪念活动。

瞄准社会热点, 突破学科综合, 培养学生对热点问题的感知能力, 特别关注周年性历史事件的考查。这些周年性重大事件都是在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关系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命运的问题, 如2007年中考大多以中日领导人互访、抗战胜利70周年, 香港回归10周年、创建和谐社会等几个社会热点作为命题的背景材料, 2008年中考重点围绕改革开放30周年、北京奥运会的举行、中日关系、西藏民族关系、四川汶川大地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进行命题。2009年将是五四运动90周年、建国60周年、澳门回归10周年、二战爆发70周年等。

2. 关注时政热点。

历史学科反映的热点问题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历史与现实结合, 选题紧扣时代脉搏。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时政材料的收集、整理与课本相关知识的链接, 形成综合性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命运、国家前途和世界的发展, 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与思维创新能力。

3. 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

如2008年安徽卷第14题:2008年5月, 奥运圣火闪耀江淮大地。请将圣火传递城市的相关史实补充完整。

此题通过学生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材料, 以学生能够接受的形式创设情境, 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加强了历史和现实生活的交叉感, 同时也增强了历史的趣味性, 使试题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现实感。因此, 教师在复习时要注意将历史生活化, 要体现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要注意通过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走近、体验、感悟历史, 凸显历史的时代性。

三、加强专题复习,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现在的考试, 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 命题方法往往是“小切口、大跨度”, 即从某个具体的知识点切入, 然后延伸开来, 考查与之相关的众多知识点, 这种大跨度经常体现在对传统的专题和知识线索的考查上。因此, 专题复习在初三备考复习中十分必要。不过, 专题复习要注意以下几点:1.专题设计切忌大范围, 要尽量小型化。每一组选择题, 甚至材料解析和问答题往往就是一个小专题;2.专题讲解不能仅仅简单罗列知识点, 要让学生掌握专题知识线索, 还要挖掘隐性知识, 用新视觉审视专题, 找出新的切入点。3.专题梳理要尽量从不同角度整合知识, 以时间为线, 以地点为片, 以人物为中心, 注意中外史的结合, 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及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

四、重视乡土历史, 贴近学生生活。

如2008年南通中考卷:以南通家喻户晓的重要历史人物张謇为切入点, 综合考查了与之相关的众多历史知识。张謇是南通的历史名人, 其贡献对南通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类似这种对乡土史的复习考查, 体现了地域性。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及本地实际相联系, 彰显地方特色, 以加强对学生热爱家乡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树立学生建设家乡的责任感, 这也是历史学科重要的功能之一。

五、加强课堂练习, 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1. 加强典型例题的解析。

这是复习课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与考试密切相关。通过这个环节, 教师要教会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以及规范答题的要求。在例题设计和操作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有针对性;2.要分类型;3.要以例带法。

教师在讲解例题时要注意教给学生的不仅是这一个题的做法, 更是这一类题的解法, 也就是要通过这一个题的讲解教给学生这一类题的解决方法, 使学生适应千变万化的试题要求, 真正提高学习能力, 这是最关键的, 因此历史复习课的典型例题解析要注意学法指导。

2. 指导学生高效练题、练好题。

应用练习培养学生能力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不同的练习题型训练学生的能力也不同。例如, 填空题偏重于训练学生的记忆力;选择题偏重于训练学生的判断能力;改错题有利于训练学生对历史本质的理解能力;问答题则有助于训练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分析史实, 进行综合、归纳、分析、论证的能力。以上能力提高了, 学生在考试中的应变能力也就自然增强了。

8.中考历史中考历史模拟试题.doc 篇八

1.在我国古代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的神话传说。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

A.农耕文明 B.和谐平等的社会秩序

C.神话传说 D.采集、狩猎的游牧文明

2.下列机构的设置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市舶司②西域都护③军机处

A.②①③ B.①③② C.③①②D.①②③

3.自北魏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这其中主要是因为他们()

A.与汉族贵族联姻

B.采用了汉族的官制

C.学习汉族的礼法

D.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了汉族姓氏

4.历史影视作品是历史史实的艺术加工,其情节必须尊重历史史实。下列情节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A.汉朝时,人们过节放鞭炮

B.科举考试时用纸答题

C.宋朝时,远航的船上装有指南针

D.元朝时,阅读印刷的书籍

5.秦、隋、元三个朝代有很多相似之处,其中之一是都作出了重大制度创新,其创立的新制度分别是()

A.行省制、郡县制、科举制

B.科举制、行省制、郡县制

C.郡县制、科举制、行省制

D.郡县制、行省制、科举制

6.小明同学在历史研究性学习中准备写一篇历史小论文,他从图书馆借来了《康雍乾三朝实录》、《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文字狱”的研究》等书。下列最可能成为论文标题的是()

A.浅议清朝的民族关系 B.试论清朝的对外关系

C.简论清朝的文化专制 D.略谈清朝的君主专制

7.明清之际,大量原产美洲的农作物传入我国,这与世界历史上的哪一重大事件有关()

A.文艺复兴 B.新航路的开辟

C.“三角贸易” D.工业革命

8.今年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160周年。这次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但是也有区别,区别主要有()

①战争持续的时间不同②战争的胜负情况不同③发动战争的国家不同④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不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③

9.安徽某市在筹建洋务运动纪念馆,因为第一家洋务企业即诞生于此。这座城市是()

A.合肥 B.安庆 C.武汉 D.上海

10.2016年3月3日,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俞正声在向大会作的工作报告中提到,今年将举办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活动,学习、继承和发扬孙中山先生的爱国思想、革命意志和进取精神,进一步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同心实现“中国梦”。下列史实与孙中山无关的是()

A.领导五四爱国运动 B.领导辛亥革命

C.三民主义的提出 D.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

11.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下列反映解放战争的诗句是()

A.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B.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C.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D.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12.下图是1949年至1984年中国粮食生产状况柱状图。图中出现了几个粮食产量快速增长时期,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实行了()

①土地改革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③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2016年春节期间,小明在老家听一位老大爷讲述60年前(1956年)的历史,并整理记录了以下内容,其中老人讲述有误的一项是()

A.全国开始了“大炼钢铁”运动

B.政府很重视重工业建设

C.国家正在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D.当时很多地方都在进行三大改造

14.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最典型范例是()

A.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B.抗美援朝的胜利

C.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 D.与苏联建交

15.英国诗人雪莱曾写道:“我们的法律、文学、宗教和艺术都起源于希腊。如果没有希腊,我们现在还可能蒙昧、无知、与野人无异。”雪莱认为希腊文明与近代文明之间的关系是()

A.希腊人创造出的法学体系沿用至今

B.近代西方文明复原了古希腊文化

C.希腊文化完全涵盖了近代西方文明

D.希腊文明是近代西方文明的源头

16.一位美国史学家指出:“没有新的原则在17世纪的成功实施,就难以想像英国社会如何能够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这里“新的原则”是指()

A.议会至上B.民主共和

C.三权分立D.和平渐进

17.有史学家认为:实际上,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进行远洋探险时才开始。这说明新航路的开辟()

A.推动了欧洲思想文化的发展

B.逐渐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C.推动了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运动

D.导致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18.西班牙语是世界第三大语言(第一、第二为汉语和英语),世界第二大通用语,原因是西班牙和英国一样,曾占有广阔的殖民地,并在殖民地成功推广了西班牙语。除西班牙本土外,讲西班牙语的人主要分布在()

A.亚洲 B.非洲 C.巴西 D.拉丁美洲

19.19世纪中期日本上层人士男士穿西服、女士打洋伞成为一种时尚。这种情景最符合下列哪一句口号()

A.废藩置县 B.殖产兴业

C.求知识于世界 D.文明开化

20.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下列选项中属于“独特实验”的是()

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按照五年计划组织经济建设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1.国际关系中,国家间往往通过召开国际会议来协调国家关系和解决各种争端。巴黎和会和慕尼黑会议的共同点是()

A.会议都被英、法、美操纵

B.促进了新的国际关系的形成

C.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

D.都损害了弱小国家的利益

22.“为了共同的根本利益,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可以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结成同盟。”下列哪一事件最能证明这一结论()

A.三国协约的建立 B.1979 年中美建交

C.1949 年北约的成立 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23.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某重大事件发生之后,德国元首希特勒感到很欣喜,“现在我们不可能失败了:现在我们有了一个在三千年中从未失败过的盟国”。英国首相丘吉尔也表达了一种解脱的感觉,他对战争形势作出评价“胜利终究属于我们”。中国最高领导人蒋介石则突然有了一种放松的感觉,破天荒地对副官说“今天晚上去看戏”。此处“某重大事件”应该是()

A.德、意、日三国轴心成立 B.苏德战争爆发

C.日本偷袭珍珠港 D.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成立

24.有人断言:欧洲曾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发源地,但是从今天的形势看,欧洲再次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了。他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应是()

A.联合国作用加强 B.两极格局已经结束

C.欧洲联盟的建立 D.和平与发展已成世界潮流

25.美国总统奥巴马说:“美国政府在过去几十年一直在等待,即使美国存在的问题日益恶化。与此同时,中国却没有等待,实施经济改革。德国、印度也没有等待。这些国家没有原地踏步,也不想成为次要国家……我无法接受美国成为二等国家。”这表明()

A.两极格局形成 B.美国已沦为二等国家

C.多极化趋势正在加强 D.新的国际格局已经确立

二、非选择题(3小题,共25分)

26.(8分)2015年12月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发表主旨演讲,指出“纵观世界文明史,人类先后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每一次产业技术革命,都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古代中国属于典型的农业文明。河姆渡人和半坡人是早期农耕时代的代表,他们种植的主要农作物分别是什么?(2分)

(2)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农业技术革命的突出成就是什么?(2分)

(3)最早发生工业革命、实现工业化的是哪个国家?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的是什么?(2分)

(4)信息革命时代最重要的发明是什么?举例说明信息革命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巨大而深刻的影响。(2分)

27.(10分)从“汪辜会谈”到“习马会”,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硕果累累。

材料一1993年4月,大陆海协会汪道涵会长和台湾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共同在新加坡举行备受海内外关注的“汪辜会谈”,这是海峡两岸隔绝四十多年后举行的首次会谈。“汪辜会谈”是在两岸的海协会和海基会于1992年达成的“九二共识”的基础上举行的。

材料二2005年4月29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两人的这次握手,是1945年毛泽东与蒋介石会晤后,时隔60年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历史性握手。

材料三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就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两岸领导人首次会面开启了两岸领导人直接交流沟通的先河。在“习马会”上,习近平指出:曾几何时,台海阴云密布,两岸军事对峙,同胞隔海相望,亲人音讯断绝,给无数家庭留下了刻骨铭心的伤痛,甚至是无法弥补的遗憾。然而,海峡隔不断兄弟亲情,挡不住同胞对家乡故土的思念和对家人团聚的渴望。同胞亲情的力量终于在上个世纪80年代冲开了两岸封锁的大门。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走上了和平发展的道路。过去7年,台海局势安定祥和,两岸关系成果丰硕,两岸双方和广大同胞为此付出了大量心血。

(1)简述“九二共识”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2分)

(2)1945年毛泽东与蒋介石在哪里会晤?(1分)在此之前国共两党有过两次合作,其目的分别是什么?(2分)

(3)“曾几何时,台海阴云密布,两岸军事对峙,同胞隔海相望,亲人音讯断绝”的局面是怎么形成的?(1分)对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有何启示?(2分)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有利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积极因素。(2分)

28.(7分)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出现过不少决定人类命运的时刻,留下了一些记录着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重要文献。这些文献不只是在产生它们的时代里影响了整个人类社会的变化,而且在今时今日以至未来,仍会发挥其重要的作用。它们记录了人类意识形态不同寻常的进步。阅读这些文献,可以使我们高瞻远瞩人类未来的前途。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决定以此为话题进行回顾总结,请你参与探讨相关问题。

主题一改革中的文献

30多年前,《光明日报》一篇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全国性大讨论,继而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有何关系?(1分)

(2)列举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的重要内容。(1分)

主题二革命中的文献

17、18世纪爆发的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是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颁布的重要文献《权利法案》、《人权宣言》和《独立宣言》,影响至今。

(3)制定《权利法案》的主要目的是什么?(1分)

(4)《独立宣言》颁布的重要历史意义是什么?(1分)

(5)《人权宣言》思想精髓来自哪次思想解放运动?(1分)

主题三战争中的文献

美国南北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局发生转折都与著名文献的颁布或签署有关。

(6)什么文件颁布后美国南北战争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1分)

(7)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世界人民团结起来,建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对付共同的敌人。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标志是什么?(1分)

参考答案

一、1. A2.A3. C4.A5.C6.D7.B8.D 9. B10.A 11.A 12.C13.A 14.A 15.D 16.A 17.B18.D

19.D20.C21.D22.D23.C24.C25.C

二、26.(1)水稻和粟。

(2)铁农具和牛耕。

(3)英国。“一五”计划的完成。

(4)计算机。网上购物等。(言之有理即可)

27.(1) 内容: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

(2)重庆。打倒北洋军阀和共同抗日。

(3) 国共内战,国民党败退台湾。战则两伤,要努力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4)两岸同胞的民族感情;国共合作的历史传统;海峡两岸交流日趋频繁等。

28.(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了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做了思想准备。

(2)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解决姓“资”姓“社”的争论等。

(3)限制国王的权利。

(4)标志着美国的诞生。

(5)启蒙运动。

(6)《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9.中考历史一模模拟卷试题 篇九

1.(2分)“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将……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该内容出自( )

A.《南京条约》

B.《虎门条约》

C.《望厦条约》

D.《北京条约》

2.(2分)“天父天兄手段高,打得清兵四处跑,旗开得胜万民笑,拿下南京立天国。”这首歌谣反映的是( )

A.三元里抗英斗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黄花岗起义

3.(2分)下表主要反映了20世纪初期的中国( )

A.北洋军阀统治黑暗腐朽

B.辛亥革命成果得到巩固

C.民主共和已成社会共识

D.民主发展之路艰辛曲折

4.(2分)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描述:“当他们用民主和科学来概括欧美工业文明的精神的时候,已经超出了仿效某个具体建制的轨迹。他们不再热衷于讨论民主与君主专制的孰是孰非,而是转而探索民主社会在欧美为何可能,而在中国为何屡屡失败……”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 )

A.坚定了洋务派向西方学习的决心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D.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5.(2分)1927年9月19日,各路起义军汇集至浏阳县文家市,召开前委会讨论部队的进军方向问题。会议经过激烈讨论,否定了“取浏阳直攻长沙”的主张,决定向湘赣边农村进军。这一决策( )

A.吸取了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

B.指明了一条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C.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D.粉碎了国民党消灭红军的企图

6.(2分)《拉贝日记》(1937年12月14日)中记录到:“开车经过市区,我们才晓得破坏的巨大程度。车子每经一二百米就会压过尸首,那些都是平民的尸首。我检查过,子弹是从背后射进去的,很可能是老百姓在逃跑时从后面被打死的。”这记录的是( )

A.旅顺大屠杀

B.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南京大屠杀

7.(2分)小明在探究某历史问题时,搜集了以下资料,他探究的问题是( )

A.封建土地制度的终结

B.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C.解放区人民政权建设

D.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8.(2分)五四运动期间,在各地的抗议活动中,抵制日货是一个贯穿始终的主题。数以十万计的宣传国货小册子、各种标语充斥大街小巷。……据统计,19在农商部注册的工商企业达到104家,超过历年最好水平,19更达到142家。材料反映了( )

A.北洋军阀政府注重发展民族工商业

B.爱国运动推动了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C.实业救国的兴起阻止了外国经济侵略

D.社会生活的变化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

9.(2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建立起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从根本上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劳动人民真正成了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材料强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A.使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B.标志着新民全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

C.使广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D.使人民社会政治地位发生根本变化

10.(2分)-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中说道:“当前最迫切的是扩大厂矿企业和生产队的自主权,使每一个工厂和生产队能够千方百计地发挥主动创造精神。”下列选项与材料思想吻合的是( )

A.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

B.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经济

D.加强政府对企业的计划管理

11.(2分)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12.(2分)如图反映出我国在推进外交事业发展的进程中( )

A.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发展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

C.加强与联合国之间的合作

D.推动世界格局朝多极化发展

13.(2分)20世纪70年代,屠呦呦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使全球数亿人受益;20世纪90年代,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被推广到印度、越南、菲律宾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增产效果十分明显。这说明了( )

A.科技进步增进了民生福祉

B.改革开放促进了科技进步

C.科技进步推动了经济发展

D.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

14.(2分)下列各项中,与西欧中世纪大学的产生有关的是( )

①国王与教皇的支持

②城市的自由和自治

③选拔官吏的需要

④教师和学生行会的出现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5.(2分)随着手工业的不断发展,分散的手工工场逐渐转向集中的手工工场。商人不仅向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这反映了( )

A.西欧城市重新兴起

B.市民阶层逐渐形成

C.租地农场开始出现

D.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16.(2分)文艺复兴采取了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但对古典文化并非简单的“复兴”,这其中有继承更有创新。这里“创新”主要是指( )

A.资产阶级文化兴起

B.彻底否定宗教信仰

C.大力弘扬理性精神

D.猛烈抨击封建制度

17.(2分)15世纪,欧洲前往东方的通道被奥斯曼帝国封锁,所以,派遣船队沿非洲南下,开发黄金贸易的可能性引起了葡萄牙王室的兴趣。这说明新航路开辟( )

A.试图证明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B.是为了对非洲殖民掠夺

C.受到了人文主义思想的推动

D.主要为了追求经济利益

18.(2分)1640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并不是英国的革命和法国的革命,而是欧洲范围的革命。这两次革命不仅反映了发生革命的地区即英法两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材料中“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指的是( )

A.确立资产阶级统治

B.进行技术革新

C.完善资本主义制度

D.争取民族独立

19.(2分)它将新政府分为三个部门来代替旧的一个部门,在新政府中,有一个作为立法机构的国会,同时还有一个以总统为首的行政部门和一个以最高法院为首的司法部门,“它”指的是( )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1787年宪法

D.《人权宣言》

20.(2分)下面大事年表描述的人物是( )

A.伏尔泰

B.马克思

C.恩格斯

D.欧仁?鲍狄埃

二、非选择题(5小题,共60分)

21.(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报有论者曰:日本非与中国战,实与李鸿章一人战耳。其言虽稍过,然亦近之。不见乎各省大吏,徒知画疆自守,视此事若专为直隶满洲之私事者然……而我四万万人放弃国民之责任者,亦且不复自知其罪也。

——摘编自梁启超《李鸿章传》

材料二:五四前后,“中华民族”这一表示中国境内各民族是统一的民族共同体之观念得到了最终的确立或形成……抗战时期,中国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敌。同时,各地青年学生纷纷投笔从戎;广大妇女积极参加抗日宣传、救护和战地服务;随工厂内迁的工人加班生产,支援前线;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积极捐款捐物;文艺界成立各种抗战协会,通过文艺作品宣传抗战。

——摘编自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

材料三: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

(1)材料一论述的是哪一战争?作者强调了这一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为材料二中局面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哪些努力?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你如何理解增强民族意识在国家发展不同时期的意义?

22.(10分)请对比下面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两幅图片反映内容的比较)

23.(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

材料二: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体现了中国国家和人民与世界各国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美好愿景。

——摘编自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

(1)材料一两幅图片中的数据变化主要和哪一事件有关?结合图片及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事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2)试举一例说明材料二中我国是如何“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

(3)以上材料和探究体现了我国怎样的发展理念?

24.(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在历史上用野蛮的办法冲击了先进文明而被先进文明所同化了的例子是不少的。罗马打倒希腊,把希腊变成自己的一个省,是希腊的文明影响了罗马的文明,是被征服者影响了征服者。

——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1)材料一中两幅图片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哪一历史阶段?请从政治文明的角度对比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

(2)综合上述材料和探究,指出人类文明的发展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25.(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世纪末,英国政局稳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对棉纺织的需求迅速增长,刺激了棉纺织生产方式的改进和新技术的发明……后来,其他生产部门也纷纷发明、制造机器,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人们把生产领域的这种革命性变化称为“工业革命”。

——摘编自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

材料二:英国煤、铁产量变化表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生产力的提高导致19世纪欧洲人口的急剧增加。铁路和汽船有效地将大批大批的人运过海洋和大陆。结果英国自治领和南北美洲在种族方面几乎完全欧化。工业革命也是欧洲庞大的殖民地结构在亚洲和非洲得以建立的主要原因。英国东印度公司最初在管理印度地区时,进行残暴的剥削,引起了印度起义。为镇压起义,英国人烧毁了村庄并不分青红皂白地杀害村民。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概括工业革命在英国爆发的原因。

(2)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工业革命对欧洲和非欧洲国家分别带来了什么影响?

10.中考历史模式试题附带参考答案 篇十

一、选择题(每题 1分,共 20分)

1、下列历史文物的年代按由远及近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图一、图二、图三 B、图二、图三、图一

C、图三、图二、图一 D、图二、图一、图三

2、某王朝统治前期,中国的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至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西南达喜马拉雅山脉,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下列对于该王朝统治时期的史实叙述正确的是( )

A、开始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强化了中央集权

B、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

C、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经济的发展

D、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巩固和发展了多民族国家

3、某学者认为,洋务新政的主观目的虽然是“强兵”,但是其活动内容的实效和意义已远远超出了洋务派的主观目的范围,下列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江南制造总局 B、福州船政局 C、湖北织布局 D、大生纱厂

4、下图为所示“会面”之后,双方签订了( )

A、《马关条约》 B、《辛丑条约》 C、“二十一条” D、《九国公约》

5、著名史学家戴逸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这段话强调了戊戌变法的意义在于( )

A、挽救民族危亡 B、实现富国强兵 C、引领思想启蒙 D、构建民主政治

6、“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这二十几个人在这里开会,是为了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后很多人都说,这是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大的一个事件。”这次会议( )

A、开辟了农村革命的道路 B、揭开了战略转移的序幕

C、促成了西安事变的解决 D、挽救了中国革命的火种

7、近代中国的《新民报》曾用“走向和平建国之路,-为团结而来”为标题报道一则新闻,它说:“全中国人民的心里都在欢呼,欢呼着团结有望,和平前途有了保证。”该报道反映的事件是( )

A、中共七大的召开 B、抗日战争的结束

C、重庆谈判的举行 D、渡江战役的胜利

8、从 1895年到 19,我国新建的 460余家私人资本企业中,轻工业占 85%以上,其中纺 织业、面粉业占资本总额的 58、8%。据此可以判断,当时的民族工业( )

A、发展停滞不前 B、资本力量雄厚 C、地域分布集中 D、结构很不合理

9、农业政策专家杜润生认为,其意义在于彻底推翻乡村的旧秩序,使中国借以完成20世纪 的历史任务:重组基层,使中央和地方整合在一起,使中央政府获得巨大组织和动员能力。这段话评述的是( )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 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0、右图为“工人开展抗美援朝劳动日活动”的照片,这一历史场景主要能够出抗美援朝( )

A、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B、提高了中国的地位

C、赢得了稳定的环境 D、改变了落后的面貌

11、1984年,从南方回到北京之后,-说:“我们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这一思想主张直接促成了( )

A、沿海开放城市数量增多 B、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展开

C、贸易总额跃居世界第一 D、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

12、1982年中英两国政府开始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当时访华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提出了“以主权换治权”等要求,对此,-指出: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据此可知当时中英谈判主要讨论的是香港的( )

A、历史渊源 B、主权归属 C、回归方式 D、战略地位

13、巴格达的学者们翻译了欧几里得等人的作品,因为种.种原因,后来的西欧人甚至长期不知道它的存在,因此,穆斯林这一学术成就在西欧准备重新恢复他们的研究之前,起到了保存希腊古典著作的作用。这段话强调了阿拉伯人在人类文明传承中有( )

A、连贯东西的意义 B、开放包容的态度

C、融会创新的优点 D、承前启后的作用

14、“人们不再满足于坐在那里当观众,由皇帝和教皇告诉他们如何做、如何想。他们要在生活舞台上充当演员,他们坚持要对自己个人的思想进行表达。”这说明文艺复兴运动( )

A、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B、要推翻皇帝和教皇的统治

C、冲破了封建等级观念 D、鼓励人们去进行经济活动

15、在18世纪后半期的英国,普遍出现了一种“由需要导致发明的模式”,这一模式最早出现 的行业应该是( )

A、冶金业 B、交通业 C、棉纺织业 D、采矿业

16、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既遵循了西方现代化的普遍道路,又保留了俄罗斯的特殊性。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 )

A、强化了对农奴的统治 B、保留沙皇专制

C、劳动者获得了自由 D、允许资本主义发展

17、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历史场景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

A、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B、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

C、工业革命浪潮的推动 D、《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18、罗斯福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活来源。”这段话反映了他( )

A、关注民生问题 B、代表工人利益 C、重视农业生产 D、控制生产规模

19、二战后初期,为了“帮助那些破败不堪的国家”,并为美国商品提供“所需市场和推行其 意识形态”,美国( )

A、提出创建联合国 B、实施马歇尔计划

C、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建立亚太经合组织

20、某作品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被誉为“法国革命的一面镜子”。这部作品是( )

A、《战争与和平》 B、《巴黎圣母院》

C、《人间喜剧》 D、《英雄交响曲》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2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史记·殷本纪》中系统记载了商朝的历史,但上古历史中往往传说与史实相混,学者们对这些记载是否真实可信尚有保留;殷墟甲骨文发现后,《史记》中关于殷商历史的一些记载得到了证实,人们更清楚地领会到了考古发现的重要意义。对爱琴文明的了解,原先主要来自荷马史诗的描写,1870年,德国考古学家施里曼根据荷马史诗提供的线索,历时三年发掘,终于揭开爱琴文明的面纱。

(1)史料一般分为实物史料和文献史料,请以此原则为材料一中的内容分类。(2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实物史料和文献史料之间的关系。(2分)

(3)综上所述,你认为揭开历史“神秘面纱”的有效途径是什么。(1分)

22、(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少年时代特别爱听太平天国的故事,称赞洪秀全是“反清英雄第一人”,他14岁时赴檀香山求学,18岁以后回国,在香港等地学习医学,西方的教育背景及多年在香港的生活、学习经验,使他接触到一些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学说。通过行医实践,他认识到“医术救人,所济有限”,“医国”比“医人”更重要,于是走上革新政治、反清革命的道路。

材料二:192月,南京临时政府正式公布了中华民国国歌: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材料三:1924年 1月,孙中山在《国民党改组问题》中写到: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1)依据材料一,孙中山为什么会萌发革新政治的思想。(2分)

(2)材料二内容体现了当时中国人怎样的时代精神?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为实现 “揖美追欧,旧邦新造”的努力有哪些。(3分)

(3)依据材料三,当时中国政治上的黑暗主要表现在哪里?基于这一现状,孙中山的重大举措是什么?(2分)

23、(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影响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发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当时的国有企业,政企职责不分,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

材料三:1993年,党中央提出,国有企业必须进一步转换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此后,国有企业改革开始进入转换机制、制度创新阶段。

(1)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内容之间有何联系。(1分)

(2)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启的因素有哪些。针对材料二中所存在的问题,当时采取了哪些举措。(4分)

(3)材料三所反映内容出现的政策背景是什么。请为上述材料概况一个学习主题。(2分)

24、(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日本自明治维新之后就一直重视教育事业,教育经费占政府预算比重的20%以上,1960年至 1970年教育经费总额增加3.7倍。同时政府不断调整教育重点,以适应经济结构的变化。面对战后初期日本技术落后于欧美的局面,政府确立了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方针,密切关注世界科技发展的最新动向,对待外来的先进技术,在仿造的基础上博采众长、改革创新。20世纪80年代下半期,日本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位。

(1)材料一中图片所示的场景均出现在19世纪后半期的日本,这些图片反映了当时该国经济发展的哪些特点?(2分)

(2)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日本两次崛起的相同原因有哪些。(3分)

(3)综合以上探究,写出你所得到的关于国家发展的一条启示。(1分)

25、(5分)请根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比较。)

参考答案

一、1-5:BDCAC 6-10:DCDAA

11-15:ACDAC 16-20:BCABC

二、21、(1)文献史料:图一和图二;实物史料:图二和图三(2分)

(2)文献史料是发掘实物史料的重要依据;实物史料是佐证文献史料的有力证据。(2分)

(3)既要充分了解原始史料,也要重视实物史料的发掘。(1分)

22、(1)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西方的教育及生活经历;民族危机加剧,封建制度弊端暴露。(2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也可)

(2)向西方学习或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1分,符合题意即可)创建同盟会;阐发三民主义;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2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也可)

(3)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1分)与共产党合作,发起国民大革命。(1分)

23、(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符合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得到农民的拥护。(1分,言之成理即可)

(2)农村改革的成功;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2分,其他言之成理也可)实行政企分开;按劳分配。(2分,每点1分)

(3)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分)对内改革的不断深入。(1分)

24、(1)积极向西方学习;大力引进先进技术;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2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也可)

(2)都善于向先进国家学习;都进行了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都抓住了工业革命或科技革命的机遇;都注重科技创新;都把教育放在了重要的位置。(3分,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其他符合题意也可)

(3)百年大计,教育为本。(1分,符合题意即可)

25、评分说明:

题目。(1分)例:多元道路的发展。

11.中考历史中考历史模拟试题.doc 篇十一

例l(2008年徐州市中考试题)互联网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假如你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入“马关条约”、“通商口岸”、“双十协定”这三个关键词,最有可能出现的城市是()

A南京B北京C苏州D重庆

解析:本题利用百度搜索引擎进行命题,不但考查了信息技术学科的基本常识,而且综合考查了与重庆有关的重大史实,命题角度新穎。在解答时,同学们需抓住关键词“马关条约”、“通商口岸”、“双十协定”,然后联系所学知识,得出正确答案。

参考答案:D

例2(2008年宜昌市中考试题)互联网是我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之一。下面是你的一位同学正在QQ上和你讨论“世界文明成果”的话题,请你和他交流。

解析:本题结合QQ聊天工具进行命题,设置的情境轻松活泼,一改过去历史问答题的“刻板面孔”,贴近生活,符合学生实际,有利于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构建和谐宽松的考试氛围。此题不但考查了课本中有关世界文明成果的基础知识,而且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提高自己的辩证思维能力。第一问比较容易,只要牢固掌握了课本知识,就可正确作答;在解答第二问时,要注意结合材料,联系课本知识,运用辩证思维进行解答。

参考答案:世界文明成果答题示例:上古人类文明成果如楔形文字、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等;中古亚欧文明成果如《天方夜谭》、人文主义精神、巴黎圣母院等;资产阶级革命及其成果如《拿破仑法典》等;三次科技革命及其成果如莱特兄弟制成第一架飞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等;马克思主义及其实践成果如《共产党宣言》、俄国十月革命等;世界近现代化成果如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毕加索的《格尔尼卡》等。

12.中考历史备考一席谈 篇十二

一、深刻钻研大纲, 明确复习目标, 做到有的放矢

在我省, 《中考说明》就是中考大纲, 2014年的《中考说明》关于历史的部分, 分别对2014年中考命题的指导思想、命题的原则、命题的依据、学生能力的考查目标、考试的形式以及试卷的结构都作出了极为明确的规范和界定。所以, 今年的《中考说明》一下来, 我们深研、细琢, 逐字逐词地学习和推敲其意思, 逐句逐条地领会和吃透其精神, 并以之指导我们2014年的历史复习。但是, 对作为历史教学的指导性文件《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的学习, 我们也不敢有丝毫的疏忽, 因为它为我们明确了历史教学内容、教学目的要求、教学指导思想以及处理原则。这些总的精神也是我们在历史复习中所必须遵循和必须把握的。在复习中, 只有将这些明确了, 我们才会有可靠的依据。因此, 历史教师千万不可仅凭对教材的熟悉, 而忽略了对《课程标准》和《中考说明》的深入了解。

二、了解中考导向, 深刻把握教材, 加强教学反思

历史教材中的考点 (知识) 是分散的, 我们只有将这些分散的考点 (知识) 梳理、整合, 才能使之系统化, 而且, 只有做到系统地掌握复习内容, 才能为处理每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考点 (知识) 做好铺垫。因此, 在复习前, 教师就要将功夫做足:一方面, 要对历史复习的内容概貌做到深刻了解, 对历史复习的基本线索做到彻底理清, 对历史复习的重点、难点做到十分明确, 对历史的基础知识和概念做到全面把握;另一方面, 还必须积极地搜集信息, 及时地了解中考的导向, 将《课程标准》《中考说明》和教科书三者结合起来学习与反思, 以便及时地发现自己对教材理解和处理方面的偏差, 加强备课, 强化反思, 及时调整教学角度, 及时调整复习方向, 更加准确地把握重点, 突出难点, 对考点 (知识) , 哪怕只有一丁点细微的变化, 也必须具备高度的敏感, 做到设计周密、复习科学。

三、夯实知识基础, 不可囫囵吞枣, 避免酿成后患

万丈高楼平地起, 靠的是坚实的基础, 没有坚实的基础, 便成空中楼阁。学生在复习历史时, 首先要对历史中的每一个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影响”都要掌握好、理解透彻, 唯有如此, 才能为下一步的综合复习奠定牢固的基础, 千万不要囫囵吞枣, 生吞活剥, 或者吃夹生饭, 如若不然, 后患将会无穷无尽。比如, 对三次科技革命的复习,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确定的世界近代史的学习目标要求掌握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概念”的知识点有27个, 其中, 仅第一次工业革命就占了5个, 它们分别是“英国工业革命”“旅行者号机车的发明”“蒸汽机制改进”“珍妮机的发明”“大工厂生产”等, 这5个知识点就占了总数的近20%。由此就足以看到工业革命的基础知识在历史中考中的地位不可小觑。所以, 我们在复习时, 必须首先要通过归纳, 牢牢记住三次科技革命的概况:时间、发源地、范围、内容、开始、结束、标志等基础史实, 还要紧紧结合工业革命兴起的历史条件以及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格局等, 全面分析科技革命带来的巨大影响。只有如此复习, 才能实现锦上添花。

四、狠抓专题复习, 进行纵横联系, 适度延伸拓展

在历史复习时, 学生不仅要夯实基础知识, 对重点知识也需要狠下一番功夫。作为教师, 不仅要自己把知识系统化,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好中外近现代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历史线索、历史特征等, 并教会他们将那些零碎的历史史实、概念、阶段特征等纳入完整的知识体系, 织成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主干知识网络。在专题复习中, 我们要牢记一个中心 (以问题为中心) , 两个关键 (关键词、切入点) , 三个模式 (小切口深分析、大跨度高概括;多层次多视角) , 四个思考 (历史问题现实的思考、现实问题的历史思考、中外问题对比的思考、热点问题的综合思考) 。我们还要学会纵横联系, 以求融会贯通。比如, 我们在复习时可以运用横向比较复习法把发生在同一个时期的历史, 尤其是中外史, 放在一起进行复习, 这样很容易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我们也可以运用纵向复习法把发生在不同时期的相关的历史放在一起复习, 这样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找出它们之间的关联性。我们还可以适度地拓展延伸, 充分利用已经掌握的课文中的表格、插图、小字等知识, 对课文中的隐性知识进行挖掘, 以弥补教材内容,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五、关注热点焦点, 把握时代脉搏, 形成大历史观

在复习中, 我们要高度重视历史与现实的结合, 我们不能将历史与现实割裂开来, 要注意历史的时代性和历史的借鉴作用。我们要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 走向社会并且关心社会, 做到学以致用, 注意与现实社会相关联的知识点。通过与热点知识的联系, 让学生懂得历史知识并不是孤立的, 而是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另外, 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 中国的历史与世界的历史是相互交融在一起的, 密不可分。比如, 抗日战争与二战, 五四运动与巴黎和会, 鸦片战争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我们理解这些历史问题时, 尤其要注意转换中国史与世界史的立足点。

六、研究答题技巧, 掌握正确方法, 力求回答创新

近些年的中考历史试题十分强调能力立意, 注重科学性、应用性、人文性、探究性、开放性和实效性。考生要想试卷完成得出色, 在平时就要注重答题技巧的研究, 力求作有创新性的回答。中考历史试卷中的非选择题大多以材料题的形式出现, 在解答这类题时, 我们务必要注意: (1) 要根据材料回答问题。这类题的答案就在材料里, 只有反复、认真阅读, 才好发现答案, 尽可能用原文回答。 (2) 阅读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类题的答案不在材料里, 这些材料所起的作用只是提示, 或者帮助你联系所学知识、或者给出限定问题的时间、范围等, 千万要吃透材料, 掌握全题的要点。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这类题的答案虽然出自材料, 但又要求学生必须结合自己所学知识把它归纳处来进行回答, 难度要比上述二者大。组织答案时, 考生要找准切入点, 寻准突破口, 尤其要注意联系个人, 联系实际, 呼应主题, 侧重现实。

摘要:学生在中考历史复习过程中要深研中考大纲和中考试题, 明确复习目标和复习方向, 夯实基础知识, 狠抓专题练习, 关注时代热点, 还要掌握答题技巧, 才能出色完成答卷。

上一篇:中秋节200字作文:中秋节赏月下一篇:猫鼠三十六计叙事作文